CN100554048C - 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54048C
CN100554048C CNB200710109114XA CN200710109114A CN100554048C CN 100554048 C CN100554048 C CN 100554048C CN B200710109114X A CNB200710109114X A CN B200710109114XA CN 200710109114 A CN200710109114 A CN 200710109114A CN 100554048 C CN100554048 C CN 10055404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plate
piece
pedestrian
reinforced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1091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88811A (zh
Inventor
长谷川邦明
福川雅信
小仓良宏
野寄圭介
黑川弘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jim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88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8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404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4048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60R2019/186Additional energy absorbing means supported on bumber beams, e.g. cellular structures or material
    • B60R2019/1866Cellular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包括:布置在车辆侧下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件,该板状件包括前部和后部;多个向上伸出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和多个向下伸出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多个第一加强筋和多个第二加强筋与所述前部布置成一体,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交替布置。该装置被布置成通过板状件与腿部的接触而扫起与车辆碰撞的行人的腿部,从而保护行人的腿部。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
本申请基于申请日为2006年6月13日、专利申请号为2006-163174的日本专利申请,其内容在此通过参考结合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的涉及到一种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更特别地,涉及到一种行人保护装置的改进结构,其安装在车辆的前下方并布置成扫过撞到或接触到车辆前面的腿部下部,从而保护行人的腿部。
背景技术
不同类型的保护装置通常安装在车辆(例如机动车辆的前面、后面或侧面,主要用于吸收撞击时产生的冲击能,从而保护车体和车内乘员。最近几年来,已经在车辆的前方安装有行人保护装置,用于在车辆前方撞击或接触到行人时保护行人的安全。
作为行人保护装置的类型之一,已知一种所谓的扫腿装置(leg-sweep apparatus),该扫腿装置安装在前保险杠的内部或是独立于前保险杠安装在前保险杠的下方。该扫腿装置布置成相对行人与车辆前面撞击时的冲击负荷施加一个反作用力给行人的腿的下部,从而使行人的腿的下部被扫起(铲起),行人倒向车辆。因此,就可能使例如腿部骨折的伤害发生率最小化,从而保护行人的安全。
例如,专利公开文件1(JP-A-2001-277963)公开了一种布置在车辆前下方的扫腿装置,其包括: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树脂泡沫体至少一部分从车前突出,一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同时与树脂泡沫体的后面接触的梁。专利公开文件2(JP-A-2004-25976)公开了一种扫腿装置,由例如金属管构成,并固定到车辆前下方,从而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另外,专利公开文件3(JP-A-2004-203183)公开了一种扫腿装置,包括:一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固定到车辆前下方的板状件;和多个布置在板状件前部并从其向上方延伸的扁平肋,从而增加板状件前部的刚度。另外,板状件的后部具有一沿车辆前后方延伸的平板状结构。这样构造的装置以板状件后部的后侧端部分固定到车辆上。然而,上述公开文件所公开的扫腿装置具有应该克服的种种缺陷。
这些缺陷就是,专利公开文件1所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需要大量的组件。因为这个原因,组件的成本将不可避免地提高,而将它安装在车辆上也很麻烦。专利公开文件2所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不可避免地重量较大,并难于使该装置在形状上顺应车辆前面的形状。
专利公开文件3所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中,板状件和多个肋使用了一种例如合成树脂材料而彼此一体地制成,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小重量。另外,通过在板状件和多个肋的成形中采用使用金属模的模制技术(例如注塑成型技术)可以有利地获得更好的成型性和更少组件数量。这有效地减小了专利公开文件1和2中公开的行人保护装备的不利之处。然而,下面所说明的一些缺陷妨碍了冲击性能的进一步改善。
换句话说,在专利公开文件3中所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中,当该装置与行人腿部接触时,负荷性能特征曲线中的冲击负荷迅速增加并快速达到目标值,从而保证了高冲击性能,即能迅速显示出相对关于冲击负荷的较高程度的足够反作用力。从这点来说为此,有必要须提高承受输入冲击负荷的板状件前部的肋的高度,因此由此前部具有足够的刚度,从而防止前部很容易地变形。但是,在这个这种情况中,即使该装置由树脂模制成,由于肋高度的增加,该行人保护装置的总重量也会增加,因此树脂材料模制品的优点,即相当轻质的优点就被破坏了。另外,如果各个每个肋的高度增加,就需要在模制模具中形成足够深的凹槽,用来形成各个增高了的肋。因此,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制造铸模金属模具,而且模制组件的脱模特性很大程度地被破坏了。结果,就会引起整个行人保护装置的制造效率的降低。
在上面所谈到的情况下,专利公开文件4(JP-A-2002-264741)公开了一种行人保护装置,其中,在板状件的前部整体形成了替代平肋的多个加强筋。各个加强筋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具有开口向下的有角的U形横截面或槽状结构。通过这种结构,尽管加强筋突起的高度相对较小,板状件的前部具有的刚度与在板状件前部上整体形成高的扁平肋所获得的刚度相等。因此就可以消除专利公开文件1和2中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的不利之处,并且还可以消除专利公开文件3中公开的行人保护装备的不利之处。
但是,通过不同测试和研究,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专利公开文件4中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具有如下不利之处,即,在该装置中,由于所有有角的U形加强筋从板状件的前部向上伸出,板状件的上侧和下侧之间存在刚度差。因此,当冲击负荷输入时,提升板状件的力不可避免地作用在板状件的前部。板状件的后部相对地容易弯曲,因此板状件的前部就卷曲起来。其结果是,负荷特征曲线中冲击负荷的上升就被延缓,并且该冲击负荷不能很快的达到目标值。结果,就确保了板状件前部的高刚度,但是专利公开文件4中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不能保证令人满意的冲击性能,该冲击性能容许相对冲击负荷的瞬时展示的足够高的反作用力。
当专利公开文件4中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安装在车辆较下部时,加强筋的后端与车辆的横梁接触。因此,当输入冲击负荷时,可通过加强筋有效地从横梁获得反向作用力。然而,当冲击负荷不是由与行人碰撞产生,而是由(与例如墙的实体结构产生的例如低速碰撞(所谓的轻微碰撞)产生,那么大的冲击负荷通过加强筋被输入到横梁上。因此,该横梁被严重损坏。结果是即使碰撞是轻微的,也需要较高的修复成本。本申请的发明人还发现了这一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了上述情况而作出的。所以,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其能够有效地确保良好的冲击性能,允许立即显示出相对于冲击负荷的足够高的反作用力,并且其能够从而防止车辆不必要地被固定到车辆上该装置的部分损坏,即使是在轻微碰撞发生时。
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可以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标目的,其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包括一布置在车辆前侧下方下部,并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一板状件,该板状件其包括一前部和一后部,该装置被布置成,当通过板状件前端与行人腿部的接触,扫起与车辆碰撞的行人的腿部,从而保护行人的腿部,其中板状件的前部包括多个分别向上伸出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加强筋,和分别多个向下伸出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加强筋,多个第一加强筋和多个第二加强筋与所述前部布置成一体,从而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交替布置,其中板状件的后部具有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后端固定到车辆上的扁平部分。
在根据本发明的行人保护装置中,多个加强筋一体地设置在板状件的前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因此,不像上面所提到的多个平肋设置在板状件的前部的已知装置,板状件前部的刚度可以有利地增大,而不会降低制造该装置的效率。
用于增加板状件前部刚度的加强筋由向上伸出的多个第一加强筋和向下伸出的多个第二加强筋组成。因此,就可以防止或最小化板状件上下侧之间的刚度差。根据这种布置,在冲击负荷输入到前端时就不产生向上或向下提起前部的力,从而有效地防止板状件后部形成的扁平部分容易地弯曲。其结果是,负荷特征曲线中的冲击负荷就可迅速升高并迅速达到目标值,因此就可以相对冲击负荷迅速产生足够的反作用力。
该行人保护装置在由板状件后部所形成的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扁平部分的后端处固定到车辆上。该扁平部分不包括加强筋。因此,例如,当轻微碰撞发生时,不像加强筋的后端与车辆的横梁接触的已知装置,可以有利地防止冲击负荷直接地从加强筋传到横梁以及传到车辆的固定有板状件的组件上。
相应地,可能有效地获得优异的冲击性能,该性能允许立即显示出相对于冲击负荷的足够反作用力,并可能即使在发生轻微碰撞时也可有效地防止车辆不必要地被该装置固定到车辆上的部分损坏。其结果是,当车辆的前侧与行人的腿部发生碰撞时,行人的腿部被迅速、有效地扫起,从而以更高的可靠性保护行人。另外,修复轻微碰撞所引起的损坏的成本就可以最小化。
实现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至少具有如下特征:
(1)一种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包括一布置在车辆前端的较低侧下部位上、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一板状件,其该板状件包括一前部和一后部,该装置被布置成扫起通过板状件前部前端与行人腿部的接触扫起而与车辆碰撞的行人的腿部,从而保护行人的腿部,其中板状件的前部包括多分别个向上伸出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加强筋,和分别多个向下伸出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加强筋,多个第一加强筋和多个第二加强筋与所述前部布置成一体,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交替布置,其中板状件的后部具有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后端固定到车辆上的扁平部分。
(2)根据上述第(1)种形式的行人保护装置,其中多个第一加强筋从板状件上表面突起的高度与多个第二加强筋从板状件下表面突起的高度基本上相同。根据这种形式,在输入碰撞负荷时就可以更有效地防止或最小化板状件上下侧之间的刚度差,可以有利地防止板状件的后部容易地弯曲而使板状件的前部卷曲或被拉下。相应地,负荷特征曲线的冲击负荷就可有效和迅速地升高,因此就可以可靠地获得相对冲击负荷迅速产生足够的反作用力的优良的冲击性能。这里,本说明书中提到的短语“基本上相同”并不是严格限定为第一和第二加强筋高度精确相同的状态。该术语包括高度存在轻微差异但可认为基本上相同的状态。在下文中,该术语用于上述含义。
(3)根据上述第(1)或(2)中形式的行人保护装置,其中,多个第一加强筋在沿着垂直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平面上具有开口向下的有角的U形横截面,并且多个第二加强筋在沿着垂直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平面上具有开口向上的有角的U形横截面。根据这种形式,可容易地形成具有优异成形性的足够强的加强筋。
(4)根据上述第(1)至(3)种形式中任意一种的行人保护装置,其中多个第一加强筋和多个第二加强筋中的每一个在其前端还包括前向垂直壁,该前向垂直壁具有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前表面并至少构成板状件前端的一部分。根据这种形式,与行人腿部碰撞产生的冲击负荷基本上垂直于构成至少板状件前端的一部分的前向垂直壁输入。根据该布置,在冲击负荷输入到前部时,不会产生向上或向下拉起前部的力。在这种情况下,负荷特征曲线中的冲击负荷就可迅速升高并迅速达到目标值,因此就可以确保相对冲击负荷迅速产生足够的反作用力的优异冲击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下面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特征(形式)、优点以及在技术和工业上的重要性。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构造的行人保护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为沿图1中线2-2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为沿图2中线3-3截取的放大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为沿图2中线4-4截取的放大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为显示出图1中的行人保护装置被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显示出图1中行人保护装置在车辆上安装有该装置的前面部位与行人发生碰撞时的变形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显示出对本发明的行人保护装置以及对传统的行人保护装置进行的行人碰撞测试所得到的冲击负荷-时间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清楚,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图2分别为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构建的用作行人保护装置的扫腿装置10的俯视图和剖视图。该扫腿装置10被安装在位于车辆前面的前保险杠内部。从图1和图2清楚可见,本发明的扫腿装置10包括作为板状件的基板12。
基板12由例如合成树脂材料(诸如聚丙烯或ABS树脂)制造,并由大致细长的矩形薄平板构成。沿着图1中的左右方向(对应于车辆上安装扫腿装置10的车辆的宽度方向或横向(此后称作“左右方向”)),基板12的尺寸被制成小于车辆宽度一个预定值;沿着图1中的上下方向,即对应于车辆的前后方向(以后称作“向前和向后的方向”),基板12的尺寸被制成比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充分小。
基板12的基本上占据了后半区域的后部被制成一扁平部分14。该扁平部分14具有平板状构造并包括在将扫腿装置10安装到车辆上后水平延伸的上和下表面。在扁平部分14的后端部分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规则间隔开的插孔16(这里是5个插孔16),这些插孔16被制成穿过扁平部分14的厚度。合适的固定螺栓或类似物可插进各个插孔16中。
基板12的除去扁平部分14的前部制成为具有加强结构的加强部分18。这就是说,多个第一加强筋20(这里是7个加强筋20)和多个第二加强筋22(这里是6个加强筋22)沿左右方向一体地布置在加强部分18(除了其两侧端区域之外)的中间区域,因此加强部分18具有足够的加强结构。
更特别地,如图1至3所示,每个第一加强筋20分别包括一体地形成的一个上顶壁24和两侧壁26、26。上顶壁24总体上是具有相对小的宽度并沿前后方向直线延伸的矩形。上顶壁24还设置成平行于加强部分18的侧部的上表面,以及平行于与加强部分18的各个侧部的上表面平齐且连续的扁平部分14的上表面,因此,上顶壁24的位置高于其他上表面一个预定距离。各个侧壁26为矩形,并与相应的上顶壁24整体形成,以便从同一上顶壁24的相应横向相对侧边向下延伸。
第一加强筋20还包括一个后部降低的壁28,其从上顶壁24其后端延伸到扁平部分14的高度位置,同时以一个预定角度倾斜,还包括一个从上顶壁24的前端垂直向下伸出的前部垂直壁30。后部降低壁28和前部垂直壁30在它们横向相对的侧边一体地连接到相应侧壁26、26的后侧边上。
因此,各个第一加强筋20具有一个向上延伸及以一个恒定高度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盒状结构。换句话说,各个第一加强筋20具有在沿着垂直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平面上有角的U形并开口向下的横截面。多个第一加强筋20在后部降低壁28的后端与扁平部分14的前端一体地设置,并且在加强部分18的中段沿左右方向等间隔地平行设置,同时侧壁26彼此相对。
如图1、2和4所示,各个第二加强筋22包括一体地形成的一个下底壁32和两个侧壁34、34。下底壁32具有比第一加强筋20的上顶壁24宽的矩形形状。下底壁32沿向前和向后方向直线延伸并平行于加强部分18的各个侧面部分的下表面以及平行于与加强部分18的各个侧面部分平齐并连续的扁平部分14的下表面,因此下底壁32所处的位置低于那些下表面一个预定距离。各个侧壁34具有矩形形状并与相应的下底壁32一体地形成,以便以预定的高度从同一下底壁32的相应横向相对侧边向上延伸。
第二加强筋22还包括一个后部上升的壁36,其从下底壁32的后端延伸到扁平部分14的高度位置,同时以一个预定角度倾斜,还包括一个从下底壁32的前端垂直向上伸出的前部垂直壁38。后部上升壁36和前部垂直壁38在它们横向相对的侧边一体地连接到各个侧壁34、34的后侧边上。
各个第二加强筋22具有向下延伸及以一个恒定高度沿车辆前后方向直线延伸的大致矩形盒状结构。换句话说,各个第二加强筋22具有在沿着垂直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平面上有角的U形并开口向上的横截面。多个第二加强筋22在后部上升壁36的后端与扁平部分14的前端一体地布置,并设置在多个第一加强筋20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加强筋之间,这些第一加强筋20在加强部分18的中段沿左右方向等间隔设置。
各个第二加强筋22的侧壁34一体地连接到相邻的第一加强筋20的相对侧壁26中的相应一个上。这就是说,各个壁在第一加强筋20的上顶壁24和第二加强筋22的下底壁32之间沿垂直方向连续地延伸,第一和第二加强筋20、22沿左右方向交替地邻接,相应地,各个侧壁26、34构成将第一加强筋20的上顶壁24和第二加强筋22的下底壁32在互相连接的连接壁。第一加强筋20的侧壁26由该连接壁的上部分形成,第二加强筋22的侧壁34由该连接壁的下部分形成。因此,多个第一加强筋20和多个第二加强筋22在左右方向上以一种交替邻接的方式一体地布置在加强部分18上。
换句话说,在该实施方式的扫腿装置10中,加强部分18的中间区域具有矩形波浪形状,其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以预定距离从中间区域的上和下表面向上和向下凸起。各个从中间区域上向上凸起的部分形成了第一加强筋20,各个从中间区域上向下凸起的部分形成了第二加强筋22。
由此,多个第一加强筋20和多个第二加强筋22就一体地布置在板状件12的加强部分18上,从而将足够高的刚度赋予加强部分18,也即,板状件12的前部。相应地,加强部分18增强了相对于挠曲变形的强度。
第一加强筋20向上凸起,第二加强筋22向下凸起,且第一加强筋20和第二加强筋22在向左的和向右的方向上交替地布置。另外,第一加强筋20相对加强部分18的上表面凸起的高度(图2中的h1)基本上与第二加强筋22相对加强部分18的下表面凸起的高度(图2中的h2)相等。因此,就可有利地防止或最小化加强部分18的上和下表面之间的刚度差。
另外,如图1所示,第一加强筋20的前垂直壁30的前表面和第二加强筋22的前垂直壁38的前表面相互配合,在俯视图中看时形成一个单一连续表面。如此形成的连续表面制成为弯曲凸出表面,该弯曲凸出表面对应于下面所描述的前保险杠的保险杠罩的内表面向前方凸起。在将扫腿装置10安装到车辆上后,在俯视图中提供一连续的弯曲表面的前垂直壁30、38的前表面限定一个冲击输入表面40,承受行人撞到车辆的前表面上产生的冲击负荷。
具有上述结构的扫腿装置10例如按照在图5所示的已知方式安装在车辆前侧的前保险杠42的内侧。
在内部安装有扫腿装置10的前保险杠42具有保险杠罩48,该保险杠罩48包括在从前保险杠42安装在车辆前侧时车辆前面伸出的上伸出部分44和下伸出部分46。上伸出部分44和下伸出部分46中每一个在垂直横截面上具有向前伸出的弯曲凸出表面。保险杠罩48通过螺栓或类似物固定到构成车辆前侧的前格栅50上。在图5中,附图标记52和54分别表示发动机罩和散热器。
一种刚度小于扫腿装置10的刚度的已知的碰撞或冲击吸收构件56布置在保险杠罩48的上伸出部分44内部,因此该碰撞吸收构件56作为一刚性构件固定在上伸出部分44和保险杠加强部分58之间。
布置在板状件12的加强部分18上的第一和第二加强筋20和22的前端从车辆的前表面伸入到下伸出部分46中。板状件12的扁平部分14沿前后方向水平地延伸,扁平部分14后侧部分的上表面与散热器支架60的下表面保持接触。散热器支架60固定地设置在车辆前部,以便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支撑散热器54。固定螺栓62插进基板12的扁平部分14后侧端部上的相应插孔16中并拧入散热器支架60,由此,基板12的扁平部分14在其后侧端固定到散热器支架60上。
因此,扫腿装置10布置在车辆前部的下方,以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水平延伸,板状件12的加强部分18上的第一和第二加强筋20、22和扁平部分14平行于一水平面延伸,该水平面包括传给保险杠罩48的冲击负荷的输入方向,碰撞输入表面40对着保险杠罩48的下伸出部分46的内表面,从而垂直于碰撞负荷的输入方向,碰撞输入表面40由分别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加强筋20、22上的前垂直壁30、38的前表面所组成。
在图6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扫腿装置中,当前保险杠42的保险杠罩48与行人的腿部64接触或发生碰撞时,保险杠罩48的上伸出部分44和下伸出部分46与行人腿部64的膝盖66附近和胫骨68附近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冲击吸收构件56被制成为刚度小于扫腿装置10的刚度,该冲击吸收构件56比扫腿装置也更容易产生较大的变形。因此,保险杠罩48的下伸出部分46比上伸出部分44从车辆前侧伸出更多,从而相对于由在行人的腿部64和保险杠罩48之间的碰撞引起的在该扫腿装置中产生的冲击负载的反作用力就通过保险杠罩48的下伸出部分46作用在腿部64的胫骨68附近。其结果是,行人的腿部64的胫骨68附近由扫腿装置10扫开或扫倒,从而行人摔倒到汽车的发动机罩52上。这就可能减小行人的膝盖66沿着不希望的方向的弯曲,并使例如发生骨折的伤害最小。用这种方式有效地实现了行人的保护和安全。
在扫腿装置10中,特别地,在板状件12的加强部分18上的多个第一和第二加强筋20和22一体地向上和向下伸出一个基本上相等的高度,如上面所述,加强部分18具有足够的刚度并在上下侧上没有刚度差。因此,该装置有效地防止由于碰撞负荷的输入作用在加强部分18上以向上提升加强部分18或向下降低加强部分18的力的产生,从而有利地防止板状件12的加强部分18容易地变形。
与保险杠罩48的下伸出部分46面对的加强部分18的碰撞输入表面40布置成垂直于一个水平面,该水平面包括冲击负荷的输入方向。因此,碰撞负荷垂直于碰撞输入表面40输入。布置在加强部分18上的第一和第二加强筋20和22在沿着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上具有开口向上和向下的有角的U形横截面,并以恒定的高度沿前后方向直线延伸。这同样有效地防止由于碰撞负荷的输入作用在加强部分18上以向上提升加强部分18或向下降低加强部分18的力的产生。
因此,在这样构造的扫腿装置10中,当碰撞负荷通过加强部分18沿着大致水平的方向施加给扁平部分14时,扁平部分14不会容易地挠曲变形而使加强部分18卷曲或拉下,从而扁平部分14就可以高可靠性承受弯曲变形。因此,就可能有效地避免负荷特征曲线中碰撞负荷的提高中延迟现象的发生。
相应地,负荷特征曲线中的碰撞负荷可以迅速地提高,并立即出现相对碰撞负荷的足够的反作用力。其结果是,当前保险杠42与行人的腿部64碰撞时,腿部64就可以迅速、可靠地被扫起,并获得具有更高可靠性的令人满意的保护。
在将扫腿装置10安装到车辆前部时,只在板状件12的扁平部分14的后端将扫腿装置10固定到车辆上,在这个状态中,第一加强筋20和第二加强筋22不与散热器支架60、保险杠加强部分58和其他构件相接触。因此,这种布置可有效地防止结构件由于第一加强筋20和第二加强筋22传递给车辆结构件的碰撞负荷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坏。因此,就可以使修复由于轻微碰撞产生的损坏的费用降到最小。
尽管上面仅作为例证的目的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应理解到本发明决不限于所示实施方式的细节。
例如,布置在板状件12的加强部分18上的各个第一加强筋20和第二加强筋22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不限于实施方式中的尺寸。这就是说,各个第一加强筋20和第二加强筋22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可以是相等的,或是长度、宽度和高度中的任一个不等或全不相等。
位于基板12的加强部分18上的第一加强筋20和第二加强筋22的数目没有特别限制。当通过降低每个加强筋20、22的宽度而增加加强筋20、22的数量时,板状件12的加强部分18的刚度就相应地增加。因此,通过适当调节第一加强筋20和第二加强筋22的数目就可以容易地调节基板12的加强部分18的刚度。
作为在板状件12的前部的加强部分18中的各个第一加强筋20和第二加强筋22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制,只要第一加强筋20和第二加强筋22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交替布置。这就是说,加强筋20、22不仅可如上所示地布置在加强部分18的中间区域上,还可以布置在整个加强部分18上。
第一加强筋20和第二加强筋22的形状还可以适当地改变。例如,在沿着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上,第一加强筋20和第二加强筋22的横截面还可以是开口向上和向下的弓形、弧形或多边形。第一加强筋20和第二加强筋22的上述横截面形状可以是相同或者不同的。另外,每个第一加强筋20的形状可以是彼此不同的,并且每个第二加强筋22的形状也可以是彼此不同的。
尽管在上面的实施方式中整个扫腿装置10由合成树脂制成,它还可以例如由如铝或铝合金这样的相对较轻并具有优异变形能力的金属材料制造。
在车辆前方下部上的行人保护装置(扫腿装置10)的安装结构不特别地限定为实施方式中所示出的那些。这就是说,车辆上固定板状件12的后端的部位以及固定方法可以有多种变化。
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行人的腿部64与保险杠罩48发生碰撞时在扫腿装置10中产生的碰撞负荷的反作用力通过保险杠罩48的下伸出部分46作用在行人的腿部64的胫骨68附近,行人腿部64上作用反作用力的部位可以适当地变化,这取决于扫腿装置10的安装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不仅有利地应用于安装在固定于机动车辆前侧的保险杠内侧的行人保护装置,而且还应用于与保险杠分开安装在车辆前侧处的行人保驴装置以及按照各种方式安装在除了机动车辆之外的其它车辆前侧处的行人保驴装置。
虽然上面已经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并且本发明能够按照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前述说明,在不脱离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想到各种变化、变型和改进方案来实施。
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便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特征。应该指出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对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如图1和2所示,通过使用聚丙烯进行注塑成形的方式制造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的扫腿装置。在该扫腿装置中,第一加强筋从板状件加强部分的上表面凸起的高度以及第二加强筋从板状件加强部分的下表面凸起的高度分别为10至15mm,并且基板的厚度为3mm。
为了比较,除了上述发明装置,通过使用聚丙烯进行注塑成形的方式制造具有类似于专利公开文件4中所公开结构的扫腿装置。在该扫腿装置中,只有第一加强筋与本发明装置中数量相同,并沿前后方向以等间隔布置在板状件的前部(加强部分),而没有布置第二加强筋。如此构造的扫腿装置是传统的装置。在该传统装置中,第一加强筋从板状件加强部分的上表面凸起的高度以及基座板的厚度与传统装置的那些相同。
在图5所示装置中,制备的两种扫腿装置(本发明的装置和传统装置)实际地安装在相应车辆上,每个装置布置在固定于每个车辆前面的前保险杠的保险杠罩内。因此,准备了两种类型的测试车辆。利用准备的这两种测试车辆在每个测试车辆上进行了行人碰撞测试,假定用于检查的与行人碰撞的测试车辆的前保险杠的由于与行人碰撞而传递给扫腿装置的碰撞负荷以一种已知方式随时间变化。该结果如图7所示。对每个测试车辆都进行碰撞测试,使用了一个重量为13.4kg的人体模型与速度为40km/h的测试车辆的前保险杠的前部发生碰撞。
由图7可以明显地看出,与使用了传统装置的情形相比,碰撞之后使用了发明装置的碰撞负荷迅速达到目标值。这清楚地说明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的扫腿装置能够有效地保证相对碰撞负荷产生的反作用力。

Claims (4)

1、一种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包括布置在车辆前侧下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件,该板状件包括前部和后部,该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板状件前端与和车辆前侧碰撞的行人的腿部的接触而扫起行人的腿部,从而保护行人的腿部,
板状件的前部包括分别向上伸出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加强筋,和分别向下伸出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加强筋,多个第一加强筋和多个第二加强筋与所述前部布置成一体,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交替设置,其特征在于:
板状件的后部具有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并固定到车辆后端上的扁平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中多个第一加强筋从板状件上表面突起的高度与多个第二加强筋从板状件下表面突起的高度基本上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中多个第一加强筋在沿着垂直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平面上具有开口向下的有角U形横截面,并且多个第二加强筋在沿着垂直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平面上具有开口向上的有角U形横截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中多个第一加强筋和多个第二加强筋中的每一个在其前端还包括前向垂直壁,该前向垂直壁具有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前表面并至少构成板状件前端的一部分。
CNB200710109114XA 2006-06-13 2007-06-12 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 Active CN10055404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63174/2006 2006-06-13
JP2006163174A JP4317203B2 (ja) 2006-06-13 2006-06-13 車両用歩行者保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8811A CN101088811A (zh) 2007-12-19
CN100554048C true CN100554048C (zh) 2009-10-28

Family

ID=38578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09114XA Active CN100554048C (zh) 2006-06-13 2007-06-12 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575271B2 (zh)
EP (1) EP1867526B1 (zh)
JP (1) JP4317203B2 (zh)
CN (1) CN10055404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02068A1 (de) * 2005-01-14 2006-08-03 Behr Gmbh & Co. Kg Befes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Wärmetauschereinheit und Fahrzeug mit einer Wärmetauschereinheit
JP4171739B2 (ja) * 2005-10-19 2008-10-29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歩行者保護装置並びにかかる装置における荷重特性のチューニング方法
US20070138815A1 (en) * 2005-12-21 2007-06-21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Pedestrian protection apparatus for vehicle
EP1842744B1 (en) * 2006-04-04 2011-10-26 Volvo Car Corporation A grille and bonnet assembly for a vehicle
US7441828B2 (en) * 2006-06-14 2008-10-28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Pedestrian protection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4908239B2 (ja) * 2007-01-12 2012-04-04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歩行者保護装置
JP4492823B2 (ja) * 2007-06-19 2010-06-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衝突検知装置
JP5112160B2 (ja) * 2008-04-25 2013-01-09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歩行者保護装置
FR2936755B1 (fr) * 2008-10-02 2010-10-22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Poutre d'absorption de choc et vehicule automobile equipe d'une telle poutre.
FR2940210B1 (fr) * 2008-12-22 2011-08-26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Ensemble d'un support de poutr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d'une poutre pieton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et face avant comportant un tel ensemble
FR2940215B1 (fr) * 2008-12-22 2011-08-26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Ensemble d'un support de poutr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d'une poutre pieton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et face avant comportant un tel ensemble
JP5405359B2 (ja) * 2010-03-09 2014-02-05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歩行者保護装置の成形用金型装置
JP5097809B2 (ja) 2010-08-31 2012-12-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のロアダクト構造体
JP5223900B2 (ja) * 2010-10-08 2013-06-2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ンパー
US8449021B2 (en) 2010-12-17 2013-05-28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Vehicle lower-leg pro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8939243B2 (en) * 2010-12-21 2015-01-27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Bumper module
DE102010056390A1 (de) * 2010-12-28 2012-06-2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rontbereich eines Fahrzeugs und Fahrzeug
DE102011004197A1 (de) * 2011-02-16 2012-08-1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Stoßfänger für Kraftfahrzeuge mit integriertem Fußgängerschutzsystem
JP5801122B2 (ja) * 2011-07-11 2015-10-28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歩行者保護装置
DE102013002307A1 (de) * 2013-02-06 2014-08-0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Frontparti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6094426B2 (ja) * 2013-08-21 2017-03-15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車体前部構造
US9586555B2 (en) 2013-12-31 2017-03-07 Tk Holdings Inc. Active pedestrian protection system
JP6599872B2 (ja) 2013-12-30 2019-10-30 ジョイソン セイフティ システムズ アクイジション エルエルシー 能動的膝保護システム
DE102014016044A1 (de) * 2014-10-29 2016-05-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Frontpartie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Stoßfängeraussteifung dazu
US9580030B2 (en) * 2015-04-08 2017-02-28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Bumper assemblies including lower reinforcement members
CN106553707B (zh) * 2015-09-17 2021-06-29 韩华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汽车下护板
KR101694062B1 (ko) * 2015-10-01 2017-01-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전방구조체
CN105564362B (zh) * 2016-01-30 2017-12-2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部防碰撞保护结构
FR3056507A1 (fr) * 2016-09-29 2018-03-30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Vehicule comprenant un dispositif d’absorption de chocs
CN111907448B (zh) * 2020-08-10 2022-04-08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车辆传力路径前端结构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009985T2 (de) * 1999-06-28 2004-09-02 Mazda Motor Corp. Kraftfahrzeug- Vorderwagenaufbau
JP2001277963A (ja) 2000-03-30 2001-10-10 Fuji Heavy Ind Ltd 自動車用バンパ構造
DE60106603T2 (de) * 2000-05-16 2006-02-02 Decoma E.S.E. Inc., Aurora Fussgängerschutzeinrichtung
JP2002264741A (ja) 2001-03-08 2002-09-18 Fuji Heavy Ind Ltd バンパー構造
US6874832B2 (en) * 2001-04-16 2005-04-05 Netshape International, Llc Bumper system with face-mounted energy absorber
JP4074122B2 (ja) 2002-04-11 2008-04-09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JP4016740B2 (ja) 2002-06-25 2007-12-05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歩行者保護装置
JP2004203183A (ja) * 2002-12-25 2004-07-22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EP1692016A2 (de) * 2003-12-09 2006-08-23 Decoma (Germany) GmbH Strukturbauteil einer kraftfahrzeug-stossfängeranordnung
DE102004035434A1 (de) * 2004-07-21 2006-03-16 Adam Opel Ag Verstärkungselement für einen unteren Bereich eines Frontstoßfängers, sowie damit ausgerüsteter Frontstoßfäng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04035435A1 (de) * 2004-07-21 2006-03-1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Verstärkungselement für einen unteren Bereich eines Frontstoßfängers, sowie damit augerüsteter Frontstoßfäng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4271164B2 (ja) 2005-05-27 2009-06-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4765513B2 (ja) * 2005-09-22 2011-09-0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ンパ構造
JP4890113B2 (ja) * 2006-06-14 2012-03-07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歩行者保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317203B2 (ja) 2009-08-19
EP1867526B1 (en) 2013-12-25
EP1867526A2 (en) 2007-12-19
CN101088811A (zh) 2007-12-19
EP1867526A3 (en) 2009-12-02
US7575271B2 (en) 2009-08-18
JP2007331455A (ja) 2007-12-27
US20070284915A1 (en) 2007-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4048C (zh) 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
CN100410111C (zh) 行人保护装置以及调整该装置的负载特性的方法
CN101088810B (zh) 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
US7441828B2 (en) Pedestrian protection apparatus for vehicle
KR101146880B1 (ko) 범퍼빔 배열체
CN103569000B (zh) 车辆前部结构
KR101745382B1 (ko) 차량용 범퍼 조립체, 그러한 조립체를 포함한 차량의 단부 및 차량
EP2946989B1 (en) Car undercover
EP1902928A3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CN100434310C (zh) 汽车前部车体结构
US8733485B2 (en) Front module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6240506B (zh) 用于车辆的前部结构或后部结构的碰撞吸收装置
CN102361781B (zh) 用于汽车的包括增强的中央部分的前部保护性模制件
CN101795904B (zh) 车辆内板
CN102874205B (zh) 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
CN1986298B (zh) 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
JP4890114B2 (ja) 車両用歩行者保護装置
US20160280166A1 (en) Vehicle bumper structure
CN201405816Y (zh) 车辆行人保护装置
CN102826059A (zh) 用于车辆的缓冲装置
JP6441627B2 (ja) 衝撃吸収部材
CN114633714A (zh) 行人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