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51783C - 纸制的隔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纸制的隔热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51783C
CN100551783C CNB2006101006373A CN200610100637A CN100551783C CN 100551783 C CN100551783 C CN 100551783C CN B2006101006373 A CNB2006101006373 A CN B2006101006373A CN 200610100637 A CN200610100637 A CN 200610100637A CN 100551783 C CN100551783 C CN 10055178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main body
heat
curled portion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006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15752A (zh
Inventor
望月洋一
平井裕一
山田一树
远藤宪一
奥下正隆
山下孝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15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57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178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178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 Package Specialized In Special Us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纸制的隔热容器,其为扁平的纸制隔热容器,由有底的纸杯主体和呈倒圆锥台状的套筒构成,所述纸杯主体在上方开口缘形成向外卷曲部,所述套筒在下端具有向内卷曲部,将套筒组合在所述纸杯主体上并在所述纸杯主体的胴部外面和所述套筒的内面之间形成有隔热空间,并且所述上部开口缘的外径大于其高度,其中,在所述套筒的侧壁上,在隔热容器的直径方向相对的位置上设有一对抓持片,所述抓持片由折线和切缝线构成,所述折线在所述套筒上部的形成有隔热空间的位置上在周向上伸长规定的长度,所述切缝线从所述折线的两端部向下方垂下而形成,将所述切缝线划出的部分沿所述折线向外侧弯折,使所述抓持片横向伸出。

Description

纸制的隔热容器
本发明是申请日为1999年9月17日、申请号为200310100730.0的“用于制造隔热容器的制造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倒入热水进行调制的方便食品、用微波炉进行加热调制的食品等的纸制隔热容器及适用于该隔热容器等的制造的装置。
背景技术
技术背景
用于方便面等食品的纸制隔热容器众所周知的有在纸制的杯(カツプ)状主体的胴部的外周装设纸制的隔热部件使其具有隔热性的容器。隔热部件通常使用在杯状主体的周向交替排列纵向延伸的凸条和凹条的波纹板状部件。
特开平8-113274号公报提出了使隔热部件的凹条的宽度比凸条的宽度减少从而增加容器的侧面的平面部分的隔热容器。在实开平4-45216号公报或特开平8-104372号公报中提出了在经波纹加工或压花加工后的隔热部件上缠绕衬片或薄纸将表面的凹凸去掉的隔热容器。在实开平4-45212号公报中提出了不使用波纹板状的隔热部件而由在双重杯体间形成的空间赋予隔热性的结构。
发明内容
上述现有的隔热容器受容器的物理强度的制约,限定于开口部的直径小于高度的酒杯(コツプ)形形状,其容量上限为750cc左右。其理由是:当不变更作为隔热容器的坯材的板纸而增加开口部的直径以增大内容量时,就容易因扭拧、来自横向的压缩、和折弯等的应力而引起容器整体的变形,在加热水后,用手拿时很危险。
另外,现有纸制的隔热容器具有容易加热水调制、单手易拿的优点,但使用者不能体验大海碗、碗和钵等食器的感觉。食用容易度也低于杯形的食器。也不适于一边视觉上欣赏富于变化的食具一边就餐的用途。
并且,当凹凸形状的隔热部件露出在容器的侧面时,其侧面难于设计具有高级感的外观,侧面印刷的文字、图案等非常难看。
作为调制好的食品的隔热容器除上述杯形的纸制隔热容器外还有开口部的外径大于高度、具有大的开口的大海碗状、碗状的塑料制的隔热容器。但是,塑料制的容器在加热水调制或利用微波炉进行加热调制时,存在卫生和环境问题,即有害成分会从塑料坯材析出到热水中,销毁、焚毁与纸制容器比较难进行。
发明的概述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纸制隔热容器,该纸制隔热容器上方开口部的外径大于高度,具有接近大海碗或碗的形状,同时,具有与形状及隔热性相关的稳定性,易拿,外观性优良,印刷自由度高,且卫生,环境负担小。
为了实现该目的,第一发明的隔热容器包括:纸杯主体,具有上部开口的筒状的胴部和封闭该胴部的下部的底部,至少在内面上形成有聚烯烃类树脂层;纸套筒,在其和所述纸杯主体的所述胴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纸杯主体使得所述胴部上端的开口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纸杯主体的高度。
在所述纸杯主体上,可在环绕所述胴部的方向形成肋。所述肋可连续环绕所述胴部而形成,也可间断环绕所述胴部而形成。在所述纸套筒的下端部可设置向内卷曲部,该向内卷曲部可于所述胴部的下部外周面接触。可将隔热部件插入所述间隙。另外,纸杯主体作为隔热容器的容器主体起作用,其胴部构成容器主体的侧壁。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的隔热容器,即使是被加热的大型容器,也不太感觉热,可安全、清洁地用手拿。
为了实现该目的,第二发明的隔热容器由有底的纸杯主体和倒圆锥台状的纸套筒组合而成,其中有底的纸杯主体内面覆有聚烯烃类树脂,上方开口缘形成向外的卷曲部,在所述纸杯主体的胴部外面和所述纸套筒的内面之间形成有空间,在所述纸套筒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对抓持片,该至少一对抓持片具有规定的长度,由形成于所述侧壁的大致圆周方向的折线和与该折线的两端部连接的切缝线划出其大小范围,可自所述折线向外侧弯折。
所述折线可以是连结所述侧壁的周向两点的最短距离的直线,也可以由该直线向下方弯曲。所述切缝线的中途可形成可容易割断的连结部。可在所述抓持片的周边的局部形成切口。所述抓持片的前端部也可是可利用小折线弯折的。所述切缝线的两端部可由圆角结束。另外,纸杯主体作为隔热容器的主体,其胴部构成容器主体的侧壁。
在上述隔热容器中,为了确保规定的隔热性,需要在纸杯主体和套筒间确保充分的间隔。另一方面,在用手拿容器的场合,需要抓住套筒或其抓持片而支承容器整体。为此,必须用足够的强度粘接纸杯主体和套筒。这样,为了在纸杯主体和套筒之间确保足够的间隔,同时以足够的强度粘接两者,就需要考虑纸杯主体及套筒间的相对形状及尺寸关系等。它们的关系必须满足组装两者的工序顺畅地进行,且不发生缺陷的条件。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容器,可以足够的强度粘接纸杯主体等容器主体和套筒,同时两者的组装适应性优良。
为了实现该目的,第三发明包括下述的一组隔热容器。
第三发明的隔热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具有侧壁(胴部)及配置在所述侧壁下端侧的底部;套筒,由片状套筒件构成,下端侧形成有使所述套筒件向容器中心侧卷曲而构成的向内卷曲部,上端侧形成有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侧壁粘接的粘接部,所述向内卷曲部和所述粘接部之间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确保在所述侧壁的外侧具有空间,所述向内卷曲部对包括所述容器主体的中心线的平面的断面而言,将所述套筒件卷入直至所述套筒件的前端的朝向超过沿所述容器主体的中心线的向上方向。
第三发明的另一隔热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具有侧壁(胴部)及配置在所述侧壁下端侧的底部;套筒,由片状套筒件构成,下端侧形成有使所述套筒件向容器中心侧卷曲而构成的向内卷曲部,上端侧形成有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侧壁粘接的粘接部,所述向内卷曲部和所述粘接部之间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确保在所述侧壁的外侧具有空间,所述向内卷曲部卷入的所述套筒件的前端比所述向内卷曲部的最接近所述容器主体的中心线的部位更位于容器外侧。
第三发明的再一隔热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具有侧壁(胴部)、配置在所述侧壁下端侧的底部及自所述侧壁向其下端侧延伸而形成的线尾;套筒,由片状套筒件构成,下端侧形成有使所述套筒件向容器中心侧卷曲而构成的向内卷曲部,上端侧形成有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侧壁粘接的粘接部,所述向内卷曲部和所述粘接部之间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确保在所述侧壁的外侧具有空间,所述向内卷曲部卷入的所述套筒件的前端和所述套筒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小于1mm。
根据这些隔热容器,在相互组装容器主体和套筒时,线尾不容易勾住向内卷曲部,可将两者顺畅地组装,同时可提高成品率。
第三发明的隔热容器也可如下,包括:容器主体,具有侧壁(胴部)、配置在所述侧壁下端侧的底部及自所述侧壁向其下端侧延伸而形成的线尾;套筒,由片状套筒件构成,下端侧形成有使所述套筒件向容器中心侧卷曲而构成的向内卷曲部,上端侧形成有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侧壁粘接的粘接部,所述向内卷曲部和所述粘接部之间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确保在所述侧壁的外侧具有空间,所述向内卷曲部卷入的所述套筒件的前端和所述套筒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比所述线尾的厚度小。
根据该隔热容器,在相互组装容器主体和套筒时,线尾不会进入向内卷曲部而将向内卷曲部撑开。因此,可将两者顺畅地组装,同时可提高成品率。
第三发明的隔热容器也可如下,包括:容器主体,具有侧壁(胴部)、配置在所述侧壁下端侧的底部及自所述侧壁向其下端侧延伸而形成的线尾;套筒,由片状套筒件构成,下端侧形成有使所述套筒件向容器中心侧卷曲而构成的向内卷曲部,上端侧形成有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侧壁粘接的粘接部,所述向内卷曲部和所述粘接部之间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确保在所述侧壁的外侧具有空间,对包括所述容器主体的中心线的平面的断面而言,所述线尾倒入而位于比沿所述侧壁外面延长的直线更靠近容器内侧。
第三发明的隔热容器也可如下,包括:容器主体,具有侧壁(胴部)、配置在所述侧壁下端侧的底部及自所述侧壁向其下端侧延伸而形成的线尾;套筒,由片状套筒件构成,下端侧形成有使所述套筒件向容器中心侧卷曲而构成的向内卷曲部,上端侧形成有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侧壁粘接的粘接部,所述向内卷曲部和所述粘接部之间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确保在所述侧壁的外侧具有空间,所述线尾的飞边向容器内侧突出。
第三发明的隔热容器也可如下,包括:容器主体,具有侧壁(胴部)、配置在所述侧壁下端侧的底部及自所述侧壁向其下端侧延伸而形成的线尾;套筒,由片状套筒件构成,下端侧形成有使所述套筒件向容器中心侧卷曲而构成的向内卷曲部,上端侧形成有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侧壁粘接的粘接部,所述向内卷曲部和所述粘接部之间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确保在所述侧壁的外侧具有空间,所述线尾的下端的外周位置比所述向内卷曲部的最接近所述容器主体的中心线的部位更靠近所述容器主体中心线。而且,所述线尾的下端的外周位置和所述向内卷曲部的最接近所述容器主体的中心线的部位之间的变位量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半径方向设定为0.01~1mm的范围。
根据这些隔热容器,在相互组装容器主体和套筒时,线尾不容易勾住向内卷曲部,可将两者顺畅地组装,同时可提高成品率。
第三发明的隔热容器也可如下,包括:容器主体,具有侧壁(胴部)和配置在所述侧壁下端侧的底部;套筒,由片状套筒件构成,下端侧形成有使所述套筒件向容器中心侧卷曲而构成的向内卷曲部,上端侧形成有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侧壁粘接的粘接部,所述向内卷曲部和所述粘接部之间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确保在所述侧壁的外侧具有空间,所述向内卷曲部和朝向所述部位的所述容器主体的外面之间形成间隙。
根据该隔热容器,由于在所述向内卷曲部和朝向该部位的所述容器主体的外面之间形成间隙,所以容器主体不会产生皱褶。
所述间隙可设定为0.01~1mm的范围。这种情况下,容器主体不会产生皱褶,还可充分抑制隔热容器的变形。
第三发明的隔热容器也可如下,包括:容器主体,具有侧壁(胴部)和配置在所述侧壁下端侧的底部;套筒,由片状套筒件构成,确保在所述侧壁的外侧具有空间地配置,所述容器主体的下端比所述套筒的下端更突出于下方。
根据该隔热容器,容器主体的下端直接接触桌面等,不会发生套筒下端接触的情况下产生的容器的变形,可稳定地放置隔热容器。
也可以在所述套筒的下端侧形成有使所述套筒件向容器中心侧卷曲而构成的向内卷曲部,在所述套筒的上端侧形成有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侧壁粘接的粘接部,所述套筒如下配置,即,使所述向内卷曲部和所述粘接部之间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确保在所述侧壁的外侧具有空间。根据该隔热容器,容器主体的下端直接接触桌面等,不会发生套筒下端接触的情况下产生的容器的变形,所以可稳定地放置隔热容器。
也可以在所述容器主体上形成自所述侧壁向其下端侧延伸而形成的线尾,所述线尾的下端构成所述容器主体的下端。根据该隔热容器,由于硬而平面性良好的线尾的下端于桌面等接触,故可稳定地放置隔热容器。
所述容器主体的下端相对于所述套筒的下端也可以以0.01~5mm的突出量突出。这种情况下,不能从外观上判别容器主体的突出,无损于容器的外观设计。
第三发明的隔热容器也可如下,包括:容器主体,具有侧壁(胴部)及配置在所述侧壁下端侧的底部,在所述侧壁的上端侧形成有向容器外侧卷曲而构成的向外卷曲部;套筒,由片状套筒件构成,上端侧形成有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侧壁粘接的粘接部,设置为确保在所述侧壁的外侧具有空间,对包括所述容器主体的中心线的平面的断面而言,所述侧壁的与所述粘接部相对的部位相对于所述部位的下方的部位的延长线向容器内侧方向倾斜。
根据该隔热容器,在粘接部的部位,侧壁和套筒很好地紧密接触,由此可提高粘接强度。由于使粘接部的部位的侧壁倾斜,故不必为了与侧壁紧密接触而使套筒弯曲,也不会对容器的外观带来影响。
第三发明的隔热容器也可如下,包括:容器主体,具有侧壁(胴部)及配置在所述侧壁下端侧的底部,在所述侧壁的上端侧形成有向容器外侧卷曲而构成的向外卷曲部;套筒,由片状套筒件构成,上端侧形成有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侧壁粘接的粘接部,设置为确保在所述侧壁的外侧具有空间,对包括所述容器主体中心线的平面的断面而言,所述侧壁的与所述粘接部相对的部位沿所述套筒件弯曲而形成。
根据该隔热容器,在粘接部的部位,侧壁和套筒很好地紧密接触,由此可提高粘接强度。由于侧壁弯曲,故不必为了与侧壁紧密接触而使套筒弯曲,也不会对容器的外观带来影响。
第三发明的隔热容器也可如下,包括:容器主体,具有侧壁(胴部)及配置在所述侧壁下端侧的底部,在所述侧壁的上端侧形成有向容器外侧卷曲而构成的向外卷曲部;套筒,由片状套筒件构成,上端侧形成有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侧壁粘接的粘接部,设置为确保在所述侧壁的外侧具有空间,对包括所述容器主体的中心线的平面的断面而言,所述套筒的所述粘接部沿所述侧壁弯曲而形成。
根据该隔热容器,在粘接部的部位,侧壁和套筒很好地紧密接触,由此可提高粘接强度。
第三发明的隔热容器也可如下,包括:容器主体,具有侧壁(胴部)及配置在所述侧壁下端侧的底部,在所述侧壁的上端侧形成有向容器外侧卷曲而构成的向外卷曲部;套筒,由片状套筒件构成,上端侧形成有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侧壁粘接的粘接部,设置为确保在所述侧壁的外侧具有空间,将所述容器主体与所述套筒通过所述粘接部粘接,使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向外卷曲部正下方的外径和与所述向外卷曲部正下方相对的部位的所述套筒的内径之差在-1.0~+0.5mm范围内。
根据该隔热容器,可确保粘接部的足够的粘接力,同时,不会使容器主体的侧壁产生皱褶。
第三发明的隔热容器也可如下,包括:容器主体,具有侧壁(胴部)及配置在所述侧壁下端侧的底部,在所述侧壁的上端侧形成有向容器外侧卷曲而构成的向外卷曲部;套筒,由片状套筒件构成,上端侧形成有通过粘接剂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侧壁粘接的粘接部,设置为确保在所述侧壁的外侧具有空间,所述粘接部的上端设定在自所述向外卷曲部的下端沿容器主体中心线的方向向下离开1mm以上的位置。
根据该隔热容器,粘接部的粘接剂不会附着在向外卷曲部。
第三发明的隔热容器也可如下,包括:容器主体,具有侧壁(胴部)及配置在所述侧壁下端侧的底部,在所述侧壁的上端侧形成有向容器外侧卷曲而构成的向外卷曲部;套筒,由片状套筒件构成,上端侧形成有通过粘接剂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侧壁粘接的粘接部,设置为确保在所述侧壁的外侧具有空间,所述粘接部设定为沿容器主体中心线的方向具有3mm以上的宽度。
根据该隔热容器,可确保粘接部的足够的粘接强度。
第三发明的隔热容器也可如下,包括:容器主体,具有侧壁(胴部)及配置在所述侧壁下端侧的底部,在所述侧壁的上端侧形成有向容器外侧卷曲而构成的向外卷曲部;套筒,由片状套筒件构成,上端侧形成有通过粘接剂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侧壁粘接的粘接部,设置为确保在所述侧壁的外侧具有空间,所述粘接部的上端位于所述套筒的上端的下方。
根据该隔热容器,粘接部的粘接剂不会从套筒的上端溢出。
在上述隔热容器中,由于套筒需要一定程度的强度,故其坯材必须使用相当厚的板纸。但是,具有厚度的板纸不容易加工形成上述的向内的卷曲部,有可能使纸产生龟裂或使卷曲的形状产生变形。另外,套筒通过粘接剪裁成规定形状的坯件的两端部形成圆筒形或圆锥台形。因此,在使坯件的两端部重叠的粘接部,厚度增加一倍,使卷曲的形成尤其困难,有可能不能形成良好形状的卷曲。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热容器,能够容易地形成套筒的向内卷曲部,可得到良好的卷曲形状。
为了实现该目的,第四发明的隔热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具有侧壁(胴部)和配置在所述侧壁下端侧的底部;套筒,由片状套筒件构成,下端侧形成有使所述套筒件向容器中心侧卷曲而构成的向内卷曲部,上端侧形成有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侧壁粘接的粘接部,所述向内卷曲部和所述粘接部之间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确保在所述侧壁的外侧具有空间,所述向内卷曲部的所述套筒件的曲率半径设定为0.6~2.0mm的范围。所述曲率半径更理想的是在1.1~1.5mm的范围内。所述套筒件可用纸,该纸的坪重可设定在150~400g/m2的范围。
根据该隔热容器,可减小套筒件产生龟裂的可能性,同时,在相互组装容器主体和套筒时,容器主体不易勾住向内卷曲部,可进行顺畅地组装。
第四发明的另一隔热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具有侧壁(胴部)和配置在所述侧壁下端侧的底部;套筒,由片状套筒件构成,下端侧形成有使所述套筒件向容器中心侧卷曲而构成的向内卷曲部,上端侧形成有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侧壁粘接的粘接部,所述向内卷曲部和所述粘接部之间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确保在所述侧壁的外侧具有空间,在与所述向内卷曲部对应的区域的所述套筒件表面上形成有降低摩擦层。
根据该隔热容器,在形成向内卷曲部时,套筒件的滑动良好,可容易地形成向内卷曲部,同时套筒件不易发生龟裂。
所述降低摩擦层可用包括纤维素类树脂的组成物,也可用包括丙烯酸类树脂的组成物。所述降低摩擦层也可用用于保护印刷面的上光清漆。这种情况下,可减少制造工序
所述降低摩擦层可形成于所述套筒件的朝向容器外侧的表面上。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套筒件的容器外侧形成印刷面,则可使上光清漆兼作降低摩擦层。
第四发明的再一隔热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具有侧壁(胴部)和配置在所述侧壁下端侧的底部;套筒,由片状套筒件构成,下端侧形成有使所述套筒件向容器中心侧卷曲而构成的向内卷曲部,上端侧形成有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侧壁粘接的粘接部,所述向内卷曲部和所述粘接部之间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确保在所述侧壁的外侧具有空间,所述套筒通过将卷绕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周围的带状的套筒件的两端部相互重叠粘接而形成,所述套筒件上形成有用于减少其重叠面积的切口部,所述切口部从对应于所述向内卷曲部的区域扩展至其以外的区域剪切所述套筒件而形成。
第四发明的再一隔热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具有侧壁(胴部)和配置在所述侧壁下端侧的底部;套筒,由片状套筒件构成,下端侧形成有使所述套筒件向容器中心侧卷曲而构成的向内卷曲部,上端侧形成有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侧壁粘接的粘接部,所述向内卷曲部和所述粘接部之间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确保在所述侧壁的外侧具有空间,所述套筒通过将卷绕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周围的带状的套筒件的两端部相互重叠粘接而形成,所述套筒件上形成有用于减少其重叠面积的切口部,所述切口部通过剪切所述套筒件使对应于向内卷曲部的区域的重叠面积减少50%以上而形成。
根据这些隔热容器,可容易地形成向内卷曲部,同时,可使向内卷曲部的形状良好。
所述切口部可形成于所述套筒件的所述两端部中配置于容器内侧的端部。这种情况下,切口部的切口端部不露出于套筒的外侧,故不影响容器的外观。
所述切口部可对所述两端部中的一个端边斜着切掉所述套筒件的角而形成。
在上述隔热容器那样的纸制容器中,有时相对于其开口端的向外的卷曲部粘接将金属或树脂层叠而构成的薄膜状的盖件,将容器内部密封。但是,粘接了盖件的卷曲部通过用模构件挤入容器的开口端将其弄圆而形成,其成形后的断面形状大致呈正圆。因此,盖件和卷曲部的粘接部分接近线接触,有可能因粘接剂的粘接面积不足而不能充分确保其接合强度。
在现有容器的充填线上,是利用大面积的压板同时将盖件压在多个容器的每个上而粘接的。这种情况下,相对于各容器的压板的位置精度不好,但,施加于各容器的压力利用容器的变形而均匀化,因此,可以以比较均匀的状态粘接盖件。但是,对于纸制容器这样的缺乏弹性的容器若使用现有的制造线,则容器不会充分变形,故盖件不能均匀粘接。
本发明的第五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适宜于盖件粘接的卷曲部的容器。
为了实现该目的,第五发明的容器包括在开口部的周缘形成卷曲部的侧壁(胴部)和与所述开口部相对的底部,设所述卷曲部的容器轴线方向的宽度为“A”,所述卷曲部的容器半径方向的宽度为“B”,所述侧壁的厚度为“t”,则满足:
2t<A<B的条件。
第五发明的另一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具有在开口部的周缘形成卷曲部的侧壁(胴部)和与所述开口部相对的底部;套筒,一端侧形成有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侧壁粘接的粘接部,确保在所述外壁的外侧具有空间,设所述卷曲部的容器轴线方向的宽度为“A”,所述卷曲部的容器半径方向的宽度为“B”,所述侧壁的厚度为“t”,则满足:
2t<A<B的条件。
根据这些容器,在将盖件粘接在卷曲部时,可扩大通过粘接剂粘接的宽度从而以规定的强度可靠地粘接盖件。另外在将盖件压上时,卷曲部容易向容器轴线方向变形,故即使在使用纸等难于弹性变形的材质作为容器坯材的情况下,也可以原封不动地使用用于将盖件粘接在以发泡苯乙烯等作为坯材的容器上的现有生产线,因此很经济。
所述卷曲部上粘接有封闭所述开口部的薄膜状盖件,所述盖件相对于所述卷曲部可以以剥离力为400~900gf/15mm宽的范围的粘接力进行粘接。这种情况下,可扩大通过粘接剂接合的盖件和卷曲部的接合宽度,以规定的强度可靠地将盖件接合。实现了适宜于在将盖件一部分剥离的状态下向杯主体内注入热水、经过一定时间后将盖件去除的情况等的剥离力。另外所述侧壁可由纸形成。
用于本发明的隔热容器的套筒是将例如扇状的坯件卷绕在规定的心轴的外周上并将其两端部粘结而制造的。在该制造中,需要在将粘接剂涂敷在其粘结部分后将坯件向心轴的正下方供给,或在心轴上,在套筒的轴端加工卷曲部,仍需开发能够高效率地进行这种处理的装置。而且,由于套筒薄而强度低,故需要仔细地进行卷曲部的加工。有时,套筒会因卷曲部的加工等而结实地紧密接合于心轴上,需要考虑在这种状态下也不损伤套筒地自装置上将其取下。
本发明的第六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合理且高效地进行隔热容器的套筒的制造中的各种处理的装置。
为了实现该目的,第六发明提供下述的套筒制造装置、坯件供给装置及套筒排出装置。
第六发明的套筒制造装置为由扇状的坯件成形作为隔热容器的外装使用的圆锥筒状的套筒的隔热容器的套筒制造装置,包括:心轴,具有可嵌合于所述套筒的内周的圆锥轴状的胴部;搬送装置,沿规定的环状线路搬送所述心轴;坯件供给装置,将所述坯件在其一端部涂敷所述粘接剂,并供给至输送到所述环状线路上的规定位置的所述心轴的正下方;卷绕装置,将自所述坯件供给装置供给的所述坯件使涂敷在所述一端部的粘接剂与另一端部重叠而卷绕在所述心轴上;压封装置,在所述心轴上相互按压形成的所述套筒的接缝部;多个卷曲加工装置,沿所述环状线路排列设置,将加工模具按压在来自所述心轴的所述套筒的突出部上加工卷曲部;套筒排出装置,将加工完所述卷曲部的所述套筒自所述心轴取下,所述多个卷曲加工装置的至少一个是加热所述加工模具并将其按压在所述套筒的所述突出部的装置。
根据该套筒制造装置,由于利用加工模具的热使套筒软化,故与不加热的情况比,可以较小的力加工卷曲部。如果加工所需的力减小,则施加于心轴上的套筒的负荷减小。在制造后自心轴取出套筒时,也可使其作业容易进行,可简化装置的结构。
所述多个卷曲加工装置的至少两个可构成加热所述加工模具并使其按压在所述套筒的所述突出部的结构,这些被加热的加工模具中与位于所述搬送线路的上游侧的加工模具相比,下游侧的加工模具温度可设定得较低。通常,在对套筒进行的卷曲部的加工分多个工序进行的情况下,由于在后工序中套筒上赋予了折弯,故加工比前工序容易。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将后工序中的加工模具的加热温度降低,可在不影响卷曲部的加工性能的前提下,将热量对套筒印刷等的影响抑制在最小限度。
在所述多个卷曲加工装置中,配置于所述搬送线路的最上游侧的卷曲加工装置可如下构成,使所述加工模具一边旋转一边按压在所述套筒的所述突出部上。
这种情况下,通过在对卷曲部的加工的阻力最大的最初工序中,使加工模具旋转,可不需要对该加工模具进行加热,或即使加热,也可使其加热温度降低。由此,可降低对于套筒的热负担。在作为卷曲加工的准备工作将硅液等底处理材料涂敷于套筒的情况下,可通过加工模具的旋转,使该底处理材料均匀地扩展到套筒的全周上。
第六发明的坯件供给装置将用于形成隔热容器的套筒的扇状坯件搬送到具有圆锥轴状胴部的心轴的正下方,包括:第一搬送装置,在其要粘结的一端部与设定在所述心轴的中心线方向的搬送方向保持平行的状态下搬送所述坯件;粘接剂涂敷装置,将粘接剂涂敷在由所述第一搬送装置搬送的所述坯件的所述一端部的下面侧;反转装置,使涂敷过所述粘接剂的所述坯件绕向与所述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使其上下反转;第二搬送装置,以关于所述心轴的所述中心线左右对称的姿势搬送所述反转后的坯件。
根据该坯件供给装置,由于向涂敷粘接剂后的坯件的动作增加上下方向的反转,故坯件到达心轴下需要花费时间。由此,涂敷在坯件上的粘接剂的多余的水分被蒸发,可得到最佳的粘接强度。其结果,减少了因粘接强度不足引起的制品不良的发生率。由于将粘接剂涂敷在坯件的下面侧,故与自上面侧涂敷相比,具有可使辊列等简易构成的优点。由于第一搬送装置及第二搬送装置的搬送方向与心轴的中心线平行,故相对于心轴的中心线可将坯件供给装置笔直地布置。
所述反转装置可设置可绕所述旋转轴线回转的一对轮,所述一对轮上分别可设有可取入由所述第一搬送装置输送的所述坯件的缝隙。所述第二搬送装置可自所述缝隙取出所述坯件并搬送到所述心轴的正下方。
这种情况下,利用轮的旋转可容易地使坯件反转。由于在缝隙中坯件可以活动,所以也可具有利用重力修正坯件的姿势的机会。
所述一对轮可配置成关于所述心轴的中心线对称,这种情况下,最好自所述旋转轴线至各轮的所述缝隙的内周侧的端部的距离相互相等。根据这种结构,当使取入缝隙的坯件随轮的旋转而被提起时,该坯件就在缝隙的内周部的端部向轮的半径方向聚集。由此,可使坯件关于心轴的中心线对称定位。
在所述一对轮上可分别沿所述轮的周向以一定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缝隙。由此,可将涂敷过粘接剂的多个坯件连续地取入轮并使其适当干燥。
可设定所述轮的旋转方向,以使自所述第一搬送装置取入所述轮的所述缝隙的所述坯件提到所述第一搬送装置的搬送面的上方,将其向所述第二搬送装置侧输送。由此,可不使取入缝隙的坯件自轮掉落而大致旋转180°,使其上下反转。
第六发明的另一坯件供给装置将用于形成隔热容器的套筒的扇状坯件搬送到具有圆锥轴状胴部的心轴的正下方,包括:第一搬送装置,在其要粘结的一端部与设定在所述心轴的中心线方向的搬送方向保持平行的状态下搬送所述坯件;粘接剂涂敷装置,将粘接剂涂敷在由所述第一搬送装置搬送的所述坯件的所述一端部;迂回装置,使涂敷过所述粘接剂的所述坯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搬送装置的搬送方向迂回;第二搬送装置,自所述迂回装置接收所述坯件并搬送到所述心轴的正下方。
根据该坯件供给装置,在坯件由迂回装置迂回期间蒸发粘接剂的多余的水分。
在上述坯件供给装置中,所述迂回装置也可设置可绕向与所述第一搬送装置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回转的一对轮,所述一对轮上分别可设有可取入由所述第一搬送装置输送的所述坯件的缝隙。所述第二搬送装置可自所述缝隙取出所述坯件并搬送到所述心轴的正下方。
第六发明的套筒排出装置将卷绕在心轴的圆锥轴状胴部的所述套筒自所述心轴取下,包括:辊机构,将旋转中的辊压触在所述胴部上的所述套筒上,自所述胴部的小径侧的端部使所述套筒排出;套筒保持件,具有套筒承接部,该套筒承接部将由所述辊机构取出的所述套筒由其内周侧承接住。
根据所述套筒排出装置,不需承接住自心轴上排出的套筒的外周,故不会损伤套筒外周的印刷。由于在套筒承接部缓缓插入套筒内周的状态下,也可充分地保持套筒,故可使辊的旋转速度降低,减轻套筒的负担。这一点也可降低损伤套筒的可能性。
所述套筒保持件也可设置为可绕规定的旋转轴线旋转,也可绕其旋转轴线以一定的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套筒承接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套筒保持件旋转连续承接套筒,可高效地回收套筒。
在制造上述隔热容器时,需要进行下述各种处理,即,显示热水等注入物的适量位置的皮特(ピ-タ-)线或补强容器主体的肋的加工、或将容器主体的卷曲部加工成适宜于薄膜状盖件的粘接的形状等的各种处理,需要开发可高效率地处理这一系列作业的装置。
本发明的第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高效率地制造上述隔热容器的装置及应用于该制造装置的检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七发明包括下述隔热容器的制造装置及检查装置。
第七发明的隔热容器的制造装置将套筒组装在容器主体的外周制造隔热容器,包括:容器保持件,具有承接设在所述容器主体的端缘的卷曲部的卷曲承接部件和自内侧承接所述容器主体的侧壁(胴部)的侧壁承接部件;卷曲加工装置,将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卷曲部压在所述卷曲承接部件上并使其变形;肋加工装置,将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侧壁压在所述侧壁承接部件上并使其变形;粘接剂涂敷装置,将粘接剂涂敷在分别接受过所述卷曲加工装置及所述肋加工装置的加工的所述容器主体的外周;套筒供给装置,将所述套筒套在涂敷过所述粘接剂的所述容器主体的外周上。
根据该制造装置,由于容器主体的卷曲部的加工及对侧壁进行的肋等的加工和承受这些加工后的容器主体与套筒的粘结在同一装置内连续进行,故可高效率地制造隔热容器。
所述制造装置上可设置将所述套筒供给装置供给的套筒向保持在所述容器保持件上的所述容器主体压入的套筒对位装置。这种情况下,可将套筒相对于容器主体安装在正确的装置,将两者可靠地接合。
所述制造装置上可设置在所述套筒对位装置进行的处理后检查所述容器主体和所述套筒的组装优劣的组装检查装置。这种情况下,可检查出套筒的组装差错并采取恰当的对策。
所述制造装置上可设有在所述套筒对位装置进行的处理后检查所述套筒的成形优劣的套筒检查装置。这种情况下,可检查出套筒的成形缺陷并采取恰当的对策。
所述制造装置可具有沿规定的搬送线路搬送所述容器保持件的搬送装置,所述卷曲加工装置、所述肋加工装置、所述粘接剂涂敷装置及所述套筒供给装置可沿所述搬送线路设置。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卷曲加工装置、肋加工装置、粘接剂涂敷装置及套筒供给装置沿所述搬送线路设置互不干扰地配置,可高效率地协调各装置进行的处理。
第七发明的另一制造装置将套筒组装在容器主体的外周制造隔热容器,包括:容器保持件,将所述容器主体以使其上下反转后的状态保持;套筒供给装置,将所述套筒自该容器主体的上方套在保持在所述容器保持件上的所述容器主体的外周上;套筒对位装置,将套在所述容器主体上的所述套筒向所述容器主体压入,所述套筒对位装置具有与套在所述容器主体上的套筒的上端部相对的对位夹具和将所述对位夹具向所述容器保持件驱动的夹具驱动部件,所述对位夹具上设有夹具主体和对心部件,该夹具主体具有可与所述套筒的上端部接触的压入部,所述对心部件在所述压入部压入所述套筒之前与所述套筒嵌合,并将所述套筒在半径方向变位使其和所述容器主体中心相对,所述对心部件与所述夹具主体同轴且可向所述套筒的压入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对心部件的与所述套筒相对的端部的外周上设有越向所述套筒侧直径越减小的定心面。
根据该制造装置,可在将套在容器主体的外周的套筒利用对心部件的定心面在容器主体的半径方向变位,使其和容器主体中心相合后,将其压入容器主体侧。由此,可减少在套筒和容器主体中心相错开的状态下将套筒压入而产生制造缺陷的可能。对心部件相对于对心夹具的夹具主体同轴设置,因此可将对心部件顺畅地导向夹具主体,可提高其对心作用的可靠性。
第七发明的再一制造装置将套筒组装在容器主体的外周制造隔热容器,包括:容器保持件,具有保持所述容器主体同时可绕该容器主体的轴线旋转的旋转体;粘接剂涂敷装置,具有喷嘴部件,该喷嘴部件将粘接剂向保持在所述容器保持件上的所述容器主体的外周喷涂,所述粘接剂涂敷装置上附设有:摄像部件,对设定在所述喷嘴部件和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侧壁的粘接范围之间的摄影范围的图像进行摄影;判定部件,根据所述摄影范围的图像内对应于所述粘接剂的深淡程度的区域所占的比例,判断所述粘接剂的喷涂状态的优劣。
根据该制造装置,通过使支承于旋转体上的容器主体旋转同时向其外周喷涂粘接剂,可将粘接剂沿其周向毫无遗漏地供给到容器主体的外周上。在自喷嘴部件排出的粘接剂的量过剩或过少以及量恰当但排出方向不恰当的情况下,由于在摄影范围的图像内显示与粘接剂对应的深淡程度的区域所占的比例异常,故可可靠地检测出粘接剂的供给缺陷,并采取恰当的对策。
第七发明的检查装置是检查将套筒组装在容器主体的外周上后的隔热容器的检查装置,包括:容器保持件,具有在使所述隔热容器上下反转的状态下可绕其轴线自由旋转地保持该隔热容器的旋转体;旋转驱动部件,驱动所述旋转体旋转;高度信息检测部件,与所述旋转体的驱动连动,在所述容器保持件的周围的规定位置检测所述隔热容器的上端部的高度的变化,输出对应于该检测结果的信息;判定部件,根据所述高度信息检测部件输出的信息判定所述组装的优劣。
根据该检查装置,当套筒相对于容器主体套得不恰当时,套筒就会与容器主体的局部碰触,在该碰触部分容器主体的高度就会偏离正常值。通过根据旋转中来自高度信息检测部件的信息检测该变化,可可靠地检测出容器主体和套筒的组装缺陷,并采取恰当的对策。
所述高度信息检测部件可以:具有夹着保持在所述容器保持件上的所述隔热容器的上端部相对配置的发光部和受光部,从所述发光部向所述受光部照射规定宽度的检查光,同时从所述受光部输出对应于所述检查光的受光量的信号。这种情况下,当隔热容器的高度变化时,则与之对应隔热容器的上端部遮断检查光的量增加或减少,来自受光部的输出信号就会产生变化。
在所述检查装置上可以设置:距离信息检测部件,与所述旋转体的驱动连动,检测自所述容器保持件的周围的规定位置至所述隔热容器的套筒的外周的距离的变化,输出对应于该检测结果的信息;成形判定部件,根据所述距离信息检测部件输出的信息判定所述套筒成形的优劣。这种情况下,当套筒因其粘结部分的缺陷等而引起变形时,距离信息检测部件就检测出对应于该变形的距离的变化。因此可可靠地检测套筒的成形缺陷并采取恰当的对策。
如上所述,在将盖件安装在隔热容器的开口端的卷曲部时,同时进行压溃卷曲部全周的处理,但是,该处理不过仅限于口径较小的容器是实用的。假定用同样的方法平坦地压溃方便面等所用的大口径的容器(直径约140mm)的卷曲部,则需要极大的压力,难于实用。而且,当压力大时,还要强化按压装置的各部分,其结果会使装置的成本提高。
本发明的第八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较小的力将容器的卷曲部加工成适于粘接盖件的形状的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为了实现该目的,第八发明的容器的加工装置包括:按压部件,可接触设在容器端缘的卷曲部的一部分;卷曲承接部件,夹着所述卷曲部与所述按压部件相对设置;按压驱动部件,将所述按压部件或所述卷曲承接部件向所述卷曲部驱动,以使所述卷曲部夹在所述按压部件和所述卷曲承接部件之间;旋转驱动部件,驱动所述按压部件或所述容器旋转,以使由所述按压部件和所述卷曲承接部件夹住所述卷曲部的位置沿所述容器的周向变化。
根据该加工装置,由于仅是用按压部件和卷曲承接部件夹入卷曲部的一部分,故与同时压溃卷曲部整体的情况相比,可以较小的力将卷曲部加工成所需的形状。通过按压部件或容器的旋转使对卷曲部的加工位置沿周向变化,将卷曲部整周加工成所需的形状。
所述卷曲承接部件也可设置成承接整周承接所述卷曲部的部件。这种情况下,利用卷曲承接部件可稳定地保持容器的卷曲部。
所述加工装置也可具有保持所述容器的容器保持件,在该容器保持件也可设置保持所述容器同时可绕该容器的轴线旋转的旋转体。并且,所述卷曲承接部件也可设在所述旋转体上,所述旋转驱动部件也可驱动所述旋转体旋转。这种情况下,可用容器保持件将容器保持在一定的姿势,同时向容器保持件的旋转体施加旋转,使容器绕其轴线旋转。利用该旋转可进行卷曲部以外的加工。
所述旋转驱动部件也可具有与所述旋转体的外周接触的驱动轮和驱动所述驱动轮旋转的驱动源。这种情况下,仅通过使驱动轮与旋转体接触即可使容器旋转。而通过使驱动轮离开旋转体,可中止旋转向容器的传递。
所述按压部件可以是可绕沿所述容器的半径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的辊。这种情况下,按压部件和容器的卷曲部相对旋转时的摩擦阻力就会减小,可顺畅地加工卷曲部。
在所述加工装置中,也可以在由所述按压部件和所述卷曲承接部件压入所述卷曲部时,使所述按压部件或所述卷曲承接部件可抵抗所述按压驱动部件供给的按压力向自所述卷曲部离开的方向变位。这种情况下,即使因容器的粘合等而在卷曲部产生台阶,通过根据该台阶使按压部件或卷曲承接部件易位,台阶部分就不会被过分的压溃。
作为所述按压驱动部件可设置气缸。这种情况下,由于封入气缸内的空气起缓冲作用,故由气缸驱动的按压部件或卷曲承接部件就可根据卷曲部的台阶而变位。
在所述旋转体上,也可设置自内面侧全周承接所述容器侧壁(胴部)的侧壁承接部件,也可在所述容器保持件的侧方设置与所述侧壁承接部件相对且可与所述侧壁的周向一部分接触的模压部件和将该模压部件向所述侧壁驱动的模驱动部件。这种情况下,通过与卷曲部的加工连动由模压部件和侧壁承接部件将容器的侧壁夹入,可沿周向加工容器的侧壁。
所述按压部件和所述卷曲部的接触位置也可与所述模压部件和所述侧壁的接触位置相对设在所述容器的半径方向的相反侧。这种情况下,就不会随着由按压部件或模压部件进行的加工作用使容器自该保持件浮起而产生加工缺陷。
在所述加工装置中,也可设置将所述容器的底侧向所述容器保持件按压的防脱部件。这种情况下,就不会随着由按压部件或模压部件进行的加工作用使容器自该保持件浮起而产生加工缺陷。
所述容器可以是具有带有所述卷曲部的容器主体和套在其外周的套筒的隔热容器,由所述按压部件和所述卷曲承接部件进行的所述卷曲部的加工也可以对安装所述套筒前的所述容器主体进行。这种情况下可不被套筒干扰地对卷曲部进行加工。
第八发明的加工方法是如下方法,由按压部件和承接部件将设在容器端缘的卷曲部的一部分夹入,沿所述卷曲部的周向逐渐改变该夹入位置,从而将该卷曲部的全周加工成规定形状。
根据该加工方法,由于与上述加工装置同样的理由,与同时压溃卷曲部整体相比,可用较小的力将卷曲部的全周加工成规定形状。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作用效果通过下述发明的实施例进行阐述。
附图说明
图1A、图1B、图1C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隔热容器的图;
图2A、图2B、图2C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隔热容器的图;
图3A、图3B是设在图1A、图1B、图1C及图2A、图2B、图2C的隔热容器的杯主体的底面图;
图4A、图4B是图1A、图1B、图1C的隔热容器的实施例1的样品的尺寸图;
图5A、图5B、图5C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带抓持片的隔热容器的图;
图6是图5A、图5B、图5C的隔热容器使用的套筒的坯件展开图;
图7A、图7B是图6的坯件上设置的抓持片的放大图;
图8A、图8B是图5A、图5B的带抓持片的隔热容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9是图5A、图5B的带抓持片的隔热容器的实施例样品的尺寸图;
图10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隔热容器的图;
图11是图10的隔热容器的制造工序图;
图12是图10的套筒的向内卷曲部的放大剖面图;
图13A~图13C是显示设置在图10的套筒上的向内卷曲部的各种形状的图;
图14A~图14C是显示设置在图10的套筒上的向内卷曲部的另外的各种形状的图;
图15A、图15B是设置在图10的杯主体上的线尾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16A、图16B是显示杯主体和套筒的粘接部附近的放大剖面图;
图17是显示套筒的下端位于线尾上方的另一例的剖面图;
图18A~图18D是显示套筒的向内卷曲部的形状的剖面图;
图19A、图19B是显示用于形成套筒的坯件的局部平面图;
图20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隔热容器的图;
图21是图20的隔热容器的制造顺序图;
图22是构成图20的隔热容器的杯主体的卷曲部的放大剖面图;
图23是制造图20的套筒的装置的平面图;
图24是图23的制造装置的自箭头XXIV方向看的侧面图;
图25是图23的XXV部的放大图;
图26是显示设在图23的制造装置上的心轴和主压封装置的图;
图27是设在图23的制造装置上的坯件供给装置的前半部的侧面图;
图28是坯件供给装置的前半部的平面图;
图29是图27的XXIX-XXIX线剖面图;
图30是坯件供给装置的后半部的侧面图;
图31是坯件供给装置的后半部的平面图;
图32是显示设在图23的制造装置上的卷绕装置的细节的图;
图33A、图33B是显示设在图23的制造装置上的辅助压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34是显示设在图23的制造装置上的卷曲加工装置的细节的图;
图35是显示图34的变形例的图;
图36是显示设在图23的制造装置上的套筒排出装置的细节的图;
图37是套筒排出装置的平面图;
图38A~图38D是显示套筒的卷曲部的例子的图;
图39是图20的纸杯的制造装置的平面图;
图40是图39的自箭头XXXX方向看的装置的侧面图;
图41是图40的自箭头XXXXI方向看的装置的侧面图;
图42是设在图39的装置上的杯供给装置的剖面图;
图43是图42的杯供给装置的平面图;
图44是显示设在图39的装置上的加工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45是图44的自箭头XXXXV方向看的背面图;
图46A、图46B是显示利用图44的装置在杯主体的侧壁上加工肋的状况的图;
图47是显示利用图44的装置加工杯主体的卷曲部的状况的图;
图48是显示使用多个压辊加工杯主体的卷曲部的例子的图;
图49是显示设在图39的装置的涂糊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50是显示设在图39的装置的套筒供给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51是显示设在图39的装置的套筒对位装置的整体的图;
图52是显示图51的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53是显示设在图39的装置的检查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54是显示设在图39的装置的排出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55是图54的自箭头XXXXXV方向看的排出装置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图1B、图1C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隔热容器,图1A、图1B、图1C各自的中心线的右侧显示侧面,左侧显示剖面。图2A~图2C也同样。
图1A、图1B、图1C的隔热容器10是将图1A所示的纸杯主体10A和图1B所示的纸套筒(纸筒状体)组合而构成的。杯主体10A具有上部开口的筒状的胴部(侧壁)11和封闭胴部11的下部的底部(底板)12。在杯主体10A的至少内面上形成有聚烯烃类树脂层。套筒10B装在杯主体10A上,在其与胴部11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间隙。隔热容器10如图1C所示,使胴部11的上端开口的外径大于高度,具有接近于大海碗、碗、钵等的形状。
为了提高杯主体10A的刚度,如图1A所示,在杯主体10A的胴部11上向外突出的水平肋13、或向内突出的水平肋13’至少形成一根。也可形成多个水平肋13或水平肋13’。也可在同一杯主体10A上同时具有水平肋13和水平肋13’
在杯主体10A的上端形成有向外的顶卷曲部14。在杯主体10A的下端,底部12和胴部11相互卷缠而接合。
顶卷曲部14除加强杯主体10A的强度外,还提供接合盖件(未图示)时的热密封面。顶卷曲部14的断面形状不限于圆形,也可以是上下方向被压溃的形状。
如图1B所示,套筒10B具有倒圆锥台形状的侧壁15。套筒10B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内卷曲部16。
通过将套筒10B装在以上的杯主体10A,在两者之间形成隔热空间A。装在杯主体10A的套筒10B的向内卷曲部16的内周与杯主体10A的胴部11的下端部接触。套筒10B的上端部与杯主体10A的胴部11的上端部直接接触,或如图2A、图2B、图2C所示,通过隔热部件17接触。图2A、图2B、图2C的细节将后述。为不使套筒10B脱落,杯主体10A和套筒10B在它们的上下端的接触部分的某处粘接固定。
在以上的隔热容器10中,向外突出的水平肋13或向内突出的水平肋13’与胴部11的向外卷曲部14及底部12的周边的卷缠部一起对加强杯主体10A的的强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肋13的根数、形成的位置、高度或深度、宽度及断面形状等可根据杯主体10A的大小、板纸坯材的刚度等而决定。只要一根肋13或13设在作为指示向杯主体10A注入的热水量的恰当水平的线即热水的注入标线(皮特线)的位置即可。
在图1A、图1B、图1C的隔热容器10中,向外突出的水平肋13对隔热空间A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用手拿容器10的侧壁(胴部11)时,水平肋13支承套筒10B的侧壁15,可限制侧壁15向内的弯曲。
在将套筒10B组装在杯主体10A的状态下,套筒10B和向外突出的水平肋13可以接触,也可以分离。在不接触的情况下,隔热空间A大,隔热空间A内空气上下对流,热量易于扩散。因此,在注入热水后,用手拿胴部11时,虽然套筒10B的侧壁15多少会向内侧弯曲,但与用手拿容器10前套筒10B与肋13已接触的情况相比,侧壁15的表面温度低,易于拿取。
图2A、图2B、图2C显示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隔热容器。
用户用手拿注入热水后或微波炉加热后的大海碗状的容器时,通常是用两手的手指自两侧左右支承容器胴部的上半部。在图2A、图2B、图2C的隔热容器中,实现了用户手指接触的部分的隔热效果和稳定性。即,在图2A、图2B、图2C的隔热容器10中,预先将隔热部件17卷绕粘接在杯主体10A的胴部11的上部,从其上安装套筒10B。
隔热部件17可使用象瓦楞板的中心纸那样的经波形加工纵向交替排列凸条和凹条的板纸片、或经压花加工形成凹凸形状的规定宽度的板纸片。
当将隔热部件17设在杯主体10A和套筒10B时,可实现隔热空间A变窄的胴部上部的隔热性的提高及稳定性。因此,在注入热水或由微波炉进行的加热调制后,可放心地用手拿隔热容器10。图2A、图2B、图2C的隔热容器10在热水注入至隔热容器的顶部的情况下,尤其有效。
另外,为了防止装在杯主体10A上的套筒10B的脱落,将向内卷曲部16的内周和杯主体10A粘接,或将隔热部件17的内外面分别与杯主体10A及套筒10B粘接。
图3A、图3B是图1A、图1B、图1C或图2A、图2B、图2C的隔热容器使用的杯主体10A的底面图。
如上所述,如图3A、图3B所示,在杯主体10A上,在胴部11的规定位置设有围绕胴部11的环周的水平肋13或13’。如图3A所示,水平肋13、13’可连续围绕胴部11而设置。如图3B所示,也可利用切口19使水平肋13、13’断续围绕胴部11而设置。
在图1A、图1B、图1C的隔热容器10的场合,如果水平肋13的根数一定,则在断续环绕肋13的情况下,与设置连续的肋13的情况相比,在防止套筒10B的侧壁15的弯曲方面稍差。但是,隔热空间扩大,隔热空间上下连通,隔热空间整体中的加热空气的移动容易进行。因此,温度上升均匀,结果可得到隔热性提高的效果。在肋13断续的情况下,一根肋13相对于胴部11的全周最好分割为4~8个部分。切口部19相对于胴部11的全周所占的比例最好为30%以下。
图3A、图3B中显示了线尾部18。向内卷曲部16用于埋入线尾部18的空间(隔热空间A的下端侧的开口)。因此,不必担心垃圾自线尾部18进入或水自线尾部18浸入,可提供卫生的隔热容器。
根据以上的隔热容器10的结构,使用与现有纸制隔热容器相同的板纸坯材,可提供具有120~200mm范围的开口部外径的大海碗型纸制隔热容器。在注满的情况下,内容积可设定在600~1500cc的范围。
用于隔热容器10的成形的板纸坯材虽然内容积增大但仍可使用与目前使用的大致相同的坪重的坯材。即,杯主体10A的成形可使用坪重190~450g/m2的杯原纸。而套筒10B的成形可使用坪重230~450g/m2的卡片(カ-ド)类、涂料纸(コ-トボ-ル)类等板纸。当套筒10B的原纸的坪重不满该限度时,套筒10B的刚度就会降低,高热时挠度就有可能过大而得不到需要的隔热性。当套筒10B的原纸的坪重超过上述限度时,虽然刚度高了,但向内卷曲部16的加工难易度就会恶化,材料成本也会提高,因此不理想。
套筒10B的坯材可以进行树脂涂敷或树脂含浸处理等。这种情况下,可提高隔热容器10整体的刚度、耐压缩性和耐压溃性等,使隔热容器10抵抗物流时施加的外力而保护内容物。
通常,杯子原纸内面上以20~80μm的范围挤压、涂敷形成有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中密度聚乙烯树脂、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线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等聚烯烃类树脂层。聚烯烃类树脂层有利于防止内容物向板纸(杯主体10A的坯材)浸透、提高内容物的保护程度,也有利于改善底部、卷曲部、胴粘贴部的杯成形性、使利用盖件(未图示)的顶卷曲部的热密封进行的封口性良好。
在以上的隔热容器10中,侧壁(外周壁)上无凹凸,而且套筒10B的向内卷曲部16在容器的底部形成适当的圆角,所以,可外观美感。
隔热容器10的侧壁的表面是平坦的,对套筒10B的印刷自由度高。不仅平板印刷、凹板印刷、苯胺印刷等公知的印刷,而且,各种上光、烫金、压凸印等印刷后加工也可自由地在套筒10B上进行。因此,结合所述优良的外观性,可发挥良好的装饰效果。
通过在套筒10B的侧壁面或向内卷曲部16的表面上设置OP清漆等上光层,可使这些面不易淋湿且不易被污脏。
通常,在热水接触容器内面的塑料面或塑料层时必须充分考虑的是容易发生残留在塑料内的单体、用于聚合触媒的重金属类、其他添加物等的析出,并由此产生食品污染的问题。在它们的析出量不超过食品卫生法规定的基准值的前提下构成容器是当然的,但,即使是该数值以下的极微量,例如象从多用于奶瓶或学校供食用餐具的聚碳酸酯树脂析出的二元酚A、或由发泡聚苯乙烯容器析出的苯乙烯低聚体等被批评有可能扰乱生物内分泌的激素(外因性内分泌扰乱化学物质)类的树脂的使用,从预防原则考虑最好避开。
在上述隔热容器10中,由于是从这些危险性小的聚烯烃类树脂中,进一步选择天然树脂而用于内面的涂层,故具有放心感。
下面就图1A、图1B、图1C或图2A、图2B、图2C的隔热容器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利用纸杯成形机由扇状坯件成形圆锥台形状的胴部11,用底板卷绕封堵胴部11的底部,形成底部12。在胴部11的上端部成形向外的顶卷曲部14。然后,在胴部11的规定位置成形向外或向内突出的水平肋13、13’制造杯主体10A。
向外方突出的肋13的加工方法对于成形机而言,可联机加工或脱机加工。即,将成形后的杯主体10A嵌入预先将相当于水平肋13的部分切削加工成槽状的金属模型的型腔,使杯主体10A旋转。在该状态下自杯主体10A的内侧向上述槽状部分用膨胀器(expander)将旋转辊强力按压。从而形成向外侧突出的肋13。
这种情况下,只要沿杯主体10A的整周按压旋转辊,就可得到如图3A所示的连续环绕的肋13。如果间断地将旋转辊向杯主体10A按压,即可形成如图3B所示的间断环绕的肋13。
在以上的成形方法中,需要在加工肋13后自金属模型的型腔将杯主体10A拔出。在图1A、图1B、图1C或图2A、图2B、图2C中,在水平肋13的顶点上侧的斜面比下侧的斜面形成的较缓的情况下,可自型腔中容易地拔出杯主体10A。肋13的形成也可采用使用公母模的拉伸加工。
图2A、图2B、图2C中的隔热容器10的肋13’按如下的顺序形成。将成形后的杯主体10A嵌入预先将相当于水平肋13’的部分切削加工成槽状的心轴的外周。然后使杯主体10A与心轴一起旋转,同时自杯外侧向上述槽状部分强力按压。从而可形成向内侧突出的肋13’。由扇状的坯件形成圆锥台形状的套筒10B,在其下部形成向内卷曲部16。在两者相互接触的位置将该套筒10B和成形后的杯主体10A粘接组装则可得到隔热容器10。完成的本发明的隔热容器10可叠装提供给用户。
作为图1A、图1B、图1C的隔热容器10的实施例样品按下述规格制造了图4A、图4B所示的两种样品A、样品B。准备了除省略了水平肋13、13’外其他与实施例样品A、B同样规格的比较例A’、B’(未图示)。
样品A
杯主体10A的规格
内容量        :804.2cc(加满时)
                499.7cc(充填到距上部22.5mm时)
开口部外径    :143.5mmφ
开口部内径    :135.0mmφ
底板直径      :115.2mmφ
高度          :72.1mm
水平肋的根数  :2
水平肋的上段宽:2mm
        下段宽:6mm
坯材构成      :聚乙烯25μm/杯原纸280g/m2
套筒10B的规格
向内卷曲部外径:119.4mm
向内卷曲部厚度:2.6mm
上端部外径    :135.0mm
坯材构成      :OP清漆层/印刷层/涂料纸310g/m2
样品B
杯主体10A的规格
内容量        :1045.1cc(加满时)
                659.5cc(充填到距上部30.9mm时)
开口部外径    :139.5mmφ
开口部内径    :131.0mmφ
底板直径      :101.2mmφ
高度          :105.0mm
水平肋的根数  :2
水平肋的上段宽:2mm
        下段宽:6mm
坯材构成      :聚乙烯25μm/杯原纸280g/m2
套筒10B的规格
向内卷曲部外径:105.6mm
向内卷曲部厚度:2.6mm
上端部外径    :131.0mm
坯材构成      :OP清漆层/印刷层/涂料纸310g/m2
将以上的套筒10B装在以上的杯主体10A的外周,用丙烯酸类乳胶型粘接剂粘接底部12的接触部位,制成具有图4A、图4B所示的侧面和剖面的实施例样品A、样品B。另外准备省略了水平肋13、13’的比较例A’B’,对实施例样品A和比较例样品A’及实施例样品B和比较例样品B’分别进行下述比较。
将95℃的热水分别向样品A、A’注入500cc,向样品B、B注入660cc,3分钟后用两手自两侧拿各样品的胴部的上段,在感觉上比较外部表面温度。其结果可知,实施例样品A、B比比较例样品A’、B’变形小,隔热性好,容易拿。比较例样品象紧紧地拿住胴部一样强烈地感觉到了热度。
根据以上的隔热容器10,形状为使用与现有技术大致相同的规格的板纸坯材成形的开口部外径大于高度的大海碗型的形状,而且虽然内容量比现有杯形时增大了,但即使注满热水也可减少容器的变形,可具有良好的隔热性。
因此,用每个容器进行热水调制或微波炉加热调制,可作为取代大海碗或钵的广口餐具向就餐处提供各种食品,愉快、简单地就餐,可对普通消费者、尤其是高龄者或身体障碍者和儿童等提供无障碍商品。
隔热容器10的胴部外壁无凹凸,具有良好的外观性和印刷的自由度,结合对广口的盖件的印刷效果,可实现在店头的良好的促销效果。
不会从隔热容器10的内面的聚烯烃类树脂层析出见于现有隔热容器使用的发泡聚苯乙烯的环境激素等可疑物质。向内卷曲部16在底面的线尾部8添埋杯主体10A和套筒10B的间隙,可防止垃圾或异物浸入胴部或从板纸端面吸收液体,防止来自底部的脏污。因此可提高有关卫生的安全性、可靠性。
由于即使内容量增加也可使用与现有技术规格大致相同的板纸坯材,故在材料成本及制造方面可抑制成本的上升,可以合理的经济成本提供隔热容器。
隔热容器10使用后作为纸制品废弃,又容易缩容,故废弃处理性良好,并且也可进行回收,所以可有利于降低环境负担。
图5A、图5B、图5C显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隔热容器,图5A、图5B、图5C各自的中心线右侧显示侧面,左侧显示剖面。
图5A、图5B、图5C的隔热容器20是将倒圆锥台形状的纸制套筒20A和纸杯主体20B组合而构成的。杯主体20B具有筒状的胴部31和卷绕封闭固定于该胴部31的下部的底部32。在胴部31的上方开口缘形成向外卷曲部33,在胴部31上形成有向外突出的水平肋34和向内突出的水平肋35。在套筒20A的侧壁21的内面和杯主体20B的胴部31的外面之间形成有隔热空间。在杯主体20A的内面上涂敷有聚烯烃类树脂。在套筒20A的侧壁21上设有相互相对的一对抓持片23、23。另外在图5A、图5B、图5C中,仅显示了一侧的抓持片23。杯主体20B的上端开口部的外径设定得大于容器20的高度。
如图5A、图5B、图5C所示,隔热容器20的隔热空间的形成是通过设在杯主体20B的胴部31的向外突出的水平肋34和形成于套筒20A的下部的向内卷曲22实现的。只是,在放置状态(不用手拿容器而是将其放在桌子上的状态)下,不需要套筒20A的侧壁21和向外突出的水平肋34接触。
水平肋34的主要作用在于补强杯主体20的胴部31。而,水平肋35在补强胴部31的同时,还用于指示注入杯主体20的热水的恰当量的标线。
图6是用于制造套筒20A的坯件的展开图。
套筒20A的坯件20A’如图6所示,是将板纸冲切成扇状的坯件。坯件20A’的左右两端部形成胴部粘贴部N,下端部形成向内卷曲部22的卷曲成形部C。卷曲成形部C以外的部分为形成套筒20A的侧壁21的部分。
坯件20A’的胴部粘贴部N相互粘接形成倒圆锥台形状的套筒20A。在坯件20A’上冲裁有由折线25和切缝线24区划的一对抓持片23、23,它们在形成于套筒20A上时,相互对向定位。并且,折线25沿坯件20A’的圆弧设置。
图7A、图7B是坯件20A’上的抓持片23的放大图。
图7A是显示抓持片23的一种方式的图。抓持片23由连结与坯件20A’的外周平行的圆弧、即相对于坯件20A’的外周隔一定距离延伸的圆弧上的两点p1、p2的直线状或由该直线向下侧弯曲的曲线状的折线25和连结该折线25的两端(p1、p2)且向折线25的下部弯曲的切缝线24区划。而且,抓持片23可由折线25向外侧弯折。
在切缝线24的途中形成有连结部26。
连结部26是为了将抓持片23系结在侧壁21上直至坯件20A’成形为套筒20A并组装在杯主体20B上,然后使用抓持片时为止。连结部26最好具有0.3~1.0mm(在纸版厚度为0.2~0.5mm的情况下)左右的宽度,以可在使用抓持片时仅用指尖的力即可破坏。通常,在将纸撑开切断时,沿纸纹方向切断比沿与纸纹正交的方向切断更需要力。因此,在切缝线24的一侧设置多个连结部26的情况下,最好各连结部26的宽度方向越接近图中箭头所示的与纸纹方向平行的方向越加大连结部26的宽度。由此可使各连结部的切断力均匀。
抓持片23的下部周边形成有切口27。切口27用于在形成抓持片23时拉起抓持片23。切口27的大小只要用户的指尖或指甲能够进入即可。切口27最好位于抓持片23的最下部。
图7B显示抓持片的另一种方式。在该方式中,取代切口27,在抓持片23的下部周边设有小折线25’。根据这种结构,可沿小折线容易地将抓持片23的下部弯折,可将该弯折的部分作为捏持片将抓持片23整体拉出。
如图7B所示,在切缝线24的端部最好设置如向抓持片23的下部返回般画弧的圆角24a。由于切缝线24的端部延伸的方向接近与纸纹平行的方向,故拉出抓持片23时有可能自切缝线24的最终端p1、p2向上方将坯件20A’撕裂,这种可能性可通过追加圆角部24a而解消。
以上的折线25、小折线25’、切缝线24、连结部26和切口27都可以和坯件20A’的冲切加工同时形成。因此,这些要素的加工不会成为使隔热容器20的制造成本提高的因素。
坯件20A’的大部分区域在坯件20A’的加工前被印刷,是发挥作为信息媒体的作用的部分,但以上的抓持片23的加工不会很大地妨碍印刷效果或外观效果。
图8A、图8B显示上述带抓持片的隔热容器20的使用状态。
图8A是显示本发明的带抓持片的隔热容器20的抓持片23被提起的状态的侧面图;
如图5A、图5B、图5C所示,抓持片23使折线25位于上侧,设置在倒圆锥曲面上。这里,当假定在套筒20A的侧壁21和纸杯主体20B的胴部31之间无空间的双重容器时,自最下部拉起抓持片23时要花费力气,会在拉起的抓持片23上产生褶皱。当将撕裂强度低的板纸用于套筒20A时,容易在折线25的两端使板纸产生撕裂。
但是,在图5A、图5B、图5C的带抓持片的隔热容器20的情况下,由于在套筒20A的侧壁21和纸杯主体20B的胴部31之间存在空间,故拉出抓持片23时,可使折线25的中央部分的侧壁21向图8A箭头所示的方向变形,可以较小的力容易地拉起抓持片23。折线25从打开容易度而言,最好是向连结倒圆锥面的水平方向的两点p1、p2最短距离的线的稍下方弯曲。例如在长度为50mm的折线的情况下,最好在其中央部向下方弯曲0.5~2.0mm左右。
在沿该折线25拉起抓持片23时,如上所述使侧壁21变形,同时抓持片23的左右稍稍抬起而折返变形,其结果,如图8A所示,抓持片23被保持在与侧壁21大致成直角的位置。如果按下抓持片23,则可返回原来的状态(与套筒20A的侧壁21大致为同一面的状态)。
图8B是显示带抓持片的隔热容器20的将要加热调制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隔热容器20无论热水调制加热还是微波炉加热均可方便地使用。在图7A所示的抓持片23的情况下,在加热调制之前,将指尖或指甲插入切口27将抓持片23向上方抬起。在图7B所示的抓持片23的情况下,在加热调制之前,由小折线25’将抓持片23的前端部折返形成捏持片,用手指夹住该捏持片将抓持片23向上方抬起。这样,如图8A、图8B所示,将抬起的抓持片23保持成大致水平,在该状态下进行加热调制即可。
另外,在热水调制加热的情况下,在打开一次盖件L注入热水后,再次封闭盖件L放置3~4分钟。在微波炉调制的情况下,只要在稍微打开盖件L的状态下加热调制即可。
调制后,通过用两手拿抓持片23,即可在不感觉热的情况下安全地用每个容器将加热调制后的食品运到规定的位置。
在使用通常的大海碗状的容器的情况下,需要用手指搭在其边缘运送容器,此时,存在手指接触食品这种卫生方面的问题。在利用抓持片23拿运的情况下,这个问题也解决了。
另外,也可以通过预先对抓持片23进行压花加工或预先局部涂敷防滑剂等方法防止抓持片23的滑动。
在以上的隔热容器20中,使用和现有纸制隔热容器使用的坯材相同的坯材,可以提供具有120~200mmφ的开口部外径的大海碗型纸制隔热容器。内容积可适用于注满时为600~1500cc的隔热容器。
用于隔热容器20的成形的板纸坯材即使内容积增大也可使用与现有大致相同的坪重的坯材。
通常,在杯原纸的内面上以20~80μm的范围,挤压涂敷形成有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中密度聚乙烯树脂、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线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等聚烯烃类树脂层。
该聚烯烃类树脂层除可防止内容物向板纸的浸透、提高内容物保护适应性外,还带来如下效果,改善底部、卷曲部、胴部粘贴部的杯成形性,改善由盖件(未图示)在顶卷曲部的热压缝带来的封口性。
杯主体20B的原纸的坪重为190~450g/m2左右。
另一方面,在套筒20A的成形中,可以使用坪重230~450g/m2的卡片类、涂料纸类等的板纸。若坪重不满该限度时,套筒20A的刚性不足,热度高时挠曲过大,有可能得不到需要的隔热性。而当坪重超过上述限度时,虽然刚性增高了,但向内卷曲部22的加工适应性变差,材料成本也会增高,故不理想。
套筒20A的表面加工在现有的隔热容器的情况下,上光加工就足够了,但在带抓持片的隔热容器20的情况下,由于要安装抓持片23,故最好通过表面加工使其具有抗撕裂性。另外,本发明的带抓持片的隔热容器所装的食品在以冷却、冷冻状态流通的情况下,最好具有耐水性。
因此,可以自表面开始依序具有下述的积层结构。
PE30μm/纸270g/m2
PE20μm/纸270g/m2/PE20μm
OPP30μm/PE 15μm/纸270g/m2
PET 12μm/PE 15μm/纸270g/m2
OPP30μm/PE15μm/纸270g/m2/PE15μm
PET12μm/PE15μm/纸270g/m2/PE15μm
另外,也可以使用在制纸阶段赋予了耐水性的耐水两面涂料纸。可在冲裁坯件20A’前的平板纸上进行预印刷,对套筒20A的表面的印刷自由度高,不仅可自由实施平板印刷、凹板印刷、苯胺印刷等公知的印刷,而且也可自由实施各种上光、烫金、压凸印等印刷后加工。另外,虽然在印刷后要进行前述抓持片23的加工,但该加工不影响平面度,印刷的装饰效果、信息媒体功能可原样保持。
即使是图5A、图5B、图5C的隔热容器20,也由于是从聚烯烃类树脂中进一步选择天然树脂用于内面的涂敷,故与实施例1、实施例2的隔热容器10同样具有放心感。
图5A、图5B、图5C的带抓持片的隔热容器20可以以与实施例1、实施例2的隔热容器10同样的顺序制造。不过,在将套筒20A的原料即板纸冲裁成扇状时,需要同时进行抓持片23的加工,从而制成坯件20A’。
图9显示图5A、图5B、图5C的带抓持片的隔热容器20的实施例样品的尺寸。详细的规格如下。另外,准备了除未形成抓持片23外规格完全相同的比较例。
实施例样品
杯主体20B的规格
内容量        :804.2cc(加满时)
                500.0cc(充填到距上部22.5mm时)
开口部外径    :143.5mmφ
开口部内径    :135.0mmφ
底板外径      :113.8mmφ
高度          :72.1mm
水平肋的根数  :2
水平肋的上段宽:2mm
        下段宽:6mm
坯材构成      :PE(聚乙烯)25μm/杯原纸280g/m2
套筒20A的规格
向内卷曲部外径:119.4mm
向内卷曲部厚度:2.6mm
上端部内径    :135.0mm
坯材构成      :PE20μm/涂料纸270g/m2/PE20μm
抓持片的规格
折线的长度    :50mm
折线的弯曲度  :连结折线两端的最短直线和折线中央部的距离1mm
分别向预先将抓持片23拉起的实施例样品和比较例样品注入500cc95℃的热水。从感官上比较3分钟后用两手自两侧拿实施例样品的抓持片23的情况和用两手拿比较例样品的胴部的上部的情况,其结果,实施例样品与比较例样品相比,非常容易拿,可安全地操作。
本发明的带抓持片的隔热容器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进行种种变形。
例如,杯主体20B和套筒20A之间的隔热空间不限于由套筒20A的向内卷曲部22和杯主体20B的水平肋34界定。也可以在杯主体20B的胴部31和套筒20A的侧壁21之间安装隔热部件。但是,最好在抓持片23的上部具有自由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带抓持片的隔热容器20,由于在作为容器的外装的套筒20A的侧壁21的相对位置设有两片抓持片23,故即使内容量大、形状为例如大海碗型、锅型,也可以在热水调制或微波炉加热调制后,不太感觉到热,所以容易拿持。因此,可安全、卫生地向就餐场所提供各种调制食品,并易于享用。该效果尤其可向高龄者、身体障碍者和儿童等提供无障碍商品。
本发明的隔热容器20胴部外壁无凹凸,印刷自由度高,可进行美观、精细的印刷,可作为很好的印刷媒体,在广口容器的情况下,可与对盖件的印刷效果结合,在商店发挥良好的促销效果。
本发明的带抓持片的隔热容器20的内面的聚烯烃类树脂层不会析出目前的隔热容器使用的发泡聚苯乙烯可见的环境激素等可疑物质,在卫生方面可赋予放心感。
设置抓持片23所带来的成本上升几乎没有,可以合理的经济成本提供隔热容器。
本发明的隔热容器,使用后作为纸制品废弃,容易缩容,故废弃处理性良好,并且也可回收,故可有利于减轻环境负荷。
图10显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隔热容器的纸杯,图11概略显示该纸杯的制造步骤。
如图10所示,纸杯41由作为容器主体的纸杯主体42和包覆在其外周的套筒43组装构成。杯主体42形成大致圆锥台形,具有胴部(侧壁)42a和底部42b。底部42b在图10中将其外周端拉伸加工成向下方弯折,这样,底部42b在图10中其断面形状形成向下开口的大致“コ”字形。胴部42a自外侧包入该底部42b的外周部的弯折部并粘接。这样,形成杯主体42的线尾42f。
在杯主体42的口部设有向外侧卷曲的卷曲部42c。在杯主体42的胴部42a分别环绕胴部42a一周设有肋42d、42e。肋42d向胴部42a的内侧突出,肋42e向胴部42a的外侧突出。利用这些肋42d、42e补强杯主体42。上侧的肋42d也作为显示杯主体42的注入物(例如热水)的适量位置的标线。下侧的肋42e比肋42d大一些。肋42d、42e各自的突出量以不与套筒43的内面接触为宜。
另外,肋42d也可向杯主体42的外侧突出,肋42e也可向杯主体42的内侧突出。
杯主体42的坯材使用例如坪重150~400g/m2的纸(例如厚0.3~0.34mm的纸)。杯主体42的至少内面覆盖有用于提高耐热性或耐水性的被覆层(例如聚乙烯层)。另外,与上述各实施例同样,最好自聚烯烃类树脂中进一步选择天然树脂用于杯主体42的被覆层。
套筒43是为提高杯主体的隔热性而设的。如图10所示,在套筒43的下端形成有向内卷曲的卷曲部43a。套筒43的上端部43b与杯主体42的胴部42a粘接,同时,卷曲部43a与杯主体42的线尾42f的侧面相对。卷曲部43a起隔离子的作用,使套筒43自杯主体42离开,这样,在杯主体42的胴部42a和套筒43之间可确保起隔热层作用的空间。套筒43的坯材使用例如坪重150~400g/m2的纸。另外,套筒43由于不特意与热水或水接触,故也可省略杯主体42那样的被覆层。
如图11所示,在粘接胴部42a和底部42b后,形成肋42d和肋42e从而形成杯主体42。粘合扇形坯件43’的两端部43c、43c,在下端形成向内的卷曲部43a从而形成套筒43。然后,将粘接剂喷涂于设定在杯主体42的卷曲部42c下方的规定的粘接范围(图11的影线区域)BD,组装杯主体42和套筒43,将套筒43的上端部43b和杯主体42的胴部42a相互粘接,形成纸杯41(粘接范围BD参见图16A、图16B)。
另外,在肋42d向杯主体42的半径方向外侧鼓出的情况下,粘接范围BD设定为不涉及肋42d。
图12为显示套筒43的卷曲部43a周边的放大剖面图,图13A、图13B、图13C及图14A、图14B、图14C为说明卷曲部43a的形状的剖面图。图12~图14C显示杯主体42的将中心线CL设定为垂直方向情况下的垂直剖面。
如图12所示,线尾42f的下端即杯主体42的下端突出于卷曲部43a的下端即套筒43的下端下方。因此,在将纸杯41置于桌子等上的情况下,装有内容物的杯主体42与桌子等直接接触。杯主体42的线尾42f很结实,其下端的平面度(高度相同性)较好。因此纸杯41很稳定。另外,图12中的“A”显示杯主体42自卷曲部43a的突出量。
与此相对,假定在卷曲部43a的下端与桌子等接触的情况下,则由于卷曲部43a的下端的平面度比线尾42f差,并且,由套筒43支承杯主体42,会导致套筒43的变形,故纸杯41的稳定性变差。
线尾42f的下端相对于卷曲部43a的下端最好以0.01~0.05mm的突出量突出。在这个范围内,则杯主体42的突出目视不会注意,且线尾42f可靠地接触桌子等,可使纸杯41稳定。
另外,使容器主体的下端突出于套筒的下端的下方的结构也可适用于套筒上不形成向内卷曲部的情况或杯主体上不形成线尾的隔热容器。
如图12所示,线尾42f的下端的外周位置比卷曲部43a的最接近杯主体42的中心线CL的部位(卷曲部43a的内周侧的端部)更靠近杯主体42的中心线CL侧。图12的“B”表示线尾42f的外周的下端和卷曲部43a之间在杯主体42的半径方向的变位量。通过将该变位量设定在0.01~1mm的范围,可确保组装的顺畅性,同时抑制纸杯41的变形。另外,卷曲部43a的最接近杯主体42的中心线CL的部位和朝向该部位的线尾42f的侧面之间形成有间隙。通过将该间隙(图12中的“D”)设定在0.01~1mm的范围,可确保组装的顺畅性,同时抑制纸杯41的变形。
在图12及图13A、图13B、图13C中,“X”表示垂直轴的方向(等于杯主体42的中心线的方向),“Y”表示卷绕成卷曲部43a的纸的前端指示的方向(使卷曲部43a的前端延长的方向)。如图12所示,在卷曲部43a中,卷绕纸的前端直至卷绕的纸的前端的朝向超过垂直向上的方向形成沿顺时针回转的状态。从而,在组装杯主体42和套筒43时,使线尾42f不易缠挂于卷曲部43a的纸的前端,可以使两者顺畅地组装。
与此相对,在图13A中,纸的前端未卷绕到纸的前端的朝向到达垂直向上的方向。这样,在纸的前端未到达垂直向上的方向,卷曲部43a形成向上打开的状态的情况下,在组装杯主体42和套筒43时,线尾42f会缠挂于卷曲部43a,容易将卷曲部43a压开,故不理想。
在图13B中,表示纸卷绕到其前端超过垂直向上的方向形成沿顺时针回转的状态的一例,线尾42f不易缠挂于卷曲部43a。在图12中,表示卷曲部43a的纸的前端自图13B的状态进一步向顺时针方向卷绕的状态,线尾42f更不易缠挂于卷曲部43a。
在图13C中,虽然卷曲部43a的纸的前端的朝向不到达垂直向上的方向,但该纸的前端比卷曲部43a的最接近杯主体42的中心线CL的部位更位于容器的外侧方向。另外,图13C的“P”表示卷曲部43a的与内周面相接的垂直线即卷曲部43a最接近杯主体42的中心线CL的水平方向的位置。
这样,只要满足该纸的前端比卷曲部43a的最接近杯主体42的中心线CL的部位更位于容器的外侧方向这一条件,则线尾42f便不易缠挂于卷曲部43a。另外,图12及图13B均表示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图13A中,纸的前端部最接近杯主体42的中心线CL,故不满足上述条件。这种情况下,线尾42f易于缠挂于卷曲部43a。
进而,通过使卷绕成卷曲部43a的纸的前端和套筒43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小于1mm,则在组装杯主体42和套筒43时,使线尾42f不易缠挂于卷曲部43a。另外,通过使该间隙小于线尾42f的厚度,则显著降低组装时线尾42f自该间隙进入卷曲部43a的内侧而将卷曲部43a压开的可能性。图14A、图14B及图14C分别表示该间隙为C1、C2及C3(C1>C2>C3)的情况,图14B的C2与线尾42f的厚度一致。图14C相当于图12的卷曲部43a。
图15A是显示线尾42f附近的剖面图。如图15A所示,线尾42f向容器内侧倒入,以比使线尾42f上方的胴部42a的外壁面而得的延长线R更靠近容器内侧。这样,通过使线尾42f向容器内侧倾斜,在组装杯主体42和套筒43时,使线尾42f不易缠挂于卷曲部43a。
如图15A所示,在线尾42f的前端飞边42g向容器内侧突出。在杯主体42的制造工序中,在形成线尾42f后形成卷曲部42c,但在卷曲部42c的形成工序中,为了固定杯主体42,将线尾42f强力按压于抵模部件上,故在线尾42f的前端部必然会产生飞边。但是,通过如图15A所示,将飞边构成向容器内侧突出,而不产生向容器外侧突出的飞边,可进一步使线尾42f难于缠挂于卷曲部43a。
在图15B中,线尾沿胴部(侧壁)的延长线R延伸,同时,飞边42h突出于容器外侧。该形状相当于通常的纸杯,但由于杯主体42形成这样的形状时,飞边42h突出到延长线R的外侧,故线尾易挂在卷曲部43a。
为了使线尾42f形成向容器内侧倒入,只要在叠合底部42b和胴部42a而形成线尾42f时,施加将线尾42f向容器内侧压倒的压力,同时相互粘接底部42b和胴部42a即可。例如,在用压花辊粘接时,只要使自外侧承接线尾42f的承接部件的承接面向容器内侧倾斜,同时使自内侧按压线尾42f的旋转体的侧面形成与承接部件相配的锥面即可。在线尾42f预先向内侧倾斜的情况下,在其后的工序例如卷曲部42c的形成工序中产生于线尾42f前端的飞边向内侧突出,故可最终形成如图15A所示形状的线尾42f。
也可在形成线尾后,在形成卷曲部42c之前,向线尾施加压力,将线尾加工成如图15A所示的形状,也可在形成卷曲部42c时,使用将线尾的前端拉入内侧的形状的抵模部件,将杯主体42固定。在后者的情况下,在形成卷曲部42c的同时,可将线尾整体或线尾的前端部向内侧倒入。
图16A为显示将杯主体42的中心线CL置于垂直方向的情况下的杯主体42和套筒43的粘接部分的垂直剖面图。如图16A所示,胴部42a弯曲形成,与粘接范围BD相对的部位相对于该部位下方的部位的延长线(图16A的直线“S”)向容器内侧倾斜。由此,粘接范围BD的胴部42a的方向与套筒43的方向一致,两者很好地密切接触,故可得到充分的粘接强度。另外,图16A的直线“T”表示粘接范围BD处的胴部42a的方向。也可以不使胴部42a弯曲,而如图16B的垂直剖面图所示,使套筒43弯曲,使其与胴部42a密切接触。
在图16A中,直线“U”表示通过卷曲部42c的下端的水平面,直线“V”表示通过粘接范围BD的上端的水平面,直线“W”表示通过粘接范围BD的下端的水平面。这里,使粘接范围BD的垂直方向的宽度即图16A的直线“V”和直线“W”的距离取3mm以上,由此得到充分的粘接强度。另外粘接范围BD的上端和卷曲部42c的下端间的距离即图16A中的直线“V”和直线“U”的距离取1mm以上,这样,粘接剂就不会附着在用户的口接触的部位即卷曲部42c上。并且,直线“V”所示的粘接范围BD的上端位于套筒的上端43c的下方。这样,粘接剂就不会自套筒43的上端43c侧溢出。
在按照图11所示的工序制造纸杯41时,预先形成杯主体42及套筒43,通过粘接范围BD粘接两者,使杯主体42的卷曲部42c正下方的外径(图10中用“E”表示的部位)和该部位处的套筒43的内径之差的范围为-0.1~+0.5mm。通过采用这样的尺寸关系,可确保粘接范围BD处的足够的粘接力,同时,也不会在杯主体42的胴部42a产生褶皱。
如图17所示,也可使套筒43的卷曲部43a与线尾42f上方的胴部42a相对。这种情况下,卷曲部43a和胴部42a的间隙(D’)设定为0.01~1mm的范围,这样,可抑制纸杯41的变形,同时,也不会在胴部42a产生褶皱。
在本实施例的纸杯41中,形成卷曲部43a的纸的曲率半径(图12中的剖面的曲率半径)最好取0.6~2.0mm的范围。通过设定在该范围,不会将纸撕裂,并且,在组装杯主体42和套筒43时,可防止杯主体42的线尾42f缠挂于卷曲部43a,可顺畅地组装。上述曲率半径的更理想的范围是1.1~1.5mm。在图18A~图18D中,分别显示了该曲率半径依次减小的卷曲部43a的形状的例子。即,R1>R2>R3>R4。另外,图12所示的卷曲部43a的形状与图18D对应。
图19A及图19B是扇形的坯件43’的局部放大图。图19A的标号51表示与坯件43’的另一端叠合粘接的叠合区域,标号52表示形成卷曲部43a的区域(参见图11)。如图19A所示,区域51及区域52在坯件43’的角部相互重叠。在该重复部分形成有直线切掉坯件43’的角而成的切口部53。切口部53设置在粘接的坯件43’的两端部中配置于容器内侧的一侧的端部,以使在外观上不显眼。
如图19A所示,由切口部切掉的区域超过与卷曲部43a对应的区域52向上方延伸。如图19B所示,利用切口部53,与卷曲部43a对应的区域52中的重叠面积减少了50%以上。即,在图19B中,标号54表示剪切前的区域52和区域51重叠的重叠区域中由于切口部53的形成而被切掉的区域,区域54占重叠区域整体的50%以上的面积。
通过设置这样的切口部53,坯件43’重叠的部分也能够形成连续的卷曲形状,卷曲部43a的整体可得到良好的形状。
在与卷曲部43a对应的区域52中,在套筒43的外周面上涂敷有OP清漆(上光清漆)。该OP清漆作为套筒43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印刷面的保护层,在印刷面之上利用印刷等涂敷。例如,在凹板印刷的情况下,使用以纤维素树脂为主要成分的OP清漆等,在平板印刷的情况下,使用以丙烯酸树脂为主要成分的OP清漆等。其厚度,在凹板印刷的情况下,为2~3μm左右,在平板印刷的情况下,为1μm左右。
由这种OP清漆构成的保护层在形成卷曲部43a时,作为使坯件43’的滑动良好的降低摩擦层起作用,故通过设置保护层,可容易地形成卷曲部43a。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使用于保护印刷面的OP清漆兼作降低摩擦层的情况,但也可以在区域52另外设置与印刷层的保护层不同的降低摩擦层。在不形成印刷层的保护层的情况下,也可在区域52形成降低摩擦层。并且,可以将降低摩擦层设于套筒43的内面(朝向容器中心的面)上,也可以形成在内面及外面两面上。
另外,在图10中,作为开口部的外径小于高度的杯形显示了纸杯41,但,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3同样,纸杯41也可以形成开口部的外径大于高度的大海碗或钵形。也可以在套筒43上设置抓持片。
图20显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隔热容器的纸杯,图21显示制造该纸杯的概略步骤。
如这些图所示,纸杯61由作为容器主体的纸杯主体62和包覆其外周的套筒63构成。杯主体62形成大致圆锥台形,具有胴部(侧壁)62a和底部62b。在杯主体62的口部向外侧形成卷曲部62c。在形成卷曲部62c后,在胴部62a形成分别向杯主体62的半径方向内侧或外侧鼓出的肋62d、62e。肋62d作为显示杯主体62的注入物(例如热水)的适量位置的标线而设置。而肋62e用于补强杯主体62。肋62e比肋62d大一些。肋62d、62e各自的突出量以不与套筒63的内面接触为宜。杯主体62的坯材使用例如坪重150~400g/m2的纸,至少其内面由用于提高耐热性和耐水性的被覆层(例如聚乙烯层)被覆。另外,肋62d也可向杯主体62的外侧突出,肋62e也可向杯主体62的内侧突出。
套筒63是为提高杯主体的隔热性而设的。由图21可知,粘合扇形的坯件63’的两端部63c、63c,下端形成向内卷曲的卷曲部63a从而形成套筒63。然后,将粘接剂64涂敷于设定在杯主体62的卷曲部62c正下方的规定的粘接范围(图21的影线区域)BD,组装杯主体62和套筒63,将套筒63的上端部63b和杯主体62的胴部62a相互粘接,形成纸杯61。另外,在肋62d向杯主体62的半径方向外侧鼓出的情况下,粘接范围BD设定为不包括肋62d。套筒63的坯材使用例如坪重150~400g/m2的纸。在套筒63不会与热水或水接触的情况下,不必在套筒63设置杯主体62那样的被覆层。
如图22所示,卷曲部62c的断面形状为将正圆沿杯主体62的轴线方向(图22的上下方向)压溃的形状,换言之,在与杯主体62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呈扁平形状,在其外周端产生很薄的曲线62f。当设杯主体62的厚度为t时,卷曲部62c的轴线方向的高度A和与其正交的方向的宽度B之间存在下式(1)的关系。
2t<A<B                    …(1)
也就是说,卷曲部62c的高度A比杯主体62的厚度t的2倍大而小于卷曲部62c的宽度B。这样,只要使卷曲部62c形成扁平形状,则在将薄膜状的盖件66粘贴于卷曲部62c时,可扩大卷曲部62c和盖件66通过粘接剂65接合的宽度C,可以规定的强度可靠地接合盖件66。另外,接合强度的恰当范围根据容纳于杯主体62内部的物品的种类而不同。作为一例,在如方便面那样,在将盖件66局部剥离的状态下,向杯主体62内注入热水,经一定时间后去掉盖件66的情况下,可设定接合强度,使剥离盖件66的力为400~900gf/15mm。
另外,在图20中,纸杯61画成了开口部的外径大于高度的大海碗形,但,纸杯也可作为开口部的外径小于高度的杯形隔热容器而构成。在套筒63的外周面上要印刷商标等,该印刷可在坯件63’的阶段进行。以下将进行印刷的面称作坯件63’的表面,其相对侧的面称作背面。
图23~图25表示上述套筒63的制造装置图,图23为平面图,图24为图23的自XXIV方向看的侧面图,图25为图23的XXV部的放大图。如这些图所示,制造装置1010具有设置在工厂地面上的机架1011和驱动装置1012。驱动装置1012通过链条、齿轮等公知的传递元件将作为驱动源的电机1120的旋转分配给制造装置1010的各部分。在机架1011的上部设有转台1013,转台1013可以垂直方向的旋转轴1130为中心旋转。在转台1013的外周,在转台1013的旋转方向等间隔(45°)安装有用于卷绕坯件63’的8个心轴1014…1014。
如图26所示,心轴1014具有胴部1140,该胴部1140具有越向前端直径越小的圆锥轴状的外周面。胴部1140的中心线朝向转台1013的半径方向。胴部1140根据套筒63的尺寸而变更,但其总长比套筒63的轴线方向的高度短。转台1013的中心轴1130通过间歇驱动机构1015与驱动装置1012连结。间歇驱动机构1015将自驱动装置1012导入的连续旋转运动变换为转台1013的间歇旋转运动。作为这样的间歇驱动机构1015可使用例如马氏间歇机构等公知的机构。
利用间歇驱动机构1015驱动转台1013以每次45°的比例向图25的箭头F方向间歇旋转。这样,在转台1013的周围作为心轴1014的停止位置限定与心轴1014数量相同的站ST…ST。在转台1013的周围,作为制造套筒63所需的装置,将卷绕装置1030、补助压封装置1050、卷曲预备装置1060、卷曲加工装置1070A、1070B、1070C及套筒排出装置1080分配设置在各站ST。在卷绕装置1030的侧方设有坯件供给装置1020(参见图23及图24)。并且,在转台1013的上方设有主压封装置1040。各装置的概要如下。
坯件供给装置1020将粘接剂涂敷在坯件63’的一端部63c并一张张供给至卷绕装置1030。卷绕装置1030将供给的坯件63’卷绕于心轴1014上。主压封装置1040限制卷绕于心轴1014上的套筒63的接缝部63d(见图21)促进其粘接。补助压封装置1050按压接缝部63d中自心轴1014的前端鼓出的部分促进其粘接。卷曲预备装置1060用于卷曲部63a的加工,向套筒63的端部涂敷促进卷曲的材料(例如硅液)。卷曲加工装置1070A、1070B、1070C在套筒63的轴端加工卷曲部63a。套筒排出装置1080将完成的套筒63自心轴1014取出搬出装置1010之外。
图27~图31显示坯件供给装置1020的细节。如图27及图28所示,在坯件供给装置1020的前半部设有坯件保持件1021、坯件取出装置1022、传送带(第一搬送装置)1023和粘接剂涂敷装置1024。如图30及图31所示,在坯件供给装置1020的后半部设有轮装置(反转装置、迂回装置)1025和坯件送入装置(第二搬送装置)1026。
如图27~图29所示,坯件保持件1021具有由机架1011支承的底座1210和安装于该底座1210的取出口1210a周围的多个杆1211。杆1211的下端设有扩大部1211a,多个坯件63’以其表面(进行印刷的面)向上叠置在它们的上方。
坯件取出装置1022具有配置于坯件保持件1021的取出口1210a的下方的吸引机构1220和上下驱动该吸引机构1220的气缸1221。吸引机构1220的上端具有多个吸盘1222…1222。在装置1010工作中,气缸1221按一定的周期上下往复驱动吸引机构1220。当使吸引机构1220上升时,吸盘1222被按压在坯件保持件1021的下端的坯件63’的下面,与此同步,利用未图示的吸引部件自吸盘1222的吸附面通过气体吸引将坯件63’吸引在吸盘1222上。被吸附的坯件63’随着吸引机构1220的下降越过杆1211的扩大部1211a,移动到传送带1023的导轨1230、1231上。当坯件63’被取出到导轨1230、1231上时,停止吸盘1222的气体吸引,吸盘1222向坯件63’的下方离开。通过重复该动作,坯件63’被一张张向传送带1023取出。另外,由于吸盘1222被吸附在坯件63’的背面,故不会损伤印刷。
传送带1023具有上述的导轨1230、1231和卷绕在链轮1232a、1232b之间与导轨1230平行行走的一对链条1233、1233。各链条1233上以规定的间隔安装有与坯件63’卡合的多个爪1234…1234。利用通过上述驱动装置1012的链条1121等向驱动部1235传递的旋转运动,各链条1233被以一定速度向图27的箭头F方向连续驱动。由此,取出到导轨1230、1231上的坯件63’被以一定速度向轮装置1025输送。另外,由图28可知,坯件63’使其一端部63c与传送带1023的搬送方向平行地被搬送。由图23可知,传送带1023的搬送方向与输送到卷绕装置1030的正上方的心轴1014的中心线CL平行。
如图27及图28所示,粘接剂涂敷装置1024包括:存放粘接剂的糊盘1240、下部浸于糊盘1240内的粘接剂的涂敷辊1241、与该涂敷辊1241的上部相对配置的按压辊1242、上下驱动该辊1242的气缸1243。涂敷辊1241由通过链条1244、轴1245和链条1246等自传送带1023的驱动部1235传递的动力驱动,与传送带1023进行的坯件63’的搬送同步以一定速度旋转。
由链条1233搬送的坯件63的一端部63c自导轨1230的搬送面1230a向辊1241的上端移动时,辊1242被气缸1243向辊1241侧压入,坯件63’的一端部63c被夹入辊1241、1242之间。这样,存放在糊盘1240的粘接剂通过涂敷辊1241的外周而涂敷在坯件63’的一端部63c的背面侧。涂敷粘接剂后的坯件63’被传送带1023输送到轮装置1025。
如图30及图31所示,轮装置1025具有:轮轴1250,支承在机架1011上,可绕与传送带1023的搬送方向正交的轴线自由旋转;一对轮1251、1251,相互平行,安装于该轮轴1250上,可与轮轴1250一体旋转。轮轴1250被支承在与传送带1023的坯件63’的搬送面1230a大致相同的高度。在各轮1251上周向按一定节距形成有接收坯件63’的缝隙1252…1252。轮1251的直径相互相等,缝隙1252的数量及半径方向的深度也相互相等。换言之,自轮轴1250的中心至各缝隙1252的内周侧的端部的距离都相同。各轮1251、1251在自上方看装置1010时,关于输送到卷绕装置1030的正上方的心轴1014的中心线CL对称配置。
由图31可知,自间歇驱动机构1015取出的间歇旋转运动通过链条1253、1254及蜗杆机构1255输入轮轴1250的一端。转台1013的旋转和轮1252的旋转的关系设定为当转台1013旋转45°时,与其同步,驱动轮1252向图30的箭头R方向旋转缝隙1252的节距角。
因此,在传送带1023的终端(图30的右端)被分度为:转台1013每旋转规定角度,空的缝隙1252就变成大致水平。涂敷粘接剂后的坯件63’被搬入该被分度的缝隙1252的内部。搬入缝隙1252的坯件63’通过轮1251的进一步旋转被缓缓搬送到坯件供给装置1023的后端侧。
利用轮1251绕轮轴1250被搬送了大致180°的坯件63’通过坯件送入装置1026自缝隙1252拉出并送到卷绕装置1030,在该阶段,坯件63’被反转,使其表面(印刷面)向下。而且,该坯件63’和卷绕装置1030上的心轴1014的中心线CL的关系与取入轮1251前相比,变化为坯件63’关于中心轴CL左右对称。其理由是由于:在坯件63’随着轮1251的旋转而上升的过程中,坯件63’在缝隙1252内滑落,坯件63’的小径侧的端缘63f(见图21)由各轮1251和轮1252的内周侧的端部接触支承的缘故。在由轮1251进行180°搬送期间,使涂敷在坯件63’的端部63c上的粘接剂适度干燥。因此,由卷绕装置1030卷绕在心轴1014上的坯件63’的接缝部63d的粘接强度提高。
卷绕装置1026具有:一对导轨1260、1260,接住由轮1251搬送来的坯件63’;一对托架1261、1261,与这些导轨1260平行地延伸;气缸1262,上下驱动这些托架1261;滑块1263,支承气缸1262;直线导向装置1264,支承该滑块1263,使其可与导轨1260平行地移动。在滑块1263上形成有上下延伸的凸轮槽1263a,该凸轮槽1263a与安装在凸轮1265上的凸轮从动件1265a嵌合。
凸轮1265利用通过链条1122等自驱动装置1012传递的旋转运动被驱动,以一定速度向一定方向旋转。该凸轮1265的旋转通过凸轮从动件1265a和凸轮槽1263a变换为滑块1263的直线运动,使托架1261在与导轨1260平行的方向往复运动。
在托架1261向卷绕装置1030前进时,通过气缸1262将托架1261抬起,托架1261的后端(图30的左端)的爪1261a与由导轨1260接住的坯件63’卡合。因此,随着托架1261的前进,坯件63’被自轮1251送出。在托架1261向轮1251侧返回时,托架1261下降。这样,爪1261a利用轮1251的下次旋转,在不干扰落到导轨1260上的下一坯件63’的情况下返回该坯件63’的内周侧。
利用爪1261a自轮1251取出的坯件63’在托架1261再次前进时,与其前端的爪1261b卡合,被送入到卷绕装置1030的正上方。这时,坯件63’接触到规定的定位基准面(未图示),在中心线CL的方向正确定位。另外,托架1261的往复运动的周期等于转台1013的间歇旋转运动的周期。在转台1013旋转,使未卷绕套筒63的心轴1014输送到卷绕装置1030的正上方时,托架1261前进,将坯件63’供给到卷绕装置1030。
图32显示卷绕装置1030的细节。卷绕装置1030包括:底座1031,固定于机架1011;一对臂1032、1032,通过轴1310可转动地安装于该底座1031上;驱动机构1033,绕轴1310驱动这些臂1032、1032;中心按压装置1034,安装在底座1031上,与轴1310重合。在臂1032安装有卷绕件1320,该卷绕件1320具有沿心轴1014的轴部1140的外周面弯曲的内周面1320a。
驱动机构1033具有水平的驱动轴1330。在驱动轴1330的轴端设有链轮1330a,通过链条1126(见图24)将驱动装置1012的连续旋转运动输入该链轮1330a。导入驱动轴1330的旋转通过曲柄机构1331、1331变换为推杆1332、1332的往复上下运动。各推杆1332利用底座1031的导向件1311仅被导向在上下方向。
推杆1332的上端通过销1333、连杆1334及销1335与臂1032连结。这样,随着推杆1332的上下运动臂1032以轴1310为中心按一定的周期摆动。臂1032的摆动运动的周期等于转台1013的间歇旋转运动的周期。中心按压装置1034具有与心轴1014的下端相对配置的按压件1340和将该按压件1340按压到心轴1014的下端的气缸1341。
在将坯件63’及心轴1014供给到卷绕装置1030的上方时,臂1032如假想线所示,后退到坯件63’的下方。当坯件63’被供给时,由气缸1341将按压件1340推起,坯件63’的中心被按压在心轴1014的下端。接着,臂1032向心轴1014回转,坯件63’被缓缓卷绕在心轴1014的胴部1140上。当推杆1332移动到其移动范围的上端时,如图32实线所示,臂1032的卷绕件1320除其上端外大致完全包围心轴1014的外周。这样,坯件63’大致完全卷绕在胴部1140的外周上。此时,坯件63’的端部63c、63c在心轴1014的上端重合,形成接缝部63d(见图21)。另外,臂1032、1032的动作定时稍稍错开,使背面涂敷有粘接剂的端部63c比相对侧的端部63c更位于接缝部63d的外侧。
其后,推杆1332转而下降,使臂1032远离心轴1014,同时,由气缸1341将按压件1340向下方拉入。与此相配合,转台1013旋转将下一心轴1014和坯件63’向卷绕装置1030搬入。然后,推杆1332再次开始上升,与上述同样,进行坯件63’的卷绕。
由卷绕装置1030形成于心轴1014上的套筒63的接缝部63d由主压封装置1040按压在心轴1014上。
如图26所示,主压封装置1040具有配置在心轴1014的上方的气缸1041和自该气缸1041的可动部1410吊下的镘刀1042。气缸1041及镘刀1042相对于各心轴1014一对一地设置,气缸1041通过支杆1043安装在转台1013上。因此,气缸1041及自其吊下的镘刀1042按照转台1013的驱动,与心轴1014一体旋转。
气缸1041的可动部1410可沿垂直方向动作。镘刀1042沿心轴1014的外周面倾斜,其长度大致等于心轴1014的全长。镘刀1042利用内装的加热器(未图示)被加热至适于促进接缝部63d的粘接的温度(例如100°)。
在利用卷绕装置1030将坯件63’卷绕到心轴1014上时,镘刀1042由气缸1041保持在自心轴1014向上方离开的位置。当利用卷绕装置1030的卷绕件1320将坯件63’卷绕到心轴1014上时,在这些卷绕件1320自心轴1014离开之前,由气缸1041使镘刀1042按压在接缝部63d上。这样,接缝部63d被加热且按压,促进由粘接剂进行的粘接。镘刀1042进行的接缝部63d的加热及按压持续进行直至心轴1014到达套筒排出装置1080(见图25)。然后,当心轴1014被搬入套筒排出装置1080时,由气缸1041将镘刀1042向心轴1014的上方拉开。
在支杆1043的上部相对于各气缸1041一对一地设有切换压缩空气向气缸1041的供给方向的方向切换阀1044。方向切换阀1044内装门扣型滑阀(未图示)。该滑阀的位置通过择一地压入操作突出于方向切换阀1044的两端的压扣1440、1441而切换。在压扣1440被压入时,使方向切换阀1044的位置改变,使得将气缸1041向下方驱动。在压扣1441被压入时,使方向切换阀1044的位置改变,使得将气缸1041向上方驱动。在卷绕装置1030附近设有气缸1045(见图25),该气缸1045具有用于压入操作该方向切换阀1044的可动部1450。按照卷绕装置1030将坯件63’卷绕在心轴1014上的定时驱动气缸1045,其可动部1450压入操作压扣1440。与此相应,将气缸1041向下方驱动,将镘刀1042按压在套筒63的接缝部63d。如图26假想线所示,在排出装置1080附近设有用于压入操作压扣1441的杆1046。杆1046的前端具有滑座1460。在心轴1014被向排出装置1080搬入时,通过使压扣1441接触滑座1460而被压入,在排出装置1080进行的套筒63的排出操作之前,将镘刀1042拉离心轴1014。
图33A、图33B显示补助压封装置1050的主要部分。补助压封装置1050具有上下排列的一对夹具1051、1051和驱动这些夹具1051、1051使其相互离合的气缸等往复运动气缸1052。往复运动气缸1052及由其支承的夹具1051由自上述驱动装置1012供给的动力如下驱动。
首先,在转台1013停止着时,往复运动气缸1052在图33B的位置停止。此时,利用往复运动气缸1052将夹具1051、1051向相互接近的方向驱动。从而,使套筒63的接缝部63d中包括来自心轴1014的突出部63e的部分被夹具1051、1051相互夹入。夹具1051通过内装的未图示的加热器被加热到适当温度(高于主压封装置1040的加热温度的高温)。利用夹具1051的加热和加压促进接缝部63d的来自心轴1014的突出部分的粘接。
在转台1013旋转时,如图33A所示,利用往复运动气缸1052将夹具1051保持在相互离开的方向。然后,利用来自驱动装置1012的动力使往复运动气缸1052向转台1013的半径方向外侧暂时后退,允许下一心轴1014搬入。当转台1013的旋转过半时,往复运动气缸1052的动作方向反转,使夹具1051向心轴1014侧前进。当转台1013的旋转停止时,往复运动气缸1052复归到图33B的位置,与其同步,往复运动气缸1052被驱动,开始由夹具1051夹入接缝部63d。
如图25所示,卷曲预备装置1060具有与心轴1014相对的台座1061。台座1061含浸着作为促进上述卷曲的材料的硅液。台座1061利用由驱动装置1012供给的动力向转台1013的半径方向驱动。在转台1013转动时,台座1061是与心轴1014上的套筒63分开的。当转台1013停止时,台座1061被按压在套筒63的突出部63e涂敷硅液。
如图34所示,卷曲加工装置1070A具有可向转台1013的半径方向移动的滑块1071和通过多个弹簧1072…1072安装在该滑块1071的与转台1013相对侧的加工模具1073。加工模具1073由内装的未图示的加热器加热至规定的温度(例如170~190°)。滑块1071利用由驱动装置1012供给的动力随着转台1013的旋转而反复向半径方向驱动。在转台1013旋转时,加工模具1073离开心轴1014上的套筒63。在转台1013停止时,加工模具1073被按压在套筒63的突出部63e上。利用加工模具1073的加热和加压套筒63的突出部63e缓缓向内侧卷曲。另外,在加工模具1073的与心轴1014的对向面上设有设定突出部63e的卷曲方向的槽1730。
卷曲加工装置1070B、1070C也具有与卷曲加工装置1070A相同的结构。但是,随着将套筒63向卷曲加工装置1070A、1070B、1070C依序搬送,为了缓缓成形卷曲部67a,各装置1070A、1070B、1070C的槽1730互相不同。另外,只要最初的加工装置1070A的加工模具1073的温度设定的比其他加工装置1070B、1070C的加工模具1073的温度高即可。在加工装置1070A中,由于套筒63的突出部63e尚未卷曲,故与其他加工装置1070B、1070C相比加工阻力大,因此,需要增加加热量以使加工容易,另一方面,在加工阻力相对较小的加工装置1070B、1070C中,最好降低加热温度以抑制对套筒63的印刷等的影响。
加工装置1070A、1070B、1070C的至少一个,也可以如图35所示,将加工模具1073安装在电机1074的输出轴1740上,使其绕心轴1014的轴线旋转。这种情况下,可省略加工模具1073的加热。在将加工装置1070A的加工模具1073如图35构成的情况下,具有可在不加热套筒63的突出部63e的情况下折弯而产生卷曲部63a的优点。而且,如果在最初的加工装置1070A中使加工模具1073旋转,则以预备装置1060涂敷在套筒63的突出部63e的硅液利用加工模具1073的旋转被均匀分配在突出部63e的全周上。
利用卷曲加工装置1070C的处理完成套筒63。完成的套筒63利用套筒排出装置1080由制造装置1010搬出。如图36及图37所示,套筒排出装置1080具有辊机构1081及接转机构1083,其中辊机构1081将辊1810自下方按压在心轴1014上的套筒63上,将套筒63向心轴1014的侧方取出,接转机构1083接住由辊机构1081取出的套筒63,在使其上下反转的状态下转放到排出传送带1082上。
辊1810由电机1811驱动,以一定速度向图36的逆时针方向(箭头CCW方向)旋转。电机1811安装在升降台1812上。升降台1812利用由驱动装置1012供给的动力随着转台1013的旋转被上下方向反复驱动。在转台1013旋转时,升降台1812如图36实线所示下降,辊1810向心轴1014的下方离开。当转台1013停止时,辊1810压接在心轴1014上的套筒63上(参见图36的假想线),由此,套筒63被自心轴1014刮取送到接转机构1083。
接转机构1083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驱动轴1084和安装在该驱动轴1084的轴端部1840的套筒保持件1085。套筒保持件1085的结构如下:将4张板材1850…1850每2张组成十字形,形成两组十字架1851、1851,利用中空的撑柱1852…1852在驱动轴1084的轴线方向以适当的间隔使各十字架1851重合,同时,利用通过撑柱1852的内部的螺栓1853将其固定在驱动轴1084上。
利用一对十字架1851、1851在套筒保持件1085上在驱动轴1084的周向以90°的间隔形成4个套筒承接部1086…1086。驱动轴1084通过由间歇驱动机构1015取出的间歇旋转运动驱动,与转台1013的旋转同步,向图36的箭头R方向每90°间歇旋转。当转台1013停止时,一个套筒承接部1086被输送到与心轴1014相对的位置,在该套筒承接部1086的外周放入辊机构1081取出的套筒63。被放入的套筒63由套筒承接部1086自内周侧支承,同时,随着套筒保持件1085的旋转绕驱动轴1084旋转。
在套筒保持件1085的周围的一部分设有防止保持于套筒承接部1086的套筒63落下的导向件1087。当套筒承接部1086移动到朝向正下方的位置时,套筒63自导向件1087脱开,落下到传送带1082上。落下的套筒63由传送带1082自制造装置1010搬出。
在上述套筒制造装置中,驱动装置1012作为第六发明的套筒制造装置的搬送装置发挥作用,传送带1023作为第一搬送装置发挥作用,轮装置1025作为反转装置和迂回装置发挥作用,坯件送入装置1026作为第二搬送装置发挥作用。
本发明的套筒制造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各种形式实施。例如本发明的套筒制造装置不限于图20的纸杯61的套筒63,可用于各种容器的外装的制造。由被加热的加工模具进行的卷曲部的加工也可适用于图38A、图38B、图38C、图38D所示的任一例。图38A显示在套筒63的小径侧的端部加工向内卷曲部63a的例子,图38B显示在套筒63的小径侧的端部加工向外卷曲部63g的例子,图38C显示在套筒63的大径侧的端部加工向内卷曲部63h的例子,图38D显示在套筒63的大径侧的端部加工向外卷曲部63i的例子。同样,杯主体62的卷曲部也可通过按压加热的加工模具而进行加工。
根据以上的套筒制造装置,由于可利用被加热的加工模具使套筒软化,进而以小的力加工卷曲部,故可减小心轴上的套筒的负担。由此,可减少套筒的制造缺陷,提高成品率。制造后自心轴取出套筒的作业也变得可容易地进行,可简化装置的结构。
根据上述的套筒制造装置,在坯件供给装置内使涂敷于坯件上的粘接剂的多余的水分蒸发,可得到最佳的粘接强度。其结果,使粘接强度不足引起的制品缺陷的发生率降低。由于将粘接剂涂敷于坯件的下面侧,故与自上面侧涂敷的情况相比可进一步简化辊列等的结构。相对于心轴中心线可笔直地布置坯件供给装置。
进而,根据上述的套筒制造装置,由于不需要接住自心轴上排出的套筒的外周,故不会损伤套筒外周的印刷,可提高套筒的成品率。也可降低辊的旋转速度,减轻套筒的负担,由此,进一步降低损伤套筒的可能性。
图39~图41显示在图21所示的纸杯61的制造工序中进行对杯主体62进行的肋62d、62e的成形和对杯主体62进行的套筒63的组装的装置,图39是平面图,图40是图39的自XXXX方向看的侧面图,图41是自图40的XXXXI方向看的侧面图。
装置2010具有设置在工厂地面上的机架2011、支承于机架2011上的转台2012和使转台2012绕其中心线水平旋转的驱动机构2013。驱动机构2013通过链条或齿轮等的传递部件将例如原动机2014的旋转运动减速并传递到直至转台2012。在转台2012的外周作为容器保持件周向等间隔安装有12个杯保持件2100…2100。杯保持件2100将杯主体62自其内侧在使其上下反转的状态下保持。细节将后述。
驱动机构2013以一次30°的比例向图39的箭头F方向间歇驱动转台2012。由此,在转台2012的周围规定与杯保持件2100相同数量的站(保持件2100的停止位置)ST…ST。而且,在几个站ST上作为杯61的制造需要的装置设有杯供给装置2020、加工装置2030A、2030B、涂糊装置2040、套筒供给装置2050、套筒对位装置2060、检查装置2070及排出装置2080。各装置2020~2080与转台2012的旋转驱动同步进行分配给各装置的作业。各装置的概略如下。
杯供给装置2020当使转台2012停止,将空的杯保持件2100输送到其下方时,与其同步,自料库2021(见图41)的下端取出一个杯主体62供给到杯保持件2100。另外,装在料库2021的杯主体62没有肋62d、62e,且卷曲部62c具有大致正圆的断面形状。
加工装置2030A、2030B当转台2012停止时,在供给到其前方的保持件2100上的杯主体62上形成肋62d或62e。另外,加工装置2030A也进行卷曲部62c的加工。涂糊装置2040将用于粘合杯主体62和套筒63的粘接剂64(见图21)喷涂在杯主体62外周的规定位置。套筒供给装置2050将套筒63供给到涂糊后的杯主体62的外周。套筒对位装置2060使套在杯主体62上的套筒63与杯主体62中心相对,并压入杯主体62的开口端侧。检查装置2070检查杯主体62与套筒63组装是否正确及套筒63成形是否正确。然后排出装置2080自杯保持件2100取出纸杯61,将其送出到装置外。
图42及图43显示杯供给装置2020的细节。杯供给装置2020具有存放杯主体62的上述料库2021、配置在料库2021的下端的3个取出辊2022...2022、驱动各辊2022绕各自的轴线旋转的驱动机构2023。料库2021将6根杆2211...2211安装在底座2210的贯通孔2210a的周围而构成,其内部在上下反转的状态下重叠容放有杯主体62(见图41)。辊2022以局部自贯通孔2210a突出的状态,安装在底座2210上(见图43)。容放在料库2021的下端的杯主体62的卷曲部62c到达辊2022的上面,使料库2021内的杯主体62被上下方向支承。
驱动机构2023具有作为驱动源的电机2230、安装在该电机2230的输出轴2230a上的初级皮带轮2231和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底座2210的次级皮带轮2232及惰轮2233。皮带轮2231、2232及惰轮2233之间绕有皮带2234,次级皮带轮2232通过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底座2210的连结轴2235与辊2022同轴连结。
当转台2012旋转将空的杯保持件2100输送到杯供给装置2020的下方时,电机2230的输出轴2230a被驱动旋转规定量。与该旋转连动,使各向辊2022向同一方向以同一速度旋转一定量。当辊2022旋转时,支承在这些辊2022上的杯主体62的卷曲部62c与形成于各辊2022的外周的螺旋槽2220卡合,由此,将杯主体62自料库2021拉出,自贯通孔2210a向其下方的杯保持件2100供给。
图44显示加工装置2030A及杯保持件2100的细节。杯保持件2100具有安装在转台2012的外周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支承轴2101、安装在该支承轴2101的外周的旋转筒(旋转体)2102和安装在该旋转筒2102的外周的撑柱2103及柱环2104、2105。旋转筒2102通过未图示的轴承安装在支承轴2101上,可绕支承轴2101自由旋转。柱环2104、2105可与旋转筒2102一体旋转。在旋转筒2102的下端一体设有作为卷曲承接部件发挥作用的圆盘状轮2106。杯主体62的卷曲部62c触接轮2106的上面,杯主体62被上下方向支承。在柱环2104、2105的外周一体设有法兰2104a、2105a。法兰2104a、2105a的外周在形成肋62d、肋62e的位置大致与杯主体62的胴部62a接触,由此,在半径方向支承杯主体62。也就是说,法兰2104a、2105a分别作为侧壁承接部件发挥作用。另外,支承轴2101的上端突出于旋转筒2102的上方。在支承轴2101的中心形成有沿轴线方向贯通支承轴2101的空气流路(未图示)。
如图44及图45所示,在加工装置2030A设有:旋转驱动机构2031,用于使装在杯保持件2100的杯主体62旋转;肋加工机构2032,用于将旋转中的杯主体62按压在法兰2105a上加工肋62e;防脱机构2033,用于防止加工中的杯主体62脱落;卷曲部加工机构2034,将卷曲部62c按压在轮2106上使其如图22所示地变形。
旋转驱动机构2031具有作为驱动源的电机2310和由其驱动旋转的驱动轮2311。当转台2012旋转杯保持件2100被输出到加工装置2030A的前面时,驱动轮2311与杯保持件2100的轮2106接触,驱动杯保持件2100的旋转筒2102绕支承轴2101旋转。
肋加工机构2032具有作为模驱动部件的气缸2320和由该气缸2320向杯保持件2100的半径方向驱动的模型按压辊(按压部件)2321。模型按压辊2321利用安装在气缸2320的活塞杆2320a的夹具2322支承,使其可绕垂直方向的轴2322自由旋转。如图46A所示,在模型按压辊2321的外周设有凹槽2321a,该凹槽2321a具有与法兰2105a的外周互补的断面形状。
当杯保持件2100的旋转筒2102由旋转驱动机构2031驱动而旋转时,与其同步,由气缸2320驱动模型按压辊2321使其按压在杯主体62的胴部62a。由此,如图46A所示,胴部62a的一部分被夹入法兰2105a和模型按压辊2321之间,在胴部62a缓缓形成肋62e。当模型按压辊2321在胴部62a至少绕一周后,使模型按压辊2321自杯主体62离开,结束肋62e的加工。
防脱机构2033具有气缸2330和由该气缸2330上下方向驱动的防脱板2331。防脱板2331通过轴承2332安装在气缸2330的活塞杆2330a上,可绕活塞杆2330a的中心线自由旋转。当肋加工机构2032的模型按压辊2321被向杯主体62驱动时,与其同步,防脱板2331被向下方驱动而与杯主体62的线尾62g(见图20)接触。由此,在由肋加工机构2032形成肋62e的过程中,杯主体62相对于杯保持件2100的上浮被防止。当肋62e的形成结束后,防脱板2331被向上方驱动。
卷曲部加工机构2034具有作为按压驱动部件的气缸2340和作为由该气缸2340上下驱动的按压部件的按压辊2341。气缸2340的活基杆2340a上安装有辊托架2342。利用该辊托架2342支承按压辊2341,使其可绕沿保持件2100上的杯主体62的半径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按压辊2341和卷曲部62c的接触位置相对于模型按压辊2321和胴部62a的接触位置在杯主体62的周向偏移大致180°。换言之,按压辊2341和卷曲部62c的接触位置相对于模型按压辊2321和胴部62a的接触位置设定在杯主体62的半径方向相对侧。
当肋加工机构2032的模型按压辊2321按压在杯主体62的胴部62a时,与其同步,如图47所示,按压辊2341由气缸2340向下方驱动按压在卷曲部62c上。这样,卷曲部62c被夹在按压辊2341和轮2106之间。在该状态下,通过使杯主体62旋转,卷曲部62c缓缓变形为图22所示的断面形状。在按压辊2341在卷曲部62c上旋转一周以上后,由气缸2340将按压辊2341向上方驱动,结束卷曲部62c的加工。
按压辊2341也可如图48所示设置多个。可以用电机等驱动部件驱动按压辊2341旋转。也可以用气缸2340以外的模驱动部件驱动按压辊2341。只是,在作为按压驱动部件使用气缸2340的情况下,在按压辊2341越过与杯主体62的胴部62a的粘合部分相连的卷曲部62c的台阶时,储存在气缸2340内部的空气作为缓冲作用于活塞杆2340a,可使按压辊2341向远离卷曲部62c的方向进行微量变位,故不会对该卷曲部62c的台阶部分作用过剩的按压力,不会使卷曲部62c过度压溃。因此,在利用气缸2340以外的部件驱动按压辊2341的情况下,最好通过将弹簧等设置于该驱动力的传递线路上,以允许按压辊2341越过卷曲部62c的台阶时的变位。
加工装置2030B除下述两点外与加工装置2030A相同,这两点是:调节肋加工机构2032的模型按压辊2321以将杯主体62按压在法兰2104a上形成肋62d的点和省略了卷曲部加工机构2034的点。另外,由于肋62d向杯主体62的内侧鼓,所以,如图46B所示,在加工装置2030B的模型按压辊2321的外周设置用于形成肋62d的凸条2321b,在法兰2104a的外周形成与该凸条2321b具有互补的断面形状的凹槽2104b。
图49显示涂糊装置2040的细节。涂糊装置2040具有向杯主体62的胴部62a的粘接范围BD喷涂粘接剂64(见图21)的喷浆枪2041和用于检查是否自该喷浆枪2041的喷嘴2410正常喷射粘接剂64的检查装置2042。另外,在图49中,将杯主体62的卷曲部62c简化为正圆状画出。
检查装置2042包括:摄像机2421,对设定于喷嘴2410和杯主体62的胴部62a之间的摄影范围2420的喷射图形进行摄影;AD变换器2422,按规定的条件将该摄像机2421输出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运算电路2423,根据AD变换器2422输出的信号进行规定的运算;判定电路2424,根据该运算电路2423的运算结果判定喷射图形的优劣;监视器2425,显示该判定电路2424的判定结果。
由于自喷浆枪2041排出的粘接剂64是白色的,故在摄影范围2420的背后设有黑色的背景板(未图示)。在AD变换器2422中,通过将摄像机2421输出的摄影范围2420的图像数据以适当的阈值二进制化,可以背景板的图像为黑、粘接剂64的图像为白进行区别,输入到运算电路2423。运算电路2423运算白色部分在摄像机2421摄影的摄影范围2420的图像内所占的比例。
这里,由于将自喷嘴2410向不恰当的方向排出粘接剂64的情况检测为不良,故摄影范围2420设定为稍大于喷射宽度的程度,从而在粘接剂6420相对于正确的排出方向上下偏移时,白色部分的面积减小。因此,在自喷嘴2410向正确的方向排出适量的粘接剂64的情况下,运算电路2423运算的白色部分的比例成为正确范围,除此以外的情况则成为白色部分的比例不足或过剩。而且,判定电路2424在白色部分的比例在规定的允许范围时,则判断喷射图形良好,否则则判断喷射图形为不良。在判断为喷射图形不良的情况下,在该时刻被供给到涂糊装置2040的杯主体62就利用后方的NG品排除装置从杯61的生产线上排除。
另外,当附着在喷嘴2410的粘接剂64或杯主体62包含在摄影范围2420时,就会出现检测误差,所以摄影范围2420最好离开这两者而设定。在涂糊装置2040上未设使杯保持件2100的旋转筒2102旋转的机构。这是因为在将杯保持件2100自加工装置2030B向涂糊装置2040搬送后,在较短的时间内,旋转筒2102仍因惯性而旋转,利用该惯性旋转可将粘接剂64均匀地喷涂在粘接范围BD的全周上的缘故。
如图50A、图50B所示,套筒供给装置2050具有将套筒63在上下反转后的状态下搬送的传送带2051、设在该传送带2051的终端的一对挡板机构2052、2052、压出机构2053。挡板机构2052通过利用气缸2521、2521使突出于传送带2051的终端的排出口2510上而保持的一对挡板2520、2520向与传送带2051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动作而开闭排出口2510。压出机构2053具有气缸2530和安装在该活塞杆2530a的圆盘状压出部件2531。另外,图50A是剖面图,图50B是传送带2051的终端附近的平面图。
当由涂糊装置2040涂敷粘接剂64后的杯主体62利用转台2012的旋转被搬送到排出口2510的正下方后,利用气缸2521、2521打开挡板2520、2520,同时,起动气缸2530将压出部件2531向下方驱动。由此,被搬送到传送带2051的终端的套筒63被向下方压出,使其落下并套在支承于杯保持件2100的杯主体62的外周。供给套筒63后,挡板2520、2520被瞬时关闭。压出部件2531不移动到挡板2520的下方。故压出部件2531和挡板2520不会互相干扰。
图51显示套筒对位装置2060的细节。套筒对位装置2060具有对位夹具2061和气缸2062,其中,对位夹具2061与保持在杯保持件2100上的杯主体62的线尾62g相对配置,气缸2062上下方向驱动该对位夹具2061。如图52所示,对位夹具2061具有:下端开口的圆筒形的夹具主体2610;导向轴2611,安装在该夹具主体2610的中心;圆盘状的对心部件2612,容放于夹具主体2610的中空部2610a,可沿导向轴2611滑动;螺旋弹簧2613,装在导向轴2611的外周,将对心部件2612按压在导向轴2611的下端的挡块2611a上。在夹具主体2610的下端设有法兰2610b。在对心部件2612的下端外周设有圆锥面状的定心面2612a和绕该定心面2612a的基端(图中上端)而设的台阶部2612b。在导向轴2611的上端设有扩大部2611b,该扩大部2611b和夹具主体2610固定在气缸2062的可动部2620(见图51)。
当利用转台2012的旋转,将杯主体62及套筒63输送到套筒对位装置2060的下方时,起动气缸2062将对位夹具2061向下方驱动。在该阶段,对心部件2612如中心线CL的右侧所示,被按压在挡块2611a上,其外周的定心面2612a及台阶部2612b突出于夹具主体2610的法兰2610b的下方。因此,如图52的假想线所示,即使套筒63在与杯主体62偏心的状态下套在杯主体62上,并使卷曲部63a到达杯主体62的线尾62g,也会首先使对心部件2612的定心面2612a与卷曲部63a接触,从而使套筒63与杯主体62对心。
其后,通过使对位夹具2061进一步下降,使台阶部2612b碰到杯主体62的线尾62g,将对心部件2612压入夹具主体2610内。然后,使夹具主体2610的法兰2610b与套筒63的卷曲部63a接触,将套筒63以适当量向杯主体62的卷曲部62c侧压入。这样,使杯主体62和套筒63在粘接范围BD可靠接触,将两者正确接合。当对心对位夹具2061下降到规定位置时,为了组装下一杯主体62和套筒63,对心对位夹具2061被拉升到最初的位置。另外,由于使套筒63的卷曲部63a位于杯主体62的线尾62g的上方(卷曲部62c侧),故在将对心部件2612最大限度地压入夹具主体2610时,台阶部2612b后退到法兰2610b的上方。
图53显示检查装置2070的细节。检查装置2070具有:旋转驱动机构2071;透过型光电传感器2072,用于检查套筒63是否正确地装在杯主体62上;激光测距传感器2073,用于检查套筒63组装是否正确。旋转驱动机构2071与上述加工装置2030A同样,使由电机2710驱动旋转的驱动轮2711与杯保持件2100的轮2106接触,从而使杯保持件2100的旋转筒2102旋转。
光电传感器2072具有在杯主体62的半径方向相对配置的一对发光部2720和受光部2721。发光部2720向杯主体62的线尾62g射出规定宽度的带状检查光(图中的影线部分)。受光部2721向判定装置2074输出对应于该检查光的受光量的信号。当由上述对位装置进行的套筒63的对心失败时,套筒63比线尾62g更突出,来自发光部2720的检查光比正常情况下被更多地遮挡。因此,判定装置2074根据来自受光部2721的信号监视检查光的受光量的变化,当该变化大于规定的允许范围时,判断为套筒63的组装不良,在监视器2075显示该结果。
激光测距传感器2073向套筒63的外周照射细束的激光,输出对应于直至检测出其反射光的延时的信号。套筒63当由于坯件3’的粘合失败等而未形成规定的圆锥形状时,其外周就产生变形,故直至激光弹回所需的时间随套筒63的旋转而大幅度变动。因此,判定装置2074监视直至检测出激光的反射的时间变化,当该变化大于规定的允许范围时,就判断为套筒63的成形不良,将其结果显示于监视器2075。
在检查装置2070判断套筒63的组装或成形不良的情况下,该时刻供给到检查装置2070的杯61就由后方的NG品排除装置自杯61的生产线排除。
图54及图55显示排出装置2080的细节。排出装置2080具有齿轮箱2081和可以该齿轮箱2081的输出轴2810为中心旋转的料库2082。具有可嵌合杯61的圆锥孔2820a的筒2820在料库2082的旋转方向上每隔90°安装在料库2082上。在齿轮箱2081的输入轴2811上安装有链轮2812。链轮2812通过组装了链条2840等的传递结构2084与转台2012的驱动机构2013连结着(见图40及图41)。转台2012的旋转和料库2082的旋转相关连,当驱动转台2012旋转30°时,料库2082向图54的箭头R方向旋转90°,空的筒2820被输送到杯保持件2100的正上方。
在筒2820的正下方设有空气供给装置(未图示),该空气供给装置与设在杯保持件2100的支承轴2101的中心线上的空气流路的下端开口部连接,向该空气流路供给压缩空气。供给到支承轴2101内的压缩空气自支承轴2101的上端吹出,将杯61送入输送到其上方的筒2820的圆锥孔2820a。由此,将杯61自杯保持件2100向筒2820移动。
保持在筒2820的杯61通过使料库2082每90°旋转3次而被送到杯积集装置2085。杯积集装置2085通过由往复运动气缸2851使与杯61的卷曲部62c卡合的爪2850水平方向动作,将杯61自筒2820拔出并积集在料库2853内。
另外,如图54所示,相对于料库2082的杯积集装置2085在夹着料库2082的相反侧的位置设有杯61的内面检查装置2090。内面检查装置2090由环状的照明灯2091照射保持在筒2820的杯61的内面,同时,用摄像机2092对其图像进行摄影,将由摄像机2092输出的图像数据用图像处理装置2093进行规定的处理,检查杯61的内面有无脏污或形状不良。
在上述隔热容器的制造装置中,转台2012及驱动机构2013作为第七发明的制造装置的搬送装置发挥作用,旋转驱动机构2031作为旋转驱动部件发挥作用,肋加工机构2032作为肋加工装置发挥作用,卷曲部加工机构2034作为卷曲加工装置发挥作用,气缸2062作为夹具驱动部件发挥作用,检查装置2070作为组装检查装置及套筒检查装置发挥作用,光电传感器2072作为高度信息检测部件发挥作用,激光测距传感器2073作为距离信息检测部件发挥作用,判定装置2074作为判定部件及成形判定部件发挥作用,杯保持件2100作为容器保持件发挥作用,旋转筒2102作为旋转体发挥作用,法兰2610b作为压入部发挥作用。另外,在与第八发明的对比中,旋转驱动机构2031作为旋转驱动部件发挥作用,杯保持件2100作为容器保持件发挥作用,旋转筒2102作为旋转体发挥作用,法兰2105a作为侧壁承接部件发挥作用,轮2106作为卷曲承接部件发挥作用,气缸2320作为模驱动部件发挥作用,模型按压辊2321作为模压部件发挥作用,气缸2340作为按压驱动部件发挥作用,按压辊2341作为按压部件发挥作用。
本发明的容器的制造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各种形式实施。例如也可以将肋加工机构2032和卷曲部加工机构2034设在不同的站上。也可省略检查装置2040或70。
根据以上的制造装置,由于容器主体的卷曲部的加工或对侧壁进行的肋等的加工和承受这些加工后的容器主体与套筒的粘合在同一装置内连续进行,故可高效地制造隔热容器。另外在设有套筒对位装置的情况下,可消除因套筒和容器主体的偏心引起的组装不良,可提高制造隔热容器时的成品率。并且,通过设置检查套筒和容器主体的组装的优劣、套筒成形的优劣和粘接剂喷涂状态的优劣的部件,可提高制造装置的可靠性。

Claims (7)

1.一种纸制的隔热容器,其为扁平状,由有底的纸杯主体和呈倒圆锥台状的套筒构成,所述纸杯主体在上方开口缘形成向外卷曲部,所述套筒在下端具有向内卷曲部,将套筒组合在所述纸杯主体上并在所述纸杯主体的胴部外面和所述套筒的内面之间形成有隔热空间,并且所述上部开口缘的外径大于其高度,其中,
在所述套筒的侧壁上,在隔热容器的直径方向相对的位置上设有一对抓持片,所述抓持片由折线和切缝线构成,所述折线在所述套筒上部的形成有隔热空间的位置上在周向上伸长规定的长度,一根所述切缝线从所述折线的两端部向下方弯曲垂下而形成,将所述切缝线划出的部分沿所述折线向外侧弯折,使所述抓持片横向伸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制的隔热容器,其中,所述折线是连结所述侧壁的周向两点的最短距离的直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制的隔热容器,其中,所述折线向下方弯曲。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纸制的隔热容器,其中,在所述切缝线的中途形成有可容易割断的连结部。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纸制的隔热容器,其中,在所述抓持片的沿着所述切缝线部分地形成有切口。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纸制的隔热容器,其中,所述抓持片的所述切缝线的下端部可利用小折线弯折。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纸制的隔热容器,其中,所述切缝线的两端部由圆角结束以使所述抓持片向下方返回。
CNB2006101006373A 1998-09-18 1999-09-17 纸制的隔热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178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4187/98 1998-09-18
JP10264187A JP2000085852A (ja) 1998-09-18 1998-09-18 断熱容器
JP330303/98 1998-11-20
JP373297/98 1998-12-28
JP373662/98 1998-12-28
JP373299/98 1998-12-28
JP374532/98 1998-12-28
JP373298/98 1998-12-28
JP374531/98 1998-12-28
JP102067/99 1999-04-09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007300A Division CN1275830C (zh) 1998-09-18 1999-09-17 用于制造隔热容器的制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5752A CN1915752A (zh) 2007-02-21
CN100551783C true CN100551783C (zh) 2009-10-21

Family

ID=17399693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0073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5830C (zh) 1998-09-18 1999-09-17 用于制造隔热容器的制造装置
CN20061010063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28874B (zh) 1998-09-18 1999-09-17 纸制隔热容器和纸容器的制造方法
CNB20061010063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1783C (zh) 1998-09-18 1999-09-17 纸制的隔热容器
CNB20061007384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4170C (zh) 1998-09-18 1999-09-17 隔热容器和用于隔热容器的制造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0073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5830C (zh) 1998-09-18 1999-09-17 用于制造隔热容器的制造装置
CN20061010063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28874B (zh) 1998-09-18 1999-09-17 纸制隔热容器和纸容器的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7384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4170C (zh) 1998-09-18 1999-09-17 隔热容器和用于隔热容器的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0085852A (zh)
CN (4) CN127583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14878A1 (de) 2008-03-12 2009-09-17 Ptm Packaging Tools Machinery Pte.Ltd. Doppelwandiger Becher
CN101780724B (zh) * 2009-12-26 2012-12-26 戴道金 一种纸杯机
CN102219080A (zh) * 2010-04-15 2011-10-19 晋溢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隔热表层的容器的制法
BR112013032423A2 (pt) 2011-06-17 2017-01-17 Berry Plastics Corp luva isolante para um copo
ES2503890B2 (es) 2011-06-17 2015-09-28 Berry Plastics Corporation Vaso aislante
WO2012174568A2 (en) 2011-06-17 2012-12-20 Berry Plastics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forming an insulated container having artwork
DE112012003070T5 (de) 2011-08-31 2014-04-30 Berry Plastics Corp. Polymermaterial für einen isolierten Behälter
MX344080B (es) * 2012-06-29 2016-12-05 Dixie Consumer Products Llc Metodos para fabricar piezas en bruto de carton y productos de carton a partir de las mismas.
EP2888092A4 (en) 2012-08-07 2016-03-23 Berry Plastics Corp METHOD AND MACHINE FOR MOLDING
SG11201503336VA (en) 2012-10-26 2015-06-29 Berry Plastics Corp Polymeric material for an insulated container
AR093944A1 (es) 2012-12-14 2015-07-01 Berry Plastics Corp Troquelado para envase
US9840049B2 (en) 2012-12-14 2017-12-12 Berry Plastics Corporation Cellular polymeric material
AR093943A1 (es) 2012-12-14 2015-07-01 Berry Plastics Corp Reborde de un envase termico
US9957365B2 (en) 2013-03-13 2018-05-01 Berry Plastics Corporation Cellular polymeric material
TW201505928A (zh) 2013-03-14 2015-02-16 Berry Plastics Corp 容器
EP2796282B2 (en) * 2013-04-25 2019-02-27 Seda Internatonal Packaging Group Spa Method of producing a stacking projection and corresponding tool
JP2014223233A (ja) * 2013-05-17 2014-12-04 株式会社三善 カップスリーブ構成体
EP3033208A4 (en) 2013-08-16 2017-07-05 Berry Plastics Corp. Polymeric material for an insulated container
JP5549959B1 (ja) 2013-09-30 2014-07-16 株式会社日本デキシー 紙製容器及び該紙製容器の製造方法
US9758655B2 (en) 2014-09-18 2017-09-12 Berry Plastics Corporation Cellular polymeric material
US10513589B2 (en) 2015-01-23 2019-12-24 Berry Plastics Corporation Polymeric material for an insulated container
CN106551581A (zh) * 2015-09-24 2017-04-05 宁波雅拉纸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双层中空隔热纸杯
CN105947343A (zh) 2016-06-21 2016-09-21 丁椒平 一种纸杯及其加工工艺
CN106477181A (zh) * 2016-11-24 2017-03-08 成都岸宝纸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保温纸杯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10325A (zh) * 2017-05-12 2017-08-04 王建平 一种纸容器隔热外套
US11091311B2 (en) 2017-08-08 2021-08-17 Berry Global, Inc. Insulated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8081671A (zh) * 2017-12-15 2018-05-29 海宁诚达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中空外贴杯的底部定型组件
CN108044994A (zh) * 2017-12-15 2018-05-18 海宁诚达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外贴杯的底部定型组件
CN108081677A (zh) * 2017-12-15 2018-05-29 海宁诚达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中空外贴杯底部定型组件
CN112222291B (zh) * 2020-10-16 2023-01-3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短棒管材力臂补偿分离机构
CN117990530B (zh) * 2024-04-07 2024-05-31 济南哈特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植物微粒餐具生产工艺在线韧性检测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50778Y (zh) * 1993-01-03 1993-12-29 珠海市湾仔工业集团公司 纸碗
US5460323A (en) * 1995-01-10 1995-10-24 California Environmental Cup, Inc. Disposable insulated contai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0085852A (ja) 2000-03-28
CN101028874B (zh) 2012-12-05
CN101028874A (zh) 2007-09-05
CN1915752A (zh) 2007-02-21
CN1495100A (zh) 2004-05-12
CN1275830C (zh) 2006-09-20
CN1847102A (zh) 2006-10-18
CN100564170C (zh) 2009-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1783C (zh) 纸制的隔热容器
KR100891582B1 (ko) 용기
CN102423962B (zh) 一种适用于曲面包装容器的转印设备
CN1930041B (zh) 纸包装泡沫杯
CN107735328A (zh) 用于给容器贴标签的装置和方法
CN101370712B (zh) 用于在容器上贴标签的方法和装置
CA1096679A (en) Drum-shaped cardboard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its manufacture
US4057444A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e of containers, particularly for packing purposes
JP2003516282A (ja) 配分設備における連続化装置
DE3335833A1 (de) Isolierbehaelter, insbesondere fuer nahrungsmittel,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olchen isolierbehaelters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EP4011789A1 (d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verpackung für einen artikel und verpackung
AU651905B2 (en) An apparatus for feeding sheet-like blanks to a deep-drawing machine
CN205221412U (zh) 一种容器贴及容器
CN102431699A (zh) 一种曲面包装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2644796A (zh) 一种桶装水包装一次性封口成型机
JP2004291566A (ja) 紙カップのトップカール成形方法
CN106586249B (zh) 复合包装材料、片材组和密封包装
CN112917991A (zh) 一种纸容器制造设备
CN206634324U (zh) 一种贴标机
KR200435942Y1 (ko) 단열 용기
US437743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ffixing labels and foils to bottles
TW501996B (en) Container, heat insulating container, heat insulating container with grippers, heat insulating container sleeve preparing apparatus, blank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sleeve ejecting apparatus for sleeve preparing apparatus heat insulating container
CN208730463U (zh) 一种高强度低成本瓦楞纸箱
CN2455631Y (zh) 包裹式防爆啤酒瓶瓶贴
CN1005100B (zh) 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0328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0328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21

Termination date: 2013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