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45488C - 行驶车辆 - Google Patents

行驶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45488C
CN100545488C CNB2007101616449A CN200710161644A CN100545488C CN 100545488 C CN100545488 C CN 100545488C CN B2007101616449 A CNB2007101616449 A CN B2007101616449A CN 200710161644 A CN200710161644 A CN 200710161644A CN 100545488 C CN100545488 C CN 10054548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hydraulic
gear
pressure
back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1616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53659A (zh
Inventor
楫野丰
石田智之
小野弘喜
伊藤志郎
上间健弘
西川文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eki 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eki 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eki 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Iseki a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53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36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548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548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8/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 F16D48/06Control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e.g. of fluid pressure
    • F16D48/066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e.g. using an accumul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38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 F16H61/48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hydrodynamic
    • F16H61/50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hydrodynamic controlled by changing the flow, force, or reaction of the liquid in the working circuit, while maintaining a completely filled working circu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30Signal inputs
    • F16D2500/302Signal inputs from the actuator
    • F16D2500/3024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30Signal inputs
    • F16D2500/306Signal inputs from the engine
    • F16D2500/3067Speed of the eng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30Signal inputs
    • F16D2500/314Signal inputs from the user
    • F16D2500/31406Signal inputs from the user input from pedals
    • F16D2500/31413Clutch pedal pos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70Details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trol system
    • F16D2500/704Output parameter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arget parameters to be controlled
    • F16D2500/70402Actuator parameters
    • F16D2500/70418Curr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液压控制装置的作业车辆,该液压控制装置可顺利进行升压。设置具有弹力的回动弹簧(77),该回动弹簧通过踏入离合器踏板(119)在前进后退离合器(D)内供给工作油而使前进后退离合器(D)处于连接状态,并且通过解除离合器踏板(119)的踏入而使前进后退离合器(D)处于非连接状态。对非连接状态的前进后退离合器(D),起动时输出比回动弹簧(77)的弹力足够大的液压压力,之后输出从与回动弹簧(77)弹力大致相同的液压压力逐渐比该回动弹簧(77)弹力还大的液压压力而使前进后退离合器(D)处于连接状态,这样可顺利进行前进后退离合器(D)的从非连接状态到连接状态的升压。

Description

行驶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在农场的操纵性优良的液压离合器的液压控制装置的作业车辆。
背景技术
农业用、建筑用、运输用等的作业车辆具有左右的行驶车轴和对该行驶车轴的驱动力进行变速的变速装置,作为这种变速装置已知具有如下结构的变速装置,即设有进行发动机动力的通断的主离合器和进行车辆的前进后退转换的换向机构,并且在换向机构的传动下方设有同步啮合式的主变速装置,在其传动下方还设有副变速装置。
在上述作业车辆中存在具有主离合器和兼作进行前进后退转换的换向机构的液压离合器的结构的车辆,在该车辆中,液压离合器与离合器踏板或前进后退杆的操作连动而进行变速装置的工作、非工作和前进、后退的控制。
在日本特开平7-12766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的液压离合器,即在与离合器踏板的踏入连动而进行变速装置的通断的液压离合器中,若用于接通液压离合器的离合器踏板的踏入量越大,则越减小在液压离合器的活塞工作用的电磁比例控制阀上流过的设定电流值,并且,在从离合器接通位置到离合器断开位置进行该离合器的返回操作的过程中,对电磁比例控制阀进行电流控制,使得离合器的返回操作量越大,则电流值从活塞工作用的设定电流值逐渐增大。在迅速进行了离合器踏板的返回操作时,在该踏板的初期操作阶段中,液压工作状态相对于该踏板操作有推迟的倾向,从而踏板的返回操作过量地进行,有时产生由离合器摩擦板的急剧的压力接触动作所引起的变速冲击,而上述该结构消除了这种不良情况。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虽然没有离合器踏板的返回操作时的变速冲击,但是没有考虑到由于液压离合器输入轴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对离合器液压活塞施加推力,且该推力影响操作离合器踏板时的操作触觉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液压控制装置的作业车辆,该液压控制装置考虑到在液压离合器的非连接状态下从传递转矩大致为零的状态开始工作直到使液压离合器连接的升压时,由于液压离合器输入轴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的影响,可顺利进行升压。
本发明的课题通过以下方法来解决。
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行驶车辆,具有:发动机62;将发动机62的动力从非连接状态到连接状态,通过工作油的液压压力的调整来连续地改变连接状态的液压离合器D;通过在与液压离合器D连接的状态下产生的动力进行工作的动力传递机构A、B、C;调整使液压离合器D处于连接状态或非连接状态的工作油的液压压力的离合器操作单元115、119;在对液压离合器D未作用液压压力的状态下,对液压离合器D作用弹力而使其处于非连接状态的回动弹簧77F、77R;以及,在对非连接状态的液压离合器D施加液压压力的场合,最初在规定时间内输出比回动弹簧77F、77R的弹力还大的液压压力,之后输出与回动弹簧77F、77R的弹力大致相同的液压压力,并逐渐输出比回动弹簧77F、77R的弹力还大的液压压力而使液压离合器D处于连接状态的液压控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具有液压控制装置100,该液压控制装置100算出根据发动机62的转数而产生的液压离合器D内的离心力,并根据算出的液压离合器D内的离心力,修正使液压离合器D工作的液压压力,用修正的液压压力使液压离合器D从非连接状态工作到连接状态。
根据方案1的发明,在接通液压离合器D的场合,最初输出规定时间比回动弹簧77F、77R的弹力还大的液压压力。之后输出与回动弹簧77F、77R的弹力大致相同的液压压力,并逐渐输出比回动弹簧77F、77R的弹力还大的液压压力而使液压离合器D处于连接状态。
这时,根据发动机62的转矩在液压离合器D内产生离心力,所以该离心力作用于液压离合器D的接触压力高的一方。于是,根据离心力来修正液压离合器D的接通用的液压压力。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根据方案1的发明,在接通液压离合器D的场合,由于最初输出规定时间比回动弹簧77F、77R的弹力还大的液压压力,所以之后的液压离合器D的连接变得良好。再有,通过根据按照发动机转数影响液压离合器D的接触压力的上述离心力而调整液压压力,从而得到良好的操作触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拖拉机的左视图。
图2是图1的拖拉机的传动装置内的动力传动图。
图3是图2的动力传动图的液压回路图。
图4是图2的变速装置的前进后退动力通断用的液压离合器的结构图。
图5是图2的变速装置的前进后退动力通断用的液压离合器的控制方框图。
图6是表示图2的拖拉机的踏板踏入位置与上述前进后退动力通断用的液压离合器的工作压力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根据图2的变速装置的前进后退动力通断用的液压离合器的工作时的离心力的修正值α与发动机转数的关系的图。
图中:
1-发动机轴,2-输入轴,3-输出轴,62-发动机,65-变速箱体,76-离合器组件,77F、77R-回动弹簧,78F、78R-活塞,100-控制装置,112-发动机转数传感器,115-前进后退转换杆,119-离合器踏板,A-主变速装置,B-高低变速装置,C-副变速装置,D-前进后退离合器,T-拖拉机车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与以下附图一起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作为行驶车辆的一个例子的拖拉机的左视图,图2是图1的拖拉机的传动装置内的动力传动图,图3是图2的动力传动图的液压回路图,图4是图1的变速装置的前进后退动力通断用的液压离合器缸的结构图,图5是图4的变速装置的前进后退动力通断用的液压离合器的控制方框图,图6是表示踏板踏入位置与上述前进后退动力通断用的液压离合器的工作压力的关系的图,图7是表示根据上述液压离合器的工作时的离心力的修正值α与发动机转数的关系的图。
图1表示本实施例的拖拉机的侧视图。
具有乘用四轮驱动的行驶方式的拖拉机车身T,在用转向手柄73操纵前轮61的同时进行行驶运转。在车身T的后部可以可升降地安装旋转耕耘装置84等作业机进行对地作业。该车身T在前端部通过架设在前桥壳上的发动机托架来搭载发动机62,在该发动机62的后侧一体地连接离合器壳和变速箱体65等,在该变速箱体65的最后部设置后桥壳75,在左右两侧部轴装后轮63。
图2表示本实施例的拖拉机的动力传动系统图。
发动机62在后侧具有突出的发动机轴1,将该发动机轴1连接在离合器壳部的输入轴2上。做成通过变速箱体65内的传动机构连动后端部的输出轴3及PTO轴14,同时连动设在变速箱体65的下部的前轮输出轴5的结构。该输出轴3在变速箱体65内的后部的大致中央部沿前后方向被轴支撑,并在后端具有主动小齿轮53,与后差速器45的差动齿轮46啮合,通过行星减速机构连动沿后桥壳轴装的后差速器轴10和后轮轴11。并且,前轮输出轴5从变速箱体65的下部经过发动机62的下部,与设在前桥壳的中央部的前差速器47的输入轴26连接,并通过沿着该前桥壳轴装的前差速器轴12及行星减速机构等向前轮轴13连动。另外,从输入轴2向液压泵80(图3)的动力取出用的齿轮驱动轴15、17并排配置在输入轴2上。
本实施例的传动装置在具有PTO变速反转齿轮44的PTO中间轴9上设有PTO离合器组件66,PTO变速反转齿轮44从由发动机轴1驱动的输入轴2与输入齿轮31连动。并且,在输入轴2上以公转状态设有前进后退转换用的前进后退转换齿轮42、42,在一方的后退侧的前进后退转换齿轮42上啮合设在与输入轴2平列配置的后中间轴8上的后反转齿轮43,在另一方的前进侧的前进后退转换齿轮42上设置固定在主变速轴19上的输入齿轮48和公转自如地设在该主变速轴19上的节径不同的四个主变速齿轮33。这四个主变速齿轮33构成为四级变速,利用离合器组件76进行转换变速,将由四个主变速齿轮33构成的变速装置称为主变速装置A。
在上述主变速轴19上,在上述主变速装置A的四个主变速齿轮33中节径最小的主变速齿轮33(第一速度用)与节径第三个小的主变速齿轮33(第三速度用)之间固定设置离合器组件76,在节径第二个小的主变速齿轮33(第二速度用)与节径最大的主变速齿轮33(第四速度用)之间固定设置离合器组件76。在上述两个离合器组件76上,分别设有将各主变速齿轮33与主变速轴19一体旋转地连接的摩擦离合器。
另外,能与前进后退转换齿轮42的前进侧的齿轮啮合的输入齿轮48,与前进后退转换齿轮42的后退侧的齿轮一起与后中间轴8上的后反转齿轮43啮合,将该前进后退转换齿轮42中的前进侧的齿轮42和后退侧的齿轮42通过前后独立的由摩擦离合器构成的两个前进后退转换离合器组件60的转换择一地与输入轴2成一体化,转换成前进行驶和后退行驶。包括后述的缸85(图3)将由这些齿轮42和离合器组件60等构成的结构称为前进后退离合器D。
另外,将用手动进行前进后退离合器D的转换的前进后退转换杆115设在转向手柄73的支柱部分上,离合器踏板119设在手柄支柱73的脚下,离合器踏板121设在手柄近旁。
在与主变速轴19同轴心设置的副变速轴20上设有利用离合器组件76转换变速的节径不同的两个高低速转换齿轮34,可以再对主变速后的驱动力进行减速而转换为高速和低速。将该可转换成高速和低速的齿轮结构称为高低变速装置B。
再有,在与副变速轴20同轴上配置有具有节径不同的三个副变速齿轮35的输出轴3。输出轴3做成通过副变速齿轮35进行三级变速的结构。将该可进行三级变速的齿轮35的结构称为副变速装置C。
另外,具有与副变速齿轮35啮合的蠕变反转齿轮49的蠕变中间轴21以并列位置设在输出轴3上。并且,具有与主变速齿轮33和高低速转换齿轮34等啮合的主变速反转齿轮39和高低速转换齿轮40的行驶中间轴6与主变速轴19和副变速轴20以并列位置配置,从主变速轴19传动的旋转被主变速齿轮33变速,该旋转依次经由主变速反转齿轮39和高低速转换齿轮40并传递到设在副变速轴20上的高低速转换齿轮34上。传递到高低速转换齿轮34的动力通过离合器组件76并通过根据设在副变速轴20上的副变速齿轮35的变速机构传递到输出轴3上。
在本实施例的行驶动力传递系统中,设有具备PTO正反转换齿轮37机构的作为旋转PTO连动轴4的传动方式的正反转PTO。
另外,设有前轮连动轴28,该前轮连动轴28旋转自如地支撑与上述副变速齿轮35啮合的副变速反转齿轮38的副变速中间轴27,并且具有从输出轴3通过前轮取出齿轮36连动的前轮连动齿轮51,在该前轮连动轴28的前方延长轴心上设有具有PTO减速齿轮50的PTO减速轴23。再有,在前轮连动轴28的平行位置上设有PTO连动轴4,在与该PTO连动轴4同轴心上前端部配置有将PTO连动轴4转换为正传和反转的PTO正反转换齿轮37的PTO正反转换轴22和PTO变速齿轮32的PTO变速轴18。
另外,构成为具有与PTO正反转换齿轮37啮合的PTO反转齿轮52的PTO反转中间轴24设在上述PTO正反转换轴22的侧部,通过PTO离合器组件66的接通,从输入轴2通过PTO变速齿轮32、PTO变速反转齿轮44及PTO正反转换齿轮37等向PTO正反转换轴22传动动力。上述正反转换齿轮37做成使用与上述PTO变速齿轮32相同方式的离合器环的方式。在该PTO正反转换轴22的侧方设有具有PTO反转齿轮52的反转中间轴24,PTO反转齿轮52可以从PTO减速齿轮50接受连动而反转PTO正反转换齿轮37。另外,在上述PTO中间轴9的后方配置有减速轴23。
再有,配置在变速箱体65内的下层部的前轮输出轴5轴装在变速箱体65的后部底部上,通过前轮连动轴25和联轴器等连接到上述前差速器47的输入轴26。在该前轮输出轴5的横向侧配置有前轮驱动轴7。在前轮驱动轴7的后端设有前轮齿轮55。并且,在上述输出轴3的后端部的前轮输出齿轮36上啮合前轮连动轴28上的第一前轮连动齿轮51,通过该第一前轮连动齿轮51传递到前轮连动轴28的输出轴3的驱动力传递到与前轮连动轴28一体旋转的第二前轮连动齿轮54,并从该前轮连动齿轮54传递到前轮驱动轴7。
另外,将前轮驱动离合器组件67设在前轮驱动轴7上,从该驱动轴7的前端部向前轮输出轴5进行齿轮连动。并且,节径不同的两个前轮驱动转换齿轮41配置在前轮驱动离合器组件67的左右,该两个前轮驱动转换齿轮41分别啮合在设在中间轴59上的节径不同的两个转换驱动反转齿轮56上,通过将前轮驱动离合器组件67择一地进行连接,能以两个减速比中的任一个减速比来驱动前轮驱动轴7。
将前轮驱动离合器组件67移位到中立位置时设为不使前轮61驱动的后轮驱动的二驱方式,通过液压操作将该前轮驱动离合器组件67进行转换而移位到低速位置时设为使前轮61相对后轮63以大约1倍等速驱动的四驱方式,并且,通过液压操作将该前轮驱动离合器组件67进行转换而移位到高速位置时设为使前轮61相对后轮63以大约2倍增速驱动的四驱方式,从而可进行行驶。
通过由上述结构构成的啮合式变速装置,发动机62的旋转动力经由构成主离合器的前进后退离合器D利用由4级变速级构成的主变速装置A、由2级变速级构成的高低变速装置B以及由3级变速级构成的副变速装置C变速成合计24级中的任一个变速级,得到的旋转动力经过后差速器45驱动后轮63。并且,用上述副变速装置C进行变速的旋转动力还传递到前轮驱动离合器组件(二驱四驱转换离合器)67上,在通过该离合器组件67使前轮61转换为“等速”或“增速”之后,经过后差速器47驱动前轮61。
另外,将PTO变速齿轮32、行驶系统的主变速齿轮33、高低速转换齿轮34及副变速齿轮35等沿着具有主动小齿轮53的输出轴3的轴心上配置。行驶系统的传动从输入轴2通过配置在输出轴3的轴心上的主变速齿轮33、高低速转换齿轮34及副变速齿轮35等向主动小齿轮53进行多级变速连动。并且,PTO系统的变速通过设在该输出轴3的轴心上的前端部的PTO变速齿轮33进行连动。
接着,图3表示本实施例的拖拉机的液压回路图。
在图3的液压回路图中设有独立制动左右的后轮63的左右的制动缸83、将传递到前轮61的动力转换为“等速”或“增速”的四驱转换离合器缸99、通过转向手柄73的旋转操作进行工作的动力转向装置103、PTO离合器缸104、PTO离合器压力控制用阀105、106等。另外,单点划线部分的回路101称为主液压回路(作业机升降、作业机水平和外部液压取出等),与子回路(行驶、制动、差速锁、PTO侧回路)没有多大关系,因此省略了回路图的图示。
从液压泵80排出的工作油通过减压阀81a供给到转换通过离合器组件76分别使主变速装置A的第四速度用和第二速度用各齿轮33工作的液压离合器缸87和液压离合器缸88的4-2速度转换用的变速控制阀89,再供给到转换分别使主变速装置A的第一速度用和第三速度用的各齿轮33工作的液压离合器缸91和液压离合器缸92的1-3速度转换用的变速控制阀93。
经由减压阀81a的工作油通过前进后退离合器缸85的通断控制阀129供给到转换前进后退离合器缸85的前进侧和后退侧的离合器D的转换阀86。在该前进后退离合器缸85的前进侧和后退侧的离合器D中的哪一个上供给了工作油便可以用前进侧离合器压力传感器110和后退侧离合器压力传感器111检测出来。
同样,供给上述及下述液压离合器缸的工作油可以用设在各向液压离合器缸的入口侧的油路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
另外,从液压泵80排出的工作油通过减压阀81b经由制动阀82a分支供给左右的制动缸83。上述制动阀82a是选择后轮63的转换控制阀,该制动阀82a与调整制动力的压力控制阀82b一体构成。
再有,经由减压阀81b的工作油供给控制阀96a、96b,该控制阀96a、96b用于转换将用上述第一速度~第四速度用的各齿轮33进行变速的速度通过离合器组件76向“高速”和“低速”的两个齿轮40的任一个进行工作的高低液压离合器缸95。
另外,经由减压阀81b的工作油经过差速锁控制阀97分支为前差速器47用的前轮差速锁缸98a及后差速器45用的后轮差速锁缸98b。
再有,在前轮驱动离合器组件67的齿轮41的转换用的液压缸99上经过转换控制阀94供给经由上述减压阀81b的工作油。
同样,经由减压阀81b的工作油通过PTO用阀105、106供给PTO离合器缸104,调整PTO离合器的压力。
另外,图3所示的来自液压泵80的液压是对用动力转向手柄73的操作进行工作的液压转向器107供给工作油的结构。
图4表示进行前进后退齿轮42、42的转换的前进后退离合器缸85的断面结构图。
在缸85的前后一对缸85F、85R内分别设有通过流入的工作油(油)分别工作的活塞78F、78R和由用该活塞78F、78R的工作互相接触的多组摩擦板构成的前进后退转换离合器60、60。
在不操作离合器踏板119时(不进行脚踏式踏板119的踏入操作时)油流入前进和后退用的任一个缸85F、85R内,从而活塞78F或78R成为工作状态,前进后退转换离合器组件60、60成为连接状态,发动机动力传递到变速装置24内的前进侧的驱动机构或后退侧的驱动机构。另外,在各缸85F、85R内设有回动弹簧(压缩弹簧)77F、77R,该回动弹簧77F、77R分别向解除前进、后退离合器组件60、60的连接状态的一侧作用。从而,若操作离合器踏板119(进行脚踏式踏板119的踏入操作),则缸85F或85R内的油流出来,由于回动弹簧77F或77R的弹力而活塞78F或78R向返回方向移动,该前进或后退用的离合器组件60的连接状态被解除。
在上述结构的前进后退转换离合器组件60中,由于因作为离合器输入轴的输入轴2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活塞78F或78R内的油对活塞78F或78R施加推力。由此,以在由液压压紧压力产生的输入轴2的转矩上加上由离心力引起的推力的力而产生动力传递转矩。
上述离心力可用以下公式求出。
首先,在离合器缸85F或85R内的油与前进侧离合器组件60或后退侧离合器组件60完全成为一体进行旋转的场合,输入轴2的径向的压力P用下式表示(强制涡旋的公式)。而且,压力P的输入轴2的径向的分布如图6所示,越是径向外侧压力P的值越大。
P=P0+1/2ρr2ω2(1)
在这里,P0:轴心压力(Pa),ρ:密度(kg/m3),r:从轴心的距离(m),ω:离合器角速度(rad/s)。
从而,活塞78F或78R的推力通过将公式(1)沿径向进行面积分而得到以下公式(2)、(3)。
F = ∫ PdA = P 0 A + ∫ Φ 1 2 Φ 2 2 1 2 ρr 2 ω 2 × 2 πrdr - - - ( 2 )
F = P 0 A + 1 64 ρ πω 2 ( Φ 2 4 - Φ 1 4 ) - - - ( 3 )
在这里,F:活塞推力(N),A:活塞面积(m2),Φ1:活塞内径(m),Φ2:活塞外径(m)。
公式(3)的第一项表示用电磁线圈86F或86R工作的未图示的液压阀的控制压力所引起的活塞78F或78R的推力,第二项表示缸85F或85R内的油的离心力所引起的推力。
根据公式(3),即使上述液压阀引起的压力为零,只要前进侧离合器组件60或后退侧的离合器组件60旋转,推力就产生,因此,回动弹簧77F或77R的定位载荷必须比离心力引起的推力大。而且,该推力虽然不能用压力传感器测定,但是可通过输入轴2的转数来决定,因此可以根据发动机转数(用图5所示的发动机转数传感器112检测)推测,并进行与之相应的控制。
于是,本实施例中对于与离合器踏板119等的操作连动进行通断的前进后退液压离合器D的离合器组件60,可根据离合器踏板119的操作位置变更前进后退液压离合器D的压力而进行半离合器操作,并根据发动机转数(或输入轴2的转数)修正按照离合器踏板119的位置的在前进侧离合器组件60或后退侧离合器组件60上施加的压力。
图6表示离合器踏板119的位置和离合器连接压力的关系,作为离合器踏板119的位置,充分踏入了踏板119时(前进侧离合器组件60或后退侧离合器组件60为完全非连接状态,踏板119的位置P1)的离合器配合压力为规定值(1kgf/cm2),但是从前进侧离合器组件60或后退侧离合器组件60完全非连接状态通过返回踏板119而成为前进侧离合器组件60或后退侧离合器组件60完全接触状态(踏板119的位置P2),需要在直到离合器配合压力成为规定值(例如10kgf/cm2)期间,将加上根据上述离心力的修正压力α的液压施加到前进侧离合器组件60或后退侧离合器组件60。
图7表示发动机转数和上述修正压力α的关系,在空转状态下修正压力α为最大值,在发动机转数到达额定值(例如2200rpm)期间依次减小,在发动机转数为额定值(例如2200rpm)时修正压力α为零。发动机转数越低活塞78F、78R的推力越小,离心力也越小,所以需要增大修正压力α。
另外,由于根据离合器活塞78F、78R的截面积和发动机转数的乘积而得到活塞推力,因此,只要决定了液压离合器D的活塞78F、78R的结构,就可以事先将用根据发动机转数的上述修正压力α修正通过运算求出的活塞推力的值作为数据保存在控制器100的存储器上,在进行离合器踏板119的压力控制时,根据发动机转数读出保存数据而使前进侧离合器组件60或后退侧离合器组件60工作。
另外,也可以代替发动机转数而基于输入轴2的转数算出上述修正压力α或输入轴2的推力(转矩)。这时可以用由发动机转数和到成为对象的输入轴2的减速比来运算的输入轴2的转数算出修正压力α或输入轴2的推力(转矩)。
这样,利用发动机的旋转或输入轴2的旋转所产生的上述公式(3)所示的离心力,离合器缸85F、85R内的油对活塞78F、78R施加推力,由此,以在由液压压紧压力产生的输入轴2的转矩上通过上述离心力加上推力的力在前进侧离合器组件60或后退侧离合器组件60产生动力传递转矩,因此只是用发动机转数或输入轴2的转矩及向活塞78F、78R的供给压力不能提供预定的离合器连接转矩。于是,若以在根据发动机转数或输入轴2的转数由液压压紧压力产生的输入轴2的转矩上加上根据上述离心力的推力的力来进行离合器操作,则可得到良好的操作触觉。
另外,由于在前进后退离合器D的活塞78F、78R上施加上述公式(3)所示的离心力,因此将产生在以发动机转数(或从发动机转数到离合器输入轴2的转数的减速比)运算的离合器输入轴2的最大转数所产生的活塞推力上追加上述离心力的推力的回动弹簧77F、77R配置在活塞返回方向上。
像本实施例的前进后退液压离合器(换向机构)D那样,在一个缸体内配置一对前进后退用的离合器60、60等具有两个系统的减速比的离合器的结构被广泛使用。在这种场合,若由前进后退离合器D的转数产生的上述离心力比回动弹簧77F、77R的弹力还大,则前进后退离合器D成为双重啮合状态,存在非输出侧的离合器组件60逐渐磨损的危险。
为此,如上所述,通过将回动弹簧77F、77R的活塞返回力提供追加了上述离心力的大的弹力,可顺利进行前进后退离合器D的各离合器组件60、60的连接状态的断开。
另外,若相反地将回动弹簧77F、77R的活塞返回力提供追加了上述离心力的大的弹力,则在使离合器组件60、60从非连接状态处于连接状态时,在产生比回动弹簧77F、77R的弹力(推力)足够大的推力的电磁线圈86F或86R上流动电流并进行比活塞78F、78R的行程时间稍微短的时间的初期输出。由此,可以用在前进后退离合器D的非连接状态下的比回动弹簧77F、77R的弹力还大的推力开始活塞78F、78R的工作,之后供给从与可用回动弹簧77F、77R的弹力运算的离合器返回压力(反作用力)大致相等的向离合器组件60、60的压紧压力逐渐克服上述反作用力的压力而使前进后退离合器D处于连接状态。
这样,可以实现在前进后退离合器D的非连接状态下从传递转矩大致为零的状态使活塞78F、78R工作直到连接前进后退离合器D的升压。
另外,从上述液压离合器D的非连接状态的活塞工作用的升压压力根据离合器输入轴2的输入转数(可用发动机转数和减速比运算的输入轴转数即可)修正压力。其理由如下。
即,如上所述,由于以在用液压压紧压力产生的离合器输入轴2的转矩上追加根据离心力的推力的力来产生活塞78F、78R的动力传递转矩,因此只是用离合器输入轴2的输入转数、供给液压压力不能提供预定的离合器连接转矩。这样通过根据发动机转数或离合器输入轴2的转数来修正前进后退离合器D的连接用的推力,可以修正在操作前进后退离合器D时的因发动机转数不同而产生的操作触觉的不同。
再有,在开始前进后退离合器D的接通时,对于回动弹簧77F、77R的弹力,做成以追加了离心力时的离合器输入轴2的转数的最大转数程度产生的推力和供给液压力的追加值与回动弹簧77F、77R的弹力大致相同的程度并开始升压,使压力的变化差变得缓慢并转换成逐渐提高液压的结构,也可以实现顺利的变化。上述逐渐提高液压的程度设为将1kgf/cm2的变化以0.5~1秒左右进行变化的程度。
这样,在开始接通前进后退离合器D时,若从与回动弹簧77F、77R的弹力大致相同的程度的供给压力开始升压,则可顺利地,即离合器组件60接合时的压力变化较小地使前进后退离合器D处于接通状态。
另外,在根据离合器踏板119的操作位置来决定前进后退离合器D的液压控制压力而进行控制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发动机转数越高将上述液压控制压力修正为较低。这是因为,由于上述离心力的影响,发动机转数越高活塞78F、78R的传递转矩越大,难以使前进后退离合器D向断开方向动作。而且,在发动机转数高的场合发动机输出转矩也大,发动机转矩低所引起的离合器对齐时的变速冲击降低效果也减弱。因此,通过做成上述结构,可抑制发动机高旋转时的传递转矩过高。
另外,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即在操作离合器踏板119时不进行根据上述离心力的修正,操作用于进行未图示的车辆的前进、中立或后退的前进后退转换杆115,按照相对预先设定的前进后退杆操作量的前进后退离合器D的连接或非连接用的曲线(未图示),进行根据对液压进行升压时的离合器输入轴2的转数(可用发动机转数和减速比运算的输入轴21的转数即可)的修正。
离合器踏板8的操作根据人的感觉来进行,因此用脚来操作车辆开始移动的感觉。若在用该脚进行的操作上加入根据上述离心力的修正,则需要追加开始行驶时根据载荷变动的发动机转数的变动和加速操作和离合器操作的全部来进行修正,还需要完全没有应答滞后的控制器,而且,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而需要高价的控制系统。
对此,使用上述前进后退杆115进行的液压离合器控制,将人操作的内容托付给人,只对使用前进后退杆115的控制进行根据上述离心力的修正,从而可提供廉价且触觉良好的系统。
这时做成发动机转数越高越减小由上述离心力引起的前进后退离合器D的液压控制的修正压力的结构。
另外,上述液压控制压力的修正只在低压力时进行,压力变高之后不进行修正。其理由是,在进行微妙的转矩控制时若对离合器输入轴2施加的转矩不同则变速时的冲击变大,但是,在压力变高之后就不需要。这样在必要的情况下,不需要通过进行上述修正而修正液压控制压力的运算等。
另外,相反地也可以做成在全液压控制区域进行上述修正。该场合,由于离心力引起的推力做辅助,因此即使在全液压区域进行修正也能够抑制控制电流,可以节省能量。而且,发动机转数越高可将控制用的液压压力(电流)抑制得越低,具有节省能量的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比以往高精度地进行拖拉机等作业车辆的行驶控制,从而可得到操作性良好的车辆。

Claims (1)

1.一种行驶车辆,具有:
发动机(62);
将发动机(62)的动力从非连接状态到连接状态,通过工作油的液压压力的调整来连续地改变连接状态的液压离合器(D);
通过在与液压离合器(D)连接的状态下产生的动力进行工作的动力传递机构(A、B、C);
调整使液压离合器(D)处于连接状态或非连接状态的工作油的液压压力的离合器操作单元(115、119);
在对液压离合器(D)未作用液压压力的状态下,对液压离合器(D)作用弹力而使其处于非连接状态的回动弹簧(77F、77R);以及,
在对非连接状态的液压离合器(D)施加液压压力的场合,最初在规定时间内输出比回动弹簧(77F、77R)的弹力还大的液压压力,之后输出与回动弹簧(77F、77R)的弹力相对应的液压压力,并逐渐输出比回动弹簧(77F、77R)的弹力还大的液压压力而使液压离合器(D)处于连接状态的液压控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具有液压控制装置(100),该液压控制装置(100)算出根据发动机(62)的转数而产生的液压离合器(D)内的离心力,并根据算出的液压离合器(D)内的离心力,修正使液压离合器(D)工作的液压压力,用修正的液压压力使液压离合器(D)从非连接状态工作到连接状态。
CNB2007101616449A 2006-09-27 2007-09-27 行驶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548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62961A JP4899752B2 (ja) 2006-09-27 2006-09-27 走行車両
JP2006262961 2006-09-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3659A CN101153659A (zh) 2008-04-02
CN100545488C true CN100545488C (zh) 2009-09-30

Family

ID=39255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6164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5488C (zh) 2006-09-27 2007-09-27 行驶车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899752B2 (zh)
KR (1) KR100893848B1 (zh)
CN (1) CN100545488C (zh)
TW (1) TW20083133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13211B2 (ja) * 2010-01-19 2014-02-12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トラクタのエンジン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26742A (ja) * 1983-06-02 1984-12-19 Yanmar Diesel Engine Co Ltd 油圧式クラツチの制御装置
JP3414054B2 (ja) * 1995-06-12 2003-06-0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流体作動式摩擦要素の締結制御装置
JP2001020978A (ja) * 1999-07-06 2001-01-23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油圧クラッチの制御装置及び同制御装置を備えた産業車両
JP4605687B2 (ja) * 2001-03-30 2011-01-05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インチング用油圧クラッチの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893848B1 (ko) 2009-04-17
TWI331107B (zh) 2010-10-01
KR20080028812A (ko) 2008-04-01
TW200831339A (en) 2008-08-01
JP4899752B2 (ja) 2012-03-21
CN101153659A (zh) 2008-04-02
JP2008082437A (ja) 2008-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1329B (zh) 混合动力作业车辆
EP1990229B1 (en) Drive arrangement for vehicles with at least two drivable vehicle axles
CN102829175B (zh) 作业车的传动切换结构
CN101855102B (zh) 驱动力控制装置
CN104684783B (zh) 用于控制工作车辆的回退的系统和方法
CN101204968B (zh) 用于无级变速器机械的差速转向控制
US6543311B1 (en) Driving system for industrial trucks
CN104228813B (zh) 牵引车
EP2939893B1 (en) Work vehicl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JP2009196393A (ja) 作業車両
JP2580485B2 (ja) 静油圧−機械式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CN100545488C (zh) 行驶车辆
JP4261944B2 (ja) 油圧・機械式無段変速装置
EP2113446B1 (en) Steering control system
JP2011020515A (ja) 作業車両
JP3137522B2 (ja) 油圧駆動式装軌車両の発進時直進補正制御装置
JP2894396B2 (ja) 駆動力配分連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付き車両
EP2473389B1 (en) Tractors
JP5083497B2 (ja) トラクタ
JP2015105701A (ja) 作業車両
JP4981463B2 (ja) 作業車の走行伝動構造
JP2008281133A (ja) 走行車両
JP2004034724A (ja) 作業機の走行構造
JP2007292212A (ja) 作業車両の走行停止制御装置
RU2411154C2 (ru) Механизм поворот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