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31574C - 一种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31574C
CN100531574C CNB2007101000225A CN200710100022A CN100531574C CN 100531574 C CN100531574 C CN 100531574C CN B2007101000225 A CNB2007101000225 A CN B2007101000225A CN 200710100022 A CN200710100022 A CN 200710100022A CN 100531574 C CN100531574 C CN 10053157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uyiencin
powder
soluble
zymotic fluid
naphthalene sulfon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1000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66059A (zh
Inventor
袁会珠
张克诚
杨代斌
冯超
石义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B20071010002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31574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66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6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157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157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其原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比的组分:武夷菌素1-3份;白炭黑40-80份。本发明的制备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方法在常温常压下利用白炭黑吸附武夷菌素,可采用多种干燥装置,工艺简单,对武夷菌素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没有伤害,并且制备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含量高,便于包装、运输、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武夷菌素是不吸水链霉菌武夷变种(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var.wuyiensis)发酵产生的一种农用抗生素(参见《微生物学报》1984年24卷401-402页:农用抗生素BO-10产生菌的鉴定),属高效、广谱、低毒、无污染生物农药,有效成分是武夷菌素生产菌在生物深层培养发酵中产生的代谢物,其主要成分为具有胞苷骨架的核苷类抗生素,对人畜安全。温室及田间试验表明,武夷菌素对植物的白粉病、番茄灰霉病、番茄叶霉病、黄瓜黑星病等多种真菌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武夷菌素易溶于水,目前生产使用的剂型多是1%武夷菌素水剂,水剂加工使用方便,但在包装、运输和贮存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为降低贮运成本,提高使用的方便性,很有必要研制出武夷菌素的新剂型。
目前,受提取和浓缩条件限制,工厂生产中发酵液中武夷菌素含量不高,通常在0.4—1%范围内,导致所制备的武夷菌素水剂含量也不高。因此,通过农药加工的方法制备高含量的武夷菌素制剂,对于贮存、运输以及在农业上的使用有重要意义。
可溶性粉剂外观大多呈流动性的粉粒体。制剂由原药、填料和适量的助剂所组成。可溶性粉剂的制备通常采用三种方法,即喷雾冷凝成型法、粉碎法和干燥法。这三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特性农药原药的加工。喷雾冷凝成型法和干燥法都需要高温处理,而粉碎法不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
可溶性粉剂是指在使用浓度下,有效成分能迅速分散而完全溶解于水中的一种新剂型。这种剂型贮存时化学稳定性好,加工、包装和贮运成本相对较低;在水中溶解迅速,有效成份在水中分散性好,与可湿性粉剂、悬浮剂乃至乳油相比更能充分发挥药效;该剂型不含有机溶剂,不会因有机溶剂而对作物产生药害和造成环境污染,因而使用比较安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武夷菌素水剂中有效成分含量低、包装、贮存和运输等方面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武夷菌素杀菌剂固态制剂,即可溶性粉剂,以便于包装、贮存和运输。
本发明所提供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其原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比的组分:
白炭黑 40—80份。
为了使所述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具有更好的可溶性和分散润湿性,其原料还含有3—10份助剂。
所述助剂可包括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所述助剂还可包括羧酸盐高分子化合物。
所述羧酸盐高分子化合物优选为GY—D04;当所述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与所述羧酸盐高分子化合物混合使用时,所述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与所述羧酸盐高分子化合物的重量份数比可为1:0.1-10。
所述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中武夷菌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制备方法。
所述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制备方法,是按照上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原料重量份数比组分将白炭黑置于武夷菌素发酵液中吸附武夷菌素后,干燥后,粉碎得到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
为了提高所述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中武夷菌素的含量,所述吸附过程可为1次吸附,也可分为2—3次重复吸附过程。
所述武夷菌素的发酵液,是不吸水链霉菌武夷变种(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var.wuyiensis)的发酵液。
所述方法中还包括在粉碎过程前加入3-10重量份的助剂;所述助剂为亚甲基二萘磺酸钠或者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与所述羧酸盐高分子化合物的混合物;当所述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与所述羧酸盐高分子化合物混合使用时,所述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与所述羧酸盐高分子化合物的重量份数比为1:0.1-10。
所述吸附步骤中白炭黑与武夷菌素发酵液的比例为0.2—1.0g/ml;优选为0.4g/ml;所述吸附步骤的时间为0.5—2.0小时,优选为1.0小时;所述干燥步骤的温度为30℃—90℃,优选为50℃。
所述武夷菌素发酵液中武夷菌素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4—1%;
所述粉碎步骤是将吸附武夷菌素发酵液的白炭黑和混入的助剂用气流粉碎机或机械粉碎机粉碎;所述粉碎后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细度为至少有98%通过320目筛。
本发明采用白炭黑为吸附材料,白炭黑是人工合成的水合二氧化硅,为白色疏松粉末、粒子极细、质轻、假密度小、比表面积大、吸附容量和分散能力都很大。武夷菌素是由生物发酵得到的产品,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高温容易降低其生物活性,本发明采用粉碎法制备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充分保持了其生物活性。本发明的制备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方法在常温常压下利用白炭黑吸附武夷菌素,可采用多种干燥装置,工艺简单,对武夷菌素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没有伤害,并且制备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含量高,便于包装、运输、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制备材料选择
1、吸附填料的选择
填料对武夷菌素发酵液吸附量的测定
称取填料(白炭黑、凹凸棒土、高岭土或硅藻土)2.0g分别置于50mL的烧杯中,连续滴加质量百分含量为1%的武夷菌素发酵液(购自山东潍坊万胜生物农药公司,批号20060026),用玻棒搅拌,至填料开始聚成一团而不分散开为止,即达到了最大吸附量。填料(质量)与所吸附武夷菌素发酵液(体积)的比值即为填料对武夷菌素发酵液的吸附量,单位为g/mL,数值越小,说明单位质量的填料吸附的武夷菌素发酵液越多。
表1 不同填料对武夷菌素发酵液的吸附量
 
填料 白炭黑 凹凸棒土 高岭土 硅藻土
生产厂家 扬中格拉斯白炭黑化工有限公司 南京黄岗凹凸棒土厂 中国高岭土公司 青岛双王助滤剂化工有限公司
批号 20020034 20010067 20040113 20020002
吸附量(g/mL) 0.29 1.71 1.89 2.86
不同填料对武夷菌素发酵液的饱和吸附量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不同填料对武夷菌素发酵液的吸附量有很大差别,其中,白炭黑对武夷菌素发酵液的吸附能力最强,每0.29克白炭黑就可吸附1毫升武夷菌素发酵液。凹凸棒土次之,每1.71克凹凸棒土可吸附1毫升武夷菌素发酵液,高岭土位居第三,每1.89克高岭土可吸附1毫升武夷菌素发酵液,硅藻土的吸附量最少,每2.86克硅藻土才能吸附1毫升武夷菌素发酵液,故本发明选择白炭黑(水合二氧化硅)为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填料,白炭黑吸附武夷菌素发酵液后,干燥,使水分蒸发,就可以加工制备高含量的可溶性粉剂。
将上述吸附了武夷菌素发酵液的填料分别在50℃温度下风干2小时,使水分完全蒸发,称量,管碟法检测武夷菌素含量,结果表明,每克白炭黑吸附0.69克干物质(其中,武夷菌素占0.035克)、凹凸棒土吸附0.117克干物质(其中,武夷菌素占0.006克),高岭土吸附0.106克干物质(其中,武夷菌素占0.005克),硅藻土吸附0.07克干物质(其中,武夷菌素占0.0035克)。
2、助剂的选择
将白炭黑(购自扬中格拉斯白炭黑化工有限公司,批号为20020034)充分吸附步骤1)制备的武夷菌素发酵液并干燥后,作为试样研究以不同含量添加不同助剂后的分散润湿性,分别取表2所示的助剂(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磺酸钠盐(SOPA 207)、阴离子羧酸盐类高分子化合物GY—D04(北京广源益农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060003)、或者NNO+GY—D04(NNO与GY—D04质量比为1:1)分别按占总量1%、3%、5%、8%和10%的比例与上述试样混合均匀,混匀后分别称取0.5g样品,倒入装有50mL水的烧杯中,观察样品在水中的分散情况。判断标准为:样品入水后迅速分散,没有沉淀,说明助剂分散润湿性好;样品入水后能够快速分散,但有少量沉淀,说明助剂分散润湿性较好;样品入水后能够分散,但有明显沉淀,说明助剂分散润湿性较差;样品入水后迅速沉降,说明分散润湿性差。
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制备中助剂筛选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磺酸钠盐(“SOPA 207”,南京钟山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10027)和阴离子羧酸盐类高分子化合物GY—D04(北京广源益农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060003)单独添加,所制备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分散性都较差,而添加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山东淄博三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020091),或者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与阴离子羧酸盐类高分子化合物GY—D04(北京广源益农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060003)混用,所制备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在水中的分散性好。
表2.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制备中使用不同助剂的分散性效果
Figure C200710100022D00061
3、干燥温度的选择
将该含有质量百分含量为1%的武夷菌素发酵液(购自山东潍坊万胜生物农药公司,批号20060026)100毫升,置于1000毫升烧杯中,加入80克白炭黑,混合均匀,常温常压下,使武夷菌素发酵液被白炭黑充分吸附0.5小时,将混合物置于30℃、40℃、50℃、60℃等温度条件(表3所示)下干燥,使吸附的水分蒸发,得剩余物100克。用管碟法(汪穗福.药品生物测定技术,北京.化工出版社,2005;赵敏,杨晓伟,胡小玲,汪洁.抗生素89—07效价的微生物检定法.中国抗生素杂志,1996,21(1):13)检测干燥物中武夷菌素百分含量,结果见表3。在温度30℃—70℃条件下干燥,武夷菌素分解率为0%,80℃条件下干燥,武夷菌素分解率为2%,90℃条件下干燥,武夷菌素分解率为4%,100℃条件下干燥,分解率为14%。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加工过程中,干燥温度以30℃—90℃为宜。
表3 不同干燥温度下,1%武夷菌素的分解情况
Figure C200710100022D00071
实施例2、2%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制备及其杀菌效果实验
1、2%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制备
将该含有质量百分含量为1%的武夷菌素发酵液(购自山东潍坊万胜生物农药公司,批号20060026)100毫升,置于400毫升烧杯中,加入42克白炭黑,混合均匀,常温常压下,使武夷菌素发酵液被白炭黑充分吸附0.5小时,将混合物置于50℃条件下干燥,使吸附的水分蒸发,得剩余物62克;用粉碎机将其粉碎后,放入400毫升烧杯中,加入60mL 1%武夷菌素发酵液,再次吸附0.5小时,干燥,得到80克剩余物(此时,此剩余物中有武夷菌素1.6克,白炭黑42克,其余物质36.4克为武夷菌素发酵液中的杂质),用高速万能粉碎机(型号FW100型,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生产)把物料粉碎,得到2%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
(1)用管碟法(汪穗福.药品生物测定技术,北京.化工出版社,2005;赵敏,杨晓伟,胡小玲,汪洁.抗生素89—07效价的微生物检定法.中国抗生素杂志,1996,21(1):13)检测武夷菌素质量百分含量,结果表明,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中武夷菌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
(2)用筛分法检测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细度,98%通过320目筛。
(3)全溶解时间的测定方法检测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全溶解时间:称取5.0克样品(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于1000mL的烧杯中,放置在25±1℃恒温槽中,加入25℃的蒸馏水500mL,立即打开秒表,同时开启搅拌器,以60~70r/min的速度搅拌,分别于2min、3min、4min、5min吸取上层液10mL,分析溶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再增加的时间,即为全溶解时间。测得结果表明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全溶解时间为5min。
(4)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热贮稳定性测定:称取10克样品(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密封于安培瓶中,置于54±1℃恒温槽中,14天后取出,再用管碟法(汪穗福.药品生物测定技术,北京.化工出版社,2005;赵敏,杨晓伟,胡小玲,汪洁.抗生素89—07效价的微生物检定法.中国抗生素杂志,1996,21(1):13)测定样品中武夷菌素含量,计算其分解率为4.3%,不超过5%为合格。
2、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杀菌效果实验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温室,就上述加工制备的2%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开展了其对小麦白粉病的盆栽试验,对照药剂为山东山东潍坊万胜化学公司生产的1%武夷菌素水剂(批号20060016)。盆栽(盆高5cm,口径6cm,每盆50粒小麦)2周的小麦幼苗,用20mL药液(武夷菌素水剂或上述加工制备的2%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均用水稀释,稀释倍数如表4所示)喷雾,喷药后24小时进行人工接种小麦白粉病菌(将温室内培养的已产生大量白粉病菌孢子堆的小麦植株,在小麦幼苗上抖落接菌),7天后记录调查小麦叶片总叶片数、病叶数及病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结果见表4。
白粉病的分级方法(以叶片为单位):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6%~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Figure C200710100022D00091
Figure C200710100022D00092
表4 2%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Figure C200710100022D00093
本实施例制备的2%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由于没有添加助剂,其在相同有效有效成分用量条件下,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与1%武夷菌素水剂相比,相对较低。
实施例3、2%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制备及其杀菌效果实验
1、2%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制备
将该含有质量百分含量为1%的武夷菌素的武夷菌素发酵液(购自山东潍坊万胜化学公司)160毫升,置于400毫升烧杯中,加入40克白炭黑,混合均匀,常温常压下,使武夷菌素发酵液被白炭黑充分吸附2小时,将混合物置于50℃条件下干燥3-4小时,使吸附的水分蒸发,干燥,得到77克剩余物(此时,此剩余物中有武夷菌素1.6克,白炭黑40克,其余物质35.4克为武夷菌素发酵液中的杂质),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3克,混匀,用高速万能粉碎机(型号FW100型,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生产)把物料粉碎,得到2%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
(1)用管碟法(汪穗福.药品生物测定技术,北京.化工出版社,2005;赵敏,杨晓伟,胡小玲,汪洁.抗生素89—07效价的微生物检定法.中国抗生素杂志,1996,21(1):13)检测武夷菌素质量百分含量,结果表明,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中武夷菌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
(2)用筛分法检测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细度,结果表明98%通过320目筛。
(3)全溶解时间的测定方法:称取5.0克样品于1000mL的烧杯中,放置在25±1℃恒温槽中,加入25℃的蒸馏水500mL,立即打开秒表,同时开启搅拌器,以60-70r/min的速度搅拌,分别于2min、3min、4min吸取上层液10mL,分析溶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再增加的时间,即为全溶解时间。测得结果表明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全溶解时间为2min。
(4)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热贮稳定性测定:称取10克样品(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密封于安培瓶中,置于54±1℃恒温槽中,14天后取出,再用管碟法(汪穗福.药品生物测定技术,北京.化工出版社,2005;赵敏,杨晓伟,胡小玲,汪洁.抗生素89—07效价的微生物检定法.中国抗生素杂志,1996,21(1):13)测定样品中武夷菌素含量,计算其分解率为4.6%,不超过5%,为合格。
2、2%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杀菌效果实验
本实施例制备的2%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试验步骤、病叶分级、结果调查、防效计算均与实施例2相同,对照药剂为山东山东潍坊万胜化学公司生产的1%武夷菌素水剂(批号20060016)。结果如表5所示,结果表明,在相同用药量条件下,本实施例制备的2%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与1%武夷菌素水剂相比,其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与1%武夷菌素水剂相当。
表5 2%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Figure C200710100022D00101
Figure C200710100022D00111
实施例4、1%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制备及其杀菌效果实验
1、1%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制备
将该含有质量百分含量为1%的武夷菌素的武夷菌素发酵液(购自山东潍坊万胜化学公司)100毫升,置于400毫升烧杯中,加入80克白炭黑,混合均匀,常温常压下,使武夷菌素发酵液被白炭黑充分吸附0.5小时,将混合物置于50℃条件下干燥2-3小时,使吸附的水分蒸发,得混合物97克;(此时混合物中有武夷菌素1克,白炭黑80克,其余物质16克为武夷菌素发酵液中的杂质),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3克,混匀,用高速万能粉碎机(型号FW100型,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生产)把物料粉碎,得到1%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
(1)用管碟法(汪穗福.药品生物测定技术,北京.化工出版社,2005;赵敏,杨晓伟,胡小玲,汪洁.抗生素89—07效价的微生物检定法.中国抗生素杂志,1996,21(1):13)检测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中武夷菌素质量百分含量,结果表明,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中武夷菌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
(2)用筛分法检测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细度,结果表明,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98%通过320目筛。
(3)全溶解时间的测定:称取5.0克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于1000mL的烧杯中,放置在25±1℃恒温槽中,加入25℃的蒸馏水500mL,立即打开秒表,同时开启搅拌器,以60-70r/min的速度搅拌,分别于2min、3min、4min吸取上层液10mL,分析溶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再增加的时间,即为全溶解时间。测得结果表明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全溶解时间为2min。
(4)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热贮稳定性测定:称取10克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密封于安培瓶中,置于54±1℃恒温槽中,14天后取出,再用管碟法(汪穗福.药品生物测定技术,北京.化工出版社,2005;赵敏,杨晓伟,胡小玲,汪洁.抗生素89—07效价的微生物检定法.中国抗生素杂志,1996,21(1):13)测定样品中武夷菌素含量,计算其分解率为4.5%,不超过5%为合格。
2、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杀菌效果实验
本实施例制备的1%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试验步骤、病叶分级、结果调查、防效计算均与实施例2相同,对照药剂为山东山东潍坊万胜化学公司生产的1%武夷菌素水剂(批号20060016),结果如表6所示,结果表明,在相同用药量条件下,本实施例制备的1%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与1%武夷菌素水剂相比,其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与1%武夷菌素水剂相当。
表6 1%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实施例5、1%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制备及其杀菌效果实验
1、1%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制备
将该含有质量百分含量为0.4%的武夷菌素的武夷菌素发酵液(购自山东潍坊万胜化学公司)100毫升,置于400毫升烧杯中,加入40克白炭黑,混合均匀,常温常压下,使武夷菌素发酵液被白炭黑充分吸附0.5小时,将混合物置于50℃条件下干燥3-4小时,使吸附的水分蒸发,得剩余物60克;用粉碎机将其粉碎后,放入400毫升烧杯中,加入100毫升0.4%武夷菌素发酵液,再次吸附,干燥,得到80克剩余物;用粉碎机将其粉碎后,放入400毫升烧杯中,加入50毫升0.4%武夷菌素发酵液,再次吸附,干燥,得到95克剩余物;(此时,此剩余物中有武夷菌素1克,白炭黑40克,其余物质54克为武夷菌素发酵液中的杂质),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5克,混匀,用高速万能粉碎机(型号FW100型,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生产)把物料粉碎,得到1%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
(1)用管碟法(汪穗福.药品生物测定技术,北京.化工出版社,2005;赵敏,杨晓伟,胡小玲,汪洁.抗生素89—07效价的微生物检定法.中国抗生素杂志,1996,21(1):13)检测武夷菌素质量百分含量,结果表明,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中武夷菌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
(2)用筛分法检测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细度,98%通过320目筛。
(3)全溶解时间的测定方法:称取5.0克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于1000mL的烧杯中,放置在25±1℃恒温槽中,加入25℃的蒸馏水500mL,立即打开秒表,同时开启搅拌器,以60-70r/min的速度搅拌,分别于2min、3min、4min吸取上层液10mL,分析溶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再增加的时间,即为全溶解时间。测得结果表明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全溶解时间为2min。
(4)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热贮稳定性测定:称取10克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密封于安培瓶中,置于54±1℃恒温槽中,14天后取出,再用管碟法(汪穗福.药品生物测定技术,北京.化工出版社,2005;赵敏,杨晓伟,胡小玲,汪洁.抗生素89—07效价的微生物检定法.中国抗生素杂志,1996,21(1):13)测定样品中武夷菌素含量,计算其分解率为4.6%,不超过5%,为合格。
2、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杀菌效果实验
本实施例制备的1%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试验步骤、病叶分级、结果调查、防效计算均与实施例2相同,对照药剂为山东山东潍坊万胜化学公司生产的1%武夷菌素水剂(批号20060016)。
结果如表7所示,结果表明在相同用药量条件下,本实施例制备的1%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与1%武夷菌素水剂相比,其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相当。
表7 1%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Figure C200710100022D00131
实施例6、3%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制备及其杀菌效果实验
1、3%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制备
将该含有质量百分含量为1%的武夷菌素的武夷菌素发酵液(购自山东潍坊万胜化学公司)100毫升,置于400毫升烧杯中,加入40克白炭黑,混合均匀,常温常压下,使武夷菌素发酵液被白炭黑充分吸附0.5小时,将混合物置于50℃条件下干燥3-4小时,使吸附的水分蒸发,得剩余物60克;用粉碎机将其粉碎后,放入400毫升烧杯中,加入100毫升1%武夷菌素发酵液,再次吸附,干燥,得到80克剩余物;用粉碎机粉碎后,放入400毫升烧杯中,再加入100毫升1%武夷菌素发酵液,再次吸附,干燥,得到100克(此时,此剩余物中有武夷菌素3克,白炭黑40克,其余物质57克为武夷菌素发酵液中的杂质),用高速万能粉碎机(型号FW100型,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生产)把物料粉碎,得到3%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
(1)用管碟法(汪穗福.药品生物测定技术,北京.化工出版社,2005;赵敏,杨晓伟,胡小玲,汪洁.抗生素89—07效价的微生物检定法.中国抗生素杂志,1996,21(1):13)检测武夷菌素质量百分含量,结果表明,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中武夷菌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
(2)用筛分法检测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细度,98%通过320目筛。
(3)全溶解时间的测定:称取5.0克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于1000mL的烧杯中,放置在25±1℃恒温槽中,加入25℃的蒸馏水500mL,立即打开秒表,同时开启搅拌器,以60~70r/min的速度搅拌,分别于2min、3min、4min吸取上层液10mL,分析溶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再增加的时间,即为全溶解时间。测得结果表明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全溶解时间为5min。
(4)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热贮稳定性测定:称取10克上述得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密封于安培瓶中,置于54±1℃恒温槽中,14天后取出,再用管碟法(汪穗福.药品生物测定技术,北京.化工出版社,2005;赵敏,杨晓伟,胡小玲,汪洁.抗生素89—07效价的微生物检定法.中国抗生素杂志,1996,21(1):13)测定样品中武夷菌素含量,计算其分解率为4.4%,不超过5%,为合格。
2、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杀菌效果实验
本实施例制备的3%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试验步骤、病叶分级、结果调查、防效计算均与实施例2相同。
结果如表8所示,结果表明,在相同用药量条件下,本实施例制备的3%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与1%武夷菌素水剂相比,其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相当。
表8 3%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Figure C200710100022D00141
Figure C200710100022D00151

Claims (11)

1、一种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其原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比的组分:
武夷菌素   1—3份;
白炭黑     40—8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原料还含有3—10份助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亚甲基二萘磺酸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还包括羧酸盐高分子化合物GY—D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与所述羧酸盐高分子化合物混合使用时,所述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与所述羧酸盐高分子化合物的重量份数比为1:0.1-10;所述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中武夷菌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3%。
6、一种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制备方法,是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原料重量份数比将白炭黑置于武夷菌素发酵液中吸附武夷菌素后,干燥后,粉碎得到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过程为1—3次重复吸附过程;所述武夷菌素的发酵液,是不吸水链霉菌武夷变种(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var.wuyiensis)的发酵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还包括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量份数在粉碎过程前加入助剂;所述助剂为亚甲基二萘磺酸钠或者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与所述羧酸盐高分子化合物的混合物;当所述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与所述羧酸盐高分子化合物混合使用时,所述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与所述羧酸盐高分子化合物的重量份数比为1:0.1-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步骤中白炭黑与武夷菌素发酵液的比例为0.2—1.0g/ml;所述吸附步骤的时间为0.5—2.0小时;所述干燥步骤的温度为30—9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步骤中白炭黑与武夷菌素发酵液的比例为0.3g/ml;所述吸附步骤的时间为1.0小时;所述干燥步骤的温度为为50℃。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武夷菌素发酵液中武夷菌素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4—1.0%;所述粉碎步骤是将干燥后的化合物用气流粉碎机或高速机械粉碎机粉碎。
CNB2007101000225A 2007-06-04 2007-06-04 一种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157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1000225A CN100531574C (zh) 2007-06-04 2007-06-04 一种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1000225A CN100531574C (zh) 2007-06-04 2007-06-04 一种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6059A CN101066059A (zh) 2007-11-07
CN100531574C true CN100531574C (zh) 2009-08-26

Family

ID=38878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0002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1574C (zh) 2007-06-04 2007-06-04 一种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3157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8766B (zh) * 2010-08-16 2012-01-25 潍坊万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 利用武夷菌素深层发酵的废渣生产武夷生防菌的工艺方法
CN103190447B (zh) * 2013-03-28 2014-05-07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5309493A (zh) * 2014-07-07 2016-02-10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虎杖提取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7711839A (zh) * 2017-10-17 2018-02-23 惠州市无龄康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农药组合物
CN114938809A (zh) * 2022-04-29 2022-08-26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武夷菌素和ε-聚赖氨酸的复配组合物及杀菌方法和应用
CN115119836A (zh) * 2022-07-27 2022-09-30 北京北农绿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62380B (zh) * 2022-11-01 2023-02-03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含有武夷菌素的复配制剂及其在防治葡萄灰霉病中的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0871A (zh) * 2004-10-22 2005-06-01 潍坊万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 武夷菌素杀菌剂的提取浓缩方法
CN1957700A (zh) * 2006-10-31 2007-05-09 陕西绿盾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含量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0871A (zh) * 2004-10-22 2005-06-01 潍坊万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 武夷菌素杀菌剂的提取浓缩方法
CN1957700A (zh) * 2006-10-31 2007-05-09 陕西绿盾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含量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杨泽敏等.安徽农业科学,第32卷第3期. 2004 *
抗真菌农用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余凤玉等.热带农业科学,第25卷第1期. 2005 *
防治作物真菌病害新农药_武夷菌素. 曾洪梅等.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第3/4期. 200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6059A (zh) 2007-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1574C (zh) 一种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US11384031B2 (en) Biochar as a microbial carrier
US10118870B2 (en) Additive infused biochar
CN101243801B (zh) 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6689134A (zh) 一种含赤霉酸和芸苔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组合物
CN103980906B (zh) 一种生物强化碳调节剂及利用其降低次生盐渍化土壤可溶性盐含量的方法
CN103380772B (zh) 一种含烯肟菌胺的油悬浮剂
CN101692808A (zh)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农药制剂中的应用
CN104629769B (zh) 一种环保保水抗蒸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00940A (zh) 一种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975916A (zh) 棘孢木霉可分散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6537A (zh) 含阿维菌素和氨基寡糖素的复配杀线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6887A (zh) 一种山地茶树肥料添加剂
CN104430435A (zh) 含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的水分散粒剂农药、制法和应用
CA3009977C (en) Additive infused biochar
CN103947658A (zh)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10037055A (zh) 一种水分散粒剂及其应用
CN104904721A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和制剂及其应用
CN101700008B (zh) 一种固体脂质纳米阿维菌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141476A (zh) 苯醚甲环唑可分散油悬浮剂
CN104255716A (zh) 一种噻菌铜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37056A (zh) 一种增效复配剂及其应用
CN103875674B (zh) 杀菌组合物
US20230146899A1 (en) Biochar as a microbial carrier
CN107568226A (zh) 一种含有螺甲螨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杀螨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Qingdao Hansen Biologic Science Co., Ltd.

Assignor: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ontract record no.: 2011370000156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Soluble Wuyiencin powder and its prepn proces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26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Open date: 20071107

Record date: 20110503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26

Termination date: 201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