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22227C - 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药物组合物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药物组合物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22227C
CN100522227C CNB2004101551563A CN200410155156A CN100522227C CN 100522227 C CN100522227 C CN 100522227C CN B2004101551563 A CNB2004101551563 A CN B2004101551563A CN 200410155156 A CN200410155156 A CN 200410155156A CN 100522227 C CN100522227 C CN 10052222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present
volatile oil
capsule
r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1551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18231A (zh
Inventor
王新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xia Yishe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xia Yishe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xia Yishe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41015515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22227C/zh
Publication of CN1718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82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222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222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药物组合物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药物组合物通腑化痰,清热熄风,活血化瘀,解毒通络,由大黄、胆南星、瓜蒌、枳实、天竺黄、桃仁、赤芍、丹参制成的,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风痰血瘀,毒热腑实证;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实现的制剂疗效确切。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药物组合物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中风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的特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57个国家的统计,中风病已成为前3位死因的有40个国家,因中风致死的患者占57个国家总死亡率的11.3%。我国是中风病的高发地区之一,在北方城市,中风病已跃居死因的第一位,在幸存者中约70%~80%的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残废。并且,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存环境的变化,中风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另据我国研究资料报道,在所有上存活的患者当中(含已痊愈者),约75%诊断为缺血性中风(脑血栓形成,脑栓塞)。所以,深入研究缺血性中风的病理机制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提高本病的治疗水平和促进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在以通腑化痰法治疗急性中风病的报道中,未发现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相同的报道;市场上也没有相应的中成药品种出售;同时也未发现与本发明相同的中成药专利文献。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通腑化痰兼活血通络,临床疗效可靠,适应面广,无毒副作用。制备方法合理成熟,质量稳定可控.本药物组合物则弥补市场空白,适应了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具有通腑化痰,清热熄风,活血化瘀,解毒通络作用。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风痰血瘀,毒热腑实证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公开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学理论,利用草药独特的药性,采用大黄、胆南星、瓜蒌、枳实、赤芍、丹参、桃仁、天竺黄按照配伍要求,经过常规工艺加工而成。
本发明配方与生产工艺简单,服用方便,疗效显著,市场广阔,其推广应用必为人们身体健康做出突出贡献,创造优异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及配比如下(按重量份):
大黄165~220重量份     胆南星85~150重量份
瓜蒌皮165~220重量份   枳实130~180重量份
丹参165~220重量份     桃仁165~220重量份
赤芍130~180重量份       天竺黄100~160重量份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优选配比为(按重量份):
大黄195重量份  胆南星117重量份  瓜蒌皮195重量份
枳实156重量份  丹参195重量份    桃仁195重量份
赤芍156重量份  天竺黄130重量份
本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大黄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枳实提取挥发油,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结,药液另器存放,药渣备用;丹参、瓜蒌皮、胆南星加50~90%乙醇回流提取1~3次,每次0.5~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药液另置,药渣与天竺黄、桃仁、赤芍以及枳实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合并,加水煎煮1~3次,每次0.5~1.5小时,合并煎液,与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丹参等的提取液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1.30的清膏,加入大黄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加入挥发油β—环糊精包结物,混匀,制成临床可接受的剂型,包括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体制剂、滴丸、注射剂等。
本发明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风痰血瘀,毒热腑实证。通腑化痰,清热熄风,活血化瘀,解毒通络。
下述实验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验例观察按照本发明公开的优选药物配比和工艺制成的本发明胶囊制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疗效。
一、本发明胶囊制剂对大鼠脑梗塞的影响
实验目的:观察本发明胶囊制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
实验材料
1 受试药物:本发明胶囊制剂。0.5g/粒,临床用量:5粒/次,3次/日。实验时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配成37.5%、25%和12.5%三种浓度的混悬液。
2 阳性对照:(华佗再造丸)由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101018
3 其他试剂:
3.1 盐酸氯氨酮
3.2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3.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
3.4 丙二醛(MDA)试剂盒
4 实验动物:Wistar大鼠,雄性,体重330±20g。
实验方法
1 模型制备(1):参考Zealonga方法,将一长40mm,直径0.2mm尼龙线一端0.5mm的一段加热成光滑的球形,然后用酒精擦洗干净并于距线球端18.5mm处作标记,置0.9%生理盐水中备用。
取Wistar大鼠,用盐酸氯胺酮(0.2ml/100g)麻醉,仰卧固定,颈正中切开,分离左侧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颈内动脉(ICA),用电烧灼器凝闭ECA的分支,结扎并游离ECA主干一段,沿ICA向下分离翼腭动脉、并用动脉夹夹闭翼腭动脉。在ECA上剪一小口,将制备好的尼龙线头端插入ECA,经CCA分叉处通过ICA入颅到大脑前动脉(ACA),尼龙线插入深度为18.5mm,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2 分组与给药:取造模成功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d。
2.1 假手术组:0.5%CMC-Na;10ml/kg.d。
2.2 模型组:0.5%CMC-Na;10ml/kg.d。
2.3 华佗再造丸组:40%;4g/kg;10ml/kg.d(相当于临床用量10倍)。
2.4本发明胶囊制剂高剂量组:37.5%;3.75g/kg;10ml/kg.d(相当于临床用量30倍)。
2.5本发明胶囊制剂中剂量组:25.0%;2.50g/kg;10ml/kg.(相当于临床用量20倍)。
2.6本发明胶囊制剂低剂量组:12.5%;1.25g/kg;10ml/kg.d(相当于临床用量10倍)。
假手术组大鼠除不插尼龙线外,其余步骤同上。
3.神经病学评分:参考Zea longa(2)5分制评分标准,分别于大鼠术后第1d,第3d、第7d进行评分。0分:无神经损伤症状;1分: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爪;2分:向外侧转圈;3分:向对侧倾倒;4分:不能自发行走,意识丧失。
4 血清SOD、MDA测定:末次给药1h后,将大鼠麻醉,腹主动脉取血,按SOD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步骤进行血清SOD测定,采用比色法。
按MDA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步骤进行MDA测定,采用比色法。
5 脑梗塞面积的测定:大鼠处死后,断头取脑,去嗅球、小脑、及低位脑干。沿冠状面切成5片,将脑切片置于2%TTC染液中,370C水浴15分钟后,取出放入福尔马林液中,避光保存,正常组织呈红色,缺血区呈白色。将白色缺血脑组织仔细挖下称重,计算组织重量占大脑半球重量的百分比,以此比评价药效。
6 统计学方法:进行组间t检验。
结果
1 本发明胶囊制剂对脑梗塞大鼠神经病学评分的影响:
3.75g/kg本发明胶囊制剂组大鼠第3d的神经病学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75g/kg、2.50g/kg、1.25g/kg本发明胶囊制剂组大鼠第7d的神经病学评分与模型组比均有较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果见表1.)
2 本发明胶囊制剂对脑梗塞大鼠血清SOD、MDA的影响
3.75g/kg本发明胶囊制剂使血清SOD含量明显升高,血清MDA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P<0.05及P<0.01)(结果见表2.)
3 本发明胶囊制剂对脑梗塞大鼠脑梗塞面积的影响:
3.75g/kg、2.50g/kg、1.25g/kg本发明胶囊制剂均可明显缩小梗塞面积,降低梗塞区占全脑的百分比(P<0.01)。(结果见表3.)
结论
本发明胶囊制剂能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所致的脑组织损伤,缩小梗塞面积,改善神经缺损症状。
表1.本发明胶囊对脑梗塞大鼠神经病学评分的影响(X±S)
Figure C200410155156D00071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2.本发明胶囊对脑梗塞大鼠血清SOD、MDA的影响(X±S)
Figure C200410155156D00081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3.本发明胶囊对脑梗塞大鼠脑梗塞面积的影响(X±S)
Figure C200410155156D00082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二、本发明胶囊对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实验目的
观察本发明胶囊制剂对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水肿及脑组织中Ca2+、SOD和MDA含量;血浆中6-K-PGF1α和TXB2;ET、NO含量及大脑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影响。
实验材料
1 受试药物:本发明胶囊制剂。0.5g/粒,临床用量:5粒/次,3次/日。实验时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配成37.5%、25%和12.5%三种浓度的混悬液。
2 阳性对照药:(华佗再造丸)由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101018
3 其他试剂:
3.1 盐酸氯氨酮
3.2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3.3 SOD试剂盒
3.4 MDA试剂盒
3.5 NO试剂盒
3.6 TXB2试剂盒
3.7 6-K-PGF1α试剂盒
3.8 ET试剂盒
4 实验动物:Wistar大鼠,雄性,体重300±20g。
实验方法
1 模型制备(3):采用四动脉断流法,大鼠用0.2ml/100g盐酸氯氨酮麻醉,分离暴露双侧颈总动脉和第一颈椎左、右两个横突孔,电凝双侧椎动脉以阻断血流;24h后在动物清醒情况下,用小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40min后,打开双侧颈总动脉小动脉夹,即形成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30min后,腹主动脉取血后立即断头取脑。实验过程中大鼠肛温控制(37.5±0.5)0C范围。
假手术组大鼠只做动脉分离,不做断流。其余步骤同上。
2 分组与给药:取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5d,第4天给药1h后开始进行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
2.1 假手术组:0.5%CMC-Na;10ml/kg.d。
2.2 模型组:0.5%CMC-Na;10ml/kg.d。
2.3 华佗再造丸组:40%;4g/kg;10ml/kg.d。(相当于临床用量10倍)
2.4 本发明胶囊制剂高剂量组:37.5%;3.75g/kg;10ml/kg.d。(相当于临床用量30倍)
2.5 本发明胶囊制剂中剂量组:25.0%;2.50g/kg;10ml/kg.d。(相当于临床用量20倍)
2.6 本发明胶囊制剂低剂量组:12.5%;1.25g/kg;10ml/kg.d。(相当于临床用量10倍)
3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3.1 脑组织Ca2+含量及脑含水量测定:大鼠断头取脑后,快速于冰盘上将大脑分成左右2份,左半球1/2称湿重后恒温箱干燥,测量脑含水量。脑含水量=(脑湿重-脑干重)/脑湿重×100%,脑含水量以%表示。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脑组织Ca2+含量测定。
3.2 脑组织中SOD活性的测定:按测试SOD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步骤进行,采用比色法。
3.3 脑组织中MDA含量的测定:按MDA测试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步骤进行,采用比色法。
3.4 脑组织中蛋白含量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
3.5 血浆6K-PGF1α、TXB2含量的测定:按放免试剂盒说明书进行6-K-PGF1α、TXB2含量的测定。
3.6 血浆ET、NO含量的测定:按放免试剂盒说明书进行ET含量的测定。
按N0测试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步骤进行,采用比色法。
3.7脑病理组织学检查:取大鼠右半球脑组织,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在光镜下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
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的病变分级标准(4):
3.7.1 脑水肿分级评分标准:I级部分神经细胞及小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评1分;II级白质神经原纤维疏松离散,伴有神经细胞及小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评2分;III级灰质神经原纤维疏松离散,伴有神经细胞及小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评3分;IV级白质及灰质神经原纤维疏松离散,伴有神经细胞及小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评4分;
3.7.2 脑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分级标准:I级神经细胞浆内尼氏小体消失,评1分;II级 部分神经细胞出现固缩、核溶解、神经原卫星现象,神经原被噬现象等。评2分;III级 软化灶形成者,评3分。
4 统计学方法:进行组间t检验。
结果
1 本发明胶囊制剂对脑缺血再灌大鼠脑组织含水量、Ca2+含量的影响:
3.75g/kg、2.50g/kg、1.25g/kg本发明胶囊制剂能使全脑缺血再灌大鼠脑组织含水量、Ca2+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P<0.05)。(结果见表4.)
2 本发明胶囊制剂对脑缺血再灌大鼠脑组织SOD、MDA含量的影响:
3.75g/kg本发明胶囊制剂能使全脑缺血再灌大鼠脑组织中SOD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P<0.05);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的本发明胶囊制剂胶囊均能使大鼠脑组织中MDA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果见表5.)
3 本发明胶囊制剂对脑缺血再灌大鼠血浆6-K-PGF1α、TXB2含量的影响:
3.75g/kg本发明胶囊制剂使大鼠血浆TXB2含量降低,6-K-PGF1α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结果见表6.)
4 本发明胶囊制剂对脑缺血再灌大鼠血浆ET、N0含量的影响:
3.75g/kg本发明胶囊制剂使大鼠血浆ET含量降低(P<0.01),NO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P<0.01;)。(结果见表7.)
5 本发明胶囊制剂对脑缺血再灌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的影响:
脑组织病理形态分析结果表明:给予本发明胶囊制剂后的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及神经细胞变形、坏死明显减轻,3.75g/kg、2.5g/kg、1.25g/kg本发明胶囊制剂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果见表8.)
结论
本发明胶囊制剂能减轻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水肿,降低脑组织中的Ca2+含量,使血浆6-K-PGF1α及脑组织SOD含量升高,血浆TXB2及脑组织MDA含量降低,使血浆中ET含量降低,NO含量升高,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脑组织损害。
表4.本发明胶囊对脑缺血再灌大鼠脑组织含水量、Ca2+含量的影响(X±S)
Figure C200410155156D00111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5.本发明胶囊对脑缺血再灌大鼠脑组织SOD、MDA含量的影响(X±S)
Figure C200410155156D00112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6.本发明胶囊对脑缺血再灌大鼠血浆6-K-PGF1。、TXB2含量影响(X±S)
Figure C200410155156D00121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7.本发明胶囊对全脑缺血再灌大鼠血浆ET、NO含量的影响(X±S)
Figure C200410155156D00122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8本发明胶囊对脑缺血再灌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的影响(X±S)
Figure C200410155156D00123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1
三、本发明胶囊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
实验目的
观察本发明胶囊制剂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
实验材料
1 受试药物:本发明胶囊制剂。0.5g/粒,临床用量:5粒/次,3次/日。实验时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配成37.5%、25%和12.5%三种浓度的混悬液。
2 阳性对照药:(华佗再造丸)由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101018
3 其他试剂:
3.1 氨基甲酸乙酯
3.2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3.3 肝素针剂
4 实验动物: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333.28±13.53g。
实验方法
1 模型制备(5):采用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法。大鼠用氨基甲酸乙酯1g/kg腹腔麻醉后,分离左颈总动脉和右颈外静脉,取三段聚乙烯管,组成套管,套管内置预先称量的6cm长的4号手术线,并在管内注入生理盐水。当管的一端插入右颈外静脉后,由该管向血管内注入肝素50u/kg。将另一端插入左颈总动脉,开放血流15min后中断血流,迅速取出丝线称重。血栓湿重用总重量减去丝线干重表示。
2 分组与给药:取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d,第7天给药1h后开始进行实验。
2.1 空白对照组:0.5%CMC-Na;10ml/kg.d。
2.2 华佗再造丸组:40%;4g/kg;10ml/kg.d。(相当于临床用量10倍)
2.3 本发明胶囊制剂高剂量组:37.5%;3.75g/kg;10ml/kg.d。(相当于临床用量30倍)
2.4 本发明胶囊制剂中剂量组:25.0%;2.50g/kg;10ml/kg.d。(相当于临床用量20倍)
2.5 本发明胶囊制剂低剂量组:12.5%;1.25g/kg;10ml/kg.d。(相当于临床用量10倍)
3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取丝线干重和实验后丝线的重量,血栓湿重用总重量减去丝线干重表示。抑制率=(对照组血栓重mg—给药组血栓重mg)/对照组血栓重mg×100%
4 统计学方法:进行组间t检验。
结果
3.75g/kg、2.50g/kg、1.25g/kg本发明胶囊制剂均能显著减轻血栓湿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P<0.01)。(结果见表9.)
结论
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的本发明胶囊制剂胶囊均能显著减轻血栓湿重,有明显抑制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的作用。
表9.本发明胶囊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X±S)
Figure C200410155156D00141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四、本发明胶囊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
实验目的
观察本发明胶囊制剂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性影响。
实验材料
1 受试药物:本发明胶囊制剂。0.5g/粒,临床用量:5粒/次,3次/日。实验时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配成37.5%、25%和12.5%三种浓度的混悬液。
2 阳性对照药:(华佗再造丸)由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101018
3 其他试剂:
3.1 氨基甲酸乙酯
3.2 羧甲基纤维素钠
3.3 盐酸肾上腺素(Adr)
3.4 肝素针剂
3.5 凝血酶、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
4 实验动物:Wistar大鼠,雄性,体重279.71±13.79g。
实验方法
1 模型制备(6):用0.1%的盐酸肾上腺素0.08ml/100g给大鼠皮下注射,共注射两次,两次间隔6h,在第一次注射后约3h,将大鼠浸入冰水中5min取出,6h时进行第二次注射。然后,大鼠禁食12h。次日灌胃给药1h后,用氨基甲酸乙酯1g/kg腹腔麻醉,腹主动脉取血,进行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的测定。
2 分组与给药:取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d。第6d给药1h后,开始进行造模。
2.1 空白对照组:0.5%CMC-Na;10ml/kg.d。
2.2 模型组:0.5%CMC-Na;10ml/kg.d。
2.3 华佗再造丸组:40%;4g/kg;10ml/kg.d。(相当于临床用量10倍)
2.4 本发明胶囊制剂高剂量组:37.5%;3.75g/kg;10ml/kg.d。(相当于临床用量30倍)
2.5 本发明胶囊制剂中剂量组:25.0%;2.50g/kg;10ml/kg.d。(相当于临床用量20倍)
2.6 本发明胶囊制剂低剂量组:12.5%;1.25g/kg;10ml/kg.d。(相当于临床用量10倍)
空白对照组同期饲养不造模。
3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3.1 血液黏度的测定:
用血液黏度计测定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
3.2 血小板聚集性的测定:
用血小板聚集仪进行血小板聚集性测定。
3.3 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测定:
用纤维蛋白原测定仪进行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等指标测定。
4 统计学方法:进行组间t检验。
结果
1.本发明胶囊制剂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3.75g/kg、2.50g/kg、1.25g/kg本发明胶囊制剂使血瘀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果见表10.)
2.本发明胶囊制剂对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
3.75g/kg本发明胶囊制剂使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性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果见表11.)
3.本发明胶囊制剂对血瘀模型大鼠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影响
3.75g/kg、2.50g/kg、1.25g/kg本发明胶囊制剂均能使血瘀模型大鼠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P<0.01)。本发明胶囊制剂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均能使血瘀模型大鼠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果见表12.)
结论
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的本发明胶囊制剂均能使血瘀模型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使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性明显下降;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实验结果证实:本发明胶囊制剂有明显的活血化瘀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表10.本发明胶囊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X±S)
注:(n=10)与模型组比较※※P<0.01。
表11.本发明胶囊对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X±S)
Figure C200410155156D00162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5;※※※P<0.01。
表12.本发明胶囊对血瘀大鼠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影响(X±S)
Figure C200410155156D00171
注:(n=10)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五、本发明胶囊对正常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实验目的
观察本发明胶囊制剂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实验材料
1 受试药物:本发明胶囊制剂。0.5g/粒,临床用量:5粒/次,3次/日。实验时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配成43.8%、31.3%和18.8%三种浓度的混悬液。
2 阳性对照药:(华佗再造丸)由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101018
3 其他试剂:
3.1 羧甲基纤维素钠
4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1.0±2.0g。
实验方法
1 分组与给药:取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d,第7天给药1h后开始进行实验。
1.1 空白对照组组:0.5%CMC-Na;10ml/kg.d。
1.2 华佗再造丸组:50%;5g/kg;10ml/kg.d。(相当于临床用量10.25倍)
1.3 本发明胶囊制剂高剂量组:43.8%;4.38g/kg;10ml/kg.d。(相当于临床用量35倍)
1.4 本发明胶囊制剂中剂量组:31.3%;3.13g/kg;10ml/kg.d。(相当于临床用量25倍)
1.5 本发明胶囊制剂低剂量组:18.8%;1.88g/kg;10ml/kg.d。(相当于临床用量15倍)
3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采用玻片法(7)测定小鼠的凝血时间。
4 统计学方法:进行组间t检验。
结果
4.38g/kg、3.13g/kg、1.88g/kg本发明胶囊制剂均可显著延长小鼠凝血时间(P<0.05)。(结果见表13.)
结论
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的本发明胶囊制剂胶囊均可显著延长小鼠凝血时间。
表13本发明胶囊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X±S)
Figure C200410155156D00181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六、本发明胶囊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实验目的
观察本发明胶囊制剂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实验材料
1 受试药物:本发明胶囊制剂。0.5g/粒,临床用量:5粒/次,3次/日。实验时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配成43.8%、31.3%和18.8%三种浓度的混悬液。
2 阳性对照药:(华佗再造丸)由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101018
3 其他试剂:
3.1 羧甲基纤维素钠
3.2 伊文思蓝
3.3 冰醋酸
4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0.5±2.0g,合格证号:医动字第410103号。
实验方法
1 分组与给药:取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d。
1.1 空白对照组组:0.5%CMC-Na;10ml/kg.d。
1.2 华佗再造丸组:50%;5g/kg;10ml/kg.d。(相当于临床用量10.25倍)
1.3 本发明胶囊制剂高剂量组:43.7%;4.38g/kg;10ml/kg.d。(相当于临床用量35倍)
1.4 本发明胶囊制剂中剂量组:31.3%;3.13g/kg;10ml/kg.d。(相当于临床用量25倍)
1.5 本发明胶囊制剂低剂量组:18.8%;1.88g/kg;10ml/kg.d。(相当于临床用量15倍)
3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8)
第7天给药40min后,小鼠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5ml/kg,然后立即腹腔注射0.6%的醋酸10ml/kg,20min后将小鼠拉颈处死后,剖开腹腔,用生理盐水冲洗渗入腹腔的伊文思蓝,冲洗液总量为10ml,加至0.1N(NaOH)0.1ml,放置30min后,用722-分光光度计在590nm处比色。
4 统计学方法:进行组间t检验。
结果
4.38g/kg、3.13g/kg、1.88g/kg本发明胶囊制剂胶囊均能使小鼠腹腔伊文思蓝浓度显著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结果见表14.)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三个剂量的本发明胶囊制剂胶囊均可显著降低吸收度A值,改变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
表14.本发明胶囊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X±S)
Figure C200410155156D00201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
七、本发明胶囊对麻醉犬脑血流的影响
1.实验目的
观察本发明胶囊制剂对麻醉犬脑血流量、脑血管阻力的影响。
2.材料与方法
2.1 药物本发明胶囊制剂;尼莫地平片,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101098;华佗再造丸,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57。
2.2 动物健康杂种犬36只,雌雄兼用,体重12.31±1.28kg。
2.3 实验方法将犬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为①空白对照组;②本发明胶囊制剂高剂量组(0.4g·kg-1,约等于临床人用剂量的4倍);③本发明胶囊制剂中剂量组(0.2g·kg-1,约等于临床人用剂量的2倍);④本发明胶囊制剂低剂量组(0.1g·kg-1,约等于临床人用剂量);⑤西药阳性对照尼莫地平组(0.0064g·kg-1);⑥中药阳性对照华佗再造丸组(2.56g·kg-1)。本发明胶囊制剂剂量以成药量计算。上述各药以蒸馏水为溶剂配制,灌药时充分混匀,给药容积5ml·kg-1,空白对照组给等体积蒸馏水。各组动物均采用一次性十二指肠灌药,给药前禁食12h,自由饮水。
将犬以3%戊巴比妥钠溶液30mg·kg-1(1ml·kg-1)后腿外侧隐静脉注射麻醉,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常规手术分离出右侧颈总动脉,沿颈总动脉向头端分离出颈外动脉、枕动脉,并将其结扎。沿颈总动脉向下胸锁乳突方向第6颈椎处分离出椎动脉。自腹部正中线切口,剖开腹腔,找出十二指肠,于近胃端做荷包缝线,切口,置入灌药管,收紧缝线固定之,缝合腹部切口。分离下肢股动脉,插入充满0.1%肝素生理盐水的动脉套管并连接已校准过的血压传感器,用于描记平均动脉压。
手术同时打开仪器预热(约30min)、校准仪器,选择适宜的灵敏度和套式探头(浸泡于生理盐水中),将探头分别套钩于颈总动脉和椎动脉上,用双笔记录仪记录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平均血流量。在四肢皮下插入针电极,描记标准二导联心电图。打开动脉夹,描记平均动脉压。待血流、血压、心率稳定后,开始记录给药前各项指标,每10分钟采集一次数据,连续30分钟以上,以给药前四次数据的平均值作为给药前基础值。然后经灌药管十二指肠给药,给药后连续观察记录3h,实验结束后,立即开颅取脑称取脑重,并求出一侧脑重量,并按下列公式计算脑血流量及脑血管阻力。
脑血流量(ml·100g-1·min-1)=[颈内动脉流量(ml·min-1)+椎动脉流量(ml·min-1)×100]÷一侧脑重(g)
脑血管阻力(mmHg·100g·min·ml-1)=血压(mmHg)÷脑血流量(ml·100g-1·min-1)
2.4 统计处理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给药前基础值和给药后5min、10min、20min、30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和180min9个时间点的各项指标,作为统计处理数据,进行两样本均数的组间t检验,对方差不齐之数据用t′值法检验。
3 实验结果
3.1 对脑血流量的影响
与空白对照组比,本发明胶囊制剂高剂量组(0.4g·kg-1)给药后(20~180min)可显著增加麻醉犬脑血流量(P<0.05或P<0.01),本发明胶囊制剂低、中剂量组(0.1、0.2g·kg-1),对脑血流量无明显影响。尼莫地平组(0.0064g·kg-1)亦具有显著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详见表15。
3.2 对脑血管阻力的影响
与空白对照组比,本发明胶囊制剂高剂量组(0.4g·kg-1)给药后(60~120min)可显著降低麻醉犬脑血管阻力(P<0.05),本发明胶囊制剂低、中剂量组(0.1、0.2g·kg-1)对脑血管阻力无明显影响。尼莫地平组(0.0064g·kg-1)给药后(20~180min)可显著降低脑血管阻力。详见表16。
3.3 对血压、心率的影响
与空白对照组比,本发明胶囊制剂低、中、高剂量组(0.1、0.2、0.4g·kg-1)对麻醉犬血压及心率无明显影响。尼莫地平组(0.0064g·kg-1)给药后(20~180min)具有明显降低血压作用(P<0.01),对心率无明显影响。详见表17、18。
4 结论本发明胶囊制剂具有增加麻醉犬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改善脑血液循环的作用。
表15  本发明胶囊对
Figure C200410155156D00221
流量的影响(
Figure C200410155156D00222
ml·100g-1·m-1)
Figure C200410155156D00223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P<0.05,**P<0.01
续表15 本发明胶囊对流量的影响(ml·100g-1·m-1)
Figure C200410155156D00226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P<0.05,**P<0.01
Figure C200410155156D00227
表16 本发明胶囊对麻醉犬脑血管阻力的影响
Figure C200410155156D00228
mHg·100g·min·ml-1)
Figure C200410155156D00229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P<0.05,**P<0.01
Figure C200410155156D00231
16 本发明胶囊对麻醉犬脑血管阻力的影响
Figure C200410155156D00232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P<0.05,**P<0.01
Figure C200410155156D00233
表17 本发明胶囊对麻醉犬血压的影响
Figure C200410155156D00234
Figure C200410155156D00235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P<0.05
Figure C200410155156D00236
17 本发明胶囊对麻醉犬血压的影响
Figure C200410155156D00237
Figure C200410155156D00238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P<0.05
表18 本发明胶囊对麻醉犬心率的影响(
Figure C200410155156D00241
次·min-1)
Figure C200410155156D00242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
18 本发明胶囊对麻醉犬心率的影响(
Figure C200410155156D00244
次·min-1)
Figure C200410155156D00245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
小结:通过我们进行的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证实,该药物组合物具有确切的抗栓、脑保护及改善脑循环作用。
实施例1:本发明胶囊制剂的制备
大黄195g 胆南星117g 瓜蒌皮195g 枳实156g
丹参195g 桃仁195g   赤芍156g   天竺黄130g
大黄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枳实提取挥发油,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结,药液另器存放,药渣备用;丹参、瓜蒌皮、胆南星加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药液另置,药渣与天竺黄、桃仁、赤芍以及枳实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合并,加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与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丹参等的提取液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1.30的清膏,加入大黄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加入挥发油β—环糊精包结物,混匀,制成胶囊剂,每日3次,每次5粒。
实施例2:本发明颗粒制剂的制备
大黄220g 胆南星150g 瓜蒌皮220g 枳实180g
丹参220g 桃仁220g   赤芍180g   天竺黄160g
大黄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枳实提取挥发油,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结,药液另器存放,药渣备用;丹参、瓜蒌皮、胆南星加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药液另置,药渣与天竺黄、桃仁、赤芍以及枳实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合并,加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与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丹参等的提取液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1.30的清膏,加入大黄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加入挥发油β—环糊精包结物,混匀,制成颗粒剂。每日3次,每次1袋。
实施例3:本发明片剂的制备
大黄165g 胆南星85g 瓜萎皮165g 枳实180g
丹参165g 桃仁175g  赤芍130g   天竺黄100g
大黄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枳实提取挥发油,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结,药液另器存放,药渣备用;丹参、瓜萎皮、胆南星加90%乙醇回流提取10.5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药液另置,药渣与天竺黄、桃仁、赤芍以及枳实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合并,加水煎煮1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与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丹参等的提取液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1.30的清膏,加入大黄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加入挥发油β—环糊精包结物,混匀,制成片剂。每日3次,每次5~6片。
实施例4:本发明软胶囊制剂的制备
大黄195g 胆南星117g 瓜蒌皮195g 枳实156g
丹参195g 桃仁195g   赤芍156g   天竺黄130g
大黄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枳实提取挥发油,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结,药液另器存放,药渣备用;丹参、瓜蒌皮、胆南星加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药液另置,药渣与天竺黄、桃仁、赤芍以及枳实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合并,加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与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丹参等的提取液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1.30的清膏,加入大黄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加入挥发油β—环糊精包结物,混匀,制成软胶囊剂,每日3次,每次5粒。

Claims (5)

  1. 【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大黄165~220重量份      胆南星85~150重量份
    瓜蒌皮165~220重量份    枳实130~180重量份
    丹参165~220重量份      桃仁165~220重量份
    赤芍130~180重量份      天竺黄100~160重量份。
  2. 【权利要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大黄195重量份        胆南星117重量份
    瓜蒌皮195重量份      枳实156重量份
    丹参195重量份        桃仁195重量份
    赤芍156重量份        天竺黄130重量份。
  3. 【权利要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大黄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枳实提取挥发油,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结,药液另器存放,药渣备用;丹参、瓜蒌皮、胆南星加50~90%乙醇回流提取1~3次,每次0.5~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药液另置,药渣与天竺黄、桃仁、赤芍以及枳实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合并,加水煎煮1~3次,每次0.5~1.5小时,合并煎液,与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丹参等的提取液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1.30的清膏,加入大黄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加入挥发油β—环糊精包结物,混匀,制成临床接受的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体制剂、滴丸或注射剂。
  4. 【权利要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大黄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枳实提取挥发油,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结,药液另器存放,药渣备用;丹参、瓜蒌皮、胆南星加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药液另置,药渣与天竺黄、桃仁、赤芍以及枳实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合并,加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与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丹参等的提取液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1.30的清膏,加入大黄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加入挥发油β—环糊精包结物,混匀,制成临床接受的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体制剂、滴丸或注射剂。
  5. 【权利要求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药物中的应用。
CNB2004101551563A 2004-07-05 2004-07-05 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药物组合物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222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1551563A CN100522227C (zh) 2004-07-05 2004-07-05 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药物组合物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1551563A CN100522227C (zh) 2004-07-05 2004-07-05 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药物组合物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8231A CN1718231A (zh) 2006-01-11
CN100522227C true CN100522227C (zh) 2009-08-05

Family

ID=35930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15515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2227C (zh) 2004-07-05 2004-07-05 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药物组合物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22227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0227A (zh) * 2010-03-12 2010-07-21 广东省中医院 一种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5155A (zh) * 2012-11-21 2013-02-20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治疗中风病中药制剂及制备工艺
CN106389602A (zh) * 2016-05-17 2017-02-15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医分期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思路. 李雅琴.江苏中医药,第24卷第2期. 2003
中医分期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思路. 李雅琴.江苏中医药,第24卷第2期. 2003 *
中医治疗中风病的方药. 邹忆怀等.中国临床医生,第29卷第3期. 2001
中医治疗中风病的方药. 邹忆怀等.中国临床医生,第29卷第3期. 2001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0227A (zh) * 2010-03-12 2010-07-21 广东省中医院 一种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8231A (zh) 2006-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4611B (zh) 治疗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40318B (zh) 一种益气增乳中药的制备方法和分析方法
CN101612312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并发症药物中的应用
CN1327876C (zh) 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5012388A (zh) 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00944B (zh) 一种具有温肾壮阳的保健品或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173503B (zh) 一种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中药颗粒剂和用途
CN100522227C (zh) 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药物组合物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1062130B (zh) 补阳还五汤软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01288762B (zh) 一种治疗产后恶露不行的药物组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
CN101564465B (zh) 一种用于养血益气、调经温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80227A (zh) 一种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84792A (zh) 一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1317893B (zh) 一种血必净口服泡腾剂
CN101869680B (zh) 滋肾益精、补脑安神的组合物的新用途
CN109224038A (zh) 一种治疗瘀血阻络型肝纤维化的含引经药吴茱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474461A (zh) 一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64494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的用途
CN103054849A (zh)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与检验方法
CN106727935B (zh) 一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活骨注射液及制备方法与检测方法
CN104906294A (zh) 一种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检测方法
CN104906412A (zh) 一种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组合物
CN101152247A (zh) 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22195C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474297A (zh) 改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UOLI CHUANGTOU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DEVEL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UAXIA YISHENG INNOVATION SCIENCE + TECH. CO., LTD., BEIJING

Effective date: 201207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720

Address after: 100027, happy village, No. 55,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27, happy village, No. 55, Beijing,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uaxia Yishe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05

Termination date: 2019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