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4172C - 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 - Google Patents

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14172C
CN100514172C CNB2007101077458A CN200710107745A CN100514172C CN 100514172 C CN100514172 C CN 100514172C CN B2007101077458 A CNB2007101077458 A CN B2007101077458A CN 200710107745 A CN200710107745 A CN 200710107745A CN 100514172 C CN100514172 C CN 10051417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hutter
cam
moving reflector
live vi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1077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63791A (zh
Inventor
寺田洋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Imag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Imaging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Imagin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63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37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417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417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18Focusing ai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s In General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Focusing (AREA)
  • Viewfinder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时浏览显示的照相机,该照相机具有可动反射镜,该可动反射镜可移动到以下位置,即:使来自摄影镜头的光束反射而导入观察光学系统的观察位置、以及从来自上述摄影镜头的光束的通过区域退避的退避位置;该照相机当从实时浏览显示状态进行摄影镜头的对焦时,驱动可动反射镜而不进行快门上紧。

Description

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
本申请基于在2006年4月28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第2006—126504号并主张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实时浏览显示功能的照相机。实时浏览显示功能是将由摄像元件重复取得的图像作为动态图像显示在显示装置上的功能,也称为浏览图像显示功能、电子取景器功能。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照相机中,使用光学式取景器来进行被摄体像的观察,但最近的数字照相机越来越多的具有将由摄像元件所取得的图像连续显示在液晶监视器等的显示装置上的所谓实时浏览显示功能。这些具有实时浏览显示功能的数字照相机,有的具有光学式取景器,也有的不具有光学式取景器。
这种实时浏览显示功能例如由于不产生视差而在近距摄影时等是有效的。因此也提出了把实时浏览显示功能安装在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上的各种例子。
例如,提出了一种可选择光学取景器显示模式和电子取景器显示模式的可实时浏览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日本特开2002—369042号公报)。在该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中,当选择了电子取景器显示模式时,使可动反射镜从摄影光路退避并使焦面快门处于全开状态来把被摄体像导入摄像元件,把由此获得的被摄体像连续显示在液晶监视器上。
另外,在这种实时浏览显示功能动作时,必须使可动反射镜退避到摄影光路外。另一方面,为了进行在现有的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中一般采用的基于TTL相位差法的自动焦点调节(AF),必须使可动反射镜移动到摄影光路中。因此,在现有的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中进行TTL相位差AF的情况下,暂时停止实时浏览显示。
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中,把快门上紧(charge)动作和可动反射镜的退避动作作为一组动作一起进行。因此,为了进行TTL相位差AF,有必要使快门上紧和可动反射镜的驱动一起进行。因此,存在由于驱动两个机构而使负荷较大并使时滞和能量损失较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进行实时浏览时进行自动焦点调节的情况下,不以较大负荷来驱动,可减少时滞和能量损失的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
本发明的可实时浏览显示的照相机构成如下:具有可动反射镜,该可动反射镜可移动到以下位置,即:使来自摄影镜头的光束反射而导入观察光学系统的观察位置、以及从来自上述摄影镜头的光束的通过区域退避的退避位置;当从实时浏览显示状态进行摄影镜头的对焦时,不进行快门上紧而驱动可动反射镜。
列举上述可实时浏览显示的照相机的结构一例,该照相机具有:可动反射镜,其通过马达的旋转可移动到使来自摄影镜头的光束反射而导入观察光学系统的观察位置、以及从来自上述摄影镜头的光束的通过区域退避的退避位置;摄像元件,其配置在上述可动反射镜的后方,当上述可动反射镜处于上述退避位置时接收来自上述摄影镜头的被摄体光束来进行摄像;图像显示部,其用于显示由上述摄像元件摄像的被摄体图像;对焦用传感器,其用于使上述摄影镜头对焦到被摄体上;对焦用反射镜,其与上述可动反射镜连动,当上述可动反射镜处于上述观察位置时把来自上述摄影镜头的光束导入上述对焦用传感器;自动焦点调节机构,其根据上述对焦传感器的输出把上述摄影镜头驱动到对焦位置;快门,其配置在上述可动反射镜和上述摄像元件之间;以及驱动机构,其当在上述图像显示部上进行由上述摄像元件摄像的动态图像显示的同时进行上述摄影镜头的对焦时,使上述自动焦点调节机构动作,并在把上述可动反射镜驱动到上述退避位置后,不进行上述快门的上紧,而把上述可动反射镜驱动到上述观察位置。
本发明的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在实时浏览显示状态下进行自动焦点调节的情况下,不驱动快门上紧和可动反射镜驱动的双方的较大负荷。因此,可提供一种减少了时滞和能量损失的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
附图说明
参照以下说明、所附权利要求以及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的上述和其他特征、方面以及优点,在附图中:
图1A和图1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内部机构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图1A是示出沿着摄影镜头的光轴方向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图1B是示出仅从照相机主体200的正面方向看到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2A—2E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快门和可动反射镜的图,图2A是快门的立体图,图2B是快门的正面图,图2C是可动反射镜的立体图,图2D是示出可动反射镜的反射镜下降状态的图,图2E是示出可动反射镜的反射镜上升状态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快门/反射镜驱动单元的局部详细图;
图4A—4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凸轮区域的图,图4A是示出反射镜上紧凸轮的凸轮区域的图,图4B是示出快门上紧凸轮的凸轮区域的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凸轮区域的展开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主要电气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实时浏览显示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实时浏览初始设定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自动焦点调节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摄影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实时浏览显示中的时序图;以及
图12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实时浏览显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以下,使用应用了本发明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来对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A和图1B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内部机构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图1A是示出沿着摄影镜头的光轴方向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图1B是示出仅从照相机主体200的正面方向看到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在照相机主体200的上面配置有释放按钮21。该释放按钮21具有当摄影者半按下时接通的第1释放开关(以下称为1R)和当全按下时接通的第2释放开关(以下称为2R)。通过该第1释放开关的接通,照相机进行焦点检测、摄影镜头的对焦、被摄体亮度的测光等的摄影准备动作。通过第2释放开关的接通,照相机根据作为摄影元件的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装置)221(参照图6)的输出来执行取入被摄体像的图像数据的摄影动作。
在配置于镜头镜筒100的内部的摄影镜头101(参照图6)的光轴上,在照相机主体200的反射镜箱内配置有可动反射镜201。该可动反射镜201可转动到以下位置,即:为了使被摄体光束反射到取景器光学系统(例如,五棱镜207等)上而相对于摄影镜头101的光轴倾斜45度的位置,以及为了把被摄体像导入摄像元件(后述的CCD(Charge Coupled Device)221)而从摄影光路退避的位置。可动反射镜201的转动轴沿着与图1A的图纸垂直的方向延伸。使用该可动反射镜201把被摄体光束反射到上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把被摄体光束反射到上方,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照相机主体的右方或左方,根据机构构件和光学构件的配置来最适当地选择被摄体光束的反射方向。
在可动反射镜201的反射光轴上配置有聚焦屏205。聚焦屏205是用于使摄影镜头101对被摄体光束进行成像的底板面,聚焦屏205配设在距可动反射镜201的距离与CCD 221等价的位置上。在聚焦屏205的上方配置有用于使被摄体像左右反转的五棱镜207。取景器目镜部33是取景器光学系统的目镜部,摄影者看一下该目镜部33就能进行被摄体像的确认。
上述的可动反射镜201的中央附近由半反射镜构成。在该可动反射镜201的背面设置有用于使透过了半反射镜部的被摄体光束反射的测距用副反射镜203。该副反射镜203相对于可动反射镜201可转动,当可动反射镜201从摄影光路退避,并且被摄体光束入射到CCD 221上时,副反射镜203转动到覆盖半反射镜部的位置。另一方面,当可动反射镜201如图所示位于被摄体像观察位置时,副反射镜203位于相对于可动反射镜201立起的位置。该可动反射镜201由快门/反射镜驱动单元303驱动。并且,在副反射镜203的反射光路上配置有测距单元218,该测距单元218包含含有测距用传感器的TTL相位差方式的测距电路217(参照图6)。使用测距单元218来检测由摄影镜头101所成像的被摄体像的散焦量。
在可动反射镜201的后方配置有曝光时间控制用的焦面型快门213。该快门213由包含快门驱动机构215(图6)的快门控制部213a和快门/反射镜驱动单元303进行驱动控制。在快门213的后方配置有作为摄像元件的CCD 221。CCD 221把由摄影镜头所成像的被摄体像光电转换成电信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CCD作为摄像元件,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使用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的二维摄像元件。
从照相机主体200的正面看在左侧配置有用于把电源提供给照相机整个主体的电池305。并且在主体的右侧,如后所述,配置有成为快门213和可动反射镜201的驱动源的反射镜快门(以下简称为“MS”)马达301。用于传递该MS马达301的驱动力的快门/反射镜驱动单元303配置在MS马达301的下侧,以便与MS马达301的驱动轴卡合。并且,在可动反射镜201的侧面配置有用于进行快门213的驱动控制的快门控制部213a。
下面,使用图2A至图5对可动反射镜201和快门213的驱动机构进行说明。
图2A—2E是示出快门213和可动反射镜201的图,图2A是快门213的立体图,图2B是快门213的正面图,图2C是反射镜的立体图,图2D是可动反射镜201的反射镜下降状态的图,图2E是示出反射镜上升状态的图。
如图2A所示,在快门213的侧部配置有快门控制部213a,快门设定杆213b突出到该快门控制部213a的下部。然后,该快门设定杆213b在初始状态下处于图2B的斜线(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P1的位置,并在快门上紧完成状态下移动到图2B的实线的位置P2的位置。
可动反射镜201在下降状态下,如图2C所示,副反射镜203转动到相对于可动反射镜201打开的位置。在可动反射镜201的转动轴侧,如图2D所示,设置有反射镜下降弹簧345,由该反射镜下降弹簧345朝图中的逆时针方向,即下降方向施力。由该反射镜下降弹簧345施力的可动反射镜201由位置限制销349限制在相对于摄影光路45度的位置。反射镜驱动杆341呈L字状形状,由反射镜驱动弹簧343朝逆时针方向,即,使反射镜上升的上升方向施力。反射镜驱动杆341的一端与固设在可动反射镜201上的卡合销347卡合。另外,反射镜驱动弹簧343的弹簧力构成为始终比反射镜下降弹簧345的弹簧力强。
在反射镜下降状态下,反射镜驱动杆341依靠反射镜上紧杆351,克服反射镜驱动弹簧343的作用力而朝顺时针方向转动,处于图2D所示的位置。当在该状态下,卡定反射镜驱动杆341的反射镜上紧杆351移动到右方时,反射镜驱动杆341由于反射镜驱动弹簧343的作用力而朝逆时针方向转动。伴随该转动,可动反射镜201经由卡合销347从下降位置转动到上升位置,处于图2E所示的反射镜上升状态。
另一方面,当反射镜上紧杆351从图2E所示的反射镜上升状态克服反射镜驱动弹簧343的作用力而向左方移动而到达图2D的位置时,反射镜上紧完成,处于反射镜下降状态。
图3是传递MS马达301的驱动力的快门/反射镜驱动单元303的分解立体图。MS马达301的驱动力经由齿轮363被传递到凸轮齿轮357。
在凸轮齿轮357的上方所描绘的部分是与反射镜201的驱动有关的部分。在凸轮齿轮357的上面固设有具有在凸轮齿轮357的转动轴的半径方向变化的周面的反射镜上紧凸轮353,反射镜上紧杆351的一端与该反射镜上紧凸轮353的凸轮面353a卡接。该反射镜上紧杆351的另一端与反射镜驱动杆341卡接。由于反射镜驱动杆341朝使反射镜上紧杆351在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方向被弹簧施力(参照图2),因而反射镜上紧杆351的一端与反射镜上紧凸轮353压接。因此,伴随凸轮齿轮357的转动,与其一体的反射镜上紧凸轮353转动,与该反射镜上紧凸轮353的凸轮面压接的反射镜上紧杆351转动,使反射镜驱动杆341转动。
并且,在凸轮齿轮357的下方所描绘的部分是与快门上紧有关的部分。在凸轮齿轮357的下面固设有具有在凸轮齿轮357的转动轴的半径方向变化的周面的快门上紧凸轮355的凸轮面355a,快门上紧杆361的一端与该快门上紧凸轮355卡接。该快门上紧杆361的另一端与快门设定杆213b卡接。因此,伴随凸轮齿轮357的转动,与其一体的快门上紧凸轮355也转动,与该快门上紧凸轮355的凸轮面卡接的快门上紧杆361转动,快门设定杆213b也转动。
图4A示出上述的反射镜上紧凸轮353的从箭头所示的方向看到的凸轮面,图4B示出快门上紧凸轮355的从箭头所示的方向看到的凸轮面。反射镜上紧凸轮353的凸轮面353a如图4A所示,由上止点区域a、升程凸轮b、下止点区域c、升程凸轮d以及上止点区域e这5个区域构成。并且,快门上紧凸轮355的凸轮面355a如图4B所示,由上止点区域a、升程凸轮b、下止点区域c、下止点区域d以及下止点区域e这5个区域构成。并且,尽管未作图示,然而设置有检测反射镜上紧凸轮353、快门上紧凸轮355或者与它们一体被驱动的构件的旋转或移动的多个遮光器。使用这些遮光器在区域a内期间进行低电平输出的a检测、在区域c内期间进行低电平输出的c检测、以及在区域e内期间进行低电平输出的e检测(参照图5)。
在区域a内,反射镜上紧凸轮353处于上止点,可动反射镜201处于下降状态(参照图2D),即把被摄体光束反射到取景器光学系统上的观察位置(反射位置)。在该反射镜下降状态下,由于被摄体光束被导入取景器光学系统,因而可使用取景器观察被摄体像。并且,由于被摄体光束也被导入后述的测光元件211,因而可进行测光,而且由于被摄体光束由副反射镜203导入测距单元218,因而可进行测距和摄影镜头向对焦位置的驱动(自动焦点调节)。并且,在区域a内,快门上紧凸轮355也处于上止点,如图2B的P2所示处于上紧状态。尽管快门213处于上紧状态,然而快门设定杆213b不退避,因而在该状态下不能进行快门帘的移动,不进行曝光。
在区域c内,反射镜上紧凸轮353处于下止点,可动反射镜201处于上升状态(参照图2E),即从摄影光路退避的退避位置。并且,快门上紧凸轮355也处于下止点,快门设定杆213b处于图2B的P1所示的位置。成为该区域c是可动反射镜201处于上升状态的情况,然而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通常摄影的情况,另一种是进行实时浏览的情况。在区域c的状态下,不能使用取景器观察被摄体像。并且由于被摄体像成像在作为摄像元件的CCD 211上,因而可输出来自该CCD 221的图像信息。在实时浏览模式的情况下,可根据来自CCD 221的图像信息把被摄体像显示在液晶监视器26上,可进行被摄体像的观察。而且,在通过释放按钮21的操作而使2R接通的情况下,当快门上紧完成时,可进行快门帘的移动。针对该快门213的快门帘的移动,可由CCD 211对静态图像进行摄像和记录。
在区域e内,反射镜上紧凸轮353处于上止点,可动反射镜201处于下降状态。另一方面,快门上紧凸轮355处于下止点,快门设定杆213b处于图2B的P1所示的位置。
区域b是区域c和区域a的迁移区域。在区域b内,伴随反射镜上紧凸轮353和快门上紧凸轮355的转动,反射镜上紧杆351和快门上紧杆361的双方转动。即,当从区域c迁移到区域a时,可动反射镜201从上升状态变化到下降状态,快门设定杆213b从图2B的P1位置移动到P2位置。
相比之下,区域d是区域c和区域e的迁移区域。在区域d内,伴随反射镜上紧凸轮353的转动,凸轮面353a变化,因此,反射镜上紧杆351转动而使反射镜驱动杆341转动。另一方面,即使快门上紧凸轮355转动,其凸轮面355a也不变化,因而快门上紧杆361不转动。即,当从区域c迁移到区域e时,可动反射镜201从上升状态变化到下降状态,然而快门设定杆213b留在图2B的P1位置。这样,在区域b和区域d内,其移动是不同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实时浏览显示中进行自动焦点调节的情况下,利用该区域d来进行可动反射镜201的上升/下降动作,然而不进行快门213的上紧动作。另一方面,在进行通常的摄影动作时,利用区域b来进行可动反射镜201的上升/下降动作,并进行快门213的上紧动作。另外,图4A和图4B中的反射镜上紧凸轮353和快门上紧凸轮355的相对旋转位置关系以彼此的基准位置相同的位置作了说明。然而,通过反射镜上紧杆351和快门上紧杆361的配置,也能构成为使彼此的基准位置不同。
下面,使用图6对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主要电气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如上所述,更换镜头100和照相机主体200分开构成,两者通过通信接点300电连接。另外,更换镜头100和照相机主体200也能构成为一体。
在更换镜头100的内部配置有焦点调节和焦距调节用的镜头101、102以及用于调节数值孔径的光圈103。并且,按照如下的方式连接:镜头101和镜头102由镜头驱动机构107驱动,光圈103由光圈驱动机构109驱动。镜头驱动机构107和光圈驱动机构109分别与镜头CPU 111连接,该镜头CPU 111通过通信接点300与照相机主体200连接。镜头CPU 111进行更换镜头100内的控制,控制镜头驱动机构107来进行对焦和变焦驱动,并控制光圈驱动机构109来进行光圈值控制。
在照相机主体200内,如上所述配置有可动反射镜201,副反射镜203、聚焦屏205以及五棱镜207。可动反射镜201由反射镜驱动机构219驱动。在五棱镜207的出射侧配置有被摄体像观察用的目镜209,在该目镜209的侧面,在不妨碍被摄体像的观察的位置配置有测光传感器211。聚焦屏205、五棱镜207以及目镜209构成取景器光学系统的一部分。
并且,如上所述,在可动反射镜201的背面设置有副反射镜203,在该副反射镜203的反射方向配置有包含对焦传感器的测距电路217。而且,在可动反射镜201的后方配置有快门213,该快门213由快门驱动机构215进行驱动控制。并且,在快门213的后方配置有作为摄像元件的CCD 221,把由镜头101、102所成像的被摄体像光电转换成电信号。CCD221与CCD驱动电路223连接,由该CCD驱动电路223进行模拟数字转换(AD转换)。CCD驱动电路223经由CCD接口225与图像处理电路227连接。该图像处理电路227进行颜色校正、伽马(γ)校正、以及对比度校正的各种图像处理。并且,还进行液晶监视器26中的实时浏览显示用的图像数据的生成。
图像处理电路227与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271内的数据总线261连接。该数据总线261除了图像处理电路227以外,还连接机身CPU 229、压缩电路231、快闪存储器控制电路233、SDRAM控制电路236、输入输出电路239、通信电路241、记录介质控制电路243、视频信号输出电路247、以及开关检测电路253。
与数据总线261连接的机身CPU 229控制该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流程。并且,与数据总线261连接的压缩电路231是用于将存储在SDRAM 237内的图像数据以JPEG或TIFF方式进行压缩的电路。另外,图像压缩不限于JPEG和TIFF,也能应用其他压缩方法。与数据总线261连接的快闪存储器控制电路233与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235连接。该快闪存储器235存储有用于控制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流程的程序,机身CPU 229根据存储在该快闪存储器235内的程序进行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控制。另外,快闪存储器235是可电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SDRAM 237经由SDRAM控制电路236与数据总线261连接。该SDRAM 237是用于临时存储由图像处理电路227进行了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或者由压缩电路231压缩后的图像数据的缓冲存储器。
与上述的测光传感器211、快门驱动机构215、测距电路217以及反射镜驱动机构219连接的输入输出电路239经由数据总线261控制与机身CPU 229等的各电路之间的数据输入输出。经由通信接点300与镜头CPU 111连接的通信电路241与数据总线261连接,进行与机身CPU 229等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控制命令的通信。与数据总线261连接的记录介质控制电路243与记录介质245连接,控制图像数据等向该记录介质245内的记录。记录介质245是xD Picture Card(注册商标)、Compact Flash(注册商标)、SD Memory Card(注册商标)或者Memory Stick(注册商标)等的可改写记录介质。记录介质245可装填在照相机主体200上并自由拆装。另外,可以构成为经由通信接点连接硬盘。
与数据总线261连接的视频信号输出电路247经由液晶监视器驱动电路249与液晶监视器26连接。视频信号输出电路247是用于把存储在SDRAM 237和记录介质245内的图像数据转换成用于显示在液晶监视器26上的视频信号的电路。液晶监视器26配置在照相机主体200的背面,然而只要是摄影者可观察的位置,就不限于背面,并且不限于液晶,也可以是其他显示装置。各种开关255包含检测快门释放按钮的第1行程和第2行程的开关、指示再现模式的开关、在液晶监视器26的画面上指示光标移动的开关、指示摄影模式的开关、以及决定所选择的各模式等的确定(OK)开关等。各种开关255经由开关检测电路253与数据总线261连接。
下面使用图7对实时浏览显示的流程进行说明。当通过操作照相机主体200的未作图示的操作按钮来进入实时浏览显示时,首先,执行用于进行实时浏览的初始设定(S1)。在该初始设定中,对CCD 221进行电源供给,并进行实时浏览显示条件的设定,以适当地保持液晶监视器26中的实时浏览显示的亮度。并且,还进行可动反射镜201的反射镜上升动作和快门213的开放等。关于后者,使用图8在后面描述。另外,在该实时浏览初始设定中开始实时浏览显示。然后,判定是否进行了释放按钮21的半按下操作,即1R是否接通(S3)。在判定结果是接通的情况下,进到步骤S5,执行自动焦点调节(AF)的子例程。在该子例程中,在液晶监视器26上实时浏览被摄体像的同时,进行自动焦点调节和测光动作,关于详情,使用图9在后面描述。
当步骤S5中的自动焦点调节(AF)结束时,接下来,判定是否进行了释放按钮21的全按下操作,即,2R是否接通(S7)。在判定结果是2R接通的情况下,进到步骤S9,执行摄影动作。关于该摄影动作的子例程,使用图10在后面描述。当摄影动作结束时,回到步骤S1的实时浏览初始设定,重复上述步骤。
在步骤S7中2R断开的情况下,进到步骤S11,判定1R是否接通。在半按下而未全按下释放按钮21的情况下,处于进行步骤S7和步骤S11的判定的等待状态。当摄影者的手离开释放按钮21时,回到步骤S3,重复上述步骤。
在步骤S3中1R断开的情况下,进到步骤S13,判定是否进行了显示模式的切换,即是否通过未作图示的操作按钮从实时浏览中的被摄体像的显示切换到取景器光学系统中的光学显示。在未进行显示模式切换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3。另一方面,在切换了显示模式的情况下,在步骤S15中进行CCD 221的电源停止等的处理,以停止液晶监视器26上的被摄体像的实时浏览显示。在步骤S1的实时浏览初始设定中开始实时浏览显示,在该步骤S15中到停止实时浏览显示为止的期间,根据由CCD221重复取得的摄像数据,在液晶监视器26上连续进行实时浏览显示。接下来,在步骤S17中进行快门213和可动反射镜201的初始化。这是用于在进行实时浏览时,返回到用光学取景器观察被摄体像并使液晶监视器26显示摄影信息的信息显示模式的处理。已被移动到上升位置(反射位置)的可动反射镜201被移动到下降位置。在该初始化时,驱动MS马达301,直到上述的反射镜上紧凸轮353和快门上紧杆361从区域c移动而到达区域a。
关于上述步骤S1的实时浏览初始设定,使用图8所示的流程图和图11所示的时序图来进行详述。在进行实时浏览之前,反射镜上紧凸轮353和快门上紧凸轮355在区域a内。在进行实时浏览的初始化时,MS马达301把凸轮齿轮357驱动到进行实时浏览的区域c。首先,向用于保持快门帘的快门磁铁Mg供电,保持前帘和后帘(S21)。之后,使MS马达301反转(图11的t1),把反射镜上紧凸轮353和快门上紧凸轮355从区域a经过区域b驱动到区域c(S23)。其间,反射镜驱动杆341从图2D的位置向图2E的位置移动,可动反射镜201由于反射镜驱动弹簧343的弹簧力而向上升(退避)位置转动。
并且,快门设定杆213b从图2B的P2位置向P1位置移动。当到达区域c时(S25,图11的t2),停止MS马达301的旋转(S27)。由此,可动反射镜201处于上升(退避)位置,快门设定杆213b到达退避位置(P1)。
接下来,断开快门213的快门前帘保持用的磁铁Mg的供电,使快门前帘移动(S29)。当快门前帘的移动结束时(图11的t3),快门213处于全开状态,被摄体像成像在CCD 221上,因而开始从作为成像器的CCD 221中读出图像信息(S31)。根据该读出的图像信息在液晶监视器26上进行实时浏览显示(S33)。为了进行实时浏览显示,从CCD 221重复进行图像信息的读出(例如30帧/秒),作为动态图像来显示。
下面,使用图9所示的流程图和图11所示的时序图来对步骤S5的自动焦点调节(AF)的动作进行详述。该子例程如上所述,是在半按下释放按钮21时,使可动反射镜201下降,进行测距和测光的子例程。首先,使显示在液晶监视器26上的实时浏览冻结(固定)(S41)。这是针对由于可动反射镜201下降,被摄体像不成像在CCD 221上而不能取得图像信息从而使实时浏览中断的对策。接下来,开始MS马达301的反转(S43,图11的t11),并且停止从CCD 221的读出(S45)。
在MS马达301的反转中,把反射镜上紧凸轮353和快门上紧凸轮355从区域c经过区域d驱动到区域e。其间,反射镜驱动杆341在对反射镜驱动弹簧343进行上紧的同时从图2E的位置向图2D的位置移动,可动反射镜201由于反射镜下降弹簧345的弹簧力而下降到下降位置(反射位置)。并且,快门设定杆213b留在上述图2B的P1位置,处于快门上紧未完成的状态。当到达区域e时(S47,图11的t12),停止MS马达301的旋转。由此,可动反射镜201处于下降状态,而快门设定杆213b仍处于退避位置(P1)(快门上紧未完成)。
测距单元218经由可动反射镜201和副反射镜203接收被摄体像,进行测距动作(S51)。通过测距动作,检测摄影镜头101的散焦量,机身CPU 229运算用于进行对焦的驱动量,镜头CPU 111经由镜头驱动机构107进行自动焦点调节(S53)。并且,测光元件211对从可动反射镜201导出的被摄体光束的一部分进行测光(S51),机身CPU 229根据该测光值运算快门速度和光圈值等的曝光值。
然后,正转驱动MS马达301(S55,图11的t13)。这与以前相反,是反射镜上紧凸轮353和快门上紧凸轮355从区域e经过区域d回到区域c的工序。其间,可动反射镜201从下降位置回到上升位置。另一方面,快门设定杆213b仍处于退避位置(P1),快门上紧未完成。当到达区域c时(S57,图11的t14),停止MS马达301的旋转(S59)。之后,在步骤S45中重新开始已停止的从CCD 221中的图像信息读出(S61,图11的t14),在液晶监视器26上进行实时浏览显示(S63)。即,解除液晶监视器26的冻结状态。
另外,在可动反射镜201处于反射位置期间,测距动作必须结束,然而即使在可动反射镜201进行退避动作期间,也能进行镜头驱动动作。因此,在图11中,在可动反射镜201的退避动作后也继续进行镜头驱动(LD)。只要是实时浏览重新开始后,摄影者就能通过液晶监视器26观察对焦的情况。
下面,使用图10所示的流程图和图11所示的时序图来对步骤S9的摄影动作进行详述。该子例程如上所述,是在实时浏览中全按下释放按钮21时,根据来自CCD 221的输出取得静态图像,并在记录介质245上进行记录的子例程。实时浏览是在反射镜上紧凸轮353和快门上紧凸轮355的区域c内进行的。当指示了摄像动作时,反射镜上紧凸轮353和快门上紧凸轮355暂时被驱动到区域a。然后,在进行了快门上紧后,再次驱动到区域c,取得静态图像的图像信息。
首先,使MS马达301正转(S71,图11的t21),把反射镜上紧凸轮353和快门上紧凸轮355从区域c经过区域b驱动到区域a。由此,可动反射镜201伴随反射镜驱动杆341的驱动而处于下降状态,并且快门设定杆213b移动到快门上紧完成位置(图2B的P2),快门被上紧。
当检测出到达区域a时(S73,图11的t22),停止MS马达301的旋转。接下来,向快门前帘和后帘保持用的磁铁Mg供电,保持前帘和后帘(S77)。之后,开始MS马达301的反转驱动(S79,图11的t23)。通过该反转驱动,反射镜上紧凸轮353和快门上紧凸轮355从区域a经过区域b再次回到区域c。在该过程中,可动反射镜201从下降(反射)位置移动到上升(退避)位置,并且快门设定杆213b移动到退避位置(P1)。
当到达区域c时(S81,图11的t24),停止MS马达301的反转驱动(S83)。在该状态下,可动反射镜201从摄影光路退避,快门213处于可曝光状态,因而移到曝光动作(S85)。首先,停止保持快门前帘的磁铁Mg的通电,开始快门前帘的移动(图11的t25)。当与预先运算的快门速度对应的时间经过时,开始快门后帘的移动(图11的t26)。在快门后帘的移动开始后,当后帘结束的时间经过时,正转驱动MS马达301(S87),使反射镜上紧凸轮353和快门上紧凸轮355从区域c经过区域b移动到区域a。其间,可动反射镜201被驱动到下降位置,快门213进行快门上紧。当检测出是区域a时(S89),停止MS马达301的正转驱动(S91)。并且,在MS马达301的正转驱动中的同时,从CCD 221中读出静态图像的图像信息(S93),在液晶监视器26上进行规定时间的显示。在MS马达301停止(S91)后,执行步骤S1的实时浏览初始设定。即,使反射镜上紧凸轮353和快门上紧凸轮355从区域a回到区域c,重新开始实时浏览。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实时浏览模式中,在根据释放按钮21的半按下操作来进行自动焦点调节动作的情况下(S5),把可动反射镜201插入摄影光路中,形成观察位置。由此,使测距单元218处于动作状态,可执行自动焦点调节动作。并且同时,测光元件211也处于可动作状态,可进行测光。并且,在进行这些动作时,可动反射镜201被驱动,而快门213未作任何驱动。这样在实时浏览中,由于不进行不需要的快门上紧,因而驱动源的负荷减轻,可减少时滞和能量损失。
从图5也可以看出,在同时进行快门213的上紧和可动反射镜201的驱动的区域b中,其凸轮倾斜度较缓。其结果,尽管驱动需要时间,但可减少能量损失。相比之下,在实时浏览中仅进行可动反射镜201的驱动的区域d可使凸轮倾斜度较陡。其结果,驱动不需要时间,可减少时滞。
下面,使用图12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执行通过半按下释放按钮21来进行1次自动焦点调节的所谓单次AF。第2实施方式是执行除了单次AF以外还连续进行自动焦点调节的连续AF的例子。该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是图7所示的实时浏览显示模式的流程的一部分,除此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而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图12所示的实时浏览显示模式中,对与图7的流程相同的步骤赋予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说明。当步骤S1的实时浏览初始设定结束时,判定由未作图示的AF模式设定构件所设定的AF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AF模式,可仅设定单次AF模式和连续AF模式这两种模式。在步骤S101中判定为单次AF的情况下,进到步骤S3,在单次AF模式下进行处理。由于该单次AF模式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在步骤S101中判定为不是单次AF模式,即是连续AF模式的情况下,进到步骤S103,判定是否半按下释放按钮21,即1R是否接通。在1R断开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101,处于等待状态直到半按下释放按钮21。另一方面,当1R接通时,进到步骤S105,执行图9所说明的自动焦点调节(AF)的子例程。即,使可动反射镜201从退避位置转动到观察位置,在该状态下根据测距电路217的输出把摄影镜头101驱动到对焦位置。当该AF动作结束时,接下来,在步骤S107中判定1R是否接通,在手离开释放按钮21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101,重复上述步骤。另一方面,在释放按钮21的半按下状态继续的情况下,在步骤S109中判定是否全按下了释放按钮21,即2R是否接通,在2R接通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9,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执行摄影动作。另一方面,在2R断开的情况下,进到步骤S111,判定定时器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在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07,判定1R的状态。另一方面,在步骤S111中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使定时器复位并起动,返回到步骤S105,执行图9所说明的自动焦点调节(AF)的子例程。连续AF模式是以规定时间间隔重复进行单次AF的模式,通过步骤S111和S113对该规定时间进行计时。
在执行实时浏览模式的当中AF模式从连续AF模式变更到单次AF模式时,在步骤S101中转移到步骤S3,并且当从单次AF模式变更到连续AF模式时,在步骤S101中转移到步骤S103,分别进行AF模式的变更。
如上所述,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进行实时浏览的情况下,在设定了单次AF模式的情况下,可动反射镜201响应于释放按钮21的半按下而从退避位置移动到反射位置,从而可进行自动焦点调节。并且在设定了连续AF模式的情况下,在半按下释放按钮21期间,可动反射镜201以规定时间间隔移动到反射位置来进行自动焦点调节。
在本发明的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当进行实时浏览时,在进行自动焦点调节的情况下,使可动反射镜201移动到观察位置,可使测距电路217动作,因而即使是实时浏览模式也能进行自动焦点调节,非常便利。并且,在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在实时浏览模式时的可动反射镜201的驱动时,可分开进行快门上紧动作,因而可减轻负荷,可缩短时滞。
而且,巧妙地利用反射镜上紧凸轮353和快门上紧凸轮355的正转和反转,在通常摄影的情况下进行反射镜上紧和快门上紧,在实时浏览的情况下仅进行反射镜上紧,因而可实现简单构成且小型化。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反射镜上紧凸轮351和快门上紧凸轮355这两种凸轮,然而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1个凸轮把区域划分为反射镜上紧用和快门上紧用。并且,利用上述凸轮的正转和反转来进行向实时浏览的转移和实时浏览时的AF切换,然而也可以利用行星齿轮等来进行切换。不管怎样,只要是在向实时浏览的转移时进行可动反射镜201的驱动和快门上紧,在实时浏览时的AF动作时,仅使可动反射镜201的驱动机构动作而不进行快门上紧即可。
并且,在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摄像元件是一个CCD 221,然而当然,即使是切换多个摄像元件的输出来进行实时浏览显示的照相机也能应用。
并且,在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可动反射镜201把光路切换成取景器光学系统和摄像元件,然而不限于此,例如,即使构成为切换成图像记录用的摄像元件和被摄体像观察用的摄像元件,也能应用本发明。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反射镜201在反射镜上升时进行反射镜上紧,然而反之也可以在反射镜下降时进行反射镜上紧。
而且,在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在AF时可动反射镜201下降的状态下进行测距动作,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反射镜下降状态下进行测距动作和摄影镜头的对焦动作的双方。
如上所述,在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照相机具有:可动反射镜201,其通过MS马达301的旋转可移动到使来自摄影镜头101的光束反射而导入观察光学系统的观察位置(下降位置)和从来自摄影镜头101的光束的通过区域退避的退避位置(上升位置);对焦用传感器(测距电路217的内部),其用于使摄影镜头101对焦到被摄体上;对焦用反射镜(副反射镜203),其与可动反射镜201连动,当可动反射镜201处于观察位置(下降位置)时把来自摄影镜头101的光束导入对焦用传感器(测距电路217的内部);自动焦点调节部(例如,机身CPU 229,镜头CPU 111,镜头驱动机构107),其根据对焦传感器的输出把摄影镜头驱动到对焦位置;摄像元件(CCD 221),其配置在可动反射镜201的后方,接收来自摄影镜头101的被摄体光束来进行摄像;快门,其配置在可动反射镜201和摄像元件之间;以及驱动机构,其当在图像显示部(例如,液晶监视器26)上进行由摄像元件(CCD 221)摄像的动态图像显示的同时进行摄影镜头101的对焦时,使自动焦点调节部动作,并把可动反射镜201驱动到退避位置(上升位置),不进行快门213的上紧,而把可动反射镜201驱动到观察位置(下降位置)。由此,可提供一种在实时浏览时的测距动作时,不驱动快门上紧和可动反射镜的驱动双方的较大负荷,而减少了时滞和能量损失的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
并且,在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照相机具有:可正反旋转的MS马达301;观察摄影镜头101的成像的观察光学系统(取景器光学系统);可动反射镜201,其通过MS马达301的旋转可移动到使来自摄影镜头101的光束反射而导入观察光学系统的观察位置(下降位置)和从来自摄影镜头的光束的通过区域退避的退避位置(上升位置);对焦用传感器(测距电路217的内部),其用于使摄影镜头对焦到被摄体上;对焦用反射镜(副反射镜203),其与可动反射镜201连动,当可动反射镜处于观察位置(下降位置)时把来自摄影镜头101的光束导入对焦用传感器;摄像元件(CCD 221),其配置在可动反射镜201的后方,当可动反射镜201处于退避位置(上升位置)时接收来自摄影镜头101的被摄体光束来进行摄像;图像显示部(例如,液晶监视器26),其用于把由摄像元件(CCD221)摄像的被摄体图像显示为动态图像;对焦开始部(例如,释放按钮21的1R),其用于使摄影镜头101开始对焦到被摄体上;快门213,其配置在可动反射镜201和摄像元件之间,通过MS马达301的旋转来上紧;反射镜驱动凸轮(反射镜上紧凸轮353),其具有使可动反射镜201位于观察位置(下降位置)的第1凸轮部(区域a)、与该第1凸轮部连续并使可动反射镜201位于退避位置(上升位置)的第2凸轮部(区域c)、以及与该第2凸轮部连续并把可动反射镜驱动到观察位置(下降位置)的第3凸轮部(区域e);快门上紧凸轮355,其具有与第1凸轮部(区域a)同步地对快门进行上紧的快门上紧凸轮部(区域b)、以及与上述第2凸轮部和上述第3凸轮部同步地不对快门进行上紧的非上紧凸轮部(区域d);以及控制部,其进行以下控制,即:(1)当利用摄像元件进行静态图像摄像时,使MS马达301正反旋转,在反射镜驱动凸轮(反射镜上紧凸轮353)的第1凸轮部和第2凸轮部之间进行往复运动,使可动反射镜201进行在观察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的移动,与其同步地在快门上紧凸轮355的快门上紧凸轮部和非上紧凸轮部之间进行往复运动,重复快门213的上紧,(2)当在图像显示部上进行由摄像元件摄像的动态图像显示的同时进行摄影镜头的对焦时,响应于对焦开始部的输出而使MS马达正反旋转,进行反射镜驱动凸轮的第2凸轮部和第3凸轮部的往复运动,使可动反射镜201进行在观察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的移动,与其同步地进行快门上紧凸轮的非上紧凸轮部的往复运动,不进行快门213的上紧。因此,在实时浏览时的测距动作时,不驱动快门上紧和可动反射镜的驱动双方这样的较大负荷,可减少时滞和能量损失,特别是通过使用凸轮部,可实现小型和廉价。
而且,在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照相机具有:可动反射镜201,其可移动到摄影镜头101的摄影光路上的第1位置(下降位置)以及从该摄影光路上退避的第2位置(上升位置);摄像元件(CCD 221),其配置在摄影镜头101的摄影光路上,接收由摄影镜头所成像的被摄体像,并输出光电转换信号;快门213,其配置在该摄像元件和可动反射镜之间,用于控制摄像元件上的上述被摄体像的曝光时间;显示装置(液晶监视器26),其用于根据光电转换信号实时浏览显示被摄体像;以及驱动控制部(机身CPU 229),其在进行实时浏览显示时,把可动反射镜201驱动到第2位置(上升位置),并把快门213驱动到开放状态(S1),在实时浏览显示中进行测距动作的情况下(S5),不进行上述快门的上紧动作,而使可动反射镜从第2位置移动到第1位置(S43)。因此,在测距动作时仅进行可动反射镜的驱动,可减轻负荷,并可减少时滞和能量损失。
尽管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作了图示和说明,然而当然应该理解为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容易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形和变更。因此,意图是使本发明不限于所说明和所图示的确切形式,而是构成为涵盖可以收在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变形。

Claims (15)

1.一种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该照相机具有:
可正反旋转的马达;
观察摄影镜头的成像的观察光学系统;
可动反射镜,其通过上述马达的旋转可移动到以下位置:使来自上述摄影镜头的光束反射而导入到观察光学系统的观察位置、和从来自摄影镜头的光束的通过区域退避的退避位置;
对焦用传感器,其用于使上述摄影镜头对焦到被摄体上;
对焦用反射镜,其与上述可动反射镜连动,当上述可动反射镜处于上述观察位置时把来自摄影镜头的光束导入到上述对焦用传感器;
摄像元件,其配置在上述可动反射镜的后方,当上述可动反射镜处于上述退避位置时接收来自上述摄影镜头的被摄体光束来进行摄像;
图像显示部,其用于显示由上述摄像元件摄像的被摄体图像;
对焦开始装置,其用于使上述摄影镜头开始对被摄体进行对焦;以及
快门,其配置在上述可动反射镜和上述摄像元件之间,通过上述马达的旋转来上紧;
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还具有:
反射镜驱动凸轮,其具有使上述可动反射镜位于上述观察位置的第1凸轮部、与该第1凸轮部连续并使上述可动反射镜位于上述退避位置的第2凸轮部、以及与该第2凸轮部连续并把上述可动反射镜驱动到观察位置的第3凸轮部;
快门上紧凸轮,其具有与上述第1凸轮部同步地对快门进行上紧的快门上紧凸轮部、和与上述第2凸轮部和上述第3凸轮部同步地不对快门进行上紧的非上紧凸轮部;以及
控制装置,其进行以下控制:当利用上述摄像元件进行静态图像摄像时,使上述马达正反旋转,在上述反射镜驱动凸轮的第1凸轮部和第2凸轮部之间进行往复运动,使上述可动反射镜进行在上述观察位置和上述退避位置之间的移动,与其同步地在快门上紧凸轮的快门上紧凸轮部和非上紧凸轮部之间进行往复运动,进行上述快门的上紧,当在上述图像显示部上利用上述摄像元件进行动态图像显示的同时进行上述摄影镜头的对焦时,响应于上述对焦开始装置的输出而使上述马达正反旋转,进行在上述反射镜驱动凸轮的第2凸轮部和第3凸轮部的往复运动,使上述可动反射镜进行在上述观察位置和上述退避位置之间的移动,与其同步地进行快门上紧凸轮的非上紧凸轮部的往复运动,不进行上述快门的上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其中,
上述反射镜驱动凸轮和快门上紧凸轮由一体旋转的凸轮构件构成。
3.一种可实时浏览的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该照相机具有:
可动反射镜,其通过马达的旋转可移动到以下位置:使来自摄影镜头的光束反射而导入到观察光学系统的观察位置、以及从来自上述摄影镜头的光束的通过区域退避的退避位置;
摄像元件,其配置在上述可动反射镜的后方,当上述可动反射镜处于上述退避位置时接收来自上述摄影镜头的被摄体光束来进行摄像;
图像显示装置,其用于显示由上述摄像元件摄像的被摄体图像;
对焦用传感器,其用于使上述摄影镜头对焦到被摄体上;
对焦用反射镜,其与上述可动反射镜连动,当上述可动反射镜处于上述观察位置时把来自上述摄影镜头的光束导入到上述对焦用传感器;
自动焦点调节装置,其根据上述对焦传感器的输出把上述摄影镜头驱动到对焦位置;以及
快门,其配置在上述可动反射镜和上述摄像元件之间;
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还具有:
驱动装置,其当在上述图像显示部上进行由上述摄像元件摄像的动态图像显示的同时进行上述摄影镜头的对焦时,使上述自动焦点调节装置动作,并在把上述可动反射镜驱动到上述退避位置后,不进行上述快门的上紧,而把上述可动反射镜驱动到上述观察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该照相机还具有:对焦开始装置,其用于使上述摄影镜头开始对被摄体进行对焦,其中,
上述驱动装置根据该对焦开始装置的上述对焦开始指示,不进行上述快门的上紧,而把上述可动反射镜驱动到上述观察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其中,
上述驱动装置每隔规定时间间隔把上述可动反射镜驱动到上述观察位置,而不进行上述快门的上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其中,
上述驱动装置包含反射镜驱动凸轮和快门上紧凸轮,该反射镜驱动凸轮和该快门上紧凸轮由一体旋转的凸轮构件构成。
7.一种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该照相机具有:
可动反射镜,其可移动到摄影镜头的摄影光路上的第1位置以及从该摄影光路上退避的第2位置;
摄像元件,其配置在上述摄影镜头的上述摄影光路上,接收由上述摄影镜头所成像的被摄体像,并输出光电转换信号;
快门,其配置在该摄像元件和上述可动反射镜之间,控制上述摄像元件上的上述被摄体像的曝光时间;以及
显示装置,其用于根据上述光电转换信号实时浏览显示上述被摄体像;
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还具有:
驱动控制装置,其在进行上述实时浏览显示时,把上述可动反射镜驱动到上述第2位置,并把上述快门驱动到开放状态,在上述实时浏览显示中进行测距动作的情况下,不进行上述快门的上紧动作,而使上述可动反射镜从上述第2位置移动到上述第1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其中,
上述可动反射镜具有反射镜驱动机构,其把上述可动反射镜驱动到上述第1位置和上述第2位置;
上述快门具有用于进行快门上紧的快门上紧机构;
上述驱动控制装置在进行上述测距动作的情况下,不驱动上述快门上紧机构,而仅驱动上述反射镜驱动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其中,
上述驱动控制装置在上述测距动作结束后,仅驱动反射镜驱动机构而使上述可动反射镜回到上述第2位置,重新开始上述实时浏览显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其中,
上述驱动控制装置在上述测距动作结束后,驱动反射镜驱动机构而使上述反射镜回到上述第2位置,并将摄影镜头向对焦位置驱动。
11.一种照相机,其可把由摄像元件重复取得的图像作为动态图像来实时浏览显示在显示装置上,该照相机具有:
反射镜驱动机构,其驱动配置在摄影光路上的可动反射镜;
快门上紧机构,其进行用于控制针对上述摄像元件的曝光时间的快门上紧;
单一驱动源;以及
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其针对上述反射镜驱动机构和上述快门上紧机构,把上述驱动源的驱动力的传递切换到上述两机构或者仅上述反射镜驱动机构;
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还具有:
驱动控制装置,其在向实时浏览显示切换时,通过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把驱动力传递到上述反射镜驱动机构和上述快门上紧机构的双方,在实时浏览显示时的自动焦点调节时,通过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把驱动力仅传递到上述反射镜驱动机构。
12.一种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该照相机具有:
可动反射镜,其进入到来自摄影镜头的光束中而被驱动到反射该光束的反射位置以及从来自摄影镜头的光束的通过区域退避的退避位置;以及
快门,其配置在该可动反射镜的后方;
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还具有:
可正反旋转的马达;
凸轮构件,其具有通过上述马达的正反旋转来进行上述快门的上紧和上述可动反射镜的驱动的双方的第1驱动部分、以及通过上述马达的正反旋转来仅进行上述可动反射镜的驱动的第2驱动部分;以及
控制装置,在通常摄影时,该控制装置使上述马达旋转来选择上述凸轮构件的上述第1驱动部分,而在实时浏览时的自动焦点调节时,该控制装置使上述马达旋转来选择上述凸轮构件的上述第2驱动部分,并驱动控制上述凸轮构件。
13.一种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该照相机具有:
可动反射镜,其进入到来自摄影镜头的光束中而被驱动到反射该光束的反射位置以及从来自摄影镜头的光束的通过区域退避的退避位置;
摄像元件,其配置在该可动反射镜的后方,当上述可动反射镜处于上述退避位置时接收来自上述摄影镜头的被摄体光束来进行摄像;以及
图像显示部,其用于显示由上述摄像元件摄像的被摄体图像;
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还具有:
可正反旋转的马达;
快门,其配置在上述可动反射镜和上述摄像元件之间,通过上述马达的旋转来上紧;
反射镜驱动凸轮,其具有使上述可动反射镜位于上述反射位置的第1凸轮部、与该第1凸轮部连续并使上述可动反射镜位于上述退避位置的第2凸轮部、以及与该第2凸轮部连续并把上述可动反射镜驱动到反射位置的第3凸轮部;
快门上紧凸轮,其具有与上述第1凸轮部同步地对快门进行上紧的快门上紧凸轮部、和与上述第2凸轮部和上述第3凸轮部同步地不对快门进行上紧的非上紧凸轮部;以及
控制装置,其当利用上述摄像元件进行静态图像摄像时,使上述马达正反旋转,在上述反射镜驱动凸轮的第1凸轮部和第2凸轮部之间进行往复运动,使上述可动反射镜进行上述反射位置和上述退避位置之间的移动,与其同步地在上述快门上紧凸轮的快门上紧凸轮部和非上紧凸轮部之间进行往复运动,重复上述快门的上紧,当在上述图像显示部上进行上述摄像元件的动态图像显示时,使上述马达正反旋转,在上述反射镜驱动凸轮的第2凸轮部和第3凸轮部之间进行往复运动,使上述可动反射镜进行在上述反射位置和上述退避位置之间的移动,与其同步地进行快门上紧凸轮的非上紧凸轮部的往复运动,不进行上述快门的上紧。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其中,
上述反射镜驱动凸轮和上述快门上紧凸轮由一体旋转的凸轮构件构成。
15.一种在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中,驱动使主反射镜驱动用的第1凸轮和快门上紧用的第2凸轮连接的单独齿轮,选择性地进行主反射镜的驱动和快门上紧的方法,其中,
上述第1凸轮的凸轮面根据距转动轴的半径距离被区分为长径区域、短径区域、以及在上述长径区域和短径区域之间的迁移区域;
上述第2凸轮的凸轮面根据距转动轴的半径距离被区分为长径区域、短径区域、以及在上述长径区域和短径区域之间的迁移区域;
该方法包括:
在第1范围内驱动上述齿轮,不对快门进行上紧而驱动主反射镜,其中,第1范围是主反射镜驱动用的构件与上述第1凸轮的凸轮面的至少迁移区域抵接、而且快门上紧用的构件不与上述第2凸轮的凸轮面的至少迁移区域抵接的范围;以及
在第2范围内驱动上述齿轮,进行主反射镜的驱动和快门上紧,其中,第2范围是主反射镜驱动用的构件与上述第1凸轮的凸轮面的至少迁移区域抵接、而且快门上紧用的构件与上述第2凸轮的凸轮面的至少迁移区域抵接的范围。
CNB2007101077458A 2006-04-28 2007-04-28 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417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26504 2006-04-28
JP2006126504A JP2007298742A (ja) 2006-04-28 2006-04-28 ライブビュー可能なカメ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3791A CN101063791A (zh) 2007-10-31
CN100514172C true CN100514172C (zh) 2009-07-15

Family

ID=38648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0774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4172C (zh) 2006-04-28 2007-04-28 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99319B2 (zh)
JP (1) JP2007298742A (zh)
CN (1) CN10051417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42205B2 (ja) * 1999-05-19 2008-09-0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JP2010263254A (ja) * 2007-08-29 2010-11-18 Panasonic Corp 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カメラ本体
JP5169144B2 (ja) * 2007-10-29 2013-03-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4981632B2 (ja) 2007-11-16 2012-07-25 三菱電線工業株式会社 ダブルクラッドファイバのファイバ端部加工方法
JP2009122557A (ja) * 2007-11-18 2009-06-04 Olympus Imaging Corp カメラ
JP2009200767A (ja) * 2008-02-21 2009-09-03 Olympus Imaging Corp カメラ
KR20090098197A (ko) * 2008-03-13 2009-09-17 삼성디지털이미징 주식회사 플래시 발광량 조절가능한 디지털 촬영 장치, 이의 제어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실행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기록매체
JP2010014884A (ja) * 2008-07-02 2010-01-21 Nikon Corp カメラ
JP5373499B2 (ja) * 2009-07-31 2013-12-18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CN102025910B (zh) * 2009-09-22 2012-09-19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相机的连续对焦方法
JP5828659B2 (ja) * 2011-04-08 2015-1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
KR20130005882A (ko) * 2011-07-07 2013-0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촬영 장치, 그 제어방법, 및 오토포커싱 방법
IT201700002416A1 (it) * 2017-01-11 2018-07-11 Autoscan Gmbh Apparecchiatura mobile automatizzata per il rilevamento e la classificazione dei danni sulla carrozzeria
CN113703151B (zh) * 2021-08-25 2024-02-0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一种低照度可调焦间接检眼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46442B2 (ja) 2001-06-05 2011-03-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一眼レフカメラ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記憶媒体
JP4025836B2 (ja) * 2004-10-07 2007-12-26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携帯通信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253692A1 (en) 2007-11-01
CN101063791A (zh) 2007-10-31
US7899319B2 (en) 2011-03-01
JP2007298742A (ja) 2007-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4172C (zh) 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
US7847853B2 (en) Image taking apparatus and lens apparatus
CN100510942C (zh) 可实时取景的单反照相机
JP4215100B2 (ja) 撮像装置
JPH03292067A (ja) ファインダ
CN100470350C (zh) 照相机
US20090303378A1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0545732C (zh) 具有焦点调节装置的照相机
JP2001208952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4183000B2 (ja) 撮像装置
JP2007312196A (ja) ライブビュー可能なカメラ
JP2006340126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863370B2 (ja) 撮像装置
JP4678816B2 (ja) 撮像装置
US7400827B2 (en) Camera provided with optical finder
JP2000032323A (ja) 電子カメラ
JP4612800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影システム
CN101539712B (zh) 照相机
JP4194542B2 (ja) 撮像装置
JP2005292525A (ja) 撮像装置
JPH10142686A (ja) モニタ画面を有する銀塩カメラ
JP2007310219A (ja) ライブビュー可能なカメラ
JPH07199048A (ja) 被写体の速度記録機能付カメラ
JP2008304933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ファインダ光学系での光路切換方法
JP2005292520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影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0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15

Termination date: 201804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