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94023C - 带式传送设备以及利用这种带式传送设备的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带式传送设备以及利用这种带式传送设备的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94023C
CN100494023C CNB2004800016593A CN200480001659A CN100494023C CN 100494023 C CN100494023 C CN 100494023C CN B2004800016593 A CNB2004800016593 A CN B2004800016593A CN 200480001659 A CN200480001659 A CN 200480001659A CN 100494023 C CN100494023 C CN 10049402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transfer
driven roller
transfer belt
driven voller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016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20187A (zh
Inventor
牧恒雄
三角富义
塚村清
伊东阳一
青木秀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20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0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402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402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5/0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 B65G15/60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guiding belts, e.g. by fluid jets
    • B65G15/64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guiding belts, e.g. by fluid jets for automatically maintaining the position of the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9/00Rollers, e.g. drive roller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corporated in roller-ways or other type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 B65G39/10Arrangements of rollers
    • B65G39/12Arrangements of rollers mounted on framework
    • B65G39/16Arrangements of rollers mounted on framework for aligning belts or cha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 B65H5/021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by belts
    • B65H5/02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by belts between belts and stationary pressing, supporting or guiding elements forming a transport ni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gears, couplings, belt tensio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20Belts
    • B65H2404/22Cross section profile
    • B65H2404/222Flat belt
    • B65H2404/2222Flat belt with protrusions on inner side; B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20Belts
    • B65H2404/25Driving or guiding arrangements
    • B65H2404/253Relative position of driving and idler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20Belts
    • B65H2404/25Driving or guiding arrangements
    • B65H2404/255Arrangement for tensio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35Handling of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215/00139Belt
    • G03G2215/00143Meandering prevention
    • G03G2215/00151Meandering prevention using edge limi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在一个中间转印部件(100)中,在一根中间转印带(102)的内侧形成有一条凸缘(107),其中中间转印带(102)在一个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作用下进行旋转。从动辊轴承(104a,104b)支撑着一个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该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能够沿着推动方向移动。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和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端部与凸缘(107)相互作用,以便约束所述中间转印带沿着推动方向的偏转。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能够抵抗中间转印带(102)的偏转沿着推动方向发生移动。

Description

带式传送设备以及利用这种带式传送设备的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成像设备,尤其是一种利用了一个带式传送设备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带式传送设备带有一个驱动辊、一个从动辊、以及一根与所述驱动辊和从动辊发生配合的环形带。
背景技术
常规的带式传送设备具有一个环形引导构件,该环形引导构件的一部分从位于一根传送带上的传送辊的端部表面开始延伸,从而使得该环形引导构件与设置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也可以被称作随动辊或者惰性辊)的端部侧的隔板发生配合(比如参照专利文件1)。根据前述结构,如果传送带沿着一个Z字形方向移动、在该传送带上施加一个压力并且产生拉伸现象,不会在所述环形引导构件中产生应力,并且传送带的平整度得以保持。
此外,存在有这样一种带式传送设备,其具有一个支撑构架,用于可旋转地支撑一个与一根传送带发生配合的从动辊,和一个支撑装置,用于经由一个弹簧支撑所述支撑构架的中部,以便以一种秋千状态支撑起所述从动辊(比如参照专利文件2)。根据这种结构,如果传送带趋于在所述从动辊上发生偏转,那么所述从动辊将发生偏移来随动于所述偏转,这样能够对传送带的Z字形运动加以校正。
此外,存在有这样一种带式传送设备,其通过合适地选择纬纱(沿着圆周方向延伸的细绳)的盘绕方向和在传送带芯部材料中的盘绕圈数,来对抗由于在驱动辊与从动辊的轴之间发生扭曲而导致的传送带偏转力(比如参照专利文件3)。在这里,在所述传送带中施加了一个与该传送带驱动机构的偏转力相对的偏转力。
还有,存在有这样一种带式传送设备,其包括一个与一根传送带发生配合并且带有轴承的支托辊、一个与支托辊夹持和压持所述传送带并且与支托辊可脱离地发生配合的传送辊、以及一个张力消除装置,该张力消除装置在所述传送带未被驱动时消除张力,其中当所述传送带的张力被消除时,所述传送辊与该传送带发生接触,以便防止该传送带上的凸缘(the bead)与所述支托辊脱离开(比如参照专利文件4)。
专利文件1:JP2003-095472A(第3页上的0011和0012自然段,图1、图2)
专利文件2:JP04-246042A(第3页上的0019自然段至第4页上的0031自然段,图1)
专利文件3:JP06-040591A(第3页上的0016自然段至第4页上的0020自然段,图1、图2)
专利文件4:JP2000-284607A(第8页上的0085至0095自然段,图9)
在这些传统带式驱动设备中,当与驱动辊或者其支撑轴邻近的从动辊相对于驱动辊或者其支撑轴发生扭曲时,如果传送带相对于该从动辊的轴向发生偏转,那么该从动辊的支撑轴将趋于沿着一个与传送带的偏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但是,利用这种带式驱动设备,由于与传送带发生配合的从动辊的支撑轴受到约束或者固定,以便不会沿着轴向(通常为水平方向)移动,所以会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所述从动辊无法随动于所述偏转。由此,所希望的是进一步保持所述传送带的平整度和纸张的平整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总体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过改进并且实用的带式传送设备和成像设备,其中避免了前述问题。
本发明的更为具体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成像设备的带式传送设备,其中与一根传送带发生配合的从动辊可以沿着一个轴向移动,从而使得所述传送带的偏转可以通过所述从动辊的运动加以校正。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此提供了一种带式传送设备,包括:一个驱动辊;一个按照所述驱动辊的工作方式进行旋转的从动辊;一根与所述驱动辊和从动辊发生配合的传送带,其中所述驱动辊用于旋转式驱动该传送带,该传送带带有一条形成于其内侧的凸缘;以及从动辊支撑装置,用于沿着一个推动方向可移动地支撑所述从动辊,其中,在工作过程中,所述驱动辊和从动辊的端部与所述传送带上的凸缘相互作用,以便约束所述传送带沿着推动方向的偏转,并且所述从动辊能够抵抗所述传送带的偏转沿着推动方向发生移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带式传送设备中,所述凸缘可以沿着所述传送带的宽度方向形成于该传送带的各侧上,并且所述从动辊的第一端部与位于该从动辊第一端部侧的所述从动辊支撑装置之间的间隙可以大于第一间隙、第二间隙以及第三间隙之和,其中第一间隙位于所述从动辊的第二端部与位于该从动辊第二端部侧的所述凸缘之间,第二间隙位于所述驱动辊的第一端部与位于该驱动辊第一端部侧的所述凸缘之间,而第三间隙位于所述驱动辊的第二端部与位于该驱动辊第二端部侧的所述凸缘之间。
在根据本发明的带式传送设备中,所述凸缘可以被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的内侧,并且可以在所述驱动辊的圆周表面上形成一个沟槽,从而使得所述凸缘与该沟槽发生配合。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带式传送设备中,所述驱动辊的端部与所述凸缘之间的摩擦系数可以被设定为小于所述驱动辊的中部与所述凸缘之间的摩擦系数。可以在所述驱动辊的一个端部表面上形成一个圆锥部,从而使得在非工作状态下,所述端部表面上的非圆锥部分叠置在所述凸缘的侧表面上。所述带式传送设备还可以包括一个构成所述驱动辊的中部的第一旋转构件,和一个构成所述驱动辊的端部的第二旋转构件,其中第二旋转构件的外径处于第一旋转构件的外径的±1.0毫米范围之内。所述圆锥部相对于所述驱动辊的端部表面的圆锥角可以被设定在10至45度的范围中。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带式传送设备中,所述驱动辊的轴与所述从动辊的轴可以基本上垂直于纸张传送方向,并且所述从动辊的轴可以相对于所述驱动辊的轴发生倾斜。所述凸缘可以形成于所述传送带的内表面的一侧上,从而使得在工作状态下,所述凸缘在工作过程中与所述从动辊的相对端部的下侧端部相互作用。可以在所述驱动辊的一个端部表面上形成一个圆锥部,在非工作状态下,所述端部表面上的非圆锥部分叠置在所述凸缘的侧表面上。所述圆锥部相对于所述驱动辊的端部表面的圆锥角可以被设定在10至45度的范围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带式传送设备中,所述从动辊支撑装置与从动辊之间沿着推动方向的摩擦力可以小于所述从动辊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力。
在根据本发明的带式传送设备中,所述驱动辊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系数可以大于所述从动辊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带式传送设备还可以包括用于将所述传送带压持在驱动辊上的施压装置,其中该施压装置位于一个与所述驱动辊相对的位置处,同时所述传送带位于它们之间。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包括:用于成形图像的成像装置;和一个带式传送设备,该带式传送设备包括:一个驱动辊;一个按照所述驱动辊的工作方式进行旋转的从动辊;一根与所述驱动辊和从动辊发生配合的传送带,其中所述驱动辊用于旋转式驱动该传送带,该传送带带有一条形成于其内侧的凸缘;以及从动辊支撑装置,用于沿着一个推动方向可移动地支撑所述从动辊,其中,在工作过程中,所述驱动辊和从动辊的端部与所述传送带上的凸缘相互作用,以便约束所述传送带沿着推动方向的偏转,并且所述从动辊能够抵抗所述传送带的偏转沿着推动方向发生移动。
根据本发明,所述从动辊被可旋转地支撑起来,并且所述从动辊支撑装置被设置成沿着推动方向可旋转地支撑所述从动辊,并且所述驱动辊和从动辊的端部与所述传送带相互作用,以便约束所述传送带沿着推动方向的偏转,并且所述从动辊能够抵抗所述传送带的偏转沿着推动方向发生移动。由此,存在这样一种效果,即所述传送带的偏转可以通过所述从动辊发生运动而加以校正。本发明适用于这样一种具有一根环形带、一个驱动该环形带的驱动辊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环形带发生配合的从动辊的带式传送设备,和一种具有这种带式传送设备的成像设备。
当结合附图进行阅读时,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从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变得更为明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一台作为成像设备的数字复印机的总体结构,一个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带式传送设备被应用于该数字复印机;
图2示出了一个在图1中示出的自动送纸装置的外轮廓;
图3是一个设置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中的中间转印部件(a intermediate transfer part)的侧视图;
图4是所述设置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中的中间转印部件的平面视图;
图5A用于解释在带式传送工作过程中一个中间转印带从动辊3的工作过程;
图5B用于解释在带式传送工作过程中设置于一个常规中间转印部件中的中间转印带从动辊3的工作过程;
图6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中的中间转印部件的局部平面视图;
图7示出了一个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中的中间转印部件的局部平面视图;
图8A是一个具有旋转构件的中间转印带驱动辊的局部平面视图;
图8B是图8A中所示中间转印带驱动辊的局部侧视图;
图8C是一个没有旋转构件的中间转印带驱动辊的局部平面视图;
图8D是图8C中所示中间转印带驱动辊的局部侧视图;
图9A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中的中间转印带驱动辊的端部侧视图;
图9B是一个中间转印带驱动辊的端部侧视图;
图9C是一个中间转印带驱动辊的端部侧视图;
图10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中的中间转印部件的侧视图;
图11A是当沿着图11B中所示箭头方向观看时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中的中间转印带的前视图;
图11B是图11A中所示中间转印带的侧视图;
图12A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中的中间转印部件的局部平面视图;
图12B是图12A中所示中间转印部件的前视图;
图13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中的中间转印部件的局部平面视图;而
图14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中的中间转印部件的局部平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下面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一台作为成像设备的数字复印机的总体结构,一个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带式传送设备被应用于该数字复印机。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数字复印机,而是也可以应用于各种设备,只要它们具有一个带式传送部件即可,比如传真设备、打印机(包括喷墨打印机)等等。
在数字复印机1的主体1a的顶表面上设置有一个接触玻璃2和一个面积小于接触玻璃2的开缝玻璃(a slit glass)。此外,一个自动送纸装置3(在后面可以被简写为“ADF”)经由一个铰链机构(未示出)设置在数字复印机1的主体1a上(在本示例中,被置于接触玻璃2和开缝玻璃上)。ADF3能够相对于接触玻璃2和开缝玻璃发生移动,以便打开和关闭一个位于接触玻璃2和开缝玻璃上方的空间。该ADF3将文件薄片一张接一张地分离开,其中这些文件薄片可以取自于一摞置于文件托盘4(在图2中示出)上的文件薄片P,并且将各文件薄片进给至一个位于接触玻璃2上的读取位置。此后,ADF3将各文件薄片弹送至一个第一纸张弹送托盘8或者一个第二纸张弹送托盘。
在主体1a上的接触玻璃2的下方,设置有一个具有图像传感器的扫描仪121,其中图像传感器由一个曝光灯、一面镜子、一个透镜以及一个电荷耦合器件(CCD)组成。该扫描仪121能够在一个驱动设备(未示出)的作用下图1中沿着向左和向右方向移动。当读取文件薄片上的图像信息时,其中所述文件薄片被进给至位于接触玻璃2上的读取位置并且停置在该读取位置处,所述驱动设备按照一个主控部件(在图中未示出)的控制沿着向左和向右方向移动。当在将文件薄片从一个位于开缝玻璃上的位置进给至一个位于接触玻璃2上的位置的同时读取文件薄片上的图像信息时,所述驱动设备促使扫描仪121停置在一个位于读取位置下方的位置处。
通过利用扫描仪121读取文件薄片而获取的图像信息被作为图像数据输送至所述主控部件。所述主控部件促使所输入的图像数据由一个光学系统200撰写在一个光导鼓202上,以便在光导鼓202上形成一个静电潜像,其中所述光导鼓202用于构成一个图像成形部件201(对应于“成像装置”)。接着,所述主控部件促使一个充电部件203、一个曝光部件204以及一个显影部件205在光导鼓202上形成一个可视的色粉图像,其中所述充电部件203、曝光部件204以及显影部件205用于共同构成图像成形部件201。可视的色粉图像被进一步转移到一根位于中间转印部件100中的中间转印带102上,该中间转印带102与一个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和一个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2发生配合,其中所述中间转印部件100用于构成图像成形部件201。
在另一方面,与图像成形操作同步,在所述主控部件的控制之下从一个转印纸张进给系统206进给的转印纸张被进给至图像成形部件201中的中间转印带。接着,色粉(色粉图像)被从中间转印带102转印到转印纸张的第一表面上。此后,位于转印纸张上的色粉在一个定影系统208的作用下得以固定,接着,所述转印纸张被传送至一个反向转印纸张弹送部件209(a transfer reversal paper eject part)。
在这里,反向转印纸张弹送部件209中的路径A是一条用于立即将转印纸张从数字复印机(成像设备)1中弹出的路径。路径B是一条用于在反向转印纸张弹送部件209中使得转印纸张反向并且此后将反向后的转印纸张从设备中弹出的路径。还有,路径C是一条用于在反向转印纸张弹送部件209内部使得转印纸张反向并且将反向后的转印纸张进给至一个双面托盘中的路径。在色粉图像被转印和固定在所述转印纸张的第二表面上之后,转印纸张通过路径A被从设备中弹出。
图2示出了图1中所示ADF3的轮廓结构。
ADF3包括一个纸张分离/供给部件5、一个送入/送出部件6以及一个纸张弹送部件7。纸张分离/供给部件5一张接一张地将一摞置于文件托盘4上的文件中的文件薄片分离开,并且此后,将各个分离开的文件薄片朝向接触玻璃2传送。送入/送出部件6对由纸张分离/供给部件5传送至接触玻璃2的各文件薄片进行传送,停置在一个曝光位置(对应于“读取位置”),并且将已经完成读取操作的各文件薄片从接触玻璃2上送出。纸张弹送部件7将各文件薄片弹送至从数字复印机1的一侧突伸出来的第一纸张弹送托盘8和位于文件托盘4下方的第二纸张弹送托盘中之一,其中所述文件薄片由送入/送出部件6从所述曝光位置送出。需要指出的是,在纸张分离/供给部件5中,一摞文件薄片被置于文件托盘上,从而使得各文件薄片上的图像将被面朝上方进行读取。一个拣拾辊10被设置成用于通过接触并且通过利用一个摆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发生摆动而与文件薄片摞P发生分离来获取位于文件薄片摞P顶部的文件薄片。一根纸张供送带11与一个分离辊12共同将由拣拾辊10获取的文件薄片一张接一张地分离开,并且仅将最上方的文件薄片传送至一对拉拔辊。此外,在送入/送出部件6中,一根传送带65通过利用传送带驱动辊66得以驱动而进行循环,以便在接触玻璃2上传送文件纸张。
图3示出了中间转印部件100的侧视图。图4是中间转印部件100的平面视图。需要注意的是,图5A和5B示出了在带传送操作过程中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操作过程。
在中间转印部件100中,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由一个结构体(图中未示出)支撑起来。一个驱动力传动齿轮109被安装在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轴上,以便传递驱动马达108的驱动力。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利用由驱动马达108产生的驱动力进行旋转,并且沿着推动方向(纵向)的运动受到约束。
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由从动辊轴承104可旋转地支撑起来,并且能够由于沿着轴向施加的外力移动一个预定距离。此外,从动辊轴承104受到一个固定于一弹簧支撑部件(结构体)上的弹簧105的偏压作用,以便由于由弹簧105产生的驱动力而向中间转印带102施加一个预定张力。在这里,在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与各个左侧和右侧从动辊轴承104之间形成有间隙l11和l14
圆环状中间转印带102与中间转印带主动辊101和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发生配合,并且利用由一个驱动马达108产生的驱动力被旋转式驱动。此外,一个绳状突起(在后面可以被称作“凸缘”)107沿着宽度方向形成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各个端部上。凸缘107比如利用一种压敏胶带(通常被称作双面胶带)沿着宽度方向固连在中间转印带102的两个端部上。
在这里,为了利用中间转印带102实现精确传送,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与中间转印带102之间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大于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与中间转印带102之间的摩擦系数。需要注意的是,分别在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与各个左侧和右侧凸缘107之间形成了间隔l12和l13。在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与各个左侧和右侧凸缘107之间形成了间隔l15和l16(在后面可以被称作间隙)。
根据前述结构,中间转印带102的传送量取决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驱动,并且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对中间转印带102的偏转进行调整。此外,如果在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中存在有扭曲(后面在图11中进行描述),那么在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与中间转印带10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将确定中间转印带102上的偏转力。由此,所述偏转力通过将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与中间转印带10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设定为小于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与中间转印带10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而受到控制。此外,在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与中间转印带10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在初始值状态下接收中间转印带102的偏转。由此,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与中间转印带102之间的摩擦力被设定为大于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与中间转印带102之间的摩擦力。此外,防止了中间转印带102较大程度地偏离该中间转印带初始所位于的初始位置。
还有,根据前述结构,可以利用凸缘107散布一个用于抵消所述偏转力的力,以便在不向凸缘107施加载荷的条件下稳定由中间转印带102进行的传送。具体来说,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02上的凸缘107趋于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和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相互作用,这样趋于约束所述辊的位置。在这里,由于在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与各个凸缘107之间存在有间隙l15和l16,所以中间转印带102可以利用所述间隙相对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沿着推动方向发生摆动。另一方面,尽管左侧和右侧从动辊轴承104能够沿着一个由弹簧105施加张力的方向发生滑动,但是左侧和右侧从动辊轴承104被固定在一个结构体(图中未示出)上,以便不会沿着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推动方向发生移动。并且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可以利用分别对应于间隙l11和l14的距离相对于从动辊轴承104沿着推动方向发生摆动。尤其是,将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设定为能够利用一个预定量沿着推动方向发生摆动,并且构成关系式l11>(l12+l15+l16)和l14>(l13+l15+l16)。
参照图5A,下面将对中间转印部件100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当在中间转印带102的圆周运动过程中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在附图中沿着向左方向移动时,间隙l11首先变为“0”,并且接着,中间转印带102在附图中沿着向左方向移动,直至间隙l12变为“0”。在这种状态下,中间转印带102趋于沿着向右方向移动,但是受到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左端部的制约作用。此外,中间转印带102的移动量由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右端部加以约束。另一方面,当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沿着一个向右方向移动时,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沿着向右方向移动,直至间隙l13变为“0”,并且与中间转印带102一起进一步沿着向右方向移动。接着,间隙l15变为“0”,并且中间转印带102停置在这样一个位置处,在这里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与中间转印带102左端部上的凸缘107相互作用。由此,中间转印带102沿着向右方向的运动受到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右端部的制约作用,并且在附图中沿着向右方向的运动由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左端侧加以约束。也就是说,由于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能够以一个预定的距离相对于从动辊轴承104沿着推动方向移动,所以凸缘107的运动由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运动加以约束,这样会导致传送状态稳定。
在另一方面,利用常规技术,如图5B中所示,一个中间转印带从动辊83的轴通过推动固定构件84a固定在从动辊轴承84上。由此,因为中间转印带从动辊83无法沿着推动方向移动,所以难以约束形成于一根中间转印带82上的凸缘87的运动。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产生中间转印带82的偏转力的因素之一,在中间转印带驱动辊与中间转印带从动辊83之间存在有扭曲。由于中间转印带从动辊83与中间转印带82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于中间转印带从动辊83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之间的摩擦系数,所以如果中间转印带82由不止两根轴支撑起来,那么中间转印带从动辊83将经受中间转印带82的偏转力,其中所述中间转印带从动辊83沿着传送方向恰好位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的下游侧。总体来说,发现当中间转印带82在中间转印带从动辊83发生扭曲的状态下向左或者向右移动(偏转)时,中间转印带从动辊83将沿着一个与该中间转印带从动辊83的偏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由此,如果中间转印带从动辊83能够沿着推动方向发生移动,那么中间转印带82的偏转可以通过中间转印带从动辊83发生运动而抵消。
如前所述,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中间转印部件100(对应于所述带式传送设备)包括: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对应于所述驱动辊),用于旋转中间转印带102(对应于所述传送带);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对应于所述从动辊),根据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驱动发生旋转;中间转印带102,在内侧带有凸缘107,并且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和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发生配合;以及从动辊轴承104(对应于所述从动辊支撑纸张),沿着推动方向可移动地支撑起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其中通过使得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和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端部与中间转印带102上的凸缘107相互作用,中间转印带102沿着推动方向的偏转受到约束,并且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能够抵抗中间转印带102的偏转沿着推动方向移动,由此移动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这样就抑止了中间转印带102的偏转。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凸缘107沿着宽度方向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02的内表面的两侧上,并且间隙l11或者l14(对应于所述从动辊的第一端部与所述从动辊支撑装置之间的间隙)被设定为大于间隙l12或者l13(对应于所述第一间隙)、间隙l15(对应于所述第二间隙)以及间隙l16(对应于所述第三间隙)之和,并且由此,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能够以这样一个距离发生移动,即该距离大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与凸缘107之间的间隙和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与凸缘107之间的间隙。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与中间转印带102之间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大于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与中间转印带102之间的摩擦系数,并且由此,防止了图像由于在该图像成形于其上的转印纸张的传送过程中发生滑移而质量下降。此外,由于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相邻的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摩擦力小于由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产生的摩擦力,所以可以在减轻中间转印带102的偏转的同时实现带式传送的高精确度。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针对这样一种情况进行了描述,即中间转印带102由两根轴支撑起来,也就是说,由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和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支撑起来,所以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中间转印带102由不止三根轴支撑起来的情况,具有相同的效果。
还有,尽管在本实施例中针对这样一种情况进行了描述,即本发明被应用于构成数字复印机中的图像成形部件的中间转印部件100,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ADF 3中的送入/送出部件6内的传送带65、传送带驱动辊66以及传送带从动辊,具有相同的效果。
(第二实施例)
除了中间转印部件100的一部分之外,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具有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相同的结构,并且由此,图1、2、3和5A被用于对该第二实施例进行描述,并且相同的组成部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中的中间转印部件的局部平面视图。
在图6中,在中转印带驱动辊101的圆周表面上成形有沟槽110,用于接收中间转印带102上的凸缘107。在这里,沟槽110被沿着宽度方向成形在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10的两侧。需要注意的是,在图5A中示出的操作同样适用于利用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上的沟槽110对中间转印带102上的凸缘107的运动加以约束的情况,并且将省略对其进行描述。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中间转印部件100,由于沟槽110被设置在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圆周表面上,所以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不会沿着中间转印带102趋于发生偏转的方向发生移动。由此,有效地防止了中间转印带102发生偏转,由此约束了中间转印带102的位置。
在这里,尽管在本实施例中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描述,即沟槽110被成形在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两侧,但是当在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一侧形成单个沟槽110时也可以获得类似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凸缘107也可以被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02的一侧上,这样就减少了用于固连凸缘107所需的时间,并且简化了凸缘固连设备的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描述,即中间转印带102由两根轴支撑起来,也就是说由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和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支撑起来,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中间转印带102由不止三根轴支撑起来的情况,具有相同的效果。
此外,尽管在本实施例中针对这样一种情况进行了描述,即本发明被应用于构成数字复印机中的图像成形部件的中间转印部件100,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ADF 3中的送入/送出部件6内的传送带65、传送带驱动辊66以及传送带从动辊,具有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例)
除了中间转印部件100的一部分之外,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具有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相同的结构,并且由此,图1、2、3和5A被用于对该第三实施例进行描述,并且相同的组成部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7示出了一个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中的中间转印部件的局部平面视图。图8A和8B示出了一个具有旋转构件的中间转印带驱动辊的一部分。图8C和8D示出了一个没有旋转构件的中间转印带驱动辊的一部分。
在中间转印部件100中,均具有一个圆锥拐角的旋转构件121被固连在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两端部上。旋转构件121可以在随同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进行旋转的同时与所述凸缘相互作用。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与凸缘107之间的摩擦系数μ1和所述旋转构件与凸缘107之间的摩擦系数μ2被设定为满足关系式μ1>μ2。此外,相对于凸缘107的侧表面,旋转构件121上的圆锥表面的圆锥角被设定为10至45度。还有,旋转构件121上的圆锥部的高度被设定为小于凸缘107的厚度118。
根据前述结构,如果中间转印带102如同由箭头119指示的那样移动至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一侧,那么即使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端部与凸缘107的侧表面相互作用来对中间转印带102的偏转(沿着推动方向的运动)加以约束,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也将如同由箭头120指示的那样发生移动,并且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与中间转印带102在凸缘接触部117处相互接触。由此,在凸缘接触部117,卷部凸缘107从外周侧向内周侧逐步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发生接触。与此同时,由于摩擦系数μ1与摩擦系数μ2之间存在差异,可以防止凸缘107爬上凸缘接触部117或者跨越旋转构件121。此外,防止了凸缘107上的拐角被凸缘107的边缘或者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卡绊住,并且由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发生旋转,凸缘107顺畅地与旋转构件121发生配合。
在另一方面,如果如图8C和8D中所示那样具有较小摩擦系数的旋转构件没有被固连在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01上,或者如果在旋转构件1211上没有设置圆锥部,那么凸缘1007的拐角将在凸缘接触部1017处爬上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01的侧表面。如果凸缘1007的拐角的上爬状态继续进行,那么最终,凸缘1007可以跨越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01的圆周表面。在图8C和8D中,箭头1020指示的是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01的旋转方向,而箭头1019指示的是利用中间转印带1002的传送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在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01的端部处或者在所述沟槽(对应于在图6中示出的沟槽110)的内表面上中间转印带1002与凸缘1007相互作用的部分处,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01与中间转印带1002之间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较高,从而使得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01的驱动力被稳妥地传递至中间转印带1002。此外,由于希望凸缘1007由一种柔性材料制成以便获取柔性,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01与凸缘1007之间的摩擦系数趋于较高。
如前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旋转构件121(对应于所述驱动辊的端部)与凸缘107之间的摩擦系数μ2被设定为小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对应于所述驱动辊的中部)与凸缘107之间的摩擦系数,可以在旋转构件121与凸缘107发生接触并且相互作用时防止凸缘107发生上爬现象和跨越现象,同时利用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确保中间转印带102的驱动力。还有,即使当用于接收凸缘107的沟槽被设置在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上时,也可以获得相同的作用和效果,同时所述沟槽的壁表面制约了中间转印带102的偏转。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形成于旋转构件121的端部表面(对应于所述驱动辊的端部表面)上的圆锥表面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端部表面之间的圆锥角被设定为10至45度的预定范围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形成于旋转构件121上的圆锥角小于10度,所述圆锥部的前述功能将无法实现,并且当大于45度时,凸缘107上的拐角向上受压,这样会导致凸缘107轻易地跨越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01。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描述,即中间转印带102由两根轴支撑起来,也就是说由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和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支撑起来,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中间转印带102由不止三根轴支撑起来的情况,具有相同的效果。
此外,尽管在本实施例中针对这样一种情况进行了描述,即本发明被应用于构成数字复印机中的图像成形部件的中间转印部件100,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ADF 3中的送入/送出部件6内的传送带65、传送带驱动辊66以及传送带从动辊,具有相同的效果。
(第四实施例)
除了中间转印部件100的一部分之外,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具有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相同的结构,并且由此,图1、2、3和5A被用于对该第四实施例进行描述,并且相同的组成部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9A示出了一个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中的中间转印部件的局部平面视图。
在中间转印部件100中,均具有一个圆锥拐角的旋转构件121被固连在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两端部上。旋转构件121可以在随同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进行旋转的同时与所述凸缘相互作用。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与凸缘107之间的摩擦系数μ1和所述旋转构件与凸缘107之间的摩擦系数μ2被设定为满足关系式μ1>μ2。此外,相对于凸缘107的侧表面,旋转构件121上的圆锥表面的圆锥角被设定为10至45度。还有,为了将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辊直径Φ23与旋转构件121的直径Φ24设定为大致相等,相对于直径Φ24来说直径Φ23的容差被设定为±1.0毫米。需要注意的是,更为优选地,相对于直径Φ23来说直径Φ24位于-0.01至-0.1毫米的范围之内。此外,配合量122被设定为一个预定的值,从而使得旋转构件121和凸缘107相互重叠。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凸缘107位于中间转印带102的内侧并且通过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和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相互作用而发生弯曲,必须使得凸缘107的厚度较小。因此,前述预定值被确定为使得凸缘107的厚度可以被设定为尽可能地小,同时利用与凸缘107重叠的旋转构件121来制约中间转印带102的偏转。例如,假设凸缘107的厚度(对应于l18)为T并且旋转构件121上的非圆锥部的内径为2t,使得组成关系式T>t。
在另一方面,如图9B中所示,如旋转构件1021的直径(对应于图9A中的Φ24)小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01的直径(图9A中的Φ23),并且如果凸缘1007的厚度被设定为尽可能地小,可以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侧表面1025与旋转构件1021的端部表面的重叠量变为“0”。此外,如果旋转构件1021的直径(对应于图9A中的Φ24)大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01的直径(图9A中的Φ23),如图9C中所示,旋转构件1021的圆周表面将突伸入中间转印带1002内,这样会在中间转印带1002中形成一个突起1026。该突起1026可以根据中间转印带1002中的材料发生永久变形,这样会导致中间转印带1002的平整度受损。
如前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旋转构件121的外端部(对应于所述驱动辊的外端部)上形成有一个圆锥部,并且配合量l22被设定为使得旋转构件121上的非圆锥部与凸缘107相互重叠,当旋转构件121与凸缘107发生接触时,所述旋转构件上的拐角的边缘线稳妥地与旋转构件121上的拐角的边缘线相互作用,这样就防止了凸缘107发生上爬或者跨越。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中间传送部件100(对应于所述带式传送设备)带有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对应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和一个旋转构件121(对应于所述第二旋转构件),并且旋转构件121(对应于所述第二旋转构件)的外径Φ23被设定为相对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直径Φ24处于±0.1毫米的范围中。由此,旋转构件121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表面突伸出来,或者获得旋转构件121上的圆锥部与凸缘107的足够配合量,这样就防止了凸缘107跨越旋转构件121。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描述,即中间转印带102由两根轴支撑起来,也就是说由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和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支撑起来,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中间转印带102由不止三根轴支撑起来的情况,具有相同的效果。
此外,尽管在本实施例中针对这样一种情况进行了描述,即本发明被应用于构成数字复印机中的图像成形部件的中间转印部件100,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ADF 3中的送入/送出部件6内的传送带65、传送带驱动辊66以及传送带从动辊,具有相同的效果。
(第五实施例)
除了中间转印部件100的一部分之外,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具有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相同的结构,并且由此,图1、2、3和5A被用于对该第五实施例进行描述,并且相同的组成部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0示出了一个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中的中间转印部件的局部侧视图。
在中间转印部件100中,一个压力辊127被设置在一个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相对的位置处,同时中间转印带102位于它们之间,并且该压力辊127由一个弹簧128进行偏压,以便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发生接触。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增大由压力辊127施加的压力和转印带驱动辊101与中间转印带102之间的摩擦力(抓持力),防止了在中间转印带102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之间发生滑移。需要注意的是,在图5A中示出的操作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中,并且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如前所述,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设置有压力辊127和弹簧128(对应于所述施压装置),它们共同将中间转印带102(对应于所述传送带)压靠在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对应于所述驱动辊)上,并且施压辊127被设置成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相对,同时中间转印带102位于它们之间,在中间转印带102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之间产生的压力可以在不增大带式传送载荷和不增加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成本的条件下得以提高。由此,可以保持足够的摩擦力,这样就在中间转印部件100中提高了传送精确度。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中间转印带102仅利用由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从中间转印带102的内侧施加的摩擦力进行驱动,那么中间转印带102中的材料将局限于一种可以获取诸如电荷这样的静电电容的材料,并且由此,由于其它约束而没有选择余地。因此,设置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表面上的材料的高摩擦系数受到限制,其会引起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成本增加。此外,尽管考虑到使用一种增大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张力的方法,以便提高中间转印带102向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压力,但是这种方法会增大载荷而使得中间转印带102发生移动,并且会对所述辊的刚度以及支撑所述辊或者带的支撑部件的刚度提出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描述,即中间转印带102由两根轴支撑起来,也就是说由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和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支撑起来,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中间转印带102由不止三根轴支撑起来的情况,具有相同的效果。
此外,尽管在本实施例中针对这样一种情况进行了描述,即本发明被应用于构成数字复印机中的图像成形部件的中间转印部件100,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ADF 3中的送入/送出部件6内的传送带65、传送带驱动辊66以及传送带从动辊,具有相同的效果。
(第六实施例)
除了中间转印部件100的一部分之外,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具有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相同的结构,并且由此,图1、2、3和5A被用于对该第六实施例进行描述,并且相同的组成部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1A示出了当沿着图11B中箭头136的方向进行观看时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轴相对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轴的倾斜状态。在图11A中,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轴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轴基本上垂直于转印纸张的传送方向,并且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轴不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轴平行。需要注意的是,在中间转印带102上没有成形凸缘(比如在图2中示出的凸缘107)。
在中间转印部件100中,如前所述,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轴被设置成相对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轴倾斜一个角度θ。当中间转印带102由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进行圆周驱动时,中间转印带102在其到达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时向该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给予一个由矢量129指示的力。与此同时,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沿着一个由矢量130指示的方向旋转。在此存在一个对应于矢量129与矢量130之间的夹角θ的矢量角差值。此外,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旋转力通过中间转印带102的圆周驱动而获得。中间转印带102在接收一个沿着矢量129施加的力的同时,沿着矢量130所在的方向旋转。还有,由于存在于中间转印带102与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之间的摩擦力,对旋转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驱动力进行传递。由此,由于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轴以角度θ发生倾斜,所以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驱动力被以预定的传递效率传递至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同时中间转印带102在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上滑动。换句话说,中间转印带102在沿着一个由箭头135指示的方向压迫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同时传送所述驱动力。由此,由此所传递的驱动力旋转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另一方面,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在沿着由矢量132指示的方向压迫中间转印带102的同时进行旋转。在这里,根据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旋转方向,中间转印带102沿着一个由箭头133指示的方向接收一个力(在后面可以称作“偏转力”),并且在该偏转力的作用下,中间转印带102在附图中沿着一个向右方向移动。由此,中间转印带102受迫沿着向右方向移动,并且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受迫在附图中沿着向左方向移动。
前述偏转力能够通过设定角度θ而加以控制。当中间转印带102沿着推动方向移动时,将产生比其它因素更大的影响,这些其它因素包括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与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之间的直径差异、在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和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右-左(水平)方向上的差异、以及中间转印带102的左侧和右侧之间的张力差异。由此,能够通过合适地沿着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轴的向上和向下方向设定相对于该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轴的倾斜度,控制中间转印带102的偏转和偏转力。
如前所述,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中,由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轴(对应于所述驱动辊轴)和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轴(对应于所述从动辊轴)基本上垂直于转印纸张的传送方向,并且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轴受迫不平行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轴,通过控制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相对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3的倾斜度(角度θ),可以对中间转印带102的偏转力加以控制。还有,无需特别考虑提高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和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柱面度、对张力弹簧进行调整、提高所述带支撑部件的尺寸精度等等,并且可以降低与它们相关的工作以及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描述,即中间转印带102由两根轴支撑起来,也就是说由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和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支撑起来,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中间转印带102由不止三根轴支撑起来的情况,具有相同的效果。
此外,尽管在本实施例中针对这样一种情况进行了描述,即本发明被应用于构成数字复印机中的图像成形部件的中间转印部件100,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ADF 3中的送入/送出部件6内的传送带65、传送带驱动辊66以及传送带从动辊,具有相同的效果。
(第七实施例)
除了中间转印部件100的一部分之外,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具有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相同的结构,并且由此,图1、2、3和5A被用于对该第七实施例进行描述,并且相同的组成部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2A示出了中间转印部件100的局部平面视图。图12B示出了沿着竖直方向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轴相对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倾斜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凸缘107被沿着宽度方向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02的一侧上(附图中的左侧)。
在本实施例中,类似于前述的第六实施例,中间转印带102趋于在附图中沿着向右方向移动,并且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趋于在附图中沿着向左方向移动。与此同时,由于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左端部与凸缘107相互作用,所以沿着向右方向移动的中间转印带102的偏转力与沿着向右方向移动的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偏转力将相互抵消。由于中间传递带102趋于沿着向右方向移动,所以中间转印带102沿着推动方向的位置通过凸缘107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左端部的相互作用加以确定。由此,可以通过沿着一个宽度方向仅在所述中间转印带的一侧上(附图中的左侧),实现用于接收中间转印带102的偏转力和确定中间转印带102的位置的功能。
如前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由于凸缘107被成形在中间转印带102(对应于所述传送带)内表面的一侧上,并且凸缘107受迫与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相对端部相互作用,所以当比如对在图11A中示出的角度θ进行设定时,中间转印带102在附图中沿着向右方向移动。由此,可以通过凸缘107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左侧端部(对应于前述下端部)的相互作用对中间转印带102的偏转加以控制。由此,通过沿着宽度方向将凸缘107成形在中间转印带102的一侧上,可以减轻用于将凸缘107固连在中间转印带102上的工作和成本,并且生产率得以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针对这样一种情况进行了描述,即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在附图中沿着向左方向以角度θ发生倾斜并且凸缘107在附图中被形成在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左侧,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结构,在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在附图中沿着向右方向以角度θ发生倾斜并且凸缘107在附图中被形成在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右侧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相同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描述,即中间转印带102由两根轴支撑起来,也就是说由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和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支撑起来,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中间转印带102由不止三根轴支撑起来的情况,具有相同的效果。
此外,尽管在本实施例中针对这样一种情况进行了描述,即本发明被应用于构成数字复印机中的图像成形部件的中间转印部件100,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ADF 3中的送入/送出部件6内的传送带65、传送带驱动辊66以及传送带从动辊,具有相同的效果。
(第八实施例)
除了中间转印部件100的一部分之外,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具有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相同的结构,并且由此,图1、2、3和5A被用于对该第八实施例进行描述,并且相同的组成部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3示出了中间转印部件100的局部平面视图。在图13中,类似于第七实施例,沿着竖直方向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轴相对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发生倾斜。需要注意的是,凸缘107被沿着宽度方向分别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02的两侧上(附图中的左侧和右侧)。
在中间转印部件100中,具有圆锥表面的旋转构件121被固连在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各个端部上。还有,在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各侧均成形有一个圆锥部137。圆锥部137相对于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上的非圆锥部的角度被设定在10至45度的范围中。需要注意的是,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沿着推动方向对中间转印带102的位置产生约束,并且还有,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制约了由于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发生扭曲等等而导致中间转印带102产生的偏转。由此,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也具有一个与中间转印带102上的凸缘107相互作用的部分,并且可能出现凸缘107上爬或者跨越现象。
如前所述,如果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轴相对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轴发生倾斜,那么根据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倾斜方向,中间转印带102的偏转方向和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偏转方向将相反。在这里,由于中间转印带102的偏转会在根本上由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端部加以约束,所以凸缘107与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相互作用变得集中。由此,利用设置在固连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上的旋转构件121中的胶带,防止了中间转印带102的上爬或者跨越现象,并且还防止了由于形成于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与凸缘107之间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中间转印带102发生爬越或者跨越。
如前所述,在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中,由于在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对应于所述从动辊)的端部上形成有胶带,并且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上的非圆锥部分与凸缘107受迫在非工作状态下相互重叠,所以当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发生旋转并且与凸缘107相互接触时,凸缘107上的拐角的边缘线与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上的圆锥部分的边缘线稳妥地相互作用,这样就防止了凸缘107发生爬越或者跨越。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形成于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端部上的圆锥部相对于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端部表面的圆锥角被设定在10至45度的范围中,所以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端部的圆锥表面会稳妥地接触凸缘107并且接收中间转印带102的偏转力,这样就防止了凸缘107发生爬越或者跨越。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描述,即中间转印带102由两根轴支撑起来,也就是说由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和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支撑起来,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中间转印带102由不止三根轴支撑起来的情况,具有相同的效果。
此外,尽管在本实施例中针对这样一种情况进行了描述,即本发明被应用于构成数字复印机中的图像成形部件的中间转印部件100,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ADF 3中的送入/送出部件6内的传送带65、传送带驱动辊66以及传送带从动辊,具有相同的效果。
(第九实施例)
除了中间转印部件100的一部分之外,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具有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相同的结构,并且由此,图1、2、3和5A被用于对该第九实施例进行描述,并且相同的组成部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4示出了中间转印部件100的局部平面视图。在图14中,类似于第七实施例,沿着竖直方向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轴相对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发生倾斜。需要注意的是,凸缘107被沿着宽度方向分别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02的两侧上(附图中的左侧和右侧)。
如前所述,在中间转印部件100中,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轴被固连在从动辊轴承104a和104b上。在本实施例中,摩擦力F1、F2和F3被设定为满足关系式F1>F2+F3,其中F1是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与中间转印带102之间的摩擦部138中的摩擦力,F2是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轴与从动辊轴承104之间的摩擦部139a中的摩擦力,而F3是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轴与从动辊轴承104b之间的摩擦部139b中的摩擦力。
这一点基于下述原因。如前所述,如果从动辊103被设置在一个相对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的扭曲位置,那么中间转印带102的偏转方向和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偏转方向将相反。不存在抵抗由于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发生扭曲而导致中间转印带102产生的偏转力的力。另一方面,一个抵抗由于中间转印带102发生偏转而导致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产生的偏转力的力是前述摩擦力F2和F3,它们在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的轴与各个从动辊轴承104a和104b之间。也就是说,一个用于使得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沿着推动方向移动的力对应于前述摩擦力F1,而一个抵抗摩擦力F1的力对应于摩擦力F2和F3。由此,为了利用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抵消中间转印带102的偏转力,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必须发生移动并且与凸缘107相互作用。由此,如果摩擦力F1、F2和F3保持满足关系式F1>F2+F3,那么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将沿着推动方向移动,这样就防止了中间转印带102发生偏转。
如前所述,在第九实施例中,由于驱动辊轴承104a和104b(对应于所述从动辊支撑装置)与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对应于所述从动辊)之间沿着推动方向的摩擦力小于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与中间转印带102之间的摩擦力,那么将缩短用于使得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移动至一个与凸缘107相互作用的位置的时间,并且减小由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接收中间转印带102的偏转力的力,由此有效地防止了中间转印带102发生偏转。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描述,即中间转印带102由两根轴支撑起来,也就是说由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01和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03支撑起来,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中间转印带102由不止三根轴支撑起来的情况,具有相同的效果。
此外,尽管在本实施例中针对这样一种情况进行了描述,即本发明被应用于构成数字复印机中的图像成形部件的中间转印部件100,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ADF 3中的送入/送出部件6内的传送带65、传送带驱动辊66以及传送带从动辊,具有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具体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条件下进行变型和修改。
工业实用性
如前所述,由于在根据本发明的带式传送设备中,从动辊(对应于所述中间转印带从动辊)被可旋转地支撑起来,并且从动辊支撑装置(对应于所述从动辊轴承)被设置成沿着推动方向可移动地支撑所述从动辊,并且驱动辊(对应于所述中间转印带驱动辊)和所述从动辊的端部与传送带(对应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相互作用,以便约束所述传送带沿着推动方向的偏转,并且所述从动辊能够抵抗所述传送带的偏转沿着推动方向发生移动,提供了这样的效果,即所述传送带的偏转可以通过所述从动辊发生运动而加以校正。由此,本发明适用于这样一种带式传送设备,即具有一根环形带、一个驱动该环形带的驱动辊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环形带发生配合的从动辊,和一种具有这种带式传送设备的成像设备。

Claims (26)

1、一种带式传送设备,包括:
一个驱动辊;
一个按照所述驱动辊的工作方式进行旋转的从动辊;
一根与所述驱动辊和从动辊发生配合的传送带,其中所述驱动辊用于旋转式驱动该传送带,该传送带带有一条形成于其内侧的凸缘;以及
从动辊支撑装置,用于沿着一个推动方向可移动地支撑所述从动辊,
其中,在工作过程中,所述驱动辊和从动辊的端部与所述传送带上的凸缘相互作用,以便约束所述传送带沿着推动方向的偏转,并且所述从动辊可以抵抗所述传送带的偏转沿着推动方向发生移动,
其中,所述凸缘沿着所述传送带的宽度方向形成于该传送带的各侧上,并且所述从动辊的第一端部与位于该从动辊第一端部侧的所述从动辊支撑装置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一间隙、第二间隙以及第三间隙之和,其中第一间隙位于所述从动辊的第二端部与位于该从动辊第二端部侧的所述凸缘之间,第二间隙位于所述驱动辊的第一端部与位于该驱动辊第一端部侧的所述凸缘之间,而第三间隙位于所述驱动辊的第二端部与位于该驱动辊第二端部侧的所述凸缘之间。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式传送设备,其中,所述凸缘被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的内侧,并且在所述驱动辊的圆周表面上形成一个沟槽,从而使得所述凸缘与该沟槽发生配合。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式传送设备,其中,所述驱动辊的端部与所述凸缘之间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小于所述驱动辊的中部与所述凸缘之间的摩擦系数。
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带式传送设备,其中,在所述驱动辊的一个端部表面上形成有一个圆锥部,从而使得在非工作状态下,所述端部表面上的非圆锥部分叠置在所述凸缘的侧表面上。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带式传送设备,还包括一个构成所述驱动辊的中部的第一旋转构件,和一个构成所述驱动辊的端部的第二旋转构件,其中第二旋转构件的外径处于第一旋转构件的外径的±1.0毫米范围之内。
6、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带式传送设备,其中,所述圆锥部相对于所述驱动辊的端部表面的圆锥角被设定在10至45度的范围中。
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式传送设备,其中,所述驱动辊的轴与所述从动辊的轴基本上垂直于纸张传送方向,并且所述从动辊的轴相对于所述驱动辊的轴发生倾斜。
8、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带式传送设备,其中,所述凸缘形成于所述传送带的内表面的一侧上,从而使得在工作状态下,所述凸缘在工作过程中与所述从动辊的相对端部的下侧端部相互作用。
9、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带式传送设备,其中,可以在所述驱动辊的一个端部表面上形成一个圆锥部,在非工作状态下,所述端部表面上的非圆锥部分叠置在所述凸缘的侧表面上。
10、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带式传送设备,其中,所述圆锥部相对于所述驱动辊的端部表面的圆锥角被设定在10至45度的范围中。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式传送设备,其中,所述从动辊支撑装置与从动辊之间沿着推动方向的摩擦力小于所述从动辊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力。
12、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式传送设备,其中,所述驱动辊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从动辊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系数。
13、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式传送设备,还包括用于将所述传送带压持在驱动辊上的施压装置,其中该施压装置位于一个与所述驱动辊相对的位置处,并且所述传送带位于它们之间。
14、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用于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和
一个带式传送设备,该带式传送设备包括:
一个按照所述驱动辊的工作方式进行旋转的从动辊;
一根与所述驱动辊和从动辊发生配合的传送带,其中所述驱动辊用于旋转式驱动该传送带,该传送带带有一条形成于其内侧的凸缘;以及
从动辊支撑装置,用于沿着一个推动方向可移动地支撑所述从动辊,
其中,在工作过程中,所述驱动辊和从动辊的端部与所述传送带上的凸缘相互作用,以便约束所述传送带沿着推动方向的偏转,并且所述从动辊能够抵抗所述传送带的偏转沿着推动方向发生移动,
其中,所述凸缘沿着所述传送带的宽度方向形成于该传送带的各侧上,并且所述从动辊的第一端部与位于该从动辊第一端部侧的所述从动辊支撑装置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一间隙、第二间隙以及第三间隙之和,其中第一间隙位于所述从动辊的第二端部与位于该从动辊第二端部侧的所述凸缘之间,第二间隙位于所述驱动辊的第一端部与位于该驱动辊第一端部侧的所述凸缘之间,而第三间隙位于所述驱动辊的第二端部与位于该驱动辊第二端部侧的所述凸缘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凸缘被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的内侧,并且在所述驱动辊的圆周表面上形成一个沟槽,从而使得所述凸缘与该沟槽发生配合。
16、如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驱动辊的端部与所述凸缘之间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小于所述驱动辊的中部与所述凸缘之间的摩擦系数。
17、如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所述驱动辊的一个端部表面上形成有一个圆锥部,从而使得在非工作状态下,所述端部表面上的非圆锥部分叠置在所述凸缘的侧表面上。
18、如权利要求17中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一个构成所述驱动辊的中部的第一旋转构件,和一个构成所述驱动辊的端部的第二旋转构件,其中第二旋转构件的外径处于第一旋转构件的外径的±1.0毫米范围之内。
19、如权利要求17中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圆锥部相对于所述驱动辊的端部表面的圆锥角被设定在10至45度的范围中。
20、如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驱动辊的轴与所述从动辊的轴基本上垂直于纸张传送方向,并且所述从动辊的轴相对于所述驱动辊的轴发生倾斜。
21、如权利要求20中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凸缘形成于所述传送带的内表面的一侧上,从而使得在工作状态下,所述凸缘在工作过程中与所述从动辊的相对端部的下侧端部相互作用。
22、如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可以在所述驱动辊的一个端部表面上形成一个圆锥部,在非工作状态下,所述端部表面上的非圆锥部分叠置在所述凸缘的侧表面上。
23、如权利要求22中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圆锥部相对于所述驱动辊的端部表面的圆锥角被设定在10至45度的范围中。
24、如权利要求14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从动辊支撑装置与从动辊之间沿着推动方向的摩擦力小于所述从动辊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力。
25、如权利要求14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驱动辊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从动辊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系数。
26、如权利要求14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用于将所述传送带压持在驱动辊上的施压装置,其中该施压装置位于一个与所述驱动辊相对的位置处,并且所述传送带位于它们之间。
CNB2004800016593A 2003-09-17 2004-09-15 带式传送设备以及利用这种带式传送设备的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402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4927/2003 2003-09-17
JP2003324927A JP4216153B2 (ja) 2003-09-17 2003-09-17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0187A CN1720187A (zh) 2006-01-11
CN100494023C true CN100494023C (zh) 2009-06-03

Family

ID=34372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165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4023C (zh) 2003-09-17 2004-09-15 带式传送设备以及利用这种带式传送设备的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623816B2 (zh)
EP (1) EP1663830B1 (zh)
JP (1) JP4216153B2 (zh)
KR (1) KR100697789B1 (zh)
CN (1) CN100494023C (zh)
WO (1) WO20050283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36611B1 (en) * 2005-10-27 2006-11-14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Belt device
JP5233130B2 (ja) 2006-04-14 2013-07-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14561A (ja) * 2006-11-08 2008-05-22 Ricoh Co Ltd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KR101429030B1 (ko) * 2007-06-27 2014-08-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벨트 조립체와 이를 구비한 전사장치 및 화상형성장치
JP5223697B2 (ja) * 2009-01-27 2013-06-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駆動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79441B2 (ja) * 2009-06-10 2013-04-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転写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532863B2 (ja) 2009-11-27 2014-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DE102010005301B4 (de) * 2010-01-21 2013-11-14 Hochland Se Bandlaufregel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einer Form- und Kühlvorrichtung
US10632740B2 (en) 2010-04-23 2020-04-28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process
NL2005222C2 (en) * 2010-08-12 2012-02-14 Ccm Beheer Bv Positioning and/or transfer assembly.
JP5831089B2 (ja) 2010-12-14 2015-1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817404B2 (ja) * 2011-09-30 2015-11-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2066303B1 (ko) 2012-03-05 2020-01-14 란다 코퍼레이션 리미티드 잉크막 구조
JP2015514605A (ja) 2012-03-05 2015-05-21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インクフィルム構築物
US9643403B2 (en) 2012-03-05 2017-05-09 Landa Corporation Ltd. Printing system
US10434761B2 (en) 2012-03-05 2019-10-08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process
US9498946B2 (en) 2012-03-05 2016-11-22 Landa Corporation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 or monitoring of a printing system
US10642198B2 (en) 2012-03-05 2020-05-05 Landa Corporation Ltd.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s for use with indirect printing systems and protonatable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s for use with indirect printing systems
US9902147B2 (en) 2012-03-05 2018-02-27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EP2822778B1 (en) 2012-03-05 2019-05-08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process
JP6393190B2 (ja) 2012-03-15 2018-09-19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印刷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エンドレスフレキシブルベルト
JP5915575B2 (ja) * 2013-03-25 2016-05-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GB201401173D0 (en) 2013-09-11 2014-03-12 Landa Corp Ltd Ink formulations and film constructions thereof
JP6379745B2 (ja) * 2014-07-01 2018-08-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340704A (zh) * 2014-10-30 2015-02-11 四川成峰机械有限公司 输送原物料的压纸轮结构
JP6417853B2 (ja) * 2014-10-31 2018-11-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GB2536489B (en) 2015-03-20 2018-08-29 Landa Corporation Ltd Indirect printing system
GB2537813A (en) * 2015-04-14 2016-11-02 Landa Corp Ltd Apparatus for threading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of a printing system
GB201609463D0 (en) 2016-05-30 2016-07-13 Landa Labs 2012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ulti-layer article
JP7144328B2 (ja) 2016-05-30 2022-09-29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デジタル印刷処理
JP6722067B2 (ja) * 2016-08-31 2020-07-15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媒体搬送装置、媒体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426786B2 (ja) * 2017-04-17 2018-11-21 共和機械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JP7206268B2 (ja) 2017-10-19 2023-01-17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印刷システム用の無端可撓性ベルト
WO2019097464A1 (en) 2017-11-19 2019-05-23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WO2019102297A1 (en) 2017-11-27 2019-05-31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US11707943B2 (en) 2017-12-06 2023-07-25 Landa Corporation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gital printing
JP7273038B2 (ja) 2017-12-07 2023-05-12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デジタル印刷処理及び方法
EP3814144A4 (en) 2018-06-26 2022-03-16 Landa Corporation Ltd. INTERMEDIATE TRANSFER ELEMENT FOR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US10994528B1 (en) 2018-08-02 2021-05-04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with flexible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US20210362971A1 (en) * 2018-08-08 2021-11-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dvancing a belt toward a printing station
JP7305748B2 (ja) 2018-08-13 2023-07-10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デジタル画像にダミー画素を埋め込むことによるデジタル印刷における歪み補正
JP2020026343A (ja) * 2018-08-13 2020-02-20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束排出装置
US11318734B2 (en) 2018-10-08 2022-05-03 Landa Corporation Ltd. Friction reduction means for printing systems and method
JP7462648B2 (ja) 2018-12-24 2024-04-05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デジタル印刷システム
WO2021105806A1 (en) 2019-11-25 2021-06-03 Landa Corporation Ltd. Drying ink in digital printing using infrared radiation absorbed by particles embedded inside itm
US11321028B2 (en) 2019-12-11 2022-05-03 Landa Corporation Ltd. Correcting registration errors in digital printing
US12011920B2 (en) 2019-12-29 2024-06-18 Landa Corporation Ltd. Printing method and system
US11964467B2 (en) 2021-03-30 2024-04-2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EP4067096B1 (en) 2021-03-30 2023-10-1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carrier mediu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2754A (zh) * 1998-03-23 1999-10-27 株式会社理光 纸导向方法、纸导向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2193471A (ja) * 2000-12-27 2002-07-10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95472A (ja) * 2001-09-20 2003-04-03 Ricoh Co Ltd ベルト寄り止め構造
US6591858B2 (en) * 2001-11-27 2003-07-15 Rebekah A. Peterson Gas tubing reel
JP4246042B2 (ja) * 2003-11-27 2009-04-0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シリコン薄膜の製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1838U (ja) * 1982-07-13 1984-01-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複写機等のシ−ト搬送装置
JPS5911838A (ja) 1982-07-14 1984-01-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X線撮影方式
JPS6448457U (zh) 1987-09-21 1989-03-24
JPH0373541A (ja) 1989-08-14 1991-03-28 Nec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H0373541U (zh) * 1989-11-14 1991-07-24
JPH0498284A (ja) 1990-08-17 1992-03-30 Ricoh Co Ltd ベルト走行装置
JP2541002B2 (ja) * 1990-09-20 1996-10-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エンドレスベルト搬送装置
JP2871838B2 (ja) 1990-10-31 1999-03-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搬送装置
JPH04246042A (ja) 1991-01-31 1992-09-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ベルト搬送装置
JP3119761B2 (ja) * 1992-03-11 2000-1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ベルト搬送装置
JP3210725B2 (ja) 1992-04-30 2001-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255010B2 (ja) * 1996-05-13 2002-02-12 カシオ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ベルト装置
JPH1179458A (ja) * 1997-09-08 1999-03-23 Minolta Co Ltd エンドレスベルト搬送装置
JP2000284607A (ja) 1999-03-29 2000-10-13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80782A (ja) * 1999-09-09 2001-03-27 Canon Inc ベルトの幅方向位置調整機構及び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22418A (ja) * 1999-10-26 2001-05-08 Fuji Xerox Co Ltd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893821B2 (ja) 1999-12-15 2007-03-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その搬送装置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60085A (ja) * 2000-08-11 2002-02-26 Ricoh Co Ltd ベルト駆動装置及び該ベルト駆動装置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6714755B2 (en) * 2000-12-21 2004-03-3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Belt stretcher and color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2002235733A (ja) * 2001-02-13 2002-08-23 Canon Inc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47018B2 (ja) 2002-01-24 2008-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2754A (zh) * 1998-03-23 1999-10-27 株式会社理光 纸导向方法、纸导向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2193471A (ja) * 2000-12-27 2002-07-10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95472A (ja) * 2001-09-20 2003-04-03 Ricoh Co Ltd ベルト寄り止め構造
US6591858B2 (en) * 2001-11-27 2003-07-15 Rebekah A. Peterson Gas tubing reel
JP4246042B2 (ja) * 2003-11-27 2009-04-0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シリコン薄膜の製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233578A1 (en) 2006-10-19
JP2005089103A (ja) 2005-04-07
EP1663830A4 (en) 2010-10-06
KR100697789B1 (ko) 2007-03-21
US7623816B2 (en) 2009-11-24
EP1663830A1 (en) 2006-06-07
CN1720187A (zh) 2006-01-11
KR20050085023A (ko) 2005-08-29
JP4216153B2 (ja) 2009-01-28
EP1663830B1 (en) 2012-04-11
WO2005028349A1 (en) 2005-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4023C (zh) 带式传送设备以及利用这种带式传送设备的成像设备
EP0654933B1 (en) Automatic duplex and simplex document handler for electronic input
EP0653874B1 (en) Document feeder with positive document removal from imaging platen
JP4321608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CN101157420B (zh) 纸搬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5653439A (en) Exit tray corrugation slip rolls with a variable force idler
CN101024459A (zh) 片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成像装置
JP6693472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89145B (zh) 纸运送装置与包括该纸运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134533B (zh) 送纸装置和具有其的图像形成设备
US20240195926A1 (en) Sheet discharging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3403956B1 (en) Paper feed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aper feeding method
CN102001535B (zh) 带驱动装置和配备有该带驱动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02556694A (zh) 片材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
JP5621512B2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EP1457445A2 (en) Sheet feeder i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N112010085B (zh) 片材排出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成像装置
US5931455A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two sid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erewith
JP5605387B2 (ja) 原稿搬送装置、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5549292A (en) Sheet stacking and reversing separator
JP6571976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942210B2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302356A (ja) 給紙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原稿給送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US11691834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419692B2 (ja) 整合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03

Termination date: 201809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