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93678C - 空气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93678C
CN100493678C CNB2005800085259A CN200580008525A CN100493678C CN 100493678 C CN100493678 C CN 100493678C CN B2005800085259 A CNB2005800085259 A CN B2005800085259A CN 200580008525 A CN200580008525 A CN 200580008525A CN 100493678 C CN100493678 C CN 10049367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quantity
control part
power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085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33896A (zh
Inventor
田中利夫
茂木完治
香川谦吉
长尾光久
浜口清人
丹藏智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933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38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367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367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electrical effects other than those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D61/00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16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9/22I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92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electrical means, e.g. by applying electrostatic fields or high volt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9/00Type of treatment
    • B01D2259/80Employing electric, magnetic, electromagnet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01D2259/818Employing electrical discharges or the generation of a plasm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在进行流光放电的放电装置(40)的电源单元(45)内设置有放电控制部(63)。然后,使用上述放电控制部(63),根据由空气净化装置所处理的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来增减放电装置(40)的放电功率。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进行流光放电的放电装置并对被处理空气中的被处理成分进行分解的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具有放电装置的空气净化装置作为使用通过放电而产生的等离子体对被处理空气中的被处理成分(臭气成分或有害成分等)进行分解去除的单元来利用。在该空气净化装置中,通过流光放电而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流光放电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由于与其他放电方式(例如辉光放电方式或电晕放电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相比较可取得高的空气净化效率,因而是适合于进行有害成分的分解或除臭的技术。
该流光放电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如图13所示,作为放电装置(80)具有多个放电电极(81)和与该放电电极(81)对置的对置电极(82)。上述放电电极(81)以规定间隔并设在基板(83)上,前端形成突出的形状。另一方面,上述对置电极(82)以规定间隔配置在放电电极(81)的基板两侧。然后,放电电极(81)的前端部和对置电极(82)相对置。而且,空气净化装置还具有:对两电极(81,82)施加电压的未作图示的电源单元,以及使被处理空气向上述放电装置(80)流通的未作图示的供风单元。在该结构中,当供风单元起动,由电源单元对两电极(81,82)施加了电压时,在两电极(81,82)间进行流光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然后,通过使被处理空气中的被处理成分与伴随该低温等离子体的生成而产生的活性种(高速电子、离子、游离基、其他激励分子等)通气接触,将该被处理成分进行分解去除(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18828号公报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进行流光放电的空气净化装置中,由于有必要在流光放电时对放电电极(81)和对置电极(82)施加高压电压,因而消耗较大容量的功率。这里,例如在设置有该空气净化装置的室内空间中的臭气成分或有害成分的浓度处于稀薄状态的情况下,由该空气净化装置所处理的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减少。因此,具有以下可能性:空气净化装置的通过流光放电而取得的处理能力超过了上述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使在流光放电时所消耗的能量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点而作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抑制在流光放电时处理能力相对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过剩而使放电功率白白消耗,实现空气净化装置的节能性的提高。
本发明根据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来增减放电装置(40)的放电功率。
具体地说,第1发明以一种空气净化装置为前提,该空气净化装置具有:在放电电极(41)和与该放电电极(41)对置的对置电极(42)之间进行流光放电的放电装置(40),向两电极(41,42)施加电压的电源单元(45),以及使被处理空气向上述放电装置(40)流通的供风单元(26);该空气净化装置通过上述流光放电使被处理空气中的被处理成分分解。并且,该空气净化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空气净化装置具有:根据上述供风单元(26)的风量使上述放电装置(40)的放电功率增减的放电控制部(63);吸附单元,其配置在上述放电装置的下流侧,吸附被处理空气中的被处理成分;以及把供风单元(26)的风量切换到多个设定风量的风量控制部(64);在放电控制部(63)内设定有数量比上述多个设定风量少的多个设定放电功率;放电控制部(63)构成为,根据供风单元(26)的各设定风量把放电功率切换到各设定放电功率。
在上述第1发明中,当从电源单元(45)对放电装置(40)施加了电压时,在放电电极(41)和对置电极(42)之间以规定的放电功率进行流光放电。其结果,伴随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而生成上述活性种。然后,被处理空气中的被处理成分由该活性种进行氧化分解,从而净化被处理空气。
这里,在本发明中,在电源单元(45)内设置有放电控制部(63)。然后,通过放电控制部(63),根据供风单元(26)的风量增减放电装置(40)的放电功率。因此,例如在设置有空气净化装置的室内空间的被处理成分的浓度增高,且进行了供风单元(26)的风量为大风量的处理的情况下,通过使放电功率增大规定量,可增大上述活性种的生成量。因此,可生成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对应的活性种,可有效地净化被处理空气。
另一方面,在进行了例如在室内空间的被处理成分的浓度降低、供风单元(26)的风量为小风量的处理的情况下,通过使放电功率降低规定量,可减少上述活性种的生成量。因此,可抑制通过放电装置(40)的流光放电所取得的处理能力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相比过剩而使放电功率浪费。
这里,上述“多个设定风量”可以是把供风单元(26)的风量设定为0(使供风单元(26)断开)的设定风量、和把设定风量设定为规定值(使供风单元(26)接通)的设定风量的组合。并且,同样,上述“多个设定放电功率”可以是把放电装置(40)的放电功率设定为0(使放电装置(40)断开)的设定放电功率、和把放电功率设定为规定值(使放电装置(40)接通)的设定放电功率的组合。而且,优选的是,上述“多个设定风量”和上述“多个设定放电功率”分别被设定为3个以上。此外,上述“各设定风量”和上述“各设定放电功率”没有必要一定设定为相同数量,因此,也没有必要一定使各个设定风量和各个设定放电功率对应。即,例如设定风量可以被设定为A、B、C、D、E的5级,另一方面,设定放电功率可以被设定为第1设定放电功率和第2设定放电功率,A、B、C的设定风量可以对应第1设定放电功率,D、E的设定风量可以对应第2设定放电功率。
在上述第1发明中,供风单元(26)的风量由风量控制部(64)切换到各设定风量,同时,放电装置(40)的放电功率根据该设定风量被切换到各设定放电功率。
这里,例如在室内空间的被处理成分的浓度增高,供风单元(26)的风量为“大设定风量”的情况下,通过把放电功率设定为与该设定风量对应的“大设定放电功率”,可增大上述活性种的生成量。因此,可生成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对应的活性种,可有效地净化被处理空气。
另一方面,例如在室内空间的被处理成分的浓度降低,且供风单元(26)的风量为“小设定风量”的情况下,通过把放电功率设定为与该设定风量对应的“小设定放电功率”,可减少上述活性种的生成量。因此,可抑制通过放电装置(40)的流光放电所取得的处理能力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相比过剩而使放电功率浪费。
第2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发明的空气净化装置中,放电控制部(63)构成为,在从风量控制部(64)切换供风单元(26)的风量起经过设定时间(t)后切换放电功率。
在上述第2发明中,在从供风单元(26)的风量切换起经过了设定时间(t)之后切换放电功率。这里,通过设置设定时间(t),在供风单元(26)的风量切换之后接近设定风量的状态下,可切换放电功率。因此,在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稳定的状态下,可进行放电功率的切换。
第3发明以一种空气净化装置为前提,该空气净化装置具有:在放电电极(41)和与该放电电极(41)对置的对置电极(42)之间进行流光放电的放电装置(40),向两电极(41,42)施加电压的电源单元(45),以及使被处理空气向上述放电装置(40)流通的供风单元(26);该空气净化装置通过上述流光放电使被处理空气中的被处理成分分解。并且,其特征在于,该空气净化装置具有:检测被处理空气中的被处理成分浓度的浓度检测单元(70);并具有:根据上述浓度检测单元(70)的检测浓度使放电装置(40)的放电功率增减的放电控制部(63)。这里,“浓度检测单元”可检测能由该空气净化装置处理的臭气成分或有害成分的物质浓度、或者臭气浓度。
在上述第3发明中,放电控制部(63)根据由浓度检测单元(70)所检测的被处理成分浓度,使放电装置(40)的放电功率增减。
这里,例如在室内空间的臭气成分或有害成分的浓度增高,且浓度检测单元(70)检测出这些被处理成分浓度的增大的情况下,通过使放电功率增大规定量,可增大上述活性种的生成量。因此,可生成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对应的活性种,可有效地净化被处理空气。
另一方面,例如在室内空间的臭气成分或有害成分的浓度降低,且浓度检测单元(70)检测出这些被处理成分浓度的减少的情况下,通过使放电功率降低规定量,可减少上述活性种的生成量。因此,可抑制通过放电装置(40)的流光放电所取得的处理能力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相比过剩而使放电功率浪费。
第4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3发明的空气净化装置中,该空气净化装置具有:根据上述浓度检测单元(70)的检测浓度使供风单元(26)的风量增减的风量控制部(64)。
在上述第4发明中,伴随由浓度检测单元(70)所检测的被处理成分浓度的增减,供风单元(26)的风量和上述放电装置(40)的放电功率的双方增减。
这里,例如在伴随被处理成分浓度的增大而进行了使供风单元(26)的风量为大风量的处理的情况下,通过使放电功率增大规定量,可增大上述活性种的生成量。因此,可生成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对应的活性种,可有效地净化被处理空气。
另一方面,例如在伴随被处理成分浓度的减少而进行了使供风单元(26)的风量为小风量的处理的情况下,通过使放电功率降低规定量,可减少上述活性种的生成量。因此,可抑制通过放电装置(40)的流光放电所取得的处理能力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相比过剩而使放电功率浪费。
根据上述第1发明,在进行了使供风单元(26)的风量为大风量的处理的情况下,使放电功率增大规定量,可增多活性种的生成量。因此,能以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相当的处理能力进行流光放电,可有效地净化被处理空气。
另一方面,在进行了使供风单元(26)的风量为小风量的处理的情况下,使放电功率降低规定量,可减少活性种的生成量。因此,可抑制通过流光放电所取得的处理能力相对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过剩而使放电功率浪费。因此,可实现该空气净化装置的节能性的提高。
并且,根据本发明,在供风单元(26)的风量为大风量、供风单元(26)的运转声较大时,通过增大放电功率,可由上述供风单元(26)的运转声掩盖通过放电装置(40)的流光放电而产生的放电声。
另一方面,通过使供风单元(26)的风量为小风量,使供风单元(26)的运转声较小,在上述放电声容易被使用者听到的条件下,通过减少放电功率,可减小上述放电声,可抑制该放电声使使用者感到不快。
而且,根据本发明,能以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相当的处理能力进行流光放电。这样,可有效地抑制例如臭氧等的活性种相对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产生过剩而使未与被处理成分反应的臭氧等被排出到装置外。因此,可实现该空气净化装置的可靠性的提高。
根据上述第1发明,可把供风单元(26)的风量切换到各设定风量。因此,可进行与室内空间的环境条件或使用者的运转需求对应的空气净化装置的运转。并且,通过将上述设定风量设定得多,可多级切换供风单元(26)的风量,从而可进行与室内空间的环境条件或使用者的运转需求一致的更缜密的空气净化装置的运转。
并且,根据本发明,根据供风单元(26)的各设定风量把放电功率切换到各设定放电功率。因此,例如在供风单元(26)的风量为“大设定风量”的运转的情况下,把放电功率设定为“大设定放电功率”,可增多活性种的生成量。因此,能以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相当的处理能力进行流光放电,可有效地净化被处理空气。
另一方面,例如在供风单元(26)的风量为“小设定风量”的运转的情况下,把放电功率设定为“小设定放电功率”,可减少活性种的生成量。因此,可抑制通过流光放电所取得的处理能力相对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过剩而使放电功率浪费。
而且,通过将上述设定放电功率设定得多,可根据供风单元(26)的风量而多级切换放电功率,从而可更缜密地生成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相当的活性种。因此,可进一步有效地净化被处理空气,可实现空气净化装置的节能性的提高。
根据上述第2发明,在供风单元(26)的风量处于接近设定风量的状态,并且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放电功率的切换。因此,可抑制在供风单元(26)未到达额定运转的状况下进行多余的放电功率的切换。因此,可进行与供风单元(26)的风量,即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对应的最佳放电功率的切换。因此,可有效地抑制进行相对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过剩的流光放电而使放电功率浪费。
根据上述第3发明,设置有浓度检测单元(70),根据由该浓度检测单元(70)所检测的被处理成分浓度的变动来增减放电功率。并且,在室内空间的臭气成分或有害成分的浓度增高的情况下,使放电功率增大规定量,可增多活性种的生成量。因此,能以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相当的处理能力进行流光放电,可有效地净化被处理空气。
另一方面,在室内空间的臭气成分或有害成分的浓度降低的情况下,使放电功率降低规定量,可减少活性种的生成量。因此,可抑制通过流光放电所取得的处理能力相对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过剩而使放电功率浪费。因此,可实现该空气净化装置的节能性的提高。
并且,根据本发明,由于根据浓度检测单元(70)的检测浓度切换放电装置(40)的放电功率,因而可自动进行与被处理成分浓度对应的放电功率的切换。
根据上述第4发明,设置有浓度检测单元(70),根据由该浓度检测单元(70)所检测的被处理成分浓度的变动,增减供风单元(26)的风量,进而增减放电功率。因此,通过例如在室内空间的臭气成分或有害成分的浓度高的情况下增大供风单元(26)的风量,可加快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速度,迅速净化室内空间。并且,此时,通过根据被处理成分浓度增大放电功率,可生成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相当的活性种,可有效地净化被处理空气。
另一方面,通过例如在室内空间的臭气成分或有害成分的浓度低的情况下减少供风单元(26)的风量,可抑制供风单元(26)的过剩运转。因此,可削减供风单元(26)的运转动力。并且,此时,通过根据被处理成分浓度减少放电功率,可生成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相当的活性种,可抑制通过流光放电所取得的处理能力相对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过剩而使放电功率浪费。
并且,根据本发明,由于根据浓度检测单元(70)的检测浓度切换供风单元(26)的供风量和放电装置(40)的放电功率,因而可使用该空气净化装置进行与被处理成分浓度对应的自动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从上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的内部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的要部放大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装置的方框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装置的运转条件例的表。
图6是变形例1的空气净化装置的方框图。
图7是示出变形例1的空气净化装置的运转条件例的表。
图8是示出变形例2的空气净化装置的运转条件例的表。
图9是实施方式2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电源单元的方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3的空气净化装置的方框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空气净化装置的运转条件例的表。
图12是实施方式4的空气净化装置的方框图。
图13是现有技术的空气净化装置的放电装置的放大图。
符号说明
10:空气净化装置;26:供风单元;40:放电装置(40a,40b);41:放电电极;42:对置电极;45:电源单元;63:放电控制部;64:风量控制部;65:高压电源(71,72);70:浓度检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发明的实施方式1》
首先,参照图1至图4对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装置(10)进行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从上方观察该空气净化装置(10)的内部的图。该空气净化装置(10)是在普通家庭和小规模商店等中使用的民用空气净化装置。并且,该空气净化装置(10)是通过流光放电而生成低温等离子体来净化被处理空气的所谓流光放电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
空气净化装置(10)具有由一端开放的箱形的壳体主体(21)和安装在该开放端面的前面板(22)构成的壳体(20)。在壳体(20)的前面板(22)侧的两侧面形成有吸入口(23)。并且,在壳体主体(21)内,靠近顶板背面形成有吹出口(24)。
在壳体(20)内,从吸入口(23)到吹出口(24)形成有使作为被处理空气的室内空气流动的空气通路(25)。在该空气通路(25)内,从室内空气流的上游侧(在图2中为下侧)开始依次配置有:进行空气净化的各种功能部件(30),以及用于使室内空气在该空气通路(25)内流通的离心供风机(供风单元)(26)。
在上述功能部件(30)内,从前面板(22)侧开始依次包含有:前置过滤器(31),离子化部(32),静电过滤器(33),以及催化过滤器(34)。在离子化部(32)内一体装入有用于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放电装置(40)。并且,在空气净化装置(10)的壳体主体(21)的靠近后部下侧设置有放电装置(40)的电源单元(45)。
前置过滤器(31)是捕获空气中所包含的较大尘埃的过滤器。并且,离子化部(32)用于使通过了前置过滤器(31)的较小尘埃带电,并使用配置在离子化部(32)的下游侧的静电过滤器(33)捕获该尘埃。该离子化部(32)由多个离子化线(35)和多个对置电极(42)构成。多个离子化线(35)从离子化部(32)的上端到下端等间隔架设,各自位于与静电过滤器(33)平行的一个假想面上。对置电极(42)由水平剖面为“
Figure C200580008525D0011153324QIETU
”字形的长构件构成,其开放部位于后方侧。该对置电极(42)在各离子化线(35)之间与该离子化线(35)平行排列。然后,各对置电极(42)的各自开放部与1块网状板(37)接合。
放电装置(40)具有多个放电电极(41)和与该放电电极(41)对置的对置电极(42)。另外,上述对置电极(42)共用作上述离子化部(32)的对置电极(42),各放电电极(41)配置在与该放电电极(41)对置的各对置电极(42)的内侧。
具体地说,在对置电极(42)的内侧,如作为放电装置(40)的放大立体图的图3所示,设置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电极保持构件(43),放电电极(41)通过固定构件(44)保持在电极保持构件(43)上。放电电极(41)是线状或棒状电极,从固定构件(44)突出的放电电极(41)配置成与对置电极(42)的第1面(42a)大致平行。
催化过滤器(34)配置在静电过滤器(33)的下游侧。该催化过滤器(34)在例如蜂窝状结构的基材表面担载催化剂。该催化剂可使用锰系催化剂或贵金属系催化剂等、使通过放电而生成的低温等离子体中的反应性高的物质进一步活化、促进空气中的有害成分或臭气成分的分解的催化剂。而且,在该催化过滤器(34)中担载有活性碳,针对被处理空气中的被处理成分具有吸附功能。
下面,参照图4的方框图对作为本发明特征的电源单元(45)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电源单元(45)内具有:检测从例如遥控器或操作面板等输出的运转信号的运转输入信号检测部(61),以及可接收该运转输入信号检测部(61)的检测信号的设备运转控制部(62)。而且,在电源单元(45)内还具有:由上述设备运转控制部(62)控制的放电控制部(63)和风量控制部(64),以及把规定功率(电流)输出到装置主体内的放电装置(40)的高压电源部(65)。
风量控制部(64)构成为,向作为供风单元的离心供风机(26)输出控制信号,使该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按照多级设定风量来变化。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的离心供风机(26)构成为能以从第1到第5的设定风量(图5的从A运转到E运转的设定风量)运转。
放电控制部(63)由电流控制部(63a)和接通/断开控制部(63b)构成。电流控制部(63a)构成为,把电流控制用的信号输出到配备在高压电源部(65)内的电流值设定部(65a),可切换从高压电源部(65)向放电装置(40)输出的功率(电流)。接通/断开控制部(63b)构成为,通过把接通/断开切换信号输出到高压电源部(65),可把高压电源部(65)切换成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
在以上结构的电源单元(45)中,配备在放电控制部(63)内的电流控制部(63a)构成为根据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增减放电装置(40)的放电功率。具体地说,在电流控制部(63a)内设定有第1设定放电功率和第2设定放电功率,并构成为,在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是图5的A运转、B运转、或C运转的设定风量的情况下,把放电装置(40)的放电功率设定为第1设定放电功率(放电电流为37μA的放电功率)。另一方面,电流控制部(63a)构成为,在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是图5的D运转或E运转的风量的情况下,把放电装置(40)的放电功率设定为比第1设定放电功率小的第2设定放电功率(放电电流为5.5μA的放电功率)。
另外,电流控制部(63a)构成为,在从风量控制部(64)把变更风量的信号输出到离心供风机(26)起经过了设定时间(t)之后,根据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切换放电功率。这里,在设定时间(t)中,设定了从离心供风机(26)的运转被切换到该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达到设定风量,即认为离心供风机(26)达到额定运转的时间。
—运转动作—
下面,对空气净化装置(10)的基本运转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空气净化装置(10)的运转中,离心供风机(26)以规定的设定风量起动,室内空气在壳体(20)内的空气通路(25)内流通。并且,图4的电源单元(45)的高压电源部(65)处于接通状态,在放电装置(40)中进行流光放电。
当室内空气被导入到壳体(20)内时,首先在前置过滤器(31)中去除较大尘埃。当室内空气进一步通过离子化部(32)时,该室内空气中的较小尘埃处于带电状态而流向下游侧,该尘埃由静电过滤器(33)捕获。如上所述,空气中的尘埃从大尘埃到小尘埃由前置过滤器(31)和静电过滤器(33)大致去除。
在一体装入在离子化部(32)内的放电装置(40)中,如图3所示,从放电电极(41)的前端朝向对置电极(42)产生低温等离子体,从而产生反应性高的活性种(电子、离子、臭氧、游离基等)。然后,这些活性种在到达了催化过滤器(34)时,进一步活化而将空气中的有害成分或臭气成分分解去除。如上所述将尘埃去除、并将有害成分或臭气成分也去除了的清洁室内空气从空气吹出口(24)被吹出到室内。
—控制例一
下面,参照图4和图5对空气净化装置(10)的具体控制例进行说明。
例如在配备有空气净化装置(10)的室内空间中,在室内空间的臭气成分或有害成分的浓度增高的情况下,使用者从例如未作图示的遥控器把开始图5的A运转的运转信号输出到运转输入信号检测部(61)。这样,设备运转控制部(62)根据由运转输入信号检测部(61)所检测的信号,把控制信号输出到放电控制部(63)和风量控制部(64)。
接收到设备运转控制部(62)的信号的风量控制部(64)把以6.0m3/min的设定风量进行供风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离心供风机(26)。然后,离心供风机(26)以6.0m3/min的风量进行额定运转。
并且,接收到设备运转控制部(62)的信号的放电控制部(63)的电流控制部(63a)把与上述设定风量对应的电流控制信号输出到高压电源部(65)的电流值设定部(65a)。具体地说,电流控制部(63a)把放电装置(40)中的放电电流为37μA、流光放电时的放电功率为第1设定放电功率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电流值设定部(65a)。此时,电流控制信号在从风量控制部(64)把控制信号输出到离心供风机(26)起经过上述设定时间(t)之后被输入到电流值设定部(65a)。然后,当从高压电源部(65)把功率输出到放电装置(40)时,在放电装置(40)中,以第1设定放电功率进行流光放电。因此,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增大对应地在流光放电时生成的低温等离子体,即活性种的量增多,被处理成分被有效地分解。
另一方面,当通过这种A运转使室内空间的臭气成分或有害成分的浓度降低时,使用者从例如遥控器把开始图5的E运转的运转信号输出到运转输入信号检测部(61)。这样,设备运转控制部(62)根据由运转输入信号检测部(61)所检测的信号,把控制信号输出到放电控制部(63)和风量控制部(64)。
接收到设备运转控制部(62)的信号的风量控制部(64)把以0.9m3/min的设定风量进行供风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离心供风机(26)。然后,离心供风机(26)以0.9m3/min的风量进行额定运转。
并且,接收到设备运转控制部(62)的信号的放电控制部(63)的电流控制部(63a)把与上述设定风量对应的电流控制信号输出到高压电源部(65)的电流值设定部(65a)。具体地说,电流控制部(63a)把放电装置(40)中的放电电流为5.5μA、流光放电时的放电功率为第2设定放电功率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电流值设定部(65a)。此时,电流控制信号在从风量控制部(64)把控制信号输出到离心供风机(26)起经过上述设定时间(t)之后被输入到电流值设定部(65a)。然后,当从高压电源部(65)把功率输出到放电装置(40)时,在放电装置(40)中,以第2设定放电功率进行流光放电。因此,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减少对应地在流光放电时生成的活性种的量减小,不进行过剩的流光放电,被处理成分被有效地分解。
—实施方式1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装置,发挥以下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1,在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是大设定风量的A、B、C运转时,把放电功率设定为第1放电功率,使通过流光放电而产生的活性种的量增多。因此,在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较大的运转时,可取得与这些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相当的处理能力。因此,可有效地净化被处理空气。
另一方面,在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是小设定风量的D、E运转时,把放电功率设定为第2放电功率,使通过流光放电而产生的活性种的量减少。因此,在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较小的运转时,可抑制处理能力超出这些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因此,可取得与该空气净化装置相当的处理能力。因此,可实现该空气净化装置的节能性的提高。
并且,根据实施方式1,在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为大设定风量、离心供风机(26)的运转声较大的条件下,增大放电功率。因此,可由离心供风机(26)的运转声掩盖流光放电时的放电声,可抑制流光放电时的放电声令使用者感到不快。
另一方面,在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为小设定风量、离心供风机(26)的运转声较小的条件下,减少放电功率。其结果,即使在离心供风机(26)的运转声小的条件下,也能使使用者难以听到流光放电时的放电声。因此,可实现在配置有该空气净化装置的空间内的舒适性的提高。
而且,根据实施方式1,以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相当的处理能力进行流光放电。这样,可有效地抑制例如臭氧等的活性种相对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产生过剩而使未与被处理成分反应的臭氧等被排出到装置外。因此,可实现该空气净化装置的可靠性的提高。
并且,根据实施方式1,在认为离心供风机(26)达到额定运转的设定时间(t)之后切换放电功率。因此,在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稳定的状态下,可进行放电功率的切换。因此,可进行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对应的最佳放电功率的切换,可有效地净化被处理空气。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
下面,参照图6和图7对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装置(10)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该变形例1的空气净化装置(10)的电源单元(45)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不同。具体地说,采用以下结构:在电源单元(45)的放电控制部(63)内仅设置有接通/断开控制部(63b),不在高压电源部(65)内设置上述电流值设定部。然后,配备在放电控制部(63)内的接通/断开控制部(63b)构成为根据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切换放电装置(40)的放电功率。具体地说,离心供风机(26)构成为:在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是图7的A运转、B运转、或C运转的设定风量的情况下,接通放电装置(40)的放电功率,并设定为第1设定放电功率(放电电流为37μA的放电功率)。另一方面,电流控制部(63a)构成为:在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是图7的D运转或E运转的风量的情况下,断开放电装置(40)的放电功率(第2设定放电功率)。
在以上结构中,在室内空间的臭气成分或有害成分的浓度增高的情况下,使用者从例如遥控器把开始图7的A运转的运转信号输出到运转输入信号检测部(61)。这样,设备运转控制部(62)根据由运转输入信号检测部(61)所检测的信号,把控制信号输出到放电控制部(63)和风量控制部(64)。
接收到设备运转控制部(62)的信号的风量控制部(64)把以6.0m3/min的设定风量进行供风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离心供风机(26)。然后,离心供风机(26)以6.0m3/min的风量进行额定运转。
并且,接收到设备运转控制部(62)的信号的放电控制部(63)的接通/断开控制部(63b)输出根据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把高压电源部(65)切换到接通的信号。另外,该信号在从风量控制部(64)把控制信号输出到离心供风机(26)起经过上述设定时间(t)之后由高压电源部(65)接收。接收到该信号的高压电源部(65)处于接通状态,把放电装置(40)中的放电电流为37μA的功率输出到放电装置(40)。然后,在放电装置(40)中,以第1放电功率进行流光放电。因此,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增大对应地在流光放电时生成的活性种的量增多,被处理成分被有效地分解。
另一方面,当通过这种A运转而使室内空间的臭气成分或有害成分大致净化时,使用者从例如遥控器把开始图7的E运转的运转信号输出到运转输入信号检测部(61)。这样,设备运转控制部(62)根据由运转输入信号检测部(61)所检测的信号,把控制信号输出到放电控制部(63)和风量控制部(64)。接收到设备运转控制部(62)的信号的风量控制部(64)把以0.9m3/min的设定风量进行供风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离心供风机(26)。然后,离心供风机(26)进行0.9m3/min的额定运转。
并且,接收到设备运转控制部(62)的信号的放电控制部(63)的接通/断开控制部(63b)输出根据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把高压电源部(65)切换到断开的信号。另外,该信号在从风量控制部(64)把控制信号输出到离心供风机(26)起经过上述设定时间(t)之后由高压电源部(65)接收。接收到该信号的高压电源部(65)处于断开状态,不向放电装置(40)输出功率。因此,在放电装置(40)中,不进行流光放电,不进行使用流光放电的被处理成分的分解。
在该变形例1的空气净化装置(10)中,在室内空间的臭气成分或有害成分的浓度非常低的状态下,通过断开放电装置(40)的放电功率,可进行重视了节能性的运转。另外,在该运转时,借助上述催化过滤器(34)的吸附分解作用,将被处理成分进行分解去除。
并且,在该变形例1中,在离心供风机(26)的运转声减小的D运转或E运转时,不进行流光放电。因此,在办公空间中的会议时或居住空间中的夜间时等,特别是在期望肃静性的状况下,能可靠抑制通过流光放电而产生的放电声,可有效地降低空气净化装置(10)的噪声。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
下面,参照图4和图8对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装置(10)的变形例2进行说明。该变形例2的空气净化装置(10)在与实施方式1相同结构的电源单元(45)中,其控制方法不同。具体地说,在变形例2中的放电控制部(63)的电流控制部(63a)内,如图8所示,设定有与离心供风机(26)的设定风量对应的5级设定放电功率(从第1到第5的设定放电功率)。
在该变形例2的空气净化装置中,例如当室内空间的臭气成分或有害成分的浓度显著增大,使用者从遥控器输出了开始A运转的信号时,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成为图8的A运转时的设定风量(6.0m3/min)。与此对应,电流控制部(63a)把信号输出到电流值设定部(65a),以便在放电装置(40)中以37μA的放电电流(第1设定放电功率)进行流光放电。因此,放电装置(40)的放电功率成为最高放电功率,在流光放电时产生的活性种的量最多。
另一方面,例如当室内空间的臭气成分或有害成分的浓度显著降低,使用者从遥控器输出了开始E运转的信号时,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成为图8的E运转时的设定风量(0.9m3/min)。与此对应,电流控制部(63a)把信号输出到电流值设定部(65a),以便在放电装置(40)中以5.5μA的放电电流(第5设定放电功率)进行流光放电。因此,放电装置(40)的放电功率成为最低放电功率,在流光放电时产生的活性种的量最少。
而且,例如当室内空间的臭气成分或有害成分的浓度是A运转时和E运转时的中间浓度,使用者从遥控器输出了开始C运转的信号时,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成为图8的C运转时的设定风量(2.7m3/min)。与此对应,电流控制部(63a)把信号输出到电流值设定部(65a),以便在放电装置(40)中以20μA的放电电流(第3设定放电功率)进行流光放电。因此,放电装置(40)的放电功率成为A运转和E运转的中间放电功率,在流光放电时产生的活性种的量也成为A运转和E运转的中间程度的量。
这样,在该变形例2中,根据离心供风机(26)的设定风量,多级调整流光放电的放电功率。因此,可进行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一致的缜密的放电功率切换,可高能效地净化被处理空气。
《实施方式2》
下面,参照图9对实施方式2的空气净化装置(10)进行说明。实施方式2的空气净化装置(10)的电源单元(45)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不同,除此以外的结构是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以下,仅对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在实施方式2的电源单元(45)内设置有由第1高压电源部(71)和第2高压电源部(72)构成的2个高压电源部。两个高压电源部(71,72)各自的规格不同,构成为把不同功率(电流)输出到放电装置(40)。具体地说,第1高压电源部(71)构成为把在放电装置(40)中以37μA的放电电流(第1设定放电功率)进行流光放电的功率输出到放电装置(40)。另一方面,第2高压电源部(72)构成为把在放电装置(40)中以5.5μA的放电电流(第2设定放电功率)进行流光放电的功率输出到放电装置(40)。
并且,在电源单元(45)内设置有切换到第1状态(图9的I表示的状态)和第2状态(图9的II的状态)的开关(73),该第1状态使上述第1电源单元(71)和放电装置(40)连接,另一方面,使上述第2电源单元(72)和放电装置(40)不连接,该第2状态使上述第2电源单元(72)和放电装置(40)连接,另一方面,使上述第1电源单元(71)和放电装置(40)不连接。该开关(73)构成为可由设置在放电控制部(63)内的连接电源切换部(63c)切换到第1状态和第2状态。另外,上述连接电源切换部(63c)构成为接收设备运转控制部(62)的信号而被控制。
—控制例—
下面,参照图5和图9对实施方式2的空气净化装置(10)的控制例进行说明。
例如在室内空间中,室内空间的臭气成分或有害成分的浓度增高的情况下,使用者从遥控器把开始图5的A运转的运转信号输出到运转输入信号检测部(61)。这样,设备运转控制部(62)根据由运转输入信号检测部(61)所检测的信号,把控制信号输出到放电控制部(63)和风量控制部(64)。
接收到设备运转控制部(62)的信号的风量控制部(64)把以6.0m3/min的设定风量进行供风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离心供风机(26)。然后,离心供风机(26)以6.0m3/min的风量进行额定运转。
并且,接收到设备运转控制部(62)的信号的放电控制部(63)的连接电源切换部(63c)与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变化对应地把开关(73)切换到第1状态。在该第1状态下,由于第1高压电源部(71)和放电装置(40)连接,因而在放电装置(40)中,以37μA的放电电流,即第1设定放电功率进行流光放电。因此,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增大对应地在流光放电时生成的活性种的量增多,被处理成分被有效地分解。
另一方面,当通过这种A运转使室内空间的臭气成分或有害成分的浓度降低时,使用者从遥控器把开始图5的E运转的运转信号输出到运转输入信号检测部(61)。这样,设备运转控制部(62)根据由运转输入信号检测部(61)所检测的信号,把控制信号输出到放电控制部(63)和风量控制部(64)。
接收到设备运转控制部(62)的信号的风量控制部(64)把以0.9m3/min的设定风量进行供风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离心供风机(26)。然后,离心供风机(26)以0.9m3/min的风量进行额定运转。
并且,接收到设备运转控制部(62)的信号的放电控制部(63)的连接电源切换部(63c)与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变化对应地把开关(73)切换到第2状态。在该第2状态下,由于第2高压电源部(72)和放电装置(40)连接,因而在放电装置(40)中,以5.5μA的放电电流,即第2设定放电功率进行流光放电。因此,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减少对应地在流光放电时生成的活性种的量减小,不进行过剩的流光放电,被处理成分被有效地分解。
以上所述,在实施方式2中,在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电源单元(45)的结构中,可进行相同的运转控制。在该实施方式2中,通过以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对应的放电功率进行流光放电,可有效地净化被处理空气。
《实施方式3》
下面,参照图10对实施方式3的空气净化装置(10)进行说明。实施方式3的空气净化装置(10)的多个放电电极(41)和与各放电电极(41)对置的对置电极(42)被模块化为2个放电装置(第1放电装置(40a)和第2放电装置(40b))。然后,设置有:与第1放电装置(40a)对应的第1高压电源部(40a),以及与第2放电装置(40b)对应的第2高压电源部(40b)。另外,第1高压电源部(40a)和第2高压电源部(40b)各自具有相同的规格,并构成为把在对应的放电装置中以37μA的放电电流进行流光放电的功率输出到各放电装置。并且,在放电控制部(63)内设置有可对上述第1、第2高压电源部(40a,40b)分别进行接通/断开控制的接通/断开控制部(63b)。除此以外的空气净化装置(1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控制例—
下面,参照图10和图11对实施方式3的空气净化装置(10)的控制例进行说明。
例如在室内空间中,室内空间的臭气成分或有害成分的浓度增高的情况下,使用者从遥控器把开始图11的A运转的运转信号输出到运转输入信号检测部(61)。这样,设备运转控制部(62)根据由运转输入信号检测部(61)所检测的信号,把控制信号输出到放电控制部(63)和风量控制部(64)。
接收到设备运转控制部(62)的信号的风量控制部(64)把以6.0m3/min的设定风量进行供风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离心供风机(26)。然后,离心供风机(26)以6.0m3/min的风量进行额定运转。
并且,接收到设备运转控制部(62)的信号的放电控制部(63)的接通/断开控制部(63b)把信号输出到两电源部(71,72),以便与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变化对应地使第1放电装置(40a)和第2放电装置(40b)的双方接通。这样,在第1放电装置(40a)和第2放电装置(40b)的双方中,以37μA的放电电流进行流光放电。然后,第1放电装置(40a)和第2放电装置(40b)的放电功率总和为第1设定放电功率。因此,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增大对应地在流光放电时生成的活性种的量增多,被处理成分被有效地分解。
另一方面,当通过这种A运转使室内空间的臭气成分或有害成分的浓度降低时,使用者从例如遥控器把开始图11的E运转的运转信号输出到运转输入信号检测部(61)。这样,设备运转控制部(62)根据由运转输入信号检测部(61)所检测的信号,把控制信号输出到放电控制部(63)和风量控制部(64)。
接收到设备运转控制部(62)的信号的风量控制部(64)把以0.9m3/min的设定风量进行供风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离心供风机(26)。然后,离心供风机(26)以0.9m3/min的风量进行额定运转。
并且,接收到设备运转控制部(62)的信号的放电控制部(63)的接通/断开控制部(63b)把与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变化对应地使例如第1放电装置(40a)接通、使第2放电装置(40b)断开的信号输出到各自的电源部(71,72)。这样,在第1放电装置(40a)中,以37μA的放电电流进行流光放电,另一方面,在第2放电装置(40b)中,不进行流光放电,然后,第1、第2放电装置(40a,40b)的放电功率总和为第2设定放电功率,比上述A运转时的放电功率总和(第1设定放电功率)小。其结果,作为放电装置(40)整体而生成的活性种的量减少。因此,不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减少对应地进行过剩的流光放电,被处理成分被有效地分解。
以上所述,在实施方式3中,通过停止放电装置(40)中的一部分放电装置(例如第2放电装置(40b))的放电,降低作为放电装置(40)整体的放电功率。在该情况下,可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对应地切换放电功率,可有效地净化被处理空气。
并且,在实施方式3中,由于没有必要像实施方式1那样设置电流控制部(63a),并且,也没有必要像实施方式2那样设置开关(73)等,因而可使电源单元(45)的电路结构简化。
《实施方式4》
下面,参照图12对实施方式4的空气净化装置进行说明。该空气净化装置在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装置中具有对室内空气的臭气成分或有害成分的浓度(被处理成分浓度)进行检测的浓度检测单元(70)。然后,放电控制部(63)的电流控制部(63a)构成为根据由上述浓度检测单元(70)所检测的被处理成分的检测浓度来增减放电装置(40)的放电功率。并且,同样,风量控制部(64)构成为根据由上述浓度检测单元(70)所检测的被处理成分的检测浓度来增减供风单元(40)的风量。
—控制例—
下面,参照图12对实施方式4的空气净化装置(10)的控制例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4的空气净化装置中,当浓度检测单元(70)检测出被处理成分浓度时,该信号被输出到运转输入信号检测部(61)。然后,设备运转控制部(62)根据由运转输入信号检测部(61)所检测的信号,把控制信号输出到放电控制部(63)和风量控制部(64)。
这里,在室内空间的臭气成分或有害成分的浓度,即被处理成分浓度高,并且由浓度检测单元(70)检测出该浓度的情况下,风量控制部(64)将把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设定为大风量(例如6.0m3/min)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离心供风机(26)。然后,离心供风机(26)以6.0m3/min的风量进行运转。同时,放电控制部(63)的电流控制部(63a)把放电装置(40)中的放电功率为大放电功率(放电电流例如为37μA)的控制信号输出到高压电源部(65)的电流值设定部(65a)。然后,在放电装置(40)中,以大放电功率进行流光放电。
另一方面,在室内空间的臭气成分或有害成分的浓度,即被处理成分浓度低,并且该浓度由浓度检测单元(70)检测出的情况下,风量控制部(64)将把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设定为小风量(例如0.9m3/min)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离心供风机(26)。然后,离心供风机(26)以0.9m3/min的风量进行运转。同时,放电控制部(63)的电流控制部(63a)把放电装置(40)中的放电功率为小放电功率(放电电流例如为5.5μA)的控制信号输出到高压电源部(65)的电流值设定部(65a)。然后,在放电装置(40)中,以小放电功率进行流光放电。
这样,在实施方式4中,根据由浓度检测单元(70)所检测的被处理成分浓度来增减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和放电装置(40)的放电功率。因此,可通过流光放电生成与基于室内空间的臭气成分或有害成分的浓度的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相当的活性种。因此,可有效地净化被处理空气,可实现空气净化装置的节能性的提高。
并且,在实施方式4中,由于根据浓度检测单元(70)的检测浓度来控制离心供风机(26)和放电装置(40)的双方,因而可进行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对应的自动运转处理。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针对上述实施方式,可以采用以下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离心供风机(26)的运转切换后,通过在设定时间(t)后增减放电功率,进行与额定运转时的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对应的放电功率控制。然而,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检测例如离心供风机(26)的频率或电流值,判定离心供风机(26)是否实质上达到了预设定的风量,之后控制放电功率。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如当室内空间的臭气成分或有害成分的浓度低、并把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切换到小设定风量时,在设定时间(t)后降低放电功率。然而,当这样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从“大设定风量”切换到“小设定风量”时,可以瞬时降低放电功率。在该情况下,在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达到“小设定风量”前的期间,能可靠抑制流光放电时的放电声容易被使用者的耳朵听到。
并且,在实施方式4中,根据由浓度检测单元(70)所检测的被处理成分浓度,使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和放电装置(40)的放电功率的双方增减。然而,除此以外,还可以根据由浓度检测单元(70)所检测的被处理成分浓度,仅使放电装置(40)的放电功率增减。在该情况下,假定例如离心供风机(26)的风量一定,根据被处理成分浓度增减放电功率,从而可通过流光放电生成与被处理成分的处理量相当的活性种。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空气净化装置在民用空气净化装置以及业务用空气净化装置中是有用的。

Claims (2)

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该空气净化装置具有:在放电电极和与该放电电极对置的对置电极之间进行流光放电的放电装置,向两电极施加电压的电源单元,以及使被处理空气向上述放电装置流通的供风单元;该空气净化装置通过上述流光放电使被处理空气中的被处理成分分解,其特征在于,
该空气净化装置具有:
根据上述供风单元的风量使上述放电装置的放电功率增减的放电控制部;
吸附单元,其配置在上述放电装置的下流侧,吸附被处理空气中的被处理成分;以及在多个设定风量间切换供风单元的风量的风量控制部;
在放电控制部内设定有数量比上述多个设定风量少的多个设定放电功率;
放电控制部构成为,根据供风单元的各设定风量,在各设定放电功率间切换放电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放电控制部构成为,在从风量控制部切换供风单元的风量起经过设定时间(t)后切换放电功率。
CNB2005800085259A 2004-03-18 2005-03-18 空气净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367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8378/2004 2004-03-18
JP2004078378A JP2005262085A (ja) 2004-03-18 2004-03-18 空気浄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3896A CN1933896A (zh) 2007-03-21
CN100493678C true CN100493678C (zh) 2009-06-03

Family

ID=34993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0852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3678C (zh) 2004-03-18 2005-03-18 空气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7569100B2 (zh)
EP (2) EP1726351B1 (zh)
JP (1) JP2005262085A (zh)
KR (1) KR20070002055A (zh)
CN (1) CN100493678C (zh)
AT (1) ATE554851T1 (zh)
AU (1) AU2005224234B8 (zh)
ES (2) ES2390194T3 (zh)
WO (1) WO20050899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12030B1 (ko) * 2004-01-13 2008-03-10 다이킨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방전장치 및 공기정화장치
JP3775417B2 (ja) * 2004-02-09 2006-05-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放電装置及び空気浄化装置
JP2005262085A (ja) * 2004-03-18 2005-09-29 Daikin Ind Ltd 空気浄化装置
JP3840579B2 (ja) * 2005-02-25 2006-11-0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US7651555B2 (en) * 2005-08-17 2010-01-26 Roseberry Jeffrey L Onsite chemistry air filtration system
FR2911433B1 (fr) * 2007-01-15 2009-02-27 Renault Sas Module de puissance comprenant un dispositif de purification d'un gaz riche en oxygene
JP2009022882A (ja) * 2007-07-19 2009-02-05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US7488375B1 (en) * 2007-10-23 2009-02-10 Inventec Corporation Fan cooling system
US7621985B1 (en) * 2008-05-24 2009-11-24 Adventix Technologies Inc. Plasma torch implemented air purifier
US7947110B2 (en) * 2008-07-31 2011-05-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for operating a filtration system
US20100111792A1 (en) * 2008-09-19 2010-05-06 Nelson Edward D Atmospheric molecular respirator
JP2010225640A (ja) * 2009-03-19 2010-10-07 Tokyo Electron Ltd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排気方法
US8663362B2 (en) 2011-02-11 2014-03-04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Air clean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8608826B2 (en) * 2011-04-11 2013-12-17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Method of modeling fly ash collection efficiency in wire-duct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s
JP2013138979A (ja) * 2011-12-29 2013-07-18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清浄ユニット
KR101936632B1 (ko) * 2012-07-05 2019-01-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104436983B (zh) * 2013-09-17 2017-01-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
US10283327B2 (en) 2013-12-19 2019-05-07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reactive gas with glow discharges
US9378933B2 (en) * 2013-12-19 2016-06-28 Centralesupélec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reactive gas with glow discharges and methods of use
JP5761424B2 (ja) * 2013-12-27 2015-08-1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放電装置及び空気処理装置
CN105992629B (zh) * 2015-09-23 2018-06-12 深圳还是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方法以及智能手环
US20170354980A1 (en) 2016-06-14 2017-12-14 Pacific Air Filtration Holdings, LLC Collecting electrode
US10882053B2 (en) 2016-06-14 2021-01-05 Agentis Air Llc Electrostatic air filter
US10828646B2 (en) 2016-07-18 2020-11-10 Agentis Air Llc Electrostatic air filter
CN107560103B (zh) * 2017-08-14 2020-11-2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带有净化功能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8954599B (zh) * 2018-09-21 2024-05-14 澳兰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出风道的空气净化器
US10792673B2 (en) 2018-12-13 2020-10-06 Agentis Air Llc Electrostatic air cleaner
US10875034B2 (en) 2018-12-13 2020-12-29 Agentis Air Llc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CN111388738A (zh) * 2020-04-08 2020-07-1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等离子体的双向呼吸净化装置
CN112594882B (zh) * 2020-12-11 2022-01-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空气净化器的方法及装置、处理器、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96474A (en) * 1967-01-04 1976-12-07 Purification Sciences, Inc. Corona generator apparatus
JPS56500808A (zh) * 1980-03-17 1981-06-18
IN158842B (zh) * 1981-11-13 1987-01-31 Blue Circle Ind Plc
DK355382A (da) * 1982-08-09 1984-02-10 Smidth & Co As F L Fremgangsmaade til styring af et impulsdrevet elektrofilter til minimal effektoptagelse ved en given rensningsgrad
US4624685A (en) * 1985-01-04 1986-11-25 Burns & McDonnell Engineering C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a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US5035728A (en) * 1990-07-16 1991-07-30 Tatung Company Of America, Inc. Air cleaner assembly
US5154734A (en) * 1991-07-12 1992-10-13 Calvert Environmental, Inc. Pollutio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DE4334956C2 (de) 1993-10-14 2000-10-12 Lk Luftqualitaet Ag Reussbuehl Verfahren zur Luftbehandlung mit Ionen sowie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US5688308A (en) * 1995-05-30 1997-11-18 Trion, Inc. Electrostatic air cleaning system with air flow sensor
KR0164757B1 (ko) * 1995-06-13 1999-01-15 김광호 공조장치의 살균집진장치와 그 방법
JPH09108313A (ja) * 1995-10-24 1997-04-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微生物繁殖防止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DE19651402A1 (de) * 1996-12-11 1998-06-18 T E M Tech Entwicklung Und Man Apparat zur physikalischen Aufbereitung von Luft, insbesondere von Atemluft
JP3100566B2 (ja) * 1997-08-19 2000-10-16 レイセオン・カンパニー 空気清浄方法
US6245131B1 (en) * 1998-10-02 2001-06-12 Emerson Electric Co. Electrostatic air cleaner
DE19849900C2 (de) * 1998-10-29 2002-07-11 Draeger Safety Ag & Co Kgaa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Anzeige einer Filtererschöpfung
JP4228155B2 (ja) * 1998-10-30 2009-02-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装置
US6312507B1 (en) * 1999-02-12 2001-11-06 Sharper Image Corporation Electro-kinetic ionic air refreshener-conditioner for pet shelter and litter box
JP2001218828A (ja) * 2000-02-14 2001-08-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清浄機
DE10007523C2 (de) * 2000-02-18 2002-03-14 Lk Luftqualitaet Ag Reussbuehl Verfahren zur Luftbehandlung mit Ionen sowie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US6660061B2 (en) * 2001-10-26 2003-12-09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Vapor purification with self-cleaning filter
DE10236196B4 (de) * 2002-08-07 2005-12-01 Schröder, Werner Luftreinigungsgerät
US6623544B1 (en) * 2002-10-31 2003-09-23 Kamaljit S. Kaura Air pur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AU2004244900B2 (en) * 2003-06-05 2007-04-05 Daikin Industries, Ltd. Discharge apparatus and air purifying apparatus
CN1835805B (zh) * 2003-08-29 2011-03-3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气体处理装置
EP1659665B1 (en) * 2003-08-29 2018-02-21 Daikin Industries, Ltd. Electric discharge device and air purifier device
JP2005262085A (ja) * 2004-03-18 2005-09-29 Daikin Ind Ltd 空気浄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554851T1 (de) 2012-05-15
EP1726351A1 (en) 2006-11-29
EP1726351B1 (en) 2012-04-25
WO2005089908A1 (ja) 2005-09-29
JP2005262085A (ja) 2005-09-29
CN1933896A (zh) 2007-03-21
EP2229998A1 (en) 2010-09-22
AU2005224234B2 (en) 2008-10-02
ES2390194T3 (es) 2012-11-07
AU2005224234A1 (en) 2005-09-29
EP1726351A4 (en) 2008-04-16
US7569100B2 (en) 2009-08-04
US20070193448A1 (en) 2007-08-23
EP2229998B1 (en) 2012-08-29
ES2382197T3 (es) 2012-06-06
AU2005224234B8 (en) 2009-02-12
KR20070002055A (ko) 200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3678C (zh) 空气净化装置
EP1424032B1 (en) Vacuum cleaner and device having ion generator
US5332425A (en) Air purifier
JP4111229B2 (ja) 放電装置及び空気浄化装置
JP5546630B2 (ja) 微生物・ウイルスの捕捉・不活化装置
RU2398614C1 (ru) Воздухоочиститель
JP2005096751A (ja) 自動車の空調装置
KR101392332B1 (ko) 음이온 및 양이온 발생장치를 구비한 자동차용 공조장치
EA004732B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егенерации воздуха в закрытом помещении
JP4760567B2 (ja) 放電装置、空気浄化装置、及び液処理装置
JP2004093019A (ja) 空気清浄機
JP5182196B2 (ja) 空気浄化装置
KR101392331B1 (ko) 음이온 및 양이온 발생장치를 구비한 자동차용공기정화장치
CN1047660C (zh) 空调净化装置
JP3561579B2 (ja) 空気清浄装置
CN220771523U (zh) 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耦合除异味装置
KR20200055566A (ko) 휴대용 공기청정기
CN216718966U (zh) 除尘设备自动运行电控系统
JP2007029844A (ja) 空気処理装置および空気処理装置の運転方法
CN110665031B (zh) 消毒装置
KR200305433Y1 (ko) 공기청정기의 공기정화 제어 장치
JPH06105896A (ja) 空気清浄機
JP2000000486A (ja) 空気清浄器
JPH03109953A (ja) 空気清浄機
JPH0753719Y2 (ja) 空気清浄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03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