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92156C - 照相机和照相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照相机和照相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92156C
CN100492156C CNB2004100957724A CN200410095772A CN100492156C CN 100492156 C CN100492156 C CN 100492156C CN B2004100957724 A CNB2004100957724 A CN B2004100957724A CN 200410095772 A CN200410095772 A CN 200410095772A CN 100492156 C CN100492156 C CN 10049215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isplay
display device
camera
camera body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957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19408A (zh
Inventor
内藤义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4072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16789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2182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7773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19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9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215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215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viewfinders, e.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 H04N23/53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viewfinders, e.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bein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1/00Still video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不需要专用镜头盖,在正常拍摄时可以以不占空间的状态使用的数字照相机。该数字照相机具有:照相机主体;设在照相机主体前面的拍摄镜头;显示拍摄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使图像显示装置在照相机主体的前面位置和背面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装置。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被配置成在移动到前面位置时,使显示面与照相机主体的前面相对并覆盖拍摄镜头。并且,该图像显示装置被配置在移动到背面位置时露出显示面的方向。

Description

照相机和照相机系统
本申请要求以下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即日本专利申请第2003—393006号,其申请日为2003年11月21日,日本专利申请第2003—407263号,其申请日为2003年12月5日以及日本专利申请第2004—121826号,其申请日为2004年4月16日。本申请将结合以上申请的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根据拍摄者的拍摄姿势可以适当改变其状态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照相机以及具有该照相机的照相机系统,特别涉及数字照相机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在数字照相机中,具有由可以监视拍摄图像的LCD(liquidcrystal display)等构成的图像显示装置。该图像显示装置通常被固定在照相机主体的背面位置。因此,拍摄者在选择低角度(low angle)拍摄、高角度(high angle)拍摄、自拍等拍摄姿势时,会产生难以确认拍摄画面的情况。
作为改善这种问题的照相机,提出把照相机主体和由LCD等构成的图像显示装置通过转动机构等进行接合,构成根据拍摄姿势可以适当改变图像显示装置的方向的照相机(例如,参照日本国特许公开公报8—009213及4—100382)。
另一方面,提出把图像显示装置兼用作镜头盖(lens barrier)的照相机。该照相机的图像显示装置在不使用时作为镜头盖位于拍摄镜头前面,在拍摄时处于照相机主体上部立起的状态(参照日本国特许公开公报11—258657及8—331424)。
在前述现有技术文献所述的照相机中,用于把图像显示装置接合在照相机主体上的转动机构,被设置在容易从外部目视的部位。即,该转动机构设在照相机主体的上端面或背面。在这种结构中,转动机构的存在容易导致照相机外观设计上的制约。
另外,现有技术文献所述的照相机具有不需要专用镜头盖的优点。但是,该照相机的图像显示装置只采用位于拍摄镜头保护位置的第1状态和位于照相机主体上部位置的第2状态这两种状态。因此,根据拍摄姿势有时产生难以确认拍摄画面的情况。并且,在正常拍摄时,图像显示装置处于向照相机主体的上部位置反转立起的状态。所以,在正常拍摄时,不能象以往那样以不占空间(compact)的状态使用。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需要专用镜头盖并有助于照相机主体的小型化,而且在正常拍摄时可以象以往那样以不占空间的状态使用且不会产生外观制约的照相机。
该照相机包括:照相机主体;设在所述照相机主体前面的拍摄镜头;显示通过所述拍摄镜头获得的拍摄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使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在位于所述照相机主体的前面侧的前面位置和位于背面侧的背面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装置,在所述照相机主体的侧部具有把手部,其一方表面邻接位于所述照相机主体的前面位置的所述图像显示装置,通过从该图像显示装置的所述前面位置向所述照相机主体的背面位置移动,所述邻接的表面开放并形成可以把持的状态。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结合上述概要说明描述和以下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用于对本发明做出解释。其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A~图1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结构图,图1A是其俯视图,图1B是其正视图,图1C是其右侧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4A和图4B是表示具有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和具有照相机座(camera stand)的照相机系统的外观图。
图5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相对照相机主体的状态图。
图6A和图6B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主体的侧视图。
图7A和图7B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拍摄时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状态图。
图8A和图8B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重放时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状态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0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11A~图11C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外观图。
图12A~图12C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拍摄时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状态图。
图1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的连接单元的变形例的图。
图14A~图14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涉及的照相机的结构图,图14A和图14B是正视图,图14C是照相机的俯视图。
图15A~图15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涉及的照相机的结构图,图15A和图15B是正视图,图15C是照相机的俯视图。
图16A~图16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结构图,图16A是俯视图,图16B是正视图,图16C是右侧视图。
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1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1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的外观图。
图2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的外观图。
图21是说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相对照相机主体的状态的图。
图22A和图22B是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主体的侧视图。
图23A和图23B是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拍摄时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状态图。
图24是说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A~图1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的结构图,是表示使图像显示装置20从照相机主体的前面位置向下方移动的状态图。图1A是从上方观看照相机主体10的图,图1B是从正面观看照相机主体10的图,图1C是从照相机主体10的正面观看时的右侧视图。另外,在以下说明中,照相机的左右指从照相机主体的正面观看时的左右。
图2是表示把该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20设定在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3是表示把该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20设定在照相机主体10的背面位置的状态的后视图。
(照相机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主体10是数字照相机,如图1A、1B所示,在其前面10a的上部中央设置伸缩式拍摄镜头11。在拍摄镜头11的右邻、即照相机主体前面10a的上部右端配置闪光灯发光器12。照相机主体前面10a的左端部位成为拍摄者拍摄时把持的所谓把手部13。
在照相机主体10的上面10c如图1A所示,设置释放按钮14、变焦用旋转杆15、传声器16、扬声器17等。并且,在照相机主体10的背面10b如图1C所示,设置操作类按钮18、显示画面翻页(scroll)用旋钮(dial)19等。
图像显示装置20被设置成可以把通过拍摄镜头11获得的拍摄图像作为监视图像在显示面21上显示。在该图像显示装置20设有显示面21的一面,配置包括用于使图像上下反转显示的显示按钮22等的操作部件。另外,标号23表示为了避开显示面21直接接触照相机主体10而形成的从显示面21略微突出的接触部。
图像显示装置20通过设在照相机主体10的底部10d的移动装置30,可以在被预先设定于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侧的前面位置和被预先设定于照相机主体10的背面侧的背面位置之间自由移动。
如图2所示,在图像显示装置20向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移动时,显示面21被配置成与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10a相对并覆盖拍摄镜头11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图像显示装置20发挥作为镜头盖的作用。该状态是不拍摄时例如重放时或携带时的照相机的状态。
如图3所示,在图像显示装置20向照相机主体10的背面位置移动时,显示面21被配置成露出于照相机背面侧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图像显示装置20可以发挥作为正常拍摄时的图像确认用监视器的作用。
如图1A~图1C所示,移动装置30具有将照相机主体10和图像显示装置20连接成可以转动的、其本身形成为长方体状的连接部件31。该连接部件31在其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具有与照相机主体10的横宽方向平行的一对轴AX1、AX2。照相机主体10的底部和连接部件31的一端部通过所述一方的轴AX1支撑着可以转动。图像显示装置20的基端部和连接部件31的另一端部通过所述另一方的轴AX2支撑着可以转动。这样,图像显示装置20通过移动装置30经由照相机主体10的底部10d可以在大致360°的角度范围内在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和背面位置之间转动。
在所述一方的轴AX1附近设置作为状态检测单元的后述第1编码器。在所述另一方的轴AX2附近同样设置作为状态检测单元的后述第2编码器。
第1编码器检测连接部件31相对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旋转角α。第2编码器检测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相对连接部件31的旋转角β。第1和第2编码器把该检测信息发送给后述的控制部120X使其执行照相机动作控制。关于这些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如图2所示,图像显示装置20通过移动装置30向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移动时的该装置20的上端面的高度(距照相机主体底面10d的高度)H1,如图3所示,和图像显示装置20通过移动装置30向照相机主体10的背面位置移动时的该装置20的上端面的高度(距照相机主体底面10d的高度)H2,被设定成大致相同的高度H(H1≒H2)。
并且,图像显示装置20被设定在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时的上端部被设定成在外观上与照相机主体10的上面10C的前端部连续。另外,图像显示装置20被设定在照相机主体10的背面位置时的上端部被设定成在外观上与照相机主体10的上面10C的后端部连续。
被设定在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时的图像显示装置20的左端部被设定成在外观上与设在照相机主体10的左端部位的把手部13的右端部连续。
因此,如图2所示,在图像显示装置20被设定在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的位置,图像显示装置20与把手部13的右侧面邻接,利用把手部13的前面侧和图像显示装置20的设有显示面21的一面的相反面构成照相机的前面外观。
并且,如图3所示,在图像显示装置20被设定在照相机主体10的背面位置的位置,图像显示装置20从把手部13的侧面离开,把手部13的邻接的右侧面开放,所以形成把手部13从照相机10向前方突出的状态。由此形成可以把持的状态,把手部13如图13所示,被拍摄者的右手(虚线)把持着。由此,在使图像显示装置20可以转动时,也能确保照相机拍摄时的稳定性。
并且,为了能够可靠地实现该把持,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把图像显示装置20相对照相机主体1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设定为照相机主体左侧部形成为适合于把手的形状的尺寸。如果照相机主体左侧部部分的尺寸不合适,例如被设定为使图像显示装置20的宽度与照相机主体前面相等时,当然把持部分消失,相反如果图像显示装置20的宽度狭窄,则把持部分的宽度过大,不易用手指把持。
并且,关于把持部形状,不限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形状,可以有各种变形例。例如,把手部13和图像显示装置20的接合部13a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从照相机正面观看形成为直线,但也可以形成更容易把持的形状。
(变形例)
图14A~14C和图15A~15C是分别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和2的图。特别是在关于把手部13的接合部的形状的变形例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
图14A和14B是该变形例1涉及的照相机主体的正视图。图14A是表示把图像显示装置20设定在前面位置的状态图。图14B是表示将图像显示装置20开放的位置的状态图。图14C是从上方观看照相机主体10的图。
在本变形例1中,使把手部13的接合部13b形成为从正面观看时,在中途改变把手部13的宽度尺寸并为上部窄下部宽的形状。接合部13b是相比直线状更容易把持的把手形状。另外,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把图像显示装置20设定在前面位置的状态下,图像显示装置20形成为与把手部13连续的形状,从而构成照相机的外观。
图15A和15B是该变形例2涉及的照相机主体的正视图。图15A是表示把图像显示装置20设定在前面位置的状态图。图15B是表示将图像显示装置20开放的位置的状态图。图15C是从上方观看照相机主体10的图。
在本变形例2中,和上述变形例1相同,把手部13的接合部13c形成为使把手的宽度尺寸为上部窄下部宽的形状,利用连续的曲线形成接合部13c,形成容易把持的把手形状。和上述相同,在把图像显示装置20设定在前面位置的状态下,图像显示装置20形成为与把手部13连续的形状,从而构成照相机的外观。
在所述连接部件31设置连接器32,作为用于将照相机主体10与照相机座等的连接器电连接的连接单元。在图像显示装置20位于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时的连接部件31的角度位置,该连接器32处于与照相机主体10的底面10d相面对的方向,因此,在该状态下,连接器32不会露出于外部,而在图像显示装置20位于照相机主体10的背面位置时,露出于照相机主体10的底面侧外部。
图4A和4B是表示把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40(照相机主体10+图像显示装置20+移动装置30)适时地放置在作为附件的照相机座50上得到的照相机系统CS的图。
图4A是表示把照相机40放置在照相机座50之前的状态图。图4B是表示把照相机40放置在照相机座50上的状态图。
如图4A和4B所示,照相机座50在照相机承载部51上具有与设在照相机侧的连接部件31上的连接器32接合的连接器52。这样,在把照相机40放置在照相机座50的照相机承载部51上时,照相机侧的连接器32与该连接器52接合,照相机40和照相机座50之间实现电连接。
53表示配置在座表面上的操作按钮,54表示电源线。另外,在照相机座50的内部内置有用于将内置在照相机主体10中的二次电池充电的充电器(未图示)。由此进行对照相机内置电池的充电,并利用外部电源进行照相机的驱动。并且,也可以用于图像数据的收发和照相机控制。
另外,示出了连接器32设在移动装置30的一面的示例,但如图13所示,也可以设在移动装置30的一面以外。例如,也可以设在把手部13的阶梯部内侧面32a、照相机主体10的正面下部32b、照相机主体10的底部32c等在图像显示装置20位于前面位置时被图像显示装置20覆盖的区域。这样,在不使用照相机时可以有效保护连接器32。
(图像显示装置20的移动动作)
下面,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的图像显示装置20相对照相机主体10的相对移动动作。另外,为了使动作说明简单化,关于图像显示装置20相对照相机主体10的状态(旋转角)预先进行下述定义。
图5是表示对图像显示装置20相对照相机主体10的状态(旋转角)进行了定义的图。
(1)把图中箭头所示逆时针方向设为“+”转动方向。
(2)把连接部件31相对照相机主体10的相对移动角度设为α。但是,把连接部件31与照相机主体10的底面接触的状态的角度设为α=0°。
(3)把图像显示装置20相对连接部件31的相对移动角度设为β。但是,在α=0°的状态下,把图像显示装置20与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接触的状态的角度设为β=0°。
(4)把图像显示装置20相对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的相对移动角度设为θ。因此,θ=α+β。
图6A和图6B是表示图像显示装置20分别与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和背面接触状态的侧视图。图6A所示状态如果按照前述定义,则表示为α=0°、β=0°、θ=0°。图6B所示状态如果按照前述定义,则表示为α=180°、β=180°、θ=360°。
拍摄镜头11在图6A所示状态下位于被收纳在照相机主体内的位置,在图6B所示状态下位于送出位置。
图7A和图7B是表示包括拍摄时的图像显示装置20的相对移动的照相机状态图。另外,图7以下的粗箭头表示在显示面21的图像显示方向。图7A是表示在把连接部件31相对照相机主体10的相对移动角度α固定在α=0°的状态下,只有图像显示装置20向+方向转动操作时的动作状况图。
A状态(β=45°、θ=45°)是图像显示装置20从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被转动操作45°、并可以进行镜头送出的状态。因此,把此时的图像显示装置20的角度定义为“镜头送出许可角度”。
B状态(β=90°、θ=90°)是图像显示装置20从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被转动操作90°、图像显示装置20移动到拍摄镜头11的拍摄视场角11c范围外的位置并可以拍摄的状态。因此,把此时的图像显示装置20的角度定义为“拍摄许可角度”。
C状态(β=135°、θ=135°)是图像显示装置20向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下方被转动操作135°的状态。从B状态(β=90°、θ=90°)到C状态(β=135°、θ=135°)的范围是拍摄者处于70a姿势时的适合于低角度拍摄的角度范围。因此,把该角度范围定义为“低角度拍摄范围”。
D状态(β=180°、θ=180°)是图像显示装置20向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下方被转动操作180°的状态。从C状态(β=135°、θ=135°)到D状态(β=180°、θ=180°)的范围是拍摄者处于70b姿势时的适合于自拍的角度范围。因此,把该角度范围定义为“自拍范围”。另外,上述D状态表示图像显示装置20相对连接部件31的+方向的转动界限。
图7B是表示在把图像显示装置20相对连接部件31的相对移动角度β固定在“β=180°”的状态下,只有连接部件31向+方向转动操作时的动作状况图。
D状态(α=0°、β=180°、θ=180°)是和图7A所示D状态完全相同的状态。
E状态(α=45°、β=180°、θ=225°)是连接部件31相对照相机主体10被转动操作45°的状态。从D状态(α=0°、β=180°、θ=180°)到E状态(α=45°、β=180°、θ=225°)的范围和上述情况相同是适合于自拍的角度范围。因此,把该角度范围和从所述C状态到D状态的范围一起定义为“自拍范围”。
F状态(α=90°、β=180°、θ=270°)是连接部件31相对照相机主体10被转动操作90°的状态。从E状态(α=45°、β=180°、θ=225°)到F状态(α=90°、β=180°、θ=270°)的范围是拍摄者处于70c姿势时的适合于高角度拍摄的角度范围。因此,把该角度范围定义为“高角度拍摄范围”。
G状态(α=180°、β=180°、θ=360°)是连接部件31相对照相机主体10被转动操作180°,并使图像显示装置20接触照相机背面的状态。该状态是拍摄者处于70d姿势时的适合于正常拍摄的角度。因此,把该角度定义为“正常拍摄角度”。
图8A和图8B是表示包括重放时的图像显示装置20的相对移动的状态图。图8A表示把照相机背面朝下地放置在桌子等承载台60上的状态。此时的图像显示装置20的相对移动角度θ优选通过使α=90°、β=45°,而设定为θ=135°左右。
图8B表示把照相机前面朝下地放置在桌子等承载台60上的状态。此时的图像显示装置20的相对移动角度θ优选通过使α=135°、β=180°,而设定为θ=315°左右。
并且,在图8B所示状态下,使拍摄镜头11退回到与承载台60不冲突的位置。
(照相机系统的构成)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CS的结构的方框图。
该照相机系统CS具有照相机主体10、图像显示装置20、包括连接部件31的移动装置30、照相机座50。
通过照相机主体10的包括拍摄镜头11的拍摄光学系统101获取的被摄体图像在摄像元件102(例如CCD摄像元件)被变换为与被摄体图像对应的电信号。所变换的电信号在摄像部103被变换为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通过数据总线110被临时存储在由DRAM等构成的临时存储器111中。该临时存储的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部112进行图像压缩等处理后,被存储在可以使用能够自由装卸地安装的存储卡等的图像记录介质113中。
存储在图像记录介质113中的图像数据在重放时从图像记录介质113读出,通过图像处理部112进行图像解压缩等处理后,被临时存储在临时存储器111中。并且,临时存储的重放图像数据通过显示部驱动器114供给例如由LCD构成的图像显示部25。通过该图像显示部25在显示面21以规定的显示状态显示所要的图像。
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CS具有包括后述的控制部的CPU(中央处理装置)120。该CPU120根据来自主体操作部121和显示装置操作部26的指令、来自连接器32的表示照相机主体10被放置在照相机座50上的组合信息C等进行动作。
变焦电机122a根据来自CPU120的控制信号,使拍摄镜头11的变焦透镜11a沿着光轴移动并进行变焦。聚焦电机122b根据来自CPU120的控制信号,使拍摄镜头11的聚焦透镜11b沿着光轴移动并进行聚焦调整。
在照相机被放置在照相机座50上的状态下,从端子T1供给的AC电源通过充电器55进行变压整流,通过连接器52、32供给内置在照相机主体10中的二次电池123作为充电电力P。由此进行该电池123的充电。所述图像数据D从CPU120经过连接器32、52通过照相机座50的端子T2可以传送给例如外部的个人电脑等。
CPU120中包含的控制部120X根据通过所述移动装置30而变化的图像显示装置20的状态进行照相机控制。即,根据由设于移动装置30的连接部件31的作为状态检测单元的第1编码器131检测的连接部件31相对照相机主体10的相对移动角度α、和图像显示装置20相对连接部件31的相对移动角度β,即根据作为α与β之和的图像显示装置20相对照相机主体10的角度θ,控制部120X进行以下的照相机控制。
图10是表示控制部120X的控制动作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以下,按照图10所示各步骤进行说明。
步骤ST1:判定θ是否大于等于45°。在小于45°时保持原本待机状态。在θ大于等于45°时,转入步骤ST2。
步骤ST2:接通主电源,转入步骤ST3。
步骤ST3:由于是镜头送出许可角度,所以进行拍摄镜头11的送出,转入步骤ST4。
步骤ST4:判定θ是否大于等于90°。在小于90°时保持原本待机状态。在θ大于等于90°时,转入步骤ST5。
步骤ST5:θ大于等于90°,由于是拍摄·重放许可角度,所以适时地执行拍摄或重放。
步骤ST6:判定是否是拍摄模式。在判定是拍摄模式时转入步骤ST7。
步骤ST7:判定是否是自拍范围。在判定是自拍范围时转入步骤ST8,在判定不是自拍范围时转入步骤ST10。
步骤ST8:进行自拍显示处理。即,进行使显示在图像显示装置20的显示图像的方向对应拍摄者姿势为70b时的情况而进行上下反转等的处理。即,在拍摄者姿势为70b时,与其他拍摄者姿势70a、70c、70d不同,必须使显示的上下方向反转。另外,也可以施加使显示图像左右相反的镜像反转处理。
步骤ST9:在步骤ST6判定不是拍摄模式时,进行重放处理。在重放处理结束后,转入步骤ST10。
步骤ST10:判定θ是否小于90°。在不小于90°时返回步骤ST6。在小于90°时判定为拍摄结束,转入步骤ST11。
步骤ST11:进行拍摄镜头11的拉回处理,转入步骤ST12。
步骤ST12:关断主电源,结束一系列控制动作。
(第二实施方式)
图11A~图11C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的结构图。
该第二实施方式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点是,移动装置30设在照相机主体10的侧面,使图像显示装置20以与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底面10d垂直的轴为中心转动。
本实施方式的移动装置30具有:一端部相对所述照相机主体10以与该照相机主体10的底面10d垂直的轴BX1为中心可以转动地被轴支撑着的第1连接部件301;一端部相对所述第1连接部件301的另一端,以与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底面10d垂直的轴BX2为中心可以转动地被轴支撑着的第2连接部件302。在第2连接部件302的另一端轴支撑着图像显示装置20并使其以与照相机主体10的底面10d平行的轴CX1为中心可以转动。
图12A~图12C是表示包括拍摄时的图像显示装置20的相对移动的照相机的状态图。
图12A和图12C表示图像显示装置20分别与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和背面接触的状态,是从照相机上面观看时的俯视图。图12B是表示固定为α=90°,在β=0°、β=90°、β=180°时的图像显示装置20的三种状态的从照相机上面观看的俯视图。此处,其特征点是相对第2连接部件302使图像显示装置20按虚线所示以轴CX1为中心可以适时地进行转动操作。
在上述照相机中,图像显示装置20可以在照相机主体10的横方向转动,所以即使在将照相机主体10设置在三脚架上时,图像显示装置20也不会因周围部件而妨碍其转动。并且,在上述照相机中,使图像显示装置20在横方向转动,但也可以使该图像显示装置20以轴CX1为中心在纵方向转动。因此,容易进行低角度拍摄和高角度拍摄等。
在图像显示装置20接触照相机主体的前面的状态下(图12A),图像显示装置20与设在照相机主体左侧面部的把手部13的右侧面紧密地邻接,构成图像显示装置20和把手部13连续的外观面。在图像显示装置20接触照相机主体的背面的状态下,如图11C所示,把手部13的右侧面开放,形成可以把持把手部13的状态。
(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点)
(1)实施方式所示的照相机具有:照相机主体10;设在照相机主体10前面的拍摄镜头11;显示通过拍摄镜头11获得的拍摄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20;使图像显示装置20在位于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侧的前面位置和位于背面侧的背面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装置30,在照相机主体10的侧部具有把手部13,其一方表面邻接位于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的图像显示装置20,通过从该图像显示装置20的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向背面位置移动,所述邻接的表面开放并形成可以把持的状态。
在该照相机中,使残留有把持部分的前面部分作为图像显示装置转动,所以通过向拍摄状态的移动可以自动露出把持的部分,实现稳定拍摄。
(2)实施方式所示的照相机是根据前述(1)所述的照相机,图像显示装置20被配置成在移动到前面位置时,使显示面与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相对并覆盖拍摄镜头11,位于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的图像显示装置20的外观面被设定成与设在照相机主体10的侧面的把手部13的外观面连续。
(3)实施方式所示的照相机是根据前述(1)所述的照相机,所述移动装置30被设定成使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在大致360°的角度范围内在所述前面位置和所述背面位置之间转动,并且使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的上端面距照相机主体底面10d的高度H,在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和背面位置为大致相同的高度。
在所述照相机中,可以实现照相机前后的状态平衡良好的照相机。
(4)实施方式所示的照相机是根据前述(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30被设定成使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在大致360°的角度范围内在所述前面位置和所述背面位置之间转动,并且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的上端面在位于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和背面位置的任一位置时,在外观上均与所述照相机主体的上面10c连续。
在所述照相机中,无论图像显示装置20位于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还是背面位置,其背面均呈现与照相机主体10的表面连续的状态,可以获得与照相机主体10的一体感。因此,能够实现照相机的整体外观良好的照相机。
(5)实施方式所示的照相机是根据前述(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30设在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底部10d。
在所述照相机中,移动装置30位于照相机主体10的底部10d,所以容易进行外观设计的处理。
(6)实施方式所示的照相机是根据前述(5)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30具有经由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底部10d使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在大致360°的角度范围内在所述前面位置和所述背面位置之间转动的单元。
(7)实施方式所示的照相机是根据前述(5)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30被设置成以与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横宽方向平行的轴(AX1、AX2)为中心可以转动,并且具有一端部由所述照相机主体10轴支撑着可以转动,另一端部由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轴支撑着可以转动的连接部件31。
(8)实施方式所示的照相机是根据前述(7)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31具有用于将所述照相机主体10和附加在该照相机主体10上的附件(照相机座50等)电连接的连接单元(连接器32等)。
在所述照相机中,可以把出现于照相机主体10的底部的连接部件31有效地作为与附件(照相机座40等)的连接单元32。
(9)实施方式所示的照相机是根据前述(8)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件31的一面,并且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位于所述前面位置时与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底面10d相对,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位于所述背面位置时露出于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外部。
在所述照相机中,在把连接部件31用作连接单元的状态下,可以把位于照相机主体10的背面位置的图像显示装置20用作图像确认监视器。
(10)实施方式所示的照相机是根据前述(8)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被设置在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表面部分,并且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位于所述前面位置时被防护,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位于所述背面位置时露出。
(11)实施方式所示的照相机是根据前述(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根据随所述移动装置30而变化的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的状态来控制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照相机动作的控制部120X。
在所述照相机中,在图像显示装置20的状态(旋转角或方向)变化时,相应地适当自动控制照相机动作。因此,拍摄者不必随时进行烦杂的手动操作。
(12)实施方式所示的照相机是根据前述(1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120X包括根据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的状态来控制所述拍摄镜头11向所述照相机主体10前方的送出动作的单元。
在所述照相机中,适当控制拍摄镜头11的送出动作的时机,所以能够防止因拍摄镜头11随意突出而与其他部件冲突。
(13)实施方式所示的照相机是根据前述(1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120X包括根据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的状态来可变控制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显示的显示图像的方向的部分。
在所述照相机中,即使显示面的方向随着图像显示装置20的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例如,进行自拍时,显示面的方向将上下颠倒),也能自动地将显示图像的方向可变控制地转变为正常的显示方向。
(14)实施方式所示的照相机是根据前述(1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120X包括根据检测装置(编码器131、132等)检测的状态来控制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照相动作的部分,所述检测装置基于所述连接部件31相对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转动角度(α)以及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相对所述连接部件31的转动角度(β)来检测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的状态。
在所述照相机中,通过检测装置(编码器131、132等)准确地检测图像显示装置20的状态,可以进行合适的照相机控制。
(15)实施方式所示的照相机是根据前述(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设有显示面的一面配置操作部件(上下反转显示按钮22等)。
在所述照相机中,显示面是在使用照相机时露出的面,所以能够获得良好的操作性。而且,能够实现空闲空间的有效利用,所以与操作部件只配置在照相机主体10上时相比,可以在空间上有余地的进行配置。
(16)实施方式所示的照相机是根据前述(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30设在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侧面,并且被设置成使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以与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底面10d垂直的轴为中心转动。
在所述照相机中,图像显示装置20向照相机主体10的横方向转动,所以即使把照相机主体10设置在三脚架上时,图像显示装置20也不会因周边部件而妨碍转动。
(17)实施方式所示的照相机是根据前述(16)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30具有:一端部相对所述照相机主体10以与该照相机主体10的底面10d垂直的轴为中心可以转动地被轴支撑着的第1连接部件301;一端部相对所述第1连接部件301的另一端,以与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底面10d垂直的轴为中心可以转动地被轴支撑着的第2连接部件302,在所述第2连接部件302的另一端部具有使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以与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底面10d平行的轴为中心可以转动地被轴支撑着的单元CX1。
在所述照相机中,使图像显示装置20在横方向转动,但也可以使该图像显示装置20在纵方向转动,所以容易进行低角度拍摄和高角度拍摄等。
(18)实施方式所示的照相机系统CS,由照相机40、可以承载该照相机40并且在承载该照相机40时进行与该照相机40电连接的附件(照相机座等)50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相机40包括:照相机主体10;设在该照相机主体10前面的拍摄镜头11;显示通过该拍摄镜头11获得的拍摄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20;和移动装置30,其通过连接部件31使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在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和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背面位置之间移动,该连接部件31的一端由所述照相机主体10支撑着并可以转动,另一端由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支撑着并可以转动,
所述移动装置30的所述连接部件31具有连接所述附件(照相机座等)50的照相机40侧连接单元(连接器32)。
(19)实施方式所示的照相机,具有:照相机主体10;设在照相机主体10前面的拍摄镜头11;显示通过拍摄镜头11获得的拍摄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20;使图像显示装置20在位于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侧的前面位置和位于背面侧的背面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装置30,移动装置30设在照相机主体10的底部。
(20)实施方式所示的照相机是根据前述(16)所述的照相机,所述移动装置30被设置成以与照相机主体10的横宽方向平行的轴(AX1、AX2)为中心可以转动,并且具有一端部由所述照相机主体10轴支撑着可以转动,另一端部由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轴支撑着可以转动的连接部件31。
以上所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20在正常拍摄时位于照相机主体10的背面位置。因此,可以象以往那样以不占空间的状态使用。并且根据拍摄者的拍摄姿势,可以使其状态适当改变为所要的状态。所以,不管拍摄者的拍摄姿势如何,可以一面确认显示图像一面进行“目视拍摄”。另外,在不拍摄时,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以从外侧覆盖拍摄镜头的状态被收纳着。所以,不需要专用的镜头盖,有助于照相机的小型化。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具有不需要专用的镜头盖,可以有助于照相机的小型化,在正常拍摄时可以象以往那样以不占空间的状态使用等优点。
(第三实施方式)
图16A~图16C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的结构图,表示使图像显示装置20从照相机主体的前面位置向下方移动的状态图。图16A是从上方观看照相机主体10的图,图16B是从正面观看照相机主体10的图,图16C是表示从照相机主体10的正面观看时的右侧视图。另外,在以下说明中,照相机的左右指从照相机主体的正面观看时的左右。
图17是表示把该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20设定在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8是表示把该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20设定在照相机主体10的背面位置的状态的后视图。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系统构成和图9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相同。
(照相机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主体10是数字照相机,如图16A、16B所示,在其前面10a的中央部位设置所谓伸缩式拍摄镜头11。在拍摄镜头11的右上方配置闪光灯发光器12。
在拍摄镜头11的上方部位配置取景器213的入射部213a。在拍摄镜头11的左上方配置照相机模式选择用旋钮140。照相机主体前面10a的左端部位成为拍摄者拍摄时把持的所谓把手部150。在照相机主体10的上面10c设置释放按钮160、变焦用旋转杆170等。并且,如图18所示,在照相机主体10的背面10b设置取景器213的目镜部213b和操作类按钮180(180a~180c)等。
图像显示装置20被设置成可以在显示面21显示通过拍摄镜头11获得的拍摄图像并作为监视图像。在该图像显示装置20的设有显示面21的一面,配置包括用于使图像上下反转显示的显示按钮等的操作部件220(220a~220c)。
图像显示装置20通过设在照相机主体10的底部10d的移动装置30,可以在被预先设定于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侧的前面位置和被预先设定于照相机主体10的背面侧的背面位置之间自由移动。
如图17所示,在图像显示装置20向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移动时,显示面21被配置成与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10a相对并覆盖拍摄镜头11和取景器入射部213a。在该状态下,图像显示装置20发挥作为防护部件的作用。
如图18所示,在图像显示装置20向照相机主体10的背面位置移动时,被配置成一面保持露出所述目镜部213b的状态一面露出自己的显示面21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图像显示装置20可以发挥作为正常拍摄时的图像确认用监视器的作用。
如图16A~图16C所示,移动装置30具有将照相机主体10和图像显示装置20连接成可以转动的、其本身形成为长方体状的连接部件31。该连接部件31在其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具有与照相机主体10的横宽方向平行的第一、第二转动轴AX1、AX2。连接部件31的一端部通过所述一方的轴AX1由照相机主体10的底部轴支撑着可以转动。
图像显示装置20的基端部通过另一方的轴AX2由连接部件31的另一端部轴支撑着可以转动。这样,图像显示装置20通过移动装置30经由照相机主体10的底部10d可以在大致360°的角度范围内在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和背面位置之间转动。
在第1转动轴AX1附近设置用于检测连接部件31相对照相机主体10的旋转角α的状态检测用第1编码器,在第2转动轴AX2附近设置用于检测图像显示装置20相对连接部件31的旋转角β的状态检测用第2编码器。关于这些第1编码器、第2编码器将在后面叙述。
如图17和图18所示,移动装置30被设定成使图像显示装置20的上端面距照相机主体底面的高度,在该图像显示装置20位于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背面位置时(H2)低于该图像显示装置20位于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时(H1)。
所述取景器213的目镜部213b被设定成使该目镜部213b的观察面从照相机主体10的背面仅突出突出量L。图像显示装置20被设定成在移动到背面位置时,该图像显示装置20的上端面接近目镜部213b的底面,而且该图像显示装置20的外观面和所述目镜部的观察面在照相机主体10的深度方向成为相同平面(突出量L相同)。
位于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的图像显示装置20的左端部被设置成与设在照相机主体10的左端部位的把手部150的右端部在外观上连续。
如图19所示,在照相机主体10的底部形成连接部件收纳部10X。该连接部件收纳部10X具有倾斜面T,在图像显示装置20被设定在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时,连接部件31的内表面接触倾斜面T。在连接部件31的内表面大致中央部位形成收容拍摄镜头11的伸出部的V字槽形的凹部31b。
另外,如图20所示,在图像显示装置20被设定在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的状态下,连接部件31的外表面形成为相对照相机底面10d倾斜的状态。
在图像显示装置20位于照相机主体10的背面位置时,连接部件31的第1转动轴AX1和第2转动轴AX2距照相机底面10d的高度大致相同(参照图22B)。
并且,在图像显示装置20位于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时,第2转动轴AX2距照相机底面的高度h2高于第1转动轴AX1距照相机底面10d的高度h1(参照图22A)。
(图像显示装置20的移动动作)
下面,说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的图像显示装置20相对照相机主体10的相对移动动作。另外,为了使动作说明简单化,关于图像显示装置20相对照相机主体10的状态(旋转角)预先进行以下所述定义。
图21是表示对图像显示装置20相对照相机主体10的状态(旋转角)进行了定义的图。
(1)把图中箭头所示逆时针方向设为“+”转动方向。
(2)把连接部件31相对照相机主体10的相对移动角度设为α。但是,把连接部件31与照相机主体10的连接部件收纳部10X的倾斜面T接触的状态的角度设为α=0°。
(3)把图像显示装置20相对连接部件31的相对移动角度设为β。但是,在α=0°的状态下,把图像显示装置20与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接触的状态的角度设为β=0°。
(4)把图像显示装置20相对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的相对移动角度设为θ。因此,θ=α+β。
图22A和图22B是表示图像显示装置20分别接触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和背面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2A的状态如果按照前述定义,则表示为α=0°、β=0°、θ=0°。图22B的状态如果按照前述定义,则表示为α=225°、β=135°、θ=360°。
图23A和图23B是表示包括拍摄时的图像显示装置20的相对移动的照相机状态图。另外,图23A和图23B所示粗箭头表示显示面21的显示方向。
图23A是表示在把图像显示装置20相对连接部件31的相对移动角度β固定在β=0°的状态下,只有连接部件31向+方向转动操作时的动作状况图。
A状态(α=90°、β=0°)是图像显示装置20从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被转动操作到第1位置、并可以进行镜头送出的状态。因此,把此时的图像显示装置20的角度定义为“镜头送出许可角度”。
B状态(α=105°、β=0°)是图像显示装置20从所述第1位置被继续进行转动操作,图像显示装置20移动到拍摄视场角之外并可以拍摄的状态。因此,把此时的图像显示装置20的角度定义为“拍摄许可角度”。
C状态(α=145°、β=0°)是图像显示装置20向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下方被转动操作145°的状态。从B状态(α=105°、β=0°)到C状态(α=145°、β=0°)的范围是拍摄者按照600a所示以从上方观察照相机主体10的姿势进行拍摄的、所谓适合于低角度拍摄的角度范围。因此,把该角度范围定义为“低角度拍摄范围”。
D状态(α=225°、β=0°)是图像显示装置20向照相机主体10的后部斜下方被转动操作的状态。从C状态(α=145°、β=0°)到D状态(α=225°、β=0°)的范围是拍摄者按照600b所示从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侧拍摄自己时的、所谓适合于自拍的角度范围。因此,把该角度范围定义为“自拍范围”。另外,上述D状态表示连接部件31相对照相机主体10向+方向的转动界限。
图23B是表示在把连接部件31相对照相机主体10的相对移动角度α固定在α=225°的状态下,只有图像显示装置20向+方向转动操作时的动作状况图。
D状态(α=225°、β=0°)是和图23A所示D状态完全相同的状态。
E状态(α=225°、β=45°)是图像显示装置20相对连接部件31被转动操作45°的状态。从D状态(α=225°、β=0°)到E状态(α=225°、β=45°)的范围是拍摄者按照600c所示以从下方仰视照相机主体10的姿势进行拍摄的、所谓适合于高角度拍摄的角度范围。因此,把该角度范围定义为“高角度拍摄范围”。
F状态(α=225°、β=135°)是图像显示装置20相对连接部件31被转动操作135°,并使图像显示装置20接触照相机背面的状态。该状态是适合于正常拍摄的角度。因此,把该角度定义为“正常拍摄角度”。
图24是表示控制部120X的控制动作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以下,按照各步骤进行说明。
步骤ST21:判定α是否大于等于90°,θ是否大于等于90°。在结果为否定时保持原本待机状态。在结果为肯定时转入步骤ST22。
步骤ST22:接通主电源,转入步骤ST23。
步骤ST23:由于是镜头送出许可角度,所以进行拍摄镜头11的送出,转入步骤ST24。
步骤ST24:判定α是否大于等于105°,θ是否大于等于105°。在结果为否定时保持原本待机状态。在结果为肯定时转入步骤ST25。
步骤ST25:由于图像显示装置20是拍摄·重放许可角度,所以适时地执行拍摄或重放。
步骤ST26:判定是否是拍摄模式。在判定是拍摄模式时转入步骤ST27。
步骤ST27:判定是否是自拍范围。在判定是自拍拍摄范围时转入步骤ST28,在判定不是自拍拍摄范围时转入步骤ST30。
步骤ST28:进行自拍显示处理。即,对显示在图像显示装置20的显示图像的方向进行上下反转或镜像反转等的处理。
步骤ST29:在步骤ST26判定为不是拍摄模式时,进行重放处理。在重放处理结束后,转入步骤ST30。
步骤ST30:判定α是否大于等于105°,θ是否大于等于105°。在结果为肯定时返回步骤ST26。在结果为否定时判定为拍摄结束,转入步骤ST31。
步骤ST31:进行拍摄镜头11的拉回处理,转入步骤ST32。
步骤ST32:关断主电源,结束一系列控制动作。
(第三实施方式的特征点)
(1)实施方式所示的照相机的特征在于,具有:照相机主体10;设在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10a的拍摄镜头11;设在照相机主体10的背面10b的具有目镜部213b的被摄体目视用取景器(光学式、电子式均可)213;显示通过拍摄镜头11获得的拍摄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20;使图像显示装置20在被设定于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侧的前面位置和被设定于背面侧的背面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装置30,
图像显示装置20被配置成在移动到前面位置时,使显示面21与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相对并至少覆盖所述拍摄镜头11,并且在移动到背面位置时,被配置在使所述目镜部213b露出的状态下使自己的显示面21露出的方向。
在所述照相机中,图像显示装置20可以被用作保护拍摄镜头11和取景器入射部213a等的防护部件,所以不需要专用的防护部件。因此,有助于照相机的小型化。而且,在正常拍摄时,图像显示装置20被配置在不妨碍照相机主体10背面的被摄体目视用取景器213的部位。因此,可以象以往那样以不占空间的状态使用。
(2)实施方式所述的照相机是根据前述(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移动装置30被设定成使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在大致360°的角度范围内在所述前面位置和所述背面位置之间转动,并且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的上端面距照相机主体底面的高度被设定成,在该图像显示装置20位于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背面位置时(H2)低于该图像显示装置20位于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时(H1)。
在所述照相机中,图像显示装置20在位于照相机主体10的背面位置时被配置在较低的位置。因此,容易确保取景器目镜部213b的设置空间,能够可靠地露出目镜部213b的观察面。
(3)实施方式所述的照相机是根据前述(2)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景器213的目镜部213b被设置成使该目镜部213b的观察面从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背面突出,图像显示装置20被设定成在移动到所述背面位置时,该图像显示装置20的上端面接近所述目镜部213b的底面,而且该图像显示装置20的外观面和所述目镜部的观察面在所述照相机主体的深度方向成为相同平面。
在所述照相机中,即使在观看图像显示装置20的显示面、观看目镜部213b的观察面的任一方时,彼此的存在均不会成为妨碍。因此,不会妨碍图像目视动作。
(4)实施方式所述的照相机是根据前述(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取景器213是在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具有入射部213a的光学式取景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被配置成在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覆盖取景器213的入射部213a。
在所述照相机中,取景器入射部213a在携带照相机时等由作为防护部件作用的图像显示装置20可靠地保护着。因此,不会产生破损等。
(5)实施方式所述的照相机是根据前述(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位于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的图像显示装置20的外观面被设置成与设在照相机主体10侧面的把手部150的外观面连续。
在所述照相机中,在图像显示装置20的外观面和把手部150的交界处不会产生阶梯部。因此,在携带照相机时等情况下,所述交界部不会被周围挂住。
(6)实施方式所述的照相机是根据前述(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移动装置30设在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底部。
在所述照相机中,移动装置30设在照相机主体10的底部,所以容易进行外观设计的处理。
(7)实施方式所述的照相机是根据前述(6)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移动装置30具有连接所述照相机主体10和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的连接部件31,该连接部件31在一端部具有由所述照相机主体10轴支撑着可以转动的第1转动轴AX1、在另一端部具有轴支撑所述图像显示装置20并使其可以转动的第2转动轴AX2。
(8)实施方式所述的照相机是根据前述(7)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件31被设定成,在图像显示装置20位于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背面位置时,所述第1转动轴AX1和第2转动轴AX2距照相机底面的高度h1、h2大致相同,在图像显示装置20位于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时,第2转动轴AX2距照相机底面的高度h2高于所述第1转动轴AX1距照相机底面的高度h1。
(9)实施方式所述的照相机是根据前述(8)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在图像显示装置20位于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位置时,在所述照相机主体10的底部形成连接部件收纳部10X,该连接部件收纳部10X包括所述连接部件31可以接触的倾斜面T。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在正常拍摄时被配置在不妨碍照相机主体背面的被摄体目视用取景器的部位。因此,可以象以往那样以不占空间的状态使用。并且,根据拍摄者的拍摄姿势可以把其状态适当改变为所要的状态。因此,不管拍摄者的拍摄姿势如何,均可以一面确认显示图像一面进行“目视拍摄”。另外,在不拍摄时,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以从外侧覆盖拍摄镜头和取景器入射部的状态被收纳着。所以,不需要专用的防护部件,有助于照相机的小型化。
并且,可以稳定地提供具有下述优点的照相机,即,可以不管拍摄姿势如何,一面确认显示图像一面进行“目视拍摄”,所以不需要专用的防护部件,有助于照相机的小型化,而且在正常拍摄时可以象以往那样以不占空间的状态使用。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易于理解到上述发明的其他优点,并做出别的改进。因此,本发明的较为宽泛的内容不限于在此描述的特定细节和所示的代表性的实施例。故,在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所定义的总的发明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各种改进。

Claims (20)

1.一种照相机,显示拍摄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可相对照相机主体自由移动,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在所述照相机主体前面的拍摄镜头;
使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在位于所述照相机主体的前面侧的前面位置和位于背面侧的背面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装置,
所述移动装置具有一端部由所述照相机主体轴支撑着可以转动、另一端部由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轴支撑着可以转动的连接部件,
所述连接部件具有用于将所述照相机主体和附加在该照相机主体上的附件电连接的连接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照相机主体的侧部具有把手部,其一方表面邻接位于所述照相机主体的前面位置的所述图像显示装置,通过从该图像显示装置的所述前面位置向所述照相机主体的背面位置移动,所述邻接的表面开放并形成可以把持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被配置成在移动到所述前面位置时,使显示面与所述照相机主体的前面相对并覆盖所述拍摄镜头,位于所述照相机主体的前面位置的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外观面被设定成与所述把手部的外观面连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设在所述照相机主体的底部,并被设置成以与所述照相机主体的宽度方向平行的轴为中心可以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被设定成使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在大致360°的角度范围内在所述前面位置和所述背面位置之间转动,并且使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上端面距照相机主体底面的高度,在所述照相机主体的前面位置和背面位置为大致相同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被设定成使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在大致360°的角度范围内在所述前面位置和所述背面位置之间转动,并且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上端面在位于所述照相机主体的前面位置和背面位置的任一位置时,在外观上均与所述照相机主体的上面连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被设置成当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位于所述前面位置时与所述照相机主体的底面相对,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位于所述背面位置时露出于所述照相机主体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件上,并且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位于所述前面位置时被遮蔽,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位于所述背面位置时露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根据随所述移动装置而变化的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位置,来控制所述照相机主体的照相机动作的控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包括根据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状态控制所述拍摄镜头向所述照相机主体前方的送出动作的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包括根据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状态,控制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显示的显示图像的方向的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包括根据检测装置检测的状态来控制所述照相机主体的动作的部分,所述检测装置基于所述连接部件相对所述照相机主体的转动角以及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相对所述连接部件的转动角来检测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设有显示面的一面配置操作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设在所述照相机主体的侧面,并且被设置成使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以与所述照相机主体的底面垂直的轴为转动中心转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具有:一端部相对所述照相机主体以与该照相机主体的底面垂直的轴为中心可以转动地被轴支撑着的第1连接部件;一端部相对所述第1连接部件的另一端,以与所述照相机主体的底面垂直的轴为中心可以转动地被轴支撑着的第2连接部件,在所述第2连接部件的另一端具有使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以与所述照相机主体的底面平行的轴为中心可以转动地被轴支撑着的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在所述照相机主体背面的具有目镜部的被摄体目视用取景器;
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被配置成在移动到所述前面位置时,使显示面与所述照相机主体的前面相对并至少覆盖所述拍摄镜头,
并且在移动到所述背面位置时,被配置在使所述目镜部露出的状态下使自己的显示面露出的方向。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被设定成使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在大致360°的角度范围内在所述前面位置和所述背面位置之间转动,并且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上端面距照相机主体底面的高度被设定成,在该图像显示装置位于所述照相机主体的背面位置时低于该图像显示装置位于所述照相机主体的前面位置时的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景器的目镜部被设置成使该目镜部的观察面从所述照相机主体的背面延伸,
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被设定成在移动到所述背面位置时,该图像显示装置的上端面接近所述目镜部的底面,而且该图像显示装置的外观面和所述目镜部的观察面在所述照相机主体的深度方向位于同一平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景器是在所述照相机主体的前面具有入射部的光学式取景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被配置成在所述照相机主体的前面位置覆盖所述取景器的入射部。
20.一种照相机系统,由照相机、用于承载该照相机并与该照相机电连接的附件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相机包括:照相机主体;设在该照相机主体前面的拍摄镜头;显示通过该拍摄镜头获得的拍摄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和移动装置,通过连接部件使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在所述照相机主体的前面位置和所述照相机主体的背面位置之间移动,该连接部件的一端部由所述照相机主体轴支撑着并可以转动,另一端部由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轴支撑着并可以转动,
所述移动装置的所述连接部件具有用于进行与所述附件连接的照相机侧的连接单元。
CNB2004100957724A 2003-11-21 2004-11-19 照相机和照相机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215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93006 2003-11-21
JP2003393006 2003-11-21
JP2003407263A JP2005167899A (ja) 2003-12-05 2003-12-05 カメラ
JP2003407263 2003-12-05
JP2004121826A JP4377738B2 (ja) 2003-11-21 2004-04-16 カメラ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04121826 2004-04-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9408A CN1619408A (zh) 2005-05-25
CN100492156C true CN100492156C (zh) 2009-05-27

Family

ID=34381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9577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2156C (zh) 2003-11-21 2004-11-19 照相机和照相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508439B2 (zh)
CN (1) CN10049215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77704A1 (ja) * 2005-12-19 2007-07-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カメラ
JP4657977B2 (ja) * 2006-05-17 2011-03-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7728885B2 (en) * 2006-09-29 2010-06-01 Van Schalkwyk Mark System for capturing and displaying digital images
US20100321527A1 (en) * 2006-09-29 2010-12-23 Van Schalkwyk Mar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pturing and displaying images
CN102012609B (zh) * 2009-09-07 2012-07-25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可同时保护镜头组与显示器的摄像装置
JP5601134B2 (ja) * 2010-10-04 2014-10-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5970937B2 (ja) * 2012-04-25 2016-08-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表示制御方法
US20160124296A1 (en) * 2013-03-26 2016-05-05 Entaniya Co., Ltd. Panoramic imaging head, and imaging system using same
TWI476501B (zh) * 2013-06-18 2015-03-11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影像擷取裝置及方法
JP2015145961A (ja) * 2014-02-03 2015-08-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15169829A (ja) * 2014-03-07 2015-09-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955908B2 (ja) * 2014-08-07 2016-07-20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10068145B2 (en) * 2015-07-30 2018-09-04 Fuji Xerox Co., Ltd. Photographing system configured to hold a pill
WO2020145134A1 (ja) * 2019-01-11 2020-07-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44231B2 (ja) 1990-08-18 2000-05-22 株式会社ニコン 電子カメラ
KR950030599A (ko) * 1994-04-14 1995-11-24 이헌조 캠코더의 액정 뷰파인더 장치
JPH089213A (ja) 1994-06-20 1996-01-12 Kyoichi Nishizawa ビデオモニター回転移動装置
JPH08125890A (ja) * 1994-10-21 1996-05-17 Sony Corp ビデオカメラ
JPH08331424A (ja) 1995-05-30 1996-12-13 Canon Inc 電子ファインダーカメラ
US5959671A (en) * 1995-09-14 1999-09-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dapter system for connection and disconnection of peripheral equipment with an electric apparatus and having a cam system
JPH10191117A (ja) 1996-12-27 1998-07-21 Casio Comput Co Ltd 電子カメラ装置
US6295088B1 (en) * 1997-02-17 2001-09-25 Nikon Corporation Portable display device
JPH10301162A (ja) 1997-04-28 1998-11-13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
JPH11258657A (ja) 1998-03-10 1999-09-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カメラ
US6459857B2 (en) * 1998-03-11 2002-10-01 Nik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amera
JP4536172B2 (ja) * 1998-07-17 2010-09-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接続基台およびプリンタならびに撮影装置
JP2000050117A (ja) 1998-07-28 2000-02-18 Canon Inc 撮影装置
JP2000075363A (ja) * 1998-08-27 2000-03-14 Funai Electric Co Ltd 液晶モニタ画面付デジタルカメラとこのカメラを用いた撮影方法
JP2000165719A (ja) 1998-11-30 2000-06-16 Canon Inc 撮像装置
US7046287B2 (en) * 1999-12-24 2006-05-16 Nec Corporation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equipped with camera
US20030156200A1 (en) * 2000-05-16 2003-08-21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inting system and method having a docking digital printer that uses a digital camera image display
JP3636057B2 (ja) * 2000-10-13 2005-04-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携帯型情報処理装置、携帯型情報処理装置における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携帯型情報処理装置におけるプログラム格納媒体
KR100652783B1 (ko) * 2000-10-13 2006-12-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정보처리기기의 영상 유닛 각도 자동조절장치
US20020071035A1 (en) * 2000-12-07 2002-06-13 Sobol Robert E. Digital camera docking station
JP4151272B2 (ja) 2001-07-05 2008-09-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ヒンジ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3671883B2 (ja) * 2001-08-15 2005-07-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再生装置
US7106357B2 (en) * 2001-08-27 2006-09-1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having camera feature
US6812971B2 (en) * 2001-09-11 2004-11-0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lectronic apparatus, stan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stand system
US7170557B2 (en) * 2002-03-26 2007-01-30 Eastman Kodak Company Modular digital imaging system
US20030214602A1 (en) * 2002-05-14 2003-11-20 Battles Amy E. Camera docking system with multiple controls
JP3882687B2 (ja) * 2002-06-11 2007-02-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型通信装置
US7113218B2 (en) * 2002-10-15 2006-09-2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igital docking system user interface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277199B2 (en) * 2003-02-28 2007-10-02 Eastman Kodak Company Imaging system and media supply for use in imaging system
US7058433B2 (en) * 2003-11-06 2006-06-06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echanism for ergonomic integration of a digital camera into a mobile phone
JP2005167899A (ja) * 2003-12-05 2005-06-23 Olympus Corp カメラ
JP2006138959A (ja) * 2004-11-10 2006-06-01 Olympus Corp カメラ及びその被支持機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9408A (zh) 2005-05-25
US20050068443A1 (en) 2005-03-31
US7508439B2 (en) 2009-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2156C (zh) 照相机和照相机系统
JP3139920U (ja) 写真撮影機能を有するデジタル画像表示装置
US7643749B2 (en) Camera module
CN101006720A (zh) 电子设备
KR20120065997A (ko) 전자 기기, 제어 방법, 프로그램 및 촬상 시스템
US20170309308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4693569A (zh) 双摄像头视频融合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KR20050109190A (ko) 듀얼 카메라를 이용한 와이드 이미지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JP4367061B2 (ja) 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携帯型電子機器
JP4879758B2 (ja) ポータブル電子装置
US7948548B2 (en) Digital imaging device with inclination sensor
CN103973948A (zh) 摄像设备
CN110876018A (zh) 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0377571C (zh) 摄像装置
JP4377738B2 (ja) カメラ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KR20060133265A (ko) 프라이버시 마스크 표시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JP7138472B2 (ja) 撮像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撮像装置、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2005167899A (ja) カメラ
WO2021014598A1 (ja) 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撮像方法、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2119362A (zh) 云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917904A (zh) 控制方法及电子装置
JP2001189879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0032313A (ja) 電子カメラ
JP2011259166A (ja) 撮像装置
JP4515234B2 (ja) 携帯情報端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7

Termination date: 201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