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68221C - 图像校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校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68221C
CN100468221C CN200510062755.5A CN200510062755A CN100468221C CN 100468221 C CN100468221 C CN 100468221C CN 200510062755 A CN200510062755 A CN 200510062755A CN 100468221 C CN100468221 C CN 10046822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mentioned
resolution chart
concentration
correcting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627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73889A (zh
Inventor
德山满
井野利昭
森本清文
北川高志
西村泰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73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38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822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822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 G03G15/5058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using a test patc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03G2215/0005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o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transfer bel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校正方法,利用调色剂在感光体上作成连续变化的色调的校正用测试图形,并校正图像形成条件,该图像校正方法的1个实施方式是:在使感光体带电电位或显影偏压中的至少一个固定的状态下,通过控制曝光单元的激光功率,从而沿纸的传送方向作成1个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连续变化的校正用测试图形。这时的该校正用测试图形的纸传送方向的全长小于等于感光鼓的1周长。

Description

图像校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根据2004年3月25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4-090047号请求优先权。这里言及的其所有的内容将构成本申请。
本发明涉及利用调色剂在感光体上作成连续变化的色调的校正用测试图形、并校正图像形成条件的图像校正方法及实施该图像校正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装置等进行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谋求忠实再现再生图像的从高亮处到暗处的色调的色调再现性。但是,因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的浓度变化或图像形成过程设定条件的变化等原因,形成的图像的色调会发生变动。
因此,作为提高色调再现性的装置,采用按规定的时序进行色调校正(γ校正)处理的方法。
色调校正处理是用来忠实地再现原稿图像的色调的一种处理,并像下述那样进行。
首先,在感光体上,利用与规定的不同的浓度对应的不同的曝光强度,在纸的传送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测试图形潜像。其次,在显影滚筒的线速度一定的状态下,对这些测试图形潜像进行显影。接着,检测出已显影的各测试图形图像的调色剂浓度,根据检测出的调色剂浓度数据作成色调校正曲线。
图4(b)示出现有的测试图形图像的例子。
现有的测试图形(色调图形)通常由3~10个左右(图4(b)中是5个)不同色调的补片(patch)101a~101e构成,各补片的大小的形成考虑了机械变动等情况。
但是,在这样的现有的测试图形中,有时会因机械变动等原因而在补片内产生浓度不均,所以,浓度测定在补片内的一定区域(图4(b))中测定虚线包围的圆形区域102。因此,存在浓度测定费时间、调色剂消耗多的问题。
因此,提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参照特开平8-211722号公报(以下称“专利文献1”)),在1个测试图形区域内使显影偏压连续变化,与图4(b)所示的现有的情况相比,缩小整个测试图形区域,由此,可以减小调色剂的消耗量,同时能够缩短测定时间。
该图像形成装置作成1个测试图形,为了避免使显影偏压呈台阶状变化时的调色剂浓度的不稳定,在使感光体带电电位、显影偏压连续变化的同时,其色调沿纸的传送方向(主扫描方向)连续变化。由此,即可实现上述目的、即减少调色剂消耗量和缩短测定时间。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生成1个色调连续变化的测试图形,通过测定该测试图形的浓度来进行图像形成条件的校正。
但是,图像形成装置在实际进行图像形成处理时,不是使感光体带电电位或显影偏压变化后产生图像的浓淡,而是在使感光体带电电位或显影偏压固定在适当值的状态下,利用光写入装置的光量控制来产生图像的浓淡。因此,存在即使像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来校正图像形成条件也未必能进行符合实际使用状态的校正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校正方法及实施该图像校正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作成符合实际使用状态的测试图形,可以实现图像形成条件的高精度校正。
本发明的图像校正方法是利用调色剂在感光体上作成连续变化的色调的校正用测试图形、并校正图像形成条件的图像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感光体带电电位或显影偏压中的至少一个固定的状态下,通过控制光写入器来作成上述校正用测试图形。
这样,在至少使上述感光体带电电位或上述显影偏压中的一个固定的状态下,通过控制上述光写入器,可以在符合图像形成装置的实际使用状态的条件下生成上述校正用测试图形。此外,通过成为色调连续的测试图形,就可以减少调色剂的消耗量,而且能实现高精度校正。
这时,上述校正用测试图形最好从浓度高的一方开始记录。即,例如在复印传送带上作成上述校正用测试图形,使高浓度部位于纸的传送方向的前端部一侧。由此,可以可靠地检测出上述校正用测试图形的前端部的边沿。即,可以高精度地进行上述校正用测试图形的位置检测,并可以进行高精度校正。这时,最好利用浓度传感器,在上述纸的传送方向的多处检测上述校正用测试图形的浓度,并使这些检测结果近似线性。该浓度传感器的输出因成像和检测系统的影响而使误差(噪声)重叠,但通过线性近似,可以通过较少的数据来消除或压缩误差,实现高精度校正。
此外,上述校正用测试图形的上述纸的传送方向的全长最好小于等于上述感光体的1周长。由此,可以排除因除电、带电不良、清除不良等而产生的误动作(残留图像的影响),实现高精度校正。
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校正方法中,也可以使上述感光体带电电位或上述显影偏压中的至少一个发生变化,作成事前测试图形,根据该事前测试图形的检测结果使上述感光体带电电位或上述显影偏压正常化,然后,作成上述校正用测试图形。
这样,通过在作成上述校正用测试图形之前作成上述事前测试图形,将上述感光体带电电位或上述显影偏压设定为合适的值,从而可以大致符合上述校正用测试图形的作成条件,所以,可以事前防止发生以后作成的校正用测试图形大大偏离适当范围的情况。
这时,上述事前测试图形最好通过使上述感光体带电电位或上述显影偏压中的至少一个连续变化来作成。这样,通过将上述事前测试图形作成为色调连续变化的1个测试图形,从而可以减少调色剂的消耗量,而且,可以高精度进行上述感光体带电电位或上述显影偏压的正常化。
这时,和上述校正用测试图形一样,上述事前测试图形最好从浓度高的一方开始记录。即,在复印传送带上作成上述事前测试图形,使高浓度部位于上述纸的传送方向的前端部一侧。由此,可以可靠地检测出上述事前测试图形的前端部的边沿。即,可以高精度地进行上述事前测试图形的位置检测,并可以进行高精度校正。此外,可以利用浓度传感器,在上述纸的传送方向的多处检测上述事前测试图形的浓度,并使这些检测结果近似线性。该浓度传感器的输出因成像和检测系统的影响而使误差(噪声)重叠,但通过线性近似,可以通过较少的数据来消除或压缩误差,高精度进行上述感光体带电电位或上述显影偏压的正常化。
再有,通过将上述各图像校正方法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从而可以维持规定的图像质量,且可以减小调色剂的消耗。
此外,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图像校正方法,即使使用的调色剂含有10重量%以上的颜料,也可以进行高精度的校正。即,通过高颜料化(提高颜料的含有率),用少量的调色剂可以得到高浓度,但其负面效应是浓度变动也大,因此,尽管要求高精度校正,但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图像校正方法,即使是高颜料调色剂(颜料含有率高的调色剂),也可以进行更高精度的校正。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执行本发明的图像校正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彩色复印机的图像形成部的构成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数字彩色复印机的图像处理部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的校正用测试图形的作成顺序的流程图。
图4(a)是本发明的校正用测试图形或事前测试图形的说明图。
图4(b)是现有的校正用测试图形的说明图。
图5(a)是表示与色调校正表对应的色调校正曲线的图。
图5(b)是表示补片的浓度测定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执行本发明的图像校正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说明】
图1是表示执行本发明的图像校正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即数字彩色复印机的图像形成部的构成的概略图。再有,对于数字彩色复印机之外的进行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的打印机或传真装置等其他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同样实施本发明。
数字彩色复印机在扫描部中从原稿读取彩色图像,在进行了规定的图像处理后将其作为图像数据提供给图像形成部10,在纸等记录介质上再现从原稿读取的彩色图像。
数字彩色复印机的图像形成部10具有复印传送带17,在2个滚筒17a、17b之间,在上下形成水平部的状态下张开并沿箭头X1方向转动。复印传送带17在位于上侧的水平部的地方,利用向箭头X1方向的转动,使放置在其上面的纸与图像形成站10a~10d依次相对。图像形成站10a~10d分别使用了黑色和减法混色的3原色(青色、品红色、黄色)的调色剂进行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
此外,复印传送带17在位于下侧的水平部的地方,与浓度检测传感器1相对。进而,在复印传送带17的一个滚筒17a的下游侧,配置定影装置18。定影装置18由一对滚筒构成,对通过图像形成站10a~10d的纸进行加热、加压,将转印在纸上的调色剂图像熔融后定影在纸的表面。
各图像形成站10a~10d除了调色剂容纳量之外分别具有相同的构成。作为一个例子,图像形成站10a的构成是在圆筒形的导电性基底的表面形成感光层,在向箭头X2方向转动的感光鼓11a的周围,依次配置带电器12a、曝光单元13a、显影单元14a、转印器15a和清洁器16a等。再有,在图1中为了简化起见,对于图像形成站10b~10d,省略了带电器12b~12d、曝光单元13b~13d、显影单元14b~14d、转印器15b~15d和清洁器16b~16d的各参考符号的图示。
带电器12a使感光鼓11a的表面均匀地带上规定极性的电荷。曝光单元13a利用图像光使感光鼓11a的表面曝光后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14a将内部收容的调色剂向感光鼓11a的表面供给,使静电潜像可视化,变成调色剂图像。转印器15a将复印传送带17夹在中间并与感光鼓11a的圆周面相对,感光鼓11a的表面保持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放置于转印传送带17的纸的表面上。清洁器16a在转印工序完成后除去感光鼓11a的圆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
显影单元14a具有面对感光鼓11a的圆周面转动的显影滚筒。显影滚筒利用旋转将表面保持的调色剂向感光鼓11a的圆周面供给。通过使该显影滚筒的圆周速度、即旋转速度发生变化,可以对感光鼓11a的圆周面增减调色剂的供给量,并可以调整调色剂图像的浓度。
向设在图像形成站10a~10d的曝光单元13a~13d分别供给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各色的图像数据,同时,显影单元14a~14d分别吸纳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各色的调色剂。因此,在各图像形成站10a~10d上,按顺序依次在纸上转印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各色的调色剂图像,利用各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减法混色在通过了定影装置18的纸上形成全彩色图像。
浓度检测传感器1具有发光元件2和受光元件3,在后述的图像校正处理时,从发光元件2对形成了测试图形图像的复印传送带17的表面照射光,其反射光被受光元件3接收,并将与受光量对应的电信号作为调色剂浓度的检测信号输出。
再有,在复印传送带17的表面形成的测试图形图像在面对浓度检测传感器1之后,通过未图示的清洁装置,从转印传送带17表面除去。
此外,在各图像形成站10a~10d中,在显影工序结束后的与感光鼓11a~11d表面相对的位置上分别配置浓度检测传感器1,对于检测转印到转印传送带17之前的测试图形图像的浓度的情况,也可以同样实施本发明。
【上述数字彩色复印机的图像处理部的说明】
图2是表示上述数字彩色复印机的图像处理部的构成的方框图。
数字彩色复印机的图像处理部20包括图像数据输入部40、图像数据处理部41、图像数据输出部42、色调校正部46、浓度识别部47、存储器49和CPU44。
图像数据输入部40将从扫描部的原稿彩色图像读取的加法混色的3原色(RGB系)的读取信号变换成数字数据。图像数据处理部41根据RGB系的图像数据生成减法混色的3原色和黑色(YMCK系)的图像数据,同时,与设定的复印倍率对应地进行图像电子放大处理等。色调校正部46对YMCK系的图像数据进行后述的色调校正处理。图像数据输出部42将根据经色调校正处理了的YMCK系的图像数据生成的驱动数据输出给曝光单元13a~13d。
存储器49存储在后述的图像校正处理时用来在转印传送带17的表面形成测试图形(后述的校正用测试图形和事前测试图形)的数据。该数据在图像形成处理时由CPU44供给图像数据输出部42。浓度识别部47识别从浓度传感器1输出的浓度信号。
以上的图像处理部20中各部分的动作由CPU44统一控制。此外,CPU44与图像数据输出部42的动作同步地控制图像形成部10中的感光鼓11a~11d等的动作。进而,CPU44在图像校正处理时,根据浓度识别部47识别的测试图形(后述的校正用测试图形)的浓度信号,使色调校正部46中的校正条件和图像形成部10中的工艺条件最佳化。再有,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简化分别在图像形成站10a~10d进行的处理等记载,必要时省略例如在感光鼓11a、曝光单元13a、显影单元14a和转印器15a等参考符号上附加a~d,但实际上,图像形成站10a~10d分别进行同样的处理。
当利用上述构成在图像形成部10中形成复印图像或测试图形图像时,为了再现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的浓淡,需要经曝光单元13在感光鼓11的圆周面上形成再现了图像数据的浓度的静电潜像。作为其方法,有脉冲宽度调制(PWM)方式、功率调制方式和面积色调方式(dithering:高频振动)等。在脉冲宽度调制中,与图像的浓淡对应,控制从曝光单元13照射的激光束的通断时间(脉冲宽度)。在功率调制方式中,与图像的浓度对应地控制从曝光单元13照射的激光束的强度。面积色调方式是与原来的图像象素的色调对应,按照一定的规定生成白和黑,通过白和黑出现的频度来表现中间色调的方式。
在上述图像处理部20中,在图像校正处理时对YMCK系的各图像数据依次进行高浓度校正处理和色调校正处理。以下说明各校正处理。这里,将从图像数据输入部40经图像数据处理部41输入到色调校正部46的数据称作图像输入数据,将从色调校正部46向图像数据输出部42输出的数据称作图像输出数据,将形成测试图形时由CPU44从存储器49读出再向图像数据输出部42供给的数据称作测试图形数据,将在浓度识别部47中识别的数据称作检测数据(参照图2)。
<高浓度校正处理>
高浓度校正处理是为了抑制作为图像形成处理对象的图像的全体浓度的变动而进行的。在高浓度校正处理中,利用CPU44从存储器49存储的测试图形数据中读出用来形成色调连续变化的1个测试图形(事前测试图形)的测试图形数据,并供给图像数据输出部42。由此,在每一个感光鼓11a~11d的表面上形成1个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连续变化的测试图形。
这样一来,对每一个感光鼓11a~11d形成的各静电潜像,CPU44使显影单元14a~14d中的显影滚筒以相互不同的旋转速度旋转,使其变成可视的调色剂图像。因此,在同一曝光条件下在感光鼓11a~11d的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利用相互不同的调色剂浓度进行显影。
在感光鼓11a~11d的表面形成的测试图形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器15a~15d转印到转印传送带17的表面后,接受浓度检测传感器1和浓度识别部47的调色剂浓度的检测和识别。CPU44将存储器49中预先存储的高浓度测试图形图像的调色剂浓度的目标值和从浓度识别部44实际形成的测试图形中识别的调色剂浓度比较,将已检测出最接近目标值的调色剂浓度的测试图形图像的显影条件(显影滚筒的转速)设定为以后图像形成处理的显影条件。
<色调校正处理>
色调校正处理是为了通过抑制调色剂图像的色调特性的变动来使复印图像忠实地再现原稿图像具有的色调而进行的。在色调校正处理中,CPU44从存储器49存储的测试图形数据中读出用来形成色调连续变化的1个测试图形(校正测试图形)的数据,并供给图像数据输出部42。由此,在感光鼓11a~11d上形成校正用测试图形的静电潜像。
这样一来,CPU44根据预先设定的显影条件(显影滚筒的旋转速度)对感光鼓11a~11d上形成的校正用测试图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在各感光鼓11a~11d上形成的校正用测试图形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器15a~15d转印到转印传送带17的表面后,接受浓度检测传感器1和浓度识别部47的调色剂浓度的检测和识别。
CPU44将存储器49预先存储的色调测试图形的目标浓度和从浓度识别部47实际形成的校正用测试图形图像中识别的调色剂浓度相比较,并根据该比较结果作成色调校正表。
这里,色调校正表是用来在色调校正部46中对图像输入数据进行适当的色调校正的基准,图像输入数据和图像输出数据一一对应。
该色调校正表T1如图5(a)所示,由坐标上的曲线来表示,坐标的横轴表示图像输入数据(输入色调数据)的浓度,纵轴表示图像输出数据的浓度(具体地说是曝光单元的激光PWM占空比)。此外,色调校正表(色调数一激光PWM占空比的表)T1作为查阅表存储在存储器49等中,例如,在中间色调处理控制中可以进行更新修正。再有,对于中间色调处理控制,因为是以往众所周知的技术(例如,参照特开2001-309178号公报),故省略详细说明。
【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的校正用测试图形的作成顺序】
其次,参照图3所示的流程图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的校正用测试图形的作成顺序。再有,这里,在作成事前测试图形之后,再作成校正用测试图形,但事前测试图形的作成不是必须的。即,当感光体带电电位或显影偏压是合适的值时,可以省略事前测试图形的作成。
首先,作为初始设定,设定次数n为1(步骤S1),然后满功率开启曝光单元13的激光(步骤S2),其次,将栅偏压Vg设定为Vg1(步骤S3),将显影偏压Vd设定为Vd1(步骤S4),并开始将事前测试图形对感光鼓11曝光、由显影单元14使其图像可视化,再利用转印器15向转印传送带17转印(步骤S5)。
即,激光在固定在满功率的状态下进行写入(步骤S6)。接着,在该状态下,反复进行将Vd变成Vd+ΔVd(步骤S7)、将Vg变成Vg+ΔVg(步骤S8)、将次数n变成n+1(步骤S9)的处理,直到次数n达到预先设定的次数N(步骤S10)。即,作为调色剂浓度,按照从浓度高的一方向浓度低的一方的顺序写入事前测试图形。由此,例如,在图4(a)中如符号P所示那样,在转印传送带17上作成事前测试图形使高浓度部位于纸的传送方向X的前端部一侧。这是因为:如上所述,通过先从浓度较高的一方写入,由此,在其后的由浓度检测传感器1进行浓度检测时,容易检测出事前测试图形的前端部边沿P1,可以更正确地进行设定。这时,事前测试图形的纸传送方向的全长小于等于感光鼓11的1周长。这样,通过使其小于等于1周长,可以排除因除电、带电不良、清除不良等而产生的误动作(残留图像的影响),实现高精度校正。
这样一来,当向转印传送带17的事前测试图形的作成结束时,关闭曝光单元13的激光电源(步骤S11)。
其次,在纸的传送方向的多个地方,由浓度检测传感器1依次读取在转印传送带17上作成的事前测试图形(步骤S12),进行用来除去噪声等影响的线性内插(步骤S13),计算出适当的栅偏压Vg和显影偏压Vd,并固定在该计算值(步骤S14)。
其次,在如上所述那样将栅偏压Vg和显影偏压Vd固定在合适值的状态下,控制曝光单元13的激光功率,开始校正用测试图形的作成。在这里,激光功率的控制是面积色调方式和PWM方式的组合。即,将m×m象素的色调数ID设定为ID=0FFH(即,PWM的占空比=255)(步骤S16),开始使校正用测试图形对感光鼓11曝光、由显影单元14使其图像可视化,再利用转印器15向转印传送带17转印(步骤S17)。即,依次反复进行将上述ID的象素曝光(步骤S18)、将ID减至ID-01H(步骤S19)的处理,直到ID为0(即,PWM的占空比为0)(步骤S20)。即,作为调色剂浓度,按从浓度高的一方向浓度低的一方的顺序写入校正用测试图形。由此,如图4(a)的符号P所示那样在转印传送带17上作成校正用测试图形,使高浓度部位于纸的传送方向X的前端部一侧。这是因为:如上所述,通过先从浓度高的一方写入,在其后的由浓度检测传感器1进行浓度检测时,容易检测出校正用测试图形的前端部边沿P1,可以更正确地进行设定。这时,校正用测试图形的纸传送方向的全长小于等于感光鼓11的1周长。这样,通过使其小于等于1周长,可以排除因除电、带电不良、清除不良等而产生的误动作(残留图像的影响),并实现高精度校正。
这样一来,当向转印传送带17的校正用测试图形的生成结束时,关闭曝光单元13的激光电源(步骤S21)。
其次,在纸的传送方向的多个地方,由浓度检测传感器1依次读取在转印传送带17上作成的校正用测试图形(步骤S22),进行用来除去噪声等影响的线性内插(步骤S23),决定色调校正表并将其保存在存储器49中(步骤S24、步骤S25)。
具体地说,参照图5(a)所示的色调校正表(色调数—激光PWM占空比的表)T1,如图5(b)所示,例如,作成色调数从D1到D16连续变化的补片,并测定补片浓度I1、I2、...In。接着,通过将16个测定点用线连接,如图5(a)所示,得到色调校正表(色调数—激光PWM占空比的表)T2。当进行下次的色调校正处理时,将这次得到的色调校正表T2作为下次的色调校正表T1。
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校正用测试图形和事前测试图形的前端部边沿的检测,兼用了浓度检测传感器1,但为了可靠地检测出测试图形的边沿,也可以另外设置边沿检测专用传感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事前测试图形也和校正用测试图形一样,作成1个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连续变化的测试图形,但事前测试图形也可以和过去一样,如图4(b)所示那样作成多个补片进行高浓度校正。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栅偏压Vg和显影偏压Vd两者变化来作成事前测试图形,但也可以只使至少一方变化来作成。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情况,也可以不作成事前测试图形,而在生成校正用测试图形后进行色调校正处理。再有,作为进行高浓度校正的时间,可以考虑在电源接通时、睡眠模式解除后定影器的温度在小于等于45度时、上次高浓度校正后的印刷张数达到1000张时、利用湿度变化进行调色剂浓度校正之后、感光鼓更换后和调色剂更换之后。再有,作为进行色调校正的时间,可以考虑在通过高浓度校正显影偏压变更到大于等于45v时、感光鼓更换后、显影剂更换后。
再有,关于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本发明的图像校正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装置等进行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前提下,可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例在所有的点上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不能理解为是一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给出,不受说明书正文的任何约束。进而,属于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同等范围的变形或变更都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图像校正方法,利用调色剂在感光体上作成连续变化的色调的校正用测试图形,并校正图像形成条件,其特征在于:
在使感光体带电电位固定的状态下、或者在使感光体带电电位固定且使显影偏压也固定的状态下,通过控制光写入器来作成上述校正用测试图形。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图像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正用测试图形从浓度高的一方开始记录。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图像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正用测试图形的纸传送方向的全长小于等于上述感光体的1周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图像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纸的传送方向的多处检测上述校正用测试图形,并对这些检测结果进行线性近似。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图像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感光体带电电位或上述显影偏压中的至少一个变化来作成事前测试图形,根据该事前测试图形的检测结果使上述感光体带电电位或上述显影偏压正常化,然后作成上述校正用测试图形。
6.根据权利要求5记载的图像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事前测试图形通过使上述感光体带电电位或上述显影偏压中的至少一个连续变化来作成。
7.根据权利要求5记载的图像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事前测试图形从浓度高的一方开始记录。
8.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图像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事前测试图形从浓度高的一方开始记录。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实施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图像校正方法。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实施权利要求3记载的图像校正方法。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实施权利要求4记载的图像校正方法。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实施权利要求5记载的图像校正方法。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实施权利要求6至8中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校正方法。
CN200510062755.5A 2004-03-25 2005-03-25 图像校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822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90047/2004 2004-03-25
JP2004090047A JP2005275128A (ja) 2004-03-25 2004-03-25 画像補正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90047/04 2004-03-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3889A CN1673889A (zh) 2005-09-28
CN100468221C true CN100468221C (zh) 2009-03-11

Family

ID=34989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6275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8221C (zh) 2004-03-25 2005-03-25 图像校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251422B2 (zh)
JP (1) JP2005275128A (zh)
CN (1) CN10046822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89183B2 (ja) * 2006-04-06 2012-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03913A (ja) * 2007-10-23 2009-05-14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パラメータ設定方法
CN102338999B (zh) * 2008-02-07 2014-07-30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浓度控制方法
JP5499603B2 (ja) 2009-09-14 2014-05-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693044B2 (ja) * 2010-05-18 2015-04-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5919917B2 (ja) * 2012-03-16 2016-05-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濃度検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044960B2 (en) 2012-11-19 2015-06-02 Xerox Corporation Sparse test patterns in printed documents for identification of inkjet and printhead performance in a printer
JP6111780B2 (ja) * 2013-03-27 2017-04-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TW201445542A (zh) * 2013-05-20 2014-12-01 Sony Corp 影像信號處理電路、影像信號處理方法及顯示裝置
JP6996265B2 (ja) * 2017-12-08 2022-01-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36751B2 (ja) 1995-02-02 2001-12-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画像形成装置
JP3422240B2 (ja) * 1997-12-25 2003-06-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25325A (ja) 1999-10-28 2001-05-1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09178A (ja) 2000-04-25 2001-11-02 Sharp Corp 画像処理方法
JP2002044455A (ja) * 2000-07-27 2002-02-08 Hitachi Ltd カラーレーザプリンタの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及びテストチャート
JP2002072609A (ja) * 2000-08-31 2002-03-1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628426B2 (en) * 2001-05-22 2003-09-30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of halftone screen linearization via continuous gradient patches
US6909858B2 (en) * 2002-08-09 2005-06-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ner-adhesion calculation method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JP4304936B2 (ja) * 2002-08-20 2009-07-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214005A1 (en) 2005-09-29
JP2005275128A (ja) 2005-10-06
US7251422B2 (en) 2007-07-31
CN1673889A (zh) 2005-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8221C (zh) 图像校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JP3274200B2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装置
JP2007199211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US5267049A (en) Image quality adjusting apparatus provided for copying machine
US7701624B2 (en) Image-forming device for correcting printing characteristics
JP2004179768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6226019B1 (en) Imaging forming apparatus for forming an image by digital processing
JP200804422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JP368655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32150B2 (ja) 画像補正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6161195A (ja) 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JP297225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678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231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画像濃度制御方法
JP35503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48925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3233576A (ja) ディジタル複写装置の調整方法
JP200805212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5742868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adjusting of charge level on an electorstat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JPH08202092A (ja) デジタル画像形成装置
JP390662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248659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ハイライト再現調整方法
JP200501751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531345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13377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1

Termination date: 201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