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58599C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58599C
CN100458599C CNB2004800181529A CN200480018152A CN100458599C CN 100458599 C CN100458599 C CN 100458599C CN B2004800181529 A CNB2004800181529 A CN B2004800181529A CN 200480018152 A CN200480018152 A CN 200480018152A CN 100458599 C CN100458599 C CN 10045859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paper
image
paper
folded
s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181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13224A (zh
Inventor
植田宪一
辻井利典
森元贤一
林善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13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32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859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859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03G15/6511Feeding devices for picking up or separation of copy she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拾取辊(36a),取出收容在纸盒(33)中的记录纸张(P)并进行送纸;和图像形成系统,其具有在由该拾取辊(36a)送纸的记录纸张(P)上形成图像的感光鼓(31b)等,其中,发生在拾取辊(36a)供给第一记录纸张(P1)时其他记录纸张(P2)也被传送的叠送的情况下,第一记录纸张(P1)位于感光鼓(31b)和其他记录纸张(P2)之间时,通过图像形成系统继续在第一记录纸张(P1)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检测叠送的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叠送指的是放置在放置台上的记录纸张等的纸张以2张或2张以上重叠的状态传送的情况。
背景技术
扫描装置、复印装置、传真装置或组合这些装置中的任意几个的复合机中,包括有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的原稿读取装置、和根据所读取的原稿的图像信息,在感光鼓上形成色粉图像而在记录纸张上进行转印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这种情况下,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从放置在放置台上的多张记录纸张中逐张地供给记录纸张,向由感光鼓等构成的图像形成部传送时,由于放置在放置台上的记录纸张彼此的摩擦等而存在2张或2张以上的记录纸张重叠着进行送纸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关于记录纸张的送纸方法或送纸结构(直线送纸或反转送纸等),由于在图像形成时经过叠送的多张记录纸张形成图像,从而存在图像不良或浪费记录纸张的问题。
由此,在以往公开了具有用于解决这种问题的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例如提出了如下的图像记录装置:包括双面复印、单面复印或多重复印的各模式,单面复印模式时即使检测到记录纸张的叠送也继续进行复印动作,并且通知发生叠送时的页数(例如,参照特开昭61-113076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
并且还提出了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记录纸张被叠送时,只允许该记录纸张的传送动作,并且禁止输出与该记录纸张相对的图像数据,在下一张记录纸张正常地分离而送纸时允许记录纸张的传送动作以及图像数据的输出。由此,通过将被叠送的记录纸张以白纸状态向空盘分离,防止不良打印物,并且分离被叠送的记录纸张(例如,参照特开平7-140854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
并且还提出了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在记录纸张被叠送时只在最后的记录纸张上进行打印,减少记录纸张的浪费和打印时间的浪费(例如,参照特开平7-125351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3”)。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中,进行单面印刷时,能够与叠送的状态无关地进行完全打印。但是,例如送纸结构为上取反转送纸时,由于被叠送的记录纸张位于图像形成部和本来应形成图像的记录纸张之间,从而在这种情况下发生打印图像被分割在多张记录纸张上而进行打印的问题。即,专利文献1所述的装置,由于全然未考虑图像形成部的机构结构或送纸方法与叠送状态的关系,因而发生如上所述的问题。
并且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述的技术中,虽然记录纸张被叠送时只允许该记录纸张的传送动作,并禁止输出与记录纸张相对的图像数据,但其存在如下的问题:不进行打印的记录纸张通过图像形成部而附着图像形成部中的纸粉、或通过定影部而附着定影油以及由于热发生卷曲等、不能使用没有进行打印的记录纸张。
并且在上述专利文献3所述的技术中,虽然被叠送时在最后的记录纸张上进行打印,但是例如送纸结构为上取直线送纸的情况下,由于被叠送的其他记录纸张或本来应形成图像的最初的记录纸张位于最后的记录纸张的记录面侧,从而与上述同样地,发生可能在多张记录纸张上分割图像进行打印的问题。即,专利文献3所述的装置,由于全然未考虑图像形成部的机构结构或送纸方法与叠送状态的关系,因而发生如上所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图像形成方法,在发生记录纸张的叠送时,通过考虑图像形成部的机构结构或送纸方法,根据叠送状态恰当地执行图像形成的继续进行、禁止。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包括:纸张传送系统,用于传送纸张;和图像处理系统,对由该纸张传送系统传送的纸张进行图像形成处理,其特征在于,发生用所述纸张传送系统传送第一纸张时其他纸张也被传送的叠送的情况下,所述其他纸张未位于所述第一纸张和所述图像处理系统的作用部之间时,使所述图像处理系统的作用部工作。
或者,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记录纸张传送系统,用于传送记录纸张;和图像形成系统,用于在由该记录纸张系统传送的记录纸张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发生用所述记录纸张传送系统传送第一记录纸张时其他记录纸张也被传送的叠送的情况下,所述其他记录纸张未位于所述第一记录纸张和所述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成部之间时,通过所述图像形成系统继续在所述第一记录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或者,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可动的送纸部件,其与放置在放置台中的记录纸张抵接,并且通过其与抵接着的记录纸张之间的摩擦力,从所述放置台取出该记录纸张并进行送纸;和图像形成系统,在由该送纸部件送纸的记录纸张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发生在所述送纸部件传送第一记录纸张时其他记录纸张也被传送的叠送的情况下,与所述送纸部件抵接的所述第一记录纸张的抵接面为图像形成面时,通过所述图像形成系统继续在所述第一记录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处理。并且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可动的送纸部件,其与放置在放置台中的记录纸张抵接,并且通过其与抵接着的记录纸张之间的摩擦力,从所述放置台取出该记录纸张并进行送纸;和图像形成系统,在由该送纸部件送纸的记录纸张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发生在所述送纸部件传送第一记录纸张时其他记录纸张也被传送的叠送的情况下,与所述送纸部件抵接的所述第一记录纸张的抵接面不是图像形成面时,通过所述图像形成系统继续在所述其他记录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根据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像形成装置,即使作为纸张的记录纸张被叠送时也不会使装置的动作停止,因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且,由于叠送而使装置的动作停止时,虽然记录纸张滞留在装置内并对于操作者产生记录纸张的除掉(阻塞处理)等徒劳的作业,但是能够减少这种徒劳的作业。并且通过阻塞处理,能够防止感光体或转印装置的破损,并且能够防止未定影色粉等装置内部的污染。
或者,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记录纸张传送系统,用于传送记录纸张;和图像形成系统,用于在由该记录纸张系统传送的记录纸张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发生用所述记录纸张传送系统传送第一记录纸张时其他记录纸张也被传送的叠送的情况下,所述其他记录纸张位于所述第一记录纸张和所述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成部之间时,禁止由所述图像形成系统在所述第一记录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或者,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可动的送纸部件,其与放置在放置台中的记录纸张抵接,并且通过其与抵接着的记录纸张之间的摩擦力,从所述放置台取出该记录纸张并进行送纸;和图像形成系统,在由该送纸部件送纸的记录纸张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发生在所述送纸部件传送第一记录纸张时其他记录纸张也被传送的叠送的情况下,与所述送纸部件抵接的所述第一记录纸张的抵接面不是图像形成面时,禁止由所述图像形成系统在所述第一记录纸张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根据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他记录纸张位于第一记录纸张和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成部之间时,即,在与送纸部件抵接的第一记录纸张的抵接面不是图像形成面时,若继续进行图像形成,则虽然在被叠送的记录纸张上也分割形成图像,从而得不到良好的图像,但是通过禁止图像形成能够减少供应的无端消耗。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记录纸张的放置台和所述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成部之间设置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记录纸张和所述其他记录纸张的叠送。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检测器通过检测被叠送的上述其他纸张的端部来检测叠送。
根据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能够在记录纸张到达图像形成部之前检测记录纸张的叠送,由此能够进行是否继续进行图像形成的判断、以及以叠送状态进行图像形成时进行适合于叠送状态的控制,因而能够在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得到良好的图像。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发生叠送的情况下的图像形成时,升高转印偏压使其高于通常情况。由此,即使是半色调等的图像,作为图像形成部的感光鼓上的色粉也能够稳定地转印到记录纸张上,因而能够进行稳定的图像形成,从而能够得到良好的图像。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发生叠送的情况下的图像形成时,升高定影温度使其高于通常情况。由此能够在定影器进行稳定的定影。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检测记录纸张的后端的后端检测器,在发生叠送的情况下的图像形成时,将由所述后端检测器检测到的记录纸张的后端检测信息作为无效处理。或者,其特征在于,在发送叠送的情况下的图像形成时,将基于由所述后端检测器检测到的记录纸张后端检测信息的不良发生的判断基准,变更为考虑了叠送的基准。
根据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被叠送的记录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时,能够防止与记录纸张的传送有关的误检测。即,存在叠送时,由于所传送的记录纸张的长度只增加叠送的部分,由此基于后端检测器的记录纸张的后端检测的时序延迟该部分,从而存在误检测的可能性,但是在本发明中,通过在叠送时将后端检测信息作为无效处理或者采用考虑了叠送部分的判断基准,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这种误检测。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通知器,在由所述检测器检测到叠送时通知该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上述通知器通知由于叠送而未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纸张的信息。如此,通过向操作者通知由于叠送而未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纸张的信息(例如从最初开始第几张,或第几页等),能够向操作者明确指出未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纸张的存在。
或者,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的步骤:通过记录纸张传送系统逐张地传送记录纸张的步骤;通过在传送第一记录纸张时检测其他记录纸张而检测叠送的步骤;和即使在检测到叠送的情况下,所述其他记录纸张未位于所述第一记录纸张和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成部之间时,还通过所述图像形成系统继续向所述第一记录纸张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步骤。
或者,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的步骤:通过记录纸张传送系统逐张地传送记录纸张的步骤;通过在传送第一记录纸张时检测其他记录纸张而检测叠送的步骤;和在检测到叠送的情况下,所述其他记录纸张位于所述第一记录纸张和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成部之间时,通过所述图像形成系统继续在所述其他记录纸张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步骤。
根据具有上述特征的图像形成方法,即使作为纸张的记录纸张被叠送时,也不会使装置的动作停止,因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且由于叠送而使装置的动作停止时,虽然记录纸张滞留在装置内而对于操作者产生记录纸张的除掉(阻塞处理)等徒劳的作业,但是能够减少这种徒劳的作业。并且通过阻塞处理,能够防止感光体或转印装置的破损,并且能够防止未定影色粉等装置内部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合机的内部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的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3是表示在下述过程中记录纸张被叠送的状态的示意图:将收容在纸盒中的记录纸张在直线通道结构的传送路径中传送,并传送至图像形成部的感光鼓的过程。
图4是表示在下述过程中记录纸张被叠送的状态的示意图:将收容在纸盒中的记录纸张在“U”字形的反转传送路径中传送,并传送至图像形成部的感光鼓的过程。
图5是表示在下述过程中记录纸张被叠送的状态的示意图:将放置在手动盘中的记录纸张在“U”字形的反转传送路径中传送,并传送至图像形成部的感光鼓的过程。
图6是表示用拾取辊传送收容在纸盒中的记录纸张时记录纸张被叠送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a)是表示在被叠送的记录纸张上形成了图像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b)是表示在被叠送的记录纸张上形成了图像的另一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实施例1中发生叠送时的图像形成动作的简要流程图。
图9是实施例2中发生叠送时的图像形成动作的简要流程图。
图10是实施例3中发生叠送时的图像形成动作的简要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应用到复合机上的情况进行说明。
-复合机的整体结构的说明-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合机1的内部结构的概要。复合机1,作为在记录纸张(包括OHP等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模式,包括复印模式、打印模式、传真模式,并由用户选择各模式。
该复合机1包括作为原稿读取部的扫描部2、图像形成部3以及原稿自动送纸部4。下面,对于各部分进行说明。
(扫描部2的说明)
扫描部2,对放置在由透明的玻璃等构成的原稿台41上的原稿的图像、或由原稿自动送纸部4逐张地送纸的原稿的图像进行读取,并做成图像数据。该扫描部2包括:曝光光源21;多个反射镜22、23、24;成像透镜25;光电转换元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ce)26。
上述曝光光源21,对放置在原稿自动送纸部4的原稿台41上的原稿、或在原稿自动送纸部4中传送的原稿照射光。如图1中的光路径20所示,各反射镜22、23、24,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暂时向图中左侧方向反射后,再向下方反射,然后向图中右侧方向反射以朝向成像透镜25。
作为原稿的图像读取动作,在上述原稿台41上放置有原稿的情况(在“纸张固定方式”中使用的情况)下,曝光光源21以及各反射镜22、23、24沿着原稿台41在水平方向扫描,从而读取整个原稿的图像。另一方面,读取在原稿自动送纸部4中传送的原稿的情况下(作为“纸张移动方式”使用的情况下),曝光光源21以及各反射镜22、23、24固定在图1所示的位置上,后述的原稿自动送纸部4的原稿读取部42在原稿通过时读取其图像。
由上述各反射镜22、23、24反射并通过了成像透镜25的光被引导至光电转换元件26,并在该光电转换元件26反射光被转换成电信号(原稿图像数据)。
(图像形成部3的说明)
图像形成部3包括图像形成系统31和纸张传送系统32。
图像形成系统31包括激光扫描单元(LSU)31a以及鼓型的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31b。激光扫描单元31a,用于将基于在上述光电转换元件26转换的原稿图像数据的激光照射到感光鼓31b的表面。感光鼓31b向图1中箭头表示的方向旋转,通过照射来自激光扫描单元31a的激光而在其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
并且在感光鼓31b的外周围,除了上述激光扫描单元31a以外,沿着圆周方向依次设有显影装置(显影机构)31c、转印单元(转印机构)31d、清洁装置(清洁机构)31e、未图示的除电器、带电单元31f。显影装置31c用于将形成在感光鼓31b表面上的静电潜影通过色粉(显影化物质)显影成可视图像。转印单元31d用于将形成在感光鼓31b表面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纸张上。清洁装置31e在色粉转印后除去残留在感光鼓31b表面上的色粉。除电器用于除去感光鼓31b表面的残留电荷。带电单元31f使形成静电潜影之前的感光鼓31b的表面以预定的电位带电。
因此,在记录纸张上形成图像时,通过带电单元31f使感光鼓31b的表面以预定的电位带电,并且激光扫描单元31a向感光鼓31b的表面照射基于原稿图像数据的激光。然后,显影装置31c在感光鼓31b的表面通过色粉使可视图像显影,并通过转印单元31d在记录纸张上转印色粉图像。然后,通过清洁装置31e除去残留在感光鼓31b表面上的色粉,并且通过除电器除去感光鼓31b表面的残留电荷。由此,结束在记录纸张上进行的图像形成动作(打印动作)的1个循环。通过重复该循环,能够对多张记录纸张连续地进行图像形成。
另一方面,纸张传送系统32,逐张地传送收容在作为纸张收容部的纸盒33中的记录纸张、或放置在手动盘34中的记录纸张,由上述图像形成系统31进行图像形成,并且向作为纸张排出部的排纸盘35排出形成了图像的记录纸张。
该纸张传送系统32包括主传送路径36和反转传送路径37。主传送路径36的一端侧被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分支端与纸盒33的排出侧相对,并且另一个分支端与手动盘34的排出侧相对。并且主传送路经36的另一端与排纸盘35相对。反转传送路37,其一端在转印单元31d的设置位置的上游侧(图中下侧)与主传送路径36连接,并且另一端在转印单位31d的设置位置的下游侧(图中上侧)与主传送路径36连接。
主传送路径36的一个分支端(与纸盒33的排出侧相对的部分)上设有截面呈半圆状的拾取辊36a。该拾取辊36a旋转时,与收容在纸盒33中的记录纸张中最上边的记录纸张接触。由此,通过拾取辊36a和与之接触的记录纸张之间的摩擦力,将拾取辊36a的动作传递到该记录纸张上,从而可从纸盒33取出该记录纸张。由此,能够将收容在纸盒33中的记录纸张逐张间断地传送至主传送路径36。同样地,主传送路径36的另一个分支端(与手动盘34的排出侧相对的部分)上设有截面呈半圆状的拾取辊36b。通过该拾取辊36b的旋转,能够将放置在手动盘34中的记录纸张逐张间断地传送至主传送路径36。
在该主传送路径36中转印单元31d的设置位置的上游侧,设有定位辊36d。该定位辊36d,进行感光鼓31b表面的色粉图像和记录纸张之间的对位,同时传送记录纸张。
并且,在定位辊36d的设置位置的上游侧、且在主传送路径36的分支部的下游侧,设有用于检测所传送的记录纸张的端部的纸张检测器36c。纸张检测36c具有作为检测后述的记录纸张的叠送的叠送检测器的作用、和作为检测记录纸张的后端的后端检测器的作用。
在主传送路径36中转印单元31d的设置位置的下游一侧,设有具有一对定影辊39a、39b的定影装置39,所述定影辊39a、39b通过加热使转印在记录纸张上的色粉图像定影。并且,在主传送路径36的下游端设有用于向排纸盘35排出记录纸张的排出辊36e。
与主传送路径36相对的反转传送路径37的上游端的连接位置上设有分支爪38。该分支爪38,可在图1中用实线表示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绕水平轴自由转动,所述第二位置,从第一位置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而开放反转传送路径37。当该分支爪38位于第一位置时,可向排纸盘35传送记录纸张,当位于第二位置时可向反转传送路径37供给记录纸张。反转传送路径37上设有传送辊37a,向反转传送路径37供给记录纸张时(通过所谓的回转传送向反转传送路径37供给记录纸张时),通过该传送辊37a传送记录纸张,并且在定位辊36d的上游侧反转记录纸张,并再次通过主传送路径36向转印单元31d传送。即,能够对记录纸张的反面进行图像形成。
并且,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部3中,包括:纸盒33;手动盘34;拾取辊36a、36b;纸张检测器36c;定位辊36d,以后也称为记录纸张供给部。
(原稿自动送纸部4的说明)
接着,说明原稿自动送纸部4。该原稿自动送纸部4构成所谓的自动双面原稿传送装置。该原稿自动送纸部4可作为纸张移动式使用,其包括作为原稿放置部的原稿盘43、中间盘44、作为原稿排出部的原稿排纸盘45、以及在各盘43、44、45之间传送原稿的原稿传送系统46。
上述原稿传送系统46,包括用于将放置在原稿盘43上的原稿经由原稿读取部42传送至中间盘44或原稿排纸盘45的主传送路径47、和用于向主传送路径47供给中间盘44上的原稿的副传送路径48。
在主传送路径47的上游端(与原稿盘43的排出侧相对的部分)上设有原稿拾取辊47a以及分离辊47b。在分离辊47b的下侧设有分离板47c,随着原稿拾取辊47a的旋转,原稿盘43上的原稿中的一张通过该分离辊47b和分离板47c之间,向主传送路径47送纸。在主传送路径47和副传送路径48的合流部分49的下游侧设有PS辊47e、47e。该PS辊47e、47e,调整原稿的前端和扫描部2的图像读取时序,并向原稿读取部42供给原稿。即,该PS辊47e、47e在供给原稿的状态下暂时停止该原稿的传送,调整上述时序并向原稿读取部42供给原稿。
原稿读取部42包括平板玻璃42a和原稿压板42b,从PS辊47e、47e供给的原稿通过平板玻璃42a和原稿压板42b之间时,来自上述曝光光源21的光通过平板玻璃42a照射到原稿上。此时,由上述扫描部2取得原稿图像数据。上述原稿压板42b的背面(上表面)上由未图示的螺旋弹簧施加作用力。由此,原稿压板42b对平板玻璃42a持有预定的按压力而接触,从而阻止在原稿通过原稿读取部42时从平板玻璃42a浮起。
在平板玻璃42a的下游侧设有传送辊47f以及原稿排纸辊47g。通过平板玻璃42a的原稿,经由传送辊47f以及原稿排纸辊47g向中间盘44或原稿排纸盘45排纸。
原稿排纸辊47g和中间盘44之间设有中间盘摇动板44a。该中间盘摇动板44a,其中间盘44侧的端部成为摇动中心,可在图中用实线表示的通常位置和从该通常位置向上方跳起的跳起位置之间摇动。中间盘摇动板44a位于跳起位置时,从原稿排纸辊47g排纸的原稿被回收到原稿排纸盘45中。另一方面,中间盘摇动板44a位于通常位置时,从原稿排纸辊47g排纸的原稿被排出到中间盘44中。向该中间盘44排纸时,成为原稿排纸辊47g、47g之间夹持原稿的端缘的状态,通过原稿排纸辊47g从该状态反向旋转,而将原稿供给到副传送路径48,并经由该副传送路径48再次向主传送路径47送出。该原稿排纸辊47g的反向旋转动作,可通过调整向主传送路径47的原稿送出和图像读取时序来进行。由此,可由原稿读取部42读取原稿反面的图像。
-复合机的基本动作说明-
作为如上构成的复合机1的动作,首先,本复合机1作为打印机起作用时(打印模式),接收从个人计算机等主机装置发送的打印数据(图像数据或文本数据),并将所接收的打印数据暂时存储到未图示的缓冲器(存储器)中。向该缓冲器存储打印数据,并且依次从缓冲器读出打印数据,根据所读出的打印数据,通过上述图像形成部3的图像形成动作,在记录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
并且,本复合机1作为扫描器起作用(传真模式)时,将通过上述扫描部2读取的原稿的扫描图像数据暂时存储到缓冲器中。向该缓冲器存储图像数据,并且依次从缓冲器向主机装置发送扫描图像数据,并在该主机装置的显示器等上进行图像显示。
并且,本复合机1作为复印机起作用(复印模式)时,根据通过上述扫描器功能读取的原稿图像数据,通过图像形成部3的图像形成动作在记录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
下面详细说明复印模式。
-复印模式中的图像形成动作的说明-
在复印模式中,将原稿的图像复印到记录纸张时,将要复印的原稿放置在扫描部2的原稿台41上或原稿盘43上后,按压设在未图示的操作面板部上的各输入键,进行打印张数、打印倍率等的设定输入,并按压未图示的启动键来开始复印动作。
按压启动键时,复合机1的拾取辊36a或36b旋转而从纸盒33或手动盘34向主传送路径36供给记录纸张。所供给的记录纸张被传送至设在主传送路径36上的定位辊36d。传送至定位辊36d的记录纸张的传送方向的前端部,为了进行与应转印到纸张上的形成在感光鼓31b上的色粉图像之间的对位,由定位辊36d卡住以使记录纸张的副扫描方向和定位辊36d的轴向平行。
由扫描部2读取的图像数据,通过使用输入键等输入的条件进行图像处理后,作为打印数据向激光扫描单元31a发送。激光扫描单元31a,在由带电器31f以预定电位带电的感光鼓31b表面上,经由未图示的多棱镜以及各种透镜照射基于上述图像数据的激光,形成静电潜影。
然后,在与设在显影装置31c的未图示的显影槽中的感光鼓31b相对的MG辊31c1的表面上附着的色粉,根据感光鼓31b表面上的电位间隙吸附在感光鼓31b表面,由此使静电潜影显影化。残留在感光鼓31b上的色粉,由未图示的鼓单元的清洁板刮取,并回收到未图示的清洁单元中。
接着,通过定位辊36d,对被定位辊36d卡住的记录纸张和形成在感光鼓31b表面上的色粉图像进行对位(调整时序),并将记录纸张传送到感光鼓31b和转印单元31d之间。接着,使用设在转印单元31d上的未图示的转印辊,将感光鼓31b表面的色粉图像转印到上述记录纸张上。
色粉图像的转印完成的记录纸张,通过定影装置39的定影辊39a、39b之间而被施加热和压力,并且色粉图像被熔融、固定,通过排出辊36e向排纸盘35排出。
-控制系统的框结构-
图2是表示本复合机1的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的功能框图。
在本复合机1上设有用于总括控制所搭载的各设备(扫描部2、图像形成部3、原稿自动送纸部4)的主CPU 101,该主CPU 101上分别双向连接有:用于控制原稿的自动送纸的原稿送纸控制部102、用于控制图像形成部3的各部分的带电控制部103、显影控制部104、转印控制部105、定影控制部106、具有用于检测纸张的端部的纸张检测器36c的纸张传送控制部107。并且主CPU 101上还连接有操作控制部108,所述操作控制部108,输出来自操作者进行输入操作的未图示的操作面板部的信号,或者根据来自主CPU 101的信号,在操作面板部上进行显示动作。
-记录纸张送纸部中发生叠送时的记录纸张的状态的说明-
图3示意性地表示在结构如上的复合机1中向图像形成部3的感光鼓31b传送收容在纸盒33中的记录纸张的情况。
通过拾取辊36a从纸盒33的上方依次供给记录纸张P时,由于主传送路径36由直线通道构成,因而,即使由于送纸而发生叠送的情况下,由于被叠送的记录纸张P2位于本来应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P1的下侧,并且应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P1的记录面(图像形成面)P1a与感光鼓31b相对,因而能够在记录纸张P1上形成图像。
图4示意性地表示与结构如上的复合机1的结构稍有不同、从纸盒33至感光鼓31b的主传送路径36不是直线通道而是形成为“U”字形的反转传送路径36A的情况。
在该结构中,通过拾取辊36a从纸盒33的上方依次供给记录纸张P时,由于主传送路径由“U”字形的反转传送路径36A构成,因而,由于送纸而发生叠送的情况下,通过上下反转使被叠送的记录纸张P2位于本来应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P1的上侧,并且使被叠送的记录纸张P2位于应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P1的记录面(图像形成面)P1a与感光鼓31b之间。由此,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在记录纸张P1上进行良好的图像形成。
图5示意性地表示向感光鼓31b传送放置在手动盘34中的记录纸张P的情况,与图4同样地,其结构为通过“U”字形的反转传送路径36A2进行反转送纸。
因此,该情况与图4所示的反转送纸的情况相同,发生叠送时,通过上下反转使被叠送的记录纸张P2位于本来应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P1的上侧,并且使被叠送的记录纸张P2位于应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P1的记录面(图像形成面)P1a与感光鼓31b之间。由此,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在记录纸张P1上进行良好的图像形成。
并且,图6表示用拾取辊36a传送收容在纸盒33中的记录纸张P时记录纸张被叠送的状态。图7(a)表示在被叠送的记录纸张上形成了图像的状态。图7(b)表示在被叠送的记录纸张上形成了图像的另一状态。
图7(a)是例如进行了上取、直线传送的事例(图3所示的事例),由于被叠送的记录纸张P2位于本来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P1的下方(与图像形成部相反的一侧),因而能够在本来应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P1上进行记录。并且,由于记录纸张P1通过设在感光鼓31b下游侧的定位辊36d进行记录纸张P1的前端部P11的定位,因而能够进行良好的图像形成。
图7(b)是例如进行了上取、反转传送的事例(图4及图5所示的事例),由于被叠送的记录纸张P2位于本来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P1的上方(图像形成部侧),因而图像主要形成在被叠送的第2张记录纸张P2上。在这种情况下,虽然通过设在感光鼓31b下游侧的定位辊36d进行记录纸张的前端定位,但是由于定位辊36d中的前端调整,在本来应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P1的前端部P11进行前端调整,因而如图所示经过第1张记录纸张P1和第2张记录纸张P2形成图像,从而导致记录纸张或色粉、墨水等的无端消耗。
根据以上说明的在记录纸张送纸部发生叠送时的记录纸张的状态,接着说明通过图像形成部3进行的发生叠送时的图像形成的动作的各实施例。
(实施例1)
实施例1是在图3所示的直线通道结构的主传送路径36中发生叠送时的图像形成动作的实施例。
即,如图3所示,在具有直线通道结构的主传送路径36的图像形成部3中,即使检测到叠送,由于被叠送的记录纸张P2位于应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P1和感光鼓31b之间,因而此时与通常一样,在记录纸张P1继续进行形成图像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被叠送的记录纸张P2与记录纸张P1同时通过,因而以后可再利用。
在此,对于叠送检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设置只用于叠送检测的新的检测部,而将通过检测记录纸张的前端部和后端部检测阻塞等的纸张检测器36c兼用于叠送检测。该纸张检测器36c例如由反射型的光耦合器构成,检测到记录纸张的前端部后,在检测后端部之前,通过检测被叠送的记录纸张的端部的阴影等来检测叠送。并且本发明人等人进行实验的结果,通过实验等进一步确认了即使将纸张检测器36c兼用作叠送检测部,也能够可靠地检测记录纸张的叠送。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1中,纸张检测器36c位于直线通道结构的主传送路径36的上侧时(图中,用实线表示),通过检测用于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P1的后端部P12来检测叠送。另一方面,纸张检测器36c位于直线通道结构的主传送路径36的下侧时(图中,用假想线表示),通过检测被叠送的记录纸张P2的前端部P21来检测叠送。
并且,由于用于检测叠送的纸张检测器36c设在感光鼓31b的上游侧,因而能够在记录纸张到达感光鼓31b之前检测记录纸张的叠送。由此,能够在记录纸张上实际形成图像之前,判断是否继续进行图像形成,并且继续进行时,通过进行适合于叠送状态的控制,从而在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图像。这种判断或控制,由图2所示的纸张传送控制部107根据纸张检测器36c的检测结果来执行。
图8是本实施例1中发生叠送时的图像形成动作的简要流程图。在此,纸张检测器36c位于主传送路径36的下侧(图3中的假想线所示的一侧)。由此,通过检测被叠送的记录纸张P2的前端部P21,能够在应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P1开始图像形成之前检测到叠送。
如图8所示,首先由纸张检测器36c进行纸张检测(步骤S201)。并且,判断是否还检测到跟着应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P1叠送的记录纸张P2的前端部P21(步骤S202),当检测到时进入步骤S203,未检测到时进入步骤S204。
检测到叠送的情况下,存储叠送发生(步骤S203),并为了向应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P1继续进行图像形成动作而进入步骤S204。
然后,开始对应进行记录的记录用纸张P1的图像形成(步骤S204),之后判断图像形成是否结束(步骤S205),并且重复该判断直到结束。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是在图4所示的“U”字形的反转传送路径36A以及图5所示的“U”字形的反转传送路径36A2中发生叠送时的图像形成动作的实施例。
即,图像形成部3,代替直线通道结构的主传送路径36具有“U”字形的反转传送路径36A或“U”字形的反转传送路径36A2时,在检测到叠送的情况下,如图4及图5所示,被叠送的记录纸张P2和应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P1,与感光鼓31b抵接时,成为应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P1的记录面(图像形成面)P1a重叠在被叠送的记录纸张P2的下侧的状态。即,被叠送的记录纸张P2遮住应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P1的记录面(图像形成面)P1a和感光鼓31b之间。由此,在这种情况下停止对记录纸张P1的图像形成动作。
并且,在本实施例2中,从图4所示的纸盒33送纸时,纸张检测器36c位于反转传送路径36A的左侧时(图4中用实线表示),通过检测记录纸张P1的后端部P12来检测叠送。另一方面,纸张检测器36c位于反转传送路径36A的右侧时(图4中用假想线表示),通过检测被叠送的记录纸张P2的前端部P21来检测叠送。
并且,从图5所示的手动盘34送纸时,纸张检测器36c位于反转传送路径36A2的左侧时(图5中用实线表示),通过检测被叠送的记录纸张P2的前端部P21来检测叠送。另一方面,纸张检测器36c位于反转传送路径36A2的右侧时(图5中用假想线表示),通过检测应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P1的后端部P12来检测叠送。
图9是本实施例2中发生叠送时的图像形成动作的简要流程图。在此,纸张检测器36c位于反转传送路径36A的右侧(图4中的假想线表示的一侧)。由此,能够通过检测被叠送的记录纸张P2的前端部P21,在开始对应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P1的图像形成之前检测叠送。
如图9所示,首先由纸张检测器36c进行纸张检测(步骤S301)。并且,判断是否还检测到跟着应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P1叠送的记录纸张P2的前端部P21(步骤S302),当检测到时进入步骤S303,未检测到时进入步骤S304。
未检测到叠送的情况下,开始对应进行记录的记录用纸张P1的图像形成(步骤S304),之后判断图像形成是否结束(步骤S305),并且重复该判断直到结束。
检测到叠送的情况下,存储叠送发生(步骤S303),中止用于应记录的记录纸张P1的图像形成,结束图像形成动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是在图4所示的“U”字形的反转传送路径36A以及图5所示的“U”字形的反转传送路径36A2中发生叠送时的图像形成动作的另一实施例。
即,图像形成部3,代替直线通道结构的主传送路径36而具有“U”字形的反转传送路径36A或反转传送路径36A2时,在检测到叠送的情况下,如图4及图5所示,被叠送的记录纸张P2和应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P1中,被叠送的记录纸张P2遮住应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P1的记录面(图像形成面)P1a和感光鼓31b之间。由此,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在记录纸张P1形成图像。但是,可对被叠送的记录纸张P2形成图像。由此在本实施例3中,不在本来应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P1形成图像,而继续对被叠送的记录纸张P2的图像形成动作。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及图5所示,需要使图像形成的时序只延迟记录纸张P1和记录纸张P2的重叠的错开长度Da部分(参照图4)或Db部分(参照图5)。叠送检测,由于可通过在纸张检测器36c的配置位置(在图4中用假想线表示的位置)检测被叠送的记录纸张P2的前端部P21来进行,因而通过根据该检测时序进行被叠送的记录纸张P2的前端部的位置调整,能够在记录纸张P2进行图像形成。这种位置调整控制,通过图2所示的纸张传送控制部107来执行。
图10是本实施例3中发生叠送时的图像形成动作的简要流程图。在此,纸张检测器36c位于反转传送路径36A的右侧(图4中的假想线表示的一侧)。由此,通过检测被叠送的记录纸张P2的前端部P21,能够在开始对应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P1的图像形成之前检测叠送。
如图10所示,首先由纸张检测器36c进行纸张检测(步骤S401)。并且,判断是否还检测到跟着应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P1叠送的记录纸张P2的前端部P21(步骤S402),当检测到时进入步骤S403,未检测到时进入步骤S404。
未检测到叠送的情况下,开始对应进行记录的记录用纸张P1的图像形成(步骤S404),之后判断图像形成是否结束(步骤S405),并且重复该判断直到结束。
检测到叠送的情况下,存储叠送发生(步骤S403),接着开始对叠送的记录纸张P2的图像形成(步骤S406)。并且,此时,开始图像形成的时序,对应记录纸张P1和记录纸张P2的重叠的错开长度Da部分而延迟。然后判断图像形成是否结束(步骤S407),并且重复该判断直到结束。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3中,即使发生叠送也直接以叠送状态继续图像形成动作。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纸张的厚度增加记录纸张叠送的量,因而在图像形成部3中,需要进行考虑这些情况的图像形成控制。
在此,在本实施例4中,以叠送状态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控制图2所示的带电控制部103,升高图像形成时的转印偏差使其高于通常情况(纸张为一张的情况)。由此,即使是半色调等的图像,感光鼓31b的色粉也能够稳定地转印到记录纸张上,因而能够进行稳定的图像形成,从而能够得到良好的图像。
并且,在本实施例4中,以叠送状态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控制图2所示的定影控制部106,升高定影温度使其高于通常情况(纸张为一张的情况)。由此,能够在定影装置39进行稳定的定影,从而能够得到良好的图像。
(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3中,即使发生叠送也以叠送状态继续图像形成动作。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记录纸张的长度外观上增加记录纸张叠送的量,因而记录纸张的长度(即,通过纸张检测器36c检测到记录纸张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通过时间)增加的结果,需要在主CPU 101上将此判断为发生了阻塞而紧急停止图像形成动作。由此,在主CPU 101上需要进行考虑了这些事情的图像形成控制。
并且,在本实施例5中,在即使发生叠送也直接以叠送状态继续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将由纸张检测器36c检测到的记录纸张的后端检测信息作为无效处理。即,即使由纸张检测器36c检测到记录纸张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通过时间比预先设定在内部的用于判断阻塞状态的基准时间长时也将其忽视。由此,在叠送状态下也能够继续进行图像形成。
并且在本实施例5中,即使发生叠送也直接以叠送状态继续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将预先设定在内部的用于判断阻塞状态的基准时间变更为只增加预定时间的第二基准时间,从而与通常一样地进行阻塞判定。在此,在以没有叠送的正常的状态从纸盒33或手动盘34进行记录纸张的送纸时,需要将第二基准时间设定为比最初的记录纸张的前端通过纸张检测器36c后下一个记录纸张的前端通过纸张检测器36c前的时间短的时间。这是因为,若设定为比该时间长的时间,则有可能即使实际上发生阻塞也不能够检测到。如上所述,通过将基准时间变更为第二基准时间,能够在叠送状态下进行图像形成,并且在发生阻塞时能够检测该阻塞。
(实施例6)
本实施例6是在如上述实施例1~5所述地检测到叠送时,向操作者通知发生叠送的信息的实施例。
作为通知方法,可以在设在复合机1的未图示的操作面板部的显示面板上显示发生叠送的信息的错误消息等。并且也可以从内装在未图示的蜂鸣器产生蜂鸣音或者产生电子音而向操作者通知。并且同时告知错误信息和通知音的话,会更加有效。并且,作为在显示面板显示的内容,不限定于错误消息,还可以显示由于叠送而未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纸张的信息。例如,显示由于叠送而未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纸张的页数。由此,由于操作者能够明确地掌握必须要重新读取哪页而进行图像形成,因而能够提高重新读取以及图像形成处理的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将图像形成装置应用到复合机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也能够应用于扫描器装置单体、复印装置单体、传真装置单体、或将其中的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组合的复合机,提供提高图像形成处理效率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前提下,可通过其他各种各样的形式实施。由此,上述实施例在所有方面仅是单纯的例示,不能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的范围如权利要求所示,不受说明书本文的任何限制。并且,属于技术方案的均等范围的变形或变更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并且本申请请求基于在日本于2003年6月27日申请的特愿2003-185361号优先权。将其内容组合到本申请中。此外,本说明书所引用的文献,通过本发明说明具体包括了其全部内容。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图像形成方法能够很好地应用于例如扫描装置、复印装置、传真装置、或组合其中的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合机等。

Claims (12)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记录纸张传送系统,用于传送记录纸张;和图像形成系统,用于在由该记录纸张系统传送的记录纸张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
发生用所述记录纸张传送系统传送第一记录纸张时其他记录纸张也被传送的叠送的情况下,所述其他记录纸张未位于所述第一记录纸张和所述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成部之间时,通过所述图像形成系统继续在所述第一记录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处理,所述其他记录纸张位于所述第一记录纸张和所述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成部之间时,禁止由所述图像形成系统在所述第一记录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可动的送纸部件,其与放置在放置台中的记录纸张抵接,并且通过其与抵接着的记录纸张之间的摩擦力,从所述放置台取出该记录纸张并进行送纸;和图像形成系统,在由该送纸部件送纸的记录纸张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置台包括:第一放置台,使与所述送纸部件抵接的记录纸张的抵接面成为图像形成面;和第二放置台,使与所述送纸部件抵接的记录纸张的抵接面不成为图像形成面,
发生在所述送纸部件传送第一记录纸张时其他记录纸张也被传送的叠送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放置台送纸时,通过所述图像形成系统继续在所述第一记录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处理,从所述第二放置台送纸时,通过所述图像形成系统继续在所述其他记录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可动的送纸部件,其与放置在放置台中的记录纸张抵接,并且通过其与抵接着的记录纸张之间的摩擦力,从所述放置台取出该记录纸张并进行送纸;和图像形成系统,在由该送纸部件送纸的记录纸张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置台包括:第一放置台,使与所述送纸部件抵接的记录纸张的抵接面成为图像形成面;和第二放置台,使与所述送纸部件抵接的记录纸张的抵接面不成为图像形成面,
发生在所述送纸部件传送第一记录纸张时其他记录纸张也被传送的叠送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放置台送纸时,通过所述图像形成系统继续在所述第一记录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处理,从所述第二放置台送纸时,禁止由所述图像形成系统在所述第一记录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记录纸张的放置台和所述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成部之间设置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记录纸张和所述其他记录纸张的叠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通过检测被叠送的所述其他记录纸张的端部来检测叠送。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发生叠送的情况下的图像形成时,升高转印偏压使其高于不发生叠送的情况。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发生叠送的情况下的图像形成时,升高定影温度使其高于不发生叠送的情况。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于检测记录纸张的后端的后端检测器,
在发生叠送的情况下的图像形成时,将由所述后端检测器检测到的记录纸张的后端检测信息作为无效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于检测记录纸张的后端的后端检测器,
在发生叠送的情况下的图像形成时,将基于由所述后端检测器检测到的记录纸张后端检测信息的不良发生的判断基准,变更为考虑了叠送的程度的基准。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通知器,在由所述检测器检测到叠送时通知该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器,通知由于叠送而未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纸张的信息。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扫描装置、复印装置、传真装置、或组合这些装置中的任意2个或2个以上的复合机。
CNB2004800181529A 2003-06-27 2004-06-25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859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85361A JP4108552B2 (ja) 2003-06-27 2003-06-27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185361/2003 2003-06-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3224A CN1813224A (zh) 2006-08-02
CN100458599C true CN100458599C (zh) 2009-02-04

Family

ID=33549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1815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8599C (zh) 2003-06-27 2004-06-25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03295A1 (zh)
JP (1) JP4108552B2 (zh)
CN (1) CN100458599C (zh)
WO (1) WO20050015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03911A1 (en) * 2007-05-21 2009-01-01 Judith Bender Children's copying machine
US20120019874A1 (en) * 2010-07-20 2012-01-26 Schaertel David M Method for document scanning
US20120019841A1 (en) * 2010-07-20 2012-01-26 Schaertel David M Document scanner
JP6834237B2 (ja) * 2016-08-10 2021-02-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搬送監視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13076A (ja) * 1984-11-08 1986-05-30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
JPH0588564A (ja) * 1991-09-27 1993-04-09 Mita Ind Co Ltd 重送検知機能付き画像形成装置
JPH07121079A (ja) * 1993-10-22 1995-05-1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140854A (ja) * 1993-11-17 1995-06-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160065A (ja) * 1993-12-09 1995-06-2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295311A (ja) * 1994-04-22 1995-11-10 Hitachi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49127B2 (ja) * 1992-08-28 1997-09-03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用紙供給装置
JP2003295727A (ja) * 2002-04-04 2003-10-1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13076A (ja) * 1984-11-08 1986-05-30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
JPH0588564A (ja) * 1991-09-27 1993-04-09 Mita Ind Co Ltd 重送検知機能付き画像形成装置
JPH07121079A (ja) * 1993-10-22 1995-05-1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140854A (ja) * 1993-11-17 1995-06-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160065A (ja) * 1993-12-09 1995-06-2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295311A (ja) * 1994-04-22 1995-11-10 Hitachi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108552B2 (ja) 2008-06-25
WO2005001580A1 (ja) 2005-01-06
US20070003295A1 (en) 2007-01-04
JP2005017924A (ja) 2005-01-20
CN1813224A (zh) 2006-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3943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458599C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817046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preventing mismatching of punched hole position and binding direction
WO2004089795A1 (ja) 記録媒体排出機構及びその記録媒体排出機構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987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64518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278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191775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366717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89806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993141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70788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H102819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5235109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3324561B2 (ja) 記録装置
JP2006160484A (ja) 重送検知方法、記録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980010861A (ko) 화상형성장치의 출력용지 분류방법
JP3659570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9044469A (ja) 印刷システム及び印刷装置
JPH11275326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0056637A (ja) デジタル複写機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H0522918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30315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3110836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18075A (ja) デジタル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04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