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39157C - 侧部安全气囊总成 - Google Patents

侧部安全气囊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39157C
CN100439157C CNB2005800086603A CN200580008660A CN100439157C CN 100439157 C CN100439157 C CN 100439157C CN B2005800086603 A CNB2005800086603 A CN B2005800086603A CN 200580008660 A CN200580008660 A CN 200580008660A CN 100439157 C CN100439157 C CN 10043915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tether
safety air
aerato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086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33994A (zh
Inventor
P·维帕素拉蒙敦
J·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son Safety Syst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Joyson Safety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son Safety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Joyson Safety Systems Inc
Publication of CN1933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39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915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915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抑制一车辆乘员的侧部碰撞安全气囊总成(20),包括一安全气囊,当被充气后它位于车辆乘员和车辆的侧部之间。安全气囊(22)由一单个面板沿一中线(23)折叠而形成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和第二面板(24a、24b)以及在第一和第二面板的预定的区域之间形成一桥接的一内系绳(30),从而提供下、上可充气腔室(36、38),内系绳联结于安全气囊以相对于中线(23)提供一向下的锐角表面,内系绳中具有一对孔(46、48)。安全气囊内有一充气器(60),并设置有保护下可充气腔室(36)的侧部的热屏障(32、34)。内系绳的位置和朝向被设置成,使下可充气腔室位于女性乘员身体的第五个百分点处的腹部以下,内系绳中的一个孔(46)位于中线(23)和内系绳(30)的边缘处,充气器(60)延伸通过该孔(46),使得充气器(60)部分地设置在每个可充气腔室内,充气器具有多个输出端口(64),它们仅位于下可充气腔室中而使得来自充气器的充气气体从充气器仅直接输送进入下可充气腔室。

Description

侧部安全气囊总成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充气的乘客侧部安全气囊总成组合件,该组合件被设计成用来在侧向碰撞或倾翻事故过程中保护车辆乘员
在一次侧向碰撞中,一安全气囊在车辆的乘员和任何侵入的物体之间展开。为了控制安全气囊的充气形状和体积,人们提出将安全气囊的前、后面板直接缝合在一起。这一结构在安全气囊中提供了一个腔室,从而前、后面板部分间隔开。面板的其它部分直接接触,尤其是在线缝处,从而减小了空间,这就减小了车辆乘员和车辆的一侧之间的“减震深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抑制一车辆乘员的侧部碰撞安全气囊总成,包括:一安全气囊,当该安全气囊被充气后它的高度足以从车椅椅座延伸到大致与就座的男性车辆乘员的身体的第95个百分点处的肩部相邻的一位置,使充气后的安全气囊位于车辆乘员和车辆的一侧部之间;安全气囊由一单个面板沿一中线折叠而形成连接在一起的一第一和一第二面板以及在第一和第二面板的预定的区域之间形成一桥接的一内系绳,从而提供下、上可充气腔室,使在安全气囊充气后这些可充气的腔室通过该内系绳而互相间隔开,该内系绳联结于安全气囊以相对于中线提供一向下的锐角表面,该内系绳中具有一对允许充气气体流过的孔;位于安全气囊内的一充气器;保护下可充气腔室的侧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热屏障;其中,内系绳的位置和朝向被设置成,使下可充气腔室位于女性乘员身体的第五个百分点处的腹部以下,内系绳中的一个孔位于中线和内系绳的边缘处,充气器延伸通过该孔,使得充气器部分地设置在每个可充气腔室内,充气器具有多个输出端口,它们仅位于下可充气腔室中而使得来自充气器的充气气体从充气器仅直接输送进入下可充气腔室。
图1是带有一腔室分隔器的一已被充气的安全气囊的侧平面图。
图2是图1所示安全气囊的一子组件的外部的平面图。
图3是被显示为处于车辆位置上的、图1所示的安全气囊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安全气囊的充气器插入部分的后视图。
图5是图1所示安全气囊的截面图。
图6a和6b是图5所示内部系绳的横截面图和平面图。
图7示出了其中插有一充气器的、图4所示的安全气囊。
图8a和8b表示带有一插入的充气器的、图6所示的安全气囊。
图1和3是用于一侧向碰撞总成(side impact module)20的、带有一倾斜的内部系绳的一充气安全气囊的平面图。总成20包括一安全气囊22,该安全气囊的长度足以大致延伸通过在车辆中就座的车辆乘员的躯体长度。安全气囊22从车椅椅座25延伸到车辆乘员30的肩部。在其它应用场合,安全气囊22的延伸高度可超过车辆乘员的肩部到达车辆的顶盖梁。安全气囊22足够高,从而当安全气囊22展开时它将位于车椅椅座与在外侧就坐的车辆乘员的上躯干和/或肩部(男性身体的第95个百分点处)之间。当充气时,安全气囊22还将位于车辆的内侧。
在图2中,安全气囊22包括一单个主面板21,该主面板绕其中线23折叠。主面板21的折叠部分是指第一或前部24a和第二或后部面板24b。同时,出于强度的原因,主面板21较佳地为一单片织物。与使用折叠的主面板21相反,气囊可由连接在一起(沿中线23或其它方式)的多片单独的织物面板制成。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主面板21可为诸如尼龙之类的编织物,该尼龙织物一侧以已知的方式而无覆层以控制透气性。也可使用低透气性、有覆层的织物。
对于织物,选择织物的透气性和/或覆层以与安全气囊应当被充好气所需的时间相匹配。将其余的三面或周边(在它折叠到中线23上之后)与气囊的内面板缝制在一起以形成具有多个腔室的可充气安全气囊22,从而制成安全气囊22。如图1所示,利用一线缝28形成安全气囊22的侧部26,该线缝将面板24a、24b连接在一起。两面板的侧部通过一根或多根拉链线缝28a、28b连接在一起。位于折叠中线23之上的是多个安装部件,诸如图3和4所示的连接于面板24a、24b的凸片39。
凸片39是用来加强安全气囊并密封插入孔45的。来自充气器固定件的多个紧固件(未示出)是用来将安全气囊22的中线固定到座椅上的。安全气囊包括形式为一体形成于面板24a、24b之间的一孔44的一入口。在图1中,孔44朝着安全气囊22的底部42a并在中线23处定位,较佳地是在内系绳(inter tether)30之下方。内系绳30的位置和朝向被设置成形成一初始充气的下腔36,该下腔较佳地位于女性乘员身体的第五个百分点处的腹部以下。
安全气囊充气器60插在孔44中。充气器60包括多个安装支架62以使充气器60可安装于一相邻的结构组件如车辆的座椅框架或中柱上,或者安装在沿座椅靠背框架的一个指定位置上。充气器60可为已知类型的固体推进剂型、混合型、扩充型或液体充气器,这些充气器在启动之后产生或向安全气囊22供应加压充气气体。充气器60包括多个轴向朝向的输出端口64或一气体转向器壳体(gas diverter housing)(未示出),从而将充气气体引入安全气囊中。
在图1和3中,安全气囊22包括两个可充气安全气囊室36、38。一内系绳30相对于车辆座椅衬垫25相对水平地布置。该内系绳30联结于面板24a、24b并以向下朝车辆底板的一大致的锐角绕中线23。在充气器60启动之后,气体从充气器沿内系绳30的长度流动。沿系绳远端处的线缝是一排任选的增强的针脚28b。
在图5和6中,位于内系绳30的旁边的是一对延伸到下腔36的侧部的至少一部分上的热屏障32、34。热屏障32、34较佳地包括单个侧部涂覆有硅的织物。热屏障32、34沿安全气囊的侧部从针脚延伸到面板的周边。热屏障32、34都利用两对针脚联结于安全气囊。热屏障32、34在安全气囊22的周边处互相联结。两片热屏障面板的联结形成一个袋子,该袋子保护安全气囊的正面一侧47不受排出的气体的影响。
内系绳30的长度可根据对安全气囊中线23所选择的入射角而不同。安全气囊的宽度可通过改变内系绳30的宽度来调节。内系绳30具有一对排气孔46、48,这对排气孔便于气体在第一腔36和第二腔38之间流动。第一排气孔46位于主面板的中线23和内系绳30的边缘的半圆形切口处。第二排气孔是内系绳30中一个直径为2.54厘米的孔。充气器60的至少一部分延伸通过第一排气孔46,从而至少部分地限制展开气体进入第二腔38的流量。充气器60减少通道的可用尺寸,从而限制了在安全气囊22最初充气过程中流经第一排气孔46的气体流量,同时在之后的展开的时候使流经第一排气孔46的气流增加。内系绳30在充气时调节安全气囊22的宽度,同时调节从下腔36流向上腔38的压缩气体流量。
图2示出了包括图1所示主面板21的子组件,该主面板沿其工作表面铺开。还可以看到中线23。用于每个安全气囊部分的两组凸片39位于孔44的旁边。较小的插入孔44使结构简化并可限制气体泄漏。每片凸片39铺在诸如被标号24a的安全气囊面板之一上并位于所需的位置中,该位置由预先印刷好的标记或线指出。然后将每片凸片39缝在安全气囊面板24a、24b上。
在图4中,凸片39被构造成由支架或夹具62b绕充气器60固定以使充气气体可直接流进其中。孔66沿中线23定位以容纳通向充气器的引爆装置或充气器颈部的导线。
不需要一开始就使安全气囊22充气到其最大的体积,因为充气的安全气囊的不同区域并不位于就座的车辆乘员的旁边。第一腔36首先被填充充气气体。这些腔室的尺寸和位置对于具体的车辆以及座椅布置来说将有所不同。通过减小安全气囊的充气体积,有可能使用较小容量的充气器。
在图5中,安全气囊22被分成两个主要的可充气区域或腔室36、38。位于这些腔室之间的是联结前部面板24a和后部面板24b的相对区域的内系绳30。图5示出了充好了气的安全气囊22。内系绳30具有大致恒定的宽度,为安全气囊的可充气腔室提供了大致为一矩形的横截面。标号62表示出将内系绳与面板24a连接的线缝。标号64表示将热屏障与侧面板24a、24b连接的缝合线。
图6A是具有示例性内系绳30的安全气囊22的横截面图。内系绳30包括缝合于相应的安全气囊面板24a、24b的侧部66、68。内系绳30包括先前提到的排气孔。当安全气囊22充气时,面板24a、24b将被强行推开并阻止腔室被进一步充气。内系绳30以及主面板由对安全气囊面板24a、24b偏置45°±5°的编织物制成。孔较佳地为圆形孔。将内系绳的一侧联结于侧面板的缝合线大致与第二面板中的内系绳的另一侧的缝合线对准。图6B是图6A所示内系绳30的平面图。
在图7中,诸凸片39围绕充气器60的紧固构件62。充气器60被显示为部分位于第一和第二腔之中。这样,充气器60穿过第一孔而定位。虽然显示为导线穿过沿中线定位的孔而被定位,但充气器60的一部分也可延伸穿过孔从而易于与充气器电气连接。
图8a是安全气囊22的横截面图,安全气囊具有一示例性的内系绳30。该内系绳30包括第一排气孔,充气器延伸通过该孔。当安全气囊22充气时,面板24a、24b被推开并阻止腔室进一步充气。充气器60的输出端口64被放置成当安全气囊被充气时,充气气体撞击在热屏障上。图8b是插有充气器的安全气囊的侧部截面图。充气器60部分地穿过沿主面板21的中线23定位的孔66而被定位。利用扣环68将充气器60联结于安全气囊。
通过将内系绳和一个热屏障缝合于主面板来制造安全气囊。在将内系绳缝合到安全气囊22的面板24b上之后,面板24a位于面板24b的顶部,而内系绳30和第二热屏障34连接于面板24b。当面板24a、24b处于这个朝向时,安全气囊的顶部和侧部沿周边线缝28、28a、28b固定在一起。然后将安全气囊折叠到较长、紧凑、圆柱形的结构中。可将安全气囊22中的各种折叠形式安排成每个内系绳30的各个线缝并不位于互相的顶部上,从而使安全气囊可折叠成紧凑的结构。为了使安全气囊22保持卷折的结构,安全气囊22被封在诸如缝合织物、带有撕扯线缝的聚氨酯或扣在一起的半硬质塑料盖之类的可撕开的盖子中。然后用多个紧固件将折叠、封装的安全气囊固定在车辆座椅上。

Claims (3)

1.一种用于抑制一车辆乘员的侧部碰撞安全气囊总成(20),包括:
一安全气囊,当该安全气囊被充气后它的高度足以从车椅椅座延伸到大致与就座的男性车辆乘员的身体的第95个百分点处的肩部相邻的一位置,使充气后的安全气囊位于车辆乘员和车辆的一侧部之间;
安全气囊(22)由一单个面板沿一中线(23)折叠而形成连接在一起的一第一和一第二面板(24a、24b)以及在第一和第二面板的预定的区域之间形成一桥接的一内系绳(30),从而提供下、上可充气腔室(36、38),使在安全气囊充气后这些可充气的腔室通过该内系绳(30)而互相间隔开,该内系绳(30)联结于安全气囊以相对于中线(23)提供一向下的锐角表面,该内系绳(30)中具有一对允许充气气体流过的孔(46、48);
位于安全气囊内的一充气器(60);
保护下可充气腔室(36)的侧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热屏障(32、34);
其特征在于,内系绳(30)的位置和朝向被设置成,使下可充气腔室(36)位于女性乘员身体的第五个百分点处的腹部以下,内系绳(30)中的一个孔(46)位于中线(23)和内系绳(30)的边缘处,充气器(60)延伸通过该孔(46),使得充气器(60)部分地设置在每个可充气腔室(36、38)内,充气器(60)具有多个输出端口(64),它们仅位于下可充气腔室(36)中而使得来自充气器(60)的充气气体从充气器(60)仅直接输送进入下可充气腔室(3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抑制一车辆乘员的侧部碰撞安全气囊总成(20),其特征在于,该内系绳(30)的相对端在缝合线处固定于第一和第二面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抑制一车辆乘员的侧部碰撞安全气囊总成(20),其特征在于,内系绳(30)在第一面板中的一端处的缝合线与第二面板中的另一端的缝合线对准。
CNB2005800086603A 2004-03-30 2005-03-24 侧部安全气囊总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915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55771904P 2004-03-30 2004-03-30
US60/557,719 2004-03-30
US60/558,297 2004-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3994A CN1933994A (zh) 2007-03-21
CN100439157C true CN100439157C (zh) 2008-12-03

Family

ID=37879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0866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9157C (zh) 2004-03-30 2005-03-24 侧部安全气囊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3915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2824B (zh) * 2011-09-01 2016-08-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车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02745166A (zh) * 2012-03-09 2012-10-24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侧面安全气囊
KR101905874B1 (ko) * 2012-05-03 2018-10-08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CN107107857B (zh) * 2014-12-24 2020-02-18 Tk控股公司 侧面碰撞气囊模块
EP3357765B1 (en) * 2015-09-29 2020-02-05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de airbag device
US10857964B2 (en) * 2016-06-01 2020-12-0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CN115052785B (zh) * 2020-02-21 2023-11-10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63A (zh) * 1995-11-13 1997-05-28 Trw乘员约束系统公司 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用的气囊
US6270113B1 (en) * 1998-10-06 2001-08-07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Side air bag system
US6478329B1 (en) * 1999-04-13 2002-11-12 Nihon Plast Co., Ltd. Air bag
CN1440895A (zh) * 2002-02-25 2003-09-10 高田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63A (zh) * 1995-11-13 1997-05-28 Trw乘员约束系统公司 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用的气囊
US6270113B1 (en) * 1998-10-06 2001-08-07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Side air bag system
US6478329B1 (en) * 1999-04-13 2002-11-12 Nihon Plast Co., Ltd. Air bag
CN1440895A (zh) * 2002-02-25 2003-09-10 高田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3994A (zh) 2007-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30004B1 (en) Side airbag module
US6450529B1 (en) Inflatable side air bag curtain module with chamber separators
US7222877B2 (en) Occupant-to-occupant air bag system
US7347444B2 (en) Inflatable airbag with overlapping chamber
US10315606B2 (en)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CN100439157C (zh) 侧部安全气囊总成
CN1329228C (zh) 侧面碰撞用气囊装置
JP5445672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802530B2 (en) Rollover air bag with damping mechanism
JP5176923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4051281A (ja) マルチチャンバ式サイドエアバッグ
KR20020059681A (ko) 사이드 커튼 에어백 모듈
WO2004000610A1 (en) Interconnectable inflatable airbag cushion module
CN101767568B (zh) 气囊装置
JP4358236B2 (ja) 頭部保護領域を備える側面衝突エアバッグ
US7296822B2 (en) Inflatable windshield curtain
JP5419261B2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9241643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414248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304021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672351B2 (en) Side curtain air bag design
JP3309217B2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エアバッグ
JP4032910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122195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3063345A (ja) エアバッ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