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37378C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37378C
CN100437378C CNB2005100708497A CN200510070849A CN100437378C CN 100437378 C CN100437378 C CN 100437378C CN B2005100708497 A CNB2005100708497 A CN B2005100708497A CN 200510070849 A CN200510070849 A CN 200510070849A CN 100437378 C CN100437378 C CN 10043737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image
recording medium
processing system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708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00119A (zh
Inventor
井藤浩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M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Mit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M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00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0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737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7378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 G03G15/163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the field being produced by laying down an electrostatic charge behind the base or the recording member, e.g. by a corona device
    • G03G15/165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transport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transfer area, e.g. gui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可采用简单的结构抑制将厚纸等较硬的记录介质从测速辊对向上送出并导引至转印位置时的图像模糊、图像缩小等。本发明通过利用弹簧元件(61a、61b)向转印位置(A)偏置的二次转印辊(31)侧的导向板(6a)对抗偏置,并从转印位置(A)摆动退让,从而可吸收记录介质的跳跃,抑制图像模糊等的产生。另一方面,在厚纸经过转印位置(A)时,二次转印辊(31)也利用支撑元件(33)从转印位置(A)离开纸的厚度,但因为二次转印辊(31)侧的导向板(6a)独立于二次转印辊(31)进行摆动,所以与二次转印辊(31)的摆动无关,从而可以将记录介质导引至适当的转印位置。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是具有将从测速辊向上送出的记录介质导引至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载体与转印元件之间的转印位置的一对导向板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尤其是在彩色复印机、彩色打印机等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与单鼓型相比可进行高速处理的多鼓型(串联型)逐渐成为主流。这种串联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在规定用纸输送方向上并列配置有例如:品红、黄色、青色、黑色等颜色不同的图像形成部,利用这些颜色不同的图像形成部可依次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图像。
并且,各种颜色的图像形成部与作为图像载体的中间转印带相对设置,在各种颜色的图像形成部上依次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上。中间转印带环状卷取在多个辊上,在中间转印带的外侧配置有与一次转印辊相对设置以形成转印位置A的二次转印辊。另外,记录介质从供纸部经由测速辊输送至转印位置。在转印位置上通过给二次转印辊施加转印偏压从而将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此时,为将感光鼓表面的调色剂图像正确转印至记录介质上得到良好的图像,必须将从测速辊输送来的记录介质导引至转印位置的适当位置。因此,在转印位置的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设有一对导向板,用于将从测速辊输送来的记录介质导引至转印位置的适当位置上。
近年来,在兼有复印功能与打印功能的复合机不断增加的同时,从装置的小型化、图像形成的高速化等方面考虑,将图像形成部、定影部等配置在垂直方向,具有将记录介质向上输送的垂直输送路径的装置也不断增加。在这样的具有垂直输送路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缩短输送路径,较多时候在测速辊对与转印位置之间的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不构成一条直线。另外,在记录介质为厚纸等较硬材料时,由于记录介质的后端在离开测速辊部时产生记录介质的跳跃,致使形成于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容易产生图像模糊。
为使厚纸等较硬记录介质也不会受到阻碍地顺利通过转印位置,通常使转印前导向装置围绕二次转印辊的旋转轴进行摆动。另外还提出一种将用于限制转印前导向元件的摆动量的限制元件设于二次转印辊侧的转印前导向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40880号公报
在日本特开平9-240880号公报中记载的结构中,在厚纸等较硬的记录介质经过转印前导向装置时,通过转印前导向元件摆动退让,从而可使记录介质顺利通过。但是,在厚纸经过转印位置时,二次转印辊从感光鼓相应退让纸的厚度,但转印前导向装置围绕二次转印辊的旋转轴摆动后,转印前导向元件进一步从转印位置退让二次转印辊的退让量,致使有时不能将记录介质导引至适当的转印位置。另外,因为用于限制转印前导向元件的摆动量的限制装置设置于二次转印辊侧,所以在记录介质经过转印位置时,二次转印辊从感光鼓相应退让纸的厚度,从而很难将转印前导向元件的摆动量限制在预定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简单的结构抑制将厚纸等较硬的记录介质从测速辊对向上送出并导引至转印位置时的图像模糊、图像缩小等、且可得到适当的转印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转印元件及记录介质输送导向机构。图像形成部具有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载体。转印元件与图像载体相对设置,用于将形成于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记录介质输送导向机构用于在图像载体与转印元件之间导引记录介质,具有一对导向板以及支撑部。一对导向板分别为:设在转印元件侧的第一导向板和设在图像载体侧的第二导向板,用于将记录介质导引至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载体与转印元件之间的转印位置。支撑部用于支撑第一导向板,使第一导向板可独立于转印元件进行摆动。
在该装置中,开始图像形成后,在图像载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配合该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及定时从测速辊对输送记录介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此时,利用记录介质输送导向机构,将记录介质导引至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载体与转印元件之间的转印位置。在此,利用支撑部支撑一对导向板中的第一导向板,使其可独立于转印元件进行摆动。因此,即使在输送厚纸等较硬的记录介质时,通过第一导向板的摆动,也可吸收记录介质的末端从测速辊对离开时的记录介质的跳跃等。
根据本发明第二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一个方面的装置的基础上,还包括有位置限制部。在此,位置限制部用于使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在该装置中,利用用于使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的位置限制部,将记录介质导引至适当的转印位置,从而得到最适合的转印图像。
根据本发明第三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装置的基础上,支撑部包括保持转印元件的转印部框体以及设于第一导向板与转印部框体之间的弹簧元件。
在该装置中,转印部框体与第一导向板设有由弹簧元件构成的支撑部。利用该弹簧元件可以简单的结构支撑第一导向板,使其可独立于转印元件进行摆动。
在此,因为在现有技术中通过使转印前导向装置与转印辊一起摆动,所以在厚纸等较硬的记录介质通过转印位置时,转印前导向元件进一步从转印位置退让转印辊从图像载体退让的量,致使有时不能将记录介质导引至适当的转印位置。但是,在本发明的记录介质输送导向机构中,因为第一导向板可独立于转印元件进行摆动,所以可以避免上述现象,从而将记录介质导引至适当的转印位置。
根据本发明第四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第二个方面的装置的基础上,位置限制部设置于第一导向板上,是前端可与第二导向板接触的突起部。用于使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之间的间隔保持恒定。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限制转印前导向元件的摆动量的限制装置设于转印辊侧,在记录介质通过转印位置时,转印辊从转印位置退让纸的厚度,存在转印导向元件的摆动量也不能限制在预定位置的问题。在该机构中,因为位置限制装置设在第一导向板上,所以可以克服上述问题。另外,第二导向板固定在图像形成装置上,与转印位置的距离也保持恒定。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在第一导向板上且前端可与第二导向板接触的突起部、用于使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之间的间隔保持恒定。因此,可使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之间的间隔在记录介质的进入侧保持恒定,与记录介质的厚度无关,可将记录介质稳定导引至转印位置。
根据本发明第五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第三个方面的装置的基础上,转印部框体可相对于图像形成部进行开闭。
在该装置中,保持转印元件且支撑转印元件侧导向板的转印部框体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开闭。因此,可提高阻碍处理以及维护等的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第六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第一个方面的装置的基础上,第一导向板的与记录介质接触的面具有导电性,第一导向板的转印元件侧的面是用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的。
在此,因为第一导向板与记录介质接触的面具有导电性,所以可使在记录介质表面产生的电荷消失,从而抑制形成图像的图像发散。另外,在厚纸等较硬的记录介质通过记录介质输送导向机构时,利用设于转印元件侧的支撑部的摆动,第一导向板向转印元件侧靠近记录介质的厚度,但是因为转印元件侧的面是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的,所以不会对转印元件所负荷的偏置电荷产生影响,可防止转印图像的混乱。
根据本发明第七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第一个方面的装置的基础上,记录介质输送导向机构用于将记录介质向上输送,导引至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转印元件之间。在具有垂直输送路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缩短输送路径,较多时候测速辊对与转印位置之间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不构成直线,由于记录介质的后端在离开测速辊部时产生的记录介质的跳跃,而导致形成于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容易产生图像模糊。
因此,在具有将记录介质向上输送的记录介质输送导向机构的这种装置中,利用支撑部支撑一对导向板中的第一导向板,使其可独立于转印元件进行摆动。因此,即使在输送厚纸等较硬的记录介质时,通过第一导向板的摆动,也可吸收记录介质的末端从测速辊对离开时产生的记录介质的跳跃等。
根据本发明第八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第一个方面的装置的基础上,转印元件是与图像载体相对设置的转印辊。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使第一导向板偏置,使其可独立于转印元件进行摆动,从而可采用简单的结构抑制将厚纸等较硬的记录介质向上送出并导引至转印位置时的图像模糊、图像缩小等,并可得到适当的转印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彩色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2是黑色显影单元的放大图;
图3是记录介质输送导向机构的位置关系图;
图4是记录介质输送导向机构的立体图;
图5是开闭单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采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串联型彩色打印机1的本体的主要部分的构成。该彩色打印机1包括:图像形成部2,用于形成彩色图像;转印部3,将在图像形成部2上形成的调色剂(Toner)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供纸部4,供给记录介质;测速辊部5,用于使记录介质的输送与图像同步进行;记录介质输送导向机构6,将到达测速辊部5的记录介质导引至转印位置;定影部7,使转印至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以及排出记录介质的排纸部8。
图像形成部2位于彩色打印机1的大致中间位置,对应于黑色、黄色、青色、品红四种颜色设有四个显影单元21a、21b、21c、21d,其分别包括:感光鼓22a、22b、22c、22d,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一次转印辊23a、23b、23c、23d,与感光鼓22a、22b、22c、22d相对设置,将形成于感光鼓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以及作为图像载体的中间转印带24。
在此,因为对应于黑色、黄色、青色、品红四种颜色的四个显影单元的内部结构相同,所以仅以黑色显影单元21a为例说明其构成。如图2所示,在黑色显影单元21a的感光鼓22a的周围配置有带电装置101a、曝光装置102a、显影装置103a、清洁装置104a、除电装置105a。
中间转印带24配置在各感光鼓22a、22b、22c、22d的上方,张设在通过未图示的电动机等驱动装置驱动而旋转的驱动辊25a、及与驱动辊25a间隔配置的从动辊25c之间,并被驱动而进行循环动作。另外,在驱动辊25a与从动辊25c之间设有张力辊25b。一次转印辊23a、23b、23c、23d形成偏置,以便隔着中间转印带24分别压接于感光鼓22a、22b、22c、22d,由此,中间转印带24也压接于感光鼓22a、22b、22c、22d。另外,在与从动辊25c相对的位置上设有中间转印清洁装置26,用于清洁附着于中间转印带24上的调色剂(Toner)等。
供纸部4设在图像形成部2的下方,其设有:盒体41,其收纳记录介质;拾取辊42、43,用于取出收纳的规定用纸;以及供纸辊对44、45,用于将规定用纸一张一张送出至输送路径。从供纸部4输送的记录介质通过纵输送路径46输送至转印位置。在该纵输送路径46的下游侧设有测速辊对5a、5b,使从供纸部4输送来的记录介质待机,以便与中间转印带24的图像形成同步地送出至转印位置A。
定影装置7设在转印部3的上方,用于将转印至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熔融定影。定影装置7包括内置有加热器的加热辊7a以及压接于加热辊7a的加压辊7b,在两辊之间夹持记录介质进行输送的同时,将转印至记录介质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加热定影。在定影装置7的上方设有排出辊81a、81b,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通过排出辊81a、81b排出至设在彩色打印机最上部的排纸部8上。
如图1及图3所示,转印部3配置在与图像形成部2的左侧的兼作二次转印对应辊的驱动辊25a相对的位置上,由作为本实施例的转印辊的二次转印辊31、转印部框体32、支撑元件33等构成。二次转印辊31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未图示的旋转轴上,并通过中间转印带24在其与驱动辊25a之间形成转印位置A。转印部框体32用于支撑二次转印辊31及二次转印辊31侧的导向板6a。支撑元件33用于支撑二次转印辊31,使其可在转印位置A上摆动并可进退,其一端安装在转印部框体32上,另一端安装在二次转印辊31的轴承上。
如图1及图3所示,记录介质输送导向机构6设在测速辊对5a、5b与转印位置A之间,主要由一对导向板6a和导向板6b构成。该导向板6a和导向板6b在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即,二次转印辊的轴向)上延伸,形成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宽度较短的板状。如图3所示,二次转印辊31侧的导向板6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利用弹簧元件61a、61b(弹簧元件61b未图示)安装到固定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框体上的转印部框体32上,并可相对转印部框体32、相对转印位置A进行摆动、且可进退地形成支撑。即,因为弹簧元件(弹性元件)61a、61b设在二次转印辊31侧的导向板6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所以可独立于二次转印辊31相对中间转印带侧导向板6b摆动、且可进退地形成支撑。另外,导向板6a可围绕摆动轴34进行摆动,这样的摆动轴34可旋转地支撑在转印部框体32上。在二次转印辊31侧的导向板6a的两端部设有突起部62a及62b(参阅图4)。突起部62a、62b利用弹簧元件61a、61b在向中间转印带侧的导向板6b的机架(未图示)挤压的方向上弹性偏置,并与中间转印带侧的导向板6b相接触。另一方面,中间转印带侧的导向板6b通过未图示的机架固定在装置的框体上。通过该突起部62a、62b,二次转印辊31侧的导向板6a与中间转印带侧的导向板6b之间的间隔在记录介质的进入侧得以保持。
在此,在输送厚纸等较硬的记录介质时,在记录介质的末端离开测速辊对5a、5b时有时会产生记录介质的跳跃。当厚纸等较硬的记录介质经过时,通过利用弹簧元件61a、61b向中间转印带侧的导向板6b偏置的二次转印辊31侧的导向板6a的前端围绕着摆动轴34向远离中间转印带侧的导向板6b的方向旋转,进而可吸收记录介质的跳跃,抑制图像模糊等的产生。另外,即使导向板6a由于厚纸等较硬的记录介质经过而围绕摆动轴34进行旋转,但设在导向板6a上的突起部62a、62b也仅在大致水平方向移动,因为由弹簧元件61a向中间转印带侧的导向板6b挤压,所以二次转印辊31侧的导向板6a与中间转印带侧的导向板6b在记录介质进入位置的间隔得以保持。
另外,如图4所示,因为导向板6a的与记录介质接触的面63a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所以在记录介质表面产生的电荷会消失。另一方面,因为与记录介质接触的面的相反侧64a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构成,所以在厚纸等较硬的记录介质经过导向板时,即使导向板6a独立于二次转印辊31进行摆动,并靠近二次转印辊31侧时,也不会对二次转印辊所负荷的偏置电荷产生影响,从而可防止转印图像的混乱。
另外,如图5所示,二次转印辊31及导向板6a保持在开闭单元100上,该开闭单元100可在靠近和远离彩色打印机1的位置之间进行开闭。
下面说明图像形成动作。首先,给彩色打印机接通电源后,进行各种参数的初始化、定影部的温度设定等初始设定。通过未图示的图像数据输入部从通过互联网等连接的个人计算机等接收图像数据。然后,将接收的图像数据送入图像形成部2。
在图像形成部2的各显影单元21a、21b、21c、21d上基于接收的图像数据形成调色剂图像,但在此仅以黑色显影单元21a为例说明图像形成动作。首先,利用带电装置101a使感光鼓22a带电,利用曝光装置102a进行对应于黑色的图像数据的曝光,在感光鼓22a的表面上形成与黑色的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由黑色显影装置103a进行调色剂图像化,利用施加在一次转印辊23a上的转印偏压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4上。另外,残留在感光鼓22a上的残留显影剂由清洁装置104a进行清洁,在未图示的废调色剂容器中被废弃。另外,利用除电装置105a进行感光鼓22a的除电。这样的动作在其他的颜色,黄色显影单元21b、青色显影单元21c、品红显影单元21d上也同样进行,从而在中间转印带24上形成全部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同时,在供纸部4上,利用拾取辊42、43从供纸盒体41中取出记录介质,通过供纸辊对44、45送出至纵输送路径46。然后,配合中间转印带24上的图像形成从测速辊对5a、5b定时输送的记录介质,利用记录介质输送导向机构6导引至转印部3。在转印部3上,二次转印辊31与中间转印带24相接触,利用施加在二次转印辊31上的二次转印偏压,将在中间转印带24上形成的全部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另外,转印至记录介质上的全部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利用定影装置7的加热、加压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然后将形成有全部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排出至排纸部8。另外,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4上的调色剂通过中间转印清洁装置26进行清洁,在未图示的废调色剂容器中被废弃。
下面对记录介质的输送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在该彩色打印机中进行图像形成时,记录介质从供纸部4供给,利用测速辊对5a、5b向上输送。此时,在一对导向板6a、6b的上游侧部向转印位置A导引。在此,在输送厚纸等较硬的记录介质时,记录介质的末端在离开测速辊对5a、5b时有时会产生记录介质的跳跃。在此,通过利用弹簧元件61a、61b向中间转印带侧的导向板6b偏置的二次转印辊31侧的导向板6a的前端远离中间转印带侧的导向板6b进行摆动,从而可吸收记录介质的跳跃,抑制图像模糊等的产生。此时,因为二次转印辊31侧的导向板6a的未与记录介质接触的面为具有绝缘性的材质,所以即使导向板6a远离中间转印带侧的导向板6b进行摆动,接近二次转印辊31时,也不会对施加在二次转印辊31上的偏置电荷产生影响,从而可防止转印图像的混乱。另一方面,在厚纸经过转印位置A时,二次转印辊31也通过支撑元件33从转印位置A离开纸的厚度,但因为二次转印辊31侧的导向板6a独立于二次转印辊31进行摆动,所以与二次转印辊31的摆动无关,可以将记录介质导引至适当的转印位置。
另外,设在二次转印辊31侧的导向板6a上的突起部62a、62b在向中间转印带侧的导向板6b的机架(未图示)挤压的方向上弹性偏置,并与中间转印带侧的导向板6b相接触。另一方面,中间转印带侧的导向板6b利用未图示的机架固定在装置的框体上。利用该突起部62a、62b使得二次转印辊31侧的导向板6a与中间转印带侧的导向板6b之间的间隔在记录介质的进入侧得以保持。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使二次转印辊31侧的导向板6a形成偏置,使其可独立于二次转印辊31靠近或远离转印位置A,所以可避免现有技术中通过使转印导向装置围绕转印辊的旋转轴进行摆动,从而在厚纸等较硬的记录介质经过转印位置时,转印前导向元件进一步从转印位置退让转印辊的退让量,从而不能将记录介质导引至适当的转印位置的现象产生,因此本发明可将记录介质导引至适当的转印位置。
其他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以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使用串联型的彩色打印机,图像载体为中间转印带,转印辊为二次转印辊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当然也适用于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使用单色打印机、以图像载体为感光鼓、转印辊将形成于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形成装置。另外,本发明也适用于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符号说明
31:二次转印辊
5a、5b:测速辊
6a:二次转印辊侧的导向板
6b:中间转印带侧的导向板
24:中间转印带
31:二次转印辊
34:摆动轴
61a、61b:弹簧元件(弹性元件)
62a、62b:突起部
63a:导向板的与记录介质的接触面
64a:导向板的二次转印辊侧的面
100:开闭单元
A:转印位置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图像形成部,包括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载体;
转印元件,与所述图像载体相对设置,将形成于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以及
记录介质输送导向机构,在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转印元件之间进行导引;其中:
所述记录介质输送导向机构包括:
设在所述转印元件侧的第一导向板和设在所述图像载体侧的第二导向板;以及
支撑部,支撑所述第一导向板,使第一导向板可独立于所述转印元件进行摆动,
所述支撑部包括保持所述转印元件的转印部框体、以及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板与所述转印部框体之间的弹性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位置限制部,该位置限制部用于使所述第一导向板与所述第二导向板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位置限制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板上,是前端可与所述第二导向板接触的突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转印部框体可相对所述图像形成部开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导向板的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的面具有导电性,所述第一导向板的所述转印元件侧的面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记录介质输送导向机构将记录介质向上输送,并导引至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转印元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转印元件是与所述图像载体相对配置的转印辊。
CNB2005100708497A 2004-05-18 2005-05-18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043737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48102A JP4528556B2 (ja) 2004-05-18 2004-05-18 画像形成装置の転写材搬送ガイド機構
JP2004148102 2004-05-18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95534A Division CN101373362B (zh) 2004-05-18 2005-05-18 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0119A CN1700119A (zh) 2005-11-23
CN100437378C true CN100437378C (zh) 2008-11-26

Family

ID=3537528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708497A Active CN100437378C (zh) 2004-05-18 2005-05-18 图像形成装置
CN2008101695534A Active CN101373362B (zh) 2004-05-18 2005-05-18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95534A Active CN101373362B (zh) 2004-05-18 2005-05-1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333761B2 (zh)
JP (1) JP4528556B2 (zh)
CN (2) CN10043737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19796B2 (ja) * 2005-01-13 2011-01-26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転写材搬送ガイド機構
JP4794225B2 (ja) * 2005-06-30 2011-10-19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2008225306A (ja) * 2007-03-15 2008-09-25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5254059B2 (ja) * 2009-01-23 2013-08-0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33761A (ja) * 2009-07-31 2011-02-17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5346914B2 (ja) * 2010-12-27 2013-11-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968033B (zh) * 2011-08-29 2015-08-12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JP7190348B2 (ja) * 2018-12-27 2022-12-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40880A (ja) * 1996-03-11 1997-09-16 Minolta Co Ltd 転写前ガイド装置
JPH1115296A (ja) * 1997-06-27 1999-01-2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43254A (ja) * 1997-11-11 1999-05-2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5920746A (en) * 1998-08-24 1999-07-06 Xerox Corporation Transfer apparatus
US6256472B1 (en) * 1999-02-26 2001-07-03 Kyocera Mita Corp. Transfer device in electrophotography
US20010010769A1 (en) * 2000-01-14 2001-08-02 Kenji Ishii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2001328747A (ja) * 2000-05-18 2001-11-27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368662A (zh) * 2001-02-01 2002-09-11 夏普公司 成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8146A (en) * 1976-07-12 1978-01-25 Canon Inc Transfer mechanism
JP2710997B2 (ja) * 1989-09-16 1998-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転写装置
JPH03170979A (ja) * 1989-11-30 1991-07-24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3223024B2 (ja) * 1993-12-20 2001-10-29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06125A (ja) * 1995-10-09 1997-04-22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465178B2 (ja) * 1996-08-23 2003-11-10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機およびそれに適用する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JP2001051526A (ja) * 1999-08-11 2001-02-23 Kyocera Mita Corp 電子写真における転写装置
JP3833061B2 (ja) * 2000-11-01 2006-10-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748784B2 (ja) * 2001-03-21 2006-02-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970676B2 (en) * 2002-12-06 2005-11-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ing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252258A (ja) * 2003-02-21 2004-09-0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555922B1 (ko) * 2004-10-15 2006-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용지가이드장치 및 그것을 갖는 화상형성장치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40880A (ja) * 1996-03-11 1997-09-16 Minolta Co Ltd 転写前ガイド装置
JPH1115296A (ja) * 1997-06-27 1999-01-2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43254A (ja) * 1997-11-11 1999-05-2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5920746A (en) * 1998-08-24 1999-07-06 Xerox Corporation Transfer apparatus
US6256472B1 (en) * 1999-02-26 2001-07-03 Kyocera Mita Corp. Transfer device in electrophotography
US20010010769A1 (en) * 2000-01-14 2001-08-02 Kenji Ishii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2001328747A (ja) * 2000-05-18 2001-11-27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368662A (zh) * 2001-02-01 2002-09-11 夏普公司 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260015A1 (en) 2005-11-24
CN101373362B (zh) 2010-12-01
US7634219B2 (en) 2009-12-15
JP2005331606A (ja) 2005-12-02
US20080031659A1 (en) 2008-02-07
JP4528556B2 (ja) 2010-08-18
US7333761B2 (en) 2008-02-19
CN1700119A (zh) 2005-11-23
CN101373362A (zh) 2009-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37378C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54305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heet feeding device
US9014610B2 (en) Fus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142802B2 (en) Fixing unit used with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114227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555922B1 (ko) 용지가이드장치 및 그것을 갖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5298637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2714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768236B2 (en) Duplex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81023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52386A (ja)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17380B2 (ja) 転写装置
US7551875B2 (en) Wide latitude printing system
JP201617716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062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3656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173335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823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3931816B2 (ja)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52383A (ja) 手差し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984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612642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0418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3105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88398A (ja) 電子写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