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13219C - 发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13219C
CN100413219C CNB2005100088969A CN200510008896A CN100413219C CN 100413219 C CN100413219 C CN 100413219C CN B2005100088969 A CNB2005100088969 A CN B2005100088969A CN 200510008896 A CN200510008896 A CN 200510008896A CN 100413219 C CN100413219 C CN 10041321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plitude limiter
control
configuration part
signal
dispens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088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07958A (zh
Inventor
宫谷彻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Publication of CN1707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79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321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321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26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influence of noise generated by amplify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02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aise the efficiency, e.g. gliding Class A stages, use of an auxiliary oscillation
    • H03F1/0205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aise the efficiency, e.g. gliding Class A stages, use of an auxiliary oscillation in transistor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02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aise the efficiency, e.g. gliding Class A stages, use of an auxiliary oscillation
    • H03F1/0205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aise the efficiency, e.g. gliding Class A stages, use of an auxiliary oscillation in transistor amplifiers
    • H03F1/0261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aise the efficiency, e.g. gliding Class A stages, use of an auxiliary oscillation in transistor amplifiers with control of the polarisation voltage or current, e.g. gliding Class A
    • H03F1/0266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aise the efficiency, e.g. gliding Class A stages, use of an auxiliary oscillation in transistor amplifiers with control of the polarisation voltage or current, e.g. gliding Class A by using a signal derived from the input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 Amplifiers (AREA)
  • 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And Gai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将限幅器和动态偏压控制并用以获得低消费电力化的发送装置。在装备着调制部(101)、把基带的调制信号(或者数字IF信号)向上变换的频率变换部(103)、以及在其上将无线频带的发送信号放大至希望的信号电平的放大器(104)的发送装置上,在包含电平判定部(105A)及偏压设定部(105B)的控制部(105)中设置有限幅器设定部(201),执行通过电平判定部(105A)及偏压设定部(105B)进行的放大器(104)的动态偏压控制,同时通过限幅器设定部(20)限幅器部(102)的阈值Vth的设定也根据输入信号的平均电平而变更。

Description

发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无线传输系统中使用的发送装置,特别是适合于作为基础设备低消费电力受重视的传输系统中使用的发送装置。
背景技术
模拟领域的电子装置在运行时,几乎不可避免地存在非线形特性,输入输出特性中具有线形领域和非线形领域。于是,无线通信用发送装置的主放大器(RF信号的最终段的电力放大器)在这方面更成为问题。
对此种装置来说,其主放大器的输出对象是天线,因为被无线传输,所以这里存在非线形领域,非线形失真造成的高次谐波便产生了,成为相邻频率带的传输系中的乱真信号施加影响,有可能对其他传输系统产生了妨害,因此对这种非线形失真制定了严格的规定。
对非线形失真的抑制可通过只使用主放大器等的电子装置的线形领域。但是,此线形领域一般存在于输入电平的小范围内。如果只在线形领域运行,放大器的电力效率(输出电力/消费电力)低下,对主放大器来说,没有做到节能化。
因此,在抑制非线形失真的同时,图谋电力效率的提高,成为发送装置的大命题。作为或许是解决此命题的技术,首先是限幅器的应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者专利文献2)。这里的所谓限幅器是振幅限制电路,这里统一用限幅器说明。
图3(a)为拥有限幅器部的现有技术下的发送装置的一例。如图所示,由调制部101、抑制调制信号的峰值电力的限幅器部102、把基带的调制信号(或者数字IF信号)在无线频率带中向上变换(向高频变换)的频率变换部103、以及将无线频带的发送信号放大至希望的信号电平并提供给天线的放大器104构成了此发送装置。此放大器104即相当于上述的主放大器。
这时,限幅器部102把从调制部101输出的调制信号的振幅限制在某一规定的电压(称为阈值Vth)内,如图4所示,起着抑制放大器104的输入中出现的瞬间高电平领域(峰值电平)的作用。
而且,图4中表示的限幅器的效果也可以其他的形式得到确认,为图5中表示的出现概率特性,这里横轴为峰值电力对平均电力比(PAPR:Peak toAverage Power Ration),纵轴为出现概率。就图5的特性来说,将通过限幅器部前与后的特性加以比较即可明了限幅器对峰值电力的抑制作用。
更佳地表现这样的放大器的非线形性与限幅器的这种关系的是图6。图6(a)为没有连接上限幅器的情形,图6(b)为连接上限幅器的情形。首先,图6(a)的情形,输入信号电力成为峰值时,在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特性的非线形领域中运行,非线形失真便发生了。
而图6(b)的有限幅器的情形,输入信号电力的峰值部分被限幅器所抑制,能够只在主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特性的线形领域中运行,这样的结果就是,由于非线形失真减少了,输入输出特性的运作点就可随之加深,如上所述,可以提高放大器的电力效率。
另外,有助于提高放大器的电力效率的技术还有动态偏压技术的应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或者专利文献4)。
图3(b)为应用了动态偏压技术的现有技术下的发送装置的一例,如图所示,就拥有调制部101、和把基带的调制信号(或者数字IF信号)向上变换的频率变换部103、以及将无线频带的发送信号放大至希望的信号电平的放大器104这点来说,与图3(a)的现有技术的情况相同。
但是,在图3(b)的情形中,还设置了的控制部105,另外减去了图3(a)中的限幅器部102。
如图所示,控制部105拥有电平判定部105A及偏压设定部105B。从调制部101输出的调制信号的平均电平由电平判定部105A判定(检出),根据此判定(检出)结果,由偏压设定部105B设定放大器104的偏压,由动态偏压技术而形成的控制,即动态偏压控制就如此得到了。
所谓的动态偏压控制,简易的解释是:假设本来最大输出功率100W的放大器,使其作为最大输出功率50W或最大输出功率10W的放大器来运行的控制功能。
现在有具有如图7(a)所示输入输出特性的放大器,在这种场合,输入信号平均电平增大到输入输出特性的饱和区域时,即振幅充满整个动态范围时的最大输出功率,即本来的最大输出功率例如假设是100W。
如图所示,假设这时输入信号的平均电平低,动作范围达不到饱和点的话,则不仅难得的动态范围不能利用,造成了浪费,而且消费电力这方面也被浪费了,电力效率没有被提高。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根据从调制部101中输出的调制信号的平均电平,限制放大器的电源电压(或电源电流),如图7(b)所示,降低输入输出特性的饱和点,把最大输出功率例如变成50W的话,则可抑制消费电力,提高电力效率。
这就是动态偏压控制,明白地说,即根据输入电平控制放大器的电源电压(或电源电流),根据输入平均电平限制放大器的最大输出功率。
对于移动通信等来说,动态偏压控制一般被运用在输入信号的平均电平发生较大变化的场合。从深夜到清晨等时候,传输量(traffic)少,这时的信号的平均电平通常远远达不到预先想定的放大器饱和电力(输出不可能大于此值的最大输出)。
对此简易的解释是:例如白天传输量大,输入的平均电平高,为此例如50W的输出是必需的;深夜平均电平低,即使1W的输出也很充分的情况下,100W的放大器被原封不动地使用将是一种浪费。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动态偏压控制限制放大器的电源电压或电源电流,例如需要50W时被作为100W的放大器来使用,需要1W时被作为10W的放大器来使用,如此这般来实施控制的话,消费电力被降低,电力效率被提高,节能将是可实现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464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5868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17636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2004-500781号公报
然而,节能化是没有限度的,为了更进一步地降低消费电力,如图3(c)所示的那样,将上述的限幅器部及动态偏压控制一并使用的发送装置是被假定为现有技术,它是在图3(b)的发送装置中,设置了图3(a)的发送装置中的限幅器部102,其他的结构不变。
但是,将限幅器部及动态偏压控制如此并用的图3(c)的发送装置有如下所述的问题。
正如已说明的那样,当限幅器部所处理的电力(或者电压)超过阈值时,因为超出的电力(或者电压)部分将被限制,因此本质上是非线形装置,在电力(或者电压)被大程度地限制的情况下,电力(或者电压)电平变大时,信号的失真率增加,不能保持规定的信号品质。
也就是说,在现有技术中,因为限幅器部102的阈值太小的话,失真率增加,所以为提高放大器的效率而降低阈值是有限度的,这样,对于图3(c)的发送装置来说,阈值不被设定为一定程度以上的大值是不行的。这样,在限幅器部的阈值是一定程度以上的值的状态下,换句话说,在由限幅器部所实施的限制不是那么有效的状态下,如果将动态偏压控制一并使用,就会出现如下的问题,如图8所示,输入的信号振幅达到了被动态偏压控制降低了的输入输出特性的饱和点,发生了相当大的非线形失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将限幅器和动态偏压控制并用以获得低消费电力化的发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置了根据输入信号的平均电平实行动态偏压控制的偏压设定部、及通过所述偏压设定部而被动态偏压控制的放大部、及对所述放大部的输入信号中出现的峰值进行限制的限幅器、及根据所述输入信号的平均电平设定所述限幅器的阈值的限幅器设定部,所述限幅器设定部当通过所述动态偏压控制使得所述放大部的饱和点下降时,所述降低所述限幅器的阈值,由此实现了上述目的。
这时,在包含所述电平判定部及所述偏压设定部的控制部中,还设置了准许所述动态偏压控制动作的控制许可信号的输入部,以实现上述目的。
另外,在包含所述电平判定部及所述限幅器设定部的控制部中,还设置了准许所述限幅器动作的控制许可信号的输入部,以实现上述目的。
同样,此时设置决定所述动态偏压控制和所述限幅器的动作中至少一方的动作可否的方法,以及在所述放大部的最大输出的相邻电平上让所述动态偏压控制和所述限幅器的动作停止的方法,以实现上述目的。
更进一步,此时,设置对所述限幅器输入前的信号的平均电平作判定的电平判定部,使所述限幅器设定部和所述偏压设定部根据从所述电平判定部输出的平均电平动作,以实现上述目的。
这里,平均电平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时,使由所述动态偏压控制所降低了的所述放大部的饱和点和所述限幅器的阈值成比例,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不会带来失真率的增加,限幅器和动态偏压控制的一并使用使得低消费电力化成为可能,能够充分地实现节省能源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发送装置的一实施形态的表示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动作说明特性图;
图3是采用现有技术的发送装置的说明图;
图4是采用现有技术的发送装置的限幅器的动作说明特性图;
图5是采用现有技术的发送装置的限幅器的动作说明特性图;
图6是放大器的非线形性和限幅器的关系的展示说明图;
图7是动态偏压控制的说明图;
图8是限幅器和动态偏压控制并用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点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示的实施形态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发送装置做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某一实施形态。图中,201是限幅器设定部,其他的,调制部101、限幅器部102、频率变换部103、放大器104、以及控制部105中包含的电平判定部105A和偏压设定部105B,与图3(c)中表示的发送装置相同。
限幅器的具体结构,与上述专利文献1、2,或国际专利申请PCT/JP2004/007868中记载的内容相同即可。它们是切去大于阈值的振幅峰值到阈值的简单的硬限幅器,或者图4那样的窗口方式:将大于阈值的峰值的相邻值(100符号程度)用窗口函数相乘把峰值平滑地压抑下去,等等。但是阈值Vth不是固定的,是可变量。
这种实施形态下,控制部105是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构成的,电平判定部105A和偏压设定部105B以及限幅器设定部201是由软件构成的。于是,即使在该实施形态中,电平判定部105A对从调制部101输出的调制信号的平均电平(移动平均电平)也做判定。
限幅器设定部201,如图所示的那样,将来自电平判定部105A的平均电平的判定(检出)结果输入,根据此判定(检出)结果发生规定的电压,此电压被设定为限幅器部102的阈值Vth。
电平判定部105A的输出还提供给偏压设定部105B,由此,如上所述,根据动态偏压控制所产生的控制,即从调制部101输出的调制信号的平均电平控制放大器104的输入输出特性的饱和点,执行控制最大输出功率的改变。
其结果是,即使在该图1的实施形态中,输入到调制部101中的发送信号的电平发生变化,从调制部101输出的调制信号的平均电平发生改变,据此,放大器104的输入输出特性的饱和点被控制,执行最大输出功率改变的控制,不过,在此种实施形态下,同时也实施对限幅器部102的阈值Vth的变更的控制。
正如已说明的那样,在与放大器104的饱和点相比输入信号的平均电平低的时候,即从调制部101输出的调制信号的平均电平低的时候,应用动态偏压控制,根据输入信号的平均电平降低最大输出功率。
在现有技术中,限幅器部102的阈值Vth与调制信号的平均电平相比高的话,有时调制信号的峰值电平没有达到该阈值Vth,但运作点却进入放大器104的饱和域。
或者,与此相反,限幅器部102的阈值Vth与调制信号的平均电平相比低的话,即使对于由动态偏压控制所确保的线形领域,有时也有不需要的限幅器动作的情况。
然而在图1的实施形态下,此时,限幅器部102的阈值Vth由限幅器设定部201所控制,在调制信号的平均电平下降时,向更加抑制调制信号的方向,即阈值Vth根据调制信号的平均电平的下降同样下降的方向变化。
或者,与此相反,在调制信号的平均电平升高时,向提高调制信号的抑制电平的方向,即阈值Vth根据调制信号的平均电平的升高同样升高的方向变化。
这时的运行状况用图2来加以说明,首先,图2(a)中,输入信号电力的平均电平比较高,其峰值时的电平造成了放大器104本来的输入输出特性的饱和点被达到的状态;而图2(b)中,输入信号电力的平均电平比较低,其峰值时的电平所造成的是放大器104本来的输入输出特性的饱和点没有被达到的状态;
因此,图2(a)的情况下,因为输入信号电力的平均电平比较高,所以由动态偏压控制引起的放大器104的输入输出特性的改变不作用,维持本来的特性不变。
因此,这时的限幅器设定部201以与这时的放大器104本来的输入输出特性的饱和点相对应的输入信号电力的峰值电平设定为施加通过限幅器部102的限制所需要的阈值Vth1。
另一方面,在图2(b)的情况下,因为输入信号电力的平均电平比较低,所以由动态偏压控制引起的放大器104的输入输出特性发生改变,根据这时输入信号电力的平均电平,如图所示,呈现饱和点从本来的特性下降了的输入输出特性。
因此,这时,限幅器设定部201以与此时饱和点下降了的放大器104的输入输出特性的饱和点相对应的输入信号电力的峰值电平,设定为施加通过限幅器部102进行限制所需要的阈值Vth2。因此,关于阈值Vth1和阈值Vth2,不必说是(Vth1>Vth2)的关系。
关于对于这时的动态偏压控制中的输入信号电力的平均电平的放大器104的输入输出特性的关系、以及对于相同的限幅器部102中的输入信号电力的平均电平的阈值Vth的关系,考虑此发送装置所要求的信号品质、及此发送装置所处理的输入信号电力的平均电平与峰值电平比率等方面因素,预先做决定并表格化,把其存储到控制部105的CPU的存储器中。
每次由电平判定部105A提供平均电平时,偏压设定部105B和限幅器设定部201根据此时的平均电平对表格做检索。然后,偏压设定部105B根据从表格的检索结果得到的放大器104的输入输出特性实行偏压控制,限幅器设定部201把从检索结果得到的电压作为阈值Vth设定到限幅器部102中。
最简单的表格构成例中的一个,以输入信号电力的平均电平为参数,如图2(b)那样平均电平位于小的领域,给出与平均电平(假定为与振幅相当的直线尺)成比例的阈值Vth,给出将成为与平均电平成比例的饱和点那样的偏压电压。由此,放大器104的饱和点相对于峰值可以保留一定的余裕(也包括0或负的余量)。
但是,对于平均电平处在特别小的领域来说,也可以将阈值Vth或偏压电压设为定值。又有,如历来根据放大器104的温度而给出偏压电压那样,在本发明中对于偏压电压也使用以平均电平和温度为参数的表格的话,可以防止温度的影响。或者不使用表格,如上述的专利文献4(WO2001/073975)所介绍的那样,使实际测定的偏压电流(电源电流)与平均电平成比例那样,对偏压做反馈控制也可。
因此,根据这种实施形态,当通过动态偏压控制对放大器104的输入输出特性的饱和点进行控制时,因为相应地限幅器部102的阈值Vth也受到了控制,所以由发送信号的平均电平发生变动而造成的非线形失真得到了抑制,在所要求的信号品质被保持不变的同时,既可通过应用动态偏压控制来节能,也可通过应用限幅器来节能。
此时,在这种实施形态下,如上所述,因为控制部105由CPU构成,所以几乎没有由于附加限幅器设定部201引起的硬件的增加,因此具有成本的上升少的优点。
另外,在这种实施形态中,如图1中箭头所表示的那样,可以向控制部105中输入控制许可信号。于是构成在只有输入了控制许可信号时控制部105被激活,可以任意地停止动态偏压控制与限幅器的应用。
这时的控制许可信号的优选形态是对动态偏压控制的实行的可/不可控制。该控制信号的发行方,既可以是控制本发送装置的上位控制部,也可以是在本发送装置机上搭载的定时器。
现在,假设没有控制许可信号输入的情况,这时,根据输入信号的电平,总是执行动态偏压控制。这时,动态偏压控制本质上是非线形控制,所以希望电力效率的提高,内含有问题。
一般来说,非线形放大器,由于偏压控制,其非线形特性被固定化了。这时因为是模拟装置,与温度、频率相对应其非线形特性发生了变化,但是这里如果加大偏压电流,其非线形特性具有安定化的倾向。但是,电力效率当然就降低了。
因此,动态偏压控制等根据状况使偏压设定发生变化时,非线形特性动态变动,至此适合无线特性规格的装置中出现与规格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因为如果勉强地追随输入电力电平的话容易发生问题,所以当假想的输入电力与实际的输入电力之间的差异不大时,也可以不实施动态偏压控制。这也是至今为止动态偏压控制不太受重视的原因。
但是,根据本实施形态,因为根据需要可以实行动态偏压控制的可/不可控制,因此一方面发挥动态偏压控制的长处,同时在所要求的信号品质被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既可通过应用动态偏压控制来节能,也可通过应用限幅器来节能。
在此,上述控制许可信号的发行方是基站等与上述实施形态有关的发送装置的上位控制部的时候,尽管是当然的,但是要判明系统上的通信量的推移。因此,当然可能配合该通信量的推移(=比输入信号的变化更加低速的变化)来发行控制许可信号。在通过上述的定时器进行控制的情况,也可能如前所述的那样,仅在深夜·清晨的时间带上发行控制许可信号,实施偏压控制。
或者,此时也可以不用控制许可信号,而是把控制信号自身输入到控制部105中。这里所说的控制信号,是作为上述表格的检索结果向偏压设定部105B提供的放大器105的输入输出特性,以及同样作为表格的检索结果向限幅器设定部201提供的阈值Vth。
另外,在这种实施形态下,不仅动态偏压控制的可否控制,而且限幅器的应用的可否控制也同样重要。例如,在根据现有技术已经说明的那样,在由于动态偏压造成了饱和点下降了的输入输出特性的基础上,即使在不出问题的程度上抑制峰值电力,姑且不论峰值电力消减的问题,也一定会出现由限幅器的动作带来的信号品质低下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白白地损失了信号品质。
因此,这种实施形态中,构成根据控制许可信号可以实行限幅器的应用的可否。这样,根据这种实施形态,因为限幅器的阈值可以以最大值固定,所以如上所述的没有必要的限幅器的动作可以被任意地限制。所以根据这种实施形态,通过以上简易的变更,即使在具有比较不安定因素的动态偏压环境下,也可以获得稳定的无线特性。
但是,正如前面所述的那样,虽然动态偏压控制在消费电力的消减方面可以发挥效果,但也会出现失真特性变得不稳定的情况。这时的失真量虽然是应该的。但是因为使放大器以最大输出功率运行时变得最大,因此即使使在最大输出功率的附近实施动态偏压控制,则根据情况也会出现无线特性规格被破坏的危险。
为了避免此种事态的发生,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具有在最大输出功率的附近停止动态偏压控制及限幅器的应用的结构。具体来说,在控制部105的CPU中,设定让动态偏压控制和限幅器的应用停止时的最大输出功率附近的电平为预先停止电平。由偏压设定部105B在放大器104中所设定的输入输出特性的最大电平超过此停止电平时,把由限幅器设定部201设定的限幅器部102的阈值Vth设定为最大值。
作为这时的停止电平,例如可以根据放大器104的最大容许电力(饱和输出)来决定。与此实施形态相关的发送装置,有时在拥有多个载波的数字传输系统中使用,这时可以根据该发送装置有多少个载波来决定停止电平。
例如,如果是2载波方式的数字传输系统,停止电平的设定是根据:不在放大器104的最大容许电力的一半以下,和动态偏压以及限幅器阈值的变更控制将不能实行。如果是4载波方式的,停止电平的设定则根据:不在最大容许电力的1/4以下,和上述控制不能实行。
本发明若共同设置向限幅器设定部和偏压设定部提供平均电平的电平判定部的话产生特别显著的效果。但是不限于此,根据限幅器以后的输入信号,向偏压设定部提供平均电平的电平判定部,也可以被分体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对象的发送装置在蜂窝式移动通信环境中特别是在其基站装置中使用会有绝大的效果。因此,通过把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关的发送装置应用在基站装置的发送部中,将可以消减运行成本。
在移动通信环境的情况下,因为基础设备成本最终由用户来负担,因此,在这种场合,其效果更令人期待。

Claims (6)

1. 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
根据输入信号的平均电平实行动态偏压控制的偏压设定部、
及通过所述偏压设定部而被动态偏压控制的放大部、
及对所述放大部的输入信号中出现的峰值进行限制的限幅器、
及根据所述输入信号的平均电平设定所述限幅器的阈值的限幅器设定部,
当所述动态偏压控制使得所述放大部的饱和点下降时,所述限幅器设定部降低所述限幅器的阈值。
2. 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送装置,具有如下特征,
在包含电平判定部及所述偏压设定部的控制部中,设置有准许所述动态偏压控制动作的控制许可信号的输入部。
3. 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送装置,具有如下特征,
在包含电平判定部及所述偏压设定部的控制部中,设置有准许所述限幅器动作的控制许可信号的输入部。
4. 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送装置,具有如下特征,设置
决定所述动态偏压控制和所述限幅器动作中至少一方运行可否的单元,以及在所述放大部的最大输出的相邻电平上让所述动态偏压控制和所述限幅器动作停止的单元。
5. 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送装置,具有如下特征,
设置对所述限幅器输入前的信号的平均电平作判定的电平判定部,
所述限幅器设定部和所述偏压设定部根据从所述电平判定部输出的平均电平动作。
6. 如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发送装置,具有如下特征,
平均电平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时,由所述动态偏压控制所降低了的所述放大部的饱和点和所述限幅器的阈值成比例。
CNB2005100088969A 2004-06-10 2005-02-24 发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321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72700A JP2005354378A (ja) 2004-06-10 2004-06-10 送信装置
JP2004172700 2004-06-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7958A CN1707958A (zh) 2005-12-14
CN100413219C true CN100413219C (zh) 2008-08-20

Family

ID=35461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889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3219C (zh) 2004-06-10 2005-02-24 发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398064B2 (zh)
JP (1) JP2005354378A (zh)
CN (1) CN10041321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19807B2 (ja) * 2006-07-07 2012-09-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音声合成装置、音声合成方法および音声合成方法を実現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ATE506744T1 (de) * 2006-07-24 2011-05-1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linearverstärkers und leistungsverstärkeranordnung
US7738539B2 (en) * 2006-12-01 2010-06-15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Current consumption reduction with low power amplifier
US8934854B2 (en) * 2012-08-29 2015-01-13 Crestcom, Inc. Transmitter with peak-tracking PAPR reduction and method therefor
JP2017011390A (ja) * 2015-06-18 2017-01-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US10069654B2 (en) * 2015-11-10 2018-09-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to minimize the recovered clock jitter
EP3309960B1 (en) * 2016-10-14 2019-08-21 Nokia Technologies OY Amplification system and enodeb
EP3309959B1 (en) * 2016-10-14 2019-08-21 Nokia Technologies OY Amplification system and enodeb
JP7127374B2 (ja) * 2018-06-13 2022-08-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
JP7194706B2 (ja) * 2020-03-16 2022-12-22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信号発生装置及び信号発生方法
US11323140B2 (en) * 2020-01-27 2022-05-03 Anritsu Corporation Signal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signal generation metho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36210A (ja) * 1997-10-31 1999-05-21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送信ピークファクタ抑制回路
CN1272979A (zh) * 1998-06-23 2000-11-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移动通信终端的输出功率的装置和方法
WO2001073975A1 (en) * 2000-03-29 2001-10-04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ynamic bias for rf power amplifiers
CN1316843A (zh) * 2000-03-31 2001-10-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低功率消耗的无线发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19315A1 (de) * 1993-06-11 1994-12-15 Sel Alcatel Ag Optischer Sender zur gemeinsamen Übertragung von Analogsignalen und digitalen QAM-Signalen
JP3471662B2 (ja) * 1998-08-28 2003-12-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送受信装置及びそ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JP2001285192A (ja) * 2000-03-29 2001-10-12 Toshiba Corp 移動通信端末と基地局
JP2002176368A (ja) 2001-07-11 2002-06-21 Nec Corp 送信出力増幅器のバイアス電流最適化制御が可能な送信電力制御装置
JP3643795B2 (ja) 2001-07-30 2005-04-27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ピークリミッタ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増幅装置
JP3714917B2 (ja) 2002-03-05 2005-11-09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ピークリミッタ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増幅装置
JP3970636B2 (ja) 2002-03-01 2007-09-0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送信局、受信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0490904B1 (ko) * 2002-12-24 2005-05-2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포토닉 밴드갭 구조와 피드포워드 회로를 이용한 전압제어 발진기
US6861917B2 (en) * 2003-05-22 2005-03-01 Intel Corporation Oscillator system with switched-capacitor network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precision time reference
JP3927521B2 (ja) 2003-06-27 2007-06-13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送信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36210A (ja) * 1997-10-31 1999-05-21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送信ピークファクタ抑制回路
CN1272979A (zh) * 1998-06-23 2000-11-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移动通信终端的输出功率的装置和方法
WO2001073975A1 (en) * 2000-03-29 2001-10-04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ynamic bias for rf power amplifiers
CN1316843A (zh) * 2000-03-31 2001-10-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低功率消耗的无线发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277391A1 (en) 2005-12-15
JP2005354378A (ja) 2005-12-22
US7398064B2 (en) 2008-07-08
CN1707958A (zh) 2005-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13219C (zh) 发送装置
KR101105926B1 (ko) 무선 통신 디바이스에서 신호 구성 기반 송신기 조정
DE10035066B4 (de) System zur speichergestützten Lasteinstellung eines Verstärkers
US7395038B2 (en) High-efficiency modulating RF amplifier
DE60120788T2 (de) Dynamische Stromversorgung für HF Leistungsverstärker
US2002000857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ly transmitting energy from an rf device
US20140155128A1 (en) Unequal Amplifier Gain Compression Via Shaping Table
CN101087161B (zh) 实现Doherty功放业务跟踪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DE10035060A1 (de) Leistungsverstärkungsschaltung mit Lasteinstellung zur Steuerung der Leistung des benachbarten Kanals und des übernächsten Kanals
DE102014209679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für ein Hüllkurven-Trackingsystem
CN1140931A (zh) 放大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FI20030272A0 (fi) Menetelmä ja laite tehovahvistimen ominaisuuksien säätämiseksi
US2008025881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Current Consumption of Amplifiers with Power Control
CN1930784B (zh) 发送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01461132B (zh) 具有负载补偿的高效率线性功率放大器
CN100466482C (zh) 移动通信终端和优化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的方法
US6507244B2 (en) Transmitter with a sliding compression point
JP2004517541A (ja) 高効率線形電力増幅用多重化入力エンベロープ復元方式
CN100438331C (zh) 包含射频信号放大器的无线电设备、射频信号放大器和放大这种信号的方法
CN216929980U (zh) 一种电压击穿可控的功率放大器
CN118054758A (zh) 射频功率放大器、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漏极电压的控制方法
Kim et al. Extraction of Optimal Operation Condition of QAM Envelope Tracking System using Combined Cost Function of Bandwidth and Efficiency
KR930000435Y1 (ko) 휴대용 전화기에 연결된 부스터의 rf 파우어 조절회로
KR200249930Y1 (ko) 이동 단말기용 고효율 전력증폭기
KR20060027235A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전력 검출을 이용한 전력 증폭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20

Termination date: 201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