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82878C - 微小气泡发生器及具有该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微小气泡发生器及具有该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82878C
CN100382878C CNB018104975A CN01810497A CN100382878C CN 100382878 C CN100382878 C CN 100382878C CN B018104975 A CNB018104975 A CN B018104975A CN 01810497 A CN01810497 A CN 01810497A CN 100382878 C CN100382878 C CN 10038287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liquid
micro
mentioned
bubble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8104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31927A (zh
Inventor
藤里良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 Jun
Original Assignee
池田好明
藤里哲彦
张振家
马骏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池田好明, 藤里哲彦, 张振家, 马骏 filed Critical 池田好明
Publication of CN1431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319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287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287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 C02F1/7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with ai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20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using diffu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1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by bubbling
    • B01F23/23105Arrangement or manipulation of the gas bubbling devices
    • B01F23/2312Diffusers
    • B01F23/23121Diffusers having injection means, e.g. nozzles with circumferential outl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1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by bubbling
    • B01F23/23105Arrangement or manipulation of the gas bubbling devices
    • B01F23/2312Diffusers
    • B01F23/23122Diffusers having elements opening under air pressure, e.g.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01F25/10Mixing by creating a vortex flow, e.g. by tangential introduction of flow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01F25/10Mixing by creating a vortex flow, e.g. by tangential introduction of flow components
    • B01F25/101Mixing by creating a vortex flow, e.g. by tangential introduction of flow components wherein the vortex flows in a spherical shaped receptacle or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01F25/40Static mixers
    • B01F25/44Mixers in which the components are pressed through slits
    • B01F25/442Mixers in which the components are pressed through sl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surfaces during operation
    • B01F25/4423Mixers in which the components are pressed through sl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surfaces during operation the surfaces being part of a valve construction, formed by opposed members in contact, e.g. automatic positioning caused by spring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3/00Other mixers; Mixing plants; Combinations of mixers
    • B01F33/80Mixing plants; Combinations of mixers
    • B01F33/834Mixing in several steps, e.g. successive ste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71Feed mechanisms
    • B01F35/715Feeding the components in several steps, e.g. successive ste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7/00Aeration of stretches of wa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小气泡发生器,该微小气泡发生器可在水槽、池、河川、湿地、水库等的水中,或养殖池、河岸的养殖场,或鲜鱼运送车的水(海水)中,或化学工厂的气液反应槽的液中,可大量地产生微小气泡,可防止反应物、污物的堵塞,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该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可大量地,并且有效地产生微小气泡,生产性优良。另外,本发明的微小气泡发生器(1)包括容器(1a),该容器(1a)具有按照基本保持旋转对称的方式形成的中空部;气液导入孔(1c),该气液导入孔(1c)沿切线方向开口于上述容器(1a)的周壁部;气液喷射孔(1d),该气液喷射孔(1d)按照沿上述中空部的旋转对称轴的方向开口的方式设置。

Description

微小气泡发生器及具有该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小气泡发生器,以及具有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该微小气泡发生器在水槽、池、河川、湿地、水库等的水中,或养殖池、河岸的养殖场,或鲜鱼运送车的水(海水)中,或化学工厂的气液反应槽的液中,大量地产生微小气泡。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研究,开发了下述的各种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该微小气泡发生装置通过产生微小气泡,对水槽、河川等的水进行净化处理,使水中的溶解氧量增加,或使化学工场的气液反应槽中的反应效率提高,或者在浴槽等处,使包含气泡的水流与皮肤面接触,获得按摩效果等。
作为已有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在比如日本第2000-447号发明专利公开公报文献(下面称为“A文献”)中,公开有“一种回旋式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该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由下述部分构成,该部分包括容器主体,该容器主体具有圆锥形的空间;加压液体导入口,该加压液体导入口沿切线方向开设于上述空间的内壁圆周面的一部分;气体导入孔,该气体导入孔开设于上述圆锥形的空间底部;回旋气液导出口,该回旋气液导出口开设于上述圆锥形的空间的顶部。
另外,在日本第74123/1988号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公报(下面称为“B文献”)中,公开有吸引按摩气泡喷流装置,在该吸引按摩气泡喷流装置中,沿混合室的周壁,按照切线方向设置供液孔,按照从混合室的内部的后部,朝向前部突出的方式设置的空气管的排出口定位于混合室的喷射孔。
但是,上述已有技术具有以下的课题。
(1)A文献中描述的技术具有下述问题,即,为了使气体在圆锥形的较窄的空间内部,与液体混合,气泡以较大的尺寸喷射,不能够充分地确保所处理的液体与气泡的接触面积,不能够提高溶解氧量、反应效率。
(2)由于气体导入孔开设于圆锥形的空间底部,故具有下述问题,即,仅仅沿一个方向排出包含气泡的液体,不能够在对水流的排出状态进行控制的同时,通过河川、水净化设备等,在较宽的范围,有效地进行大量的水处理。
(3)由于液体与气体在圆锥形的空间的内部混合,故具有下述问题,即,供给大量的气体的方面具有限制,另外,难于将液体与气体的混合比率控制在规定值。
(4)在泵动作/不动作时等的场合,具有下述问题,即,圆锥形的空间内的压力变化,液体在气体导入孔中反向流动,因在液体中混入的固态物的作用,气体导入孔容易堵塞,无法实现连续运转。
(5)如果为了使气泡更加微小,对空间内部进行加压,则具有下述问题,即,液体流入气体导入孔中,操作性变差。
(6)在B文献中描述的技术中,由于空气管的空气排出口设置于混合室的喷射孔的附近,故处于混合室内的回旋状态的水流与空气不直接接触,无法实现下述情况,即,在使回旋水流与空气保持规定的接触面积的同时,有效地使回旋水流与空气接触,产生规定尺寸、形态的微小气泡。
(7)由于具有敞开端的空气管设置于喷嘴的出口附近,故具有下述问题,即,因喷嘴内部的压力变化,液体在空气管中反向流动,因混入到液体中的灰尘等的作用,空气管容易堵塞,无法实现连续运转。
(8)由于没有对形成于水流中的微小气泡的大小、发生量进行控制的机构,故具有下述问题,即,从空气管,吸入必要量以上的空气,另外,由于形成有较大的气泡,无法获得微小气泡,故无法获得充分的按摩效果、清洗效果。
本发明解决上述已有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小气泡发生器,该微小气泡发生器可在水槽、池、河川、水库等的水中,或养殖池、河岸的养殖场,或鲜鱼运送车的水(海水)中,或化学工厂的气液反应槽的液中,大量地产生气液接触面积极大的微小气泡,没有反应物、污物的堵塞,可稳定实现连续运转,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该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可大量地,并且有效地产生微小气泡,气液接触面积极大,可显著地增加溶解氧量(气体)量,并且生产性优良。
本发明的公开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和具有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具有以下的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该微小气泡发生器包括容器,该容器具有中空部,该中空部按照基本保持旋转对称的方式形成,气液导入孔,该气液导入孔沿切线方向开口于上述容器的周壁部;气液导入管,该气液导入管在所述容器上按照与所述容器的直径相垂直的方式固定并与上述气液导入孔相连接;气液喷射孔,该气液喷射孔沿上述中空部的旋转对称轴的方向开口,设置于上述中空部的直径缩小部分,上述气液喷射孔开设于从上述容器的中心轴,稍稍偏向与上述气液导入孔一侧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上述中空部为球状,两个球部连接形成的形状、半球状、炮弹状、圆锥状、圆锥状的底面相连接而形成的形状、两个圆锥状体在中央的圆筒体部连通的形状、从中间部朝向两端部集中的蛋状,从后部侧朝向前端部集中的基本为圆锥台状中的任意一个形状。
按照该方案,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如果使气液混合流体从气液导入孔,沿切线方向流入到容器的内部,则该气液混合流体沿容器的内壁回旋,由此,气液剧烈地混合,同时,朝向沿中空部的旋转对称轴的方向设置的气液喷射孔侧移动。此时,由于液体与气体之间的比重的差的作用,对液体作用有离心力,对气体作用向心力,较大的气泡集中在中心轴处,形成负压轴(气体轴)。另外,通过该负压轴,对气液喷射孔附近的外部的液体,作用要进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内部的力(在下面,将该力所作用的液体称为“负压液”)。另一方面,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内部的气液混合流体处于下述状态,其回旋的同时靠近气液喷射孔,伴随该情况,回旋速度加快,并且压力上升,在气液喷射孔附近,回旋速度和压力达到最大,推挤负压液。于是,集中于负压轴处的气体通过由在负压液与回旋的气液混合流体形成的间隙,作为混合有大量的微小气泡的气液混合流体,从气液喷射孔,在受到剪切的同时,朝向外部的液中喷射。
(2)由于在由负压液扩散的气液混合流体在气液喷射孔的周壁,与通过负压液而集中于负压轴处的气液混合流体中的气体之间,作用有剪切力,按照极微小的程度将集中于负压轴处的气体切断,其从气液喷射孔,与混合流体一起喷射,故可在外部的液中,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
(3)由于将气体与液体预先混合的气液混合流体供给到气液喷射孔,故可调整气体的混合比例,另外可在控制微小气泡的发生率的状态,产生微小气泡。
(4)可使包含微小气泡的混合流体,与所处理的液体充分地接触,可提高溶解氧量、反应效率等。
(5)可通过河川、水库、水净化设备等,使包含气泡的混合流体在较宽的范围内排出,由此,极有效地进行生物学的处理。
(6)在微小气泡发生器用于气液反应装置、污水处理装置等的场合,由于即使在泵的动作/不动作时等的场合,因装置内的残留压力(负压)的作用,流体在容器内部反向流动的情况下,在微小气泡发生器中仍没有获得气体等用的微孔等,故不会因反应物、污物,产生孔的堵塞,无需维修,耐久性优良。
(7)由于微小气泡的直径极微小,故可增加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可促进气液反应装置的反应、净化装置的净化处理。另外,可增加养殖池、养殖场,或鲜鱼运送车的水(海水)中的溶解氧量。
(8)由于通过流入容器内的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流形成的负压轴受到从气液导入孔流入的气液混合流体的按压,稍稍偏向与气液导入孔侧相反的一侧,故可通过对应于形成有负压轴的位置,开设气液喷射孔,最大程度地产生微小气泡。
在这里,微小气泡发生器用于水净化场、河川的净化、畜产排尿的净化、活鱼的输送时、养殖时的氧的供给、水耕栽培时的溶解氧量的增加、淤泥等的上浮形成的污浊水处理、贮水槽的漂白粉类的去除,通过臭氧混合的杀菌、灭菌、脱臭、洗澡时的血液循环的促进、洗涤机、发酵食品类的发酵和培养的促进、各种药品与各种气体的高密度接触的溶解和中和、化学工场的气液反应装置中的气液反应的促进、脸面清洗器等。
上述液体采用水、化学药剂、化学反应液、液体燃料等。
上述气体在污水处理槽等的场合,采用空气、在池等的水的杀菌的场合,采用臭氧,在化学反应的场合,采用反应气体(HCN,HCl,SO2,NO2等)等。
具有按照基本保持旋转对称的方式形成的中空部的容器采用球状、半球状、炮弹状、圆锥状、通过圆筒部,或不通过圆筒部,将半球状的底面连接而形成的形状的类型。在采用圆锥状,或将圆锥状等的底面连接而形成的形状的容器的场合,由于中空部具有从旋转对称轴,朝向气液喷射孔连续集中的形状,故对在容器内回旋的气液混合流体,作用极强的剪切力,即使在粘度较高的流体的情况下,仍可对其进行充分地搅拌。
此外,在按照炮弹状、圆锥台状、半球状设置后壁的场合,由于从液体导入管,流入器体内的流体的一部分朝向后壁侧移动,然后反转,在负压轴的周围回旋,同时朝向气液喷射孔侧移动,故可形成具有直进性的喷流。
另外,还可使后壁呈相反地,在中空部中凹入的形状,由此,可改变中空部内的混合流体的运动。
在容器的周壁上,开设有1个以上的气液导入孔,沿其周壁的切线方向,连接导入气液混合流体、液体的气液导入管。由此,通过将泵、水管等的供给口与气液导入管连接,使加压水流过该气液导入管,则可在容器内,产生回旋流。
另外,根据所需的回旋流的流速、在气液混合流体中产生的微小气泡的量、气泡直径等的因素,适当地选择通过气液导入孔流入容器的液体的流速、液体导入管的直径、容器的容积等。
气液喷射孔按照沿中空部的回旋对称轴的方向开口的方式设置。气液喷射孔为从后部侧,朝向前部侧集中的容器变窄的口径缩小的部分,其还伴随容器的大小、供给容器的液体的流量、压力等而变化,但是,其最小直径d最好为中空部的最大内径D的1/50~1/3倍,特别是最好为该最大内径D的1/30~1/5倍。采用该数值范围的原因在于:对应于气液喷射孔的最小直径d小于容器的最大内径D的1/30的情况,具有难于确保必要的液体的排出流量的倾向,反之,当大于1/5倍时,呈现不能够在容器内,形成液体的回旋流,喷射水流的中心部的吸力不够的倾向,这些倾向在小于1/50倍,或大于1/3倍时,更加显著,故最好不采用该方式。
连接气液导入孔与容器的中心部的直线,以及与连接气液喷射孔与容器的中心部的直线之间的夹角(α)在10°<α<170°的范围内,最好在45°<α<160°的范围内。如果α>160°,则流体从气液导入孔,朝向气液喷射孔产生短路(short pass)的倾向严重,如果α<45°,则虽然作用于流体的剪弹力增加,但是气泡的直径不稳定的倾向严重,故最好不采用该方式。一般最好α为90°左右。
技术方案2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涉及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其中,上述气液喷射孔分别设置于上述旋转对称轴的左右两侧。
按照上述方案,则除了具有技术方案1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的作用。
(1)由于气液喷射孔分别设置于中空部的旋转对称轴的左右两侧,故使可通过一个微小气泡发生器处理的范围变宽,可有效地进行采用微小气泡发生器的水处理等,生产性和方便性优良。
(2)可通过改变设在旋转对称轴的左右两侧的,相应的气液喷射孔的孔径或设置导向件,使喷射特性不同,将微小气泡的喷射状态控制在规定的状态,由此,可有效地进行水处理等。
(3)由于具有2个气液喷射孔,故可使从微小气泡发生器排出的气液混合流体的喷射量比单孔的场合成倍地增加,可进行大量的水处理。
技术方案3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涉及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其中,上述气液喷射孔包括倾斜部,该倾斜部的直径沿喷射方向扩大,其倾斜角度设定于规定范围。
按照上述方案,则除了具有技术方案1或2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的作用。
(1)由于在气液喷射孔的内周壁,具有其直径以规定角度朝向喷射侧扩大的倾斜部,故可将微小气泡、包含形成微小气泡前的气体的气液混合流体扩散的范围限定在规定角度内,可减小该混合流体内部的压力,通过该局部的压力的减小,可在气液混合流体中,有效地产生微小气泡。
(2)还可通过对应所供给的水、流体的压力、流量、温度等因素,分别调整倾斜部的角度、喷射方向的长度,使在混合流体内扩散的微小气泡的大小、气泡的集合形态等产生微小的变化。
(3)在旋转对称轴的两侧,设置气液喷射孔的场合,可通过使相应的喷射孔的倾斜角度不同,使从微小气泡发生器全部喷射的气液混合流体,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化学反应槽、净化层等的控制性优良。
在这里,倾斜部的角度θ还根据所采用的容器的大小、所供给的水、液体的流量、压力、倾斜部的长度而变化,但是最好,其在30°~160°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其在65°~130°的范围内。采用该数值范围的原因在于:对应于倾斜部的角度θ小于65°的情况,具有微小气泡的生成很小的倾向,反之,如果超过130°,则包含微小气泡的混合流体在较宽的范围扩散,混合流体的冲击力降低的倾向严重。另外,这些倾向在倾斜部的角度θ小于30°,或大于160°时,更加显著,故最好不采用该方式。另外,在上述气液喷射孔设置于容器的两侧的场合,通过在上述角度范围内,使左右的相应的倾斜角度不同,可对从微小气泡发生器排出的排出流的方向进行控制。在将倾斜角度设定在120°±10°,或75°±10°左右的场合,在为120°±10°时,流体在容器的中心轴(负压轴)的内部移动,伴随该情况,气体量连续地增加,由此,沿强力地吸入的负压液的面,喷射液排到外部,喷射液沿与轴相垂直的方向分散。此时,在通过的过程中,最大的剪切力作用于最小间隙部分,气泡变成微小状。另外,在该部分,最大的压力与最大的负压相邻,促进微小气泡的产生。另一方面,在倾斜角度为75°±10°时,朝向前方的流体的射流比角度较大的一侧占优,强力地喷射。由此,作为整体,喷射流可偏向倾斜角度较小的一侧流动,获得方向性。
象这样,倾斜部的角度θ为决定负压液的形状的参数,通过将该参数设定在规定值,可对喷射方向进行控制。
此外,最好,微小气泡的发生取决于在最小直径d的部分,负压液呈什么样的形状,最好其处于从容器容易喷射的状态。
如果喷射气液混合流体,则流体沿容器侧面的球面状流动,在倾斜角度较大侧的喷射的场合,阻力变小(即,因容器球面的切线方向的流体的流动与负压液的发生的叠加效果,在倾斜角度较大侧,在与混合流体的喷射方向相反的后方侧,包含微小气泡的混合流体流动)。象这样,可根据目的,决定混合流体的喷射方向。
技术方案4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涉及技术方案1~3、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中,该微小气泡发生器包括固定杯部,该固定杯部具有盖部,该盖部以间隔开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气液喷射孔的前方;延伸部,该延伸部由柔性材料形成,延伸设置于上述盖部上,该固定杯部固定于上述容器的外周壁上。
按照上述方案,则除了具有技术方案1~3、14中任一项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的作用。
(1)使从气液导入管流入的气液混合流体沿容器的内壁回旋,使气液剧烈地混合,同时,其朝向气液喷射孔侧移动,形成负压轴。通过该负压轴,对杯部,作用要吸引到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内部的力。另一方面,容器内部的气液混合流体处于下述状态,即,在气液喷射孔的附近,回旋速度达到最大,推挤与气液喷射孔相对的固定杯部的盖部。于是,集中于负压轴处的气体在杯部的盖部(气液喷射孔的相对面)与气液喷射孔的倾斜部之间,实现回旋,同时受到压缩剪切,与气液混合流体一起,形成大量的微小气泡,从气液喷射孔,朝向液中喷射。象这样,可通过杯部,与外部隔开,将负压液的形成抑制在最小程度,来自容器内部的喷射回旋阻力变小,喷射量也增加,旋转次数上升。
(2)由于可在外部的流体中,大量地产生微小气泡,故可增加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促进气液反应装置的反应、净化装置的净化处理。另外,可增加养殖池、养殖场,或鲜鱼运送车的水(海水)中的溶解氧量。
(3)由于微小气泡的直径非常小,故可极大地增加气泡的表面积,可以较高的吸收率、反应率,将空气、反应气体供给到污水、反应液、中和液中。
(4)可仅仅通过调节液体、气体的流入量、回旋速度,将微小气泡的直径调节到数nm~100μm的范围内,实现自由控制。
在这里,作为固定杯部的设置方法,采用通过粘接剂等,直接将延伸部固定于容器的外周壁的方法、在容器的外周壁上,突设杯部支承部,将固定杯部固定于该突设部的方法等。
技术方案5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涉及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其中,该微小气泡发生器包括杯支承部,该杯支承部的基端设置于上述容器的外周壁,上述固定杯部支承于该杯支承部的另一端侧。
按照上述方案,则除了具有技术方案4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的作用。
(1)由于固定杯部固定于杯部支承部,故固定杯部不相对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方向运动,可有效地在固定杯部的盖部,与所喷射的气体之间,作用剪切力,可产生直径极小的,大量的微小气泡。
技术方案6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涉及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其中,上述杯支承部和/或固定杯部由合成树脂、橡胶等的可挠性材料形成。
按照该方案,则除了具有技术方案5所述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的作用。
(1)由于杯部支承部和/或杯部由可挠性材料形成,故该杯部可在杯支承部的挠度等的允许范围内,沿相应的喷射孔的离合方向移动。于是,通过负压轴,将该杯部吸引到气液喷射孔侧,从气液喷射孔喷射的气体在形成于该杯部的气液喷射孔的相对面上的鼓起部等处受到压缩、剪切,由此,可大量地产生更加微小的气泡。
(2)由于与对应于泵的输出压力、气液导入孔、气液喷射孔的直径、容器的形状、容积而变化的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时的流速、流量相对应,该杯部的盖部中的与气液喷射孔相对的面与气液喷射孔之间的间隙变化,故广泛应用性优良。
技术方案7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涉及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其中,上述固定杯部包括鼓起部,该鼓起部按照在上述气液喷射孔的相对面鼓起的方式形成。
通过该方案,则除了具有技术方案4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的作用。
(1)由于在杯部的内面侧,具有呈弯曲而突起的形状的鼓起部,故具有微小气泡的气液混合流体可沿鼓起部的面而导向,同时流动。
(2)在杯部、杯支承部的材料由可挠性材料形成的场合,由于通过负压轴,沿气液喷射孔方向吸引鼓起部,流路变窄,故从气液喷射孔喷射的流体中的气体在鼓起部受到压缩、剪切,由此,可大量地产生更加微小的气泡。
在这里,鼓起部采用沿半球形,或圆锥形的气液喷射孔的外形形状的类型。
技术方案8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涉及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其中,该微小气泡发生器包括框架状的支架,该框架状的支架在上述容器的外周壁上以隔开规定间距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气液喷射孔的前方;杯部,该杯部以松动嵌合方式可移动地保持于上述框架状的支架与上述气液喷射孔之间,呈球状、卵状等。
按照该方案,则除了具有技术方案4所述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的作用。
(1)由于杯部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气液喷射孔与框架状的支架之间,故杯部因负压,沿气液喷射孔方向受到吸引,通过杯部,从气液喷射孔喷射的气体受到压缩、剪切,在此场合,杯部与气液喷射孔之间的间距不变化,可保持稳定的水流状态。
(2)可根据对应于泵的输出压力、气液导入孔、气液喷射孔的直径、容器的形状、容积而变化的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时的流速、流量,使杯部的气液喷射孔侧的面与气液喷射孔之间的间隙的大小变化,水流的稳定性和控制性优良。
(3)由于在容器内部,形成负压轴时,杯部通过负压轴的吸力和所喷射的气液混合流体的喷射方向的力,保持在规定位置,故其几乎不与框架状支架、气液喷射孔接触,难于磨耗,耐久性优良。
(4)由于具有杯部,故可防止在关闭时,外部的液中的异物侵入到容器中的情况。
在这里,框架状支架采用按照下述方式形成的部件,该方式为:其以规定间距设置于气液喷射孔的前方,呈球状、卵状的杯部以松动的方式嵌合,保持于气液喷射孔的前部。
技术方案9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涉及技术方案1~3、5~8、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该微小气泡发生器包括箱部,该箱部设置于上述容器的后壁;箱部气体自吸孔,该箱部气体自吸孔按照贯穿上述箱部与容器之间的壁部的方式形成;箱部气体导入管,该箱部气体导入管设置于上述箱部。
按照该方案,则除了具有技术方案1~3、5~8、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的作用。
(1)由于具有箱部,故可增加通过箱部气体自吸孔和箱部气体导入管吸引的空气的吸引阻力,故即使在增加箱部气体自吸孔的直径的情况下,仍不大量地吸引气体,可在稳定的状态下,吸引气体。
(2)由于通过设置容量较大的箱部,减缓外部的压力的变化,故在水流内部产生微小气泡的大小、形式、发生量等的控制容易,操作性优良。
(3)由于可增加箱部气体自吸孔的直径,故难于产生灰尘、水垢等的堵塞造成的动作不良等情况,维修性优良。
在这里,箱部的形状采用圆筒状、半球状等。
根据所需的吸力、回旋流的速度、微小气泡的数量、直径,适当地选择箱部气体自吸孔的孔径、数量。
技术方案10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涉及技术方案1~3、5~8、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中,该微小气泡发生器包括内部喷嘴部,该内部喷嘴部朝向上述气液喷射孔的方向设置,设置于上述中空部的内部;内部中空部,该内部中空部与上述内部喷嘴部的后部侧连接;二次液体导入管,该二次液体导入管按照沿上述内部中空部的切线方向开口的方式设置。
按照该方案,则除了具有技术方案1~3、5~8、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的效果。
(1)由于在中空部的内部,具有喷射二次液体的内部喷嘴,故在中空部的内部,有效地使从液体导入管供给的气液混合流体与该二次液体接触,可产生更加微小的气泡,可提高水处理、化学反应等的生产性。
(2)从二次液体导入管,沿切线方向连续地流入到内部中空部的内部的气液混合流体、液体在回旋的同时,朝向内部喷嘴部侧移动。此时,由于对液体作用离心力,回旋流的中心处于负压状态,故液体中的气体集中于中心,形成负压轴。另一方面,从气液导入孔,朝向中空部的内部流入的液体在回旋的同时,朝向气液喷射孔侧移动。象这样,在中空部的内部,通过二次液体导入管与气液导入孔而供给的流体可汇合,可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
(3)可在中空部的内部,从二次液体导入管,喷射下述气液混合流体,该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方向与来自气液喷射孔的流体的喷射方向相反,或相同。在所喷射的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方向,与中空部的内部的液体的回旋方向相反的场合,由于集中在负压轴处的气体在瞬间变为微小气泡,与中空部内部的液体混合,从气液喷射孔喷射,故即使在气液喷射孔设置于空气中的情况下,仍可喷射大量地包含微小气泡的液体。
(4)由于在中空部中,没有获取气体用的孔等,故在微小气泡发生器用于化学反应槽、化学石油工厂的气体清洗槽、污水处理槽的场合,在泵动作/不动作时等情况下,在装置的内部,残留有残余压力,流体反向流动,即使在该情况下,仍不会因反应物、污物而产生孔的堵塞。
(5)由于可形成微小气泡,故气泡的表面积极大,可以较高的吸收率、反应率将空气、反应气体供给到污水、反应液、中和液中。
在这里,供给二次液体导入管的液体既可为与供给气液导入孔的流体相同种类的液体,也可为不同种类的液体,其采用水、化学药剂、反应剂、液体燃料等。内部喷嘴部采用圆锥状、球状、半球状、圆锥台状、半球台状、炮弹状的类型等。
根据基于来自各液体导入管的流体的排出压力、各喷嘴的形状的回旋速度,适当地选择从气液喷射孔,作为流体而喷射的气泡的直径。
技术方案11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涉及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其中,具有上述内部喷嘴部以及内部中空部,以及二次液体导入管的回旋流发生部按照呈嵌套状多级的方式设置于上述中空部。
按照该方案,则除了具有技术方案10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的作用。
(1)可通过使不同种类的液体或气体流入到各回旋流发生部中,混合更多种类的液体、气体。
(2)可通过一次的处理,以较高的含氧率,制造混合燃料,可提高燃烧器等的燃烧效率。
(3)可同时将化学工厂等的工厂中的不同种类的排出气体、反应气体供给到中和液、清洗液、反应液中。
(4)可在养殖场等处,供给臭氧气体,接着,供给空气,同时实现高杀菌和高含氧量处理。
技术方案12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涉及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其中,上述二次液体导入管按照沿与上述内部喷嘴部的后部侧的气液导入孔的相同方向或相反方向的切线方向开口的方式与该孔连接。
按照该方案,则除了具有技术方案10所述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的作用。
(1)由于气液混合流体在回旋的同时,从内部喷嘴部,进入中空部的内部,故可以较高的效率将气液混合流体与液体混合。
(2)由于对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力,作用来自内部喷嘴部的液体的回旋力,产生更强的回旋流,故可以良好的势能,朝向更宽的范围,喷射大量的微小气泡,使其扩散。
(3)在二次液体导入孔、以串联方式连接的内部喷嘴部的液体导入孔沿与气液导入孔的相反方向的切线方向开口的场合,可在多级连接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内部,提高气体与液体的吸收率、反应率。
(4)可通过调整中空部内部、各内部喷嘴部的液体的回旋速度,从气液喷射孔,大量地喷射微小气泡。
技术方案13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涉及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其中,在设置于上述内部中空部的后壁或末尾部的回旋流发生部中的内部中空部的后壁上,设置有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
按照该方案,则除了具有技术方案10所述的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的作用。
(1)从二次液体导入管,沿切线方向连续地流入到内部中空部的内部的气液混合流体,液体在回旋的同时,朝向内部喷嘴部侧移动。此时,由于对液体作用离心力,回旋流的中心处于负压状态,故从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吸引气体,所吸引的气体集中于中心,形成负压轴。另一方面,从气液导入孔,朝向中空部的内部流入的液体在回旋的同时,朝向气液喷射孔侧移动。象这样,在中空部的内部,通过二次液体导入管与气液导入孔而供给的流体可汇合,可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
另外,可在中空部的内部,从二次液体导入管,喷射下述气液混合流体,该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方向与来自气液导入孔的流体的喷射方向相反或相同。
对内部喷嘴部附近的液体,通过内部喷嘴部的负压轴,作用有要朝向内部喷嘴部进入的力。另一方面,来自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的,包含气体的气液混合流体处于下述状态,即,其在于内部喷嘴部的内部回旋的同时移动,靠近内部喷嘴部的喷射孔,伴随该情况,回旋速度加快,压力上升,在前端的喷射孔附近,回旋速度和压力达到最大,推挤负压液。气液混合流体按照避免负压液的方式,从二次喷射孔的边缘部附近流出。在流出时,负压轴处的经压缩的气体变为微小气泡,受到剪切,与气液混合流体一起朝向中空部的内部喷射,与中空部的内部的液体混合,然后从气液喷射孔喷射。
(2)由于可形成微小气泡,故可极大地增加气泡的表面积,可以较高的吸收率、反应率,将空气、反应气体供给到污水、反应液、中和液中。
供给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的气体在污水处理槽等的场合,采用空气、在池等的水的杀菌的场合,采用臭氧、在化学反应的场合,采用反应气体(HCN,HCl,SO2,NO2等)等。
技术方案14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涉及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其中,上述气液喷射孔包括倾斜部,该倾斜部的直径沿喷射方向扩大,该倾斜角度设定在规定范围内。
按照该方案,除了具有技术方案2所述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在气液喷射孔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倾斜部,该倾斜部的直径朝向喷射方向,按照规定角度扩大,故可将包含微小气泡、形成微小气泡前的气体的气液混合流体扩散的范围限定在规定角度,使该混合流体的内部的压力减小,通过该部分的减压,在混合流体的内部,有效地产生微小气泡。
(2)还可通过对应所供给的水、流体的压力、流量、温度等因素,分别调整倾斜部的角度、喷射方向的长度,使在混合流体内扩散的微小气泡的大小、气泡的集合形态等产生微小的变化。
(3)在旋转对称轴的两侧,设置气液喷射孔的场合,可通过使相应的喷射孔的倾斜角度不同,使从微小气泡发生器全部喷射的气液混合流体,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化学反应槽、净化层等的控制性优良。
技术方案15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涉及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其中,上述固定杯部包括鼓起部,该鼓起部按照在上述气液喷射孔的相对面鼓起的方式形成。
按照该方案,除了具有技术方案5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下述的作用。
(1)由于在固定杯部的内面侧,具有呈弯曲而突起的形状的鼓起部,故具有微小气泡的气液混合流体可沿鼓起部的面而导向,同时流动。
(2)在杯部、杯支承部的材料由柔性材料形成的场合,由于通过负压轴,沿气液喷射孔方向吸引鼓起部,流路变窄,故从气液喷射孔喷射的流体中的气体在鼓起部受到压缩、剪切,由此,可大量地产生更加微小的气泡。
技术方案16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涉及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其中,上述固定杯部包括鼓起部,该鼓起部按照在上述气液喷射孔的相对面鼓起的方式形成。
按照该方案,除了具有技术方案6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下述的作用。
(1)由于在固定杯部的内面侧,具有呈弯曲而突起的形状的鼓起部,故具有微小气泡的气液混合流体可沿鼓起部的面而导向,同时流动。
(2)在杯部、杯支承部的材料由柔性材料形成的场合,由于通过负压轴,沿气液喷射孔方向吸引鼓起部,流路变窄,故从气液喷射孔喷射的流体中的气体在鼓起部受到压缩、剪切,由此,可大量地产生更加微小的气泡。
技术方案17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涉及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其中,该微小气泡发生器包括箱部,该箱部设置于上述容器的后壁;箱部气体自吸孔,该箱部气体自吸孔按照贯穿上述箱部与容器之间的壁部的方式形成;箱部气体导入管,该箱部气体导入管设置于上述箱部。
按照该方案,除了具有技术方案4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下述的作用。
(1)由于具有箱部,故可增加通过箱部气体自吸孔和箱部气体导入管吸引的空气的吸引阻力,故即使在增加箱部气体自吸孔的直径的情况下,仍不大量地吸引气体,可在稳定的状态下,吸引气体。
(2)由于通过设置容量较大的箱部,减缓外部的压力的变化,故在水流内部产生微小气泡的大小、形态,发生量等的控制容易,操作性优良。
(3)由于可增加箱部气体自吸孔的直径,故难于产生灰尘、水垢等的堵塞造成的动作不良等情况,维修性优良。
技术方案18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涉及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其中,该微小气泡发生器包括内部喷嘴部,该内部喷嘴部朝向上述气液喷射孔的方向设置,设置于上述中空部的内部;内部中空部,该内部中空部与上述内部喷嘴部的后部侧连接;二次液体导入管,该二次液体导入管按照沿上述内部中空部的切线方向开口的方式设置。
按照该方案,除了具有技术方案4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下述的作用。
(1)由于在中空部的内部,具有喷射二次液体的内部喷嘴,故在中空部的内部,有效地使从液体导入管供给的气液混合流体与该二次液体接触,可产生更加微小的气泡,可提高水处理、化学反应等的生产性。
(2)从二次液体导入管,沿切线方向连续地流入到内部中空部的内部的气液混合流体、液体在回旋的同时,朝向内部喷嘴部侧移动。此时,由于对液体作用离心力,回旋流的中心处于负压状态,故液体中的气体集中于中心,形成负压轴。另一方面,从气液导入孔,朝向中空部的内部流入的液体在回旋的同时,朝向气液喷射孔侧移动。象这样,在中空部的内部,通过二次液体导入管与气液导入孔而供给的流体可汇合,可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
(3)可在中空部的内部,从二次液体导入管,喷射下述气液混合流体,该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方向与来自气液喷射孔的流体的喷射方向相反或相同。在所喷射的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方向,与中空部的内部的液体的回旋方向相同的场合,由于集中在负压轴处的气体在瞬间变为微小气泡,与中空部内部的液体混合,从气液喷射孔喷射,故即使在气液喷射孔设置于空气中的情况下,仍可喷射大量地包含微小气泡的液体。
(4)由于在中空部中,没有获取气体用的孔等,故在微小气泡发生器用于化学反应槽、化学石油工厂的气体清洗槽、污水处理槽的场合,在泵动作/不动作时等情况下,在装置的内部,残留有残余压力,流体反向流动,即使在该情况下,仍不会因反应物、污物而产生孔的堵塞。
(5)由于可形成微小气泡,故气泡的表面积极大,可以较高的吸收率、反应率将空气、反应气体供给到污水、反应液、中空液中。
技术方案19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涉及技术方案18所述的发明,其中,具有上述内部喷嘴部、内部中空部,以及二次液体导入管的回旋流发生部按照呈嵌套状多级的方式设置上述中空部。
按照该方案,除了具有技术方案18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下述这样的作用。
(1)可通过使不同种类的液体或气体流入到各回旋流发生部中,混合更多种类的液体、气体。
(2)可通过一次的处理,以较高的含氧率,制造混合燃料,可提高燃烧器等的燃烧效率。
(3)可同时将化学工厂等的工厂中的不同种类的排出气体、反应气体供给到中和液、清洗液、反应液中。
(4)可在养殖场等处,供给臭氧气体,接着,供给空气,同时实现高杀菌和高含氧量处理。
技术方案20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涉及11、28、2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中,上述二次液体导入管按照沿与上述内部喷嘴部的后部侧的气液导入孔的相同方向或相反方向的切线方向开口的方式与该孔连接。
按照该方案,除了具有技术方案11、28、29中任一项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下述这样的作用。
(1)由于气液混合流体在回旋的同时,从内部喷嘴部,进入中空部的内部,故可以较高的效率将气液混合流体与液体混合。
(2)由于对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力,作用来自内部喷嘴部的液体的回旋力,故产生更强的回旋流,故可以良好的势能,朝向更宽的范围,喷射大量的微小气泡,使其扩散。
(3)在二次液体导入孔、以串联方式连接的内部喷嘴部的液体导入孔沿与气液导入孔的相反方向的切线方向开口的场合,可在多级连接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内部,提高气体与液体的吸收率、反应率。
(4)可通过调整中空部内部、各内部喷嘴部的液体的回旋速度,从气液喷射孔,大量地喷射微小气泡。
技术方案21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涉及技术方案11、12、18、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设置于上述内部中空部的后壁或末尾部的回旋流发生部中的内部中空部的后壁上,设置有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
按照该方案,除了具有技术方案11、12、18、19中任一项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下述这样的作用。
(1)从二次液体导入管,沿切线方向连续地流入到内部中空部的内部的气液混合流体、液体在回旋的同时,朝向内部喷嘴部侧移动。此时,由于对液体作用离心力,回旋流的中心处于负压状态,故气体被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吸引,该被吸引的气体集中于中心,形成负压轴。另一方面,从气液导入孔,朝向中空部的内部流入的液体在回旋的同时,朝向气液喷射孔侧移动。象这样,在中空部的内部,通过二次液体导入管与气液导入孔而供给的流体可汇合,可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
另外,在中空部的内部,从二次液体导入管,喷射下述气液混合流体,该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方向与来自气液喷射孔的流体的喷射方向相反或相同。
对内部喷嘴部附近的液体,通过内部喷嘴部的负压轴,作用有要朝向内部喷嘴部进入的力。另一方面,来自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的,包含气体的气液混合流体处于下述状态,即,其在于内部喷嘴部的内部回旋的同时,移动、靠近内部喷嘴部的喷射孔,伴随该情况,回旋速度加快,压力上升,在前端的喷射孔附近,回旋速度和压力达到最大,推挤负压液。气液混合流体按照避免负压液的方式,从二次喷射孔的边缘部附近流出。在流出时,负压轴处的经压缩的气体变为微小气泡,受到剪切,与气液混合流体一起朝向中空部的内部喷射,与中空部的内部的液体混合,然后从气液喷射孔喷射。
(2)由于可形成微小气泡,故可极大地增加气泡的表面积,可以较高的吸收率、反应率,将空气、反应气体供给到污水、反应液、中和液中。
技术方案22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涉及技术方案20所述的发明,其中,在设置于上述内部中空部的后壁或末尾部的回旋流发生部中的内部中空部的后壁上,设置有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
按照该方案,除了具有技术方案20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下述的作用。
(1)从二次液体导入管,沿切线方向连续地流入到内部中空部的内部的气液混合流体、液体在回旋的同时,朝向内部喷嘴部侧移动。此时,由于对液体作用离心力,回旋流的中心处于负压状态,故从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吸引气体,所吸引的气体集中于中心,形成负压轴。另一方面,从气液导入孔,朝向中空部的内部流入的液体在回旋的同时,朝向气液喷射孔侧移动。象这样,在中空部的内部,通过二次液体导入管与气液导入孔而供给的流体可汇合,可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
另外,可在中空部的内部,从二次液体导入管,喷射下述气液混合流体,该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方向与来自气液喷射孔的流体的喷射方向相反或相同。
对内部喷嘴部附近的液体,通过内部喷嘴部的负压轴,作用有要朝向内部喷嘴部进入的力。另一方面,来自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的,包含气体的气液混合流体处于下述状态,即,其在于内部喷嘴部的内部回旋的同时,移动、靠近内部喷嘴部的喷射孔,伴随该情况,回旋速度加快,压力上升,在前端的喷射孔附近,回旋速度和压力达到最大,推挤负压液。气液混合流体按照避免负压液的方式,从二次喷射孔的边缘部附近流出。在流出时,负压轴处的经压缩的气体变为微小气泡,受到剪切,与气液混合流体一起朝向中空部的内部喷射,与中空部的内部的液体混合,然后从气液喷射孔喷射。
(2)由于可形成微小气泡,故可极大地增加气泡的表面积,可以较高的吸收率、反应率,将空气、反应气体供给到污水、反应液、中和液中。
技术方案23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技术方案1~13、14~22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泵,该泵将气液混合液供给到上述微小气泡发生器中;气液吸入管,该气液吸入管的下游侧与上述泵的吸入口连接;气液排出管,该气液排出管的上游侧与上述泵的排出口连接,其下游侧与上述微小气泡发生器的气液导入孔连接;吸入管部气体自吸孔或气体导入管,所述吸入管部气体自吸孔开设于上述气液吸入管的规定部,所述气体导入管的端部设置在所述气液吸入管内。
按照该方案,获得以下的作用。
(1)由于在微小气泡发生器中,没有获取气体用的细小孔等,故在泵动作/不动作时等的场合,在装置内部残留残余压力,流体反向流动,即使在该情况下,仍不因流体固态物而产生孔的堵塞。
(2)通过泵中的叶轮,将吸入到泵内部的气液混合流体与液体搅拌,在气泡扩散的同时,其从泵的排出口,朝向气液排出管排出。
(3)由于从气液排出管,供给微小气泡发生器的气液混合流体,在中空部的内部进一步受到搅拌,形成微小气泡,故与已有技术相比较,可产生直径更加微小的气泡。
(4)从气液排出管,经气液导入孔,沿切线方向,流入到微小气泡发生器中的气液混合流体在中空部回旋,由此,气液剧烈地实现混合,同时,该流体朝向气液喷射孔移动,并且气泡集中在中心轴处,形成负压轴。微小气泡发生器内的气液混合流体处于下述状态,即,其在回旋的同时,靠近气液喷射孔,伴随该情况,回旋速度加快,压力上升,在气液喷射孔附近,回旋速度和压力达到最大,推挤负压轴。集中于负压轴处的气体在由负压液和回旋的气液混合流体形成的间隙处,受到压缩、剪切,同时通过该间隙,包含大量的微小气泡的流体从气液喷射孔,朝向外部的液中喷射。
在这里,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用于水净化场、河川、湿地、水库的净化、畜产排尿的净化、活鱼的输送时、养殖时的氧的供给、水耕栽培时的溶解氧量的增加、淤泥等的上浮形成的污浊水处理、贮水槽的漂白粉类的去除、通过臭氧混合的杀菌、灭菌、脱臭、洗澡时的血液循环的促进、洗涤机、发酵食品类的发酵和培养的促进、各种药品与各种气体的高密度接触的溶解和中和、化学工场的气液反应装置中的气液反应的促进、脸面清洗器等。
泵采用地面设置型、潜液泵等。对于泵的种类,根据液体的种类、流路,适当地确定离心泵、回旋泵、螺旋离心泵、轴流泵。
另外,由于通过改变气液吸入管的管径、泵的功率,改变在气液吸入管的内部流动的液体的流量,故可改变吸入气液吸入管的内部的气体量。
按照该方案,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气体从吸入管部气体自吸孔,吸入到气体吸入管中,在微小气泡发生器中,没有获得气体等用的微孔等,故在泵动作/不动作时等的情况下,在装置的内部,残留有残余压力,流体反向流动,即使在该情况下,仍不会产生孔的堵塞。
(2)如果驱动泵,则在气液吸入管中,产生水流,通过该喷射效果,气体作为液体的伴随流,从气液吸入管部气体自吸孔,吸入到气液吸入管的内部。象这样,包含气体的气液混合流体从泵的吸入口,吸入到泵的内部。吸入到泵的内部的气液混合流体在泵中的叶轮的作用下,在使气泡扩散的同时,从泵的排出口,排到气液排出管的内部。
(3)由于可对从吸入管部气体自吸孔供给的气体的流量进行控制,故可适当地调整微小气泡的量、大小等。
技术方案24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涉及技术方案23所述的发明,该装置包括气体导入管,该气体导入管的一端与上述吸入管部气体自吸孔连接,其另一端开口于空气中,或与反应气体容器连通。
按照该方案,除了具有技术方案23所述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可通过使气体导入管与所需的容器等连通,使所需的气体流入到气液吸入管的内部。
在这里,通过使气体自吸管的一端开口于空气中,可使空气流入到气体导入管中,可使养殖池、养殖场、鲜鱼运送车的水(海水)中的溶解氧量增加。
可通过使气体导入管与反应气体的容器等连通,促进化学工场的气液反应装置的气液反应。
技术方案25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涉及技术方案24所述的发明,其中,该装置包括气体流量调节阀,该气体流量调节阀设置于上述气体导入管的规定部,调节上述气体导入管的开口面积。
按照该方案,除了具有技术方案24所述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可通过调节气体流量调节阀,调整混入到液体中的气体量,故可调节所产生的微小气泡的大小。
技术方案26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涉及技术方案24或25所述的发明,其中,该装置包括气泵,该气泵设置于上述气体导入管的规定部。
按照该方案,除了具有技术方案24或25所述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可通过气泵,强制地供给气体,故可使与液体混合的气体量增加。
技术方案27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涉及技术方案23~2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中,上述泵为按照整体浸泡于液中的方式使用的潜液泵。
按照该方案,除了具有技术方案23~26中任一项所述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潜液泵设置于液中,故在地面上设置泵用的场所是不必要的,使用性优良。
(2)由于从潜液泵的吸入口,直接吸入流体,不必要求气液吸入管,故部件数量变少,生产性优良。
(3)由于吸入口开口于液中,故在泵动作/不动作时等的情况下,在装置的内部,没有残余压力,流体不在气体导入管中反向流动,不会产生孔的堵塞。
技术方案28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涉及技术方案27所述的发明,上述潜液泵包括叶轮,该叶轮呈涡轮状;吸入室,该吸入室的内部设置有上述叶轮;气液排出管,该气液排出管沿上述吸入室的周边的切线方向与其连接;吸入口,该吸入口按照与上述叶轮的旋转轴部相对的方式开口,吸引周围的液体;气体导入管,该气体导入管的基端开口部设置于上述吸入口的附近;电动机室,该电动机室的内部设置有使上述叶轮旋转的电动机。
按照该方案,除了具有技术方案27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通过使呈涡轮状的叶轮在吸入室中旋转,可从按照与叶轮的旋转轴部相对的方式开口的吸入口,吸引周围的液体,将其获取到吸入室内,并且从沿吸入室的周壁的切线方向与其连接的气液排出管,排出气液混合流体。
(2)由于具有使叶轮驱动的电动机的电动机室和具有叶轮的吸入室成整体形成,故整体尺寸紧凑,设置的自由度优良,另外可容易用于水净化场、沉淀槽等处。
技术方案29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涉及技术方案28所述的发明,其中,上述潜液泵包括负压部,该负压部按照端部开口于上述吸入口处的方式设置,上述气体导入管与负压部连接;分支管,该分支管的一端与上述气液排出管的规定部连接,另一端与上述负压部连接。
按照该方案,除了具有技术方案28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分支管设置于潜液泵的吸入口附近,故可在分支管的内部,产生负压,可通过该负压,将气体从气体导入管,吸入到负压管的内部,使其混入到液体中。
(2)由于负压管的内径大于分支管的内径,故在流体从分支管,流入到负压管中时,在负压管中产生负压,由此,气体从气体导入管,吸入到负压管的内部,混入到液体中。
(3)由于分支管开口于潜液泵的吸入口的附近,故在泵动作/不动作时等的情况下,没有残余压力,流体不在气体导入管中反向流动,不会产生孔的堵塞。
技术方案30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涉及技术方案26所述的发明,其中,上述气泵中的叶轮按照伴随上述泵或上述潜液泵的旋转轴而运动的方式设置。
按照该方案,除了具有技术方案26所述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不必单独设置气泵用的电动机等的驱动部,故生产性优良,可使整个装置的结构紧凑。
技术方案31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涉及技术方案23~25、28~30、32~3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中,设置有多个上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上述气液排出管与相应的微小气泡发生器中的气液导入孔连接。
按照该方案,除了具有技术方案23~25、28~30、32~35中任一项所述的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可采用多个微小气泡发生器,从相应的气液喷射孔,沿规定方向喷射大量的微小气泡,故可在更宽的范围,喷射微小气泡。
(2)可通过调整相应的气液喷射孔的倾斜部的角度,对整体的水流的排出状态进行控制,另外还可有效地进行较宽的范围的水处理。
技术方案32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涉及技术方案26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其中,上述泵为按照整体浸泡于液中的方式使用的潜液泵。
按照该方案,除了具有技术方案26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下述的作用。
(1)由于潜液泵设置于液中,故不必要求将泵设置于地面上的场所,使用性优良。
(2)由于从潜液泵的吸入口,直接吸入流体,不必要求气液吸入管,故部件数量变少,生产性优良。
(3)由于负压管设置于潜液泵的吸入口的附近,故在潜液泵的动作/不动作时,不作用有残余压力,流体不在气体导入管中反向流动,不产生孔的堵塞。
技术方案33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涉及技术方案32所述的发明,其中,上述潜液泵包括叶轮,该叶轮呈涡轮状;吸入室,该吸入室的内部设置有上述叶轮;气液排出管,该气液排出管沿上述吸入室的周边的切线方向与其连接;吸入口,该吸入口按照与上述叶轮的旋转轴部相对的方式开口,吸引周围的液体;气体导入管,该气体导入管的基端开口部设置于上述吸入口的附近;电动机室,该电动机室的内部设置有使上述叶轮旋转的电动机。
按照该方案,除了具有技术方案32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下述这样的作用。
(1)可通过在吸入室内,使呈涡轮状的叶轮旋转,从按照与叶轮的旋转轴部相对的方式开口的吸入口,吸引周围的液体,将其获取到吸入室内部,并且从液吸入室的周壁的切线方向连接的气液排出管,排出气液混合流体。
(2)由于具有驱动叶轮的电动机的电动机室与具有叶轮的吸入室成整体形成,故使整体的尺寸紧凑,携带性优良,另外,可容易适合用于水净化场、沉淀槽等。
技术方案34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涉及技术方案33所述的发明,其中,上述潜液泵包括负压部,该负压部按照端部开口于上述吸入口处的方式设置,上述气体导入管与负压部连接;分支管,该分支管的一端与上述气液排出管的规定部连接,另一端与上述负压部连接。
按照该方案,除了具有技术方案33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下述的作用。
(1)由于分支管设置于潜液泵的吸入口附近,故可在分支管的内部,产生负压,可通过该负压,将气体从气体导入管,吸入到负压管的内部,使其混入到液体中。
(2)由于负压管的内径大于分支管的内径,故在流体从分支管,流入到负压管中时,在负压管中产生负压,由此,气体从气体导入管吸入到负压管的内部,混入到液体中。
(3)由于分支管开口于潜液泵的吸入口的附近,故在泵动作/不动作时等的情况下,没有残余压力,流体不在气体导入管中反向流动,不会产生孔的堵塞。
技术方案35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涉及技术方案27所述的发明,其中,上述气泵中的叶轮按照伴随上述泵,或上述潜液泵的旋转轴而运动的方式设置。
按照该方案,除了具有技术方案27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下述的作用。
(1)由于不必单独设置气泵用的电动机等的驱动部,故生产性优良,可使整个装置的结构紧凑。
技术方案36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涉及技术方案28、29、32~3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中,上述气泵中的叶轮按照伴随上述泵或上述潜液泵的旋转轴而运动的方式设置。
按照该方案,除了具有技术方案28、29、32~34中任一项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下述这样的作用。
(1)由于不必单独设置气泵用的电动机等的驱动部,故生产性优良,可使整个装置的结构紧凑。
技术方案37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涉及技术方案26所述的发明,其中,设置有多个上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上述气液排出管与相应的微小气泡发生器中的气液导入孔连接。
按照该方案,除了具有技术方案26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下述这样的作用。
(1)由于可采用多个微小气泡发生器,使大量的微小气泡从相应的气液混合流体,沿规定方向喷射,故可将微小气泡朝向更宽的范围喷射。
(2)通过调整相应的气液喷射孔的倾斜部的角度,可对全部的水流的排放状态进行控制,更加有效地进行较宽范围的水处理。
技术方案38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涉及技术方案27所述的发明,其中,设置有多个上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上述气液排出管与相应的微小气泡发生器中的气液导入孔连接。
按照该方案,除了具有技术方案27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下述这样的作用。
(1)由于可采用多个微小气泡发生器,使大量的微小气泡从相应的气液混合流体,沿规定方向喷射,故可将微小气泡朝向更宽的范围喷射。
(2)通过调整相应的气液喷射孔的倾斜部的角度,可对全部的水流的排放状态进行控制,更加有效地进行较宽范围的水处理。
技术方案39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涉及技术方案36所述的发明,其中,设置有多个上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上述气液排出管与相应的微小气泡发生器中的气液导入孔连接。
按照该方案,除了具有技术方案36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下述这样的作用。
(1)由于可采用多个微小气泡发生器,使大量的微小气泡从相应的气液混合流体,沿规定方向喷射,故可将微小气泡朝向更宽的范围喷射。
(2)通过调整相应的气液喷射孔的倾斜部的角度,可对全部的水流的排放状态进行控制,更加有效地进行较宽范围的水处理。
技术方案40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涉及技术方案14中所述的发明,其中,该微小气泡发生器包括固定杯部,该固定杯部具有盖部,该盖部以间隔开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气液喷射孔的前方;延伸部,该延伸部由上述柔性材料形成,延伸设置于上述盖部上,该固定杯部固定于上述容器的外周壁上。
按照上述方案,则除了具有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的作用。
(1)使从气液导入管流入的气液混合流体沿容器的内壁回旋,使气液剧烈地混合,同时,其朝向气液喷射孔侧移动,形成负压轴。通过该负压轴,对杯部,作用要吸引到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内部的力。另一方面,容器内部的气液混合流体处于下述状态,即,在气液喷射孔的附近,回旋速度达到最大,推挤与气液喷射孔相对的固定杯部的盖部。于是,集中于负压轴处的气体在杯部的盖部(气液喷射孔的相对面)与气液喷射孔的倾斜部之间,实现回旋,同时受到压缩剪切,与气液混合流体一起,形成大量的微小气泡,从气液喷射孔,朝向液中喷射。象这样,可通过杯部,与外部隔开,将负压液的形成抑制在最小程度,来自容器内部的喷射回旋阻力变小,喷射量也增加,旋转次数上升。
(2)由于可在外部的流体中,大量地产生微小气泡,故可增加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促进气液反应装置的反应、净化装置的净化处理。另外,可增加养殖池、养殖场,或鲜鱼运送车的水(海水)中的溶解氧量。
(3)由于微小气泡的直径非常小,故可极大地增加气泡的表面积,可以较高的吸收率、反应率,将空气、反应气体供给到污水、反应液、中和液中。
(4)可仅仅通过调节液体、气体的流入量、回旋速度,将微小气泡的直径调节到数nm~100μm的范围内,实现自由控制。
在这里,作为固定杯部的设置方法,采用通过粘接剂等,直接将延伸部固定于容器的外周壁的方法、在容器的外周壁上,突设杯部支承部,将固定杯部固定于该突设部的方法等。
技术方案41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涉及技术方案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该微小气泡发生器包括箱部,该箱部设置于上述容器的后壁;箱部气体自吸孔,该箱部气体自吸孔按照贯穿上述箱部与容器之间的壁部的方式形成;箱部气体导入管,该箱部气体导入管设置于上述箱部。
按照该方案,则除了具有技术方案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的作用。
(1)由于具有箱部,故可增加通过箱部气体自吸孔和箱部气体导入管吸引的空气的吸引阻力,故即使在增加箱部气体自吸孔的直径的情况下,仍不大量地吸引气体,可在稳定的状态下,吸引气体。
(2)由于通过设置容量较大的箱部,减缓外部的压力的变化,故在水流内部产生微小气泡的大小、形式、发生量等的控制容易,操作性优良。
(3)由于可增加箱部气体自吸孔的直径,故难于产生灰尘、水垢等的堵塞造成的动作不良等情况,维修性优良。
在这里,箱部的形状采用圆筒状、半球状等。
根据所需的吸力、回旋流的速度、微小气泡的数量、直径,适当地选择箱部气体自吸孔的孔径、数量。
技术方案42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涉及技术方案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中,该微小气泡发生器包括内部喷嘴部,该内部喷嘴部朝向上述气液喷射孔的方向设置,设置于上述中空部的内部;内部中空部,该内部中空部与上述内部喷嘴部的后部侧连接;二次液体导入管,该二次液体导入管按照沿上述内部中空部的切线方向开口的方式设置。
按照该方案,则除了具有技术方案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的效果。
(1)由于在中空部的内部,具有喷射二次液体的内部喷嘴,故在中空部的内部,有效地使从液体导入管供给的气液混合流体与该二次液体接触,可产生更加微小的气泡,可提高水处理、化学反应等的生产性。
(2)从二次液体导入管,沿切线方向连续地流入到内部中空部的内部的气液混合流体、液体在回旋的同时,朝向内部喷嘴部侧移动。此时,由于对液体作用离心力,回旋流的中心处于负压状态,故液体中的气体集中于中心,形成负压轴。另一方面,从气液导入孔,朝向中空部的内部流入的液体在回旋的同时,朝向气液喷射孔侧移动。象这样,在中空部的内部,通过二次液体导入管与气液导入孔而供给的流体可汇合,可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
(3)可在中空部的内部,从二次液体导入管,喷射下述气液混合流体,该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方向与来自气液喷射孔的流体的喷射方向相反,或相同。在所喷射的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方向,与中空部的内部的液体的回旋方向相反的场合,由于集中在负压轴处的气体在瞬间变为微小气泡,与中空部内部的液体混合,从气液喷射孔喷射,故即使在气液喷射孔设置于空气中的情况下,仍可喷射大量地包含微小气泡的液体。
(4)由于在中空部中,没有获取气体用的孔等,故在微小气泡发生器用于化学反应槽、化学石油工厂的气体清洗槽、污水处理槽的场合,在泵动作/不动作时等情况下,在装置的内部,残留有残余压力,流体反向流动,即使在该情况下,仍不会因反应物、污物而产生孔的堵塞。
(5)由于可形成微小气泡,故气泡的表面积极大,可以较高的吸收率、反应率将空气、反应气体供给到污水、反应液、中和液中。
在这里,供给二次液体导入管的液体既可为与供给气液导入孔的流体相同种类的液体,也可为不同种类的液体,其采用水、化学药剂、反应剂、液体燃料等。内部喷嘴部采用圆锥状、球状、半球状、圆锥台状、半球台状、炮弹状的类型等。
根据基于来自各液体导入管的流体的排出压力、各喷嘴的形状的回旋速度,适当地选择从气液喷射孔,作为流体而喷射的气泡的直径。
技术方案43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技术方案14~22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泵,该泵将气液混合液供给到上述微小气泡发生器中;气液吸入管,该气液吸入管的下游侧与上述泵的吸入口连接;气液排出管,该气液排出管的上游侧与上述泵的排出口连接,其下游侧与上述微小气泡发生器的气液导入孔连接;吸入管部气体自吸孔或气体导入管,所述吸入管部气体自吸孔开设于上述气液吸入管的规定部,所述气体导入管的端部设置在所述气液吸入管内。
按照该方案,获得以下的作用。
(1)由于在微小气泡发生器中,没有获取气体用的细小孔等,故在泵动作/不动作时等的场合,在装置内部残留残余压力,流体反向流动,即使在该情况下,仍不因流体固态物而产生孔的堵塞。
(2)通过泵中的叶轮,将吸入到泵内部的气液混合流体与液体搅拌,在气泡扩散的同时,其从泵的排出口,朝向气液排出管排出。
(3)由于从气液排出管,供给微小气泡发生器的气液混合流体,在中空部的内部进一步受到搅拌,形成微小气泡,故与已有技术相比较,可产生直径更加微小的气泡。
(4)从气液排出管,经气液导入孔,沿切线方向,流入到微小气泡发生器中的气液混合流体在中空部回旋,由此,气液剧烈地实现混合,同时,该流体朝向气液喷射孔移动,并且气泡集中在中心轴处,形成负压轴。微小气泡发生器内的气液混合流体处于下述状态,即,其在回旋的同时,靠近气液喷射孔,伴随该情况,回旋速度加快,压力上升,在气液喷射孔附近,回旋速度和压力达到最大,推挤负压轴。集中于负压轴处的气体在由负压液和回旋的气液混合流体形成的间隙处,受到压缩、剪切,同时通过该间隙,包含大量的微小气泡的流体从气液喷射孔,朝向外部的液中喷射。
在这里,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用于水净化场、河川、湿地、水库的净化、畜产排尿的净化、活鱼的输送时、养殖时的氧的供给、水耕栽培时的溶解氧量的增加、淤泥等的上浮形成的污浊水处理、贮水槽的漂白粉类的去除、通过臭氧混合的杀菌、灭菌、脱臭、洗澡时的血液循环的促进、洗涤机、发酵食品类的发酵和培养的促进、各种药品与各种气体的高密度接触的溶解和中和、化学工场的气液反应装置中的气液反应的促进、脸面清洗器等。
泵采用地面设置型、潜液泵等。对于泵的种类,根据液体的种类、流路,适当地确定离心泵、回旋泵、螺旋离心泵、轴流泵。
另外,由于通过改变气液吸入管的管径、泵的功率,改变在气液吸入管的内部流动的液体的流量,故可改变吸入气液吸入管的内部的气体量。
技术方案44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涉及技术方案32~3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中,设置有多个上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上述气液排出管与相应的微小气泡发生器中的气液导入孔连接。
按照该方案,除了具有技术方案32~35中任一项所述的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可采用多个微小气泡发生器,从相应的气液喷射孔,沿规定方向喷射大量的微小气泡,故可在更宽的范围,喷射微小气泡。
(2)可通过调整相应的气液喷射孔的倾斜部的角度,对整体的水流的排出状态进行控制,另外还可有效地进行较宽的范围的水处理。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a)为第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b)为第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图1(c)为第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2为表示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内部的流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正面状态图;
图3(a)为第2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b)为第2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图3(c)为第2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4(a)为第3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b)为第3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图4(c)为第3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5(a)为第4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5(b)为第4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图5(c)为第4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6(a)为第5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6(b)为第5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图6(c)为第5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7为第6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8为第7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9为第7实施例的潜液泵的内部组成图;
图10为第8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11为第8实施例的潜液泵和气泵的内部组成图;
图12(a)为表示第9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中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连接部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12(b)为表示第9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中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连接部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3为第10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
图14(a)为第1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4(b)为第1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4(c)为第1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图15为第1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流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侧面状态图;
图16(a)为第12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6(b)为第12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图16(c)为第12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7为表示第12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流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正面状态图;
图18(a)为第13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8(b)为第13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图18(c)为第13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9为表示第13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流体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正面状态图;
图20(a)为第14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立体图;
图20(b)为第14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后视图;
图21为第15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组成图;
图22为表示第14、15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内部的流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
图23(a)为第16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立体图;
图23(b)为第16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后视图;
图24为第17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组成图;
图25(a)为第18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立体图;
图25(b)为第18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后视图;
图26为第19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组成图;
图27为表示第18、19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内部的流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
图28(a)为第20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立体图;
图28(b)为第20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后视图;
图29为第2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组成图;
图30(a)为第22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立体图;
图30(b)为第22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后视图;
图31为第23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组成图;
图32为表示第22、23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内部的流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
图33(a)为第24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3(b)为其主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
图34为第24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图35为第25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
图36为说明第25实施例的箱部气体自吸孔与气体轴重合的主要部分的背面剖视图。
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形式
(第1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进行描述。
图1(a)为第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b)为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1(c)为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在图1中,标号1表示第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标号1a表示具有球状的中空部的容器,标号1b表示气液导入管,该气液导入管按照与容器1a的直径相垂直的方式(沿切线方向)固定设置在容器1a上,标号1c表示沿上述容器1a的切线方向开口的气液导入管1b的气液导入孔,标号1d表示气液喷射孔,该气液喷射孔1d开设于与从容器1a的气液导入孔1c,朝向中心的中心相垂直的直径方向的两端部。
上述气液喷射孔1d开设于在从容器1a的中心轴,稍稍偏向气液导入孔1c一侧的相反侧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通过流入容器1a内部的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流,形成于气液喷射孔1d,1d之间的负压轴推挤从气液导入孔1c流入的气液混合流体,稍稍偏向气液导入孔1c一侧的相反侧。通过按照与形成有负压轴的位置对齐的方式,开设气液喷射孔1d,可最大限度地产生微小气泡。
将气液导入孔1c与容器1a的中心部连接的直线,以及将气液导入孔1d与容器1a的中心部连接的直线之间的夹角(α)在10°<α<170°的范围内,最好在45°<α<160°的范围内,尤其是最好在60°<α<120°的范围内,由于伴随α>120°的情况,从气液导入孔1c,流向气液喷射孔1d的流体呈现短路(short pass)的倾向,伴随α<60°的情况,呈现作用于流体上的剪弹力增强,但是气泡的直径不稳定的倾向,伴随α>160°,或α<45°的情况,上述的这些倾向增强,虽然这还要依赖于液体的种类,如果α>170°,或α<10°,则具有更大的倾向,故最好不采用这些范围。特别是最好上述角度可设定为90°。
下面参照附图,对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动作进行描述。
图2为表示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内部的流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状态图。
在图2中,标号1表示微小气泡发生器,标号1a表示容器,标号1b表示气液导入管,标号1c表示气液导入孔,标号1d表示气液喷射孔,由于这些部分与图1的相同,故它们采用同一标号,省略对它们的描述。另外,在第1实施例中的气液喷射孔1d的边缘部,形成有朝向外侧扩大的弯曲面1d’。
标号1e表示由来自外部的负压液,与在容器1a的内部回旋的气液混合流体形成的气液喷射孔1d之间的间隙,符号X表示由在容器1a的内部回旋的气液混合流体形成的负压轴。
如果从气液导入孔1c(从切线方向),使气液混合流体流入到容器1a的内部,则该气液混合流体通过回旋而剧烈地实现气液混合,同时朝向喷射孔1d侧移动。此时,因液体与气体之间的比重的差,对液体作用离心力,对气体作用向心力,在中心轴侧,形成负压轴X。另外,因负压轴X的作用,在气液喷射孔1d附近的液相的液体上,作用外部的液体打算进入气液喷射孔1d的内部的力。另一方面,容器1a的内部的气液混合流体处于状态,即,其在回旋的同时,靠近气液喷射孔1d,伴随该情况,其回旋速度加快,在气液喷射孔1d附近,回旋速度达到最大,该气液混合流体与负压液相互推挤。于是,集中于负压轴X上的气体以压缩气体的方式通过由回旋的气液混合流体与负压液形成的间隙1e,沿微小气泡发生器1的弯曲面1d’,形成包含大量的微小气泡的流体,从气液喷射孔1d,朝向液相喷射。
此时,在气液喷射孔1d的边缘部(侧面),形成有弯曲面1d’,在该弯曲面1d’处,还对气体作用压力,对气体剪切,更微小的大量的气泡形成流体而喷射。
如果采用象这样形成的第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则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在微小气泡发生器1中的容器1a处,以气液导入孔1c为中心,在两侧的对称位置的中心线,开设有气液喷射孔1d,故可从微小气泡发生器1的两侧,朝向较宽的范围,喷射微小气泡。
(2)由于微小气泡发生器1呈球状,故借助负压液的压力,从气液喷射孔1d到容器1a的周围,在更宽的范围,喷射微小气泡。
(3)在喷射集中于负压轴X处的气体时,由于该气体在通过负压液压缩的同时,受到剪切,故可以喷射更微小的大量的气泡。
(4)在将微小气泡发生器1用于气液反应装置,污水处理装置等的场合,即使在泵的动作/不动作等时,因装置内的剩余压力(负压)的作用,液体反向流动的情况下,由于在微小气泡发生器1中没有用于获取气体的细孔等,故仍不会因反应物、污物的作用而产生孔的堵塞。
(5)由于在微小气泡发生器1中没有用于获取气体的细孔等,故即使在容器1a的内部处于高压的情况下,仍不产生反向流动,由此,可供给大量的气液混合流体,由此,可喷射微小的大量的气泡。
(6)由于大量地产生微小的气泡,故可增加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可促进气液反应装置中的反应,河川、水库、污水处理场等的净化。另外,可增加养殖池、养殖场,或鲜鱼运送车的水(海水)中的溶解氧量。
(第2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不同于第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形状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进行描述。
图3(a)为第2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b)为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3(c)为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在图3中,标号1a表示容器,标号1b表示气液导入管,标号1c表示气液导入孔,标号1d表示气液喷射孔,由于这些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故它们采用同一标号,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标号2表示第2实施例中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标号2a表示圆锥台状的喷嘴,其成整体地与气液喷射孔1d成形,或与其连接。
如果采用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2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除了获得第1实施例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可通过喷嘴2a的设置角度,沿所需方向喷射微小气泡。
(2)由于喷嘴2a具有朝向喷射方向节流的形状,故可将微小气泡喷射到更远处。
(第3实施例)
图4(a)为第3实施例的双联式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4(b)为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4(c)为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标号3表示第3实施例的双联式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标号3a’为容器,该容器具有2个球状部连设的形状,该2个球状部3a的中空部连通。标号3b表示一端开口于2个球状部3a的连通部而实现连接的气液导入管,标号3c表示沿球状部3a的2个连通部的切线方向开口的气液导入管3b的气液导入孔,标号3d表示气液喷射孔,该气液喷射孔分别开设于与气液导入管3b相垂直的球状部3a的轴向的两端部。
从气液导入孔3c流入的气液混合流体从容器3a’的相应的球状部3a的切线方向流入,与第1实施例相同,在相应的球状部3a的内部移动,然后,从气液喷射孔3d喷射。
如果采用象这样形成的第3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除了获得第1实施例的作用以外,由于微小气泡发生器3具有4个气液喷射孔3d,故还获得可向更宽的范围喷射微小气泡的作用。
(第4实施例)
图5(a)为第4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5(b)为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5(c)为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在图5中,标号4表示微小气泡发生器,该微小气泡发生器包括第4实施例中的半球部,以及和该半球部的后部连设的圆筒部,标号4a表示中空部呈半球状的半球部,标号4a’表示带底的圆筒部,标号4b表示沿切线方向固定设置于圆筒部4a’上的气液导入管,标号4c表示沿圆筒部4a’的切线方向开口的气液喷射管4b的气液喷射孔,标号4d表示开设于半球部4a’的顶部的气液喷射孔。
如果采用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4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则除了具有第1实施例的作用(2)~(5)以外,还具有可沿一个方向喷射所喷射的气液,另外可以紧凑的体积形成的作用。
(第5实施例)
图6(a)为第5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6(b)为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6(c)为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在图6中,标号5表示第5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标号5a表示容器,该容器具有2个圆锥形状体5a1通过中间的圆筒体部5a2而连通的中空部的形状,标号5b表示沿容器5a的圆筒体部5a2的切线方向固定设置的气液导入管,标号5c表示沿圆筒体部5a2的切线方向开口的气液导入管5b的气液导入孔,标号5d表示开设于各圆锥形状体5a1的相应顶部的气液喷射孔。
如果采用象以上那样形成的第5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除了获得第4实施例的作用以外,由于容器5a具有从气液导入孔5c,朝向气液喷射孔5d,连续地集中的形状,故获得下述作用,即,在容器5a的内部回旋的流体上作用急剧的剪切力,即使为粘度较高的流体的情况下,仍可对其进行充分地搅拌。
(第6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6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进行描述。
图7为设置有第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第6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在图7中,标号1表示第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标号11表示第6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标号12表示具有吸入口12a和排出口12b的泵,标号13表示其下游侧与泵12的吸入口12a连接的气液吸入管,标号14表示其上游侧与泵12的排出孔12b连接,其下游侧与微小气泡发生器1的气液导入管1b连接的气液排出管,标号15表示气体导入管,该气体导入管15的一端侧开口于空气中,另一端侧与开设于气液吸入管13的规定部的吸入管的气体自吸孔15a连接。
标号16表示气体流量调节阀,该气体流量调节阀16设置于气体导入管15的规定部,标号17表示滤网,其设置于气液吸入管13的顶端侧端部,防止异物的混入,标号18表示使微小气泡发生器1和滤网17浸没的水槽、海、池,或化学工场的气液反应槽等的液相。
下面参照附图,对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6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动作进行描述。
如果驱动泵12,则液相18的液体经过滤网17,流入气液吸入管13中。在气液吸入管13的气体自吸孔15a处,在气液吸入管13的内部,气体作为液体的伴随流而从气体吸入管15吸引,形成气液混合流体,从泵12的吸入口12a,吸入到泵12的内部。吸入到泵12的内部的气液混合流体通过泵12的叶轮(图中未示出),在使气泡扩散的同时,从泵12的排出口12b,排到气液排出管14的内部,接着,流入到微小气泡发生器1的内部。
另外,微小气泡发生器1的内部的动作与第1实施例相同,故省略对其的描述。
此外,在微小气泡发生器11中,气体导入管15与气液吸入管13的气体自吸孔15a连接,但是,即使在采用下述喷射器式的情况下,由于气体自吸于气液吸入管13的内部,故同样可实施,而在喷射器式中,不连接气体导入管15,而在气液吸入管13上仅仅设置气体自吸孔15a,或将气体导入管15的端部设置于气液吸入管13的内部。
如果采用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6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则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吸入到气液吸入管13的内部的气体在泵12的内部,借助叶轮扩散,故可产生更加微小的气泡。
(2)通过调节气体流量调节阀16,可调节吸入到气液吸入管13的内部的气体量,故可调节微小气泡的量。
另外,在第6实施例中,采用第1实施例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但是即使在采用第2~5实施例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情况下,同样可实施。
(第7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7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进行描述。
图8为第7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9为第7实施例的潜液泵的主要部分的组成图。
在图8和图9中,标号1表示第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标号1a表示容器,标号1b表示气液导入管,标号1c表示气液导入孔,标号1d表示气液喷射孔,标号16表示气体流量调节阀,标号18表示液相,由于这些部分与第1、6实施例的相同,故采用相同的标号,省略对其的描述。
标号21表示第7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标号22表示具有吸入口22a和排出口22b的潜液泵,标号22c表示潜液泵22的吸入室,标号22d表示与吸入室22c隔开的电动机室,标号22e表示电动机,该电动机设置于电动机室22d中,其旋转轴延伸到吸入室22c,标号22f表示设置于电动机22e的旋转轴上的叶轮,标号22g表示滤网,其防止异物混入到潜液泵22的吸入口22a中。该滤网22g中的滤网眼小于后面将要描述的分支管的内径。由此,可防止由于分支管的异物造成的堵塞。
标号23表示气液排出管,该气液排出管23的上游侧与潜液泵22的排出口22b连接,标号24表示分支管,该分支管的上游侧与气液排出管23的规定部连接,标号25表示负压管,该负压管的下游侧开口于潜液泵22的吸入口22a的附近,分支管24的下游侧与该负压管25的上游侧连接,该负压管的内径大于分支管24,标号26表示气体导入管,在该气体导入管26的上游侧的开口端部,设置有后面将要描述的空气流量计,该气体导入管26的下游侧与负压管25连接,标号27表示空气流量计,该空气流量计设置于气体导入管26的上游侧的开口端部,用于确认朝向气体导入管26的气体的吸入量。
参照附图,对下面对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7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动作进行描述。
如果驱动电动机22e,叶轮22f旋转,则液相18的液体经过滤网22g,从吸入口22a,吸入到吸入室22c中。流入该吸入室22c中的液体从排出口22b,排到气液排出管23的内部,该液体中的一部分经过分支管24,流入到负压管25中。
由于在液体从分支管24,流入负压管25时,负压管25的内径大于分支管24的内径,故负压管25的内部的压力低于分支管24的内部的压力,产生负压力。另外,由于负压管25的下游侧的开口部设置于吸入口22a的附近,故还产生叶轮22f的吸入力的负压力。通过这些负压力,气体从气体导入管26,吸入到负压管25的内部,混入到液体中,形成气液混合流。该气液混合流从负压管25,经过吸入口22a,流入吸入室22c中,通过叶轮22f,产生某种程度的微小气泡,同时其流入到气液排出管23中。气液混合流经过气液排出管23,流入微小气泡发生器1的内部,从气液喷射孔1d,大量的微小气泡按照形成流体的方式喷射。
另外,由于微小气泡发生器1内部的流体的动作与第1实施例的相同,故省略对其的描述。
此外,还可使与潜液泵22连接的气体导入管26的端部与设置于地面上的泵的排水部连接,故泵的供水管的取水口设置于水中,在上述供水管上,设置有获取空气的吸气部,向微小气泡发生器1,供给包含空气的水流。
还有,也可通过通水管,按照多个串联的方式设置该潜液泵22,向远方、深度较大的水底,大量地供给包含微小气泡的水流。
如果采用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7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则获得下述这样的作用。
(1)由于潜液泵22设置于液相18中,故不必要求将泵设置于地面上的场所,使用性优良。
(2)由于从潜液泵22的吸入口22a,直接吸入流体,不必要求气液吸入管,故部件数量变少,生产性优良。
(3)由于负压管25设置于潜液泵22的吸入口22a的附近,故在潜液泵22的动作/不动作时,不作用有残余压力,流体不在气体导入管26中反向流动,不产生孔的堵塞。
(4)由于可通过调节气体流量调节阀7,调整流入气液吸入管中的气体的量,故可调整微小气泡的量。
(5)由于直接利用潜液泵22中的叶轮22f的旋转力,故压力损失很少,可有效地使微小气泡发生器1运转。
(6)可在潜液泵22中的吸入室22c中,设置有多个微小气泡发生器1,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进行水库、河川等的净化处理。
再有,在第7实施例中,采用了第1实施例中描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但是,即使采用第2~5实施例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也同样可实施。
(第8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8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进行描述。
图10为第8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11为第8实施例的同时用作气泵的潜液泵的内部组成图。
在图10和图11中,标号28a表示空气传送部,其设置于同时用作气泵的潜液泵28的顶部,具有吸入口28b和排出口28c,标号28d表示空气传送部28a的驱动室,标号28e表示叶轮,该叶轮28e设置于在电动机22e的上方突出的旋转轴上。电动机22e的旋转轴在第7实施例中,仅仅朝向下方突出,但是在本第8实施例中,朝向上方和下方突出。
标号29表示第1气体导入管,该第1气体导入管的下游侧与空气传送部28a的吸入口28b连接,在其上游侧的开口端部,设置有后面将要描述的空气流量计,标号30表示空气流量计,该空气流量计30设置于第1气体导入管29的上游侧的开口端部,用于确认朝向第1气体导入管29的气体的吸入量,标号31表示第2气体导入管,该第2气体导入管31的上游侧与同时用作气泵的潜液泵28的排出口28c连接,其下游侧与负压管25的规定部连接,标号32表示分支气体流量调节阀,该分支气体流量调节阀32设置于分支管24的规定部,由已有的手动阀等形成。在通过上述同时用作气泵的潜液泵28、叶轮22f,将气体充分地供给到负压管25的内部的场合,将分支气体流量调节阀32关闭,确保气液排出管23的内部的流量。
另外,在附图的说明情况方面,针对1个微小气泡发生器设置于潜液泵22中的场合进行了描述,但是,也可在上述同时用作气泵的潜液泵28中的吸入室22c的周围,设置多个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在该场合,还可在全部的气液排出管23上,设置分支管。
下面参照附图11,对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8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进行描述。
如果使电动机22e驱动,潜液泵22中的叶轮22f旋转,则液相18的液体经过滤网22g,从吸入口22a,吸入到吸入室22c中。流入吸入室22c中的液体从排出口22b,排到气液排出管23的内部,该液体中的一部分经分支管24,流入负压管25中。
此外,在液体从分支管24,流入负压管25中时,由于负压管25的内径大于分支管24的内径,故在负压管25的内部,产生负压力。另外,由于负压管25的下游侧的开口部设置于吸入口22a的附近,故还产生叶轮22f的吸入力产生的负压力。
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同时用作气泵的潜液泵28中的叶轮28e也设置于电动机22e的旋转轴上,故气体经过第1气体导入管29、上述同时用作气泵的潜液泵28、第2气体导入管31,流入到负压管25的内部。
通过该负压力和气泵28的排出力,气体经第1气体导入管29,空气传送部28a,第2气体导入管31和止回阀28f,吸入到负压管25的内部,混入到液体中,形成气液混合流。该气液混合流从负压管25,经吸入口22a,流入吸入室22c,通过叶轮22f,形成某种程度的的微小气泡,同时,流入到气液排出管23中。该气液混合流经气液排出管23,流入到微小气泡发生器1的内部,从气液喷射孔11d,大量的微小气泡按照形成流体的方式喷射。
再有,由于微小气泡发生器1的内部的流体的动作与第1实施例的相同,故省略对其的描述。
如果采用象上述这样构成的第8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则除了获得第7实施例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空气传送部28a中的叶轮28e设置于潜液泵22的电动机22e的旋转轴上,故不必设置单独的空气传送用的驱动部,生产性优良,并且可实现小型化。
(2)由于从分支管24,到负压管25的内径发生变化,叶轮22f上作用有负压力,借助上述同时用作气泵的潜液泵28的吸入力,气体流入到负压管25的内部,故整个装置的气体的吸入力提高,即使在水压较高的深海部等,比重较大的液体中的情况下,仍可产生微小气泡。
(3)由于在可仅仅借助叶轮22f产生的负压力和上述同时用作气泵的潜液泵28的吸力,使气体流入到负压管25的内部的场合,可对分支流调节阀进行调整,充分地确保气液排出管23的流量。
(4)通过将多个微小气泡发生器安装于潜液泵的周围,可排放包含了大量的微小气泡的气液。
另外,在第8实施例中,采用了第1实施例中描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但是,即使在采用第2~5实施例所描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情况下,仍可同样地实施。
(第9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9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进行描述。
图12(a)为表示第9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中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连接部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图12(b)为其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在图12中,标号1表示微小气泡发生器,标号1a表示布置在圆周上的多个球状的容器,标号1b表示气液导入管,标号1c表示气液导入孔,标号1d表示气液喷射孔,标号14表示将气液供给各气液导入管1b的气液排出管,由于这些部分与第1,6实施例的相同,故采用同一标号,省略对其的描述。
多个微小气泡发生器1的气液导入孔1c与第9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中的气液排出管14连通。气液混合流体从气液排出管14,流入相应的微小气泡发生器1中,从相应的气液喷射孔1d,喷射大量地包含微小气泡的流体。
如果采用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9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则获得下述的作用,即,从多个微小气泡发生器,一下子喷射包含微小气泡的流体,将大量的微小气泡排放到更宽的范围内。
(第10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10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进行描述。
图13为第10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
在图13中,标号40表示第10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标号41表示具有按照基本上保持旋转对称的方式形成的中空部的容器,标号42表示气液导入孔,该气液导入孔沿切线方向开口于容器41的周壁部,标号43表示与气液导入孔42连接的气液导入管,标号44,45表示分别开口于容器41的旋转对称轴的左右两侧的气液喷射孔,标号46表示按照其直径沿气液喷射孔44,45的流体喷射方向扩大的方式形成的倾斜部。
第10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40与第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容器41的左右处开口而形成的气液喷射孔44,45的倾斜部46的角度θ2,θ1相互不同。
在这里,倾斜部的角度θ1在40~75度的范围内,θ2在100~160度的范围内。
由此,对于朝向微小气泡发生器40的左右两侧喷射的,包含微小气泡的气液混合流的整体流量,角度较小的气液喷射孔45一侧的流量比角度较大的气液喷射孔44侧,占有优势。由此,作为整体,从气液喷射孔44排出的气液混合流体被吸引到气液喷射孔45例,作为整体,在气液喷射孔45侧具有方向性,可排出气液混合流体。
另外,除了上述倾斜部46的角度的调整以外,也可通过下述方式,平衡各流量,该方式为:使各气液喷射孔44,45的最小直径d2,d1与中空部的最大直径D的比(d1/D或d2/D)在左右不同,通过这些设定,还可适当地控制反应容器等的流动状态、搅拌状态。
由于第10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40象上述那样构成,故除了具有第1实施例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下述的作用。
(1)由于在气液喷射孔44,45的内周壁,具有朝向喷射侧,以规定角度直径扩大的倾斜部46,故可将包含微小气泡的水流扩散的范围限定在规定角度内,改变水流内的压力,通过该局部压力的变化,可有效地在流体内,产生微小气泡。
(2)通过对应于所供给的水的水质、压力、流量、温度等,分别调整倾斜部46的角度、喷射方向的长度,还可使在水流中扩散的微小气泡的大小、气泡的集合形式等发生微妙的变化。
(3)由于在旋转对称轴的两侧,设置有气液喷射孔44,45,故通过使相应的倾斜部46的倾斜角度不同,可使从微小气泡发生器40整体喷射的水流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化学反应槽、净化槽等的控制性优良。
(4)除了倾斜部46的角度的调整,还可通过使各气液喷射孔44,45的最小直径d与中空部的最大直径D之间的比(d/D)在左右不同,分别调整左右的流量,适当地对反应容器等的水流的状态,搅拌状态进行控制。
(第11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1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进行描述。
图14(a)为第1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4(b)为该部分的侧视图,图14(c)为该部分的正视图。
在图14中,标号101表示设置于池、鲜鱼运输车中的水、海水、反应槽的液体等的液相内的第1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标号102表示从后部侧,朝向前端部集中的形状(炮弹形状)的,具有中空部的合成树脂制、金属制的容器,标号103表示沿切线方向设置固定于容器102的侧壁的后部的气液导入管,标号104表示沿容器102的切线方向开口的气液导入管103的气液导入孔,标号105表示气液喷射孔,该气液喷射孔105开设于容器102的前端部,具有对应于后面将要描述的固定杯部的鼓起部的外形,其边缘部朝向容器102的内部弯曲的形状,标号106表示杯支承部,该杯支承部106为按照等间距,突设于容器102中的气液喷射孔105的外周壁的附近的3个部位,标号107表示固定杯部,在该固定式的杯部107中,沿气液喷射孔105的外形的形状的鼓起部107a以间隙105a,松动嵌合于气液喷射孔105中,从鼓起部107a呈放射状延伸的延伸部107b通过螺钉等固定于杯支承部106上。
固定杯部107中的延伸部107b由橡胶等的柔性材料形成,由此,鼓起部107a在延伸部107b的挠度的允许范围内,沿排出方向前后运动。对应于该情况,间隙105a的值变化。另外,还具有延伸部107b不由柔性材料形成的情况,但是在该场合,由于鼓起部107a不能够运动,故对应于微小气泡的球径、气液导入孔104、气液喷射孔105的直径、容器102的形状、容积、泵的输出压力等因素,适当地选择间隙105a的值。
下面参照附图,对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1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动作进行描述。
图15为表示第1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流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侧面状态图。
符号V表示负压轴,该负压轴V由作用于在微小气泡发生器101的内部回旋的气液混合流体的气体的向心力形成。
如果气液混合流体以高压,从气液导入孔104(沿切线方向),流入容器102的内部,则该气液混合流体在沿容器102的内壁面而回旋,在剧烈地进行气液混合的同时,朝向气液喷射孔105一侧移动。此时,因液体与气体的比重的差的作用,对液体作用离心力,对气液作用向心力,形成负压轴V。因该负压轴V的作用,作用有要将固定杯部107吸引到容器102内部的力,另外,由于固定杯部107中的延伸部107b由橡胶体等的柔性材料形成,故鼓起部107a按照覆盖气液喷射孔105的方式移动,间隙105a变窄。另一方面,容器102内部的气液混合流体处于下述状态,即,其沿容器102的内壁面,在回旋的同时,靠近气液喷射孔105,伴随该情况,容器102的内壁面的口径变小,由此,回旋速度加快,在气液喷射孔105附近,回旋速度达到最大,推挤固定杯部107的鼓起部107a。于是,集中于负压轴V处的气体在鼓起部107a的气液喷射孔105侧的曲面,与在回旋的同时喷射的气液混合流体之间,受到压缩、剪切,此时,通过这两者之间,大量的数μm量级的微小气泡从气液喷射孔105,朝向液相喷射。由于对应气液混合流体的压力,负压变化,故对应于负压,鼓起部107a朝向气液喷射孔105的接近程度变化,对应于该变化,调整气泡的平均直径。
另外,在本实施例11中,气液喷射孔105的边缘部的形状呈朝向容器102的内部弯曲的形状,但是即使在为平面状的情况下,同样可实施。
如果采用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1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则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固定杯部107不相对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方向运动(由于不回旋),故可在回旋流与固定杯部107中的鼓起部107a之间,产生剪切力,产生更加微小的,微米单位的,或其以下单位的气泡。
(2)由于固定杯部107中的鼓起部107b由柔性材料形成,故在负压轴V的作用下,将鼓起部107a沿气液喷射孔105的方向吸引,从气液喷射孔105喷射的气体沿鼓起部107a流动,通过回旋喷射流体的运动,其受到压缩、剪切,由此,可产生更加微小的气泡。
(3)由于气液喷射孔105的边缘部的形状具有对应于鼓起部107a的外形,朝向容器102的内部弯曲的形状,故在朝向负压轴V,吸引鼓起部107a时,间隙105a更窄,更强烈地对从气液喷射孔105喷射的气体进行压缩,由此,可产生更加微小的气泡。
(4)由于在流体中,大量地包含微小气泡,故可增加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可促进气液反应装置的反应,可促进曝气槽、净化装置的净化处理,或河川、湿地、水库等的净化处理。另外,可增加养殖池、养殖场,或鲜鱼运送车的水(海水)中的溶解氧量。
(5)由于延伸部107b由可挠性材料形成,故对应于泵的输出压力,气液导入孔104,气液喷射孔105的直径,容器102的形状,容积(对应于负压轴V的吸力),间隙105a的值也变化,广泛应用性优良。
(6)可仅仅通过调整气液混合流体的压力,调整气泡的平均直径。
(7)由于通过固定杯部,将外部的液体切断,故将负压液的形成抑制在最小程度,容器内的喷射回旋阻力很小,水流的旋转加快,获得微小气泡。
(第12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12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进行描述。
图16(a)为第12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立体图,图16(b)为其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16(c)为其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在图16中,标号106表示杯支承部,标号107表示固定杯部,标号107a表示鼓起部,标号107b表示延伸部,由于这些部分与第11实施例的相同,故采用同一标号,省略对其的描述。
标号121表示设置于池,鲜鱼运送车的水、海水、反应槽的液等的液相内部的第12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标号122表示从中间部,朝向两端部集中的蛋形状的,具有中空部的容器,标号123表示气液导入管,该气液导入管123沿切线方向设置固定于容器122的中间部,标号124表示沿切线方向开口于容器122的中间部的气液导入管123的气液导入孔,标号125表示气液喷射孔,该气液喷射孔125开设于容器122的两端部,标号125a表示鼓起部107a的曲面与气液喷射孔125的边缘部之间的间隙。
此外,该第12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121与第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不同之处在于:容器122的中空部呈蛋形状,在容器122的两端部的气液喷射孔125上,设置有固定杯部107。
下面参照附图,对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12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动作进行描述。
图17为表示第12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流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状态图。
符号W表示负压轴,该负压轴由作用于在微小气泡发生器121的内部回旋的气液混合流体中的气体的向心力形成。
如果高压的气液混合流体从气液导入孔124(从切线方向),流入到容器122的内部,则该气液混合流体在沿容器122的内壁面实现回旋,剧烈地进行气液混合的同时,分别朝向开设于容器122的两端部的气液喷射孔125一侧运动。此时,由于液体与气体的比重的差的作用,对液体作用离心力,对气体作用向心力,形成负压轴W。由于因负压轴W的作用,作用有要将两端的固定杯部107的鼓起部107a吸引到容器122的内部的力,另外,固定杯部107的延伸部107b由可挠性材料形成,故鼓起部107a按照覆盖气液喷射孔125的方式移动,间隙125a变窄。另一方面,容器122内部的气液混合流体处于下述状态,即,沿容器122的内壁面回旋,靠近气液喷射孔125,伴随该情况,回旋速度加快,在气液喷射孔125附近,回旋速度为最大,推挤固定杯部107中的鼓起部107a。于是,集中于负压轴W处的气体在鼓起部107a的气液喷射孔125侧的曲面,与在回旋的同时喷射的气液混合流体之间,受到压缩、剪切,此时,通过这两者之间,大量的的微小气泡从开设于容器122的两端的气液喷射孔125,朝向液相喷射。
如果采用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12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则不但具有第11实施例的作用,还获得以下的这样的作用。
(1)由于在微小气泡发生器121中的容器122中,在以气液导入孔124为中心的,容器122的两侧,开设有气液喷射孔125,故可从微小气泡发生器121的两侧,朝向较宽的范围,喷射大量的微小气泡。
(第13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13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进行描述。
图18(a)为第13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立体图,图18(b)为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正视图,图18(c)为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侧视图。
在图18中,标号106表示杯支承部,标号122表示容器,标号123表示气液导入管,标号124表示气液导入孔,标号125表示气液喷射孔,由于这些部分与第12实施例相同,故采用相同标号,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标号131表示设置于池、鲜鱼运送车的水、海水、反应槽的液等的液相内部的第13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标号132表示框架状支架,其中,在中间处,具有圆形状的孔部132c的框部132a与相应的气液喷射孔125相对,延伸设置于框部132a的周部的立起部132b设置于相应的杯支承部106上。另外,还具有下述情况,即,不设置杯支承部106,将立起部132b的端部,直接固定于容器122上,设置框架状支架132。标号133表示球状的杯部,其一端以松动方式嵌合于框部132a的孔部132c中,另一端侧以松动方式嵌合于气液喷射孔125中,该杯部133以可运动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框部132a与气液喷射孔125之间,或以固定方式设置于框部132a上。伴随杯部133的运动,杯部133与气液喷射孔125之间的间隙125变化。上述杯部133采用由合成树脂制成,合成橡胶制成,铝合金等的金属制成等的、重量较轻的、抵抗喷射的流体,负压轴的压力。
下面参照附图,对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13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动作进行描述。
图19为表示第13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流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正视状态图。
符号X表示负压轴,该负压轴X由作用于在微小气泡发生器131的内部回旋的气液混合流体中的气体的向心力形成。
还有,由于气液混合流体从气液导入孔124,流入到容器122的内部,实现回旋,同时到达气液喷射孔125时的动作与第12实施例相同,故省略对其的描述。
如果通过在容器122的内部回旋的气液混合流体,形成负压轴X,则因负压轴X的作用,作用有要将球状的杯部133吸引到容器122的内部的力,另外,由于杯部133按照在框部132a与气液喷射孔125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故杯部133朝向气液喷射孔125一侧移动,间隙125b变窄。
再有,在球状的杯部133在以固定方式设置于框部132a上的场合,由于杯部133与气液喷射孔125之间的间隙不变化,故可排出稳定的水流。
另外,通过在回旋的同时,从气液喷射孔125喷射的气液混合流体,使杯部133旋转。另一方面,容器122内的气液混合流体处于下述状态,即,其沿容器122的内壁回旋,同时靠近气液喷射孔125,伴随该情况,回旋速度加快,在气液喷射孔125的附近,回旋速度最大,推挤杯部133。于是,集中于负压轴X处的气体在回旋的气液混合流体,与旋转的杯部133的曲面之间,受到压缩、剪切,此时,通过这两者之间,大量的微小气泡从开设于容器122的两端的气液喷射孔125,朝向液相喷射。由于对应气液混合流体的压力,负压轴X的负压变化,故对应于负压,杯部133靠近,或离开气液喷射孔125,由此,调整气泡的直径。
还有,通过将杯部133与气液喷射孔125之间的间隙固定在适当值,规定直径的气泡可喷射,保持在适合的状态,还可使微小气泡发生器131稳定地动作。
如果采用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13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获得下述的这样的作用。
(1)由于杯部133按照可在气液喷射孔125与框部132a之间移动,旋转的方式设置,故可通过负压轴X的作用,杯部133沿气液喷射孔125方向移动,间隙125b变窄,从气液喷射孔125喷射的气体在杯部133中受到压缩、剪切,产生更加微小的气泡。
(2)由于在气液混合流体流入容器122的内部时,借助负压轴X的吸力与喷射的气液混合流体的喷射方向的力,将杯部133保持在规定位置,故其几乎不与框部132a,气液喷射孔125接触,难于产生磨耗,耐久性优良。
(3)由于在微小气泡发生器131中的容器122中,在以气液导入孔124为中心的,容器122的两侧,开设有气液喷射孔125,故可从微小气泡发生器131的两侧,朝向较宽的范围,喷射包含大量的微小气泡的流体。
(4)由于大量地产生微小气泡,故可增加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可促进气液反应装置的反应、曝气槽、净化装置的净化处理。另外,可增加养殖池、养殖场,或鲜鱼运送车的水(海水)中的溶解氧量。
(5)可仅仅通过调整气液混合流体的压力,调整气泡的平均直径。
(第14实施例,第15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14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和具有该发生器的第15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动作进行描述。
图20(a)为第14实施例的多级式微小气泡发生器的立体图,图20(b)为该发生器的后视图,图21为第15实施例的多级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组成图。
在图20中,标号201表示第14实施例的多级式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标号202表示从后部侧,朝向前端部集中的,具有基本呈圆锥台形状的中空部的容器(前端喷嘴),标号203表示开设于容器202的前端部(顶部)的气液喷射孔(前端喷射孔),标号204a表示沿切线方向开口于容器202的后部侧的气液导入孔(前端液体导入孔),标号204b表示气液导入管(前端液体导入管),该气液导入管204b按照与气液导入孔204a连通的方式设置,导入液体,气液混合流体,标号205表示内部喷嘴部,该内部喷嘴部205的前部侧设置于容器202的后部侧的内部,该内部喷嘴部205呈从后部侧,朝向前端侧集中的形状而开口,标号206表示开口于内部喷嘴部205的前端部的二次喷射孔,标号206a表示呈圆筒状形成于内部喷嘴部205中的背后的内部中空部,标号207a表示二次液体导入孔,该二次液体导入孔207a沿与气液导入孔204a相同的方向的切线方向开口于内部中空部206a,标号207b表示二次液体导入管,该二次液体导入管按照与二次液体导入孔207a连通的方式设置,标号208表示开设于内部中空部206a的后端部的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气体自吸孔)。
象图示的那样,在容器202的内部设置有回旋流发生部、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208,该回旋流发生部具有内部喷嘴部205、内部中空部206a,以及二次液体导入管207b,由此,使容器202中的中空部的回旋水流加速,对其搅拌,容易产生更加微小的气泡。
标号209表示第15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标号210表示前端泵,该前端泵210具有吸入口210a和排出口210b,其将前端侧液体送入到容器202的内部,标号211表示前端侧排出管,该前端侧排出管的上游侧与前端泵210的排出口210b连接,其下游侧与气液导入管204b连接,标号212表示前端侧吸入管,该前端侧吸入管212的下游侧与前端泵210的吸入口210a连接,标号213表示气体自吸管,该气体自吸管213的一端与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208连接,另一端开口于空气等中,标号214表示二次泵,该二次泵214具有吸入管214a与排出口214b,将二次侧液体送入到内部喷嘴部205的内部,标号215表示二次侧排出管,该二次侧排出管215的上游侧与二次泵214的排出口214b连接,其下游侧与二次液体导入管207b连接,标号216表示二次侧吸入管,该二次侧吸入管216的下游侧与二次泵214的吸入口214a连接,标号217表示气体流量调节泵,该气体流量调节泵217设置于气体自吸管213的规定部。
下面参照附图,对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14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和具有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第15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动作进行描述。
图22为表示微小气泡发生器内部的流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
在图22中,标号201表示微小气泡发生器,标号202表示容器,标号203表示气液喷射孔,标号204a表示前端导入孔,标号204b表示前端流体导入管,标号205表示内部喷嘴部,标号206表示二次喷射孔,标号207a表示二次液体导入孔,标号207b表示二次液体导入管,标号208表示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由于这些部分与图20的相同,故采用同一标号,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将从前端泵吸入的液体,作为前端侧液体,将从二次泵吸入的液体作为二次侧液体。前端侧液体与二次侧液体既可是同种,也可是不同种类的,采用水、药液、反应液、燃料等。此外,作为气体,在污水处理槽等的场合,采用空气,在池等的水的杀菌的场合,采用臭氧,在化学反应的场合,采用反应气体(HCN,HCl,SO2,NO2等)。
标号218表示边界部分,该边界部分指由要侵入到容器202的内部的负压液,以及喷向容器202之外的前端侧液体和二次侧液体形成的,气液喷射孔203的边界部分,符号X表示负压轴,该负压轴X由在容器202和内部喷嘴部205的内部回旋的气液混合流体形成。
如果驱动二次泵214,则二次侧液体经二次侧吸入管216,二次泵214,二次侧喷射管215,从二次液体导入管207b,连续地流入到内部喷嘴部205的内部,在回旋,集中的同时,朝向二次喷射孔206一侧移动。此时,由于离心力作用于二次侧液体,回旋流的中心处于负压状态,故气体从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208吸入,在内部喷嘴部气体导入孔208,与二次喷射孔206之间,形成负压轴。
另一方面,如果驱动前端泵210,则前端侧液体经前端侧吸入管212,前端泵210,前端侧排出管211,从前端流体导入管204b,连续地流入到容器202的内部,在回旋、被集中的同时,朝向气液喷射孔203侧移动。另外,其回旋方向与前端侧液体相同的二次侧液体从二次喷射孔206,进入到容器202的内部。此时,由于离心力作用于容器202的内部的二次侧液体和前端侧液体,负压作用于回旋流的中心,故形成于内部喷嘴部205的内部的负压轴延伸到气液喷射孔203,形成负压轴X。
在容器202的外侧的气液喷射孔203附近的流体上,因负压轴的作用,作用有要从气液喷射孔203,进入容器202的内部的力。另一方面,在容器202的内部,前端侧液体和二次侧液体处于下述状态,即,它们混合,回旋,与此同时,靠近气液喷射孔203,伴随该情况,回旋速度加快,并且压力上升,在气液喷射孔203的附近,回旋速度和压力为最大,推挤负压液。前端侧液体和二次侧液体按照避免负压液的方式,从气液喷射孔203的边缘部附近流出。另外,集中于负压轴X处的气体在负压液与前端侧液体和二次侧液体之间的边界部分218受到剪切,形成大量的微小气泡,从气液喷射孔203喷射。
如果采用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14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和具有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第15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则获得下述那样的作用。
(1)由于二次侧液体在回旋的同时,从二次喷射孔206,进入到容器202的内部,故可高效率地使前端侧液体与二次侧液体混合。
(2)由于二次侧液体在回旋的同时,从二次喷射孔206,进入到容器202的内部,故对二次侧液体的回旋力,作用前端侧液体的回旋力,产生更强的回旋流,由此,可以良好的势能,朝向更宽的范围,喷射微小气泡。
(3)由于可通过调节气体流量调节阀217,调节混入液体中的气体量,故可调节所产生的微小气泡的大小、量。
(4)可仅仅将微小气泡的直径调节到100μm以下,调节液体、气体的流入量、回旋速度,实现自由控制。
(5)由于为微小气泡,故气泡的表面积极大,可以较高的吸收率、反应率将空气、反应气体供给污水、反应液、中和液。
(6)由于气体从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208吸入,故可以较高的吸收率,自动地将大气中的空气供给污水,可在不维修的情况下,实现污水处理的人力节省。
(7)可仅仅使气体自吸管213朝向大气敞开,或使其与所需的吸收,或反应气体(比如,CO2,HCl,HCN,SO2,COCl2,氟化合物气体等的其它的反应气体)连接,使液体吸收气体,或使气体在液体中反应。
(8)由于是多级的,可通过在各级中,供给同种或多种的液体与气体,以较高的效率,使液体吸收气体或使气体在液体中反应。
(9)可仅仅通过调整液体的供给量,调整气体的吸入量,作业性、人力节省性能优良。
(10)可对应于所混合的原始液体的粘度、回旋量、流量,将气体导入适合的液体导入管,处理、反应的自由性优良。
(11)还可通过泵210,214,一次性地混合多种液体、气体。
(第16实施例,第17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16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和具有该发生器的第17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进行描述。
图23(a)为第16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立体图,图23(b)为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后视图。
在图23中,标号202表示容器,标号203表示气液喷射孔,标号204a表示前端液体导入孔,标号204b表示前端液体导入管,标号205表示内部喷嘴部,标号206表示二次喷射孔,标号207a表示二次液体导入孔,标号207b表示二次液体导入管,由于这些部分与第14实施例的相同,故采用同一标号,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标号221表示第16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
该第16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221与第14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20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内部喷嘴部205的后部,没有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208。
图24表示第17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组成图。
在图24中,标号210表示前端泵,标号210a表示吸入口,标号210b表示排出口,标号211表示前端侧排出管,标号212表示前端侧吸入管,标号214表示二次泵,标号214a表示吸入口,标号214b表示排出口,标号215表示二次侧排出管,标号216表示二次侧吸入管,标号217表示气体流量调节阀,标号221表示第16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
标号222表示第17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标号223表示气体自吸管,该气体自吸管223的一端侧与二次侧吸入管216连接,其另一端侧开口于空气中。
第17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与第15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气体自吸管223与二次侧吸入管216连接。
下面参照附图,对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16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和具有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第17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动作进行描述。
还有,为了便于说明,将从前端泵吸入的液体作为前端侧液体,将通过二次泵吸入的液体作为二次侧液体。
如果驱动二次泵214,则二次侧液体从二次侧吸入管216,经吸入口214a,吸入到二次泵214的内部。此时,在二次侧吸入管216中的与气体自吸管223的连接部,将气体从气体自吸管223,朝向二次侧吸入管216,作为二次侧液体的伴随流而吸引,二次侧液体形成气液混合液。在混合有气泡的二次侧液体在二次泵214的内部,借助叶轮(图中未示出),在使气泡扩散的同时,从排出口214b排出,流入到内部喷嘴部205的内部。
再有,由于容器202和内部喷嘴部205内部的动作与第14实施例相同,故省略对其的描述。
如果采用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16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和具有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第17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则除了具有第14实施例,第15实施例中的(1)~(10)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气体自吸管223与二次侧吸入管216连接,在内部喷嘴部205中,没有用于获取气体的孔等,故在将该微小气泡发生器201用于化学反应槽,污水处理槽等的场合,在前端泵210,二次泵214的动作/不动作时等场合,在装置内部残留有残余压力,流体反向流动,即使在该情况下,仍不会因反应物,污物而产生孔的堵塞。
(2)由于混入到二次侧液体的内部的气体在二次泵214的内部,通过叶轮,实现扩散,故可产生更加微小的气泡。
(第18实施例,第19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18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和具有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第19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进行描述。
图25(a)为第18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立体图,图25(b)表示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后视图。
在图25中,标号202表示容器,标号203表示气液喷射孔,标号204a表示前端流体导入孔,标号204b表示前端流体导入管,标号205表示内部喷嘴部,标号206表示二次喷射孔,标号208表示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由于这些部分与第14实施例的相同,故采用同一标号,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标号231表示第18实施例的多级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标号232b表示二次液体导入管,该二次液体导入管232b按照与沿与气液导入管204b相反方向的切线方向,开口于内部喷嘴部205的后部侧的二次液体导入孔232a(参照图27)连通的方式设置。
第18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231与第14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201的不同之处在于:二次液体导入管232b的二次液体导入孔232a沿不是与前端流体导入管204b的前端流体导入孔204a相同的方向,而是与其相反的方向开口。
图26为第19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组成图。
在图26中,标号202表示容器,标号203表示气液喷射孔,标号204b表示前端流体导入管,标号205表示内部喷嘴部,标号208表示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标号210表示前端泵,标号210a表示吸入口,标号210b表示排出口,标号211表示前端侧排出管,标号212表示前端侧吸入管,标号213表示气体吸入管,标号214表示二次泵,标号214a表示吸入口,标号214b表示排出口,标号215表示二次侧排出管,标号216表示二次侧吸入管,标号217表示气体流量调节阀,标号231表示第18实施例的多级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标号232b表示二次液体导入管,由于这些部分与图21或图25相同,故采用同一标号,省略对其的描述。
标号233表示第19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
下面参照附图,对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18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和具有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第19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动作进行描述。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将从前端泵吸入的液体作为前端侧液体,将从二次泵吸入的液体作为二次侧液体。
图27为表示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内部的流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
在图27中,标号202表示容器,标号203表示气液喷射孔,标号204a表示前端流体导入孔,标号204b表示前端流体导入管,标号205表示内部喷嘴部,标号206表示二次喷射孔,标号208表示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标号231表示多级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标号232a表示二次液体导入孔,标号232b表示二次液体导入管,由于这些部分与图25相同,故采用同一标号,省略对其的描述。
符号Y表示负压轴,该负压轴是通过在内部喷嘴部205的内部回旋的气液混合流体形成的。
如果驱动二次泵214,则二次侧液体经二次侧吸入管216、二次泵214、二次侧排出管215,从二次液体导入管232b,连续地流入到内部喷嘴部205的内部,其在回旋的同时,朝向二次喷射孔206一侧移动。此时,对二次侧液体,作用离心力,对回旋流的中心,作用负压,气体从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208吸入,形成负压轴Y。
另一方面,如果驱动前端泵210,则前端侧液体经过前端侧吸入管212,前端泵210,前端侧排出管211,从前端流体导入管204b,连续地流入到容器202的内部,沿二次侧液体的反方向回旋,同时,朝向气液喷射孔203一侧移动。另外,在容器202的内部,其回旋方向与前端侧流体相反的二次侧液体从二次喷射孔206,进入到容器202内部。
对二次喷射孔206附近的前端侧液体,因内部喷嘴部205的内部的负压轴Y的作用,作用有要从二次喷射孔206的内部,进入到内部喷嘴部205的内部的力。另一方面,在内部喷嘴部205的内部,处于下述状态,即,二次侧液体回旋,同时,靠近二次喷射孔206,伴随该情况,旋转速度加快,并且压力上升,在二次喷射孔206的附近,回旋速度和压力最大,推挤负压液。二次侧液体按照避免负压液的方式,从二次喷射孔206的边缘附近流出。另外,集中于负压轴Y处的气体在负压液与二次侧液体的间隙处,形成压缩气体,通过这两者之间,与二次侧液体一起,朝向容器202的内部,形成大量的微小气泡,从内部喷嘴部205的二次喷射孔206喷射,与前端侧液体混合,然后,从容器202的气液喷射孔203喷射。
如果采用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18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和具有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第19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则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二次侧液体的回旋方向与前端侧液体的回旋方向相反,故在集中在负压轴Y处的气体从二次喷射孔206,进入到容器202的内部的瞬间,形成微小气泡,二次侧液体与微小气泡以较高的效率与回旋的前端侧液体混合,从气液喷射孔203喷射。于是,即使在容器202和内部喷嘴部205设置于空气中的情况下,仍可喷射大量地包含微小气泡的液体。
(2)由于可通过调节气体流量调节阀217,调整混入到二次侧液体中的气体量,故可调节所产生的微小气泡的大小、量。
(3)可仅仅通过将微小气泡的直径调节到数μm~100μm的范围内,调节液体、气体的流入量、回旋速度,便实现自由控制。
(4)由于为微小气泡,故气泡的表面积极大,可以较高的吸收率、反应率将空气、反应气体供给污水、反应液、中和液中。
(5)可仅仅使气体自吸管213朝向大气敞开,或使其与所需的吸收,或反应气体(比如,CO2,HCl,HCN,SO2,COCl2,氟化合物气体等的其它的反应气体)连接,使液体吸收气体或使气体在液体中反应。
(6)由于是多级的,可通过在各级中,供给同种或多种的液体与气体,以较高的效率,使液体吸收气体,或使气体在液体中反应。
(7)可仅仅通过调整液体的供给量,调整气体的吸入量,作业性、人力节省优良。
(8)可对应于所混合的原始液体的粘度、回旋量、流量,将气体导入适合的液体导入管,处理、反应的自由性优良。
(第20实施例,第21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20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和具有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第2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21进行描述。
图28(a)为第20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立体图,图28(b)为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后视图。
在图28中,标号202表示容器,标号203表示气液喷射孔,标号204a表示前端流体导入孔,标号204b表示前端流体导入管,标号205表示内部喷嘴部,标号206表示二次喷射孔,标号232a表示二次液体导入孔,标号232b表示二次液体导入管,由于这些部分与图18相同,故采用同一标号,省略对其的描述。
标号241表示第20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
第20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241与第18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23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内部喷嘴部205的后部,没有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208。
图29为第21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组成图。
在图29中,标号202表示容器,标号203表示气液喷射孔,标号204b表示前端流体导入管,标号205表示内部喷嘴部,标号232b表示二次液体导入管,标号210表示前端泵,标号210a表示吸入口,标号210b表示排出口,标号211表示前端侧排出管,标号212表示前端侧吸入管,标号214表示二次泵,标号214a表示吸入口,标号214b表示排出口,标号215表示二次侧排出管,标号216表示二次侧吸入管,标号217表示气体流量调节阀,由于这些部分与图19相同,故采用同一标号,省略对其的描述。
标号242表示第2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标号243表示气体自吸管,该气体自吸管的一端侧与二次吸入管216连接,其另一端侧在空气中开口。
第2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242与第19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233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内部喷嘴部205的后部,没有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208,气体自吸管243与二次侧吸入管216连接。
下面参照附图,对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20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和具有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第2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动作进行描述。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将从前端泵吸入的液体作为前端侧液体,将从二次泵吸入的液体作为二次侧液体。
如果驱动二次泵214,则二次侧液体从二次侧吸入管216经吸入口214a,吸入到二次泵214的内部。此时,在二次侧吸入管216中的与气体自吸管243的连接部,将气体从气体自吸管243,朝向二次侧吸入管216,作为二次侧液体的伴随流而吸引,二次侧液体形成气液混合液。在混合有气泡的二次侧液体在二次泵214的内部,借助叶轮(图中未示出),在使气泡扩散的同时,从排出口214b排出,流入到内部喷嘴部的内部。
再有,由于容器202和内部喷嘴部205内部的动作与第18、19实施例相同,故省略对其的描述。
如果采用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20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和具有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第2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则除了具有第18、19实施例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气体自吸管243与二次侧吸入管216连接,在内部喷嘴部205,没有用于获取气体的孔等,故在将微小气泡发生器241用于化学反应槽、污水处理槽等的场合,在二次泵214的动作/不动作时等的场合,在装置内部,残留有残余压力,流体反向流动,即使在该情况下,仍不会因反应物、污物而产生孔的堵塞。
(2)由于混入到二次侧液体内的气体在二次泵214的内部,借助叶轮,实现扩散,故可大量地产生更加微小的气泡。
(第22实施例,第23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22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和具有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第23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进行描述。
图30(a)为第22实施例的多级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立体图,图30(b)为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后视图。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将从前端泵吸入的液体作为前端侧液体,将从二次泵吸入的液体作为二次侧液体,将吸入到三次泵的液体作为三次侧液体。
在图30中,标号251表示第22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标号252表示容器,该容器252具有从后部侧,朝向前端侧集中的,基本圆锥台形状,标号253表示开设于容器252的前端部(顶部)的气液喷射孔,标号254b表示气液导入管,该气液导入管按照与沿切线方向开口容器252的后部侧的气液喷射孔254a连通的方式设置,标号255表示内部喷嘴部,该内部喷嘴部255的前部侧设置于容器252的后部侧的内部,该内部喷嘴部255呈从后部侧,朝向前端部集中的,基本圆锥台形状,标号256表示开口于内部喷嘴部255的前端部的二次喷射孔,标号257b表示二次液体导入管,该二次液体导入管257b按照与沿气液导入孔254a的相反方向的切线方向开口于内部喷嘴部255的后部侧的液体导入孔257a(图中未示出)连通的方式设置,标号258表示三次喷嘴,该三次喷嘴的前部侧设置于内部喷嘴部255的后部侧的内部,该三次喷嘴呈从后部侧,朝向前端部集中的,基本圆锥台形状,标号259表示三次喷射孔,该三次喷射孔259开设于三次喷嘴258的前端部,标号260b表示三次液体导入管,该三次液体导入管260b按照与沿和二次液体导入孔257a相同的方向的切线方向开口于三次喷嘴258的后部侧的三次液体导入孔260a连通的方式设置,标号261表示开设于三次喷嘴258的后端部的气体自吸孔(内部喷嘴气体自吸孔)。
图31为第23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组成图。
在图31中,标号262表示前端泵,该前端泵262具有吸入口262a与排出口262b,将前端侧液体送入容器252的内部,标号263表示前端侧排出管262b,该前端侧排出管262b的上游侧与前端泵262的排出口262b连接,其下游侧与气液导入孔254a连接,标号264表示前端侧吸入管,该前端侧吸入管264的下游侧与前端泵262的吸入口262a连接,标号265表示二次泵,该二次泵265具有吸入口265a与排出口265b,将二次侧液体送入到内部喷嘴部255,标号266表示二次侧排出管,该二次侧排出管266的上游侧与二次泵265的排出口265b连接,其下游侧与二次液体导入孔257a连接,标号267表示二次侧吸入管,该二次侧吸入管267的下游侧与二次泵265的吸入口265a连接,标号268表示三次泵,该三次泵268具有吸入口268a与排出口268b,将三次侧液体送入三次喷嘴258,标号269表示三次侧排出管,该三次侧排出管的269上游侧与三次泵268的排出口268b连接,其下游侧与二次液体导入孔260a连接,标号270表示三次侧吸入管,该三次侧吸入管270的下游侧与三次泵268的吸入口268a连接,标号271表示气体自吸管,该气体自吸管271的一端与气体自吸孔261连接,其另一端开口于空气中,在规定部,设置有气体流量调节阀217。
下面参照附图,对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22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和具有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第23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动作进行描述。
图32为表示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内部的流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状态图。
在图32中,符号Z表示负压轴,该负压轴由内部喷嘴部255和三次喷嘴258的内部的回旋流形成。
如果驱动三次泵268,则三次侧液体经三次侧吸入管270,三次泵268,三次侧排出管269,从三次液体导入管260b,连续地流入到三次喷嘴258的内部,其在回旋的同时,朝向三次喷射孔259一侧移动。此时,由于对三次侧液体,作用离心力,对回旋流的中心,作用负压,故从气体自吸孔261,吸入气体,形成负压轴。
另外,如果驱动二次泵265,则二次侧液体经二次侧吸入管267、二次泵265、二次侧排出管266,从二次液体导入管257b,朝向内部喷嘴部255的内部连续地流入,在回旋的同时,靠近二次喷射孔256。
在内部喷嘴部255的内部,三次侧液体在回旋的同时,混入到二次侧液体中。由于此时,二次侧液体沿与三次侧液体相同的方向回旋,故负压轴延伸到二次喷射孔256,由此,形成负压轴Z。
另一方面,如果驱动前端泵262,则前端侧液体经前端侧吸入管264,前端泵262,前端侧排出管263,从气液导入管254b,连续地流入容器252的内部,前端侧液体沿与二次侧液体和三次侧液体相反的方向回旋,同时朝向气液喷射孔253侧移动。
另外,包含二次侧液体,三次侧液体和微小气泡的流体从二次喷射孔256,进入到容器252的内部。
在二次喷射孔256附近的前端侧液体上,因内部喷嘴部255和三次喷嘴258的内部的负压轴Z的作用,作用有要从二次喷射孔256,进入到内部喷嘴部255的内部的力。另一方面,在内部喷嘴部255的内部,处于下述状态,即,二次侧液体和三次侧液体回旋,同时,其靠近二次喷射孔256,伴随该情况,回旋速度加快,压力上升,在二次喷射孔256的附近,回旋速度和压力达到最大,推挤负压液。二次侧液体和三次液体按照避免负压液的方式,从二次喷射孔256的边缘附近流出。另外,集中于负压轴Z上的压缩气体在负压液与二次侧液体和三次侧液体的混合液体的间隙中,受到剪切,同时通过该间隙,与二次侧液体与三次侧液体一起,伴随大量的微小气泡,从内部喷嘴部255的二次喷射孔256,朝向容器252的内部喷射,与前端侧液体混合,然后,从容器252的气液喷射孔253喷射。
如果采用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22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和具有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第23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则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二次侧和三次液体的回旋方向,与前端侧液体的回旋方向相反,故集中在负压轴Z处的气体从二次喷射孔256,进入到容器252的内部,此时,其受到剪切,形成微小气泡,二次侧液体和三次侧液体与微小气泡高效率地与回旋的前端侧液体混合,从气液喷射孔253喷射。于是,即使在容器252和内部喷嘴部255与三次喷嘴部258设置于空气中的情况下,仍可喷射包含大量的微小气泡的液体。
(2)由于可通过调节气体流量调节阀217,调整混入到三次侧液体中的气体量,故可调节所产生的微小气泡的大小、量。
(3)可仅仅通过将微小气泡的直径调节到数μm~100μm的范围内,调节液体、气体的流入量、回旋速度,便实现自由控制。
(4)由于为微小气泡,故气泡的表面积极大,可以较高的吸收率、反应率将空气、反应气体供给污水、反应液、中和液中。
(5)可仅仅使气体自吸管271朝向大气敞开,或使其与所需的吸收,或反应气体(比如,CO2,HCl,HCN,SO2,COCl2,氟化合物气体等的其它的反应气体)连接,使液体吸收气体,或使气体在液体中反应。
(6)由于是多级的,可通过在各级中,供给同种或多种的液体与气体,以较高的效率,使液体吸收气体,或使气体在液体中反应。
(7)可仅仅通过调整液体的供给量,调整气体的吸入量,作业性、人力节省性能优良。
(8)可对应于所混合的原始液体的粘度、回旋量、流量,将气体导入适合的液体导入管,处理、反应的自由性优良。
(9)通过使相应的液体,或气体流入容器252和内部喷嘴部255、三次喷嘴258中,可使更多种类的液体、气体混合。
(10)可通过一次的处理,以较高的含氧率,制造混合燃料,可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11)可同时将化学工场等的工场的种类不同的排气、反应气体,供给到中和液、清洗液、反应液中。
(12)可在养殖场等处,供给臭氧气体,接着供给空气,同时实现高杀菌和高含氧率处理。
(13)可仅仅根据液体的种类,选择泵262,265,268,广泛应用性优良。
另外,在第23实施例中,在三次喷嘴258的后部,设置气体自吸孔261,连接有气体自吸管271,但是,通过将气体自吸管271,与二次侧吸入管267和/或三次侧吸入管270连接,则不但获得上述(1)和(13)的作用,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4)由于在三次喷嘴258中,没有获取气体用的孔等,故在前端泵262、二次泵265、三次泵268的动作/不动作等场合,在装置的内部残留有残余压力,流体反向流动,即使在该情况下,仍不产生堵塞。
(15)由于混入二次侧和/或三次侧液体的内部的气体在二次泵265和/或三次泵268的内部,借助叶轮,实现扩散,故可大量地产生更加微小的气泡。
(第24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24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进行描述。
图33(a)为第24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3(b)为该主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
在图33中,标号300表示第24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标号301表示容器,该容器301具有按照基本保持旋转对称的方式形成的中空部,标号302表示气液导入管,该气液导入管302与沿切线方向开口于容器301的周壁部的气液导入孔302a连接,标号303表示气液喷射孔,该气液喷射孔303按照沿中空部的旋转对称轴的方向开口的方式设置,标号304表示设置于容器301的后壁上的箱部,标号305表示箱部气体自吸孔,该孔305按照负压轴以一定程度重合的方式贯穿地形成于箱部304和容器301之间的壁部,标号306表示设置于箱部304中的箱部气体导入管,标号307表示与气液喷射孔303连接的气液喷射导向部,标号308表示按照开口于气液喷射导向部307的周缘部的方式形成的水流的流出部,标号309表示飞散防止部,该分散防止部用于防止从流出部308流出的液体的飞散。
第24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300与第1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1的较大不同之处在于:容器301具有箱部304和箱部气体导入孔306。另外,在不将微小气泡发生器300用作将水流喷射到皮肤面上,进行按摩的按摩器的场合,可省略气液喷射导向部307的组成。
箱部304为液体的存储部,该液体的存储部覆盖于容器301的后壁上,呈圆筒状等形状,其通过形成于后壁的箱部气体自吸孔305,与中空部301a连通。上述箱部304按照与容器301基本上相同的直径形成,其容积为容器301的容积的约1/20~1/4。上述箱部304通过粘接剂等,与容器301的后壁粘接,但是,也可成整体形成于容器上,或通过螺纹部等,实现螺纹连接。
上述箱部气体导入管306形成于箱部304的顶部,其孔径约在2~5mm的范围内,可通过存储于箱部304内的水,吸引外部的空气等。
下面参照附图,对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24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300的动作进行描述。
图34为表示第24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在图34中,符号X表示气体轴,该气体轴在容器301的中空部301a的内部,形成于箱部气体自吸孔305,与气液喷射孔303,皮肤面H之间。
首先,使微小气泡发生器300中的气液导入管302与自来水管(水道)的龙头、泵的排出口侧连接,使液体沿切线方向,从气液导入管302,朝向容器301的中空部301a流入。
流入中空部301a的内部的液体沿中空部301a的壁面回旋,同时,从气液喷射孔303,朝向气液喷射导向部307移动,沿气液喷射导向部307的内壁面回旋,同时与皮肤面H碰撞,从流出部308,通过飞散防止部309的内壁面,朝向微小气泡发生器300之外流出。
由于此时,液体沿容器301的周壁回旋,对该液体作用离心力,该回旋流的中心附近处于低压状态,故从设置于后壁的基本中间位置的箱部气体自吸孔305,连续地吸引气体,在中空部301a的内部,形成气体轴X,并且气液喷射导向部307的前方侧的皮肤面H受到吸引。
集中于气体轴X处的气体在前端部分与皮肤面H之间被拉碎,形成微小气泡,实现扩散,悬挂于皮肤面H上,与回旋流一起,从流出部308流出。在这里,由于微小气泡发生器300中的中空部301a不与外气直接连通,而与箱部304的箱侧中空部304a连通,箱部中空部304a通过箱部气体导入管306,与外气连通,故吸引阻力增加,可进行流量的调整。
另外,也可使液体存储于箱部侧中空部304a中,进一步增加箱部气体自吸孔305的吸引阻力,减小吸入到中空部301a的内部的气体的流量。
下面针对微小气泡发生器300,对测定在从该气体喷射孔303喷射的水流中产生的吸力而获得的以下的结果①~⑧进行描述。另外,仅仅在水流的中心部,吸力较弱,但是,通过在喷射孔的周围,设置导向部,使受到吸引的部分扩大,可增强吸力。
另外,泵采用100V-80W的类型。
①d=7.0mm,Q=10.0升/分:30g球◎:60g球◎
②d=7.5mm,Q=10.5升/分:30g球○:60g球△
③d=8.2mm,Q=11.5升/分:30g球○:60g球×
④d=9.3mm,Q=12.5升/分:30g球◎:60g球○
⑤d=10.4mm,Q=13.5升/分:30g球◎:60g球◎
⑥d=11.5mm,Q=14.5升/分:30g球◎:60g球◎
⑦d=12.5mm,Q=15.0升/分:30g球◎:60g球○
⑧d=13.5mm,Q=15.0升/分:30g球○:60g球×
在这里,符号d表示气液喷射孔303的口径,Q表示喷射流量。符号◎,○,△,×表示将吸引试验用的重量为30g的橡胶球和60g的橡胶球设置于气液喷射孔303的附近时的吸力的评价,其表明按照◎~×的顺序,吸力降低。根据这些结果知道,在气液喷射孔303的口径为7mm和11mm的范围的附近,吸力增加。但是,如果喷射孔径d变大,则具有气泡变大的倾向,必须对应必需的流量Q,将其调整到适合的范围内。随便说一下,在口径为7mm的场合,不能够增加流量Q,但是,可确保皮肤等的按摩所必需的吸力。另外,在11mm的场合,可增加流量Q,另外,可在中空部内,保持必要的水流的回旋力。
如果采用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24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300,则除了具有在第1实施例中获得的作用,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可通过设置箱部304,借助存储于该箱部304的内部中的水,将水压提供给箱部气体自吸孔305的部分,增加箱部气体自吸孔305的吸引阻力,可使微小气泡稳定地喷射,控制性优良。
(2)即使在增加箱部气体自吸孔305的直径的情况下,仍不大量地吸引气体,可保持气液喷射孔303的吸力,在将微小气泡发生器300用作按摩器的场合,可获得较高的按摩效果,清洗效果。
(3)由于形成较大的,箱部气体自吸孔305的直径,故难于产生灰尘、水垢等的堵塞造成的动作不良等,维修性优良。
(4)在将微小气泡发生器300用作按摩器的场合,由于具有飞散防止部309,故从流出部308流出的液体朝向前方飞散,使用性优良。
(第25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25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进行描述。
图35为第25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
在图35中,标号331表示第25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标号332表示容器,该容器具有从后部,朝向前端部集中的形状的中空部332a,在后壁处,具有开口部332b,标号332c表示阴螺纹部,该阴螺纹部332c沿开口部332b的边缘部立设,标号333表示旋转部件,其中的阳螺纹部333a与上述阴螺纹部332c螺合,该部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覆盖于上述开口部332b上,标号334表示开口于旋转部件333上的箱部气体自吸孔,标号335表示箱部,该箱部设置于旋转部件333的后壁上,其具有通过箱部气体自吸孔334,与容器332的中空部332a连通的箱侧中空部335a,标号336表示箱部气体导入管,其具有开口于箱部335的顶侧的箱孔。
第25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331与第24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300的不同之处在于:旋转部件333覆盖于容器332的开口部332b,箱部335设置于该旋转部件33上。
此外,通过阴螺纹部332c,在容器332的后壁侧,形成台阶部,但是,可通过使阴螺纹部332c的长度变短,而小于容器332的轴长的1/10,在不妨碍容器332内的回旋水流的情况下,良好地保持气泡发生状态。
下面参照附图,对象上述那样构成的第25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331的动作进行描述。
图36为说明第25实施例的箱部气体自吸孔与气体轴的重合的主要部分的背面的剖视图。
在图36中,标号333b表示旋转部件333的旋转中心,符合Y表示气体轴,该气体轴Y形成于容器332的中空部332a的内部的,箱部气体自吸孔334,与气液喷射孔303与皮肤面H之间。箱部气体自吸孔334按照与旋转中心333b稍稍错开的方式开设。由此,可按照使旋转部件333旋转的方式,调整从轴向观看形成于容器332的内部的气体轴Y与箱部气体自吸孔334时的重合部分的面积。通过调节该重合部分,可调整箱部气体自吸孔334的吸引阻力,可调节从箱部气体自吸孔334吸入的气体量、其形态等。另外,由于气体自吸孔与气体轴的重合调节以外的动作与第24实施例相同,故省略对其的描述。
由于第25实施例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象上述那样构成,故除了具有在第24实施例中获得的作用以外,还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
(1)由于旋转部件333覆盖容器332的后壁中的,其旋转轴与容器332的中心偏离的位置,故箱部气体自吸孔334形成于与旋转轴偏离的位置,故通过使旋转部件333旋转或转动,可调整形成于容器332的内部的,气体轴Y在后壁上的投影截面与箱部气体自吸孔334相重合的部分的面积,可使箱部气体自吸孔334的吸引阻力等变化,可调节从箱部气体自吸孔334吸入的气体量。
(2)通过流体的回旋流,减小容器332的中心部的压力,从设置于容器332的后壁的箱部气体自吸孔334,吸引气体,可使气体轴形成于容器332的内部的中心部。该气体轴Y的形式可通过使旋转部件旋转规定角度的方式调节,操作性优良。
产业上的使用可能性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则获得以下这样的效果。
(1)如果使气液混合流体从气液导入孔,流入到容器的内部,则从切线方向流入的气液混合流体沿容器的内壁回旋,气液剧烈地混合,同时,朝向沿中空部的旋转对称轴的方向的气液喷射孔侧移动。此时,由于液体与气体之间的比重的差的作用,对液体作用有离心力,对气体作用向心力,较大的气泡集中在中心轴处,形成负压轴(气体轴)。另外,由于该负压轴的作用,对气液喷射孔附近的液中的液体,作用要进入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内部的力。另一方面,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内部的气液混合流体处于下述状态,其回旋,同时靠近气液喷射孔,伴随该情况,回旋速度加快,并且压力上升,在气液喷射孔附近,回旋速度和压力达到最大,推挤负压液。于是,集中于负压轴处的气体在由负压液与回旋的气液混合流体形成的间隙,形成压缩气体,通过该间隙,与气液混合流体一起,形成大量的微小气泡,从气液喷射孔,朝向液中喷射。
(2)由于在负压液与集中于负压轴处的气体之间,作用有剪切力,集中于负压轴处的气体被撕碎,从气液喷射孔喷射,故可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
(3)由于将气体与液体预先混合的气液混合流体供给到气液喷射孔,故可调整气体的混合比例,另外可在控制的状态,产生微小气泡。
(4)可使包含微小气泡的水流,与所处理的液体充分地接触,可提高溶解氧量、反应效率等。
(5)可使包含气泡的液体沿规定方向排出,对水流的排出状态进行控制,同时,通过河川、水净化设备等,有效地在较宽的范围内,进行大量的水处理。
(6)在微小气泡发生器用于气液反应装置、污水处理装置等的场合,由于即使在泵的动作/不动作时等场合,因装置内的残留压力(负压)的作用,流体反向流动的情况下,在微小气泡发生器中没有获得气体等用的微孔等,故不会因反应物、污物,产生孔的堵塞。
(7)由于在微小气泡发生器中,没有获得气体等用的微孔等,故即使在使容器的内部处于较高压力的情况下,仍不产生逆流,可喷射更加微小的,大量的气泡。
(8)由于大量地产生微小气泡,故可增加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可促进气液反应装置的反应、净化装置的净化处理。另外,可增加养殖池、养殖场,或鲜鱼运送车的水(海水)中的溶解氧量。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还获得以下的效果。
(1)由于气液喷射孔分别设置于中空部的旋转对称轴的左右两侧,故使可通过一个微小气泡发生器处理的范围变宽,可有效地进行水处理,生产性和方便性优良。
(2)可通过使设置于旋转对称轴的左右两侧的,相应的气液喷射孔的喷射特性不同,将微小气泡的喷射状态控制在规定的状态,可有效地进行水处理。
(3)由于具有2个气液喷射孔,故可使从微小气泡发生器排出的气液混合流体的喷射量比单孔的场合成倍地增加,可进行大量的水处理。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还获得以下的效果。
(1)由于在气液喷射孔的内周壁,具有其直径以规定角度朝向喷射侧扩大的倾斜部,故可将微小气泡,包含形成微小气泡前的气体的水流扩散的范围限定在规定角度内,可减小水流内部的压力,通过该局部的压力的减小,可在气液混合流体中,有效地产生微小气泡。
(2)还可通过对应所供给的水的水质、压力、流量、温度等因素,按照分别组合的方式,调整倾斜部的角度、喷射方向的长度,使在水流中扩散的微小气泡的大小、气泡的集合形态等产生微小的变化。
(3)由于在旋转对称轴的两侧,设置气液喷射孔的场合,故可通过使相应的喷射孔的倾斜角度不同,使从微小气泡发生器上全部喷射的水流,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化学反应槽、净化层等的控制性优良。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还获得以下的效果。
(1)如果使气液混合流体从气液导入孔,流入到容器的内部,则从切线方向流入的气液混合流体沿容器的内壁回旋,使气液剧烈地混合,同时,朝向气液喷射孔侧移动。此时,由于液体与气体的比重的差的作用,对液体作用离心力,对气体作用向心力,较大的气泡集中在中心轴,形成负压轴。另外,由于负压轴的作用,对杯部,作用要吸引到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内部的力。另一方面,容器内部的气液混合流体处于下述状态,即,其回旋,同时靠近气液喷射孔,伴随该情况,回旋速度加快,在气液喷射孔的附近,回旋速度达到最大,推挤与气液喷射孔相对的杯部的盖部。于是,集中于负压轴处的气体在杯部的盖部,与回旋的同时而喷射的气液混合流体之间,受到压缩剪切,同时通过该间隙,与气液混合流体一起,形成大量的微小气泡,从气液喷射孔,朝向液中喷射。
(2)由于可大量地产生微小气泡,故可增加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促进气液反应装置的反应、净化装置的净化处理。另外,可增加养殖池、养殖场,或鲜鱼运送车的水(海水)中的溶解氧量。
(3)可产生微小气泡,可极大地增加气泡的表面积,可以较高的吸收率、反应率,将空气、反应气体供给到污水、反应液、中和液中。
(4)可仅仅通过调节液体、气体的流入量、回旋速度,将微小气泡的直径调节到数nm~100μm的范围内,实现自由控制。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还获得以下的效果。
(1)由于具有杯支承部,将杯部固定,故杯部不相对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方向运动,可有效地在杯部的盖部,与所喷射的气体之间,作用剪切力,集中于负压轴上的气体受到撕碎,实现喷射,可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还获得以下的效果。
(1)由于杯支承部和/或杯部由可挠性材料形成,故杯部在杯支承部的柔性等的允许范围内,沿相应的喷射孔的离合方向移动。因此,在负压轴的作用下,沿气液喷射孔方向吸引杯部,从气液喷射孔喷射的气体在形成于杯部的内侧的鼓起部等处受到压缩、剪切,由此,可大量地产生更加微小的气泡。
(2)由于与对应于泵的输出压力、气液导入孔、气液喷射孔的直径、容器的形状、容积而变化的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时的流速、流量相对应,鼓起部的气液喷射孔侧的面与气液喷射孔之间的间隙的大小变化,故广泛应用性优良。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还获得以下的效果。
(1)由于在杯部的内面侧,具有呈弯曲而突起的形状的鼓起部,故具有微小气泡的气液混合流体可沿鼓起部的面而导向,同时流动。
(2)在杯部、杯支承部的材料由可挠性材料形成的场合,由于通过负压轴,沿气液喷射孔方向吸引鼓起部,流路变窄,故从气液喷射孔喷射的流体中的气体在鼓起部受到压缩、剪切,另外容器与外部液体通过杯部隔开,将负压液的影响抑制在最小程度,喷射力强大,可大量地产生更加微小的气泡。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还获得以下的效果。
(1)由于杯部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气液喷射孔与框架状的支架之间。杯部因负压,沿气液喷射孔方向受到吸引,从气液喷射孔喷射的气体受到杯部的压缩、剪切,故可大量地产生更加微小的气泡。
(2)可根据对应于泵的输出压力、气液导入孔、气液喷射孔的直径、容器的形状、容积而变化的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时的流速,流量,使杯部的气液喷射孔侧的面与气液喷射孔之间的间隙的大小变化,水流的稳定性和控制性优良。
(3)由于在容器内部形成负压轴时,杯部通过负压轴的吸力和所喷射的气液混合流体的喷射方向的力,保持在规定位置,故其几乎不与框架状支架,气液喷射孔接触,难于磨耗,耐久性优良。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还获得以下的效果。
(1)由于具有箱部,可增加通过箱部气体自吸孔和箱部气体导入管而吸引的空气的吸引阻力,故即使在箱部气体自吸孔的直径较大的情况下,仍不大量地吸入该空气,可在稳定的状态,吸引气体。
(2)由于通过设置容量较大的箱部,减缓外部的压力的变化,故容易进行在水流内产生的微小气泡的大小、形态、发生量等的控制,操作性优良。
(3)由于可增加箱部气体自吸孔的直径,故难于产生灰尘、水垢等的堵塞造成的动作不良等情况,维修性优良。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还获得以下的效果。
(1)由于在中空部的内部,具有喷射二次液体的内部喷嘴,故在中空部的内部,有效地使从液体导入管供给的气液混合流体与该二次液体接触,另外,可产生更加微小的气泡,可提高水处理的生产性。
(2)从二次液体导入管,沿切线方向连续地流入到内部中空部的内部的气液混合流体,液体在回旋的同时,朝向内部喷嘴部侧移动。此时,由于对液体作用离心力,回旋流处于负压状态,故气体集中于中心,形成负压轴。另一方面,从气液喷射孔,朝向中空部的内部流入的液体在回旋的同时,朝向气液喷射孔侧移动。象这样,可在中空部的内部,通过二次液体导入管与气液导入孔而供给的流体汇合,可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
(3)在所喷射的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方向与中空部的内部的液体的回旋方向相反的场合,由于集中在负压轴处的气体在瞬间变为微小气泡,与中空部内部的液体混合,从气液喷射孔喷射,故即使在气液喷射孔设置于空气中的情况下,仍可喷射大量地包含微小气泡的液体。
(4)由于在中空部中,没有获取气体用的孔等,故在微小气泡发生器用于化学反应槽、化学石油工厂的气体清洗槽、污水处理槽的场合,在泵动作/不动作时等情况下,在装置的内部,残留有残余压力,流体反向流动,即使在该情况下,不会因反应物、污物而产生孔的堵塞。
(5)由于可形成微小气泡,故气泡的表面积极大,可以较高的吸收率、反应率将空气、反应气体供给到污水、反应液、中空液中。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还获得以下的效果。
(1)可通过使不同种类的液体或气体流入到各回旋流发生部中,混合更多种类的液体、气体。
(2)可通过一次的处理,以较高的含氧率,制造混合燃料,可提高燃烧器等的燃烧效率。
(3)可在化学工厂等的工厂中,同时将不同种类的排出气体,反应气体供给到中和液、清洗液、反应液中。
(4)可在养殖场等处,供给臭氧气体,接着,供给空气,同时实现高杀菌和高含氧量处理。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还获得以下的效果。
(1)由于气液混合流体在回旋的同时,从内部喷嘴部,进入中空部的内部,故可以较高的效率将气液混合流体与液体混合。
(2)由于对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力,作用来自内部喷嘴部的液体的回旋力,故产生更强的回旋流,故可以良好的势能,朝向更宽的范围,喷射大量的微小气泡。
(3)在二次液体导入孔、以串联方式连接的内部喷嘴部的液体导入孔沿与气液导入孔的相反方向的切线方向开口的场合,可在多级连接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内部,提高气体与液体的吸收率,反应率。
(4)通过调整中空部内部的、各内部喷嘴部中的液体的回旋速度,可从气液喷射孔,大量地喷射微小气泡。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还获得以下这样的效果。
(1)从二次液体导入管、沿切线方向连续地流入到内部中空部的内部的气液混合流体、液体在回旋的同时,朝向内部喷嘴部侧移动。此时,由于对液体作用离心力,回旋流的中心处于负压状态,故从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吸引气体,所吸引的气体集中于中心,形成负压轴。另一方面,从气液导入孔,朝向中空部的内部流入的液体在回旋的同时,朝向气液喷射孔侧移动。象这样,在中空部的内部,通过二次液体导入管与气液导入孔而供给的流体可汇合,可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
另外,可在中空部的内部,从二次液体导入管,喷射下述气液混合流体,该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方向与来自气液喷射孔的流体的喷射方向相反或相同。
对内部喷嘴部附近的液体,通过内部喷嘴部的负压轴,作用有要朝向内部喷嘴部进入的力。另一方面,来自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的,包含气体的气液混合流体处于下述状态,即,其在于内部喷嘴部的内部回旋的同时,移动、靠近内部喷嘴部的喷射孔,伴随该情况,回旋速度加快,压力上升,在前端的喷射孔附近,回旋速度和压力达到最大,推挤负压液。气液混合流体按照避免负压液的方式,从二次喷射孔的边缘部附近流出。在流出时,负压轴处的经压缩的气体变为微小气泡,受到剪切,与气液混合流体一起朝向中空部的内部喷射,与中空部的内部的液体混合,然后从气液喷射孔喷射。
(2)由于可形成微小气泡,故可极大地增加气泡的表面积,可以较高的吸收率、反应率,将空气、反应气体供给到污水、反应液、中和液中。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通过该方案,获得以下的效果。
(1)由于在微小气泡发生器中,没有获取气体用的细小孔等,故在泵动作/不动作时的场合,在装置内部残留残余压力,流体逆流,即使在该情况下,仍不产生孔的堵塞。
(2)通过泵中的叶轮,将吸入到泵内部的气液混合流体与液体搅拌,在气泡扩散的同时,其从泵的排出口,朝向气液排出管排出。
(3)由于从气液排出管,供给微小气泡发生器的气液混合流体,在中空部的内部进一步受到搅拌,形成微小气泡,故与已有技术相比较,可产生更加微小的气泡。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还获得以下的效果。
(1)由于气体从吸入管部气体自吸孔,吸入到气体吸入管中,在微小气泡发生器中,没有获得气体等用的微孔等,故在泵动作/不动作时等的情况下,在装置的内部,残留有残余压力,流体反向流动,即使在该情况下,仍不会产生孔的堵塞。
(2)如果驱动泵,则在气液吸入管中,产生水流,通过该喷射效果,气体作为液体的伴随流,从气液吸入管部气体自吸孔,吸入到气液吸入管的内部。象这样,包含气体的气液混合流体从泵的吸入口,吸入到泵的内部。吸入到泵的内部的气液混合流体在泵中的叶轮的作用下,在使气泡扩散的同时,从泵的排出口,排到气液排出管的内部。
(3)由于可对从吸入管气体自吸孔供给的气体的流量进行控制,故可适当地调整微小气泡的量,大小等。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还获得以下的效果。
(1)可通过使气体导入管与所需的容器等连通,使所需的气体流入气液吸入管内。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还获得以下的效果。
(1)由于通过气体流量调节发生的调节,可调整混入中的气体量,故可调整所发生的微小气泡的大小。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还获得以下的效果。
(1)由于可通过气泵,强制地供给气体,故可使与液体混合的气体量增加。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还获得以下的效果。
(1)由于潜液泵设置于液中,故将泵设置地面上的场所是不必要的,使用性优良。
(2)由于从潜液泵的吸入口,直接吸入流体,气液吸入管是不必要的,故部件数量很少,生产性优良。
(3)由于吸入口开口于液中,故在潜液泵的动作/不动作时,不作用残余压力,流体不在气体导入管中反向流动,不产生孔的堵塞。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还获得以下的效果。
(1)可通过在吸入室内,使呈涡轮状的叶轮旋转,从按照与叶轮的旋转轴部相对的方式开口的吸入口,吸引周围的液体,将其获取到吸入室内部,并且从液吸入室的周壁的切线方向连接的气液排出管,排出水流。
(2)由于具有驱动叶轮的电动机的电动机室与具有叶轮的吸入室成整体形成,故使整体的尺寸紧凑,携带性优良,另外,可容易适合用于水净化场、沉淀槽等。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还获得以下这样的效果。
(1)由于分支管设置于潜液泵的吸入口附近,故可在分支管内部,产生负压,气体从气体导入管,混入到所吸入液体中。
(2)由于负压管的内径大于分支管的内径,故在流体从分支管,流入负压管时,在负压管内部,产生负压,气体从气体导入管,混入到所吸入液体中。
(3)由于分支管开口潜液泵的吸入口附近开口,故在潜液泵动作/不动作时,不作用有残余压力,流体不在气体导入管中反向流动,不产生孔的堵塞。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还获得以下的效果。
(1)由于不必单独要求气泵用电动机等的驱动部,故生产性优良,并且可形成小型的装置。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还获得以下的效果。
(1)由于可采用多个微小气泡发生器,从相应的气液喷射孔,沿规定方向喷射大量的微小气泡,故可在更宽的范围,喷射微小气泡。
(2)可通过调整相应的气液喷射孔的倾斜部的角度,控制整体的水流的排出状态,另外可有效地进行较宽范围的水处理。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还获得以下的效果。
(1)由于在气液喷射孔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倾斜部,该倾斜部的直径朝向喷射方向,按照规定角度扩大,故可将包含微小气泡,形成微小气泡前的气体的水流扩散的范围限定在规定角度,使该水流的内部的压力减小,通过该部分的减压,在气液混合流体的内部,有效地产生微小气泡。
(2)还可通过对应所供给的水的水质、压力、流量、温度等因素,分别调整倾斜部的角度、喷射方向的长度,使在水流内扩散的微小气泡的大小、气泡的集合形式等产生微小的变化。
(3)在旋转对称轴的两侧,设置气液喷射孔的场合,可通过使相应的喷射孔的倾斜角度不同,使从微小气泡发生器全部喷射的水流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化学反应槽、净化层等的控制性优良。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还获得下述的效果。
(1)由于在杯部的内面侧,具有呈弯曲而突起的形状的鼓起部,故具有微小气泡的气液混合流体可沿鼓起部的面而导向,同时流动。
(2)在杯部、杯支承部的材料由柔性材料形成的场合,由于通过负压轴,沿气液喷射孔方向吸引鼓起部,流路变窄,故从气液喷射孔喷射的流体中的气体在鼓起部受到压缩、剪切,且容器与外部液体之间由杯部隔开,将负压液的影响抑制在最小长度的喷射力强大,可大量地产生更加微小的气泡。由此,可大量地产生更加微小的气泡。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还获得下述的效果。
(1)由于在杯部的内面侧,具有呈弯曲而突起的形状的鼓起部,故具有微小气泡的气液混合流体可沿鼓起部的面而导向,同时流动。
(2)在杯部、杯支承部的材料由柔性材料形成的场合,由于通过负压轴,沿气液喷射孔方向吸引鼓起部,流路变窄,故从气液喷射孔喷射的流体中的气体在鼓起部受到压缩、剪切,另外,容器与外部液体之间由杯部隔开,将负压液的影响抑制在最小长度的喷射力强大,可大量地产生更加微小的气泡。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还获得下述的效果。
(1)由于具有箱部,故可增加通过箱部气体自吸孔和箱部气体导入管吸引的空气的吸引阻力,故即使在增加箱部气体自吸孔的直径的情况下,仍不大量地吸引气体,可在稳定的状态下,吸引气体。
(2)由于通过设置容量较大的箱部,减缓外部的压力的变化,故在水流内部产生微小气泡的大小、形态、发生量等的控制容易,操作性优良。
(3)由于可增加箱部气体自吸孔的直径,故难于产生灰尘、水垢等的堵塞造成的动作不良等情况,维修性优良。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还获得下述的效果。
(1)由于在中空部的内部,具有喷射二次液体的内部喷嘴,故在中空部的内部,有效地使从液体导入管供给的气液混合流体与该二次液体接触,可产生更加微小的气泡,可提高水处理的生产性。
(2)从二次液体导入管,沿切线方向连续地流入到内部中空部的内部的气液混合流体、液体在回旋的同时,朝向内部喷嘴部侧移动。此时,由于对液体作用离心力,回旋流的中心处于负压状态,故液体中的气体集中于中心,形成负压轴。另一方面,从气液导入孔,朝向中空部的内部流入的液体在回旋的同时,朝向气液喷射孔侧移动。象这样,在中空部的内部,通过二次液体导入管与气液导入孔而供给的流体可汇合,可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
(3)在所喷射的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方向,与中空部的内部的液体的回旋方向相反的场合,由于集中在负压轴处的气体在瞬间变为微小气泡,与中空部内部的液体混合,从气液喷射孔喷射,故即使在气液喷射孔设置于空气中的情况下,仍可喷射大量地包含微小气泡的液体。
(4)由于在中空部中,没有获取气体用的孔等,故在微小气泡发生器用于化学反应槽、化学石油工厂的气体清洗槽、污水处理槽的场合,在泵动作/不动作时等情况下,在装置的内部,残留有残余压力,流体反向流动,即使在该情况下,仍不会因反应物、污物而产生孔的堵塞。
(5)由于可形成微小气泡,故气泡的表面积极大,可以较高的吸收率、反应率将空气、反应气体供给到污水、反应液、中空液中。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还获得下述这样的效果。
(1)可通过使不同种类的液体或气体流入到各回旋流发生部中,混合更多种类的液体、气体。
(2)可通过一次的处理,以较高的含氧率,制造混合燃料,可提高燃烧器等的燃烧效率。
(3)可同时将化学工厂等的工厂中的不同种类的排出气体、反应气体供给到中和液、清洗液、反应液中。
(4)可在养殖场等处,供给臭氧气体,接着,供给空气,同时实现高杀菌和高含氧量处理。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还获得下述的效果。
(1)由于气液混合流体在回旋的同时,从内部喷嘴部,进入中空部的内部,故可以较高的效率将气液混合流体与液体混合。
(2)由于对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力,作用来自内部喷嘴部的液体的回旋力,故产生更强的回旋流,故可以良好的势能,朝向更宽的范围,喷射大量的微小气泡,使其扩散。
(3)在二次液体导入孔、以串联方式连接的内部喷嘴部的液体导入孔沿与气液导入孔的相反方向的切线方向开口的场合,可在多级连接的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内部,提高气体与液体的吸收率、反应率。
(4)可通过调整中空部内部、各内部喷嘴部的液体的回旋速度,从气液喷射孔,大量地喷射微小气泡。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还获得下述的效果。
(1)从二次液体导入管,沿切线方向连续地流入到内部中空部的内部的气液混合流体,液体在回旋的同时,朝向内部喷嘴部侧移动。此时,由于对液体作用离心力,回旋流的中心处于负压状态,故气体被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吸引,被吸引的气体集中于中心,形成负压轴。另一方面,从气液导入孔,朝向中空部的内部流入的液体在回旋的同时,朝向气液喷射孔侧移动。象这样,在中空部的内部,通过二次液体导入管与气液导入孔而供给的流体可汇合,可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
另外,在中空部的内部,从二次液体导入管,喷射下述气液混合流体,该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方向与来自气液喷射孔的流体的喷射方向相反或相同。
对内部喷嘴部附近的液体,通过内部喷嘴部的负压轴,作用有要朝向内部喷嘴部进入的力。另一方面,来自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的、包含气体的气液混合流体处于下述状态,即,其在于内部喷嘴部的内部回旋的同时,移动、靠近内部喷嘴部的喷射孔,伴随该情况,回旋速度加快,压力上升,在前端的喷射孔附近,回旋速度和压力达到最大,推挤负压液。气液混合流体按照避免负压液的方式,从二次喷射孔的边缘部附近流出。在流出时,负压轴处的经压缩的气体变为微小气泡,受到剪切,与气液混合流体一起朝向中空部的内部喷射,与中空部的内部的液体混合,然后从气液喷射孔喷射。
(2)由于可形成微小气泡,故可极大地增加气泡的表面积,可以较高的吸收率、反应率,将空气、反应气体供给到污水、反应液、中和液中。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还获得下述这样的效果。
(1)从二次液体导入管,沿切线方向连续地流入到内部中空部的内部的气液混合流体、液体在回旋的同时,朝向内部喷嘴部侧移动。此时,由于对液体作用离心力,回旋流的中心处于负压状态,故从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吸引气体,所吸引的气体集中于中心,形成负压轴。另一方面,从气液导入孔,朝向中空部的内部流入的液体在回旋的同时,朝向气液喷射孔侧移动。象这样,在中空部的内部,通过二次液体导入管与气液导入孔而供给的流体可汇合,可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
另外,可在中空部的内部,从二次液体导入管,喷射下述气液混合流体,该气液混合流体的回旋方向与来自气液导入孔的流体的喷射方向相反或相同。
对内部喷嘴部附近的液体,通过内部喷嘴部的负压轴,作用有要朝向内部喷嘴部进入的力。另一方面,来自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的、包含气体的气液混合流体处于下述状态,即,其在于内部喷嘴部的内部回旋的同时,移动、靠近内部喷嘴部的喷射孔,伴随该情况,回旋速度加快,压力上升,在前端的喷射孔附近,回旋速度和压力达到最大,推挤负压液。气液混合流体按照避免负压液的方式,从二次喷射孔的边缘部附近流出。在流出时,负压轴处的经压缩的气体变为微小气泡,受到剪切,与气液混合流体一起朝向中空部的内部喷射,与中空部的内部的液体混合,然后从气液喷射孔喷射。
(2)由于可形成微小气泡,故可极大地增加气泡的表面积,可以较高的吸收率、反应率,将空气、反应气体供给到污水、反应液、中和液中。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微小气泡发生器,还获得下述的效果。
(1)由于潜液泵设置于液中,故不必要求将泵设置于地面上的场所,使用性优良。
(2)由于从潜液泵的吸入口,直接吸入流体,不必要求气液吸入管,故部件数量变少,生产性优良。
(3)由于吸入口开设于液中,故在潜液泵的动作/不动作时,不作用有残余压力,流体不在气体导入管中反向流动,不产生孔的堵塞。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还获得下述的效果。
(1)可通过在吸入室内,使呈涡轮状的叶轮旋转,从按照与叶轮的旋转轴部相对的方式开口的吸入口,吸引周围的液体,将其获取到吸入室内部,并且从吸入室的周壁的切线方向连接的气液排出管,排出水流。
(2)由于具有驱动叶轮的电动机的电动机室与具有叶轮的吸入室成整体形成,故使整体的尺寸紧凑,携带性优良,另外,可容易适合用于水净化场、沉淀槽等。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还获得下述的效果。
(1)由于分支管设置于潜液泵的吸入口附近,故可在分支管的内部,产生负压,可通过该负压,将气体从气体导入管吸入到负压管的内部,使其混入到液体中。
(2)由于负压管的内径大于分支管的内径,故在流体从分支管,流入到负压管中时,在负压管中,产生负压,由此,气体从气体导入管,吸入到负压管的内部,混入到液体中。
(3)由于分支管开口于潜液泵的吸入口的附近,故在泵动作/不动作时等的情况下,没有残余压力,流体不在气体导入管中反向流动,不会产生孔的堵塞。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还获得下述的效果。
(1)由于不必单独设置气泵用的电动机等的驱动部,故生产性优良,可使整个装置的结构紧凑。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还获得下述的效果。
(1)由于不必单独设置气泵用的电动机等的驱动部,故生产性优良,可使整个装置的结构紧凑。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还获得下述的效果。
(1)由于可采用多个微小气泡发生器,使大量的微小气泡从相应的气液混合流体,沿规定方向喷射,故可将微小气泡朝向更宽的范围喷射。
(2)通过调整相应的气液喷射孔的倾斜部的角度,可对全部的水流的排放状态进行控制,更加有效地进行较宽范围的水处理。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还获得下述的效果。
(1)由于可采用多个微小气泡发生器,使大量的微小气泡从相应的气液混合流体,沿规定方向喷射,故可将微小气泡朝向更宽的范围喷射。
(2)通过调整相应的气液喷射孔的倾斜部的角度,可对全部的水流的排放状态进行控制,更加有效地进行较宽范围的水处理。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还获得下述的效果。
(1)由于可采用多个微小气泡发生器,使大量的微小气泡从相应的气液混合流体,沿规定方向喷射,故可将微小气泡朝向更宽的范围喷射。
(2)通过调整相应的气液喷射孔的倾斜部的角度,可对全部的水流的排放状态进行控制,更加有效地进行较宽范围的水处理。

Claims (46)

1.一种微小气泡发生器,该微小气泡发生器包括容器,该容器具有中空部,该中空部按照基本保持旋转对称的方式形成,气液导入孔,该气液导入孔沿切线方向开口于上述容器的周壁部;气液导入管,该气液导入管在所述容器上按照与所述容器的直径相垂直的方式固定并与上述气液导入孔相连接;气液喷射孔,该气液喷射孔沿上述中空部的旋转对称轴的方向开口,设置于上述中空部的直径缩小部分,上述气液喷射孔开设于从上述容器的中心轴,稍稍偏向与上述气液导入孔一侧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上述中空部为球状、两个球部连接形成的形状、半球状、炮弹状、圆锥状、圆锥状的底面相连接而形成的形状、两个圆锥状体在中央的圆筒体部连通的形状、从中间部朝向两端部集中的蛋状、从后部侧朝向前端部集中的基本为圆锥台状中的任意一个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气液喷射孔分别设置于上述旋转对称轴的左右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气液喷射孔包括倾斜部,该倾斜部的直径沿喷射方向扩大,其倾斜角度设定于规定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微小气泡发生器包括固定杯部,该固定杯部具有盖部,该盖部以间隔开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气液喷射孔的前方;延伸部,该延伸部由柔性材料形成,延伸设置于上述盖部上,该固定杯部固定于上述容器的外周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杯支承部,该杯支承部的基端设置于上述容器的外周壁,上述固定杯部支承于该杯支承部的另一端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杯支承部和/或固定杯部由合成树脂、橡胶的可挠性材料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杯部包括鼓起部,该鼓起部按照在上述气液喷射孔的相对面鼓起的方式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微小气泡发生器包括框架状的支架,该框架状的支架在上述容器的外周壁上以隔开规定间距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气液喷射孔的前方;杯部,该杯部以松动嵌合方式可移动地保持于上述框架状的支架与上述气液喷射孔之间,呈球状、卵状。
9.根据权利要求1~3、5~8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微小气泡发生器包括箱部,该箱部设置于上述容器的后壁;箱部气体自吸孔,该箱部气体自吸孔按照贯穿上述箱部与容器之间的壁部的方式形成;箱部气体导入管,该箱部气体导入管设置于上述箱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3、5~8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微小气泡发生器包括内部喷嘴部,该内部喷嘴部朝向上述气液喷射孔的方向设置,设置于上述中空部的内部;内部中空部,该内部中空部与上述内部喷嘴部的后部侧连接;二次液体导入管,该二次液体导入管按照沿上述内部中空部的切线方向开口的方式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内部喷嘴部,内部中空部,以及二次液体导入管的回旋流发生部按照呈嵌套状多级的方式设置上述中空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二次液体导入管按照沿与上述内部喷嘴部的后部侧的气液导入孔的相同方向或相反方向的切线方向开口的方式与该孔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设置于上述内部中空部的后壁或末尾部的回旋流发生部中的内部中空部的后壁上,设置有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气液喷射孔包括倾斜部,该倾斜部的直径沿喷射方向扩大,其倾斜角度设定于规定范围。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杯部包括鼓起部,该鼓起部按照在上述气液喷射孔的相对面鼓起的方式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杯部包括鼓起部,该鼓起部按照在上述气液喷射孔的相对面鼓起的方式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微小气泡发生器包括箱部,该箱部设置于上述容器的后壁;箱部气体自吸孔,该箱部气体自吸孔按照贯穿上述箱部与容器之间的壁部的方式形成;箱部气体导入管,该箱部气体导入管设置于上述箱部。
1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微小气泡发生器包括内部喷嘴部,该内部喷嘴部朝向上述气液喷射孔的方向设置,设置于上述中空部的内部;内部中空部,该内部中空部与上述内部喷嘴部的后部侧连接;二次液体导入管,该二次液体导入管按照沿上述内部中空部的切线方向开口的方式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内部喷嘴部、内部中空部,以及二次液体导入管的回旋流发生部按照呈嵌套状多级的方式设置在上述中空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1、18、19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二次液体导入管按照沿与上述内部喷嘴部的后部侧的气液导入孔的相同方向或相反方向的切线方向开口的方式与该孔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1、12、18、19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设置于上述内部中空部的后壁或末尾部的回旋流发生部中的内部中空部的后壁上,设置有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设置于上述内部中空部的后壁或末尾部的回旋流发生部中的内部中空部的后壁上,设置有内部喷嘴部气体自吸孔。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微小气泡发生器包括固定杯部,该固定杯部具有盖部,该盖部以间隔开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气液喷射孔的前方;延伸部,该延伸部由柔性材料形成,延伸设置于上述盖部上,该固定杯部固定于上述容器的外周壁上。
24.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微小气泡发生器包括箱部,该箱部设置于上述容器的后壁;箱部气体自吸孔,该箱部气体自吸孔按照贯穿上述箱部与容器之间的壁部的方式形成;箱部气体导入管,该箱部气体导入管设置于上述箱部。
25.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微小气泡发生器包括内部喷嘴部,该内部喷嘴部朝向上述气液喷射孔的方向设置,设置于上述中空部的内部;内部中空部,该内部中空部与上述内部喷嘴部的后部侧连接;二次液体导入管,该二次液体导入管按照沿上述内部中空部的切线方向开口的方式设置。
26.一种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该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泵,该泵将气液混合液供给到上述微小气泡发生器中;气液吸入管,该气液吸入管的下游侧与上述泵的吸入口连接;气液排出管,该气液排出管的上游侧与上述泵的排出口连接,其下游侧与上述微小气泡发生器的气液导入孔连接;吸入管部气体自吸孔或气体导入管,所述吸入管部气体自吸孔开设于上述气液吸入管的规定部,所述气体导入管的端部设置在所述气液吸入管内。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气体导入管,该气体导入管的一端与上述吸入管部气体自吸孔连接,其另一端开口于空气中,或与反应气体容器连通。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气体流量调节阀,该气体流量调节阀设置于上述气体导入管的规定部,调节上述气体导入管的开口面积。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气泵,该气泵设置于上述气体导入管的规定部。
30.根据权利要求26~28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泵为按照整体浸泡于液中的方式使用的潜液泵。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潜液泵包括叶轮,该叶轮呈涡轮状;吸入室,该吸入室的内部设置有上述叶轮;气液排出管,该气液排出管沿上述吸入室的周边的切线方向与其连接;吸入口,该吸入口按照与上述叶轮的旋转轴部相对的方式开口,吸引周围的液体;气体导入管,该气体导入管的基端开口部设置于上述吸入口的附近;电动机室,该电动机室的内部设置有使上述叶轮旋转的电动机。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潜液泵包括负压部,该负压部按照端部开口于上述吸入口处的方式设置,上述气体导入管与负压部连接;分支管,该分支管的一端与上述气液排出管的规定部连接,另一端与上述负压部连接。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气泵中的叶轮按照伴随上述泵或上述潜液泵的旋转轴而运动的方式设置。
34.根据权利要求26~28、31~3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个上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上述气液排出管与相应的微小气泡发生器中的气液导入孔连接。
35.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泵为按照整体浸泡于液中的方式使用的潜液泵。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潜液泵包括叶轮,该叶轮呈涡轮状;吸入室,该吸入室的内部设置有上述叶轮;气液排出管,该气液排出管沿上述吸入室的周壁的切线方向与其连接;吸入口,该吸入口按照与上述叶轮的旋转轴部相对的方式开口,吸引周围的液体;气体导入管,该气体导入管的基端开口部设置于上述吸入口的附近;电动机室,该电动机室的内部设置有使上述叶轮旋转的电动机。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潜液泵包括负压部,该负压部按照端部开口于上述吸入口处的方式设置,上述气体导入管与负压部连接;分支管,该分支管的一端与上述气液排出管的规定部连接,另一端与上述负压部连接。
38.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气泵中的叶轮按照伴随上述泵或上述潜液泵的旋转轴而运动的方式设置。
39.根据权利要求31、32、35~37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气泵中的叶轮按照伴随上述泵或上述潜液泵的旋转轴而运动的方式设置。
4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个上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上述气液排出管与相应的微小气泡发生器中的气液导入孔连接。
4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个上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上述气液排出管与相应的微小气泡发生器中的气液导入孔连接。
42.根据权利要求35~38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个上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上述气液排出管与相应的微小气泡发生器中的气液导入孔连接。
43.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个上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上述气液排出管与相应的微小气泡发生器中的气液导入孔连接。
44.一种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该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4~19、22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泵,该泵将气液混合液供给到上述微小气泡发生器中;气液吸入管,该气液吸入管的下游侧与上述泵的吸入口连接;气液排出管,该气液排出管的上游侧与上述泵的排出口连接,其下游侧与上述微小气泡发生器的气液导入孔连接;吸入管部气体自吸孔或气体导入管,所述吸入管部气体自吸孔开设于上述气液吸入管的规定部,所述气体导入管的端部设置在所述气液吸入管内。
45.一种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该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权利要求20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泵,该泵将气液混合液供给到上述微小气泡发生器中;气液吸入管,该气液吸入管的下游侧与上述泵的吸入口连接;气液排出管,该气液排出管的上游侧与上述泵的排出口连接,其下游侧与上述微小气泡发生器的气液导入孔连接;吸入管部气体自吸孔或气体导入管,所述吸入管部气体自吸孔开设于上述气液吸入管的规定部,所述气体导入管的端部设置在所述气液吸入管内。
46.一种具有微小气泡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该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权利要求21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器;泵,该泵将气液混合液供给到上述微小气泡发生器中;气液吸入管,该气液吸入管的下游侧与上述泵的吸入口连接;气液排出管,该气液排出管的上游侧与上述泵的排出口连接,其下游侧与上述微小气泡发生器的气液导入孔连接;吸入管部气体自吸孔或气体导入管,所述吸入管部气体自吸孔开设于上述气液吸入管的规定部,所述气体导入管的端部设置在所述气液吸入管内。
CNB018104975A 2000-06-23 2001-06-25 微小气泡发生器及具有该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287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188744 2000-06-23
JP188744/2000 2000-06-23
JP188744/00 2000-06-23
JP197182/2000 2000-06-29
JP2000197182 2000-06-29
JP197182/00 2000-06-29
JP238982/00 2000-08-07
JP238982/2000 2000-08-07
JP2000238982 2000-08-07
PCT/JP2001/005411 WO2001097958A1 (fr) 2000-06-23 2001-06-25 Generateur de bulles d'air fines et dispositif de generation de bulles d'air fines muni de ce generateu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31927A CN1431927A (zh) 2003-07-23
CN100382878C true CN100382878C (zh) 2008-04-23

Family

ID=27343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1049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2878C (zh) 2000-06-23 2001-06-25 微小气泡发生器及具有该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3682286B2 (zh)
KR (1) KR100739922B1 (zh)
CN (1) CN100382878C (zh)
AU (1) AU2001274610A1 (zh)
WO (1) WO200109795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5821A (zh) * 2012-07-13 2012-11-07 北京中农天陆微纳米气泡水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曝气生物滤池或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曝气设备
CN104117299A (zh) * 2014-07-09 2014-10-29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及生成微泡的方法
CN107051245A (zh) * 2017-02-13 2017-08-18 淮南市知产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微细气泡产生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80440B2 (ja) * 2004-03-05 2008-04-23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酸素ナノバブル水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44669B2 (ja) * 2004-03-05 2008-09-03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ナノバブルの製造方法
EP1586369A1 (en) * 2004-04-13 2005-10-19 Paul Scherrer Institut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fine bubbles of gas in a liquid
JP4807967B2 (ja) * 2004-10-26 2011-11-02 株式会社 多自然テクノワークス 入浴器具
JP2006314281A (ja) * 2005-05-13 2006-11-24 Keiten Co Ltd 魚貝類養殖方法
WO2007049377A1 (ja) * 2005-10-28 2007-05-03 Ikeda, Yoshiaki 機能水生成器と機能水生成方法
JP2007275713A (ja) * 2006-04-04 2007-10-25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液体中の金属の酸化除去方法
JP5193855B2 (ja) * 2006-04-26 2013-05-08 哲彦 藤里 水質改善器及び水質改善装置
WO2007136030A1 (ja) 2006-05-23 2007-11-29 Marubeni Corporation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US8403305B2 (en) * 2006-08-21 2013-03-26 Eiji Matsumura Gas/liquid mixing device
EP2067524A4 (en) * 2006-09-28 2010-09-29 Nakata Coating Co Lt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TOURBILLONARY FLOW, METHOD FOR PRODUCING A TOURBILLONARY FLOW, STEAM PHASE GENERAT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ICROBOLDS, FLUID MIXER, AND FLUID INJECTION NOZZLE
CN102688709A (zh) * 2006-10-17 2012-09-26 金强 高速旋回式气液混合型微纳米泡沫发生装置
CN101952019B (zh) * 2007-09-07 2014-03-12 湍流能量公司 流体的动态混合
CN101450291B (zh) * 2007-11-29 2013-07-24 金强 高速旋回式气液混合型微小泡沫发生装置
CN101254485B (zh) * 2007-12-13 2011-02-16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微泡发生器的开发方法
CN101565230B (zh) * 2008-04-24 2011-04-27 清华大学 一种微米气泡的发生装置及其专用旋流器
CN101491749B (zh) * 2008-10-07 2012-11-21 金强 微小气泡发生装置
CN101648117B (zh) * 2009-08-26 2011-11-0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微气泡或液滴发生装置
KR100950029B1 (ko) 2009-09-28 2010-03-29 조계만 마이크로 버블에 의한 기능성 세정수의 대용량 생산장치
CN101830594B (zh) * 2009-12-14 2011-10-26 同方(哈尔滨)水务有限公司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及其装置
KR101009690B1 (ko) * 2010-03-05 2011-01-19 유호선 기포공급용 미세기포 공급 장치 및 미세기포 공급방법
WO2012087175A1 (en) 2010-12-21 2012-06-28 Schlumberger Holdings Limited Method for estimating properties of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JP5202683B2 (ja) * 2011-05-02 2013-06-05 株式会社御池鐵工所 高濃度酸素溶解水の製造装置
CN102863058B (zh) * 2011-07-08 2014-11-26 蓝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气浮式水处理系统
JP5334141B2 (ja) * 2011-10-31 2013-11-06 株式会社御池鐵工所 高濃度ガス溶解水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製造した高濃度ガス溶解水の使用方法
JP5294434B2 (ja) * 2012-01-26 2013-09-18 株式会社御池鐵工所 微細化混合装置
JP5626265B2 (ja) * 2012-06-05 2014-11-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WO2014036694A1 (zh) * 2012-09-05 2014-03-13 Jin Qiang 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JP5899101B2 (ja) * 2012-10-24 2016-04-06 新光産業株式会社 アルカリ水の中和処理装置
JP5775055B2 (ja) * 2012-10-31 2015-09-09 株式会社アクアデザインアマノ 水導入パイプ
JP6108209B2 (ja) * 2012-12-11 2017-04-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微細気泡発生ノズル
KR101247110B1 (ko) 2013-01-17 2013-04-03 주식회사 엔바이로앤에너지 캐비테이션을 이용한 수처리 장치
JP5611387B2 (ja) * 2013-02-08 2014-10-22 株式会社御池鐵工所 微細化混合装置
KR101428394B1 (ko) 2013-06-11 2014-08-13 이세한 부상분리용 미세기포 발생장치
WO2014199525A1 (ja) * 2013-06-13 2014-12-18 シグマテクノロジー有限会社 マイクロ・ナノバブルの発生方法、発生ノズル及び発生方法
CN103833125B (zh) * 2013-12-11 2015-06-03 武汉拓泰石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高速率工业污水曝气氧化处理装置
KR101704864B1 (ko) 2013-12-31 2017-02-08 롯데케미칼 주식회사 에어레이터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필터 시스템
JP2014221475A (ja) * 2014-06-12 2014-11-27 ヴァトレコ イーペー アーベー 渦発生器
JP5892208B2 (ja) * 2014-07-30 2016-03-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JP5804175B1 (ja) * 2014-11-19 2015-11-04 有限会社神野工業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PT3290104T (pt) 2015-04-29 2021-12-13 Biotecam Assessoria E Desenvolvimento De Tecnologia Ambiental Ltda Equipamento e processo para dissolução massiva de gases em líquidos
JP6508629B2 (ja) * 2015-11-16 2019-05-08 株式会社プリンシプル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CN105457546B (zh) * 2016-01-21 2017-08-25 茌平县蓝天使赤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级微小气泡水二级气液混合泵
CN106215730A (zh) * 2016-08-05 2016-12-14 南京大学 微米气泡发生器
CN106268544B (zh) * 2016-08-05 2020-03-24 南京大学 塔式超细气泡反应器
CN106552522A (zh) * 2016-11-28 2017-04-05 北京工商大学 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KR102028200B1 (ko) 2016-11-28 2019-10-0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해상 가두리 양식장용 기포발생기의 기포 조절장치
JP7150408B2 (ja) * 2018-12-25 2022-10-11 株式会社御池鐵工所 ウルトラファインバブル製造器及びウルトラファインバブル水製造装置
CN109502780B (zh) * 2019-01-18 2020-09-11 清华大学 一种多级旋流微气泡释放器和溶气释放系统
CN110124544B (zh) * 2019-06-06 2021-08-10 南京擅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及产生方法
CN112500510A (zh) * 2019-09-14 2021-03-16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溶液法制备聚乙烯的强化系统及工艺
CN112500509B (zh) * 2019-09-14 2023-03-10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强化乙烯聚合的系统和工艺
KR102313214B1 (ko) * 2019-12-24 2021-10-18 주식회사 에스비이앤이 코일형 노즐을 구비하는 초미세기포 발생시스템
CN111569454B (zh) * 2020-03-31 2021-07-09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二甲苯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内置微界面氧化系统及方法
DE102021001986A1 (de) * 2021-04-15 2022-10-20 Messer Austria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Dispergieren von Gasen in Flüssigkeiten
CN113351040A (zh) * 2021-06-29 2021-09-07 广东吉之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双回旋高能超微细气泡生成器
KR200497208Y1 (ko) * 2021-08-27 2023-08-31 주식회사 광일엔지니어링 미세 기포 발생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6031Y1 (zh) * 1970-05-28 1973-02-15
JPS57117285A (en) * 1980-11-28 1982-07-21 Western Electric Co Edge radiation superluminescent light emitting diode
JPS63151217A (ja) * 1986-12-16 1988-06-23 Fujitsu Ltd 歯抜け分周回路
JPH06339696A (ja) * 1991-06-28 1994-12-13 Sanbio:Kk 気泡発生装置
JP2000128995A (ja) * 1998-10-23 2000-05-09 Minolta Co Ltd 熱可塑性粒子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9057Y2 (zh) * 1988-11-18 1993-07-26
JPH0648898U (ja) * 1992-12-16 1994-07-05 エヌ・イー・ティ株式会社 曝気装置
JPH10230150A (ja) * 1997-02-17 1998-09-02 Nittetsu Mining Co Ltd エアレータ
KR200171311Y1 (ko) 1999-09-07 2000-03-15 김지 기포 발생기를 이용한 회전와류식 수처리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6031Y1 (zh) * 1970-05-28 1973-02-15
JPS57117285A (en) * 1980-11-28 1982-07-21 Western Electric Co Edge radiation superluminescent light emitting diode
JPS63151217A (ja) * 1986-12-16 1988-06-23 Fujitsu Ltd 歯抜け分周回路
JPH06339696A (ja) * 1991-06-28 1994-12-13 Sanbio:Kk 気泡発生装置
JP2000128995A (ja) * 1998-10-23 2000-05-09 Minolta Co Ltd 熱可塑性粒子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5821A (zh) * 2012-07-13 2012-11-07 北京中农天陆微纳米气泡水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曝气生物滤池或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曝气设备
CN104117299A (zh) * 2014-07-09 2014-10-29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及生成微泡的方法
CN107051245A (zh) * 2017-02-13 2017-08-18 淮南市知产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微细气泡产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1097958A9 (fr) 2002-07-18
AU2001274610A1 (en) 2002-01-02
KR20030010685A (ko) 2003-02-05
CN1431927A (zh) 2003-07-23
WO2001097958A1 (fr) 2001-12-27
JPWO2001097958A1 (ja) 2004-01-08
JP3682286B2 (ja) 2005-08-10
KR100739922B1 (ko) 2007-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82878C (zh) 微小气泡发生器及具有该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
US5951922A (en) Aeration system for substantial bodies of water
CN207632522U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JP2003145190A (ja) 気曝装置
TWI295276B (en) An aeration apparatus kit
CN104874313B (zh) 一种水力组合超声波微泡发生装置与系统
CN103086526A (zh) 水下臭氧增氧机
US766166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eration of a fluid
CN103102021B (zh) 高氧射流器
CN201981065U (zh) 微纳米射流曝气机
CN106745867A (zh) 一种曝气机
EP167057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xing of two fluids
CN2771191Y (zh) 造流曝气机
CN204710217U (zh) 一种水力组合超声波微泡发生装置与系统
CN205575786U (zh) 微纳米曝气系统
KR200497600Y1 (ko) 나노버블발생장치용 연결관
CA2282326C (en) Swirling type micro-bubble generating system
CN107051245A (zh) 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微细气泡产生装置
CN209759128U (zh) 一种具有高气泡量的沉水曝气机
CN2367606Y (zh) 闭锁水域的水质净化装置
CN207589890U (zh) 喷流增氧机
CN215712109U (zh) 一种污水处理曝气设备
CN201626882U (zh) 可分解有害气体的杀菌除臭增氧机
CN210825569U (zh) 一种利用曝气和过碳酸钠的除藻装置
CN210746778U (zh) 一种水携微泡的池塘河蟹水气一体辅助养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UZYUSATO TETSUHIK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ITOU YOSHIO HUZYUSATO TETSUHIKO

Effective date: 2004062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40625

Address after: Yamagu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Ikeda Yoshiaki

Co-applicant after: Tetsuhiko Fujisato

Address before: Yamagu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Ikeda Yoshiaki

Co-applicant before: Saito Yoshiro

Co-applicant before: Tetsuhiko Fujisato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518

Address after: Yamagu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Ikeda Yoshiaki

Co-applicant after: Tetsuhiko Fujisato

Co-applicant after: Zhang Zhenjia

Co-applicant after: Ma Jun

Address before: Yamagu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Ikeda Yoshiaki

Co-applicant before: Tetsuhiko Fujisato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23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