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58018C - 光学拾取器和盘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拾取器和盘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58018C
CN100358018C CNB2005100641618A CN200510064161A CN100358018C CN 100358018 C CN100358018 C CN 100358018C CN B2005100641618 A CNB2005100641618 A CN B2005100641618A CN 200510064161 A CN200510064161 A CN 200510064161A CN 100358018 C CN100358018 C CN 10035801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ong
removable
magnet
recording medium
magnetic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641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84162A (zh
Inventor
大熊英生
堀口宗之
花冈淳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84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41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801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801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25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 G11B7/0933Details of stationary par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25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 G11B7/0935Details of the moving par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 G11B7/095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to compensate for tilt, skew, warp or inclination of the disc, i.e. maintain the optical axis at right angles to the disc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敏感度、减小尺寸和厚度的物镜驱动装置,为此目的,物镜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块,安置在设置在可移动基体上的固定板上;可移动块,用于保持物镜,且沿聚焦方向、沿跟踪方向、和沿倾斜方向相对于固定块工作;多个支承弹簧,相对于固定块可移动地支承可移动块;第一磁路,使得可移动块沿聚焦方向或沿跟踪方向移动;以及第二磁路,使得可移动块沿倾斜方向移动。第二磁路包括:一对倾斜磁体,每个磁体都磁化有两极,以使N极和S极沿聚焦方向设置,这对倾斜磁体沿径向彼此隔开,朝向这对倾斜磁体设置的一对倾斜线圈,每个倾斜线圈都具有沿着切线方向的绕组线方向的轴线。倾斜磁体和倾斜线圈分别设置到可移动块和固定块上。物镜和第二磁路沿切线方向设置在第一磁路的两侧上。

Description

光学拾取器和盘驱动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包含与2004年4月13日提交给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4-117647有关的主题,其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拾取器和盘驱动装置。具体而言,涉及具有用于物镜的驱动装置的光学拾取器,其中可移动块相对于固定块在聚焦、跟踪和倾斜三个方向上移动;还涉及具有光学拾取器的盘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盘驱动装置记录和/或复制例如光盘等盘状记录介质的信息信号。这种盘驱动装置设置有光学拾取器,该光学拾取器在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上移动,以将激光照射到上面。
光学拾取器设置有物镜驱动装置,且通过所述物镜驱动装置,由可移动块保持的物镜沿聚焦方向移动,或沿跟踪方向移动,以聚集经由物镜照射在盘状记录介质上的激光光斑聚集在其记录道上。聚焦方向是这样的方向,其中由物镜驱动装置的可移动块保持的物镜借助于聚焦调整沿其向着和远离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移动,且跟踪方向大致为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其中物镜沿该方向移动以跟踪调整。
光学拾取器的实施已经实现了通过物镜驱动装置进行的聚焦调整和跟踪调整。近来,已经开发出一种物镜驱动装置,也称为三轴向致动器,除了聚焦调整和跟踪调整的双轴向调整,通过允许可移动块相对于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倾斜,它实现对转动的盘状记录介质的表面平面偏差的调整,以改善激光光斑相对于记录道的随动特征。这样,利用成为三轴向致动器的物镜驱动器,可移动块沿聚焦方向、跟踪方向、和沿倾斜方向移动,其中该倾斜方向是围绕沿垂直于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的切线方向延伸的轴线的方向。
至今,已经开发出以下类型的装置作为物镜驱动装置(称为三轴向致动器)。
例如,保持物镜的可移动块经由支承弹簧在固定块上可移动地承载,用于使可移动块相对于固定块倾斜的倾斜线圈设置到可移动块上,且面对倾斜线圈设置的倾斜磁体设置到固定块上。其中倾斜线圈设置到可移动块上的装置类型称为移动线圈型装置。
利用移动的线圈型物镜驱动装置,需要将用于供应驱动电流给用于聚焦调整的聚焦线圈、用于跟踪调整的跟踪线圈、和用于倾斜调整的倾斜线圈设置到每两个支承弹簧上,以使可移动块由带有总数为六个支承弹簧的固定块承载。
另一方面,利用类型不同于移动线圈型装置的三轴向致动器,保持物镜的可移动块经由支承弹簧由固定块可移动地支承,同时用于使可移动块相对于固定块倾斜的倾斜线圈设置到固定块上,且面向倾斜线圈设置的倾斜磁体设置到可移动块上(例如,参看专利出版物1(日本公开专利出版物2000-222755))。其中倾斜磁体设置到可移动块上的装置类型称为移动磁体型装置。
利用其中倾斜磁体设置到可移动块上的移动磁体型物镜驱动器,可移动块的重量变得大于移动线圈型装置的重量。然而,移动磁体型装置不需要支承弹簧来供应驱动电流给倾斜线圈,从而与移动线圈型装置相比,是相当好的,因为可减少部件部分的数量和可便于装配操作。
发明内容
利用在专利出版物1中描述的物镜驱动装置,设置到可移动块上的倾斜磁体具有单个N级和单个S级,同时设置到固定块上的倾斜线圈具有相应于聚焦方向的绕组芯方向,从而在绕组成方形管形式的倾斜线圈的约四分之一中流动的驱动电流和磁体的磁通量之间的协作下,可移动块沿倾斜方向移动。因此,用于倾斜调整的倾斜线圈的部分较小,从而装置灵敏度降低。
为了防止灵敏度降低,有必要使用具有高磁力的磁体,或供应大的驱动电流给倾斜线圈。然而,这增加了物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成本或功耗。
此外,应将倾斜线圈设置为使得绕组芯圈方向相应于聚焦方向,其中相应地增加沿切线方向安装倾斜线圈的空间,且以阻止尺寸减少的方式,物镜驱动装置沿切线方向的尺寸增加。此外,可移动件的支承状态往往不稳定。
利用物镜驱动装置,从光源发射的激光经由设置在之间有可移动块的盘状记录介质的相对侧上的提升(uplift)镜传导到物镜。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有例如线圈或磁体等此行电路围绕物镜设置,则从光源发射一边入射在提升镜上的激光的光学路径需要设置在磁路下面,结果是,与减少其厚度的需求相比,物镜驱动装置厚度增加。具体而言,在设置到移动电话装置中的光学拾取器中,其中对减少厚度有高要求,防止厚度减少是严重的问题。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理想的是提供一种灵敏度提高且尺寸和厚度减少的物镜驱动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拾取器和盘驱动装置,其中物镜驱动装置包括:固定板,设置在可移动基体上;固定块,设置在固定板上,并紧固到可移动基体;可移动块,用于保持物镜,且沿聚焦方向(是向着和远离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的方向)和沿倾斜方向(是围绕沿垂直于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的切线方向延伸的轴线的方向)相对于固定块工作;多个支承弹簧,相对于固定块可移动地支承可移动块;第一磁路,使得可移动块沿聚焦方向或沿跟踪方向移动;以及第二磁路,使得可移动块沿倾斜方向移动。第二磁路包括一对倾斜磁体,每个磁体都磁化有两极,以使N极和S极沿聚焦方向设置。这对倾斜磁体沿径向彼此隔开。第二磁路也包括朝向这对倾斜磁体设置的一对倾斜线圈,每个倾斜线圈都具有对应于切线方向的绕组线方向的轴线。这对倾斜磁体设置到可移动块上,且这对倾斜线圈设置到固定块上,同时物镜和第二磁路沿切线方向设置在第一磁路的两侧上,后轭设置在与倾斜磁体朝向倾斜线圈的表面相对的倾斜磁体表面上。
因此,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和盘驱动装置,可增加用于倾斜调整的倾斜线圈的部分。
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光学拾取器,该光学拾取器包括:可移动基体,沿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移动,装载到盘台上;以及物镜驱动装置,设置在可移动基体上。物镜驱动装置包括:固定板,设置在可移动基体上;固定块,设置在固定板上,并紧固到可移动基体;可移动块,用于保持物镜,且沿聚焦方向(是向着和远离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的方向)、沿跟踪方向(是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和沿倾斜方向(是围绕沿垂直于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的切线方向延伸的轴线的方向)相对于固定块工作;多个支承弹簧,相对于固定块可移动地支承可移动块;第一磁路,使得可移动块沿聚焦方向或沿跟踪方向移动;以及第二磁路,使得可移动块沿倾斜方向移动。第二磁路包括一对倾斜磁体,每个磁体都磁化有两极,以使N极和S极沿聚焦方向设置。这对倾斜磁体沿径向彼此隔开。第二磁路也包括朝向这对倾斜磁体设置的一对倾斜线圈,每个倾斜线圈都具有对应于切线方向的绕组线方向的轴线。这对倾斜磁体设置到可移动块上,而这对倾斜线圈设置到固定块上。物镜和第二磁路沿切线方向设置在第一磁路的两侧上。
由于倾斜线圈设置在沿切线方向延伸的绕组芯方向上,所以可增加可用于沿倾斜方向在可移动块中产生推力的倾斜线圈的部分,从而提高可移动块在倾斜调整时的灵敏度。
并且,由于可移动块灵敏度提高,所以不必使用具有更强的磁力的磁体,同时供应给倾斜线圈的驱动电路可以更小,结果是,可降低物镜驱动装置的功耗以及制造成本。
另外,由于倾斜线圈的绕组芯方向不是聚焦方向,所以沿切线方向的倾斜线圈安装空间可更小,因此,可减少沿切线方向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尺寸。
由于物镜和第二磁路设置在沿切线方向的相对侧上,同时第一磁路位于其间,所以可将提升镜设置在与第一磁路相同的高度水平上,因此,可相应地减少物镜驱动装置的厚度。这种厚度减少在用于移动设备的光学拾取器中是特别理想的。
并且,由于倾斜磁体和倾斜线圈分别设置到可移动块和固定块上,所以可省却用于供应电流给倾斜线圈的支承弹簧,从而减少部件部分的数量,并简化物镜驱动装置的装配工作。
由于通过在沿切线方向的倾斜磁体的相对侧上弯曲固定板的部分提供了磁轭,同时倾斜线圈位于其间,所以不必提供专用的分离斜轭,同时用于紧固固定块和斜轭的部分可共同使用,从而减少了部件部分的数量。
由于后轭设置在倾斜磁体与其朝向倾斜线圈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所以可能提高可移动块在倾斜调整时的灵敏度。
另一方面,可减少倾斜磁体的杂散磁通,且第二磁路往往不受第一磁路影响,同时可防止可移动块在杂散磁通的作用下相对于固定块倾斜。
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盘驱动装置,该盘驱动装置包括:盘台,用于在上面装载盘状记录介质;以及光学拾取器,用于经由物镜发射激光到装载在盘台上的盘状记录介质。光学拾取器包括:可移动基体,沿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移动,装载到盘台上;以及物镜驱动装置,设置在可移动基体上。物镜驱动装置包括:固定板,设置在可移动基体上;固定块,设置在固定板上,并紧固到可移动基体;以及可移动块,用于保持物镜,且沿聚焦方向(是向着和远离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的方向)、沿跟踪方向(是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和沿倾斜方向(是围绕沿垂直于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的切线方向延伸的轴线的方向)相对于固定块工作。物镜驱动装置包括多个支承弹簧,相对于固定块可移动地支承可移动块;第一磁路,使得可移动块沿聚焦方向或沿跟踪方向移动;以及第二磁路,使得可移动块沿倾斜方向移动。第二磁路包括一对倾斜磁体,每个磁体都磁化有两极,以使N极和S极沿聚焦方向设置。这对倾斜磁体沿径向彼此隔开。第二磁路也包括朝向这对倾斜磁体设置的一对倾斜线圈,每个倾斜线圈都具有对应于切线方向的绕组线方向的轴线。这对倾斜磁体设置到可移动块上,且这对倾斜线圈设置到固定块上。物镜和第二磁路沿切线方向设置在第一磁路的两侧上。
由于倾斜线圈设置在相应于切线方向的绕组芯方向上,所以用于沿倾斜方向在可移动块中产生推力的倾斜线圈的部分较大,从而提高可移动块在倾斜调整时的灵敏度。
并且,由于可移动块灵敏度提高,所以不必使用具有更强的磁力的磁体,同时可减少供应给倾斜线圈的驱动电路,结果是,可降低物镜驱动装置的功耗以及制造成本。
另外,由于倾斜线圈的绕组芯方向不是聚焦方向,所以沿切线方向的倾斜线圈安装空间可更小,因此,可减少沿切线方向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尺寸。
由于物镜和第二磁路设置在沿切线方向的相对侧上,同时第一磁路位于其间,所以可将提升镜设置在与第一磁路相同的高度水平上,因此,可相应地减少物镜驱动装置的厚度。这种厚度减少在用于移动设备的光学拾取器中是特别理想的。
此外,由于倾斜磁体和倾斜线圈分别设置到可移动块和固定块上,所以可省却用于供应电流给倾斜线圈的支承弹簧,从而减少部件部分的数量,并简化物镜驱动装置的装配工作。
由于通过在沿切线方向的倾斜磁体的相对侧上弯曲固定板的部分提供了磁轭,同时倾斜线圈位于其间,所以不必提供专用的分离斜轭,同时用于紧固固定块和斜轭的部分可共同使用,从而减少了部件部分的数量。
由于后轭设置在倾斜磁体与其朝向倾斜线圈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所以可能提高可移动块在倾斜调整时的灵敏度。
另一方面,可减少倾斜磁体的杂散磁通,且第二磁路不易受第一磁路影响,同时可防止可移动块在杂散磁通的作用下相对于固定块倾斜。
附图说明
图1结合图2和图12示出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具体而言是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物镜驱动装置的部分分解的放大的透视图。
图3是物镜驱动装置的放大透视图。
图4是示出动力推进底板已经从其分开的物镜驱动装置的放大透视图。
图5是示出从与图3的观看方向不同的方向观看时的物镜驱动装置的放大透视图。
图6是示出固定块的放大的部件分解透视图。
图7是示出从与图3的观看方向不同的方向观看时的物镜驱动装置的放大透视图,其中其部分去除。
图8是示出第一磁路和第二磁路的放大透视图。
图9是示出物镜驱动装置的放大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0是示出在没有提供后轭的情形下的磁力方向的示意图。
图11是说明在没有提供后轭的情形下可能发生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在提供后轭的情形下的磁力方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看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和盘驱动装置的最佳方式。
如图1中所示,盘驱动装置1包括外壳2中的相应部件和单元。在外壳中形成盘入口(未示出)。
在外壳2内,安装有底盘(未示出)。盘台3紧固到安装在底盘上的主轴电机的电机轴。
在底盘上,安装有彼此平行延伸的导轴4、4,同时安装有通过进给螺杆转动的导螺杆5(未示出)。
光学拾取器6包括可移动基体7、设置在可移动基体7上的光学器件、和设置在可移动基体7上的物镜驱动装置8。可移动基体7的末端装配有轴承7a、7b,轴承7a、7b由导轴4、4可滑动地支承。
螺母件(未示出)设置在可移动基体7上。当导螺杆5通过进给电动机转动时,螺母件在与导螺杆5的转动方向一致的方向上进给,以使光学拾取器6沿将要装载到盘台3上的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径向移动。
物镜驱动装置8包括基体件9、固定板10、固定块11、和相对于固定块11工作的可移动块12(参看图2和3)。
基体件9举例来说由SPCC(不锈钢冷轧薄板)或硅钢片形成,且如图2中所示,由紧固到可移动基体7的基体部分9a和从与之垂直的基体部分9a弯曲的磁轭部分9b、9b组成。
彼此面对的磁轭9b、9b的表面装配有磁体13、13。
固定板10相对于基体件9沿切线方向(向着后部)分开设置,并紧固到可移动基体7。固定板10由例如SPCC(不锈钢冷轧薄板)或硅钢等磁性金属材料板形成,并由紧固到可移动基体7的板基体10a和斜轭10b、10c组成,斜轭10b、10c从板基体10a的前端部弯曲,且沿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径向(RAD)彼此隔开。
固定块11紧固到固定板10的板基体10a。如图4和5中所示,在固定块11的背面的左端和右端上,总共设置有四个端子11a、11a,...,这些端子彼此成竖直隔开的关系。
固定块11的下端设置有尾销(terminal pin)11b、11b,这些尾销从其背面向着后部凸出(参看图4)。这些尾销11b、11b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设置。
在固定块11的前表面上,形成有向前突出的定位接线柱11c、11c,这些接线柱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参看图6)。
在固定块11的后表面上,安装有中继基板14(参看图4)。中继基板14由基本部分14a和在左右方向上从基本部分14a凸出的四个连接部分14b、14b,...组成。中继基板14的连接部分14b、14b,...的最前部分别与端子11a、11a,...连接。
一对倾斜线圈16、16安装到固定块11的前表面的左右两侧上,也就是说,倾斜线圈沿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径向隔开(参看图3和6)。通过将这些倾斜线圈16、16装配在设置在固定块11的前表面上的定位接线柱11c、11c上,而将其安装到固定块11上。因此,通过将定位接线柱11c、11c设置到固定块11上,可易于将倾斜线圈16、16安装到固定块11的适当位置上。
倾斜线圈16、16基本上被形成为方管形状,具有一薄壁厚度,被装配到固定块11,使得其绕组芯的方向与前后方向一致,也就是说,与上述切线方向一致。倾斜线圈16、16设置有上下部16a、16a、...,用于沿着倾斜方向产生对移动块12的推力。另外,倾斜方向是盘状记录介质100从其预期平面偏离的方向(图3中用R示出的方向),也就是,盘状记录介质关于沿着切线方向延伸的轴线的旋转方向。
通过缠绕设置到固定块11的背面上的尾销11b、11b,装配倾斜线圈16、16的一端(见图4)。
中继基板14安装到固定块11的后表面,电源基板17固定连接至中继基板14,电源基板17反过来连接至电源电路,未示出(见图4和图5)。电源基板17例如是柔性印刷电路板,包括四个连接部(线)17a、17a、...和两个连接部(线)17b、17b。连接线17a、17a、...通过例如焊料18、18、...分别连接至中继基板14的连接线14b、14b、...,而连接线17b、17b通过例如焊料19、19、...连接至装配至尾销11b、11b的倾斜线圈16、16的一端。因此,来自电源电路的用于进行倾斜调整的驱动电流经由电源基板17的连接线17b、17b供应给倾斜线圈16、16。
以这种方式,倾斜线圈16、16的一端缠绕尾销11b、11b,倾斜线圈16、16的一端通过焊料19、19固定至连接线17b、17b,因此,电源基板17可以非常容易地固定至倾斜线圈16、16,从而简化了将电源基板17连接至倾斜线圈16、16的操作,并提高了连接可靠性。
垂直延伸的磁轭开口11d、11d(见图6和图7)朝着固定块11的前向端形成,磁轭开口中设置有从下方导入的固定板10的斜轭10b、10b。斜轭10b、10b直接设置在倾斜线圈16、16的后面。
支承弹簧20、20、...的后端(见图3和4)连接至固定块11的端子11a、11a、...。这些支承弹簧20、20、...经由端子11a、11a、...及中继基板14的连接线14b、14b...连接至电源基板17的连接线17a、17a、...。支承弹簧20、20、...从固定块11向前凸出。
可移动块12包括可移动的保持器21和保持在其上的物镜22(见图3至5)。
可移动的保持器21与透镜装配单元23及装配至透镜装配单元23的后侧的线圈保持器24一体形成。
透镜装配单元23形成有垂直延伸的通口23a(见图7),物镜22安装在通口23a之上。
线圈保持器24被形成为垂直穿孔的基本上为矩形的框架,聚焦线圈25和跟踪线圈26、26保持在形成在穿孔上的线圈保持器24内。
聚焦线圈25用于使得可移动块12沿着聚焦方向移动,也就是,在朝向和远离盘状记录介质100的方向上(图3中的方向F)。跟踪线圈26、26用于使得可移动块12沿着跟踪方向移动,也就是,在基本上沿着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半径的方向上(图3中的方向T)。
聚焦线圈25和跟踪线圈26、26中每个均为大致的方形管形式,聚焦线圈25具有在上下方向(聚焦方向)延伸的线圈芯,跟踪线圈26、26具有在前后方向(切线方向)延伸的线圈芯。跟踪线圈26、26在聚焦线圈25的前侧彼此隔开设置。
聚焦线圈25和跟踪线圈26、26的末端连接至设置在可移动保持器21的两个侧面的连接端子21a、21a、...。连接端子21a、21a、...连接至支承弹簧20、20、...的前向端。因此,可移动块12通过支承弹簧20、20、...连接并维持为中空状态。
在物镜驱动装置8中,如果可移动块12相对于固定块11通过如上所述的支承弹簧20、20、...维持为中空状态,可移动块12在聚焦方向的移动是上下方向,可移动块12由于其自重向下移动,支承弹簧20、20、...弯曲,使得支承弹簧20、20、...的前端处于比其后端更低的位置。使用物镜驱动装置8,可移动块12因其自重向下移动的位置被设置为沿着可移动块12的聚焦方向的中间位置。因此,在沿着聚焦方向的中间位置,倾斜磁体29、29的上下方向的中间,也就是,在磁极中间的中间线M1与倾斜线圈16、16的上下方向的中间M2一致。
考虑其自身重量的因素,通过将可移动块12的位置设定为其沿着聚焦方向的中间位置,可移动块12的倾斜特性的改变伴随着聚焦移动,在上下方向上对称,因此保证物镜驱动装置8的倾斜移动的可靠性。
另外,万一物镜驱动装置8被用于聚焦方向不是上下方向的状态,其满足:在供应给作为聚焦伺服的聚焦线圈25被提供给可移动块12的驱动电流为零的情况下,可移动块12的位置被设定为可移动块12沿着聚焦方向的中间位置。
支承弹簧20、20、...由电源电路经由电源基板17的连接线17a、17a、...并经由中继基板14的连接线14b、14b、...供应驱动电流,以进行聚焦调整或进行跟踪调整。因此,支承弹簧20、20、...中的每两个用作电源元件,用于供应电流给聚焦线圈25和跟踪线圈26、26。
聚焦线圈25的前向侧和跟踪线圈26、26的前向及后向侧与一对磁体13、13关联,固定至轭部9b、9b(参看图8)。通过以这种方式设置磁体13、13,通过磁体13、轭部9b、9b、聚焦线圈25并通过跟踪线圈26、26形成第一磁线圈27,用于使得可移动块12在聚焦方向或在跟踪方向移动。
在可移动保持器21的线圈保持器24的后侧,存在处于垂直层叠状态的装配的后轭28、28和倾斜磁体29、29,后轭在左右方向与磁体隔开(参看图2和3)。倾斜磁体29、29被磁化为沿着聚焦方向的N极29a、29a和与N极分开的S极29b、29b,如图2所示。
倾斜磁体29、29被设置为面向装配在固定台11的前向表面(参看图8)。倾斜磁体29、29设置为面对倾斜线圈16、16,以这种方式,通过倾斜磁体29、29、后轭28、28、倾斜线圈16、16和斜轭10b、10b形成第二磁路30,用于沿着倾斜方向移动可移动块12。
当从电源电路通过电源基板17、中继基板14、和支承弹簧20、20、...将驱动电流供应给聚焦线圈25或跟踪线圈26、26时,可移动块12在聚焦方向(图3中的方向F)或在跟踪方向(图3中的方向T)移动,取决于驱动电流方向和磁体13、13以及轭部9b、9b中产生的磁通量的方向。
此外,当驱动电流从电源电路通过电源基板17供应给倾斜线圈16、16时,借助驱动电流和后轭28、28和倾斜磁体29、29和斜轭10b、10b产生的磁通量的方向,在倾斜方向(图3中的方向R)移动可移动块12。应当注意,在驱动电流施加给倾斜线圈16、16的情况下,借助在可移动块的左右侧上的相对方向(上下方向)产生的推力,通过沿着倾斜方向移动的可移动块影响倾斜调节。
当可移动块12在聚焦方向、跟踪方向,或在倾斜方向移动时,可使得支承弹簧20、20弹性变形。
提升镜31设置在装配至可移动支持器21的物镜22的下方(参看图9)。
在上述盘驱动装置1中,如果盘台3随着主轴电机的旋转而旋转(未示出),则在光学拾取器6通过记录和/或复制盘状记录介质100沿着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半径移动的同时,装配在盘台3上的盘状记录介质100作旋转运动。
如果在记录和/或复制操作期间驱动电流供应给聚焦线圈25,物镜驱动装置8的可移动块12沿着图3中的聚焦方向F-F相对于固定块11移动,通过执行聚焦调节,使得光源射出的和经过物镜22照射的激光的光斑(未示出)基本上垂直聚集,克服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弯曲。
当驱动电流供给跟踪线圈26、26时,物镜驱动装置8的可移动块12沿着跟踪方向T-T相对于固定块11移动,如图3所示,通过执行聚焦调节,使得光源射出的和经过物镜22照射的激光的光斑聚集到盘状记录介质100的记录道上。
当驱动电流供应给倾斜线圈16、16时,物镜驱动装置8的可移动块12沿着跟踪方向R-R相对于固定块11移动,如图3所示,通过执行倾斜调节,使得光源射出的和经过物镜22照射的激光的光斑聚集到盘状记录介质100的记录道上。
利用如上所述的光学拾取器6,其中提供具有N极29a、29a和沿着聚焦方向与N极分离的S极29b、29b的倾斜磁体29、29,倾斜线圈16、16的缠绕铁心的方向是切线方向,整个倾斜线圈16、16中的约一半部分16a、196a、...可被用作沿着可移动块12产生推力的部分,从而在倾斜调整的同时改善了可移动块12的敏感度。
因为可移动块12的敏感度可被改善,所以没有必要使用具有相当强磁力的磁体,同时,没有必要供应强驱动电流给倾斜线圈16、16,从而减低了物镜驱动装置8的制造成本和功率消耗。
另外,由于倾斜线圈16、16的绕组芯的方向不是聚焦方向,沿着切线方向用于倾斜线圈16、16的较小装配空间是足够的,减小了物镜驱动装置的尺寸。
并且,利用物镜驱动装置8,物镜22和用于倾斜调整的第二磁路30在沿着用于进行聚焦调节和跟踪调节的第一磁路27的切线方向的相对侧设置,提升镜31可以处于和第一磁路27相同的高度水平,因此,物镜驱动装置8可相应地减小厚度。厚度的减小特别适于用于便携装置的光学拾取器。
采用物镜驱动装置8,其中倾斜磁体29、29提供至可移动块12,倾斜线圈16、16被提供至固定块11,没有必要设置用于提供动力给倾斜线圈16、16的支撑弹簧,相应地减少了元件部件的数量,简化了物镜驱动装置8的装配工艺。
另外,采用物镜驱动装置8,用于紧固固定台11的固定板10被弯曲,以形成斜轭10b、10b,没有必要提供专用的斜轭,作为用于紧固固定块11的元件的板基体10a和斜轭10b、10b可以共用,进一步减少了元件部件的数量。
采用物镜驱动装置8,后轭28、28被设置在倾斜磁体29、29的与其面向倾斜线圈16、16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
结果是在进行倾斜调节的同时改善了可移动块12的敏感度。
除了设置后轭28、28之外,假定相关部件产生的磁力方向的关系如图10所示,则向着第一磁路27吸引倾斜磁体29、29的上部,同时,其下部被第一磁路27排斥。因此,倾斜磁体29、29受到向下运动力P的作用,使得可移动块12向下移动以影响聚焦操作。
物镜驱动装置8设置有成对倾斜磁体29、29以及沿着记录道方向(图11中示出的方向T)与成对倾斜磁体分开设置的成对倾斜线圈16、16,使得在通过跟踪操作已经将移动块12沿着跟踪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倾斜磁体29、29和第一磁路27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改变,使得在倾斜磁体29、29受到第一磁路27的影响的情况下,作用于倾斜磁体29、29左侧的移动力不同于作用于右侧的移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担心可移动块12在图11所示的R示出的方向倾斜,使得通过物镜22照射的激光的光轴在盘状记录介质100上倾斜。
另外,在物镜驱动装置8中,如果由于制造公差使得支承弹簧20、20左右侧的弹力不同,基体件9沿着跟踪方向的位置通常被调节成使得可移动块12在聚焦移动期间的R方向的倾斜将被优化(零)。在这种情况下,倾斜磁体29、29和第一磁路27之间的位置关系可再次改变,如上所述,使得作用于倾斜磁体29、29的左侧的移动力不同于作用于右侧的作用力,使得移动块12可在如图11所示的R方向倾斜。
然而,采用如上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8,其中后轭28、28被设置在倾斜磁体29、29的与其面向倾斜线圈16、16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如图12所示降低来自倾斜磁体29、29的杂散磁通量,以使第二磁路30不易受第一磁路27的影响,因此可能防止盘状记录介质100在R方向上倾斜。
物镜驱动装置8不必设置有后轭28、28。在此情形下,利用在非使用状态(其中没有驱动电流供给聚焦线圈25)中在倾斜磁体29、29中沿向着基体件9(朝下)的方向产生的移动力,而不依赖于可移动块12使用期间的姿势,物镜22可保持与盘状记录介质100隔开,从而可防止盘状记录介质100与物镜22接触。
在前述中,分别将聚焦和跟踪方向假定为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这仅仅出于说明目的,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特定方向。
应当注意,作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示出的特定形状和相应部件的结构仅仅是示范性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到这些示范性形状或结构的限制。
也就是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各种变化、组合、子组合和改变均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而发生,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受所附的权利要求或等价物的限定。

Claims (6)

1.一种光学拾取器,具有:可移动基体,沿着装载在盘台上的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移动;以及物镜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可移动基体上;其中,所述物镜驱动装置包括:
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可移动基体上;
固定块,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并紧固至所述可移动基体;
可移动块,用于保持所述物镜,且沿聚焦方向、沿跟踪方向、和沿倾斜方向相对于固定块工作,其中,所述聚焦方向是向着和远离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的方向,所述跟踪方向是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所述倾斜方向是围绕沿垂直于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的切线方向延伸的轴线的方向;
多个支承弹簧,用于相对于所述固定块可移动地支承可移动块;
第一磁路,用于使所述可移动块沿所述聚焦方向或沿所述跟踪方向移动;以及
第二磁路,用于使所述可移动块沿倾斜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磁路包括
一对倾斜磁体,每个磁体都磁化有两极,以使N极和S极沿聚焦方向设置,这对倾斜磁体沿径向彼此隔开;朝向这对倾斜磁体设置的一对倾斜线圈,每个倾斜线圈都具有对应于切线方向的绕组线方向的轴线;
这对倾斜磁体设置到所述可移动块上;
这对倾斜线圈设置到所述固定块上;
所述物镜和所述第二磁路沿切线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磁路的两侧上;
其中,后轭设置在与倾斜磁体朝向倾斜线圈的表面相对的倾斜磁体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拾取器,其中
通过沿着切线方向在所述倾斜磁体的相对侧上弯曲所述固定板的一部分,同时使倾斜线圈位于其间,形成斜轭。
3.一种光学拾取器,具有:可移动基体,沿着装载在盘台上的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移动;以及物镜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可移动基体上;其中,所述物镜驱动装置包括:
固定块,紧固至所述可移动基体;
可移动块,用于保持所述物镜,且沿聚焦方向、沿跟踪方向、和沿倾斜方向相对于固定块工作,其中,所述聚焦方向是向着和远离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的方向,所述跟踪方向是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所述倾斜方向是围绕沿垂直于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的切线方向延伸的轴线的方向;
多个支承弹簧,用于相对于所述固定块可移动地支承可移动块;
第一磁路,用于使所述可移动块沿所述聚焦方向或沿所述跟踪方向移动;以及
第二磁路,用于使所述可移动块沿倾斜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磁路包括
一对倾斜磁体,每个磁体都磁化有两极,以使N极和S极沿聚焦方向设置,这对倾斜磁体沿径向彼此隔开;以及朝向这对倾斜磁体设置的一对倾斜线圈,每个倾斜线圈都具有对应于切线方向的绕组线方向的轴线;
这对倾斜磁体设置到所述可移动块上;
这对倾斜线圈设置到所述固定块上;
后轭,设置在与所述倾斜磁体面向所述倾斜线圈的表面相对的倾斜磁体表面上。
4.一种盘驱动装置,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盘台,用于在上面装载盘状记录介质;以及光学拾取器,用于经由物镜发射激光到装载在盘台上的盘状记录介质,光学拾取器包括:可移动基体,沿装载到盘台上的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移动;以及物镜驱动装置,设置在可移动基体上,其中,物镜驱动装置包括:
固定板,设置在可移动基体上;
固定块,设置在固定板上,并紧固到可移动基体;
可移动块,用于保持所述物镜,且沿聚焦方向、沿跟踪方向、和沿倾斜方向相对于固定块工作,其中,所述聚焦方向是向着和远离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的方向,所述跟踪方向是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所述倾斜方向是围绕沿垂直于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的切线方向延伸的轴线的方向;
多个支承弹簧,用于相对于固定块可移动地支承可移动块;
第一磁路,用于使可移动块沿聚焦方向或沿跟踪方向移动;以及
第二磁路,用于使可移动块沿倾斜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磁路包括:
一对倾斜磁体,每个磁体都磁化有两极,以使N极和S极沿聚焦方向设置,这对倾斜磁体沿径向彼此隔开;以及朝向这对倾斜磁体设置的一对倾斜线圈,每个倾斜线圈都具有对应于切线方向的绕组线方向的轴线;
这对倾斜磁体设置到可移动块上;
这对倾斜线圈设置到固定块上;
所述物镜和所述第二磁路沿切线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磁路的两侧上;
其中,后轭设置在与所述倾斜磁体朝向所述倾斜线圈的表面相对的倾斜磁体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
通过沿着切线方向在所述倾斜磁体的相对侧上弯曲所述固定板的一部分,同时使倾斜线圈位于其间,设置斜轭。
6.一种盘驱动装置,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盘台,用于在上面装载盘状记录介质;以及光学拾取器,用于经由物镜发射激光到装载在盘台上的盘状记录介质,光学拾取器包括:可移动基体,沿装载到盘台上的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移动;以及物镜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可移动基体上,其中,所述物镜驱动装置包括:
固定块,紧固到所述可移动基体;
可移动块,用于保持所述物镜,且沿聚焦方向、沿跟踪方向、和沿倾斜方向相对于固定块工作,其中,所述聚焦方向是向着和远离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的方向,所述跟踪方向是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所述倾斜方向是围绕沿垂直于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的切线方向延伸的轴线的方向;
多个支承弹簧,用于相对于固定块可移动地支承可移动块;
第一磁路,用于使可移动块沿聚焦方向或沿跟踪方向移动;以及
第二磁路,用于使可移动块沿倾斜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磁路包括:
一对倾斜磁体,每个磁体都磁化有两极,以使N极和S极沿聚焦方向设置,这对倾斜磁体沿径向彼此隔开;以及朝向这对倾斜磁体设置的一对倾斜线圈,每个倾斜线圈都具有对应于切线方向的绕组线方向的轴线;
这对倾斜磁体设置到可移动块上;
这对倾斜线圈设置到固定块上;
后轭,设置在与所述倾斜磁体朝向所述倾斜线圈的表面相对的倾斜磁体表面上。
CNB2005100641618A 2004-04-13 2005-04-13 光学拾取器和盘驱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801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17647A JP4244021B2 (ja) 2004-04-13 2004-04-13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117647/04 2004-04-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4162A CN1684162A (zh) 2005-10-19
CN100358018C true CN100358018C (zh) 2007-12-26

Family

ID=35239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416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8018C (zh) 2004-04-13 2005-04-13 光学拾取器和盘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249054A1 (zh)
JP (1) JP4244021B2 (zh)
KR (1) KR20060046636A (zh)
CN (1) CN100358018C (zh)
TW (1) TW20060689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69389A (ja) 2011-09-26 2013-04-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WO2015093186A1 (ja) 2013-12-20 2015-06-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及び光学素子駆動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6946A (zh) * 1998-05-21 1999-12-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读取装置
CN1335598A (zh) * 2000-03-13 2002-02-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物镜驱动装置
JP2002216380A (ja) * 2001-01-22 2002-08-02 Sharp Corp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2319166A (ja) * 2001-04-24 2002-10-31 Nec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の対物レンズ駆動機構
CN1450536A (zh) * 2002-04-11 2003-10-22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头致动器中的三轴驱动装置
JP2003346368A (ja) * 2002-05-23 2003-12-05 Ricoh Co Ltd 対物レンズアクチュエータ、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39939A (ja) * 1984-05-14 1985-11-28 Hitachi Ltd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US6341104B1 (en) * 1998-08-03 2002-0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of tilt control type
JP2000222755A (ja) * 1999-01-29 2000-08-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KR100684012B1 (ko) * 2000-04-03 2007-02-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 픽업 엑츄에이터
JP3912292B2 (ja) * 2002-04-08 2007-05-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4097257B2 (ja) * 2003-01-31 2008-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チルト補正方法、チルト補正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6946A (zh) * 1998-05-21 1999-12-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读取装置
CN1335598A (zh) * 2000-03-13 2002-02-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物镜驱动装置
JP2002216380A (ja) * 2001-01-22 2002-08-02 Sharp Corp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2319166A (ja) * 2001-04-24 2002-10-31 Nec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の対物レンズ駆動機構
CN1450536A (zh) * 2002-04-11 2003-10-22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头致动器中的三轴驱动装置
JP2003346368A (ja) * 2002-05-23 2003-12-05 Ricoh Co Ltd 対物レンズアクチュエータ、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00222B (zh) 2008-08-21
JP2005302161A (ja) 2005-10-27
CN1684162A (zh) 2005-10-19
TW200606898A (en) 2006-02-16
US20050249054A1 (en) 2005-11-10
JP4244021B2 (ja) 2009-03-25
KR20060046636A (ko) 2006-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28318B2 (en) Optical head with lens holder supported by suspension wires at central and end portions
KR20030080801A (ko) 3축 구동기능을 갖는 광픽업 액츄에이터
CN1312678C (zh) 光学头和光盘驱动器
CN100358018C (zh) 光学拾取器和盘驱动装置
JP4223018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1414468B (zh) 光学拾取器和盘驱动装置
JP2007109317A (ja) 光ヘッド装置
JP5063091B2 (ja) 光スキャニング装置のため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KR20050074783A (ko) 액츄에이터 및 광디스크 드라이브 장치
US7701812B2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apparatus
JP4404824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アクチュエータ
US20040066730A1 (en) Optical pickup actuator and optical disc drive using the same
KR100473949B1 (ko) 광픽업용 액츄에이터
KR100569920B1 (ko)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장치
KR100569921B1 (ko)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장치
KR100569932B1 (ko) 광 픽업 액츄에이터 장치
KR100569922B1 (ko)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장치
JP2003030870A (ja)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KR100569919B1 (ko)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장치
CN101388226B (zh) 光学拾取器和光盘驱动装置
CN101123099A (zh) 光拾取器
JP2000113482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7109318A (ja) 光ヘッド装置
JP2005235355A (ja)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光ヘッド装置
KR20050068704A (ko) 슬림형 광 픽업 액츄에이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26

Termination date: 201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