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51534C - 轴向动压轴承、主轴电机及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轴向动压轴承、主轴电机及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51534C
CN100351534C CNB2004100974414A CN200410097441A CN100351534C CN 100351534 C CN100351534 C CN 100351534C CN B2004100974414 A CNB2004100974414 A CN B2004100974414A CN 200410097441 A CN200410097441 A CN 200410097441A CN 100351534 C CN100351534 C CN 10035153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dynamic pressure
axial hydrodynamic
auxiliary slot
sid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974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19170A (zh
Inventor
喜多洋三
小幡茂雄
宫森健一
野田宏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19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9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153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153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02Parts of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16C33/04Brasses; Bushes; Linings
    • F16C33/06Sliding surface mainly made of metal
    • F16C33/10Construction relative to lubrication
    • F16C33/1025Construction relative to lubrication with liquid, e.g. oil, as lubricant
    • F16C33/106Details of distribution or circulation inside the bearings, e.g. details of the bearing surfaces to affect flow or pressure of the liquid
    • F16C33/107Grooves for generating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7/0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7/04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axial load only
    • F16C17/045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axial load only with grooves in the bearing surface to generate hydrodynamic pressure, e.g. spiral groove thrust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7/0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7/1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 F16C17/102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grooves in the bearing surface to generate hydrodynamic pressure
    • F16C17/107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grooves in the bearing surface to generate hydrodynamic pressure with at least one surface for radial load and at least one surface for axial loa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2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Control thereof
    • G11B19/2009Turntables, hubs and motors for disk drives; Mounting of motors in the dri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70/00Apparatus relating to physics, e.g. instruments
    • F16C2370/12Hard disk drive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轴向动压轴承,通过设置比动压发生用的内泵型的人字形槽(130)深度大的辅助槽(140),采用由从轴承内周部至轴承外周部平缓下降的压力坡度的连接结构,通过辅助槽(140)将存在于轴承内周部的气泡导向轴承外周部,从气液边界面排出到轴承外部,由此可防止因气泡引起的润滑油泄漏,使轴承性能稳定,提高可靠性和耐久性。

Description

轴向动压轴承、主轴电机及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圆滑进行高速旋转的规定的旋转机械中对轴线方向的负载进行支承的轴向型动压轴承,特别是涉及不使混入润滑油中的气泡滞留于轴承内周部、可容易地将其排除的轴向动压轴承和使用该轴承的主轴电机及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硬盘装置等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记录媒体进行旋转的主轴电机中,作为在对转子的轴线方向的负载进行支承的同时抑制转子的旋转振摆用的手段,已有各种利用具有中间弯曲部的人字形槽来发生动压的轴向型动压轴承的提案(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登录特许第3155529号公报等)。
首先,参照图14、图15对利用人字形槽来发生动压的轴向型动压轴承进行简单的说明。图14(a)为说明传统的轴向动压轴承结构的剖面图,图14(b)为说明传统的另一轴向动压轴承结构的剖面图,图14(c)为表示传统的轴向动压轴承的轴承面的槽图形的形状图,图15为表示传统的轴向动压轴承的人字形槽的半径方向剖面的压力分布图。
图14(a)、(b)表示传统的人字形槽的轴向动压轴承,图14(a)是将轴承面21形成于轴承旋转侧构件10表面侧的例子,图14(b)是将轴承面21形成于轴承旋转侧构件10背面侧的例子。在旋转中心轴1的轴线方向上,由夹有充填着润滑油50的微小间隙、呈对置的轴承旋转侧构件10的轴承面11和轴承固定侧构件20的轴承面21构成,在所述微小间隙的外周侧,设置有形成润滑油与空气的气液边界面51的密封部,在轴承旋转侧构件10的轴承面11上,以规定的间距形成图14(c)所示的发生动压用的多个人字形槽30。
当轴承旋转侧构件10沿图14中的箭头方向旋转时,在润滑油50中引起动压,在人字形槽30的中间弯曲部31附近出现动压最大的压力峰值,轴承半径方向剖面S-S’的压力分布如图15所示,以中间弯曲部31附近作为顶点朝半径方向内侧及外侧下降。具有人字形槽30的轴向动压轴承以该压力峰值部分对轴承旋转侧构件10的轴线方向负载进行支承。
具有人字形槽30的轴向动压轴承,由于在从旋转中心轴1沿半径方向离开的人字形槽30的中间弯曲部31上出现压力峰值,因此,与在轴承的中心部出现压力峰值的螺旋形槽的轴向动压轴承相比可提高旋转刚性。即,螺旋形槽的轴向动压轴承只能支承轴线方向的负载,而人字形槽的轴向动压轴承不仅支承轴线方向的负载,而且,因提高了旋转刚性,故还兼有抑制轴承旋转侧构件10旋转振摆的作用。由此,适合于作为难以充分确保径向轴承长度的薄型主轴电机的轴向动压轴承来使用。
通常,在具有人字形槽30的轴向动压轴承中,由于随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于位于内径侧的所谓的外泵部中流动的流体,故在轴向动压轴承的间隙的轴心附近,会产生想要将流体引入外径侧的强力作用。这样,在高速旋转下,在离外泵部的内径侧区域容易发生负压。在这种负压下,流体中容易发生气泡,一般认为该气泡会引起轴承性能、特别是轴向动压轴承的性能下降。为了抑制该气泡的发生,已有了如下的提案,即,使人字形槽30的中间弯曲部31向内径侧变位,使位于外径侧的内泵部的内泵作用强于内径侧的外泵部,抑制内径侧区域中的负压发生,以防止气泡的发生(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1-173645号)。
当某种原因在润滑油50中混入有气泡的场合,气泡沿压力坡度从压力高的一方向低的一方移动。如上所述,轴向动压轴承的半径方向剖面的压力分布不是根据剖面位置而是如图15所示,在人字形槽30的中间弯曲部31附近出现顶点,成为朝半径方向的内侧及外侧变低的山字形分布。这样,被混入的气泡如图15所示,以中间弯曲部的压力峰值为界向压力低的轴承内周部或轴承外周部移动,向轴承外周部移动的气泡从气液边界面51向轴承外部排出,但向轴承内周部移动的气泡不排出,保持原状地滞留于轴承内周部。这样,轴承中一旦存在气泡,则气泡与旋转体的旋转不同步地进行旋转,使旋转轴承刚性在旋转中变动,发生旋转非同步的振摆,不仅有损于轴的稳定的旋转动作,而且,一旦气泡滞留于轴承内周部,则在置于减压环境下和高温环境下的场合,气泡膨胀而将润滑油挤出到轴承外部,会引起润滑油泄漏,泄漏的润滑油会污染轴承外部,为此出现了各种为了排除轴承部所发生或滞留的气泡的提案(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4-112874号、特开2004-132535号、特开2004-183768号公报等)。
下面,以排除在轴向动压轴承的轴承部所发生或滞留的气泡的方法为例进行说明。
图16(a)所示的例子是气泡排除结构的一例,表示轴向动压轴承的轴承面的槽的图形的形状。本例不是具有上述人字形槽的轴向动压轴承、而是具有螺旋形槽的轴向动压轴承的结构。图16(a)中,在具有螺旋形槽150a的轴向轴承部150的半径方向内方侧设置有放射状槽153,该放射状槽153从设于作为轴向轴承部150的外壳部151上端面的发生动压的螺旋形槽150a的半径方向内方侧端部延伸至套筒152端面的半径方向内方侧端部。混入润滑油内的气泡在旋转时由放射状槽153进行搅拌,被分解成微小气泡,从由轴线方向槽155和连通孔154组成的轴承间隙内排出,可将混入润滑油内的气泡排出。
图16(b)所示的例子是气泡排除结构的另一例,表示轴向动压轴承的轴承面的另一槽的图形的形状。本另一例也不是具有上述人字形槽的轴向动压轴承、而是使用了具有螺旋形槽的轴向动压轴承。图16(b)中,作为设于成为轴向轴承部150的套筒152上端面的发生动压的动压发生槽,设置了内泵部型的2种螺旋形槽150a、150b。一方是通常的动压发生用的螺旋形槽150a,而另一方的螺旋形槽150b至少是1个,比其它通常的螺旋形槽150a更向半径方向内方侧延伸,并且,加大了周向的宽度尺寸。另一方的螺旋形槽150b,通过加大周向的宽度尺寸来收集气泡,又通过向半径方向内方侧延伸,可将气泡排出。
然而,在具有人字形槽的轴向动压轴承中,轴向动压轴承的结构是使人字形槽30的中间弯曲部31向内径侧变位,使位于外径侧的内泵部的泵作用强于内径侧的外泵部,抑制内径侧区域中的负压发生,以防止气泡的发生。该轴向动压轴承不仅需要设计中间弯曲部31的设定位置和动压发生槽的凹槽形状所花费的时间,而且要求比通常的人字形槽高的精度,故必须解决构件成本上升这一新产生的课题。
又,排除轴向动压轴承的轴承部所发生或滞留的气泡的各种提案,其大部分是针对螺旋型的轴向动压发生部,对于人字型的轴向动压发生部却基本上未涉及。对于轴向动压发生部的情况,螺旋型和人字型在动压发生的基本原理本身是相同的,但流体的流动方法不一样。即,在螺旋型中,流体从轴向动压发生部的圆周外侧向内侧、或者从圆周内侧向外侧单一方向流动,而在人字型的轴向动压发生部中,流体是从圆周外侧和内侧的两侧向中间弯曲部流动,这一点不一样。因此,虽然可以认为,上述的另外再设置放射状槽的提案以及使具有多个的动压发生槽的一部分延伸或加大周向宽度尺寸的提案,对于螺旋型的轴向动压发生部具有效果,但不得不考虑到对于人字型的轴向动压发生部来讲,基本上不适用。
并且,为了在螺旋型的轴向动压发生部另外再设置放射状槽、或者使多个的动压发生槽的一部分延伸或加大周向宽度尺寸,需要有形成轴向动压发生部的圆形平面的大量面积,增大了轴承部,故产生了难以应用于需要小型化用途的课题。又,为了在不改变轴向动压发生部形成的圆形平面的面积的情况下实现上述的提案,必须缩小螺旋型的轴向动压发生部形成部分的面积,在此场合,发生的动压的大小减小,难以作为轴向轴承进行动作,存在着产生重大产品质量故障的可能性,成为了必须要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特征的轴向动压轴承和使用该轴承的主轴电机及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即、在利用人字形槽发生动压的轴向动压轴承中,结构简单,不需要对轴向动压轴承部本身的大小等的设计作出改动,可将混入润滑油中的气泡在不滞留于轴承内周部的情况下导向轴承外周部,从润滑油的气液边界面向轴承外部排出,防止因气泡引起的润滑油泄漏,可得到稳定的轴承性能,并且提高可靠性和耐久性。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轴向动压轴承,包括分别具有在轴线方向上夹有微小间隙地呈对置的轴承面的轴承旋转侧构件以及轴承固定侧构件,在微小间隙中充填着润滑油,在轴承旋转侧构件的轴承面和轴承固定侧构件的轴承面中的一方,形成具有中间弯曲部的人字形状的多个动压发生槽,在微小间隙的外周侧设置有形成润滑油与空气的界面的密封部,当轴承旋转侧构件旋转时,利用动压发生槽使润滑油中引起动压,由此来保持旋转,并具有至少设置1个将轴承的内周部与外周部连接的辅助槽的结构。又,也可具有使辅助槽的深度大于动压发生槽深度的结构,或者具有辅助槽的深度处于动压发生槽的深度的3倍至5倍范围的结构。
又,也可具有如下的各种结构,即、人字形状的动压发生槽作成从中间弯曲部至半径方向外侧部分的面积大于至同一内侧部分的面积的内泵型结构;将动压发生槽和辅助槽一起设置在轴承固定侧构件的轴承面上的结构;或者将动压发生槽和辅助槽一起设置在轴承旋转侧构件的轴承面上的结构;辅助槽的形状是内泵型的螺旋形槽的结构;辅助槽的形状不仅是直线槽、而且动压发生槽设置在轴承旋转侧构件的轴承面上、辅助槽设置在轴承固定侧构件的轴承面上的结构;以及动压发生槽设置在轴承固定侧构件的轴承面上、辅助槽设置在轴承旋转侧构件的轴承面上的结构。
采用这些结构,由于辅助槽内部的压力坡度从压力高的轴承内周部向压力低的外周部缓慢下降,因此,利用人字形槽的中间弯曲部所发生的压力峰值,可将滞留于轴承内周部的气泡通过该辅助槽被导向外周部而可靠地向轴承外部进行排出。
并且,本发明的轴向动压轴承也可以具有将辅助槽设置成避开人字形状的动压发生槽的中间弯曲部的结构。
采用这种结构,可将辅助槽对人字形槽的动压发生作用造成的影响限制在最小程度,与传统的螺旋型的轴向动压发生部中为了排出气泡而另外再设置放射状槽或使多个的动压发生槽的一部分延伸、从而加大周向宽度尺寸的方法相比,本轴向动压发生部的动压发生能力可大大提高。
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主轴电机,包括:由外周侧固接着旋转磁铁的凸缘部和设于内周侧的中空圆筒部构成、围绕具有旋转中心的固定轴进行旋转的转子部;卷绕有线圈地与旋转磁铁对置、固接在底座上的定子;以及具有与中空圆筒部的外周面对置的内周面和与凸缘部的下端面对置的上端面的圆环状的轴承固定侧构件,具有轴向动压轴承,该轴向动压轴承夹有微小间隙,利用轴承固定侧构件的上端面和与其对置的凸缘部的下端面,在任一方上形成具有中间弯曲部的人字形状的多个动压发生槽,在微小间隙中充填着润滑油,当转子旋转时,利用动压发生槽使润滑油中引起动压,由此来保持旋转,并具有在轴向动压轴承上至少设置1个将其内周部与外周部连接的辅助槽的结构。又,也可具有辅助槽比动压发生槽深的结构以及辅助槽的形状是内泵型的螺旋形槽的结构。
采用这些结构,可实现不会因气泡引起的润滑油泄漏的、稳定性能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高的主轴电机。
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包括:盘片;在形成于盘片的记录媒体上进行记录再生用的信号变换元件;在记录媒体的规定跟踪位置上进行定位用的摆动构件;以及具有轴向动压轴承的主轴电机,所述主轴电机包括:由外周侧固接着旋转磁铁的凸缘部和设于内周侧的中空圆筒部构成、围绕具有旋转中心的固定轴进行旋转的转子部;卷绕有线圈地与旋转磁铁对置、固接在底座上的定子;以及具有与中空圆筒部的外周面对置的内周面和与凸缘部的下端面对置的上端面的圆环状的轴承固定侧构件,并且,所述轴向动压轴承夹有微小间隙,利用轴承固定侧构件的上端面和与其对置的凸缘部的下端面,在任一方上形成具有中间弯曲部的人字形状的多个动压发生槽,在微小间隙中充填着润滑油,当转子旋转时,利用动压发生槽使润滑油中引起动压,由此来保持旋转,并具有在轴向动压轴承上至少设置1个将其内周部与外周部连接的辅助槽的结构。又,也可具有辅助槽比动压发生槽深的结构以及辅助槽的形状是内泵型的螺旋形槽的结构。
采用这些结构,可实现不会因润滑油泄漏而发生污染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高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由此,采用本发明的轴向动压轴承,通过补加简单的辅助槽,混入润滑油中的气泡不会滞留于轴承内周部,能可靠地进行排出,故可防止因气泡引起的润滑油泄漏,可得到稳定的轴承性能,并且具有可提高轴承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的优良效果。
又,由于使用了这种轴向轴承,通过补加简单的辅助槽,可将轴承内部的气泡可靠地进行排出,故可实现具有高可靠性和耐久性的主轴电机,同时可实现更加小径·薄型的主轴电机,又,通过搭载这种主轴电机,可实现具有高可靠性和耐久性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并且,具有可实现设备的小型化·薄型化的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中的轴向动压轴承的旋转侧构件的轴承面概略图。
图1(b)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中的轴向动压轴承的固定侧构件的轴承面概略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中的轴向动压轴承的轴承部剖面的压力分布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中的、以辅助槽的深度作为参数来表示设置于轴向动压轴承的辅助槽剖面的压力分布图。
图4(a)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中的、在轴向动压轴承的轴承旋转侧构件的轴承面上设置动压发生槽和辅助槽的场合的结构图。
图4(b)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中的、在轴向动压轴承的轴承固定侧构件的轴承面上设置动压发生槽和辅助槽的场合的结构图。
图5(a)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中的、将轴向动压轴承的直线槽作为辅助槽的场合的轴承旋转侧构件或轴承固定侧构件的轴承面概略图。
图5(b)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中的、将轴向动压轴承的直线槽作为辅助槽的场合的轴承固定侧构件或轴承旋转侧构件的轴承面概略图。
图6(a)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中的轴向动压轴承的旋转侧构件的轴承面概略图。
图6(b)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中的轴向动压轴承的固定侧构件的轴承面概略图。
图7(a)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中的、在轴向动压轴承的轴承旋转侧构件的轴承面上设置动压发生槽而在轴承固定侧构件的轴承面上设置辅助槽的场合的结构图。
图7(b)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中的、在轴向动压轴承的轴承旋转侧构件的轴承面上设置辅助槽而在轴承固定侧构件的轴承面上设置动压发生槽的场合的结构图。
图8(a)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中的、将轴向动压轴承的直线槽作为辅助槽的场合的轴承旋转侧构件的轴承面或轴承固定侧构件的轴承面概略图。
图8(b)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中的、将轴向动压轴承的直线槽作为辅助槽的场合的轴承固定侧构件的轴承面或轴承旋转侧构件的轴承面概略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中的、使用了轴向动压轴承的主轴电机和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主要部的概略剖面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中的主轴电机的动压轴承部的放大剖面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中的主轴电机的动压轴承部的固定侧轴承面结构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中的主轴电机的轴向动压轴承半径方向剖面和径向动压轴承的轴线方向的压力分布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主轴电机和盘片装置的另一例的概略剖面图。
图14(a)为传统的轴向动压轴承的结构图。
图14(b)为传统的另一轴向动压轴承的结构图。
图14(c)为表示传统的轴向动压轴承的轴承面的槽图形的形状图。
图15为表示传统的轴向动压轴承的人字形槽的半径方向剖面的压力分布图。
图16(a)为表示具有螺旋形槽的轴向动压轴承的轴承面的槽图形的形状图。
图16(b)为表示具有另一螺旋形槽的轴向动压轴承的轴承面的槽图形的形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实施形态1)
参照图1~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中的轴向动压轴承进行说明。图1
(a)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中的轴向动压轴承的旋转侧构件的轴承面概略图,图1(b)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中的轴向动压轴承的固定侧构件的轴承面概略图,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中的轴向动压轴承的轴承部剖面的压力分布图,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中的、以辅助槽的深度作为参数来表示设置于轴向动压轴承的辅助槽剖面的压力分布图,图4(a)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中的、在轴向动压轴承的轴承旋转侧构件的轴承面上设置动压发生槽和辅助槽的场合的结构图,图4(b)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中的、在轴向动压轴承的轴承固定侧构件的轴承面上设置动压发生槽和辅助槽的场合的结构图,图5(a)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中的、将轴向动压轴承的直线槽作为辅助槽的场合的轴承旋转侧构件或轴承固定侧构件的轴承面概略图,图5(b)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中的、将轴向动压轴承的直线槽作为辅助槽的场合的轴承固定侧构件或轴承旋转侧构件的轴承面概略图。在图1和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轴向动压轴承中,在形成有动压发生用的人字形槽的轴承面上,形成有可将混入润滑油中的气泡排出用的辅助槽,这一点与图14所示的传统的轴向动压轴承不一样,除此之外的基本性结构相同,对于重复的内容省略详细的说明。在与图14相同的构成要素上标记同一符号。
在图1、图2和图4中,在旋转中心轴1的轴线方向上,由夹有充填着润滑油(未图示)的微小间隙、呈对置的轴承旋转侧构件10的轴承面11和轴承固定侧构件20的轴承面21构成,在微小间隙的外周侧,设置有形成润滑油与空气的气液边界面(未图示)的密封部,如在图1(a)的左上部用圆围住放大部分的立体图所示,在轴承旋转侧构件10的轴承面11上,以规定的间距形成具有多个动压发生用的中间弯曲部131的人字形槽130。为了使轴承内周部的压力高于轴承外周部,人字形槽130采用内泵型,从中间弯曲部131至半径方向外侧部分132的面积大于至半径方向内侧部分133的面积,按此形态作出中间弯曲部131的定位。
在同一轴承面11上,形成有排出气泡用的至少1个内泵型的螺旋形状的辅助槽140。图1和图4是形成3个辅助槽140的示例,在设置2个以上时,辅助槽以规定的间距地等间隔形成。并且,为了将辅助槽140对人字形槽130的动压发生作用造成的影响减至最小限度,辅助槽140避开中间弯曲部131,形成不与人字形槽130的中间弯曲部131发生干扰的状态。另一方面,如图1(b)所示,与轴承旋转侧构件10的轴承面11对置的轴承固定侧构件20的轴承面21是平滑面。
这种结构的轴向动压轴承中,一旦轴承旋转侧构件10朝箭头A方向旋转,则润滑油沿着人字形槽130的半径方向外侧部分132和同一内侧部分133向中间弯曲部131流动,故在中间弯曲部131出现动压最大的压力峰值,轴承半径方向的压力分布将中间弯曲部131附近作为顶点,成为了向轴承外周部及轴承内周部下降的山形分布。
此时,人字形槽130由于是从中间弯曲部131至半径方向外侧部分132的面积大于至同一内侧部分133的面积、即所谓的内泵型,因此,人字形槽130的半径方向外侧部分132将润滑油向内周侧压送的力大于同一内侧部分133将润滑油向外周侧压送的力,故轴承内周部的压力大于轴承外周部。
另一方面,由于辅助槽140的槽深大于动压发生用的人字形槽130,故在辅助槽140中基本不发生动压,辅助槽140的压力成为了利用内泵型的人字形槽130的效果、从压力高于轴承外周部的轴承内周部向气液边界面的与外部空气接触的轴承外周部缓慢下降的压力分布。
图2是根据上述的说明、将图1(a)所示的辅助槽140纵向切断的B-B’线剖面和通过人字形槽130的中间弯曲部131的C-C’线剖面中的压力分布的示图。图2中,B-B’线剖面中的压力分布用实线表示,C-C’线剖面中的压力分布以虚线表示。
图1(a)所示的轴向动压发生部中,在无辅助槽140的区域内,压力分布与图2的虚线所示的、与C-C’线剖面中的压力分布相同,成为了在中间弯曲部131附近具有顶点的山形分布,故离中间弯曲部131的存在于外周侧的气泡B1沿着压力坡度向轴承外周部移动而排出,但由于离中间弯曲部131的存在于内周侧的气泡B2不能越过压力的顶点,故集中于轴承内周部。然而,在辅助槽140的部分,如图2的实线所示,压力分布从轴承内周部向轴承外周部缓慢下降,故集中于轴承内周部的气泡B3通过辅助槽140向轴承外周部移动,从气液边界面向轴承外部排出。
这样,通过补加了横跨径向形状的辅助槽140,使气泡不能通过轴向动压发生部设置的人字形槽130的中间弯曲部131,故混入或滞留于润滑油中的气泡能向轴承外部可靠地进行排出。这种形成于人字形槽130的辅助槽140避开中间弯曲部131,设置成不与中间弯曲部131发生干扰的形态,故可将对动压发生作用造成的影响限制在最小程度,这样,与传统的螺旋形的轴向动压发生部中为了排出气泡而另外再设置放射状槽或使多个的动压发生槽的一部分延伸、从而与加大了周向宽度尺寸的方法相比,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中的轴向动压发生部的动压发生能力可大大提高。
下面参照图3对动压发生部中的设置于人字形槽130的辅助槽140的深度与气泡排出能力的关系进行说明。图3表示在图1(a)所示的轴向动压发生部、沿着不通过人字形槽130的中间弯曲部131的B-B’线横切的辅助槽140的深度变化时的相对于径向的位置的压力分布。辅助槽140的深度相对于人字形槽130的深度以倍率N进行变化,在从与人字形槽130相同深度的N=1至相当于人字形槽130的深度的10倍的N=10之间进行变化。
图3中,当辅助槽的深度处于人字形槽的2倍以下的N=1、N=1.5、N=2时,在压力分布中存在山形,一般认为轴向轴承内周的气泡不容易排出。当N=2以下时,辅助槽140的深度接近于人字形槽130的深度的场合,一般认为人字形槽130的压力因影响到辅助槽140,故压力分布中可以产生山形。
当N≥3时的辅助槽140的深度处于人字形槽130的深度的3倍以上的场合,由于不存在压力分布的山形,压力从轴承内周向外周变小,故能顺利地将轴承内周的气泡排出。特别是在从N=3~N=5的3倍至5倍的倍率范围内,因压力坡度变大,一般认为气泡排出的能力大,但辅助槽140的深度越深,则压力坡度越小,故气泡排出的能力越小。在N=3~N=5的倍率范围内,之所以压力坡度大是因为轴承内周的压力高的缘故。实际上如图3所示,在N=3~N=5倍率范围内,轴承最内周的压力大于1倍。一般认为,这是为了利用螺旋形状的辅助槽140的内泵作用、想要使润滑油向轴承内周流动而使轴承内周的压力上升所引起的缘故。另一方面,当N≥6时的倍率6倍以上的场合,因辅助槽140太深,内泵作用减小,故轴承最内周的压力上升减小。
综上所述,当辅助槽140的深度处于人字形槽130的深度2倍以下时,因压力分布中出现山形,故气泡不容易排出,当处于6倍以上时,因压力坡度变小,故气泡排出的效果减小,据此,其结论是当辅助槽140的深度在人字形槽130的深度的3倍~5倍的范围内,压力坡度大且气泡排出的效果大。若形成了辅助槽140的槽深在人字形槽130的槽深的3倍~5倍的范围内,则可以说,螺旋形状的辅助槽140的内泵作用大,并且,不受人字形槽130的压力影响。由此,以辅助槽140的深度在人字形槽130的深度的3倍~5倍为宜,最好是形成的压力坡度成为最大的人字形槽的3倍深度。
另一方面,辅助槽140的槽宽若小于人字形槽130,则内泵作用减小,若大于人字形槽130,则对人字形槽130的动压发生效果的影响变大,故最好是与人字形槽130相同程度的槽宽。
上述说明中,如图4(a)的立体图所示,在轴承旋转侧构件10的轴承面11上形成了人字形槽130和辅助槽140,将轴承固定侧构件20的轴承面21作成了平滑面,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轴向动压轴承不限定于此,也可如图4(b)所示,在轴承固定侧构件20的轴承面21上形成人字形槽130和辅助槽140,将轴承旋转侧构件10的轴承面11作成平滑面。
又,上述说明中,设置于轴向动压发生部的辅助槽140作成了内泵型的螺旋形状,但也可如图5所示形成直线状的槽地设置辅助槽140。即,在轴承旋转侧构件10的轴承面11或轴承固定侧构件20的轴承面21上形成人字形槽130和直线状的辅助槽140,将与其对置的轴承固定侧构件20的轴承面21或轴承旋转侧构件10的轴承面11作成平滑面。
又,在上述说明中使用的图中,设置于轴向动压发生部的辅助槽140是3个,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辅助槽140也可使用1个、2个或4个。但是,若辅助槽140的个数越多,越会抑制人字形槽130的动压发生效果,故不必要过多地形成辅助槽。
(实施形态2)
参照图6~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中的轴向动压轴承进行说明。图6(a)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中的轴向动压轴承的旋转侧构件的轴承面概略图,图6(b)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中的轴向动压轴承的固定侧构件的轴承面概略图,图7(a)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中的、在轴向动压轴承的轴承旋转侧构件的轴承面上设置动压发生槽而在轴承固定侧构件的轴承面上设置辅助槽的场合的结构图,图7(b)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中的、在轴向动压轴承的轴承旋转侧构件的轴承面上设置辅助槽而在轴承固定侧构件的轴承面上设置动压发生槽的场合的结构图,图8(a)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中的、将轴向动压轴承的直线槽作为辅助槽的场合的轴承旋转侧构件的轴承面或轴承固定侧构件的轴承面概略图,图8(b)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中的、将轴向动压轴承的直线槽作为辅助槽的场合的轴承固定侧构件的轴承面或轴承旋转侧构件的轴承面概略图。
在图6和图7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的轴向动压轴承中,在与形成有动压发生用的人字形槽的轴承旋转侧构件10的轴承面11对置的轴承固定侧构件20的轴承面21上,形成有可将滞留于轴承内周部的气泡排出用的辅助槽140,这一点与图1、图2和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中的轴向动压轴承不一样,除此之外的基本性结构相同,对于重复的内容省略详细的说明。在与图1、图4相同的构成要素上标记同一符号。
在图6、图7中,在旋转中心轴1的轴线方向上,在由夹有充填着润滑油(未图示)的微小间隙地、呈对置的轴承旋转侧构件10的轴承面11和轴承固定侧构件20的轴承面21构成的微小间隙的外周侧,设置有形成润滑油与空气的气液边界面(未图示)的密封部,如图6(a)所示,在轴承旋转侧构件10的轴承面11上,以规定的间距且等间隔地形成具有多个动压发生用的中间弯曲部131的人字形槽130。为了使轴承内周部的压力高于轴承外周部,人字形槽130采用内泵型,从中间弯曲部131至半径方向外侧部分132的面积大于至半径方向内侧部分133的面积,按此形态作出中间弯曲部131的定位。
又,如图6(b)所示,在与轴承面11对置的轴承固定侧构件20的轴承面21上,以规定的间距且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内泵型的螺旋形状的辅助槽140。该螺旋形状的辅助槽140是内泵型,故辅助槽140本身将润滑油中的气泡,在轴向动压发生部处从内周侧向外周侧随着润滑油的移动而排出。不仅如此,辅助槽140将存在于轴向动压发生部内周侧的气泡细分化,利用辅助槽140和人字形槽130所发生的动压差,将细分化的气泡向辅助槽140一方移动,排出到轴向动压发生部的外周侧。
对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中的设置于轴向动压发生部的辅助槽140的槽深,不能原封不变地参照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中的设置于轴向动压发生部的辅助槽140的槽深的图3,但可以将图3作为参考,考虑以下几点。即,辅助槽140的深度处于人字形槽130的深度2倍以下时,可实现气泡的细分化,但因辅助槽140和人字形槽130所发生的动压的压力差变小,故气泡不容易排出,一般认为,当处于6倍以上时,因内周侧与外周侧的压力坡度变小,故气泡排出的效果减小,据此,其结论是当辅助槽140的深度在人字形槽130的深度的3倍~5倍的范围内,可以得到充分动压的压力差,以使细分化的气泡从人字形槽130移向辅助槽140,并且,内周侧和外周侧的压力坡度也充分大,一般认为可提高气泡排出的效果。这样,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中的设置于轴向动压发生部的辅助槽140的槽深以人字形槽130的槽深的3倍~5倍为宜。又,辅助槽140的槽宽若小于人字形槽130,则内泵作用减小,若大于人字形槽130,则不能使发生的动压的压力差增大,故最好是与人字形槽130相同程度的槽宽。
如上所述,采用在轴承面11上形成有人字形槽130、在对置的固定侧轴承面上形成多个径向形状的辅助槽140的轴向动压轴承,可得到上述说明那样的作用和效果,能将混入或滞留于润滑油中的气泡向轴承外部可靠地进行排出。并且,与在传统的螺旋形的轴向动压发生部中、另外再设置放射状槽或使多个的动压发生槽的一部分延伸、通过加大周向宽度尺寸来将气泡排出的方法相比,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中的轴向动压发生部的气泡排出的效果可大大提高,对动压发生作用造成的影响也小。
上述说明中,如图7(a)所示,在轴承旋转侧构件10的轴承面11上形成了人字形槽130,在轴承固定侧构件20的轴承面21上形成了辅助槽140,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的轴向动压轴承不限定于此,也可如图7(b)所示,在轴承固定侧构件20的轴承面21上形成人字形槽130,在轴承旋转侧构件10的轴承面11上形成辅助槽140。
又,上述说明中,将设置于轴向动压发生部的辅助槽140作成了螺旋形状,但也可如图8所示形成直线状的槽地设置辅助槽140。即,在轴承旋转侧构件10的轴承面11或轴承固定侧构件20的轴承面21上形成人字形槽130,在与其对置的轴承固定侧构件20的轴承面21或轴承旋转侧构件10的轴承面11上形成直线状的辅助槽140。
又,在上述说明中使用的图中,设置于轴向动压发生部的辅助槽140是3个,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辅助槽140也可是2个或4个。但是,辅助槽140的个数以人字形槽130个数的非公约数为宜,若辅助槽140的个数越多,越会抑制人字形槽130的动压发生效果,故不必要过多地形成辅助槽。
(实施形态3)
下面参照图9~图13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中的、使用了轴向动压轴承的主轴电机和信息记录再生装置进行说明。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中的、使用了轴向动压轴承的主轴电机和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主要部的概略剖面图,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中的主轴电机的动压轴承部的放大剖面图,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中的主轴电机的动压轴承部的固定侧轴承面结构的立体图,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中的主轴电机的轴向动压轴承半径方向剖面和径向动压轴承的轴线方向的压力分布图,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的主轴电机和盘片装置的另一例的概略剖面图。在此表示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是本发明适用于硬盘装置、光盘装置、光磁盘装置等的盘片装置的例子。
图9中,围绕旋转中心201进行旋转的转子部202,在旋转中心201的附近具有中空圆筒部202a和凸缘部202b。转子部202利用该中空圆筒部202a的外周面202c和凸缘部202b的下端面202d形成了动压轴承的旋转侧轴承部202e。并且,在向转子部202中的凸缘部202b的外周侧凸出部分的下面,采用压入或粘接及其它公知的方法固定着多个磁极被磁化的旋转磁铁203。由转子部202和旋转磁铁203构成了旋转体204。另外,构成上述的旋转侧轴承部202e的构件可以看作是与前述的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和2的轴向动压轴承的说明中所表示的轴承旋转侧构件10相当。
构成旋转体204的转子部202中的中空圆筒部202a的内周面,至少具有2个不同的内径,形成图9中的上侧为大而下侧(底座205侧)为小的形状,将上侧的内周面与下侧的内周面连接的台阶差面202f,与旋转中心201的轴向形成大致垂直的形状。另一方面,将轴承固定侧构件206采用压入、粘接或焊接及其它公知的方法固接在底座205上,分别与转子部202中的旋转侧轴承部202e的外周面202c和下端面202d对置,由轴承固定侧构件206的内周面206a和上端面206b形成了动压轴承的固定侧轴承部206c。线圈207卷绕在定子铁心208的多个磁极齿部上,构成定子209。并且,定子209被固接在底座205上,形成该多个磁极齿部前端部的内周面与固接于转子部202的旋转磁铁203的外周侧面呈对置的形状。
固定轴210采用压入或粘接等方法被固接在底座205上,其轴心与旋转中心201大体一致,并且在构成转子部202的中空圆筒部202a的内周侧上的中空部分,与固定轴210的外周部之间具有间隙。又,将来自定子209的泄漏磁通进行磁性屏蔽的屏蔽板211固接在底座205上。固定轴210具有图9中的下侧(底座205侧)的外径为小、上侧的外径为大那样的带台阶的轴的形状,固定轴210下侧部分的外径小于构成转子部202的圆筒部202a内周面下侧部分的内径,固定轴210上侧部分的外径小于转子部202上侧部分的内径。将固定轴210的下侧部分的外径小的一方的外周面与上侧的外径大的一方的外周面连接的带台阶面210a,形成与旋转中心201的轴向大致垂直的面。并且,固定轴210被固定在底座205上,形成了具有规定的微小间隙地使构成转子部202的中空圆筒部202a上侧部分的内周面和下侧部分的内周面连接的带台阶面202f与固定轴210的带台阶面210a相对置的形状。在固定轴210上侧的端部的中心部形成阴螺纹部210b。由这些构件形成了主轴电机212。
又,从构成主轴电机212的转子部202的凸缘部202b凸出部分的上面,由公知的方法载置着表面形成有记录媒体(未图示)的盘片214,盘片214利用由螺钉215固定的盘片保持构件216的弹力,被推压固定在从凸缘部202b凸出部分的上面,盘片214随着转子部202的旋转可进行旋转。对在形成于盘片214的记录媒体上进行记录再生用的信号变换元件(未图示),通过用于对记录媒体的规定的跟踪位置上进行定位的摆动装置(未图示),被配设成与盘片214对置的状态。形成于盘片214上的记录媒体也可在盘片214的上下两面形成,此时,构成为信号变换元件和摆动装置与形成于盘片214上下两面的各自的记录媒体相对应。
与形成于固定轴210的阴螺纹部210b的位置相对应,在盖体217的中央部的抵接部217a上设置有贯通孔,使抵接部217a的下端面与固定轴210的上端面抵接,通过盖体217的贯通孔将盖体固定螺钉218固定在固定轴210的阴螺纹部210b中,将盖体217固定在固定轴210上。另一方面,在盖体217的周缘部,采用螺钉固定等方法将盖体217固定保持在底座205或框体(未图示)等上。由上述的盘片214、信号变换元件、摆动装置、主轴电机212和盖体217等的构件构成了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另外,当然也未必采用螺钉固定盖体217和固定轴210的方法。
下面参照图10和图11详细说明上述的主轴电机中的动压轴承部的结构。
如图10所示,在位于转子部202的旋转侧轴承部202e与位于轴承固定侧构件206的固定侧轴承部206c的各自对置面之间,比如充填着酯系合成油之类的润滑油50,在构成转子部202的中空圆筒部202a的外周面202c和与其对置的轴承固定侧构件206的内周面206a之间构成了径向动压轴承220b。并且,在构成另一转子部202的凸缘部202b的下端面202d和与其对置的轴承固定侧构件206的上端面206b之间构成了轴向动压轴承220a。
如图11所示,径向动压轴承220b由形成于轴承固定侧构件206的内周面206a的动压发生槽、即人字形槽221和与内周面206a对置的中空圆筒部202a的平滑的外周面202c构成。人字形槽221具有中间弯曲部131的下侧部分比上侧部分长的上下非对称形状,形成在转子部202旋转时利用泵吸起效果将润滑油50向轴向动压轴承220a压送的状态。
另一方面,轴向动压轴承220a由轴承固定侧构件206的上端面206b上形成的动压发生槽、即人字形槽130和与上端面对置的凸缘部202b的平滑的下端面202d构成。轴向动压轴承220a的人字形槽130,按照半径方向外侧部分132的面积大于至半径方向内侧部分133的面积的形态对中间弯曲部131的位置作出定位,以使在转子部202旋转时,利用泵吸效果将润滑油50向径向动压轴承220b进行压送。
并且,在同一上端面206b上,至少形成有1个用于排出气泡的内泵型的螺旋形状的辅助槽140,该辅助槽140避开中间弯曲部131,不与人字形槽130的中间弯曲部131发生干扰。图11中表示了形成3个辅助槽140的例子,在设置2个以上的辅助槽140时,以规定的间距且等间隔地形成辅助槽。并且,如前面参照图3已作的说明,辅助槽140的槽深最好是人字形槽130槽深的3倍至5倍,其槽宽与人字形槽130大致相同。
在这种结构的主轴电机212的动压轴承部220中,当转子部202的旋转侧轴承部202e朝图11的箭头G方向旋转时,通过避开图11所示的轴向动压轴承220a的人字形槽130的中间弯曲部131而设置的辅助槽140、在径向动压轴承220b的人字形槽221中垂直地沿轴线方向引出的线U-V-W以及通过轴向动压轴承220a的人字形槽130的中间弯曲部131、在朝向径向动压轴承220b的人字形槽221中垂直地沿轴线方向引出的线D-E-F上的压力分布呈如图12所示的状态。
在图11、图12中,在轴向动压轴承220a上,润滑油沿着人字形槽130的半径方向外侧部分132和半径方向内侧部分133向中间弯曲部131流动,故在中间弯曲部131出现动压极大的压力峰值,轴承半径方向剖面的压力分布将中间弯曲部131附近作为顶点,成为了向轴承外周部和轴承内周部下降的山字形分布(线D-E),径向动压轴承220b也同样,在人字形槽221的中间弯曲部出现动压极大的压力峰值,轴线方向剖面的压力分布将中间弯曲部附近作为顶点,成为了向轴承上侧及轴承下侧下降的山字形分布(线E-F)。
此时,轴向动压轴承220a的人字形槽130由于是从中间弯曲部131至半径方向外侧部分132的面积大于至同一内侧部分133的面积、即所谓的内泵型,因此,将润滑油向内周侧、即径向动压轴承220b的方向进行压送。又,在径向动压轴承220b上,人字形槽221是中间弯曲部的下侧部分比上侧部分长的上下非对称形状、即所谓的泵吸起型,将润滑油向上侧、即轴向动压轴承220a进行压送。这样,润滑油50通过轴向动压轴承220a和径向动压轴承220b始终向动压轴承部220的内侧压送,故轴向动压轴承220a与径向动压轴承220b的边界部分(E)的压力高于气液边界面、即轴向动压轴承220a的外周部(D)和径向动压轴承220b的下端部(F)的压力。依靠该作用,润滑油50不会从轴向动压轴承220a的外周部和径向动压轴承220b的下端部的气液边界面流出到轴承外部。
另一方面,由于轴向动压轴承220a上形成的辅助槽140的槽深大于动压发生用的人字形槽130,故即使转子部202旋转,在辅助槽140中基本上也不发生动压,辅助槽140内部的压力成为了从利用轴向动压轴承220a的内泵作用和径向动压轴承220b的泵吸起作用而使压力增高的轴向动压轴承220a和径向动压轴承220b的边界部分向轴向动压轴承220a的外周部平缓下降的压力分布(线U-V)。
在润滑油中混入有气泡的场合,轴向动压轴承220a的无辅助槽140的区域中,压力分布与线D-E-F一样,由于在朝向轴向动压轴承220a的人字形槽130的中间弯曲部131附近和朝向径向动压轴承220b的人字形槽221的中间弯曲部附近的2个部位上成为了具有压力峰值的分布,故在各动压轴承的人字形槽的存在于中间弯曲部的外侧的气泡B11、B12,沿着动压形成的压力坡度向动压轴承部220的外侧移动,从气液边界面排出,但人字形槽的存在于中间弯曲部的内侧的气泡B13,因被2个压力峰值所夹持,故超过压力峰值而不能向外侧移动,集中于轴向动压轴承220a与径向动压轴承220b的边界部分。
然而,在轴向动压轴承220a的辅助槽140的内部,由于压力分布从轴向动压轴承220a与径向动压轴承220b的边界部分朝轴向动压轴承220a的外周部的方向平缓下降,故集中于2个轴承边界部分的气泡B13通过辅助槽140向轴向动压轴承220a的外周部移动,从气液边界面向轴承外部排出。
这样,通过补加横跨径向的辅助槽140,形成了不能通过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的主轴电机212的轴向动压发生部中的人字形槽130的中间弯曲部131的状态,可将混入或滞留于润滑油中的气泡向轴承外部可靠地进行排出,可防止因气泡引起的润滑油泄漏,故可实现具有高可靠性和耐久性的主轴电机。通过使用具有这种动压轴承部220的主轴电机212,可进一步实现以具有高可靠性和耐久性的盘片装置为主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又,由于形成于这种人字形槽130上的辅助槽140避开中间弯曲部131地设置成与中间弯曲部131不发生干扰的形态,故可将对于动压发生作用的影响抑制成最小限度,因此,与传统的为了将螺旋形的轴向动压发生部所发生·滞留的气泡排出而另外再设置放射状槽或使多个的动压发生槽的一部分延伸、从而加大了周向宽度尺寸的方法相比,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中的轴向动压发生部的动压发生能力可大大提高。即,人字形槽的轴向动压轴承220a由于在人字形槽130的中间弯曲部131出现了压力峰值,故与轴承的最内周部出现压力峰值的螺旋形槽的轴向动压轴承相比,出现压力峰值的半径变大,对轴的旋转振摆的旋转刚性高于螺旋形的轴向动压轴承。由此,可减小径向动压轴承220b的轴线方向长度,可实现主轴电机212的薄型化,并且可实现以盘片装置为主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薄型化。
在上述的说明中,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的主轴电机212中的径向动压轴承220b在轴承固定侧构件206的内周面206a上形成有动压发生槽、即人字形槽221,作为了固定侧轴承部206c,将转子部202的中空圆筒部202a的平滑的外周面202c作为了旋转侧轴承部202e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也可将轴承固定侧构件206的内周面206a以原有的平滑面来作为固定侧轴承部206c,在转子部202的中空圆筒部202a的外周面202c上形成动压发生槽、即人字形槽221,作为旋转侧轴承部202e。
又,对将轴向动压轴承220a在轴承固定侧构件206的上端面206b上形成有动压发生槽、即人字形槽130和气泡排出用的辅助槽140,作为了固定侧轴承部206c,将凸缘部202b的平滑的下端面202d作为了旋转侧轴承部202e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也可如参照图4(a)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轴向动压轴承所作的说明那样,也可将轴承固定侧构件206的上端面206b以原有的平滑面来作为固定侧轴承部206c,在凸缘部202b的下端面202d上形成动压发生槽、即人字形槽130和气泡排出用的辅助槽140,作为旋转侧轴承部202e。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的轴向动压轴承中,如参照图7(a)所作的说明,可在凸缘部202b的下端面202d上形成动压发生槽、即人字形槽130,作为旋转侧轴承部202e,在轴承固定侧构件206的上端面206b上形成气泡排出用的辅助槽140,作为固定侧轴承部206c,也可如参照图7(b)所作的说明,在凸缘部202b的下端面202d上形成气泡排出用的辅助槽140,作为旋转侧轴承部202e,在轴承固定侧构件206的上端面206b上形成动压发生槽、即人字形槽130,作为固定侧轴承部206c。
又,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中的主轴电机的轴向动压发生部上所设的气泡排出用的辅助槽140,既可是如上述说明那种内泵型的螺旋形状,也可是图5或图8所示的形成直线状槽地设置辅助槽140。
又,上述说明中使用的图11中,设置于轴向动压发生部的辅助槽140是3个,本发明不限定于此,辅助槽140既可是1个或2个,也可是4个。但是,若辅助槽140的个数越多,越会抑制人字形槽130的动压发生效果,故不必要过多地形成辅助槽。
又,在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中,对搭载有1张盘片的主轴电机以及盘片装置等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作了说明,如图13所示,当然也可采用公知的方法,设计成在转子部302上可搭载多张盘片314那样的结构来载置主轴电机312,可构成搭载有多张盘片314的盘片装置等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本发明中的轴向动压轴承,不用担心润滑油泄漏,具有高可靠性和耐久性,使用这种轴向动压轴承的主轴电机,可适合于以硬盘装置为主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等使用。

Claims (20)

1.一种轴向动压轴承,包括分别具有在轴线方向上夹有微小间隙地呈对置的轴承面的轴承旋转侧构件以及轴承固定侧构件,在所述微小间隙中充填着润滑油,在所述轴承旋转侧构件的轴承面和所述轴承固定侧构件的轴承面中的一方,形成具有中间弯曲部的人字形状的多个动压发生槽,当所述轴承旋转侧构件旋转时,利用所述动压发生槽使润滑油中引起动压,由此来保持旋转,其特征在于,
至少设置有1个将所述轴承的内周部与外周部连接的辅助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动压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动压发生槽的深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动压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压发生槽的从所述中间弯曲部至半径方向外侧部分的面积大于至半径方向内侧部分的面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动压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压发生槽和所述辅助槽一起设置在所述轴承固定侧构件的轴承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向动压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槽被设置成避开人字形状的所述动压发生槽的中间弯曲部的形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动压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压发生槽和所述辅助槽一起设置在所述轴承旋转侧构件的轴承面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向动压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槽被设置成避开人字形状的所述动压发生槽的中间弯曲部的形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动压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压发生槽设置在所述轴承旋转侧构件的轴承面上,所述辅助槽设置在所述轴承固定侧构件的轴承面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动压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压发生槽设置在所述轴承固定侧构件的轴承面上,所述辅助槽设置在所述轴承旋转侧构件的轴承面上。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轴向动压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槽的形状是内泵型的螺旋形槽。
11.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轴向动压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槽的形状是直线槽。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动压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槽的深度处于所述动压发生槽的深度的3倍至5倍的范围。
13.一种主轴电机,包括:由外周侧固接着旋转磁铁的凸缘部和设于内周侧的中空圆筒部构成、围绕具有旋转中心的固定轴进行旋转的转子部;卷绕有线圈、与所述旋转磁铁对置地被固接的定子;以及具有与所述中空圆筒部的外周面对置的内周面和与所述凸缘部的下端面对置的上端面的圆环状的轴承固定侧构件,
具有轴向动压轴承,该轴向动压轴承夹有微小间隙,利用所述轴承固定侧构件的所述上端面和与其对置的所述凸缘部的所述下端面,在任一方上形成具有中间弯曲部的人字形状的多个动压发生槽,在所述微小间隙中充填着润滑油,当所述转子旋转时,利用所述动压发生槽使所述润滑油引起动压,由此来保持旋转,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轴向动压轴承上,至少设置1个将其内周部与外周部连接的辅助槽。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主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动压发生槽的深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主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槽的深度处于所述动压发生槽的深度的3倍至5倍的范围。
16.如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主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槽的形状是内泵型的螺旋形槽。
17.一种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包括:
盘片;
在形成于所述盘片的记录媒体上进行记录再生用的信号变换元件;
在所述记录媒体的规定跟踪位置上进行定位用的摆动构件;以及
具有轴向动压轴承的主轴电机,
所述主轴电机包括:由外周侧固接着旋转磁铁的凸缘部和设于内周侧的中空圆筒部构成、围绕具有旋转中心的固定轴进行旋转的转子部;卷绕有线圈、与所述旋转磁铁对置地被固接在底座上的定子;以及具有与所述中空圆筒部的外周面对置的内周面和与所述凸缘部的下端面对置的上端面的圆环状的轴承固定侧构件,并且,所述轴向动压轴承夹有微小间隙,利用所述轴承固定侧构件的所述上端面和与其对置的所述凸缘部的所述下端面,在任一方上形成具有中间弯曲部的人字形状的多个动压发生槽,在所述微小间隙中充填着润滑油,当所述转子旋转时,利用所述动压发生槽使所述润滑油引起动压,由此来保持旋转,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向动压轴承至少具有1个将轴承内周部与轴承外周部连接的辅助槽。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槽比所述动压发生槽深。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槽的深度处于所述动压发生槽的深度的3倍至5倍的范围。
20.如权利要求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槽的形状是内泵型的螺旋形槽。
CNB2004100974414A 2003-11-20 2004-11-19 轴向动压轴承、主轴电机及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153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90513 2003-11-20
JP2003390513 2003-1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9170A CN1619170A (zh) 2005-05-25
CN100351534C true CN100351534C (zh) 2007-11-28

Family

ID=34696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9744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1534C (zh) 2003-11-20 2004-11-19 轴向动压轴承、主轴电机及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160031B2 (zh)
CN (1) CN10035153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40664B2 (en) * 2003-01-21 2009-06-02 Seagate Technology Llc Grooves on both the moving and the stationary mating fluid dynamic bearing surfaces for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JP2009531623A (ja) * 2006-03-31 2009-09-03 アルストム テクノロジー リミテッド 流体動圧式スラスト滑り軸受けおよびその作動方法
EP2327892A1 (en) * 2009-11-25 2011-06-01 Doosan Moxy AS Slide bearing
KR101275304B1 (ko) 2012-03-29 2013-06-1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스핀들 모터
US10519966B2 (en) 2014-12-22 2019-12-31 Eagle Industry Co., Ltd. Plain bearing and pump
CN106337877B (zh) * 2015-07-13 2018-06-26 飞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动压轴承单元的主轴装置
JP7098260B2 (ja) * 2017-08-28 2022-07-11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摺動部品
TWI648938B (zh) * 2017-12-29 2019-01-2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馬達
EP3832178B1 (en) 2018-08-01 2024-05-01 Eagle Industry Co., Ltd. Slide component
WO2020040234A1 (ja) 2018-08-24 2020-02-27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摺動部材
WO2020110922A1 (ja) 2018-11-30 2020-06-04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摺動部品
CN113167390B (zh) 2018-12-21 2024-06-11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滑动部件
CN113260797B (zh) * 2019-02-04 2023-02-14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滑动部件
JP7370681B2 (ja) 2019-02-14 2023-10-30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摺動部品
WO2020171102A1 (ja) 2019-02-21 2020-08-27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摺動部品
EP4345342A3 (en) 2019-07-26 2024-06-19 Eagle Industry Co., Ltd. Sliding component
DE102021103842A1 (de) 2021-02-18 2022-08-1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ingscheib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43216B2 (ja) * 1981-06-23 1984-10-20 株式会社奈良機械製作所 混合・造粒・乾燥機
JPH03265710A (ja) * 1990-03-12 1991-11-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気体スラスト軸受
JPH10184667A (ja) * 1996-12-25 1998-07-14 Koyo Seiko Co Ltd スラスト動圧軸受
JP2001140862A (ja) * 1999-11-16 2001-05-22 Seiko Instruments Inc 流体動圧軸受及び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JP2001173645A (ja) * 1999-12-21 2001-06-26 Ntn Corp 動圧型軸受ユニット
CN1379393A (zh) * 2001-03-29 2002-11-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转子总成及其装配方法及由其构成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US6493181B1 (en) * 2000-09-01 2002-12-10 Nidec Corporation Thrust hydrodynamic bearing, spindle motor provided therewith, and disk drive utilizing the motor
CN1397949A (zh) * 2001-07-17 2003-02-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主轴电动机、具有主轴电动机的信息记录读出装置以及主轴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22225A1 (de) * 1992-07-07 1994-01-13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Gleitlager für eine Drehanoden-Röntgenröhre
JP3514958B2 (ja) * 1996-12-13 2004-04-05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流体ベアリング装置
JP3732605B2 (ja) * 1997-01-06 2006-01-05 光洋精工株式会社 密閉形スラスト動圧軸受
JP3544098B2 (ja) * 1997-05-19 2004-07-2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動圧流体軸受装置
JP3155529B2 (ja) 1998-08-08 2001-04-09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流体動圧軸受を備えたモータ及びこのモータを備えた記録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KR100330711B1 (ko) * 2000-03-17 2002-04-03 이형도 스핀들 모터
JP4401067B2 (ja) 2002-08-09 2010-01-20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動圧軸受及びこの動圧軸受を備えたスピンドルモータ並びにこの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を用い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3955949B2 (ja) 2002-09-13 2007-08-0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4401068B2 (ja) 2002-12-03 2010-01-20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動圧軸受及びこの動圧軸受を備えたスピンドルモータ並びにこの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を用い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43216B2 (ja) * 1981-06-23 1984-10-20 株式会社奈良機械製作所 混合・造粒・乾燥機
JPH03265710A (ja) * 1990-03-12 1991-11-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気体スラスト軸受
JPH10184667A (ja) * 1996-12-25 1998-07-14 Koyo Seiko Co Ltd スラスト動圧軸受
JP2001140862A (ja) * 1999-11-16 2001-05-22 Seiko Instruments Inc 流体動圧軸受及び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JP2001173645A (ja) * 1999-12-21 2001-06-26 Ntn Corp 動圧型軸受ユニット
US6493181B1 (en) * 2000-09-01 2002-12-10 Nidec Corporation Thrust hydrodynamic bearing, spindle motor provided therewith, and disk drive utilizing the motor
CN1379393A (zh) * 2001-03-29 2002-11-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转子总成及其装配方法及由其构成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397949A (zh) * 2001-07-17 2003-02-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主轴电动机、具有主轴电动机的信息记录读出装置以及主轴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160031B2 (en) 2007-01-09
CN1619170A (zh) 2005-05-25
US20050141789A1 (en) 2005-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1534C (zh) 轴向动压轴承、主轴电机及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N1614249A (zh) 流体动压轴承及主轴马达
CN1089962C (zh) 具有动压流体轴承的主轴装置
CN1306684C (zh) 主轴马达和包括该主轴马达的记录磁盘驱动装置
CN1157885A (zh) 轴承装置和设有该轴承装置的主轴电机
KR101133393B1 (ko) 유체 동압 베어링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KR101026013B1 (ko) 유체 동압 베어링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CN101042157A (zh) 流体轴承式旋转装置
WO2006049114A1 (ja) スラスト動圧軸受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ならびにこの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を用いた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CN1957184A (zh) 流体动压轴承装置
CN1796809A (zh) 动压流体轴承装置及具有动压流体轴承装置的小型电动机
CN101046224A (zh) 流体轴承旋转装置及信息装置
JP2008275145A (ja) 動圧軸受とこの動圧軸受を備えた放熱ファン
KR101133419B1 (ko) 모터 장치
CN1295843C (zh) 油动压轴承电动机、油动压轴承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1422913B1 (ko) 유체 동압 베어링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스핀들 모터
CN1874120A (zh) 主轴电动机
CN1139930C (zh) 光盘驱动器的自动平衡装置
KR20130088355A (ko) 스핀들 모터
CN1755152A (zh) 流体轴承装置、主轴电机、以及盘记录再生装置
CN1303334C (zh) 圆锥型动压轴承装置及其制法和记录盘片驱动装置
US20140175924A1 (en) Hydrodynamic bearing assembly and spindle motor having the same
CN1813138A (zh) 动压轴承装置以及使用它的旋转装置
CN1542298A (zh) 流体动力轴承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电动机
KR101197968B1 (ko) 모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28

Termination date: 200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