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49032C -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49032C
CN100349032C CNB2003101038722A CN200310103872A CN100349032C CN 100349032 C CN100349032 C CN 100349032C CN B2003101038722 A CNB2003101038722 A CN B2003101038722A CN 200310103872 A CN200310103872 A CN 200310103872A CN 100349032 C CN100349032 C CN 10034903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amera head
shape
deformable mirror
appl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3101038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19608A (zh
Inventor
金子新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19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96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4903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4903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Focusing (AREA)
  • Lens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装置,为了保持光学系统中使用的可变形反射镜的反射面的形状,根据摄像装置的条件选择进行连续电压施加或间歇电压施加,以进一步减少耗电。其结构如下:具有摄像部1和可变形反射镜驱动部7,摄像部1由将可变形反射镜3用于焦点调整的光学系统和摄像元件4构成,该可变形反射镜3可以通过施加电压改变使光路变更的反射镜主体的形状;可变形反射镜驱动部7用于控制向可变形反射镜施加的电压,该可变形反射镜驱动部为了保持可变形反射镜的反射镜主体的形状,根据摄像模式、变焦倍率、有无预览图像显示、电池余量等,选择设定连续电压施加或间歇电压施加,并选择设定间歇电压施加的时间间隔来进行驱动。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可有效地利用可变形反射镜的特征的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3178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122784号公报
一般来说,在照相机等摄像设备和显示设备中,光学系统大多左右着设备整体的大小和性能。因此,为了提高照相机以及摄像设备和显示设备的性能,尤其是提高有关小型化、低耗电化的性能,经常要求光学系统小型化和低耗电化。特别是在作为数字式摄像设备的数字照相机和移动电话的照相机单元的领域中,其要求很强烈。作为解决该光学系统的小型化、低耗电化的装置,例如在特开平11-317894号公报(专利文献1)、特开2002-122784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可变形反射镜。
下面,根据图10(A)和图10(B),说明上述公报中提出的可变形反射镜的一个例子。图10(A)是平面图,图10(B)是图10(A)的X-X’向视断面图。如图10(A)、图10(B)所示,可变形反射镜101是在圆盘形基板102的一个侧面上突出设置了环状支撑壁(隔板)103,在该环状支撑壁103包围的区域内设置由一个中心电极(第1电极)104A和两个周边电极(第2及第3电极)104B、104C构成的固定电极,并且在环状支撑壁103的开口端连接固定反射镜主体105的周边部而构成的。
两个周边电极104B、104C分别由配置为大约180度角度范围的半圆弧形电极板构成。中心电极104A由存在于上述两个周边电极104B、104C的中心部的圆形区域内配置的圆板状电极板构成。固定电极是由铬等形成,其图案不限于图示图案,可采用其他多种形式。反射镜主体105是例如在由聚酰亚胺树脂形成的圆盘状盘的外侧面上涂敷兼用作可动电极和反射部件(反射镜面)的铝而构成的。
如此构成的可变形反射镜101在上述固定电极(104A~104C)和可动电极(反射镜主体105)之间施加规定电压时,利用其静电力来控制反射面(反射镜主体105)的弯曲形状。因此,可以从外部进行电压控制,使反射面为合适的曲率。
把如此构成的可变形反射镜配置在照相机的光学系统内,通过控制施加电压,可以使反射镜主体的曲率变化,调整其焦点距离。反射镜主体的形状不限于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从而,如此构成的可变形反射镜有如下两大特征:一是与现有的电动机驱动的透镜光学系统相比,不但小型而且耗电少;二是在现有的电动机驱动的透镜光学系统中,电动机声音和传送系统的噪音很大,而在可变形反射镜中几乎没有声音。
发明内容
可是,在上述公开公报中,虽然对可变形反射镜本身提出了各种方案,但是要实现发挥可变形反射镜的优点之一的低耗电性而达到装置整体的低耗电化的摄像装置,需要进行充分发挥该可变形反射镜的低耗电特征的控制。如果仅对例如代替现有的镜筒内的聚焦透镜而设置的可变形反射镜进行与现有的聚焦透镜相同的控制,则不能充分发挥可变形反射镜特征。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进行可更充分地发挥可变形反射镜的低耗电特征的控制的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发明1是一种摄像装置,具有摄影用光学系统,对被摄物体像进行摄像,其特征在于,具有:可变形反射镜,其具有可通过施加电压来改变形状的反射面;摄影单元,该可变形反射镜的反射面构成其光学系统的一部分;电压施加单元,其向所述可变形反射镜施加电压;和形状保持控制单元,其控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其中所述形状保持控制单元根据该摄像装置的条件,选择使所述电压施加单元进行间歇电压施加还是进行连续电压施加并进行控制,并且在选择了进行间歇电压施加的情况下,所述形状保持控制单元为了保持所述可变形反射镜的反射面的形状,控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使其向该可变形反射镜间歇地施加电压。
发明2是如发明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保持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使其根据所述摄影单元中设定的变焦倍率,改变所述间歇电压施加的施加时间间隔。
发明3是如发明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保持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使在所述设定的变焦倍率为低倍率时,与变焦倍率被设定为高倍率时相比,所述间歇电压施加的施加时间间隔长。
发明4是如发明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保持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使所述电压施加单元根据该摄影装置的摄像模式,改变所述间歇电压施加的施加时间间隔,其中在动态图像摄影模式时,与静态图像摄影模式时相比,所述间歇电压施加的施加时间间隔长。
发明5是如发明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保持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使在该摄像装置具有的电池的电池余量低于规定量时,与高于规定量时相比,所述间歇电压施加的施加时间间隔长。
发明6是如发明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保持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使其在该摄像装置在显示单元上显示预览图像(スル一画:即拍摄时显示在显示单元上的取景图像)期间,进行间歇电压施加。
发明7是如发明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保持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使其在该摄像装置进行动态图像摄影时,进行间歇电压施加。
发明8是如发明1或7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保持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使其在该摄像装置进行高图像质量模式的摄影时,进行连续电压施加。
发明9是如发明8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保持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使其在对焦锁定后到曝光开始前进行间歇电压施加,在曝光期间进行连续电压施加。
发明10是如发明1~7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反射镜用于所述摄影单元的焦点位置调整。
发明11是如发明1~7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反射镜可以通过静电力改变所述反射面的形状。
发明12是如发明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施加单元在该摄像装置处于间歇摄影状态时,在各个摄影之间不向可变形反射镜施加电压。
发明13是一种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摄像装置具有:可变形反射镜,其具有可通过施加电压来改变形状的反射面;摄影单元,该可变形反射镜的反射面构成其光学系统的一部分;以及电压施加单元,其向所述可变形反射镜施加电压,该控制方式的特征在于,根据该摄像装置的条件,选择使所述电压施加单元进行间歇电压施加还是进行连续电压施加并进行控制,并且在选择了进行间歇电压施加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进行间歇电压施加,以使所述可变形反射镜的反光面保持一定形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结构的结构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可变形反射镜驱动部的结构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3表示向图2所示的可变形反射镜驱动部中的可变形反射镜的固定电极施加间歇电压的方式。
图4表示向可变形反射镜施加间歇电压时的可变形反射镜的反射镜变形方式。
图5表示向可变形反射镜施加间歇电压时,间歇电压施加间隔Toff和可变形反射镜的反射镜变形下降量6之间的关系。
图6表示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的一部分。
图7表示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的其余部分。
图8是表示图6所示的流程图中保持电压施加的子程序步骤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间歇摄影时的摄影处理状态和向可变形反射镜施加电压的状态的定时图。
图10表示可变形反射镜的结构例。
符号说明
1:摄像部;2:第一组光学系统;3:可变形反射镜;4:变焦光学系统;5:第6组光学系统;6:摄像元件;7:可变形反射镜驱动部;8:透镜驱动部;9:CPU;10:输入指示部;11:摄像电路;12:AE/AF电路;13:测距传感器;14:DRAM;15:图像处理电路;16:LCD图像显示部;17:记录介质;18:压缩解压缩电路;19:电池;20:电源电路;21:电池余量检测部;31:升压电路;32:驱动器;33A,33B,33C:第1~第3开关元件;101:可变形反射镜;102:基板;103:支撑壁(隔板);104A,104B,104C:第1~第3电极;105:可动电极(反射镜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整体结构的概略框图。在图1中,1是摄像部,由以下部分构成:入射被摄物体光的第1组光学系统2;反射第1组光学系统2的透射光并进行光学系统的焦点调整的作为第2组光学系统的、与如图10(A)、图10(B)所示的结构相同的可变形反射镜3;由接受可变形反射镜3的反射光的第3~第5组光学系统构成的变焦光学系统4;入射变焦光学系统4的透射光的第6组光学系统5;以及与第6组光学系统5相对配置的CCD等摄像元件6。7是用于驱动可变形反射镜3的可变形反射镜驱动部。8是用于驱动控制变焦光学系统4的驱动电动机的透镜驱动部。
在图1中,9是控制照相机各个部分的动作的CPU。10是输入指示部,它具有电源开关按钮、模式按钮、变焦按钮、释放按钮、LCD图像显示开关按钮、图像质量切换按钮等。11是处理来自摄像元件6的摄像信号并生成图像数据的摄像电路。12是AF/AE电路,它使用图像数据进行对比度AF处理或使用测距传感器13进行AF处理,并使用图像数据进行AE处理。14是暂时存储图像数据的DRAM。15是对图像数据进行各种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电路。16是根据图像数据显示再现的图像的LCD图像显示部。17是记录图像数据的智能媒体(smart media)等可装卸记录介质。18是压缩解压缩电路,它在把图像数据记录到记录介质17中时进行压缩处理,在从记录介质17读出图像数据进行显示时,进行解压缩处理。19是电池。20是具有升压电路或保护电路等的电源电路。21是检测电池余量的电池余量检测部。
下面根据图2说明可变形反射镜驱动部7的结构例。在图2中,31是升压电路,它用于把电池19的电压(例如3.3V)上升到施加给可变形反射镜3的固定电极的最大电压(例如100V)。32是设定向可变形反射镜3的各固定电极(第1~第3电极104A~104C)施加的电压的驱动器。在此例中,它由三个驱动器电路构成,以便能驱动具有三个固定电极的可变形反射镜3。33A~33C是由FET构成的第1~第3开关元件,其一端连接各驱动器电路的输出端Vout1~Vout3,另一端连接可变形反射镜3的各个固定电极104A~104C。此外,使用电源电路20中的升压电路时不需要升压电路31。
在这种结构的可变形反射镜驱动部7中,根据在各个开关元件33A~33C的控制端子上共同施加的控制电压Vsw,对各个开关元件33A~33C进行接通/断开控制,在接通控制时,可以将在各个驱动器电路设定的电压Vout1~Vout3施加到各个固定电极104A~104C上,将可动电极(反射镜主体)控制成规定的弯曲形状。
可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10(A)、(B)所示的结构的静电型可变形反射镜中,如果向固定电极施加电压,则由于静电感应,在可动电极侧产生极性相反的电荷,由于静电力,固定电极和可动电极相互吸引,但是即使中断向固定电极施加电压,因为在固定电极和可动电极上在短时间内保持电荷,因此可动电极不会立即恢复到施加电压前的形状(平板状)。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所保持的电荷泄漏,可动电极的变形量下降而变小。因此,如果在可动电极的变形量稍微下降时再次施加电压,则可以大体上保持规定的变形量。这样,在可以不严格保持变形形状的情况下,通过施加间歇电压,与施加连续电压相比可以减少耗电,而大体保持规定的变形形状。
如图3所示,在进行这种间歇电压施加时,把来自各个驱动器电路的输出Vout以脉冲状间歇输出,并在其输出期间,通过控制电压Vsw(1V左右)将各个开关元件33A~33C接通,把各个驱动器电路的输出Vout施加到可变形反射镜3的各个固定电极104A~104C上。在图3中,Ton表示开关元件接通期间(10msec左右),是向可变形反射镜的电极施加电压的期间。Toff表示开关元件断开期间,是停止向可变形反射镜的电极施加电压的期间。
这里,在输出各驱动器电路的输出Vout的期间对开关元件进行接通/断开操作是因为:如果同时进行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操作和各驱动器电路的输出的接通/断开操作,则由于若干偏差而出现在开关元件断开前,驱动器电路的输出断开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开关元件为接通状态而驱动器电路的输出为断开状态,因此通过施加间歇电压而保持在可变形反射镜上的电荷放电,不能保持规定的形状。为了可靠地阻止此种现象的发生,按上述的定时进行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操作。
图4中示出在进行这种间歇电压施加的情况下,可变形反射镜的可动电极(反射镜主体)的变形量和变形下降的状态。如果设定小的变形下降量δ使其为不影响实际摄影的程度,那么在实际使用中不会产生问题。但是,由于容许的变形下降量δ值因摄影模式而不同,因此通过设置对应不同状态的施加间歇电压的施加电压中止期间(间歇电压施加间隔)Toff,可高效地利用电池,即可以省电。
图5示出施加电压中止期间(间歇电压施加间隔)Toff和变形下降量δ的关系。而且还示出变形下降量δ在静态图像(望远和广角)时的容许范围、动态图像(望远和广角)时的容许范围和预览图像显示(LCD图像显示:望远和广角)时的容许范围。
表1表示在各种动作模式下选择连续电压施加和间歇电压施加的状态,和在选择间歇电压施加时,各种变焦倍率的具体的Toff时间(秒)的一个例子。该表1中所示的内容可以按查找表(lookup table)的形式存储在CPU9上。
表1
          变焦倍率Z
广角(1≤Z<3)  望远(3≤Z≤6)
预览图像显示模式 电池余量大 2sec  1sec
电池余量小 3  2
第1次释放后模式(AE/AF锁定时) 2  1
静态图像(单拍、连拍)摄影模式 低图像质量 0.5  0.2
高图像质量 连续电压施加  连续电压施加
动态图像摄影模式 1.5  0.7
下面根据图6~图8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主要部分的动作。由于根据有无LCD图像显示,动作不同,因此首先判断是否进行LCD图像显示(步骤S1)。不进行LCD图像显示时,由于通过光学取景器观察被摄物体,因此不进行AE/AF检测而直接进入判断是否进行了第1次释放操作的步骤(步骤S2)。如果没有进行第1次释放操作,则等待直到进行第1次释放操作。
另一方面,在进行LCD图像显示时,基于图像数据进行AE检测并基于由测距传感器13得到的测距数据进行AF检测(步骤S3);根据AE检测结果进行曝光调整(步骤S4);并根据AF检测结果把对应于聚焦位置的电压施加到可变形反射镜上(步骤S5)。接着,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以1秒钟为间隔重复AE/AF检测动作,因此判断定时器是否已经经过了1秒钟(步骤S6)。如果已经经过了1秒钟,则接着转移到判断是否进行了第1次释放操作的步骤S2。如果没有进行第1次释放操作,则重复从AE/AF检测开始的步骤S3~S6的动作。
一旦进行了第1次释放操作,则首先为了锁定AE/AF,与步骤S3~S5所示的动作一样,进行AE/AF检测(步骤S7);进行曝光调整(步骤S8);把与聚焦位置对应的电压施加到可变形反射镜上(步骤S9)。然后,由于有时在进行第1次释放操作后不是马上进行第2次释放操作,因此接着进行对应模式的定时器设定(间歇电压施加间隔Toff的设定)(步骤S10),根据所设定的定时器时间间隔,移到为了保持形状而施加电压的子程序步骤(步骤S11)。
这里,在对应模式的定时器设定步骤中,设定上述表1所示的“第1次释放后模式(AE/AF锁定时)”一栏中的定时器时间间隔(间歇电压施加间隔Toff)。即,在1~6倍的变焦倍率范围中,当变焦倍率Z为1≤Z<3时,定时器时间间隔(Toff)设定为2秒,在3≤Z≤6时定时器时间间隔(Toff)设定为1秒。
在为了保持形状而施加电压的子程序步骤动作中,如图8所示,首先判断是否已经经过了定时器时间间隔t(步骤S11-1)。这个子程序步骤动作中的经过时间是指上次施加电压进入中止期间后的经过时间。如果经过了设定的时间t,则再次施加电压(步骤S11-2),并返回主程序,进行随后的第2次释放操作的判断(步骤S12)。如果没有进行第2次释放操作,则回到步骤S10,按同样的步骤动作,一边进行间歇电压施加一边等待直到进行第2次释放操作。另一方面,在上述定时器时间间隔t的经过判断步骤S11-1中,如果没有经过定时器时间间隔t,则直接移到主程序的第2次释放操作判断步骤S12。
一旦进行了第2次释放操作,那么再次进行对应模式的定时器设定(步骤S13),并再次把对应于聚焦位置的电压施加到可变形反射镜上,将其设定到正确的聚焦位置(步骤S14)。接着判断是静态图像模式还是动态图像模式(步骤S15)。如果静态图像模式,则接着判断是高图像质量模式还是低图像质量模式(步骤S16)。如果是高图像质量模式,那么如表1所示与变焦倍率无关,切换为连续电压施加(步骤S17)。然后开始曝光(步骤S18),等待曝光结束(步骤S19),结束对可变形反射镜的电压施加(步骤20),在结束之后,进行把摄影图像保存记录到记录介质中的保存用记录(步骤S21)。上述高图像质量模式是指在压缩处理中压缩率为低压缩率或者不进行压缩处理;或是采用摄像元件的全部像素进行摄影的情况。
在上述判断是高图像质量模式还是低图像质量模式的判断步骤S16中,如果设定为低图像质量模式,那么直接开始曝光(步骤S22)。因为有时曝光时间比较长,因此接着进行曝光是否结束的判断(步骤S23)。如果曝光已经结束,那么转移到结束对可变形反射镜的电压施加的步骤S20,如果曝光尚未结束,那么进行子程序步骤的用于保持可变形反射镜的形状的间歇电压施加(步骤S24)。这里,如表1所示,在变焦倍率Z为1≤Z<3的广角时以0.5秒的间隔,在3≤Z≤6的望远时以0.2秒的间隔进行间歇电压施加直到曝光结束。
在上述是静态图像模式还是动态图像模式的判断步骤S15中,如果设定为动态图像模式,那么如图7中的流程图所示,开始摄影(步骤S25),首先进行第一帧图像的曝光和记录(步骤S26,S27)。然后,由于通常必须以每几个帧一次的间隔再设定摄影条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每5帧一次,进行是否已经结束了对5帧摄影图像的记录(步骤28)。如果对5帧的记录已经结束,那么再次进行AE/AF检测(步骤S29)。根据需要进行曝光调整(步骤30),并且由于根据需要改变聚焦位置,因此进行是否改变聚焦位置的判断(步骤31)。如果改变聚焦位置,则施加与可变形反射镜的聚焦位置对应的电压(步骤S32)。
另一方面,如果被摄物体没有移动而不需要改变聚焦位置时,直接移到为了保持可变形反射镜的形状而进行间歇电压施加的子程序动作(步骤S33)。然后,在该子程序动作中,与如上所述的相同,判断是否已经经过了设定的定时器时间间隔t。如果已经经过了设定的定时器时间间隔t,那么为了保持可变形反射镜的形状,再次施加电压。如表1所示,在该动态图像摄影中设定的定时器时间间隔(Toff)在变焦倍率Z为1≤Z<3的广角时为1.5秒,而在3≤Z≤6的望远时为0.7秒,以该间隔间歇地施加电压。
这里所说的为了保持形状的电压施加不是在从根据AF检测施加与聚焦位置的变更对应的电压的时刻开始的经过时间时,而是在不根据AF检测改变向可变形反射镜施加的电压的情况下,在从该改变的时刻开始经过上述设定的时间的时刻再次施加电压,也就是说在从上次施加电压的时刻开始经过表1中所示的规定时间的时刻,再次施加电压。
接着,判断第二次释放操作是否被放开(步骤S34)。如果第二次释放操作没有被放开,则返回到步骤S26,重复进行曝光、记录动作。一旦第二次释放操作被放开,则结束动态图像模式的动作。
在上述根据流程图的动作说明中,在LCD图像显示(预览图像显示)模式时,以1秒钟为间隔进行AE/AF检测并进行施加电压,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预览图像显示模式时,也可以根据电池余量来改变间歇电压施加方式。下面对该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电池余量检测部21时常检测电池余量。在预览图像显示模式下,在电池余量大时,如表1中所示,在变焦倍率Z为1≤Z<3的广角时取2秒间隔,在3≤Z≤6的望远时取1秒间隔。以较短的时间间隔进行间歇电压施加。在电池余量小时,在变焦倍率Z为1≤Z<3的广角时取3秒间隔,在3≤Z≤6的望远时取2秒间隔,将间歇电压施加的时间间隔设定为较长。这样可以减少耗电,延长电池电源的的寿命,而保持可变形反射镜的形状。
作为向可变形反射镜施加电压的方式,也可以考虑在不使用预览图像显示的状态下(使用光学取景器时)进行摄影时,为了确认AF动作和摄影动作,进行短时间的预览图像显示,只在该短时间的预览图像显示期间,对可变形反射镜施加电压,在其他时间里不施加电压。
在表1中示出了各种动作模式下的定时器时间间隔(Toff)的设定例,这些定时器时间间隔可以按查找表的形式预先存储在CPU中,也可以由摄像者根据各动作模式进行随意设定或选择设定。
在数字照相机中,有时进行与连拍不同的称为间歇摄影方式的摄影,下面根据图9说明这种间歇摄影时向可变形反射镜施加电压的方式。间歇摄影以预先设定的规定的摄影间隔T1(例如1分钟间隔)按第一帧图像,第二帧图像…的顺序间歇地进行摄影,对各帧图像进行摄影处理时,首先进行AE/AF处理,接着进行曝光、并记录摄影图像。此时,在AE/AF处理期间和随后的曝光期间,向用于光学系统的焦点调整的可变形反射镜施加电压,在从记录时开始到下一次摄影的AE/AF处理开始为止的期间,中断电压的施加。由此,可提高减少耗电的效果。
前面作为实施方式对数字照相机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移动电话等中内置的摄像装置。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下面将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的结构和该结构带来的效果归纳如下。
作为本发明第1特征的结构是发明1中所述的摄像装置的结构,在这种结构的摄像装置中,由于具有形状保持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电压施加单元,使可变形反射镜的反射面保持一定形状,因此可变形反射镜的反射面保持一定形状,可以得到稳定的摄影图像。在这种结构的摄像装置中,由于向可变形反射镜间歇地施加电压来保持反射面的形状,因此在可以减少耗电而维持反射面的形状。在这种结构的摄像装置中,由于根据摄像装置的条件,选择进行间歇电压施加还是连续电压施加来进行控制,因此,在没有必要进行连续电压施加时,进行间歇电压施加,可以适当地减少耗电。这里所说的摄像装置的条件是指摄影模式、变焦倍率、电池余量及其他条件。
作为本发明第2特征的结构是发明2中所述的摄像装置的结构,由于在保持可变形反射镜的形状时,形状的微小变化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是随变焦倍率而变化的,因此通过进行控制,使根据变焦倍率来改变施加间歇电压的施加时间间隔,可以减少耗电,而保持对应于变焦倍率的合适的形状。
作为本发明第3特征的结构是发明3中所述的摄像装置的结构,由于在低变焦倍率的情况下,在保持可变形反射镜的形状时,形状的变化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很小,因此可以加长施加间歇电压的施加时间间隔,因而如上所述,在低变焦倍率时,通过加长施加时间间隔,可以进一步适当地减少耗电。
作为本发明第4特征的结构是发明4中所述的摄像装置的结构,在这种结构的摄像装置中,由于可根据摄影模式改变施加间歇电压的施加时间间隔,因此可以减少耗电,而保持对应于静态图像、动态图像等摄影模式的合适的可变形反射镜的形状。在这种结构的摄像装置中,由于在动态图像摄影模式下,即使采用比静态图像摄影模式要求低的低图像质量,影响也很小,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在动态摄影模式时,把施加间歇电压的施加时间间隔设定为比静态图像摄影时的长,可以减少耗电,而进行适当的动态图像摄影。
作为本发明第5特征的结构是发明5中所述的摄像装置的结构,在这种结构的摄像装置中,可以延长摄像装置具有的电池的寿命,而保持反射面的形状。
作为本发明第6特征的结构是发明6中所述的摄像装置的结构,由于预览图像不需要严格的图像质量并且显示时间长,因此通过如上所述在显示单元中显示预览图像期间,进行间歇电压施加来保持形状,可以适当地省电。
作为本发明第7特征的结构是发明7中所述的摄像装置的结构,由于动态图像不需要严格的图像质量,因此通过如上所述在动态图像摄影时,进行间歇电压施加,可以减少耗电而保持合适的形状。
作为本发明第8特征的结构是发明8中所述的摄像装置的结构,在这种结构的摄像装置中,由于用高图像质量模式进行摄影时,进行连续电压施加,因此可以得到稳定的图像质量高的图像。并且在连拍时,在曝光期间以外的时间也进行连续电压施加,使可变形反射镜保持一定形状,可以使图像质量稳定。
作为本发明第9特征的结构是发明9中所述的摄像装置的结构,在这种结构的摄像装置中,由于用高图像质量模式进行摄影时,从对焦锁定后到曝光开始的期间进行间歇电压施加,因此在高图像质量模式下,也可以省电。
作为本发明第10特征的结构是发明10中所述的摄像装置的结构,通过这样把可变形反射镜用于光学系统的焦点位置调整,可以减少耗电,而得到稳定的摄像图像。
作为本发明第11特征的结构是发明11中所述的摄像装置的结构,通过这样采用利用静电力改变反射面形状的可变形反射镜,可以进一步减少耗电。
作为本发明第12特征的结构是发明12中所述的摄像装置的结构,在这种结构的摄像装置中,由于在间歇摄影时在各个帧图像的摄影之间不向可变形反射镜施加电压,因此可以提高省电效果。
作为本发明第13特征的构成是发明13中所述的摄像装置的调整方法的构成,在这样构成的摄像装置的控制方式中,由于控制成进行间歇电压施加,以保持可变形反射镜的形状,因此可以省电而保持合适的反射面形状。
如以上根据实施方式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由于采用如下结构:即具有形状保持控制单元,对电压施加单元进行控制,根据摄影装置的条件和电池余量,选择进行连续电压施加还是进行间歇电压施加,并进一步选择施加间歇电压的施加时间间隔,使可变形反射镜的反射面保持一定形状,因此可以适当减少耗电。

Claims (13)

1.一种摄像装置,该摄影装置具有摄影用光学系统,对被摄物体像进行摄像,其特征在于,具有:可变形反射镜,其具有可通过施加电压来改变形状的反射面;摄影单元,该可变形反射镜的反射面构成其光学系统的一部分;电压施加单元,其向所述可变形反射镜施加电压;和形状保持控制单元,其控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其中所述形状保持控制单元根据该摄像装置的条件,选择使所述电压施加单元进行间歇电压施加还是进行连续电压施加并进行控制,并且在选择了进行间歇电压施加的情况下,所述形状保持控制单元为了保持所述可变形反射镜的反射面的形状,控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使其向该可变形反射镜间歇地施加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保持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使其根据所述摄影单元中设定的变焦倍率,改变所述间歇电压施加的施加时间间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保持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使在所述设定的变焦倍率为低倍率时,与变焦倍率被设定为高倍率时相比,所述间歇电压施加的施加时间间隔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保持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使所述电压施加单元根据该摄影装置的摄像模式,改变所述间歇电压施加的施加时间间隔,其中在动态图像摄影模式时,与静态图像摄影模式时相比,所述间歇电压施加的施加时间间隔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保持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使在该摄像装置具有的电池的电池余量低于规定量时,与高于规定量时相比,所述间歇电压施加的施加时间间隔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保持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使其在该摄像装置在显示单元上显示预览图像期间,进行间歇电压施加。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保持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使其在该摄像装置进行动态图像摄影时,进行间歇电压施加。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保持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使其在该摄像装置进行高图像质量模式的摄影时,进行连续电压施加。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保持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使其在对焦锁定后到曝光开始前进行间歇电压施加,在曝光期间进行连续电压施加。
10.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反射镜用于所述摄影单元的焦点位置调整。
11.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反射镜可以通过静电力改变所述反射面的形状。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施加单元在该摄像装置处于间歇摄影状态时,在各个摄影之间不向可变形反射镜施加电压。
13.一种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摄像装置具有:可变形反射镜,其具有可通过施加电压来改变形状的反射面;摄影单元,该可变形反射镜的反射面构成其光学系统的一部分;以及电压施加单元,其向所述可变形反射镜施加电压,该控制方式的特征在于,根据该摄像装置的条件,选择使所述电压施加单元进行间歇电压施加还是进行连续电压施加并进行控制,并且在选择了进行间歇电压施加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进行间歇电压施加,以使所述可变形反射镜的反光面保持一定形状。
CNB2003101038722A 2002-11-18 2003-11-18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903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33101A JP2004170479A (ja) 2002-11-18 2002-11-18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333101/2002 2002-11-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9608A CN1519608A (zh) 2004-08-11
CN100349032C true CN100349032C (zh) 2007-11-14

Family

ID=32697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0387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9032C (zh) 2002-11-18 2003-11-18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4170479A (zh)
CN (1) CN100349032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66048A1 (zh) * 2013-04-09 2014-10-16 上海海鸥数码照相机有限公司 手机可变焦摄像模组及可变焦手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79728B2 (ja) * 2005-01-31 2009-12-0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5031205B2 (ja) * 2005-07-13 2012-09-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撮影方法及び撮影プログラム
JP4803375B2 (ja) * 2006-09-15 2011-10-2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7764440B2 (en) * 2007-11-27 2010-07-27 Eastman Kodak Company Dual focal length lens system
JP5093376B2 (ja) * 2011-03-25 2012-12-1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9398264B2 (en) 2012-10-19 2016-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mera system using folded optics
US9386222B2 (en) * 2014-06-20 2016-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mera system using folded optics free from parallax artifact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53544A (ja) * 1993-12-02 1995-10-03 Hughes Aircraft Co コンパクトで妨害されない折返し式広角反射光学システム
JPH07294798A (ja) * 1994-04-26 1995-11-10 Victor Co Of Japan Ltd 鏡面膜を利用した曲面鏡の調節方法
JPH11317894A (ja) * 1998-03-05 1999-11-1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学装置
JP2002122784A (ja) * 2000-08-08 2002-04-2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53544A (ja) * 1993-12-02 1995-10-03 Hughes Aircraft Co コンパクトで妨害されない折返し式広角反射光学システム
JPH07294798A (ja) * 1994-04-26 1995-11-10 Victor Co Of Japan Ltd 鏡面膜を利用した曲面鏡の調節方法
JPH11317894A (ja) * 1998-03-05 1999-11-1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学装置
JP2002122784A (ja) * 2000-08-08 2002-04-2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学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66048A1 (zh) * 2013-04-09 2014-10-16 上海海鸥数码照相机有限公司 手机可变焦摄像模组及可变焦手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9608A (zh) 2004-08-11
JP2004170479A (ja) 2004-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94139B2 (en) Electronic still camera and method of image acquisition of electronic still camera
US7324136B2 (en) Electronic camera, and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therefor
US20050253934A1 (en)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CN100349032C (zh)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0224604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1166200A (ja) 自動合焦機能付き電子カメラ
JP2003215430A (ja) 焦点調節装置、撮像装置、焦点調節方法、焦点調節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4034029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3955493B2 (ja) ディ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その自動焦点調節方法
US6917460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JP2002199328A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記憶媒体および集積回路
JP2000231149A (ja) カメラ
JP3478783B2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撮像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提供する媒体
JP4050063B2 (ja) 撮像装置
JP2004163551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365973B2 (ja) 撮像装置、焦点調節装置及び焦点調節方法
JP2010109578A (ja) 撮像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128071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3713907B2 (ja)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転送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2877671B2 (ja) 固体撮像装置
JP4322448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の制御方法
JP2002290800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H11341326A (ja) 画像取り扱い装置
JP2003032535A (ja) ディ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1166201A (ja) 自動合焦機能付き電子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14

Termination date: 201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