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595C -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595C
CN1175595C CNB018007392A CN01800739A CN1175595C CN 1175595 C CN1175595 C CN 1175595C CN B018007392 A CNB018007392 A CN B018007392A CN 01800739 A CN01800739 A CN 01800739A CN 1175595 C CN1175595 C CN 117559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preading code
code
transmission
target s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8007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65551A (zh
Inventor
金本英树
加藤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65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655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59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59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1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ath interference
    • H04B1/7115Constructive combining of multi-path signals, i.e. RAKE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4Orthogonal
    • H04J13/0044OVSF [orthogonal 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6Cod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703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using multiple or variable r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目标SIR比较部(116)比较目标SIR保持部(110)保持的目标SIR值和目标SIR值阈值保持部(115)保持的阈值,将比较的结果传送至扩频码选择部(117)。扩频码选择部(117)根据比较的结果来设定通信终端装置要使用的扩频码,将设定结果作为扩频码信息传送至帧形成部(111)和解扩部(104)。帧形成部(111)将附加了扩频码信息的发送信息传送到调制部(112)解扩部(104)用扩频码信息识别的扩频码来进行对接收信号的解扩处理。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通信装置,特别涉及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方式的移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码分多址(CDMA)方式的通信中,发送端装置对信息信号用扩频码进行扩频处理,传输扩频处理后的信息信号。接收端装置通过对接收信号用扩频码进行解扩处理,来取出原来的信息信号。即,在CDMA方式的通信中,通过用扩频码分割通信路径来对多个线路进行复用。
作为扩频处理所用的扩频码,因码长度或生成过程不同而存在多个扩频码。在扩频处理所用的扩频码中,最好相互不相关,但其中存在码间相关的某些扩频码。
但是,在现有的CDMA方式的通信中,存在以下的问题。即,在某个接收端装置在解扩处理中使用的扩频码和其他用户在扩频处理中使用的扩频码之间存在相关的情况下,上述接收装置中通过解扩处理获得的信号受到来自上述其他用户的发送信号造成的干扰。其结果,使上述接收装置的通信品质恶化。
特别是在上述接收装置用码长度短的(扩频率低)扩频码的情况下,根据下述理由,上述接收装置的通信品质会进一步恶化。第1,码长度短的扩频码在因传输路径的状况产生延迟波的情况下,大多与期望信号以外的信号相关。第2,码长度短的扩频码因扩频率低而干扰消除能力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简单的处理来保证通信品质良好的无线通信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处理来保证通信品质良好的无线通信装置。该目的如下实现:根据通信品质来变更发送处理和接收处理。具体地说,根据目标SIR值或目标Ec/Ior(期望接收功率/总接收功率)值等的目标接收品质值,通过变更发送处理和接收处理来实现。更具体地说,该目的如下实现:基于这样的通信品质来设定解扩处理或扩频处理所用的扩频码,设定是否执行对接收信号的干扰消除处理,设定通信信号的传输速率,或设定纠错处理所用的纠错码。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设定部件,根据将通信对方发送的信号解调后的信号质量来设定目标信号干扰比;比较器,比较设定目标信号干扰比和规定阈值;变换部件,根据所述比较器的比较结果,对扩频码、传输速率、纠错码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变换;以及发送部件,将发送信号发送到所述通信对方,所述发送信号携带指示变化的内容信息。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包括:设定部件,根据将通信对方发送的信号解调后的信号质量来设定目标信号干扰比;比较器,比较设定目标信号干扰比和规定阈值;变换部件,根据所述比较器的比较结果,对扩频码、传输速率、纠错码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变换;以及发送部件,将发送信号发送到所述通信对方,所述发送信号承载指示变化的内容的信息。
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包括:设定部件,根据将通信对方发送的信号解调后的信号质量来设定目标的信号对干扰的比率;比较器,将设定目标的信号对干扰的比率和规定阈值进行比较;变换部件,根据所述比较器的比较结果对扩频码、传输速率、纠错码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变换;以及发送部件,将发送信号发送到所述通信对方,所述发送信号携带指示变化的内容信息。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根据将通信对方发送的信号解调后的信号质量设定目标信号干扰比;根据设定目标信号干扰比和规定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扩频码、传输速率、纠错码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变换;将发送信号发送到所述通信对方,所述发送信号携带指示变化的内容信息。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2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3表示正交可变扩频率码的码树一例的模式图;
图4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的操作流程图;
图5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6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中的干扰消除装置的结构示例的模式图;
图7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8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的操作流程图;
图9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4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0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4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1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5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2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5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3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7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4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7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的操作流程图;以及
图15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6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在通信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码分多址无线通信系统中,根据基站装置设定的目标SIR值来变更通信中所用的扩频码的情况。
图1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参照图1,从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信号通过天线101和发送接收信号分离部102被无线接收部103接收。来自发送接收信号分离部102的信号(接收信号)由无线接收部103进行变频等规定的无线处理。进行过规定的无线处理的接收信号由解扩部104进行解扩。解扩部104所用的扩频码是后述的扩频码选择部117选择的扩频码。
解扩部104解扩的信号由RAKE合成部105进行RAKE合成。RAKE合成的信号由解调部106进行解调。通过该解调来输出接收数据。RAKE合成的信号被传送到接收SIR值计测部107。接收SIR值计测部107用RAKE合成的信号来计测接收SIR值。计测的接收SIR值被传送到SIR比较部109。
解调部106获得的接收数据被传送到通信品质计测部108。通信品质计测部108计测来自解调部106的接收数据的品质,根据该计测结果来设定目标接收品质值(这里为目标SIR值)。接收数据的品质可以通过用BER、FER、或CRC校验结果等来计测。
通信品质计测部108设定的目标SIR值由目标SIR保持部110来保持。目标SIR保持部110保持的目标SIR值被传送到SIR比较部109和目标SIR比较部116。
在SIR比较部109中,比较接收SIR值计测部107计测的接收SIR值和目标SIR保持部110保持的目标接收品质值(这里为目标SIR值)。根据该比较的结果,来生成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是用于对通信终端装置指示发送功率的上升下降的信息。该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被传送到帧形成部111。
在目标SIR比较部116中,比较目标SIR保持部110保持的目标SIR值和目标SIR值阈值保持部115保持的阈值。该比较的结果被传送到扩频码选择部117。扩频码选择部117根据来自目标SIR比较部116的比较结果来设定通信终端装置要使用的扩频码。即,在目标SIR值为阈值以下(即通信品质好)的情况下,设定通信终端装置当前使用的扩频码作为通信终端装置要使用的扩频码。相反,在目标SIR值比阈值大的(即通信品质差)情况下,设定不同于通信终端装置当前使用的扩频码作为通信终端装置要使用的扩频码。扩频码设定方法的细节将后述。有关设定的扩频码的信息(扩频码信息)被传送到帧形成部111和上述的解扩部104。
在帧形成部111中,通过将来自上述的SIR比较部109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和来自上述扩频码选择部117的扩频码信息附加在信息信号中,从而生成发送信息。
帧形成部111生成的发送信息由调制部112进行一次调制后,通过扩频部113进行扩频处理。扩频处理过的发送信息通过无线发送部114进行变频等规定的无线处理而变成发送信号。该发送信号经发送接收分离部102由天线101对通信终端装置进行发送。
图2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参照图2,从上述基站装置发送的信号通过天线201和发送接收信号分离部202由无线接收部203接收。来自发送接收信号分离部202的信号(接收信号)由无线接收部203进行变频等规定的无线处理。进行过规定的无线处理的接收信号由解扩部204进行解扩。
解扩部204解扩的信号由RAKE合成部205进行RAKE合成。RAKE合成的信号由解调部206进行解调。通过该解调来输出接收数据。该接收数据被传送到扩频码信息提取部207。
在扩频码信息提取部207中,用来自解调部206的接收数据来提取扩频码信息。提取的扩频码信息被传送到扩频码选择部208。在扩频码选择部208中,根据来自扩频码信息提取部207的扩频码信息,来识别由上述基站装置指示的扩频码。根据该识别结果,对扩频部210指示扩频处理中要使用的扩频码。
另一方面,发送信息由调制部209进行一次调制。进行过一次调制的发送信息在扩频部210中用扩频码选择部208指示的扩频码来进行扩频处理。扩频处理过的发送信息通过由无线发送部211进行变频等规定的无线处理而变为发送信号。该发送信号经发送接收分离部202从天线201对基站装置进行发送。
虽然未图示,但不用说,从解调部206获得的接收数据中提取上述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根据该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由无线发送部211来进行发送功率的控制。
下面,参照图3来说明扩频码的设定方法。图3是表示正交可变扩频率码(Orthogonal 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的码树一例的模式图。在图3中,C1,0表示码长度1的第0号的码。同样,C2,1和C4,2分别表示码长度2的第1号的码和码长度4的第2号的码。
这里,设通信终端装置使用C4,1的扩频码。如上所述,在目标SIR值比阈值大的情况下,变更通信终端装置要使用的扩频码。变更的方法如下。
即,在与当前的扩频码相同码长度(扩频率)的其他码(这里为C4,0、C4,2或C4,3)未用于其他通信,并且该通信终端装置是可使用的装置的情况下(第1情况),选择该码。
根据这样的选择,解扩部104当前所用的扩频码和其他用户使用的扩频码之间产生相关,在通过解扩部104的解扩处理获得的信号受到来自上述其他用户的发送信号造成的干扰情况下,通过将解扩部104中的扩频码变更为上述那样的扩频码,由于能够消除上述因素的可能性提高,所以由解扩部104的解扩处理获得的信号的品质良好。
在上述第1情况以外的情况(即,码长度与当前的扩频码相同的其他码被用于其他通信的情况下,或该通信终端装置不能使用的情况下)下,选择码长度比当前的扩频码长的码,并且选择从当前的扩频码派生的码(这里为C8,2或C8,3)。
根据这样的选择,不仅能获得第一情况中的效果,还可获得以下效果。即,由于解扩部104中的变更后的扩频码是码长度长的扩频码,所以与期望信号以外的信号相关的可能性变低,并且干扰消除能力提高。由此,通过解扩部104的解扩处理获得的信号为良好的信号。
如果不容许因使用码长度长的扩频码而造成信息传输速度下降,那么也可以进行用两个扩频码(这里为C8,2或C8,3)的多码传输。以上是扩频码的设定方法。
以下,参照图4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操作。图4是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的操作流程图。
参照图4,在步骤(以下称为‘ST’)401中,取得目标SIR值。在ST402中,进行目标SIR值和阈值的比较。在目标SIR值为阈值以下的情况(通信品质良好的情况)下,结束处理。在目标SIR值比阈值大的情况(通信品质差的情况)下,处理移动到ST403。
在ST403中,进行是否可使用扩频率(码长度)与当前的扩频码相同的扩频码的判定。在可使用上述扩频码的情况下,处理移动到ST404,而在上述扩频码不能使用的情况下,处理移动到ST405。在ST404中,在设定了码长度与当前的扩频码相同的扩频码后,结束处理。在ST405中,在设定了码长度比当前的扩频码长的扩频码后,结束处理。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通过用目标SIR来检测通信品质,根据检测的通信品质来变更扩频处理所用的扩频码,可以避免因来自通过解扩处理所得的信号中的其他用户的发送信号造成的干扰,所以可以良好地保证通信品质。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用目标SIR来作为用于检测解扩部104使用的扩频码和其他用户使用的扩频码之间相关的指标,或用于检测因解扩部104使用的扩频码的码长度等造成的通信品质恶化的指标,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使用可以检测因上述因素造成的通信品质恶化的其他指标(BER等)情况。
作为检测通信品质恶化的指标,本发明人还着眼于接收信号的延迟波特性。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随着通信终端装置的移动,该通信终端装置的延迟波特性剧烈变动,所以引人注目的是处理的负担增大,接收信号的延迟波特性对通信品质直接产生怎样的影响不明确。
另一方面,由于目标SIR不象延迟波特性那样剧烈变动,所以通过将目标SIR用作指标,可以抑制扩频码变更处理中的负担,即通过简单的处理可以良好地保证通信品质。而且,由于目标SIR是与通信品质直接相关的参数,所以通过将目标SIR用作指标,可以有效地保证通信品质良好。在将目标Ec/Ior(期望接收功率/总接收功率)用作指标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与使用目标SIR情况相同的效果。不仅目标SIR或目标Ec/Ior,如果是等价于期望波接收功率与干扰功率的指标,使用任何指标都可以。
作为用于检测通信品质恶化的指标,本发明人还着眼于使用来自其他通信系统的影响。在该情况下,为了检测来自其他通信系统的影响,可观测解扩处理所用的相关器的输出(峰值)。可是,即使在相关器的输出中对峰值进行检测,也不能判断该峰值是期望信号的延迟波产生的峰值还是其他用户的发送信号产生的峰值。因此,最终发现需要BER等通信品质。
在图1和图2中,仅示出了一个用户的结构,但不言而喻,也可以对应多个用户。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以基站装置根据通信品质来选择扩频码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通信终端装置根据通信品质来选择扩频码的情况。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在通信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码分多址无线通信系统中,根据基站装置设定的目标SIR值,来运用干扰消除装置的情况。
图5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对于图5中的与实施例1(图1)相同的结构附以与图1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5,在目标SIR比较部116中,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目标SIR保持部110保持的目标SIR值和目标SIR值阈值保持部115保持的阈值之间的比较。将该比较的结果传送到干扰消除装置501。
干扰消除装置501根据来自目标SIR比较部116的比较结果来对来自无线接收部103的规定处理后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消除处理。即,在目标SIR值为阈值以下(即通信品质良好)的情况下,不对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消除处理。在该情况下,来自无线接收部103的接收信号与实施例1同样被传送到解扩部104。
相反,在目标SIR值比阈值大(即通信品质差)的情况下,对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消除处理。这种情况下,来自无线接收部103的接收信号被传送到干扰消除装置501而不传送到解扩部104。由干扰消除装置501进行了干扰消除处理的接收信号被传送到解调部106。下面参照图6来说明该干扰消除装置501。
图6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中的干扰消除装置的结构示例的模式图。参照图6,输入信号(来自无线接收部103的接收信号)由延迟部601进行缓冲,并通过解扩部602对各路径进行解扩,由线路估计部603进行线路估计。
解扩的每个路径的接收信号由加法部604进行合成。加法部604合成的信号由虚拟判定部605进行码元的虚拟判定。虚拟判定的码元在乘法部606中与线路估计值相乘,作为再扩频部607再扩频的复本信号,从延迟部601进行了缓冲的接收信号中除去。此外,再扩频的复本信号被存储在复本缓冲器608中。
复本信号除去后的接收信号再次形成输入信号,该输入信号与前级形成的复本信号相加后,与上述同样进行解扩、虚拟判定和复本生成。
通过重复进行以上的处理,可以高精度地取出自身信号,可以高精度地进行解调。图6所示的干扰消除装置是一例,也可以使用其他方式的干扰消除装置。例如,也可以使用对多个用户的信号进行干扰消除的装置。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用目标SIR来检测通信品质,根据检测的通信品质来进行对接收信号的干扰消除处理,可以减轻因通过解扩处理得到的信号中的来自其他用户的发送信号造成的干扰,所以可以保证通信品质良好。
在本实施例中,以基站装置根据通信品质来进行对接收信号的干扰消除处理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通信终端装置根据通信品质来进行对接收信号的干扰消除处理的情况。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在通信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码分多址无线通信系统中,根据基站装置设定的目标SIR值,来变更通信中使用的扩频码或运用干扰消除装置的情况。
图7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对于图7中的与实施例1(图1)或实施例2(图5)相同的结构附以与图1或图2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图8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的操作流程图。
参照图7和图8,在ST801中,取得目标SIR值。在ST802中,比较目标SIR值和阈值。在目标SIR值为阈值以下的情况(通信品质良好的情况)下,结束处理。在目标SIR值比阈值大的情况(通信品质差的情况)下,处理移动到ST803。
在ST803中,首先进行扩频率(码长度)与当前的扩频码相同的扩频码是否可使用的判定。在上述扩频码可使用的情况下,处理移动到ST804。
接着,在上述扩频码不能使用的情况下,进行与当前的扩频码相比码长度长的扩频码是否可使用的判定。在上述扩频码可使用的情况下,处理移动到ST804。在上述扩频码不能使用的情况下,或在上述扩频码能够使用而不容许降低传输速度的情况下,处理移动到ST805。
在ST804中,由扩频码选择部117进行用实施例1说明的扩频码的设定。在ST805中,由干扰消除装置501进行用实施例2说明的干扰消除处理。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通过用目标SIR来检测通信品质,根据检测的通信品质来变更扩频处理所用的扩频码,可以避免因解扩处理得到的信号中的来自其他用户的发送信号造成的干扰等,所以可以保证通信品质良好。而且,在不能变更扩频处理所用的扩频码的情况下,或在即使可以变更而不容许降低传输速度的情况下,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消除处理,可以减轻因解扩处理得到的信号中的来自其他用户的发送信号造成的干扰等,所以可以保证通信品质良好。
在本实施例中,以基站装置基于通信品质来设定扩频码或对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消除处理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通信终端装置基于通信品质来设定扩频码或对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消除处理的情况。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在通信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码分多址无线通信系统中,根据基站装置设定的目标SIR值,来变更传输速率的情况。
图9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4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对于图9中的与实施例1(图1)相同的结构附以与图1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9,在目标SIR比较部116中,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目标SIR保持部110保持的目标SIR值和目标SIR值阈值保持部115保持的阈值之间的比较。将该比较的结果传送到传输速率选择部901。
传输速率选择部901根据来自目标SIR比较部116的比较结果来进行传输速率的选择。即,在目标SIR值为阈值以下(即通信品质良好)的情况下,选择通常值的传输速率。相反,在目标SIR值比阈值大的情况下,选择使通常值下降的传输速率。有关选择的传输速率的信息(传输速率信息)被传送到帧形成部111和后述的解扩部902。
在帧形成部111中,通过将来自上述SIR比较部109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和来自上述传输速率选择部901的传输速率信息附加在信息信号中,来生成发送信息。
在解扩部902中,根据来自传输速率选择部901的传输速率信息来识别传输速率。而且,用识别的传输速率对应的扩频码来进行扩频处理。即,在降低传输速率的情况下,使用码长度长的扩频码进行解扩处理。
图10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4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对于图10的与实施例1(图2)相同的结构附以与图2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0,在传输速率信息提取部1001中,用来自解调部206的接收数据来提取传输速率信息。提取的传输速率信息被传送到传输速率控制部1002和扩频码选择部1003。
在传输速率控制部1002中,根据来自传输速率信息提取部1001的传输速率信息来识别由上述基站装置指示的传输速率。根据该识别结果,进行对调制部209的传输速率的控制。即,在降低传输速率的情况下,使用码长度长的扩频码来进行解扩处理。
在扩频码选择部1003中,根据来自传输速率信息提取部1001的传输速率信息,来识别由上述的基站装置指示的传输速率。根据该识别结果,对扩频部210指示扩频处理中要使用的扩频码。即,对扩频部210指示使用与传输速率对应的扩频码(在传输速率降低的情况下为码长度长的扩频码)。
如上所述,在目标SIR比阈值大的情况(通信品质差的情况)下,降低信息的传输速率,并且将使用的扩频码变更为码长度长、扩频率高的扩频码。作为其结果,由于解扩部902中的变更后的扩频码为码长度长的扩频码,所以与期望信号以外的信号的相关可能性变低,并且干扰消除能力高。由此,通过解扩部902的解扩处理所得的信号成为良好的信号。而且,通过扩频码210中的扩频码为码长度长的扩频码,可以减小无线发送部211的发送功率。由此,可以降低通信终端装置对其他用户产生的干扰。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用目标SIR来检测通信品质,根据检测的通信品质来变更传输速率和扩频码,可以避免因通过解扩处理得到的信号中的来自其他用户的发送信号造成的干扰,同时可以减轻对其他用户的干扰,所以可以保证通信品质良好。
在本实施例中,以基站装置根据通信品质来设定传输速率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通信终端装置根据通信品质来设定传输速率的情况。
(实施例5)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在通信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码分多址无线通信系统中,根据基站装置设定的目标SIR值,来进行纠错处理的情况。
图11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5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对于图11中的与实施例1(图1)相同的结构附以与图1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1,解调部106获得的接收数据由纠错解码部1101进行纠错解码。进行了纠错解码的接收数据被传送到上述通信品质计测部108。纠错解码部1101使用的纠错码是由后述的纠错码选择部1102选择的纠错码。
在目标SIR比较部116中,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目标SIR保持部110保持的目标SIR值和目标SIR值阈值保持部115保持的阈值之间的比较。该比较结果被传送到纠错码选择部1102。
纠错码选择部1102根据来自目标SIR比较部116的比较结果来选择通信终端装置要使用的纠错码。即,在目标SIR值为阈值以下(即通信品质良好)的情况下,选择通常的纠错码(例如卷积码)作为通信终端装置要使用的扩频码。相反,在目标SIR值比阈值大(即通信品质差)的情况下,选择纠错能力比通常的纠错码高的纠错码(例如Turbo码)作为通信终端装置要使用的扩频码。有关设定的纠错码的信息(纠错码信息)被传送到帧形成部111和纠错解码部1101。
在帧形成部111中,通过将来自上述SIR比较部109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和来自上述纠错码选择部1102的纠错码信息附加在信息信号中,来生成发送信息。
通过对RAKE合成部105进行了RAKE合成的信号进行纠错解码,也可以使用纠错方式来最终获得解调结果。
图12表示包括本实施例5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对于图12中的与实施例1(图2)相同的结构附以与图2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2,在纠错码信息提取部1201中,用来自解调部206的接收数据来提取纠错码信息。提取的纠错码信息被传送到纠错编码部1202。
纠错编码部1202根据来自纠错码信息提取部1201的纠错信息,来识别由基站装置选择的纠错码。而且,对于发送信息用该识别的纠错码来进行纠错编码。进行了纠错编码的发送信息被传送到调制部210。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通过用目标SIR来检测通信品质,根据检测的通信品质来设定纠错码,可以减轻因通过解扩处理所得的信号中的来自其他用户的发送信号造成的干扰等,所以可以保证通信品质良好。
在本实施例中,以基站装置根据通信品质来设定纠错码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通信终端装置根据通信品质来设定纠错码的情况。
(实施例6)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在通信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码分多址无线通信系统中,根据基站装置设定的目标SIR值,来进行纠错处理并改变纠错解码处理中的重复次数的情况。
图15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6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对于图15中的与实施例5(图11)相同的结构附以与图11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5,在纠错码解码控制部1501中,首先进行与实施例5的纠错码选择部1102相同的处理。而且,根据来自目标SIR比较部116的比较结果,来设定纠错解码中的重复次数。具体地说,在目标SIR值低的情况下将重复次数设定为低的值(例如6等),而在目标SIR值高的情况下将重复次数设定为高的值(例如10等)。不用说,纠错解码时的重复次数越多,解码特性越好。这样设定的重复次数被传送到纠错解码部1502。
在纠错码选择部1102中,与实施例5同样,根据来自目标SIR比较部116的比较结果,来选择通信终端装置要使用的纠错码。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仅进行来自纠错码解码控制部1501的重复次数的纠错解码。
以上的纠错解码的重复次数的控制不仅在目标SIR值比阈值大的情况(通信品质差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而在目标SIR值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通过用目标SIR来检测通信品质,根据检测的通信品质来设定纠错码,可以减轻因通过解扩处理所得的信号中的来自其他用户的发送信号造成的干扰等,所以可以保证通信品质良好。而且,根据检测的通信品质,通过改变纠错解码时的重复次数,可以进一步保证通信品质良好。
在本实施例中,以基站装置根据通信品质来变更纠错解码时的重复次数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通信终端装置根据通信品质来改变纠错解码中的重复次数的情况。
(实施例7)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在通信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码分多址无线通信系统中,根据基站装置设定的目标SIR值,来变更通信中使用的扩频码或变更纠错码的情况。
图13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7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对于图13中的与实施例1(图1)或实施例5(图11)相同的结构附以与图1或图11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图14表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7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的操作流程图。
参照图13和图14,在ST1401中,取得目标SIR值。在ST1402中,比较目标SIR值和阈值。在目标SIR值为阈值以下的情况(通信品质良好的情况)下,结束处理。在目标SIR值比阈值大的情况(通信品质差的情况)下,处理移动到ST1403。
在ST1403中,首先进行扩频率(码长度)与当前的扩频码相同的扩频码是否可使用的判定。在上述扩频码可使用的情况下,处理移动到ST1404。
接着,在上述扩频码不能使用的情况下,进行与当前的扩频码相比码长度长的扩频码是否可使用的判定。在上述扩频码可使用的情况下,处理移动到ST1404。在上述扩频码不能使用的情况下,或在上述扩频码能够使用而不容许降低传输速度的情况下,处理移动到ST1405。
在ST1404中,由扩频码选择部117进行用实施例1说明的扩频码的设定。在ST1405中,如实施例5说明的那样,由纠错码选择部1102选择纠错码。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通过用目标SIR来检测通信品质,根据检测的通信品质来变更扩频处理所用的扩频码,可以避免因解扩处理得到的信号中的来自其他用户的发送信号造成的干扰等,所以可以良好地保证通信品质。而且,在不能变更扩频处理所用的扩频码的情况下,或在即使可以变更而不容许降低传输速度的情况下,根据检测的通信品质,通过设定纠错码,可以减轻因解扩处理得到的信号中的来自其他用户的发送信号造成的干扰等,所以可以良好地保证通信品质。
在本实施例中,以基站装置基于通信品质来变更扩频码或变更纠错码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通信终端装置基于通信品质来变更扩频码或变更纠错码的情况。
在从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7中说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分别相互组合。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通过简单的处理来良好地保证通信品质的无线通信装置。
本说明书基于2000年3月30日申请的(日本)2000-094662专利申请。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移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通信装置,特别适用于CDMA方式的移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领域。

Claims (8)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设定部件,根据将通信对方发送的信号解调后的信号质量来设定目标信号干扰比;
比较器,比较设定的目标信号干扰比和规定阈值;
变换部件,根据所述比较器的比较结果,对扩频码、传输速率、纠错码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变换;以及
发送部件,将发送信号发送到所述通信对方,所述发送信号携带指示变化的内容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处理部件,根据所述变换部件中的变换内容,对从通信对方发送来的信号进行接收处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处理部件根据所述比较器的比较结果,对来自通信对方的发送信号进行干扰消除处理。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处理部件根据设定的目标信号干扰比来设定纠错解码处理的重复次数,并且依照设定的重复次数对通信对方的发送信号进行纠错解码处理。
5.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提取部件,提取由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何一个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信号信息,所述信息指对扩频码、传输速率、纠错码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变换的内容;以及
发送部件,根据提取信息形成发送信号,并且向通信对方发送所述信号。
6.一种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包括:
设定部件,根据将通信对方发送的信号解调后的信号质量来设定目标信号干扰比;
比较器,比较设定的目标信号干扰比和规定阈值;
变换部件,根据所述比较器的比较结果,对扩频码、传输速率、纠错码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变换;以及
发送部件,将发送信号发送到所述通信对方,所述发送信号承载指示变化的内容的信息。
7.一种基站装置,包括:
设定部件,根据将通信对方发送的信号解调后的信号质量来设定目标信号对干扰的比率;
比较器,将设定的目标信号对干扰的比率和规定阈值进行比较;
变换部件,根据所述比较器的比较结果对扩频码、传输速率、纠错码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变换;以及
发送部件,将发送信号发送到所述通信对方,所述发送信号携带指示变化的内容信息。
8.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根据将通信对方发送的信号解调后的信号质量设定目标信号干扰比;
根据设定目标信号干扰比和规定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扩频码、传输速率、纠错码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变换;
将发送信号发送到所述通信对方,所述发送信号携带指示变化的内容信息。
CNB018007392A 2000-03-30 2001-03-08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559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94662/2000 2000-03-30
JP094662/00 2000-03-30
JP2000094662A JP3437524B2 (ja) 2000-03-30 2000-03-30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65551A CN1365551A (zh) 2002-08-21
CN1175595C true CN1175595C (zh) 2004-11-10

Family

ID=18609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0073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5595C (zh) 2000-03-30 2001-03-08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020160721A1 (zh)
EP (1) EP1182803A4 (zh)
JP (1) JP3437524B2 (zh)
KR (1) KR100445492B1 (zh)
CN (1) CN1175595C (zh)
AU (1) AU4106201A (zh)
BR (1) BR0105567A (zh)
CA (1) CA2375031A1 (zh)
WO (1) WO20010761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81422A (en) * 2001-10-24 2003-04-30 Ipwireless Inc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receiver
US20030114179A1 (en) * 2001-12-17 2003-06-19 D.S.P.C. Technologie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quality measure target value based on channel conditions
US7280842B2 (en) * 2001-12-17 2007-10-09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in site selection diversity mode
US7068615B2 (en) 2002-01-09 2006-06-27 The Boeing Company Adaptable forward link data rates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s for mobile platforms
JP2003309875A (ja) * 2002-04-16 2003-10-31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制御局、基地局、移動局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リソースの割当制御方法
JP3588087B2 (ja) * 2002-04-19 2004-11-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Sir測定装置および方法
JP3583414B2 (ja) * 2002-11-14 2004-11-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Cdma送信装置およびcdma受信装置
US7515883B1 (en) 2002-12-16 2009-04-07 Marvell D.S.P.C.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in site selection diversity mode
US7945280B2 (en) 2003-02-20 2011-05-17 Fujitsu Limited Radio channel control method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WO2004084479A1 (en) * 2003-03-17 2004-09-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ual loop signal quality based link adaptation
CN1295938C (zh) * 2003-03-27 2007-01-17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信道中的扩频码的方法
FR2871312B1 (fr) * 2004-06-03 2006-08-11 St Microelectronics Sa Modulation de charge dans un transpondeur electromagnetique
JP4305341B2 (ja) * 2004-09-09 2009-07-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基地局、無線基地局制御装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KR100704113B1 (ko) * 2005-01-07 2007-04-05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CDMA2000 1x-EVDO망의 전파환경 측정장치 및방법
US7729411B2 (en) * 2005-04-27 2010-06-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Joint detector in 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radio receiver
US20100246640A9 (en) * 2007-05-01 2010-09-30 Arkady Molev-Shteiman Feedback of decoded data characteristics
JP2008109713A (ja) * 2008-01-07 2008-05-08 Fujitsu Ltd 無線チャネル制御方法、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JP5423364B2 (ja) * 2009-12-08 2014-02-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832799B2 (en) * 2013-02-19 2017-11-28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US9930114B2 (en) * 2014-10-28 2018-03-27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 (CDMA)-based network coding for massive memory servers
US9887716B2 (en) * 2014-12-18 2018-02-06 Intel Corporation Interference cancelation
WO2018170847A1 (en) * 2017-03-23 2018-09-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reducing false acceptance rate for coded communication blocks without cyclic redundancy checks
JP7172710B2 (ja) * 2019-02-21 2022-11-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07076A (ja) * 1991-11-25 1993-08-13 Nec Corp 受信機
JP3227034B2 (ja) * 1993-08-27 2001-11-12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Fm多重データ復調方法
US5822318A (en) * 1994-07-29 1998-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wer in a variable rat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1996026451A1 (en) * 1995-02-24 1996-08-29 Advantest Corporation Bit error measuring instrument
JP3640324B2 (ja) * 1996-01-16 2005-04-20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Tdd用適応変調方式送受信機
JPH09321665A (ja) * 1996-05-24 1997-12-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送受信装置
US5920552A (en) * 1996-05-30 1999-07-0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Variable rate coding for wireless applications
JPH10145282A (ja) * 1996-11-12 1998-05-29 N T T Ido Tsushinmo Kk Ds−cdma伝送方式
FI964707A (fi) * 1996-11-26 1998-05-27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netelmä kuormituksen kontrolloimiseksi ja radiojärjestelmä
JP3355295B2 (ja) * 1997-11-13 2002-12-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送受信装置
US6009553A (en) * 1997-12-15 1999-12-28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Adaptive error correction for a communications link
JP2000049663A (ja) * 1998-04-17 2000-02-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伝送レ―ト制御方法
ES2184430T3 (es) * 1998-04-17 2003-04-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Dispositivo de comunicacion por radio y procedimiento que permite ajustar la velocidad de transmision.
US6654608B1 (en) * 1999-04-27 2003-11-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ailored power levels at handoff and call setup
US6621808B1 (en) * 1999-08-13 2003-09-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daptive power control based on a rake receiver configuration in wideband CDMA cellular systems (WCDMA)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US6434191B1 (en) * 1999-09-30 2002-08-13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Adaptive layered coding for voice over wireless IP applica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0105567A (pt) 2002-03-19
EP1182803A4 (en) 2003-10-15
WO2001076103A1 (fr) 2001-10-11
KR100445492B1 (ko) 2004-08-21
EP1182803A1 (en) 2002-02-27
AU4106201A (en) 2001-10-15
KR20020015692A (ko) 2002-02-28
CA2375031A1 (en) 2001-10-11
CN1365551A (zh) 2002-08-21
JP3437524B2 (ja) 2003-08-18
JP2001285180A (ja) 2001-10-12
US20020160721A1 (en) 2002-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5595C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0344076C (zh) 使用多天线分集方案发送/接收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266982C (zh) 无线电通信设备和传输速率确定方法
CN1208921C (zh) 在高数据速率通信系统中用于自适应传输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CN1324814C (zh) 移动体通信系统和基站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235435C (zh) 无线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
CN1926785A (zh) 移动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中的发送天线选择方法
CN1473448A (zh)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369981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处理方法以及接收装置
CN1992579A (zh) 在高速共享控制信道上进行发送/接收的设备和方法
CN1951139A (zh) 用信号传递mimo分配
CN1442972A (zh)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806400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反向分组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CN1868158A (zh) 用于HS-SCCH Part1解码的自适应阈值
CN1669262A (zh) 通信装置和数据的重发控制方法
CN1829102A (zh) 移动通信用接收装置、发送装置、接收方法以及发送方法
CN1617485A (zh) 采用自动重发请求的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260650A (zh) 通信终端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555616A (zh) 无线终端装置及其接收操作控制程序
CN1951137A (zh) 基站装置
CN101065922A (zh) 用于在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分配用户使用arq交织的方法和设备
CN1692559A (zh) 发射设备和自动增益控制方法
CN1691564A (zh) 信道质量估计方法和接收设备
CN1242646C (zh) 移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处理资源管理方法
CN1270453A (zh) 使用功率控制算法改进移动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