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087316A1 - 传动带调节装置与方法、转向装置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传动带调节装置与方法、转向装置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087316A1
WO2023087316A1 PCT/CN2021/132146 CN2021132146W WO2023087316A1 WO 2023087316 A1 WO2023087316 A1 WO 2023087316A1 CN 2021132146 W CN2021132146 W CN 2021132146W WO 2023087316 A1 WO2023087316 A1 WO 2023087316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movable part
transmission belt
base
axi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13214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李文进
罗毅
李声辉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21/13214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087316A1/zh
Priority to CN202180010369.9A priority patent/CN116635648A/zh
Publication of WO2023087316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087316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7/10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by adjusting the axis of a pulley
    • F16H7/12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by adjusting the axis of a pulley of an idle pulley

Definitions

  • the first aspec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provides a transmission belt adjustment device, including: a base, a movable part and an elastic part.
  • the elastic component is installed on the base, the first end of the elastic component is relatively fixed to the base in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centered on the first axis, the first axis is the rotation axis of the movable component; the second end of the elastic component is in the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centered on the first axis is relatively fixed to the movable part, and the eccentric position of the movable part is located on the first axis.
  • the structure of the belt adjusting device can be made compact.
  • Fig. 5 is a schematic oblique view of a drive belt adjusting device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Fig. 7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n exploded structure of a transmission belt adjusting device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tension of the transmission belt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driving feel, noise vibration and harshness (Noise Vibration Harshness, NVH) performance and driving safety. Therefore, the tension of the transmission belt It is very important that the force adjustment is in the proper range.
  • pulley 244 is a driving pulley and pulley 246 is a driven pulley.
  • the specific form of the transmission belt 245 is not limited, for example, it may be a synchronous belt, a flat belt, or a V-belt.
  • the hole 12 has an internal thread that cooperates with the bolt 5 , as other embodiments, it may not have an internal thread.
  • the elastic part 2 is installed between the base 1 and the movable part 3 in a pre-tightened state, and is used to apply elastic force to the movable part 3 so that the movable part 3 can deflect relative to the base 1 .
  • the two end portions 2a, 2b of the elastic member 2 are configured in a handle shape different from the extending direction of the coil portion 2c, wherein the end portion 2a is bent relative to the coil portion and extends toward the outer peripheral side, The end portion 2b is bent relative to the coil portion and extends toward the inner peripheral side.
  • the end of the elastic component 2 can be fixed on the base 1 or the movable component 3 by other methods, such as welding.
  • a hole 31 is also provided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hole 32.
  • the hole 31 penetrates from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hole 32 to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hole 35.
  • the hole 31 is also arranged eccentrically on the movable part 3 for the body part 6a of the locking part 6 to pass through. .
  • bolt 5 comprises head 5a, bar 5b and bar 5c, and one end of bar 5b is connected with head 5a, and the other end of bar 5b and one end of bar 5c, bar
  • the other end of the portion 5c is a free end, and an external thread is provided on the rod portion 5c.
  • the diameter of the rod portion 5c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rod portion 5b so that a stepped end surface is formed therebetween.
  • the hole 12 of the base 1 is provided with an internal thread, so that the bolt 5 is screwed in the hole 12, and the movable part 3 moves toward the base 1 in the axial direction.
  • the head 5a of the bolt 5 can block the movement of the movable part 3 by contacting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hole 32, thereby preventing the movable part 3 from falling off the base 1 when the belt adjusting device 100 is transported independently.
  • the stepped end surface between the rod portion 5b and the rod 5c abuts on the stepped end surface 12c of the hole 12, so that the base 1 can be fastened to the housing. 243 on.
  • the above-mentioned locking part 6 constitutes a locking mechanism 7 capable of locking the movable part 3 to limit its deflection.
  • the locking mechanism 7 is not limited to the above-mentioned structural form, and other structures can also be used, for example, a locking screw is provided, and the locking screw is screwed into a threaded hole on the base 1 and passed out, and the end of the passed out abuts against the movable On the part 3, the rotation of the movable part 3 can also be restricted in this way.
  • the locking mechanism 7 may also be omitted.
  • the base 1 is fixed on the housing 243 (Fig. In other words, the locking part 6 is pulled out from the hole 31 and the hole 11, so that the movable part 3 is deflected relative to the base 1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elastic force of the elastic part 2, and then pressed against the transmission belt 245, so that the transmission belt The 245 produces a preset range of tension.
  • the hole 35 may be formed in an irregular shape, not a circular hole with a complete circumference, and a part of the inner peripheral surface 35a is a peripheral surface centered on the axis X1, and another part is not a peripheral surface centered on the axis X1.
  • the parameters of the elastic component 3 and the degree of deformation (ie, the degree of pre-tightening) during pre-tightening can be preset.
  • the tension range of the transmission belt 245 is 110-150N,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elastic component 3 and the degree of deformation during pre-tensioning can be set according to this range.
  • the belt adjusting device is used to press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belt as an example.
  • the tension may be adjusted by the belt adjusting device pressing the inn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belt to the outer peripheral si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调节传动带张紧力的传动带调节装置与方法、转向装置以及车辆,能够提高传动带张紧力的调节效率。传动带调节装置包括基座(1)、活动部件(3)和弹性部件(2)。弹性部件(2)安装在基座(1)上,弹性部件(2)的第一端部(2b)在以第一轴线(X2)为中心的周向上与基座(1)相对固定,第一轴线(X2)是活动部件(3)的旋转轴线;弹性部件(2)的第二端部(2a)在以第一轴线(X2)为中心的周向上与活动部件(3)相对固定,活动部件(3)的偏心的位置位于第一轴线(X2)上。如此,在调节传动带的张紧力时,使活动部件(3)在弹性部件(2)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产生偏转从而压靠传动带即可,无需反复调试。另外,还能够提高多个传动机构的传动带张紧力的一致性。

Description

传动带调节装置与方法、转向装置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的技术可以适用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动带调节装置与方法、转向装置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带式传动机构是一种常见的传动机构,其通常具有两个带轮和安装在两个带轮上的传动带,传动带用于在两个带轮之间传递动力。为了良好地传递动力,通常会使传动带上产生预设程度的张紧力。以往,存在如下这样一种将传动带的张紧力调节在预设范围内的方案,即,将安装有传动带的两个带轮中的一个固定在传动机构的壳体上,调节另一个带轮的位置,以张紧或放松传动带,测量此时传动带上的张紧力。当测得的结果在预设范围内时,通过工具等将该另一个带轮固定在壳体上。之后,对张紧力进行复测,如果复测得到的张紧力在预设范围内,则装配合格,如果复测得到的张紧力不在预设范围内,则解除另一个带轮的固定,重新进行上述的测量与固定作业,如此,需要反复的调试作业。因此,这种传动带调节方案操作复杂,装配所需工时较长,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调节传动带张紧力的调节装置与方法、转向装置以及车辆,能够提高传动带张紧力的调节效率。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传动带调节装置,包括:基座、活动部件和弹性部件。弹性部件安装在基座上,弹性部件的第一端部在以第一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与基座相对固定,第一轴线是活动部件的旋转轴线;弹性部件的第二端部在以第一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与活动部件相对固定,活动部件的偏心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轴线上。
采用具有如上结构的传动带调整装置,可以通过使活动部件相对于基座以第一轴线为中心旋转而对弹性部件施加预紧力,在预紧后,弹性部件能够对活动部件施力,使其以第一轴线为中心相对于基座旋转。由于第一轴线通过活动部件的偏心的位置,因此活动部件的旋转是偏转。
在调节传动带的张紧力时,活动部件在弹性部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产生偏转从而压靠传动带,进而使传动带产生张紧力。可以预先设定弹性部件的施加的弹性力的大小,从而使通过活动部件接受该弹性力的传动带上产生预设的张紧力。如此,在调节传动带的张紧力时,使活动部件在弹性部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产生偏转从而压靠传动带即可,无需反复调试。另外,对于多个传动机构而言,能够提高多个传动机构的传动带张紧力的一致性。
另外,与使活动部件通过平移来压靠传动带的方式相比,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可以实现更加紧凑的结构,有利于小型化。
作为第一方面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基座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弹性部件安装在凸台上。
如此,能够保持弹性部件的位置稳定。
作为第一方面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活动部件上设置有凹槽,弹性部件容于凹槽内。
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弹性部件容于凹槽内,因而能够使传动带调节装置的结构紧凑。
另外,活动部件可以是柱状或筒状,例如圆柱状或圆筒状,采用柱状或筒状的活动部件,例如与采用臂状的活动部件的结构相比,能够使传动带调整装置的结构紧凑。
作为第一方面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活动部件上套设有滚轮。
采用如上结构,能够减小活动部件与传动带间的摩擦力,减小活动部件对传动带的转动带来的阻力。
作为第一方面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活动部件上套设有轴承,滚轮包括轴承的外圈。
采用如上结构,采用轴承的外圈来构成滚轮,因而能够提高结构稳定性,提高滚轮的使用寿命。
作为第一方面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传动带调整装置还包括:锁定机构,能够锁定活动部件以限制活动部件以第一轴线为中心相对于基座旋转(即偏转)。
采用如上结构,能够由锁定机构锁定活动部件以限制其偏转,因此可以在将传动带调整装置安装到传动机构的壳体上之前,完成弹性部件的预紧作业,如此,能够提高装配效率。
作为第一方面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基座上设置有第一孔;在活动部件上设置有第二孔,锁定机构包括锁定部件,锁定部件插入第一孔与第二孔。
采用如上结构,以类似销和孔的形式构成锁定机构,能够使结构简单,并且提高了锁定功能的可靠性。
作为第一方面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活动部件上设有第三孔,第二孔形成在第三孔的底面上,锁定部件具有操作部,操作部容于第三孔内。
采用如上结构,由于操作部被收容在第三孔中,因而一方面能够避免锁定部件被误操作导致锁定被意外解除,另一方面还能够使传动带调节装置的结构紧凑化。
作为第一方面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基座上设置有第一孔;在活动部件上设置有第二孔;第一孔与第二孔被配置为位于以第一轴线为中心的同一假想圆周线上。
作为第一方面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活动部件上设有第四孔,在基座上设有第五孔,传动带调节装置还包括螺栓,螺栓被配置为,穿过第四孔与所第五孔,并且以第一轴线为旋转轴线。
采用如上结构,一方面,由螺栓将活动部件与基座安装在一起,另一方面,螺栓穿过第五孔的部分可以固定在传动机构的壳体上,即,螺栓既起到将活动部件与基座安装在一起的作用,又起到将基座等固定在传动机构的壳体上的作用,从而能够减少结构要素的数量,简化结构。
作为第一方面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弹性部件包括扭簧,扭簧具有多个线圈部, 线圈部以第一轴线为中心轴线,并且多个线圈沿第一轴线方向排列。
采用如上结构,能够减小扭簧在径向上的尺寸,进而能够减小传动带调整装置在该径向上的尺寸。
作为第一方面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活动部件或基座中的任一方上设有止挡部,止挡部能够阻止偏转。
采用如上结构,由于设有能够阻止活动部件偏转的止挡部,因而能够避免活动部件意外的偏转导致弹性部件的预紧力彻底或较大程度消失,如此,例如能够降低对弹性部件的再预紧作业的操作负担。
作为第一方面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基座上设置有第一卡止部,第一卡止部呈沿着第一轴线的方向延伸的长槽形,弹性部件的第一端部卡止于第一卡止部。
采用如上结构,弹性部件的第一端部能够沿着长槽形的第一卡止部在第一轴线的方向上滑动,如此,活动部件和基座距离较远时也能够通过相对转动来使弹性部件预紧,增大了操作灵活性。
作为第一方面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活动部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止部,第二卡止部呈沿着第一轴线的方向延伸的长槽形,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第二端部卡止于第二卡止部。
采用如上结构,弹性部件的第二端部能够沿着长槽形的第二卡止部在第一轴线的方向上滑动,如此,活动部件和基座距离较远时也能够通过相对转动来使弹性部件预紧,增大了操作灵活性。
作为第一方面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活动部件上设有第七孔,基座具有本体部,本体部被容纳在第七孔中。
采用如上结构,能够使传动带调整装置的结构紧凑化。
作为第一方面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七孔包括以第二轴线为中心的内周面,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错开配置;在基座的本体部上设有止挡部,止挡部到第一轴线的距离大于第一轴线与第七孔的内周面间的最小距离。
由于止挡部到第一轴线的距离大于第一轴线与内周面间的最小距离,因此活动部件相对于基座旋转一定角度时,止挡部能够与第七孔的内周面抵接,阻止活动部件继续转动,这样能够避免在弹性部件被预紧后,活动部件意外发生旋转时造成弹性部件的预紧力彻底或者较大程度消失。
特别地,该实现方式可以与上述关于“长槽形的第一卡止部”或“长槽形的第二卡止部”的实现方式结合。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转向装置,包括传动带与第一方面中任一结构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其中,活动部件在弹性部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压靠在传动带上。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第二方面中任一结构的转向装置。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传动带张紧力调节方法,包括:将传动带调节装置的基座固定在壳体上,其中,在壳体上安装有两个带轮,在两个带轮上安装有传动带;使活动部件在弹性部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压靠在传动带上,其中,活动部件以相对于基座能够偏转的方式安装在基座上。
采用第二、第三、第四方面,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一方面相同的技术效果,这里不 再重复描述。
作为第四方面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使活动部件在弹性部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压靠在传动带上,具体包括:解除锁定机构的锁定,其中,锁定是指将活动部件相对于基座锁定以限制偏转。
作为第四方面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解除锁定机构的锁定,具体包括:将锁定部件从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一孔与设置在活动部件上的第二孔中拔出。
本申请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在以下(多个)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各个特征和各个特征之间的联系。附图均为示例性的,一些特征并不以实际比例示出,并且一些附图中可能省略了本申请所涉及领域的惯常的且对于本申请非必要的特征,或是额外示出了对于本申请非必要的特征,附图所示的各个特征的组合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另外,在本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所指代的内容也是相同的。具体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动带调节装置所应用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中传动带调节装置所应用的一种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动带调节装置所应用的一种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动带调节装置的一种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动带调节装置的一种斜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动带调节装置的另一种斜视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动带调节装置的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动带调节装置的一种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具备的基座的一种斜视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具备的基座的一种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具备的活动部件的一种斜视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具备的活动部件的一种剖视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具备的活动部件的另一种斜视示意图;
图14为用于说明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动带调节装置的活动部件的偏转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座;2、弹性部件;2a、弹性部件的端部(第二端部);2b、弹性部件的端部(第一端部);3、活动部件;4、轴承;5、螺栓;5a、头部;5b、杆部;5c、杆部;6、锁定部件;6a、本体部;6b、操作部;7、锁定机构;10、本体部;10c、止挡部;11、孔(第一孔);12、孔(第五孔);13、定位部;14、凸台部;15、卡止部(第一卡止部);31、孔(第二孔);32、孔(第三孔);33、凹槽(孔、第六孔);34、孔(第四孔);35、孔(第七孔);36、卡止部(第二卡止部);41、滚轮;42、滚针;100、传动带调节装置;200、转向系统;210、方向盘;220、转向拉杆;230、传动机构;240、转向装置;241、电机;241a、输出轴;242、传动机构;243、壳体;244、带轮;245、传动带;246、 带轮;300、车辆;X1、轴线;X2、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带式传动机构是一种常见的传动机构,其通常具有两个带轮和安装在两个带轮上的传动带,传动带用于在两个带轮之间传递动力。为了良好地传递动力等,通常会使传动带上产生预设程度的张紧力。
例如对于车辆的带式电动助力转向器而言,传动带的张紧力会直接影响到驾驶手感、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 Vibration Harshness,NVH)性能以及行车安全,因此,将传动带张紧力调节在合适的范围是非常重要的。
以往,存在如下这样一种将传动带的张紧力调节在预设范围内的方案,即,将安装有传动带的两个带轮中的一个固定在传动机构的壳体上,调节另一个带轮的位置,以张紧或放松传动带,测量此时传动带上的张紧力。当测得的结果在预设范围内时,通过工具等将该另一个带轮固定在壳体上。之后,对张紧力进行复测,如果复测得到的张紧力在预设范围内,则装配合格,如果复测得到的张紧力不在预设范围内,则解除另一个带轮的固定,重新进行上述的测量与固定作业。如此,这种传动带调节方案操作复杂,装配所需工时较长,效率较低。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调节传动带的张紧力、提高装配作业效率的传动带调节装置、方法以及具备该传动带调节装置的转向装置、车辆等。
在描述传动带调节装置的具体结构之前,先描述一下其所应用的一种车辆、转向系统与转向装置的结构。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动带调节装置所应用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中传动带调节装置所应用的一种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动带调节装置所应用的一种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车辆300具有转向系统200,转向系统200包括方向盘210、转向拉杆220与电动的转向装置240。方向盘210接受驾驶员的转向操作产生转动,通过传动机构230将其转动变换为转向拉杆220在车辆300的左右方向上的平移。转向拉杆220的两端分别连接着车轮的轮毂,通过转向拉杆220的上述平移,使两个车轮产生转向动作。
车辆300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轿车、货车、客运客车、SUV(sport 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等,此外,可以是燃油车辆,也可以是电动车辆或混动车辆。
在本示例中,如图2所示,传动机构230为齿轮齿条式的传动机构。可以理解,传动机构230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例如循环球式、蜗杆曲柄式等。
另外,转向装置240与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等构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参照图1,在驾驶员对方向盘210进行转向操作时,转向装置240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对驾驶员的操作产生助力,即发挥所谓的转向助力作用。另外,转向装置240除了在驾驶员操作方向盘210时发挥作用,还可以在车辆300处于自动驾驶模式或辅助驾驶模式时发挥作用,即,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转向装置240主动地执行车辆300的转向。
作为一种具体结构,如图2、图3所示,转向装置240包括电机241与传动机构242,电机241与传动机构242也可以合称为动力单元(Power Pack,PPK)。电机241用于在上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下产生旋转,传动机构242用于将电机241的旋转传递给转向拉杆220,并将该旋转变换为转向拉杆220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平移。该变换例如可以由滚珠丝杠结构实现。
另外,如图2、图3所示,传动机构242包括壳体243、带轮244、传动带245与带轮246。壳体243用于保持带轮244与带轮246,可以是一个单体构件,也可以是多个构件构成的组装体。带轮244与电机241的输出轴241a连接,接受输出轴241a的旋转驱动而旋转。传动带245安装在带轮244与带轮246上,能够将带轮244的转动传递给带轮246,使带轮246转动。即,在本示例中,带轮244是主动轮,带轮246是从动轮。传动带245的具体形式没有限制,例如可以是同步带、平带或V带等。
如图3所示,在本示例中,带轮244的直径小于带轮246的直径,因此,带轮244的转动被减速传递给带轮246。
另外,如图3所示,转向装置240还包括例如安装在壳体243上的传动带调节装置100,该传动带调节装置100能够对传动带245施加预设大小的作用力,使传动带245的张紧力被设定在预设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仅仅是概略性地示出了该传动带调节装置100,未示出其具体结构。
下面对传动带调节装置100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动带调节装置的一种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动带调节装置的一种斜视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动带调节装置的另一种斜视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动带调节装置的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动带调节装置的一种剖视示意图。
如图4-8所示,传动带调节装置100包括基座1、弹性部件2、活动部件3、轴承4、螺栓5、锁定部件6。在如图2所示那样将传动带调节装置100安装在传动机构242上的状态下,基座1安装于壳体243上。另外,活动部件3以可偏转的方式安装在基座1上,弹性部件2对活动部件3施加弹性力,使活动部件3能够通过偏转而压靠传动带245,从而使传动带245产生预设范围内的张紧力。
下面对传动带调节装置100的各构成要素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图9为基座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基座的一种剖视示意图。如图5、图7、图9、图10所示,基座1包括本体部10、定位部13与凸台部14。本体部10呈板状。定位部13从本体部10的作为一个板面的表面10b上突起,呈销状。凸台部14从本体部10的作为另一个板面的表面10a(图9)上突起,呈圆柱状。在基座1上还设有孔12,该孔12贯穿本体部10与凸台部14,螺栓5能够穿过该孔12。
与基座1上的定位部13和孔12的结构对应,在壳体243上设有定位孔与螺纹孔,定位部13能够插入该定位孔中,螺栓5穿过孔12后旋入壳体243上的该螺纹孔中,如此,能够将基座1以及传动带调节装置100固定在壳体243上。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孔12为阶梯孔,包括大径的孔部12a、小径的孔部12b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台阶端面部12c。孔部12a与孔部12b二者相连通,孔部12a的直径大于孔部12b的直径,孔部12a在凸台部14的端面上开口,孔部12b在本 体部10的表面10b上开口。孔部12a供螺栓5的后述的杆部5b插入。在孔部12b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该内螺纹能够与螺栓5的后述的杆部5c上的外螺纹旋合。
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是一个单体构件,然而,本申请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多个构件构成的组装体。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孔12具有与螺栓5配合的内螺纹,作为其他实施例,也可以不具有内螺纹。
如下面所详细描述的,活动部件3能够以该孔12的轴线为中心进行偏转。
如图7、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体部10具有止挡部10c,止挡部10c用于在活动部件3从初始位置偏转后述的第二预设角度后阻止活动部件3继续转动,具体将在后面描述。在本实施例中,止挡部10c由凸轮面部构成,具体而言,本体部10沿着板厚方向看时具有凸轮形状,即,其外周面具有作为止挡部10c的凸轮面部。所谓凸轮面部的含义是指,本体部10的转动中心(孔12的轴心)不是凸轮面部的形状中心。
另外,作为其他实施例,也可以在活动部件3上设置止挡部。此外,除了凸轮面部的形式外,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止挡部,例如突起部。
如图9所示,在本体部10的表面10a上设有孔11,该孔11供锁定部件6插入,具体将在后面描述。该孔11可以是通孔,也可以是盲孔。在本实施例中,该孔11为圆孔,然而,作为其他实施例,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孔,例如方孔。
另外,如图9所示,在凸台部14上设有卡止部15,用于卡止弹性部件2的一个端部2b。在本实施例中,该卡止部15是凹槽,形成在凸台部14的外周面上,呈沿着凸台部14的轴向延伸的长槽形,并且贯穿凸台部14的端面。
作为将弹性部件2的端部2b卡止在基座1上的结构,卡止部15的结构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不设置在凸台部14上,而是在本体部10的表面10a上设置卡孔,弹性部件2的端部嵌入该卡孔中实现卡止。
弹性部件2以预紧的状态安装在基座1与活动部件3之间,用于对活动部件3施加弹性力,使活动部件3能够相对于基座1进行偏转。
如图7、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2为扭簧,具有两个端部2a、2b与位于两个端部2a、2b之间的多个线圈部2c。多个线圈部2c沿着扭簧的轴向排列,如此,能够减小弹性部件2的径向尺寸,进而减小传动带调节装置100的在弹性部件2的径向上的尺寸。弹性部件2的线圈部2c套在凸台部14上。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2的两个端部2a、2b构成为与线圈部2c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柄状,其中,端部2a相对于线圈部弯折而向外周侧延伸,端部2b相对于线圈部弯折而向内周侧延伸。
如图8所示,弹性部件2的两个端部2a、2b中,一个端部2a卡止于活动部件3的后述的卡止部36,另一个端部2b卡止于基座1的卡止部15,如此,操作者通过使活动部件3相对于基座1转动,能够将弹性部件2预紧。
另外,作为其他实施例,弹性部件2的端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在基座1或活动部件3上,例如焊接方式。
弹性部件2的结构不限于上面描述的形式,作为其他实施例,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弹簧,例如,沿着周向设置一个或多个拉伸弹簧或压缩弹簧,也能够使活动部件3 相对于基座1产生偏转。此外,除了弹簧之外,还可以采用橡胶块等来作为弹性部件2。
活动部件3用于在弹性部件2的作用下压靠传动带245,使其产生张紧力。图1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具备的活动部件的一种斜视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具备的活动部件的一种剖视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具备的活动部件的另一种斜视示意图。
如图7、9-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活动部件3整体上呈圆柱状。作为其他实施例,活动部件3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例如棱柱状,此外也可以为筒状(例如圆筒状或方筒状)。或者,也可以将活动部件3构成为摇臂状。
在活动部件3上设有多个孔。具体而言,在活动部件3的一个端面3a上设有孔32,该孔32用于容纳锁定部件6的操作部6b。在活动部件3的另一个端面3b上设有孔35,该孔35用于容纳基座1的本体部10。孔32与孔35的轴线与活动部件3的轴线一致,三者具有共同的轴线X1(图8、图12)。
在孔32的底面设有孔34,该孔34供螺栓5穿过。另外,在孔35的底面设有凹槽33(也可以称之为孔),该凹槽33用于容纳弹性部件2与基座1的凸台部14。如图8所示,弹性部件2配置在凹槽33的内周面与凸台部14的外周面之间。孔34与凹槽33相连通,并且二者同轴配置,具有共同的中心轴线即轴线X2(参见图12)。凹槽33与孔34在活动部件3上是偏心设置的,即,轴线X2相对于轴线X1错开配置,通过活动部件3的偏心的位置。可以理解,这里所谓的“偏心”可以理解为偏离圆心(当活动部件3是圆柱状或圆筒状时)。
如后面所描述的,轴线X2是活动部件3的旋转轴线,通过活动部件3的偏转中心,即,活动部件3能够以轴线X2为中心相对于基座1进行偏转。这里所谓的“偏转”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圆柱状的活动部件3的转动中心(即轴线X2所在位置)不是其形状中心(即轴线X1所在位置)。
另外,在孔32的底面上还设有孔31,孔31从孔32的底面贯穿至孔35的底面,孔31在活动部件3上也是偏心设置的,供锁定部件6的本体部6a穿过。
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孔的直径的大小关系为,孔32与孔35的直径大致相同,凹槽33的直径小于孔35,孔34的直径小于凹槽33,孔31的直径小于孔34。可以理解,这些孔的直径大小关系并不限于此,可以为其他关系,例如孔32与孔35的直径可以不同。
另外,如图11-图13所示,在凹槽33的内周面上设有卡止部36,该卡止部36用于卡止弹性部件2的端部2a。在本实施例中,卡止部36为设置在凹槽33的内周面上的槽,呈沿着凹槽33的轴向(轴线X2的方向)延伸的长槽形,且贯穿孔35的底面,即在孔35的底面上具有开口。可以理解,“设置在凹槽33的内周面的槽”,说明卡止部36在凹槽33的内周面上也具有开口。
如图8等所示,轴承4套设在活动部件3的外周面上,包括作为轴承外圈的滚轮41与设置在滚轮41内周的多个滚针42。如此,活动部件3通过滚轮41压靠传动带245,能够减小活动部件3与传动带245间的摩擦力。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轴承4是滚针轴承,从而能够减小轴承4在径向上的尺寸,进而减小传动带调节装置100在 该径向上的尺寸。
作为其他实施例,轴承4可以采用其他形式,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轴承4不具有内圈,然而,轴承4也可以具有内圈。另外,除了滚针式轴承之外,还可以例如采用球轴承。另外,还可以省略该轴承4。还有,作为在活动部件3与传动带245之间设置滚轮的方式,并不限于轴承的形式,例如可以在活动部件3上安装与其不同轴的一个或多个滚轮。
如图7、图8等所示,螺栓5包括头部5a、杆部5b以及杆部5c,杆部5b的一端与头部5a连接,杆部5b的另一端与杆部5c的一端,杆部5c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在杆部5c上设有外螺纹。另外,杆部5c的直径小于杆部5b,从而在二者间形成台阶端面。
如图8所示,螺栓5插入活动部件3的孔32中,之后穿过孔34、基座1的孔12,使杆部5c从孔12穿出,能够与壳体243上的螺纹孔的内螺纹相旋合,从而将基座1以及传动带调节装置100固定在壳体243上,同时,通过头部5a对活动部件3的阻挡,还能够防止活动部件3在轴向上相对于基座1移动而从基座1上脱落。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螺栓5即起到能够将传动带调节装置100安装在壳体243上的作用,又起到能够防止活动部件3相对于基座1脱落的作用,如此,能够简化传动带调节装置100的结构,有助于传动带调节装置100的小型化。
这里,可以理解,螺栓5以轴线X2为旋转中心,即轴线X2是螺栓5的旋转轴线。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的孔12中设有内螺纹,如此,螺栓5旋合在孔12中,在活动部件3在轴向上向基座1的方向移动时,螺栓5的头部5a能够通过与孔32的底面接触而阻挡活动部件3的移动,从而能够防止传动带调节装置100独立运输时活动部件3从基座1上脱落。而作为其他实施例,也可以在孔12中不设置内螺纹,此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防止传动带调节装置100独立运输时活动部件3从基座1上脱落,例如通过包装件来防止活动部件3脱落,或者在活动部件3与基座1上设置能够相互卡合的卡止部,来防止活动部件3脱落。
另外,为了避免螺栓5的头部5a压住活动部件3导致其不能或难以进行偏转,可以使头部5a与孔32的底面间留有些许间隙。
另外,将基座1安装在壳体243上时,杆部5b与杆部5c之间的台阶端面部抵接在孔12的台阶端面部12c上,从而能够将基座1紧固在壳体243上。
如图7所示,锁定部件6包括本体部6a与操作部6b。本体部6a与操作部6b由一根金属丝制成,其中,本体部6a呈销状,操作部6b设置在本体部6a的一端,呈开口环状。
在进行组装作业时,操作者可以抓住操作部6b将本体部6a从活动部件3的孔32一侧依次插入孔31与基座1上的孔11中,如此,锁定部件6能够将活动部件3相对于基座1锁定以限制活动部件3进行偏转,从而,能够避免在传动带调节装置100安装到壳体243(图3)上之前活动部件3在弹性部件2的作用下进行偏转,给调节操作带来不便。
在将传动带调节装置100安装到壳体243上之后,操作者可以抓住操作部6b将 锁定部件6从基座1的孔11与活动部件3的孔31中拔出,从而解除对活动部件3的锁定。
上述锁定部件6构成了能够锁定活动部件3以限制其偏转的锁定机构7。然而,锁定机构7并不限于上述的结构形式,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设置一个锁定螺钉,该锁定螺钉旋入基座1上的螺纹孔并穿出,穿出的端部抵接在活动部件3上,如此,也能够限制活动部件3的转动。另外,作为其他实施例,也可以省略该锁定机构7。
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传动带调节装置100的组装方法进行简单的描述。
在组装传动带调节装置100时,使弹性部件2的一个端部2b卡止于基座1的卡止部15,从而使端部2b在以轴线X2为中心的周向上与基座1相对固定,另外,使弹性部件2的另一个端部2a卡止于活动部件3的卡止部36,使该端部2a在以轴线X2为中心的周向上与活动部件3相对固定。在此状态下,使活动部件3与基座1相对转动第一预设角度,例如转动360度(或者其他角度,例如270度、180度等,或大于360度的角度),从而对弹性部件2施加预设的预紧力。
之后,将基座1推入活动部件3中,具体而言是使基座1的本体部10与凸台部14分别容纳在活动部件3的孔35与凹槽33中。此时,弹性部件2的端部2a在轴向上沿着长槽形的卡止部36滑动,到达凹槽33的底面位置附近,弹性部件2的另一个端部2b在轴向上沿着长槽形的卡止部15滑动,到达本体部10的表面10a附近的位置。如此,在轴向上,弹性部件2的端部2a与端部2b被凹槽33的底面与基座1的本体部10的表面10a限位,凹槽33的底面与基座1的本体部10的表面10a构成限位部。
在保持活动部件3与基座1的上述相对转动角度(第一预设角度)的状态下,将锁定机构7的锁定部件6的本体部6a插入活动部件3的孔31与基座1的孔11中,从而,锁定活动部件3相对于基座1的转动位置,限制活动部件3在弹性部件2的作用下相对于基座1偏转,避免弹性部件2的预紧力消失或减小,避免给张紧力调节作业带来不便。
另外,轴承4相对于活动部件3的安装工序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例如可以在活动部件3与基座1组装在一起之前进行。
图14用于说明活动部件3相对于基座1的偏转,其中上侧的附图为偏转之前即未拔掉锁定部件6的初始状态,下侧的附图为拔掉锁定部件6后的状态。当从初始状态下拔掉锁定部件6,使活动部件3的锁定被解除后,活动部件3以螺栓5的轴线为中心向图14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如此,活动部件3向图14中左侧产生偏移,在传动带调节装置100安装在传动机构的壳体243上时,能够压靠传动带245并推动传动带245向张紧方向变形。
作为传动带张紧力调节方法,在进行传动带张紧力调节作业时,首先,将基座1固定在壳体243(图3)上,之后,解除锁定机构7对活动部件3的锁定,具体而言就是将锁定部件6从孔31与孔11中拔出,从而,使活动部件3在弹性部件2的弹性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基座1进行偏转,进而压靠在传动带245上,使传动带245产生预设范围的张紧力。
由于弹性部件2的预紧力的大小是预设的,因此,弹性部件2通过活动部件3施 加给传动带245的力是可控的,从而使传动带245产生的张紧力也是可控的。因此,采用如上所述的传动带张紧力调节装置100与传动带张紧力调节方法,通过预先设定弹性部件2的预紧力,从而能够将传动带张紧力调节装置100安装在壳体243上后使活动部件3自由转动即可,不必在安装传动带张紧力调节装置100之后复测传动带245的张紧力,从而,能够使张紧力调节作业简单化,提高了作业效率,并且还可以提高传动带张紧力的一致性。
另外,当传动带调节装置100不具有锁定机构7时,可以在将基座1固定在壳体243上之后,使活动部件3相对于基座1旋转第一预设角度,之后松开活动部件3使其自由转动即可。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基座1的本体部10的外周面上设有止挡部10c,止挡部10c到轴线X2的距离大于轴线X2与孔35的内周面35a(图14)间的最小距离。因此,如图14中下侧的附图所示,当活动部件3从初始状态转动第二预设角度(例如30度、20度、15度、10度等)时,活动部件3的孔35的内周面35a与止挡部10c抵接(为了容易标示,图中绘制为在止挡部10a和内周面35a间留有些许间隙),从而阻止活动部件3继续转动,此时活动部件3的偏移量为L,该偏移量L为活动部件3的极限偏移量。
由于设有止挡部10c,因而,例如操作者不慎将锁定部件6拔掉时,活动部件3仅仅是旋转第二预设角度,而不会旋至使弹性部件2的预紧力彻底或者较大程度消失,如此,在重新使弹性部件2产生预设的预紧力(即执行再预紧作业)时,活动部件3的所需的旋转量较小,操作者的操作量较小,减轻了操作负担。
作为其他实施例,孔35可以形成为不规则形状,不是整周的圆孔,其内周面35a的一部分是以轴线X1为中心的圆周面,另一部分不是以轴线X1为中心的圆周面。
为了使弹性部件3产生预设的预紧力,可以预先设定弹性部件3的参数以及预紧时的变形程度(即预紧程度),本实施例中具体而言就是设定上述扭簧的材质、簧线的粗细程度、线圈部的直径以及活动部件3相对于基座1的上述旋转角度等。通常,对于转向装置而言,传动带245的张紧力范围为110-150N,可以根据该范围来设定弹性部件3的参数以及预紧时的变形程度。
此外,为了使活动部件3能够可靠地压靠在传动带245上使其产生预设的张紧力,还可以设定活动部件3相对于基座1的极限偏移距离(称之为极限调节距离,与上述偏移量L大致相当)。具体而言,可以理解,当极限调节距离过小时,起不到调节作用,当活动部件3产生极限的偏移量L时,张紧力依然无法达到目标值;当极限偏移距离过大(L值过大)时,对于装置结构是一种浪费。
对于转向装置240而言,通常传动带245的调节范围为1.5~2mm,因此,上述偏移量L可以设定为3mm左右,或者在2.5mm-3.5mm等范围内设定。
另外,结合图8、图14,在本实施例中,活动部件3上的孔31与基座1上的孔11配置为中心轴线同轴线X2平行,且二者的中心轴线到轴线X2的距离相等。如此,孔31与孔11位于以轴线X2为中心的同一个假想圆周线C1上。从而,在组装时,可以通过使活动部件3相对于基座1以轴线X2为中心转动,而使孔31与孔11的位置对准,从而能够插入锁定部件6。
另外,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除了提供传动带调节装置100外,还提供了具有该传动带调节装置100的转向装置、转向系统与车辆。
注意,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节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畴。
例如,在上面以传动带安装在两个带轮上为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适用于传动带安装在三个以上的带轮的结构中。
另外,在上面以传动带调节装置对传动带的外周面进行施压为例进行了描述,然而,也可以由传动带调节装置对传动带的内周面向外周侧施压来调节张紧力。

Claims (22)

  1. 一种传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活动部件(3)和弹性部件(2);
    所述弹性部件(2)安装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弹性部件(2)的第一端部(2b)在以第一轴线(X2)为中心的周向上与所述基座(1)相对固定,所述第一轴线(X2)是所述活动部件(3)旋转的轴线;
    所述弹性部件(2)的第二端部(2a)在以所述第一轴线(X2)为中心的周向上与所述活动部件(3)相对固定,所述活动部件(3)的偏心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轴线(X2)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凸台(14),所述弹性部件(2)安装在所述凸台(14)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件(3)上设置有凹槽(33),所述弹性部件(2)容于所述凹槽(33)内。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件(3)呈柱状或筒状,在所述活动部件(3)上套设有滚轮(41)。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部件(3)上套设有轴承(4),所述滚轮(41)包括所述轴承(4)的外圈。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件(3)呈圆柱状或圆筒状。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锁定机构(7),能够锁定所述活动部件(3)以限制所述活动部件(3)以所述第一轴线(X2)为中心相对于所述基座(1)旋转。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第一孔(11);
    在所述活动部件(3)上设置有第二孔(31);
    所述锁定机构(7)包括锁定部件(6),所述锁定部件(6)插入所述第一孔(11)与所述第二孔(31)。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部件(3)上设有第三孔(32),所述第二孔(31)形成在所述第三孔(32)的底面上;
    所述锁定部件(6)具有操作部(6b),所述操作部(6b)容于所述第三孔(32)内。
  10.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第一孔(11);
    在所述活动部件(3)上设置有第二孔(31);
    所述第一孔(11)与所述第二孔(31)被配置为位于以所述第一轴线(X2)为中心的同一假想圆周线(C1)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部件(3)上设有第四孔(34);
    在所述基座(1)上设有第五孔(12);
    所述传动带调节装置还包括螺栓(5),所述螺栓(5)被配置为,穿过所述第四孔(34)与所第五孔(12),并且以所述第一轴线(X1)为旋转轴线。
  12. 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2)包括扭簧,所述扭簧具有多个线圈部(2c),所述线圈部(2c)以所述第一轴线(X1)为中心轴线,并且所述多个线圈部(2c)沿所述第一轴线(X1)方向排列。
  13. 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部件(3)或所述基座(1)中的任一方上设有止挡部(10c),所述止挡部(10c)能够阻止所述活动部件(3)相对于所述基座(1)旋转。
  14. 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第一卡止部(15),所述第一卡止部(15)呈沿着所述第一轴线(X2)的方向延伸的长槽形,所述弹性部件(2)的所述第一端部(2b)卡止于所述第一卡止部(15)。
  15. 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部件(3)上设置有第二卡止部(36),所述第二卡止部(36)呈沿着所述第一轴线(X2)的方向延伸的长槽形,所述弹性部件(2)的所述第二端部(2a)卡止于所述第二卡止部(36)。
  16. 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部件(3)上设有第七孔(35);
    所述基座(1)具有本体部(10),所述本体部(10)容于所述第七孔(35)内。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孔(35)包括以第二轴线(X1)为中心的内周面(35a),所述第二轴线(X1)与所述第一轴线(X2)错开配置;
    在所述基座(1)的所述本体部(10)上设有止挡部(10c),所述止挡部(10c)到所述第一轴线(X2)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轴线(X2)与所述内周面(35a)间的最小距离。
  18. 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带(245)与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 的传动带调节装置,其中,所述活动部件(3)在所述弹性部件(2)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压靠在所述传动带(245)上。
  19. 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带调节装置或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转向装置。
  20. 一种传动带张紧力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传动带调节装置的基座(1)固定在壳体上,其中,在所述壳体上安装有两个带轮(244、246),在所述两个带轮(244、246)上安装有传动带(245);
    使活动部件(3)在弹性部件(2)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压靠在所述传动带(245)上,其中,所述活动部件(3)以相对于所述基座(1)能够偏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基座(1)上。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传动带张紧力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活动部件(3)在弹性部件(2)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压靠在所述传动带(245)上,具体包括:解除锁定机构的锁定,其中,所述锁定是指将所述活动部件(3)相对于所述基座(1)锁定以限制所述偏转。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传动带张紧力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除锁定机构的锁定,具体包括:将锁定部件(6)从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的第一孔(11)与设置在所述活动部件(3)上的第二孔(31)中拔出。
PCT/CN2021/132146 2021-11-22 2021-11-22 传动带调节装置与方法、转向装置以及车辆 WO2023087316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32146 WO2023087316A1 (zh) 2021-11-22 2021-11-22 传动带调节装置与方法、转向装置以及车辆
CN202180010369.9A CN116635648A (zh) 2021-11-22 2021-11-22 传动带调节装置与方法、转向装置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32146 WO2023087316A1 (zh) 2021-11-22 2021-11-22 传动带调节装置与方法、转向装置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87316A1 true WO2023087316A1 (zh) 2023-05-25

Family

ID=86396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132146 WO2023087316A1 (zh) 2021-11-22 2021-11-22 传动带调节装置与方法、转向装置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35648A (zh)
WO (1) WO2023087316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9150A (zh) * 2006-06-27 2007-05-09 上海振华轴承总厂 变刚度自动皮带张紧装置
US20080167150A1 (en) * 2006-10-03 2008-07-10 Jean-Philippe Gaborel Tensioning roller device
CN101297129A (zh) * 2005-11-03 2008-10-29 盖茨公司 张紧器
CN101600893A (zh) * 2007-01-16 2009-12-09 盖茨公司 平带扭簧和张紧器
CN202215688U (zh) * 2011-08-22 2012-05-09 上虞市万里汽车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张紧轮轴承
CN205244277U (zh) * 2015-12-15 2016-05-18 耐世特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齿条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自动张紧轮
CN112469924A (zh) * 2018-06-20 2021-03-09 盖茨公司 张紧器
CN214248187U (zh) * 2020-12-19 2021-09-21 天津德科智控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齿条式电动助力转向器皮带轮固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7129A (zh) * 2005-11-03 2008-10-29 盖茨公司 张紧器
CN1959150A (zh) * 2006-06-27 2007-05-09 上海振华轴承总厂 变刚度自动皮带张紧装置
US20080167150A1 (en) * 2006-10-03 2008-07-10 Jean-Philippe Gaborel Tensioning roller device
CN101600893A (zh) * 2007-01-16 2009-12-09 盖茨公司 平带扭簧和张紧器
CN202215688U (zh) * 2011-08-22 2012-05-09 上虞市万里汽车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张紧轮轴承
CN205244277U (zh) * 2015-12-15 2016-05-18 耐世特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齿条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自动张紧轮
CN112469924A (zh) * 2018-06-20 2021-03-09 盖茨公司 张紧器
CN214248187U (zh) * 2020-12-19 2021-09-21 天津德科智控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齿条式电动助力转向器皮带轮固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35648A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61930B2 (en) Steering device
US8651198B2 (en) Spindle lock devices for screwdrivers
US8833507B2 (en) Motor-driven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US20050133297A1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US20030136211A1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WO2012128171A1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4537015A (ja) 装着ピンを備えたベルトテンショナ
CN104943739A (zh) 动力转向装置
TWI522552B (zh) 進給螺桿機構
US8640567B2 (en) Steering column device
US11332182B2 (en) Vehicle steering apparatus
US8784253B2 (en) Transmission ratio variable device
WO2006118054A1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553006A1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WO2018181304A1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23087316A1 (zh) 传动带调节装置与方法、转向装置以及车辆
JP2007320322A (ja)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7091118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3024299A (ja) ベルト張力調整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21095615A1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799019B2 (ja)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CN215115184U (zh) 一种夹紧固定组件
JP6325867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17098843A1 (ja)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および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3226246A (ja) ラックピニオン式舵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180010369.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C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96446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