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0015155A1 - 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隙冲突的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隙冲突的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0015155A1
WO2010015155A1 PCT/CN2009/071112 CN2009071112W WO2010015155A1 WO 2010015155 A1 WO2010015155 A1 WO 2010015155A1 CN 2009071112 W CN2009071112 W CN 2009071112W WO 2010015155 A1 WO2010015155 A1 WO 2010015155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random access
measurement gap
terminal
time
access proced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09/07111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张健
程翔
Original Assignee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EP098044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2296296B1/en
Priority to US13/003,764 priority patent/US8369209B2/en
Priority to JP2011520305A priority patent/JP2011529308A/ja
Publication of WO2010015155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0015155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隙冲突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随机接入过程的处理方法, 尤其涉及无 线通信系统中当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隙发生冲突时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 随机接入过程 (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用 于空闲状态 (RRC_IDLE ) 的终端 (或称为用户设备 UE, User Equipment ) 初始访问网络, 或连接状态( RRC— CONNECTED )的终端与网络同步及获取 资源分配, 以进行后续数据通信。
第三代移动通信长期演进(LTE, Long Term Evolution ) 系统中, 以下五 种事件可以触发随机接入过程: ( 1 ) 空闲状态初始接入; ( 2 )无线连路失 败( RLF, Radio Link Failure )后初始接入; ( 3 )切换( HO, Handover ) ; ( 4 )连接状态下行数据到达; 以及(5 )连接状态上行数据到达。 而且, 随 机接入过程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基于竟争的 ( Contention Based ) (适用于上 述所有五种事件) ; 基于非竟争的 (Non-Contention Based ) (仅适用于上述 ( 3 )及(4 ) 两种事件) 。 在随机接入过程成功后, 可以进行正常的下行或 上行传输。
基于竟争(Contention based ) 的随机接入过程如图 1所示, 包括四个步 骤:
步骤 1 :终端在上行通过随机接入信道( RACH, Random Access CHannel ) 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 Random Access Preamble ) ;
步骤 2: 基站的媒体接入控制层(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 )生成 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在下行共享信道(DL-SCH, Downlink-Shared Channel )发 送给终端;
该消息中至少包含随机接入前导标识( RAPID , Random Access Preamble IDentifier )、时间调整信息( TA, Time Alignment )、初始上行授权 ( UL Grant, Uplink Grant )和临时小区 -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Temporary C-RNTI ) , 且该消 息通过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 PDCCH, Phi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上 的随机接入 -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RA-RNTI, Random Access-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 )进行指示。
步骤 3: 终端在上行共享信道( UL-SCH, Uplink-Shared Channel )上发送 首个调度的传输( Scheduled Transmission ) 消息;
该消息的内容至少包含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C-RNTI )媒体接入控制 元 (MAC Control Element ) 或者公共控制逻辑信道业务数据单元 ( CCCH SDU ) , 且该消息的发送支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 。
步骤 4: 基站在 DL-SCH上发送竟争解决(Contention Resolution ) 消息。 该消息通过 PDCCH上的 C-RNTI或临时 C-RNTI进行指示,且该消息的 发送支持 HARQ。
基于非竟争的 (Non-contention based ) 随机接入过程如图 2所示, 包括 三个步骤;
步骤 0: 基站通过下行专用信令给终端分配随机接入前导;
该信令在切换情况下由目标基站生成, 并由源基站通过切换命令(HO Command )发送给终端; 在下行数据到达情况下通过 PDCCH发送给终端。
步骤 1 : 终端通过随机接入信道( RACH )上行发送所分配的非竟争的随 机接入前导 ( Random Access Preamble ) ;
步骤 2: 基站在下行共享信道(DL-SCH, Downlink-Shared Channel )上 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 Random Access Response ) 。
该消息中至少包含时间调整信息、 随机接入前导标识, 在切换情况下还 包含初始上行授权信息; 并且, 该消息通过 PDCCH上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 临时标识(RA-RNTI )进行指示。 在上述随机接入过程的相关步骤之间, 存在如下的时间关系:
( 1 ) 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时机
对于步骤 1 中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时机, 终端根据前述五种触发事件发 生的时刻和 /或其所存储的延迟值 ( backoff value或 Overload indicator ) 决定。 延迟值初始化为 0。 基站在步骤 2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可能发送延迟值给 终端, 用于决定后续随机接入过程失败后重新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机, 也 就是说, 重新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机即下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机取决 于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初始时刻与一个延迟值。 延迟值的典型配置有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50, 200, 250, 300 500, 1000), 以毫秒 ( ms ) 为单位。 对于下行数据到达触发的基于非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 终端于步 骤 0接收到含 PDCCH的子帧( subframe )至步骤 1首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 时间间隔为 4ms。
( 2 ) 随机接入前导-随机接入响应
对于频分双工 (FDD, Frequency Divided Duplex )模式, 终端在步骤 1 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2ms后 (典型延迟长度为 4ms, 为可靠釆用 2ms ) , 在传 输 时 间 间 隔 ( TTI ,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 窗 口 ( RA WINDOW BEGIN— RA WINDOW END ) (也称为随机接入响应窗 口 ) 时间范围内监测 PDCCH上的 RA-RNTI, 以接收步骤 2中的随机接入响 应消息。 随机接入响应窗口长度的典型配置为 2ms至 10ms。
对于时分双工 (TDD, Time Divided Duplex )模式, 上述发送随机接入 前导至随机接入响应的第一个子帧之间的延迟长度与具体的下行 /上行子帧 分配有关。 如果终端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在 PDCCH上成功监测到对应的 RA-RNTI,且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所含的随机接入前导标识( RAPID, Random Access Preamble Identifier )对应于其所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 ( Random Access Preamble ) , 则认为随机接入响应接收成功。 终端在随机接入响应消息接收 成功后可以停止监测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对于基于非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这也意味着随机接入过程成功。 如果终端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没有接收到 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或者所接收到的所有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随机接入前导 标识不对应于所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 则认为随机接入响应消息接收失败。 随机接入响应消息接收失败, 意味着本次随机接入尝试失败, 终端在没有达 到随机接入前导发送最大次数( PREAMBLE— TRANS— MAX ) 的情况下, 根 据延迟值决定下一次随机接入尝试的时刻。
( 3 ) 随机接入响应 -调度的传输
对于基于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终端成功接收步骤 2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消息后, 在接收到该消息的上行授权所指示的子帧( subframe )至终端在上行 共享信道上发送步骤 3调度的传输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 6ms。
( 4 )调度的传输-竟争解决
终端在发送步骤 3 调度的传输后启动竟争解决定时器 (Contention Resolution Timer ) , 在该定时器运行期间, 终端监测 PDCCH以接收步骤 4 的竟争解决消息,如果成功接收到对应的 C-RNTI或临时 C-RNTI且其它相关 消息的内容符合, 则停止该定时器, 认为竟争解决成功, 即随机接入过程成 功, 否则认为竟争解决不成功; 如果该定时器超时, 也认为竟争解决不成功。 竟争解决不成功意味着本次随机接入尝试失败, 终端在没有达到随机接入前 导发送最大次数(PREAMBLE— TRANS— MAX ) 的情况下, 根据延迟值决定 下一次随机接入尝试的时刻。竟争解决定时器长度的典型配置为( 8, 16, 24, 32: 40, 48, 56, 64 ) , 以毫秒 ( ms )为单位。
( 5 ) 随机接入尝试
一次随机接入尝试是指, 从终端发送步骤 1的随机接入前导至本次随机 接入尝试失败或者成功,如果步骤 3需要多次 HARQ发送, 则其 HARQ重传 的过程属于本次随机接入尝试。 一次随机接入尝试的成功也意味着随机接入 过程的成功。
一次随机接入过程是指, 从终端首次发送步骤 1的随机接入前导至随机 接入过程成功, 或从终端首次发送步骤 1的随机接入前导至到达随机接入前 导发送最大次数( PREAMBLE— TRANS— MAX ) , 其间可能包含多次随机接 入尝试和随机接入尝试之间的延迟值时间。 一次随机接入尝试失败后, 终端 根据延迟值 ( backoff value )决定下一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机, 为一次新 的随机接入尝试。 一次随机接入过程成功后, 或者到达随机接入前导发送最 大次数后, 终端根据新的触发事件决定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机, 为一次新 的随机接入过程。
根据上述分析, 一次随机接入尝试所占用的时间长度, 与随机接入响应 窗口长度配置、 竟争解决定时器的长度配置、 步骤 3最大 HARQ发送次数配 置以及实际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及竟争解决消息的时机有关。
一次随机接入过程所占用的时间除与上述因素有关外, 还与延迟值的配 置及随机接入前导发送最大次数的配置有关;高层即 RRC层也可以指示 MAC 层及物理层终止随机接入过程。 设随机接入响应窗口长度配置为 10ms, 竟争 解决定时器长度配置为 32ms, 对于 FDD模式基于非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一次随机接入尝试的时间长度最大为 2ms+10ms=12ms左右; 对于 FDD模式 基于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一次随机接入尝试的时间长度大致为 2ms+ 10ms+6ms+32ms=50ms左右。 多数情况下, 系统非过载时一次随机接入 尝试可以成功, 从而完成一次随机接入过程。 少数情况下, 一次随机接入过 程可能需要多次随机接入尝试才能成功, 或者最终还是失败, 其最大时间与 实际情况有关。
在 LTE系统中, 终端进行频间 ( Inter-frequency )或系统间 ( Inter-RAT ) 测量时 (例如, 当服务小区质量低于所配置的门限时) , 需要测量间隙 ( measurement gap )进行辅助的测量 ( gap-assisted measurement ) 。 在测量间 隙期间, 终端不能监测 PDCCH和下行共享信道, 也不能在上行共享信道上 进行传输。 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 RRC, Radio Resource Control )信令为终 端配置 /激活 /去激活测量间隙 ( measurement gap )参数。 测量间隙的长度为 6ms或 8ms,周期为 40ms或 120ms(其中 120ms的周期以后可能修改为 80ms、 128ms或 160ms ) 。
当前,在第三代伙伴计划( 3GPP,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 RRC 协议 36.331 v8.2.0中, 已将测量间隙配置( MeasGapConfig )信元包含在测量 配置 ( MeasurementConfiguration )信元中。 MeasGapConfig包含测量间隙激活 ( gapActivation )信元, gapActivation信元进而包括激活 ( activate )和去激活 ( deactivate )两个信元; activate信元进一步包括间隙模式(gapPattern )、 起 始系统帧号 (startSFN ) 以及起始子帧号 ( startSubframeNumber )三个信元。 从上述信元结构可以看出, 测量间隙的配置和激活是同时生效的, 在配置并 激活测量间隙后, 基站和终端的测量间隙操作需要保持同步, 基站需要避免 在测量间隙期间调度相应终端的下行或上行传输(包括反馈信息) 。
在终端被配置并被激活了测量间隙的情况下, 可能发生随机接入过程和 测量间隙冲突即两者在时间上有重叠 (Overlap ) 的现象。 例如, 一次随机接 入尝试的时间为 50ms左右, 测量间隙的周期为 40ms时, 随机接入过程的某 些步骤将会和测量间隙相互重叠, 重叠可能发生在随机接入过程的前面若干 步骤或后面若干步骤。
按照现有 3GPP协议的规定, 由于终端无法在测量间隙期间监测 PDCCH 以及进行上行传输, 使终端无法进行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相关步骤, 从而导致 随机接入过程失败或较大延迟。 而很多情况下, LTE系统对随机接入过程的 时间需求严格, 例如切换情况或者信令数据到达的情况。 但是目前对于随机 接入过程与测量间隙的冲突问题还没有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隙冲突的 处理方法, 能够有效地避免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隙由于时间重叠而产生冲 突, 从而降低随机接入过程失败的概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隙冲 突的处理方法, 涉及终端和基站, 该终端被配置了测量间隙; 该方法包括: 随机接入过程是基于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终端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口或竟争 解决定时器运行时间与测量间隙有重叠时, 取; % ¾ 'J量间隙。
进一步地, 该方法还包括:
终端在基于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除了随机接入响应窗口或竟争解决定时 器运行时间之外的其它时间段与测量间隙有重叠时, 按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 种进行处理:
第一种, 保持测量间隙;
第二种, 根据终端能力确定测量间隙的取消或保持, 如果终端能够在时 间段内同时完成对上行授权的处理以及执行辅助的测量, 则保持测量间隙; 否则, 取消测量间隙;
第三种, 取消测量间隙。
进一步地, 除了随机接入响应窗口或所述竟争解决定时器运行时间之外 的其它时间段包括: 每相邻的两次随机接入尝试之间的空闲时间, 或终端在 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成功消息时刻至发送调度的传输消息时刻之间的时间 段。
进一步地,
每相邻的两次随机接入尝试之间的空闲时间包括: 从终端接收随机接入 响应消息失败时刻至终端决定下一次随机接入尝试的时刻之间的时间, 或从 竟争解决失败时刻至终端在没有达到随机接入前导发送最大次数的情况下根 据延迟值决定下一次随机接入尝试的时刻之间的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 隙冲突的处理方法, 涉及终端和基站, 该终端被配置了测量间隙; 该方法包 括: 随机接入过程是基于非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在终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 随机接入前导分配消息时刻至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时机之间的时间或随机 接入响应窗口与测量间隙有重叠时, 取消测量间隙。
进一步地, 该方法还包括:
终端在基于非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除了在终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随机 接入前导分配消息时刻至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时机之间的时间或随机接入 响应窗口之外的其它时间段与测量间隙有重叠时, 按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 进行处理:
第一种, 保持测量间隙;
第二种, 根据终端能力确定测量间隙的取消或保持, 如果终端能够在所 述时间段内同时完成对上行授权的处理以及执行辅助的测量, 则保持测量间 隙; 否则, 取消测量间隙;
第三种, 取消测量间隙。 进一步地,
基于非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其它时间段包括每相邻的两次随机接入尝 试之间的空闲时间, 即从终端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失败时刻至终端决定下 一次随机接入尝试的时刻之间的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又一种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 隙冲突的处理方法, 涉及终端和基站, 该终端被配置了测量间隙; 该方法包 括: 终端在随机接入过程的时间段与测量间隙有重叠时, 取消测量间隙; 若随机接入过程是基于非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随机接入过程的时间段 包括: 终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分配消息时刻至终端发送随机接 入前导时机之间的时间或随机接入响应窗口;
若随机接入过程系基于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随机接入过程的时间段包 括: 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不同时机之间的时间段、 随机接入响应窗口、 从 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成功消息时刻至发送调度的传输消息时刻之间的时间段以 及竟争解决定时器运行时间中的任意一个时间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又一种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 隙冲突的处理方法, 涉及终端和基站, 该终端被配置了测量间隙; 该方法包 括: 终端在随机接入过程中与测量间隙有重叠但不会影响随机接入成功的时 间段内, 保持测量间隙。
进一步地, 与测量间隙有重叠但不会影响随机接入成功的时间段包括: 每相邻的两次随机接入尝试之间的空闲时间。
进一步地, 随机接入过程是基于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与测量间隙有重 叠但不会影响随机接入成功的时间段还包括: 终端在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成功 消息时刻至发送调度的传输消息时刻之间的等候时间, 终端在等候时间能够 完全覆盖测量间隙的持续时间时, 判断测量间隙不会影响随机接入成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又一种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 隙冲突的处理方法, 涉及终端和基站, 该终端被配置了测量间隙; 该方法包 括: 终端在随机接入过程中与测量间隙有重叠但不会影响随机接入成功的时 间段内, 根据终端能力确定所述测量间隙的取消或保持, 如果终端在该时间 段内能够同时完成对上行授权的处理以及执行辅助的测量,则保持测量间隙; 否则, 取消测量间隙。
进一步地, 与测量间隙有重叠但不会影响随机接入成功的时间段包括: 每相邻的两次随机接入尝试之间的空闲时间。
进一步地, 随机接入过程是基于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与测量间隙有重 叠但不会影响随机接入成功的时间段还包括: 终端在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成功 消息时刻至发送调度的传输消息时刻之间的等候时间, 终端在该等候时间能 够完全覆盖测量间隙的持续时间时, 判断测量间隙不会影响随机接入成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又一种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 隙冲突的处理方法, 涉及终端和基站, 该终端被配置了测量间隙; 该方法包 括: 当终端决定发起随机接入前导的时机和测量间隙有时间重叠, 或者, 当 终端决定发起随机接入前导的时机位于所述测量间隙前, 而后续随机接入过 程的一个或多个步骤与所述测量间隙有时间重叠, 若终端判断随机接入前导 的发送时刻至所述测量间隙结束后的时间小于一个预配的时间门限时, 则保 持测量间隙, 即随机接入前导将被延迟至测量间隙结束时刻后发送。
进一步地, 若终端在发起随机接入前导的延迟时间大于等于所述预配的 时间门限时, 取消测量间隙, 按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进一步地, 终端决定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机是指: 终端首次发送随机 接入前导的时机, 或者终端根据延迟值决定再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又一种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 隙冲突的处理方法, 涉及终端和基站, 该终端被配置了测量间隙; 该随机接 入过程是基于非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该方法包括: 基站准备发送随机接入 前导分配消息前, 如判断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分配消息时刻至终端发送随机 接入前导时刻之间的时间段与测量间隙有重叠, 则将随机接入前导分配消息 的发送时刻调整至测量间隙结束时刻之后及下一个测量间隙开始时刻之前, 以避免随机接入前导分配消息到达终端时落入测量间隙时间范围内。
进一步地, 该方法还包括: 终端在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后重新激活 测量间隙。
釆用本发明能够在一次随机接入尝试或过程中, 存在冲突的测量间隙被 取消, 或者通过延迟相关消息的发送, 使终端可以监测 PDCCH、接收下行共 享传输信道 DL-SCH以及进行上行传输, 从而可以在步骤 1发送随机接入前 导、 在步骤 2随机接入响应窗口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在步骤 3发送调度 的传输(包括其 HARQ重传 ) 以及在步骤 4接收竟争解决消息及对该消息进 行 HARQ反馈等(步骤 1~4指标准的基于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 4个步骤)。
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随机接入过程优先级高于测量间隙优先级的具体 解决方案, 提高了随机接入过程的可靠性, 降低了随机接入过程失败的概率, 并减少了随机接入过程的延迟, 且能兼顾对测量间隙的有效利用。 本发明还 具有灵活、 方便、 简单以及一致等优点。 附图概述
图 1为现有协议中基于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步骤;
图 2为现有协议中基于非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步骤;
图 3、 图 4 为本发明方案实施例 1示意图;
图 5 为本发明方案实施例 2示意图;
图 6 为本发明方案实施例 3示意图;
图 7 为本发明方案实施例 4示意图;
图 8为本发明方案实施例 5示意图;
图 9 为本发明方案实施例 6示意图。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
为解决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隙可能发生冲突而导致随机接入过程失败 或较大延迟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随机接入过程优先级高于测量间隙优先级的 具体解决方案, 分为 "隐式方案" 、 "显式信令方案" 、 "隐式和显式信令 相结合方案" 等。 其中, "隐式方案" 是指终端不需基站显式信令的控制而 自身依据一些场景的出现来给出解决冲突的方法措施, 它适用于基于竟争的 随机接入过程及基于非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显式信令方案" 是指终端在 基站信令的控制下执行解决冲突的方法措施, 它适用于基于非竟争的随机接 入过程。 "隐式方式和显式信令方式相结合方案" 适用于基于竟争的随机接 入过程及基于非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其中, 基于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釆用 "隐式方案"解决; 基于非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釆用 "显式信令方案" 解决。
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将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阐述和 解释。
上述 "隐式方案" 的详细解释将通过以下四个实施例的不同场景给出。 在配置并激活了测量间隙的情况下, 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终端分别在: 发送随 机接入前导、 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发送调度的传输消息以及接收竟争解 决消息过程中均有可能发生和测量间隙的冲突, 亦即上述这些场景过程在时 域上和测量间隙的全部或部分时间有重叠。
实施例 1
对于基于非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如果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和测量间隙有 重叠, 终端取消测量间隙。
对于基于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如果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和测量间隙有重 叠, 终端取消测量间隙; 如果在竟争解决定时器运行时和测量间隙有重叠, 终端取消测量间隙。
如图 3所示, 测量间隙的长度为 6ms, 其周期为 40ms。 随机接入前导在 测量间隙前 2ms发送, 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配置为 10ms , 于是和测量间 隙发生冲突。 在此情况下, 终端取消该测量间隙, 即在图 3中标示为 (1 )的 测量间隙被取消, 以此解决由于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和测量间隙的冲突而造成 的随机接入过程失败或较大延迟。
前已述及, 如果终端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没有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消 息, 或者所接收到的所有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随机接入前导标识不对应于所 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 则认为随机接入响应消息接收失败, 亦即随机接入失 败。 也就是说, 如果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和测量间隙有重叠, 会影响到终 端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正常地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从而导致随机接入 失败。 因此, 在此随机接入响应窗口要使得随机接入过程的优先级应高于测 量间隙, 以保证随机接入成功。
如图 4所示, 测量间隙的长度为 6ms, 周期为 40ms。 对基于竟争的随机 接入过程, 终端在发送上行调度的传输后, 启动竟争解决定时器, 设该定时 器长度配置为 48ms; 终端在定时器超时前 没在该定时器启动后 40ms时 刻)接收到竟争解决消息; 于是在竟争解决定时器运行期间的测量间隙被终 端取消, 即在图 4中标示为 ( 1 )的测量间隙被取消, 以此解决解决由于测量 间隙与竟争解决定时时间的冲突所造成的随机接入过程失败或较大延迟。
因为在竟争解决定时器运行期间, 终端监测 PDCCH 以接收竟争解决消 息, 如果因在竟争解决定时时间内不能成功地接收到对应的 C-RNTI或临时 C-RNTI, 或其它相关消息的内容不符合, 则认为竟争解决失败, 即随机接入 过程失败。 因此, 在此竟争解决定时时间内, 要使得随机接入过程的优先级 应高于测量间隙, 以保证随机接入成功。
实施例 2
对基于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 如果配置了测量间隙, 终端在接收随机 接入响应成功至调度的传输两条消息之间如果和测量间隙有重叠将保持测量 间隙, 调度的传输在测量间隙结束后发送, 即调度的传输的发送时机如果和 测量间隙有部分时间重叠的情况下, 允许适当延迟调度的传输的发送时机至 测量间隙之后。
如图 5所示, 测量间隙的长度为 6ms, 周期为 40ms。 对基于竟争的随机 接入过程, 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配置为 10ms, 但终端在随机接入响应窗 口期间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而提前终止监测 PDCCH;至发送调度的传输 之间有大于等于 6ms的处理时间间隙 (设为 8ms ) , 假设在此期间存在一个 测量间隙( 1 ); 则终端在该时间内, 除了需要处理上行授权( UL Grant )夕卜, 还需保持该测量间隙以执行辅助的测量, 即在图 5中标示为( 1 )的测量间隙 被保持。 随机接入过程中, 上行授权包含在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 是指基站 为终端发送上行消息所分配的无线资源及调制编码方案 (MCS )等信息。 因 为此大于等于 6ms的时间间隙足够提供测量间隙操作的 6ms, 亦即此时间段 不会产生与测量间隙的冲突。
当然, 对基于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若配置了测量间隙, 终端在接收随 机接入响应成功至调度的传输两条消息之间如果和测量间隙有重叠, 也可以 直接取消测量间隙, 以降低延迟、 提高可靠性, 及使终端的处理过程简单化。
或者, 对基于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若配置了测量间隙, 终端在接收随 机接入响应成功至调度的传输两条消息之间如果和测量间隙有重叠, 还可以 根据终端能力决定是取消测量间隙还是保持测量间隙。 调度的传输的发送时 机如果和测量间隙有部分时间重叠的情况下, 允许根据终端能力适当延迟调 度的传输的发送时机至测量间隙之后。 这里, 终端能力是指终端是否能够在 上述时间内同时完成对上行授权的处理以及执行测量间隙辅助的测量。
实施例 3
如果终端配置了测量间隙, 在随机接入过程中, 终端在每相邻的两次随 机接入尝试之间的空闲时间, 如果和测量间隙有重叠, 将保持测量间隙。 终 端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每相邻的两次随机接入尝试之间 (包括在延迟值期间 ) 空闲时间能够完全覆盖测量间隙的持续时间, 则测量间隙有效; 如果测量间 隙的持续时间将越过下一次随机接入尝试的时刻, 则测量间隙有效, 而终端 延迟到该测量间隙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所谓 "每相邻的两次随机接入尝试之间的空闲时间 "至少包括如下场景: 随机接入响应消息接收失败, 至终端在没有达到随机接入前导发送最大次数 的情况下根据延迟值决定下一次随机接入尝试的时刻; 竟争解决失败至终端 在没有达到随机接入前导发送最大次数的情况下根据延迟值决定下一次随机 接入尝试的时刻。
如图 6所示, 测量间隙的长度为 6ms, 周期为 40ms。 终端在某次接入尝 试中, 被配置了延迟值为 40ms。 终端在又一次的接入尝试中, 在随机接入响 应窗口内没有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终端根据延迟值决定下一次随机接 入尝试;在延迟值期间存在一个测量间隙,则该测量间隙被保持。因为此 40ms 的延迟时间足够提供测量间隙操作的 6ms时间, 亦即此 40ms时间段不会产 生与测量间隙的冲突, 因而该测量间隙可以保持。 如果遇到测量间隙的持续时间会越过下一次随机接入尝试的时刻, 由于 从下一次随机接入前导到后续随机接入响应窗口时间仅有 2ms, 故若在此刻 产生测量间隙会与后续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相冲突, 因而终端须延迟到该测量 间隙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以避免产生会与后续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相冲突的 测量间隙。
当然, 配置了测量间隙的随机接入过程中, 终端在每相邻的两次随机接 入尝试之间, 如果遇到测量间隙的持续时间, 会越过下一次随机接入尝试的 时刻, 也可以直接取消测量间隙, 以便降低延迟及简化终端的处理。
实施例 4
如果终端被配置了测量间隙, 在随机接入过程中, 终端根据一时间门限 决定是否延迟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如果终端决定发起随机接入前导的时机和测量间隙有时间重叠, 或者终 端决定发起随机接入前导的时机位于测量间隙前, 而后续随机接入过程的一 个或多个步骤可能和测量间隙有时间重叠, 则终端可以在随机接入前导的延 迟时间小于一预配的时间门限时, 延迟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时机至测量间隙 之后, 从而避免后续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隙冲突, 即此场景下终端将保持 测量间隙有效; 如果为避免后续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隙冲突的延迟时间大 于等于该时间门限, 则终端取消相应的测量间隙, 按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因为对于后一种场景如果不按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间, 可能会导致随机 接入过程较大的延迟。
所谓 "终端决定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机" 是指, 终端首次发送随机接 入前导的时机, 或者终端根据延迟值 ( Backoff ) 决定再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的时机。
如图 7所示, 测量间隙的长度为 6ms, 周期为 40ms。 如果终端要在位置 ( 1 )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则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将和测量间隙冲突; 于是, 终 端判断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时机延迟到位置(2 )时延迟时间小于一个 预配的时间门限, 由此可以避免后续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和测量间隙冲突, 从而可能避免整个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隙发生冲突, 则终端将发送随机接 入前导的时机延迟到位置 (2 ) , 而在位置 (1 ) 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以上实施例 1~ 4用来说明, 不论对于基于非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还是 对于基于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本发明为解决随机接入过程与测量间隙产生 冲突的问题, 终端在随机接入过程与测量间隙有重叠且会影响随机接入成功 的时间段内取消该次测量间隙; 终端在随机接入过程与测量间隙有重叠但不 会影响随机接入成功的时间段内保持该测量间隙, 或者, 在此时间段内根据 终端的能力决定是保持还是取消该测量间隙; 或者, 为简化终端处理过程, 在一次随机接入尝试中 (包括从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至冲突解决的全过 程) , 如果发生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隙有重叠的情况, 则直接取消测量间 隙; 当终端决定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机与测量间隙有时间重叠, 或者终端 决定发起随机接入前导的时机位于测量间隙前, 而后续随机接入过程的一个 或多个步骤可能与测量间隙有时间重叠, 则依据随机接入前导时机的延迟时 间与一预配的时间门限的关系, 来确定是否延迟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时机至 测量间隙之后。
"显式信令方式" 方案的详细解释可以通过以下实施例给出。
实施例 5 对于基于非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如果配置了测量间隙, 终端在接收到 随机接入前导分配消息后, 如果后续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隙有重叠, 则取 消测量间隙。 其中, "随机接入前导分配消息" 指基于非竟争的随机接入过 程步骤 0 (亦可称为消息 0 ) , 如图 2所示。
如图 8所示, 测量间隙的长度为 6ms, 周期为 40ms。 对基于非竟争的随 机接入过程, 终端接收到随机接入前导分配消息后取消测量间隙, 即在图 8 中标示为(1 )的测量间隙被取消; 终端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后重新激活 测量间隙。
或者, 基站调整消息 0的发送时机, 使终端在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和接收 随机接入响应时不会发生与测量间隙的冲突。 基站在发送消息 0时, 通过调 度避免该消息到达终端时落入测量间隙时间范围内, 从而使终端能够接收到 该消息。 基站依据终端接收到消息 0时刻和后续测量间隙的时间距离, 来避 免终端在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和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过程中和测量间隙发生冲 突。 终端在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消息成功后, 自动重新激活测量间隙。
如图 9所示, 对基于非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基站调整消息 0的发送时 机, 使终端在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和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时不会发生与测量间隙 的冲突。
对于 "隐式方式和显式信令方式相结合" 方案, 适用于基于竟争的随机 接入过程及基于非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其中, 基于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釆 用 "隐式方式"解决方案; 基于非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釆用 "显式信令方式" 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方法在一次随机接入尝试或过程中, 存在冲突的测量间隙被取 消, 或者通过延迟相关消息的发送, 使终端可以监测 PDCCH、接收下行共享 信道 DL-SCH、 以及进行上行传输, 从而能够在步骤 1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在步骤 2随机接入响应窗口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对于基于竟争的随机接 入能够在步骤 3发送调度的传输(包括其 HARQ重传) 、 在步骤 4接收竟争 解决消息及对该消息进行 HARQ反馈等。 本发明提高了随机接入过程的可靠 性, 降低了随机接入过程失败的概率, 减少了随机接入过程的延迟, 也兼顾 了测量间隙的有效利用。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提高了随机接入过程的可靠性,降低了随机接入过程失败的概率, 减少了随机接入过程的延迟, 也兼顾了测量间隙的有效利用。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隙冲突的处理方法, 涉及终端和基站, 所 述终端被配置了测量间隙;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随机接入过程是基于竟争的 随机接入过程, 所述终端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口或竟争解决定时器运行时间与 测量间隙有重叠时, 取消所述测量间隙。
2、 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在所述基于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除了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或 所述竟争解决定时器运行时间之外的其它时间段与测量间隙有重叠时, 按以 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进行处理: 第一种, 保持所述测量间隙;
第二种, 根据所述终端能力确定所述测量间隙的取消或保持, 如果所述 终端能够在所述时间段内同时完成对上行授权的处理以及执行辅助的测量, 则保持所述测量间隙; 否则, 取消所述测量间隙;
第三种, 取消所述测量间隙。
3、 按照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除了所述随机接入响应 窗口或所述竟争解决定时器运行时间之外的所述其它时间段包括: 每相邻的 两次随机接入尝试之间的空闲时间, 或所述终端在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成功 消息时刻至发送调度的传输消息时刻之间的时间段。
4、 按照权利要求 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相邻的两次随机接入尝试之间的空闲时间包括: 从所述终端接收 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失败时刻至所述终端决定下一次随机接入尝试的时刻之间 的时间, 或从竟争解决失败时刻至所述终端在没有达到随机接入前导发送最 大次数的情况下根据延迟值决定下一次随机接入尝试的时刻之间的时间。
5、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隙冲突的处理方法, 涉及终端和基站, 所述终端被配置了测量间隙;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随机接入过程是基于非竟 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在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分配消 息时刻至所述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时机之间的时间或随机接入响应窗口与 所述测量间隙有重叠时, 取消所述测量间隙。
6、 按照权利要求 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在所述基于非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除了所述在所述终端接收 到所述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分配消息时刻至所述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时机之间的时间或随机接入响应窗口之外的其它时间段与测量间隙有重叠 时, 按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进行处理:
第一种, 保持所述测量间隙;
第二种, 根据所述终端能力确定所述测量间隙的取消或保持, 如果所述 终端能够在所述时间段内同时完成对上行授权的处理以及执行辅助的测量, 则保持所述测量间隙; 否则, 取消所述测量间隙;
第三种, 取消所述测量间隙。
7、 按照权利要求 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非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其它时间段包括每相邻的两次随机接 入尝试之间的空闲时间, 即从所述终端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失败时刻至所 述终端决定下一次随机接入尝试的时刻之间的时间。
8、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隙冲突的处理方法, 涉及终端和基站, 所述终端被配置了测量间隙;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终端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 的时间段与测量间隙有重叠时, 取消所述测量间隙;
若所述随机接入过程是基于非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所述随机接入过程 的时间段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分配消息时刻 至所述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时机之间的时间或随机接入响应窗口;
若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系基于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 时间段包括: 所述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不同时机之间的时间段、 随机接入 响应窗口、 从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成功消息时刻至发送调度的传输消息时刻之 间的时间段以及竟争解决定时器运行时间中的任意一个时间段。
9、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隙冲突的处理方法, 涉及终端和基站, 所述终端被配置了测量间隙;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终端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 中与测量间隙有重叠但不会影响随机接入成功的时间段内, 保持所述测量间 隙。
10、 按照权利要求 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与测量间隙有重叠 但不会影响随机接入成功的时间段包括: 每相邻的两次随机接入尝试之间的 空闲时间。
11、 按照权利要求 10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随机接入过程是 基于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所述与测量间隙有重叠但不会影响随机接入成功 的时间段还包括: 所述终端在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成功消息时刻至发送调度的 传输消息时刻之间的等候时间, 所述终端在所述等候时间能够完全覆盖所述 测量间隙的持续时间时, 判断所述测量间隙不会影响随机接入成功。
12、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隙冲突的处理方法, 涉及终端和基站, 所述终端被配置了测量间隙;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终端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 中与测量间隙有重叠但不会影响随机接入成功的时间段内, 根据终端能力确 定所述测量间隙的取消或保持, 如果所述终端在所述时间段内能够同时完成 对上行授权的处理以及执行辅助的测量, 则保持所述测量间隙; 否则, 取消 所述测量间隙。
13、 按照权利要求 1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与测量间隙有重 叠但不会影响随机接入成功的时间段包括: 每相邻的两次随机接入尝试之间 的空闲时间。
14、 按照权利要求 1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随机接入过程是 基于竟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所述与测量间隙有重叠但不会影响随机接入成功 的时间段还包括: 所述终端在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成功消息时刻至发送调度的 传输消息时刻之间的等候时间, 所述终端在所述等候时间能够完全覆盖所述 测量间隙的持续时间时, 判断所述测量间隙不会影响随机接入成功。
15、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隙冲突的处理方法, 涉及终端和基站, 所述终端被配置了测量间隙; 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终端决定发起随机接入 前导的时机和所述测量间隙有时间重叠, 或者, 当所述终端决定发起随机接 入前导的时机位于所述测量间隙前, 而后续随机接入过程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与所述测量间隙有时间重叠, 若所述终端判断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时刻 至所述测量间隙结束后的时间小于一个预配的时间门限时, 则保持所述测量 间隙, 即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将被延迟至所述测量间隙结束时刻后发送。
16、 按照权利要求 1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终端在所述发 起随机接入前导的延迟时间大于等于所述预配的时间门限时, 取消所述测量 间隙, 按时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
17、 按照权利要求 15或 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决定发 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机是指: 所述终端首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机, 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延迟值决定再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机。
18、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隙冲突的处理方法, 涉及终端和基站, 所述终端被配置了测量间隙; 所述随机接入过程是基于非竟争的随机接入过 程,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基站准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分配消息前, 如判断从 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分配消息时刻至所述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时刻之间 的时间段与所述测量间隙有重叠, 则将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分配消息的发送时 刻调整至所述测量间隙结束时刻之后及下一个测量间隙开始时刻之前, 以避 免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分配消息到达所述终端时落入所述测量间隙时间范围 内。
19、 按照权利要求 1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 述终端在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后重新激活所述测量间隙。
PCT/CN2009/071112 2008-08-07 2009-03-31 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隙冲突的处理方法 WO2010015155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9804455.5A EP2296296B1 (en) 2008-08-07 2009-03-31 Processing methods of collision betwee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and measurement gap
US13/003,764 US8369209B2 (en) 2008-08-07 2009-03-31 Method for processing collision betwee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and measurement gap
JP2011520305A JP2011529308A (ja) 2008-08-07 2009-03-31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過程と計測隙間との衝突の処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460524A CN101646251B (zh) 2008-08-07 2008-08-07 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隙冲突的处理方法
CN200810146052.4 2008-08-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15155A1 true WO2010015155A1 (zh) 2010-02-11

Family

ID=41657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09/071112 WO2010015155A1 (zh) 2008-08-07 2009-03-31 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隙冲突的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69209B2 (zh)
EP (1) EP2296296B1 (zh)
JP (1) JP2011529308A (zh)
CN (1) CN101646251B (zh)
WO (1) WO20100151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61159B (en) 2008-06-18 2012-01-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ac PDUs
GB2461780B (en) 2008-06-18 2011-01-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tecting failures of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P2136586B1 (en) 2008-06-18 2017-11-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187611B (zh) 2008-10-17 2014-04-02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无线通信系统中harq重传和电池寿命的方法
KR100949972B1 (ko) 2009-01-02 2010-03-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의 임의접속 수행 기법
KR101122095B1 (ko) 2009-01-05 2012-03-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불필요한 재전송 방지를 위한 임의접속 기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
BRPI0924979B1 (pt) * 2009-03-20 2021-01-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étodos em um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 em uma estação base de rádio para obter dados para observar desempenho relacionado a acesso randômico em um sistema rádio celular,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 estação base de rádio
EP2427005B1 (en) * 2009-04-27 2017-11-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Judg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of random access contention resolution
US9106378B2 (en) * 2009-06-10 2015-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downlink information
US9144037B2 (en) * 2009-08-11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by puncturing transmission of interfering cells
US8724563B2 (en) * 2009-08-24 2014-05-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hat facilitates detecting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9277566B2 (en) 2009-09-14 2016-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ross-subframe control channel design
US8942192B2 (en) 2009-09-15 2015-0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bframe interlac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9392608B2 (en) 2010-04-13 2016-07-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partitioning information for enhance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US9125072B2 (en) 2010-04-13 2015-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Heterogeneous network (HetNet) user equipment (UE)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 measurements
US9226288B2 (en) 2010-04-13 2015-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s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9271167B2 (en) 2010-04-13 2016-0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ation of radio link failure with enhance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and cancellation
WO2011136558A2 (ko) * 2010-04-28 2011-1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접속 절차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531980B2 (en) 2010-06-29 2013-09-10 Intel Corporation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tation for communicating a multi-channel PPDU and methods of reducing collisions on secondary channels in multi-channel wireless networks
CN103081553A (zh) * 2010-09-27 2013-05-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载波聚合系统中载波状态的处理方法和用户设备
US8886190B2 (en) 2010-10-08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cells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ference
CN102624502A (zh) * 2011-01-30 2012-08-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信道信息反馈方法
EP2673990B1 (en) * 2011-02-11 2018-12-26 BlackBerry Limited User equipment battery saving in a hetnet deployment with eicic
KR102073027B1 (ko) * 2011-04-05 2020-02-0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집적 기술을 사용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복수 개의 타임 정렬 타이머 운용 방법 및 장치
US8638131B2 (en) 2011-02-23 2014-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feedback-controlled output driver with minimum slew rate variation from process, temperature and supply
JP5732936B2 (ja) * 2011-03-15 2015-06-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信局、受信局、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ギャップ割当方法
US8599759B2 (en) * 2011-04-29 2013-12-03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Multi-path radio transmission input/output devices, network, systems and methods with on demand, prioritized routing protocol
JP5673342B2 (ja) * 2011-05-16 2015-02-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2202415B (zh) * 2011-05-18 2019-01-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传输方法和系统
EP2756729B1 (en) * 2011-09-16 2019-02-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mproved contention-free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3228026A (zh) * 2012-01-29 2013-07-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系统中的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及基站及系统
WO2013169034A1 (ko) * 2012-05-09 2013-11-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랜덤 액세스 프리앰블 전송 방법 및 무선기기
CN107181570B (zh) 2012-08-01 2020-04-28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装置
WO2014046374A1 (ko) * 2012-09-19 2014-03-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3809759A3 (en) 2012-10-05 2021-05-1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EP3493631B1 (en) 2012-11-28 2022-11-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025690B (zh) * 2012-12-03 2017-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发送时间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4219774A (zh) * 2013-05-31 2014-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处理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WO2015008956A1 (en) * 2013-07-16 2015-01-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435726B1 (en) * 2013-07-19 2021-10-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5065603A (ja) * 2013-09-26 2015-04-0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端末、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194434B2 (en) * 2014-04-03 2019-01-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of a wireless device
EP3138315A4 (en) * 2014-04-30 2017-12-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measurement gap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764922B2 (en) * 2015-01-08 2020-09-0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EP3269194B1 (en) 2015-03-09 2020-07-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operating a fast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US9750047B1 (en) 2015-09-02 2017-08-29 Sprint Spectrum L.P. Control of initial uplink grant based on random access request indicating planned initiation of packet-based real-time media session
CN106535245B (zh) * 2015-09-15 2019-12-2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异系统测量方法及多模移动终端
US20170135115A1 (en) * 2015-11-10 2017-05-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for mobile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6709562A (zh) * 2016-01-13 2023-09-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US20170265230A1 (en) 2016-03-14 2017-09-1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ndom Access Backoffs
US11265894B2 (en) 2016-05-23 2022-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transmission gaps in eMTC
CN107889257B (zh) * 2016-09-30 2021-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8066934A2 (en) * 2016-10-07 2018-04-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EP3539320B1 (en) * 2016-11-14 2022-02-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ter-frequency measurements on fs3 scells
CN108282811A (zh) * 2017-01-05 2018-07-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282895B (zh) 2017-01-06 2019-12-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
CN109152000B (zh) * 2017-06-15 2021-04-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8227598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Motorola Mobility Llc Performing multiple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WO2019014904A1 (zh) * 2017-07-20 2019-01-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US10764776B2 (en) * 2017-11-10 2020-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asurement gap enhancements for BL/CE UEs
US11206596B2 (en) 2017-11-27 2021-12-21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interruption of beaming recovery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658747B (zh) * 2018-02-09 2019-05-01 大陸商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terminal
US11646806B2 (en) * 2018-06-14 2023-05-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ing a time gap for calibration based on a user equipment identifier
WO2019242853A1 (en) * 2018-06-20 2019-12-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lient device and methods for efficient beam management
CN110740050B (zh) * 2018-07-19 2021-06-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测量配置的方法、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00013492A (ko) * 2018-07-30 2020-0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20029186A1 (en) * 2018-08-09 2020-02-13 Lenovo (Beijing) Limited Contention window adjustment
WO2020034224A1 (zh) * 2018-08-17 2020-02-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窗口调整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
CN110958715A (zh) * 2018-09-26 2020-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0971474A (zh) * 2018-09-28 2020-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101330A1 (ko) * 2018-11-14 2020-05-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랜덤 액세스 프리앰블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기기
CN111385836B (zh) * 2018-12-29 2022-05-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配置和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11246517B (zh) * 2019-01-18 2022-02-08 维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反馈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491390B (zh) * 2019-01-21 202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1629444B (zh) * 2019-02-28 2022-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11757509B (zh) * 2019-03-26 2022-08-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20220378A1 (en) * 2019-05-02 2020-11-05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Skipping monitoring of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dur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US10931499B2 (en) * 2019-05-28 2021-0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0362554B (zh) * 2019-06-24 2024-05-03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定时器的设定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91842A (zh) * 2019-07-22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399401A (zh) * 2019-08-14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间隙测量能力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EP4108035A4 (en) * 2020-02-19 2024-03-20 Zte Corp DATA COLLECTION AN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6210331A (zh) * 2020-09-14 2023-06-02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储存介质
US20220132565A1 (en) * 2020-10-22 2022-04-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asurement times for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CN112566266B (zh) * 2020-12-04 2023-01-2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5696363A (zh) * 2021-07-21 2023-0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执行gap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6171593A (zh) * 2021-09-24 2023-05-26 苹果公司 测量间隙取消
CN116567690A (zh) * 2022-01-28 2023-08-0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邻区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3151021A1 (en) * 2022-02-11 2023-08-17 Apple Inc. Management prioritization for subsequent small data transmission in inactive mode
WO2023153850A1 (en) * 2022-02-11 2023-08-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preconfigured gap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3205930A1 (en) * 2022-04-24 2023-11-02 Apple Inc. Prioritization handling for uplink gap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7358A (zh) * 1998-11-12 2000-06-21 朗迅科技公司 用于多路接入方案的快速分配方法
CN1450730A (zh) * 2002-04-05 2003-10-22 欧洲三菱电讯有限公司 对物理随机存取频道随机存取的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移动站
JP2005210640A (ja) * 2004-01-26 2005-08-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移動通信端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78521A (ko) * 2002-03-30 2003-10-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상향 데이타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JP3922571B2 (ja) * 2003-03-26 2007-05-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3817531B2 (ja) * 2003-07-22 2006-09-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の制御部、無線通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08503958A (ja) * 2004-06-24 2008-02-07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Mcネットワークでサブキャリアの状態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mcネットワークでサブキャリアを適切に割り当てる方法
US7558229B2 (en) * 2005-08-25 2009-07-07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for reducing discarded slots and fram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2007104010A (ja) * 2005-09-30 2007-04-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ータ通信装置、移動局、基地局、及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CN101128025B (zh) * 2006-08-17 2011-01-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中用调度请求传送终端无线接入能力信息的方法
EP1909523A1 (en) 2006-10-02 2008-04-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mproved acquisition of system information of another cell
WO2008072294A1 (ja) * 2006-12-08 2008-06-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無線端末装置および無線基地局装置
US8351336B2 (en) * 2008-08-04 2013-01-08 Motorola Mobility Llc Arbitration of measurement gap coincidence with random access
US20100034126A1 (en) * 2008-08-08 2010-02-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measurement gaps in wireless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7358A (zh) * 1998-11-12 2000-06-21 朗迅科技公司 用于多路接入方案的快速分配方法
CN1450730A (zh) * 2002-04-05 2003-10-22 欧洲三菱电讯有限公司 对物理随机存取频道随机存取的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移动站
JP2005210640A (ja) * 2004-01-26 2005-08-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移動通信端末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AI, JIANFENG, RESEARCH OF COLLISION RESOLUTION ARITHMETIC OF RADIO CHANNEL ACCESS TECHNIC CHINA DATA COMMUNICATIONS, 28 February 2005 (2005-02-28), pages 36 - 39, XP00814061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16364A1 (en) 2011-05-19
EP2296296A4 (en) 2014-01-01
US8369209B2 (en) 2013-02-05
EP2296296A1 (en) 2011-03-16
EP2296296B1 (en) 2017-07-26
CN101646251B (zh) 2012-07-18
CN101646251A (zh) 2010-02-10
JP2011529308A (ja) 2011-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0015155A1 (zh) 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隙冲突的处理方法
US10757650B2 (en)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EP365789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using preconfigured uplink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349348B2 (en)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US8031668B2 (en) Method for optimiz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random access and scheduling request
CN109906578B (zh) 目标下行信号的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US10178703B2 (en) Stopp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KR101639093B1 (ko) 랜덤 액세스 절차 시 시간 정렬 명령을 처리하는 방법
EP327704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msg3 transmission of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476474B (zh) 用于执行随机接入过程的设备和方法
US7957298B2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failures of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Cheng Zhang
US8773987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judging random access contention resolution
WO2020088226A1 (zh) 上行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
WO2010127520A1 (zh) 随机接入方法以及基站
WO2011098016A1 (zh) 一种中继系统的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EP2912915B1 (e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s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WO2011098002A1 (zh)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6119228A1 (zh) 一种异步上行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JP6945104B2 (ja) 遅延に寛容なノード
EP2658307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access method for enhanced uplink random access channel
WO2013016985A1 (zh) 辅服务小区接入的方法及系统、网络侧网元、用户设备
WO2024098579A1 (en) Method for layer-1/layer-2 triggered cell switching and time advance acquisi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3070119A1 (en) Managing uplink time alignment
JP2023506685A (ja)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問題の報告方法、端末デバイス及び記憶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0980445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REEP Request for entry into the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0980445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300376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US

Ref document number: 200980445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152030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J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