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58715A - 一种发送、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送、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58715A
CN110958715A CN201811126405.4A CN201811126405A CN110958715A CN 110958715 A CN110958715 A CN 110958715A CN 201811126405 A CN201811126405 A CN 201811126405A CN 110958715 A CN110958715 A CN 1109587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ndom access
time
time period
parameter
access pream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264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莉莉
酉春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2640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5871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07915 priority patent/WO2020063683A1/zh
Priority to EP19866335.3A priority patent/EP3849273B1/en
Publication of CN110958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8715A/zh
Priority to US17/212,590 priority patent/US12004217B2/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50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at the moment of starting communication in a multiple access enviro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送、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及通信装置,用于降低随机接入前导重传的时延,提高随机接入的效率。在该方法中,终端设备不仅可以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还可以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通过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提前了随机接入前导再次发送的时机,减少了随机接入前导再次发送的时延,从而可以提高随机接入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发送、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送、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终端设备来说,只有当其上行传输时间与基站同步后,才能被调度进行上行传输,目前,终端设备一般是通过随机接入过程(random access procedure)与基站建立连接并取得上行同步。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设备先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preamble),基站在检测到终端设备发送的preamble之后,向终端设备反馈随机接入响应(randomaccess response,RAR),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RAR即可完成上行同步。其中,终端设备在发送preamble之后,是在一个时间窗内等待接收基站发送的RAR,该时间窗称作随机接入响应窗(random access response window,RAR window),RAR window的起始时刻和结束时刻可以由基站配置,若在RAR window内接收RAR失败,终端设备则在RAR window结束后再次向网络设备发送preamble,以通过重传preamble的方式期望成功接收到RAR。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在向基站发送preamble之后,是在配置的RAR window内等待接收RAR,若在配置的RAR window内接收RAR失败,就只有等到RAR window结束后才能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时间位置处再次发送preamble。
可见,目前发送preamble的方式不够灵活,在RAR window内的等待可能导致preamble重传存在较大的时延,使得RAR成功接收的时间延后,随机接入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及通信装置,用于降低随机接入前导重传的时延,提高随机接入的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在该方法中,终端设备先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若在第一时间段内未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时,则在该第一时间段内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其中的第一时间段为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时间窗。
在该方案中,将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外向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称作第一随机接入前导,以及将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向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称作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也就是说,将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和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分别以第一随机接入前导和第二随机接入前导区别表示。其中,第一随机接入前导和第二随机接入前导可以是相同的随机接入前导,或者也可以是不同的随机接入前导,以及,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发送的多个第一随机接入前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发送的多个第二随机接入前导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
此外,终端设备可以是在LBT成功后再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和第二随机接入前导,即,终端设备在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和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之前均需要先进行LBT,只有LBT成功时才能发送信息,这是考虑到当终端设备是工作在非授权频段的通信系统中时,在发送任何信息之前均需要先进行LBT,只有在LBT成功以竞争到可用信道时才能使用竞争到的信道发送信息。同样,网络设备在发送随机接入响应之前也要进行LBT,只有LBT成功时才能发送信息。
在该方案中,提出了一种还可以在RAR window内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机制,打破了现有在RAR window内只能持续监听随机接入响应而无法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规定,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不仅可以在网络设备配置的多个时间位置(即第一时间段外)上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还可以在与每个时间位置对应配置的RAR window内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增加了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时机,提高了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灵活性。同时,由于可以在配置的RAR window内一次或多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相对于现有的只能等待RARwindow结束后再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机制来说,可以减少本次与上一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之间的时间差,或,本次与下一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之间的时间差,降低了再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延,从而提高了能够尽快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的概率,进而提高随机接入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可以获取时间配置信息和功率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该时间配置信息为用于指示在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间信息,该功率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间段内的功率爬升、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第一时间段内和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的关联关系中的至少一种。
该方案中,终端设备获取时间配置信息和功率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的方式可以是从网络设备处获得,即由网络设备配置好时间配置信息和/或功率配置信息,并将配置好的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或者,这些配置信息还可以预先就在终端设备中设定好了的,或者,这些配置信息中的部分可以预先在终端设备中设定好了的,以及其余部分的配置信息可以再由网络设备动态配置,或者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获得这些配置信息。无论采用的是哪种获取方式,终端设备在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和/或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之前,就可以明确每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间和传输功率,以确保随机接入前导传输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时间配置信息包括在第一时间段内能够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所有发送时刻、发送时间周期、发送时刻的偏移量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在该方案中,通过时间配置信息即可指示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具体发送时刻的设置,这样使得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准确性较高,能够在配置好的时刻准确有序的传输,避免造成冲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时间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种:在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总次数;或在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总次数和第一次发送的时刻;或在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总次数和最后一次发送的时刻;或在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总次数、第一次发送的时刻和最后一次发送的时刻。
在该方案中,还可以通过时间配置信息来指示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发送总次数以及一些具体的发送时刻,通过更多方式的指示,可以增加发送方式的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时间配置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种情况:第一时间段内第一次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与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时长;或第一时间段内第一次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与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时长;或第一时间段内最后一次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与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三预定时长。本文中所述的间隔时长也可以称之为时间差,或者称之为相差,或者称之为相差的绝对值。
在该方案中,通过第一预定时长的限定可以使得在第一时间段内能够尽快地进行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尽量地将随机接入前导的重发时间提前,从而减少随机接入前导的重发时延;通过第二预定时长的限定可以将第一时间段内开始的一段时间预留出来作为接收网络设备针对上一次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而返回的随机接入响应,从而可以增加随机接入响应被成功接收的概率,避免过早地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而导致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无效发送,造成资源浪费,从而可以提高随机接入响应接收的及时性,节约通信资源;通过第三预定时长的限定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内最后一次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之后,在第一时间段内预留一定的时间段来接收网络设备可能返回的随机接入响应,以增加在第一时间段内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机会和概率,提高随机接入的效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时间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时间段的开启时间,其中,所述开启时间指从UE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长。或者,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时间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不同的第一时间段的各个对应的开启时间,其中,所述开启时间指从最近的UE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功率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中的至少一项,该第一参数用于表征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该第二参数用于表征第一时间段内的功率爬升。
在该方案中,可以通过不同的参数来表征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功率爬升情况,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内进行功率爬升的参考值不同,通过不同的参考值来进行功率爬升,可以增加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外的功率爬升的灵活性。所述第一参数可以是一个参数或者根据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次数变化的多个参数;所述第二参数可以是一个参数或者根据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次数变化的多个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参数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第一参数为第一预定值;或者第一参数线性增长;或者第一参数增长的幅度与第二参数增长的幅度之间的差值为第二预定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参数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第二参数线性增长;或者第二参数指数增长;或者第一参数增长的幅度与第二参数增长的幅度之间的差值为第二预定值。
在该方案中,通过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的条件说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定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功率爬升趋势,以明确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外的功率爬坡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参数可以按照先平缓再陡峭和突变的增加趋势进行功率爬升,也就是说,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功率爬升趋势可以先平缓逐渐过渡到以较大增幅进行爬升。
这是因为,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接收随机接入响应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网络设备根本没有检测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也可能是由于网络设备暂时没有LBT成功所以无法返回随机接入响应,在随机接入响应窗的前期,由于距离随机接入响应窗结束还有一段时间,此时若未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认为是由于网络设备暂时没有LBT成功所以无法返回随机接入响应,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可以通过较平缓的功率爬升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当到了随机接入响应窗的后期时,若还未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此时则可以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网络设备未成功检测到随机接入前导所以不会返回随机接入响应,所以为了尽量消除由于网络设备未检测到随机接入前导而未返回随机接入响应的可能,在随机接入响应窗的后期则可以采用陡峭增长的(即增幅较大)的功率爬坡值来进行功率爬升,从而可以使用较大的传输功率再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尽量增加网络设备成功检测到随机接入前导的概率,从而增加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可能,以此达到提高随机接入效率的目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参数包括第三参数和第四参数,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六参数的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可以按照第三参数进行功率爬升,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六参数的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可以按照第四参数进行功率爬升。
在该方案中,第六参数可以包括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传输时长(duration)或随机接入前导的传输次数,通过第一阈值来界定第一时间段内的前部分和后部分,例如前部分是随机接入响应窗的窗长的70%,那么第一阈值就可以是随机接入响应窗的窗长的70%的时间。通过第三参数和第四参数这两个不同的参数来指示第一阈值前后的不同趋势的功率爬升,可以使得对于第一阈值前后的不同程度的功率爬升指示更加明确,提高功率爬升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参数和第四参数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第三参数小于第四参数;或者第三参数为常数或线性增长,第四参数线性增长,第四参数线性增长的幅度大于第三参数增长的幅度;或者第三参数线性增长,第四参数指数增长;或者第三参数为0,第四参数为第三预定值;或者第三参数为0,第四参数等于第一参数。
在该方案中,通过第三参数和第四参数的不同条件说明,可以较为明确的说明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前期和后期的功率爬升趋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功率配置信息包括第五参数,该第五参数用于指示在第一时间段外进行功率爬升以及在所第一时间段内进行功率爬升;同时,该功率配置信息还包括分别在第一时间段外和在第一时间段内按照第五参数进行功率爬升的映射关系,其中,在第一时间段外和在第一时间段内进行功率爬升的映射关系不同。其中,第五参数可以由网络设备通过信令进行配置,在第一时间段外和在第一时间段内按照第五参数进行功率爬升的映射关系可以被预先配置在终端设备;或者,第五参数可以由网络设备通过信令进行配置,在第一时间段外和在第一时间段内按照第五参数进行功率爬升的映射关系可以被部分由网络设备通过信令进行配置,部分被预先配置在终端设备。
在该方案中,通过第五参数这一个参考值来表征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外的功率爬升,使用相同的参考基准可以简化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外的功率爬升,同时,由于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内采用的是不同的映射关系,这样可以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内进行不同趋势的功率爬升,以分别满足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功率爬升要求。当然,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内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映射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时间段内最后一次能够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传输功率小于或等于在第二时刻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传输功率,第二时刻为在第一时间段后首次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
在该方案中,可以使得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完成所有的功率爬升之后的传输功率(即最后一个传输功率)不超过随机接入响应窗后的传输功率,以充分体现随机接入响应窗外的功率爬升的作用,无论是随机接入响应窗内,还是随机接入响应窗外,或者是由随机接入响应窗内过渡到随机接入响应窗外都是按照逐渐增加传输功率的方式来从整体上进行功率爬升,在尽量确保合适的传输功率的基础上,还可以节约终端设备的功耗。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前导,再在第一时间段内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响应,该第一时间段为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时间窗。
在该方案中,第一时间段可以理解为是一个随机接入响应窗,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即第二随机接入前导),对应的,网络设备则在第一时间段内可能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该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只能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外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式来说,增加了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机会,这样一来,网络设备则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内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即第二随机接入响应),增加了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发送过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机会和次数,这样可以增加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接收到随机接入前导的概率,从而提高随机接入的效率。
本技术方案中,一种情形是: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可以是对应于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响应,第二随机接入响应可以是对应于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响应。另一种情形是: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响应不受限于一定是针对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作出的响应,也可以是针对第一随机接入前导作出的响应。例如,接收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后一直检测信道,直到接收到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之后才LBT成功,因此才作出随机接入响应。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前导,其中的“接收”可以理解为“检测”,而检测则可能包括检测到和未检测到两种可能,只有在检测到(即成功检测)时才认为网络设备是接收了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所以在一些可能的情形下,网络设备也可能未能检测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前导。
同样,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外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前导,其中的“接收”也可以理解为“检测”,而检测则可能包括检测到和未检测到两种可能,只有在检测到(即成功检测)时才认为网络设备是接收了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所以在一些可能的情形下,网络设备也可能未能检测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外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前导。
在该方案中,网络设备可以工作于非授权频段,所以每次在向终端设备发送信息(例如上述的第二随机接入响应和后面提到的第一随机接入响应)之前,均需要先进行LBT,只有LBT成功之后才能向终端设备发送相应的信息。所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响应的前提是成功检测到了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以及LBT成功,换言之,网络设备是在成功检测到了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以及LBT成功之后,才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响应的。
所述的LBT可以是采用一种LBT模式,即都使用LBT mode 1,mode 2,mode 3或mode4中的一种,或者,采用不同的LBT模式用于不同的场合。例如,在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前使用LBT mode 2或别的模式,在发送随机接入响应前使用LBT mode 2或别的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之前,还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内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响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时间段内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响应之前,网络设备还可能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外(例如第一时间段之前)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前导,也就是说,终端设备还可以再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
在该技术方案中,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具体来说,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发送的称作第一随机接入前导,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发送的称作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能在第一时间段内向连续的向终端设备返回两次随机接入响应,因为在实际中,即使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了随机接入响应,终端设备也可能由于网络或者解析出错等原因而无法成功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所以网络设备通过这样两次返回随机接入响应的方式可以增加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机会,进而提高随机接入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先进行信道检测(即LBT),如果信道检测成功,则在第一时间段内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响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响应,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先进行信道检测(即LBT),如果信道检测成功,则在第一时间段内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响应。
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在向终端设备发送信息之前会先进行LBT,只有LBT成功以竞争到可用信道之后才向终端设备发送信息,从而可以避免非授权频段中的资源传输碰撞。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时间配置信息和功率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该时间配置信息为用于指示在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间信息,该功率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间段内的功率爬升、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第一时间段内和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的关联关系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时间配置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种情况:第一时间段内第一次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与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时长;或第一时间段内第一次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与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时长;或第一时间段内最后一次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与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三预定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功率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中的至少一项,第一参数用于表征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第二参数用于表征第一时间段内的功率爬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参数包括第三参数和第四参数,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六参数的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按照第三参数进行功率爬升,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六参数的值大于第一阈值时,按照第四参数进行功率爬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功率配置信息包括第五参数,第五参数用于指示在第一时间段外进行功率爬升以及在第一时间段内进行功率爬升;同时,功率配置信息还包括分别在第一时间段外和在第一时间段内按照第五参数进行功率爬升的映射关系,并且在第一时间段外和在第一时间段内进行功率爬升的映射关系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时间段内最后一次能够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发射功率小于或等于在第二时刻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发射功率,第二时刻为在第一时间段后首次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种设计示例中的终端设备所执行的相应功能。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任一种设计示例中的网络设备所执行的相应功能。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该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可以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该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地,该其它设备例如是网络设备。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该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描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可以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描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该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地,该其它设备例如是终端设备。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描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第二方面描述的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第三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和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和第六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
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描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提前了随机接入前导再次发送的时刻,减少了随机接入前导再次发送的时延,从而提高随机接入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介绍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过程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过程的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功率配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功率配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功率配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的另一结构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终端设备,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核心网进行通信,与RAN交换语音和/或数据。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设备(remoteterminal)、接入终端设备(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设备(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或用户装备(user device)等。例如,可以包括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智能穿戴式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头盔)等。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还包括受限设备,例如功耗较低的设备,或存储能力有限的设备,或计算能力有限的设备等,例如包括条码、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2、网络设备,例如包括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设备和核心网设备。接入网设备例如基站(例如,接入点),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小区与无线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终端设备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IP网络。网络设备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演进的LTE系统(LTE-Advanced,LTE-A)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或者也可以包括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fifth generation,5G)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中的下一代节点B(nextgeneration node B,gNB),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若在LTE系统中,核心网设备例如为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若在NR系统中,核心网设备例如为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
3、授权频谱(licensed spectrum)和非授权频谱(unlicensed spectrum)。
无线通信系统使用的频谱可以分为两类,即授权频谱和非授权频谱。授权频谱可以理解为是需要获得专用使用权、授权或许可才可以使用的物理频段,而对应的,非授权频谱可以理解为是开放给用户、无需取得使用权或授权即可直接使用的物理频段。一般来说,对于商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用于移动通信的无线频谱资源均位于授权型物理频段之内,政府通信监管部门为移动通运营商分配专用物理频段的使用权,以提供移动通信及带宽数据接入服务,也就是说,移动运营商需要拍卖授权频谱,获得授权后,才可以使用相应的频谱开展移动通信的运营活动。而非授权频谱不需要拍卖,任何人都可以合法的使用这些频段,比如应用广泛的工业科学及医疗(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ISM)频带,就是无需授权、任何人均可使用的非授权型物理频段,典型的非授权频段比如2.4GHz或5GHz的频带,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即可工作在2.4GHz和5GHz的频带。
4、先听后说(listen before talk,LBT),又称说前先听,是一种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SMA)技术,LBT机制可以避免在使用非授权频谱资源时的冲突。
随着无线数据业务量的急剧增大,授权频谱可能无法满足通信所需的频谱要求,而抢占非授权频谱传输信息可以提高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数据吞吐量,进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基于此,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分别在版本13(release13)和版本14(release14)中引入了授权频谱辅助接入(licenseassisted access,LAA)和增强的授权频谱辅助接入(enhanced LAA,eLAA)技术,即在非授权频谱上非独立的部署LTE/LTE-A系统,通过授权频谱的辅助来最大可能的利用非授权频谱资源。
一般,在非授权频谱上部署的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设备(包括前述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采用竞争的方式来使用无线资源,也就是说,通信设备在发送信号之前首先会监听非授权频谱是否空闲,比如通过非授权频谱上的接收功率的大小来判断信道的忙闲状态,如果接收功率小于一定门限,则认为非授权频谱中的信道处于空闲状态,可以在非授权频谱上发送信号,否则不发送信号,这种先监听后发送的机制即被称作LBT机制。换言之,为使多个非授权频段设备公平使用非授权频段信道,并避免非授权频段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目前采用LBT机制来实现对空闲信道的监听,在监听到非授权频段信道被占用时,表明LBT失败,则不发送信号,只有当监听到非授权频段信道空闲时,表明LBT成功,通信设备进而才会发送信号。
若LBT成功,即表明发送设备竞争到了可用信道,所以在LBT成功之后,发送设备可以向周边其它设备发送信道占用信号,该信道占用信号在不同的实施例中还可以被称为请求发送(request to send,RTS)信号,或者信道保留(reservation)信号。该信道占用信号用于向其它设备指示发送设备在竞争到的信道上需要占用的传输时长,即信道占用时长,从而可以避免其它设备再在该信道上传输数据而导致碰撞,以提高通信可靠性和通信效率。其中,发送设备即前述的能够进行LBT的通信设备,例如可以是网络设备,或者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具体而言,若发送LBT流程的设备是网络设备,则发送设备是网络设备,若发起LBT流程的设备是终端设备,则发送设备是终端设备。
其中,信道占用时长可以以微妙(μs)为单位,还可以以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为单位,还可以以时隙(slot)为单位,或者还可以以微时隙(mini-slot)为单位,等等,前述的OFDM符号或者slot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可以是标准预先规定的子载波间隔,也可以与信道占用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相同。
可见,发送设备在LBT成功后可以获得信道使用权,例如获得信道1的信道使用权,同时可以获得在信道1上进行数据传输的最大信道占用时长(maximum channel occupancytime,MCOT),换句话说,发送设备可以在获得的MCOT内在信道1上进行传输而不会被其它设备打扰。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发送设备所获得的信道占用时长可以是MCOT,还可以是传输机会(transmission opportunity,TXOP)。以下,以MCOT作为最大信道占用时长的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信道占用信号所指示的信道占用时长,可能小于或等于前述的MCOT。在待保护的信道占用时长内,除发送设备本身或者发送设备所指示的接收设备以外的其它接收设备不可以在待保护的信道上进行传输,以避免发生碰撞。
通常情况下,当发送设备为网络设备时,则在相应的MCOT内进行的传输为下行传输;当发送设备为终端设备,则在相应的MCOT内进行的传输为上行传输。可选的,发送设备可以将获得的MCOT内的信道使用权共享给其它设备。例如,当发送设备为网络设备时,网络设备可以将信道使用权共享给终端设备使用,即允许终端设备在MCOT内进行传输。也就是说,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某个MCOT内可能会存在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的切换。
进行LBT的是通信设备可以是LTE LAA、WiFi、NR-U或是其它工作于非授权频段的通信设备,通信设备进行LBT受到的干扰例如可以来自WiFi系统,在实际场景中,进行LBT的设备受到的干扰也可以来自于LTE LAA、NR-U或是其它工作于非授权频段的通信系统,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5、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或两个以上,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多个”理解为“至少两个”。“至少一个”,可理解为一个或多个,例如理解为一个、两个或更多个。例如,包括至少一个,是指包括一个、两个或更多个,而且不限制包括的是哪几个,例如,包括A、B和C中的至少一个,那么包括的可以是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至少两个”,可理解为两个或更多个。同理,对于“至少一种”等描述的理解,也是类似的。“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或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以及,除非有相反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背景。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的终端设备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示意图,包括4个步骤: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消息1);网络设备在检测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时,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2),消息2中可包括检测到的随机接入前导的索引号、用于上行时间同步的调整信息、为终端设备发送消息3分配的上行资源等信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消息2时,获得上行的时间同步信息和上行资源,再向网络设备发送消息3,消息3携带终端设备的标识;网络设备在检测到消息3时,再向终端设备发送冲突解决消息(消息4),消息4也携带终端设备的标识;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消息4时,根据消息4携带的终端设备的标识与消息3携带的终端设备的标识是否相符来确定是否成功接入网络设备,其中,若两者相符则确定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网络设备,若两者不相符则确定终端设备接入网络设备失败。
基于图1所示的流程,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过程中能够可能会出现接入失败(即未成功接收)的情况,而接入失败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一些原因:(1)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未成功到达网络设备,导致网络设备没能检测到随机接入前导,那么自然也就不可能返回随机接入响应;(2)网络设备检测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但是可能由于LBT失败而没有机会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3)网络设备检测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但是可能未捕捉到可用的传输资源而暂时未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4)终端设备获得了随机接入响应,并向网络设备发送了消息3,但是网络设备没有检测到消息3,或者消息3检测出错,或者消息3连续出错的次数超过最大重传失败次数,所以并未向终端设备发送消息4;(5)网络设备成功检测到消息3,并向终端设备发送了消息4,但是终端设备未检测到消息4;(6)终端设备检测到消息4,但是消息4中携带的终端设备的标识与消息3中携带的终端设备的标识不相符。
终端设备在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之后,是在配置的RAR window中等待并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随机接入响应,请参考图2,其中的t1、t2、t3、t4是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设备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间位置,所以终端设备只能在t1、t2、t3、t4这4个时间位置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以t1时刻为例,终端设备在t1时刻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之后,就会在为t1时刻配置的RAR window 1内等待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随机接入响应,在t1时刻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以及在RAR window 1内等待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过程可以按照图1所示的过程理解,若在RAR window 1之内接收随机接入响应失败,即在RARwindow 1之内未成功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终端设备可以在t2时刻向网络设备再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然后,再在RAR window 2内等待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随机接入响应,依次重复,直到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当然,在整个随机接入尝试过程中,也可能始终未能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例如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次数超过配置的最大次数。
另外,现有技术对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传输功率也有规定,即,如果之前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发送后没有成功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就会在下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时进行功率提升,这也称作功率爬坡或功率爬升(power ramping)。通常功率爬坡是按照网络设备配置的一个固定偏移量在初始传输功率(即首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所使用的传输功率)上进行叠加,即下一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传输功率等于该次的传输功率加上该固定偏移量,或者,该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传输功率等于上一次的传输功率加上该固定偏移量,继续以图2为例,假设网络侧配置的固定偏移量为x,初始传输功率为P_1,那么在t2时刻的传输功率P_2=P_1+x,在t3时刻的传输功率P_3=P_2+x=P_1+2x,在t4时刻的传输功率P_4=P_3+x=P_1+3x,依次类推。
可见,终端设备只能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时间位置(例如图2中的t1、t2、t3、t4)处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并且在每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之后,需要在配置的RAR window内等待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目前,尤其是在非授权频谱系统中,由于在发送信号之前需要先进行LBT,只有等到LBT成功之后才能发送信号,所以在随机接入的过程中,网络设备在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之前需要先进行LBT,为了使得网络设备能够尽量LBT成功以在对应的RARwindow内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所以通常将RAR window设置成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即,使得RAR window持续的时间尽量长,这样可以为网络设备提供更多的LBT成功的机会,增加随机接入响应成功发送的概率。然而,在RAR window设置成较长之后,表明终端设备在一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之后,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加长的RAR window内等待接收随机接入响应,若在该RAR window内一直未能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也需要等到该RARwindow结束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次的随机接入前导的重传,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方式不够灵活,可能导致下次重传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延加大,从而导致较大的接入时延,换句话说,重传随机接入前导的机会和次数变得更少,难以反映无线通信系统中每次信道获取机会的稀有,从而导致随机接入的效率较低。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案,在现有的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还可以在RAR window内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机制,也就是说,打破了现有在RAR window内只能持续监听随机接入响应而无法重传随机接入前导的规定,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不仅可以在网络设备配置的多个时间位置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还可以在与每个时间位置对应配置的RAR window内重传随机接入前导,增加了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时机,提高了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灵活性。同时,由于是在配置的RAR window内重传随机接入前导,相对于现有的只能等待RAR window结束后再重传的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机制来说,可以减少上一次与下一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之间的时间差,降低重传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延,从而提高尽快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概率,进而提高随机接入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能够工作在非授权频段的LTE通信系统,例如是非授权频谱上的LTE(LTE in unlicensedspectrum,LTE-U)系统,也可以是能够工作在非授权频段的新空口通信系统,例如NR-U新系统,还可以是未来工作在非授权频段的其它通信系统。另外,该无线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WiFi系统或其它工作于非授权频段的通信系统。
如上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背景,以下再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
请参考图3A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在图3A中包括网络设备和2个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与2个终端设备连接,当然图3A中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只是举例,在实际应用中,网络设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多个终端设备中的全部终端设备或者部分终端设备都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在图3A中,网络设备可以向每个终端设备广播或配置用于进行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的信息,所述用于进行随机接入的信息,也叫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可以通过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SI)发送,在未来无线通信网络中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发送。例如基于用户的需求,触发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的发送;又例如,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可以通过控制信道调度的数据信道进行发送,其中该控制信道可以位于特定的搜索空间或公共的搜索空间。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时,可以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选择随机接入前导,并在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所指示的传输位置向网络设备发送选择的随机接入前导,网络设备在检测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时,可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其中,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所指示的传输位置包括时间位置,频域位置及空间位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时间位置可以为符号,迷你符号,时隙,迷你时隙,子帧或迷你子帧中的至少一种或上述组合,所述频谱位置可以为基于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的交错(interlace),基于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的interlace,或基于sub-PRB(小于PRB的一个资源单位)的interlace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空间位置可以为波束或天线端口。另外,工作于非授权频段的通信设备,无论是终端设备还是网络设备,在发送信号之前均需要进行LBT以监听空闲信道,从而可以避免发送碰撞。
再参考图3B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应用场景示意图,在图3A中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和3个终端设备,其中的第一网络设备与2个终端设备连接,第二网络设备与另1个终端设备连接,其中,第一网络设备例如是eNB或gNB,而第二网络设备例如是WiFi网络中的无线访问节点(access point,AP)或eNB或gNB。与图3A中所示的终端设备类似,图3B中的终端设备中的部分或全部都可以向对应的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进行随机接入。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如前面介绍的,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不仅能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发送随机接入前导,还能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新的机制,基于该新的机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在介绍该方法之前,先结合图4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些额外配置进行说明。
请参见图4,图4中的t1、t2、t3、t4是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设备可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间位置,t1、t2、t3、t4的配置可以按照现有的方式进行配置,例如可以按照图2中的t1、t2、t3、t4的方式进行配置和理解。与t1、t2、t3分别对应配置的随机接入响应窗依次为RAR window 1、RAR window 2、RAR window 3这三个时间段,每个随机接入响应窗的起始时刻和结束时刻均可以由网络设备配置。可见,t1、t2、t3、t4都是位于随机接入响应窗外的时间位置,并且是位于所有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外,以及,t1、t2、t3、t4中的每个时间位置均对应一个随机接入响应窗,需说明的是,图4中未将与t4对应配置的随机接入响应窗示出。另外,t1、t2、t3、t4这些时间位置可以是指一个时刻,或者也可以是指一个时间段,为了简洁和方便,后文将在例如t1这个时间位置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描述成在t1时刻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例如t1、t2、t3、t4这些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称作窗外发送时刻。
在现有技术中,当终端设备在t1时刻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之后,终端设备则会在RAR window 1内等待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如果直到RAR window 1结束也未能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话,那么终端设备则可以再在下一个窗外发送时刻(即t2时刻)向网络设备再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然后再在RAR window 2内等待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如果直到RAR window 2结束还是未能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话,那么终端设备则可以再在下一个窗外发送时刻(即t3时刻)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依次类推,直到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前导或者直到达到允许的最多发送次数时则不再向网络设备重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了现有技术中已经配置的例如t1、t2、t3、t4这些能够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间位置(窗外发送时刻)之外,还可以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配置能够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从而可以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配置的时刻处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在随机响应接收窗中配置的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称作窗内发送时刻。
其中,窗内发送时刻可以是重复发送,即选用之前窗外发送时刻所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的发送,或者也可以是指新的发送,即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重新挑选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的发送。
由于在一次随机接入尝试过程中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响应窗,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所有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均配置窗内发送时刻,或者也可以只在部分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均配置窗内发送时刻,以及,每个随机接入响应窗内配置的窗内发送时刻的数量可以相等,或者,每个随机接入响应窗内配置的窗内发送时刻或发送次数也可以不完全相等,即可以部分相等,而其余部分不等,换句话说,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在哪些随机接入响应窗内配置窗内发送时刻,以及在每个随机接入响应窗内配置的窗内发送时刻的数量不作限制,例如图4所示的,在RAR window 1、RAR window 2、RAR window 3这三个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均配置了窗内发送时刻,并且各个随机接入响应窗内配置的窗内发送时刻的数量均不相等,参见图4所示,RAR window 1内只配置了t1.1这一个窗内发送时刻,而RAR window 2内配置了t2.1、t2.2这两个窗内发送时刻,以及RAR window 3内配置了t3.1、t3.2和t3.3这三个窗内发送时刻。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随机接入响应窗的窗长可以相等,或者也可以不相等,例如图4所示的,RAR window 1和RAR window 2的窗长是相等的,而RAR window 3的窗长则与RAR window 1(或RAR window 2)的窗长不相等,每个随机接入响应窗的窗长可以由网络设备配置,例如,可以根据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已经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次数逐渐增加后续的随机接入响应窗的窗长,或者又例如,还可以将靠前的随机接入响应窗的窗长设置的大于靠后的随机接入响应窗的窗长,或者又例如,还可以将靠前的随机接入响应窗的窗长设置的小于或等于靠后的随机接入响应窗的窗长,或者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来设置每个随机接入响应窗的窗长,本申请实施例亦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内”是指位于随机接入响应窗对应的时间段内,以及,本文中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外”是指位于随机接入响应窗对应的时间段之外,例如位于随机接入响应窗对应的时间段之前或者之后。
如前所说,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能够同时在随机响应窗外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均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机制,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统一称作第一随机接入前导,以及将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统一称作第二随机接入前导。应该明白的是,本文中的第一随机接入前导和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中的“第一”和“第二”只是对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外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的区别表示,其并不对两个随机接入前导是否相同构成限定,继续以图4为例,例如在t1时刻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前导与在t1.1时刻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为相同的随机接入前导,或者,在t1时刻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前导与在t3.2时刻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为不同的随机接入前导,又或者,在t2时刻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前导与在t2.2时刻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为相同的随机接入前导,等等。以及,不同的第一随机接入前导(或第二随机接入前导)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例如,在t1时刻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前导与在t2时刻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前导为相同的随机接入前导,再例如,在t1.1时刻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与在t2.2时刻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为不同的随机接入前导,等等。
如图4中所示的,不管是窗外发送时刻,还是窗内发送时刻,每个发送时刻配置有对应的传输功率,即在每个时刻可以以配置的传输功率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例如,为t1、t2、t3、t4这些窗外发送时刻对应配置的传输功率以P_1、P_2、P_3、P_4表示,以及,为t1.1、t2.1、t2.2等窗内发送时刻对应配置的传输功率以P_1.1、P_2.1、P_2.2表示。可以这样理解,假设随机接入响应窗外一共有N个窗外发送时刻,N为正整数,第n个窗外发送时刻对应配置的传输功率可以以P_n表示,n为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类似地,随机接入响应窗内也可以按照类似的方式进行表示。
在结合图4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些额外配置之外,以下再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请参见图5,该方法的流程描述如下。
S51、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刻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
其中,第一时刻是指前述介绍的窗外发送时刻中的任意一个时刻,例如图4中所示的t1、t2、t3、t4中的任意一个时刻,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时刻是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由于是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外的窗外发送时刻,所以在第一时刻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称作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由于所有的随机接入响应窗都是基于窗外配置的窗外发送时刻配置的,所以第一时刻可以是在一次随机接入尝试中首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例如图4中的t1时刻,即,第一时刻是在本次随机接入尝试过程中第一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又例如,第一时刻也可以是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外除第一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之外的其它再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例如图4中的t2、t3、t4中的任意一个时刻。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工作于非授权频段,所以在向网络设备发送信号(包括这里的第一随机接入前导和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之前,均需要先进行LBT,只有在LBT成功之后才能向网络设备发送信号。
在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之后,网络设备可能会收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也可能接收不到。若网络设备检测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则网络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针对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响应,该随机接入响应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索引号、用户上行时间同步的调整信息,为用户设备分配的上行资源等。若网络设备未检测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此时,可认为第一随机接入前导未成功到达网络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由于自身的原因没有检测到实际上已经到达的第一随机接入前导,那么则不会向终端设备返回随机接入响应,此时则表明终端设备通过第一随机接入前导尝试接入失败,所以对于终端设备来说也就表明接收随机接入响应失败。
S52、网络设备进行LBT。
如前所述,若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前导,则决定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若网络设备工作于非授权频段,那么在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之后,也需要先启动LBT机制来监听空闲的信道,只有在LBT成功后,才能通过空闲的信道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S53、在LBT成功后,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若网络设备并未接收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刻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前导,那么自然就不会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所以此时网络设备自然就无需进行LBT,也并不会返回随机接入响应;又例如,即使网络设备接收到了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刻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然而若网络设备并未工作在非授权频段,那么也可以无需进行LBT就直接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再例如,即使网络设备接收到了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刻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前导,但是可能由于一直未LBT成功所以也无法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网络设备可能根本就不会进行LBT,即可能不会执行步骤S52而直接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也有可能由于LBT失败而一直无法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等等,也就是说,上述S52和S53可以不是必须执行的步骤,即是可选的步骤,因为在实际中可能根本就不会执行,所以在图5中是将S52和S53均以虚线表示,其表达的意思就是可能不是必须执行的步骤。
S54、终端设备判断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i个发送时刻到达时是否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
S55、若在第i个发送时刻到达时未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终端设备则在第i个发送时刻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
其中,第一时间段可以指现有技术中为第一时刻这个窗外发送时刻所配置的随机接入响应窗,所以,第一时刻是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之前的时刻,如图4所示的例子,第一时间段可以是RAR window 1、RAR window 2、RAR window 3中的任意一个随机接入响应窗,第一时刻和第一时间段之间具有关联关系,具体来说,第一时刻可以是第一时间段之前间隔最近的一个窗外发送时刻,即,第一时刻可以是第一时间段之前间隔最近的一个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设备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间位置。
如图4中所介绍的,第一时间段内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可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即,第一时间段内可以被配置了至少一个窗内发送时刻,假设第一时间段内被配置了K个长窗内发送时刻,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在这K个窗内发送时刻的每个窗内发送时刻都可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内最多可以重复发送K次随机接入前导,换言之,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时间段内发送K次随机接入前导的能力。但是在实际中,以该第一时间段是图4中所示的RAR window 3为例,可见此时K的取值为3,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在RAR window 3最多只能发送3次随机接入前导,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终端设备具有在RAR window 3内发送3次随机接入前导的能力,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终端设备可能在其中的第1次(即t3.1时刻)到达之前就已经成功接收了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由于已经成功接收了随机接入响应,进而便可以根据该成功接收的随机接入响应完成随机接入,那么自然也就无需再向网络设备重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了。如果在t3.1时刻到达之前接收了随机接入响应,那么该随机接入响应应该就是根据前一次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所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即是根据终端设备在t3时刻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前导而返回来的随机接入响应。
又或者,在t3.1时刻到达时若还未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那么就可以在t3.1时刻再向网络设备重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在t3.1时刻重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之后,终端设备可以再继续检测是否成功接收到网络设备所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若在t3.2时刻到达之前成功接收了随机接入响应,那么则可以根据成功接收的随机接入响应进行随机接入,所以后续也就不会再重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了,若在t3.2时刻到达时仍未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那么则表明接收随机接入响应失败,那么类似地,可以再在t3.2时刻继续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依次类推,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最后一次能够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之后,终端设备可以再检测是否成功接收到了随机接入响应,若在t4时刻到达之前成功接收了随机接入响应,那么则可以结束随机接入前导的重复发送,反之则可以再在t4时刻向网络设备重复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依次类推。
也就是说,虽然第一时间段内配置的有可以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窗内发送时刻,但是是在某个窗内发送时刻到达时若还未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是再在该窗内发送时刻重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若在该重复发送时刻到达之前已经成功接收了随机接入响应,则无需再重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而是通过已经成功接收的随机接入响应进行随机接入。
总的来说,终端设备可以是在第一时间段内未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时,才在第一时间段内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继续以第一时间段内配置有K个窗内发送时刻为例,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i个窗内发送时刻到达时若还未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时,则在所述第i个窗内发送时刻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其中的i可以是指任何一个K的取值,即i为小于或小于K正整数,继续以第一时间段是图4中的RARwindow 3为例,那么K的取值也就是3,所以i的取值可以是1或2或3,即终端设备可以在每个窗内发送时刻到达时检测是否已经成功接收到了随机接入响应,并根据判断结果来决定是否在当前的窗内发送时刻再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
另外,根据前述对图1的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流程的说明,可知终端设备未能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原因可能包括前述的六种原因,只要出现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原因均可能导致终端设备接收随机接入响应失败,具体的原因可以参见前述对图1的描述,此处就不再重复了。
通过前述步骤S54和S55即可完成第一时间段内的一次或多次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过程。也就是说,增加了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机会和次数,从而可以无需必须等到随机接入响应窗结束后才能进行下一次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这样可以尽早提前的再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从而降低了下一次发送随机前导的时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随机接入的效率。
S56、网络设备进行LBT。
与前面步骤S52类似的,在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向网络设备一次或多次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之后,若网络设备检测到了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话,则可以向终端设备返回随机接入响应,并且在发送随机接入响应之前,若是工作在非授权频段的话则需要先进行LBT。
S57、在LBT成功后,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S56和S57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见前述的S52和S53的具体实施过程,此处就不再重复介绍说明了。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在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可以将重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间尽量提前,这样可以降低下一次重发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延,从而增加在第一时间段内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机会和概率,进而增加随机接入的效率,提高随机接入的有效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前导,再在第一时间段内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响应,其中的第一时间段为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时间窗。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即第二随机接入前导),对应的,网络设备则在第一时间段内可能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该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只能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外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式来说,增加了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机会,这样一来,网络设备则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内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即第二随机接入响应),增加了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发送过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机会和次数,这样可以增加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接收到随机接入前导的概率,从而提高随机接入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情形是: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可以是对应于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响应,第二随机接入响应可以是对应于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响应。另一种情形是: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响应不受限于一定是针对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作出的响应,也可以是针对第一随机接入前导作出的响应。例如,接收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后一直检测信道,直到接收到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之后才LBT成功,因此才作出随机接入响应。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前导,其中的“接收”可以理解为“检测”,而检测则可能包括检测到和未检测到两种可能,只有在检测到(即成功检测)时才认为网络设备是接收了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所以在一些可能的情形下,网络设备也可能未能检测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前导。
同样,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外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前导,其中的“接收”也可以理解为“检测”,而检测则可能包括检测到和未检测到两种可能,只有在检测到(即成功检测)时才认为网络设备是接收了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所以在一些可能的情形下,网络设备也可能未能检测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外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前导。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网络设备可以工作于非授权频段,所以每次在向终端设备发送信息(例如上述的第二随机接入响应和后面提到的第一随机接入响应)之前,均需要先进行LBT,只有LBT成功之后才能向终端设备发送相应的信息。所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响应的前提是成功检测到了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以及LBT成功,换言之,网络设备是在成功检测到了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以及LBT成功之后,才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响应的。
此外,本文中所述的LBT可以是采用一种LBT模式,即都使用LBT mode 1,mode 2,mode 3或mode 4中的一种,或者,采用不同的LBT模式用于不同的场合。例如,在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前使用LBT mode 2或别的模式,在发送随机接入响应前使用LBT mode 2或别的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之前,还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内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响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时间段内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响应之前,网络设备还可能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外(例如第一时间段之前)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前导,也就是说,终端设备还可以再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具体来说,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发送的称作第一随机接入前导,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发送的称作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能在第一时间段内向连续的向终端设备返回两次随机接入响应,因为在实际中,即使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了随机接入响应,终端设备也可能由于网络或者解析出错等原因而无法成功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所以网络设备通过这样两次返回随机接入响应的方式可以增加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机会,进而提高随机接入的效率。
其中,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可以是对应于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响应,第二随机接入响应可以是对应于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响应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先进行信道检测(即LBT),如果信道检测成功,则在第一时间段内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响应。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响应,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先进行信道检测(即LBT),如果信道检测成功,则在第一时间段内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响应。
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在向终端设备发送信息之前会先进行LBT,只有LBT成功以竞争到可用信道之后才向终端设备发送信息,从而可以避免非授权频段中的资源传输碰撞。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内向网络设备一次多次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还是以图4为例,例如在RAR window 2这个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终端设备可以在t2.1时刻向网络设备第一次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网络设备在接收到该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之后,则可以在该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向终端设备发送一次随机接入响应,然而由于一些原因,例如网络未能LBT成功,或网络抖动,或者终端设备解析出错而导致终端设备未能成功接收到该随机接入响应,所以终端设备可以再在t2.2时刻再次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进一步地,网络设备可以基于再次接收到的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生成另一随机接入响应,并在RAR window 2内向终端设备返回该另一随机接入响应。
也就是说,网络设备若在第一时间段内多次接收了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前导,即表明终端设备是在第一时间段内多次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在每次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之后,在LBT成功之后均可以向终端设备返回随机接入响应。因为在实际中,网络设备可能LBT失败,或者即使网络设备LBT成功并向终端设备发送了随机接入响应,终端设备也可能由于一些原因而无法成功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所以网络设备通过多次返回随机接入响应的方式可以增加终端设备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机会,以尽量确保终端设备能够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成功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同时由于终端设备是在第一时间段内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可以减少本次与上一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之间的时间差,或者本次与下一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之间的时间差,降低了再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延,从而能够提高尽快成功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的概率,进而提高随机接入的效率。
上文从整体上说明了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流程,在具体的发送过程中,还需要明确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窗内发送时刻的具体配置,即可以在什么时刻来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以及,还需要明确每次发送第二随机前导的传输功率。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对应于时间的时间配置信息以及对应于传输功率的功率配置信息。其中,时间配置信息为用于指示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间信息,由于第一时间段也是其中一个随机接入响应窗,所以通过时间配置信息自然也就可以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时间信息。
其中的功率配置信息是指在整个随机接入过程中,每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应该使用的传输功率,功率配置信息可以用于指示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功率爬升、随机接入响应窗外的功率爬升、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外的功率爬升的关联关系中的至少一种。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在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前导和/或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之前,可以先获取前述的时间配置信息和/或功率配置信息,进而再根据获取的这些配置信息的配置来完成相应的动作。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这些配置信息可以预先存储在终端设备本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从本地获取的方式得到这些配置信息,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这些配置信息可以由网络设备动态配置,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或信号的方式告知终端设备这些配置信息,再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预先已经具备了对应于这些配置信息的能力,在具体执行时,通过直接调用相应的能力即可具备这些配置信息对应的能力,等等,再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所述能力选择对应的功率配置信息,无论是哪种获取方式,都可以使得终端设备在执行如图5所示的方法步骤之前,即已经获得了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时间信息以及每个窗外发送时刻和/或窗内发送时刻对应可以使用的传输功率了。
为了便于阅读者理解,以下就时间配置信息和功率配置信息分别进行详细介绍。
1、时间配置信息。
如前所述,时间配置信息是用于指示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间信息,以下对时间配置信息的几种可能进行举例说明。
1)时间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各个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时刻,即,时间配置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各个窗内发送时刻。继续以图4为例,网络设备可以将t1.1、t2.1、t2.2、t3.1、t3.2、t3.3这些窗内发送时刻的具体时间告知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在获得网络设备通知的这些信息后,即可直接明确每个窗内发送时刻。
2)时间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时间周期,例如第一时间段为100ms,而时间配置信息指示的发送时间周期是25ms,那么终端设备则可以每间隔25ms发送一次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例如从第一时间段开始时刻开始计时,每间隔25ms发送一次第二随机接入前导,或者也可以从其它时刻开始计时,通过传输发送时间周期,终端设备可以再根据发送时间周期灵活地配置每个窗内发送时刻。
3)时间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时刻的偏移量,该偏移量可以用于表明相邻两次窗内发送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该偏移量可以是固定值或者也可以是变化的值。例如,根据偏移量的指示,第一时间段内的相邻两个窗内发送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8ms,此时偏移量是固定值,又例如,根据偏移量的指示,第一时间段内相邻的两个窗内发送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逐渐增加,比如第二个窗内发送时刻与第一个窗内发送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是10ms,第三个窗内发送时刻与第二个窗内发送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是13ms,第四个窗内发送时刻与第三个窗内发送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是16ms,等等,或者也可以呈现其它趋势的变化,比如逐渐减少,并且,对于偏移量逐渐增加或者减少的幅度可以是线性变化的,或者也可以无规则变化,或者可以指数变化,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4)时间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总次数,例如时间配置信息指示的发送总次数是4次,而假设第一时间段为100ms,那么终端设备可以灵活地在这100ms内配置4个窗内发送时刻,而对于具体的配置方式,例如可以均匀配置,或者也可以非均匀配置,或者还可以采用其它例如逐渐增加时间间隔的配置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5)时间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总次数和第一次发送的时刻,相对于只指示发送总次数的方式来说,在该实施方式中还规定了第一次发送的时刻,这样的话,终端设备可以从规定的第一次发送的时刻开始往后灵活动态地配置各个窗内发送时刻,自主性更高。
6)时间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总次数和最后一次发送的时刻,与第5)种方式类似的,终端设备可以从规定的最后一次发送的时刻往前,再灵活动态地配置其余的窗内发送时刻,自主性更高。
7)时间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总次数、第一次发送的时刻和最后一次发送的时刻,在该种方式中,相当于是划定了一个起始点和一个终止点,终端设备可以在划定的起始点和终止点的范围内再配置其余的窗内发送时刻,当然,该种方式适用于第一时间段内至少配置有2个窗内发送时刻的情形,即通过该方式的配置,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内至少发送两次第二随机接入前导。
以上列举了一些可能的窗内发送时刻的配置方式,但是以上列举的方式只是举例而并非限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来配置窗内发送时刻,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配置第一时间段内的窗内发送时刻,在配置的过程中可以遵循以下时间配置原则中的至少一种时间配置原则。
A、在配置之后,使得第一时间段内第一次能够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与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需要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时长,其中,第一预定时长不宜过长,例如,在第一时间段为100ms时,第一预定时长为20ms,这样可以使得在第一时间段内能够尽快地进行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重发,尽量地将随机接入前导的重发时间提前,从而减少随机接入前导的重发时延。
B、在配置之后,使得第一时间段内第一次能够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与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需要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时长,其中,第二预定时长不宜过短,例如,在第一时间段为100ms时,第二预定时长为10ms或15ms,这样可以将第一时间段内开始的一段时间预留出来作为接收网络设备针对上一次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而返回的随机接入响应,从而可以增加随机接入响应被成功接收的概率,避免过快地重发第二随机接入前导而导致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无效发送,造成资源浪费,从而可以提高随机接入响应接收的及时性,节约通信资源。
C、在配置之后,使得第一时间段内最后一次能够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与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需要大于或等于第三预定时长,其中,第三预定时长不宜过短,例如,在第一时间段为100ms时,第三预定时长为15ms或10ms,这样是了为在第一时间段内最后一次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之后,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内预留一定的时间段来接收网络设备可能返回的随机接入响应,以增加在第一时间段内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机会和概率,提高随机接入的效率。
2、功率配置信息。
如前所述,功率配置信息是用于指示功率爬升的信息,具体来说可以是指多个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传输功率的变化趋势。功率爬升可以包括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即随机接入响应窗外的功率爬升),也可以包括第一时间段内的功率爬升(即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功率爬升),还可以包括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和第一时间段内的功率爬升之间的关联关系(即随机接入响应窗外的功率爬升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功率爬升之间的关联关系)。
首先说明的是,第一时间段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是对多个随机接入响应窗的泛指,即,第一时间段可以是多个随机接入响应窗中的任意一个随机接入响应窗,以图4举例来说,第一时间段可以是RAR window 1、RAR window 2、RAR window 3中的任意一个RARwindow。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说明的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可以是指所有的随机接入响应窗的全部窗外发送时刻整体上的功率爬升,而第一时间段内的功率爬升,可以是指任意一个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全部窗内发送时刻整体上的功率爬升,并且,不同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功率爬升趋势可以相同,或者,不同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功率爬升趋势也可以不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配置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功率爬升趋势(或功率爬坡值)与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传输次数或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持续时长(duration)间的匹配/相关/联系/关系,该匹配/相关/联系/关系可以是具体的值,或者也可以是以传输次数或持续时长作为变量的函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功率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参数,其中,第一参数可以用于表征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第二参数可以用于表征第一时间段内的功率爬升,例如将第一参数用Δ1表示,将第二参数用Δ2表示。也就是说,可以配置两套功率爬升参数,例如由网络设备配置,一套用于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另一套用于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第一参数来指示随机接入响应窗外的功率爬升,以及可以通过第二参数来指示各个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功率爬升,并且,通过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所指示的功率爬升可以包括功率增长的趋势或功率增长的具体值(即功率爬坡值)。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不同的参数来表征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功率爬升,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内进行功率爬升的参考值不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参数例如可以为一预定值(例如第一预定值),或者可以线性增长,或者第一参数增长的幅度与第二参数增长的幅度之间的差值为第二预定值,等等;第二参数例如也可以为预定值,或者可以线性增长,或者可以指数增长,等等。
进一步地,对于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第二参数,还可以包括第三参数和第四参数,其中第三参数用于表征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前部分的功率爬升,第四参数用于表征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后部分的功率爬升,第三参数和第四参数可以指示不同的功率爬升趋势或不同的功爬坡值,也就是说,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分别配置不同的功率爬升参数的基础上,还可以针对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再分别配置不同的功率爬升函数以获取对应不同的功率爬坡值,或者可以直接针对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再应用不同的功率爬坡值。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功率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五参数,该第五参数可以用于表征在第一时间段外进行功率爬升以及在第一时间段内进行功率爬升,例如将第五参数用Δ0表示。也就是说,可以为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内配置同一个功率爬升参数,通过同一个功率爬升参数来同时表征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功率爬升,即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内进行功率爬升使用同一个参考值。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功率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分别在第一时间段外和在第一时间段内按照第五参数进行功率爬升的映射关系,并且,在第一时间段外和在第一时间段内进行功率爬升的映射关系可以不同。此外,此处所说的映射关系还可以理解为是函数关系或者匹配关系,等等。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针对前述所说的功率配置信息可以指示的几种情况分别进行说明。
1)功率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
如前所述,可以通过第一参数Δ1来指示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在一种实施方式中,Δ1可以为固定值,例如为第一预定值,而第一预定值例如为3dBm,继续以图4为例,即P_2-P_1=P_3-P_2=P_4-P_3=3dBm,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后一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传输功率均比上一次的传输功率多3dBm,当然,这里的3dBm只是举例说明,在实际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设置为其它功率爬坡值。
如前所述,可以通过第一参数Δ1来指示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Δ1可以为变化值,例如可以随着随机接入响应窗外的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次数的增加,Δ1线性增加,即Δ1是以随机接入响应窗外的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次数为变量的一个函数,例如为一次函数Δ1=k1*n/N,其中k1为常数,n为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当前是第几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次数表示,N为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外能够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总次数,可见,此时的Δ1是随着n的增加而线性增大,相对于Δ1为固定值的实施方式来说,可以随着发送次数的增多而线性增大随机接入前导重复发送的传输功率,这样可以在越靠后的时刻以增幅更大的传输功率来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通过增幅更大的传输功率可以尽量提高随机接入前导到达网络设备的可能性,从而提高随机接入响应成功接收的概率,进而提高随机接入的效率。
2)功率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间段内的功率爬升。
如前所述,可以通过第二参数Δ2来指示第一时间段内的功率爬升,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一个随机接入响应窗来说明一个第一时间段内的功率爬升情况,而对于其它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功率爬升,均可以按照相同的实施方式进行理解。例如请参见图6,图6中的双向箭头即表示一个随机接入响应窗(即一个第一时间段),在该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可以传输T_2至T_n-1共n-2次第二随机接入前导,在该随机接入响应窗之前在T_1处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以及在该随机接入响应窗之后还可以在T_n处再次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参数Δ2可以表示不同趋势的功率爬升,以下举例说明。
A、Δ2为固定值,例如为第二预定值,而第二预定值例如为2dBm,以图6为例,即T_2-T_2=T_n-1-T_n-2=2dBm,即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每后一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传输功率均比上一次的传输功率多2dBm,当然,这里的2dBm只是举例说明,在实际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设置为其它爬坡值。
B、Δ2为变化值,例如可以随着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次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大,即Δ2是以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次数为变量的一个函数,例如为一次函数Δ2=k2*i/I,其中k2为常数,i为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当前是第几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次数表示,I为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能够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总次数,可见,此时的Δ2是随着i的增加而线性增大,相对于Δ2为固定值的实施方式来说,可以随着发送次数的增多而线性增大随机接入前导再次发送的传输功率,这样可以在越接近随机接入响应窗的窗尾的时刻以增幅更大的传输功率来再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通过增幅更大的传输功率可以尽量提高随机接入前导到达网络设备的可能性,从而提高随机接入响应成功接收的概率,进而提高随机接入的效率。前述是以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次数为例作为变量来说明Δ2线性增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或者还可以将随着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持续时长(duration)作为线性变化的变量参数,实施原理与将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已发送次数作为变量类似,此处就不再重复说明了。
进一步地,在线性变化的基础上,还可以先确定随机接入响应窗内最后一次能够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传输功率,例如将随机接入响应窗内最后一次能够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传输功率称作最后一次传输功率,那么该最后一次传输功率可以根据随机接入响应窗后再第一次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参考传输功率而定,例如,最后一次传输功率等于该参考传输功率,或者,最后一次传输功率比该参考传输功率略小(例如小4dBm或2dBm)。在获得了最后一次传输功率之后,该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其它传输功率可以取该最后一次传输功率的一定比例,例如按照发送次数的增加比例值越大的方式来确定每次传输功率的具体值,换句话说,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别的传输的爬坡值成比例于该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最后一次传输功率,并且,越接近随机接应响应窗的窗头的传输功率的比例值越小,越接近随机接应响应窗的窗尾的传输功率的比例值越大。
C、Δ2为变化值,例如可以随着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次数的增加而指数增大,即Δ2是以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次数为变量的指数函数,例如Δ2=2i*offset,其中offset是一个常数系数,i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当前是第几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次数表示,可见,此时的Δ2随着i的增加而指数增大。指数增大具有前期增长缓慢后期增长陡峭的增长趋势,换言之,指数增长的趋势是越靠近随机接入响应窗的窗尾,Δ2的增幅就越大,并且后期增加的幅度要远大于前期增长的幅度,例如图6所示的,T_n-1-T_n-2的值要远大于T_3-T_2的值,其中,T_3-T_2的值即可以表明前期的Δ2,而T_n-1-T_n-2即可以表明后期的Δ2,可见后期的Δ2要远大于前期的Δ2。
根据前面介绍的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接收随机接入响应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网络设备根本没有检测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也可能是由于网络设备暂时没有LBT成功所以无法返回随机接入响应,在随机接入响应窗的前期,由于距离随机接入响应窗结束还有一段时间,此时若未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由于距离结束还有一些时间,此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认为是由于网络设备暂时没有LBT成功所以无法返回随机接入响应,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可以通过较平缓的功率爬升来重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当到了随机接入响应窗的后期时,若还未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此时则可以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网络设备未成功检测到随机接入前导所以不会返回随机接入响应,所以为了尽量消除由于网络设备未检测到随机接入前导而未返回随机接入响应的可能,在随机接入响应窗的后期则可以采用陡峭增长的(即增幅较大)的Δ2来进行功率爬升,从而可以使用较大的发射功率再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尽量增加网络设备成功检测随机接入前导的概率,从而增加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可能,以此达到提高随机接入效率的目的。
D、根据上述C中的分析,在随机接入响应窗的前部分可以采用较为平缓的功率爬升,而在随机接入响应窗的后部分可以采用较为陡峭或突变的功率爬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界定随机接入响应窗的前部分和后部分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更为准确的界定方式,具体来说,就是以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第六参数的值与阈值(例如称作第一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来进行界定,例如,当该第六参数的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则可以认为是处于随机接入响应窗的前部分,而当该第六参数的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则可以认为是处于随机接入响应窗的后部分。其中,第六参数例如是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持续时长(duration),所述持续时长指从随机响应接收窗起始位置开始到需要发送前导码为止所经历的时间长度,假设随机接入响应窗的窗长为100ms,那么第一阈值可以设置为70ms(或60ms),即持续时长还未达到70ms则可以采用较为平缓的功率爬升,若持续时长超过70ms,由于越来越接近随机接入响应窗的窗尾,此时可以采用更大的发射功率来重发随机接入前导,所以在70ms后则可以采用更为突变、增幅更大的爬升参数进行功率爬升;又例如,第六参数还可以是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已发送次数。该已发送次数还可以称作传输次数,例如为随机接入响应窗配置的总发送次数是5次,第一阈值可以设置为3次,那么当已发送次数达到3次时就表明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再重发随机接入前导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为了增加网络设备成功检测到随机接入前导的概率,从第4次开始则可以进行增幅较大的功率爬升,尽量增加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概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以第一阈值对随机接入响应窗进行划分而进行不同趋势的功率爬升的方式来说,可以分别以前述提到的第三参数和第四参数来对不同第一阈值前和第一阈值后的功率爬升进行表示,也就是说,可以令用于表征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功率爬升的第二参数还包括第三参数和第四参数,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第六参数的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则按照第三参数进行功率爬升,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第六参数的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则按照第四参数进行功率爬升,通过不同的参数来指示不同趋势的功率爬升,可以使得对于第一阈值前后的不同程度的功率爬升指示更加明确,提高功率爬升的准确性。
根据上述介绍的在第一阈值前以较平缓的增长趋势进行功率爬升,以及在第一阈值后以较突变增长的趋势进行功率爬升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以下可能的一些实施方式:
方式1:第三参数小于第四参数,具体来说是指第三参数指示的功率爬坡值小于第四参数指示的功率爬坡值。并且,第三参数与第四参数之间的偏移量可以设置的较大,以通过较大偏移量来突出第一阈值前和第一阈值后的功率爬升趋势的明显突变。
方式2:第三参数为常数,常数可以为0,第四参数线性增长,并且第四参数线性增长的幅度大于第三参数对应的常数,从而使得第一阈值后的功率爬升大于第一阈值前的功率爬升。
方式3:第三参数线性增长,第四参数线性增长,并且第四参数线性增长的幅度大于第三参数线性增长的幅度,从而使得第一阈值后的功率爬升大于第一阈值前的功率爬升。
方式4:第三参数为常数或线性增长,第四参数指数增长,这样可以使得在第一阈值后的功率爬升趋势能够进行陡峭突变的增长。例如请参见图7所示,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在第一阈值前的功率爬坡值T_2和T_3相差不大,在第一阈值后的功率爬坡值T_n-3、T_n-2、T_n-1均比T_2和T_3大很多,并且T_n-3、T_n-2、T_n-1之间呈现的也是陡变的增加。
方式5:第三参数为0,第四参数为固定值,并且可以将该固定值设置的较大,以凸显出第一阈值之后的较大的功率爬升幅度。
方式6:第三参数为0,第四参数等于第一参数,也就是说,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第一阈值后的功率爬升可以按照随机接入响应窗外的功率爬升进行功率爬升。
以上只是列举了一些可能的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上述说明的在第一阈值前平缓地功率爬升及在第一阈值后较快地功率爬升的基础之上,还可以演变或者得到其它更多的方式,这些演变或者得到的其它的更多方式均应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3)功率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与第一时间段内的功率爬升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功率配置信息指示第一时间段外或第一时间段内的功率爬升,例如通过功率配置信息指示的是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例如直接指示了Δ1,Δ1即表明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同时,还可以指示第一时间段外和第一时间段内的关联关系,该关联关系例如是差值关系,即Δ2=Δ1+a,其中a为常数,通过该关联关系可知,第一时间段内的功率爬坡值与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坡值之间的偏移量是恒定值,那么只要知晓了第一时间段外的Δ1,再根据该关联关系和a即可计算出第一时间段内的Δ2。此外,第一时间段外和第一时间段内的关联关系还可以是以预设函数表示,所述预设函数同上面的举例,可以是线性关系,指数关系或别的特定关系。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例如通过第五参数来表示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外使用的同一个功率爬坡值参考,即通过第五参数指示Δ0,对于随机接入响应窗外进行的传输,传输功率可以按照Δ0进行爬坡,但是对于随机接入响应窗内是根据随机接入响应窗外的前后的两次传输功率作为参考,在这两次传输功率的范围内进行指数提升。请参见图8,随机接入响应窗前后的两次传输功率之间的差值即为Δ0,换言之,T_p2=T_p1+Δ0,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初始的传输功率(即T_p1.1)提升比较缓慢,接近T_p1,在窗内随着时间推移,传输功率按照指数级上升,即较快地接近T_p2,例如,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传输功率可以按照以下公式确定:T_p1.n=T_p1+2n*Δ0/2N,其中,T_p1.n表示随机接入响应窗内每次的传输功率,N为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可能的总传输次数,n为该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第几次传输的次数表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参照上述示例得到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此处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五参数这一个参考值来表征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外的功率爬升,使用相同的参考基准可以简化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外的功率爬升,同时,由于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内采用的是不同的映射关系,这样可以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内进行不同趋势的功率爬升,以分别满足随机接入响应窗外和随机接入响应窗内的功率爬升要求。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时间配合信息、功率配置信息、各个阈值以及各个参数(例如第一参数、第二参数、第三参数、第四参数、第五参数和第六参数)可以由网络设备配置的,即可以由网络设备以高层信令的方式进行指示,例如以无限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信令、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信令进行指示,或者也可以是预先在终端设备中配置好了的,或者还可以部分由网络设备临时配置,而其余部分是预先在终端设备中配置好了的,对于各个参数的具体获取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请参见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900,该通信装置900可以是终端设备,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通信装置900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装置。通信装置900可以是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通信装置900可以由芯片系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如图9所示,通信装置900可以包括处理模块901、发送模块902和接收模块903,其中,接收模块903可以不是必须的模块,所以在图9中以虚线表示,发送模块902和接收模块903用于通信装置900和其它模块进行通信,其可以是电路、器件、接口、总线、软件模块、收发器或者其它任意可以实现通信的装置。
其中,处理模块901可以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54,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发送模块902可以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51和S55,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接收模块903可以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53和S57,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送模块902和接收模块903可以受控于处理模块901的控制执行相应的通信功能。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请参见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1000,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是网络设备,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中网络设备的功能;通信装置1000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中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通信装置1000可以是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通信装置1000可以由芯片系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如图10所示,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001、发送模块1002和接收模块1003,发送模块1002和接收模块1003用于通信装置1000和其它模块进行通信,其可以是电路、器件、接口、总线、软件模块、收发器或者其它任意可以实现通信的装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送模块1002和接收模块1003可以受控于处理模块1001的控制执行相应的通信功能。
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构思,请参见图1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1100,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11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通信装置1100可以是终端设备,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通信装置1100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1100可以为芯片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通信装置11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用于实现或用于支持该装置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
通信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1102,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1102和处理器11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器1101可能和存储器1102协同操作。处理器1101可能执行存储器1102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中。
通信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103,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从而用于装置1100中的装置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处理器1101可以利用通信接口1103收发数据,通信接口1103例如可以对应到图9中的发送模块902和接收模块903,通信接收1103具体可以是指收发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通信接口1103、处理器1101以及存储器1102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1中以存储器1102、处理器1101以及通信接口1103之间通过总线1104连接,总线在图11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1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基于同一构思,请参见图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1200,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12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通信装置1200可以是网络设备,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中网络设备的功能;通信装置1200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中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1200可以为芯片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通信装置12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201,用于实现或用于支持该装置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中网络设备的功能。
通信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1202,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1202和处理器12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器1201可能和存储器1202协同操作。处理器1201可能执行存储器1202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中。
通信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203,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从而用于装置1200中的装置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处理器1201可以利用通信接口1203收发数据,通信接口1203例如可以对应到图10中的发送模块1002和接收模块1003,通信接收1203具体可以是指收发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通信接口1203、处理器1201以及存储器1202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2中以存储器1202、处理器1201以及通信接口1203之间通过总线1204连接,总线在图12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2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1101和处理器12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1102和存储器1202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HDD或固态硬盘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存储器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送、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送、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图9中的通信装置900和图10中的通信装置1000。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图11中的通信装置1100和图12中的通信装置1200。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送、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提前了随机接入前导再次发送的时刻,减少了随机接入前导再次发送的时延,从而提高随机接入的效率。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但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6)

1.一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未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时,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所述第一时间段为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时间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时间配置信息和功率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时间配置信息为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间信息,所述功率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功率爬升、所述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和所述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的关联关系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配置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种情况:
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第一次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时长;
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第一次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时长;
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最后一次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三预定时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所述第二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功率爬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第一参数为第一预定值;或者,
所述第一参数线性增长;或者,
所述第一参数增长的幅度与所述第二参数增长的幅度之间的差值为第二预定值。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参数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第二参数线性增长;或者,
所述第二参数指数增长;或者,
所述第一参数增长的幅度与所述第二参数增长的幅度之间的差值为第二预定值。
7.如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参数包括第三参数和第四参数,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六参数的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按照所述第三参数进行功率爬升,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六参数的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按照所述第四参数进行功率爬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数和所述第四参数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第三参数小于所述第四参数;或者,
所述第三参数为常数或线性增长,所述第四参数线性增长,所述第四参数线性增长的幅度大于所述第三参数增长的幅度;或者,
所述第三参数线性增长,所述第四参数指数增长;或者,
所述第三参数为0,所述第四参数为第三预定值;或者,
所述第三参数为0,所述第四参数等于所述第一参数。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配置信息包括第五参数,所述第五参数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外进行功率爬升以及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进行功率爬升;
所述功率配置信息还包括分别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外和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按照所述第五参数进行功率爬升的映射关系,其中,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外和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进行功率爬升的映射关系不同。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最后一次能够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传输功率小于或等于在第二时刻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传输功率,所述第二时刻为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后首次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
11.一种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前导,所述第一时间段为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时间窗;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响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时间配置信息和功率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时间配置信息为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间信息,所述功率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功率爬升、所述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和所述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的关联关系中的至少一种。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配置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种情况:
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第一次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时长;
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第一次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时长;
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最后一次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三预定时长。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所述第二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功率爬升。
15.如权利要求11-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响应。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响应,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进行信道检测;
如果信道检测成功,所述网络设备则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响应。
17.如权利要求11-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响应,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进行信道检测;
如果信道检测成功,所述网络设备则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响应。
1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收发器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执行以下操作:
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
在第一时间段内未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时,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前导,所述第一时间段为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时间窗。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获取时间配置信息和功率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时间配置信息为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间信息,所述功率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功率爬升、所述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和所述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的关联关系中的至少一种。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配置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种情况:
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第一次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时长;
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第一次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时长;
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最后一次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三预定时长。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所述第二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功率爬升。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第一参数为第一预定值;或者,
所述第一参数线性增长;或者,
所述第一参数增长的幅度与所述第二参数增长的幅度之间的差值为第二预定值。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参数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第二参数线性增长;或者,
所述第二参数指数增长;或者,
所述第一参数增长的幅度与所述第二参数增长的幅度之间的差值为第二预定值。
24.如权利要求21-23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参数包括第三参数和第四参数,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六参数的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按照所述第三参数进行功率爬升,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六参数的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按照所述第四参数进行功率爬升。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数和所述第四参数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第三参数小于所述第四参数;或者,
所述第三参数为常数或线性增长,所述第四参数线性增长,所述第四参数线性增长的幅度大于所述第三参数增长的幅度;或者,
所述第三参数线性增长,所述第四参数指数增长;或者,
所述第三参数为0,所述第四参数为第三预定值;或者,
所述第三参数为0,所述第四参数等于所述第一参数。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配置信息包括第五参数,所述第五参数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外进行功率爬升以及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进行功率爬升;所述功率配置信息还包括分别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外和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按照所述第五参数进行功率爬升的映射关系,其中,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外和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进行功率爬升的映射关系不同。
27.如权利要求18-26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最后一次能够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传输功率小于或等于在第二时刻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传输功率,所述第二时刻为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后首次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
2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收发器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前导,所述第一时间段为用于接收所述通信装置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时间窗;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随机接入响应。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时间配置信息和功率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时间配置信息为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间信息,所述功率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功率爬升、所述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和所述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的关联关系中的至少一种。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配置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种情况:
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第一次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时长;
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第一次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时长;
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最后一次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的时刻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三预定时长。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时间段外的功率爬升,所述第二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功率爬升。
32.如权利要求28-31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在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前导之前,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响应。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进行信道检测;
所述收发器,用于在信道检测成功时,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响应。
34.如权利要求28-31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进行信道检测;
所述收发器,用于在信道检测成功时,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响应。
3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方法。
3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17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811126405.4A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发送、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Pending CN1109587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26405.4A CN110958715A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发送、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PCT/CN2019/107915 WO2020063683A1 (zh) 2018-09-26 2019-09-25 一种发送、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EP19866335.3A EP3849273B1 (en) 2018-09-26 2019-09-25 Method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random access preamble
US17/212,590 US12004217B2 (en) 2018-09-26 2021-03-25 Random access preamble sending method, random access preamble receiv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26405.4A CN110958715A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发送、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58715A true CN110958715A (zh) 2020-04-03

Family

ID=69953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26405.4A Pending CN110958715A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发送、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2004217B2 (zh)
EP (1) EP3849273B1 (zh)
CN (1) CN110958715A (zh)
WO (1) WO202006368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0898A (zh) * 2021-06-16 2021-11-09 北京邮电大学 无线数据监听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WO2023143012A1 (zh) * 2022-01-27 2023-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覆盖增强处理方法和相关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32334B2 (en) * 2019-03-22 2022-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related to random access channel operation
CN117241407A (zh) * 2022-06-06 2023-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77734A1 (en) * 2012-05-09 2018-03-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plurality of carrier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889272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CN108093490A (zh) * 2017-12-26 2018-05-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370547A (zh) * 2017-09-29 2018-08-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88351B1 (ko) * 2007-06-19 2014-04-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정보를 이용하여, 빠르게 랜덤 액세스 프리앰블의전송을 재시도 하는 방법
CN101646251B (zh) 2008-08-07 2012-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过程和测量间隙冲突的处理方法
US8934438B2 (en) * 2012-04-01 2015-01-13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Uplink transmission timing advance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WO2014055878A1 (en) * 2012-10-05 2014-04-1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coverage of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devices
CN104838717B (zh) * 2013-06-06 2018-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US9451639B2 (en) * 2013-07-10 2016-09-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 for a random access process
EP3048851B1 (en) * 2015-01-26 2020-03-11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det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084626A1 (ko) * 2016-11-03 2018-05-1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빔포밍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11202320B2 (en) * 2018-09-05 2021-12-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on unlicensed carri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77734A1 (en) * 2012-05-09 2018-03-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plurality of carrier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889272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CN108370547A (zh) * 2017-09-29 2018-08-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093490A (zh) * 2017-12-26 2018-05-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0898A (zh) * 2021-06-16 2021-11-09 北京邮电大学 无线数据监听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3630898B (zh) * 2021-06-16 2024-06-07 北京邮电大学 无线数据监听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WO2023143012A1 (zh) * 2022-01-27 2023-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覆盖增强处理方法和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63683A1 (zh) 2020-04-02
EP3849273A1 (en) 2021-07-14
EP3849273A4 (en) 2021-12-01
EP3849273B1 (en) 2023-11-08
US12004217B2 (en) 2024-06-04
US20210212129A1 (en) 2021-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50280B2 (en) Channelization and BWP
US11751245B2 (e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handling timer operation
US10959266B2 (en) OFDMA contention method and access point
EP3818768B1 (e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ocedure for unlicensed operation
JP7157660B2 (ja) ロングタームエボリューション/WiFi共存を可能にすること
US1158938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3016227B (zh) 改进蜂窝通信网络在非许可频带上的操作
EP3372041B1 (en) Scheduling and accessing of uplink resources
CN114845415A (zh) 一种上行信号的发送方法、用户设备
EP3849273B1 (en) Method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random access preamble
EP3375239B1 (en) Downlink prioritization in tdd based lbt systems
EP3216297B1 (en) Media access control for license-assisted access
CN111869306B (zh) 随机接入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16072908A1 (en) Dynamic listen before talk in license-assisted access
KR20230038104A (ko) 사이드링크 통신을 위한 슬롯 구조, 채널 액세스 및 자원 할당을 위한 시스템, 방법 및 장치
CN112740808A (zh) 消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WO2020215330A1 (zh) 随机接入过程中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20394782A1 (en) Handling Timing Conflicts Involv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Messages
CN111918404A (zh) 一种分配资源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12789939A (zh)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EP3542587B1 (en) Method and access node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23165468A1 (zh)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
KR20240102049A (ko) 비면허 대역에서 사이드링크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장치
WO2014110806A1 (en) Channel reservation and 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CN117793938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