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48485U - 跨坐型車輛用置物構件及跨坐型車輛 - Google Patents

跨坐型車輛用置物構件及跨坐型車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48485U
TWM648485U TW112205324U TW112205324U TWM648485U TW M648485 U TWM648485 U TW M648485U TW 112205324 U TW112205324 U TW 112205324U TW 112205324 U TW112205324 U TW 112205324U TW M648485 U TWM648485 U TW M64848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traddle
type vehicle
load
stor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05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褚健智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山葉機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山葉機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山葉機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2205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48485U/zh
Publication of TWM6484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48485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一種跨坐型車輛用置物構件,其具備:固定組件,其具有底座、承重頭部、桿部及鎖定構件;及收容構件,其具有至少一個結合件;且桿部係連接底座及承重頭部;鎖定構件係用於將固定組件鎖固於跨坐型車輛;收容構件藉由至少一個結合件掛設於固定組件之承重頭部。

Description

跨坐型車輛用置物構件及跨坐型車輛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跨坐型車輛用置物構件,特別是關於可自由地掛設於跨坐型車輛上之跨坐型車輛用置物構件。
先前,於跨坐型車輛中,具有於座部下方之收納箱中配置可裝卸於收納箱之箱體,亦有如專利文獻1,於設置於跨坐型車輛之護腳板之上方的前置物箱設置軟性元件或彈性繩、彈性布等具有彈性、伸縮性或延展性之材料之技術內容。
專利文獻1:台灣發明專利公開公報第201136791號。
於上述跨坐型車輛中,由於座部下方之收納箱之空間有限,若該空間已滿或不足夠而無法再放置其他的物品時,騎乘者則有需將物品放置於置腳板上方、位於護腳板之上方之前置物箱或於車體外殼之前外殼之前方等之額外置物空間之需求。為解決上述問題以滿足騎乘者之額外置物需求,先前技術中提出於跨坐型車輛之護腳板之上方的前置物箱設置軟性元件或具有彈性、伸縮性或延展性之材料(如專利文獻1)或於車體 外殼之前外殼之前方設置置物籃之技術內容。
然而,專利文獻1中的前置物箱雖可提供額外之置物空間,但其置物空間過於狹小,而無法滿足騎乘者之額外置物需求;而於車體外殼之前外殼之前方設置該置物籃時,容易造成跨坐型車輛之前方過於突兀,影響跨坐型車輛之整體性,進而造成跨坐型車輛之美觀程度大幅下降。
對此,騎乘者可考慮另外準備一置物籃或購物袋等之置物用具,於置物籃或購物袋收納物品時將該置物籃或購物袋置放於置腳板上,藉此以增加額外的置物空間。然而,若騎乘者逕自將該置物籃或購物袋隨意置於置腳板上而無任何限制該置物籃或購物袋於置腳板上方移動之措施,於跨坐型車輛行車時極有可能使該置物籃或購物袋不慎掉落路面,因此有造成騎乘者回頭撿取等不便之虞。
因此,本創作係鑒於上述狀況進行研發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可簡易裝卸於跨坐型車輛,且便於攜帶及收納,而能同時維持跨坐型車輛之整體性,以保持跨坐型車輛之美觀之跨坐型車輛用置物構件。藉此,可在保持美觀的同時,活用位於置腳板上方之置物空間而提升便利性,更能夠降低騎乘者於駕駛跨坐型車輛時,物品不慎掉落路面的可能。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案創作人首先思考可於置腳板上設置用以限制置物籃或購物袋移動的限位部。藉由此限位部的作用,能夠於跨坐型車輛行車時阻止該置物籃或購物袋的位置過度移動。然而,本案創作人進一步研究得知跨坐型車輛之行車速度或轉彎傾斜過快、傾斜角度過大 時,放置於置腳板上的置物籃或購物袋仍可能會有掉落的情形。並且,當沒有於置腳板上放置置物籃或購物袋的需要時,設置於置腳板上的限位部更可能會影響騎乘者置腳時的方便性及舒適性。
本案創作人又進而考慮於跨坐型車輛之護腳板中間部分形成掛勾部,以將用購物袋等的提手部吊掛於掛勾部上。然對於其他護腳板上沒有形成掛勾部的不同車型的跨坐型車輛,亦難以於其護腳板上再形成掛勾部。
本案創作人思考解決上述各種問題的方法,最終完成本創作,提供一種能夠輕易地在多種車型的跨坐型車輛中增設可簡易掛設及卸下類似購物袋之收容構件的掛設點,且使該掛設點成為牢固可靠的掛設部分,以滿足騎乘者之額外的置物需求,同時又可於不需要使用時容易將該收容構件卸下而收納於跨坐型車輛之內部。
具體而言,本創作之第一態樣之跨坐型車輛用置物構件,具備:固定組件,其具有底座、承重頭部、桿部及鎖定構件;及收容構件,其具有至少一個結合件;且桿部係連接底座及承重頭部;鎖定構件係用於將固定組件鎖固於跨坐型車輛;收容構件藉由至少一個結合件掛設於固定組件之承重頭部。
於本態樣之跨坐型車輛用置物構件中,由於可藉由鎖定構件將固定組件鎖固於跨坐型車輛,因此能夠輕易地於跨坐型車輛中增加用以掛設收容構件之掛設點。並且,可藉由將收容構件之至少一個結合件簡易掛設至固定組件。一般而言,許多車型的跨坐型車輛的護腳板上已設置有用以鎖定護腳板之鎖固點,因此可利用該既有的鎖固點,藉由本案創作的鎖定構件將固定組件鎖固於跨坐型車輛之護腳板上,能夠輕易地於不同 車型的跨坐型車輛中增加掛設點,即可將收容構件之至少一個結合件簡易掛設至固定組件,而增加額外的置物空間。
由此,收容構件可藉由固定組件簡易裝卸於跨坐型車輛,提供跨坐型車輛額外可限制物品的移動之收容空間,以滿足騎乘者之額外置物需求,並減少騎乘者於駕駛跨坐型車輛時,物品不慎掉落路面之可能。又,由於收容構件可簡易裝卸於跨坐型車輛,騎乘者於無額外置物需求時,即可將收容構件卸下收納於例如跨坐型車輛的收納箱中。等待下次完成購物且有額外置物需求時,再將其取出並掛設於跨坐型車輛上之固定組件的承重頭部即可,而可進一步提升便利性。
本創作之第二態樣之跨坐型車輛用置物構件中,鎖定構件亦可依序穿設於承重頭部、桿部及底座,而鎖固於跨坐型車輛。
藉此,可更加提升固定組件一體化的強度而提升鎖固於跨坐型車輛之穩定性,進而提高固定組件之可靠度。
本創作之第三態樣之跨坐型車輛用置物構件中,收容構件亦可具有彈性,且包含布料或網狀之塑膠材料。
於該情形時,收容構件於物品數量過多或較大時,可藉由其彈性進行伸縮、延展而提升置物的便利性以及進一步提供置物空間。又,在不使用收容構件時,可藉由其具有彈性且包含布料或網狀之塑膠材料之特性,將收容構件摺疊以便於收納。
本創作之第四態樣之跨坐型車輛用置物構件中,桿部之外徑亦可小於承重頭部,且承重頭部具有一個以上之定位部,定位部係形成為凹部或凸部,且至少一個結合件係具有彈性之繩索。
藉此,由於連接底座及承重頭部之桿部之外徑較承重頭部之外徑更 小,因此於承重頭部與底座之間的桿部可提供一可靠的掛設部分,用以掛設收容構件之至少一個結合件。又,藉由形成為凹部或凸部之定位部並配合具有彈性之繩索之至少一個結合件,可進一步使具有彈性之繩索在卡合或掛設於承重頭部之穩定性,從而進一步提升與固定組件與收容構件結合時的可靠度。
本創作之第五態樣之跨坐型車輛用置物構件中,承重頭部亦可具有鉤具及扣環中之一者;且至少一個結合件係鉤具或扣環中之一者。
於該情形時,可藉由鉤具及扣環中之一者配合鉤具及扣環中之一者而使承重頭部及結合件互相結合,從而進一步提升與固定組件與收容構件結合時的可靠度。
本創作之第六態樣之跨坐型車輛用置物構件中,收容構件亦可具有由底面部及一個或複數個側面部圍繞而成之收容空間;且底面部之硬度較一個或複數個側面部之硬度高。
於該情形時,由於收容構件之底面部之硬度較一個或複數個側面部之硬度高,因此能夠於底面部形成一穩定的置物平面供放置物品,且更能穩定地將收容構件放置於置腳板上。且於將收容構件摺疊以收納時,更能將摺疊後之收容構件的整體定形。
本創作之第七態樣係跨坐型車輛,其具備:頭管;轉向軸,其可旋轉地支持於頭管;前外殼,其覆蓋頭管之前方;轉向把手,其固定於轉向軸;護腳板,其設置於前外殼之後方;及收納箱,其可供收納物品;座部,其配置於護腳板之後方且收納箱之上方,並可供騎乘者乘坐,座部可以相對於收納箱於乘坐狀態與立起狀態之間旋動;其特徵在 於:具有一跨坐型車輛用置物組件,跨坐型車輛用置物組件具備:固定組件,其具有底座、承重頭部、桿部及鎖定構件;及收容構件,其具有至少一個結合件;且桿部係連接底座及承重頭部;固定組件係藉由鎖定構件鎖固於跨坐型車輛之護腳板;收容構件藉由至少一個結合件掛設於上述固定組件之上述承重頭部。
於本態樣之跨坐型車輛中,由於可藉由鎖定構件將固定組件鎖固於跨坐型車輛,因此能夠輕易地於跨坐型車輛中增加用以掛設收容構件之掛設點。並且,可藉由將收容構件之至少一個結合件簡易掛設至固定組件。一般而言,許多車型的跨坐型車輛的護腳板上已設置有用以鎖定護腳板之鎖固點,因此可利用該既有的鎖固點,藉由本案創作的鎖定構件將固定組件鎖固於跨坐型車輛之護腳板上,能夠輕易地於不同車型的跨坐型車輛中增加掛設點,即可將收容構件之至少一個結合件簡易掛設至固定組件,而增加額外的置物空間。
由此,收容構件可藉由固定組件簡易裝卸於跨坐型車輛,提供跨坐型車輛額外可限制物品的移動之收容空間,以滿足騎乘者之額外置物需求,並減少騎乘者於駕駛跨坐型車輛時,物品不慎掉落路面之可能。又,由於收容構件可簡易裝卸於跨坐型車輛,騎乘者於無額外置物需求時,即可將收容構件卸下收納於例如跨坐型車輛的收納箱中。等待下次完成購物且有額外置物需求時,再將其取出並掛設於跨坐型車輛上之固定組件的承重頭部即可,而可進一步提升便利性。
本創作之第八態樣之跨坐型車輛中,鎖定構件亦可依序穿設於承重頭部、桿部及底座,且鎖固於護腳板之下部。藉此,可更加提升固定組件一體化的強度而提升鎖固於跨坐型車輛之穩定性,進而提高固定 組件之可靠度。
本創作之第九態樣之跨坐型車輛中,收容構件亦可具有彈性,且為包含布料或網狀之塑膠材料。
於該情形時,收容構件於物品數量過多或較大時,可藉由其彈性進行伸縮、延展而提升置物的便利性以及進一步提供置物空間。又,在不使用收容構件時,可藉由其具有彈性且包含布料或網狀之塑膠材料之特性,將收容構件摺疊以便於收納。
本創作之第十態樣之跨坐型車輛中,桿部之外徑亦可小於承重頭部,且承重頭部具有一個以上之定位部,定位部係形成為凹部或凸部,且至少一個結合件係具有彈性之繩索。
藉此,由於連接底座及承重頭部之桿部之外徑較承重頭部之外徑更小,桿部及承重頭部可提供一可靠的掛設部分,用以掛設收容構件之至少一個結合件。又,相較於其他形狀之承重頭部,藉由形成為凹部或凸部之定位部並配合具有彈性之繩索之至少一個結合件,可進一步使具有彈性之繩索在卡合或掛設於承重頭部之凹部或凸部時的穩定性,從而進一步提升與固定組件與收容構件結合時的可靠度。
本創作之第十一態樣之跨坐型車輛中,承重頭部亦可具有鉤具及扣環中之一者;且至少一個結合件係鉤具或扣環中之一者。
於該情形時,可藉由鉤具及扣環中之一者配合鉤具及扣環中之另一者而使承重頭部及結合件互相結合,從而進一步提升與固定組件與收容構件結合時的可靠度。
本創作之第十二態樣之跨坐型車輛中,收容構件具有由底面部及一個或複數個側面部圍繞而成之收容空間;且底面部之硬度較一個 或複數個側面部之硬度高。
於該情形時,由於收容構件之底面部之硬度較一個或複數個側面部之硬度高,因此能夠於底面部形成一穩定的置物平面供放置物品,且更能穩定地將收容構件放置於置腳板上。且於將收容構件摺疊以收納時,更能將摺疊後之收容構件的整體定形。
本創作之第十三態樣之跨坐型車輛中,護腳板之左側及右側亦可分別設有固定組件,收容構件藉由至少一個結合件掛設於設置於護腳板之左側及右側之固定組件之承重頭部;收納箱之上部於座部之前部之下方設有至少一個吊掛構件,於座部成為乘坐狀態時,吊掛構件由座部覆蓋;且至少一個結合件可同時掛設於至少一個吊掛構件。
於該情形時,可利用設置於護腳板之左側及右側之固定組件以及設置於收納箱之上部且位於座部之前部之下方之至少一個吊掛構件掛設收容構件之至少一個結合件,用以吊掛收容構件。
藉此,可於跨坐型車輛提供至少3個掛設點用以同時掛設收容構件,因此可進一步提升跨坐型車輛用置物組件之穩定性,並可藉由覆蓋收納箱而成為乘坐狀態之座部,覆蓋設於收納箱之上部的吊掛構件,可保護吊掛構件,同時增進車輛整體的美觀。
本創作之第十四態樣之跨坐型車輛中,護腳板之左側及右側亦可分別設有固定組件,收容構件藉由至少一個結合件將收容構件之一側掛設於設置於護腳板之左側及右側之固定組件之承重頭部;至少一個結合件上更設有至少一個卡止件,且於座部成為乘坐狀態時,將至少一個卡止件夾持於座部與收納箱之間,藉此將收容構件之另一側掛設於座部與收納箱之間。
於該情形時,可利用至少一個結合件上所具有之卡止件,於座部處於乘坐狀態時卡止於座部與收納箱之間。
藉此,可於跨坐型車輛提供至少3個掛設點,因此可進一步提升跨坐型車輛用置物組件之穩定性,並且只需於至少一個結合件上設置至少一個卡止件即可,而不需於跨坐型車輛上另外增設吊掛構件,因此能夠輕易地適用於不同車型的跨坐型車輛中。
本創作之第十五態樣之跨坐型車輛中,亦可具備設置於座部之背面之複數個背側掛扣構件;收容構件具有由底面部及一個或複數個側面部圍繞而成之收容空間;且底面部進而具備複數個底面部結合件;收容構件可摺疊並藉由至少一個底面部結合件掛設於複數個背側掛扣構件。
於該情形時,可將收容構件摺疊後,藉由收容構件之底面部結合件,將其掛設於設置於座部之背面之複數個背側掛扣構件。藉此,可在不使用收容構件時,便於收納收容構件。
1:跨坐型車輛
2:固定組件
3:收容構件
4:車體框架
5:座部
6:收納箱
7:轉向把手
8:前叉
9:動力單元
10:把手外殼
11:前外殼
12:護腳板
13:置腳板
13s:上表面
14:側外殼
15:後外殼
16:擋泥板
21:底座
22:承重頭部
23:桿部
24:鎖定構件
31:結合件
32:底面部
33:側面部
34:手提部
35:補強部
36:拉鏈
37:調節器
38:底面部結合件
41:頭管
42:向下框架
43:下框架
44:後框架
51:座墊
52:座部底板
53:背側掛扣構件
61:凸緣部
62:吊掛構件
81:前叉管
91:引擎
92:驅動機構
100:跨坐型車輛用置物組件
111:鎖固柱
121:鎖固點
221:定位部
CS:掛設空間
O1:開口
S1:收納空間
SL:置腳空間
Wf:前輪
Wr:後輪
圖1係將裝有物品之一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用置物組件掛設於跨坐型車輛時之跨坐型車輛之左側視圖。
圖2係以虛線表示出車體框架時之跨坐型車輛之左側視圖。
圖3係表示固定構件鎖固於護腳板時之部分放大圖。
圖4A係表示固定組件之立體圖、圖4B係表示鎖定構件24與固定組件分離時之立體圖、圖4C係表示固定組件之側視圖。
圖5係一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用置物組件之展開狀態圖。
圖6係一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用置物組件之摺疊狀態圖。
圖7係表示跨坐型車輛之座部於立起狀態時之後視圖。
圖8係將一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用置物組件掛設於跨坐型車輛之左側視圖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案創作之跨坐型車輛及跨坐型車輛用置物構件進行說明。本說明中,如無特別說明,則為對配置於水平之路面上之基準姿勢之跨坐型車輛所進行之說明。基準姿勢係轉向把手位於跨坐型車輛可直行時之直行位置,且後輪之旋轉中心為水平之姿勢。又,前後方向、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係基於基準姿勢之跨坐型車輛而定義。前後方向相當於車輛長度方向,左右方向相當於車輛寬度方向,上下方向相當於車輛高度方向。又,本說明中之「左方」、「右方」分別表示自乘坐於跨坐型車輛之騎乘者角度觀察之左方、右方。
《車輛本體》
圖1係表示跨坐型車輛之左側視圖,即於跨坐型車輛左側觀察跨坐型車輛之視圖。又,圖2中以實線所示之座部之位置,係騎乘者可乘坐時之乘坐狀態,圖2中以二點鏈線所示之座部之位置則係座部立起時之立起狀態,於此狀態時可將行李置入收納箱中。
首先,參照圖1、2對本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之整體構造進行概說。圖1係顯示將裝有物品之跨坐型車輛用置物組件掛設於跨坐型車輛時之跨坐型車輛之左側視圖。圖2係以虛線表示出車體框架時之跨坐型車輛之左側視圖。
如圖2所示,跨坐型車輛係例如速克達型車輛。如圖2所示,跨坐型車輛1具備由車體外殼覆蓋之車體框架4。車體框架4包含:頭管41,其傾斜地向後方且上方延伸;及向下框架42,其自頭管41傾斜地向後方且下方延伸。
車體框架4又包含自向下框架42之下端部於左右方向展開之一對下框架43。車體框架4更包含自一對下框架43之後端部傾斜地向後方且上方延伸之一對後框架44。一對下框架43於側視下彼此大致重疊。一對後框架44亦於側視下彼此大致重疊。下框架43之前端部配置於較頭管41更靠下方,且固定於向下框架42。由於圖2為左側視圖而僅表示出位於跨坐型車輛之左側之下框架43及後框架44,然於跨坐型車輛之右側亦有另一下框架43以及另一後框架44。
如圖2所示,跨坐型車輛1包含騎乘者乘坐之座部5。座部5配置於頭管41之後方,且配置於一對後框架44之上方。
如圖1、2所示,跨坐型車輛1具備收容安全帽或行李等物品之收納箱6。收納箱6配置於座部5之下方。座部5經由設置於前端部或後端部之鉸鏈或轉動軸連結於收納箱6或車體外殼上。圖2表示座部5之前端部經由鉸鏈連結於收納箱6之例。藉此,座部5能夠相對於位於其下方之收納箱6旋動。換言之,座部5可藉由設置於前端或後端之鉸鏈或轉動軸而相對跨坐型車輛1之車體旋動,亦即座部5可於乘坐狀態與立起狀態之間旋動。而形成於收納箱6之上端之開口O1(請參考圖7所示)可藉由座部5上下旋動而開閉。
藉此,座部5能夠上下旋動而於將收納箱6之開口O1打開之立起狀態(亦即圖2中以二點鏈線所示之位置)與收納箱6之開口O1由座部5 關閉之乘坐狀態(圖2中以實線所示之位置)之間變動。此外,跨坐型車輛1可另外具備將座部5於乘坐狀態鎖閉之座部鎖閉裝置(圖中未示出)。
如圖1、2所示,跨坐型車輛1包含:轉向把手7,其由騎乘者所操縱而可進行跨坐型車輛1之轉向;及前叉8,其支持前輪Wf使之可旋轉。作為前輪支持構件之一例之前叉8包含分別配置於前輪Wf之右側及左側之一對前叉管81、及貫穿頭管41之轉向軸(圖中未示出)。轉向軸之上端部自頭管41之上端部向上方突出。轉向把手7連結於轉向軸之上端部。轉向把手7配置於頭管41之上方。若轉向把手7轉向,則前輪Wf與轉向軸及前叉8以頭管41之中心線左右旋動。
跨坐型車輛1包含使相當於驅動輪之後輪Wr旋轉之動力單元9。動力單元9包含:引擎91,其產生使跨坐型車輛行駛之動力;及驅動機構92,其將引擎91之動力傳遞至後輪Wr。引擎91為原動機之一例。原動機亦可為電動馬達。於原動機為引擎之情形時,跨坐型車輛包含貯存供給至引擎之燃料之燃料箱。
跨坐型車輛之車體外殼包含:把手外殼10,其配置於轉向把手7之前方及後方;前外殼11,其配置於頭管41之前方;及護腳板12,其配置於頭管41之後方。圖3係圖2中所示之固定組件周圍的部分放大圖。如圖3所示,護腳板12上設有用以將其鎖固於前外殼11內側之鎖固柱111(以虛線表示)上之鎖固點121。把手外殼10與轉向把手7一同地左右旋動。護腳板12於前後方向上配置於頭管41與座部5之間。座部5配置於護腳板12之後方。
此外,車體外殼又包含:置腳板13,其配置於一對下框架43之上方。藉由以上之構成,於前後方向上之護腳板12與後述之側外殼 14之間且置腳板13之上方,形成了供乘坐於座部之騎乘者之腳活動之置腳空間SL。
又,乘坐於座部5之騎乘者將腳置放於置腳板13之上表面13s。於乘坐於座部5之騎乘者之腳置於上表面13s時,騎乘者之腿部配置於護腳板12之後方。
如圖2所示,車體外殼又包含:一對側外殼14,其等分別配置於一對後框架44之右側及左側;及後外殼15,其位於車輛的後側且配置於一對側外殼14之間。側外殼14於側視下配置於座部5之下方。此外,車體外殼並具備擋泥板16,擋泥板16於側視下自後外殼15向後方且下方傾斜地延伸,且配置於後輪Wr之上方及後方。
一對側外殼14係分別配置於收納箱6之右側及左側,於側視下與收納箱6重疊而遮蓋收納箱6。後框架44於左右方向上配置於收納箱6與側外殼14之間。因此,如圖2所示,側外殼14於側視下亦與後框架44重疊而遮蓋後框架44。換言之,側外殼14於左右方向上配置於後框架44之外側。
如圖2及圖7所示,收納箱6形成為一筒狀,其內部形成可以收容安全帽或行李等物品之收納空間S1。
如圖2及圖7所示,於收納箱6之上方且前方之部分設置有自收納箱6朝車輛前方突出之凸緣部61。
收納箱6之凸緣部61係形成為大致向前方延伸之面板狀。凸緣部61上設置有鉸鏈,座部5於前端經由鉸鏈而安裝於凸緣部61上。藉此,座部5可以相對於收納箱6於乘坐狀態與立起狀態之間旋動。此外,亦可於採用於凸緣部61上設置軸承並且於座部5上設置轉動軸的構造,而使 座部5可以相對於收納箱6於乘坐狀態與立起狀態之間旋動。
如圖1、2所示,座部5包含:座墊51,其供騎乘者乘坐時與其臀部相接;及座部底板52(請參照圖7),其配置於座墊51下側。
如圖1、圖2及圖6所示,收納箱6之凸緣部61上設有至少一個吊掛構件62,當設有二個吊掛構件62時,二個吊掛構件62可分別設於鉸鏈之左右側。於座部5成為乘坐狀態時,吊掛構件62係位於座部5之前部之下方而可由座部5覆蓋。吊掛構件62可供騎乘者吊掛安全帽等物品,或可吊掛後述之本創作之收容構件3之一端之結合件31。
《跨坐型車輛用置物組件》
如圖1~6所示,跨坐型車輛用置物組件100(下稱置物組件),具有固定組件2、及收容構件3。固定組件2具有底座21、承重頭部22、桿部23及鎖定構件24。收容構件3具有至少一個結合件31。
於本實施形態中,係將固定組件之底座21、承重頭部22及桿部23形成為一體,而鎖定構件24則為獨立之個體。且底座21、承重頭部22、桿部23之外徑設定為由大至小依序為底座21、承重頭部22、桿部23。惟本創作不限定於此,底座21、承重頭部22、桿部23之外徑亦可設定為由大至小依序為承重頭部22、底座21、桿部23。藉此,固定組件2可於底座21及承重頭部22之間提供一掛設空間CS,供收容構件3之結合件31掛設於固定組件2。而在將收容構件3掛設於固定組件2時,由於承重頭部22之外徑較桿部23大,因此承重頭部22可將結合件31擋止於桿部23上,從而起到一類似於掛鈎之功能。
此外,本創作中較佳為將承重頭部22之外徑設為桿部23之外徑的至少三倍,藉此,於桿部23之外側所提供的掛設空間CS可更加充 分地受到承重頭部22的擋止,結合件31更不易脫離,進一步獲致提升跨坐型車輛用置物組件100掛設於跨坐型車輛1時之穩定性。
如圖1、圖3及圖4A~4C所示,鎖定構件24可為一螺栓,並依序穿設於承重頭部22、桿部23及底座21,接著穿設於護腳板12之鎖固點121,最後鎖固於前外殼11內側之鎖固柱111上。藉此,可直接利用許多車型之跨坐型車輛1上既有的設置於護腳板12上用以鎖固護腳板12之鎖固點121,而將底座21緊固於護腳板12的方式,將承重頭部22、桿部23及底座21鎖固於跨坐型車輛。一般而言,鎖固點121設於護腳板12之下部,但亦可設於護腳板12之其他部位。
鎖定構件24並不限於如上述之獨立的螺栓,亦可為將作為鎖定構件24之螺栓部分與底座21、承重頭部22、及桿部23形成為一體,藉此可直接將固定組件2之作為鎖定構件24之螺栓部分穿設於護腳板12之鎖固點121,並鎖固於前外殼11內側之鎖固柱111上。如此,可更獲致將固定組件2鎖固於跨坐型車輛1時的便利性。
如圖5所示,收容構件3係具有由底面部32及複數個側面部33所圍繞而成之收容空間。於側面部33之上緣可進而設置有至少二個手提部34。
收容構件3之底面部32及複數個側面部33係由網狀布料所構成,從而可提供柔軟的面以對應不同大小、形狀之物品,並且在一定程度內限制容置於收容空間內之物品的移動範圍。收容構件3之材料並不限於上述網狀布料,只要由具有彈性之材料所構成即可,例如具有彈性之布料(彈性纖維布料等)或是具有彈性之塑膠材料(聚酯纖維、尼龍等)等。
如圖6所示,收容構件3之底面部32除了可由上述網狀布料 所構成,亦可對其設置補強部35,以增加底面部32的強度或硬度。藉此可於底面部32形成一穩定的置物平面供放置物品,以提升物品置於收容構件的穩定性。此外,亦可於補強部35另設置收納袋,並設置開閉收納袋口的拉鏈36,提供額外的置物空間。該置物空間可收納小型或薄型物品,例如面紙、口罩、鑰匙等。
收容構件於複數個側面部33之上緣設置有至少一個結合件31。如圖5所示,結合件31可分別設於由四個側面部33所形成的四個角落。結合件31係由穿設於複數個側面部33之上緣之一條環形彈性繩於四個角落分別露出的環狀部分所形成。藉由在由四個側面部所形成的四個角落使彈性繩露出,而在四個角落形成由彈性繩所構成的結合件31,如此即可掛設於底座21及承重頭部22之間所提供的掛設空間CS。
於複數個側面部33之上緣設置有可調節收容空間之上方開口之大小之調節器37。使用者可將構成結合件31之彈性繩自其貫通孔(圖中未示出)拉出後,以調節器37的夾持部(圖中未示出)夾持自貫通孔拉出之彈性繩,藉此設定環繞於收容空間之上方開口之彈性繩之長度,以達到控制收容空間之上方開口之大小的功能。
藉由該調節器37,可在將物品容置於收容空間時,調節收容空間之上方開口之大小,以適應不同大小的物品。此外,更可在將物品容置於收容空間後,調節收緊收容空間之上方開口之大小,以達到進一步限制容置於收容空間之物品於置腳板上的移動。
本創作之收容構件3不限於如圖式所示由一個底面部32及四個側面部33所形成,只要側面部33之數量能夠圍繞出一收容空間即可。例如,側面部33亦可由單一個側面形成為環狀,以環繞形成為一圓筒 狀之收容構件3。
《跨坐型車輛用置物組件與跨坐型車輛之結合》
如上所述,本創作藉由鎖定構件24將固定組件2鎖固於護腳板12上既有的鎖固點121,能夠不需對跨坐型車輛1本身做結構性破壞即能夠以固定組件2增設供掛設收容構件3之掛設點。而如圖8所示,本實施例在護腳板12之於左右方向上設有兩組固定組件2,提供兩個掛設點。此外,跨坐型車輛1更於收納箱6之上部於座部5之前部之下方,即於收納箱6之凸緣部61上設有至少一個吊掛構件62。而在本實施例中,於收納箱6的凸緣部61之左右方向上設有兩個吊掛構件62。
本實施例於收容構件之複數個側面部之上緣設置有以一條環形彈性繩形成之四個結合件,做為至少一個結合件31之一例。如圖8所示,藉由將收容構件3之四個結合件31與設置於護腳板12的兩組固定組件2以及設置於收納箱的凸緣部61之兩個吊掛構件62結合,可簡便地將收容構件3掛設於護腳板12板及座部5之間以及置腳板13之上方,達到活用置腳板上方之置腳空間SL之目的,以提升騎乘者騎乘跨坐型車輛1時缺少置物空間時之便利性。
本創作之結合件亦不限於如圖5或圖8所示形成有四個。結合件31之數量只要能夠提供穩定的掛設方式亦可。亦即可於護腳板12設置一組或兩組固定組件2,而於收納箱6之凸緣部61上設置一個或二個吊掛構件62,收容構件3則可設置一至四個結合件31,如此將有各種吊掛組合的可能性。例如,收容構件3設置有三個結合件31時,其中一個結合件31掛設於固定於護腳板12上之一組固定組件2,另外兩個結合件31則掛設於設置於凸緣部61上之兩個吊掛構件62;亦可將其中兩個結合件31掛設 於固定於護腳板12上之兩組固定組件2,另外一個結合件31則掛設於設置於凸緣部61上之一個吊掛構件62。而於護腳板12設置一組固定組件2,於凸緣部61上設置一個吊掛構件62時,使收容構件3具有至少二個結合件31,而將其中一個結合件31掛設於固定於護腳板12上之一組固定組件2,另外一個結合件31則掛設於設置於凸緣部61上之一個吊掛構件62。本創作亦可在護腳板12之於左右方向上的一側設一組固定組件2,提供一個掛設點,而僅將收容構件3之一個結合件31掛設於此一個掛設點。
此外,較佳為在置腳板13上形成止滑用之凸條。凸條可例如於置腳板13之左右方向上之左側及右側,形成大致沿前後方向延伸之凸條。藉由該凸條,可限制掛設於護腳板12及座部5之間且置放於置腳板13之上方之收容構件3在置腳板13上於跨坐型車輛1之左右方向之移動,於跨坐型車輛1轉彎而傾斜,致使收容構件3於左右方向上過度移動時,進一步降低收容於收容構件3之物品因移動而撞擊或抵靠騎乘者之腳部所造成騎乘者的不適感,提升騎乘者騎乘跨坐型車輛1之舒適度。
《收容構件的摺疊收納》
本實施例之收容構件3由具有彈性等布料、塑膠材料構成複數個側面部33,配合設置有補強部35之底面部32,可於摺疊複數個側面部33後,將複數個側面部33收置於底面部32之內表面側,即收容空間內的一側。藉此,如圖6所示,可將收容構件3簡潔地摺疊整理成薄型,以減少收容構件3之體積而便於收納。
如圖6所示,於底面部32之外緣可具備複數個底面部結合件38。於本實施例中,複數個底面部結合件38可如設置於複數個側面部33之上緣之至少一個結合件,利用彈性繩穿設於底面部32之外緣並露出 於四個角落中之複數個所構成。另外,如圖7所示,在座部5之背面可設置複數個背側掛扣構件53,以與收容構件3之底面部結合件38結合。藉由將複數個底面部結合件38與複數個背側掛扣構件53分別彼此結合,可將整理成薄型的收容構件3掛設於座部5的背面。藉此,可在不使用收容構件3時,簡易地進行收容構件的收納。
《變形例》
如圖1及圖4A~4C所示,承重頭部22之外緣具有由最大外徑向內凹陷的定位部221。藉由該呈凹陷狀之定位部221,可在收容構件3掛設於固定組件2時,使做為結合件31之彈性繩離開掛設空間CS的部分藉由定位部221所定位。由此,承重頭部22除了可達成上述可將做為結合件31之彈性繩擋止於桿部23之效果外,更能將彈性繩離開掛設空間CS的部分定位,可更進一步防止彈性繩於承重頭部22邊緣滑動而從承重頭部22脫落,故能進一步提升收容構件3掛設於固定組件2時的穩定性。
定位部221亦可形成為凸部。具體而言,以一中心圓為基準,向中心圓圓周內凹陷的稱為凹部,向中心圓圓周外側突出的稱為凸部。定位部221形成為凸部時,做為結合件31之彈性繩可環繞該凸部以達成將收容構件3掛設於固定組件2之功能。
結合件31不限於由彈性繩所構成,亦可由扣環或鉤具所構成。配合作為結合件之扣環或鉤具,可將承重頭部替換或增設扣環或鉤具。
扣環可為常見鑰匙圈扣或登山扣等,其構成主要為一環狀,並於該環狀的一側設有可按壓部分。藉由按壓該可按壓部分,可使向該環狀的一部分向環狀內部轉動,從而於該環狀形成一缺口,以使兩個扣 環能夠互相扣合。扣環亦可為簡單圓環。而鉤具可為一簡單掛勾。
因此,藉由作為承重頭部22的扣環或鉤具與作為結合件31的扣環或鉤具互相扣合,亦可提供一簡易的將收容構件3掛設於固定組件2的掛設方式。此時,掛設方式較佳為採用扣環對鉤具的方式,藉由作為結合件31之扣環以及設於承重頭部22之鉤具,能夠以輕鬆簡易的方式將收容構件3之結合件掛設於固定組件2之承重頭部22。最佳為採用扣環對扣環的方式,藉由兩扣環彼此之間無開口的方式,以進一步確保掛設於固定組件2之收容構件3不會有自固定組件2脫落的可能,提高跨坐型車輛用置物組件100的安全性。
除了使用設置於收納箱之凸緣部61上的吊掛構件62來掛設收容構件3,更可於結合件31上增設一卡止件,卡止件係例如於結合件31末端增設一尺寸較大的硬質物體。於掛設收容構件3時,將結合件31末端之卡止件越過收納箱6之上緣而置於收納箱6之內部,並將座部5回復至乘坐狀態時,藉此可將卡止件卡止於座部5及收納箱6之間,使卡止件產生類似於錨定的作用,而直接完成座部側之結合件31的掛設,以取代將結合件31掛設於吊掛構件62之功能。
《效果》
於本創作之第一態樣之中,由於可藉由鎖定構件24將固定組件2鎖固於跨坐型車輛1,因此能夠輕易地於跨坐型車輛1中增加用以掛設收容構件3之掛設點。並且,可藉由將收容構件3之至少一個結合件31簡易掛設至固定組件2。一般而言,許多車型的跨坐型車輛1的護腳板12上已設置有用以鎖定護腳板12之鎖固點121,因此可利用該既有的鎖固點121,藉由本創作的鎖定構件24將固定組件2鎖固於跨坐型車輛1之護腳板 12上,能夠輕易地於不同車型的跨坐型車輛1中增加掛設點,即可將收容構件3之至少一個結合件31簡易掛設至固定組件2,而增加額外的置物空間。
於本創作之第二態樣之中,鎖定構件24亦可依序穿設於承重頭部22、桿部23及底座21,而鎖固於跨坐型車輛1。藉此,可更加提升固定組件2一體化的強度而提升鎖固於跨坐型車輛1之穩定性,進而提高固定組件2之可靠度。
於本創作之第三態樣之中,收容構件3亦可具有彈性,且包含布料或網狀之塑膠材料。於該情形時,收容構件3於物品數量過多或較大時,可藉由其彈性進行伸縮、延展而提升置物的便利性以及進一步提供置物空間。又,在不使用收容構件3時,可藉由其具有彈性且包含布料或網狀之塑膠材料之特性,將收容構件3摺疊以便於收納。
於本創作之第四態樣之中,桿部23之外徑亦可小於承重頭部22,且承重頭部22具有一個以上之定位部221,定位部221係形成為凹部或凸部,且至少一個結合件31係具有彈性之繩索。藉此,由於連接底座21及承重頭部22之桿部23之外徑較承重頭部22之外徑更小,因此於承重頭部22與底座21之間的桿部可提供一可靠的掛設部分,用以掛設收容構件3之至少一個結合件31。又,藉由形成為凹部或凸部之定位部221並配合具有彈性之繩索之至少一個結合件31,可進一步使具有彈性之繩索在卡合或掛設於承重頭部22之凹部或凸部時的穩定性,從而進一步提升與固定組件2與收容構件3結合時的可靠度。
於本創作之第五態樣之中,承重頭部22亦可具有鉤具及扣環中之一者;且至少一個結合件31係鉤具或扣環中之一者。於該情形時, 可藉由鉤具及扣環中之一者配合鉤具及扣環中之一者而使承重頭部及結合件互相結合,從而進一步提升與固定組件與收容構件結合時的可靠度。
於本創作之第六態樣之中,收容構件3亦可具有由底面部32及複數個側面部33圍繞而成之收容空間;且底面部32之硬度較複數個側面部33之硬度高。於該情形時,由於收容構件3之底面部32之硬度較複數個側面部33之硬度高,因此能夠於底面部32形成一穩定的置物平面供放置物品,且更能穩定地將收容構件3放置於置腳板13上。且於將收容構件3摺疊以收納時,更能將摺疊後之收容構件的整體定形。
於本創作之第七態樣之中,由於可藉由鎖定構件24將固定組件2鎖固於跨坐型車輛1,因此能夠輕易地於跨坐型車輛1中增加用以掛設收容構件3之掛設點。並且,可藉由將收容構件3之至少一個結合件31簡易掛設至固定組件2。一般而言,許多車型的跨坐型車輛1的護腳板12上已設置有用以鎖定護腳板之鎖固點121,因此可利用該既有的鎖固點121,藉由本創作的鎖定構件24將固定組件2鎖固於跨坐型車輛1之護腳板12上,能夠輕易地於不同車型的跨坐型車輛1中增加掛設點,即可將收容構件3之至少一個結合件31簡易掛設至固定組件2,而增加額外的置物空間。
由此,收容構件3可藉由固定組件2簡易裝卸於跨坐型車輛1,提供跨坐型車輛1額外可限制物品的移動之收容空間,以滿足騎乘者之額外置物需求,並減少騎乘者於駕駛跨坐型車輛1時,物品不慎掉落路面之可能。又,由於收容構件3可簡易裝卸於跨坐型車輛1,騎乘者於無額外置物需求時,即可將收容構件3卸下收納於例如跨坐型車輛1的收納箱6中。等待下次完成購物且有額外置物需求時,再將其取出並掛設於跨坐型 車輛上1之固定組件2的承重頭部22即可,而可進一步提升便利性。
於本創作之第八態樣之中,鎖定構件24亦可依序穿設於承重頭部22、桿部23及底座21,且鎖固於護腳板12之下部。藉此,可更加提升固定組件2一體化的強度而提升鎖固於跨坐型車輛1之穩定性,進而提高固定組件2之可靠度。
於本創作之第九態樣之中,收容構件3亦可具有彈性,且為包含布料或網狀之塑膠材料。於該情形時,收容構件3於物品數量過多或較大時,可藉由其彈性進行伸縮、延展而提升置物的便利性以及進一步提供置物空間。又,在不使用收容構件3時,可藉由其具有彈性且包含布料或網狀之塑膠材料之特性,將收容構件3摺疊以便於收納。
於本創作之第十態樣之中,桿部23之外徑亦可小於承重頭部22,且承重頭部22具有一個以上之定位部221,定位部221係形成為凹部或凸部,且至少一個結合件31係具有彈性之繩索。藉此,由於連接底座21及承重頭部22之桿部23之外徑較承重頭部22之外徑更小,桿部23及承重頭部22可提供一可靠的掛設部分,用以掛設收容構件3之至少一個結合件31。又,相較於其他形狀之承重頭部22,藉由形成為凹部或凸部之定位部221並配合具有彈性之繩索之至少一個結合件31,可進一步使具有彈性之繩索在卡合或掛設於承重頭部22之凹部或凸部時的穩定性,從而進一步提升與固定組件2與收容構件3結合時的可靠度。
於本創作之第十一態樣之中,承重頭部22亦可具有鉤具及扣環中之一者;且至少一個結合件31係鉤具或扣環中之一者。於該情形時,可藉由鉤具及扣環中之一者配合鉤具及扣環中之另一者而使承重頭部22及結合件31互相結合,從而進一步提升與固定組件2與收容構件3結合 時的可靠度。
於本創作之第十二態樣之中,收容構件3具有由底面部32及複數個側面部33圍繞而成之收容空間;且底面部32之硬度較複數個側面部33之硬度高。於該情形時,由於收容構件3之底面部32之硬度較複數個側面部33之硬度高,因此能夠於底面部32形成一穩定的置物平面供放置物品,且更能穩定地將收容構件3放置於置腳板13上。且於將收容構件3摺疊以收納時,更能將摺疊後之收容構件3的整體定形。
於本創作之第十三態樣之中,護腳板12之左側及右側亦可分別設有固定組件2,收容構件3藉由至少一個結合件31掛設於設置於護腳板12之左側及右側之固定組件2之承重頭部22;收納箱6之上部於座部5之前部之下方設有至少一個吊掛構件62,於座部5成為乘坐狀態時,吊掛構件62由座部5覆蓋;且至少一個結合件31可同時掛設於至少一個吊掛構件62。於該情形時,可利用設置於護腳板12之左側及右側之固定組件2以及設置於收納箱6之上部且位於座部5之前部之下方之至少一個吊掛構件62掛設收容構件3之至少一個結合件31,用以吊掛收容構件3。藉此,可於跨坐型車輛1提供至少3個掛設點用以同時掛設收容構件3,因此可進一步提升跨坐型車輛用置物組件100之穩定性,並可藉由覆蓋收納箱6而成為乘坐狀態之座部5,覆蓋設於收納箱6之上部的吊掛構件62,可保護吊掛構件62,同時增進車輛整體的美觀。
於本創作之第十四態樣之中,護腳板12之左側及右側亦可分別設有固定組件2,收容構件3藉由至少一個結合件31將收容構件3之一側掛設於設置於護腳板12之左側及右側之固定組件2之承重頭部22;至少一個結合件31上更設有至少一個卡止件,且於座部5成為乘坐狀態時,將 至少一個卡止件夾持於座部5與收納箱6之間,藉此將收容構件3之另一側掛設於座部5與收納箱6之間。於該情形時,可利用至少一個結合件31上所具有之卡止件,於座部5處於乘坐狀態時卡止於座部5與收納箱6之間。藉此,可於跨坐型車輛1提供至少3個掛設點,因此可進一步提升跨坐型車輛用置物組件100之穩定性,並且只需於至少一個結合件31上設置至少一個卡止件即可,而不需於跨坐型車輛1上另外增設吊掛構件62,因此能夠輕易地適用於不同車型的跨坐型車輛1中。
於本創作之第十五態樣之中,亦可具備設置於座部5之背面之複數個背側掛扣構件53;於收容構件3之底面部32進而具備複數個底面部結合件38;收容構件3可摺疊並藉由複數個底面部結合件38掛設於複數個背側掛扣構件53。於該情形時,可將收容構件3摺疊後,藉由收容構件3之底面部結合件38,將其掛設於設置於座部5之背面之複數個背側掛扣構件53。藉此,可在不使用收容構件3時,便於收納收容構件3。
又,例如,跨坐型車輛1可具有2個車輪,亦可具有3個以上車輪。例如,亦可具有2個前輪與1個後輪。跨坐型車輛1也不限於速克達型車輛,亦可為運動型機車、或附踏板之輕型機車等其他機車。或者,跨坐型車輛並不限於速克達型車輛,亦可為ATV(All Terrain Vehicle(全地形型車輛)等四輪越野車等其他車輛。
1:跨坐型車輛
2:固定組件
3:收容構件
5:座部
6:收納箱
7:轉向把手
8:前叉
9:動力單元
10:把手外殼
11:前外殼
12:護腳板
13:置腳板
13s:上表面
14:側外殼
15:後外殼
16:擋泥板
31:結合件
51:座墊
61:凸緣部
62:吊掛構件
81:前叉管
91:引擎
92:驅動機構
100:跨坐型車輛用置物組件
Wf:前輪
Wr:後輪

Claims (15)

  1. 一種跨坐型車輛用置物組件,其具備:固定組件,其具有底座、承重頭部、桿部及鎖定構件;及收容構件,其具有至少一個結合件;且上述桿部係連接上述底座及上述承重頭部;上述鎖定構件係用於將上述固定組件鎖固於跨坐型車輛;上述收容構件藉由上述至少一個結合件掛設於上述固定組件之上述承重頭部。
  2.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用置物組件,其中上述鎖定構件依序穿設於上述承重頭部、上述桿部及上述底座,而鎖固於上述跨坐型車輛。
  3. 如請求項1或2之跨坐型車輛用置物組件,其中上述收容構件係具有彈性,且包含布料或網狀之塑膠材料。
  4. 如請求項1或2之跨坐型車輛用置物組件,其中上述桿部之外徑小於上述承重頭部,且上述承重頭部具有一個以上之定位部,上述定位部係形成為凹部或凸部,且上述至少一個結合件係具有彈性之繩索。
  5. 如請求項1或2之跨坐型車輛用置物組件,其中 上述承重頭部係具有鉤具及扣環中之一者;且上述至少一個結合件係鉤具或扣環中之一者。
  6. 如請求項1或2之跨坐型車輛用置物組件,其中上述收容構件具有由底面部及一個或複數個側面部圍繞而成之收容空間;且上述底面部之硬度較上述一個或複數個側面部之硬度高。
  7. 一種跨坐型車輛,其具備:頭管;轉向軸,其可旋轉地支持於上述頭管;前外殼,其覆蓋上述頭管之前方;轉向把手,其固定於上述轉向軸;護腳板,其設置於上述前外殼之後方;及收納箱,其可供收納物品;座部,其配置於上述護腳板之後方且上述收納箱之上方,並可供騎乘者乘坐,上述座部可以相對於上述收納箱於乘坐狀態與立起狀態之間旋動;其特徵在於:具有一跨坐型車輛用置物組件,上述跨坐型車輛用置物組件具備:固定組件,其具有底座、承重頭部、桿部及鎖定構件;及收容構件,其具有至少一個結合件;且上述桿部係連接上述底座及上述承重頭部; 上述固定組件係藉由上述鎖定構件鎖固於上述跨坐型車輛之上述護腳板;上述收容構件藉由上述至少一個結合件掛設於上述固定組件之上述承重頭部。
  8. 如請求項7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鎖定構件係依序穿設於上述承重頭部、上述桿部及上述底座,且鎖固於上述護腳板之下部。
  9. 如請求項7或8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收容構件係具有彈性,且為包含布料或網狀之塑膠材料。
  10. 如請求項7或8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桿部之外徑小於上述承重頭部,且上述承重頭部具有一個以上之定位部,上述定位部係形成為凹部或凸部,且上述至少一個結合件係具有彈性之繩索。
  11. 如請求項7或8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承重頭部係具有鉤具及扣環中之一者;且上述至少一個結合件係鉤具或扣環中之一者。
  12. 如請求項7或8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收容構件具有由底面部及一個或複數個側面部圍繞而成之收容空 間;且上述底面部之硬度較上述一個或複數個側面部之硬度高。
  13. 如請求項7或8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護腳板之左側及右側分別設有上述固定組件,上述收容構件藉由上述至少一個結合件掛設於設置於上述護腳板之左側及右側之上述固定組件之上述承重頭部;上述收納箱之上部於上述座部之前部之下方設有至少一個吊掛構件,於上述座部成為上述乘坐狀態時,上述吊掛構件由上述座部覆蓋;且上述至少一個結合件可同時掛設於上述至少一個吊掛構件。
  14. 如請求項7或8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護腳板之左側及右側分別設有上述固定組件,上述收容構件藉由上述至少一個結合件將上述收容構件之一側掛設於設置於上述護腳板之左側及右側之上述固定組件之上述承重頭部;上述至少一個結合件上更設有至少一個卡止件,且於上述座部成為乘坐狀態時,將上述至少一個卡止件夾持於上述座部與上述收納箱之間,藉此將上述收容構件之另一側掛設於上述座部與上述收納箱之間。
  15. 如請求項7或8之跨坐型車輛,其進而具備設置於上述座部之背面之複數個背側掛扣構件;上述收容構件具有由底面部及一個或複數個側面部圍繞而成之收容空間;且 上述底面部進而具備複數個底面部結合件;上述收容構件可摺疊並藉由上述至少一個底面部結合件掛設於上述複數個背側掛扣構件。
TW112205324U 2023-05-26 2023-05-26 跨坐型車輛用置物構件及跨坐型車輛 TWM6484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5324U TWM648485U (zh) 2023-05-26 2023-05-26 跨坐型車輛用置物構件及跨坐型車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5324U TWM648485U (zh) 2023-05-26 2023-05-26 跨坐型車輛用置物構件及跨坐型車輛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8485U true TWM648485U (zh) 2023-11-21

Family

ID=89721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205324U TWM648485U (zh) 2023-05-26 2023-05-26 跨坐型車輛用置物構件及跨坐型車輛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484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68760B2 (en) Seat cover
TWI401181B (zh) Vehicles are hooked
US7757734B2 (en) Two wheeled device cover
US20100012696A1 (en) Bicycle article carrier
JP7012372B2 (ja) 折り畳み自転車及びカバー
JP3196748U (ja) 自転車用幼児座席のカバー
US6802440B1 (en) Combination backrest and storage compartment for a motorcycle and the like
JP2009173075A (ja) 乳母車
US8973798B2 (en) Backpack and protective cover for bicycle
US2010017616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Containers to a Trunk Surface
TWM648485U (zh) 跨坐型車輛用置物構件及跨坐型車輛
CN103732483B (zh) 一种多用途的机车物件固定器
US10589693B2 (en) Bicycle storage rack
JP6178833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JP3631565B2 (ja) 自転車用荷籠
JP3162612U (ja) 幼児用三輪車
US20060290178A1 (en) Detachable seat and saddlebag
JP5601975B2 (ja) 子乗せ装置付自転車
US4934571A (en) Carrier bag for a vehicle
US477042A (en) Irving calver
JP3225837U (ja) サイドバッグ用取付テーブルおよびサイドバッグ
JP2002205672A (ja) 二輪車用着脱自在型バッグ
JP2000198475A (ja) 後部同乗者席
JP2005047362A (ja) 自転車用子供同乗器の補助クッション
JPH02158468A (ja) スクータ形車両の物品運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