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46305U - 起身移位模組及包含該起身移位模組的照護機 - Google Patents

起身移位模組及包含該起身移位模組的照護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46305U
TWM646305U TW112202512U TW112202512U TWM646305U TW M646305 U TWM646305 U TW M646305U TW 112202512 U TW112202512 U TW 112202512U TW 112202512 U TW112202512 U TW 112202512U TW M646305 U TWM646305 U TW M64630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and
assembly
coupling
seat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02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聰益
Original Assignee
全能照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全能照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全能照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2202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46305U/zh
Publication of TWM6463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46305U/zh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種起身移位模組及裝設有起身移位模組的照護機。起身移位模組裝 設於主機裝置,包括有基架組件、平行桿組、耦合座、驅動裝置及下身支撐組件。平行桿組包括主吊臂和多個上吊臂,裝設於基架組件的固定基架的不同位置。耦合座裝設於平行桿組的上端,設有不同的耦接介面。驅動裝置一端裝設於基架組件,另一端樞接於主吊臂,用於驅動平行桿組進行轉動。下身支撐組件的腿靠組件裝設於基架組件,用於支撐和穩固失能使用者身體。借由驅動裝置進行上下升降,通過耦合座可裝載不同功用的健康照護模組。照護機包括主機裝置、推移模組和起身移位模組,可借由動力進行水平抬升和下降,協助失能使用者進行移位、起身、站立、乘坐及步行等照護、日常活動與復健。

Description

起身移位模組及包含該起身移位模組的照護機
本創作涉及一種醫療復健與健康照護輔助器材,特別是指一種起身移位模組及包含該起身移位模組的輔具,如照護機或起身照護機。
隨著醫療科技不斷的進步,人們壽命不斷的延長,這使得每個國家的老年人口比例逐漸升高,也使得相關醫療復健與看護需求不斷上升,連帶的相關周邊醫療復健與健康照護輔助器材的需求也不斷看漲。
失能型態有因高齡伴隨身體機能的衰退與失能,有因疾病和意外造成身體損傷和失能,對於失能者的日常生活看護與醫療復健,一般醫護及照顧人員,為了方便照顧行動不便的失能者,通常會利用病床、輪椅、助行器、移位機等的輔助移動工具來幫助失能者移動。
但對於失能者的照護、治療、復健、運動的過程中,會因失能型態與失能程度的不同,所需要的輔具種類和功能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每種輔助移動工具在失能者康復過程中使用的時機是 有限度的,且每每在使用一段時期後,就因失能者的身體機能恢復而不再使用,反之亦然;再者,失能者與看護者也因此必須經常購買不同功能的輔助移動工具來使用,此舉不僅提高失能者、家屬、看護機構的經濟負擔,也會造成醫護及看護上的不方便。
此類移位和照護輔具對於年老體弱者、失能者而言,能夠使用其輔助失能使用者方便地完成日常生活中的移動與轉位任務。對護理人員來說,借助此移位和照護輔具能夠省力地有效提高其護理品質,減少護理人員因照護所產生的腰部、背部損傷的風險。
但同時,對於年老體弱者、失能者而言,日常的站立和肌力訓練的復健運動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訓練能夠降低肢體肌肉萎縮的風險,同時還能夠提高步行能力,有助於下肢的康復。
當前市場上的此類移位輔具基本可滿足對年老體弱者、失能者進行移位的需求,但功能性多較為單一,不能滿足失能使用者的日常肢體訓練(例如行走、下蹲等來保持肌肉健康),並且在進行其他基本生活活動如清洗、如廁等時,使用不便。
因此,開發一種能夠滿足失能者日常生活活動以及基本康復訓練功能性強的、可配合多種不同照護模組使用的移位和照護輔具,已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欲積極解決的問題之一。
現有技術中,專利號TWM622595揭示一種升降主機,可與多種照護模組搭配組合而產生多樣的照護功能,該升降主機包括:一立柱模組,包括一固定支架和一升降支架,該升降支架位於該固定支架的上方且可沿垂直方向上下移動,該升降支架上設有至少一個耦合介面,用於裝接該多種照護模組;一移位模組, 包括一底盤單元和一輪腳組,該輪腳組樞接於該底盤單元的側端,該底盤單元具有一平坦的上表面且與該固定支架連接,以及可作為踏板之用;一驅動模組,裝設於該底盤單元,驅動該升降支架沿豎直方向上下移動:以及一手柄模組,安裝於該立柱模組的一側,用於推動或拉動該升降主機。
現有技術中,專利號TWI791298披露一種乘載模組,可拆卸地裝設於一垂直支撐模組,該乘載模組包括:二個裝接基座,安裝在該垂直支撐模組上;二個護欄,分別藉由一第一耦合裝置可轉動的與該裝接基座相連接和鎖固;二個附加電路板,分別藉由一第二耦合裝置安裝於該二個護欄的底部,當該附加電路板向上掀起時貼近該護欄,當該附加電路板水平放置時可用於乘載重量;以及一背靠組件,藉由一第三耦合裝置與二個該護欄相連接和鎖固。
現有技術中,專利號TWI791297披露一種垂直支撐模組,可與多種照護模組搭配組合而產生多樣的照護功能,該垂直支撐模組包括:移位模組,至少包括一底盤單元和一輪腳組,該輪腳組樞接於該底盤單元的側端,該底盤單元具有一平坦的上表面,可作為踏板之用;支撐骨架模組,包括複數根立桿和複數個連接板,該複數根立桿的一端裝接固定於該底盤單元,另一端與該複數個連接板聯接並固定在複數個該連接板的下方;以及耦合模組,包括複數個耦合裝置和複數個耦合介面,設於該移位模組和該支撐骨架模組,用於裝接、鎖固該不同功用的照護模組;其中,該耦合介面包括複數個第一鎖孔,該複數個第一鎖孔是沿該立桿的垂直方向佈設於上;該耦合裝置包括一高度調整裝置,該 高度調整裝置滑動套設於該立桿,並通過該第一鎖孔鎖固於該立桿。
上述現有技術對於起身站立和復健照護之相關功能上仍顯有不足之處,有改善的必要,因此,本創作乃提出一種解決方案。
本創作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起身移位模組,次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裝設有此種起身移位模組的照護機。起身移位模組可借由動力進行上下升降的功用。照護機裝設該起身移位模組,除了可以產生借由動力對失能使用者進行水平抬升和下降的功能外,還可以協助失能使用者進行移位、起身、站立、乘坐、以及步行等照護並進行日常活動與復健運動。
通過本創作提出的起身移位模組及裝設有此種起身移位模組的照護機,讓失能者及看護人員從失能者生病初期到康復過程中都可操作使用,不但可造福大量人群、提高使用方便性及多功能性,一方面減輕失能使用者經濟負擔,更能減少環境資源的浪費。
為達到本創作所述的至少一個優點,本創作的第一較佳實施例提出一種起身移位模組,裝設於外部的一個主機裝置,可與多種健康照護模組搭配組合而產生多樣的照護和復健功能。起身移位模組包括有一個基架組件、一個平行桿組、一個耦合座、一個驅動裝置、以及一個下身支撐組件。
基架組件包括一個固定基架,裝設於主機裝置。平行桿組包括一個主吊臂和多個上吊臂,裝設於固定基架。耦合座裝設於平行桿組的上端,設有不同的耦接介面,用於裝接不同功能的健康照護模組。驅動裝置的一端裝設於基架組件,另一端樞接於主吊臂,用於驅動平行桿組在垂直平面上下轉動。下身支撐組件包括一個腿靠組件,裝設於基架組件,用於支撐和穩固失能使用者的身體。。
為達到本創作所述的至少一個優點,本創作的第二較佳實施例提出一種照護機,包括一個推移模組、一個主機裝置、和第一較佳實施例所述的起身移位模組。
主機裝置包括有一個移位底盤,用於照護機的移動,包括一個底盤單元、一個輪腳組件和一個站立踏板。輪腳組件樞接於底盤單元的側端,站立踏板可拆裝地裝設於底盤單元。起身移位模組裝設於底盤單元,可配設有不同功用的健康照護模組。推移模組裝設於固定基架,用於控制該主機裝置的作動。
照護機的主機裝置進一步還可以包括一個立架模組和一個坐椅模組,立架模組包括多個固定立架和多個連接座,每個固定立架的一端裝接固定於底盤單元的側邊,另一端裝接固定於連接座,固定立架上設有第一耦合介面,用於裝接不同功能的健康照護模組。坐椅模組可拆裝地裝設於固定立架的第一耦合介面之任一高度,提供失能使用者長時間乘坐。
因此,本創作提出的起身移位模組可借由動力進行水平抬升和下降,並具有多種裝接介面,可以裝設不同的健康照護模組。本創作提出的裝設該起身移位模組的照護機,可以裝設不同的健 康照護模組,協助失能使用者進行移位、起身、站立、乘坐、以及步行等照護並進行日常活動與復健運動,能減輕看護人員的負擔和增加失能使用者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其中,不同的健康照護功能可視使用需求進行自行搭配,實現一機多用,因此,每次使用不同的照護功能時,不需要更換和購買不同種類的輔具,各種模組自由搭配,便於組裝、拆卸、收納,節約失能使用者的看護照料成本。
上述說明僅是本創作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瞭解本創作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並且為了讓本創作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列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100:移位底盤
110:底盤單元
111:上框架
112:前輪腳樞座
113:後輪腳樞座
114:立架裝接介面
115:中裝接介面
116:前裝接介面
117:後側裝接介面
118:底裝接介面
120:輪腳組件
121:長腳架
122:萬向輪組件
123:短腳架
124:定向輪組件
125:前輪開合裝置
126:後輪開合裝置
1241:定向輪座
1247:定向輪
1246:切換裝置
130:站立踏板
131:可掀踏板
132:腳踏墊
133:裝轉裝置
140:定向輪組
150:煞車裝置
160:電控模組
200:立架模組
210:固定立架
211:立架耦合介面
212:立架耦接孔
220:連接座
221:立架裝接孔
230:立架耦合裝置
231:高度調整裝置
2312:定位銷
2313:操作開關
234:組裝裝置
2342:定位橫銷
2343:鎖固件
400:坐椅模組
401:樞接座
402:耦接構造
410:椅架組件
411:椅架
412:長桿
413:短桿
420:坐板組件
421:坐板
419:轉軸桿
424:樞轉槽
425:長條孔
426:定位插銷
430:椅背組件
431:椅背座
432:椅背靠
433:背靠裝接孔
440:第一裝接裝置
441:樞接孔
442:自鎖定位裝置
443:定位直孔
444:定位直銷
445:釋放鍵
450:第二裝接裝置
451:樞轉組件
452:限位裝置
460:第三裝接裝置
461:樞裝鎖接裝置
462:鉤鎖裝置
463:耦接軸套
501:下身支撐組件
510:腿靠組件
511:腿靠滑座
512:腿靠座
513:腿靠墊
520:足部固定組件
521:腳踝套
522:腳踝套座
530:騎桿組件
531:騎桿耦接座
532:騎坐桿
533:騎坐椅
534:騎背靠座
600:起身移位模組
610:基架組件
611:固定基架
612:固定立柱
613:耦合滑座
614:耦接長槽
620:平行桿組
621:主吊臂
622:上吊臂
630:耦合座
631:耦接介面
632:耦接裝置
6321:中空套管
6322:鎖固裝置
633:第一裝接孔
634:第二裝接孔
640:驅動裝置
650:吊架組件
651:吊架基座
652:吊架桿組
653:限位轉軸座
654:拉力調整裝置
655:吊架
656:橫桿
657:吊鉤組
660:桌板組件
661:桌板
662:桌板基架
670:推移模組
所包括的圖式用來提供對本創作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其構成了說明書的一部分,用於例示本創作的實施方式,並與文字描述一起來闡釋本創作的原理。顯而易見地,以下描述中的圖式僅僅是本創作的一些實施例,並非用於限定本創作的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圖式衍生而獲得其他的圖式。所述圖式包括:圖1是本創作提出的起身移位模組實施例示意圖。
圖2是本創作提出的耦合座和吊架組件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3是本創作提出的照護機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4是本創作提出的底盤單元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5是本創作提出的照護機的另一個實施例示意圖。
圖6是本創作提出的坐椅模組的實施例示意圖。
這裏所公開的具體結構和功能細節僅僅是代表性的,並且是用於描述本創作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目的。但是本創作可以通過許多替換形式來具體實現,並且不應當被解釋成僅僅受限於這裏所闡述的實施例。
在本創作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橫向”、“上”、“下”、“左”、“右”、“垂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圖式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創作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組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創作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徵。在本創作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另外,術語“包括”及其任何變形,皆為“至少包含”的意思。
在本創作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的連接,或一體成型的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組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 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創作中的具體含義。
這裏所使用的術語僅僅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例而不意圖限制示例性實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確地另有所指,否則這裏所使用的單數形式“一個”、“一項”還意圖包括複數。還應當理解的是,這裏所使用的術語“包括”和/或“包含”規定所陳述的特徵、整數、步驟、操作、單元和/或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個或更多其他特徵、整數、步驟、操作、單元、組件和/或其組合。
本創作主要揭示一種起身移位模組及包含該起身移位模組的照護機,其中所涉及的機械結構強度的計算知識與機構運動原理,已為相關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能理解,故以下不再作完整描述。同時,以下文中所對照的圖式,僅表達與本創作有關的結構示意,並未亦不需要依據實際尺寸完整繪製,在先說明。
第一較佳實施例:起身移位模組600。
為達到本創作所述的至少一個優點,本創作的第一較佳實施例提出一種起身移位模組600,如圖1所示。可產生升降移位的運動,並與多種主機裝置1和健康照護模組搭配組合而產生多樣的照護和復健功能。起身移位模組600包括一個基架組件610、一個平行桿組620、一個耦合座630、一個驅動裝置640、以及一個下身支撐組件501。以下的說明是以平行桿組620為基點,在失能使用者(耦合座630)一側為前方,在看護人員站立(固定基架611)一側為後方。
[基架組件610]
如圖1所示,基架組件610包括一個固定基架611,固定基架611裝設於主機裝置1。
基架組件610還包括一個固定立柱612,裝設於主機裝置1,如圖1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固定立柱612設有裝接介面,包括多個耦接長槽614,用於可調高度地裝設不同照護模組,如下肢下身支撐組件和驅動裝置的固定座。基架組件610還包括至少一個耦合滑座613,與耦接長槽614相配合,用於快速安裝和高度調整地裝接不同功能的健康照護模組。
[平行桿組620]
平行桿組620包括二個相互平行的主吊臂621和上吊臂622,固定端裝設於固定基架611,上端用來裝設耦合座630,形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機構。進一步說明,如此設置,目的是使耦合座630只有平移運動,不會產生旋轉運動,也就是說當平行桿組620以固定端為中心,進行旋轉運動,耦合座630只會產生向上向後或向下向前的平移運動,如此,對於裝設於照護復健裝置,能夠更方便地操控,以及提供更好地照護和復健的效益。如圖1所示實施例中,平行桿組620包括一個主吊臂621和二個上吊臂622,此三個吊臂相互平行,其中,主吊臂621是用來乘載負荷的主要構件,主吊臂621和上吊臂622都是可以伸縮地調整長度,目的是能夠因應不同照護和復健情境的需求。
[耦合座630]
耦合座630裝設於平行桿組620的上端,設有不同的耦接介面631,用於裝接不同功能的健康照護模組;如圖1和圖2所示,耦合座630的主體是一個立體的結構框架,主吊臂621樞接 於框架下方中間位置,二個上吊臂622則是分別樞接於框架左右二側邊的上外部。如圖示實施例中,耦合座630設有不同的耦接介面631,包括二個耦接裝置632、多個第一裝接孔633和多個第二裝接孔634。二個耦接裝置632分別鎖固於耦合座630框架下方主吊臂樞接座的左右兩側面,每個耦接裝置632設有一個穿透的中空套管6321,中空套管6321一端裝設有鎖固裝置6322。多個第一裝接孔633設置於耦合座630框架上平面側邊的二個端點,多個第二裝接孔634則設置於耦合座630框架的上部。如此設置,可以根據失能使用者的失能程度和使用情境等需求,快速裝接或更換不同功能的照護和復健模組。
[驅動裝置640]
驅動裝置640是用於驅動平行桿組620的上下轉動,以減輕看護人員的負擔和增加失能使用者的舒適性,如圖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驅動裝置640是一個電動螺桿,其上端樞接於主吊臂621,而固定端裝設於固定立柱612,可供失能使用者或看護人員借由電力進行升降移位和站立起身。在一個實施例中,電控模組160借由底裝接介面118裝設於底盤單元110的下方。再者,驅動裝置640也可以是氣動、液動或其他型式的驅動裝置,如氣壓缸或液壓缸。
[下身支撐組件501]
參見圖1,下身支撐組件501包括一個腿靠組件510,裝設於基架組件610,更具體的是裝設於固定立柱612,用於失能使用者的起身和站立。如圖1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腿靠組件510包括二個腿靠滑座511、二個腿靠座512和二個腿靠墊513,其 中,腿靠滑座511裝設於固定立柱612或耦合滑座613的兩側之一,腿靠座512可調節前後位置地裝設於腿靠滑座511,腿靠墊513裝設於腿靠座512。
參見圖3,下身支撐組件501進一步還可以包括二個足部固定組件520,裝設於固定立柱612或移位底盤100,用於固定失能使用者足部,以滿足中重度下肢失能者的需求。在一個實施例中,每個足部固定組件520包括一個腳踝套521和一個腳踝套座522,腳踝套521裝設於腳踝套座522,腳踝套座522裝設於固定立柱612或移位底盤100。
參見圖1,下身支撐組件501進一步還可以包括一個騎桿組件530,裝設於基架組件610,用於支撐使用者的身體;如圖1所示實施例中,騎桿組件530包括一個騎桿耦接座531、一個騎坐桿532和一個騎坐椅533。其中,騎桿耦接座531可調節高度地裝設於固定立柱612或耦合滑座613,且位在腿靠組件510上方,騎坐桿532裝設於騎桿耦接座531,騎坐椅533可調節前後位置地裝設於騎坐桿532。騎桿組件530進一步還可以包括一個騎背靠座534和一個騎背靠組件(未圖示),騎背靠座534裝設於騎坐桿532,騎背靠組件535裝設於騎背靠座534,騎背靠組件535可用於支撐使用者的背部,甚至頭頸部,樣式不限。
[吊架組件650]
請參見圖2和圖3,起身移位模組600進一步還可以包括一個吊架組件650,裝設於第一裝接孔633,以減輕失能使用者下肢的負重和增加安全性。如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吊架組件650包括一個吊架基座651和一個吊架桿組652,吊架基座651直向地 裝設於耦合座630的第一裝接孔633,吊架桿組652橫向地裝設於吊架基座651。如圖2所示,吊架桿組652包括一個吊架655和一個橫桿656,並設有多個吊鉤組657,可用來懸吊穿載在失能使用者身上的吊布。進一步說明,吊架桿組652是借由一個限位轉軸座653樞接於吊架基座651,用於調整吊架桿組652的旋轉角度,也就是說,限位轉軸座653裝設於吊架基座651和吊架桿組652連接處,限位轉軸座653設有多個角度定位孔6531和一個定位銷6532,不但可以固定吊架桿組652的傾角,也可以限制其活動角度範圍。如此配置,可讓吊架組件650作為一個運動復健的模組,因此,吊架組件650還可包括一個拉力調整裝置654,裝設於吊架桿組652的後側端,使吊架桿組652前側端保持上仰,用於各種照護和復健的功能。
[桌板組件660]
請參見圖2,起身移位模組600進一步還可以包括一個桌板組件660,裝設於第二裝接孔634,讓失能使用者在長時間的站立或乘坐時,也能夠進行日常活動。如圖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桌板組件660包括一個桌板基架662和一個桌板661,桌板基架662水平地裝設於耦合座630的第二裝接孔634,桌板661裝設於桌板基架662。
第二較佳實施例:照護機2。
為達到本創作所述的至少一個優點,本創作的第二較佳實施例提出一種照護機2,可配設有不同功用的照護和復健模組,如圖3所示。照護機2包括一個推移模組670、一個主機裝置1、以及第一較佳實施例所述的起身移位模組600。
如圖3所示,起身移位模組600裝設於主機裝置1,可供失能使用者進行起身和站立等照護及多種多樣的運動訓練,推移模組670裝設於起身移位模組600的固定基架611,用於控制照護機2的作動。主機裝置1包括一個移位底盤100,用於照護機2的移動。移位底盤100包括一底盤單元110、一輪腳組件120和一站立踏板130,輪腳組件120樞接於底盤單元110的側端,站立踏板130可拆裝地裝設於底盤單元110。
請參閱圖5,主機裝置1更包括一個立架模組200和一個坐椅模組400。立架模組200包括多個固定立架210和多個連接座220,每個固定立架210的一端裝接固定於底盤單元110的側邊,另一端裝接固定於連接座220。固定立架210設有立架耦合介面211,用於裝接不同功能的健康照護模組。坐椅模組400,可拆裝地裝設於所述固定立架210的立架耦合介面211之任一高度,提供失能使用者長時間乘坐。
[移位底盤100]
移位底盤100包括一個底盤單元110、一個輪腳組件120和一個站立踏板130。底盤單元110為水平放置,輪腳組件120樞接於底盤單元110的兩側端,輪腳組件120可做開合作動並帶動主機裝置1移動。底盤單元110是一個大致呈矩形的框架結構體,設有多個安裝介面,用來裝設輪腳組件120、站立踏板130、立架模組200和起身移位模組600。
如圖4所示,底盤單元110具有一個平坦的上框架111,用於承載和裝設站立踏板130,在底盤單元110的兩側分別裝設有二個前輪腳樞座112和二個後輪腳樞座113,用於裝設輪腳組件 120。底盤單元110還設有多個立架裝接介面114、一個中裝接介面115、一個前裝接介面116、多個後側裝接介面117和多個底裝接介面118,用於方便穩固地裝設相對應的零部件。
請參見圖3和圖5,如圖4所示,立架裝接介面114用於裝設固定立架210,中裝接介面115用於裝設固定立柱612,前裝接介面116用於裝設定向輪組件124,後側裝接介面117用來裝設定向輪組140,底裝接介面118用來裝設電控模組160(位在站立踏板130下方)。
如圖4所示,輪腳組件120包括多個萬向輪組件122、至少一個定向輪組件124、二個長腳架121和二個短腳架123。萬向輪組件122運轉時其在水平面上的移位方向不受限制,而定向輪組件124運轉時則限於其在水平面上的前後方向的移位。如圖4所示,二個萬向輪組件122和二個長腳架121形成二個前輪腳組件127,分別借由前輪腳樞座112樞接於底盤單元110的兩側,利用前輪開合裝置125來控制且固定二個前輪腳組件127的開合角度,以方便與輪椅等輔具配合使用。當二個前輪腳組件127打開時,還可增強主機裝置1的整體穩定性。
如圖3與圖4所示,二個萬向輪組件122和二個短腳架123形成二個後輪腳組件128,分別借由後輪腳樞座113樞接於底盤單元110的兩側,利用後輪開合裝置126來控制且固定二個後輪腳組件128的開合角度,以方便與場域環境的配合使用。
如圖4所示,為了移位時有更佳的操控性和安全性的考慮,定向輪組件124運轉時其在水平面上可設定成僅能朝向一個預先設定的方向移動,且位於多個萬向輪為頂點構成的一個水平封閉 區域內部。如圖5所示,定向輪組件124借由前裝接介面116可伸縮地裝設於底盤單元110的前側中間,以配合不同的使用情境。
如圖4所示,為配合主機裝置的各種移行的需求,定向輪組件124進一步還包括一個定向輪座1241、一個定向輪1247和一個切換裝置1246。切換裝置1246是裝設於定向輪座1241和定向輪1247之間,用來控制定向輪1247在定向或者可自由轉向的狀態,或者與地面接觸的離合狀態。換句話說,將切換裝置1246切換到定向操作時,可固定定向輪1247的前進方向,使移位底盤100沿所設定的方向進行移動;將切換裝置1246切換到不定向操作時,可以解除定向輪1247的定向狀態,使定向輪1247可如萬向輪般自由轉向,因而使移位底盤100可朝任意方向進行移動。以上的定向或不定向或離合的切換操作可借任何適當的切換機構來完成。
輪腳組件120如此配設,可使移位底盤100及主機裝置1的移動更穩定、更省力,同時操控更加便利。但輪腳組件120的配置不限於上述實施例的具體配設,未脫離本創作所揭示的精神下,可以有不同數量和配置的等效改變或修飾。
如圖4和圖5所示,當照護機在移動過程中,常有減速、轉向和煞車的需要,因此,移位底盤100更包括二個定向輪組140和二個煞車裝置150。如圖示實施例中,多個後側裝接介面117分別裝設於底盤單元110的左右側邊,二個定向輪組140分別裝設於二個後側裝接介面117,二個煞車裝置150分別裝設於二個 定向輪組140。如此配置,不但可增加照護機的操控性和安全性,而且容易拆裝,方便收納攜帶,提升照護機的方便性。
請參見圖3和圖4,站立踏板130裝設於底盤單元110平坦的上矩形框架,作為踏板之用,供失能使用者的長時間站立或乘坐時的承放雙腳,也可作為一安裝面以承接安裝其他模組與構件之用。如圖4所示的實施例中,站立踏板130還包括一個可掀踏板131和多個腳踏墊132,可掀踏板131可拆裝地裝設於底盤單元110矩形框架的前半部上方,腳踏墊132設有條紋狀,增加踩踏的摩擦力以加強其防滑性。可掀踏板131進一步還可以借由一個裝轉裝置133可拆裝和旋轉地裝設於底盤單元110。
[立架模組200]
請參見圖5,主機裝置1的立架模組200進一步還包括多個固定立架210和多個連接座220,每個固定立架210的一端裝接固定於底盤單元110的適當位置,例如:側邊,另一端裝接固定於連接座220。固定立架210還設有立架耦合介面211,用於裝接不同功能的健康照護模組。
如圖5所示的實施例中,立架模組200包括四個固定立架210和二個連接座220,其中,四個固定立架210的一端分別裝接固定於底盤單元110兩側的立架裝接介面114。如此設置,可以增加失能使用者的活動姿態和範圍,同時不會妨礙失能使用者的進出和使用站立踏板130。
如圖5所示,每個固定立架210沿垂直方向佈設有多個立架耦接孔212,以形成立架耦合介面211,可用於裝接、鎖固不同功用的照護模組。立架耦接孔212的數量及間距可以視需求佈設, 而形成多個獨立又可互相配合的立架耦合介面211。不同功用的照護模組可通過裝設在固定立架210的不同高度的立架耦接孔212來調整其安裝高度。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立架耦接孔212之間的距離相等。
如圖5所示,各連接座220設有至少一個立架裝接孔221,用來裝設固定立架210的上端,可理解為,固定立架210將連接座220裝接固定於底盤單元110的上方,使得主機裝置1可經由多個固定立架210和多個連接座220裝設不同功用的照護模組或者其他構件。再者,連接座220還可包括多個不同的裝接孔,用於裝設把手或扶手等照護組件。
如圖5所示,並參見圖6,為了使照護模組或其他構件可以方便且快速地調整在固定立架210的不同高度,立架模組200還包括多個立架耦合裝置230。各立架耦合裝置230包括一個高度調整裝置231,可以方便地操作使立架耦合裝置230固定在或脫離立架耦合介面211,以達到簡便地、快速地進行高度的調整。如圖5與圖6所示的實施例中,立架耦合裝置230是套裝在固定立架210,且可沿垂直方向上升或下降,並經由高度調整裝置231的快速鎖固組件鎖固於立架耦接孔212。高度調整裝置231裝設於立架耦合裝置230,設有定位銷2312和操作開關2313。定位銷2312用於與固定立架210的立架耦接孔212進行結合與鎖固,數量可為一個或更多,以便穩固的將立架耦合裝置230鎖固在固定立架210。操作開關2313用來操作定位銷2312與立架耦接孔212的結合或脫離。較佳的,立架耦合裝置230還設有一個組裝裝置234,可用於裝接、鎖固不同功用的照護模組。進一步地,組裝裝 置234包括一個定位凹槽2341和一個定位橫銷2342和一個鎖固件2343。
本創作中的立架模組200的有益效果在於:多種不同功用的照護模組通過立架耦合裝置230可在不同應用場景下方便地鎖固在固定立架210的不同高度,以匹配失能使用者對於照護模組的不同人因需求。
[坐椅模組400]
如圖5與圖6所示,主機裝置1的坐椅模組400包括二個第一裝接裝置440、二個第二裝接裝置450、二個第三裝接裝置460、二個樞接座401、一個椅架組件410、一個坐板組件420、以及一個椅背組件430。
各樞接座401可拆裝地安裝於固定立架210的立架耦合裝置230。椅架組件410包括二個椅架411,分別通過第一裝接裝置440可轉動地與樞接座401相連接和鎖固。坐板組件420包括二個坐板421,分別通過第二裝接裝置450可轉動地與椅架411的底部相連接和鎖固。椅背組件430通過第三裝接裝置460與二個椅架411相連接與鎖固。
如圖6所示的實施例中,每個樞接座401設有一個耦接構造402,通過定位凹槽2341和定位橫銷2342裝設於組裝裝置234,並以鎖固件2343鎖固。
如圖6所示的實施例中,每個椅架411是由二個長桿412和二個短桿413形成一個矩形框架。第一裝接裝置440包括一個樞接孔441和一個自鎖定位裝置442。樞接座401借由樞接孔441套接於椅架411一側的短桿413,自鎖定位裝置442裝設於椅架411 和樞接座401之間,包括多個定位直孔443、一個定位直銷444和一個釋放鍵445。如此設置,椅架411可繞樞接孔441在水平方向轉動,當轉到特定位置或二個椅架411合攏到平行位置時則可自動定位不動。
如圖6所示,坐板組件420包括二個坐板421。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二裝接裝置450包括一個樞轉組件451和一個限位裝置452,每個坐板421借由樞轉組件451裝設於椅架411下側的長桿412。樞轉組件451包括一個U型樞轉槽424和一個轉軸桿419,U型樞轉槽424設在坐板421的一側,用於套接於做為轉軸桿419的長桿412。限位裝置452包括多個長條孔425和多個定位插銷426,裝設於樞轉槽424和轉軸桿419之間。如此設置,當坐板421水平放置時可承載重量,當坐板421向上掀起時可貼近椅架411定位或卸離椅架411。坐板組件420還包括一個坐墊422,裝設於二個坐板421,可讓失能使用者長時間坐在坐椅模組400。
如圖6所示,椅背組件430進一步還包括一個椅背座431和一個椅背靠432,椅背座431借由第三裝接裝置460裝設至椅架組件410,第三裝接裝置460包括至少一個樞裝鎖接裝置461,椅背靠432可拆卸式的裝設於椅背座431。在一個實施例中,樞裝鎖接裝置461包括一個鉤鎖裝置462和一個耦接軸套463,耦接軸套463是套設於椅架411一側的短桿413,鉤鎖裝置462裝設於椅背座431,用於鎖接於耦接軸套463。如此設置,可使椅背組件430可繞椅架411一側的短桿413在水平方向轉動。在圖示例中,椅背座431二側端各使用一個樞裝鎖接裝置461,如此,可以讓 照護者在坐椅模組400左右的任一側位置,都能方便操作椅背座431的開啟或關閉動作。
因此,透過上述構造可令坐椅模組400的坐板421呈現張開或合攏狀態,以供失能使用者進出或者乘坐,也可使坐椅模組400方便地拆離或安裝於主機裝置1。
經由以上的說明,本創作的優點總結如下:
一、起身移位模組可借由動力進行上下升降的功用,並具有多種裝接介面,可以裝設不同的健康照護模組。
二、照護機裝設該起身移位模組以產生可借由動力進行水平抬升和下降功用的照護輔具,並具有容易操控的移行能力,能協助看護人員或失能使用者進行移位、起身、站立、乘坐、以及步行等照護並進行日常活動與復健運動。
由此,看護人員或失能使用者可借助起身移位模組與照護機,提供失能使用者進行不同照護、日常活動、以及復健運動,尤其是可借由動力進行站立起身的功用,以減輕看護人員的負擔和增加失能使用者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其中,不同的健康照護功能可視使用需求進行自行搭配,實現一機多用,因此,每次使用不同的照護功能時,不需要更換和購買不同種類的輔具,各種模組自由搭配,便於組裝、拆卸、收納,節約失能使用者的看護照料成本。
以上所述,僅是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創作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創作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的權利,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術內容 作出些許的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創作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501:下身支撐組件
510:腿靠組件
511:腿靠滑座
512:腿靠座
513:腿靠墊
520:足部固定組件
521:腳踝套
522:腳踝套座
530:騎桿組件
531:騎桿耦接座
532:騎坐桿
533:騎坐椅
534:騎背靠座
600:起身移位模組
610:基架組件
611:固定基架
612:固定立柱
613:耦合滑座
614:耦接長槽
620:平行桿組
621:主吊臂
622:上吊臂
630:耦合座
631:耦接介面
632:耦接裝置
6321:中空套管
6322:鎖固裝置
633:第一裝接孔
634:第二裝接孔
640:驅動裝置
670:推移模組

Claims (10)

  1. 一種起身移位模組,裝設於一個外部的主機裝置(1),包括有一個基架組件(610)、一個平行桿組(620)、一個耦合座(630)、一個驅動裝置(640)、以及一個下身支撐組件(501),其特徵在於:該基架組件(610)包括一個固定基架(611),裝設於該主機裝置(1);該平行桿組(620)包括一個主吊臂(621)和多個上吊臂(622),裝設於該固定基架(611)的不同位置;該耦合座(630)裝設於該平行桿組(620)的上端,設有不同的耦接介面(631),用於裝接不同功能的健康照護模組;該驅動裝置(640)的一端裝設於該基架組件(610),另一端樞接於該主吊臂(621),用於驅動該平行桿組(620)在垂直平面進行轉動;該下身支撐組件(501)包括一個腿靠組件(510),裝設於該基架組件(610),用於支撐和穩固失能使用者的身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起身移位模組,其中,該基架組件(610)還包括一個固定立柱(612)和一個耦合滑座(613),該耦合滑座(613)可調節高度地裝設於該固定立柱(612);該耦接介面(631)包括二個耦接裝置(632),用於裝接不同功能的健康照護模組,二個該耦接裝置(632)分別鎖固於該耦合座(630)的左右兩側面,每個該耦接裝置(632)設有一個穿透的中空套管(6321),該中空套管一端裝設有鎖固裝置(6322);該下身支撐組件(501)還包括一個騎桿組件(530),裝設於該基架組件(610)。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起身移位模組,其中, 該耦接介面(631)還包括多個第一裝接孔(633);該起身移位模組(600)還包括一個吊架組件(650),裝設於該第一裝接孔(633),該吊架組件(650)包括一個吊架基座(651)和一個吊架桿組(652),該吊架基座(651)直向地裝設於該耦合座(630)的第一裝接孔(633),該吊架桿組(652)橫向地裝設於該吊架基座(651),並設有多個吊鉤組(657)。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起身移位模組,其中,該耦接介面(631)還包括多個第二裝接孔(634);該起身移位模組(600)還包括一個桌板組件(660),裝設於該第二裝接孔(634),該桌板組件(660)包括一個桌板(661)和一個桌板基架(662),該桌板基架(662)水平地裝設於該耦合座(630)的第二裝接孔(634),該桌板(661)裝設於該桌板基架(662)。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起身移位模組,其中,該下身支撐組件(501)還包括二個足部固定組件(520),裝設於該基架組件(610)或該主機裝置(1),用於固定失能使用者足部;該腿靠組件(510)包括二個腿靠滑座(511)、二個腿靠座(512)和二個腿靠墊(513),其中,每個該腿靠滑座(511)裝設於該固定立柱(612)或該耦合滑座(613)的兩側之一,該腿靠座(512)可調節前後位置地裝設於該腿靠滑座(511),該腿靠墊(513)裝設於該腿靠座(512);該騎桿組件(530)包括一個騎桿耦接座(531)、一個騎坐桿(532)和一個騎坐椅(533),其中,該騎桿耦接座(531)可調節高度地裝設於該基架組件(610),且位在該腿靠組件(510)上方,該騎坐桿(532)裝設於該騎桿耦接座(531),該騎坐椅(533)可調節前後位置地裝設於該騎坐桿(532)。
  6. 一種照護機,包括一個主機裝置(1)、一個推移模組(670)、以及一個起身移位模組,其特徵在於:該起身移位模組為請求項1至5任一項所述的起身移位模組;該主機裝置(1)包括有一個移位底盤(100),用於照護機(2)的移動,包括一個底盤單元(110)、一個輪腳組件(120)和一個站立踏板(130),該輪腳組件(120)樞接於該底盤單元(110)的側端,該站立踏板(130)可拆裝地裝設於該底盤單元(110);該起身移位模組(600)裝設於該底盤單元(110);該推移模組(670)裝設於該固定基架(611),用於控制該主機裝置(1)的作動。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照護機,其中,該輪腳組件(120)還包括一個定向輪組件(124),裝設於該移位底盤(100)的中間位置;該站立踏板(130)還包括一個可掀踏板(131),借由一個裝轉裝置(133)可拆裝和旋轉地裝設於該底盤單元(110);該主機裝置(1)更包括一個立架模組(200)和一個坐椅模組(400),該立架模組(200)包括多個固定立架(210)和多個連接座(220),每個該固定立架(210)的一端裝接固定於該底盤單元(110)的側邊,另一端裝接固定於該連接座(220),該固定立架(210)設有立架耦合介面(211),用於裝接不同功能的健康照護模組;該坐椅模組(400)可拆裝地裝設於該固定立架(210)的該立架耦合介面(211)之任一高度,提供失能使用者長時間乘坐。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照護機,其中, 該底盤單元(110)更包括二個後側裝接介面(117)、二個定向輪組(140)和二個煞車裝置(150),該後側裝接介面(117)分別裝設於該底盤單元(110)的左右側邊,二個該定向輪組(140)分別裝設於二個該後側裝接介面(117),二個該煞車裝置(150)分別裝設於二個該定向輪組(140)。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照護機,其中,該立架模組(200)還包括至少二個立架耦合裝置(230),通過該立架耦合介面(211)可在任一高度連接和鎖固於該固定立架(210);該坐椅模組(400)包括二個第一裝接裝置(440)、二個第二裝接裝置(450)、二個第三裝接裝置(460)、二個樞接座(401)、一個椅架組件(410)、一個坐板組件(420)、以及一個椅背組件(430),二個該樞接座(401)分別通過該立架耦合裝置(230)可拆裝地安裝於該固定立架(210),該椅架組件(410)包括二個椅架(411),分別通過該第一裝接裝置(440)可轉動地鎖固於該樞接座(401),該坐板組件(420)包括二個坐板(421),分別通過該第二裝接裝置(450)可轉動地鎖固於該椅架(411)的底部,該椅背組件(430)通過該第三裝接裝置(460)鎖固於該椅架(411)。
  10. 根據請求項9所述的照護機,其中,每個該立架耦合裝置(230)設有一個組裝裝置(234),該組裝裝置(234)包括一個定位凹槽(2341)和一個定位橫銷(2342)和一個鎖固件(2343);每個該樞接座(401)設有一個耦接構造(402),通過該定位凹槽(2341)和該定位橫銷(2342)裝設於該組裝裝置(234),並以該鎖固件(2343)鎖固; 每個該第一裝接裝置(440)包括一個樞接孔(441)和一個自鎖定位裝置(442),該樞接孔(441)設置於該樞接座(401),該自鎖定位裝置(442)裝設於該椅架(411)和該樞接座(401)之間;每個該第二裝接裝置(450)包括一個樞轉組件(451)和一個限位裝置(452),該樞轉組件(451)包括一個U型樞轉槽(424)和一個轉軸桿(419),該U型樞轉槽(424)設在該坐板(421)的一側,用於套接於該椅架(411)底部的該轉軸桿(419),該限位裝置(452)包括多個長條孔(425)和多個定位插銷(426),裝設於該樞轉槽(424)和該轉軸桿(419)之間;每個該第三裝接裝置(460)包括至少一個樞裝鎖接裝置(461),包括一個鉤鎖裝置(462)和一個耦接軸套(463),該耦接軸套(463)是套設於該椅架(411)的一側,該鉤鎖裝置(462)裝設於該椅背組件(430),用於鎖接於該耦接軸套(463)。
TW112202512U 2023-03-21 2023-03-21 起身移位模組及包含該起身移位模組的照護機 TWM6463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2512U TWM646305U (zh) 2023-03-21 2023-03-21 起身移位模組及包含該起身移位模組的照護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2512U TWM646305U (zh) 2023-03-21 2023-03-21 起身移位模組及包含該起身移位模組的照護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6305U true TWM646305U (zh) 2023-09-21

Family

ID=88926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202512U TWM646305U (zh) 2023-03-21 2023-03-21 起身移位模組及包含該起身移位模組的照護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463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1037310A (ja) 患者の搬送および訓練補助器具
CN201192446Y (zh) 下肢功能康复锻炼辅助器
JPH0230260B2 (zh)
CN108378999B (zh) 护理病床
CN216676228U (zh) 主机模组、照护机和悬吊机
TWM622596U (zh) 乘載模組和使用該乘載模組的照護機及移位機
TWM622273U (zh) 主機模組和包含該主機模組的輔具
CA2170959A1 (en) Invalid chair with pivotal foot rest
CN210673651U (zh) 一种新型病人康复辅助移位机
TWI791298B (zh) 乘載模組和使用該乘載模組的輔具
TWI791297B (zh) 主機模組和包含該主機模組的輔具
WO2023050228A1 (zh) 乘载模组和使用该乘载模组的辅具
TWM646305U (zh) 起身移位模組及包含該起身移位模組的照護機
WO2023050227A1 (zh) 主机模组和包含该主机模组的辅具
CN207532496U (zh) 一种老年患心血管病病人用医疗多功能轮椅
CN217091185U (zh) 乘载模组、照护机和移位机
TWM647395U (zh) 起身移位機、撐起照護機、及其中的升降主機與健康照護模組
TWM646304U (zh) 支撐主模組及步行裝置、康復增能機、復健照護機、步態訓練機與步行照護機
CN113081583A (zh) 多功能转移助行装置
CN219662103U (zh) 起身移位模块及包含该起身移位模块的照护机
TWM646303U (zh) 主機裝置、站立照護機、深蹲站立機、起身站立機和其中的健康照護模組
CN220530320U (zh) 支撑主模块及步行装置、复健照护机、步行照护机
TWM622595U (zh) 升降主機和包含該升降主機的懸吊機及移位機
CN220967568U (zh) 起身移位机、撑起照护机、及其中的升降主机
TWM618815U (zh) 電動升降移位輔助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