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5879U - 一種噴墨列印機用後固化裝置 - Google Patents

一種噴墨列印機用後固化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5879U
TWM635879U TW111203867U TW111203867U TWM635879U TW M635879 U TWM635879 U TW M635879U TW 111203867 U TW111203867 U TW 111203867U TW 111203867 U TW111203867 U TW 111203867U TW M635879 U TWM635879 U TW M63587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uring
station
post
jaw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38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原 張
征宇 張
張仲汀
Original Assignee
亞美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亞美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亞美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35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5879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提供一種噴墨列印機用後固化裝置,包括進料傳送單元、固化單元和出料傳送單元,進料傳送單元和出料傳送單元均為直線型傳送帶,所述進料傳送單元將待固化物體傳送至固化單元進行固化,固化完成後經出料傳送單元輸出,固化單元設置至少三個工位,即上料工位、固化工位和下料工位,固化單元包括物體上下料機構、物體旋轉傳送機構和固化機構,物體上下料機構位於物體旋轉傳送機構的一側,物體上下料機構同步進行上料及下料作業,物體旋轉傳送機構間歇旋轉、將物體傳送至下一工位,當物體傳送至固化工位時,固化機構對位於固化工位上的物體進行固化作業。本申請通過使用轉盤式多工位的設計結構,軟體控制各工位同步作業,縮短操作時間,提高固化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種噴墨列印機用後固化裝置
本新型涉及一種噴墨列印機用後固化裝置,具體說涉及一種多工位、自動化傳輸的噴墨列印機用後固化裝置。
噴墨列印技術是指通過噴頭將墨滴噴射於待列印物體上得到列印圖像或文字的技術。該技術為非接觸列印,具有列印速度快,污染小,能適應多種待列印物件等優點而廣泛應用于工業應用領域。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個性化市場悄然流行,在禮品上印上自己的照片或者喜歡的圖片、圖示、文字,擺脫禮品千篇一律的面孔,更能體現禮品的價值和送禮者獨具匠心。時下流行的手機和數碼產品市場的使用者中相當一部分是年輕時尚的群體,在這些產品上印製自己的標誌是彰顯個性的最好體現。一些隨身攜帶的物品,如化妝鏡、打火機、錢包、背包等也是這些用戶體現自我個性的很好方式。高品質、高價格、中小批量廣告及標牌製作,如各種金屬會員卡、考勤卡、胸牌、掛牌、授權牌等全彩色印製,這些也不再適合使用傳統的印刷技術。
上述方法通常用於列印平面物體,隨著個性化需求的增強,越來越多的曲面物體也需要噴墨列印技術,當待列印物體為圓柱體或待列印範圍為圓柱體的時候,需要一種專門針對曲面列印的噴墨列印設備,為了符合環保標準,且滿足色彩鮮豔的需求,目前在墨水選用方面通常使用紫外燈固化墨水,此種墨水需在紫外光的照射下進行乾燥固化,而待列印物體在列印前還可能需要預處理作業、在列印後需要完全固化作業,為提高整體工作效率,可先獨立進行列印工作,當列印完成後,再單獨進行後固化作業,後固化作業的裝置可根據需要設置多個工位,多個工位上的作業同步進行,此時需要設計一個專門用於後固化處理的裝置,而如何提高後固化處理的工作效率便成了一個需要重點考慮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新型的目的在於提出一種工作高效、結構緊湊、自動化集成度高的噴墨列印機用後固化裝置。
為實現所述目的,本新型提出一種噴墨列印機用後固化裝置,包括進料傳送單元、固化單元和出料傳送單元,所述進料傳送單元將待固化物體傳送至固化單元進行固化,固化完成後的物體經出料傳送單元輸出,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化單元包括物體上下料機構、物體旋轉傳送機構和固化機構,所述物體上下料機構位於物體旋轉傳送機構的一側,所述物體旋轉傳送機構設置至少三個工位,即上料工位、固化工位和下料工位,物體上下料機構同步進行上料及下料作業,物體旋轉傳送機構間歇旋轉、將物體傳送至下一工位,當物體被傳送至固化工位時,固化機構對位於固化工位上的物體進行固化作業。
上述後固化裝置中,所述物體上下料機構包括移載部、夾爪部和整體升降部,移載部和夾爪部連接在整體升降部上,整體升降部控制移載部和夾爪部沿豎直方向上的整體升降,夾爪部同時將兩個物體抓緊或放開,移載部用於將抓緊的兩個物體進行水平方向上的左右移動。
上述後固化裝置中,所述移載部包括第一電機、第一絲杆、第一絲母和整體移載板,移載部以橫樑為基礎、在其上進行設置,在橫樑的一側設置一第一電機,第一電機用來驅動與其連接的第一絲杆旋轉,第一絲杆上安裝第一絲母,第一絲母與整體移載板連接,整體移載板連接夾爪部,從而使第一電機驅動整體移載板沿水平方向上進行左右移動。
上述後固化裝置中,所述整體移載板背側朝向橫樑的一方設置滑塊,與滑塊配合、在橫樑上設置一導軌,在移動過程中,滑塊沿導軌移動起到導向作用。
上述後固化裝置中,所述移載部還包括限位感測器,限位感測器設置在整體移載板移動過程的極限位置,用於限制整體移載板的安全移動範圍。
上述後固化裝置中,所述夾爪部包括第二電機、第二絲杆、第二絲母、第一移動夾爪連接塊、移動板、第一移動夾爪、第一固定夾爪、第二移動夾爪連接塊、第二移動夾爪和第二固定夾爪,第二電機連接於整體移載板上方,第二電機驅動與其連接的第二絲杆轉動,第二絲杆上安裝第二絲母,第二絲母與移動板相連,移動板左右兩側分別連接第一移動夾爪連接塊和第二移動夾爪連接塊,第一移動夾爪連接塊與第一移動夾爪連接,第二移動夾爪連接塊與第二移動夾爪,在第一移動夾爪另一側設置一 第一固定夾爪,在第二移動夾爪另一側設置一第二固定夾爪,通過第二電機的驅動作用最終帶動第一移動夾爪和第二移動夾爪同步進行水平方向上的左右移動,從而夾緊物體。
上述後固化裝置中,所述夾爪部還包括限位器件,用於限制第二絲母移動過程中移動板的安全運動範圍。
上述後固化裝置中,所述物體旋轉傳送機構包括大轉盤、小轉盤和大轉盤驅動電機,大轉盤上設置至少三個工位,即上料工位、固化工位和下料工位,各工位處設置一小轉盤,大轉盤的底部中心位置設置一大轉盤驅動電機,大轉盤驅動電機用於驅動大轉盤進行間歇式旋轉運動。
上述後固化裝置中,所述物體旋轉傳送機構還包括一小轉盤驅動電機,小轉盤驅動電機設置在固化工位下方,用於單獨驅動固化工位處的小轉盤進行旋轉運動,從而帶動其上的物體進行旋轉運動,在旋轉過程中固化機構對物體進行固化作業。
上述後固化裝置中,所述進料傳送單元和出料傳送單元的傳送帶傳送方向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改變。
本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在於:
1、本新型使用轉盤式多工位的設計結構,上下料過程與固化過程同步進行,縮短整體作業時間,提高後固化裝置的工作效率。
2、本新型設計的物體上下料機構為一體式結構,具有兩個夾爪,一個夾爪抓取待固化的物體,另一個夾爪抓取固化完成後的物體,抓緊後移載部將兩物體同步移動,從而同步完成上料和下料作業,集成度高,智慧快速。
3、本新型設計的進料傳送單元和出料傳送單元的傳送方向可根據客戶實際需求任意選擇,方便匹配相容前後工序中的其他設備,從而適合多種工作環境、增強使用靈活性。
0:進料傳送單元
10:出料傳送單元
1:固化單元
2:物體上下料機構
3:物體旋轉傳送機構
4:固化機構
91:開孔門
92:半透明板
21:第一電機
22:第一絲杆
23:第一絲母
24:整體移載板
25:限位感測器
26:橫樑
27:導軌
28:滑塊
30:限位器件
31:第二電機
32:第二絲杆
33:第二絲母
34:第一移動夾爪連接塊
35:移動板
36:第一移動夾爪
37:第一固定夾爪
38:第二移動夾爪連接塊
39:第二移動夾爪
40:第二固定夾爪
11:升降背板
12:第三電機
13:第三電機固定件
14:第三絲杆
15:第三絲母
16:豎直安裝導軌
41:固化燈
42:固化燈支架
80:大轉盤
81:小轉盤
82:大轉盤驅動電機
83:小轉盤驅動電機
17:豎直安裝滑塊
P1:上料工位
P2:固化工位
P3:下料工位
R:旋轉方向
圖1為本新型一個實施例中後固化裝置整體外形的示意圖;圖2為本新型另一個實施例中後固化裝置核心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新型中圖2的俯視圖;圖4為本新型又一個實施例中後固化裝置核心部分改變傳送方向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新型一個實施例中物體上下料機構的具體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的俯視圖;圖7為本新型中圖2的仰視圖;圖8為本新型一個實施例中後固化裝置的工作過程流程圖。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新型的噴墨列印機用後固化裝置。
後固化裝置是一種自動化傳送、多工位作業的裝置,用來對物體進行單獨的後固化處理,上述物體是剛剛經過噴墨列印、表面圖文還未完全乾燥的待固化物體。接下來根據圖1-3所示介紹後固化裝置的整體結構:後固化裝置包括進料傳送單元0、固化單元1和出料傳送單元10。進料傳送單元0為一直線型傳送帶,剛剛經過噴墨列印完成的有待後固化的物體通過進料傳送單元0的傳送帶傳送至固化單元1。固化單元1用來對有待後固化的物體進行上下料作業、傳送作業以及後固化作業,固化單元1包括物體上下 料機構2、物體旋轉傳送機構3和固化機構4:物體上下料機構2將剛剛列印完成,由進料傳送單元0傳送來的待後固化物體上料至上料工位P1位置,物體旋轉傳送機構3將物體由上料工位P1旋轉傳送至固化工位P2,如圖3中所示的旋轉方向R,當物體在固化工位P2時,物體旋轉傳送機構3停止傳送,電機驅動固化工位P2處的物體進行自轉運動,固化機構4對位於固化工位P2位置上的物體進行後固化作業,待物體完成後固化作業,物體旋轉傳送機構3再將物體旋轉至下料工位P3位置處,物體上下料機構2將位於下料工位P3位置處的物體夾持提起並移動至出料傳送單元10上,同時將進料傳送單元0傳送來的下一待後固化物體上料至上料工位P1位置。出料傳送單元10與進料傳送單元0結構相似,均為一直線型傳送帶,出料傳送單元10將完成後固化作業的物體傳送至所需的下一作業單元。
出料傳送單元10的下一作業單元,根據實際需要確定,可以為物體回收裝箱單元,也可以為檢測驗收單元,或者其他客戶所需要的作業單元,下一作業單元根據現場位置和機器結構按需設置,出料傳送單元10根據現場需要可進行方向改變,可以與進料傳送單元0的傳送方向平行,也可以與進料傳送單元0的傳送方向垂直,如圖4所示。同理,進料傳送單元0的傳送方向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比如旋轉90度或旋轉180度等等。在生產使用過程中,固化單元1上方被一外罩9罩住,便於美觀和安全,在進料傳送單元0入口和出料傳送單元10出口的實際位置設置開孔門91,在實際使用中無需開口的方向設置半透明板92,當需要改變進料傳送單元0或出料傳送單元10的傳送方向時,將該方向的半透明板92取下調整為開孔 門、將開孔門91安裝上半透明板即可完成外罩9上通道方向的切換。此設計可方便後固化裝置與前後作業裝置的連續銜接,增加使用便捷性。
下面詳細介紹固化單元1包括的物體上下料機構2、物體旋轉傳送機構3和固化機構4的具體結構。
圖5-6為本新型一個實施例中物體上下料機構2的具體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物體上下料機構2包括移載部、夾爪部和整體升降部: 移載部用於將物體8進行水平方向上的左右移動,移載部包括第一電機21、第一絲杆22、第一絲母23和整體移載板24。移載部以橫樑26為基架、在其上進行設置,本實例中的橫樑26為一鋁型材,在橫樑26的一端設置一第一電機21,第一電機21用來驅動其連接的第一絲杆22旋轉,第一絲杆22上安裝第一絲母23,第一絲母23與整體移載板24連接,整體移載板24上連接夾爪部,整體移載板24背側朝向橫樑26一方設置滑塊28,與滑塊28配合、在橫樑26上設置一導軌27,在第一電機21的驅動作用下帶動整體移載板24沿橫樑26方向左右移動,在移動過程中,滑塊28沿導軌27移動起到導向作用。此外,在移動過程的極限位置還設置有限位感測器25,用於限制整體移載板24的安全移動範圍。
夾爪部用於抓緊物體8,夾爪部包括第二電機31、第二絲杆32、第二絲母33、第一移動夾爪連接塊34、移動板35、第一移動夾爪36、第一固定夾爪37、第二移動夾爪連接塊38、第二移動夾爪39和第二固定夾爪40。第二電機31設置於整體移載板24上方、第一電機21相對的一側,第二電機31驅動與其連接的第二絲杆32轉動,第二絲杆32上安裝第二絲母33,第二絲母33與移動板35相連接,移動板35左右兩側分別連接第一移動夾爪連接 塊34和第二移動夾爪連接塊38,第一移動夾爪連接塊34再與第一移動夾爪36連接,第二移動夾爪連接塊38再與第二移動夾爪39連接,在第一移動夾爪36旁邊設置一第一固定夾爪37,第一固定夾爪37不可移動,同樣的,在第二移動夾爪39旁邊設置一第二固定夾爪40,第二固定夾爪40不可移動,通過第二電機31的驅動作用帶動移動板35沿水平方向移動,從而帶動與之相連接的第一移動夾爪36和第二移動夾爪39同步沿水平方向進行移動,最終使第一移動夾爪36相對於第一固定夾爪37進行開合、第二移動夾爪39相對於第二固定夾爪40進行開合,用於夾緊下方的物體8。當物體8頂部外輪廓的直徑變化時,夾緊後的移動夾爪開合位置也對應變化。此外,在第二絲母33移動過程中,還設置限位器件30,用於限制移動板35的安全移動範圍。
整體升降部包括升降背板11、第三電機12、第三電機固定件13、第三絲杆14和第三絲母15。升降背板11豎直設置,在升降背板11頂端中部位置安裝一第三電機12,第三電機12通過第三電機固定件13與升降背板11固定,第三電機12連接第三絲杆14,第三絲杆14上安裝第三絲母15,第三絲母15與橫樑26連接、從而最終與移載部和夾爪部相連接,通過第三電機12驅動第三絲杆14轉動、從而最終驅動與其相連接的移載部和夾爪部整體升降運動,此外,在升降背板11兩側分別各設置一豎直安裝導軌16,豎直安裝導軌16與豎直安裝滑塊17配合,豎直安裝滑塊17最終連接上述的移載部和夾爪部,在整體豎直方向上的升降運動過程中,豎直安裝滑塊17在豎直安裝導軌16上移動,在運動過程中起到導向的作用。
下面根據圖2-3和圖7介紹本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物體旋轉傳送機構3的設計結構。物體旋轉傳送機構3為一轉盤結構,包括大轉盤80、小轉盤81、大轉盤驅動電機82和小轉盤驅動電機83。大轉盤80用於物體8在各個工位間的傳送,大轉盤80上方設置至少三個工位:上料工位P1、固化工位P2和下料工位P3,上料工位P1處放置進料傳送單元0上傳送來的待固化物體,固化工位P2處對傳送至此工位處的物體進行後固化乾燥處理,下料工位P3處對後固化完成的物體取下輸出至出料傳送單元10上。本實施例中的實際結構設計中除了上述三工位外,還設置有第四工位作為備用工位,當然還可以設置更多工位,轉盤的尺寸將會對應增大,根據實際需要設計即可,本新型對此不進行限定。設置的工位以大轉盤80的旋轉中心點為圓心做等間距陣列設置,在每個工位處分別設置小轉盤81,在大轉盤80的底部中心位置設置一大轉盤驅動電機82(如圖7所示),大轉盤驅動電機82用於驅動大轉盤80以旋轉方向R進行間歇式旋轉運動,旋轉方向R為由上料工位P1旋轉至固化工位P2、由固化工位P2旋轉至下料工位P3的方向,每次旋轉的角度為360°除以工位數量,然後暫停旋轉進行作業,本實施例設置四個小轉盤時,每次旋轉的角度為360°除以4,即90°。此外,在固化工位P2位置下方設置一小轉盤驅動電機83(如圖7所示),每當大轉盤旋轉一個工位的角度停止轉動時,小轉盤驅動電機83與上方位於固化工位P2位置的小轉盤吸合連接,並單獨驅動傳送至固化工位P2處的小轉盤進行旋轉運動,從而帶動此處小轉盤上的物體進行以自身旋轉中心軸為軸心的旋轉運動,在旋轉過程中固化機構4對物體外表面上的所有圖文進行固化作業。
下面根據圖2介紹本新型一個實施例中固化機構4的結構,固化機構4包括固化燈41和固化燈支架42。固化燈41為一紫外線固化燈,用於對UV墨水進行後固化處理,固化燈41設置於固化工位P2的外側,燈珠照射方向朝向待固化物體,固化燈41下方設置固化燈支架42,固化燈支架42用於支撐固化燈41並進行對應升降方向的調整,固化燈41對位於固化工位P2處小轉盤上自轉的物體進行照射,從而使物體整個外表面的墨滴完全乾燥,照射的光強及時間根據墨水特性具體設定。
下面根據圖8詳細介紹本新型後固化裝置的工作流程:步驟一:點擊開始按鈕,固化裝置自動模式正式開始;步驟二:軟體程式判斷是否需要初始化處理,如果是,執行初始化流程,然後執行步驟三,如果否,則直接執行步驟三;步驟三:執行上料/下料流程,具體為,物體上下料機構2中的整體升降部下降至適合抓取物體的高度位置,物體上下料機構2中的夾爪部將物體夾緊,然後整體升降部上升將物體底部抬起懸空,物體上下料機構中2的移載部將待固化物體移動至上料工位上方、同時將完成後固化的物體同步移動至出料傳送單元10上方,最後整體升降部下降將物體放下,夾爪部將物體鬆開,上下料機構2中的整體升降部再上升避讓物體、移載部移動至初始位置為下一次抓取動作做準備;步驟四:軟體程式判斷執行上料/下料流程是否執行成功,如果是,執行步驟五,如果否,則系統報錯,自動模式結束; 步驟五:執行切換工位流程,具體為,大轉盤驅動電機82驅動物體旋轉傳送機構3中的大轉盤80旋轉一個工位的角度,使步驟三中上料工位P1處的待固化物體旋轉至固化工位P2,然後大轉盤80停止傳送;步驟六:軟體程式判斷切換工位流程是否執行成功,如果是,執行步驟七,如果否,則系統報錯,自動模式結束;步驟七:執行固化作業流程,具體為,小轉盤驅動電機83驅動位於固化工位P2上方的小轉盤旋轉,從而帶動其上的待固化物體旋轉,固化機構4的固化燈41對旋轉的物體照射使其固化乾燥;步驟八:軟體程式判斷固化作業流程是否執行成功,如果是,執行步驟九,如果否,則系統報錯,自動模式結束;步驟九:執行切換工位流程,具體為,大轉盤驅動電機82驅動物體旋轉傳送機構3中的大轉盤80繼續旋轉一個工位的角度,使後固化完的物體從固化工位P2旋轉至下料工位P3,其他小轉盤同樣對應旋轉至下一工位;步驟十:軟體程式判斷切換工位流程是否執行成功,如果是,執行步驟十一,如果否,則系統報錯,自動模式結束;步驟十一:軟體程式判斷是否所有物體全部完成固化,如果是,則自動模式結束,如果否,則重新執行步驟三至步驟十一,直至所有物體完成固化,自動模式結束。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只是以一個待固化物體作為舉例進行步驟介紹,正常工作過程後上料工位P1、固化工位P2和下料工位P3各工位上均有物體,在不同工位上的各個作業均會協同進行。每個待固化物體在置於上料工位P1後依次間歇旋轉傳送,經固化工位P2進行後固化作業後再傳送到 下料工位P3進行下料,且上料作業和下料作業同時進行。在物體旋轉預先設置的角度後到達各工位時,大轉盤停止傳送,對應作業設備對各工位上的物體進行對應作業,所述停止傳送的時間由所設工位中作業時間最長的工作時間決定,通常是由固化工位作業時間決定,根據列印圖文的圖案面積和墨水性質不同,所需固化時間會有差異,從而使停止傳送的間歇時間隨之對應調整。物體旋轉傳送機構3每次從上一工位旋轉傳送至下一工位的傳送速度不變,一直控制在盡可能快的最大速度。
需要指出的是根據本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所作的任何變形,均不脫離本新型的精神以及權利要求記載的範圍。
0:進料傳送單元
10:出料傳送單元
1:固化單元
2:物體上下料機構
3:物體旋轉傳送機構
4:固化機構
41:固化燈
42:固化燈支架
8:物體

Claims (10)

  1. 一種噴墨列印機用後固化裝置,包括進料傳送單元、固化單元和出料傳送單元,進料傳送單元和出料傳送單元均為直線型傳送帶,所述進料傳送單元將待固化物體傳送至固化單元進行固化,固化完成後經出料傳送單元輸出,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化單元設置至少三個工位,即上料工位、固化工位和下料工位,所述固化單元包括物體上下料機構、物體旋轉傳送機構和固化機構,所述物體上下料機構位於物體旋轉傳送機構的一側,物體上下料機構同步進行上料及下料作業,物體旋轉傳送機構間歇旋轉、將物體傳送至下一工位,當物體被傳送至固化工位時,固化機構對位於固化工位上的物體進行固化作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後固化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物體上下料機構包括移載部、夾爪部和整體升降部,移載部和夾爪部連接在整體升降部上,整體升降部控制移載部和夾爪部沿豎直方向上的整體升降,夾爪部同時將兩個物體抓緊或放開,移載部用於將抓緊的兩個物體進行水平方向上的左右移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後固化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移載部包括第一電機、第一絲杆、第一絲母和整體移載板,移載部以橫樑為基礎、在其上進行設置,在橫樑的一側設置一第一電機,第一電機用來驅動與其連接的第一絲杆旋轉,第一絲杆上安裝第一絲母,第一絲母與整體移載板連接,整體移載板連接夾爪部,從而使第一電機驅動整體移載板沿水平方向上進行左右移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後固化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整體移載板背側朝向橫樑的一方設置滑塊,與滑塊配合、在橫樑上設置一導軌,在移動過程中,滑塊沿導軌移動起到導向作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後固化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移載部還包括限位感測器,限位感測器設置在整體移載板移動過程的極限位置,用於限制整體移載板的安全移動範圍。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後固化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夾爪部包括第二電機、第二絲杆、第二絲母、第一移動夾爪連接塊、移動板、第一移動夾爪、第一固定夾爪、第二移動夾爪連接塊、第二移動夾爪和第二固定夾爪,第二電機連接於整體移載板上方,第二電機驅動與其連接的第二絲杆轉動,第二絲杆上安裝第二絲母,第二絲母與移動板相連,移動板左右兩側分別連接第一移動夾爪連接塊和第二移動夾爪連接塊,第一移動夾爪連接塊與第一移動夾爪連接,第二移動夾爪連接塊與第二移動夾爪,在第一移動夾爪另一側設置一第一固定夾爪,在第二移動夾爪另一側設置一第二固定夾爪,通過第二電機的驅動作用最終帶動第一移動夾爪和第二移動夾爪同步進行水平方向上的左右移動,從而夾緊物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後固化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夾爪部還包括限位器件,用於限制第二絲母移動過程中移動板的安全運動範圍。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後固化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物體旋轉傳送機構包括大轉盤、小轉盤和大轉盤驅動電機,大轉盤上設置至少三個工位,即上料工位、固化工位和下料工位,各工位處設置一小轉盤,大轉 盤的底部中心位置設置一大轉盤驅動電機,大轉盤驅動電機用於驅動大轉盤進行間歇式旋轉運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後固化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物體旋轉傳送機構還包括一小轉盤驅動電機,小轉盤驅動電機設置在固化工位下方,用於單獨驅動固化工位處的小轉盤進行旋轉運動,從而帶動其上的物體進行旋轉運動,在旋轉過程中固化機構對物體進行固化作業。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後固化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料傳送單元和出料傳送單元的傳送帶傳送方向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改變。
TW111203867U 2021-04-21 2022-04-15 一種噴墨列印機用後固化裝置 TWM63587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16656.6U CN215153215U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后固化装置
CN202120816656.6 2021-04-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5879U true TWM635879U (zh) 2023-01-01

Family

ID=79361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3867U TWM635879U (zh) 2021-04-21 2022-04-15 一種噴墨列印機用後固化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53215U (zh)
TW (1) TWM63587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43168A (zh) * 2022-06-14 2022-09-13 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曝光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53215U (zh) 202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0561B (zh) 丝网印花和数码印花联合的印花装置及其印花方法
CN102892583B (zh) 利用凸纹对由粗制玻璃或精制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物品进行装饰的自动化设备和自动化方法
US6584895B1 (en) Apparatus for printing on individual articles
TWM635879U (zh) 一種噴墨列印機用後固化裝置
CN106626736A (zh) 一种异型瓶智能丝印机
CN105328991B (zh) 一种自动印花机
CN107323071A (zh) 一种全自动高速多色旋转丝网印刷机
CN106364872B (zh) 一种多色彩马赛克的单侧式自动铺贴设备
CN107650493B (zh) 磁性油墨的印刷设备
CN206383664U (zh) 一种全自动上下料的喷码与uv固化系统
TW202241719A (zh) 一種噴墨列印機用後固化裝置及其固化方法
CN106275578B (zh) 自动送膜机及其贴膜方法
WO2015070554A1 (zh) 一种轮胎胎侧彩色图案的加工方法及其生产线
CN104163036A (zh) 一种玩具骰子移印装置
CN209735862U (zh) 用于3d盖板的喷涂设备
CN206926374U (zh) 一种uv转印机
CN208584910U (zh) 喷印机械手臂
CN203344477U (zh) 全自动单色移印机
CN107650498A (zh) 一种印刷机
CN209666223U (zh) 一种输液瓶灌装洁净生产线
CN111320363A (zh) 一种3d曲面玻璃的成型机构、成型钢化设备及方法
CN207772585U (zh) 全自动单色丝印机
CN110682668A (zh) 一种玻璃瓶双面热转印方法以及系统
CN207388568U (zh) 一种磁性油墨的印刷设备
CN211847698U (zh) 一种3d曲面玻璃的成型机构、成型钢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