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2378U - 浮動連接器及其組合 - Google Patents

浮動連接器及其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2378U
TWM622378U TW110206921U TW110206921U TWM622378U TW M622378 U TWM622378 U TW M622378U TW 110206921 U TW110206921 U TW 110206921U TW 110206921 U TW110206921 U TW 110206921U TW M622378 U TWM622378 U TW M62237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shell
movable
plug
conductive she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69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鋒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22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2378U/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91Coupling devices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or self alig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1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5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mounted on a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01R13/2421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using coil spring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提供一種浮動連接器及其組合。該浮動連接器包括一中心導電針、包圍該中心導電針的一絕緣座、包圍在該絕緣座外周的一插接側導電殼體、可活動地收容在該插接側導電殼體內的一活動導電殼體、彈性抵靠到該活動導電殼體上端的一彈性元件,以及間隔在該彈性元件和該中心導電針之間的一內導電殼體;該內導電殼體具有一固定部及一活動接觸部,該固定部卡固在該插接側導電殼體和該活動導電殼體的其中之一,該活動接觸部彈性抵接該插接側導電殼體和該活動導電殼體中的另一個。本新型可以在震動環境中保持實現良好電連接,同時,還可以提高電訊號的傳輸品質,特別適合於高頻訊號傳輸的場合。

Description

浮動連接器及其組合
本新型涉及電連接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能夠在震動環境中保持良好電連接的浮動連接器及其組合。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210723410U公開了一種多向容差板對板同軸連接器,其包括:外彈性導電組件,其下部與固定端PCB板的第一導電體固定導接,其上部具有可在竪直方向伸縮浮動和/或在竪直方向傾斜浮動的金屬外殼;中心彈性導電組件,其同軸裝設於外彈性導電組件內,且中心彈性導電組件下部與固定端PCB板的第二導電體固定導接,其上部具有可在竪直方向伸縮浮動的中心導體;絕緣體,其設於該中心彈性導電組件與外彈性導電組件之間,使中心彈性導電組件與外彈性導電組件之間相互絕緣;金屬外殼及中心導體上部分別與浮動端PCB板的兩個觸點形成多向容差的彈性浮動抵壓接觸,並導接。
這種多向容差連接器的設計可以減少出現浮動端PCB板與固定端PCB板之間安裝過程的對不準和不可靠連接問題,並可 提高安裝效率。但是在該方案中,一方面,由於設置在中心彈性導電組件與外彈性導電組件的彈性元件之間的絕緣體對訊號沒有屏蔽作用,中心彈性導電組件所傳輸的高頻訊號作用在外彈性導電組件的彈性元件上,容易產生回波造成雜訊的困擾;另一方面,金屬底座的厚度由於要保持連接器的結構强度無法做的較薄,材料選擇上也偏重於具有較好的剛性而不是較好的彈性,因此金屬底座的第一掛台與金屬外殼之間維持接觸的彈性往往較差,容易發生瞬斷的問題,有待進一步改良。
本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種能夠在震動環境中保持良好電連接且提高電訊號傳輸品質的浮動連接器及其組合。
根據本新型的一個方面,本新型提出一種浮動連接器,包括:一中心導電針,其包括一上對接元件和一下對接元件;一絕緣座,其將該中心導電針包圍固定於其中;一插接側導電殼體,其包圍在該絕緣座的外周,並形成位於該絕緣座下方的一收容腔;一活動導電殼體,其上端可活動地收容在該收容腔內,並從該收容腔向下伸出;一彈性元件,其彈性抵靠到該活動導電殼體的上端;及一內導電殼體,其裝設在該收容腔內用於電性連接該插接側 導電殼體和該活動導電殼體,該內導電殼體間隔在該彈性元件與該中心導電針之間;該內導電殼體具有:一固定部,其卡固在該插接側導電殼體和該活動導電殼體的其中之一;及一活動接觸部,其可滑動地彈性抵接到該插接側導電殼體和該活動導電殼體中的另一個。
根據本新型的另一個方面,本新型提出一種浮動連接器組合,包括一電路板、固定在該電路板上的一連接器底座,以及裝設在該連接器底座上的如上所述的浮動連接器;該連接器底座包括一金屬柱、包圍該金屬柱的一絕緣體及固定在該絕緣體的外表面的一外金屬殼;其中該金屬柱與該中心導電針的下對接元件對接,該外金屬殼與該活動導電殼體的下端對接。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插接側導電殼體包括一外壁及位於該外壁內部且與該外壁保持一間隔地向下延伸出的一間隔壁;該彈性元件的上端收容在該外壁與該間隔壁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固定部包括沿該內導電殼體的周向布置的多個固定突片,該固定突片卡固在該插接側導電殼體的間隔壁上;該活動接觸部包括沿周向布置的多個彈臂,各個彈臂是可滑動地彈性抵接到該活動導電殼體。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內導電殼體固定在該間隔壁的內表面,該固定突片向外突伸並卡固到該間隔壁;該彈性元件的上 端抵頂在該插接側導電殼體的下方。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內導電殼體固定在該間隔壁和該外壁之間,該固定突片向內突伸並與該間隔壁的外表面卡固。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內導電殼體的頂部向外突伸出一突緣;該彈性元件的上端抵頂在該突緣的下方。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插接側導電殼體包括套接在該絕緣座外周的一第一金屬殼及固定在該第一金屬殼下端的一第二金屬殼,該第二金屬殼與該中心導電針之間形成該收容腔。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中心導電針還包括一彈簧以及一導電套接件;該彈簧的兩端分別彈性抵頂到該上對接元件和該下對接元件,該下對接元件可以相對於該上對接元件上下彈性活動;該導電套接件包括一套接部和一彈性接觸部,該套接部固定在該上對接元件的外表面,該彈性接觸部可滑動地彈性抵接在該下對接元件的外表面。
根據本新型的又一個方面,本新型提出一種浮動連接器組合,包括一電路板和安裝在該電路板上的如上所述的浮動連接器;所述電路板上設有一中心觸點以及間隔地圍繞在該中心觸點外側的一外側觸點;該中心導電針的下對接元件與該中心觸點電性連接;該活動導電殼體的下端與該外側觸點電性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新型至少具有如下優點:本新型 的浮動連接器中,該內導電殼體通過該固定部和該活動接觸部始終保持與該插接側導電殼體和該活動導電殼體的連接,維持該插接側導電殼體與該活動導電殼體之間的電連接,從而維持外部電連接通路的穩定性,由於該內導電殼體是獨立於該插接側導電殼體與該活動導電殼體的一獨立部件,因此在選材及製造工藝上更為靈活自由,可以更具彈性而不容易產生瞬斷的問題。基於該內導電殼體的設置,該插接側導電殼體與該活動導電殼體可以採用間隙配合設計,從而該插接側導電殼體與該活動導電殼體既可以在上下方向相對滑動,還可以在水平方向發生相對浮動,可以適用於震動等級較高的領域。同時,該內導電殼體間隔在該彈性元件與該中心導電針之間,將該彈性元件與該中心導電針分隔開,內導電殼體可以起到屏蔽作用,從而可以防止通過該中心導電針的高速電訊號所發出的電磁輻射作用於該彈性元件上產生不當的反射雜訊,從而提高電訊號的傳輸品質。
1:浮動連接器
2:連接器底座
3:電路板
6:浮動連接器
7:浮動連接器
11:中心導電針
12:絕緣座
13:插接側導電殼體
14:活動導電殼體
15:彈性元件
16:內導電殼體
17:密封元件
21:金屬柱
22:絕緣體
23:外金屬殼
31:中心觸點
32:外側觸點
41:安裝腔
42:對接腔
61:中心導電針
62:絕緣座
63:插接側導電殼體
64:活動導電殼體
65:彈性元件
66:內導電殼體
67:密封元件
71:中心導電針
72:絕緣座
73:插接側導電殼體
74:活動導電殼體
75:彈性元件
76:內導電殼體
100:浮動連接器組合
111:上對接元件
112:下對接元件
113:彈簧
114:導電套接件
1141:套接部
1142:彈性接觸部
1144:接觸臂
121:對接腔
122:限位槽
131:第一金屬殼
1311:限位凸部
132:第二金屬殼
1321:外壁
1322:間隔壁
1323:頂壁
1324:上延伸壁
1325:限位凸緣
1326:收容腔
1327:間隔腔
141:凸台
160:主體
1601:第一開口
1602:第二開口
161:固定部
1611:固定突片
162:活動接觸部
1621:彈臂
163:突緣
211:焊接部
212:對接部
221:本體
222:環抱部
231:筒體
232:焊接片
400:安裝殼體
600:浮動連接器組合
623:定位凸緣
631:第一金屬殼
632:第二金屬殼
6321:外壁
6322:間隔壁
660:主體
661:固定部
6611:固定突片
662:活動接觸部
6621:彈臂
6622:條形缺口
663:突緣
700:浮動連接器組合
731:第一金屬殼
732:第二金屬殼
7322:間隔壁
7323:頂壁
7328:卡固槽
7329:止擋突部
760:主體
761:固定部
7611:固定突片
762:活動接觸部
7621:彈臂
800:浮動連接器組合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以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組合在特定應用時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正視圖;圖3是圖2的A-A剖視圖;圖4是圖1的立體分解圖;圖5和圖6是圖4中連接器底座的兩個不同視角的立體分解圖;圖7是圖3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圖8和圖9是圖4中浮動連接器的兩個不同視角的立體分解圖;圖10是圖3中浮動連接器處於自然狀態下的剖視結構放大圖;圖11是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組合的剖視圖,其中,浮動連接器處於壓縮狀態;圖12和圖13是圖11中浮動連接器的兩個不同視角的立體分解圖,與第一實施例的主要差異在於內導電殼體;圖14是圖12中的內導電殼體的放大圖;圖15是本新型第三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組合的剖視圖;圖16和圖17是圖15中浮動連接器的兩個不同視角的立體分解圖;圖18是圖16中的內導電殼體的放大圖;圖19是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直接安裝在電路板上 的剖視圖;以及圖20是圖19的立體分解圖。
儘管本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現為不同形式的實施例,但在圖式中示出並且在本說明書中將詳細說明的僅僅是其中一些具體實施例,同時可以理解的是本說明書應視為是本新型原理的示範性說明,而並非旨在將本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說明的那樣。
由此,本說明書中所指出的一個特徵將用於說明本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其中一個特徵,而不是暗示本新型的每個實施例必須具有所說明的特徵。此外,應當注意的是本說明書描述了許多特徵。儘管某些特徵可以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統設計,但是這些特徵也可用於其他的未明確說明的組合。由此,除非另有說明,所說明的組合並非旨在限制。
在圖式所示的實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和後)用於解釋本新型的各種元件的結構和運動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當這些元件處於圖式所示的位置時,這些說明是合適的。如果這些元件的位置的說明發生改變時,則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應地改變。
以下結合本說明書的圖式,對本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予 以進一步地詳盡闡述。
圖1至圖10示意了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組合100的結構。
首先參閱圖1至圖3,該浮動連接器組合100在特定應用時可以安裝於一安裝殼體400內。該安裝殼體400內設有一安裝腔41以及位於該安裝腔41上方的一對接腔42。該安裝腔41可以根據使用需求收容一電氣元件(圖中未示出),該電氣元件例如攝影機。該對接腔42可以供一線纜連接器(圖中未示出)插入其中。該浮動連接器組合100收容在該安裝殼體400內,分別連接該電氣元件和該線纜連接器,以實現該電氣元件與該線纜連接器之間的訊號傳輸。
為便於表述,本文定義該安裝殼體400的對接腔42所在的一側方位為“上”,該安裝腔41所在的一側方位為“下”。
結合圖3和圖4,本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組合100包括一電路板3、固定在該電路板3上的一連接器底座2以及安裝在該連接器底座2上方的一浮動連接器1。該浮動連接器組合100可以從該安裝殼體400的安裝腔41一側裝入,該浮動連接器1的上部伸入到該對接腔42中,該浮動連接器1的下部以及該連接器底座2、該電路板3收容於該安裝腔41中,該電路板3的下側用於供該電氣元件安裝。
較佳在該安裝殼體400中,該安裝腔41與該對接腔42之間形成一臺階式結構,該浮動連接器1上設有向外突伸出的一限位凸緣1325,該限位凸緣1325與該安裝殼體400限位。
該連接器底座2可以採用焊接等方式固定在該電路板3上,以實現該浮動連接器1與該電路板3的電連接。
參閱圖5至圖7,該連接器底座2包括一金屬柱21、包圍該金屬柱21的一絕緣體22,以及固定在該絕緣體22的外表面的一外金屬殼23。
該絕緣體22將該金屬柱21和該外金屬殼23固定並進行隔離。本實施例中,該絕緣體22大致包括一本體221和環繞地位於該本體221下端外側的一環抱部222。
該金屬柱21為一實心金屬導體,其位於該絕緣體22的中央,較佳與該絕緣體22通過射出成型結合為一體。本實施例中,該金屬柱21具有一焊接部211和位於該焊接部211上方的一對接部212,該焊接部211呈柱狀,該對接部212的周徑超出該焊接部211。該對接部212暴露於該本體221的頂面。該焊接部211沿上下方向貫通該本體221,並暴露於該本體221的底面。
該外金屬殼23包括大致呈圓筒狀的一筒體231以及從該筒體231的下端向外彎折伸出的呈平片狀的兩焊接片232。該筒體231套接在該本體221的外周,並被該環抱部222所環抱,從而該 外金屬殼23與該絕緣體22可以更穩固地接合在一起。
該金屬柱21的焊接部211與該外金屬殼23的焊接片232分別與該電路板3上的相應觸點(圖中未示出)焊接,即可將該連接器底座2固定在該電路板3上。
在其他實施例中,該連接器底座2也不限於採用圖示結構。可以理解的是,該連接器底座2的功能在於使該浮動連接器1與該電路板3可靠地電性連接在一起,其他能夠實現相應功能的連接器底座2也可適用。
參閱圖8至圖10,本較佳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1主要包括一中心導電針11、包圍該中心導電針11的一絕緣座12、進一步包圍在該絕緣座12外周的一插接側導電殼體13、可活動地收容在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內的一活動導電殼體14、裝設在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和該活動導電殼體14之間的一彈性元件15,以及間隔在該彈性元件15和該中心導電針11之間的一內導電殼體16。其中,該中心導電針11用於建立一個穩定的內部電連接通路,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該活動導電殼體14和該內導電殼體16配合用於建立一個穩定的外部電連接通路。通過這兩個電連接通路,實現電訊號的穩定傳輸。
主要參閱圖10,本較佳實施例的中心導電針11採用Pogo Pin的結構形式,其包括一上對接元件111、一下對接元件 112、一彈簧113以及一導電套接件114。
該上對接元件111的下端設有一第一收容腔,該下對接元件112的上端設有一第二收容腔,該下對接元件112收容於該第一收容腔中。
該彈簧113抵靠在該上對接元件111和該下對接元件112之間,以使該上對接元件111和該下對接元件112能夠相對彈性活動。具體地,該彈簧113的上端收容在該第一收容腔內,該彈簧113的下端收容在該第二收容腔內。
結合圖8和圖10,該導電套接件114包括一套接部1141和從該套接部1141下端伸出的一彈性接觸部1142。該套接部1141呈筒狀,其套接在該上對接元件111的下部外周。該彈性接觸部1142包括從該套接部1141的下端伸出的沿周向布置的多個接觸臂1144,相鄰兩接觸臂1144之間具有間隔。各個接觸臂1144的下端向該導電套接件114的中心收攏,並可滑動地彈性抵接在該下對接元件112的外表面。
在該上對接元件111與該下對接元件112相對上下活動時,該接觸臂1144沿該下對接元件112滑動並始終保持抵接;並且,當該上對接元件111與該下對接元件112存在徑向偏移時,藉由該接觸臂1144的彈性形變,該彈性接觸部1142仍然能與該下對接元件112保持良好的電接觸。因此,該中心導電針11能夠始終維 持良好的電連接,提高訊號傳輸的可靠性,特別適用於應用在震動等級較高的領域。
在未圖示的實施例中,該導電套接件114的套接部1141也可以是套接在該下對接元件112上,而該彈性接觸部1142則相應地彈性抵接在該上對接元件111的外表面。
參閱圖9和圖10,該絕緣座12較佳是與該上對接元件111通過射出成型結合為一體的,其中,該上對接元件111的下部向下超出該絕緣座12。該絕緣座12的頂面設有一對接腔121,而該上對接元件111的上端突出於該對接腔121中,以用於與一線纜連接器(圖未示)對接。本實施例中,該絕緣座12的下端沿周向凹設有一限位槽122。
參閱圖8至圖10,本較佳實施例的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包括一第一金屬殼131和固定在該第一金屬殼131下端的一第二金屬殼132。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可以用較為廉價,同時具有較好的剛性和導電性的材料(如黃銅),優選通過模鑄或是CNC(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電腦數值控制)加工製造而成,採用上述工藝製造出來的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不具有結合縫,從而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可以具有較好的水密性。
該第一金屬殼131套接在該絕緣座12的外周,該第一金屬殼131的長度大致上與該絕緣座12相當,將該絕緣座12完全包圍 於其內。如圖9所示,該第一金屬殼131的下部設有向內突伸的多個限位凸部1311,該限位凸部1311可以對應伸入到該絕緣座12的限位槽122中,將該第一金屬殼131與該絕緣座12固定。
如圖10所示,該第二金屬殼132套接在該第一金屬殼131的下端,該第二金屬殼132包圍在該中心導電針11的外側。該第二金屬殼132與該中心導電針11之間形成一收容腔1326,該收容腔1326位於該絕緣座12的下方。較佳在該第二金屬殼132與該中心導電針11之間還設置有一密封元件17,該密封元件17貼合於該絕緣座12的下端面,從而可以充分密封各個部件之間的間隙以防止外界的水滴滲入。
該第二金屬殼132具有一外壁1321、位於該外壁1321內部且與該外壁1321保持一間隔地向下延伸出的一間隔壁1322、連接該外壁1321和該間隔壁1322的頂部的一頂壁1323,以及從該頂壁1323向上延伸出的一上延伸壁1324。
該外壁1321包圍形成該收容腔1326,較佳在該外壁1321的底端進行縮口設計。該間隔壁1322向下延伸的長度小於該外壁1321的長度,該間隔壁1322與該頂壁1323、該外壁1321分隔形成一間隔腔1327。該上延伸壁1324套接在該第一金屬殼131的外周,該上延伸壁1324與該頂壁1323之間還形成一限位臺階,可供該第一金屬殼131上下限位。
參閱圖8,該第二金屬殼132進一步地還具有從該外壁1321沿周向向外凸伸出的一限位凸緣1325。結合圖3,該限位凸緣1325可以用於與該安裝殼體400限位。
該第二金屬殼132與該第一金屬殼131可以通過結構配合的形式固定,例如採用過盈配合或結構限位等;也可以進一步採用其他輔助方式固定,例如通過雷射焊接、黏接等。
本較佳實施例將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分割為該第一金屬殼131與該第二金屬殼132,從而可以更方便地與該絕緣座12組裝在一起。而在其他未圖示的一些可行實施例中,也可以考慮將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設計為一整體結構。
參閱圖8和圖10,該活動導電殼體14大致呈筒狀結構,其圍繞在該中心導電針11下部的外側。該活動導電殼體14的上端收容在該第二金屬殼132的收容腔1326中,並可相對於該第二金屬殼132上下活動。本實施例中,該活動導電殼體14的上端具有較大的外徑,而其下端相對具有較小的外徑,從而其上端形成一凸台141。該凸台141與該第二金屬殼132的外壁1321之間具有一活動間隙,以便該活動導電殼體14與該第二金屬殼132相對活動,同時,該凸台141被該外壁1321底端的縮口所止擋,從而不會從該第二金屬殼132脫落,該活動導電殼體14的下端從該浮動連接器1向下伸出。
根據實際需求,該活動導電殼體14可以具有相對較大的厚度,從而具有一定的强度以及便於大電流的傳輸。
參閱圖8和圖10,該彈性元件15可以是彈簧或類似的可以彈性伸縮的結構件。該彈性元件15裝設在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和該活動導電殼體14之間,通過其彈性形變可以吸收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與該活動導電殼體14之間的相對活動量,以保持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與該活動導電殼體14的具有彈性的活動連接。
具體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0所示,該彈性元件15的上端收容在由該外壁1321與該間隔壁1322所限定的間隔腔1327內,該彈性元件15的下端彈性抵接在該活動導電殼體14的上端。該外壁1321和該間隔壁1322可以對該彈性元件15起到導向作用,提高穩定性。
參閱圖8和圖9,該內導電殼體16可以採用較具彈性的金屬材質(如鎳銅),可通過折彎、衝壓等工藝成型,從而具有較好的彈性。該內導電殼體16包括呈筒狀結構的一主體160,該主體160上設有一固定部161以及位於該固定部161下方的一活動接觸部162,該主體160的頂部還向外彎折突伸出一突緣163,該突緣163分為相間隔的兩部分,分別沿該固定部161的邊緣延伸。
本實施例中,該主體160的上半部沿周向布置有多個第一開口1601,該主體160的下半部沿周向設有多個第二開口1602。
該固定部161包括多個固定突片1611,該多個固定突片1611分別對應從該第一開口1601的上緣向內突伸出。
該活動接觸部162包括多個彈臂1621,該多個彈臂1621分別對應從該第二開口1602處向外突伸出。各個彈臂1621的末端為自由端,從而各個彈臂1621相對於該主體160具有彈性。
結合圖10,該內導電殼體16裝設在該第二金屬殼132的收容腔1326內,該固定部161卡固在該第二金屬殼132上,該活動接觸部162彈性抵接到該活動導電殼體14,以建立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與該活動導電殼體14之間的電連接通路。
具體在本實施例中,該內導電殼體16固定在該第二金屬殼132的該間隔壁1322和該外壁1321之間。該主體160大致上與該間隔壁1322的外表面貼合,該固定突片1611與該間隔壁1322的外表面卡固,在一些未示出的實施例中,可以在該間隔壁1322上設有卡固槽以便更牢固地與該固定突片1611卡固。該突緣163的上表面抵接在該頂壁1323的下表面,該突緣163的下表面與該彈性元件15的上端彈性抵接,因而,該內導電殼體16可以受到該彈性元件15的彈性抵頂從而避免向下脫出該第二金屬殼132,有利於保持該內導電殼體16的位置。該主體160的下端向下超出於該間隔壁1322,該活動接觸部162的各個彈臂1621彈性抵接在該活動導電殼體14的內壁。
該內導電殼體16作為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和該活動導電殼體14的中間媒介,在該浮動連接器1處於震動環境中而使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和該活動導電殼體14相對活動時,該內導電殼體16的固定部161用於保持與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的連接,而該活動接觸部162能夠始終彈性抵接到該活動導電殼體14,因而通過該內導電殼體16可以維持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與該活動導電殼體14之間的電連接通路。
在另一些未圖示的實施例中,也可以將該固定部161卡固在該活動導電殼體14上,而該活動接觸部162則彈性抵接到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同樣可通過該內導電殼體16的彈性形變保持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與該活動導電殼體14的電性連接。
較佳地,該內導電殼體16被設置為相比於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和該活動導電殼體14更容易彈性變形,從而藉助於該活動接觸部162的彈性變形,進一步提高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和該活動導電殼體14之間電連接的穩定性。具體地,該內導電殼體16可以採用較薄且具有彈性的金屬片製作而成,以便於產生彈性變形;或者,至少使該活動接觸部162具有更薄的厚度,或通過彎折、設置開口等結構設計使該活動接觸部162便於彈性變形。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該內導電殼體16間隔在該彈性元件15與該中心導電針11之間,金屬材質的該內導電殼體16可以起 到屏蔽作用,從而可以防止通過該中心導電針11的高速電訊號所發出的電磁輻射作用於該彈性元件15產生不當的反射雜訊,從而提高電訊號的傳輸品質。
該浮動連接器1的裝配順序大致為:在該中心導電針11上射出成型出該絕緣座12,將該第一金屬殼131套接於該絕緣座12外周,將該密封元件17設置於該絕緣座12的下方;將該內導電殼體16、該彈性元件15及該活動導電殼體14依次裝設於該第二金屬殼132的收容腔1326中,對該第二金屬殼132的底端進行縮口;最後將該第二金屬殼132固定在該第一金屬殼131的下端。
再結合圖3和圖7,該浮動連接器1在使用時,與安裝於該電路板3上的該連接器底座2連接在一起,組成該浮動連接器組合100。其中,該浮動連接器1的活動導電殼體14的下端與該連接器底座2的外金屬殼23的上端形成電連接;該浮動連接器1的中心導電針11的下端與該連接器底座2的金屬柱21的上端彈性抵接並形成電連接。最後,該浮動連接器組合100安裝於該安裝殼體400中,並隨該安裝殼體400安裝在所需使用的產品上。
圖11至圖14示意了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組合600的結構。
該浮動連接器組合600同樣包括一電路板3、安裝於該電路板3上的一連接器底座2,以及安裝在該連接器底座2上的一浮 動連接器6。
參閱圖12和圖13,第二實施例中的該浮動連接器6的結構大致上與第一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1的結構相同,同樣包括一中心導電針61、一絕緣座62、一插接側導電殼體63、一活動導電殼體64、一彈性元件65、一內導電殼體66以及一密封元件67。主要區別在於第二實施例的內導電殼體66的具體結構有所不同。
參閱圖14,第二實施例中,該內導電殼體66包括大致呈筒狀的一主體660、設於該主體660上的一固定部661以及從該主體660的下端向下延伸出的一活動接觸部662。該主體660的頂端向外彎折突伸出兩突緣663。該固定部661包括從該主體660的中部向內突伸出的多個固定突片6611。
該活動接觸部662包括沿周向布置的多個彈臂6621,各個彈臂6621從該主體660的下端緣向下並向外彎折伸出,相鄰兩個彈臂6621與該主體660的下端緣之間形成一條形缺口6622,各個彈臂6621的末端均為呈弧形的彈性自由端。
如圖11所示,該內導電殼體66的主體660安裝於該插接側導電殼體63的第二金屬殼632的外壁6321與間隔壁6322之間,且較佳是貼接在該間隔壁6322的外表面,這些彈臂6621向下超出該間隔壁6322,該彈臂6621的末端彈性抵接在該活動導電殼體64的內壁。
值得一提的是,圖11中的該彈性元件65處於被壓縮的狀態,該活動導電殼體64的大部分結構向上縮入該第二金屬殼632內,該活動導電殼體64大致位於其上極限位置,該彈臂6621抵接於該活動導電殼體64內壁的接近下端的位置。對比參閱圖10所示的彈性元件15處於未壓縮狀態的示意圖,圖10所示狀態下,該活動導電殼體14大致位於其下極限位置,該內導電殼體16的彈臂1621抵接於該活動導電殼體14內壁的接近上端的位置。
雖然圖10所示的內導電殼體16和圖11所示的內導電殼體66有所區別,但對比兩幅圖的狀態可知,在該活動導電殼體14/64相對於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63上下活動時,該內導電殼體16/66的活動接觸部162/662可以始終保持與該活動導電殼體14/64的彈性滑動抵接。
參閱圖11和圖12,第二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6相比於第一實施例的另一個區別在於:該絕緣座62的下端設有沿周向凸伸的一定位凸緣623,該定位凸緣623的上表面與該插接側導電殼體63的第一金屬殼631抵接限位,該定位凸緣623的下表面與該第二金屬殼632抵接限位。
第二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組合600的其他結構可以參照第一實施例,不再具體描述。
圖15至圖18示意了本新型第三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組 合700的結構。
第三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主要區別在於,該浮動連接器7中,該內導電殼體76固定在該插接側導電殼體73的第二金屬殼732的間隔壁7322的內表面。
主要參閱圖18,該內導電殼體76的固定部761包括從主體760的中部向外突伸出的多個固定突片7611,該活動接觸部762包括從該主體760的下端向下向外彎折伸出的多個彈臂7621,各個彈臂7621沿該主體760的周向間隔分布。
結合圖15,第三實施例中,該內導電殼體76的主體760被該間隔壁7322所包圍,該固定突片7611卡固於該間隔壁7322內表面所設置的一卡固槽7328中。較佳在該間隔壁7322的內表面還突伸出一止擋突部7329,該止擋突部7329擋止在該主體760的上方。該內導電殼體76的彈臂7621彈性抵接在該活動導電殼體74的內壁。該彈性元件75的上端抵頂在該第二金屬殼732的下方,具體地,該彈性元件75是直接與該第二金屬殼732的頂壁7323的下表面抵接。
本第三實施例浮動連接器7的其他結構可以參照第一實施例,不再具體描述。
圖19和圖20示意了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1直接安裝在該電路板3上所組成的浮動連接器組合800。相比於第 一實施例,該浮動連接器組合800取消了連接器底座2。
該電路板3上設有一中心觸點31以及間隔地圍繞在該中心觸點31外側的一外側觸點32。其中,該中心觸點31和該外側觸點32可以是焊盤、導電圖案或焊接在電路板上的金屬件等。該浮動連接器1的活動導電殼體14的下端與該外側觸點32電性連接,該浮動連接器1的中心導電針11的下端與該中心觸點31抵接。
需要說明的是,對於上述第二實施例和第三實施例的浮動連接器組合600/700,也可以取消連接器底座2,而將該浮動連接器6/7直接安裝在該電路板3上。
根據上文所述的幾個實施例,本申請的浮動連接器1/6/7中,通過該中心導電針11/61/71建立內部電連接通路,通過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63/73、該活動導電殼體14/64/74和該內導電殼體16/66/76的配合建立外部電連接通路。其中,該彈性元件15/65/75可以吸收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63/73與該活動導電殼體14/64/74之間的相對位移量,從而在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63/73與該活動導電殼體14/64/74發生相對移動時,該內導電殼體16/66/76通過該固定部161/661/761和該活動接觸部162/662/762始終保持與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63/73和該活動導電殼體14/64/74的連接,從而維持外部電連接通路的穩定性。由於該內導電殼體16/66/76是獨立於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63/73與該 活動導電殼體14/64/74的一獨立部件,因此在選材及製造工藝上更為靈活自由,可以更具彈性而不容易產生瞬斷的問題。基於該內導電殼體16/66/76的設置,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63/73與該活動導電殼體14/64/74可以採用間隙配合設計,從而該插接側導電殼體13/63/73與該活動導電殼體14/64/74既可以在上下方向相對滑動,還可以在水平方向發生相對浮動,可以適用於震動等級較高的領域。
同時,該內導電殼體16/66/76間隔在該彈性元件15/65/75與該中心導電針11/61/71之間,該內導電殼體16/66/76可以起到屏蔽作用,從而可以防止通過該中心導電針11/61/71的高速電訊號所發出的電磁輻射作用於該彈性元件15/65/75上產生不當的反射雜訊,特別適合於高頻訊號傳輸的場合。
上述內容僅為本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用於限制本新型的實施方案,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根據本新型的主要構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進行相應的變通或修改,故本新型的保護範圍應以請求項所要求的保護範圍為準。
11:中心導電針
12:絕緣座
13:插接側導電殼體
14:活動導電殼體
15:彈性元件
16:內導電殼體
17:密封元件
111:上對接元件
112:下對接元件
113:彈簧
114:導電套接件
1144:接觸臂
121:對接腔
1321:外壁
1322:間隔壁
1323:頂壁
1324:上延伸壁
1326:收容腔
1327:間隔腔
141:凸台
1611:固定突片
1621:彈臂
163:突緣

Claims (10)

  1. 一種浮動連接器,其中,包括: 一中心導電針,其包括一上對接元件和一下對接元件; 一絕緣座,其將該中心導電針包圍固定於其中; 一插接側導電殼體,其包圍在該絕緣座的外周,並形成位於該絕緣座下方的一收容腔; 一活動導電殼體,其上端可活動地收容在該收容腔內,並從該收容腔向下伸出; 一彈性元件,其彈性抵靠到該活動導電殼體的上端;及 一內導電殼體,其裝設在該收容腔內並用於電性連接該插接側導電殼體和該活動導電殼體,該內導電殼體間隔在該彈性元件與該中心導電針之間; 該內導電殼體具有: 一固定部,其卡固在該插接側導電殼體和該活動導電殼體的其中之一;及 一活動接觸部,其可滑動地彈性抵接到該插接側導電殼體和該活動導電殼體中的另一個。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浮動連接器,其中,該插接側導電殼體包括一外壁及位於該外壁內部且與該外壁保持一間隔地向下延伸出的一間隔壁;該彈性元件的上端收容在該外壁與該間隔壁之間。
  3.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浮動連接器,其中,該固定部包括沿該內導電殼體的周向布置的多個固定突片,該固定突片卡固在該插接側導電殼體的間隔壁上;該活動接觸部包括沿周向布置的多個彈臂,各個彈臂是可滑動地彈性抵接到該活動導電殼體。
  4. 根據請求項3所述的浮動連接器,其中,該內導電殼體固定在該間隔壁的內表面,該固定突片向外突伸並卡固到該間隔壁;該彈性元件的上端抵頂在該插接側導電殼體的下方。
  5. 根據請求項3所述的浮動連接器,其中,該內導電殼體固定在該間隔壁和該外壁之間,該固定突片向內突伸並與該間隔壁的外表面卡固。
  6. 根據請求項5所述的浮動連接器,其中,該內導電殼體的頂部向外突伸出一突緣;該彈性元件的上端抵頂在該突緣的下方。
  7. 根據請求項1至6其中任一項所述的浮動連接器,其中,該插接側導電殼體包括套接在該絕緣座外周的一第一金屬殼及固定在該第一金屬殼下端的一第二金屬殼,該第二金屬殼與該中心導電針之間形成該收容腔。
  8. 根據請求項1至6其中任一項所述的浮動連接器,其中,該中心導電針還包括一彈簧以及一導電套接件;該彈簧的兩端分別彈性抵頂到該上對接元件和該下對接元件,該下對接元件可以相對於該上對接元件上下彈性活動;該導電套接件包括一套接部和一彈性接觸部,該套接部固定在該上對接元件的外表面,該彈性接觸部可滑動地彈性抵接在該下對接元件的外表面。
  9. 一種浮動連接器組合,其中,包括一電路板、固定在該電路板上的一連接器底座,以及裝設在該連接器底座上的如請求項1至8其中任一項所述的浮動連接器;該連接器底座包括一金屬柱、包圍該金屬柱的一絕緣體及固定在該絕緣體的外表面的一外金屬殼;其中該金屬柱與該中心導電針的下對接元件對接,該外金屬殼與該活動導電殼體的下端對接。
  10. 一種浮動連接器組合,其中,包括一電路板和安裝在該電路板上的如請求項1至8其中任一項所述的浮動連接器;所述電路板上設有一中心觸點以及間隔地圍繞在該中心觸點外側的一外側觸點;該中心導電針的下對接元件與該中心觸點電性連接;該活動導電殼體的下端與該外側觸點電性連接。
TW110206921U 2021-04-19 2021-06-16 浮動連接器及其組合 TWM62237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17476.5 2021-04-19
CN202110417476.5A CN115224521A (zh) 2021-04-19 2021-04-19 浮动连接器及其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2378U true TWM622378U (zh) 2022-01-21

Family

ID=80785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6921U TWM622378U (zh) 2021-04-19 2021-06-16 浮動連接器及其組合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49195B2 (zh)
JP (1) JP7277644B2 (zh)
CN (1) CN115224521A (zh)
TW (1) TWM622378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87914B (zh) * 2023-04-07 2023-11-10 东莞市信翰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CN117117567B (zh) * 2023-10-20 2024-01-26 连兴旺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浮动板对板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9262A (en) * 1991-06-24 1994-07-12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Fixed RF connector having internal floating members with impedance compensation
US5516303A (en) * 1995-01-11 1996-05-14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Floating panel-mounted coaxial connector for use with stripline circuit boards
WO1999035715A1 (en) * 1998-01-05 1999-07-15 Rika 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 Inc. Coaxial contact assembly apparatus
JP3546180B2 (ja) 2000-12-27 2004-07-21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通信モジュール用コネクタおよび通信モジュールの接続構造
DE60204640T2 (de) * 2001-08-31 2006-05-11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Koaxialverbinder zum Verbinden von Leiterplatten
JP4822949B2 (ja) * 2006-06-20 2011-11-24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光フェルール組立体
JP4450242B2 (ja) * 2007-04-10 2010-04-1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
JP5209460B2 (ja) * 2008-12-22 2013-06-12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同軸コネクタ
US7922529B1 (en) * 2009-11-23 2011-04-12 Neocoil, Llc High mating cycle low insertion force coaxial connector
US8622762B2 (en) * 2010-11-22 2014-01-07 Andrew Llc Blind mate capacitively coupled connector
US8641446B1 (en) * 2012-07-27 2014-02-04 Chin Nan Precision Electronics Co., Ltd. Coaxial probe
US9735521B2 (en) * 2013-01-09 2017-08-15 Amphenol Corporation Float adapte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442345B2 (ja) 2014-05-22 2018-12-1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用コネクタ
US9391409B2 (en) 2014-05-22 2016-07-12 Yazaki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connector
JP6251912B2 (ja) 2014-12-26 2017-12-2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プローブ
JP6183626B2 (ja) 2015-08-04 2017-08-23 Smk株式会社 フローティング機構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JP2018107097A (ja) 2016-12-28 2018-07-05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及び撮像装置
KR101992258B1 (ko) * 2017-10-13 2019-06-25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동축 커넥터
CN111355077B (zh) * 2018-12-21 2021-12-28 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电插接连接件、组件连接件和电路板布置
CN112421278A (zh) * 2019-08-23 2021-02-26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
CN210723410U (zh) 2019-09-19 2020-06-09 东莞市康硕电子有限公司 多向容差板对板同轴连接器
CN210897721U (zh) 2019-12-30 2020-06-30 东莞市林积为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弹性接触件的浮动式同轴连接器插头
US11515669B2 (en) * 2020-03-11 2022-11-29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Floating header an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JP2021166161A (ja) * 2020-04-07 2021-10-14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
US11588285B2 (en) * 2020-06-19 2023-02-21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Coaxial connector system with adaptor
US11437760B2 (en) * 2020-06-23 2022-09-06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Floating coaxial connector with a stabilizing ring at the mating end
CN212412368U (zh) 2020-08-20 2021-01-26 东莞市林积为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浮动射频连接器
JP7280558B2 (ja) * 2020-10-12 2023-05-24 Smk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のフローティング構造
US11502440B2 (en) * 2020-10-23 2022-11-15 Carlisle Interconnect Technologies, Inc. Multiport connector interface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65413A (ja) 2022-10-31
US11949195B2 (en) 2024-04-02
JP7277644B2 (ja) 2023-05-19
CN115224521A (zh) 2022-10-21
US20220337007A1 (en) 2022-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8484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TWI730114B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TWM605406U (zh) 電連接器及其對接連接器
JP2016062661A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機構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CN112531372B (zh) 连接器
TWM622378U (zh) 浮動連接器及其組合
JP6538134B2 (ja) コネクタ
KR101802731B1 (ko) 스위치 부착 동축 커넥터
TWM498391U (zh) 電連接器
JP2004178837A (ja) 誤嵌合防止可能な電気コネクタ
TWM496876U (zh) 電連接器
TW202247535A (zh) 連接器及連接器組裝體
TWM498405U (zh) 電連接器
KR20230150919A (ko) 커넥터 어셈블리 및 커넥터 어셈블리용 소켓 제조 방법
CN108075264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TW202013824A (zh) 電連接器及其對接連接器
TWM634319U (zh) 電連接器、對接連接器及其組合
TWM498400U (zh) 電連接器
TW202211563A (zh) 電連接器及其對接連接器
TWM628990U (zh) 磁性連接器
JP2022035188A (ja) コネクタ
CN107732517B (zh) 开关式同轴连接器
TWM496874U (zh) 電連接器
CN113725662B (zh) 同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20240120693A1 (en) Connector with floating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