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4319U - 電連接器、對接連接器及其組合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對接連接器及其組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634319U TWM634319U TW111200525U TW111200525U TWM634319U TW M634319 U TWM634319 U TW M634319U TW 111200525 U TW111200525 U TW 111200525U TW 111200525 U TW111200525 U TW 111200525U TW M634319 U TWM634319 U TW M634319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air
- longitudinal side
- longitudinal
- side wall
- wall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種電連接器,包括沿縱向延伸的絕緣本體、收容於所述絕緣本體的導電端子及圍設於所述絕緣本體的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基座、自所述基座向上突伸出的舌部及圍設於所述舌部的周側並與所述舌部之間形成環形凹槽的環形側壁,所述環形側壁包括沿縱向延伸的一對縱向側壁及連接一對所述縱向側壁的一對橫向側壁,所述遮蔽殼體包括一體成型於所述縱向側壁的一對縱向側部,所述遮蔽殼體還包括自所述縱向側部向所述舌部所在側一體延伸形成的自所述舌部的對接表面突伸入所述環形凹槽的彈性臂。藉由遮蔽殼體的一側的縱向側部一體延伸形成彈性臂,彈性臂能夠與對接連接器實現彈性接觸,加強電連接器與對接連接器的接觸,實現更好的電磁屏蔽效果。
Description
本新型有關一種電連接器、對接連接器及其組合,尤其係指一種增加屏蔽效果,提高接觸可靠性的電連接器、對接連接器及其組合。
如中國大陸第CN209571614U號專利,公開了一種板對板電連接器,所述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收容於所述絕緣本體的兩排導電端子及設置於所述絕緣本體外的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基座、自基座突伸出的設置所述兩排導電端子的舌部及圍設置於舌部周緣並與舌部之間形成環形凹槽的環壁。然,該電連接器的遮蔽殼體與對接連接器的殼體接觸時,在使用過程中,發生晃動,容易使得兩者之間的接觸不穩定,屏蔽效果變差。
是以,有必要對現有電連接器進行改進以克服該缺陷。
本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屏蔽效果好且接觸可靠性強的電連接器、對接連接器及其組合。
本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一來實現:一種電連接器,包括沿縱向延伸的絕緣本體、收容於所述絕緣本體的導電端子及圍設於所述絕緣本體的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基座、自所述基座向上突伸出的舌部及圍設於所述舌部的周側並與所述舌部之間形成環形凹槽的環形側壁,所述環形側壁包括沿縱向延伸的一對縱向側壁及連接一對所述縱向側壁的一對橫向側壁,所
述導電端子包括固持於一對所述縱向側壁的兩排導電端子,所述遮蔽殼體包括一體成型於所述縱向側壁的一對縱向側部,所述遮蔽殼體還包括自所述縱向側部向所述舌部所在側一體延伸形成的自所述舌部的對接表面突伸入所述環形凹槽的彈性臂。
進一步,所述縱向側部之一者的上端緣一體延伸形成有所述彈性臂,所述縱向側部之另一者的下端緣一體延伸形成的埋設於所述舌部的位於所述兩排導電端子之間的屏蔽片。
進一步,所述彈性臂包括位於所述舌部的對接表面的與一對接連接器的外殼接觸的彈性接觸部及固設於所述縱向側壁的與所述彈性接觸部相對設置的突出於所述縱向側壁的內側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與所述對接連接器的外殼接觸。
進一步,所述縱向側部在縱向方向延伸的長度大於所述導電端子在縱向方向的排佈區域,所述彈性臂在所述縱向方向上位於所述導電端子外側的兩端。
進一步,所述縱向側壁包括第一縱向側壁及第二縱向側壁,所述舌部對應所述第一縱向側壁的一側設置有第二端子槽,所述舌部對應所述第二縱向側壁的一側設置有所述第二端子槽及收容於所述彈性接觸部的定位槽,所述彈性臂設置於對應所述第二縱向側壁設置的所述縱向側部。
進一步,所述縱向側壁在對應所述第二端子槽的位置設置有第一端子槽,所述導電端子包括開口向下的呈“n”形的固定部及連接於所述固定部的內側的自由端的開口向上的彈性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位於外側的埋設於所述縱向側壁的第一壁及固持於所述第一端子槽的第二壁,所述彈性部固持於所述第二端子槽,所述彈性臂與所述第二壁及所述彈性部的形狀大致相同。
本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二來實現:一種對接連接器,包括沿縱向延伸的絕緣體、收容於所述絕緣體的對接端子及一體成型於所述絕緣體的殼體,所述絕緣體包括底座及自所述底座周緣向上突伸出的周向側牆,所述周向側牆包括縱向延伸的一對縱向側牆及連接一對所述縱向側牆的一對橫向側牆,一對所述縱向側牆與一對所述橫向側牆圍設形成有供所述舌部插入的收容凹槽,所述殼體在位於所述對接端子的縱向方向的兩端各設置一對,每一所述殼體包括卡持於所述橫向側牆的端面的卡持端、包覆於所述縱向側牆的外壁面的固持側部及自所述固持側部的內側向下彎折後向外延伸形成的抵持臂部,所述抵持臂部位於所述縱向側牆的內側。
進一步,所述抵持臂部包括沿所述固持側部的內側向下豎直延伸形成的接觸壁及自所述接觸壁的下端向外伸出所述縱向側牆的焊接部,所述固持側部位於縱向方向的長度大於所述接觸壁的長度。
本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三來實現:一種電連接器組合,包括電連接器與對接連接器,所述電連接器包括沿縱向延伸的絕緣本體、收容於所述絕緣本體的導電端子及圍設於所述絕緣本體的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基座、自所述基座向上突伸出的舌部及圍設於所述舌部的周側並與所述舌部之間形成環形凹槽的環形側壁,所述環形側壁包括沿縱向延伸的一對縱向側壁及連接一對所述縱向側壁的一對橫向側壁,所述導電端子包括固持於一對所述縱向側壁的兩排導電端子,所述遮蔽殼體包括一體成型於所述縱向側壁的一對縱向側部及連接於一對所述縱向側部的固持於所述橫向側壁的一對橫向側部,所述對接連接器包括沿縱向延伸的絕緣體、收容於所述絕緣體的對接端子及一體成型於所述絕緣體的殼體,所述絕緣體包括底座及自所述底座周緣向上突伸出的周向側牆,所述周向側牆包括縱向延伸的一對縱向側牆及連接一對所述縱向側牆的一對橫向側牆,一對所述縱向側牆與一對所述橫向側牆圍設形成
有供所述舌部插入的收容凹槽,其中,所述遮蔽殼體還包括自所述縱向側部向所述舌部所在側一體延伸形成的自所述舌部的對接表面突伸入所述環形凹槽的彈性臂,所述彈性臂包括位於所述舌部的對接表面的與一對接連接器的外殼接觸的彈性接觸部,所述殼體在位於所述導電端子的縱向方向的兩端各設置一對,每一所述殼體包括卡持於所述橫向側部的端面的卡持端、包覆於所述縱向側牆的外壁面的固持側部及自所述固持側部的內側向下彎折後向外延伸形成的抵持臂部,所述抵持臂部包括位於所述縱向側牆的內側的接觸壁,所述彈性接觸部與所述接觸壁接觸。
進一步,所述彈性臂還包括固設於所述縱向側壁的與所述彈性接觸部相對設置的突出於所述縱向側壁的內側的突出部,所述固持側部與所述突出部接觸。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新型電連接器的遮蔽殼體的一側的縱向側部一體延伸形成彈性臂,彈性臂能夠與對接連接器實現彈性接觸,加強電連接器與對接連接器的接觸,實現更好的電磁屏蔽效果。
1000:電連接器組合
100:電連接器
1:絕緣本體
11:基座
10:環形凹槽
12:環形側壁
121:縱向側壁
1211:第一縱向側壁
12111:固持端
1212:第二縱向側壁
12121:固持槽
1213:端部
1214:凹陷部
12141:固持長槽
12142:第一端子槽
122:橫向側壁
13:舌部
131:第二端子槽
132:定位槽
2:導電端子
21:固定部
211:第一壁
2111:焊接部
212:第二壁
2121:接觸部
22:彈性部
221:彈性抵接部
3:遮蔽殼體
31:縱向側部
311:第一縱向側部
3111:屏蔽片
3112:連接臂
312:第二縱向側部
3121:彈性臂
31211:彈性接觸部
31212:突出部
313:第二固定腳
314:延伸臂
32:橫向側部
321:第一固定腳
200:對接連接器
4:絕緣體
40:收容凹槽
41:底座
42:周向側牆
421:縱向側牆
4211:收容凹部
4212:內陷部
4213:端子固持槽
422:橫向側牆
4221:卡持缺口
4222:分隔肋
4223:固持凸柱
4224:擋止部
5:對接端子
51:固定臂
511:內壁
5111:對接部
512:外壁
5121:卡持部
52:焊腳
6:殼體
61:卡持端
62:固持前端
63:固持側部
631:抵接壁
64:間隙
65:抵持臂部
651:接觸壁
652:焊腳端
第一圖係本新型電連接器與對接連接器對接時的立體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第三圖係本新型電連接器與對接連接器未對接的立體圖。
第四圖係第三圖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第五圖係本新型對接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
第六圖係第五圖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
第七圖係本新型對接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
第八圖係第七圖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
第九圖係第一圖中沿IX-IX線的剖視圖。
第十圖係第一圖中沿X-X線的剖視圖。
請參照第一圖至第十圖所示,本新型電連接器組合1000包括電連接器100及與所述電連接器100對接的對接連接器200,所述電連接器安裝於一電路板(未圖示),所述對接連接器200安裝於一電路板(未圖示)。所述電連接器100包括沿縱向延伸的絕緣本體1、收容於所述絕緣本體1的導電端子2及圍設於所述絕緣本體1的遮蔽殼體3。所述對接連接器200包括沿縱向延伸的絕緣體4、與導電端子2對接的對接端子5及安裝於所述絕緣體4縱向兩端的殼體6。
所述電連接器100的絕緣本體1包括基座11、自所述基座11向上突伸出的舌部13及圍設於所述舌部13的周緣並與所述舌部13之間形成環形凹槽10的環形側壁12。所述導電端子2包括設置於所述舌部13的相對兩側的兩排導電端子,所述遮蔽殼體3設置於所述環形側壁12。優選地,所述遮蔽殼體3一體成型於所述環形側壁12。
為了防止兩排導電端子2之間的信號串擾,所述電連接器100還包括設置於所述舌部13的位於所述兩排導電端子2之間的屏蔽片3111。所述屏蔽片3111自所述遮蔽殼體3的縱向側部31一體延伸形成,屏蔽片3111與遮蔽殼體3一體式的設計,便於生產製造且節約製造成本。具體地,所述屏蔽片3111自所述縱向側部31的下端緣一體延伸形成。
請參照第五圖至第十圖,所述環形側壁12包括沿縱向延伸的一對縱向側壁121及連接一對所述縱向側壁121的一對橫向側壁122。所述縱向側壁121包括第一縱向側壁1211及與所述第一縱向側壁1211相對設置的第二縱向側壁1212。所述第一縱向側壁1211及所述第二縱向側壁1212均包括位於縱向方向
兩端的端部1213及位於一對所述端部1213之間的凹陷形成的凹陷部1214。所述端部1213佔據所述縱向側壁121及所述橫向側壁122的交匯處。所述凹陷部1214的外壁面設置有固持長槽12141。所述第一縱向側壁1211包括設置於所述端部1213與所述凹陷部1214之間的固持端12111。所述第二縱向側壁1212在對應所述第一縱向側壁1211的所述固持端12111的位置處設置有固持槽12121。所述凹陷部1214朝向所述舌部13的內壁面設有收容導電端子2的第一端子槽12142。所述舌部13在面向所述縱向側壁121的相對兩側設置有收容導電端子2的第二端子槽131及面向所述第二縱向側壁1212的所述固持槽12121的一側設置有位於所述第二端子槽131沿縱向方向的兩端的定位槽132。
所述導電端子2包括開口向下的呈“n”形的固定部21及連接於所述固定部21的內側的自由端的呈開口向上的彈性部22。所述固定部21包括位於外側的埋設於所述縱向側壁121的第一壁211及固持於所述第一端子槽12142的第二壁212。所述第一壁211的自由末端向外延伸出所述縱向側壁121以形成一與電路板焊接的焊接部2111。所述第二壁212表面突設形成有一與對接端子5接觸的接觸部2121。所述彈性部22固持於所述第二端子槽131並對應所述接觸部2121形成有一與對接端子接觸的彈性抵接部221。
所述遮蔽殼體3還包括自所述縱向側部31向所述舌部13所在側一體延伸形成的自所述舌部13的對接表面突伸入所述環形凹槽10的彈性臂3121。所述彈性臂3121係與所述屏蔽片3111相對設置,且自不同的所述縱向側部31延伸形成。所述彈性臂3121係自所述縱向側部31的上端緣一體延伸形成。所述遮蔽殼體3一體成型於所述絕緣本體1,並具有固持於所述縱向側壁121的一對縱向側部31及連接於一對所述縱向側部31的固持於所述橫向側壁122的一對橫向側部32。所述縱向側部31包括對應所述第一縱向側壁1211設置的第一縱向側部311及對應所述第二縱向側壁1212設置的第二縱向側部312。所述遮蔽殼體3還包括自
所述第一縱向側部311的下端向中間延伸形成的間隔所述兩排導電端子2的所述屏蔽片3111。所述屏蔽片3111與所述第一縱向側部311通過一對連接臂3112連接。所述遮蔽殼體3還包括自所述第二縱向側部312向內延伸形成的固持於所述固持槽12121與所述定位槽132的所述彈性臂3121。所述彈性臂3121與所述導電端子2的形狀大致相同,具體地,所述彈性臂3121與所述第二壁212及彈性部22的形狀大致相同。所述彈性臂3121還包括設置於所述第二縱向側壁1212表面突出的突出部31212及與所述突出部31212相對設置的固持於所述定位槽132的彈性接觸部31211。所述彈性臂3121在所述縱向方向上位於所述導電端子2的兩端。所述屏蔽片3111與所述彈性臂3121係自不同的所述縱向側部31延伸形成。所述屏蔽片3111埋設於所述舌部13,所述彈性臂3121暴露於所述舌部13相對於所述第二縱向側部312的一側。所述縱向側部31包括固持於所述固持端12111的第二固定腳313及連接一對所述第二固定腳313的一固持於所述固持長槽12141的延伸臂314。所述橫向側部32包括埋設於所述端部1213的第一固定腳321。所述第一固定腳321及所述第二固定腳313均突伸出所述基座11的底面。
請參照第七圖至第十圖,所述絕緣體4包括底座41及自所述底座41周緣向上突伸出的周向側牆42。所述周向側牆42包括縱向延伸的一對縱向側牆421及連接一對所述縱向側牆421的一對橫向側牆422。一對所述縱向側牆421與所述一對橫向側牆422圍設形成有供所述舌部13插入的收容凹槽40。所述橫向側牆422包括於所述外端面設置的一對卡持缺口4221、位於一對所述卡持缺口4221之間的分隔肋4222、位於所述縱向側牆421與所述橫向側牆422連接處的固持凸柱4223及位於所述橫向側牆422的上表面設置的擋止部4224。所述縱向側牆421包括鄰接於所述固持凸柱4223設置的收容凹部4211及位於一對所述收容凹部4211之間的內陷部4212及位於所述內陷部4212上設置的固持於所述對接端子5的端子固持槽4213。
所述對接端子5固持於所述端子固持槽4213,並包括開口向下的呈“n”形的固定臂51及自所述固定臂51的下端向外延伸出所述縱向側牆421的焊腳52。所述固定臂51包括設置於內側的內壁511及位於外側的外壁512。所述內壁511上設置有與彈性抵接部221接觸的對接部5111。所述外壁512設置有與所述接觸部2121接觸的卡持部5121。所述焊腳52自所述內壁511的下端向外彎折延伸形成。
所述殼體6在位於所述對接端子5的縱向方向的兩端各設置一對,每一所述殼體6包括卡持於所述橫向側牆422的位於端面的所述卡持缺口4221的卡持端61、包覆於所述縱向側牆421的外壁面的固持側部63、擋止於所述擋止部4224端側的固持前端62及自所述固持側部63的內側向下彎折後向外延伸形成的抵持臂部65。所述卡持端61與所述固持側部63之間形成一間隙64,所述絕緣體4上的所述固持凸柱4223卡持於所述間隙64。所述抵持臂部65包括位於所述縱向側牆421的內側的接觸壁651及自所述接觸壁651的下端向外延伸出所述縱向側牆421的焊腳端652,所述彈性接觸部31211與所述接觸壁651接觸。所述固持側部63位於所述縱向側牆421外側,並包括突出表面設置的抵接壁631,所述抵接壁631與所述突出部31212接觸。
在電連接器100與對接連接器200對接時,所述對接連接器200插入到所述環形凹槽10,所述舌部13插入所述收容凹槽40,所述遮蔽殼體3在位於所述橫向側壁122的內壁的部分與所述殼體6的固持側部63相互抵持接觸。由於所述遮蔽殼體3設置了一自第二縱向側部312向所述舌部13延伸的所述彈性臂3121,所述彈性臂3121與所述導電端子2在位於所述縱向側壁121內側的部分的形狀大致相似,所述彈性臂3121設置有固持於所述第二縱向側壁1212的固持槽12121的突出部31212及固持於所述舌部13的所述定位槽132的彈性接觸部31211。由於所述固持側部63位於縱向方向的長度大於所述接觸壁651的長度,
在所述殼體6的固持側部63與所述遮蔽殼體3在位於所述橫向側壁122的內壁的部分接觸的前提下,所述固持側部63仍與所述彈性臂3121的突出部31212接觸,同時所述接觸壁651與所述彈性接觸部31211接觸,加強了電連接器100的遮蔽殼體3與對接連接器200的殼體6的接觸。同時所述彈性臂3121係自所述遮蔽殼體3一體延伸形成,製造方便且製造成本低。所述屏蔽片3111與所述彈性臂3121係自不同的縱向側部31延伸形成,在有限的縱向空間內,盡可能大地利用了空間,滿足了小型化需求。
應當指出,以上所述僅為本新型的最佳實施方式,不係全部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通過閱讀本新型說明書而對本新型技術方案採取的任何等效的變化,均為本新型的請求項所涵蓋。
100:電連接器
1:絕緣本體
10:環形凹槽
11:基座
12:環形側壁
121:縱向側壁
1211:第一縱向側壁
12111:固持端
1212:第二縱向側壁
12121:固持槽
1213:端部
1214:凹陷部
12141:固持長槽
12142:第一端子槽
122:橫向側壁
13:舌部
131:第二端子槽
132:定位槽
2:導電端子
21:固定部
211:第一壁
2111:焊接部
212:第二壁
2121:接觸部
22:彈性部
221:彈性抵接部
3:遮蔽殼體
31:縱向側部
311:第一縱向側部
3111:屏蔽片
3112:連接臂
312:第二縱向側部
3121:彈性臂
31211:彈性接觸部
31212:突出部
313:第二固定腳
314:延伸臂
32:橫向側部
321:第一固定腳
Claims (10)
- 一種電連接器,包括沿縱向延伸的絕緣本體、收容於所述絕緣本體的導電端子及圍設於所述絕緣本體的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基座、自所述基座向上突伸出的舌部及圍設於所述舌部的周側並與所述舌部之間形成環形凹槽的環形側壁,所述環形側壁包括沿縱向延伸的一對縱向側壁及連接一對所述縱向側壁的一對橫向側壁,所述導電端子包括固持於一對所述縱向側壁的兩排導電端子,所述遮蔽殼體包括一體成型於所述縱向側壁的一對縱向側部,其中,所述遮蔽殼體還包括自所述縱向側部向所述舌部所在側一體延伸形成的自所述舌部的對接表面突伸入所述環形凹槽的彈性臂。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縱向側部之一者的上端緣一體延伸形成有所述彈性臂,所述縱向側部之另一者的下端緣一體延伸形成的埋設於所述舌部的位於所述兩排導電端子之間的屏蔽片。
-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彈性臂包括位於所述舌部的對接表面的與一對接連接器的外殼接觸的彈性接觸部及固設於所述縱向側壁的與所述彈性接觸部相對設置的突出於所述縱向側壁的內側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與所述對接連接器的外殼接觸。
-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縱向側部在縱向方向延伸的長度大於所述導電端子在縱向方向的排佈區域,所述彈性臂在所述縱向方向上位於所述導電端子外側的兩端。
-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縱向側壁包括第一縱向側壁及第二縱向側壁,所述舌部對應所述第一縱向側壁的一側設置有第二端子槽,所述舌部對應所述第二縱向側壁的一側設置有所述第二端子槽及收容於所述彈性接觸部的定位槽,所述彈性臂設置於對應所述第二縱向側壁設置的所述縱向側部。
-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縱向側壁在對應所述第 二端子槽的位置設置有第一端子槽,所述導電端子包括開口向下的呈“n”形的固定部及連接於所述固定部的內側的自由端的開口向上的彈性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位於外側的埋設於所述縱向側壁的第一壁及固持於所述第一端子槽的第二壁,所述彈性部固持於所述第二端子槽,所述彈性臂與所述第二壁及所述彈性部的形狀大致相同。
- 一種與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對接的對接連接器,包括沿縱向延伸的絕緣體、收容於所述絕緣體的對接端子及一體成型於所述絕緣體的殼體,所述絕緣體包括底座及自所述底座周緣向上突伸出的周向側牆,所述周向側牆包括縱向延伸的一對縱向側牆及連接一對所述縱向側牆的一對橫向側牆,一對所述縱向側牆與一對所述橫向側牆圍設形成有供所述舌部插入的收容凹槽,其中,所述殼體在位於所述對接端子的縱向方向的兩端各設置一對,每一所述殼體包括卡持於所述橫向側牆的端面的卡持端、包覆於所述縱向側牆的外壁面的固持側部及自所述固持側部的內側向下彎折後向外延伸形成的抵持臂部,所述抵持臂部位於所述縱向側牆的內側。
- 如請求項7所述的對接連接器,其中,所述抵持臂部包括沿所述固持側部的內側向下豎直延伸形成的接觸壁及自所述接觸壁的下端向外伸出所述縱向側牆的焊接部,所述固持側部位於縱向方向的長度大於所述接觸壁的長度。
- 一種電連接器組合,包括電連接器與對接連接器,所述電連接器包括沿縱向延伸的絕緣本體、收容於所述絕緣本體的導電端子及圍設於所述絕緣本體的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基座、自所述基座向上突伸出的舌部及圍設於所述舌部的周側並與所述舌部之間形成環形凹槽的環形側壁,所述環形側壁包括沿縱向延伸的一對縱向側壁及連接一對所述縱向側壁的一對橫向側壁,所述導電端子包括固持於一對所述縱向側壁的兩排導電端子,所述遮蔽殼體包括一體成型於所述縱向側壁的一對縱向側部及連接於一對 所述縱向側部的固持於所述橫向側壁的一對橫向側部,所述對接連接器包括沿縱向延伸的絕緣體、收容於所述絕緣體的對接端子及一體成型於所述絕緣體的殼體,所述絕緣體包括底座及自所述底座周緣向上突伸出的周向側牆,所述周向側牆包括縱向延伸的一對縱向側牆及連接一對所述縱向側牆的一對橫向側牆,一對所述縱向側牆與一對所述橫向側牆圍設形成有供所述舌部插入的收容凹槽,其中,所述遮蔽殼體還包括自所述縱向側部向所述舌部所在側一體延伸形成的自所述舌部的對接表面突伸入所述環形凹槽的彈性臂,所述彈性臂包括位於所述舌部的對接表面的與一對接連接器的外殼接觸的彈性接觸部,所述殼體在位於所述導電端子的縱向方向的兩端各設置一對,每一所述殼體包括卡持於所述橫向側部的端面的卡持端、包覆於所述縱向側牆的外壁面的固持側部及自所述固持側部的內側向下彎折後向外延伸形成的抵持臂部,所述抵持臂部包括位於所述縱向側牆的內側的接觸壁,所述彈性接觸部與所述接觸壁接觸。
- 如請求項9所述的電連接器組合,其中,所述彈性臂還包括固設於所述縱向側壁的與所述彈性接觸部相對設置的突出於所述縱向側壁的內側的突出部,所述固持側部與所述突出部接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63775.3 | 2021-01-30 | ||
CN202120263775.3U CN214797804U (zh) | 2021-01-30 | 2021-01-30 | 电连接器、对接连接器及其组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34319U true TWM634319U (zh) | 2022-11-21 |
Family
ID=78750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200525U TWM634319U (zh) | 2021-01-30 | 2022-01-14 | 電連接器、對接連接器及其組合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797804U (zh) |
TW (1) | TWM63431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45038B (zh) * | 2022-11-25 | 2024-06-11 | 唐虞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組合式電連接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98128B (zh) * | 2022-03-21 | 2024-06-18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板对板插头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
-
2021
- 2021-01-30 CN CN202120263775.3U patent/CN214797804U/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1-14 TW TW111200525U patent/TWM634319U/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45038B (zh) * | 2022-11-25 | 2024-06-11 | 唐虞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組合式電連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97804U (zh) | 2021-1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58389B (zh) |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 |
TWM605406U (zh) | 電連接器及其對接連接器 | |
TWI730114B (zh) |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 |
TWI631780B (zh) | 電連接器 | |
CN108110484B (zh) | 电连接器 | |
JP4971290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
JP4943404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8075281B (zh) | 电连接器 | |
TWM577190U (zh) | 板對板連接器 | |
CN108461964B (zh) | 电连接器 | |
TWM634319U (zh) | 電連接器、對接連接器及其組合 | |
TW201401671A (zh) | 電連接器組合 | |
CN110932002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对接连接器 | |
CN108206431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2072403A (zh) | 电连接器 | |
TW201814973A (zh) | 卡緣連接器 | |
CN109301570B (zh) | 电连接器 | |
TW201535890A (zh) | 插座連接器 | |
TWM598553U (zh) | 電連接器組合 | |
CN109378608B (zh) | 插座连接器 | |
TWM622378U (zh) | 浮動連接器及其組合 | |
CN109546390B (zh) | 电连接器 | |
TWM568518U (zh) |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 |
TWM643650U (zh) | 電連接器及其對接連接器 | |
CN108306145B (zh) | 电连接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