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9738U - 可調總長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 - Google Patents

可調總長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9738U
TWM589738U TW108210269U TW108210269U TWM589738U TW M589738 U TWM589738 U TW M589738U TW 108210269 U TW108210269 U TW 108210269U TW 108210269 U TW108210269 U TW 108210269U TW M589738 U TWM589738 U TW M58973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oil
gas
seal
sea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02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念騰
林育安
Original Assignee
久鼎金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久鼎金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久鼎金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102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9738U/zh
Publication of TWM589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9738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有關於一種氣油壓式升降座管,其包含有一內管、一套設於內管之外管及一設於內、外管之間之油氣隔離管,油氣隔離管之頂端設有一第一密封件與一第一閥座,兩者被一第一浮動活塞區隔出一第一氣室與一第一油室,油氣隔離管之底端設有一第二密封件與一第二閥座,兩者被一第二浮動活塞區隔出一第二氣室與一第二油室,第一、第二閥座之間形成一第三油室,藉由一設於第一閥座之第一閥桿來控制第一、第三油室的連通,另外藉由一設於第二閥座之第二閥桿來控制第二、第三油室的連通。藉此,當同時打開第一、第二閥桿時,即可調整外管的總長度。

Description

可調總長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
本創作與自行車之升降座管有關,特別是指一種可調總長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
一般常見的氣油壓式升降座管是運用氣體可壓縮的特性配合液壓油的流動,使內管與外管之間產生相對位置的變化,進而達到調整座墊高度的效果。
在中華民國公告第M567823號專利案中,在改變氣壓棒的行程時,液壓油從第三空間經由第一透孔流往第二空間,至於在使用氣壓棒時,液壓油則是從第三空間經由第二透孔流往第五空間。換言之,液壓油會在內管與中管之間及中管與外管之間流動,所以中管的內外壁及外管的內壁都必須進行研磨,以確保液壓油的流動不會被表面所殘留的毛邊所影響,但是對雙管進行去除毛邊的製程勢必會產生較高的加工成本,因此在結構上有改善的空間。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氣油壓式升降座管,其能簡化結構且能節省去除毛邊的加工成本,並能快速調整總長度。
為了達成上述主要目的,本創作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包含有一根內管、一根外管及一個油氣隔離裝置。該外管以可上下位移的方式套設於該內管之頂端;該油氣隔離裝置具有一根油氣隔離管、一個第一密封件、一個第一閥座、一個第一浮動活塞、一個第二密封件、一個第二閥座、一個第二浮動活塞、一根第一閥桿及一根第二閥桿,其中:該油氣隔離管之頂端位於該外管內,該油氣隔離管之底端位於該內管內;該第一密封件設於該油氣隔離管之一端,用以提供密閉效果;該第一閥座設於該油氣隔離管內且鄰設於該第一密封件;該第一浮動活塞可上下位移地設於該第一密封件與該第一閥座之間而將兩者之間區隔出一個位於該第一密封件與該第一浮動活塞之間之第一氣室與一個位於該第一浮動活塞與該第一閥座之間之第一油室;該第二密封件設於該油氣隔離管之底端,用以提供密閉效果;該第二閥座設於該油氣隔離管內且鄰設於該第二密封件且與該第一閥座之間形成一個第三油室;該第二浮動活塞可上下位移地設於該第二密封件與該第二閥座之間而將兩者之間區隔出一個位於該第二密封件與該第二浮動活塞之間之第二氣室與一個位於該第二浮動活塞與該第二閥座之間之第二油室;該第一閥桿設於該第一閥座,用以控制該第一油室與該第三油室之間的連通狀態,當該第一閥桿被打開時,該第一油室與該第三油室相互連通;該第二閥桿設於該第二閥座,用以控制該第二油室與該第三油室之間的連通狀態,當該第二閥桿被打開時,該第二油室與該第三油室相互連通。
若要縮短該外管的總長度時,將該第一、第二閥桿同時打開,接著施力將該外管下壓,使該第三油室內的液壓油流往該第一油室,然後該第一油室內的液壓油會推擠該第一浮動活塞,使該第一浮動活塞壓縮該第一氣室內的空氣,一旦縮短到適當的總長度之後再將該第一、第二閥桿關閉即可。此外,若要降低該外管的高度時,只要單獨將該第二閥桿打開,接著施力將該外管下壓,使該第三油室內的液壓油流往該第二油室,然後該第二油室內的液壓油會推擠該第二浮動活塞,使該第二浮動活塞壓縮該第二氣室內的空氣,一旦降低到適當的高度時再將該第二閥桿關閉即可。
由上述可知,本創作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將該第一油室、該第二油室及該第三油室整合在該油氣隔離管內,所以只要對該油氣隔離管的內壁進行去除毛邊製程即可,因而相較於先前技術能夠達到簡化結構及降低加工成本的效果。
較佳地,該第一密封件固設於該外管之頂端及該油氣隔離管之頂端且被該第一閥桿所穿設,該第一閥桿之頂端凸出於該外管之頂端而形成一個第一觸發端,該第二密封件固設於該油氣隔離管之底端且被該第二閥桿所穿設,該第二閥桿之底端凸出於該內管之底端而形成一個第二觸發端。藉此,當該外管相對該內管上升或下降時,該油氣隔離管會連同該第一密封件、該第一閥座、該第一閥桿及該第二密封件一起跟著該外管作動。
較佳地,該第一密封件固設於該內管之底端及該油氣隔離管之底端且被該第一閥桿所穿設,該第一閥桿之底端凸出於該內管之底端而形成一個第一觸發端,該第二密封件固設於該油氣隔離管之頂端且被該第二閥桿所穿設,該第二閥桿之頂端凸出於該外管之頂端而形成一個第二觸發端。藉此,當該外管相對該內管上升或下降時,該第二閥座會連同該第二閥桿一起跟著該外管作動。
較佳地,該內管之外周面具有一個外鍵槽,該外管之內周面具有一個內鍵槽,該外鍵槽與該內鍵槽之間設有一個防轉鍵,藉由該防轉鍵來防止該內、外管相對轉動。
較佳地,在配合一個座墊安裝座進行組裝時,該座墊安裝座具有一個管部,該管部插設於該外管之頂端,且該管部之外周面具有一個外定位槽,該外管之內周面具有一個內鍵槽,該外定位槽與該內鍵槽之間設有一個定位鍵,藉由該定位鍵來完成該座墊安裝座與該外管的組裝定位。
較佳地,該第一閥座不可移動地設置於該油氣隔離管中,而該第二閥座可移動地設置於該油氣隔離管中。
有關本創作所提供對於氣油壓式升降座管的詳細構造、特點、組裝或使用方式,將於後續的實施方式詳細說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創作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能瞭解,該等詳細說明以及實施本創作所列舉的特定實施例,僅係用於說明本創作,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專利申請範圍。
申請人首先在此說明,於整篇說明書中,包括以下介紹的實施例以及申請專利範圍的請求項中,有關方向性的名詞皆以圖式中的方向為基準。其次,在以下將要介紹之實施例以及圖式中,相同之元件標號,代表相同或近似之元件或其結構特徵。
請參閱圖1及圖6,本創作第1實施例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10包含有一根內管20、一根外管24、一個座墊安裝座30,以及一個油氣隔離裝置40。
外管24之底端套設於內管20之頂端,如圖2及圖3所示,內管20之頂端的外周面具有三個呈等間隔排列之外鍵槽22,各個外鍵槽22沿著內管20之軸向延伸,外管24之內周面具有三個呈等間隔排列之內鍵槽26,各個內鍵槽26沿著外管24之軸向延伸,外鍵槽22與內鍵槽26之間嵌設一個防轉鍵28,藉由三個防轉鍵28來限制內管20與外管24僅能上下相對位移而不會相對轉動。
座墊安裝座30用來供座墊(圖中未示)組裝。如圖4及圖5所示,座墊安裝座30具有一個管部32,管部32插設於外管24之頂端內,且管部32之外周面具有三個呈等間隔排列之外定位槽34,各個外定位槽34沿著管部32之軸向延伸,外定位槽34與內鍵槽26之間嵌設一個定位鍵36,藉由三個定位鍵36來完成外管24與座墊安裝座30的組裝定位並限制兩者不會相對轉動。
如圖6所示,油氣隔離裝置40具有一根油氣隔離管42、一個第一密封件44、一個第一閥座46、一個第一浮動活塞48、一個第二密封件50、一個第二閥座52、一個第二浮動活塞54、一根第一閥桿56及一根第二閥桿62,其中:
油氣隔離管42有一部分位於外管24內,剩下部分則是位於內管20內。
第一密封件44固設於外管24之頂端及油氣隔離管42之頂端,一方面將油氣隔離管42之頂端給封閉住,另一方面將外管24與油氣隔離管42連接在一起,使油氣隔離管42能跟著外管24一起作動。
第一閥座46以不可移動的方式設於油氣隔離管42之頂端內且位於第一密封件44的下方。
第一浮動活塞48設於第一密封件44與第一閥座46之間,使得第一密封件44與第一閥座46被第一浮動活塞48區隔出一個位於第一密封件44與第一浮動活塞48之間的第一氣室68與一個位於第一浮動活塞48與第一閥座46之間的第一油室70。
第二密封件50設於油氣隔離管42之底端,一方面將油氣隔離管42之底端給封閉住,另一方面會跟著油氣隔離管42一起作動。
第二閥座52以可移動的方式設於油氣隔離管42之底端內且位於第二密封件50的上方,並與第一閥座46之間形成一個第三油室76。
第二浮動活塞54設於第二密封件50與第二閥座52之間,使得第二密封件50與第二閥座52之間被第二浮動活塞54區隔出一個位於第二密封件50與第二浮動活塞54之間的第二氣室72與一個位於第二浮動活塞54與第二閥座52之間的第二油室74。
第一閥桿56設於第一閥座46內,用以控制第一油室70與第三油室76之間的連通狀態。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閥桿56往上穿過第一浮動活塞48及第一密封件44並凸出於外管24之頂端而形成一個第一觸發端58,第一閥桿56之第一觸發端58抵接於一個設於座墊安裝座30內之第一觸發件60,當第一閥桿56受到第一觸發件60的觸發而開啟時,第一油室70與第三油室76相互連通。
第二閥桿62設於第二閥座52內,用以控制第二油室74與第三油室76之間的連通狀態。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閥桿62往下穿過第二浮動活塞54及第二密封件50並凸出於內管20之底端而形成一個第二觸發端64,第二閥桿62之第二觸發端64抵接於一個設於內管20下方之第二觸發件66,當第二閥桿62受到第二觸發件66的觸發而開啟時,第二油室74與第三油室76相互連通。
請參閱圖7a~7b(為了便於顯示,在圖式當中省略一部分的元件),若要縮短外管24的總長度時,同時打開第一閥桿56與第二閥桿62,接著施力下壓外管24的頂端,使液壓油從第三油室76分別流往第一油室70與第二油室74,並且在流往第一油室70的過程中推動第一浮動活塞48,使第一浮動活塞48往上移動並壓縮第一氣室68內的空氣,此時的外管24的總長度會逐漸縮短,一旦縮短到適當的總長度時同時將第一閥桿56與第二閥桿62關閉,使液壓油停止流動,如圖7c及圖8所示,此時外管24的所在高度即為可上升的最大高度,同時外管24的升降行程也會一併縮短。
請再參閱圖7c及7d(為了便於顯示,在圖式當中省略一部分的元件),若要讓外管24回復到原本的總長度時,同時打開第一閥桿56與第二閥桿62,但不對外管之頂端24施加下壓力量,使第一氣室68內的空氣壓力往下推動第一浮動活塞48,再由第一浮動活塞48往下推擠第一油室70內的液壓油,使液壓油從第一油室70流往第三油室76,此時的外管24的總長度會逐漸增加,直到外管24回復到原本的總長度時再關閉第一閥桿56與第二閥桿62即可。
請參閱圖9a~9b(為了便於顯示,在圖式當中省略一部分的元件),若要降低外管24的高度時,打開第二閥桿62,接著施力下壓外管24的頂端,使液壓油從第三油室76流往第二油室74,並且在流往第二油室74的過程中推動第二浮動活塞54,使第二浮動活塞54往下移動並壓縮第二氣室72內的空氣,此時的外管24的高度會逐漸降低,一旦降低到適當的高度時再將第二閥桿62關閉,如圖9c所示,便完成外管24高度的調整。
請再參閱圖9c及9d(為了便於顯示,在圖式當中省略一部分的元件),若要讓外管24回復到最高點的位置時,打開第二閥桿62,但不對外管24之頂端施加下壓力量,使第二氣室72內的空氣壓力往上推動第二浮動活塞54,再由第二浮動活塞54往上推擠第二油室74內的液壓油,使液壓油從第二油室74流往第三油室76,此時的外管24會逐漸升高,直到外管24回復到最高點的位置時再關閉第二閥桿62即可。
另一方面,油氣隔離裝置40可以用上下顛倒的方式進行設置,更明確地說,如圖10所示,第一密封件44固設於內管20之底端及油氣隔離管42之底端,使油氣隔離管42不會跟著外管24一起作動;第一閥桿56之底端凸出於內管20之底端而形成一個與第二觸發件66抵接之第一觸發端58;第二密封件50固設於油氣隔離管42之頂端;第二閥桿62之頂端凸出於外管24之頂端而形成一個與第一觸發件60抵接之第二觸發端64。藉此,當外管24相對內管20上升或下降時,第二閥座52會連同第二閥桿62一起跟著外管24作動,其他像是第一密封件44、第二密封件50、第一閥座46及第一閥桿56等元件則是不會跟外管24一起作動。此外,由於第一油室70與第二油室74的位置上下相反,所以液壓油在縮短外管24的總長度時由第三油室76流往第二油室74,至於在降低外管24的高度時則是由第三油室76流往第一油室70,然而為了節省篇幅,在此容不再贅述其詳細流程。
綜上所陳,本創作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10將第一油室70、第二油室74及第三油室76整合在油氣隔離管42內,所以只要對油氣隔離管42的內壁進行去除毛邊製程即可,因而能夠達到簡化結構及降低加工成本的效果。
10‧‧‧氣油壓式升降座管 20‧‧‧內管 22‧‧‧外鍵槽 24‧‧‧外管 26‧‧‧內鍵槽 28‧‧‧防轉鍵 30‧‧‧座墊安裝座 32‧‧‧管部 34‧‧‧外定位槽 36‧‧‧定位鍵 40‧‧‧油氣隔離裝置 42‧‧‧油氣隔離管 44‧‧‧第一密封件 46‧‧‧第一閥座 48‧‧‧第一浮動活塞 50‧‧‧第二密封件 52‧‧‧第二閥座 54‧‧‧第二浮動活塞 56‧‧‧第一閥桿 58‧‧‧第一觸發端 60‧‧‧第一觸發件 62‧‧‧第二閥桿 64‧‧‧第二觸發端 66‧‧‧第二觸發件 68‧‧‧第一氣室 70‧‧‧第一油室 72‧‧‧第二氣室 74‧‧‧第二油室 76‧‧‧第三油室
圖1為本創作第1實施例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的立體圖。 圖2為本創作第1實施例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的局部立體分解圖,主要顯示內管與外管之間的組裝定位。 圖3為圖1沿3-3剖線之剖視圖。 圖4為本創作第1實施例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的另一局部立體分解圖,主要顯示外管與座墊安裝座之間的組裝定位。 圖5為圖1沿5-5剖線之剖視圖。 圖6為本創作第1實施例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的剖視圖。 圖7a~圖7d為本創作第1實施例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省略部分元件的剖視圖,主要顯示外管在縮短總長度的過程。 圖8類同於圖6,主要顯示外管在縮短總長後後的狀態。 圖9a~圖9d為本創作第1實施例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省略部分元件的剖視圖,主要顯示外管在降低高度的過程。 圖10為本創作第2實施例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的剖視圖。
20‧‧‧內管
24‧‧‧外管
30‧‧‧座墊安裝座
40‧‧‧油氣隔離裝置
42‧‧‧油氣隔離管
44‧‧‧第一密封件
46‧‧‧第一閥座
48‧‧‧第一浮動活塞
50‧‧‧第二密封件
52‧‧‧第二閥座
54‧‧‧第二浮動活塞
56‧‧‧第一閥桿
58‧‧‧第一觸發端
60‧‧‧第一觸發件
62‧‧‧第二閥桿
64‧‧‧第二觸發端
66‧‧‧第二觸發件
68‧‧‧第一氣室
70‧‧‧第一油室
72‧‧‧第二氣室
74‧‧‧第二油室
76‧‧‧第三油室

Claims (6)

  1. 一種氣油壓式升降座管,包含有: 一內管; 一外管,可上下位移地套設於該內管之頂端;以及 一油氣隔離裝置,具有一油氣隔離管、一第一密封件、一第一閥座、一第一浮動活塞、一第二密封件、一第二閥座、一第二浮動活塞、一第一閥桿及一第二閥桿,該油氣隔離管之頂端位於該外管內,該油氣隔離管之底端位於該內管內,該第一密封件設於該油氣隔離管之一端,該第一閥座設於該油氣隔離管內且鄰設於該第一密封件,該第一浮動活塞可上下位移地設於該第一密封件與該第一閥座之間而將兩者之間區隔出一位於該第一密封件與該第一浮動活塞之間之第一氣室與一位於該第一浮動活塞與該第一閥座之間之第一油室,該第二密封件設於該油氣隔離管之另一端,該第二閥座設於該油氣隔離管內且鄰設於該第二密封件且與該第一閥座之間形成一第三油室,該第二浮動活塞可上下位移地設於該第二密封件與該第二閥座之間而將兩者之間區隔出一位於該第二密封件與該第二浮動活塞之間之第二氣室與一位於該第二浮動活塞與該第二閥座之間之第二油室,該第一閥桿設於該第一閥座內,用以控制該第一油室與該第三油室之間的連通狀態,該第二閥桿設於該第二閥座內,用以控制該第二油室與該第三油室之間的連通狀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其中該第一密封件固設於該外管之頂端及該油氣隔離管之頂端且被該第一閥桿所穿設,該第一閥桿之頂端凸出於該外管之頂端而形成一第一觸發端,該第二密封件固設於該油氣隔離管之底端且被該第二閥桿所穿設,該第二閥桿之底端凸出於該內管之底端而形成一第二觸發端。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其中該第一密封件固設於該內管之底端及該油氣隔離管之底端且被該第一閥桿所穿設,該第一閥桿之底端凸出於該內管之底端而形成一第一觸發端,該第二密封件固設於該油氣隔離管之頂端且被該第二閥桿所穿設,該第二閥桿之頂端凸出於該外管之頂端而形成一第二觸發端。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其中該內管之外周面具有一外鍵槽,該外管之內周面具有一內鍵槽,該外鍵槽與該內鍵槽之間設有一防轉鍵。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更包含有一座墊安裝座,該座墊安裝座具有一管部,該管部插設於該外管之頂端,且該管部之外周面具有一外定位槽,該外管之內周面具有一內鍵槽,該外定位槽與該內鍵槽之間設有一定位鍵。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其中該第一閥座不可移動地設置於該油氣隔離管中,而該第二閥座可移動地設置於該油氣隔離管中。
TW108210269U 2019-08-02 2019-08-02 可調總長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 TWM589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0269U TWM589738U (zh) 2019-08-02 2019-08-02 可調總長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0269U TWM589738U (zh) 2019-08-02 2019-08-02 可調總長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9738U true TWM589738U (zh) 2020-01-21

Family

ID=69944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0269U TWM589738U (zh) 2019-08-02 2019-08-02 可調總長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97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05215C2 (ru) Управляющий приводной клапан для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в скважине, соленоид, примененный в данном клапане,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главным клапаном в скважине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данного клапана и способ изменения скоростей потоков жидкостей в скажине
KR20110057175A (ko) 가변 댐핑 밸브
CN109798368B (zh) 一种分程调节阀
JP4431504B2 (ja) 一体型減衰調整弁
JP2008303927A (ja) ピストン
TWM562805U (zh) 自行車的座管升降裝置
JP4453000B2 (ja) 油圧緩衝器
WO2018135461A1 (ja) 緩衝器
TWM589738U (zh) 可調總長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
JP5284595B2 (ja) 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
JP2011080573A (ja) 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
CN210634677U (zh) 可调总长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
JP4883695B2 (ja) 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
TWM545730U (zh) 高度調整裝置
JP2008106926A (ja) 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
JP7213161B2 (ja)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
JP7128759B2 (ja) 圧力制御弁
TWM611647U (zh) 氣油壓控制閥
TWI638740B (zh) Bicycle seat tube lifting device
RU2355929C1 (ru) Клапан запорно-регулирующий
JP2008020057A (ja) 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
JP6514573B2 (ja) 緩衝器
US20230407889A1 (en) Pneumatic hydraulic retractable device
JP7422245B2 (ja) 緩衝器
JP7109342B2 (ja) フロアヒン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