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34677U - 可调总长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 - Google Patents

可调总长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34677U
CN210634677U CN201921315074.9U CN201921315074U CN210634677U CN 210634677 U CN210634677 U CN 210634677U CN 201921315074 U CN201921315074 U CN 201921315074U CN 210634677 U CN210634677 U CN 2106346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oil
seat
valve rod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1507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念腾
林育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D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D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D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D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1507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346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346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346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气油压式升降座管,其包括一内管、一套设于内管的外管及一设于内、外管之间的油气隔离管,油气隔离管的顶端设有一第一密封件与一第一阀座,两者被一第一浮动活塞区隔出一第一气室与一第一油室,油气隔离管的底端设有一第二密封件与一第二阀座,两者被一第二浮动活塞区隔出一第二气室与一第二油室,第一、第二阀座之间形成一第三油室,通过一设于第一阀座的第一阀杆来控制第一、第三油室的连通,另外通过一设于第二阀座的第二阀杆来控制第二、第三油室的连通。因此,当同时打开第一、第二阀杆时,即可调整外管的总长度。

Description

可调总长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自行车的升降座管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调总长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
背景技术
一般常见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是运用气体可压缩的特性配合液压油的流动,使内管与外管之间产生相对位置的变化,进而达到调整座垫高度的效果。
在中国台湾公告第M567823号专利案中,在改变气压棒的行程时,液压油从第三空间经由第一透孔流往第二空间,至于在使用气压棒时,液压油则是从第三空间经由第二透孔流往第五空间。换言之,液压油会在内管与中管之间及中管与外管之间流动,所以中管的内外壁及外管的内壁都必须进行研磨,以确保液压油的流动不会被表面所残留的毛边所影响,但是对双管进行去除毛边的工艺势必会产生较高的加工成本,因此在结构上有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油压式升降座管,其能简化结构且能节省去除毛边的加工成本,并能快速调整总长度。
为了达成上述主要目的,本适应新型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包括一根内管、一根外管及一个油气隔离装置。该外管以可上下位移的方式套设于该内管的顶端;该油气隔离装置具有一根油气隔离管、一个第一密封件、一个第一阀座、一个第一浮动活塞、一个第二密封件、一个第二阀座、一个第二浮动活塞、一根第一阀杆及一根第二阀杆,其中:该油气隔离管的顶端位于该外管内,该油气隔离管的底端位于该内管内;该第一密封件设于该油气隔离管的一端,用以提供密闭效果;该第一阀座设于该油气隔离管内且邻设于该第一密封件;该第一浮动活塞可上下位移地设于该第一密封件与该第一阀座之间而将两者之间区隔出一个位于该第一密封件与该第一浮动活塞之间的第一气室与一个位于该第一浮动活塞与该第一阀座之间的第一油室;该第二密封件设于该油气隔离管的底端,用以提供密闭效果;该第二阀座设于该油气隔离管内且邻设于该第二密封件且与该第一阀座之间形成一个第三油室;该第二浮动活塞可上下位移地设于该第二密封件与该第二阀座之间而将两者之间区隔出一个位于该第二密封件与该第二浮动活塞之间的第二气室与一个位于该第二浮动活塞与该第二阀座之间的第二油室;该第一阀杆设于该第一阀座,用以控制该第一油室与该第三油室之间的连通状态,当该第一阀杆被打开时,该第一油室与该第三油室相互连通;该第二阀杆设于该第二阀座,用以控制该第二油室与该第三油室之间的连通状态,当该第二阀杆被打开时,该第二油室与该第三油室相互连通。
若要缩短该外管的总长度时,将该第一、第二阀杆同时打开,接着施力将该外管下压,使该第三油室内的液压油流往该第一油室,然后该第一油室内的液压油会推挤该第一浮动活塞,使该第一浮动活塞压缩该第一气室内的空气,一旦缩短到适当的总长度之后再将该第一、第二阀杆关闭即可。此外,若要降低该外管的高度时,只要单独将该第二阀杆打开,接着施力将该外管下压,使该第三油室内的液压油流往该第二油室,然后该第二油室内的液压油会推挤该第二浮动活塞,使该第二浮动活塞压缩该第二气室内的空气,一旦降低到适当的高度时再将该第二阀杆关闭即可。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将该第一油室、该第二油室及该第三油室整合在该油气隔离管内,所以只要对该油气隔离管的内壁进行去除毛边工艺即可,因而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达到简化结构及降低加工成本的效果。
优选地,该第一密封件固设于该外管的顶端及该油气隔离管的顶端且被该第一阀杆所穿设,该第一阀杆的顶端凸出于该外管的顶端而形成一个第一触发端,该第二密封件固设于该油气隔离管的底端且被该第二阀杆所穿设,该第二阀杆的底端凸出于该内管的底端而形成一个第二触发端。因此,当该外管相对该内管上升或下降时,该油气隔离管会连同该第一密封件、该第一阀座、该第一阀杆及该第二密封件一起跟着该外管动作。
优选地,该第一密封件固设于该内管的底端及该油气隔离管的底端且被该第一阀杆所穿设,该第一阀杆的底端凸出于该内管的底端而形成一个第一触发端,该第二密封件固设于该油气隔离管的顶端且被该第二阀杆所穿设,该第二阀杆的顶端凸出于该外管的顶端而形成一个第二触发端。因此,当该外管相对该内管上升或下降时,该第二阀座会连同该第二阀杆一起跟着该外管动作。
优选地,该内管的外周面具有一个外键槽,该外管的内周面具有一个内键槽,该外键槽与该内键槽之间设有一个防转键,通过该防转键来防止该内、外管相对转动。
优选地,在配合一个座垫安装座进行组装时,该座垫安装座具有一个管部,该管部插设于该外管的顶端,且该管部的外周面具有一个外定位槽,该外管的内周面具有一个内键槽,该外定位槽与该内键槽之间设有一个定位键,通过该定位键来完成该座垫安装座与该外管的组装定位。
优选地,该第一阀座不可移动地设置于该油气隔离管中,而该第二阀座可移动地设置于该油气隔离管中。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对于气油压式升降座管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实用新型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应能了解,该些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的局部立体分解图,主要显示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组装定位。
图3为图1沿3-3剖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的另一局部立体分解图,主要显示外管与座垫安装座之间的组装定位。
图5为图1沿5-5剖线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的剖视图。
图7a~图7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省略部分元件的剖视图,主要显示外管在缩短总长度的过程。
图8类同于图6,主要显示外管在缩短总长度后的状态。
图9a~图9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省略部分元件的剖视图,主要显示外管在降低高度的过程。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气油压式升降座管 20内管
22外键槽 24外管
26内键槽 28防转键
30座垫安装座 32管部
34外定位槽 36定位键
40油气隔离装置 42油气隔离管
44第一密封件 46第一阀座
48第一浮动活塞 50第二密封件
52第二阀座 54第二浮动活塞
56第一阀杆 58第一触发端
60第一触发件 62第二阀杆
64第二触发端 66第二触发件
68第一气室 70第一油室
72第二气室 74第二油室
76第三油室
具体实施方式
申请人首先在此说明,在整篇说明书中,包括以下介绍的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中,有关方向性的名词都以附图中的方向为基准。其次,在以下将要介绍的实施例以及附图中,相同的元件标号,代表相同或近似的元件或其结构特征。
请参阅图1及图6,本实用新型第实施例一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10包括一根内管20、一根外管24、一个座垫安装座30,以及一个油气隔离装置40。
外管24的底端套设于内管20的顶端,如图2及图3所示,内管20的顶端的外周面具有三个呈等间隔排列的外键槽22,各个外键槽22沿着内管20的轴向延伸,外管24的内周面具有三个呈等间隔排列的内键槽26,各个内键槽26沿着外管24的轴向延伸,外键槽22与内键槽26之间嵌设一个防转键28,通过三个防转键28来限制内管20与外管24仅能上下相对位移而不会相对转动。
座垫安装座30用来供座垫(图中未示)组装。如图4及图5所示,座垫安装座30具有一个管部32,管部32插设于外管24的顶端内,且管部32的外周面具有三个呈等间隔排列的外定位槽34,各个外定位槽34沿着管部32的轴向延伸,外定位槽34与内键槽26之间嵌设一个定位键36,通过三个定位键36来完成外管24与座垫安装座30的组装定位并限制两者不会相对转动。
如图6所示,油气隔离装置40具有一根油气隔离管42、一个第一密封件44、一个第一阀座46、一个第一浮动活塞48、一个第二密封件50、一个第二阀座52、一个第二浮动活塞54、一根第一阀杆56及一根第二阀杆62,其中:
油气隔离管42有一部分位于外管24内,剩下部分则是位于内管20内。
第一密封件44固设于外管24的顶端及油气隔离管42的顶端,一方面将油气隔离管42的顶端给封闭住,另一方面将外管24与油气隔离管42连接在一起,使油气隔离管42能跟着外管24一起动作。
第一阀座46以不可移动的方式设于油气隔离管42的顶端内且位于第一密封件44的下方。
第一浮动活塞48设于第一密封件44与第一阀座46之间,使得第一密封件44与第一阀座46被第一浮动活塞48区隔出一个位于第一密封件44与第一浮动活塞48之间的第一气室68与一个位于第一浮动活塞48与第一阀座46之间的第一油室70。
第二密封件50设于油气隔离管42的底端,一方面将油气隔离管42的底端给封闭住,另一方面会跟着油气隔离管42一起动作。
第二阀座52以可移动的方式设于油气隔离管42的底端内且位于第二密封件50的上方,并与第一阀座46之间形成一个第三油室76。
第二浮动活塞54设于第二密封件50与第二阀座52之间,使得第二密封件50与第二阀座52之间被第二浮动活塞54区隔出一个位于第二密封件50与第二浮动活塞54之间的第二气室72与一个位于第二浮动活塞54与第二阀座52之间的第二油室74。
第一阀杆56设于第一阀座46内,用以控制第一油室70与第三油室76之间的连通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杆56往上穿过第一浮动活塞48及第一密封件44并凸出于外管24的顶端而形成一个第一触发端58,第一阀杆56的第一触发端58抵接于一个设于座垫安装座30内的第一触发件60,当第一阀杆56受到第一触发件60的触发而开启时,第一油室70与第三油室76相互连通。
第二阀杆62设于第二阀座52内,用以控制第二油室74与第三油室76之间的连通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阀杆62往下穿过第二浮动活塞54及第二密封件50并凸出于内管20的底端而形成一个第二触发端64,第二阀杆62的第二触发端64抵接于一个设于内管20下方的第二触发件66,当第二阀杆62受到第二触发件66的触发而开启时,第二油室74与第三油室76相互连通。
请参阅图7a~7b(为了便于显示,在附图当中省略一部分的元件),若要缩短外管24的总长度时,同时打开第一阀杆56与第二阀杆62,接着施力下压外管24的顶端,使液压油从第三油室76分别流往第一油室70与第二油室74,并且在流往第一油室70的过程中推动第一浮动活塞48,使第一浮动活塞48往上移动并压缩第一气室68内的空气,此时的外管24的总长度会逐渐缩短,一旦缩短到适当的总长度时同时将第一阀杆56与第二阀杆62关闭,使液压油停止流动,如图7c及图8所示,此时外管24的所在高度即为可上升的最大高度,同时外管24的升降行程也会一并缩短。
请再参阅图7c及7d(为了便于显示,在附图当中省略一部分的元件),若要让外管24恢复到原本的总长度时,同时打开第一阀杆56与第二阀杆62,但不对外管的顶端24施加下压力量,使第一气室68内的空气压力往下推动第一浮动活塞48,再由第一浮动活塞48往下推挤第一油室70内的液压油,使液压油从第一油室70流往第三油室76,此时的外管24的总长度会逐渐增加,直到外管24恢复到原本的总长度时再关闭第一阀杆56与第二阀杆62即可。
请参阅图9a~9b(为了便于显示,在附图当中省略一部分的元件),若要降低外管24的高度时,打开第二阀杆62,接着施力下压外管24的顶端,使液压油从第三油室76流往第二油室74,并且在流往第二油室74的过程中推动第二浮动活塞54,使第二浮动活塞54往下移动并压缩第二气室72内的空气,此时的外管24的高度会逐渐降低,一旦降低到适当的高度时再将第二阀杆62关闭,如图9c所示,便完成外管24高度的调整。
请再参阅图9c及9d(为了便于显示,在附图当中省略一部分的组元件),若要让外管24恢复到最高点的位置时,打开第二阀杆62,但不对外管24的顶端施加下压力量,使第二气室72内的空气压力往上推动第二浮动活塞54,再由第二浮动活塞54往上推挤第二油室74内的液压油,使液压油从第二油室74流往第三油室76,此时的外管24会逐渐升高,直到外管24恢复到最高点的位置时再关闭第二阀杆62即可。
另一方面,油气隔离装置40可以用上下颠倒的方式进行设置,更明确地说,如图10所示,第一密封件44固设于内管20的底端及油气隔离管42的底端,使油气隔离管42不会跟着外管24一起动作;第一阀杆56的底端凸出于内管20的底端而形成一个与第二触发件66抵接的第一触发端58;第二密封件50固设于油气隔离管42的顶端;第二阀杆62的顶端凸出于外管24的顶端而形成一个与第一触发件60抵接的第二触发端64。因此,当外管24相对内管20上升或下降时,第二阀座52会连同第二阀杆62一起跟着外管24动作,其它像是第一密封件44、第二密封件50、第一阀座46及第一阀杆56等元件则是不会跟外管24一起动作。此外,由于第一油室70与第二油室74的位置上下相反,所以液压油在缩短外管24的总长度时由第三油室76流往第二油室74,至于在降低外管24的高度时则是由第三油室76流往第一油室70,然而为了节省篇幅,在此容不再赘述其详细流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10将第一油室70、第二油室74及第三油室76整合在油气隔离管42内,所以只要对油气隔离管42的内壁进行去除毛边工艺即可,因而能够达到简化结构及降低加工成本的效果。

Claims (6)

1.一种气油压式升降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内管;
一外管,可上下位移地套设于该内管的顶端;以及
一油气隔离装置,具有一油气隔离管、一第一密封件、一第一阀座、一第一浮动活塞、一第二密封件、一第二阀座、一第二浮动活塞、一第一阀杆及一第二阀杆,该油气隔离管的顶端位于该外管内,该油气隔离管的底端位于该内管内,该第一密封件设于该油气隔离管的一端,该第一阀座设于该油气隔离管内且邻设于该第一密封件,该第一浮动活塞可上下位移地设于该第一密封件与该第一阀座之间而将两者之间区隔出一位于该第一密封件与该第一浮动活塞之间的第一气室与一位于该第一浮动活塞与该第一阀座之间的第一油室,该第二密封件设于该油气隔离管的另一端,该第二阀座设于该油气隔离管内且邻设于该第二密封件且与该第一阀座之间形成一第三油室,该第二浮动活塞可上下位移地设于该第二密封件与该第二阀座之间而将两者之间区隔出一位于该第二密封件与该第二浮动活塞之间的第二气室与一位于该第二浮动活塞与该第二阀座之间的第二油室,该第一阀杆设于该第一阀座内,用以控制该第一油室与该第三油室之间的连通状态,该第二阀杆设于该第二阀座内,用以控制该第二油室与该第三油室之间的连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密封件固设于该外管的顶端及该油气隔离管的顶端且被该第一阀杆所穿设,该第一阀杆的顶端凸出于该外管的顶端而形成一第一触发端,该第二密封件固设于该油气隔离管的底端且被该第二阀杆所穿设,该第二阀杆的底端凸出于该内管的底端而形成一第二触发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密封件固设于该内管的底端及该油气隔离管的底端且被该第一阀杆所穿设,该第一阀杆的底端凸出于该内管的底端而形成一第一触发端,该第二密封件固设于该油气隔离管的顶端且被该第二阀杆所穿设,该第二阀杆的顶端凸出于该外管的顶端而形成一第二触发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其特征在于,该内管的外周面具有一外键槽,该外管的内周面具有一内键槽,该外键槽与该内键槽之间设有一防转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座垫安装座,该座垫安装座具有一管部,该管部插设于该外管的顶端,且该管部的外周面具有一外定位槽,该外管的内周面具有一内键槽,该外定位槽与该内键槽之间设有一定位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阀座不可移动地设置于该油气隔离管中,而该第二阀座可移动地设置于该油气隔离管中。
CN201921315074.9U 2019-08-14 2019-08-14 可调总长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 Active CN2106346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15074.9U CN210634677U (zh) 2019-08-14 2019-08-14 可调总长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15074.9U CN210634677U (zh) 2019-08-14 2019-08-14 可调总长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34677U true CN210634677U (zh) 2020-05-29

Family

ID=70798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15074.9U Active CN210634677U (zh) 2019-08-14 2019-08-14 可调总长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346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45817B2 (en) 2020-05-28 2023-09-05 Fox Factory, Inc. Offset bushings and alignment features of a dropper seatpost assembly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45817B2 (en) 2020-05-28 2023-09-05 Fox Factory, Inc. Offset bushings and alignment features of a dropper seatpost assembl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91964B2 (en) Adjustment device for bicycle seat
US4986357A (en) Well tool having a variable area hydraulic actuator
EP2618019B1 (en) Gas spring
CA2461485A1 (en) Gas lift valve
CN201344266Y (zh) 大口径活塞式先导电磁阀
JP2014015994A (ja) 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
CN210634677U (zh) 可调总长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
CN216142768U (zh) 电液控比例换向阀
TWM532004U (zh) 自行車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總成
JP4883695B2 (ja) 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
JP2011257002A (ja)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ー
CN217653138U (zh) 气油压式伸缩装置
EP2647356B1 (en) An multi-stage air pressure valve disposed in the airway of a prosthesis air cylinder
CN215059094U (zh) 气油压式控制装置
US20230407889A1 (en) Pneumatic hydraulic retractable device
TWM589738U (zh) 可調總長之氣油壓式升降座管
KR20140005334U (ko) 감압밸브의 역압 배출통로 기밀구조
CN107061764A (zh) 瞬间关断阀
CN215043290U (zh) 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
JPH03581Y2 (zh)
CN207178559U (zh) 气弹簧所用主活塞
CN220298641U (zh) 行程可调气油压装置
KR101681069B1 (ko) 카운터 발란스 릴리프밸브의 원리를 응용한 고속제어 및 저속제어가 가능한 실린더
CN111677879B (zh) 一种双向节流阀及其构成的受电弓供风控制系统
CN215445204U (zh) 多控制液控单向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