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5000U - 插頭組件 - Google Patents

插頭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5000U
TWM585000U TW108209239U TW108209239U TWM585000U TW M585000 U TWM585000 U TW M585000U TW 108209239 U TW108209239 U TW 108209239U TW 108209239 U TW108209239 U TW 108209239U TW M585000 U TWM585000 U TW M58500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assembly
side walls
external
cables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9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政 李
Original Assignee
正崴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正崴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正崴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9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5000U/zh
Publication of TWM585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5000U/zh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公開一種插頭組件,包括一下外殼及一上外殼,所述下外殼的兩側皆具有向上凸伸形成的下側壁,所述下外殼內具有至少一由下外殼的上表面向上凸伸及兩下側壁向內凸伸形成的下嵌線部。所述上外殼裝設於下外殼上,所述上外殼的兩側皆具有向下凸伸形成的上側壁,所述上側壁對應下側壁而設,所述上外殼內具有至少一由上外殼的下表面向下凸伸及兩上側壁向內凸伸形成的上嵌線部,所述上嵌線部對應下嵌線部而設。本創作插頭組件藉由下嵌線部及上嵌線部的設置,使複數線纜能直接嵌合固定於電連接器中,不僅節省了以往需將外接線纜之絕緣層剝除的工序,也能降低線纜向外逸散的輻射損耗。

Description

插頭組件
本創作涉及一種插頭組件,尤其是涉及一種具有能降低線纜向外逸散輻射損耗的插頭組件。
習知的四通道小型可插拔接口(Qua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QSFP)後端連接有複數條外接線纜,該複數條外接線纜由於受QSFP空間的限制,必須在放入殼體組裝之前將複數條線纜外的絕緣層剝除以縮小線纜的外徑尺寸,再以熱縮套管將複數條外接線纜集成後組裝於上下殼體中固定。
然而,由於線纜外的絕緣層被剝除,使得所述銅箔層向外露出,進而導致線纜中的電磁場散逸在空氣或其他介質中而損失能量,即增加了輻射損耗,這能量不僅降低線纜的傳輸能力,若是這能量耦合到其他裝置,也會對其他裝置造成干擾。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插頭組件,使得該外接線纜之輻射損耗能降低逸散以避免影響到其他裝置。
本創作之目的提供一種插頭組件,該插頭組件具有能降低線纜向外逸散輻射損耗的結構。
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創作公開一種插頭組件,該插頭組件包括一下外殼及一上外殼,所述下外殼的兩側皆具有向上凸伸形成的下側壁,所述下外殼內具有至少一由下外殼的上表面向上凸伸及兩下側壁向內凸伸形成的下嵌線部。所述上外殼裝設於下外殼上,所述上外殼的兩側皆具有向下凸伸形成的上側壁,所述上側壁對應下側壁而設,所述上外殼內具有至少一由上外殼的下表面向下凸伸及兩上側壁向內凸伸形成的上嵌線部,所述上嵌線部對應下嵌線部而設。
承上所述,本創作插頭組件藉由將下外殼及上外殼分別由下上夾住複數外接線纜,以及所述下嵌線部與上嵌線部壓入外接線纜的外被,進而使複數線纜能直接嵌合固定於電連接器中,不僅節省了以往需將外接線纜之絕緣層剝除的工序,也能降低線纜向外逸散的輻射損耗。
為詳細說明本創作之技術內容、構造特徵、所達成的目的及功效,以下茲例舉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予說明。
請參閱第一圖,本創作插頭組件100為一四通道小型可插拔接口(Qua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QSFP)。
請續參閱第一圖至第三圖,在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所述插頭組件100包括一下外殼1、一上外殼2、一退鎖件3及一電路板4。所述下外殼1的兩側皆具有向下凸伸形成的下側壁11,所述兩下側壁11上皆開設有複數下固定孔111,所述兩下側壁11的外表面具有向內凹陷形成的下容置槽112。所述下外殼1的後表面開設有一向下凸伸形成的下後壁12,所述下後壁12開設有一下外接口121。所述下外殼1的上表面、下側壁11及下後壁12圍成一下容置空間13。所述下容置空間13內具有至少一由下外殼1的上表面向上凸伸及兩下側壁11向內凸伸形成的下嵌線部14。本實施例中具有三組下嵌線部14,所述其中兩組下嵌線部14呈前後排列,且互相平行,所述下外接口121也具有一向內凸伸形成的下嵌線部14。所述下外殼1的前表面開設有一下開口15。
請續參閱第一圖及第四圖,所述上外殼2裝設於下外殼1上。所述上外殼2的兩側皆具有向下凸伸形成的上側壁21,所述上側壁21對應下側壁11而設,所述兩上側壁21上皆開設有複數上固定孔211,所述複數上固定孔211皆分別對應複數下固定孔111而設,並互相連通。所述兩上側壁21的外表面皆具有向內凹陷形成的上容置槽212,所述兩上容置槽212對應兩下容置槽112而設,並與下容置112槽形成一容置槽。所述上外殼2的後表面具有一向下凸伸形成的上後壁22,所述上後壁22對應下後壁12而設,所述上後壁22開設有一上外接口221,所述上外接口221對應下外接口121而設,並與下外接口121組合為一外接口2211。所述上外殼2的下表面、上側壁21及上後壁22圍成一上容置空間23,所述上容置空間23對應下容置空間13而設,並與下容置空間13形成一容置空間231。所述上容置空間23內具有至少一由上外殼2的下表面向下凸伸及兩上側壁21向內凸伸形成的上嵌線部24,所述上嵌線部24對應下嵌線部14而設。本實施例中具有三組上嵌線部24,所述其中兩組上嵌線部24呈前後排列,且互相平行,所述上外接口221也具有向內凸伸形成的上嵌線部24,所述每一上嵌線部24皆對應每一下嵌線部14而設。所述上外殼2的前表面開設有一上開口25,所述上開口25對應下開口15而設,並與下開口15組合形成一開口251。
請參閱第二圖,所述退鎖件3具有一倒U型的基部31,所述基部31的兩端底部皆向前延伸形成固定臂32,所述基部31上連接有一拉環33。所述基部31裝設於上外殼2後端的上表面,所述兩固定臂32分別裝設於兩容置槽中。
本創作插頭組件100組裝於一交換器中(圖中未示)時,所述交換器內具有一夾持部(圖中未示)將插頭組件100固定於交換器中。當本創作插頭組件100於交換器中退出時(圖中未示),先將拉環33向後拉,使得退鎖件3之兩固定臂32向外展開,以撐開交換器中之夾持部,使得插頭組件100得以向外退出。
請參閱第一圖及第二圖,所述電路板4設置於下外殼1及上外殼2之間,所述電路板4的後端與外接線纜5相連接。所述電路板4的前端向外露出於插頭組件100的開口261。
請參閱第五圖至第九圖,所述外接口2211的形狀對應複數外接線纜5的數目而設,本實施例中,所述複數外接線纜5具有四條,所述四條外接線纜5的外圍包覆有一熱縮套管51。該熱縮套管51包覆四條外接線纜5形成一方圓型,故本實施例中,所述外接口2211的形狀為方圓形。該方圓形外接口2211與方圓型的線纜5同熱縮套管51能緊密貼合,達到完全密封,以防止線纜5內的電磁場向外散逸,進而避免線纜5的輻射損耗影響到其他裝置。
所述插頭組件100與複數外接線纜5組裝時,不需要先將複數外接線纜5之絕緣層剝除,直接將下外殼1及上外殼2分別由下上夾住複數外接線纜5,將複數外接線纜5的前部容納於容置空間231中即可。此時,所述下嵌線部14及上嵌線部24壓入外接線纜5的外被,所述外接口2211壓入熱縮套管51。再以複數固定件6由下固定孔111穿過至上固定孔211,將下外殼1及上外殼2互相固定。如此將外接線纜5透過下嵌線部14及上嵌線部24緊密嵌合固定在插頭組件100中。
請參閱第十圖,為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外接口2211的形狀及複數線纜5之配合。以下僅針對不同之處詳加說明。
續參閱第十圖,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插頭組件100中,所述複數線纜5具有四條,故本實施例中,所述外接口2211對應四條線纜5的形狀由四個圓形開口組成。該外接口2211與四條線纜5能緊密貼合,達到完全密封,以防止線纜5內的電磁場向外散逸,進而避免線纜5的輻射損耗影響到其他裝置。
請參閱第十一圖,為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外接口2211的形狀及複數線纜5之配合。以下僅針對不同之處詳加說明。
續參閱第十一圖,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插頭組件100中,所述複數線纜5具有八條,所述八條線纜5由上到下依序呈三條、兩條及三條的排列方式組成,故本實施例中,所述外接口2211對應八條線纜5的形狀由上到下依序呈三個圓形開口、兩個圓形開口及三個圓形開口的排列方式組成。該外接口2211與八條線纜5能緊密貼合,達到完全密封,以防止線纜7內的電磁場向外散逸,進而避免線纜5的輻射損耗影響到其他裝置。
承上所述,本創作插頭組件100藉由下嵌線部14及上嵌線部24並外接口2211的設置,使複數線纜5能直接嵌合固定於電連接器100中,不僅節省了以往需將外接線纜5之絕緣層剝除的工序,也能降低線纜5向外逸散的輻射損耗。
100‧‧‧插頭組件
1‧‧‧下外殼
11‧‧‧下側壁
111‧‧‧下固定槽
112‧‧‧下容置槽
12‧‧‧下後壁
121‧‧‧下外接口
13‧‧‧下容置空間
14‧‧‧下嵌線部
15‧‧‧下開口
2‧‧‧上外殼
21‧‧‧上側壁
211‧‧‧上固定孔
212‧‧‧上容置槽
22‧‧‧上後壁
221‧‧‧上外接口
2211‧‧‧外接口
23‧‧‧上容置空間
231‧‧‧容置空間
24‧‧‧上嵌線部
25‧‧‧上開口
251‧‧‧開口
3‧‧‧退鎖件
31‧‧‧基部
32‧‧‧固定臂
33‧‧‧拉環
4‧‧‧電路板
5‧‧‧外接線纜
51‧‧‧熱縮套管
6‧‧‧固定件
第一圖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插頭組件立體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插頭組件之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插頭組件之下殼之立體圖。
第四圖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插頭組件之上殼之立體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插頭組件與外接線纜組合之立體圖。
第六圖係第五圖所示VI-VI線剖面圖。
第七圖係第五圖所示VII-VII線之剖面圖。
第八圖係第五圖所示VIII-VIII線之剖面圖。
第九圖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插頭組件與外接線纜組裝前之立體圖。
第十圖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插頭組件與外接線纜組裝前之立體圖。
第十一圖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插頭組件與外接線纜組裝前之立體圖。

Claims (7)

  1. 一種插頭組件,包括:一下外殼,下外殼的兩側皆具有向上凸伸形成的下側壁,所述下外殼的後表面具有一向上凸伸形成的下後壁,所述下後壁開設有一下外接口,所述下外殼的上表面、下側壁及下後壁圍成一下容置空間,所述下容置空間內具有至少一由下外殼的上表面向上凸伸及兩下側壁向內凸伸形成的下嵌線部;一上外殼,裝設於下外殼上,所述上外殼的兩側皆具有向下凸伸形成的上側壁,所述上側壁對應下側壁而設,所述上外殼的後表面具有一向下凸伸形成的上後壁,所述上後壁對應下後壁而設,所述上後壁開設有一上外接口,所述上外接口對應下外接口而設,並與下外接口組合為一外接口,所述上外殼的下表面、上側壁及上後壁圍成一上容置空間,所述上容置空間對應下容置空間而設,並與下容置空間形成一容置空間,所述上容置空間內具有至少一由上外殼的下表面向下凸伸及兩上側壁向內凸伸形成的上嵌線部,所述上嵌線部對應下嵌線部而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插頭組件,其中,所述下外接口具有向內凸伸形成的下嵌線部,所述上外接口具有向內凸伸形成的上嵌線部,所述上嵌線部對應下嵌線部而設,還具有一與插頭組件配合之複數外接線纜,所述複數外接線纜通過外接口與電路板相連接,所述複數外接線纜具有四條,所述四條外接線纜的外圍包覆有一熱縮套管,該熱縮套管包覆四條外接線纜形成一方圓型,所述外接口的形狀為方圓形,所述方圓形外接口與方圓型的線纜同熱縮套管能緊密貼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插頭組件,其中,還進一步具有一與插頭組件配合之複數外接線纜,所述複數外接線纜通過外接口與電路板相連接,所述複數外接線纜具有四條,所述外接口由四個圓型開口組成,所述外接口與線纜能緊密貼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插頭組件,其中,還進一步具有一與插頭組件配合之複數外接線纜,所述複數外接線纜通過外接口與電路板相連接,所述複數外接線纜具有八條,所述八條線纜由上到下依序呈三條、兩條及三條的排列方式組成,所述外接口對應八條線纜的形狀由上到下依序呈三個圓口、兩個圓口及三個圓口的排列方式組成,所述外接口與線纜能緊密貼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插頭組件,其中,所述下外殼的前表面開設有一下開口,所述上外殼的前表面開設有一上開口,所述上開口對應下開口而設,並與下開口組合形成一開口,所述電路板的前端向外露出於插頭組件的開口,所述插頭組件還具有一電路板,設置於下外殼及上外殼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插頭組件,其中,所述兩下側壁上皆開設有複數下固定孔,所述兩上側壁上皆開設有複數上固定孔,所述複數上固定槽皆分別對應複數下固定孔而設,並互相連通,以複數固定件由下固定孔穿過至上固定槽,將下外殼及上外殼互相固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插頭組件,其中,所述兩下側壁的外表面具有向內凹陷形成的下容置槽,所述兩上側壁的外表面皆具有向內凹陷形成的上容置槽,所述兩上容置槽對應兩下容置槽而設,並與下容置槽形成一容置槽,所述插頭組件還具有一退鎖件,所述退鎖件具有一倒U型的基部,所述基部的兩端底部皆向前延伸形成固定臂,所述基部上連接有一拉環,所述基部裝設於上外殼後端的上表面,所述兩固定臂分別裝設於兩容置槽中。
TW108209239U 2019-07-15 2019-07-15 插頭組件 TWM585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9239U TWM585000U (zh) 2019-07-15 2019-07-15 插頭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9239U TWM585000U (zh) 2019-07-15 2019-07-15 插頭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5000U true TWM585000U (zh) 2019-10-11

Family

ID=69052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9239U TWM585000U (zh) 2019-07-15 2019-07-15 插頭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50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3351B (zh)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 cable connector having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458203B (zh) 用以與同軸纜線端接之電氣連接器
CN104752888A (zh) 防水与防干扰的插座电连接器
TW201334323A (zh) 插座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TW202114300A (zh) 連接器
TWM553059U (zh) 具有分線元件的線纜連接器組件
JP2004039635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6280618B2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TW202127751A (zh) 板端連接器及與之對接的線纜連接器
TW202017267A (zh) 電連接器組件
TWM585000U (zh) 插頭組件
CN204809520U (zh) 防水与防干扰的插座电连接器
TW201712976A (zh) 電連接器
CN210167556U (zh) 插头组件
TWM537731U (zh) 線纜連接器
US11271343B2 (en) Plug assembly
CN210957119U (zh) 一种具有中空结构的hdmi连接器
JP3223499U (ja) プラグ組み立て部材
TWM477691U (zh) 電連接器
CN207967348U (zh) 防水接头连接器
JPH0648773Y2 (ja) 分岐用の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プラグコネクタ
TWM566929U (zh) 線纜組件
CN206650246U (zh) 一种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CN217215130U (zh) 一种带屏蔽功能的模缩套
CN220856972U (zh) 一种电源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