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5257U - 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5257U
TWM545257U TW106200576U TW106200576U TWM545257U TW M545257 U TWM545257 U TW M545257U TW 106200576 U TW106200576 U TW 106200576U TW 106200576 U TW106200576 U TW 106200576U TW M545257 U TWM545257 U TW M54525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hielding
lens
opening
lenses
shielding she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05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許誌文
周明達
Original Assignee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2005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5257U/zh
Priority to CN201710075536.3A priority patent/CN108303776B/zh
Priority to CN202011122300.9A priority patent/CN112230362B/zh
Priority to CN201720126730.5U priority patent/CN206757143U/zh
Priority to US15/592,558 priority patent/US10054721B2/en
Publication of TWM5452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5257U/zh
Priority to US16/036,997 priority patent/US10288778B2/en
Priority to US16/369,572 priority patent/US10444411B2/en
Priority to US16/558,197 priority patent/US10830928B2/en

Links

Description

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光學鏡片組以及成像鏡頭,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應用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光學鏡片組以及成像鏡頭。
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搭載有成像裝置的個人化電子產品及行動通訊產品的普及,連帶帶動小型化成像鏡頭的興起,對具有高解析度與優良成像品質的小型化成像鏡頭的需求也大幅攀升。
一般裝載於成像鏡頭中的遮光片是用於遮蔽成像鏡頭內部不必要的光線。然而,在高強度光源環境下進行拍攝時,現有遮光片的遮蔽效果有限,容易產生非實際影像光斑。
再者,一般裝載於成像鏡頭中的遮光片,是配置於二相鄰鏡片間,但由於相鄰鏡片間的搭接結構以及各鏡片分別與遮光片的嵌合結構不穩定,往往導致鏡片及遮光片受外力而變形。
本新型提供一種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可使直拍強光源的使用狀態下,獲得品質較佳的光學影像,較精準地遮蔽特定光束,使光源的成像效果與肉眼觀察到的影像較相近。再者,藉由接合結構及承接空間對正鏡片與搭接遮光片,提高製造精度並避免元件受外力而變形。
根據本新型提供一種光學鏡片組,包含至少二鏡片以及至少一遮光片。二鏡片分別包含一接合結構,用以對正二鏡片,其中各接合結構包含一承接面以及一圓錐面。二鏡片的承接面互相對應連接,且二鏡片的圓錐面互相對應連接,藉以於二鏡片間形成一承接空間,且承接空間與光軸的垂直距離較各圓錐面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短。遮光片承接於承接空間中,且具有一多邊形開孔,其中遮光片的外徑小於各鏡片的外徑,且遮光片的外徑小於或等於各鏡片的圓錐面的最小直徑。多邊形開孔具有複數內邊,且相鄰的各二內邊形成的外角中小於90度者為θ,其滿足下列條件:9.0度<θ<33.0度。藉此,可使直拍強光源的使用狀態下,獲得品質較佳的光學影像,較精準地遮蔽特定光束,使光源的成像效果與肉眼觀察到的影像較相近。
依據前段所述的光學鏡片組,其中遮光片可為一複合遮光片,其包含一第一表面層、一第二表面層以及一內部基材層。第一表面層具有一第一開孔。第二表面層具有一第二開孔。內部基材層具有一基材開孔,內部基材層位於第一表面層與第二表面層之間,且連接第一表面層與第二表 面層。第一開孔、第二開孔與基材開孔沿光軸對應設置形成多邊形開孔。內部基材層可為塑膠材質,第一表面層與第二表面層可皆為黑色含碳材質。各鏡片的圓錐面與光軸的夾角為β,其滿足下列條件:0度<β<40度。各鏡片可更包含一平直面,對應於承接空間,且與光軸垂直。光學鏡片組中至少一鏡片透過其上的圓錐面與遮光片對正。遮光片的多邊形開孔的內孔直徑為φ i,遮光片的外徑為φ,其滿足下列條件:0.47<φ i/φ<0.90;較佳地,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55<φ i/φ<0.90。
根據本新型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包含一鏡筒以及上述之光學鏡片組,其中光學鏡片組設置於鏡筒內。光學鏡片組之遮光片的多邊形開孔與鏡筒的一最小中心開孔對應,且最小中心開孔為成像鏡頭的一光圈。
根據本新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上述之成像鏡頭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鏡頭的一成像面。
根據本新型另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包含一鏡筒以及一光學鏡片組,其中光學鏡片組設置於鏡筒內。光學鏡片組包含複數鏡片以及至少一遮光片,其中遮光片具有一多邊形開孔,且多邊形開孔與鏡筒的一最小中心開孔對應。多邊形開孔具有複數內邊,遮光片的多邊形開孔的內孔直徑為φ i,各內邊的長度為s,鏡片的數量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7.1<φ i/(s/2)<30;以及5N9。藉此,配合滿足上述特徵的遮光片,可以使直拍強光源的使用環境時,獲得品 質較佳的光學影像,可較精準地遮蔽特定光束使光源的成像效果與肉眼觀察到的影像較相近。
依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遮光片可為一複合遮光片,其包含一第一表面層、一第二表面層以及一內部基材層,其中第一表面層具有一第一開孔,第二表面層具有一第二開孔,內部基材層具有一基材開孔,內部基材層位於第一表面層與第二表面層之間,且連接第一表面層與第二表面層。第一開孔、第二開孔與基材開孔沿光軸對應設置形成多邊形開孔。內部基材層可為塑膠材質,第一表面層與第二表面層可皆為黑色含碳材質。最小中心開孔可為成像鏡頭的一光圈。相鄰的各二內邊形成的外角中小於90度者為θ,其滿足下列條件:9.0度<θ<33.0度。
依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所述鏡片中至少二者分別包含一接合結構,用以對正所述二鏡片,其中各接合結構包含一承接面以及一圓錐面。二鏡片的承接面互相對應連接,且二鏡片的圓錐面互相對應連接,藉以於二鏡片間形成一承接空間,且承接空間與光軸的垂直距離較各圓錐面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短。遮光片承接於承接空間中,且遮光片的外徑小於或等於各鏡片的圓錐面的最小直徑。各鏡片的圓錐面與光軸的夾角為β,其滿足下列條件:0度<β<40度。遮光片的多邊形開孔的內孔直徑為φ i,遮光片的外徑為φ,其滿足下列條件:0.47<φ i/φ<0.90。成像鏡頭中至少一鏡片透過其上的圓錐面與遮光片對正。
根據本新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前段所述 之成像鏡頭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鏡頭的一成像面。
1100、1200、2100、2200、2300、2400、2500、2600‧‧‧鏡片
1110、1210、111、121a、121b、131‧‧‧接合結構
1111、1211、112、122a、122b、132‧‧‧承接面
1112、1212、113、123a、123b、133‧‧‧圓錐面
1300、2010、2020、2030、140、150、240、340、440‧‧‧遮光片
1301、2011‧‧‧多邊形開孔
1311‧‧‧第一表面層
1311a‧‧‧第一開孔
1312‧‧‧第二表面層
1312a‧‧‧第二開孔
1313‧‧‧內部基材層
1313a‧‧‧基材開孔
1400、2040、141、151‧‧‧承接空間
1401、1402、114、124a、124b、134‧‧‧平直面
2000‧‧‧成像鏡頭
2001‧‧‧鏡筒
2002‧‧‧最小中心開孔
3000‧‧‧電子裝置
3100、13‧‧‧電子感光元件
110‧‧‧第一鏡片
120‧‧‧第二鏡片
130‧‧‧第三鏡片
10、31、41‧‧‧取像裝置
11‧‧‧成像鏡頭
12‧‧‧驅動裝置組
14‧‧‧影像穩定模組
20、30、40‧‧‧電子裝置
21‧‧‧閃光燈模組
22‧‧‧對焦輔助模組
23‧‧‧影像訊號處理器
24‧‧‧使用者介面
25‧‧‧影像軟體處理器
26‧‧‧被攝物
D1、D2‧‧‧鏡片的外徑
D11‧‧‧第一鏡片的外徑
D12‧‧‧第二鏡片的外徑
D13‧‧‧第三鏡片的外徑
φ、φ 1、φ 2‧‧‧遮光片的外徑
C1、C2‧‧‧鏡片的圓錐面的最小直徑
C11‧‧‧第一鏡片的圓錐面的最小直徑
C12a、C12b‧‧‧第二鏡片的圓錐面的最小直徑
C13‧‧‧第三鏡片的圓錐面的最小直徑
θ、θ 1、θ 2‧‧‧相鄰的二內邊形成的外角中小於90度者
β‧‧‧鏡片的圓錐面與光軸的夾角
β 1‧‧‧第一鏡片的圓錐面與光軸的夾角
β 2‧‧‧第二鏡片的圓錐面與光軸的夾角
φ i、φ i1、φ i2‧‧‧遮光片的多邊形開孔的內孔直徑
s、s1、s2‧‧‧內邊的長度
N‧‧‧鏡片的數量
R、R1、R2‧‧‧承接空間平行於光軸的寬度
第1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一實施方式的光學鏡片組的組合示意圖;第1B圖繪示依照第1A圖實施方式中光學鏡片組的分解示意圖;第1C圖繪示依照第1A圖實施方式中光學鏡片組之遮光片的立體圖;第1D圖繪示依照第1C圖實施方式中遮光片的平面圖;第1E圖繪示依照第1C圖實施方式中遮光片的爆炸圖;第1F圖繪示依照第1C圖實施方式中遮光片的結構示意圖;第2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一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的示意圖;第2B圖繪示依照第2A圖實施方式中遮光片的示意圖;第3圖繪示依照本新型又一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第4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光學鏡片組的組合示意圖;第4B圖繪示依照第一實施例的光學鏡片組的分解示意圖; 第4C圖繪示依照第一實施例中一遮光片的示意圖;第4D圖繪示依照第一實施例中另一遮光片的示意圖;第5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中光學鏡片組的一遮光片的示意圖;第6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三實施例中光學鏡片組的一遮光片的示意圖;第7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四實施例中光學鏡片組的一遮光片的示意圖;第8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五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立體示意圖;第9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六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之一側的示意圖;第9B圖繪示依照第9A圖中電子裝置之透視圖;第9C圖繪示依照第9A圖中電子裝置之另一側的示意圖;第9D圖繪示依照第9A圖中電子裝置之系統示意圖;第10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七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以及第11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八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配合參照第1A圖、第1B圖以及第1C圖,其中第1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一實施方式的光學鏡片組的組合示 意圖,第1B圖繪示依照第1A圖實施方式中光學鏡片組的分解示意圖,第1C圖繪示依照第1A圖實施方式中光學鏡片組之遮光片1300的立體圖。由第1A圖以及第1B圖可知,光學鏡片組包含至少二鏡片以及至少一遮光片1300,其中第1A圖實施方式中,光學鏡片組包含二鏡片1100、1200,並分別包含一接合結構1110、1210,用以對正二鏡片1100、1200,使二鏡片1100、1200的光軸對齊。接合結構1110、1210分別包含承接面1111、1211以及圓錐面1112、1212,而二鏡片1100、1200的承接面1111、1211互相對應連接,且其圓錐面1112、1212互相對應連接,藉以於二鏡片1100、1200間形成一承接空間1400,且承接空間1400與光軸的垂直距離較各圓錐面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短。遮光片1300承接於承接空間1400,其中遮光片1300的外徑φ小於各二鏡片1100、1200的外徑D1、D2,且遮光片1300的外徑φ小於或等於各二鏡片1100、1200的圓錐面1112、1212的最小直徑C1、C2。藉此,可使遮光片1300穩定設置於二鏡片1100、1200間。另外,承接空間1400平行於光軸的寬度為R,R約在0.01mm至0.05mm的範圍內。
配合參照第1D圖,其繪示依照第1C圖實施方式中遮光片1300的平面圖。由第1D圖可知,遮光片1300具有一多邊形開孔1301,其具有複數內邊,且相鄰的各二內邊形成的外角中小於90度者為θ,其滿足下列條件:9.0度<θ<33.0度。藉此,可使直拍強光源的使用狀態下,獲得品質較佳的光學影像,較精準地遮蔽特定光束,使光源 的成像效果與肉眼觀察到的影像較相近。
再配合第1E圖以及第1F圖,其中第1E圖繪示依照第1C圖實施方式中遮光片1300的爆炸圖,第1F圖繪示依照第1C圖實施方式中遮光片1300的結構示意圖。由第1E圖可知,遮光片1300可為一複合遮光片,其包含第一表面層1311、第二表面層1312以及內部基材層1313。第一表面層1311具有第一開孔1311a,第二表面層1312具有第二開孔1312a,內部基材層1313具有一基材開孔1313a,其位於第一表面層1311與第二表面層1312之間,且連接第一表面層1311與第二表面層1312。第一開孔1311a、第二開孔1312a與基材開孔1313a沿光軸對應設置形成多邊形開孔1301。由於複合材質可使材料強度較易獲得控制,因此容易加工出品質佳的多邊形開孔也可降低遮光片的厚度,容易承接於承接空間內而不影響鏡片組裝的精度。需另說明的是,第1F圖所繪示之第一表面層1311及第二表面層1312為扭曲狀是受外力拉扯開後的材質非均勻延展的情況,一般無外力作用的情況下,第一表面層1311及第二表面層1312是與內部基材層1313緊密貼合。
另外,遮光片1300的內部基材層1313可為塑膠材質;詳細來說,可為黑色或透明的PC、黑色或透明的PET、黑色或透明的PMMA,但不以此為限。遮光片1300的第一表面層1311與第二表面層1312可皆為黑色含碳材質。藉此,可使遮光片1300較平整,沖壓加工後不易翹曲。
由第1B圖可知,各鏡片1100、1200的圓錐面 與光軸的夾角為β,其滿足下列條件:0度<β<40度。由於相鄰的二鏡片1100、1200是透過對應的圓錐面1112、1212彼此對正,故相互對應的圓錐面1112、1212與光軸的夾角會相同,而滿足上述條件者,可維持對正光軸的精度,並減少組裝失敗。
由第1B圖可知,各鏡片1100、1200可更包含一平直面1401、1402,對應於承接空間1400,且與光軸垂直。藉此,可提供較適合承接遮光片1300的空間,避免遮光片1300在承接空間內部受到不必要的外力導致其扭曲變形。
另外,光學鏡片組中,至少一鏡片透過其上的圓錐面與遮光片對正。配合第1A圖詳細來說,各鏡片1100、1200的圓錐面1112、1212除使彼此對正外,更有助於其各自的光軸與遮光片1300的中心軸對正。藉此,增加鏡片組裝的流暢度,簡化機構複雜度。
再由第1D圖可知,遮光片1300的多邊形開孔1301的內孔直徑為φ i(即遮光片1300的多邊形開孔1301中任二內邊通過光軸之連線),遮光片1300的外徑為φ,其滿足下列條件:0.47<φ i/φ<0.90。藉此,可確保光學鏡片組具有較大的開孔特徵,適用於大光圈的成像鏡頭,其中大光圈是指光圈值(f-number)小於2.4,但不以此為限。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0.55<φ i/φ<0.90。藉此,可在較小承接空間內,放置一個可提供精準遮光範圍的遮光片。
參照第2A圖以及第2B圖,其中第2A圖繪示依 照本新型一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2000的示意圖,第2B圖繪示依照第2A圖實施方式中遮光片2010的示意圖。由第2A圖可知,成像鏡頭2000包含鏡筒2001以及光學鏡片組,其中光學鏡片組可為第1A圖實施方式之光學鏡片組,但不以此為限。本實施方式中,光學鏡片組包含複數鏡片(2100、2200、2300、2400、2500、2600)以及至少一遮光片(2010、2020、2030),其中遮光片2010承接於鏡片2100與鏡片2200間的承接空間2040,遮光片2020承接於鏡片2200與鏡片2300間的承接空間(未另標號),遮光片2030承接於鏡片2300與鏡片2400間的承接空間(未另標號)。
由第2A圖及第2B圖可知,遮光片2010的多邊形開孔2011的內孔直徑為φ i,各內邊的長度為s,鏡片的數量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7.1<φ i/(s/2)<30;以及5N9。藉此,配合滿足上述特徵的遮光片,可以使直拍強光源的使用環境時,獲得品質較佳的光學影像,可較精準地遮蔽特定光束使光源的成像效果與肉眼觀察到的影像較相近。
由第2A圖可知,鏡筒2001的一最小中心開孔2002可為成像鏡頭的一光圈,且光學鏡片組之遮光片2010的多邊形開孔2011與鏡筒2001的最小中心開孔2002對應,即二者同軸排列。藉由上述提及的技術特徵,可減少光學機構複雜度,有助於成像鏡頭達到小體積的需求。
本實施方式中,鏡片、遮光片及其之間的配置與對應關係皆可符合第1A圖至第1F圖實施方式中的條件,在此不另加贅述。另外,各鏡片間的承接空間除了如上述實 施方式可承接遮光片或彼此對正外,亦可用以承接其他光學元件,如鏡片、鏡間環等,不以此為限。
參照第3圖,係繪示依照本新型又一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3000的示意圖。由第3圖可知,電子裝置3000包含成像鏡頭2000以及電子感光元件3100,其中本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2000為第2A圖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2000,但不以此為限。藉此,可使直拍強光源的使用狀態下,獲得品質較佳的光學影像,較精準地遮蔽特定光束,使光源的成像效果與肉眼觀察到的影像較相近。電子裝置3000可進一步包含但不限於顯示單元(Display)、控制單元(Control Unit)、儲存單元(Storage Unit)、暫儲存單元(RAM)、唯讀儲存單元(ROM)或其組合。此外,電子裝置3000可為但不限於三維(3D)影像擷取裝置、數位相機、行動產品、數位平板、智慧型電視、網路監控設備、體感遊戲機、車用鏡頭如行車紀錄器與倒車顯影裝置、空拍機、運動攝影器材、各式智慧型電子產品與可穿戴式產品。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以下提出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請參照第4A圖、第4B圖、第4C圖以及第4D圖,其中第4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光學鏡片組的組合示意圖,第4B圖繪示依照第一實施例的光學鏡片組的分解示意圖,第4C圖繪示依照第一實施例中一遮光片140的示意圖,第4D圖繪示依照第一實施例中另一遮光片150 的示意圖。由第4A圖可知,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光學鏡片組包含三鏡片以及二遮光片,分別為第一鏡片110、遮光片140、第二鏡片120、遮光片150以及第三鏡片130,其中遮光片140承接於第一鏡片110與第二鏡片120間的承接空間141,承接空間141平行於光軸的寬度R1為0.038mm,遮光片150承接於第二鏡片120與第三鏡片130間的承接空間151,承接空間151平行於光軸的寬度R2為0.038mm。
由第4A圖及第4B圖可知,第一鏡片110包含接合結構111,第二鏡片120包含接合結構121a,藉以彼此對正搭接。第一鏡片110的接合結構111包含承接面112以及圓錐面113,第二鏡片120的接合結構121a包含承接面122a以及圓錐面123a,二承接面112、122a互相對應連接,二圓錐面113、123a互相對應連接,藉以形成承接空間141,其中承接空間141與光軸的垂直距離較各圓錐面113、123a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短;也就是說,承接空間141較各圓錐面113、123a靠近光軸。承接空間141用以承接遮光片140,其中遮光片140的外徑φ 1小於第一鏡片110的外徑D11(D11=4.4mm)及第二鏡片120的外徑D12(D12=4.3mm),且遮光片140的外徑φ 1小於或等於第一鏡片110的圓錐面113的最小直徑C11(第一實施例中,C11=3.55mm)及第二鏡片120的圓錐面123的最小直徑C12a(第一實施例中,C12a=3.59mm)。
配合第4C圖可知,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鏡片110的圓錐面113與光軸的夾角(等於與其連接的第二鏡片120 的圓錐面123a與光軸的夾角)為β 1,遮光片140具有一多邊形開孔(未另標號),其具有20個內邊,內邊的長度分別為s1及s2,且相鄰的各二內邊形成的外角中小於90度者分別為θ 1及θ 2,遮光片140的多邊形開孔的內孔直徑分別為φ i1及φ i2,遮光片140的外徑則為φ 1,而相關數值則記載如下。
再者,第二鏡片120另包含接合結構121b,第三鏡片130包含接合結構131,藉以彼此對正搭接。第二鏡片120的接合結構121b包含承接面122b以及圓錐面123b,第三鏡片130的接合結構131包含承接面132以及圓錐面133,二承接面122b、132互相對應連接,二圓錐面123b、133互相對應連接,藉以形成承接空間151,其中承接空間151與光軸的垂直距離較各圓錐面123b、133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短;也就是說,承接空間151較各圓錐面123b、133靠近光軸。承接空間151用以承接遮光片150,其中遮光片150的外徑φ 2小於第二鏡片120的外徑D12(D12=4.3mm)及第三鏡片130的外徑D13(D13=4.9mm),且遮光片150的外徑φ 2小於或等於第二鏡片120的圓錐面123b的最小直徑C12b(第一實施例中,C12b=3.65mm)及第三鏡片130的圓錐面133的最小直徑C13(第一實施例中,C13=3.71mm)。
配合第4D圖可知,第一實施例中,第二鏡片120 的圓錐面123b與光軸的夾角(等於與其連接的第三鏡片130的圓錐面133與光軸的夾角)為β 2,遮光片150具有一多邊形開孔(未另標號),其具有16個內邊,內邊的長度為s,且相鄰的各二內邊形成的外角中小於90度者為θ,遮光片150的多邊形開孔的內孔直徑為φ i,遮光片150的外徑則為φ 2,而相關數值則記載如下。
第一實施例中,遮光片140、150皆為上述第1A圖實施方式所述之複合遮光片,且其內部基材層皆為塑膠材質,第一表面層與第二表面層皆為黑色含碳材質。
另外,第一鏡片110更包含平直面114,第二鏡片120更包含平直面124a以及124b,第三鏡片130更包含平直面134,其中平直面114、124a對應於承接空間141,且與光軸垂直,平直面124b、134對應於承接空間151,且與光軸垂直。
<第二實施例>
請參照第5圖,其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中光學鏡片組的一遮光片240的示意圖。第二實施例之光學鏡片組,鏡片與遮光片240的配置關係與前述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鏡片110、第二鏡片120與遮光片140的配置關係相同,在此不另繪示及說明。
配合第5圖可知,第二實施例中,遮光片240具有一多邊形開孔,其具有12個內邊,內邊的長度為s,且相 鄰的各二內邊形成的外角中小於90度者為θ,遮光片240的多邊形開孔的內孔直徑為φ i,遮光片240的外徑則為φ,而相關數值則記載如下。
第二實施例中,遮光片240為上述第1A圖實施方式所述之複合遮光片,且其內部基材層皆為塑膠材質,第一表面層與第二表面層皆為黑色含碳材質。
<第三實施例>
請參照第6圖,其繪示依照第三實施例中光學鏡片組的一遮光片340的示意圖。第三實施例之光學鏡片組,鏡片與遮光片340的配置關係與前述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鏡片110、第二鏡片120與遮光片140的配置關係相同,在此不另繪示及說明。
配合第6圖可知,第三實施例中,遮光片340具有一多邊形開孔,其具有24個內邊,內邊的長度為s,且相鄰的各二內邊形成的外角中小於90度者為θ,遮光片340的多邊形開孔的內孔直徑為φ i,遮光片340的外徑則為φ,而相關數值則記載如下。
第三實施例中,遮光片340為上述第1A圖實施方式所述之複合遮光片,且其內部基材層皆為塑膠材質,第一表面層與第二表面層皆為黑色含碳材質。
<第四實施例>
第7圖,其繪示依照本新型第四實施例中光學鏡片組的一遮光片440的示意圖。第四實施例之光學鏡片組,鏡片與遮光片440的配置關係與前述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鏡片110、第二鏡片120與遮光片140的配置關係相同,在此不另繪示及說明。
由第7圖可知,第四實施例中,遮光片440具有一多邊形開孔,其具有18個內邊,內邊的長度分別為s1及s2,且相鄰的各二內邊形成的外角中小於90度者分別為θ 1及θ 2,遮光片440的多邊形開孔的內孔直徑分別為φ i1及φ i2,遮光片440的外徑則為φ,而相關數值則記載如下。
第四實施例中,遮光片440為上述第1A圖實施方式所述之複合遮光片,且其內部基材層皆為塑膠材質,第一表面層與第二表面層皆為黑色含碳材質。
<第五實施例>
請參照第8圖,其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五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10的立體示意圖。由第8圖可知,第五實施例的取像裝置10係為一相機模組,取像裝置10包含成像鏡頭11、驅動裝置組12以及電子感光元件13,其中成像鏡頭11包含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光學鏡片組以及一承載光學鏡片組的鏡筒(圖未另標示)。取像裝置10利用成像鏡頭11聚光且對被攝物進行攝像並配合驅動裝置組12進行影像對 焦,最後成像於電子感光元件13,並將影像資料輸出。
驅動裝置組12可為自動對焦(Auto-Focus)模組,其驅動方式可使用如音圈馬達(Voice Coil Motor;VCM)、微機電系統(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壓電系統(Piezoelectric)、以及記憶金屬(Shape Memory Alloy)等驅動系統。驅動裝置組12可讓影像擷取系統組取得較佳的成像位置,可提供被攝物於不同物距的狀態下,皆能拍攝清晰影像。
取像裝置10可搭載一感光度佳及低雜訊的電子感光元件13(如CMOS、CCD)設置於影像擷取系統組的成像面,可真實呈現影像擷取系統組的良好成像品質。
此外,取像裝置10更可包含影像穩定模組14,其可為加速計、陀螺儀或霍爾元件(Hall Effect Sensor)等動能感測元件,而第五實施例中,影像穩定模組14為陀螺儀,但不以此為限。藉由調整影像擷取系統組不同軸向的變化以補償拍攝瞬間因晃動而產生的模糊影像,進一步提升動態以及低照度場景拍攝的成像品質,並提供例如光學防手震(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OIS)、電子防手震(Electronic Image Stabilization;EIS)等進階的影像補償功能。
<第六實施例>
請參照第9A圖、第9B圖、第9C圖以及第9D圖,其中第9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六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20之一側的示意圖,第9B圖繪示依照第9A圖中電子裝置 20之透視圖,第9C圖繪示依照第9A圖中電子裝置20之另一側的示意圖,第9D圖繪示依照第9A圖中電子裝置20之系統示意圖。由第9A圖、第9B圖、第9C圖以及第9D圖可知,第六實施例的電子裝置20係一智慧型手機,電子裝置20包含取像裝置10、閃光燈模組21、對焦輔助模組22、影像訊號處理器23、使用者介面24以及影像軟體處理器25。當使用者透過使用者介面24對被攝物26進行拍攝,電子裝置20利用取像裝置10聚光取像,啟動閃光燈模組21進行補光,並使用對焦輔助模組22提供的被攝物物距資訊進行快速對焦,再加上影像訊號處理器23(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以及影像軟體處理器25進行影像最佳化處理,來進一步提升影像擷取系統組所產生的影像品質。其中對焦輔助模組22可採用紅外線或雷射對焦輔助系統來達到快速對焦,使用者介面24可採用觸控螢幕或實體拍攝按鈕,配合影像處理軟體的多樣化功能進行影像拍攝以及影像處理。
第六實施例中的取像裝置10與前述第五實施例中的取像裝置10相同,在此不另贅述。
<第七實施例>
請參照第10圖,係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七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30的示意圖。第七實施例的電子裝置30係一平板電腦,電子裝置30包含取像裝置31,其中取像裝置31可與前述第五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另贅述。
<第八實施例>
請參照第11圖,係繪示依照本新型第八實施例 的一種電子裝置40的示意圖。第八實施例的電子裝置40係一穿戴裝置(Wearable Device),電子裝置40包含取像裝置41,其中取像裝置41可與前述第五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另贅述。
雖然本新型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00、1200‧‧‧鏡片
1110、1210‧‧‧接合結構
1111、1211‧‧‧承接面
1112、1212‧‧‧圓錐面
1300‧‧‧遮光片
1400‧‧‧承接空間
1401、1402‧‧‧平直面
D1、D2‧‧‧鏡片的外徑
C1、C2‧‧‧鏡片的圓錐面的最小直徑
φ‧‧‧遮光片的外徑
R‧‧‧承接空間平行於光軸的寬度

Claims (20)

  1. 一種光學鏡片組,包含:至少二鏡片,其分別包含一接合結構,用以對正該二鏡片,其中各該接合結構包含:一承接面;以及一圓錐面;其中,該二鏡片的承接面互相對應連接,且該二鏡片的圓錐面互相對應連接,藉以於該二鏡片間形成一承接空間,且該承接空間與光軸的垂直距離較各該圓錐面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短;以及至少一遮光片,承接於該承接空間中,且具有一多邊形開孔,其中該遮光片的外徑小於各該鏡片的外徑,且該遮光片的外徑小於或等於各該鏡片的圓錐面的最小直徑;其中,該多邊形開孔具有複數內邊,且相鄰的各二內邊形成的外角中小於90度者為θ,其滿足下列條件:9.0度<θ<33.0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鏡片組,其中該遮光片為一複合遮光片,其包含:一第一表面層,具有一第一開孔;一第二表面層,具有一第二開孔;以及一內部基材層,具有一基材開孔,該內部基材層位於該第一表面層與該第二表面層之間,且連接該第一表面層與該第二表面層;以及其中,該第一開孔、該第二開孔與該基材開孔沿光軸對應設置形成該多邊形開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光學鏡片組,其中該內部基材層為塑膠材質,該第一表面層與該第二表面層皆為黑色含碳材質。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光學鏡片組,其中各該鏡片的圓錐面與光軸的夾角為β,其滿足下列條件:0度<β<40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光學鏡片組,其中各該鏡片更包含:一平直面,對應於該承接空間,且與光軸垂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鏡片組,其中至少一該鏡片透過其上的該圓錐面與該遮光片對正。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鏡片組,其中該遮光片的多邊形開孔的內孔直徑為φi,該遮光片的外徑為φ,其滿足下列條件:0.47<φi/φ<0.9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光學鏡片組,其中該遮光片的多邊形開孔的內孔直徑為φi,該遮光片的外徑為φ,其滿足下列條件:0.55<φi/φ<0.90。
  9. 一種成像鏡頭,包含:一鏡筒;以及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光學鏡片組,其設置於該鏡筒內; 其中,該光學鏡片組之遮光片的多邊形開孔與該鏡筒的一最小中心開孔對應,且該最小中心開孔為該成像鏡頭的一光圈。
  10.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成像鏡頭;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其中該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該成像鏡頭的一成像面。
  11. 一種成像鏡頭,包含:一鏡筒;以及一光學鏡片組,設置於該鏡筒內,且包含:複數鏡片;以及至少一遮光片,具有一多邊形開孔,且該多邊形開孔與該鏡筒的一最小中心開孔對應;其中,該多邊形開孔具有複數內邊,該遮光片的多邊形開孔的內孔直徑為φi,各該內邊的長度為s,該些鏡片的數量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7.1<φi/(s/2)<30;以及5N9。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遮光片為一複合遮光片,其包含:一第一表面層,具有一第一開孔;一第二表面層,具有一第二開孔;以及一內部基材層,具有一基材開孔,該內部基材層位於該第一表面層與該第二表面層之間,且連接該第一表面層與該第二表面層; 其中,該第一開孔、該第二開孔與該基材開孔沿光軸對應設置形成該多邊形開孔。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內部基材層為塑膠材質,該第一表面層與該第二表面層皆為黑色含碳材質。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最小中心開孔為該成像鏡頭的一光圈。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相鄰的各二內邊形成的外角中小於90度者為θ,其滿足下列條件:9.0度<θ<33.0度。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些鏡片中至少二者分別包含一接合結構,用以對正該二鏡片,其中各該接合結構包含:一承接面;以及一圓錐面;其中,該二鏡片的承接面互相對應連接,且該二鏡片的圓錐面互相對應連接,藉以於該二鏡片間形成一承接空間,且該承接空間與光軸的垂直距離較各該圓錐面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短;其中該遮光片承接於該承接空間中,且該遮光片的外徑小於或等於各該鏡片的圓錐面的最小直徑。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各該鏡片的圓錐面與光軸的夾角為β,其滿足下列條件: 0度<β<40度。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遮光片的多邊形開孔的內孔直徑為φi,該遮光片的外徑為φ,其滿足下列條件:0.47<φi/φ<0.90。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至少一該鏡片透過其上的該圓錐面與該遮光片對正。
  20.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其中該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該成像鏡頭的一成像面。
TW106200576U 2017-01-12 2017-01-12 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TWM5452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0576U TWM545257U (zh) 2017-01-12 2017-01-12 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CN201710075536.3A CN108303776B (zh) 2017-01-12 2017-02-13 光学镜片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CN202011122300.9A CN112230362B (zh) 2017-01-12 2017-02-13 光学镜片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CN201720126730.5U CN206757143U (zh) 2017-01-12 2017-02-13 光学镜片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US15/592,558 US10054721B2 (en) 2017-01-12 2017-05-11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6/036,997 US10288778B2 (en) 2017-01-12 2018-07-17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6/369,572 US10444411B2 (en) 2017-01-12 2019-03-29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6/558,197 US10830928B2 (en) 2017-01-12 2019-09-02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0576U TWM545257U (zh) 2017-01-12 2017-01-12 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5257U true TWM545257U (zh) 2017-07-11

Family

ID=60050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0576U TWM545257U (zh) 2017-01-12 2017-01-12 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525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7253A (zh) * 2017-08-16 2019-03-01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结构
CN109917528A (zh) * 2017-12-12 2019-06-21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便携式电子装置、相机模块及镜头组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7253A (zh) * 2017-08-16 2019-03-01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结构
CN109917528A (zh) * 2017-12-12 2019-06-21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便携式电子装置、相机模块及镜头组件
US10866381B2 (en) 2017-12-12 2020-12-15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lens assembly
CN109917528B (zh) * 2017-12-12 2022-01-28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便携式电子装置、相机模块及镜头组件
US11327270B2 (en) 2017-12-12 2022-05-10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lens assembl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03776B (zh) 光学镜片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TWI594011B (zh) 取像光學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31382B (zh) 攝像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01995B (zh) 影像擷取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13481B (zh) 影像擷取光學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20968B (zh) 光學攝像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728690B (zh)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33380B (zh) 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TWI596417B (zh) 遮光片、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TW201819984A (zh) 光學攝影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42967B (zh)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TWI696010B (zh)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US20200310073A1 (en)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748624B (zh) 成像鏡頭、取像裝置與電子裝置
TW201821851A (zh) 影像擷取光學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M579294U (zh) 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US20230350152A1 (en) Imaging lens system,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M545257U (zh) 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TWI759835B (zh)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25587B (zh) 遮光片、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CN214375492U (zh) 使用固定元件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CN110398814B (zh) 环形光学元件与成像镜头模块
TWI785796B (zh) 具音圈馬達之自動對齊的對焦結構
CN217718396U (zh)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TW202409633A (zh) 光路轉折元件、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