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8559U - 變速機構 - Google Patents

變速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8559U
TWM538559U TW105214036U TW105214036U TWM538559U TW M538559 U TWM538559 U TW M538559U TW 105214036 U TW105214036 U TW 105214036U TW 105214036 U TW105214036 U TW 105214036U TW M538559 U TWM538559 U TW M53855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lutch
sleeve
driving
outer co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4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e-wen Lian
Original Assignee
Bat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t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tom Co Ltd
Priority to TW1052140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8559U/zh
Publication of TWM538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8559U/zh
Priority to CN201721139984.7U priority patent/CN207526906U/zh

Links

Description

變速機構
本創作隸屬一種變速機構之離合技術領域,具體而言係指一種機械式作動離合之變速機構,藉以能提高其離合時的結合力與可靠性,且能無段鎖死,以減少不必要的磨耗。
按,一般變速機構主要係利用驅動軸與被動輪間不同直徑之齒輪的嚙合關係,形成不同的齒輪比來達到變速之目的。而現有變速機構的速度變換主要係來自驅動軸上設置至少兩個離合器,來供分別作動不同齒數比的傳動輪來帶動被動輪。前述離合器係由一離合組及一可作動離合組之制動組所構成,其中離合組係由複數連結驅動軸及複數連結傳動輪之夾片相間隔疊合而成,並透過制動組作動該等夾片的緊密結合或分開,而達成上述連動之動作; 現有離合器之制動組有不同的設計形態,其一係由電磁閥所製成,其係在離合器的離合組前方設置一個利用電能產生往復運動的電磁閥,讓電磁閥的線性運動可作動離合組的盤體選擇性緊密貼合。但其需於離合器內設置電性元件及電線,不僅結構複雜、寬度材積變大,且其力量主要來自電磁磁力,作用於離合組的力量有限,故離合組的結合力弱,同時故障也多,且其製造與組裝難度高,因此其成本極高。
其二係由油壓組件所製成,其係在離合器的離合組內設置一個利用油壓產生往復運動的油壓推動結構,讓油壓推動結構可作動離合組的盤體選擇性緊密貼合。但其需於離合器內設置油壓通道,例如於旋轉軸內形成油壓孔道等,其不僅結構極為複雜,同時油壓有壓縮比及質變的問題,造成其壓力不穩定的狀況,且在防漏的考量下,通常也不會使用高壓,故離合組的結合力無法滿足需求,同時故障也多,因此其一樣存在高成本的問題。
上述不論是電磁閥與油壓制動之離合器來看,由於其推力有限,造成離合器的結合力有限,故其存在有確動性不佳及可靠性不高的問題,同時結構複雜,造成製造與組裝的問題,也提高了生產成本。
更甚者,變速機構上的各離合器因結構過於複雜,而無法模組化設計,因此其維修或更換時,需將零件逐一拆解,增加維修或更換的難度與時間,尤其是屬於內部之離合器時更是浪費時間。再者變速機構之驅動軸在駐車時為了安全需予以鎖死,傳統的做法是利用駐車卡齒選擇性卡掣一齒槽來達成,這種作法常因無法準確到位,而產生局部位差的現象,以致卡固及脫出時容易產生磨耗,故如何解決前述問題,係業界所亟待開發者。
緣是,本創作人乃針對前述問題深入探討,並藉由多年從事相關產業之研發經驗,積極尋求解決之道,經不斷努力的研究與試作,終於成功的開發出一種變速機構,藉以克服現有者因結合力弱與駐車時磨耗等問題所衍生的困擾與不便。
因此,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確動性佳的變速機構,其離合器推動的作用力係利用機械式直接推動,因此其驅力小、推力大,而能增加、且快速建立結合力。
且,本創作之再一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可靠性高之變速機構,其不僅結構簡單、故障率低,且可有效縮小材積與降低製造成本。
又,本創作之次一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模組化之變速機構,其能組成一個完整模組,當有維修或更換之需求時,使離合器可一次性取出或安裝,因此作業上極為簡單、且方便,可有效節省維修時間及提升效率。
再者,本創作之另一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可駐車之變速機構,其能同時令至少二離合器同步結合,以藉由不同齒數比而產生鎖死驅動軸之作用。
基於此,本創作主要係透過下列的技術手段,來實現前述之目的及其功效,該變速機構係於一驅動軸上設有至少二離合器,供利用不同離合器選擇性分別帶動至少二相對應、且不同齒數比之傳動輪,供透過該等傳動輪分別驅動一被動輪產生不同轉速,而該等離合器至少係由一離合組及一球動制動組所構成;其中所述之離合組具有一來令片組,該來令片組具有複數相鄰設置、且分別與驅動軸及相對傳動輪連結之夾片,供該等夾片在選擇性受壓後可緊貼結合,使驅動軸能帶動相對之傳動輪;又所述之球動制動組係設於離合組一側、且可選擇 性壓動來令片組,而該球動制動組至少包含有相對應之一主動盤與一被動盤,該主、被動盤相對垂面分別形成有一由深而淺、且同深度相對之弧線導槽,再者主、被動盤上相對應之弧線導槽間分別夾設有一導珠;讓主動盤相對被動盤轉動時,可使該等導珠於相對應之弧線導槽最淺處與最深處間滾動,令被動盤可產生相對主動盤線性遠離或靠近之動作,進而相對壓動離合組來令片組之緊貼結合或分離。
藉此,本創作之變速機構透過前述技術手段之實現,能大幅增加其附加價值,並提高其經濟效益。
為使 貴審查委員能進一步了解本創作的構成、特徵及其他目的,以下乃舉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同時讓熟悉該項技術領域者能夠具體實施。
(10)‧‧‧驅動軸
(11)‧‧‧主齒形段
(12)‧‧‧主動輪
(13)‧‧‧第一齒形段
(14)‧‧‧階級軸段
(15)‧‧‧第二齒形段
(2)‧‧‧第一離合器
(20)‧‧‧離合組
(21)‧‧‧內齒套
(210)‧‧‧凸擋緣
(211)‧‧‧長齒
(212)‧‧‧後階級段
(213)‧‧‧後限位環槽
(215)‧‧‧前階級段
(216)‧‧‧前限位環槽
(217)‧‧‧齒形孔
(22)‧‧‧來令片組
(221)‧‧‧第一夾片
(222)‧‧‧第二夾片
(23)‧‧‧彈性體
(24)‧‧‧外罩套
(240)‧‧‧凸齒條
(241)‧‧‧階級軸孔
(261)‧‧‧單向軸承
(262)‧‧‧止推軸承
(27)‧‧‧壓蓋
(28)‧‧‧襯套
(29)‧‧‧外殼
(30)‧‧‧球動制動組
(31)‧‧‧主動盤
(310)‧‧‧階級環面
(311)‧‧‧弧線導槽
(315)‧‧‧嚙齒段
(32)‧‧‧被動盤
(320)‧‧‧階級環面
(321)‧‧‧弧線導槽
(33)‧‧‧導珠
(34)‧‧‧襯套
(35)‧‧‧襯片組
(36)‧‧‧軸套
(360)‧‧‧卡緣
(38)‧‧‧間隔片
(40)‧‧‧驅動組
(41)‧‧‧固定蓋
(410)‧‧‧導孔
(411)‧‧‧導柱
(42)‧‧‧固定片
(45)‧‧‧伺服馬達
(450)‧‧‧減速組
(46)‧‧‧驅動齒輪
(5)‧‧‧第二離合器
(50)‧‧‧離合組
(51)‧‧‧內齒套
(511)‧‧‧長齒
(512)‧‧‧階級段
(513)‧‧‧階級段
(514)‧‧‧限位環槽
(515)‧‧‧齒形孔
(52)‧‧‧來令片組
(521)‧‧‧第二夾片
(522)‧‧‧第一夾片
(53)‧‧‧彈性體
(54)‧‧‧外罩套
(540)‧‧‧凸齒條
(541)‧‧‧凸出塊
(542)‧‧‧環卡槽
(543)‧‧‧傳動桿
(545)‧‧‧軸座孔
(55)‧‧‧前止推軸承
(56)‧‧‧後止推軸承
(57)‧‧‧壓片
(58)‧‧‧徑向支撐件
(580)‧‧‧軸座孔
(581)‧‧‧扣槽
(582)‧‧‧環扣
(585)‧‧‧肋條
(586)‧‧‧嵌齒槽
(60)‧‧‧球動制動組
(61)‧‧‧推動件
(610)‧‧‧環擋片
(611)‧‧‧環形珠槽
(612)‧‧‧滾珠
(615)‧‧‧推片
(616)‧‧‧穿孔
(62)‧‧‧襯套
(63)‧‧‧主動盤
(630)‧‧‧階級環面
(631)‧‧‧弧線導槽
(632)‧‧‧環形珠槽
(633)‧‧‧滾珠
(635)‧‧‧嚙齒段
(64)‧‧‧被動盤
(640)‧‧‧階級環面
(641)‧‧‧弧線導槽
(642)‧‧‧環形珠槽
(645)‧‧‧導引部
(65)‧‧‧導珠
(66)‧‧‧外盤
(660)‧‧‧內孔
(661)‧‧‧凸卡塊
(662)‧‧‧環形珠槽
(68)‧‧‧彈性環片
(680)‧‧‧復位簧片
(70)‧‧‧驅動組
(71)‧‧‧固定環套
(710)‧‧‧導引部
(711)‧‧‧固件凸塊
(72)‧‧‧固定片
(75)‧‧‧伺服馬達
(76)‧‧‧驅動齒輪
(80)‧‧‧第一傳動輪
(90)‧‧‧第二傳動輪
第一圖:係本創作變速機構之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變速機構中第一離合器之立體分解示意圖,供說明其各元件之態樣及其相對關係。
第二A圖:係本創作變速機構中第一離合器之球動制動組的分解示意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變速機構中第二離合器之立體分解示意圖,供說明其各元件之態樣及其相對關係。
第三A圖:係本創作變速機構中第二離合器之球動制動組的分解示意圖。
第四圖:係本創作變速機構組成後之側視剖面示意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變速機構於實際使用時透過第一離合器切換至第一速度之動作示意圖。
第六圖:係本創作變速機構於實際使用時透過第二離合器切換至第二速度之動作示意圖。
第七圖:係本創作變速機構於實際使用時透過第一、二離合器形成駐車之動作示意圖。
本創作係一種變速機構,隨附圖例示之本創作的具體實施例及其構件中,所有關於前與後、左與右、頂部與底部、上部與下部、以及水平與垂直的參考,僅用於方便進行描述,並非限制本創作,亦非將其構件限制於任何位置或空間方向。圖式與說明書中所指定的尺寸,當可在不離開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內,根據本創作之具體實施例的設計與需求而進行變化。
而本創作之變速機構的構成,係如第一圖所示,該變速機構係於一驅動軸(10)上設有至少二離合器(2、5),供利用不同的離合器(2、5)選擇性分別帶動至少二相對應、且不同齒數比之傳動輪(80、90),供透過該等傳動輪(80、90)分別驅動被動輪【圖中未示】,使被動輪產生不同的轉速;而該等離合器(2、5)係設於一驅動軸(10)與第一、二傳動輪(80、90)間,供選擇性令驅動軸(10)與第一、二傳動輪(80、90)產生連動關係,又該離合器(2、5)係由一離合組(20、50)及一可作動離合組(20、50)之球動制動組(30、60)所構成,本創作特色在於該球動制動組(30、60)至少 包含有相對應之一主動盤(31、63)與一被動盤(32、64),而主、被動盤(31、32)、(63、64)相鄰表面分別相對應形成有至少兩等距、且由深至淺的弧線導槽(311、321)、(631、641),又主、被動盤(31、32)、(63、64)相對應的該等弧線導槽(311、321)、(631、641)內分別設有一導珠(33、65),讓主動盤(31、63)相對被動盤(32、64)轉動時,被動盤(32、64)可產生相對主動盤(31、63)線性遠離或靠近之動作,進而相對作動離合組(20、50)產生結合或分離之動作。
至於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詳細構成,則請參看第一~四圖所顯示者,本創作係以二離合器(2、5)及二傳動輪(80、90)為主要實施例,其中二離合器(2、5)被分別定義為第一離合器(2)及第二離合器(5),而二傳動輪(80、90)被分別定義為第一傳動輪(80)及第二傳動輪(90),而該驅動軸(10)一端具有一主齒形段(11),供一主動輪(12)設置,且驅動軸(10)另端具有分別供第一、二離合器(2、5)嚙合之一第一齒形段(13)及一第二齒形段(15),且驅動軸(10)於第一、二齒形段(13、15)間形成有一階級軸段(14);而所述之第一離合器(2)係由一離合組(20)及一可作動離合組(20)之球動制動組(30)所構成,請參看第二、四圖所示,該離合組(20)至少具有一內齒套(21)、一來令片組(22)及一外罩套(24),該內齒套(21)中心齒形孔(217)可與驅動軸(10)之第一齒形段(13)相嚙合,使驅動軸(10)可同步帶動內齒套(21)轉動,而該內齒套(21)上具有一較大徑之凸擋緣(210),又該內齒套(21)外緣形成有軸向延伸之長 齒(211),再者該內齒套(21)於凸擋緣(210)異於長齒(211)一端外緣形成有一後階級段(212)及一後限位環槽(213),其中後階級段(212)供分別安裝設於外罩套(24)之一單向軸承(261)及一止推軸承(262),而後限位環槽(213)則可供二可對合成一環蓋之壓蓋(27)內緣嵌卡,又該內齒套(21)於長齒(211)異於凸擋緣(210)一端外緣形成有一前階級段(215)及一前限位環槽(216),以供球動制動組(30)設置,而該外罩套(24)內緣形成有複數對應內齒套(21)長齒(211)之凸齒條(240),且外罩套(24)內緣後段形成有一階級軸孔(241),供前述之單向軸承(261)及止推軸承(262)設置,使外罩套(24)可相對內齒套(21)單向轉動,再者前述之第一傳動輪(80)係設於外罩套(24)上,其可為一體式結構或兩件式結構;至於該來令片組(22)係由相鄰設置之系列第一夾片(221)及系列第二夾片(222)所構成,其中第一夾片(221)可利用內緣之卡齒咬合於內齒套(21)長齒(211)上,而第二夾片(222)則可利用外緣之卡齒咬合於外罩套(24)內緣凸齒條(240),如此當來令片組(22)之第一、二夾片(221、222)緊密貼合時,該內齒套(21)可同步帶動外罩套(24),反之第一、二夾片(221、222)未貼合時,則內齒套(21)無法帶動外罩套(24),再者來令片組(22)與外罩套(24)後壁面間設有一彈性體(23),供來令片組(22)在壓縮彈性體(23)後可產生復位及補償蓄壓之作用,且外罩套(24)外緣利用一襯套(28)套設有一外殼(29),供接設其他組件; 另所述之球動制動組(30)具有一主動盤(31)及一被動盤(32),其中主動盤(31)係利用一襯套(34)及一襯片組(35)樞設於內齒套(21)的前階級段(215)上,且配合參看第二A圖所示,該主、被動盤(31、32)相對端面分別形成有一相對應之階級環面(310、320),又該階級環面(310、320)之相對垂面分別形成有至少兩由深而淺、且同深度相對之弧線導槽(311、321),再者相對之弧線導槽(311、321)間夾設有一導珠(33),供配合導珠(33)使主、被動盤(31、32)正、逆轉時產生相對遠離或靠近之動作,又其中被動盤(32)相對離合組(20)之來令片組(22)間設有一間隔片(38),供減少磨擦,另該球動制動組(30)於內齒套(21)前階級段(215)上設有由兩相對半圓蓋對合而成之軸套(36),且軸套(36)內緣形成有一對應前述前階級段(215)上前限位環槽(216)之卡緣(360),供離合組(20)形成模組化;另球動制動組(30)上進一步設有一可作動主動盤(31)之驅動組(40),該驅動組(40)具有一利用一軸承(48)套設於球動制動組(30)軸套(36)上之固定蓋(41),該固定蓋(41)上具有複數等角之導孔(410),各導孔(410)分別供穿滑一固設於球動制動組(30)被動盤(32)相對表面之導柱(411),使被動盤(32)可產生相對主動盤(31)前後線性位移之作用,再者固定蓋(41)上具有一固定片(42),該固定片(42)上設有一伺服馬達(45),且伺服馬達(45)具有一透過一減速組(450)作動之驅動齒輪(46),該驅動齒輪(46)並對應球動制動組(30)之主動盤(31),而前述主動盤(31)周緣具 有一道與該驅動齒輪(46)相嚙合之嚙齒段(315),使伺服馬達(45)可選擇性作動球動制動組(30)之主動盤(31)正、逆轉,以供透過導珠(33)作動被動盤(32)前後位移;再者,該第二離合器(5)係設於一驅動軸(10)與一第二傳動輪(90)間,供選擇性令驅動軸(10)與第二傳動輪(90)產生連動關係,又該第二離合器(5)係由一離合組(50)及一可作動離合組(50)之球動制動組(60)所構成,請配合參看第三及四圖所示,該離合器(5)係由一離合組(50)及一可作動離合組(50)之球動制動組(60)所構成,其中離合組(50)至少係由一內齒套(51)、一來令片組(52)、一具開口之外罩套(54)及一徑向支撐件(58)所組成,該內齒套(51)中心齒形孔(515)與驅動軸(10)之第二齒形段(15)相嚙合,使驅動軸(10)可作動內齒套(51)同步轉動,又內齒套(51)外緣形成有軸向延伸之長齒(511),再者內齒套(51)兩端外緣分別形成有一階級段(512、513),以分別供透過一前止推軸承(55)及一後止推軸承(56)樞設該徑向支撐件(58)與外罩套(54),令外罩套(54)及徑向支撐件(58)可相對內齒套(51)樞轉,又該來令片組(52)係由相鄰設置之系列第二夾片(521)及系列第一夾片(522)所構成,其中第一夾片(522)可利用內緣之卡齒咬合於內齒套(51)長齒(511)上,而第二夾片(521)則與外罩套(54)內緣咬合,供來令片組(52)之第二、一夾片(521、522)緊密貼合時,內齒套(51)可同步帶動外罩套(54),反之第二、一夾片(521、522)未貼合時,則內齒套(51)無法帶動外罩套(54),另該外罩套(54)的內緣形成有 系列凸齒條(540),供與前述來令片組(52)第二夾片(521)之外緣卡齒相咬合,再者來令片組(52)與外罩套(54)後壁面間設有一彈性體(53),供來令片組(52)在壓縮彈性體(53)後可產生復位及補償蓄壓;又該外罩套(54)的開口端周緣形成有複數等距之凸出塊(541),另外罩套(54)於各凸出塊(541)外緣分別形成有一道相對之環卡槽(542),以供球動制動組(60)外盤(66)卡掣,再者外罩套(54)異於開口之壁面可供設置複數供與第二傳動輪(90)連結之傳動桿(543),又外罩套(54)的壁面中央具有一供設置後止推軸承(56)之軸座孔(545),且內齒套(51)後端之階級段(513)具有一穿出後止推軸承(56)之限位環槽(514),供於外罩套(54)後表面鎖設兩可嵌卡於內齒套(51)限位環槽(514)之壓片(57),使外罩套(54)與內齒套(51)之後端能組合在一起,至於徑向支撐件(58)則於中心形成有一供設置前止推軸承(55)之階級軸座孔(580),且軸座孔(580)內緣鄰近前端緣處形成有一道扣槽(581),供一環扣(582)扣設、且將前止推軸承(55)限制於徑向支撐件(58)上,另徑向支撐件(58)具有複數異位於外罩套(54)凸出塊(541)之肋條(585),且各該肋條(585)頂端分別形成有對應外盤(66)內孔(660)凸卡塊(661)之嵌齒槽(586),使徑向支撐件(58)可與外盤(66)嵌掣、且同步轉動;至於所述之球動制動組(60)則係於離合組(50)外罩套(54)外緣套設有一推動件(61),該推動件(61)對應後端凸伸有一環擋片(610),環擋片(610)前側表面形成有一 道環形珠槽(611),又推動件(61)前端形成有一向內彎折、並往後貼抵來令片組(52)之推片(615),且推片(615)上形成有複數對應外罩套(54)開口端緣凸出塊(541)之穿孔(616),供外罩套(54)開口端之凸出塊(541)穿出,令推動件(61)能於外罩套(54)上前、後位移,再者推動件(61)外緣套設有一襯套(62),且球動制動組(60)於襯套(62)上設有一主動盤(63)及一被動盤(64),且配合參看第三A圖所示,該主、被動盤(63、64)相對端面分別形成有一相對應之階級環面(630、640),又該階級環面(630、640)之相對垂面分別形成有至少兩由深而淺、且同深度相對之弧線導槽(631、641),再者相對之弧線導槽(631、641)間夾設有一導珠(65),供配合導珠(65)使主、被動盤(63、64)正、逆轉時產生相對遠離或靠近之動作,又其中被動盤(64)相對推動件(61)環擋片(610)之環形珠槽(611)的表面形成有一道相對應的環形珠槽(642),供配合至少二相對之滾珠(612)產生滾動,又球動制動組(60)於主動盤(63)異於被動盤(64)的一側具有一外盤(66),該外盤(66)具有一對應外罩套(54)之內孔(660),且內孔(660)可相對嵌卡於外罩套(54)環卡槽(542),使球動制動組(60)可利用外盤(66)限位於離合組(50)之外罩套(54)上,再者主動盤(63)與外盤(66)相鄰表面分別形成有一相對應之環形珠槽(632、662),供配合至少二相對之滾珠(633)產生滾動,另該球動制動組(60)於外罩套(54)後側壁面鎖設有一彈性環片(68),該彈性環片(68)周緣具有複數放射狀、且可壓抵推動件(61)後側壁面之復位簧片(680),使推動件(61 )在被推動後可產生復位預力及模組化之作用;另球動制動組(60)上進一步可設有一可轉動主動盤(63)之驅動組(70),該驅動組(70)具有一套設於球動制動組(60)被動盤(64)之固定環套(71),其周緣具有複數供鎖固之固件凸塊(711),且固定環套(71)內緣與被動盤(64)外緣分別形成有至少一相對凹凸配合之導引部(710、645),使被動盤(64)可相對固定環套(71)前後位移,再者固定環套(71)上具有一固定片(72),該固定片(72)上設有一伺服馬達(75),且伺服馬達(75)輸出軸具有一對應球動制動組(60)主動盤(63)之驅動齒輪(76),而前述主動盤(63)周緣具有一道與該驅動齒輪(76)相嚙合之嚙齒段(635),使伺服馬達(75)可選擇性作動球動制動組(60)之主動盤(63)正、逆轉;藉此,組構成一結構簡單、確動性佳、可靠性高、驅力小推力大,且可隨機駐車之變速機構者。
至於本創作變速機構較佳實施例於實際作動時,則係如第一、四圖所示,其可進行空檔、一速檔、二速檔或駐車等變速,以空檔狀態為例,該第一、二離合器(2、5)之球動制動組(30、60)均呈未動作狀態,使球動制動組(30、60)之導珠(33、65)位於主動盤(31、63)弧線導槽(311、631)與被動盤(32、64)弧線導槽(321、641)的最深處,使被動盤(32、64)靠近主動盤(31、63),不致推動離合組(20、50)之來令片組(22、52),使來令片組(22、52)呈未緊貼狀,讓第一、二離合器(2、5)之內齒套(21、51)與外罩套(24、54)呈空轉狀,故驅動軸(10)不致分別帶動第一、二傳動輪(80、90) ,形成空檔狀態。
而當欲進行一速檔時,則係如第四、五圖所示,該第二離合器(5)一樣呈未動作狀態,而該第一離合器(2)的驅動組(40)之伺服馬達(45)啟動後,其驅動齒輪(46)可帶動球動制動組(30)之主動盤(31)轉動,使主、被動盤(31、32)間的導珠(33)移至兩者間弧線導槽(311、321)的最淺處,使被動盤(32)被向後推移,進一步透過被動盤(32)推動離合組(20)之來令片組(22),令第一、二夾片(221、222)相對緊貼結合,如此驅動軸(10)即可透過內齒套(21)、來令片組(22)及外罩套(24)同步帶動第一傳動輪(80),形成一速檔。且來令片組(22)壓縮彈性體(23),而產生回復預力,供伺服馬達(45)作動主動盤(31)反轉時,可如前述回復至來令片組(22)之第一、二夾片(221、222)未緊貼結合時的狀態,以供進行循環之離合作用。
另當欲進行二速檔時,則係如第四、六圖所示,該第一離合器(2)呈未動作狀態,而該第二離合器(5)之該驅動組(70)伺服馬達(75)啟動後,其驅動齒輪(76)帶動球動制動組(60)之主動盤(63)轉動,使主、被動盤(63、64)間的導珠(65)移至兩者間弧線導槽(631、641)的最淺處,使被動盤(64)被向後推移,進一步透過被動盤(64)推動該推動件(61),使推動件(61)之推片(615)能同步推動離合組(50)之來令片組(52),令第二、一夾片(521、522)相對緊貼結合,如此驅動軸(10)即可透過內齒套(51)、來令片組(52)及外罩套(54)同步帶動第二傳動輪(90),形成二速檔之狀態,且 來令片組(52)壓縮彈性體(53)、而推動件(61)並可同時壓縮彈性環片(68)之復位簧片(680),進而產生回復預力,供伺服馬達(75)作動主動盤(63)反轉時,可如前述回復至來令片組(52)之第二、一夾片(521、522)未緊貼結合時的狀態,以供進行循環之離合作用。
再者,當欲進行駐車時,則係如第四、七圖所示,該第一、二離合器(2、5)可同時如前述的動作方式同步作動,而令第一、二離合器(2、5)之球動制動組(30、60)可同步壓動離合組(20、50)之來令片組(22、52)緊貼結合,如此驅動軸(10)即可同步與第一、二傳動輪(80、90)結合,而由於第一、二傳動輪(80、90)之齒數比不同,因此可反向鎖死該驅動軸(10),故可形成無段之駐車鎖死狀態,相較於現有利用卡齒與卡槽的設計,不僅鎖死動作順暢,且可減少不必要的磨耗,進而延長其使用壽命。
再者,如第四圖所示,由於本創作之第一離合器(2)利用離合組(20)之外罩套(24)與其後方的止推軸承(262)、壓蓋(27)及前方球動制動組(30)的軸套(36),使整個第一離合器(2)形成模組化,而第二離合器(5)則利用外罩套(54)與其後方之後止推軸承(56)、壓片(57)及其前方之徑向支撐件(58),且配合球動制動組(60)之推動件(61)、彈性環片(68)與外盤(66),使整個第二離合器(5)之離合組(50)與球動制動組(60)組成一個完整模組。如此當第一、二離合器(2、5)有維修或更換之需求時,可使第一、二離合器(2、5)被一次性的與驅動軸(10)分離或組合,因此作業上極為簡單 、且方便,工作人員甚至可在整組取下第一、二離合器(2、5)後,先更換新的第一、二離合器(2、5),讓使用之設備可先行運轉,而舊的第一、二離合器(2、5)另行維修,可有效節省維修時間及提升效率。
經由前述之說明可知,本創作變速機構之第一、二離合器(2、5)分別利用各自球動制動組(30、60)之主動盤(31、63)與被動盤(32、64)間的導珠(33、65),而能使各自的離合組(20、50)產生選擇性結合之動作,從而進行不同速度的變換,不僅結構簡單、故障率低,且可有效縮小材積與降低製造成本,同時其推動的作用力係利用機械式直接推動,因此其驅力小、推力大,而能增加、且快速建立變速機構中各第一、二離合器(2、5)之來令片組(22、52)的結合力,故能提高其確動性與可靠性;同時,利用第一、二離合器(2、5)之來令片組(22、52)與外罩套(24、54)間設有彈性體(23、53)的特殊設計,形成一種儲能結構,當來令片組(22、52)有磨耗時,可產生自動調整作用,增加進程與補償馬達轉矩,無需進行伺服馬達的複雜調整,大幅增進其實用性。
藉此,可以理解到本創作為一創意極佳之創作,除了有效解決習式者所面臨的問題,更大幅增進功效,且在相同的技術領域中未見相同或近似的產品創作或公開使用,同時具有功效的增進,故本創作已符合新型專利有關「新穎性」與「進步性」的要件,乃依法提出申請新型專利。
(10)‧‧‧驅動軸
(11)‧‧‧主齒形段
(12)‧‧‧主動輪
(13)‧‧‧第一齒形段
(14)‧‧‧階級軸段
(15)‧‧‧第二齒形段
(2)‧‧‧第一離合器
(20)‧‧‧離合組
(21)‧‧‧內齒套
(210)‧‧‧凸擋緣
(211)‧‧‧長齒
(212)‧‧‧後階級段
(213)‧‧‧後限位環槽
(215)‧‧‧前階級段
(216)‧‧‧前限位環槽
(22)‧‧‧來令片組
(221)‧‧‧第一夾片
(222)‧‧‧第二夾片
(23)‧‧‧彈性體
(24)‧‧‧外罩套
(240)‧‧‧凸齒條
(241)‧‧‧階級軸孔
(261)‧‧‧單向軸承
(262)‧‧‧止推軸承
(27)‧‧‧壓蓋
(28)‧‧‧襯套
(29)‧‧‧外殼
(30)‧‧‧球動制動組
(31)‧‧‧主動盤
(310)‧‧‧階級環面
(311)‧‧‧弧線導槽
(315)‧‧‧嚙齒段
(32)‧‧‧被動盤
(320)‧‧‧階級環面
(321)‧‧‧弧線導槽
(34)‧‧‧襯套
(35)‧‧‧襯片組
(36)‧‧‧軸套
(360)‧‧‧卡緣
(38)‧‧‧間隔片
(40)‧‧‧驅動組
(41)‧‧‧固定蓋
(410)‧‧‧導孔
(411)‧‧‧導柱
(42)‧‧‧固定片
(45)‧‧‧伺服馬達
(450)‧‧‧減速組
(46)‧‧‧驅動齒輪
(5)‧‧‧第二離合器
(50)‧‧‧離合組
(51)‧‧‧內齒套
(511)‧‧‧長齒
(512)‧‧‧階級段
(513)‧‧‧階級段
(514)‧‧‧限位環槽
(52)‧‧‧來令片組
(521)‧‧‧第二夾片
(522)‧‧‧第一夾片
(53)‧‧‧彈性體
(54)‧‧‧外罩套
(540)‧‧‧凸齒條
(541)‧‧‧凸出塊
(543)‧‧‧傳動桿
(545)‧‧‧軸座孔
(55)‧‧‧前止推軸承
(56)‧‧‧後止推軸承
(57)‧‧‧壓片
(58)‧‧‧徑向支撐件
(580)‧‧‧軸座孔
(581)‧‧‧扣槽
(582)‧‧‧環扣
(585)‧‧‧肋條
(60)‧‧‧球動制動組
(61)‧‧‧推動件
(610)‧‧‧環擋片
(611)‧‧‧環形珠槽
(612)‧‧‧滾珠
(615)‧‧‧推片
(62)‧‧‧襯套
(63)‧‧‧主動盤
(630)‧‧‧階級環面
(631)‧‧‧弧線導槽
(632)‧‧‧環形珠槽
(633)‧‧‧滾珠
(635)‧‧‧嚙齒段
(64)‧‧‧被動盤
(640)‧‧‧階級環面
(641)‧‧‧弧線導槽
(642)‧‧‧環形珠槽
(66)‧‧‧外盤
(660)‧‧‧內孔
(662)‧‧‧環形珠槽
(68)‧‧‧彈性環片
(680)‧‧‧復位簧片
(70)‧‧‧驅動組
(71)‧‧‧固定環套
(72)‧‧‧固定片
(75)‧‧‧伺服馬達
(76)‧‧‧驅動齒輪
(80)‧‧‧第一傳動輪
(90)‧‧‧第二傳動輪

Claims (31)

  1. 一種變速機構,該變速機構係於一驅動軸上設有至少二離合器,供利用不同離合器選擇性分別帶動至少二相對應、且不同齒數比之傳動輪,供透過該等傳動輪分別驅動一被動輪產生不同轉速,而該等離合器至少係由一離合組及一球動制動組所構成;其中所述之離合組具有一來令片組,該來令片組具有複數相鄰設置、且分別與驅動軸及相對傳動輪連結之夾片,供該等夾片在選擇性受壓後可緊貼結合,使驅動軸能帶動相對之傳動輪;又所述之球動制動組係設於離合組一側、且可選擇性壓動來令片組,而該球動制動組至少包含有相對應之一主動盤與一被動盤,該主、被動盤相對垂面分別形成有至少兩由深而淺、且同深度相對之弧線導槽,再者主、被動盤上相對應之弧線導槽間分別夾設有一導珠;讓主動盤相對被動盤轉動時,可使該等導珠於相對應之弧線導槽最淺處與最深處間滾動,令被動盤可產生相對主動盤線性遠離或靠近之動作,進而相對壓動離合組來令片組之緊貼結合或分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該離合組之來令片組一側設有一彈性體,供來令片組在壓縮彈性體後可產生補償蓄壓。
  3. 一種變速機構,該變速機構係於一驅動軸上設有一第一離合器及一第二離合器,供利用第一、二離合器選擇性分別帶動 相對應、且不同齒數比之第一傳動輪及第二傳動輪,供透過第一、二傳動輪分別驅動一被動輪產生不同轉速;其中所述之該第一離合器係設於驅動軸與第一傳動輪間,該第一離合器至少係由一離合組及一球動制動組所構成,其中該第一離合器所述之該離合組至少具有一內齒套、一來令片組及一外罩套,該內齒套中心可與驅動軸相嚙合,又該外罩套利用一單向軸承及一止推軸承安裝於內齒套上,且該第一離合器離合組之來令片組具有複數相鄰設置、且分別與內齒套外緣連結之第一夾片及與外罩套內緣連結之第二夾片,供選擇性受壓後緊貼結合,又外罩套並連結該第一傳動輪;另第一離合器所述之球動制動組具有樞設於內齒套前端之一主動盤及一被動盤,該主、被動盤相對垂面分別形成有至少兩由深而淺、且同深度相對之弧線導槽,再者相對之弧線導槽間夾設有一導珠,供主、被動盤正、逆轉時可產生相對遠離或靠近之動作;該第二離合器係設於驅動軸與第二傳動輪間,該第二離合器至少係由一離合組及一球動制動組所構成,其中所述之第二離合器的離合組至少係由一內齒套、一來令片組、一具開口之外罩套及一徑向支撐件所組成,該內齒套中心供與驅動軸連結,又該徑向支撐件與外罩套之中心分別樞設於內齒套兩端,該第二離合器離合組之來令片組具有複數相鄰設置、且分別與內齒套外緣連結之第一夾片及與外罩套內緣連結之第二夾片,供選擇性受壓後緊貼結合,又該外罩套的開口端 周緣形成有複數等距之凸出塊,且該外罩套並連結第二傳動輪;至於所述之第二離合器的球動制動組則係於第二離合器離合組外罩套外緣套設有一推動件,該推動件對應後端凸伸有一環擋片,又推動件前端形成有一向內彎折穿經、並往後貼抵來令片組之推片,且推片上形成有複數對應外罩套開口端緣凸出塊之穿孔,另外罩套另端設有一固設於凸出塊之外盤,再者推動件環擋片與外盤間設有相對應之一主動盤與一被動盤,而前述主、被動盤之相對垂面上分別設有至少兩由深而淺、且同深度相對之弧線導槽,又主、被動盤相對應的該等弧線導槽內分別設有一導珠,且球動制動組於前述外罩套後側壁面設有一可供推動件頂撐復位之彈性環片。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該第一離合器之離合組的內齒套中心形成有一齒形孔,供與具一第一齒形段之驅動軸相嚙合,又該內齒套外緣形成有軸向延伸之長齒,而該第一離合器之離合組的外罩套內緣具有複數凸齒條,又該第一離合器離合組之來令片組之第一、二夾片可分別與前述內齒套長齒及外罩套凸齒條咬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該第一離合器離合組之內齒套後端外緣形成有一後階級段及一後限位環槽,供分別安裝單向軸承及止推軸承,而後限位環槽則可供二可對合成一環蓋之壓蓋內緣嵌卡,又該內齒套於前端外緣形成有一前階級段及一前限位環槽,且外罩套內緣後段形成有一階級軸孔,供前述之單向軸承及止推軸承設置,另 該第一離合器之球動制動組於內齒套前階級段上設有由兩相對半圓蓋對合而成之軸套,且軸套內緣形成有一對應前述前階級段上前限位環槽之卡緣,供離合組形成模組化。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該第一離合器之離合組中的來令片組與外罩套後壁面間設有一彈性體,供來令片組在壓縮彈性體後可產生補償蓄壓之作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該第一離合器之球動制動組的主動盤係利用一襯套及一襯片組樞設於內齒套的前階級段上,且該主、被動盤相對端面分別形成有一相對應之階級環面,又弧線導槽係形成於該階級環面之相對垂面,又其中被動盤相對離合組之來令片組間設有一間隔片,供減少磨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該第一離合器之球動制動組上進一步設有一可作動主動盤之驅動組;該驅動組具有一利用一軸承套設於球動制動組軸套上之固定蓋,該固定蓋上具有複數等角之導孔,各導孔分別供穿滑一固設於球動制動組被動盤相對表面之導柱,再者固定蓋上具有一固定片,該固定片上設有一伺服馬達,且伺服馬達具有一驅動齒輪,該驅動齒輪並對應第一離合器之球動制動組主動盤,而前述主動盤周緣具有一道與該驅動齒輪相嚙合之嚙齒段。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該第二離合器之離合組內齒套中心形成有一齒形孔,供與具一第二齒形段之驅動軸相嚙合,又內齒套外緣形成有軸向延伸之長齒,而 該第二離合器離合組之外罩套內緣具有複數凸齒條,又該第二離合器之離合組的來令片組之第一夾片可利用內緣之卡齒咬合於內齒套長齒上,而第二夾片則可利用外緣之卡齒與外罩套之凸齒條咬合。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9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該第二離合器之離合組內齒套兩端外緣分別形成有一階級段,以分別供透過一前止推軸承及一後止推軸承樞設該徑向支撐件與外罩套,又第二離合器之離合組外罩套的壁面中央具有一供設置後止推軸承之軸座孔,且內齒套後端之階級段具有一穿出後止推軸承之限位環槽,供於外罩套後表面鎖設兩可嵌卡於內齒套限位環槽之壓片,至於徑向支撐件則於中心形成有一供設置前止推軸承之階級軸座孔,且軸座孔內緣鄰近前端緣處形成有一道扣槽,供一環扣扣設、且將前止推軸承限制於徑向支撐件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該第二離合器之離合組來令片組與外罩套後壁面間設有一彈性體,供來令片組在壓縮彈性體後可產生補償蓄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該第二離合器之球動制動組之推動件外緣套設有一襯套,而前述主、被動盤係套設於該襯套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12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該第二離合器之球動制動組之被動盤相對推動件環擋片的表面分別形成有一道相對應的環形珠槽,供配合至少二相對之滾珠產生滾動,又第二離合器之球動制動組主動盤與外盤的表面 分別形成有一道相對應的環形珠槽,供配合至少二相對之滾珠產生滾動。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該第二離合器之球動制動組外盤具有一對應外罩套之內孔,且內孔上形成有複數異位於第二離合器之離合組外罩套凸出塊之凸卡塊,而外罩套凸出塊之外緣具有可供相對嵌卡之環卡槽,使球動制動組可利用外盤限位於第二離合器離合組之外罩套上。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該第二離合器之離合組之徑向支撐件具有複數對應外盤之肋條,且各該肋條頂端分別形成有對應凸卡塊之嵌齒槽,使徑向支撐件可與外盤嵌掣、且同步轉動。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該第二離合器之球動制動組上進一步可設有一可轉動主動盤之驅動組;該驅動組具有一套設於球動制動組被動盤之固定環套,且固定環套上設有一伺服馬達,且伺服馬達具有一對應球動制動組主動盤之驅動齒輪,而該主動盤周緣具有一道與該驅動齒輪相嚙合之嚙齒段,使伺服馬達可選擇性作動球動制動組之主動盤正、逆轉。
  17. 一種變速機構,該變速機構係於一驅動軸上設有至少二離合器,供利用不同離合器選擇性分別帶動至少二相對應、且不同齒數比之傳動輪,供透過該等傳動輪分別驅動一被動輪產生不同轉速,而該等離合器至少係由一離合組及一球動制動組所構成; 其中該離合組至少具有一內齒套、一來令片組及一外罩套,該內齒套中心可與驅動軸相嚙合,又該外罩套利用一單向軸承及一止推軸承安裝於內齒套上,且該離合組之來令片組具有複數相鄰設置、且分別與內齒套外緣連結之第一夾片及與外罩套內緣連結之第二夾片,供選擇性受壓後緊貼結合,又外罩套並連結相對應之傳動輪;另所述之球動制動組具有樞設於內齒套前端之一主動盤及一被動盤,該主、被動盤相對垂面分別形成有至少兩由深而淺、且同深度相對之弧線導槽,再者相對之弧線導槽間夾設有一導珠,供主、被動盤正、逆轉時可產生相對遠離或靠近之動作。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該離合組的內齒套中心形成有一齒形孔,供與具一齒形段之驅動軸相嚙合,又該內齒套外緣形成有軸向延伸之長齒,而該離合組的外罩套內緣具有複數凸齒條,又該來令片組之第一、二夾片可分別與前述內齒套長齒及外罩套凸齒條咬合。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或18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該離合組內齒套後端外緣形成有一後階級段及一後限位環槽,供分別安裝單向軸承及止推軸承,而後限位環槽則可供二可對合成一環蓋之壓蓋內緣嵌卡,又該內齒套於前端外緣形成有一前階級段及一前限位環槽,且外罩套內緣後段形成有一階級軸孔,供前述之單向軸承及止推軸承設置,另該球動制動組於內齒套前階級段上設有由兩相對半圓蓋對合而成之軸套 ,且軸套內緣形成有一對應前述前階級段上前限位環槽之卡緣,供離合組形成模組化。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該離合組中的來令片組與外罩套後壁面間設有一彈性體,供來令片組在壓縮彈性體後可產生補償蓄壓之作用。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該球動制動組的主動盤係利用一襯套及一襯片組樞設於內齒套的前階級段上,且該主、被動盤相對端面分別形成有一相對應之階級環面,又弧線導槽係形成於該階級環面之相對垂面,又其中被動盤相對離合組之來令片組間設有一間隔片,供減少磨擦。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該球動制動組上進一步設有一可作動主動盤之驅動組;該驅動組具有一利用一軸承套設於球動制動組軸套上之固定蓋,該固定蓋上具有複數等角之導孔,各導孔分別供穿滑一固設於球動制動組被動盤相對表面之導柱,再者固定蓋上具有一固定片,該固定片上設有一伺服馬達,且伺服馬達具有一驅動齒輪,該驅動齒輪並對應球動制動組主動盤,而前述主動盤周緣具有一道與該驅動齒輪相嚙合之嚙齒段。
  23. 一種變速機構,該變速機構係於一驅動軸上設有至少二離合器,供利用不同離合器選擇性分別帶動至少二相對應、且不同齒數比之傳動輪,供透過該等傳動輪分別驅動一被動輪產生不同轉速,而該等離合器至少係由一離合組及一球動制動組所構成; 其中所述之離合組至少係由一內齒套、一來令片組、一具開口之外罩套及一徑向支撐件所組成,該內齒套中心供與驅動軸連結,又該徑向支撐件與外罩套之中心分別樞設於內齒套兩端,該來令片組具有複數相鄰設置、且分別與內齒套外緣連結之第一夾片及與外罩套內緣連結之第二夾片,供選擇性受壓後緊貼結合,又該外罩套的開口端周緣形成有複數等距之凸出塊,且該外罩套並連結相對應之傳動輪;至於所述之球動制動組則係於外罩套外緣套設有一推動件,該推動件對應後端凸伸有一環擋片,又推動件前端形成有一向內彎折穿經、並往後貼抵來令片組之推片,且推片上形成有複數對應外罩套開口端緣凸出塊之穿孔,另外罩套另端設有一固設於凸出塊之外盤,再者推動件環擋片與外盤間設有相對應之一主動盤與一被動盤,而前述主、被動盤之相對垂面上分別設有至少兩由深而淺、且同深度相對之弧線導槽,又主、被動盤相對應的該等弧線導槽內分別設有一導珠,且球動制動組於前述外罩套後側壁面設有一可供推動件頂撐復位之彈性環片。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該離合組內齒套中心形成有一齒形孔,供與具一齒形段之驅動軸相嚙合,又內齒套外緣形成有軸向延伸之長齒,而該外罩套內緣具有複數凸齒條,又該來令片組之第一夾片可利用內緣之卡齒咬合於內齒套長齒上,而第二夾片則可利用外緣之卡齒與外罩套之凸齒條咬合。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或24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內齒套兩端外緣分別形成有一階級段,以分別供透過一前止推軸承及一後止推軸承樞設該徑向支撐件與外罩套,又外罩套的壁面中央具有一供設置後止推軸承之軸座孔,且內齒套後端之階級段具有一穿出後止推軸承之限位環槽,供於外罩套後表面鎖設兩可嵌卡於內齒套限位環槽之壓片,至於徑向支撐件則於中心形成有一供設置前止推軸承之階級軸座孔,且軸座孔內緣鄰近前端緣處形成有一道扣槽,供一環扣扣設、且將前止推軸承限制於徑向支撐件上。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該來令片組與外罩套後壁面間設有一彈性體,供來令片組在壓縮彈性體後可產生補償蓄壓。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該球動制動組之推動件外緣套設有一襯套,而前述主、被動盤係套設於該襯套上。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或27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該球動制動組之被動盤相對推動件環擋片的表面分別形成有一道相對應的環形珠槽,供配合至少二相對之滾珠產生滾動,又球動制動組主動盤與外盤的表面分別形成有一道相對應的環形珠槽,供配合至少二相對之滾珠產生滾動。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該球動制動組外盤具有一對應外罩套之內孔,且內孔上形成有複數異位於外罩套凸出塊之凸卡塊,而外罩套凸出塊之外緣具有可供 相對嵌卡之環卡槽,使球動制動組可利用外盤限位於離合組之外罩套上。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該徑向支撐件具有複數對應外盤之肋條,且各該肋條頂端分別形成有對應凸卡塊之嵌齒槽,使徑向支撐件可與外盤嵌掣、且同步轉動。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變速機構,其中該球動制動組上進一步可設有一可轉動主動盤之驅動組;該驅動組具有一套設於球動制動組被動盤之固定環套,且固定環套上設有一伺服馬達,且伺服馬達具有一對應球動制動組主動盤之驅動齒輪,而該主動盤周緣具有一道與該驅動齒輪相嚙合之嚙齒段,使伺服馬達可選擇性作動球動制動組之主動盤正、逆轉。
TW105214036U 2016-09-10 2016-09-10 變速機構 TWM5385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4036U TWM538559U (zh) 2016-09-10 2016-09-10 變速機構
CN201721139984.7U CN207526906U (zh) 2016-09-10 2017-09-04 变速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4036U TWM538559U (zh) 2016-09-10 2016-09-10 變速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8559U true TWM538559U (zh) 2017-03-21

Family

ID=58775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4036U TWM538559U (zh) 2016-09-10 2016-09-10 變速機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26906U (zh)
TW (1) TWM53855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8102B (zh) * 2016-09-10 2018-10-11 本土股份有限公司 變速機構
TWI641437B (zh) * 2017-06-27 2018-11-21 高聖精密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鋸帶止逆裝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8102B (zh) * 2016-09-10 2018-10-11 本土股份有限公司 變速機構
TWI641437B (zh) * 2017-06-27 2018-11-21 高聖精密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鋸帶止逆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26906U (zh) 2018-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43433B (zh) 一种电动车用单作动器式二挡变速器
TWI638102B (zh) 變速機構
WO2017033940A1 (ja) 自動クラッチ装置
JP2009281570A (ja) デュアルクラッチの操作装置
TWM538559U (zh) 變速機構
US8235193B2 (en) Annularly mounted multiple friction member synchronizing and engaging clutch
CN107763153A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行星齿轮型两挡变速器
JP4135345B2 (ja) 自動クラッチレリーズ装置及びクラッチ装置
TWI632306B (zh) Clutch structure
JP2019044869A (ja) 動力伝達装置
EP3677805B1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TWM538557U (zh) 離合器結構
CN113187831B (zh) 一种离合式链轮驱动机构
JP3104561B2 (ja) クラッチ装置
CN206522381U (zh) 一种电磁式中间轴制动器总成
JP2008121714A (ja) クラッチ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JP5748086B1 (ja) デュアルクラッチの係脱機構
US11396913B2 (en) Two-speed transmission for electric driving vehicle
CN215567461U (zh) 一种用于离合式链轮驱动机构的弹性垫圈
TWM616712U (zh) 離合器結構
CN105134819B (zh) 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
CN212338137U (zh) 一控二行星齿轮变速器
TW201928226A (zh) 機械剎車裝置
KR20170135767A (ko) 트랜스미션 체인 상의 클러치 메카니즘의 축방향 전부하 장치
US20160312838A1 (en) Shift device with synchroniz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