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34819B - 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34819B
CN105134819B CN201510349054.3A CN201510349054A CN105134819B CN 105134819 B CN105134819 B CN 105134819B CN 201510349054 A CN201510349054 A CN 201510349054A CN 105134819 B CN105134819 B CN 1051348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ring support
outer ring
actuation mechanism
h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490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34819A (zh
Inventor
孙保群
周坤鹏
何龙
卞锦
姜明亮
张书同
陆军
黄帅
涂波涛
夏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034905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348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34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4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34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48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包括传动输出组件、第一作动机构组件和第二作动机构组件;传动输出组件包括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和导向毂;第一作动机构组件由前端组合和后端组合构成;第二作动机构组件包括第三轴承内圈座、第三角接触轴承和第三轴承外圈座;组合状态下,第一作动机构组件套设于传动输出组件中第二输出轴上,第一作动机构组件可整体沿传动输出组件的轴线作轴向移动;第二作动机构组件同轴布置于第一作动机构组件的后端组合一侧,第二作动机构组件可整体沿传动输出组件的轴线作轴向移动、且相对于导向毂可作同轴转动。本发明既适用于径向布置结构型式的双离合器,亦适用于轴向布置结构型式的双离合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车辆变速传动系统中的离合器传动与作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
背景技术
离合器是车辆变速传动系统中的关键功能模块之一,其主要功能是结合或中断车辆的动力传动。现代车辆的变速传动系统中,大量采用摩擦式离合器。按照离合器的使用数量,车辆变速传动系统可分为单离合器系统、多离合器系统和双离合器系统等。
单离合器变速传动系统仅使用一个离合器来控制动力结合与中断,变速换挡通过定轴式齿轴型变速机构实现,多应用于手动变速系统或半自动变速系统,其特点是离合器模块及变速传动系统整体结构简单、作动操作简便、传动效率高、技术工艺成熟、制造成本低、应用广泛,但因其结构上的特点使得车辆在变速换挡过程中需要中断动力,容易形成换挡冲击,难以实现全自动换挡操作,换挡过程中操作不当容易造成系统零部件损坏,对驾驶员换挡操作水平要求相对较高。
多离合器变速传动系统使用多个离合器,通过独立或组合使用不同的离合器控制动力的结合与中断实现换挡变速,典型应用有手动电液控制动力换挡变速器(EHTS)、电液控制旋转轴式自动变速器(EHFA-AT)和电液控制定轴式自动变速器等(EHRA-AT)等。这类系统的特点是,由于使用了多个离合器,通过对不同离合器的选择性使用可实现换挡过程中不中断动力传动,能够方便、平顺地进行换挡变速,减小或完全避免换挡冲击,并且操作简单、容易实现自动变速控制。由于使用了多个离合器、并且需要采用电液伺服控制模块进行手动或自动换挡变速控制,使得系统总体结构复杂、零部件加工难度较大、制造成本高,使用过程中液压系统会消耗较多能量、系统整体效率相对较低。
双离合器变速系统利用两个相互独立的离合器形成两条动力传动路径,其换挡变速机构类似单离合器变速传动系统,通过两个离合器的交替使用,分别控制不同挡位的动力结合与中断,容易实现自动变速控制,因此,此类系统既具有单离合器系统变速机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传动效率高等特点,又具有多离合器系统操作简单、换挡平顺等特点,同时,双离合器系统与单离合器系统相比,可以实现变速过程中的挡位预置(预先挂挡)和挡位滞退(完成换挡后再摘除前一挡位),便于实现自动变速,与多离合器系统相比,变速换挡机构和电液控制系统结构相对简单、传动效率高,因此,近年来在车辆、尤其是乘用车上不断得到应用。
双离合器模块是双离合器变速传动系统中的关键模块,按照布置方式,双离合器在系统中有同轴径向布置和同轴轴向布置两种结构形式。同轴径向结构是两个直径大小不等的离合器沿径向内外布置,同轴轴向结构是两个直径相等或相近的离合器沿轴向布置。由于两种不同布置的结构特点,不同制造商生产的双离合器模块在结构参数、适用传递的扭矩范围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制造商生产的径向布置和轴向布置的双离合器,对应的传动与作动机构皆为针对各自双离合器的具体结构布置进行专门设计,虽各具特点,但不能互相替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其目的是为了发挥双离合器变速传动系统结构相对简单、传动效率高、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可实现自动变速等特点,同时将同一种作动机构应用于径向布置和轴向布置两种不同结构型式的双离合器模块,以适应汽车零部件模块化设计与制造的发展趋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传动与作动机构包括传动输出组件、第一作动机构组件和第二作动机构组件;
所述传动输出组件包括第一输出轴1、第一滚针轴承2、第二滚针轴承3、第二输出轴4和导向毂11;所述第一输出轴1为中间带有台阶的实心轴,所述第一滚针轴承2和所述第二滚针轴承3分别由第一输出轴1的台阶两侧套设于第一输出轴1上;所述第二输出轴4为套筒轴,第二输出轴4的外圆面上固设有导向毂11;第一输出轴1、第一滚针轴承2和第二滚针轴承3同轴插设于第二输出轴4的套筒内且第一输出轴1相对于第二输出轴4可自由转动;所述导向毂11为辐盘毂,导向毂11的内圆处设有2个以上轴向贯通的导槽;
所述第一作动机构组件由前端组合和后端组合构成;所述前端组合包括第一轴承内圈座5、第一角接触轴承6、第一轴承外圈座7;所述第一轴承内圈座5为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一轴承外圈座7为一端带有2个以上牙嵌凸起的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一角接触轴承6的内圈同轴套设于第一轴承内圈座5的小台阶外圆上,第一角接触轴承6的外圈同轴嵌设于第一轴承外圈座7的大台阶孔内,第一轴承内圈座5、第一轴承外圈座7通过第一角接触轴承6转动连接且可同轴相对自由转动;所述后端组合包括第二轴承内圈座8、第二角接触轴承9和第二轴承外圈座10;所述第二轴承内圈座8为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二轴承外圈座10为一端带有2个以上牙嵌凸起的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二角接触轴承9的内圈同轴套设于第二轴承内圈座8的小台阶外圆上,第二角接触轴承9的外圈同轴嵌设于第二轴承外圈座10的大台阶孔内,第二轴承内圈座8、第二轴承外圈座10通过第二角接触轴承9转动连接且可同轴相对自由转动;第一轴承外圈座7的一端带有的2个以上牙嵌凸起的个数与第二轴承外圈座10的一端带有的2个以上牙嵌凸起的个数相同、且与导向毂11的内圆处设有的2个以上轴向贯通导槽的数量相等,第一轴承外圈座7和第二轴承外圈座10上牙嵌凸起的径向截面形状与导向毂11上导槽的径向截面形状相同;
所述第二作动机构组件包括第三轴承内圈座12、第三角接触轴承13和第三轴承外圈座14;所述第三轴承内圈座12为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三轴承外圈座14为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三角接触轴承13的内圈同轴套设于第三轴承内圈座12的小台阶外圆上,第三角接触轴承13的外圈同轴嵌设于第三轴承外圈座14的大台阶孔内,第三轴承内圈座12、第三轴承外圈座14通过第三角接触轴承13转动连接且可同轴相对自由转动;
组合状态下,第一作动机构组件的前端组合和后端组合均同轴套设于传动输出组件中第二输出轴4的外圆上,且第一轴承外圈座7的2个以上的牙嵌凸起、第二轴承外圈座10的2个以上的的牙嵌凸起自导向毂11的两侧分别插设于导向毂11的2个以上的导槽内、且二者对应牙嵌凸起的端面相互接触,使第一轴承外圈座7和第二轴承外圈座10可相对于导向毂11作轴向移动但不能相对转动,第一轴承内圈座5和第二轴承内圈座8相对于导向毂11可同时作轴向移动和相对转动;第二作动机构组件同轴布置于第一作动机构组件的后端组合一侧,且第三轴承外圈座14朝向导向毂11;第二作动机构组件可整体沿传动输出组件的轴线作轴向移动、且相对于导向毂11可作同轴转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 上述方案中,关于所述第一输出轴1、第二输出轴4分别用于变速器基数挡和偶数挡的动力传动,或是分别用于变速器偶数挡和基数挡的动力传动,变速器倒挡传动可根据具体设计选用第一输出轴1或是第二输出轴4。
2.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作动机构组件和第二作动机构组件装配在变速器上后的初始位置是使两个离合器同时中断动力传动;当通过外加的第一作动力F1使第一作动机构组件相对于第一输出轴1 形成一定距离的轴向位移时,即可使两个离合器中的一个结合、将动力传递到第一输出轴1,解除第一作动力F1即可中断传递到第一输出轴1的动力;当通过外加的第二作动力F2使第二作动机构组件相对于第二输出轴4 形成一定距离的轴向位移时,即可使两个离合器中的另一个结合、将动力传递到第二输出轴4,解除第二作动力F2即可中断传递到第二输出轴4的动力。
由于运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1.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既适用于径向布置结构型式的双离合器,亦适用于轴向布置结构型式的双离合器,能够实现模块化生产以适应汽车零部件模块化设计与制造的发展趋势。
2.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既适用于单片式离合器系统,也适用于多片式离合器系统。
3.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既适用于干式离合器系统,也适用于湿式离合器系统。
4.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用于驱动作动机构工作的第一作动力F1和第二作动力F2,可以根据应用本发明的变速器的具体设计,灵活采用液压驱动力或电驱动力或其他形式的驱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组成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用一种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的结构简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的3D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应用于两个离合器同轴径向布置的双离合器模块时的结构简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应用于两个离合器同轴轴向布置的双离合器模块时的结构简图。
图中代号:1.第一输出轴;2.第一滚针轴承;3.第二滚针轴承;4.第二输出轴;5.第一轴承内圈座;6.第一角接触轴承;7.第一轴承外圈座;8.第二轴承内圈座;9.第二角接触轴承;10.第二轴承外圈座;11.导向毂;12.第三轴承内圈座;13.第三角接触轴承;14.第三轴承外圈座;21.A型动力输入端;22.第一A型主动毂;23.第一A型摩擦副;24.第一A型从动毂;25.第一A型压盘;26.第一波形弹簧;27.第二A型主动毂;28.第二A型摩擦副;29.第二A型从动毂;30.第二A型压盘;31.第二波形弹簧;41.B型动力输入端;42.传动盘;43.第一B型主动毂;44.第一复位弹簧;45.第二B型主动毂;46.第二复位弹簧;47.第一铰接副;48.第二铰接副;49.第一B型从动盘;50.第一膜片弹簧;51.第一B型压盘;52.第一作动杠杆;53.第二B型从动盘;54.第二膜片弹簧;55.第二B型压盘;56.第二作动杠杆;F1.第一作动力;F2.第二作动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参见图1、图2、图3,该传动与作动机构包括传动输出组件、第一作动机构组件和第二作动机构组件;
所述传动输出组件包括第一输出轴1、第一滚针轴承2、第二滚针轴承3、第二输出轴4和导向毂11;所述第一输出轴1为中间带有台阶的实心轴,所述第一滚针轴承2和所述第二滚针轴承3分别由第一输出轴1的台阶两侧套设于第一输出轴1上;所述第二输出轴4为套筒轴,第二输出轴4的外圆面上固设有导向毂11;第一输出轴1、第一滚针轴承2和第二滚针轴承3同轴插设于第二输出轴4的套筒内且第一输出轴1相对于第二输出轴4可自由转动;所述导向毂11为辐盘毂,导向毂11的内圆处设有2个以上轴向贯通的导槽;
所述第一作动机构组件由前端组合和后端组合构成;所述前端组合包括第一轴承内圈座5、第一角接触轴承6、第一轴承外圈座7;所述第一轴承内圈座5为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一轴承外圈座7为一端带有2个以上牙嵌凸起的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一角接触轴承6的内圈同轴套设于第一轴承内圈座5的小台阶外圆上,第一角接触轴承6的外圈同轴嵌设于第一轴承外圈座7的大台阶孔内,第一轴承内圈座5、第一轴承外圈座7通过第一角接触轴承6转动连接且可同轴相对自由转动;所述后端组合包括第二轴承内圈座8、第二角接触轴承9和第二轴承外圈座10;所述第二轴承内圈座8为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二轴承外圈座10为一端带有2个以上牙嵌凸起的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二角接触轴承9的内圈同轴套设于第二轴承内圈座8的小台阶外圆上,第二角接触轴承9的外圈同轴嵌设于第二轴承外圈座10的大台阶孔内,第二轴承内圈座8、第二轴承外圈座10通过第二角接触轴承9转动连接且可同轴相对自由转动;第一轴承外圈座7的一端带有的2个以上牙嵌凸起的个数与第二轴承外圈座10的一端带有的2个以上牙嵌凸起的个数相同、且与导向毂11的内圆处设有的2个以上轴向贯通导槽的数量相等,第一轴承外圈座7和第二轴承外圈座10上牙嵌凸起的径向截面形状与导向毂11上导槽的径向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二作动机构组件包括第三轴承内圈座12、第三角接触轴承13和第三轴承外圈座14;所述第三轴承内圈座12为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三轴承外圈座14为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三角接触轴承13的内圈同轴套设于第三轴承内圈座12的小台阶外圆上,第三角接触轴承13的外圈同轴嵌设于第三轴承外圈座14的大台阶孔内,第三轴承内圈座12、第三轴承外圈座14通过第三角接触轴承13转动连接且可同轴相对自由转动;
组合状态下,第一作动机构组件的前端组合和后端组合均同轴套设于传动输出组件中第二输出轴4的外圆上,且第一轴承外圈座7的2个以上的牙嵌凸起、第二轴承外圈座10的2个以上的的牙嵌凸起自导向毂11的两侧分别插设于导向毂11的2个以上的导槽内、且二者对应牙嵌凸起的端面相互接触,使第一轴承外圈座7和第二轴承外圈座10可相对于导向毂11作轴向移动但不能相对转动,第一轴承内圈座5和第二轴承内圈座8相对于导向毂11可同时作轴向移动和相对转动;第二作动机构组件同轴布置于第一作动机构组件的后端组合一侧,且第三轴承外圈座14朝向导向毂11;第二作动机构组件可整体沿传动输出组件的轴线作轴向移动、且相对于导向毂11可作同轴转动;当对第一作动机构组件施加第一作动力F1时,可推动第一作动机构组件相对于第一输出轴1作轴向移动,解除第一作动力F1后,第一作动机构组件可相对于第一输出轴1在一定范围内作轴向自由滑动;当对第二作动机构组件施加第二作动力F2时,可推动第二作动机构组件相对于第二输出轴4作轴向移动,解除第二作动力F2后,第二作动机构组件可相对于第二输出轴4在一定范围内作轴向自由滑动。
实施例2:
参见图2、图4,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两个离合器同轴径向布置的双离合器模块,包括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A型动力输入端21、第一A型主动毂22、第一A型摩擦副23、第一A型从动毂24、第一A型压盘25和一组第一波形弹簧26,还包括第二A型主动毂27、第二A型摩擦副28、第二A型从动毂29、第二A型压盘30和一组第二波形弹簧31;
所述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动与作动机构包括传动输出组件、第一作动机构组件和第二作动机构组件;所述传动输出组件包括第一输出轴1、第一滚针轴承2、第二滚针轴承3、第二输出轴4和导向毂11;所述第一输出轴1为中间带有台阶的实心轴,所述第一滚针轴承2和所述第二滚针轴承3分别由第一输出轴1的台阶两侧套设于第一输出轴1上;所述第二输出轴4为套筒轴,第二输出轴4的外圆面上固设有导向毂11;第一输出轴1、第一滚针轴承2和第二滚针轴承3同轴插设于第二输出轴4的套筒内且第一输出轴1相对于第二输出轴4可自由转动;所述导向毂11为辐盘毂,导向毂11的内圆处设有2个以上轴向贯通的导槽;所述第一作动机构组件由前端组合和后端组合构成;所述前端组合包括第一轴承内圈座5、第一角接触轴承6、第一轴承外圈座7;所述第一轴承内圈座5为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一轴承外圈座7为一端带有2个以上牙嵌凸起的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一角接触轴承6的内圈同轴套设于第一轴承内圈座5的小台阶外圆上,第一角接触轴承6的外圈同轴嵌设于第一轴承外圈座7的大台阶孔内,第一轴承内圈座5、第一轴承外圈座7通过第一角接触轴承6转动连接且可同轴相对自由转动;所述后端组合包括第二轴承内圈座8、第二角接触轴承9和第二轴承外圈座10;所述第二轴承内圈座8为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二轴承外圈座10为一端带有2个以上牙嵌凸起的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二角接触轴承9的内圈同轴套设于第二轴承内圈座8的小台阶外圆上,第二角接触轴承9的外圈同轴嵌设于第二轴承外圈座10的大台阶孔内,第二轴承内圈座8、第二轴承外圈座10通过第二角接触轴承9转动连接且可同轴相对自由转动;第一轴承外圈座7的一端带有的2个以上牙嵌凸起的个数与第二轴承外圈座10的一端带有的2个以上牙嵌凸起的个数相同、且与导向毂11的内圆处设有的2个以上轴向贯通导槽的数量相等,第一轴承外圈座7和第二轴承外圈座10上牙嵌凸起的径向截面形状与导向毂11上导槽的径向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二作动机构组件包括第三轴承内圈座12、第三角接触轴承13和第三轴承外圈座14;所述第三轴承内圈座12为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三轴承外圈座14为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三角接触轴承13的内圈同轴套设于第三轴承内圈座12的小台阶外圆上,第三角接触轴承13的外圈同轴嵌设于第三轴承外圈座14的大台阶孔内,第三轴承内圈座12、第三轴承外圈座14通过第三角接触轴承13转动连接且可同轴相对自由转动;组合状态下,第一作动机构组件的前端组合和后端组合均同轴套设于传动输出组件中第二输出轴4的外圆上,且第一轴承外圈座7的2个以上的牙嵌凸起、第二轴承外圈座10的2个以上的的牙嵌凸起自导向毂11的两侧分别插设于导向毂11的2个以上的导槽内、且二者对应牙嵌凸起的端面相互接触,使第一轴承外圈座7和第二轴承外圈座10可相对于导向毂11作轴向移动但不能相对转动,第一轴承内圈座5和第二轴承内圈座8相对于导向毂11可同时作轴向移动和相对转动;第二作动机构组件同轴布置于第一作动机构组件的后端组合一侧,且第三轴承外圈座14朝向导向毂11;第二作动机构组件可整体沿传动输出组件的轴线作轴向移动、且相对于导向毂11可作同轴转动;当对第一作动机构组件施加第一作动力F1时,可推动第一作动机构组件相对于第一输出轴1作轴向移动,解除第一作动力F1后,第一作动机构组件可相对于第一输出轴1在一定范围内作轴向自由滑动;当对第二作动机构组件施加第二作动力F2时,可推动第二作动机构组件相对于第二输出轴4作轴向移动,解除第二作动力F2后,第二作动机构组件可相对于第二输出轴4在一定范围内作轴向自由滑动;
所述A型动力输入端21为固设有输入轴的半封闭圆柱形薄板成型毂,A型动力输入端21上设有盲孔且以其盲孔套设于第一输出轴1的一端,A型动力输入端21可相对第一输出轴1同轴转动,位于A型动力输入端21的内侧端面上固设有第一A型主动毂22,位于位于A型动力输入端21的内圆柱面上固设有第二A型主动毂27;所述第一A型主动毂22、所述第二A型主动毂27均为设有花键槽的圆筒形环;所述第一A型从动毂24由辐盘与设有花键槽的圆筒形环固连而成,第一A型从动毂24同轴固设于第一输出轴1上并与第一输出轴1同步转动;所述第一A型摩擦副23由3个以上外圆沿径向设有花键齿的主动盘和数量比主动盘少1个、内圆沿径向设有花键齿的从动盘间隔布置组成、且其中一个主动盘与第一A型主动毂22固定连接,设于主动盘外圆上的花键齿数量与第一A型主动毂22上的花键槽数量相等,设于从动盘内圆上的花键齿数量与第一A型从动毂24上的花键槽数量相等;所述第一A型压盘25为中心设有圆孔、外圆沿径向设有花键齿的碟形圆盘,第一A型压盘25固设于第一轴承内圈座5上;所述一组第一波形弹簧26是可沿轴向产生弹性变形的圆环形弹簧,其具体数量与第一A型摩擦副23的从动盘数量相等;所述第二A型从动毂29由中心设有圆孔的碟形辐盘与设有外花键槽的圆筒形环固连而成,第二A型从动毂29同轴固设于导向毂11的辐盘上并与导向毂11同步转动;所述第二A型摩擦副28由3个以上外圆沿径向设有花键齿的主动盘和数量比主动盘少1个、内圆沿径向设有花键齿从动盘间隔布置组成、且其中一个主动盘与第二A型主动毂27固定连接,设于主动盘外圆上的花键齿数量与第二A型主动毂27上的花键槽数量相等,设于从动盘内圆上的花键齿数量与第二A型从动毂29上的花键槽数量相等;所述第二A型压盘30是中心设有圆孔、外圆沿径向设有花键齿的碟形圆盘,第二A型压盘30同轴固设于第三轴承内外圈座14上;所述一组第二波形弹簧31是可沿轴向产生弹性变形的圆环形弹簧,其具体数量与第二A型摩擦副28的从动盘数量相等;装配状态下:第一A型摩擦副23的各主动盘外圆花键齿、第一A型压盘25的外圆花键齿同时嵌入第一A型主动毂22上的花键槽内,使第一A型摩擦副23的各主动盘、第一A型压盘25均可与第一A型主动毂22同步转动并可相对第一A型主动毂22做轴向移动;第一A型摩擦副23的各从动盘内圆的花键齿嵌入第一A型从动毂24的花键槽内,使得第一A型摩擦副23的各从动盘均可与第一A型从动毂24同步转动并可相对于第一A型从动毂24作轴向移动;各第一波形弹簧26分别同轴、间隔设置于第一A型摩擦副23的各主动盘之间;第二A型摩擦副28的各主动盘外圆花键齿、第二A型压盘30的外圆花键齿同时嵌入第二A型主动毂27上的花键槽内,使第二A型摩擦副28的各主动盘、第二A型压盘30均可与第二A型主动毂27同步转动并可相对第二A型主动毂27做轴向移动;第二A型摩擦副28的各从动盘内圆的花键齿嵌入第二A型从动毂29的花键槽内,使第二A型摩擦副28的各从动盘均可与第二A型从动毂29同步转动并可相对于第二A型从动毂29作轴向移动;各第二波形弹簧31分别同轴、间隔设置于第二A型摩擦副28的各主动盘之间;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初始状态下,第一作动力F1为0,第二轴承内圈座8、第二角接触轴承9、第二轴承外圈座10、第一轴承外圈座7、第一角接触轴承6、第一轴承内圈座5和第一A型压盘25均处于初始位置,各第一波形弹簧26均处于初始变形状态,在各第一波形弹簧26初始变形产生的弹性力作用下,第一A型摩擦副23的各主、从动盘相互分离,不能传递扭矩;第二作动力F2为0,第三轴承内圈座12、第三角接触轴承13、第三轴承外圈座14和第二A型压盘30均处于初始位置,各第二波形弹簧31均处于初始变形状态,在各第二波形弹簧31初始变形产生的弹性力作用下,第二A型摩擦副28的各主、从动盘相互分离,不能传递扭矩;
对第二轴承内圈座8的大端面施加第一作动力F1时,第一作动力F1推动第二轴承内圈座8、第二角接触轴承9、第二轴承外圈座10、第一轴承外圈座7、第一角接触轴承6、第一轴承内圈座5和第一A型压盘25沿轴向同步移向A型动力输入端21一侧,进而使第一A型摩擦副23间隔设置的主、从动盘受到挤压并沿轴向移动、间隙减小直至所有主、从动盘端面摩擦结合,形成传递扭矩的能力,由第一A型动力毂21输入的动力经第一A型主动毂22、第一A型摩擦副23和第一A型从动毂24传递给第一输出轴1并经其输出;与此同时,间隔设置于第一A型摩擦副23各主动盘之间的各第一波形弹簧26受到压缩、变形增加、弹性力增大;在此过程中,自导向毂11的两侧分别插设于其导槽内的第一轴承外圈座7上的牙嵌凸起和第二轴承外圈座10上的牙嵌凸起沿导槽同步移动;
当第一作动力F1撤销后,在各第一波形弹簧26的弹性力作用下,第一A型摩擦副23的各主、从动盘相互分离,中断了由第一A型动力毂21到第一输出轴1的扭矩传递,同时,第一A型压盘25、第一轴承内圈座5、第一角接触轴承6、第一轴承外圈座7、第二轴承外圈座10、第二角接触轴承9和第二轴承内圈座8均恢复初始位置,各第一波形弹簧26恢复到初始变形状态;
对第三轴承内圈座12的大端面施加第二作动力F2时,第二作动力F2推动第三轴承内圈座12、第三角接触轴承13、第三轴承外圈座14和第二A型压盘30沿轴向同步移向A型动力输入端21一侧,进而使第二A型摩擦副28间隔设置的主、从动盘受到挤压并沿轴向移动、间隙减小直至所有主、从动盘端面摩擦结合,形成传递扭矩的能力,由第一A型动力毂21输入的动力经第二A型主动毂27、第二A型摩擦副28和第二A型从动毂29传递给第二输出轴4并经其输出;与此同时,间隔设置于第二A型摩擦副28各主动盘之间的各第二波形弹簧31受到压缩、变形增加、弹性力增大;
当第二作动力F2撤销后,在各第二波形弹簧31的弹性力作用下,第二A型摩擦副28的各主、从动盘相互分离,中断了由第一A型动力毂21到第二输出轴4的扭矩传递,同时第二A型压盘30、第三轴承外圈座14、第三角接触轴承13和第三轴承内圈座12均恢复初始位置,各第二波形弹簧31恢复到初始变形状态。
实施例3:
参见图2、图5,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两个离合器同轴轴向布置的双离合器模块,包括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B型动力输入端41、传动盘42、第一B型主动毂43、第一复位弹簧44、第二B型主动毂45、第二复位弹簧46、3个以上第一铰接副47和3个以上第二铰接副48,还包括第一B型从动盘49、第一膜片弹簧50、第一B型压盘51、3个以上第一作动杠杆52、第二B型从动盘53、第二膜片弹簧54、第二B型压盘55和3个以上第二作动杠杆56;
所述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动与作动机构包括传动输出组件、第一作动机构组件和第二作动机构组件;所述传动输出组件包括第一输出轴1、第一滚针轴承2、第二滚针轴承3、第二输出轴4和导向毂11;所述第一输出轴1为中间带有台阶的实心轴,所述第一滚针轴承2和所述第二滚针轴承3分别由第一输出轴1的台阶两侧套设于第一输出轴1上;所述第二输出轴4为套筒轴,第二输出轴4的外圆面上固设有导向毂11;第一输出轴1、第一滚针轴承2和第二滚针轴承3同轴插设于第二输出轴4的套筒内且第一输出轴1相对于第二输出轴4可自由转动;所述导向毂11为辐盘毂,导向毂11的内圆处设有2个以上轴向贯通的导槽;所述第一作动机构组件由前端组合和后端组合构成;所述前端组合包括第一轴承内圈座5、第一角接触轴承6、第一轴承外圈座7;所述第一轴承内圈座5为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一轴承外圈座7为一端带有2个以上牙嵌凸起的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一角接触轴承6的内圈同轴套设于第一轴承内圈座5的小台阶外圆上,第一角接触轴承6的外圈同轴嵌设于第一轴承外圈座7的大台阶孔内,第一轴承内圈座5、第一轴承外圈座7通过第一角接触轴承6转动连接且可同轴相对自由转动;所述后端组合包括第二轴承内圈座8、第二角接触轴承9和第二轴承外圈座10;所述第二轴承内圈座8为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二轴承外圈座10为一端带有2个以上牙嵌凸起的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二角接触轴承9的内圈同轴套设于第二轴承内圈座8的小台阶外圆上,第二角接触轴承9的外圈同轴嵌设于第二轴承外圈座10的大台阶孔内,第二轴承内圈座8、第二轴承外圈座10通过第二角接触轴承9转动连接且可同轴相对自由转动;第一轴承外圈座7的一端带有的2个以上牙嵌凸起的个数与第二轴承外圈座10的一端带有的2个以上牙嵌凸起的个数相同、且与导向毂11的内圆处设有的2个以上轴向贯通导槽的数量相等,第一轴承外圈座7和第二轴承外圈座10上牙嵌凸起的径向截面形状与导向毂11上导槽的径向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二作动机构组件包括第三轴承内圈座12、第三角接触轴承13和第三轴承外圈座14;所述第三轴承内圈座12为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三轴承外圈座14为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三角接触轴承13的内圈同轴套设于第三轴承内圈座12的小台阶外圆上,第三角接触轴承13的外圈同轴嵌设于第三轴承外圈座14的大台阶孔内,第三轴承内圈座12、第三轴承外圈座14通过第三角接触轴承13转动连接且可同轴相对自由转动;组合状态下,第一作动机构组件的前端组合和后端组合均同轴套设于传动输出组件中第二输出轴4的外圆上,且第一轴承外圈座7的2个以上的牙嵌凸起、第二轴承外圈座10的2个以上的的牙嵌凸起自导向毂11的两侧分别插设于导向毂11的2个以上的导槽内、且二者对应牙嵌凸起的端面相互接触,使第一轴承外圈座7和第二轴承外圈座10可相对于导向毂11作轴向移动但不能相对转动,第一轴承内圈座5和第二轴承内圈座8相对于导向毂11可同时作轴向移动和相对转动;第二作动机构组件同轴布置于第一作动机构组件的后端组合一侧,且第三轴承外圈座14朝向导向毂11;第二作动机构组件可整体沿传动输出组件的轴线作轴向移动、且相对于导向毂11可作同轴转动;当对第一作动机构组件施加第一作动力F1时,可推动第一作动机构组件相对于第一输出轴1作轴向移动,解除第一作动力F1后,第一作动机构组件可相对于第一输出轴1在一定范围内作轴向自由滑动;当对第二作动机构组件施加第二作动力F2时,可推动第二作动机构组件相对于第二输出轴4作轴向移动,解除第二作动力F2后,第二作动机构组件可相对于第二输出轴4在一定范围内作轴向自由滑动;
所述B型动力输入端41为带有输入轴的半封闭圆柱形薄板成型毂,B型动力输入端41上设有盲孔且以其盲孔套设于第一输出轴1的一端,B型动力输入端41可相对第一输出轴1同轴转动,位于B型动力输入端41的内圆柱面上固设有传动盘42;所述传动盘42为环形圆盘,位于其朝向B型动力输入端41一侧端面的内圆处固设有第一B型主动毂43,位于其另一侧端面的外圆处固设有的第二B型主动毂45;所述第一B型主动毂43为圆筒形环,其外圆表面上设有花键槽,其一侧的圆环面上周向均布固设有3个以上第一铰接副47的轴套;所述第二B型主动毂45为圆筒形环,其内圆表面上设有花键槽,其一侧的圆环面上周向均布固设有3个以上第二铰接副48的轴套;所述第一铰接副47、所述第二铰接副48均为以轴与轴套配合的转动连接副;所述第一复位弹簧44为可沿轴向产生弹性变形的环状碟形弹簧,其内圆沿径向设有花键齿且花键齿的数量与第一B型主动毂43外圆表面上的花键槽数量相等;所述第二复位弹簧46为可沿轴向产生弹性变形的环状碟形弹簧,其外圆沿径向设有花键齿且花键齿的数量与第二B型主动毂45内圆表面上的花键槽数量相等;所述第一B型从动盘49为两侧端面为摩擦材料的环形圆盘;所述第一膜片弹簧50为外圆设有翻边并可沿轴向产生弹性变形的圆盘形弹簧,第一膜片弹簧50同轴固设于第一输出轴1上,第一B型从动盘49的外圆与第一膜片弹簧50的翻边固定连接,第一B型从动盘49、第一膜片弹簧50与第一输出轴1同步转动;所述第一B型压盘51为中间设有内孔的圆环,其内孔处沿径向设有花键齿且其花键齿数量与第一B型主动毂43上的花键槽数量相等;所述3个以上第一作动杠杆52为两端设有凸起的杆件,其数量与第一铰接副47的数量相等,每个第一作动杠杆52的中间部位均与一个第一铰接副47的轴固定连接并可相对于对应的轴套转动,所有第一作动杠杆52的一端凸起搭靠在第一B型压盘51的一侧端面上、另一端凸起搭靠在第一轴承内圈座5的大端面上;所述第二B型从动盘53为两侧端面为摩擦材料的环形圆盘;所述第二膜片弹簧54为中间设有内孔、可沿轴向产生弹性变形的圆盘形弹簧,第二膜片弹簧54同轴固设于导向毂11的辐盘上,第二膜片弹簧54的外圆与第二B型从动盘53的内圆固定连接,第二B型从动盘53、第二膜片弹簧54与导向毂11同步转动;所述第二B型压盘55为中间设有内孔的圆环,其外圆处沿径向设有花键齿且其花键齿数量与第二B型主动毂45上的花键槽数量相等;所述3个以上第二作动杠杆56为中间部位和一端设有凸起的杆件,其数量与第二铰接副48的数量相等,每个第二作动杠杆56无凸起的一端均与一个第二铰接副48的轴固定连接并可相对于对应的轴套转动,所有第一作动杠杆52中间部位的凸起搭靠在第二B型压盘55的一侧端面上、另一端凸起搭靠在第三轴承外圈座14的大端面上;
装配状态下:第一B型从动盘49、第一复位弹簧44和第一B型压盘51均位于传动盘42朝向B型动力输入端的一侧,第二B型从动盘53、第二复位弹簧46和第二B型压盘55均位于传动盘42的另一侧;第一B型从动盘49和第一复位弹簧44均位于传动盘42与第一B型压盘51之间,第一复位弹簧44内圆上的花键齿和第一B型压盘51内孔处的花键齿均嵌入第一B型主动毂43外圆表面上的花键槽内,使第一复位弹簧44和第一B型压盘51均与第一B型主动毂43同步转动并可相对于第一B型主动毂43作轴向移动;第二B型从动盘53和第二复位弹簧46均位于传动盘42与第二B型压盘55之间,第二复位弹簧46外圆上的花键齿和第二B型压盘55外圆上的花键齿均嵌入第二B型主动毂45内圆表面上的花键槽内,使第二复位弹簧46和第二B型压盘55均与第二B型主动毂45同步转动并可相对于第二B型主动毂45作轴向移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初始状态下,第一作动力F1为0,第二轴承内圈座8、第二角接触轴承9、第二轴承外圈座10、第一轴承外圈座7、第一角接触轴承6、第一轴承内圈座5、第一作动杠杆52和第一B型压盘51均处于初始位置,第一复位弹簧44处于初始变形状态,在第一复位弹簧44初始变形产生的弹性力作用下,第一B型压盘51、第一B型从动盘49和传动盘42之间相互分离,不能传递扭矩;第二作动力F2为0,第三轴承内圈座12、第三角接触轴承13、第三轴承外圈座14、第二作动杠杆56和第二B型压盘55均处于初始位置,第二复位弹簧46处于初始变形状态,在第二复位弹簧46初始变形产生的弹性力作用下,第二B型压盘55、第二B型从动盘53和传动盘42之间相互分离,不能传递扭矩;
对第二轴承内圈座8的大端面施加第一作动力F1时,第一作动力F1推动第二轴承内圈座8、第二角接触轴承9、第二轴承外圈座10、第一轴承外圈座7、第一角接触轴承6、第一轴承内圈座5和各第一作动杠杆52搭靠在第一轴承内圈座5大端面上的一端沿轴向同步移向B型动力输入端41一侧,使各第一作动杠杆52绕各自的铰接点摆动,各第一作动杠杆52搭靠在第一B型压盘51上的一端同时推动第一B型压盘51移向第一B型从动盘49、进而推动第一B型从动盘49移向传动盘42,当第一B型压盘51、第一B型从动盘49和传动盘42之间的间隙完全消除时,第一B型从动盘49两侧端面分别与第一B型压盘51的一侧端面、传动盘42的一侧端面摩擦结合,形成传递扭矩的能力,由B型动力毂41输入的动力同时经传动盘42和第一B型主动毂43与第一B型压盘51传递到第一B型从动盘49后,再经第一膜片弹簧50传递给第一输出轴1并经其对外输出;与此同时,第一膜片弹簧50因出现轴向变形而产生弹性力,第一复位弹簧44受到压缩、变形增加、弹性力增大;
当第一作动力F1撤销后,在第一复位弹簧44的弹性力和第一膜片弹簧50的弹性力作用下,第一B型从动盘49、第一B型压盘51和传动盘42相互分离,中断了由B型动力毂41到第一输出轴1的扭矩传递,同时,第一B型压盘51、第一作动杠杆52、第一膜片弹簧50、第一轴承内圈座5、第一角接触轴承6、第一轴承外圈座7、第二轴承外圈座10、第二角接触轴承9和第二轴承内圈座8均恢复初始位置,第一复位弹簧44恢复到初始变形状态;
对第三轴承内圈座12的大端面施加第二作动力F2时,第二作动力F2推动第三轴承内圈座12、第三角接触轴承13、第三轴承外圈座14和各第二作动杠杆56搭靠在第三轴承外圈座14大端面上的一端沿轴向同步移向B型动力输入端41一侧,使各第二作动杠杆56绕各自的铰接点摆动,各第一作动杠杆52搭靠在第二B型压盘55上的中部凸起同时推动第二B型压盘55移向第二B型从动盘53、进而推动第二B型从动盘53移向传动盘42,当第二B型压盘55、第二B型从动盘53和传动盘42之间的间隙完全消除时,第二B型从动盘53两侧端面分别与第二B型压盘55的一侧端面、传动盘42的一侧端面摩擦结合,形成传递扭矩的能力,由B型动力毂41输入的动力同时经传动盘42和第二B型主动毂45与第二B型压盘55传递到第二B型从动盘53后,再经第二膜片弹簧54传递给第二输出轴4并经其对外输出;与此同时,第二膜片弹簧54因出现轴向变形而产生弹性力,第二复位弹簧46受到压缩、变形增加、弹性力增大;
当第二作动力F2撤销后,在第二复位弹簧46的弹性力和第二膜片弹簧54的弹性力作用下,第二B型从动盘53、第二B型压盘55和传动盘42相互分离,中断了B型动力毂41到第二输出轴4的扭矩传递,同时,第二B型压盘55、第二作动杠杆56、第二膜片弹簧54、第三轴承外圈座14、第三角接触轴承13和第三轴承内圈座12均恢复初始位置,第二复位弹簧46恢复到初始变形状态。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输出组件、第一作动机构组件和第二作动机构组件;
所述传动输出组件包括第一输出轴(1)、第一滚针轴承(2)、第二滚针轴承(3)、第二输出轴(4)和导向毂(11);所述第一输出轴(1)为中间带有台阶的实心轴,所述第一滚针轴承(2)和所述第二滚针轴承(3)由第一输出轴(1)的台阶两侧套设于第一输出轴(1)上;即第一输出轴(1)的台阶一侧设有所述第一滚针轴承(2),另一侧设有所述第二滚针轴承(3);所述第二输出轴(4)为套筒轴,第二输出轴(4)的外圆面上固设有导向毂(11);第一输出轴(1)、第一滚针轴承(2)和第二滚针轴承(3)同轴插设于第二输出轴(4)的套筒内且第一输出轴(1)相对于第二输出轴(4)可自由转动;所述导向毂(11)为辐盘毂,导向毂(11)的内圆处设有2个以上轴向贯通的导槽;
所述第一作动机构组件由前端组合和后端组合构成;所述前端组合包括第一轴承内圈座(5)、第一角接触轴承(6)、第一轴承外圈座(7);所述第一轴承内圈座(5)为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一轴承外圈座(7)为一端带有2个以上牙嵌凸起的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一角接触轴承(6)的内圈同轴套设于第一轴承内圈座(5)的小台阶外圆上,第一角接触轴承(6)的外圈同轴嵌设于第一轴承外圈座(7)的大台阶孔内,第一轴承内圈座(5)、第一轴承外圈座(7)通过第一角接触轴承(6)转动连接且可同轴相对自由转动;所述后端组合包括第二轴承内圈座(8)、第二角接触轴承(9)和第二轴承外圈座(10);所述第二轴承内圈座(8)为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二轴承外圈座(10)为一端带有2个以上牙嵌凸起的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二角接触轴承(9)的内圈同轴套设于第二轴承内圈座(8)的小台阶外圆上,第二角接触轴承(9)的外圈同轴嵌设于第二轴承外圈座(10)的大台阶孔内,第二轴承内圈座(8)、第二轴承外圈座(10)通过第二角接触轴承(9)转动连接且可同轴相对自由转动;第一轴承外圈座(7)的一端带有的2个以上牙嵌凸起的个数与第二轴承外圈座(10)的一端带有的2个以上牙嵌凸起的个数相同、且与导向毂(11)的内圆处设有的2个以上轴向贯通导槽的数量相等,第一轴承外圈座(7)和第二轴承外圈座(10)上牙嵌凸起的径向截面形状与导向毂(11)上导槽的径向截面形状相同;
所述第二作动机构组件包括第三轴承内圈座(12)、第三角接触轴承(13)和第三轴承外圈座(14);所述第三轴承内圈座(12)为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三轴承外圈座(14)为台阶形圆环;所述第三角接触轴承(13)的内圈同轴套设于第三轴承内圈座(12)的小台阶外圆上,第三角接触轴承(13)的外圈同轴嵌设于第三轴承外圈座(14)的大台阶孔内,第三轴承内圈座(12)、第三轴承外圈座(14)通过第三角接触轴承(13)转动连接且可同轴相对自由转动;
组合状态下,第一作动机构组件的前端组合和后端组合均同轴套设于传动输出组件中第二输出轴(4)的外圆上,且第一轴承外圈座(7)的2个以上的牙嵌凸起、第二轴承外圈座(10)的2个以上的的牙嵌凸起自导向毂(11)的两侧分别插设于导向毂(11)的2个以上的导槽内、且二者对应牙嵌凸起的端面相互接触,使第一轴承外圈座(7)和第二轴承外圈座(10)可相对于导向毂(11)作轴向移动但不能相对转动,第一轴承内圈座(5)和第二轴承内圈座(8)相对于导向毂(11)可同时作轴向移动和相对转动;第二作动机构组件同轴布置于第一作动机构组件的后端组合一侧,且第三轴承外圈座(14)朝向导向毂(11);第二作动机构组件可整体沿传动输出组件的轴线作轴向移动、且相对于导向毂(11)可作同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接触轴承(6)、第二角接触轴承(9)和第三角接触轴承(13)均是同时具有轴向和径向承载能力的球轴承,或是同时具有轴向和径向承载能力的滚柱轴承,或是同时具有轴向和径向承载能力的圆锥滚子轴承,或是轴向推力轴承与径向承载轴承复合而成的组合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接触轴承(6)的内圈可与第一轴承内圈座(5)整体制造、第一角接触轴承(6)的外圈可与第一轴承外圈座(7)整体制造,所述第二角接触轴承(9)的内圈可与第二轴承内圈座(8)整体制造、第二角接触轴承(9)的外圈可与第二轴承外圈座(10)整体制造,所述第三角接触轴承(13)的内圈可与第三轴承内圈座(12)整体制造、第三角接触轴承(13)的外圈可与第三轴承外圈座(14)整体制造。
CN201510349054.3A 2015-06-24 2015-06-24 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348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49054.3A CN105134819B (zh) 2015-06-24 2015-06-24 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49054.3A CN105134819B (zh) 2015-06-24 2015-06-24 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4819A CN105134819A (zh) 2015-12-09
CN105134819B true CN105134819B (zh) 2017-05-03

Family

ID=54720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4905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34819B (zh) 2015-06-24 2015-06-24 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348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0894B (zh) * 2020-12-04 2024-06-18 清华大学 一种动力切换装置
CN113153987B (zh) * 2021-04-08 2022-07-05 清华大学 一种双离合变速制动辅助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35768A (en) * 1985-01-22 1987-01-13 Hor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Clutch having an output with break away connection
DE102009039991A1 (de) * 2008-09-15 2010-04-15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Doppelkupplungsanordnung
JP5131183B2 (ja) * 2008-12-26 2013-01-3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レリーズ軸受装置
JP5131184B2 (ja) * 2008-12-26 2013-01-3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レリーズ軸受装置
CN101691881A (zh) * 2009-09-01 2010-04-07 牡丹江伯瑞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棘形卡簧连接式离合器分离轴承
DE102009054595A1 (de) * 2009-12-14 2011-06-16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eines Kraftfahrzeugs
CN101769364B (zh) * 2010-02-11 2012-05-23 合肥工大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用并联行星轮系变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4819A (zh) 2015-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2127471A (ja)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TWI607899B (zh) 電動車用兩速變速箱
CN100523537C (zh) 双离合器装置
CN114412972B (zh) 行星排变速器、动力总成和车辆
JP2016114227A (ja) 車両用変速機
CN108443434A (zh) 电动汽车变速器用单作动器换档执行机构及变速器
CN105134819B (zh) 一种用于双离合器的传动与作动机构
CN103225655B (zh) 惯性同步式变速器的换挡传动器
JP2011149481A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2009185928A (ja) 摩擦係合装置
US9719564B2 (en) Synchronizer re-energization for improved cold shift comfort
WO2017041405A1 (zh) 内置双离合器的变速机构
JP2581965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203421127U (zh) 9挡双中间轴斜齿锁环式同步器变速箱
CN202381578U (zh) 一种双中间轴变速器的同步结构
CN201190742Y (zh) 一种多片摩擦式换挡离合器
CN202790356U (zh) 具有双摩擦离合器的行星齿轮变速器
JP5045805B2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2015178847A (ja) 自動変速機
CN208169451U (zh) 电动汽车变速器用单作动器换档执行机构及变速器
US20130233666A1 (en) Synchronization unit for a positive dual clutch
CN203770450U (zh) 变速器
CN213655533U (zh) 一种模块式离合器
CN221170603U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换档结构
CN215634755U (zh) 轮边两挡无动力中断变速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