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0279U - 自行車控制裝置及具備該控制裝置之自行車控制系統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控制裝置及具備該控制裝置之自行車控制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0279U
TWM530279U TW105210097U TW105210097U TWM530279U TW M530279 U TWM530279 U TW M530279U TW 105210097 U TW105210097 U TW 105210097U TW 105210097 U TW105210097 U TW 105210097U TW M530279 U TWM530279 U TW M53027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bicycle
operation mode
mode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0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yumi Kato
Jun Gao
Ryuichiro Takamoto
Hiroyuki Miyoshi
Tadashi Ichida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ublication of TWM5302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0279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6/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on cycles;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6/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on cycles;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
    • B62J6/01Electric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8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electrical or fluid transmitt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62M6/45Control or actuating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62M9/122Rear derailleurs electrically or fluid actuated; Contro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62M9/123Rear derailleurs changing gears automat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31Front derailleurs
    • B62M9/132Front derailleurs electrically or fluid actuated; Contro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31Front derailleurs
    • B62M9/133Front derailleurs changing gears automat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025/006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auxiliary shift assis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Description

自行車控制裝置及具備該控制裝置之自行車控制系統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自行車控制裝置及具備該控制裝置之自行車控制系統。
專利文獻1揭示有可切換自動控制變速機之自動變速模式與手動變速之手動變速模式的自行車切換開關。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0-175585號公報
過去技術若不操作自行車切換開關,即無法切換動作模式。
本創作之目的在提供一種可輕易變更自行車電裝品之動作模式的自行車控制裝置及自行車控制系統。
〔1〕本創作一種形態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包含控制部,其係控制可以複數個動作模式動作之自行車電裝品,前述控制部依預定條件自動選擇前述動作模式,並以選擇之前述動作模式控制前述自行車電裝品。
〔2〕前述自行車控制裝置之一例,係前述自行車電裝品包含變速機,其係變更自行車之變速比,前述控制部可與第一操作部連接,前述動作模式包含:第一動作模式,其係以僅在操作前述第一操作部時變更前述自行車之變速比的方式控制前述變速機;及第二動作模式,其係以依據前述自行車之行駛狀態及行駛環境的至少一方變更前述自行車之變速比的方式控制前述變速機。
〔3〕前述自行車控制裝置之一例,係前述控制部可與第二操作部連接,且可依據前述第二操作部之操作手動選擇前述第一動作模式或前述第二動作模式。
〔4〕前述自行車控制裝置之一例,係前述控制部將未連接前述第二操作部時、無法從前述第二操作部接收信號時、或檢測出前述第二操作部之動作異常時的至少1種情況作為前述預定條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前述第一動作模式。
〔5〕前述自行車控制裝置之一例,係前述控制部將選擇前述第一動作模式後已連接前述第二操作部時、從前述第二操作部接收到信號時、或檢測出前述第二操作部之動作從異常變成正常時的至少1種情況作為前述預定條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前述第二動作模式。
〔6〕前述自行車控制裝置之一例,係前述控制部將未連接前述第一操作部時、無法從前述第一操作部接收信號時、或檢測出前述第一操作部之動作異常時的至少1種情況作為前述預定條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前述第二動作模式。
〔7〕前述自行車控制裝置之一例,係前述控制部將選擇前 述第二動作模式後已連接前述第一操作部時、從前述第一操作部接收到信號時、或檢測出前述第一操作部之動作從異常變成正常時的至少1種情況作為前述預定條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前述第一動作模式。
〔8〕前述自行車控制裝置之一例,係前述自行車電裝品包含車燈,前述控制部可連接於第三操作部,前述動作模式包含:第三動作模式,其係以依據前述第三操作部之操作變更前述車燈的亮燈狀態之方式控制前述車燈;第四動作模式,其係以依據自行車之行駛環境變更前述車燈之亮燈狀態的方式控制前述車燈;或第五動作模式,其係以不論前述自行車之行駛環境為何,皆維持前述車燈之亮燈狀態的方式控制前述車燈。
〔9〕前述自行車控制裝置之一例,係前述控制部將未連接前述第三操作部時、無法從前述第三操作部接收信號時、或檢測出前述第三操作部之動作異常時的至少1種情況作為前述預定條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前述第四動作模式或前述第五動作模式。
〔10〕前述自行車控制裝置之一例,係前述自行車電裝品包含馬達,其係可輔助人力驅動力,前述控制部可與前述馬達連接,前述動作模式包含:第六動作模式,其係使前述馬達輔助前述人力驅動力;及第七動作模式,其係不使前述馬達輔助前述人力驅動力。
〔11〕前述自行車控制裝置之一例,係前述控制部將未連接前述馬達時、無法從前述馬達接收信號時、或檢測出前述馬達之動作異常時的至少1種情況作為前述預定條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前述第七動作模式。
〔12〕前述自行車控制裝置之一例,係前述控制部將選擇前 述第七動作模式後已連接前述馬達時、收到來自前述馬達之信號時、或檢測出前述馬達之動作從異常變成正常時的至少1種情況作為前述預定條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前述第六動作模式。
〔13〕前述自行車控制裝置之一例,係前述自行車電裝品包含第一顯示部,前述控制部可與第二顯示部連接,前述動作模式包含:第八動作模式,其係使前述第一顯示部顯示;及第九動作模式,其係使前述第二顯示部顯示。
〔14〕前述自行車控制裝置之一例,係前述控制部將未連接前述第二顯示部時、無法從前述第二顯示部接收信號時、或檢測出前述第二顯示部之動作異常時的至少1種情況作為前述預定條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前述第八動作模式。
〔15〕前述自行車控制裝置之一例,係前述控制部將選擇前述第八動作模式後已連接前述第二顯示部時、從前述第二顯示部收到信號時、或檢測出前述第二顯示部從異常變成正常時之至少1種情況作為前述預定條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前述第九動作模式。
〔16〕本創作一種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其包含:〔1〕~〔15〕中任何1項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及前述自行車電裝品。
上述自行車控制裝置及自行車控制系統可輕易變更自行車電裝品之動作模式。
10‧‧‧自行車控制系統
12‧‧‧自行車電裝品
12A‧‧‧變速機
12B‧‧‧車燈
12C‧‧‧驅動單元
12D‧‧‧馬達
12E‧‧‧第一顯示裝置
12F‧‧‧第一顯示部
12G‧‧‧前變速機
12H‧‧‧後變速機
12I‧‧‧鑰匙單元
12J‧‧‧驅動單元
12K‧‧‧馬達
20‧‧‧自行車控制裝置
22‧‧‧控制部
24‧‧‧檢測部
26‧‧‧記憶部
100A~100E‧‧‧顯示裝置
102‧‧‧第一操作部
103‧‧‧踏頻感測器
104‧‧‧電池
106‧‧‧配線
108‧‧‧顯示部
110‧‧‧第二操作部
112‧‧‧第三操作部
114‧‧‧照度感測器
116‧‧‧第四操作部
118‧‧‧第二顯示裝置
120‧‧‧第二顯示部
122‧‧‧第五操作部
124‧‧‧第六操作部
126‧‧‧電池剩餘量顯示部
128‧‧‧輔助模式顯示部
130‧‧‧第七操作部
132‧‧‧第八操作部
134‧‧‧第九操作部
136‧‧‧第一切換部
138‧‧‧第二切換部
140‧‧‧模式顯示部
142‧‧‧車速感測器
第一圖係第一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的方塊圖。
第二圖係藉由控制部執行之模式選擇處理的流程圖。
第三圖係第二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的方塊圖。
第四圖係第三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的方塊圖。
第五圖係第四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的方塊圖。
第六圖係第五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的方塊圖。
第七圖係第六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的方塊圖。
第八圖係第七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的方塊圖。
第九圖係第八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的方塊圖。
[第一種實施形態]
如第一圖所示,自行車控制系統10包含自行車控制裝置20。一例係自行車控制系統10包含自行車電裝品12。自行車電裝品12包含變速機12A。自行車電裝品12宜進一步包含:顯示裝置100A、第一操作部102、踏頻感測器(cadence sensor)103、及電池104。變速機12A變更自行車之變速比。自行車控制裝置20包含控制可以自行車電裝品12中之複數個動作模式動作的自行車電裝品12之控制部22。
自行車控制系統10進一步包含分別將變速機12A、顯示裝置100A、第一操作部102、踏頻感測器103、及電池104與自行車控制裝置20電性連接之複數條配線106。電池104經由自行車控制裝置20可分別供給電力至變速機12A、顯示裝置100A、第一操作部102、及踏頻感測器103。電池104亦可構成可分別直接供給電力至變速機12A、顯示裝置100A、第一操作部102、及踏頻感測器103。變速機12A亦可係外裝變速機,亦可係內裝變 速機。踏頻感測器103檢測設置自行車控制系統10之自行車的曲柄轉速。踏頻感測器103包含磁性感測器而構成,並藉由檢測設於曲柄之磁鐵來檢測曲柄的轉速。
顯示裝置100A包含:可顯示各種資訊之顯示部108;及用於切換自行車電裝品12之動作模式而操作的第二操作部110。顯示部108例如藉由液晶顯示裝置構成。第二操作部110例如藉由按鈕式開關構成。顯示部108例如顯示關於自行車行駛狀態之資訊、關於自行車行駛環境之資訊、及關於自行車電裝品12之動作模式的資訊之至少1個。操作第二操作部110係為了切換變速機12A之動作模式。關於自行車之行駛狀態的資訊例如包含自行車之行駛速度及自行車的變速比。關於自行車之行駛環境的資訊例如包含路面傾斜角度、風強度、及騎車者之心跳數。
變速機12A可與配線106連接、及從配線106分離。藉由變速機12A與配線106連接,而控制部22與變速機12A連接。第一操作部102可與配線106連接、及從配線106分離。藉由第一操作部102與配線106連接,而控制部22與第一操作部102連接。亦即,控制部22可與第一操作部102連接。顯示裝置100A可與配線106連接、及從配線106分離。藉由顯示裝置100A與配線106連接,而控制部22與顯示裝置100A及第二操作部110連接。亦即,控制部22可與第二操作部110連接。踏頻感測器103可與配線106連接、及從配線106分離。藉由踏頻感測器103與配線106連接,而控制部22與踏頻感測器103連接。
控制部22依預定條件自動選擇自行車電裝品12之動作模式,並以選擇之動作模式控制自行車電裝品12。控制部22包含執行預定之 控制程式的運算處理裝置而構成。運算處理裝置例如包含CPU或MPU等。一例係關於變速機12A之複數個動作模式包含第一動作模式及第二動作模式。關於變速機12A之複數個動作模式宜進一步包含動作停止模式。第一動作模式係以僅在操作第一操作部102時變更自行車之變速比的方式控制變速機12A之模式。第二動作模式係以依據自行車之行駛狀態及行駛環境的至少一方而變更自行車之變速比的方式控制變速機12A之模式。動作停止模式係停止變速機12A之動作的模式。第二動作模式例如以依據曲柄之轉速與預測的臨限值之比較而變更自行車變速比的方式控制變速機12A。第二動作模式例如係以曲柄之轉速大於第一臨限值時,自行車之變速比變大的方式控制變速機12A,曲柄之轉速未達比第一臨限值小之第二臨限值時,自行車之變速比變大的方式控制變速機12A。
控制部22依據第一操作部102之操作、第二操作部110之操作、與第一操作部102之連接狀態、及與第二操作部110之連接狀態切換變速機12A的動作模式。顯示裝置100A將用於依據第一操作部102及第二操作部110之操作而切換變速機12A的動作模式之切換信號傳送至自行車控制裝置20。顯示裝置100A於選擇第一動作模式時,依據操作第二操作部110而將第一切換信號傳送至控制部22。顯示裝置100A於選擇第二動作模式時,依據操作第一操作部102或第二操作部110而將第二切換信號傳送至控制部22。控制部22依據接收了第一切換信號,將變速機12A之動作模式從第一動作模式切換成第二動作模式。控制部22依據接收了第二切換信號,而將變速機12A之動作模式從第二動作模式切換成第一動作模式。如此,控制部22可依據第二操作部110之操作,手動選擇第一動作模式及第二動作模式。
第一操作部102包含:升檔開關及降檔開關(省略圖示)。升檔開關及降檔開關亦可藉由按鈕式開關構成,亦可藉由槓桿式開關構成。第一操作部102依據操作升檔開關,而將升檔信號傳送至控制部22及顯示裝置100A。控制部22依據收到升檔信號,以自行車之變速比變大的方式控制變速機12A。第一操作部102依據操作降檔開關,將降檔信號傳送至控制部22及顯示裝置100A。控制部22依據收到降檔信號,以自行車之變速比變小的方式控制變速機12A。
自行車控制裝置20宜進一步包含:檢測第一操作部102及第二操作部110之連接狀態的檢測部24;及記憶有用於控制自行車電裝品12而執行之程式等的記憶部26。記憶部26中記憶有關於現在所設定之動作模式的資訊。記憶部26包含非揮發性記憶體而構成,即使停止從電池104供給電力,仍保持關於現在所設定之動作模式的資訊。檢測部24在每個指定時間將用於確認是否正常連接第一操作部102之第一確認信號,輸出至用於連接自行車控制裝置20與第一操作部102之配線106。未正常連接第一操作部102之狀態,例如包含:第一操作部102從配線106分離之狀態、第一操作部102之動作發生異常的狀態、及配線106斷線之狀態。
第一操作部102正常連接於自行車控制裝置20時,第一操作部102接收第一確認信號,並將第一回答信號傳送至自行車控制裝置20。檢測部24依據收到第一回答信號判定為正常連接第一操作部102。亦即,檢測部24判定與第一操作部102之連接狀態係「連接中」。第一操作部102未正常連接於自行車控制裝置20時,自行車控制裝置20無法接收第一回答信號。檢測部24依據自傳送第一確認信號起經過之時間超過等待時間,且未接收 第一回答信號,判定為未正常連接第一操作部102。亦即,檢測部24判定為與第一操作部102之連接狀態係「未連接」。
檢測部24在每個指定時間將用於確認是否正常連接第二操作部110之第二確認信號,輸出至用於連接自行車控制裝置20與第二操作部110之配線106。未正常連接第二操作部110之狀態例如包含:第二操作部110從配線106分離之狀態、第二操作部110之動作發生異常的狀態、及配線106斷線之狀態。
第二操作部110正常連接於自行車控制裝置20時,第二操作部110接收第二確認信號,並將第二回答信號傳送至自行車控制裝置20。檢測部24依據收到第二回答信號,判定為正常連接第二操作部110。亦即,檢測部24判定為與第二操作部110之連接狀態係「連接中」。第二操作部110未正常連接於自行車控制裝置20時,自行車控制裝置20無法接收第二回答信號。檢測部24依據從傳送第二確認信號起經過之時間超過等待時間,且未接收第二回答信號,而判定為未正常連接第二操作部110。亦即,檢測部24判定為與第二操作部110之連接狀態係「未連接」。
檢測部24關於與第一操作部102之連接狀態的判定完成時,將判定結果傳送至控制部22。檢測部24關於與第二操作部110之連接狀態的判定完成時,將判定結果傳送至控制部22。此處係分別記載控制部22與檢測部24,不過亦可控制部22兼檢測部24之功能。記憶部26預先記憶有自行車控制裝置20與第一操作部102及第二操作部110之連接狀態;及規定變速機12A與動作模式之關係的表。記憶部26進一步記憶有藉由控制部22之運算處理裝置而執行的預定控制程式。
控制部22在每個指定時間反覆執行用於切換第二圖所示之變速機12A的動作模式之模式選擇處理。供給電力時,控制部22在步驟S11中,取得第一操作部102及第二操作部110之連接狀態,亦即取得檢測部24之判定結果。控制部22在步驟S12中,依據檢測部24之判定結果及記憶於記憶部26的表,選擇變速機12A之動作模式。表1係記憶於記憶部26之表的一例。
表1所示之第一表規定當第一操作部102連接中,且第二操作部110連接中時,可選擇之變速機12A的動作模式為第一動作模式或第二動作模式。當第一操作部102連接中,且第二操作部110連接中時,控制部22依據指定條件選擇第一動作模式或第二動作模式。指定條件包含第一條件及第二條件。第一條件係在選擇第二動作模式狀態下,操作第一操作部102或第二操作部110。控制部22在滿足第一條件時,將變速機12A之動作模式從第二動作模式切換成第一動作模式。第二條件係在選擇第一動作模式狀態下,操作第二操作部110。控制部22在滿足第二條件時,將變速機12A之動作模式從第一動作模式切換成第二動作模式。
第一表規定當第一操作部102未連接,且第二操作部110連接中時,可選擇之變速機12A的動作模式為第二動作模式。因而,當第一操作部102未連接,且第二操作部110連接中時,控制部22選擇第二動作模式。 亦即,控制部22將未連接第一操作部102時、無法接收來自第一操作部102之信號時、或檢測出第一操作部102之動作異常時的至少1個情況作為預定條件,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第二動作模式。
第一表規定當第一操作部102連接中,且第二操作部110未連接時,可選擇之變速機12A的動作模式為第一動作模式。因而,當第一操作部102連接中,且第二操作部110未連接時,控制部22選擇第一動作模式。亦即,控制部22將未連接第二操作部110時、無法接收來自第二操作部110之信號時、或檢測出第二操作部110之動作異常時的至少1個情況作為預定條件,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第一動作模式。
第一表規定當第一操作部102未連接,且第二操作部110未連接時,可選擇之變速機12A的動作模式為動作停止模式。因而,當第一操作部102未連接,且第二操作部110未連接時,控制部22選擇動作停止模式。動作停止模式係以控制部22使變速機12A以指定之變速比停止的方式來控制。
控制部22在依據第一操作部102連接中,且第二操作部110未連接,而自動選擇第一動作模式後,第二操作部110成為連接中時,自動選擇第二動作模式。亦即,控制部22將當選擇第一動作模式後已連接第二操作部110時、從第二操作部110收到信號時、或檢測出第二操作部110之動作從異常變成正常時之至少1個情況作為預定條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第二動作模式。
控制部22依據第一操作部102未連接,且第二操作部110連接中而自動選擇第二動作模式後,第一操作部102成為連接中時,自動選擇第 一動作模式。亦即,控制部22將當選擇第二動作模式後已連接第一操作部102時、從第一操作部102收到信號時、或第一操作部102之動作從異常變成正常時之至少1個情況作為預定條件,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第一動作模式。
採用第一種實施形態時,可獲得以下之作用及效果。
(1)從自行車控制系統10拆卸顯示裝置100A前,即使控制部22選擇第二動作模式,與第二操作部110之連接狀態仍係未連接,且與第一操作部102之連接狀態係連接中時,控制部22自動選擇第一動作模式。因而,用於將控制部22所選擇之動作模式從第二動作模式變更成第一動作模式的作業,無須使用者要求即可輕易變更自行車電裝品12之動作模式。在控制部22選擇第一動作模式狀態下,從自行車拆卸第一操作部102時,可獲得如同上述效果之效果。
(2)再度安裝從自行車拆卸之第二操作部110時,亦即控制部22依據與第二操作部110之連接狀態係未連接,而自動選擇第一動作模式後,與第二操作部110之連接狀態變成連接中時,自動選擇第二動作模式。因而,使用者再度將第二操作部110安裝於自行車時,可變更拆卸第二操作部110前之動作模式。即使再度安裝從自行車拆卸之第一操作部102時,因為控制部22仍同樣地控制,所以可變更安裝第一操作部102前之動作模式。
[第二種實施形態]
參照第三圖說明第二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的構成。以下,詳細說明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不同之處,關於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相同的構成,則使用相同符號而 省略其說明。
自行車電裝品12包含可以複數個不同動作模式動作之車燈12B。自行車電裝品12宜進一步包含:顯示裝置100B、第三操作部112、照度感測器114、及電池104。車燈12B例如係可安裝於自行車車架上之前照射燈。照度感測器114檢測自行車行駛環境中包含之自行車的周圍照度。操作第三操作部112係為了切換車燈12B之亮燈及熄燈。顯示裝置100B、第三操作部112、及照度感測器114構成可從電池104供給電力。
自行車控制系統10包含分別將車燈12B、顯示裝置100B、第三操作部112、照度感測器114、及電池104與自行車控制裝置20電性連接的複數條配線106。顯示裝置100B包含為了切換顯示部108及自行車電裝品12之動作模式而操作的第四操作部116。一例係第四操作部116為了切換車燈12B之動作模式而操作。車燈12B可與配線106連接以及可從配線106分離。藉由將車燈12B與配線106連接,而控制部22與車燈12B連接。第三操作部112可與配線106連接以及從配線106分離。藉由將第三操作部112與配線106連接,而控制部22與第三操作部112連接。亦即,控制部22可與第三操作部112連接。
顯示裝置100B可與配線106連接以及從配線106分離。藉由將顯示裝置100B與配線106連接,而控制部22與顯示部108及第四操作部116連接。照度感測器114可與配線106連接以及從配線106分離。藉由將照度感測器114與配線106連接,而控制部22與照度感測器114連接。照度感測器114亦可設於車燈12B。
自行車電裝品12之複數個動作模式的一例,為關於車燈12B 之複數個動作模式包含第三動作模式及第四動作模式。第三動作模式係以依據第三操作部112之操作變更車燈12B的亮燈狀態之方式控制車燈12B的模式。第四動作模式係以依據自行車之行駛環境變更車燈12B的亮燈狀態之方式控制車燈12B的模式。第四動作模式之一例為藉由照度感測器114所檢測之照度未達預設的基準照度時,車燈12B亮燈,藉由照度感測器114所檢測之照度大於基準照度時,車燈12B熄燈。第四動作模式亦可變更依據照度感測器114所檢測之照度而車燈12B亮燈時的照度。例如,隨著照度感測器114所檢測之照度變小而車燈12B的照度增加。
控制部22依據第三操作部112之操作、第四操作部116之操作、第三操作部112之連接狀態、及第四操作部116之連接狀態,切換車燈12B之動作模式。第四操作部116係為了切換第三動作模式及第四動作模式而操作。顯示裝置100B依據操作第四操作部116,而將用於切換第三動作模式及第四動作模式之切換信號傳送至自行車控制裝置20。控制部22依據切換信號選擇第三動作模式及第四動作模式,並依據所選擇之動作模式控制車燈12B。
檢測部24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檢測部24同樣地檢測與第三操作部112及第四操作部116的連接狀態。檢測部24將與第三操作部112及第四操作部116之連接狀態的判定結果傳送至控制部22。第三操作部112及第四操作部116未正常連接之狀態例如包含:第三操作部112及第四操作部116從配線106分離之狀態、第三操作部112及第四操作部116發生異常之狀態、及配線106斷線之狀態。
記憶部26預先記憶規定自行車控制裝置20與第三操作部112 及第四操作部116之連接狀態、與車燈12B之動作模式的關係之表。控制部22依預定條件自動選擇第三動作模式及第四動作模式,並以選擇之動作模式控制車燈12B。亦即,控制部22對車燈12B之控制,依據記憶於記憶部26之表,而與第一種實施形態同樣地每個指定時間反覆執行第二圖所示之模式選擇處理。表2係記憶於記憶部26之表的一例。
表2所示之第二表係當第三操作部112連接中,且第四操作部116連接中時,規定可選擇之車燈12B的動作模式為第三動作模式或第四動作模式。當第三操作部112連接中,且第四操作部116連接中時,控制部22依據指定條件選擇第三動作模式或第四動作模式。指定條件包含第三條件及第四條件。第三條件係在選擇第四動作模式狀態下,操作第三操作部112或第四操作部116。控制部22在滿足第三條件時,將車燈12B之動作模式從第四動作模式切換成第三動作模式。第四條件係在選擇第三動作模式狀態下操作第四操作部116。控制部22在滿足第四條件時,將車燈12B之動作模式從第三動作模式切換成第四動作模式。
第二表係當第三操作部112未連接,且第四操作部116連接中時,規定可選擇之車燈12B的動作模式為第四動作模式。因而,當第三操作部112未連接,且第四操作部116連接中時,控制部22選擇第四動作模式。 亦即控制部22將未連接第三操作部112時、無法從第三操作部112接收信號時、或檢測出第三操作部112之動作異常時的至少1個情況作為預定條件,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第四動作模式。
第二表係當第三操作部112連接中,且第四操作部116未連接時,規定可選擇之車燈12B的動作模式為第三動作模式。因而,當第三操作部112連接中,且第四操作部116未連接時,控制部22選擇第三動作模式。控制部22將未連接第四操作部116時、無法從第四操作部116接收信號時、或檢測出第四操作部116之動作異常時之至少1個情況作為預定條件,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第三動作模式。
控制部22依據第三操作部112未連接,且第四操作部116連接中時,自動選擇第四動作模式後,當第三操作部112變成連接中時,自動選擇第三動作模式。控制部22將選擇第四動作模式後已連接第三操作部112時、從第三操作部112收到信號時、或檢測出第三操作部112從異常變成正常時之至少1個情況作為預定條件,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第三動作模式。
控制部22依據第三操作部112連接中,且第四操作部116未連接時,自動選擇第三動作模式後,當第四操作部116變成連接中時,自動選擇第四動作模式。控制部22將選擇第三動作模式後已連接第四操作部116時、從第四操作部116收到信號時、或檢測出第四操作部116從異常變成正常時之至少1個情況作為預定條件,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第四動作模式。車燈12B之動作模式亦可取代第四動作模式,而包含不論自行車之行駛環境為何,皆維持車燈12B之亮燈狀態的方式來控制車燈12B之第五動作模 式。因而,第二表中,亦可將第四動作模式替換成第五動作模式。本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藉由依第三操作部112及第四操作部116與控制部22之連接狀態自動選擇車燈12B的動作模式,可達到例如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的作用及效果相同之作用及效果。
[第三種實施形態]
參照第四圖說明第三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的構成。以下,詳細說明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不同之處,關於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相同的構成,則使用相同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自行車電裝品12係驅動單元12C,且包含可輔助人力驅動力之馬達12D。自行車電裝品12宜進一步包含顯示裝置100C及電池104。自行車控制系統10包含分別將馬達12D、顯示裝置100C、及電池104與自行車控制裝置20電性連接之複數條配線106。驅動單元12C進一步包含例如使馬達12D之旋轉減速的減速機(省略圖示)。驅動單元12C包含經由減速機將馬達12D之扭力輸出至前鏈輪的輸出部(省略圖示)。
顯示裝置100C係從顯示裝置100A(參照第一圖)省略第二操作部110之構成。顯示部108上例如顯示馬達12D之動作模式。馬達12D之動作模式包含:使馬達12D輔助人力驅動力之第六動作模式;及不使馬達12D輔助人力驅動力之第七動作模式。控制部22可與馬達12D連接,且依據自行車之行駛狀態(例如自行車之行駛速度)控制馬達12D。控制部22依預定條件自動選擇動作模式,並以選擇之動作模式控制馬達12D。檢測部24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檢測部24同樣地檢測與馬達12D的連接狀態。檢測部24 將與馬達12D之連接狀態的判定結果傳送至控制部22。與馬達12D之連接狀態未正常連接的狀態,例如包含:馬達12D從配線106分離之狀態、馬達12D之動作發生異常的狀態、及配線106斷線之狀態。
記憶部26預先記憶規定與馬達12D之連接狀態、與馬達12D之動作模式的關係之表。控制部22與第一種實施形態同樣地按照第二圖之流程圖執行模式選擇處理。本實施形態係在第二圖之流程圖中,將步驟S11及步驟S12之操作部替換成自行車電裝品(馬達),並依據記憶於記憶部26之表選擇馬達12D的動作模式。表3係記憶於記憶部26之表的一例。
表3所示之第三表係當馬達12D連接中時,規定第六動作模式。因而,當馬達12D連接中時,控制部22選擇第六動作模式。第三表係當馬達12D未連接時規定第七動作模式。因而,馬達12D未連接時,控制部22選擇第七動作模式。亦即,控制部22將未連接馬達12D時、無法從馬達12D接收信號時、或檢測出馬達12D之動作異常時的至少1個情況作為預定條件,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第七動作模式。控制部22依據馬達12D未連接而自動選擇第七動作模式後,當馬達12D變成連接中時,自動選擇第六動作模式。亦即,控制部22將選擇第七動作模式後已連接馬達12D時、從馬達12D收到信號時、或檢測出馬達12D從異常變成正常時之至少1個情況作為預定條件,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第六動作模式。本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藉由依控制部22與馬達12D之連接狀態自動選擇馬達12D的動作模式,可達到例如 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的作用及效果相同之作用及效果。
[第四種實施形態]
參照第五圖說明第四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的構成。以下,詳細說明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不同之處,關於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相同的構成,則使用相同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如第五圖所示,自行車電裝品12包含第一顯示裝置12E之第一顯示部12F。自行車電裝品12宜進一步包含第二顯示裝置118及電池104。自行車控制系統10包含分別將第一顯示裝置12E、第二顯示裝置118、及電池104與自行車控制裝置20電性連接之複數條配線106。第一顯示裝置12E可與配線106連接以及從配線106分離。藉由第一顯示裝置12E與配線106連接,而控制部22與第一顯示裝置12E之第一顯示部12F連接。第二顯示裝置118係顯示功能比第一顯示裝置12E多之顯示裝置,並可與配線106連接,以及從配線106分離。第二顯示裝置118包含第二顯示部120。第二顯示部120中顯示自行車之行駛狀態及行駛環境。藉由第二顯示裝置118與配線106連接,而控制部22與第二顯示部120連接。亦即,控制部22可與第二顯示部120連接。
第二顯示部120中可顯示自行車之行駛狀態及行駛環境時,第一顯示部12F中不顯示自行車之行駛狀態及行駛環境。第一顯示部12F在第二顯示部120可顯示自行車之行駛狀態及行駛環境狀態時完全不顯示。控制部22控制第一顯示裝置12E及第二顯示裝置118。控制部22之一例為依預定條件自動選擇第一顯示裝置12E的動作模式,並以選擇之動作模式控制第 一顯示裝置12E。一例為第一顯示部12F之動作模式包含:使第一顯示部12F顯示之第八動作模式;及使第二顯示部120顯示之第九動作模式。第一顯示部12F之動作模式宜包含不使第一顯示部12F及第二顯示部120顯示之顯示停止模式。第八動作模式由第一顯示部12F顯示自行車之行駛狀態及行駛環境。第九動作模式由第二顯示部120顯示自行車之行駛狀態及行駛環境。
檢測部24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檢測部24同樣地檢測與第一顯示部12F及第二顯示部120的連接狀態。檢測部24將與第一顯示部12F及第二顯示部120之連接狀態的判定結果傳送至控制部22。第一顯示部12F未正常連接之狀態例如包含:第一顯示部12F從配線106分離之狀態、第一顯示部12F之動作發生異常的狀態、及配線106斷線之狀態。第二顯示部120未正常連接之狀態亦與第一顯示部12F未正常連接之狀態相同。記憶部26預先記憶規定第一顯示部12F及第二顯示部120之連接狀態、與第一顯示部12F之動作模式的關係之表。控制部22與第一種實施形態同樣地按照第二圖之流程圖執行模式選擇處理。本實施形態係在第二圖之流程圖中,將步驟S11及步驟S12之操作部替換成自行車電裝品(第一顯示部12F),並依據記憶於記憶部26之表選擇馬達12D的動作模式。表4係記憶於記憶部26之表的一例。
表4所示之第四表在第一顯示部12F及第二顯示部120連接中時;以及第一顯示部12F未連接,且第二顯示部120連接中時,規定第九動作模式。因而,在第一顯示部12F及第二顯示部120連接中時;以及第一顯示部12F未 連接,且第二顯示部120連接中時的任一情況,控制部22自動選擇第九動作模式。第四表在第一顯示部12F連接中,且第二顯示部120未連接時,規定第八動作模式。因而,當第一顯示部12F連接中,且第二顯示部120未連接時,控制部22自動選擇第八動作模式。亦即,控制部22將未連接第二顯示部120時、無法從第二顯示部120接收信號時、或檢測出第二顯示部120之動作異常時的至少1個情況作為預定條件,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第八動作模式。
第四表在第一顯示部12F及第二顯示部120未連接時規定顯示停止模式。因而,當第一顯示部12F及第二顯示部120未連接時,控制部22自動選擇顯示停止模式。控制部22依據第二顯示部120未連接而自動選擇第八動作模式後,第二顯示部120已連接時自動選擇第九動作模式。亦即,控制部22將選擇第八動作模式後第二顯示部120已連接時、從第二顯示部120收到信號時、或檢測出第二顯示部120從異常變成正常時之至少1個情況作為預定條件,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第九動作模式。本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藉由依第一顯示部12F及第二顯示部120與控制部22的連接狀態,自動選擇第一顯示部12F之動作模式,可達到例如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的作用及效果相同之作用及效果。
[第五種實施形態]
參照第六圖說明第五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的構成。以下,詳細說明與第三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不同之處,關於與第三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相同的構成,則使用相同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自行車電裝品12取代顯示裝置100C(參照第四圖)而包含顯示裝置100D。自行車控制系統10包含分別將馬達12D、顯示裝置100D、及電池104與自行車控制裝置20電性連接的複數條配線106。顯示裝置100D包含顯示部108、第五操作部122、及第六操作部124。第五操作部122係切換使驅動單元12C之馬達12D輔助人力驅動力的第六動作模式、及不使馬達12D輔助人力驅動力之第七動作模式。第六操作部124在第六動作模式中變更馬達12D之輔助力。顯示裝置100D依據第五操作部122之操作,將用於切換第六動作模式及第七動作模式之切換信號傳送至控制部22。顯示裝置100D在選擇第六動作模式時,依據操作第五操作部122而將第三切換信號傳送至控制部22。顯示裝置100D在選擇第七動作模式時,依據操作第五操作部122而將第四切換信號傳送至自行車控制裝置20。顯示裝置100D依據第六操作部124之操作,將變更馬達12D之輔助力的指令信號傳送至自行車控制裝置20。
控制部22依據收到第三切換信號,將馬達12D之動作模式從第六動作模式切換成第七動作模式。控制部22依據收到第四切換信號,而將馬達12D之動作模式從第七動作模式切換成第六動作模式。控制部22依據收到指令信號而變更馬達12D之輔助力。顯示部108包含:顯示電池104之剩餘量的電池剩餘量顯示部126;及顯示馬達12D之動作模式的輔助模式顯示部128。控制部22可與電池剩餘量顯示部126及輔助模式顯示部128連接。控制部22依預定條件自動選擇馬達12D之動作模式,並以選擇之動作模式控制馬達12D。
檢測部24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檢測部24同樣地檢測與電池 剩餘量顯示部126及輔助模式顯示部128的連接狀態。檢測部24將與電池剩餘量顯示部126及輔助模式顯示部128之連接狀態的判定結果傳送至控制部22。電池剩餘量顯示部126及輔助模式顯示部128未正常連接之狀態,例如包含:電池剩餘量顯示部126及輔助模式顯示部128從配線106分離之狀態、電池剩餘量顯示部126及輔助模式顯示部128之動作發生異常的狀態、及配線106斷線之狀態。電池剩餘量顯示部126或輔助模式顯示部128未正常連接之狀態,還包含顯示裝置100E內部之電池剩餘量顯示部126或輔助模式顯示部128與配線106未電性連接的狀態。
記憶部26預先記憶規定電池剩餘量顯示部126及輔助模式顯示部128之連接狀態、與馬達12D之動作模式的關係之表。控制部22與第一種實施形態同樣地按照第二圖之流程圖執行模式選擇處理。本實施形態在第二圖之流程圖中,係將步驟S11及步驟S12之操作部替換成自行車電裝品(馬達12D),並依據記憶於記憶部26之表選擇馬達12D的動作模式。表5係記憶於記憶部26之表的一例。
表5所示之第五表係當電池剩餘量顯示部126連接中,且輔助模式顯示部128連接中時,規定可選擇之馬達12D的動作模式為第六動作模式。因而,當電池剩餘量顯示部126連接中,且輔助模式顯示部128連接中時,控制部22自動選擇第六動作模式。第五表在電池剩餘量顯示部126及輔助模式顯示部128之至少一方未連接時,規定可選擇之馬達12D的動作模式為第七動作 模式。因而,當電池剩餘量顯示部126及輔助模式顯示部128之至少一方未連接時,控制部22自動選擇第七動作模式。
本實施形態係將電池剩餘量顯示部126及輔助模式顯示部128分別作為顯示部,不過,亦可1個顯示部兼電池剩餘量顯示部126與輔助模式顯示部128。此時,第五表亦可取代與電池剩餘量顯示部126及輔助模式顯示部128之連接狀態,而規定與顯示部108之連接狀態與馬達12D之動作模式的關係。亦即,第五表亦可在顯示部108連接中時規定第六動作模式,顯示部108未連接時規定第七動作模式。如此構成時,控制部22於顯示部108連接中時自動選擇第六動作模式,於顯示部108未連接時自動選擇第七動作模式。本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藉由依電池剩餘量顯示部126及輔助模式顯示部128與控制部22的連接狀態,自動選擇馬達12D之動作模式,可達到例如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的作用及效果相同之作用及效果。
[第六種實施形態]
參照第七圖說明第六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的構成。以下,詳細說明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不同之處,關於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相同的構成,則使用相同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自行車電裝品12包含前變速機12G及後變速機12H。自行車電裝品12宜進一步包含:顯示裝置100E、第七操作部130、第八操作部132、及電池104。自行車控制系統10包含分別將前變速機12G、後變速機12H、顯示裝置100E、第七操作部130、第八操作部132、及電池104與自行車控制 裝置20電性連接之複數條配線106。前變速機12G、後變速機12H、顯示裝置100E、第七操作部130、及第八操作部132可與配線106連接以及從配線106分離。藉由前變速機12G、後變速機12H、顯示裝置100E、第七操作部130、及第八操作部132分別與配線106連接,則控制部22與前變速機12G、後變速機12H、顯示裝置100E、第七操作部130、及第八操作部132分別連接。
第七操作部130包含前變速機12G之升檔開關及降檔開關(皆省略圖示)。第八操作部132例如包含後變速機12H之升檔開關及降檔開關(皆省略圖示)。第七操作部130及第八操作部132與第一圖之第一操作部102同樣地將升檔信號及降檔信號傳送至控制部22,控制部22依據收到之信號控制前變速機12G及後變速機12H。顯示裝置100E包含用於變更前變速機12G及後變速機12H之動作模式的第九操作部134;及切換前變速機12G及後變速機12H之動作模式的第一切換部136及第二切換部138。
前變速機12G及後變速機12H之動作模式包含:第十動作模式、第十一動作模式、及第十二動作模式。第十動作模式係控制部22依據第七操作部130之操作,不使前變速機12G變速,而微調整前變速機12G之前撥鏈器對前鏈輪(皆省略圖示)的位置,並依據第八操作部132之操作,不使後變速機12H變速,而微調整後變速機12H之後撥鏈器對後鏈輪(皆省略圖示)的位置。第十一動作模式係控制部22依據第七操作部130之操作,僅使前變速機12G變速,並依據第八操作部132之操作,僅使後變速機12H變速。第十二動作模式為控制部22係以依據僅第七操作部130及第八操作部132之其中一方的操作,使前變速機12G及後變速機12H以預定順序變速之方式控制。
第一切換部136切換第十動作模式及第十一動作模式。第二切換部138切換第十一動作模式及第十二動作模式。第九操作部134將用於切換第十~第十二動作模式之信號傳送至第一切換部136及第二切換部138。顯示部108包含顯示表示第十二動作模式之資訊的模式顯示部140。模式顯示部140亦可顯示表示第十動作模式之資訊、及表示第十一動作模式之資訊。
控制部22可與第一切換部136、第二切換部138、及模式顯示部140連接。控制部22依預定條件選擇前變速機12G及後變速機12H之動作模式,並以選擇之動作模式控制前變速機12G及後變速機12H。檢測部24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檢測部24同樣地檢測與第一切換部136、第二切換部138、及模式顯示部140之連接狀態。檢測部24將與第一切換部136、第二切換部138、及模式顯示部140之連接狀態的判定結果傳送至控制部22。
第一切換部136、第二切換部138、及模式顯示部140未正常連接之狀態包含:顯示裝置100E從配線106分離之狀態;第一切換部136、第二切換部138、及模式顯示部140發生異常之狀態;以及配線106斷線之狀態。第一切換部136、第二切換部138、或模式顯示部140未正常連接之狀態包含在顯示裝置100E中,第一切換部136、第二切換部138、或模式顯示部140與配線106未電性連接之狀態。
記憶部26預先記憶:規定與第一切換部136之連接狀態、與前變速機12G及後變速機12H之動作模式的關係之第六表;及規定與第二切換部138及模式顯示部140之連接狀態、與前變速機12G及後變速機12H之動作模式的關係之第七表。控制部22與第一種實施形態同樣地按照第二圖之 流程圖執行模式選擇處理。本實施形態係在第二圖之流程圖中,將步驟S11及步驟S12之操作部替換成自行車電裝品(第一切換部136、第二切換部138、及模式顯示部140),並依據記憶於記憶部26之各表選擇前變速機12G及後變速機12H的動作模式。表6係記憶於記憶部26之第六表的一例。
表6所示之第六表係當第一切換部136連接中時,規定可選擇之前變速機12G及後變速機12H的動作模式為第十動作模式或第十一動作模式。因而,當第一切換部136連接中時,控制部22依據指定條件選擇第十動作模式或第十一動作模式。指定條件包含第五條件及第六條件。第五條件係在選擇第十一動作模式狀態下操作第九操作部134。控制部22在滿足第五條件時,將前變速機12G及後變速機12H之動作模式從第十一動作模式切換成第十動作模式。第六條件係在選擇第十動作模式狀態下操作第九操作部134。控制部22在滿足第六條件時,將前變速機12G及後變速機12H之動作模式從第十動作模式切換成第十一動作模式。
第六表在第一切換部136未連接時,規定可選擇之前變速機12G及後變速機12H的動作模式為第十一動作模式。因而,當第一切換部136未連接時,控制部22選擇第十一動作模式。亦即,控制部22將第一切換部136未連接時、未從第一切換部136收到信號時、或檢測出第一切換部136發生異常時之至少1個情況作為預定條件,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第十一動作模式。控制部22依據第一切換部136未連接而自動選擇第十一動作模式 後,第一切換部136變成連接中時,自動選擇第十動作模式。亦即,控制部22將選擇第十一動作模式後第一切換部136已連接時、從第一切換部136收到信號時、或檢測出第一切換部136從異常變成正常時之至少1個情況作為預定條件,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第十動作模式。表七係記憶於記憶部26之第七表的一例。
表7所示之第七表係當第二切換部138連接中,且模式顯示部140連接中時,規定可選擇之前變速機12G及後變速機12H的動作模式為第十一動作模式或第十二動作模式。因而,當第二切換部138連接中,且模式顯示部140連接中時,控制部22依據指定條件選擇第十一動作模式或第十二動作模式。指定條件包含第七條件及第八條件。第七條件係在選擇第十一動作模式狀態下操作第九操作部134。控制部22當滿足第七條件時,將前變速機12G及後變速機12H之動作模式從第十一動作模式切換成第十二動作模式。第八條件係在選擇第十二動作模式狀態下操作第九操作部134。控制部22當滿足第八條件時,將前變速機12G及後變速機12H之動作模式從第十二動作模式切換成第十一動作模式。
第七表係當第二切換部138及模式顯示部140之至少一方未連接時,規定可選擇之前變速機12G及後變速機12H的動作模式為第十一動作模式。因而,當第二切換部138及模式顯示部140之至少一方未連接時, 控制部22選擇第十一動作模式。亦即,控制部22將第二切換部138及模式顯示部140之至少一方未連接時、無法從第二切換部138及模式顯示部140之至少一方接收信號時、或檢測出第二切換部138及模式顯示部140之至少一方發生異常時的至少1個情況作為預定條件。而後,控制部22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第十一動作模式。
控制部22依據第二切換部138及模式顯示部140之至少一方未連接而自動選擇第十一動作模式後,第二切換部138及模式顯示部140變成連接中時,自動選擇第十二動作模式。亦即,控制部22將選擇第十一動作模式後第二切換部138及模式顯示部140已連接時、從第二切換部138及模式顯示部140收到信號時、或檢測出第二切換部138及模式顯示部140從異常變成正常時的至少1個情況作為預定條件。而後,控制部22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第十二動作模式。本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藉由依與第一切換部136、第二切換部138、及模式顯示部140之連接狀態,自動選擇前變速機12G及後變速機12H之動作模式,可達到例如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的作用及效果相同之作用及效果。
[第七種實施形態]
參照第八圖說明第七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的構成。以下,詳細說明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不同之處,關於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相同的構成,則使用相同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自行車電裝品12包含鑰匙單元12I。自行車電裝品12宜進一步包含電池104。自行車控制系統10包含分別將鑰匙單元12I及電池104與自 行車控制裝置20電性連接之複數條配線106。鑰匙單元12I可與配線106連接以及從配線106分離。藉由鑰匙單元12I與配線106連接,而控制部22與鑰匙單元12I連接。控制部22依預定條件選擇鑰匙單元12I之動作模式,並依據選擇之動作模式控制鑰匙單元12I。鑰匙單元12I之動作模式包含:准許向自行車電裝品12供給電力之第十三動作模式;及停止向自行車電裝品12供給電力之第十四動作模式。檢測部24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檢測部24同樣地檢測與鑰匙單元12I的連接狀態。檢測部24將與鑰匙單元12I之連接狀態的判定結果傳送至控制部22。與鑰匙單元12I之連接狀態係未連接狀態者例如包含:鑰匙單元12I從配線106分離之狀態、鑰匙單元12I之動作發生異常的情況、及配線106斷線之狀態。
記憶部26預先記憶規定與鑰匙單元12I之連接狀態、與鑰匙單元12I之動作模式的關係之表。控制部22與第一種實施形態同樣地按照第二圖之流程圖執行模式選擇處理。本實施形態係在第二圖之流程圖中,將步驟S11及步驟S12之操作部替換成自行車電裝品(鑰匙單元12I),並依據記憶於記憶部26之表選擇鑰匙單元12I的動作模式。表8係記憶於記憶部26之表的一例。
表8所示之第八表係當鑰匙單元12I連接中時規定第十三動作模式。因而,當鑰匙單元12I連接中時,控制部22選擇第十三動作模式。第八表係當鑰匙單元12I未連接時規定第十四動作模式。因而,當鑰匙單元12I未連接 時,控制部22選擇第十四動作模式。亦即,控制部22將未連接鑰匙單元12I時、無法從鑰匙單元12I接收信號時、或檢測出鑰匙單元12I之動作異常時之至少1個情況作為預定條件,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第十四動作模式。
控制部22依據鑰匙單元12I未連接而自動選擇第十四動作模式後,鑰匙單元12I變成連接中時,自動選擇第十三動作模式。亦即,控制部22將選擇第十四動作模式後已連接鑰匙單元12I時、從鑰匙單元12I收到信號時、或檢測出鑰匙單元12I從異常變成正常時之至少1個情況作為預定條件,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第十三動作模式。本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藉由依與鑰匙單元12I之連接狀態自動選擇鑰匙單元12I的動作模式,可達到例如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的作用及效果相同之作用及效果。
[第八種實施形態]
參照第九圖說明第八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的構成。以下,詳細說明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不同之處,關於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相同的構成,則使用相同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自行車電裝品12包含驅動單元12J。自行車電裝品12宜進一步包含車速感測器142及電池104。自行車控制系統10包含分別將驅動單元12J及電池104與自行車控制裝置20電性連接之複數條配線106。車速感測器142可與配線106連接以及從配線106分離。藉由連接車速感測器142而控制部22與車速感測器142連接。亦即,控制部22可與車速感測器142連接。車速感測器142將依前輪或後輪之旋轉速度的信號傳送至控制部22。車速感測 器142例如包含設於自行車車架上之磁性感測器。磁性感測器檢測設於前輪或後輪之磁鐵。
驅動單元12J可與配線106連接以及從配線106分離。驅動單元12J包含輔助人力驅動力之馬達12K。控制部22依據藉由車速感測器142所檢測之自行車的行駛速度(以下稱「車速」),控制驅動單元12J中馬達12K之輔助力及輔助比的至少一方。控制部22依預定條件選擇驅動單元12J之動作模式,並依據選擇之動作模式控制驅動單元12J。驅動單元12J之動作模式包含:依據車速感測器142之信號所運算的車速來控制馬達12K之第十五動作模式;及依據車速感測器142以外感測器之信號所運算的車速控制馬達12K之第十六動作模式。車速感測器142以外之感測器例如亦可係檢測馬達12K之旋轉速度的感測器,亦可係檢測曲柄之旋轉速度的感測器。
檢測部24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檢測部24同樣地檢測與車速感測器142的連接狀態。檢測部24將與車速感測器142之連接狀態的判定結果傳送至控制部22。與車速感測器142之連接狀態係未連接的狀態者包含:車速感測器142從配線106分離之狀態、車速感測器142之動作發生異常的狀態、及配線106斷線之狀態。記憶部26預先記憶規定與車速感測器142之連接狀態、與驅動單元12J的動作模式之關係的表。控制部22與第一種實施形態同樣地按照第二圖之流程圖執行模式選擇處理。本實施形態係在第二圖之流程圖中,將步驟S11及步驟S12之操作部替換成自行車電裝品(車速感測器142),並依據記憶於記憶部26之表選擇鑰匙單元12I的動作模式。表9係記憶於記憶部26之表的一例。
表9所示之第九表係當車速感測器142連接中時,規定可選擇之驅動單元12J的動作模式為第十五動作模式。因而將車速感測器142連接中時作為預定條件,控制部22依據檢測出該條件自動選擇第十五動作模式。第九表當車速感測器142未連接時規定可選擇之驅動單元12J的動作模式為第十六動作模式。因而控制部22當車速感測器142未連接時選擇第十六動作模式。亦即,控制部22將未連接車速感測器142時、無法從車速感測器142接收信號時、或檢測出車速感測器142之動作發生異常時之至少1個情況作為預定條件,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第十六動作模式。
控制部22依據車速感測器142未連接而選擇第十六動作模式後,車速感測器142變成連接中時自動選擇第十五動作模式。亦即,控制部22將選擇第十六動作模式後車速感測器142已連接時、從車速感測器142收到信號時、或檢測出車速感測器142從異常變成正常時之至少1個情況作為預定條件,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第十五動作模式。本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藉由依與車速感測器142的連接狀態自動選擇驅動單元12J之動作模式,可達到例如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自行車控制系統10的作用及效果相同之作用及效果。
[變形例]
關於上述各種實施形態之說明,係可採用按照本創作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及自行車控制系統的形態之例示,並無限制其形態之意圖。按 照本創作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及自行車控制系統,亦可採用例如以下所示之上述各種實施形態的變形例、及組合彼此不矛盾之至少2個變形例的形態。
‧第一~第八種實施形態只要彼此不矛盾即可彼此組合。
‧第一~第三、第五、及第六種實施形態中,自行車控制裝置20亦可不包含於顯示裝置100A~100E。
‧第四種實施形態中,自行車控制裝置20亦可包含於第一顯示裝置12E。
‧第四種實施形態中,亦可係1個顯示裝置包含第一顯示部12F及第二顯示部120之構成。
‧第六種實施形態中,第一切換部136、第二切換部138、及第九操作部134之至少1個亦可與顯示裝置100D分開設置。
‧第七及第八種實施形態中,自行車控制系統10亦可包含顯示裝置。此時,自行車控制裝置20亦可包含於顯示裝置。
‧第一~第八種實施形態中,自行車電裝品12之至少1個與顯示裝置100A~100E之至少一方,亦可藉由無線取代配線106而連接於自行車控制裝置20。此時,亦可將電力經由電線從共用之電池供給至自行車電裝品12,以無線連接之自行車電裝品12亦可具備個別之電池。
10‧‧‧自行車控制系統
12‧‧‧自行車電裝品
12A‧‧‧變速機
20‧‧‧自行車控制裝置
22‧‧‧控制部
24‧‧‧檢測部
26‧‧‧記憶部
102‧‧‧第一操作部
103‧‧‧踏頻感測器
104‧‧‧電池
106‧‧‧配線
108‧‧‧顯示部
100A‧‧‧顯示裝置
110‧‧‧第二操作部

Claims (16)

  1. 一種自行車控制裝置,其包含控制部,其係控制可以複數個動作模式動作之自行車電裝品,前述控制部依預定條件自動選擇前述動作模式,並以選擇之前述動作模式控制前述自行車電裝品。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前述自行車電裝品包含變速機,其係變更自行車之變速比,前述控制部可與第一操作部連接,前述動作模式包含:第一動作模式,其係以僅在操作前述第一操作部時變更前述自行車之變速比的方式控制前述變速機;及第二動作模式,其係以依據前述自行車之行駛狀態及行駛環境的至少一方變更前述自行車之變速比的方式控制前述變速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可與第二操作部連接,且可依據前述第二操作部之操作,手動選擇前述第一動作模式或前述第二動作模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將未連接前述第二操作部時、無法從前述第二操作部接收信號時、或檢測出前述第二操作部之動作異常時的至少1種情況作為前述預定條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前述第一動作模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將選擇前 述第一動作模式後已連接前述第二操作部時、從前述第二操作部接收到信號時、或檢測出前述第二操作部之動作從異常變成正常時的至少1種情況作為前述預定條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前述第二動作模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將未連接前述第一操作部時、無法從前述第一操作部接收信號時、或檢測出前述第一操作部之動作異常時的至少1種情況作為前述預定條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前述第二動作模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將選擇前述第二動作模式後已連接前述第一操作部時、從前述第一操作部接收到信號時、或檢測出前述第一操作部之動作從異常變成正常時的至少1種情況作為前述預定條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前述第一動作模式。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前述自行車電裝品包含車燈,前述控制部可連接於第三操作部,前述動作模式包含:第三動作模式,其係以依據前述第三操作部之操作變更前述車燈的亮燈狀態之方式控制前述車燈;第四動作模式,其係以依據自行車之行駛環境變更前述車燈之亮燈狀態的方式控制前述車燈;或第五動作模式,其係以不論前述自行車之行駛環境為何,皆維持前述車燈之亮燈狀態的方式控制前述車燈。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將未連接 前述第三操作部時、無法從前述第三操作部接收信號時、或檢測出前述第三操作部之動作異常時的至少1種情況作為前述預定條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前述第四動作模式或前述第五動作模式。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前述自行車電裝品包含馬達,其係可輔助人力驅動力,前述控制部可與前述馬達連接,前述動作模式包含:第六動作模式,其係使前述馬達輔助前述人力驅動力;及第七動作模式,其係不使前述馬達輔助前述人力驅動力。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將未連接前述馬達時、無法從前述馬達接收信號時、或檢測出前述馬達之動作異常時的至少1種情況作為前述預定條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前述第七動作模式。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將選擇前述第七動作模式後已連接前述馬達時、收到來自前述馬達之信號時、或檢測出前述馬達之動作從異常變成正常時的至少1種情況作為前述預定條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前述第六動作模式。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前述自行車電裝品包含第一顯示部,前述控制部可與第二顯示部連接,前述動作模式包含:第八動作模式,其係使前述第一顯示部顯示;及 第九動作模式,其係使前述第二顯示部顯示。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將未連接前述第二顯示部時、無法從前述第二顯示部接收信號時、或檢測出前述第二顯示部之動作異常時的至少1種情況作為前述預定條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前述第八動作模式。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或第14項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將選擇前述第八動作模式後已連接前述第二顯示部時、從前述第二顯示部收到信號時、或檢測出前述第二顯示部從異常變成正常時之至少1種情況作為前述預定條件,滿足該條件時自動選擇前述第九動作模式。
  16. 一種自行車控制系統,其包含: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5項中任一項之自行車控制裝置;及前述自行車電裝品。
TW105210097U 2015-07-29 2016-07-05 自行車控制裝置及具備該控制裝置之自行車控制系統 TWM53027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3839U JP3200367U (ja) 2015-07-29 2015-07-29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自転車用制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0279U true TWM530279U (zh) 2016-10-11

Family

ID=54330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0097U TWM530279U (zh) 2015-07-29 2016-07-05 自行車控制裝置及具備該控制裝置之自行車控制系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3200367U (zh)
CN (1) CN106394802B (zh)
DE (1) DE202016103923U1 (zh)
TW (1) TWM53027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0704B (zh) * 2016-10-20 2018-01-11 邱香蘭 以生理訊號為變速指標之運動器材變速系統
TWI624397B (zh) * 2017-01-23 2018-05-21 巨大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Bicycle display device that changes display interface according to riding stat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47684B2 (ja) * 2018-05-07 2021-10-13 株式会社シマノ 人力駆動車用部品の制御装置および人力駆動車
JP6921783B2 (ja) * 2018-05-25 2021-08-18 株式会社シマノ 人力駆動車用制御装置
JP7186126B2 (ja) * 2019-03-29 2022-12-08 株式会社シマノ 人力駆動車用制御装置、人力駆動車用ドライブユニット、人力駆動車用制御方法、および、外部端末
JP2020189500A (ja) * 2019-05-17 2020-11-26 株式会社シマノ 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装置
DE102021121417A1 (de) * 2020-08-31 2022-03-03 Shimano Inc. Steuervorrichtung für ein vom menschen angetriebenes fahrzeug, steuersystem für ein vom menschen angetriebenes 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m einstellen des steuerzustands der steuervorrichtung
JP2022182735A (ja) * 2021-05-28 2022-12-08 株式会社シマノ 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28116B2 (ja) 1996-12-19 2001-01-29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切換スイッチ
EP1384659B1 (en) * 2002-07-24 2009-12-23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uter control arrangement and method
JP2008001229A (ja) * 2006-06-22 2008-01-10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変速制御装置及び自転車用変速制御方法
DE102010028658A1 (de) * 2010-05-06 2011-11-10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utomatischen Steuerung des Gangs eines Elektrofahrrad-Getriebes
US8825322B1 (en) * 2013-04-15 2014-09-02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onent controlling apparatus
CN103273998B (zh) * 2013-05-17 2015-08-05 温州锐柏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灯光和动力智能控制系统
JP6005110B2 (ja) * 2013-10-29 2016-10-12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
US9676441B2 (en) * 2013-11-12 2017-06-13 Giant Manufacturing Co. Ltd Automatic shock absorber system for bicycl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0704B (zh) * 2016-10-20 2018-01-11 邱香蘭 以生理訊號為變速指標之運動器材變速系統
TWI624397B (zh) * 2017-01-23 2018-05-21 巨大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Bicycle display device that changes display interface according to riding sta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94802A (zh) 2017-02-15
DE202016103923U1 (de) 2016-10-26
CN106394802B (zh) 2019-05-07
JP3200367U (ja) 2015-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30279U (zh) 自行車控制裝置及具備該控制裝置之自行車控制系統
TWI723021B (zh) 操作控制裝置及自行車用表示裝置
CN112078723B (zh) 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及自行车用控制系统
TWI730199B (zh) 自行車用顯示裝置
US20210031882A1 (en) Bicycle controller and bicycle control system including bicycle controller
US10940765B2 (en) Bicycle display
US9682743B2 (en) Bicycle control system
US9896156B2 (en) Gear changing control apparatus
JP6177160B2 (ja) 電動機付自転車
JP5146879B2 (ja) アシスト力付き車両
JP2015085920A (ja) 電動補助自転車
JP5872999B2 (ja) 電動機付自転車
KR20110006501A (ko) 자전거 주행 상태 표시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JP7489346B2 (ja) 自転車用表示装置
JP2009119993A (ja) 電動補助自転車
JP5367501B2 (ja) トルクレンチ
JP2014184913A (ja) 電動自転車
KR101873654B1 (ko) 자전거 안전장치
TW202009177A (zh) 通訊裝置、無線系統及操作裝置
JP2011226881A (ja) 車両用計器
KR101759547B1 (ko) 자동차 변속레버 표시장치의 순간점등 시스템
TW201400355A (zh) 助力自行車之騎乘安全防護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