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7356U - 鏈條的有縫滾子 - Google Patents

鏈條的有縫滾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7356U
TWM527356U TW105205184U TW105205184U TWM527356U TW M527356 U TWM527356 U TW M527356U TW 105205184 U TW105205184 U TW 105205184U TW 105205184 U TW105205184 U TW 105205184U TW M527356 U TWM527356 U TW M52735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d portion
reference surface
slit
roller
exten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51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Neng-Jia Wu
Original Assignee
A Man Power Transmis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 Man Power Transmis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 Man Power Transmission Co Ltd
Priority to TW1052051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7356U/zh
Priority to CN201620400207.2U priority patent/CN205824046U/zh
Publication of TWM5273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7356U/zh

Links

Landscapes

  • Reduction Rolling/Reduction Stand/Operation Of Reduction Machine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Description

鏈條的有縫滾子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鏈條,特別是指一種鏈條的有縫滾子。
如圖1所示,一般鏈條1在設計上,通常是由數個串接單元11串接成環圈狀,每一個串接單元11包含兩片間隔相對的內鏈片111、兩片分別位於該等內鏈片111外側的外鏈片112、一支插設於該等內鏈片111中且兩端分別連結該等外鏈片112的鏈軸113、一個套設於該鏈軸113外圍且連接該等內鏈片111的襯套114,及一個可轉動地套設在該襯套114外圍且位於該等內鏈片111間的滾子115。該襯套114及該等內鏈片111組成一個結合體,該鏈軸113和該等外鏈片112連結成一個連動體,該連動體可相對於該結合體樞擺,藉此讓該鏈條1具有可彎折的特性。而以下主要是針對該滾子115來說明,依據該滾子115的成形方式及構造,大致可分為有縫滾子與無縫滾子兩種。
如圖2、3所示,一種現有鏈條的有縫滾子2,為一個繞著一條中心軸線21且截面略呈C形的中空圓柱狀體,並包含兩個左右相鄰且上下直向延伸的開縫面22。該等開縫面22相配合界定出一個直立連通的縫隙23。
如圖2、4所示,該有縫滾子2製造時,是通过一個加工設備3,將一片長方形的金屬片20,經過數次沖壓加工而捲繞成該有縫滾子2。在上述加工過程中,當沖壓彎折而使位於兩側的該等開縫面22相鄰靠近時,由於該等開縫面22皆為直立面,所以該等開縫面22彼此會直接受到對方垂直於表面的正向作用力F(見圖3),極容易因應力集中而分開變形,不但會造成該縫隙23變大而容易卡住鏈齒(圖未示),而且還會使得該有縫滾子2的徑向尺寸精度變劣,進而失去真圓度。所以在使用時,當該有縫滾子2與該鏈條(圖未示)的其他構件滾動地接觸時,容易產生磨耗而發出噪音,往往導致該鏈條強度降低且使用壽命縮短,因此該有縫滾子2的設計仍有待改善。
再就前述無縫滾子(圖未示)的成形方式及構造而言,由於該無縫滾子為一個截面略呈圓環形的中空圓柱狀體,主要是利用冷鍛成型法加工製造而成,製造時需要經過數次沖鍛製程,材料的變形量大,產品容易出現裂紋,導致該無縫滾子的機械強度不佳,此外在製造上,該無縫滾子之內、外周面的同心度也不好控制,產品內、外徑的直桶度不佳,所以不僅製造上較麻煩,產品良率也不高,因此該無縫滾子的設計也有待改善。
而本新型主要是針對該有縫滾子來改良,以期提供真圓度佳的有縫滾子。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提高真圓度的鏈條的有縫滾子。
於是,本新型鏈條的有縫滾子,為一個繞著一條中心軸線的中空圓柱狀體,包含上下間隔且分別繞著該中心軸線而呈C形的一個上環面與一個下環面,及兩個左右對應且上下向延伸的開縫面,每一個開縫面皆連接於該上環面與該下環面之端緣間,該等開縫面相配合界定出一條不平行於該中心軸線且呈非直線延伸的縫隙。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5與圖6,本新型有縫滾子4的一第一實施例,是用於安裝在一條鏈條(圖未示)上,該有縫滾子4為一個繞著一條中心軸線41的中空圓柱狀體,包含上下間隔且分別繞著該中心軸線41而呈C形的一個上環面42與一個下環面43、內外同心地環繞該中心軸線41且連接該上環面42與該下環面43之內、外周緣的一個內周面44與一個外周面45,及兩個左右對應且上下向延伸的開縫面46。每一個開縫面46呈非直面,皆連接於該上環面42、該下環面43、該內周面44與該外周面45之端緣間,該等開縫面46相配合界定出一條不平行於該中心軸線41且呈非直線延伸的縫隙47。
以下進一步說明該縫隙47的形狀,該有縫滾子4定義出位於該縫隙47之右側與左側且分別軸向通過該上環面42與該下環面43的一個第一基準面48及一個第二基準面49。本第一實施例的該縫隙47呈彎弧形,並具有一個由該第一基準面48通過該下環面43的部位向上且逐漸往該第二基準面49的方向彎弧延伸的第一端部471、一個由該第一基準面48通過該上環面42的部位向下且逐漸往該第二基準面49的方向彎弧延伸的第二端部472,及一個位居該第一端部471與該第二端部472間且位於該第二基準面49上的中間部473。
如圖5、7所示,製造時,先利用一個裁切設備(圖未示),在一捲長條狀的金屬帶(圖未示)上,裁切出一片具有預定長度及邊緣形狀的金屬片5,在本第一實施例中,該金屬片5的左右兩側邊緣呈形狀對應的彎弧形。接著,再通过一個加工設備6,經過數次沖壓加工,將該金屬片5捲繞成該有縫滾子4,以完成製造。
參閱圖6,須說明的是,在該金屬片5被沖壓彎折,而使位於兩側的該等開縫面46相鄰靠近時,由於該等開縫面46分別呈彎弧形,所以當該等開縫面46彼此受到對方垂直於該第一基準面48及該第二基準面49的作用力F時,將於各部位產生一個垂直於各別的開縫面46的第一分力Fy,及一個垂直於該第一分力Fy且外切於各別的開縫面46的第二分力Fx,而且作用於各別開縫面46上的該等第二分力Fx將會相互牽扯抵消,所以該等開縫面46彼此受到對方垂直於表面的正向作用力等於第一分力Fy,乃小於作用力F,也就是說該等開縫面46不沿著軸向直線延伸的設計,可以分散應力以防止變形的發生,能使該有縫滾子4的徑向尺寸精度幾不發生變化,而可獲得精度良好的捲繞加工效果,以達到提高真圓度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能讓所形成的該縫隙47變窄,也就是接縫處更密合,以避免發生卡住鏈齒(圖未示)的情況。所以當安裝於該等鏈條(圖未示)時,可達到維持鏈條強度、防止磨耗及延長使用壽命等效果,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的目的。
參閱圖8及圖9,本新型鏈條的有縫滾子4的一第二實施例的構造大致相同於該第一實施例,差別在於:本第二實施例的該縫隙47略呈側立U形,並具有一個由該第一基準面48通過該下環面43的部位向上傾斜延伸至該第二基準面49的第一端部471、一個由該第一基準面48通過該上環面42的部位向下傾斜延伸至該第二基準面49的第二端部472,及一個直線連接該第一端部471與該第二端部472且位於該第二基準面49上的中間部473。本第二實施例之有縫滾子4同樣可以防止應力集中,並能提高真圓度。
參閱圖10及圖11,本新型鏈條的有縫滾子4的一第三實施例的構造大致相同於該第一實施例,差別在於:本第三實施例的該縫隙47略呈N形,並具有一個由該下環面43沿著該第一基準面48直線向上延伸的第一端部471、一個由該上環面42且沿著該第二基準面49直線向下延伸的第二端部472,及一個傾斜連接該第一端部471與該第二端部472的中間部473。本第三實施例之有縫滾子4同樣可防止應力集中,並能提高真圓度。
參閱圖12及圖13,本新型鏈條的有縫滾子4的一第四實施例的構造大致相同於該第一實施例,差別在於:本第四實施例的該縫隙47呈斜線形,並具有一個位於該第二基準面49通過該下環面43的部位的第一端部471、一個位於該第一基準面48通過該上環面42的部位的第二端部472,及一個傾斜連接該第一端部471與該第二端部472的中間部473。本第四實施例之有縫滾子4同樣可防止應力集中,並能提高真圓度。
參閱圖14及圖15,本新型鏈條的有縫滾子4的一第五實施例的構造大致相同於該第一實施例,差別在於:本第五實施例的該縫隙47略呈波浪形,並具有一個由該第一基準面48通過該下環面43的部位向上且逐漸往該第二基準面49的方向彎弧延伸的第一端部471、一個由該第一基準面48通過該上環面42的部位向下且逐漸往該第二基準面49的方向彎弧延伸的第二端部472,及一個連接於該第一端部471與該第二端部472之間且呈彎弧形的中間部473,該中間部473由該第一端部471之上端向上逐漸往該第一基準面48的方向彎弧延伸至鄰近該第一基準面48,接著再向上逐漸往該第二基準面49的方向彎弧延伸至該第二端部472之下端。本第五實施例之有縫滾子4同樣可防止應力集中,並能提高真圓度。
參閱圖16及圖17,本新型鏈條的有縫滾子4的一第六實施例的構造大致相同於該第一實施例,差別在於:本第六實施例的該縫隙47具有一個由該下環面43往上直向延伸的第一端部471、一個由該上環面42往下直向延伸的第二端部472,及一個連接於該第一端部471與該第二端部472之間且不平行於該中心軸線41的中間部473。該第一端部471與該第二端部472對應位於該第一基準面48與該第二基準面49之間,該中間部473呈S形彎弧,是由該第一端部471之上端向上往該第二基準面49的方向彎弧延伸,接著向上往該第二基準面49的方向彎弧延伸,再連接於該第二端部472之下端。該第一端部471與該中間部473間的夾角θ呈鈍角,且該第二端部472與該中間部473間的夾角θ呈鈍角。每一個第一端部471或每一個第二端部472的長度為該縫隙47長度的8%~20%,若小於8%時,則結構強度不佳,若大於20%時,捲繞加工後較不易維持真圓度,因此本第六實施例之有縫滾子4同樣可防止應力集中,並能提高真圓度。當然在實施上,該縫隙47的形狀還可以稍加改變,因此實施上不以本第六實施例為限。
參閱圖18及圖19,本新型鏈條的有縫滾子4的一第七實施例的構造大致相同於該第六實施例,差別在於:該縫隙47的該第一端部471由該下環面43沿著該第二基準面49往上直向延伸,該第二端部472由該上環面42沿著該第二基準面49往下直向延伸,而且本第七實施例的該中間部473的形狀也不同,該中間部473略呈側立U形,是由該第一端部471之上端彎折往該第一基準面48的方向橫向延伸,接著沿著該第一基準面48往上直向延伸,再彎折往該第二基準面49的方向橫向延伸,直至連接於該第二端部472之下端。本第七實施例之有縫滾子4同樣可防止應力集中,並能提高真圓度。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4‧‧‧有縫滾子
41‧‧‧中心軸線
42‧‧‧上環面
43‧‧‧下環面
44‧‧‧內周面
45‧‧‧外周面
46‧‧‧開縫面
47‧‧‧縫隙
471‧‧‧第一端部
472‧‧‧第二端部
473‧‧‧中間部
48‧‧‧第一基準面
49‧‧‧第二基準面
5‧‧‧金屬片
6‧‧‧加工設備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一種現有鏈條的一不完整的局部剖視圖; 圖2是一種現有鏈條之有縫滾子的一立體圖; 圖3是圖2之該有縫滾子的一前視示意圖; 圖4是圖2之該有縫滾子的一成型流程示意圖,說明一片金屬片經過數次沖壓加工而捲繞成型為一個有縫滾子的製造流程; 圖5是本新型鏈條的有縫滾子的一第一實施例的一立體圖; 圖6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前視示意圖; 圖7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成型流程示意圖,說明將一片金屬片經過數次沖壓加工而捲繞成一個有縫滾子的製造流程; 圖8是本新型鏈條的有縫滾子的一第二實施例的一立體圖; 圖9是該第二實施例的一前視示意圖; 圖10是本新型鏈條的有縫滾子的一第三實施例的一立體圖; 圖11是該第三實施例的一前視示意圖; 圖12是本新型鏈條的有縫滾子的一第四實施例的一立體圖; 圖13是該第四實施例的一前視示意圖; 圖14是本新型鏈條的有縫滾子的一第五實施例的一立體圖; 圖15是該第五實施例的一前視示意圖; 圖16是本新型鏈條的有縫滾子的一第六實施例的一立體圖; 圖17是該第六實施例的一前視示意圖; 圖18是本新型鏈條的有縫滾子的一第七實施例的一立體圖;及 圖19是該第七實施例的一前視示意圖。
4‧‧‧有縫滾子
41‧‧‧中心軸線
42‧‧‧上環面
43‧‧‧下環面
44‧‧‧內周面
45‧‧‧外周面
46‧‧‧開縫面
47‧‧‧縫隙
471‧‧‧第一端部
472‧‧‧第二端部
473‧‧‧中間部

Claims (10)

  1. 一種鏈條的有縫滾子,為一個繞著一條中心軸線的中空圓柱狀體,包含:上下間隔且分別繞著該中心軸線而呈C形的一個上環面與一個下環面,及兩個左右對應且上下向延伸的開縫面,每一個開縫面皆連接於該上環面與該下環面之端緣間,該等開縫面相配合界定出一條不平行於該中心軸線且呈非直線延伸的縫隙。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鏈條的有縫滾子,其中,該有縫滾子定義出相對間隔且軸向通過該上環面與該下環面的一個第一基準面及一個第二基準面,該縫隙呈彎弧形,並具有一個由該第一基準面通過該下環面的部位向上且逐漸往該第二基準面的方向彎弧延伸的第一端部、一個由該第一基準面通過該上環面的部位向下且逐漸往該第二基準面的方向彎弧延伸的第二端部,及一個位居該第一端部與該第二端部間且位於該第二基準面上的中間部。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鏈條的有縫滾子,其中,該有縫滾子定義出相對間隔且軸向通過該上環面與該下環面的一個第一基準面及一個第二基準面,而該縫隙略呈側立U形,並具有一個由該第一基準面通過該下環面的部位向上傾斜延伸至該第二基準面的第一端部、一個由該第一基準面通過該上環面的部位向下傾斜延伸至該第二基準面的第二端部,及一個直線連接該第一端部與該第二端部且位於該第二基準面上的中間部。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鏈條的有縫滾子,其中,該有縫滾子定 義出相對間隔且軸向通過該上環面與該下環面的一個第一基準面及一個第二基準面,而該縫隙略呈N形,並具有一個由該下環面沿著該第一基準面直線向上延伸的第一端部、一個由該上環面且沿著該第二基準面直線向下延伸的第二端部,及一個傾斜連接該第一端部與該第二端部的中間部。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鏈條的有縫滾子,其中,該有縫滾子定義出相對間隔且軸向通過該上環面與該下環面的一個第一基準面及一個第二基準面,而該縫隙呈斜線形,並具有一個位於該第二基準面通過該下環面的部位的第一端部、一個位於該第一基準面通過該上環面的部位的第二端部,及一個傾斜連接該第一端部與該第二端部的中間部。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鏈條的有縫滾子,其中,該有縫滾子定義出相對間隔且軸向通過該上環面與該下環面的一個第一基準面及一個第二基準面,而該縫隙略呈波浪形,並具有一個由該第一基準面通過該下環面的部位向上且逐漸往該第二基準面的方向彎弧延伸的第一端部、一個由該第一基準面通過該上環面的部位向下且逐漸往該第二基準面的方向彎弧延伸的第二端部,及一個連接於該第一端部與該第二端部之間且呈彎弧形的中間部,該中間部由該第一端部之上端向上逐漸往該第一基準面的方向彎弧延伸至鄰近該第一基準面,接著再向上逐漸往該第二基準面的方向彎弧延伸至該第二端部之下端。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鏈條的有縫滾子,其中,該縫隙具有一 個由該下環面往上直向延伸的第一端部、一個由該上環面往下直向延伸的第二端部,及一個連接於該第一端部與該第二端部之間且不平行於該中心軸線的中間部。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鏈條的有縫滾子,其中,該縫隙之該第一端部與該中間部間的夾角呈鈍角,且該第二端部與該中間部間的夾角呈鈍角。
  9. 如請求項7或8所述的鏈條的有縫滾子,其中,該有縫滾子定義出相對間隔且軸向通過該上環面與該下環面的一個第一基準面及一個第二基準面,該縫隙之該第一端部與該第二端部對應位於該第一基準面與該第二基準面之間,該中間部呈S形彎弧,由該第一端部之上端向上往該第二基準面的方向彎弧延伸,接著向上往該第二基準面的方向彎弧延伸,再連接於該第二端部之下端。
  10. 如請求項7所述的鏈條的有縫滾子,其中,該有縫滾子定義出相對間隔且軸向通過該上環面與該下環面的一個第一基準面及一個第二基準面,而該縫隙之該第一端部是由該下環面沿著該第二基準面往上直向延伸,該第二端部是由該上環面沿著該第二基準面往下直向延伸,該中間部由該第一端部之上端彎折往該第一基準面的方向橫向延伸,接著沿著該第一基準面往上直向延伸,再彎折往該第二基準面的方向橫向延伸,直至連接於該第二端部之下端。
TW105205184U 2016-04-14 2016-04-14 鏈條的有縫滾子 TWM5273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5184U TWM527356U (zh) 2016-04-14 2016-04-14 鏈條的有縫滾子
CN201620400207.2U CN205824046U (zh) 2016-04-14 2016-05-05 链条的有缝滚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5184U TWM527356U (zh) 2016-04-14 2016-04-14 鏈條的有縫滾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7356U true TWM527356U (zh) 2016-08-21

Family

ID=57183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5184U TWM527356U (zh) 2016-04-14 2016-04-14 鏈條的有縫滾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24046U (zh)
TW (1) TWM52735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5297A (zh) * 2018-12-31 2019-04-09 东华链条兴化有限公司 高精度链条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24046U (zh) 2016-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76441B1 (ko) 나사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나사 장치
JP6112398B2 (ja) 回転鍛造用金型
JP2006289496A (ja) 円筒軸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528096A (ja) 分割型軸受リングの製造方法
JP2013130388A5 (zh)
JP2018012109A5 (zh)
JP6631066B2 (ja) ラジアルニードル軸受用保持器の製造方法
JP3933336B2 (ja) スラスト針状ころ軸受用保持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M527356U (zh) 鏈條的有縫滾子
JP4923597B2 (ja) 円筒状軸製品の成形方法および成形金型
JP4483365B2 (ja) スラスト円筒ころ軸受用保持器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195986A (ja) 円筒軸
EP3186021B1 (en) Apparatus for roll forming
JP3984972B2 (ja) ころ軸受およびその保持器の製造方法
GB2515512A (en) Article and method of formation
JP5012038B2 (ja) 金属製リングの製造方法
TWM497213U (zh) 鏈條之有縫襯套
JP4453264B2 (ja) シェル形ころ軸受
WO2018199232A1 (ja) 球面滑り軸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50331B2 (ja) スラストころ軸受用保持器の製造方法
JP5625550B2 (ja) フランジ付中空軸部材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2000288678A (ja) 自在継手外輪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338890A (zh) 鏈條零件的製造方法
JP2009014164A (ja) 鍔付円筒状部材の製造方法
CN110871250B (zh) 整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