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24046U - 链条的有缝滚子 - Google Patents

链条的有缝滚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24046U
CN205824046U CN201620400207.2U CN201620400207U CN205824046U CN 205824046 U CN205824046 U CN 205824046U CN 201620400207 U CN201620400207 U CN 201620400207U CN 205824046 U CN205824046 U CN 2058240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um level
roller
seamed
chain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002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能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c Chai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c Chai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c Chai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c Chain Industri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240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240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Reduction Rolling/Reduction Stand/Operation Of Reduction Machine (AREA)

Abstract

一种链条的有缝滚子,为一个绕着一条中心轴线的中空圆柱状体,包含上下间隔且分别绕着该中心轴线而呈C形的一个上环面与一个下环面,及两个左右对应且上下向延伸的开缝面,每一个开缝面皆连接于该上环面与该下环面的端缘间,所述开缝面相配合界定出一条不平行于该中心轴线且呈非直线延伸的缝隙。通过所述开缝面为非直面的设计,于卷绕加工时,可防止应力集中,并能提高真圆度。

Description

链条的有缝滚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链条,特别是涉及一种链条的有缝滚子。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一般链条1在设计上,通常是由数个串接单元11串接成环圈状,每一个串接单元11包含两片间隔相对的内链片111、两片分别位于所述内链片111外侧的外链片112、一支插设于所述内链片111中且两端分别连结所述外链片112的链轴113、一个套设于该链轴113外围且连接所述内链片111的衬套114,及一个可转动地套设在该衬套114外围且位于所述内链片111间的滚子115。该衬套114及所述内链片111组成一个结合体,该链轴113和所述外链片112连结成一个连动体,该连动体可相对于该结合体枢摆,借此让该链条1具有可弯折的特性。而以下主要是针对该滚子115来说明,依据该滚子115的成形方式及构造,大致可分为有缝滚子与无缝滚子两种。
如图2、3所示,一种现有链条的有缝滚子2,为一个绕着一条中心轴线21且截面略呈C形的中空圆柱状体,并包含两个左右相邻且上下直向延伸的开缝面22。所述开缝面22相配合界定出一个直立连通的缝隙23。
如图2、4所示,该有缝滚子2制造时,是通过一个加工设备3,将一片长方形的金属片20,经过数次冲压加工而卷绕成该有缝滚子2。在上述加工过程中,当冲压弯折而使位于两侧的所述开缝面22相邻靠近时,由于所述开缝面22皆为直立面,所以所述开缝面22彼此会直接受到对方垂直于表面的正向作用力F(见图3),极容易因应力集中而分开变形,不但会造成该缝隙23变大而容易卡住链齿(图未示),而且还会使得该有缝滚子2的径向尺寸精度变劣,进而失去真圆度。所以在使用时,当该有缝滚子2与该链条(图未示)的其他构件滚动地接触时,容易产生磨耗而发出噪音,往往导致该链条强度降低且使用寿命缩短,因此该有缝滚子2的设计仍有待改善。
再就前述无缝滚子(图未示)的成形方式及构造而言,由于该无缝滚子为一个截面略呈圆环形的中空圆柱状体,主要是利用冷锻成型法加工制造而成,制造时需要经过数次冲锻制程,材料的变形量大,产品容易出现裂纹,导致该无缝滚子的机械强度不佳,此外在制造上,该无缝滚子的内、外周面的同心度也不好控制,产品内、外径的直桶度不佳,所以不仅制造上较麻烦,产品良率也不高,因此该无缝滚子的设计也有待改善。
而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该有缝滚子来改良,以期提供真圆度佳的有缝滚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真圆度的链条的有缝滚子。
本实用新型的链条的有缝滚子,为一个绕着一条中心轴线的中空圆柱状体,包含上下间隔且分别绕着该中心轴线而呈C形的一个上环面与一个下环面,及两个左右对应且上下向延伸的开缝面,每一个开缝面皆连接于该上环面与该下环面的端缘间,每一个开缝面呈非直面,所述开缝面相配合界定出一条不平行于该中心轴线且呈非直线延伸的缝隙。
本实用新型的链条的有缝滚子,该有缝滚子定义出相对间隔且轴向通过该上环面与该下环面的一个第一基准面及一个第二基准面,该缝隙呈弯弧形,并具有一个由该第一基准面通过该下环面的部位向上且逐渐往该第二基准面的方向弯弧延伸的第一端部、一个由该第一基准面通过该上环面的部位向下且逐渐往该第二基准面的方向弯弧延伸的第二端部,及一个位居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间且位于该第二基准面上的中间部。
本实用新型的链条的有缝滚子,该有缝滚子定义出相对间隔且轴向通过该上环面与该下环面的一个第一基准面及一个第二基准面,而该缝隙略呈侧立U形,并具有一个由该第一基准面通过该下环面的部位向上倾斜延伸至该第二基准面的第一端部、一个由该第一基准面通过该上环面的部位向下倾斜延伸至该第二基准面的第二端部,及一个直线连接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且位于该第二基准面上的中间部。
本实用新型的链条的有缝滚子,该有缝滚子定义出相对间隔且轴向通过该上环面与该下环面的一个第一基准面及一个第二基准面,而该缝隙略呈N形,并具有一个由该下环面沿着该第一基准面直线向上延伸的第一端部、一个由该上环面且沿着该第二基准面直线向下延伸的第二端部,及一个倾斜连接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的中间部。
本实用新型的链条的有缝滚子,该有缝滚子定义出相对间隔且轴向通过该上环面与该下环面的一个第一基准面及一个第二基准面,而该缝隙呈斜线形,并具有一个位于该第二基准面通过该下环面的部位的第一端部、一个位于该第一基准面通过该上环面的部位的第二端部,及一个倾斜连接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的中间部。
本实用新型的链条的有缝滚子,该有缝滚子定义出相对间隔且轴向通过该上环面与该下环面的一个第一基准面及一个第二基准面,而该缝隙略呈波浪形,并具有一个由该第一基准面通过该下环面的部位向上且逐渐往该第二基准面的方向弯弧延伸的第一端部、一个由该第一基准面通过该上环面的部位向下且逐渐往该第二基准面的方向弯弧延伸的第二端部,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间且呈弯弧形的中间部,该中间部由该第一端部的上端向上逐渐往该第一基准面的方向弯弧延伸至邻近该第一基准面,接着再向上逐渐往该第二基准面的方向弯弧延伸至该第二端部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链条的有缝滚子,该缝隙具有一个由该下环面往上直向延伸的第一端部、一个由该上环面往下直向延伸的第二端部,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间且不平行于该中心轴线的中间部。
本实用新型的链条的有缝滚子,该缝隙的该第一端部与该中间部间的夹角呈钝角,且该第二端部与该中间部间的夹角呈钝角。
本实用新型的链条的有缝滚子,该有缝滚子定义出相对间隔且轴向通过该上环面与该下环面的一个第一基准面及一个第二基准面,该缝隙的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对应位于该第一基准面与该第二基准面间,该中间部呈S形弯弧,由该第一端部的上端向上往该第二基准面的方向弯弧延伸,接着向上往该第二基准面的方向弯弧延伸,再连接于该第二端部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链条的有缝滚子,该有缝滚子定义出相对间隔且轴向通过该上环面与该下环面的一个第一基准面及一个第二基准面,而该缝隙的该第一端部是由该下环面沿着该第二基准面往上直向延伸,该第二端部是由该上环面沿着该第二基准面往下直向延伸,该中间部由该第一端部的上端弯折往该第一基准面的方向横向延伸,接着沿着该第一基准面往上直向延伸,再弯折往该第二基准面的方向横向延伸,直至连接于该第二端部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开缝面为非直面的设计,于加工时可防止应力集中,并能提高真圆度。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种现有链条的一不完整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一种现有链条的有缝滚子的一立体图;
图3是图2的该有缝滚子的一前视示意图;
图4是图2的该有缝滚子的一成型流程示意图,说明一片金属片经过数次冲压加工而卷绕成型为一个有缝滚子的制造流程;
图5是本实用新型链条的有缝滚子的一第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6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前视示意图;
图7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成型流程示意图,说明将一片金属片经过数次冲压加工而卷绕成一个有缝滚子的制造流程;
图8是本实用新型链条的有缝滚子的一第二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9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一前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链条的有缝滚子的一第三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11是该第三实施例的一前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链条的有缝滚子的一第四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13是该第四实施例的一前视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链条的有缝滚子的一第五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15是该第五实施例的一前视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链条的有缝滚子的一第六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17是该第六实施例的一前视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链条的有缝滚子的一第七实施例的一立体图;及
图19是该第七实施例的一前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以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5与图6,本实用新型有缝滚子4的一第一实施例,是用于安装在一条链条(图未示)上,该有缝滚子4为一个绕着一条中心轴线41的中空圆柱状体,包含上下间隔且分别绕着该中心轴线41而呈C形的一个上环面42与一个下环面43、内外同心地环绕该中心轴线41且连接该上环面42与该下环面43的内、外周缘的一个内周面44与一个外周面45,及两个左右对应且上下向延伸的开缝面46。每一个开缝面46呈非直面,皆连接于该上环面42、该下环面43、该内周面44与该外周面45的端缘间,所述开缝面46相配合界定出一条不平行于该中心轴线41且呈非直线延伸的缝隙47。
以下进一步说明该缝隙47的形状,该有缝滚子4定义出位于该缝隙47的右侧与左侧且分别轴向通过该上环面42与该下环面43的一个第一基准面48及一个第二基准面49。本第一实施例的该缝隙47呈弯弧形,并具有一个由该第一基准面48通过该下环面43的部位向上且逐渐往该第二基准面49的方向弯弧延伸的第一端部471、一个由该第一基准面48通过该上环面42的部位向下且逐渐往该第二基准面49的方向弯弧延伸的第二端部472,及一个位居该第一端部471与该第二端部472间且位于该第二基准面49上的中间部473。
如图5、7所示,制造时,先利用一个裁切设备(图未示),在一卷长条状的金属带(图未示)上,裁切出一片具有预定长度及边缘形状的金属片5,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金属片5的左右两侧边缘呈形状对应的弯弧形。接着,再通过一个加工设备6,经过数次冲压加工,将该金属片5卷绕成该有缝滚子4,以完成制造。
参阅图6,须说明的是,在该金属片5被冲压弯折,而使位于两侧的所述开缝面46相邻靠近时,由于所述开缝面46分别呈弯弧形,所以当所述开缝面46彼此受到对方垂直于该第一基准面48及该第二基准面49的作用力F时,将于各部位产生一个垂直于各自的开缝面46的第一分力Fy,及一个垂直于该第一分力Fy且外切于各自的开缝面46的第二分力Fx,而且作用于各自开缝面46上的所述第二分力Fx将会相互牵扯抵消,所以所述开缝面46彼此受到对方垂直于表面的正向作用力等于第一分力Fy,乃小于作用力F,也就是说所述开缝面46不沿着轴向直线延伸的设计,可以分散应力以防止变形的发生,能使该有缝滚子4的径向尺寸精度几乎不发生变化,而可获得精度良好的卷绕加工效果,以达到提高真圆度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能让所形成的该缝隙47变窄,也就是接缝处更密合,以避免发生卡住链齿(图未示)的情况。所以当安装于所述链条(图未示)时,可达到维持链条强度、防止磨耗及延长使用寿命等效果,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参阅图8及图9,本实用新型链条的有缝滚子4的一第二实施例的构造大致相同于该第一实施例,差别在于:本第二实施例的该缝隙47略呈侧立U形,并具有一个由该第一基准面48通过该下环面43的部位向上倾斜延伸至该第二基准面49的第一端部471、一个由该第一基准面48通过该上环面42的部位向下倾斜延伸至该第二基准面49的第二端部472,及一个直线连接该第一端部471与该第二端部472且位于该第二基准面49上的中间部473。本第二实施例的有缝滚子4同样可以防止应力集中,并能提高真圆度。
参阅图10及图11,本实用新型链条的有缝滚子4的一第三实施例的构造大致相同于该第一实施例,差别在于:本第三实施例的该缝隙47略呈N形,并具有一个由该下环面43沿着该第一基准面48直线向上延伸的第一端部471、一个由该上环面42且沿着该第二基准面49直线向下延伸的第二端部472,及一个倾斜连接该第一端部471与该第二端部472的中间部473。本第三实施例的有缝滚子4同样可防止应力集中,并能提高真圆度。
参阅图12及图13,本实用新型链条的有缝滚子4的一第四实施例的构造大致相同于该第一实施例,差别在于:本第四实施例的该缝隙47呈斜线形,并具有一个位于该第二基准面49通过该下环面43的部位的第一端部471、一个位于该第一基准面48通过该上环面42的部位的第二端部472,及一个倾斜连接该第一端部471与该第二端部472的中间部473。本第四实施例的有缝滚子4同样可防止应力集中,并能提高真圆度。
参阅图14及图15,本实用新型链条的有缝滚子4的一第五实施例的构造大致相同于该第一实施例,差别在于:本第五实施例的该缝隙47略呈波浪形,并具有一个由该第一基准面48通过该下环面43的部位向上且逐渐往该第二基准面49的方向弯弧延伸的第一端部471、一个由该第一基准面48通过该上环面42的部位向下且逐渐往该第二基准面49的方向弯弧延伸的第二端部472,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一端部471与该第二端部472间且呈弯弧形的中间部473,该中间部473由该第一端部471的上端向上逐渐往该第一基准面48的方向弯弧延伸至邻近该第一基准面48,接着再向上逐渐往该第二基准面49的方向弯弧延伸至该第二端部472的下端。本第五实施例的有缝滚子4同样可防止应力集中,并能提高真圆度。
参阅图16及图17,本实用新型链条的有缝滚子4的一第六实施例的构造大致相同于该第一实施例,差别在于:本第六实施例的该缝隙47具有一个由该下环面43往上直向延伸的第一端部471、一个由该上环面42往下直向延伸的第二端部472,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一端部471与该第二端部472间且不平行于该中心轴线41的中间部473。该第一端部471与该第二端部472对应位于该第一基准面48与该第二基准面49间,该中间部473呈S形弯弧,是由该第一端部471的上端向上往该第二基准面49的方向弯弧延伸,接着向上往该第二基准面49的方向弯弧延伸,再连接于该第二端部472的下端。该第一端部471与该中间部473间的夹角θ呈钝角,且该第二端部472与该中间部473间的夹角θ呈钝角。每一个第一端部471或每一个第二端部472的长度为该缝隙47长度的8%~20%,若小于8%时,则结构强度不佳,若大于20%时,卷绕加工后较不易维持真圆度,因此本第六实施例的有缝滚子4同样可防止应力集中,并能提高真圆度。当然在实施上,该缝隙47的形状还可以稍加改变,因此实施上不以本第六实施例为限。
参阅图18及图19,本实用新型链条的有缝滚子4的一第七实施例的构造大致相同于该第六实施例,差别在于:该缝隙47的该第一端部471由该下环面43沿着该第二基准面49往上直向延伸,该第二端部472由该上环面42沿着该第二基准面49往下直向延伸,而且本第七实施例的该中间部473的形状也不同,该中间部473略呈侧立U形,是由该第一端部471的上端弯折往该第一基准面48的方向横向延伸,接着沿着该第一基准面48往上直向延伸,再弯折往该第二基准面49的方向横向延伸,直至连接于该第二端部472的下端。本第七实施例的有缝滚子4同样可防止应力集中,并能提高真圆度。

Claims (4)

1.一种链条的有缝滚子,为一个绕着一条中心轴线的中空圆柱状体,包含:上下间隔且分别绕着该中心轴线而呈C形的一个上环面与一个下环面,及两个左右对应且上下向延伸的开缝面,每一个开缝面皆连接于该上环面与该下环面的端缘间,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开缝面呈非直面,所述开缝面相配合界定出一条不平行于该中心轴线且呈非直线延伸的缝隙,其中,该缝隙具有一个由该下环面往上直向延伸的第一端部、一个由该上环面往下直向延伸的第二端部,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间且不平行于该中心轴线的中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条的有缝滚子,其特征在于:该缝隙的该第一端部与该中间部间的夹角呈钝角,且该第二端部与该中间部间的夹角呈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链条的有缝滚子,其特征在于:该有缝滚子定义出相对间隔且轴向通过该上环面与该下环面的一个第一基准面及一个第二基准面,该缝隙的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对应位于该第一基准面与该第二基准面间,该中间部呈S形弯弧,由该第一端部的上端向上往该第二基准面的方向弯弧延伸,接着向上往该第一基准面的方向弯弧延伸,再连接于该第二端部的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条的有缝滚子,其特征在于:该有缝滚子定义出相对间隔且轴向通过该上环面与该下环面的一个第一基准面及一个第二基准面,而该缝隙的该第一端部是由该下环面沿着该第二基准面往上直向延伸,该第二端部是由该上环面沿着该第二基准面往下直向延伸,该中间部由该第一端部的上端弯折往该第一基准面的方向横向延伸,接着沿着该第一基准面往上直向延伸,再弯折往该第二基准面的方向横向延伸,直至连接于该第二端部的下端。
CN201620400207.2U 2016-04-14 2016-05-05 链条的有缝滚子 Active CN20582404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5184U TWM527356U (zh) 2016-04-14 2016-04-14 鏈條的有縫滾子
TW105205184 2016-04-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24046U true CN205824046U (zh) 2016-12-21

Family

ID=57183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00207.2U Active CN205824046U (zh) 2016-04-14 2016-05-05 链条的有缝滚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24046U (zh)
TW (1) TWM5273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5297A (zh) * 2018-12-31 2019-04-09 东华链条兴化有限公司 高精度链条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5297A (zh) * 2018-12-31 2019-04-09 东华链条兴化有限公司 高精度链条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7356U (zh) 2016-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91315B2 (en) Undular washer
US20150037090A1 (en) Threaded reinforcing bar coupling for deformed reinforcing bar, and threaded deformed reinforcing bar
CN205824046U (zh) 链条的有缝滚子
CN108602110B (zh) 密封装置的弹簧构件的制造方法
KR20130031368A (ko) 중공 기어 링 및 중공 기어 링 제작 방법
JP5950118B2 (ja) プレス成形方法
CN104033462B (zh) 一种预应力螺纹拉杆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CN204300233U (zh) 链条的有缝衬套
CN209027627U (zh) 一种lng气瓶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的壳体结构
CN103737191B (zh) 一种钣金件凸焊结构的凸焊工艺
RU2569171C2 (ru) Кольцо подшипника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CN203214741U (zh) 梯形截面圆柱螺旋弹簧
KR20130127097A (ko) 조관 장치 및 조관 방법
CN212335987U (zh) 一种垂直焊接桩
GB2411183A (en) Bar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JP3169866U (ja) 鉄製溝蓋
KR101461748B1 (ko) 조관 방법 및 c 성형기
CN105081078A (zh) C形翻边金属橡胶构件制备工艺方法
CN204300175U (zh) 离合器盘
CN106731101A (zh) 一种滤清器外网及其制备方法
KR20160144522A (ko) 철조망 제조방법 및 그 철조망
JP2017001082A (ja) 異形線条材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並びに組立体
CN206454341U (zh) 一种滤清器外网
JP5039809B2 (ja) キャリア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307611A (zh) 一种碎纸机刀片和刀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