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5317U - 具氣壓平衡功能的自行車緩衝避震器 - Google Patents

具氣壓平衡功能的自行車緩衝避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5317U
TWM525317U TW105205360U TW105205360U TWM525317U TW M525317 U TWM525317 U TW M525317U TW 105205360 U TW105205360 U TW 105205360U TW 105205360 U TW105205360 U TW 105205360U TW M525317 U TWM525317 U TW M52531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passage
air
seat
val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53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n-song Cai
Original Assignee
Dah Ken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h Ken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h Ken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1052053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5317U/zh
Publication of TWM525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5317U/zh

Links

Description

具氣壓平衡功能的自行車緩衝避震器
本新型為一種用於自行車且具備氣壓平衡功能的緩衝避震器。
現有的自行車大多在前叉管或後叉管輪胎上會加裝緩衝避震器,當自行車行駛於路面時可吸收因路面顛簸所產生的震動,現有的緩衝避震器的內部通常裝設有一彈簧以及成形有一氣室,藉由該彈簧及該氣室的結合以應付不同幅度之震動情形,然而,該彈簧的K值(彈簧常數)為固定數值,因此同一彈簧並不適用於不同路況的自行車騎乘,如騎乘路況產生衝擊力未超過該彈簧的預設K值,則該彈簧將因不作動而失去緩衝功能,為此現今發展出一種具有兩氣室的緩衝避震器,由於該兩氣室皆可調整內部的氣體量,因而能適用於不同路況之自行車騎乘且緩衝避震器重量較輕,然而,現有之緩衝避震器,需個別針對該兩氣室進行充氣,因此充氣過程較為繁雜且需耗費較多時間。
有鑑於前述現有技術之緩衝避震器需個別進行充氣,而造成充氣步驟繁雜,本新型改良現有的緩衝避震器,以達到簡化充氣步驟之目的並能提升充氣效率。
為達到上述新型之目的,本新型所採用之技術手段為提供一種具氣壓平衡功能的自行車緩衝避震器,其包含: 一外管; 一充氣座,其設置於該外管中且包含有一氣閥通道及一第一氣芯,該氣閥通道成形於該充氣座中,該第一氣芯設於該充氣座中且選擇性地密封該氣閥通道; 一活塞管,其連接及連通該充氣座的第一充氣通道且貫穿成形有至少一充氣孔; 一氣閥調節桿,其可移動地設在該充氣座的第一充氣通道及該活塞管內部; 一活塞座,其連接該活塞管且貫穿成形有一活塞通道及具有一第二氣芯,該活塞通道成形於該活塞中且與該活塞管相連通,該第二氣芯設於該活塞座中且選擇性地密封該活塞通道;以及 一內管,其套設在活塞管外且位於該外管中,該活塞座抵靠在該內管的內環面上,並將該內管的內部空間分隔成一第一氣室及一第二氣室,該第一氣室成形於該內管與該活塞管之間且與該至少一充氣孔相連通,第一氣室與第二氣室透過該活塞通道相連通; 當未按壓該充氣座的第一氣芯時,該第一氣芯及該第二氣芯分別封閉該氣閥通道及該活塞通道;當按壓該充氣座的第一氣芯時,該第一氣芯推動該氣閥調節桿以同時按壓該第二氣芯,則該第一氣芯未封閉該氣閥通道,該第二氣芯未封閉該活塞通道,使該氣閥通道、該第一氣室、該活塞通道及該第二氣室為相連通。
本新型於實際使用時,將外接的充氣裝置連接在該避震裝置的充氣座上,並推動該第一氣芯朝下移動以解除對於該氣閥通道的密封,同時該氣閥調節桿也受到該第一氣芯的推擠,則該氣閥調節桿的底端向下推擠該第二氣芯,以解除對於該活塞通道的密封,則充填的氣體可通過該氣閥通道、第一氣芯、活塞管內部及定位座而充入第一氣室中,同時該氣體也通過該活塞通道、第二氣芯而充入該第二氣室中,因而能達到兩氣室同時進行充氣之功效,以簡化本新型的充氣步驟並能提升充氣效率。
以下配合圖式及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新型為達成預定新型目的所採取之技術手段。
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本新型之具氣壓平衡功能的自行車緩衝避震器用以裝設在一前叉機構,舉例說明,(於實際使用中該具氣壓平衡功能的自行車緩衝避震器可裝設於一自行車的前叉機構中或後叉機構中),該前叉機搆包含一前叉肩蓋20及一轉向管10,該轉向管10設在該前叉肩蓋20的中央處,該具氣壓平衡功能的自行車緩衝避震器包含有一外管30、一充氣座41、一活塞管42、一氣閥調節桿43、一定位座45、一活塞座46、一內管47、一內管座44及一調節彈性件48。
前述之外管30,該外管30連接在該前叉肩蓋20的底面上。
請參閱圖1、圖2及圖6所示,前述之充氣座41設置在該前叉肩蓋20中且包含一氣閥管411、一氣閥蓋412、數個緩衝墊413及一第一氣芯,該氣閥管411穿設於該充氣座41中且內部成形有一氣閥通道4111,一第一階級面415突伸成形在該氣閥通道4111內,該氣閥蓋412可分離地蓋設在該充氣座41上,該數個緩衝墊413套設在該氣閥管411外並卡合於該前叉肩蓋20的一端,該第一氣芯設於該充氣座41中且選擇性地密封該氣閥管411的氣閥通道4111,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氣芯包含一第一固定座414、一第一位移桿416及一第一彈性件417,該第一固定座414固設於該氣閥管411的內壁面上且貫穿成形有一第一充氣通道4141,該第一位移桿416可移動地穿設於該第一固定座414的第一充氣通道4141中且環繞成形有一第一環凸緣4161,該第一彈性件417套設在該第一位移桿416及該第一固定座414之間,以朝上推抵該第一位移桿416,使該第一位移桿416的第一環凸緣4161抵靠該充氣座41的第一階級面415,進而封閉該第一固定座414的第一充氣通道4141。
請參閱圖2、圖3及圖7所示,前述之活塞管42為內部中空且套接在該氣閥管411的一端,該活塞管42的內部空間連通該氣閥管411的氣閥通道4111,該活塞管42的側壁面貫穿成形有至少一充氣孔421,於本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充氣孔421的數量為兩個,前述之氣閥調節桿43可移動地穿設於在該充氣座41及該活塞管42內部,且該氣閥調節桿43的頂端抵靠於該第一位移桿416的底端。
前述之定位座45套設在該活塞管42外且該定位座45貫穿成形有至少一進氣孔451,該至少一進氣孔451對齊連通該活塞管42的該至少一充氣孔421,於本實施例中,該至少一進氣孔451的數量為兩個。
前述之活塞座46連接該活塞管42且包含一活塞通道463及一第二氣芯,該活塞通道463成形於該活塞座46中且與該活塞管42的內部相連通,一第二階級面465突伸成形在該活塞通道463內,該第二氣芯設於該活塞座46中且選擇性地密封該活塞通道463,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二氣芯包含一第二固定座461、一第二位移桿462及一第二彈性件464,該第二固定座461固設在該活塞座46的內壁面上且貫穿成形有一第二充氣通道4611,該第二位移桿462可移動地穿設在該第二固定座461的第二充氣通道4611中且選擇性地抵靠於該氣閥調節桿43的底端,第二位移桿462環繞成形有一第二環凸緣4621,該第二彈性件464套設在該第二位移桿462及該第二固定座461之間,以朝上推抵該第二位移桿462,使該第二環凸緣4621抵靠該活塞座46的第二階級面465,進而封閉該第二固定座461的第二充氣通道4611。
前述之內管47套設在該活塞管42外且位於該外管30中,且該活塞座46抵靠在該內管47的內環面上,並將該內管47的內部空間分隔成一第一氣室471及一第二氣室472,該第一氣室471成形於該內管47與該活塞管42之間,該第一氣室471與該至少一充氣孔421及該至少一進氣孔451相連通,且該第一氣室471與第二氣室472透過該第二固定座461的第二充氣通道4611及該活塞通道而相互連通。
前述之內管座44套設在該活塞管42上,該內管47成形有一上端開口,該內管座44密合該內管47的上端開口,該定位座45的兩端分別抵靠該內管座44及活塞座46,以達到定位之功效,該定位座45設有一上定位墊452及一下定位墊453,該上定位墊452及該下定位墊453間隔套設於該活塞管42上且分別抵靠該內管座44及該活塞座46。
前述之調節彈性件48設於活塞管42內且套設於該氣閥調節桿43,且該氣閥調節桿43靠近該活塞座46的外壁面上套設一C型扣環431,該調節彈性件48的兩端分別推抵該C型扣環431及該活塞座46,則該調節彈性件48為朝向該充氣座41方向推抵該氣閥調節桿43至初始位置,該氣閥調節桿43的頂端向上推抵該第一氣芯的第一位移桿416,同時該氣閥調節桿43的底端遠離該第二氣芯的第二位移桿462,以使第二氣芯的第二彈性件464可朝上推動該第二位移桿462,於本實施例中,該調節彈性件48為一壓縮彈簧。
請參閱圖2至圖5所示,本新型於實際使用時,以一外接充氣裝置連接在該避震裝置的充氣座41上,並下壓該第一氣芯的第一位移桿416以推動該氣閥調節桿43朝下移動,該第一彈性件417受到該第一位移桿416的擠壓而使該第一氣芯解除對於該第一充氣通道4141的密封,且該氣閥調節桿43的C型扣環431向下推擠該調節彈性件48,該氣閥調節桿43的底端同時下壓該第二氣芯的第二位移桿462,使該第二彈性件464受到該第二位移桿462的擠壓而使該第二氣芯解除對於該第二充氣通道4611的密封,則外部充填的氣體可經由該第一固定座414的第一充氣通道4141及該氣閥管411的氣閥通道4111而流入該活塞管42內部,再經由該活塞管42的至少一充氣孔421及該定位座45的至少一進氣孔451而充入該第一氣室471中,同時該氣體也通過該第二固定座461的第二充氣通道4611及該活塞座46的活塞通道463而充入該第二氣室472中,當充氣完畢後,解除下壓在該第一位移桿416的外接充氣裝置,該調節彈性件48向上推動該氣閥調節桿43復歸原位,同時該第一彈性件417及該第二彈性件464分別向上推動該第一位移桿416及該第二位移桿462以密封該第一充氣通道4141及該第二充氣通道4611,本新型透過該氣閥調節桿43的位移而能達到同時進行充氣之功效,以此簡化本新型的充氣步驟並能提升充氣效率。
於其它較佳實施例中,本新型可不具備該調節彈性件48,僅透過該第一氣芯的第一彈性件417及該第二氣芯的第二彈性件464彈性推動該第一位移桿416及該第二位移桿462,以分別封閉該第一充氣通道4141及該第二充氣通道4611;或者是,第一氣芯及該第二氣芯可不具備彈性件417、464,而改使氣閥調節桿43的兩端分別與第一位移桿416及該第二位移桿462相連接以達到同步移動之功效,則僅透過該調節彈性件48推動該氣閥調節桿43便可使該第一位移桿416及該第二位移桿462分別封閉該第一充氣通道4141及該第二充氣通道4611。
10‧‧‧轉向管
20‧‧‧前叉肩蓋
30‧‧‧外管
41‧‧‧充氣座
411‧‧‧氣閥管
4111‧‧‧氣閥通道
412‧‧‧氣閥蓋
413‧‧‧緩衝墊
414‧‧‧第一固定座
4141‧‧‧第一充氣通道
415‧‧‧第一階級面
416‧‧‧第一位移桿
4161‧‧‧第一環凸緣
417‧‧‧第一彈性件
42‧‧‧活塞管
421‧‧‧充氣孔
43‧‧‧氣閥調節桿
431‧‧‧C型扣環
44‧‧‧內管座
45‧‧‧定位座
451‧‧‧進氣孔
452‧‧‧上定位墊
453‧‧‧下定位墊
46‧‧‧活塞座
461‧‧‧第二固定座
4611‧‧‧第二充氣通道
462‧‧‧第二位移桿
4621‧‧‧第二環凸緣
463‧‧‧活塞通道
464‧‧‧第二彈性件
465‧‧‧第二階級面
47‧‧‧內管
471‧‧‧第一氣室
472‧‧‧第二氣室
48‧‧‧調節彈性件
圖1為本新型連接前叉肩蓋及外管之外觀立體圖。 圖2為本新型之上半部的剖面圖。 圖3為本新型之下半部的剖面圖。 圖4為本新型於充氣狀態的第一氣芯之下壓動作剖面圖。 圖5為本新型於充氣狀態的第二氣芯之下壓動作剖面圖。 圖6為本新型之避震裝置的上半部元件分解圖。 圖7為本新型之避震裝置的下半部元件分解圖。
10‧‧‧轉向管
20‧‧‧前叉肩蓋
30‧‧‧外管
41‧‧‧充氣座
42‧‧‧活塞管
44‧‧‧內管座
47‧‧‧內管

Claims (10)

  1. 一種具氣壓平衡功能的自行車緩衝避震器,其包含: 一外管; 一充氣座,其設置於該外管中且包含有一氣閥通道及一第一氣芯,該氣閥通道成形於該充氣座中,該第一氣芯設於該充氣座中且選擇性地密封該氣閥通道; 一活塞管,其連接及連通該充氣座的氣閥通道且貫穿成形有至少一充氣孔; 一氣閥調節桿,其可移動地設在該充氣座的氣閥通道及該活塞管內部; 一活塞座,其連接該活塞管且貫穿成形有一活塞通道及具有一第二氣芯,該活塞通道成形於該活塞中且與該活塞管相連通,該第二氣芯設於該活塞座中且選擇性地密封該活塞通道;以及 一內管,其套設在活塞管外且位於該外管中,該活塞座抵靠在該內管的內環面上,並將該內管的內部空間分隔成一第一氣室及一第二氣室,該第一氣室成形於該內管與該活塞管之間且與該至少一充氣孔相連通,第一氣室與第二氣室透過該活塞通道相連通; 當未按壓該充氣座的第一氣芯時,該第一氣芯及該第二氣芯分別封閉該氣閥通道及該活塞通道;當按壓該充氣座的第一氣芯時,該第一氣芯推動該氣閥調節桿以同時按壓該第二氣芯,則該第一氣芯未封閉該氣閥通道,該第二氣芯未封閉該活塞通道,並使該氣閥通道、該第一氣室、該活塞通道及該第二氣室為相連通。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氣壓平衡功能的自行車緩衝避震器,其中 該第一氣芯包含有一第一固定座、一第一位移桿及一第一彈性件,該第一固定座固設於該氣閥管中且貫穿成形有一第一充氣通道,該第一位移桿可移動地穿設於該第一充氣通道,該第一彈性件套設在該第一位移桿及該第一固定座之間,以朝上推抵該第一位移桿,並使該第一位移桿封閉該第一充氣通道; 該第二氣芯包含有一第二固定座、一第二位移桿及一第二彈性件,該第二固定座固設在該活塞座的內壁面上且貫穿成形有一第二充氣通道,該第二位移桿可移動地穿設於該第二充氣通道,該第二彈性件套設在該第二位移桿及該第二固定座之間,以朝上推抵該第二位移桿,並使該第二位移桿封閉該第二充氣通道; 當按壓該充氣座的第一氣芯時,該第一氣芯的第一位移桿推動該氣閥調節桿以同時按壓該第二氣芯的第二位移桿,則該第一氣芯未封閉該氣閥通道,該第二氣芯未封閉該活塞通道,並使該氣閥通道、該第一氣室、該活塞通道及該第二氣室為相連通。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氣壓平衡功能的自行車緩衝避震器,其中進一步包含一調節彈性件,該調節彈性件位於該活塞管內且套設於該氣閥調節桿上,並推抵該氣閥調節桿以帶動該第一氣芯朝上,以使該第一氣芯未封閉該氣閥通道及該第二氣芯未封閉該活塞通道。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氣壓平衡功能的自行車緩衝避震器,其中 該第一氣芯包含有一第一固定座、一第一位移桿及一第一彈性件,該第一固定座固設於該氣閥管中且貫穿成形有一第一充氣通道,該第一位移桿可移動地穿設於該第一充氣通道,該第一彈性件套設在該第一位移桿及該第一固定座之間,以朝上推抵該第一位移桿並使該第一位移桿封閉該第一充氣通道; 該第二氣芯包含有一第二固定座、一第二位移桿及一第二彈性件,該第二固定座固設在該活塞座的內壁面上且貫穿成形有該第二充氣通道,該第二位移桿可移動地穿設於該第二充氣通道,該第二彈性件套設在該第二位移桿及該第二固定座之間,以朝上推抵該第二位移桿並使該第二位移桿封閉該第二充氣通道; 進一步包含一調節彈性件,該調節彈性件位於該活塞管內且套設於該氣閥調節桿上,該調節彈性件朝向該充氣座方向推抵該氣閥調節桿,該氣閥調節桿的頂端向上推抵該第一氣芯的第一位移桿,該氣閥調節桿的底端遠離該第二氣芯的第二位移桿; 當按壓該充氣座的第一氣芯時,該第一氣芯的第一位移桿推動該氣閥調節桿以同時按壓該第二氣芯的第二位移桿,則該第一氣芯未封閉該氣閥通道,該第二氣芯未封閉該活塞通道,並使該氣閥通道、該第一氣室、該活塞通道及該第二氣室為相連通。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具氣壓平衡功能的自行車緩衝避震器,其中該氣閥調節桿的底端選擇性地抵靠該第二位移桿。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具氣壓平衡功能的自行車緩衝避震器,其中該氣閥調節桿設有一C型扣環,該調節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推抵該C型扣環及活塞座。
  7.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具氣壓平衡功能的自行車緩衝避震器,其中該充氣座包含一氣閥管,該氣閥管穿設於該充氣座中,該氣閥管的內部成形有該氣閥通道,該活塞管套接在該氣閥管上。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具氣壓平衡功能的自行車緩衝避震器,其中進一步包含有一氣閥蓋,該氣閥蓋可分離地蓋設在該充氣座上。
  9.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具氣壓平衡功能的自行車緩衝避震器,其中進一步包含一內管座,該內管成形有上端開口,該內管座套設在該活塞管上且密合該內管的上端開口。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具氣壓平衡功能的自行車緩衝避震器,其中進一步包含有一定位座,該定位座套設於該活塞管,該定位座貫穿成形有至少一進氣孔且具有一上定位墊及一下定位墊,該至少一進氣孔對齊連通該活塞管的該至少一充氣孔,該定位座的上定位墊及下定位墊分別抵靠該內管座及活塞座。
TW105205360U 2016-04-18 2016-04-18 具氣壓平衡功能的自行車緩衝避震器 TWM525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5360U TWM525317U (zh) 2016-04-18 2016-04-18 具氣壓平衡功能的自行車緩衝避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5360U TWM525317U (zh) 2016-04-18 2016-04-18 具氣壓平衡功能的自行車緩衝避震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5317U true TWM525317U (zh) 2016-07-11

Family

ID=56996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5360U TWM525317U (zh) 2016-04-18 2016-04-18 具氣壓平衡功能的自行車緩衝避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53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1974B (zh) 調整自行車懸吊裝置垂度位置的方法
US9821877B2 (en) Pressure-balanced shock absorber for a bicycle
JP5202386B2 (ja) 油圧緩衝装置
JP2015163799A (ja) 油圧緩衝器
JPH0613993U (ja) 自転車用車輪懸架装置
TWM525317U (zh) 具氣壓平衡功能的自行車緩衝避震器
CN210068834U (zh) 具有调节功能的减震器
KR20170093344A (ko) 자전거의 안장 완충장치
US11891151B1 (en) Bicycle shock absorbing and buffering structure
TWM567824U (zh) Shock Absorbers
CN2920775Y (zh) 一种自行车避震座管
CN205675171U (zh) 具气压平衡功能的自行车缓冲避震器
JP4344469B2 (ja)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TWM648132U (zh) 具氣壓緩衝的高度調整裝置
KR101875424B1 (ko) 자전거용 시트포스트
CN220706290U (zh) 一种摩托车气囊减震结构
CN212509320U (zh) 一种摩托车用左右非对称式前减震组件
CN220566483U (zh) 一种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
CN211474737U (zh) 二级缓冲装置及二级缓冲减震器
CN207715621U (zh) 一种具有双气室的液压减震器
JP7051614B2 (ja)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JPS6146272Y2 (zh)
JPS6316627Y2 (zh)
JPS5819398Y2 (ja) 二輪車用油圧緩衝器
TWM608375U (zh) 懸吊式避震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