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66483U - 一种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66483U
CN220566483U CN202321854432.XU CN202321854432U CN220566483U CN 220566483 U CN220566483 U CN 220566483U CN 202321854432 U CN202321854432 U CN 202321854432U CN 220566483 U CN220566483 U CN 2205664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groove
groove
hydraulic cylinder
adjusting devic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5443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金钟
颜宝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ou Boha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ou Boh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ou Boha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zhou Boh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5443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664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664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664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的减震效果差的问题,包括液压筒安装座、调节装置安装座、气囊装置安装座、液压筒、内筒、减震弹簧、活塞杆、活塞、调节装置、气囊装置、封口盖、支撑座以及支撑环,液压筒安装座上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包括同轴分布设置的液压筒安装槽和内筒安装槽,所述液压筒安装槽的直径尺寸大于内筒安装槽的直径尺寸,使得第一安装槽呈阶梯状结构,所述内筒的轴向一端设于内筒安装槽上,所述液压筒的轴向一端设于液压筒安装槽上,并且液压筒套设于内筒外侧,所述调节装置安装座设于液压筒安装座的侧面,所述调节装置安装座上设有调节装置安装槽。

Description

一种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一种常用的机车零配件。减震器的需求是由于弹簧不能马上稳定下来,也就是说弹簧被压缩再放开以后,它会持续一段时间反复压缩—舒张状态,所以减震器可以吸收车轮遇到凹凸路面所引起的震动,使乘坐舒适。现有减震器一般包括固接于车体上的一压缸,该压缸内部容纳有高黏滞性的阻尼油,且设有一活塞,该压缸的一端穿设一连杆,该连杆的一端固接于车轮的轮框,另一端与该压缸内的活塞固接,且该连杆的外部套设有弹簧。当刹车时,车体可经由该连杆带动该活塞以压缩压缸内部的阻尼油,以此获得缓冲作用。
中国专利号:201720266113.5公开了一种新型机车避震器,包括液压筒,所述液压筒的一端设置有底座,所述液压筒的另一端向内穿设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位于液压筒内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液压杆与液压筒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液压筒圆周外表面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可沿液压筒的轴向方向运动,所述液压杆的另一端与套筒通过封口盖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上位于第一活塞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一气囊筒,所述气囊筒内设置有气囊滑块,所述气囊滑块将气囊筒分成液压室和气压室,所述液压室与液压筒之间设置有流通道,所述底座上位于流通道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调节液体流速的调节装置。该新型机车避震器通过在流通道设置调节装置调节流通道的开口大小从而调节流体的流速,使得避震器收缩作用时活塞挤压液压筒内的阻尼油排入气囊筒内,从而调节避震器阻尼大小;但是,该避震器内的阻尼油在被挤压时,阻尼油仅经过调节装置进入到气囊装置内储存,由于气囊装置内的储存空间有限,在被压缩的初段,调节装置能够起到调节效果,然而随着气囊装置内的储油量的提升,其内部的压力增加,影响流经调节装置的流量大小,使得调节装置在避震器被压缩的后端未能起到较好的调节效果,降低避震器的减震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的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包括液压筒安装座、调节装置安装座、气囊装置安装座、液压筒、内筒、减震弹簧、活塞杆、活塞、调节装置、气囊装置、封口盖、支撑座以及支撑环,所述液压筒安装座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包括同轴分布设置的液压筒安装槽和内筒安装槽,所述液压筒安装槽的直径尺寸大于内筒安装槽的直径尺寸,使得第一安装槽呈阶梯状结构,所述内筒的轴向一端设于内筒安装槽上,所述液压筒的轴向一端设于液压筒安装槽上,并且液压筒套设于内筒外侧,所述调节装置安装座设于液压筒安装座的侧面,所述调节装置安装座上设有调节装置安装槽,所述调节装置安装槽的侧面设于与内筒安装槽的侧面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调节装置安装槽的底面设有与液压筒安装槽的侧面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气囊安装座设于调节装置安装座的侧面,所述气囊装置安装座上设有气囊装置安装槽,所述气囊装置安装槽的底面设有与调节装置安装槽的侧面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调节装置设于调节装置安装槽上,用于调节调节装置安装槽内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之间阻尼油的流量大小,所述气囊装置设于气囊装置安装槽上,所述液压筒安装座、调节装置安装座和气囊装置安装座一体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中轴线与调节装置安装槽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5°~75°,所述气囊装置安装槽的中轴线与调节装置安装槽的中轴线平行,所述封口盖设于液压筒、内筒的轴向另一端,用于封堵液压筒和内筒,使得内筒内形成内腔,内筒与液压筒之间形成外腔,所述封口盖的内端面周沿设有缺口,使得内筒与液压筒连通,所述活塞杆设于内筒内,且一端穿过封口盖向外延伸,所述活塞设于活塞杆的内端,所述支撑座设于活塞杆的外端,所述支撑环锁紧于液压筒上,所述减震弹簧套设于液压筒上,且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于支撑座和支撑环上。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阀座、阀芯、连接盘、阀片以及弹簧,所述阀座的中轴线处贯通设有流道,所述阀座的中部侧面设有与流道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阀芯与阀座螺纹连接,用于调节流道的阻尼油流量大小,所述连接盘套设于阀座的下部,所述连接盘的端面设有连通孔,所述阀片、弹簧设于连接盘与调节装置安装槽的底面之间,且通过弹簧使得阀片覆盖于连通孔上,所述连接盘分布于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之间,所述第四通孔与第二通孔、第三通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中轴线与调节装置安装槽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70°。
进一步的,所述封口盖包括盖体、第一弹性套、第二弹性套、弹性片、衬套以及锁紧环,所述盖体的中轴线处设有贯通的连接槽,所述锁紧环、第一弹性套、弹性片、第二弹性套和衬套由外向内依次设于连接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槽由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第三连接槽和第四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的直径尺寸大于第二连接槽的直径尺寸,使得第一连接槽与第二连接槽之间形成第一端沿,所述第二连接槽的直径尺寸大于第三连接槽的直径尺寸,使得第二连接槽与第三连接槽之间形成第二端沿,所述第三连接槽的直径尺寸大于第四连接槽的直径尺寸,使得第三连接槽与第四连接槽之间形成第三端沿,所述衬套设于第四连接槽内,所述第二弹性套设于第三连接槽内,且第二弹性套的内端面抵靠于第三端沿上,所述弹性片、第一弹性套设于第二连接槽内,所述弹性片分布于第一弹性套与第二弹性套之间,所述弹性片的内端面抵靠于第二端沿上,所述锁紧环设于第一连接槽内,且锁紧环的内端面抵靠于第一弹性套的外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套包括第一套体,所述第一套体的中部设有供活塞杆穿过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套体的外端面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套体的内端面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宽度尺寸小于第二环形槽的宽度尺寸,所述第一套体的圆周外侧面设有至少三条环形凸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性套包括第二套体,所述第二套体的中部设有供活塞杆穿过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套体的内端面设有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二套体的圆周外表面的中部设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套体的圆周内表面的下部设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第二倾斜面均由第二套体的外端面向内端面方向逐渐向径向外侧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环的中部设有供活塞杆穿过的第三安装孔,所述锁紧环内设有第三倾斜面,环绕于所述锁紧环的内端沿均匀设有至少三个卡置口。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的圆周外表面凹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嵌设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在减震器受到撞击,从而作用于活塞杆上,通过活塞杆推动活塞挤压内腔下部的阻尼油,使得阻尼油通过第一通孔进入到调节装置安装槽内,并流经调节装置,通过调节装置调节阻尼油的流量大小,从而调节减震器的阻尼大小,一部分阻尼油通过第二通孔进入到外腔,并通过封口盖上的缺口进入到内腔的上部,另一部分阻尼油通过第三通孔进入到气囊装置内;减震器复位时,处于气囊装置内的阻尼油以及处于内腔上部、外腔内的阻尼油分别通过第三通孔、第二通孔进入到调节装置安装槽内,再经由调节装置、第一通孔进入到内腔的下部,如此结构,能够在减震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提高阻尼油的储存效果,并且提高阻尼油的流程,进而增加阻尼油的能耗,使得减震效果提升;并且调节装置安装座设于液压筒安装座的侧面,且设置的第一安装槽的中轴线与调节装置安装槽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70°的设置,一方面便于减震器的安装以及调节装置的调节,另一方面能够便于阻尼油进入调节装置安装槽内,有利于减震器的压缩和舒张的顺畅度,提高减震器使用的舒适性,同时,气囊装置安装座设于调节装置安装座的侧面,且气囊装置安装槽的中轴线与调节装置安装槽的中轴线平行,由此便于阻尼油进入气囊装置,能够尽量降低气囊装置与外腔的气压差,便于阻尼油的进入储存,进而提升减震器的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塞杆、封口盖和活塞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塞杆、封口盖和活塞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封口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液压筒安装座、调节装置安装座、气囊装置安装座、调节装置和气囊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液压筒安装座、调节装置安装座、气囊装置安装座、调节装置和气囊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液压筒安装座、调节装置安装座、气囊装置安装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液压筒安装座、调节装置安装座、气囊装置安装座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节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
参考图1至图12所示,一种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包括液压筒安装座1、调节装置安装座2、气囊装置安装座3、液压筒4、内筒5、减震弹簧6、活塞杆7、活塞8、调节装置9、气囊装置10、封口盖11、支撑座12以及支撑环13,所述液压筒安装座1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包括同轴分布设置的液压筒安装槽101和内筒安装槽102,所述液压筒安装槽101的直径尺寸大于内筒安装槽102的直径尺寸,使得第一安装槽呈阶梯状结构,所述内筒5的轴向一端设于内筒安装槽102上,所述液压筒4的轴向一端设于液压筒安装槽101上,并且液压筒4套设于内筒5外侧,所述调节装置安装座2设于液压筒安装座1的侧面,所述调节装置安装座2上设有调节装置安装槽103,所述调节装置安装槽103的侧面设于与内筒安装槽102的侧面连通的第一通孔14,所述调节装置安装槽103的底面设有与液压筒安装槽101的侧面连通的第二通孔15,所述气囊安装座3设于调节装置安装座2的侧面,所述气囊装置安装座3上设有气囊装置安装槽104,所述气囊装置安装槽104的底面设有与调节装置安装槽103的侧面连通的第三通孔16,所述调节装置9设于调节装置安装槽103上,用于调节调节装置安装槽103内第一通孔14与第二通孔15和第三通孔16之间阻尼油的流量大小,所述气囊装置10设于气囊装置安装槽104上,所述液压筒安装座1、调节装置安装座2和气囊装置安装座3一体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中轴线a与调节装置安装槽103的中轴线b之间的夹角为45°~75°,优选的为70°,所述气囊装置安装槽104的中轴线c与调节装置安装槽103的中轴线b平行,所述封口盖11设于液压筒4、内筒5的轴向另一端,用于封堵液压筒4和内筒5,使得内筒5内形成内腔,内筒5与液压筒4之间形成外腔,所述封口盖11的内端面周沿设有缺口17,使得内筒5与液压筒4连通,所述活塞杆7设于内筒5内,且一端穿过封口盖11向外延伸,所述活塞8设于活塞杆7的内端,所述支撑座12设于活塞杆7的外端,所述支撑环13锁紧于液压筒4上,所述减震弹簧6套设于液压筒4上,且减震弹簧6的两端分别抵靠于支撑座12和支撑环13上。
本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在减震器受到撞击,从而作用于活塞杆7上,通过活塞杆7推动活塞8挤压内腔下部的阻尼油,使得阻尼油通过第一通孔14进入到调节装置安装槽103内,并流经调节装置9,通过调节装置9调节阻尼油的流量大小,从而调节减震器的阻尼大小,一部分阻尼油通过第二通孔15进入到外腔,并通过封口盖11上的缺口17进入到内腔的上部,另一部分阻尼油通过第三通孔16进入到气囊装置10内;减震器复位时,处于气囊装置10内的阻尼油以及处于内腔上部、外腔内的阻尼油分别通过第三通孔16、第二通孔15进入到调节装置安装槽103内,再经由调节装置9、第一通孔14进入到内腔的下部,如此结构,能够在减震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提高阻尼油的储存效果,并且提高阻尼油的流程,进而增加阻尼油的能耗,使得减震效果提升;并且调节装置安装座2设于液压筒4安装座的侧面,且设置的第一安装槽的中轴线a与调节装置安装槽103的中轴线b之间的夹角为70°的设置,一方面便于减震器的安装以及调节装置9的调节,另一方面能够便于阻尼油进入调节装置安装槽103内,有利于减震器的压缩和舒张的顺畅度,提高减震器使用的舒适性,同时,气囊装置安装座3设于调节装置安装座2的侧面,且气囊装置安装槽104的中轴线c与调节装置安装槽103的中轴线b平行,由此便于阻尼油进入气囊装置10,能够尽量降低气囊装置10与外腔的气压差,便于阻尼油的进入储存,进而提升减震器的减震效果。
具体的,所述调节装置9包括阀座91、阀芯92、连接盘93、阀片94以及弹簧95,所述阀座91的中轴线处贯通设有流道96,所述阀座91的中部侧面设有与流道96连通的第四通孔97,所述阀芯92与阀座91螺纹连接,用于调节流道96的阻尼油流量大小,所述连接盘93套设于阀座91的下部,所述连接盘93的端面设有连通孔98,所述阀片94、弹簧95设于连接盘93与调节装置安装槽103的底面之间,且通过弹簧95使得阀片94覆盖于连通孔98上,所述连接盘93分布于第一通孔14与第二通孔15、第三通孔16之间,所述第四通孔97与第二通孔15、第三通孔16连通,减震器压缩时,阻尼油通过第一通孔14进入到调节装置安装槽103的底面处,再通过流道96、第四通孔97进入到调节装置安装槽103的中部,再分别通过第二通孔15、第三通孔16进入到外腔和气囊装置10内;减震器回弹时,通过第二通孔15、第三通孔16进入到调节装置安装槽103的中部的阻尼油,一部分通过第四通孔97、流道进入到调节装置安装槽103的底面处,另一部分通过连通孔98推动阀片94挤压弹簧95,从而进入到调节装置安装槽103的底面,实现回流,使得减震器的复位快速,提高减震器的使用高级感。
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压筒安装座1上设有连通内筒安装槽102的侧面与外部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螺栓18,便于阻尼油的更换,提高减震器维修保养的便利性。
并且,所述封口盖11包括盖体111、第一弹性套112、第二弹性套113、弹性片114、衬套115以及锁紧环116,所述盖体111的中轴线处设有贯通的连接槽,所述锁紧环116、第一弹性套112、弹性片114、第二弹性套113和衬套115由外向内依次设于连接槽内,所述连接槽由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连接槽21、第二连接槽22、第三连接槽23和第四连接槽24,所述第一连接槽21的直径尺寸大于第二连接槽22的直径尺寸,使得第一连接槽21与第二连接槽22之间形成第一端沿25,所述第二连接槽22的直径尺寸大于第三连接槽23的直径尺寸,使得第二连接槽22与第三连接槽23之间形成第二端沿26,所述第三连接槽23的直径尺寸大于第四连接槽24的直径尺寸,使得第三连接槽23与第四连接槽24之间形成第三端沿27,所述衬套115设于第四连接槽24内,所述第二弹性套113设于第三连接槽23内,且第二弹性套113的内端面抵靠于第三端沿27上,所述弹性片114、第一弹性套112设于第二连接槽22内,所述弹性片114分布于第一弹性套112与第二弹性套113之间,所述弹性片114的内端面抵靠于第二端沿26上,所述锁紧环116设于第一连接槽21内,且锁紧环116的内端面抵靠于第一弹性套112的外端面上,由此提高封口盖11的密封效果,避免粘附于活塞杆7上的阻尼油泄漏,或者粉尘进入到内腔,提高减震器使用的安全性,具体的,通过锁紧环116挤压第一弹性套112、弹性片114锁紧,由于弹性片114抵靠于第二端沿26上,使得第一弹性套112安装时处于安装状态,进而抱紧于活塞杆7,同时,第二弹性套113、衬套115套设于活塞杆7上,其相对于第一弹性套112而言,处于较为松弛状态,起到隔离作用,并且便于去除活塞杆表面较多的阻尼油,进而提高密封效果以及使用寿命。
具体的,所述第一弹性套112包括第一套体1121,所述第一套体1121的中部设有供活塞杆穿过的第一安装孔1122,所述第一套体1121的外端面设有第一环形槽1123,所述第一套体1121的内端面设有第二环形槽1124,所述第一环形槽1123的宽度尺寸小于第二环形槽1124的宽度尺寸,所述第一套体1121的圆周外侧面设有四条环形凸条1125,通过凸条1125和第一环形槽1123和第二环形槽1124的设置,使得第一套体1121能够形成微量变形,由此使得第一套体1121的外端和内端较好的啮合于活塞杆7的外表面上,由此便于去除活塞杆外表面上的阻尼油和粉尘;所述第二弹性套113包括第二套体1131,所述第二套体1131的中部设有供活塞杆7穿过的第二安装孔1132,所述第二套体1131的内端面设有第三环形槽1134,所述第二套体1131的圆周外表面的中部设有第一倾斜面1135,所述第二套体1131的圆周内表面的下部设有第二倾斜面1136,所述第一倾斜面1135、第二倾斜面1136均由第二套体1131的外端面向内端面方向逐渐向径向外侧倾斜,便于第二弹性套113的弹性变形,以及与活塞杆7的贴合,便于附着于活塞杆7上的阻尼油的去除,并且便于阻尼油导入内腔内;所述锁紧环116的中部设有供活塞杆7穿过的第三安装孔1161,所述锁紧环116内设有第三倾斜面1162,环绕于所述锁紧环1161的内端沿均匀设有四个卡置口1163,提高安装的便利性,所述盖体111的圆周外表面凹设有密封槽117,所述密封槽117内嵌设有密封圈118。
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8包括活塞本体、弹性垫块81、密封套82以及卡箍83,所述活塞本体的中部设有供活塞杆穿过的第三安装孔,所述活塞本体包括一体设置的本体部85、连接部86和支撑部87,所述连接部86分布于支撑部87与本体部85之间,所述弹性垫块81设于支撑部87上,所述支撑部87的上表面设有四个凸块19,所述连接部86的直径尺寸小于支撑部87的直径尺寸,所述支撑部87的直径尺寸小于本体部85的直径尺寸,所述本体部85的圆周外表面中部凹设有第四环形槽88,通过第四环形槽88使得本体部85的上、下侧分布形成上凸沿105和下凸沿106,所述第四环形槽88的底面中部凹设有第五环形槽89,所述卡箍83嵌设于第五环形槽89内,所述密封套82嵌设于第四环形槽88内,通过卡箍83使得密封套82的厚度尺寸大于上凸沿105、下凸沿106的厚度尺寸,由此设计,能够提高活塞8与内筒5的贴合度,并且减震器在工作时,活塞杆7带动活塞8与内筒5的相对运动,使得连接部86能够形成压强小于周围区域的低压区,进而降低阻尼油的渗透,提高密封效果,进而提高减震器的减震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囊装置10包括气囊筒110、具有弹性的气囊套120以及气囊盖130,所述气囊套120的一端具有开口,其另一端呈锥形结构,所述气囊套120嵌设于气囊筒110内,所述气囊套120上具有开口的一端通过气囊盖130与气囊筒110锁紧实现夹持固定,使得气囊套120与气囊筒110隔离,所述气囊盖130上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140,如此设计,便于气囊套120内的气压调节,从而调节气囊筒110内的储油量,并且便于气囊装置10的维修保养。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筒安装座、调节装置安装座、气囊装置安装座、液压筒、内筒、减震弹簧、活塞杆、活塞、调节装置、气囊装置、封口盖、支撑座以及支撑环,所述液压筒安装座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包括同轴分布设置的液压筒安装槽和内筒安装槽,所述液压筒安装槽的直径尺寸大于内筒安装槽的直径尺寸,使得第一安装槽呈阶梯状结构,所述内筒的轴向一端设于内筒安装槽上,所述液压筒的轴向一端设于液压筒安装槽上,并且液压筒套设于内筒外侧,所述调节装置安装座设于液压筒安装座的侧面,所述调节装置安装座上设有调节装置安装槽,所述调节装置安装槽的侧面设于与内筒安装槽的侧面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调节装置安装槽的底面设有与液压筒安装槽的侧面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气囊装置安装座设于调节装置安装座的侧面,所述气囊装置安装座上设有气囊装置安装槽,所述气囊装置安装槽的底面设有与调节装置安装槽的侧面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调节装置设于调节装置安装槽上,用于调节调节装置安装槽内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之间阻尼油的流量大小,所述气囊装置设于气囊装置安装槽上,所述液压筒安装座、调节装置安装座和气囊装置安装座一体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中轴线与调节装置安装槽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5°~75°,所述气囊装置安装槽的中轴线与调节装置安装槽的中轴线平行,所述封口盖设于液压筒、内筒的轴向另一端,用于封堵液压筒和内筒,使得内筒内形成内腔,内筒与液压筒之间形成外腔,所述封口盖的内端面周沿设有缺口,使得内筒与液压筒连通,所述活塞杆设于内筒内,且一端穿过封口盖向外延伸,所述活塞设于活塞杆的内端,所述支撑座设于活塞杆的外端,所述支撑环锁紧于液压筒上,所述减震弹簧套设于液压筒上,且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于支撑座和支撑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阀座、阀芯、连接盘、阀片以及弹簧,所述阀座的中轴线处贯通设有流道,所述阀座的中部侧面设有与流道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阀芯与阀座螺纹连接,用于调节流道的阻尼油流量大小,所述连接盘套设于阀座的下部,所述连接盘的端面设有连通孔,所述阀片、弹簧设于连接盘与调节装置安装槽的底面之间,且通过弹簧使得阀片覆盖于连通孔上,所述连接盘分布于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之间,所述第四通孔与第二通孔、第三通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中轴线与调节装置安装槽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7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盖包括盖体、第一弹性套、第二弹性套、弹性片、衬套以及锁紧环,所述盖体的中轴线处设有贯通的连接槽,所述锁紧环、第一弹性套、弹性片、第二弹性套和衬套由外向内依次设于连接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由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第三连接槽和第四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的直径尺寸大于第二连接槽的直径尺寸,使得第一连接槽与第二连接槽之间形成第一端沿,所述第二连接槽的直径尺寸大于第三连接槽的直径尺寸,使得第二连接槽与第三连接槽之间形成第二端沿,所述第三连接槽的直径尺寸大于第四连接槽的直径尺寸,使得第三连接槽与第四连接槽之间形成第三端沿,所述衬套设于第四连接槽内,所述第二弹性套设于第三连接槽内,且第二弹性套的内端面抵靠于第三端沿上,所述弹性片、第一弹性套设于第二连接槽内,所述弹性片分布于第一弹性套与第二弹性套之间,所述弹性片的内端面抵靠于第二端沿上,所述锁紧环设于第一连接槽内,且锁紧环的内端面抵靠于第一弹性套的外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套包括第一套体,所述第一套体的中部设有供活塞杆穿过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套体的外端面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套体的内端面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宽度尺寸小于第二环形槽的宽度尺寸,所述第一套体的圆周外侧面设有至少三条环形凸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套包括第二套体,所述第二套体的中部设有供活塞杆穿过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套体的内端面设有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二套体的圆周外表面的中部设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套体的圆周内表面的下部设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第二倾斜面均由第二套体的外端面向内端面方向逐渐向径向外侧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环的中部设有供活塞杆穿过的第三安装孔,所述锁紧环内设有第三倾斜面,环绕于所述锁紧环的内端沿均匀设有至少三个卡置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圆周外表面凹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嵌设有密封圈。
CN202321854432.XU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 Active CN2205664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54432.XU CN220566483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54432.XU CN220566483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66483U true CN220566483U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87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54432.XU Active CN220566483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664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30173170A1 (en)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for vehicle
CN210565988U (zh) 一种新型减震器
US5333708A (en) Compression cut-off valve for a hydraulic damper
CN220566483U (zh) 一种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
CN210623458U (zh) 一种新型气囊减震器
CN116877617A (zh) 一种单项阻尼调节减震器
CN209800611U (zh) 一种离心机用减震装置
CN107654558B (zh) 一种汽车减振器
CN217481827U (zh) 一种多通道缓冲减震器
US4407397A (en) Shock absorber with pressure-relief mechanism
CN209875825U (zh) 带气弹簧轿车减震器悬架总成
CN103016603B (zh) 预压阻尼力可调的倒置式后减震
CN212839116U (zh) 一种汽车用减振器阀座
CN219366671U (zh) 一种双调节减震器
CN208703005U (zh) 一种手工可调节阻尼的避震器
CN214367446U (zh) 一种双调节减震器
CN220365902U (zh) 一种新型多项调节减震器
JPH051712Y2 (zh)
CN215370743U (zh) 机车前减震器
CN215474313U (zh) 一种用于汽车悬架的减振装置
CN220706290U (zh) 一种摩托车气囊减震结构
CN211693342U (zh) 一种避震器
CN202992000U (zh) 可调减震弹簧预压力的倒置式后减震
CN115126812B (zh) 机车倒置减震器
CN220726953U (zh) 一种空气弹簧的双重密封顶座及减振器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