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2749U - 觸控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控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2749U
TWM512749U TW104211828U TW104211828U TWM512749U TW M512749 U TWM512749 U TW M512749U TW 104211828 U TW104211828 U TW 104211828U TW 104211828 U TW104211828 U TW 104211828U TW M512749 U TWM512749 U TW M51274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lectrode
adhesive layer
transparent adhesive
transpar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18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en-Xin Chang
li-xian Chen
ting-ting Hong
Long-Mei Liang
Original Assignee
Tpk Touch Systems Xiame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k Touch Systems Xiamen Inc filed Critical Tpk Touch Systems Xiamen Inc
Publication of TWM512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2749U/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觸控裝置
本新型是有關一種觸控裝置,特別是有關一種觸控感測層具有金屬網格薄膜的觸控裝置。
觸控裝置(Touch Panel)通常使用於手機、照相機、平板等電子產品的顯示螢幕,以便增進操控及訊號輸入的便利性。舉例來說,目前常見的智慧型手機以及平板電腦係使用觸控裝置,讓使用者可直接通過螢幕面板輸入資訊,例如手寫辨識系統。
氧化銦錫因具有優異的透明性質,常用於製備觸控裝置的觸控感測層。但近年來相繼發展了其他透明導電材料取代氧化銦錫,例如:奈米碳管薄膜、石墨烯薄膜、金屬奈米線薄膜、或金屬網格薄膜。其中,金屬奈米線薄膜與金屬網格薄膜係使用金屬線來形成觸控感測層上電極圖案。但當觸控裝置暴露於陽光下時,陽光中的紫外光容易使金屬線腐蝕變色,甚至產生斷路,而使觸控裝置失去觸控功能。
因此,本新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可吸收陽光中的紫外光,以保護觸控感測層中的金屬線。
本新型之一態樣係提供一種觸控裝置。觸控裝置包含一顯示面板;一觸控感測層位於顯示面板上,觸控感測層包含複數個電極圖案,其中此些電極圖案係由複數條金屬線所組成;一蓋板位於觸控感測層上;一第一透明膠層位於蓋板與觸控感測層之間;以及一第二透明膠層位於觸控感測層與顯示面板之間,其中第一透明膠層與第二透明膠層包含一抗紫外光劑。
根據本新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抗紫外光劑為一酚類高分子,並佔第一透明膠層與第二透明膠層重量之0.05至0.08重量份。
根據本新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抗紫外光劑為一受阻胺類高分子,並佔第一透明膠層與第二透明膠層重量之0.1至0.3重量份。
根據本新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第一透明膠層及/或第二透明膠層更包含一抗氧化劑。
根據本新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抗氧化劑為一酚類高分子,並佔第一透明膠層及/或第二透明膠層重量之0.1至0.3重量份。
根據本新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此些金屬線之材質為銀、銅、鋁、或其組合。
根據本新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此些金屬線之線寬為1至7微米。
根據本新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此些金屬線之 線寬為1至5微米。
根據本新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觸控感測層包 含一第一電極層、一第二電極層以及一第三透明膠層。第一電極層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以及複數個第一電極圖案位於第一透明基板之一上表面。第二電極層包含一第二透明基板,以及複數個第二電極圖案位於第二透明基板之一上表面。其中,第三透明膠層係位於第一透明基板與第二電極圖案之間,並包含一抗氧化劑。
根據本新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觸控感測層包 含一第一電極層、一第二電極層以及一第三透明膠層。第一電極層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以及複數個第一電極圖案位於第一透明基板之一下表面。第二電極層包含一第二透明基板,以及複數個第二電極圖案位於第二透明基板之一下表面。其中,第三透明膠層係位於第二透明基板與第一電極圖案之間,並包含一抗氧化劑。
根據本新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觸控感測層包 含一第一電極層、一第二電極層以及一第三透明膠層。第一電極層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以及複數個第一電極圖案位於第一透明基板之一上表面。第二電極層包含一第二透明基板,以及複數個第二電極圖案位於第二透明基板之一下表面。其中,第三透明膠層係位於第二透明基板與第一透明基板之間。
根據本新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觸控感測層包 含一第一電極層、一第二電極層以及一第三透明膠層。第一電極層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以及複數個第一電極圖案位於第一透明基板之一下表面。第二電極層包含一第二透明基板,以及複數個第二電極圖案位於第二透明基板之一上表面。其中,第三透明膠層位於第一電極圖案與第二電極圖案之間,並電性絕緣此些第一電極圖案與此些第二電極圖案,且第三透明膠層包含一抗氧化劑。
根據本新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觸控感測層包 含一第一透明基板,具有相對的一上表面與一下表面。複數個第一電極圖案設置於上表面,而複數個第二電極圖案設置於下表面。
根據本新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觸控感測層包 含一第一透明基板,具有相對的一上表面與一下表面。複數個第一電極圖案與複數個第二電極圖案均設置於上表面,其中第一電極圖案包含一電橋。一絕緣層設置於電橋與第二電極圖案之間,並電性絕緣第一電極圖案與第二電極圖案。
100、300、400、500、600、700‧‧‧觸控裝置
110、310、410、510、610、710‧‧‧蓋板
120、320、420、520、620、720‧‧‧第一透明膠層
130、330、430、530‧‧‧第一電極層
132、332、432、532、631、731‧‧‧第一透明基板
134、334、434、534、634、734‧‧‧第一電極圖案
136、336、436、536、635、735‧‧‧第一導線
140、340、440、540‧‧‧第三透明膠層
150、350、450、550‧‧‧第二電極層
152、352、452、552‧‧‧第二透明基板
154、354、454、554、636、736‧‧‧第二電極圖案
156、356、456、556、637、737‧‧‧第二導線
160、360、460、560、640、740‧‧‧第二透明膠層
170、370、470、570、650、750‧‧‧顯示面板
180、380、480、580、660、760‧‧‧軟性電路板
190、390、490、590、670、770‧‧‧導電膠
630、730‧‧‧觸控感測層
632、732‧‧‧上表面
633、733‧‧‧下表面
738‧‧‧電橋
739‧‧‧絕緣層
為讓本新型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詳細說明如下:第1A圖繪示根據本新型部分實施方式之一種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第1B圖為第1A圖的觸控感測層中第一電極層與第二電極層的示意圖。第2圖為觸控感測層中的金屬線在不同陽光照射時間下的電阻值;第3圖繪示根據本新型其他部分實施方式之一種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第4圖繪示根據本新型其他部分實施方式之一種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第5圖繪示根據本新型其他部分實施方式之一種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第6A圖繪示根據本新型其他部分實施方式之一種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第6B圖為第6A圖中觸控感測層的示意圖;第7A圖繪示根據本新型其他部分實施方式之一種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以及第7B圖為第7A圖中觸控感測層的示意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新型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新型。也就是說,在本新型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請參閱第1A圖,第1A圖繪示根據本新型部分 實施方式之一種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如第1A圖所示,一觸控裝置100包含一蓋板110、一第一透明膠層120、一第一電極層130、一第三透明膠層140、一第二電極層150、一第二透明膠層160以及一顯示面板170,其中第一透明膠層120與第二透明膠層160包含抗紫外光劑。且第一電極層130、第三透明膠層140與第二電極層150共同組成一觸控感測層。
第一電極層130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132、複數 個第一電極圖案134與複數條第一導線136設置於第一透明基板132的上表面。第二電極層150包含一第二透明基板152、複數個第二電極圖案154與複數條第二導線156設置於第二透明基板152的上表面。其中,第一透明膠層120位於蓋板110與第一電極層130之間,令使蓋板110與第一電極層130達成穩定結合,且第一透明膠層120直接接觸第一電極層130中的第一電極圖案134;第二透明膠層160位於第二電極層150與顯示面板170之間,令使第二電極層150與顯示面板170達成穩定結合;而第三透明膠層140位於第一電極層130與第二電極層150之間,令使第一電極層130與第二電極層150達成穩定結合。更清楚地說,第三透明膠層140位於第二電極圖案154與第一透明基板132之間。
在本新型之部分實施例中,蓋板110的材料可 為玻璃、塑膠或石英,但並不以此為限,蓋板110係作為觸控裝置100的保護蓋板,並且蓋板110的上表面係觸控裝置 100的觸控接觸面。在本新型之其他部分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70為一液晶顯示面板或一有機發光顯示面板,但並不以此為限。在本新型之其他部分實施例中,第一透明基板132與第二透明基板152為一玻璃基板,其中玻璃基板可為鈣鈉玻璃或矽鋁酸鹽玻璃。
請在參閱第1A圖的同時參閱第1B圖,第1B圖 為第1A圖中觸控結構層中第一電極層130與第二電極層150的示意圖。如第1B圖所示,第一電極層130包含複數個第一電極圖案134沿著第一方向排列於第一透明基板132上,以及複數條第一導線136位於第一透明基板132上,並電性連接至第一電極圖案134。而第二電極層150包含複數個第二電極圖案154沿著第二方向排列於第二透明基板152上,以及複數條第二導線156位於第二透明基板152上,並電性連接至第二電極圖案154。其中,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但並不以此為限。第一電極圖案134與第二電極圖案154係由複數條金屬線交叉構成的金屬網格圖案。在此必須說明,金屬網格圖案可為規則排列的幾何形狀,如第1B圖所示之菱形,但並不以此為限。其亦可為正方形、長方形、正六邊形、或不規則圖形的隨機排列。在本新型之部分實施例中,金屬線的材質為可銀、銅、鋁或其他合適的金屬材料。在本新型之部分實施例中,金屬線的線寬為1至7微米、優選為1至5微米。
如前所述,第一透明膠層120中包含抗紫外光 劑。使用蓋板110作為觸控裝置100的保護蓋板時,陽光會 通過蓋板110與第一透明膠層120進入第一電極層130,而第一透明膠層120中的抗紫外光劑會吸收陽光中的紫外光,以保護第一電極圖案134中的金屬線不被腐蝕變色,進而使金屬線維持良好的電阻值。其中,抗紫外光劑為酚類高分子或受阻胺類高分子,但並不以此為限。此外,因第一透明膠層120與第一電極圖案134中的金屬線直接接觸,第一透明膠層120中更包含抗氧化劑,以避免第一透明膠層120中的殘留氣體使金屬線氧化。其中抗氧化劑為酚類高分子,但並不以此為限。
在本新型之部分實施例中,抗紫外光劑為酚類高分子,並佔第一透明膠層120重量之0.05至0.08重量份。在本新型之其他部分實施例中,抗紫外光劑為受阻胺類高分子,並佔第一透明膠層120重量之0.1至0.3重量份。在本新型之部分實施例中,抗氧化劑為酚類高分子,並佔第一透明膠層120重量之0.1至0.3重量份。
第二透明膠層160中同樣也包含抗紫外光劑,並可視觸控裝置100的結構決定是否於第二透明膠層160中添加抗氧化劑。具體為,若第二透明膠層160直接接觸第一電極圖案134或第二電極圖案154,則須加入抗氧化劑以避免第二透明膠層160中的氣體使第一電極圖案134或第二電極圖案154中的金屬線氧化。反之,若第二透明膠層160與第一電極圖案134或第二電極圖案154無接觸,此時金屬線並無被氧化的疑慮,而可省略抗氧化劑的使用。如第1A圖所示,第二透明膠層160係作為第二電極層150與顯示面板 170之間的黏著層。當顯示面板170運作時,產生的光線會通過第二透明膠層160進入第二電極層150,而第二透明膠層160中的抗紫外光劑會吸收光線中的紫外光,以保護第二電極圖案154中的金屬線不被腐蝕變色,進而使金屬線維持良好的電阻值。其中,抗紫外光劑為酚類高分子或受阻胺類高分子,但並不以此為限。在本新型之部分實施例中,抗紫外光劑為酚類高分子,並佔第二透明膠層160重量之0.05至0.08重量份。在本新型之其他部分實施例中,抗紫外光劑為受阻胺類高分子,並佔第二透明膠層160重量之0.1至0.3重量份。
此外,黏合第一電極層130與第二電極層150 的第三透明膠層140直接接觸第二電極層150中的第二電極圖案154。因此,在第三透明膠層140中加入抗氧化劑,以避免第三透明膠層140中的殘留氣體使第二電極圖案154中的金屬線氧化。其中抗氧化劑為酚類高分子,並佔第三透明膠層140重量之0.1至0.3重量份。
在本新型之部分實施例中,觸控裝置100更包 含一軟性電路180電性連接至第一導線136與第二導線156,其中,軟性電路板180係藉由一導電膠190連接至第一導線136與第二導線156。如第1B圖所示,第一導線136與第二導線156分別電性連接至第一電極圖案134與第二電極圖案154,因此第一電極圖案134與第二電極圖案154可透過第一導線136與第二導線156,以傳送觸控感測訊號至軟性電路板180。因第一導線136與第二導線156為薄膜的 金屬材質,在黏合導電膠190的過程中,若溫度與壓力過高易使第一導線136與第二導線156斷裂。據此,選用低溫低壓型的導電膠190以避免上述的情況發生。在本新型之部分實施例中,導電膠190的黏合溫度為100℃至130℃,而導電膠190的黏合壓力為0.5至1.0MPa。
接著對前述的觸控裝置100進行老化測試。將 觸控裝置100置於陽光下64小時後,以顯微鏡觀察第一電極圖案134與第二電極圖案154中的金屬線顏色。可觀察得知金屬線並無變黃或變黑的現象,依然為原本的金屬顏色。接著請參閱第2圖,第2圖為觸控感測層中的金屬線在不同陽光照射時間下的電阻值。經過實驗例210、220、230與240的重複測試後,可得知抗紫外光劑與抗氧化劑能有效避免金屬線的腐蝕變色或氧化,並無斷路的情事發生。且在64小時內金屬線的電阻值仍低於15KΩ,而能達到觸控裝置的規範標準。
應瞭解到,已敘述過的元件材料將不再重複贅 述。在以下敘述中,將敘述其他實施方式的觸控裝置。
請參閱第3圖,第3圖繪示根據本新型其他部分 實施方式之一種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如第3圖所示,一觸控裝置300包含一蓋板310、一第一透明膠層320、一第一電極層330、一第三透明膠層340、一第二電極層350、一第二透明膠層360以及一顯示面板370,其中第一透明膠層320與第二透明膠層360包含抗紫外光劑。且第一電極層 330、第三透明膠層340與第二電極層350共同組成一觸控感測層。
第一電極層330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332、複數 個第一電極圖案334與複數條第一導線336設置於第一透明基板332的下表面。第二電極層350包含一第二透明基板352、複數個第二電極圖案354與複數條第二導線356設置於第二透明基板352的下表面。其中,第一透明膠層320位於蓋板310與第一電極層330之間,令使蓋板310與第一電極層330達成穩定結合;第二透明膠層360位於第二電極層350與顯示面板370之間,令使第二電極層350與顯示面板370達成穩定結合,且第二透明膠層360直接接觸第二電極層350中的第二電極圖案354;而第三透明膠層340位於第一電極層330與第二電極層350之間,令使於第一電極層330與第二電極層350達成穩定結合。更清楚地說,第三透明膠層340係位於第一電極圖案334與第二透明基板352之間。
第3圖中的第一電極層330與第二電極層350與 第1B圖中的第一電極層130與第二電極層150之結構相似,故不在此詳述。差別在於,第一電極層330中第一電極圖案334與第一導線336係設置於第一透明基板332的下表面,而第二電極層350中第二電極圖案354與第二導線356係設置於第二透明基板352的下表面。由於第一透明膠層320與並未與第一電極圖案334中的金屬線直接接觸,金屬線並無被第一透明膠層320中的氣體氧化的疑慮,因此不需 額外加入抗氧化劑。此外,因第二透明膠層360直接與第二電極圖案354接觸,第二透明膠層360中除了抗紫外光劑外更額外加入抗氧化劑,以避免第二透明膠層360中的殘留氣體使第二電極圖案354中的金屬線氧化。
此外,黏合第一電極層330與第二電極層350 的第三透明膠層340直接接觸第一電極層330中的第一電極圖案334。因此,在第三透明膠層340中加入抗氧化劑,以避免第三透明膠層340中的殘留氣體使第一電極圖案334中的金屬線氧化。
在本新型之部分實施例中,觸控裝置300更包 含一軟性電路板380電性連接至第一導線336與第二導線356,其中,軟性電路板380係藉由一導電膠390連接至第一導線336與第二導線356。如前所述,第一導線336與第二導線356分別電性連接至第一電極圖案334與第二電極圖案354,因此第一電極圖案334與第二電極圖案354可透過第一導線336與第二導線356,以傳送觸控感測訊號至軟性電路板380。
請參閱第4圖,第4圖繪示根據本新型其他部分 實施方式之一種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如第4圖所示,一觸控裝置400包含一蓋板410、一第一透明膠層420、一第一電極層430、一第三透明膠層440、一第二電極層450、一第二透明膠層460以及一顯示面板470,其中第一透明膠層420與第二透明膠層460包含抗紫外光劑。且第一電極層 430、第三透明膠層440與第二電極層450共同組成一觸控感測層。
第一電極層430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432、複數 個第一電極圖案434與複數條第一導線436設置於第一透明基板432的上表面。第二電極層450包含一第二透明基板452、複數個第二電極圖案454與複數條第二導線456設置於第二透明基板452的下表面。其中,第一透明膠層420位於蓋板410與第一電極層430之間,令使蓋板410與第一電極層430達成穩定結合,且第一透明膠層420直接接觸第一電極層430中的第一電極圖案434;第二透明膠層460位於第二電極層450與顯示面板470之間,令使第二電極層450與顯示面板470達成穩定結合,且第二透明膠層460直接接觸第二電極層450中的第二電極圖案454;而第三透明膠層440位於第一電極層430與第二電極層450之間,令使於第一電極層430與第二電極層450達成穩定結合。更清楚地說,第三透明膠層440係位於第一透明基板432與第二透明基板452之間。
第4圖中的第一電極層430與第二電極層450與 第1B圖中的第一電極層130與第二電極層150之結構相似,故不在此詳述。差別在於,第一電極層430中第一電極圖案434與第一導線436係設置於第一透明基板432的上表面,而第二電極層450中第二電極圖案454與第二導線456係設置於第二透明基板452的下表面。由於第一透明膠層420與第一電極圖案434中的金屬線直接接觸,第一透明膠 層420中除了抗紫外光劑外,更加入抗氧化劑以避免第一透明膠層420中的殘留氣體使第一電極圖案434中的金屬線氧化。同理,因第二透明膠層460直接與第二電極圖案454接觸,第二透明膠層460中也加入抗氧化劑,以避免第二透明膠層460中的殘留氣體使第二電極圖案454中的金屬線氧化。
值得注意的是,黏合第一電極層430與第二電 極層450的第三透明膠層440並未直接接觸第一電極層430中的第一電極圖案434或第二電極層450中的第二電極圖案454。因此,不須額外再在第三透明膠層440中加入抗氧化劑。
在本新型之部分實施例中,觸控裝置400更包 含一軟性電路板480電性連接至第一導線436與第二導線456,其中,軟性電路板480係藉由一導電膠490連接至第一導線436與第二導線456。如前所述,第一導線436與第二導線456分別電性連接至第一電極圖案434與第二電極圖案454,因此第一電極圖案434與第二電極圖案454可透過第一導線436與第二導線456,以傳送觸控感測訊號至軟性電路板480。
請參閱第5圖,第5圖繪示根據本新型其他部分 實施方式之一種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如第5圖所示,一觸控裝置500包含一蓋板510、一第一透明膠層520、一第一電極層530、一第三透明膠層540、一第二電極層550、一第二透明膠層560以及一顯示面板570,其中第一透明膠 層520與第二透明膠層560包含抗紫外光劑。且第一電極層530、第三透明膠層540與第二電極層550共同組成一觸控感測層。
第一電極層530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532、複數 個第一電極圖案534與複數條第一導線536設置於第一透明基板532的下表面。第二電極層550包含一第二透明基板552、複數個第二電極圖案554與複數條第二導線556設置於第二透明基板552的上表面。其中,第一透明膠層520位於蓋板510與第一電極層530之間,令使蓋板510與第一電極層530達成穩定結合;第二透明膠層560位於第二電極層550與顯示面板570之間,令使第二電極層550與顯示面板570達成穩定結合;而第三透明膠層540位於第一電極層530與第二電極層550之間,令使第一電極層530與第二電極層550達成穩定結合。更清楚地說,第三透明膠層540係位於第一電極圖案534與第二電極圖案554之間,並電性絕緣此些第一電極圖案534與此些第二電極圖案554。
第5圖中的第一電極層530與第二電極層550與 第1B圖中的第一電極層130與第二電極層150之結構相似,故不在此詳述。差別在於,第一電極層530中的第一電極圖案534與第一導線536係設置於第一透明基板532的下表面,而第二電極層550中的第二電極圖案554與第二導線556係設置於第二透明基板552的上表面。由於第一透明膠層520與第二透明膠層560並未直接接觸第一電極圖案534與第二電極圖案554中的金屬線,金屬線並無被第一透明膠 層520與第二透明膠層560中的氣體氧化的疑慮,因此不需額外加入抗氧化劑。
此外,黏合第一電極層530與第二電極層550 的第三透明膠層540直接接觸第一電極層530中的第一電極圖案534與第二電極層550中第二電極圖案554。因此,需在第三透明膠層540中加入抗氧化劑,以避免第三透明膠層540中的殘留氣體使第一電極圖案534與第二電極圖案554中的金屬線氧化。
在本新型之部分實施例中,觸控裝置500更包 含一軟性電路板580電性連接至第一導線536與第二導線556,其中,軟性電路板580係藉由一導電膠590連接至第一導線536與第二導線556。如前所述,第一導線536與第二導線556分別電性連接至第一電極圖案534與第二電極圖案554,因此第一電極圖案534與第二電極圖案554可透過第一導線536與第二導線556,以傳送觸控感測訊號至軟性電路板580。
請參閱第6A圖,第6A圖繪示根據本新型部分 實施方式之一種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如第6A圖所示,一觸控裝置600包含一蓋板610、一第一透明膠層620、一觸控感測層630、一第二透明膠層640以及一顯示面板650,其中第一透明膠層620與第二透明膠層640包含抗紫外光劑。觸控感測層630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631,其中第一透明基板631具有相對的上表面632與下表面633。複數個第一電極圖案634與複數條第一導線635設置於第一透明 基板631的上表面632、而複數個第二電極圖案636與複數條第二導線637設置於第一透明基板631的下表面633。其中,第一透明膠層620位於蓋板610與觸控感測層630之間,令使蓋板610與觸控感測層630達成穩定結合,且第一透明膠層620直接接觸觸控感測層630中的第一電極圖案634;第二透明膠層640位於觸控感測層630與顯示面板650之間,令使觸控感測層630與顯示面板650達成穩定結合,且第二透明膠層640直接接觸觸控感測層630中的第二電極圖案636。在此必須說明,觸控裝置600的第一電極圖案634與第二電極圖案636係設置於第一透明基板631的相對側,因此省略了第三透明膠層與第二透明基板的使用。
請在參閱第6A圖的同時參閱第6B圖,第6B圖 為第6A圖中觸控感測層的示意圖。如第6B圖所示,複數個第一電極圖案634以及複數條第一導線635設置於第一透明基板631的上表面632,其中第一電極圖案634沿著第一方向排列於第一透明基板631的上表面632,而第一導線635電性連接至此些第一電極圖案634。相對的,複數個第二電極圖案636以及複數條第二導線637設置於第一透明基板631的下表面633,其中第二電極圖案636沿著第二方向排列於第一透明基板631的下表面633,而第二導線637電性連接至此些第二電極圖案636。其中第一方向垂直於第二方向,但並不以此為限。
第一電極圖案634與第二電極圖案636係由複 數條金屬線交叉構成的金屬網格圖案。因第一透明膠層620 與第一電極圖案634中的金屬線直接接觸,第一透明膠層620中除了抗紫外光劑外,更加入抗氧化劑以避免第一透明膠層620中的殘留氣體使第一電極圖案634中的金屬線氧化。同理,因第二透明膠層640直接與第二電極圖案636接觸,第二透明膠層640中也加入抗氧化劑,以避免第二透明膠層640中的殘留氣體使第二電極圖案636中的金屬線氧化。
在本新型之部分實施例中,觸控裝置600更包 含一軟性電路板660電性連接至第一導線635與第二導線637,其中,軟性電路板660係藉由一導電膠670連接至第一導線635與第二導線637。如前所述,第一導線635與第二導線637分別電性連接至第一電極圖案634與第二電極圖案636,因此第一電極圖案634與第二電極圖案636可透過第一導線635與第二導線637,以傳送觸控感測訊號至軟性電路板660。
接著請參閱第7A與7B圖,其中第7A圖繪示根 據本新型部分實施方式之一種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而第7B圖為第7A圖中觸控結構層中觸控感測層的示意圖。請先參閱第7B圖以清楚理解本實施方式。第7B圖與第6B圖的差別在於,第一電極圖案與第二電極圖案均設置於第一透明基板的上表面。如第7B圖所示,複數個第一電極圖案734以及複數條第一導線735設置於第一透明基板731的上表面732,其中第一電極圖案734沿著第一方向排列於第一透明基板731的上表面732,而第一導線735電性連接至此些第 一電極圖案734。複數個第二電極圖案736以及複數條第二導線737同樣設置於第一透明基板731的上表面732,其中第二電極圖案736沿著第二方向排列於第一透明基板731的上表面732,而第二導線737電性連接至此些第二電極圖案736。其中第一方向垂直於第二方向,但並不以此為限。第一電極圖案734與第二電極圖案736係設置為位於同一平面,且第一電極圖案734更包含電橋738,以使相鄰的第一電極圖案734能藉由電橋738電性連接。而一絕緣層739位於此電橋738下,更清楚的說,絕緣層739位於電橋738與第二電極圖案736之間,以使第一電極圖案734與第二電極圖案736正常操作並避免短路的情形發生。
請繼續參閱第7A圖,第7A圖繪示根據本新型 部分實施方式之一種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如第7A圖所示,一觸控裝置700包含一蓋板710、一第一透明膠層720、一觸控感測層730、一第二透明膠層740以及一顯示面板750,其中第一透明膠層720與第二透明膠層740包含抗紫外光劑。其中,觸控感測層730為第7B圖沿A-A剖線的示意圖,其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731,其中第一透明基板731具有相對的上表面732與下表面733。複數個第一電極圖案734與複數條第一導線735設置於第一透明基板731的上表面732、而複數個第二電極圖案736與複數條第二導線737同樣設置於第一透明基板731的上表面732。絕緣層739位於第二電極圖案736上,而電橋738跨越絕緣層739以連接相鄰的第一電極圖案734。其中,第一透明膠層720位於蓋 板710與觸控感測層730之間,令使蓋板710與觸控感測層730達成穩定結合,且第一透明膠層720直接接觸觸控感測層730中的第一電極圖案734與第二電極圖案736;而第二透明膠層740位於觸控感測層730與顯示面板750之間,令使觸控感測層730與顯示面板750達成穩定結合。在此必須說明,觸控裝置700的第一電極圖案734與第二電極圖案736係設置於第一透明基板731的同側,因此省略了第三透明膠層與第二透明基板的使用。
第7B圖中的第一電極圖案734與第二電極圖案 736係由複數條金屬線交叉構成的金屬網格圖案。因第一透明膠層720直接接觸第一電極圖案734以及第二電極圖案736中的金屬線,第一透明膠層720中除了抗紫外光劑外,更加入抗氧化劑以避免第一透明膠層720中的殘留氣體使第一電極圖案734與第二電極圖案736中的金屬線氧化。
在本新型之部分實施例中,觸控裝置700更包 含一軟性電路760板電性連接至第一導線735與第二導線737,其中,軟性電路板760係藉由一導電膠770連接至第一導線735與第二導線737。如前所述,第一導線735與第二導線737分別電性連接至第一電極圖案734與第二電極圖案736,因此第一電極圖案734與第二電極圖案736可透過第一導線735與第二導線737,以傳送觸控感測訊號至軟性電路板760。
由上述本新型實施例可知,本新型具有下列優 點。本新型之觸控裝置中的透明膠層中具有抗紫外光劑,能吸 收陽光或顯示面板產生光線中的紫外光,並保護電極圖案中的金屬線不被紫外光照射而老化。此外,透明膠層中更加入抗氧化劑以避免金屬線的氧化變色。本新型提供的觸控裝置能長時間於戶外使用,在陽光照射下電極圖案中的金屬線仍能維持良好的電阻值,而擴大了觸控裝置的應用範圍。
雖然本新型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觸控裝置
110‧‧‧蓋板
120‧‧‧第一透明膠層
130‧‧‧第一電極層
132‧‧‧第一透明基板
134‧‧‧第一電極圖案
136‧‧‧第一導線
140‧‧‧第三透明膠層
150‧‧‧第二電極層
152‧‧‧第二透明基板
154‧‧‧第二電極圖案
156‧‧‧第二導線
160‧‧‧第二透明膠層
170‧‧‧顯示面板
180‧‧‧軟性電路
190‧‧‧導電膠

Claims (14)

  1. 一種觸控裝置,包含:一顯示面板;一觸控感測層位於該顯示面板上,該觸控感測層包含複數個電極圖案,其中該些電極圖案係由複數條金屬線所組成;一蓋板位於該觸控感測層上;一第一透明膠層位於該蓋板與該觸控感測層之間;以及一第二透明膠層位於該觸控感測層與該顯示面板之間,其中該第一透明膠層與該第二透明膠層包含一抗紫外光劑。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抗紫外光劑為一酚類高分子,並佔該第一透明膠層與該第二透明膠層重量之0.05至0.08重量份。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抗紫外光劑為一受阻胺類高分子,並佔該第一透明膠層與該第二透明膠層重量之0.1至0.3重量份。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一透明膠層及/或該第二透明膠層更包含一抗氧化劑。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抗氧化劑為一酚類高分子,並佔該第一透明膠層及/或該第二透明膠層重量之0.1至0.3重量份。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些金屬線之材質為銀、銅、鋁、或其組合。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些金屬線之線寬為1至7微米。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些金屬線之線寬為1至5微米。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觸控感測層包含:一第一電極層,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以及複數個第一電極圖案位於該第一透明基板之一上表面;一第二電極層,包含:一第二透明基板;以及複數個第二電極圖案位於該第二透明基板之一上表面;以及 一第三透明膠層,位於該第一透明基板與該些第二電極圖案之間,其中該第三透明膠層包含一抗氧化劑。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觸控感測層包含:一第一電極層,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以及複數個第一電極圖案位於該第一透明基板之一下表面;一第二電極層,包含:一第二透明基板;以及複數個第二電極圖案位於該第二透明基板之一下表面;以及一第三透明膠層,位於該第二透明基板與該些第一電極圖案之間,其中該第三透明膠層包含一抗氧化劑。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觸控感測層包含:一第一電極層,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以及複數個第一電極圖案位於該第一透明基板之一上表面;一第二電極層,包含:一第二透明基板;以及 複數個第二電極圖案位於該第二透明基板之一下表面;以及一第三透明膠層,位於該第一透明基板與該第二透明基板之間。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觸控感測層包含:一第一電極層,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以及複數個第一電極圖案位於該第一透明基板之一下表面;一第二電極層,包含:一第二透明基板;以及複數個第二電極圖案位於該第二透明基板之一上表面;以及一第三透明膠層,位於該些第一電極圖案與該些第二電極圖案之間,並電性絕緣該些第一電極圖案與該些第二電極圖案,其中該第三透明膠層包含一抗氧化劑。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觸控感測層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具有相對的一上表面與一下表面;複數個第一電極圖案設置於該上表面;以及複數個第二電極圖案設置於該下表面。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觸控感測層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具有相對的一上表面與一下表面;複數個第一電極圖案設置於該上表面,該些第一電極圖案包含一電橋;複數個第二電極圖案設置於該上表面;以及一絕緣層設置於該電橋與該些第二電極圖案之間,並電性絕緣該些第一電極圖案與該些第二電極圖案。
TW104211828U 2014-12-26 2015-07-22 觸控裝置 TWM51274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58036.3A CN105892735A (zh) 2014-12-26 2014-12-26 触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2749U true TWM512749U (zh) 2015-11-21

Family

ID=552199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3723A TWI560606B (en) 2014-12-26 2015-07-22 Touch panel
TW104211828U TWM512749U (zh) 2014-12-26 2015-07-22 觸控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3723A TWI560606B (en) 2014-12-26 2015-07-22 Touch panel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92735A (zh)
TW (2) TWI56060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0606B (en) * 2014-12-26 2016-12-01 Tpk Touch Systems Xiamen Inc Touch panel
TWI728402B (zh) * 2019-02-25 2021-05-21 大陸商宸美(廈門)光電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6578B (zh) * 2016-12-19 2018-06-11 恆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CN108205392A (zh) 2016-12-19 2018-06-26 恒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TWI662285B (zh) * 2018-03-20 2019-06-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內嵌式觸控顯示器及斷路與短路測試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09598B1 (ko) * 2009-10-09 2013-09-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일체형 터치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패널
TW201340185A (zh) * 2012-03-19 2013-10-01 Wintek China Technology Ltd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M435366U (en) * 2012-03-30 2012-08-11 Yuxi Technology Co Ltd Protective film for electronic device
TWM464742U (zh) * 2012-08-15 2013-11-01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面板
JP2015035173A (ja) * 2013-08-09 2015-02-19 グンゼ株式会社 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TWM474193U (zh) * 2013-09-02 2014-03-11 Nano Bit Tech Co Ltd 觸控感應裝置
CN203909748U (zh) * 2014-05-15 2014-10-29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
TWM494967U (zh) * 2014-05-23 2015-02-01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
TW201606608A (zh) * 2014-08-07 2016-02-16 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TW201610796A (zh) * 2014-09-05 2016-03-16 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CN105892735A (zh) * 2014-12-26 2016-08-24 宝宸(厦门)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0606B (en) * 2014-12-26 2016-12-01 Tpk Touch Systems Xiamen Inc Touch panel
TWI728402B (zh) * 2019-02-25 2021-05-21 大陸商宸美(廈門)光電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92735A (zh) 2016-08-24
TWI560606B (en) 2016-12-01
TW201624246A (zh) 2016-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12749U (zh) 觸控裝置
US9030434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sensing unit thereof
CN106229332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JP2021192307A (ja) 情報処理装置
KR102102196B1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실란트 층에서의 균열을 검출하는 방법 및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을 제조하는 방법
TWI522877B (zh)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CN103092414A (zh) 一种外挂式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16074375A1 (zh) 显示装置
TW201533640A (zh) 防靜電觸控面板
TW201506710A (zh) 觸控顯示模組
TW201530400A (zh) 觸控裝置
JP2015524134A (ja) 透明導電膜
WO2018035934A1 (zh) 触摸屏及其触摸感应组件
TWM470314U (zh) 觸控顯示裝置
TW201643625A (zh) 觸控顯示裝置及彩色濾光片基板
KR20180118186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전자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204331211U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TW201525796A (zh) 觸控屏之製造方法
KR20170005254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3336560A (zh) 具有曲面的保护盖及具有该保护盖的触摸面板
KR102354030B1 (ko) 전극 접속 패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소자
JP2018073246A (ja) 表示装置
US2021040820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WI615758B (zh) 觸控面板及顯示裝置
TWI557611B (zh) 觸控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