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6578B - 觸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6578B
TWI626578B TW106133857A TW106133857A TWI626578B TW I626578 B TWI626578 B TW I626578B TW 106133857 A TW106133857 A TW 106133857A TW 106133857 A TW106133857 A TW 106133857A TW I626578 B TWI626578 B TW I62657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s
metal mesh
portions
layer
connecting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3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3950A (zh
Inventor
姜芷榕
黃上榛
劉勇智
王慶芳
Original Assignee
恆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恆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恆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71114314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05392A/zh
Priority to US15/846,141 priority patent/US1050333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65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6578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23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3950A/zh

Links

Abstract

一種觸控面板,其包括基板、多個第一電極、多個第二電極以及絕緣層。各第一電極包括多個第一墊部以及多個第一連接部,且各第一連接部連接相鄰兩第一墊部。各第二電極包括多個第二墊部以及多個第二連接部,且各第二連接部連接相鄰兩第二墊部。多個第一電極與多個第二電極位於基板的同一側,且多個第一連接部與多個第二連接部彼此交錯。絕緣層位於多個第一連接部與多個第二連接部之間。多個第一電極與多個第二電極包括金屬網格層以及透明導電層。多個第一連接部以及多個第二連接部的其中至少一個包括金屬網格層。

Description

觸控面板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面板,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觸控面板。
觸控面板因具有人機互動的便利性,已被廣泛應用於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平板電腦(tablet personal computer)、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以及筆記型電腦(laptop personal computer)等電子產品上。雖然目前市面上的觸控面板已具有不錯的效能,但為了滿足更多元的觸控方式、更流暢的觸控操作或更好的感測準確度,觸控面板的靈敏度或感測準確度勢必被要求進一步的提升。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其至少具有好的感測準確度。
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面板,其包括基板、多個第一電極、多個第二電極以及絕緣層。多個第一電極平行配置在基板上,其中各第一電極包括多個第一墊部以及多個第一連接部,且各第一連接部連接相鄰兩第一墊部。多個第二電極平行配置在基板上,其中各第二電極包括多個第二墊部以及多個第二連接部,且各第二連接部連接相鄰兩第二墊部。多個第一電極與多個第二電極位於基板的同一側,且多個第一連接部與多個第二連接部彼此交錯。絕緣層位於多個第一連接部與多個第二連接部之間,使多個第一電極與多個第二電極彼此電性絕緣。多個第一電極與多個第二電極包括金屬網格層以及透明導電層。多個第一連接部以及多個第二連接部的其中至少一個包括金屬網格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多個第二連接部由金屬網格層構成,且多個第一墊部、多個第一連接部以及多個第二墊部由透明導電層構成。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多個第一電極與多個第二電極包括兩個金屬網格層以及透明導電層。多個第二連接部由兩個金屬網格層的其中一個構成,且多個第一墊部、多個第一連接部以及多個第二墊部由透明導電層以及兩個金屬網格層的其中另一個堆疊形成。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多個第一墊部、多個第一連接部以及多個第二墊部由金屬網格層構成,且多個第二連接部由透明導電層構成。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多個第一電極與多個第二電極包括兩個金屬網格層以及透明導電層。多個第一墊部、多個第一連接部以及多個第二墊部由兩個金屬網格層的其中一個構成,且多個第二連接部由透明導電層以及兩個金屬網格層的其中另一個堆疊形成。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金屬網格層的線寬落在1微米至6微米的範圍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多個第一連接部以及多個第二連接部的其中至少一個的金屬網格層的開口率等於或小於95%。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多個第一墊部以及多個第二墊部的金屬網格層的開口率等於或大於95%。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觸控面板更包括遮蔽層。遮蔽層配置在金屬網格層的一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觸控面板更包括裝飾層。裝飾層配置在基板上且暴露出多個第一電極、多個第二電極以及絕緣層。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實施例的觸控面板中,多個第一連接部以及多個第二連接部的其中至少一個包括金屬網格層的設計可以降低多個第一連接部與多個第二連接部之間的交點電容值,而有助於提升感測準確度。因此,本發明實施例的觸控面板至少可具有好的感測準確度。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仰視示意圖。圖2A及圖2B分別是圖1中剖線A-A’及剖線B-B’的第一種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圖1至圖2B,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包括基板110、多個第一電極120、多個第二電極130以及絕緣層140。為清楚表示多個第一電極120與多個第二電極130之間的相對配置關係,圖1未顯示出絕緣層140,因此第一實施例中關於絕緣層140的描述請參照圖2A及圖2B。
基板110為多個第一電極120、多個第二電極130以及絕緣層140的載板,其可以是硬質基板或軟性基板。舉例而言,基板110可以是玻璃基板、陶瓷基板、塑膠基板或是複合薄膜。玻璃基板可以是強化玻璃基板或是未經強化的玻璃基板。塑膠基板可以是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環烯烴聚合物(Cyclo Olefin Polymer, CO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或聚醯亞胺(polyimide, PI)等,但不以此為限。
多個第一電極120平行配置在基板110上。舉例而言,多個第一電極120分別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多個第一電極120沿第二方向D2排列。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彼此相交且例如彼此垂直,但不以此為限。
各第一電極120包括多個第一墊部122以及多個第一連接部124,且各第一連接部124連接相鄰兩第一墊部122。進一步而言,多個第一連接部124將第一方向D1上排列的相鄰兩第一墊部122串接在一起,以形成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電極120。
多個第二電極130平行配置在基板110上。舉例而言,多個第二電極130分別沿第二方向D2延伸,且多個第二電極130沿第一方向D1排列。
各第二電極130包括多個第二墊部132以及多個第二連接部134,且各第二連接部134連接相鄰兩第二墊部132。進一步而言,多個第二連接部134將第二方向D2上排列的相鄰兩第二墊部132串接在一起,以形成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電極130。
觸控面板100例如為互容式觸控面板,其中多個第一電極120與多個第二電極130的其中一個用於傳遞掃描訊號,且多個第一電極120與多個第二電極130的其中另一個用於接收感測訊號。觸控面板100可進一步包括多條導線CL。多條導線CL分別連接其中一第一電極120或其中一第二電極130,以進行訊號傳輸。
多個第一電極120、多個第二電極130以及多條導線CL位於基板110的同一側,且多個第一連接部124與多個第二連接部134彼此交錯。為了讓多個第一電極120與多個第二電極130能夠電性獨立,絕緣層140位於多個第一連接部124與多個第二連接部134之間。如此,可避免多個第一連接部124與多個第二連接部134在兩者的交錯處接觸,從而使多個第一電極120與多個第二電極130彼此電性絕緣。
絕緣層140例如為圖案化絕緣層。具體地,絕緣層140可包括多個絕緣圖案142。多個絕緣圖案142分別設置在多個第一連接部124與多個第二連接部134之間,但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多個第一電極120、多個第二電極130、絕緣層140以及多條導線CL配置在基板110的內表面SI上。基板110可作為蓋板,且基板110的外表面SO可作為觸控感測面。也就是說,觸控物(例如手指或觸控筆)接觸基板110的外表面SO以進行觸控感測。觸控面板100可進一步包括裝飾層DL,以增加美觀及遮蔽周邊的線路(如多條導線CL)。在基板110作為蓋板的情況下,裝飾層DL可配置在基板110上且暴露出多個第一電極120、多個第二電極130以及絕緣層140。此外,裝飾層DL可覆蓋多個第一電極120與多條導線CL重疊的部分以及多個第二電極130與多條導線CL重疊的部分。在另一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0可進一步包括蓋板(未顯示)。蓋板覆蓋基板110、多個第一電極120、多個第二電極130、絕緣層140以及多條導線CL,且裝飾層DL可配置在蓋板上。裝飾層DL的材質採用遮光的材質,如有色的油墨,但不以此為限。
為避免影響觸控面板100的視覺效果,多個第一電極120與多個第二電極130採用可透光的導電層。可透光的導電層可包括透明導電層以及金屬網格層。透明導電層的材質可包括金屬氧化物、奈米碳管、奈米金屬絲、石墨烯、矽烯或其它合適的透明導電材質。另外,金屬網格層可以由單層金屬層圖案化形成多個透光的開口O(參見圖1)而成,或由多層金屬層相互堆疊後再圖案化形成多個透光的開口O而成。雖然金屬材質的穿透率低,但藉由圖案化製程在金屬層中形成多個透光的開口O,可使金屬網格層透光。此外,藉由控制金屬網格層中多個開口O的大小或數量,可使金屬網格層具有所需的穿透率或開口率。另外,藉由控制金屬網格層的線寬W(參見圖1),可改善金屬線被察覺的問題,進而改善對視覺效果的負面影響。舉例而言,金屬網格層的線寬W可落在1微米至6微米的範圍內,但不以此為限。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多個第一電極120與多個第二電極130包括金屬網格層以及透明導電層,且多個第一連接部以及多個第二連接部的其中至少一個包括金屬網格層。進一步而言,多個第一電極120與多個第二電極130由至少一金屬網格層以及至少一透明導電層構成,其中金屬網格層以及透明導電層各自的數量可大於或等於一。此外,上述金屬網格層可構成多個第一連接部或多個第二連接部。在金屬網格層的數量為兩個的情況下,兩個金屬網格層可分別構成多個第一連接部以及多個第二連接部(容後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多個第二連接部134由金屬網格層MM構成,且多個第一墊部122、多個第一連接部124以及多個第二墊部132由透明導電層TC構成。需說明的是,為便於繪示,圖2A及圖2B省略繪示出金屬網格層MM的開口O,使得第二連接部134看似連續的導電結構。
觸控面板100的製造方法例如包括以下步驟。首先,在基板110的內表面SI上形成裝飾層DL。其次,在基板110的內表面SI上形成多個第一墊部122、多個第一連接部124以及多個第二墊部132。接著,在多個第一連接部124上形成多個絕緣圖案142。然後,形成多個第二連接部134及多條導線CL,其中各第二連接部134跨越其中一絕緣圖案142而將相鄰兩個第二墊部132連接。各導線CL配置在裝飾層DL上且與對應的第一墊部122或對應的第二墊部132連接。
若以透明導電材質形成各第二連接部134,為了降低阻抗,需加寬各第二連接部134的線寬,而此將造成多個第一連接部124與多個第二連接部134的重疊面積增加。重疊面積增加會導致多個第一連接部124與多個第二連接部134之間的交點電容值增加,使得訊噪比變低,而影響感測準確度。藉由以金屬網格層MM形成各第二連接部134,多個第一連接部124與多個第二連接部134的重疊面積為金屬網格層MM的面積,因此可有效降低多個第一連接部124與多個第二連接部134之間的交點電容值。交點電容值的降低可有效提升訊噪比,從而觸控面板100可具有好的感測準確度。
若以單一金屬線形成各第二連接部134,只要製程中發生斷路或是過蝕刻,將造成整條第二電極130斷路或是阻抗劇增。藉由以金屬網格層MM形成各第二連接部134,即便有一金屬線發生斷路,整條第二電極130仍可導通,且一金屬線的過蝕刻對於整條第二電極130的阻抗變化影響甚微。因此,藉由以金屬網格層MM形成各第二連接部134有助於提升觸控面板100的信賴性、良率及產量。此外,由於金屬網格層MM可與多條導線CL一起形成,因此可達到簡化製程及降低成本的功效。
各第二連接部134的金屬網格層MM的開口率可依據第二連接部134與對應的第一連接部124的重疊區域大小來設計。舉例而言,各第二連接部134的金屬網格層MM的開口率可等於或小於95%。也就是說,各第二連接部134中金屬線佔據的面積與第二連接部134的整體面積(參見圖1中將金屬網格圈起的虛線區域的面積)的比例可等於或大於5%。
應說明的是,上述多個元件的製造順序、各元件的數量、各元件的形狀及元件之間的相對配置關係可依需求改變,而不以圖1至圖2B所顯示的為限。舉例而言,可先在基板110的內表面SI上形成多個第二連接部134及多條導線CL。其次,在多個第二連接部134上形成多個絕緣圖案142。然後再形成多個第一墊部122、多個第一連接部124以及多個第二墊部132,其中各第一連接部124跨越其中一絕緣圖案142而將相鄰兩個第一墊部122連接。
接著搭配圖3A至圖5B說明圖1的觸控面板的其他種剖面型態,其中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於下便不再重述。圖3A及圖3B分別是圖1中剖線A-A’及剖線B-B’的第二種剖面示意圖。圖4A及圖4B分別是圖1中剖線A-A’及剖線B-B’的第三種剖面示意圖。圖5A及圖5B分別是圖1中剖線A-A’及剖線B-B’的第四種剖面示意圖。類似於圖2A及圖2B的表示方式,圖3A至圖5B省略繪示出金屬網格層的開口。
請參照圖1、圖3A及圖3B,觸控面板100可進一步包括遮蔽層150。遮蔽層150配置在金屬網格層MM(第二連接部134)的一側。具體地,遮蔽層150配置在金屬網格層MM面向使用者的一側,以降低金屬反射,使金屬網格層MM的可視性進一步降低。在本實施例中,基板110例如作為蓋板,且基板110的外表面SO為觸控感測面。因此,遮蔽層150配置在金屬網格層MM面向基板110的表面上,使得遮蔽層150位於絕緣圖案142與第二連接部134之間。在觸控面板100進一步包括蓋板的實施例中,遮蔽層150配置在金屬網格層MM面向蓋板的表面上,使得第二連接部134位於遮蔽層150與絕緣圖案142之間。遮蔽層150可由金屬氧化物、金屬氮化物、金屬氫化物、有色油墨、散射結構或是防反射光學膜等形成,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1、圖4A及圖4B,觸控面板100的多個第一電極120與多個第二電極130除了包括金屬網格層MM以及透明導電層TC之外,可進一步包括金屬網格層MM’。此外,多個第一墊部122、多個第一連接部124以及多個第二墊部132由透明導電層TC以及金屬網格層MM’堆疊形成。如此,可進一步降低多個第一電極120的整體阻抗以及多個第二電極130的整體阻抗。整體阻抗的降低有助於加快觸控面板100的充放電速度,進而提高觸控面板100的靈敏度。
金屬網格層MM與金屬網格層MM’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材質。此外,金屬網格層MM與金屬網格層MM’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網格形狀或網格大小。另外,金屬網格層MM’的開口率、網格形狀或網格大小可依需求而具有區域變異。舉例而言,多個第一墊部122的金屬網格層MM’的開口率以及多個第二墊部132的金屬網格層MM’的開口率可等於或大於95%。此外,多個第一連接部124的金屬網格層MM’的開口率可等於或小於95%。然而,本發明不以上述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金屬網格層MM’比透明導電層TC更早形成在基板110上。覆蓋金屬網格層MM’的透明導電層TC可保護金屬網格層MM’,例如防止金屬網格層MM’氧化。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中,透明導電層TC可比金屬網格層MM’更早形成在基板110上。另外,多個第二連接部134也可比多個第一墊部122、多個第一連接部124以及多個第二墊部132更早形成在基板110上,且多條導線CL可與多個第一墊部122的金屬網格層MM’、多個第一連接部124的金屬網格層MM’以及多個第二墊部132的金屬網格層MM’一起形成,以減少製程道數,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1、圖5A及圖5B,觸控面板100可在圖4A及圖4B的架構下進一步包括圖3A及圖3B所繪示的遮蔽層150,使金屬網格層MM的可視性進一步降低。在又一實施例中,遮蔽層150也可進一步配置在金屬網格層MM’面向使用者的一側,使金屬網格層MM’的可視性進一步降低。
圖6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仰視示意圖。圖7A及圖7B分別是圖6中剖線C-C’及剖線D-D’的第一種剖面示意圖。類似於圖1的表示方式,圖6未顯示出絕緣層,以清楚表示多個第一電極與多個第二電極之間的相對配置關係。因此,第二實施例中關於絕緣層140的描述請參照圖7A及圖7B。此外,類似於圖2A及圖2B的表示方式,圖7A及圖7B省略繪示出金屬網格層的開口。
請參照圖6至圖7B,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觸控面板200相似於圖1至圖2B的觸控面板100,其中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於下便不再重述。觸控面板200與觸控面板100的主要差異如下所述。
在觸控面板200中,多個第一墊部122、多個第一連接部124以及多個第二墊部132由金屬網格層MM構成,且多個第二連接部134由透明導電層TC構成。
在此架構下,多個第一墊部122、多個第一連接部124以及多個第二墊部132可與多條導線CL一起形成,以減少製程道數。在形成多個第一墊部122、多個第一連接部124、多個第二墊部132以及多條導線CL之後,可再依序形成絕緣層140以及多個第二連接部134。然而,觸控面板200的製造順序不以上述為限。在一實施例中,也可先形成多個第二連接部134,再形成絕緣層140。然後形成多個第一墊部122、多個第一連接部124、多個第二墊部132以及多條導線CL。
在本實施例中,藉由多個第一連接部124包括金屬網格層MM的設計可有效降低多個第一連接部124與多個第二連接部134之間的交點電容值,從而觸控面板200可具有好的感測準確度。另外,以金屬網格層MM取代透明導電層TC形成多個第一墊部122、多個第一連接部124以及多個第二墊部132可降低多個第一電極120的整體阻抗以及多個第二電極130的整體阻抗,進而提高觸控面板200的靈敏度。
金屬網格層MM的開口率、網格形狀或網格大小可依需求而具有區域變異。舉例而言,多個第一墊部122的金屬網格層MM以及多個第二墊部132的金屬網格層MM的開口率可等於或大於95%。此外,多個第一連接部124的金屬網格層MM的開口率可等於或小於95%。然而,本發明不以上述為限。
接著搭配圖8A至圖10B說明圖6的觸控面板的其他種剖面型態,其中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於下便不再重述。圖8A及圖8B分別是圖6中剖線C-C’及剖線D-D’的第二種剖面示意圖。圖9A及圖9B分別是圖6中剖線C-C’及剖線D-D’的第三種剖面示意圖。圖10A及圖10B分別是圖6中剖線C-C’及剖線D-D’的第四種剖面示意圖。類似於圖7A及圖7B的表示方式,圖8A至圖10B省略繪示出金屬網格層的開口。
請參照圖6、圖8A及圖8B,觸控面板200可進一步包括遮蔽層150。遮蔽層150配置在金屬網格層MM(第一墊部122、第一連接部124以及第二墊部132)的一側。在本實施例中,基板110例如作為蓋板,且基板110的外表面SO為觸控感測面。因此,遮蔽層150配置在金屬網格層MM面向基板110的表面上,使得遮蔽層150位於第一墊部122與基板110之間、第一連接部124與基板110之間以及第二墊部132與基板110之間。在觸控面板200進一步包括蓋板的實施例中,遮蔽層150配置在金屬網格層MM面向蓋板的表面上,使得第一墊部122、第一連接部124以及第二墊部132位於遮蔽層150與基板110之間。
請參照圖6、圖9A及圖9B,觸控面板200的多個第一電極120與多個第二電極130除了包括金屬網格層MM以及透明導電層TC之外,還可進一步包括金屬網格層MM’。此外,多個第二連接部134由透明導電層TC以及金屬網格層MM’堆疊形成。如此,可進一步降低多個第二連接部134的阻抗。
在本實施例中,金屬網格層MM’比透明導電層TC更早形成在絕緣層140上。覆蓋金屬網格層MM’的透明導電層TC可保護金屬網格層MM’,例如降低金屬網格層MM’的氧化速度。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中,透明導電層TC可比金屬網格層MM’更早形成在絕緣層140上。另外,多個第二連接部134也可比多個第一墊部122、多個第一連接部124以及多個第二墊部132更早形成在基板110上,且多條導線CL可與多個第二連接部134的金屬網格層MM’一起形成,以減少製程道數,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6、圖10A及圖10B,在圖9A及圖9B的架構下,觸控面板200可進一步包括圖8A及圖8B所繪示的遮蔽層150,使金屬網格層MM的可視性進一步降低。在又一實施例中,遮蔽層150也可進一步配置在金屬網格層MM’面向使用者的一側,使金屬網格層MM’的可視性進一步降低。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實施例的觸控面板中,多個第一連接部以及多個第二連接部的其中至少一個包括金屬網格層的設計可以降低多個第一連接部與多個第二連接部之間的交點電容值,而有助於提升感測準確度。因此,本發明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可具有好的感測準確度。相比於以單一金屬線形成各第一連接部或各第二連接部,以金屬網格層形成各第一連接部或各第二連接部有助於提升觸控面板的信賴性、良率及產量。此外,由於金屬網格層可與多條導線一起形成,因此有助於簡化製程及降低成本。在一實施例中,可進一步藉由遮蔽層的設置,使金屬網格層的可視性進一步降低。在又一實施例中,可以金屬網格層與透明導電層的堆疊層取代透明導電層,以降低整體阻抗,進而提高觸控面板的靈敏度。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200‧‧‧觸控面板
110‧‧‧基板
120‧‧‧第一電極
122‧‧‧第一墊部
124‧‧‧第一連接部
130‧‧‧第二電極
132‧‧‧第二墊部
134‧‧‧第二連接部
140‧‧‧絕緣層
142‧‧‧絕緣圖案
150‧‧‧遮蔽層
CL‧‧‧導線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L‧‧‧裝飾層
MM、MM’‧‧‧金屬網格層
O‧‧‧開口
SI‧‧‧內表面
SO‧‧‧外表面
TC‧‧‧透明導電層
W‧‧‧線寬
A-A’、B-B’、C-C’、D-D’‧‧‧剖線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仰視示意圖。 圖2A及圖2B分別是圖1中剖線A-A’及剖線B-B’的第一種剖面示意圖。 圖3A及圖3B分別是圖1中剖線A-A’及剖線B-B’的第二種剖面示意圖。 圖4A及圖4B分別是圖1中剖線A-A’及剖線B-B’的第三種剖面示意圖。 圖5A及圖5B分別是圖1中剖線A-A’及剖線B-B’的第四種剖面示意圖。 圖6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仰視示意圖。 圖7A及圖7B分別是圖6中剖線C-C’及剖線D-D’的第一種剖面示意圖。 圖8A及圖8B分別是圖6中剖線C-C’及剖線D-D’的第二種剖面示意圖。 圖9A及圖9B分別是圖6中剖線C-C’及剖線D-D’的第三種剖面示意圖。 圖10A及圖10B分別是圖6中剖線C-C’及剖線D-D’的第四種剖面示意圖。

Claims (10)

  1. 一種觸控面板,包括: 一基板; 多個第一電極,平行配置在該基板上,其中各該第一電極包括多個第一墊部以及多個第一連接部,且各該第一連接部連接相鄰兩第一墊部; 多個第二電極,平行配置在該基板上,其中各該第二電極包括多個第二墊部以及多個第二連接部,且各該第二連接部連接相鄰兩第二墊部;以及 一絕緣層,其中該些第一電極與該些第二電極位於該基板的同一側,且該些第一連接部與該些第二連接部彼此交錯,該絕緣層位於該些第一連接部與該些第二連接部之間,使該些第一電極與該些第二電極彼此電性絕緣, 其中該些第一電極與該些第二電極包括一金屬網格層以及一透明導電層,且該些第一連接部以及該些第二連接部的其中至少一個包括該金屬網格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些第二連接部由該金屬網格層構成,且該些第一墊部、該些第一連接部以及該些第二墊部由該透明導電層構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些第一電極與該些第二電極包括兩個金屬網格層以及該透明導電層,該些第二連接部由該兩個金屬網格層的其中一個構成,且該些第一墊部、該些第一連接部以及該些第二墊部由該透明導電層以及該兩個金屬網格層的其中另一個堆疊形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些第一墊部、該些第一連接部以及該些第二墊部由該金屬網格層構成,且該些第二連接部由該透明導電層構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些第一電極與該些第二電極包括兩個金屬網格層以及該透明導電層,該些第一墊部、該些第一連接部以及該些第二墊部由該兩個金屬網格層的其中一個構成,且該些第二連接部由該透明導電層以及該兩個金屬網格層的其中另一個堆疊形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金屬網格層的線寬落在1微米至6微米的範圍內。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些第一連接部以及該些第二連接部的其中至少一個的該金屬網格層的開口率等於或小於95%。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些第一墊部以及該些第二墊部的該金屬網格層的開口率等於或大於95%。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 一遮蔽層,配置在該金屬網格層的一側。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 一裝飾層,配置在該基板上且暴露出該些第一電極、該些第二電極以及該絕緣層。
TW106133857A 2016-12-19 2017-09-30 觸控面板 TWI6265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3142.3A CN108205392A (zh) 2016-12-19 2017-11-17 触控面板
US15/846,141 US10503333B2 (en) 2016-12-19 2017-12-18 Touch pane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435859P 2016-12-19 2016-12-19
US62/435,859 2016-1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26578B true TWI626578B (zh) 2018-06-11
TW201823950A TW201823950A (zh) 2018-07-01

Family

ID=63256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3857A TWI626578B (zh) 2016-12-19 2017-09-30 觸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2657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3370B (zh) * 2011-03-28 2014-12-01 Lg Chemical Ltd 導電基板及包含其之觸控螢幕
TWM518362U (zh) * 2015-09-16 2016-03-01 明興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TWI560606B (en) * 2014-12-26 2016-12-01 Tpk Touch Systems Xiamen Inc Touch pane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3370B (zh) * 2011-03-28 2014-12-01 Lg Chemical Ltd 導電基板及包含其之觸控螢幕
TWI560606B (en) * 2014-12-26 2016-12-01 Tpk Touch Systems Xiamen Inc Touch panel
TWM518362U (zh) * 2015-09-16 2016-03-01 明興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3950A (zh) 2018-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3939B (zh) 觸控面板以及觸控顯示面板
US8441583B2 (en) Thin touch panel
TWI585659B (zh) 電容式觸控面板及降低電容式觸控面板的金屬導體可見度之觸控面板的製造方法
TWI539336B (zh) 觸控面板
TWI588718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US20180210575A1 (en) Touch scre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uch screen,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203746036U (zh) 触控板
TW201530404A (zh) 觸控面板
TW201349049A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US9323092B2 (en) Touch panel
TWI457803B (zh) 觸控面板
TWI620103B (zh) 觸控面板
TWI528243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201516815A (zh) 電容式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201541299A (zh) 覆蓋板以及觸控裝置
TW201419390A (zh) 觸控感應電極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TW201602879A (zh) 觸控面板
TWI597790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201523400A (zh) 觸控面板
JP3182005U (ja) タッチパネル
TWI474385B (zh) 觸控單元
CN109917962B (zh) 触控面板
JP3178844U (ja) タッチ制御ユニット
US10503333B2 (en) Touch panel
TWI626578B (zh) 觸控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