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6639U - 用來調整機箱擺放位置的翻轉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來調整機箱擺放位置的翻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6639U
TWM496639U TW103216443U TW103216443U TWM496639U TW M496639 U TWM496639 U TW M496639U TW 103216443 U TW103216443 U TW 103216443U TW 103216443 U TW103216443 U TW 103216443U TW M496639 U TWM496639 U TW M49663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arrier
rollers
inverting device
baff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64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ong-hui Mao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M496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6639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22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 B65G47/24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 B65G47/248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turning over or inverting them
    • B65G47/252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turning over or inverting them about an axis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conveying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Attitude Control For Articles On Conveyors (AREA)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Description

用來調整機箱擺放位置的翻轉裝置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翻轉裝置,尤指一種用來調整機箱擺放位置的翻轉裝置。
電子產品在生產線上進行組裝時,電子產品的機箱常要被翻轉以供安裝電子元件或機械零部件。現有生產線大部分都是透過人工方式直接翻轉電子產品的機箱,但受到機箱尺寸與重量的限制,傳統的人工翻轉方式常會在機箱的外表面留下按壓痕跡或污漬,或因為抓取到機箱的結構較弱的位置而造成機箱外觀變形。雖然有部分工廠開始採用機械手臂來翻轉機箱,但傳統的機械手臂都是透過機械夾取方式或真空吸附方式抓取機箱,再透過旋轉或平移機制將機箱翻轉到所需位置與角度。機械手臂需要較寬闊的作業空間且造價昂貴,也具有容易因施力不當而造成機箱外觀變形的缺點。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用來調整機箱擺放位置的翻轉裝置,以解決上述之問題。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係揭露一種用來調整機箱擺放位置的翻轉裝置,其包含有一支架、一第一承載模組、一第二承載模組以及一驅動模組。該第一承載模組具有一第一樞接端與一第一連接端,且該第一樞接端樞接於該支架。該第二承載模組具有一第二樞接端與一第二連接端,且該第二樞接端樞接於該支架上鄰近該第 一樞接端之位置。該驅動模組用來驅動該第一承載模組與該第二承載模組同時反向旋轉。該驅動模組包含一致動件、一第一連桿以及一第二連桿。該第一連桿連接於該第一連接端與該致動件之一側。該第二連桿連接於該第二連接端與該致動件之另一側。該致動件沿著一第一方向旋轉時,該第一連桿牽引該第一承載模組沿著一第二方向轉動,且該第二連桿牽引該第二承載模組沿著該第一方向轉動。其中該第一方向相反於該第二方向。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致動件為一盤狀結構,該第一連桿與該第二連桿分別連接在盤狀結構的端邊。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驅動模組另包含一把手,設置於該致動件上。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驅動模組另包含一電動馬達以及一牽引皮帶,該牽引皮帶套接於該電動馬達與該致動件之間。該電動馬達利用該牽引皮帶驅使該致動件產生旋轉。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驅動模組另包含一承載件,設置於該支架上。該致動件可旋轉地設置於該承載件。該承載件具有一止擋部,用來以限制該致動件之旋轉範圍。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第一承載模組包含二個第一側板、複數個第一滾輪以及一第一擋板。該複數個第一滾輪可轉動地設置於該二個第一側板之間。該第一擋板設置在該複數個第一滾輪的鄰近於該第二承載模組的一側。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第一承載模組另包含一第一支撐件,設置在該兩個第一側板之間,且位於該複數個第一滾輪的下方。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複數個第一滾輪之一外表面實質突出於該第一側板之一上表面。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第一承載模組還具有一第一開放端,且該複數個第一滾輪位於該第一開放端與該第一樞接端之間。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第一側板為一彎折結構。該第一開放端與該第一連接端分別為該彎折結構的兩端點,且該第一樞接端為該彎折結構的一彎折點。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第二承載模組包含二個第二側板、複數個第二滾輪以及一第二擋板。該複數個第二滾輪可轉動地設置於該二個第二側板之間。該第二擋板設置在該複數個第二滾輪的鄰近於該第一承載模組的一側。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第一承載模組與該第二承載模組係相對該支架旋轉以切換於一平躺位置與一直立位置之間。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第一承載模組從該平躺位置切換到該直立位置的一第一翻轉角度實質大於該第二承載模組從該平躺位置切換到該直立位置的一第二翻轉角度。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第一承載模組與該第二承載模組分別切換到該直立位置時,該第一擋板係鄰接該第一擋板。
本創作利用相向旋轉的第一及第二承載模組協助機箱進行翻面,並非在機箱的特定局部區域進行吸附或夾取,故機箱不會因局部施力而造成外觀形變。
10‧‧‧翻轉裝置
12‧‧‧支架
14‧‧‧第一承載模組
16‧‧‧第二承載模組
18、18’‧‧‧驅動模組
20‧‧‧軸孔部
22‧‧‧承載件
24‧‧‧第一樞接端
26‧‧‧第一連接端
28‧‧‧第一開放端
30‧‧‧第二樞接端
32‧‧‧第二連接端
34‧‧‧第二開放端
36‧‧‧致動件
38‧‧‧第一連桿
40‧‧‧第二連桿
42‧‧‧止擋部
44‧‧‧把手
46‧‧‧第一側板
461‧‧‧上表面
48‧‧‧第一滾輪
481‧‧‧外表面
50‧‧‧第一擋板
52‧‧‧第一支撐件
54‧‧‧轉軸
56‧‧‧第二側板
58‧‧‧第二滾輪
60‧‧‧第二擋板
62‧‧‧第二支撐件
64‧‧‧轉軸
66‧‧‧機箱
68‧‧‧電動馬達
70‧‧‧牽引皮帶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θ1‧‧‧第一翻轉角度
θ2‧‧‧第二翻轉角度
第1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翻轉裝置之元件爆炸圖。
第2圖與第3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翻轉裝置在不同操作階段之示意 圖。
第4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第一承載模組之元件爆炸圖。
第5圖至第7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機箱在不同操作階段之翻轉裝置之示意圖。
第8圖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翻轉裝置之示意圖。
請參閱第1圖至第3圖,第1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翻轉裝置10之元件爆炸圖,第2圖與第3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翻轉裝置10在不同操作階段之示意圖。翻轉裝置10包含支架12、第一承載模組14、第二承載模組16以及驅動模組18。支架12具有多個對稱設置的軸孔部20以及承載件22。第一承載模組14具有第一樞接端24、第一連接端26與第一開放端28。第一承載模組14透過第一樞接端24樞接在支架12的軸孔部20上。第二承載模組16具有第二樞接端30、第二連接端32與第二開放端34。第二承載模組16透過第二樞接端30樞接在支架12的軸孔部20上,且第二樞接端30鄰近第一樞接端24。
驅動模組18包含致動件36、第一連桿38以及第二連桿40。致動件36可旋轉地設置於承載件22上,且承載件22之止擋部42用來限制致動件36的旋轉範圍。舉例來說,致動件36具有把手44,止擋部42位於把手44的移動路徑上,把手44抵靠在止擋部42而讓致動件36無法旋轉。第一連桿38的兩端分別連接於第一連接端26和致動件36之一側,第二連桿40的兩端分別連接於第二連接端32和致動件36之另一相對側。使用者利用把手44帶動致動件36沿著第一方向D1旋轉時,第一連桿38可牽引第一承載模組14沿著第二方向D2轉動,第二連桿40可牽引第二承載模組16沿著第一方向D1轉動,意即第一承載模組14和第二承載模組16同時 進行反向旋轉。其中,第一方向D1為逆時針方向且第二方向D2為順時針方向。
一般來說,致動件36可為盤狀結構。把手44、第一連桿38與第二連桿40分別連接在盤狀結構的端邊的不同位置處,其連接點離盤狀結構的軸心越遠,驅動模組18的操作上可越為省力。除了本實施例所述的圓形盤狀結構,致動件36也可能為其它的多邊形結構,例如三角型結構或六邊形結構,只要第一連桿38和第二連桿40分別連接到致動件36的軸心的兩相對側,讓致動件36之旋轉可帶動第一連桿38及第二連桿40同時往相反方向移動即屬於本實施例的創作特點。
請參閱第1圖至第4圖,第4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第一承載模組14之元件爆炸圖。第一承載模組14包含第一側板46、第一滾輪48、第一擋板50、第一支撐件52以及轉軸54。轉軸54可旋轉地串接兩個第一側板46的第一樞接端24及連接到支架12的軸孔部20上。複數個第一滾輪48可轉動地設置在兩個第一側板46之間,且第一滾輪48的外表面481實質突出於第一側板46的上表面461。第一擋板50設置在複數個第一滾輪48的鄰近第二承載模組16的一側(例如靠近第一樞接端24之位置)。第一支撐件52設置在兩個第一側板46之間,且位於複數個第一滾輪48的下方,用以提高承載強度。
此外,第一側板46是一種單彎折結構。第一連接端26與第一開放端28分別為彎折結構的兩端點,第一樞接端24為彎折結構的彎折點。複數個第一滾輪48係位於第一開放端28和第一樞接端24之間,用來承托外部機箱並帶動外部機箱移向第一擋板50。第一側板46的彎折型態可不限於前述說明所示,端視設計需求而定。
第二承載模組16可包含第二側板56、第二滾輪58、第二擋板60、第二支撐件62以及轉軸64,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複數個第二滾輪58可轉動地設置在兩個第二側板56之間,且第二擋板60設置在第二滾輪58的鄰近第一承載模組14的一側。第二承載模組16的各部件的功能結構與連接關係實質相同第一承載模組14的各部件,惟其差異在於擺放方向之不同,故此不再重複敘明。
第一承載模組14與第二承載模組16可相對支架12位於平躺位置(如第2圖所示),或可相對支架12位於直立位置(如第3圖所示)。再者,第一承載模組14從平躺位置切換到直立位置的第一翻轉角度θ1較佳地實質大於第二承載模組16從平躺位置切換到直立位置的第二翻轉角度θ2,當第一承載模組14與第二承載模組16都切換到直立位置時,第一擋板50會鄰接第二擋板60,外部機箱可因為本身重力作用從第一擋板50自動滑向第二擋板60,意即由第一承載模組14轉移到第二承載模組16。
請參閱第5圖至第7圖,第5圖至第7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機箱66在不同操作階段之翻轉裝置10之示意圖。如第5圖所示,第一承載模組14與第二承載模組16都位於平躺位置,機箱66在生產線上從左向右地移動,機箱66從第一開放端28進人第一承載模組14,直到碰觸到第一擋板50才停止。欲調整機箱66的擺放位置時,使用者可透過把手44將致動件36沿著第一方向D1旋轉,第一承載模組14可沿著第二方向D2轉動且第二承載模組16可沿著第一方向D1轉動,以分別從平躺位置切換到直立位置,如第6圖所示。因為第一翻轉角度θ1大於第二翻轉角度θ2,機箱66會因自身重力從第一擋板50滑向第二擋板60。判斷機箱66已完全轉移到第二承載模組16後,可將致動件36沿著第二方向D2旋轉,帶動第一承載模組14沿著第一方向D1轉動且第二承載模組16沿著第 二方向D2轉動而切回平躺位置,如第7圖所示;此時第7圖所示機箱66相較第5圖所示機箱66已翻轉達一百八十度。接著,機箱66可從第二開放端34移出第二承載模組16。
請參閱第8圖,第8圖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翻轉裝置10之示意圖。本實施例中,與前述實施例具有相同編號之元件具有相同的結構與功能,於此不再重複說明。兩實施例的差異在於,翻轉裝置10的驅動模組18’另可包含電動馬達68以及牽引皮帶70,用來取代前一實施例以人工操作的把手44。牽引皮帶70套接在電動馬達68與致動件36之間。驅動模組18’啟動時,電動馬達68可透過牽引皮帶70帶動36致動件產生旋轉,達到反向旋轉第一承載模組14和第二承載模組16以自動切換於平躺位置和直立位置之間的目的。
本創作的翻轉裝置利用驅動模組同時反向旋轉第一承載模組與第二承載模組,使得機箱從第一承載模組轉移到第二承載模組的過程中可自動翻面。驅動模組主要由致動件和兩個連桿組成,兩個連桿分別連接到第一及第二承載模組與致動件上。兩個連桿較佳需位於致動件的轉動軸心的相對兩側,這樣致動件在旋轉時才能透過兩個連桿牽引第一承載模組與第二承載模組產生反向轉動。相較先前技術,本創作利用相向旋轉的第一及第二承載模組協助機箱進行翻面,並非在機箱的特定局部區域進行吸附或夾取,故機箱不會因局部施力而造成外觀形變。
10‧‧‧翻轉裝置
12‧‧‧支架
14‧‧‧第一承載模組
16‧‧‧第二承載模組
18‧‧‧驅動模組
20‧‧‧軸孔部
22‧‧‧承載件
36‧‧‧致動件
38‧‧‧第一連桿
40‧‧‧第二連桿
42‧‧‧止擋部
44‧‧‧把手
46‧‧‧第一側板
48‧‧‧第一滾輪
50‧‧‧第一擋板
56‧‧‧第二側板
58‧‧‧第二滾輪
60‧‧‧第二擋板
64‧‧‧轉軸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Claims (14)

  1. 一種用來調整一機箱擺放位置的翻轉裝置,其包含有:一支架;一第一承載模組,具有一第一樞接端與一第一連接端,該第一樞接端樞接於該支架;一第二承載模組,具有一第二樞接端與一第二連接端,該第二樞接端樞接於該支架上鄰近該第一樞接端之位置;以及一驅動模組,用來驅動該第一承載模組與該第二承載模組同時反向旋轉,該驅動模組包含:一致動件;一第一連桿,連接該第一連接端與該致動件之一側;以及一第二連桿,連接該第二連接端與該致動件之另一側,該致動件沿著一第一方向旋轉時,該第一連桿牽引該第一承載模組沿著一第二方向轉動,該第二連桿牽引該第二承載模組沿著該第一方向轉動,且該第一方向相反於該第二方向。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翻轉裝置,其中該致動件為一盤狀結構,該第一連桿與該第二連桿分別連接在盤狀結構的端邊。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翻轉裝置,其中該驅動模組另包含一把手,設置於該致動件上。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翻轉裝置,其中該驅動模組另包含一電動馬達以及一牽引皮帶,該牽引皮帶套接於該電動馬達與該致動件之間,該電動馬達利用該牽引皮帶驅使該致動件產生旋轉。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翻轉裝置,其中該驅動模組另包含一承載件,設置於該支架上,該致動件可旋轉地設置於該承載件,該承載件 具有一止擋部,用來以限制該致動件之旋轉範圍。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翻轉裝置,其中該第一承載模組包含二個第一側板、複數個第一滾輪以及一第一擋板,該複數個第一滾輪可轉動地設置於該二個第一側板之間,該第一擋板設置在該複數個第一滾輪的鄰近於該第二承載模組的一側。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翻轉裝置,其中該第一承載模組另包含一第一支撐件,設置在該兩個第一側板之間,且位於該複數個第一滾輪的下方。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翻轉裝置,其中該複數個第一滾輪之一外表面實質突出於該第一側板之一上表面。
  9. 如請求項6所述之翻轉裝置,其中該第一承載模組還具有一第一開放端,且該複數個第一滾輪位於該第一開放端與該第一樞接端之間。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翻轉裝置,其中該第一側板為一彎折結構,該第一開放端與該第一連接端分別為該彎折結構的兩端點,且該第一樞接端為該彎折結構的一彎折點。
  11. 如請求項6所述之翻轉裝置,其中該第二承載模組包含二個第二側板、複數個第二滾輪以及一第二擋板,該複數個第二滾輪可轉動地設置於該二個第二側板之間,該第二擋板設置在該複數個第二滾輪的鄰近於該第一承載模組的一側。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翻轉裝置,其中該第一承載模組與該第二承載模組係相對該支架旋轉以切換於一平躺位置與一直立位置之間。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翻轉裝置,其中該第一承載模組從該平躺位置切換到該直立位置的一第一翻轉角度實質大於該第二承載模組從該平躺位置切換到該直立位置的一第二翻轉角度。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翻轉裝置,其中該第一承載模組與該第二承載模組分別切換到該直立位置時,該第一擋板係鄰接該第一擋板。
TW103216443U 2014-08-20 2014-09-16 用來調整機箱擺放位置的翻轉裝置 TWM49663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71114.XU CN203998007U (zh) 2014-08-20 2014-08-20 用来调整机箱摆放位置的翻转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6639U true TWM496639U (zh) 2015-03-01

Family

ID=52038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6443U TWM496639U (zh) 2014-08-20 2014-09-16 用來調整機箱擺放位置的翻轉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58314B2 (zh)
CN (1) CN203998007U (zh)
TW (1) TWM49663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1600096265A1 (it) * 2016-09-26 2018-03-26 R C M Italiana S R L Ribaltatore di piastre.
CN107117447A (zh) * 2017-06-23 2017-09-01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精品钢板板坯翻转装置
CN110944480B (zh) * 2018-09-25 2021-08-17 纬联电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驱动机构
CN110814903A (zh) * 2019-11-12 2020-02-21 泉州台商投资区工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翻料架
US11203492B2 (en) * 2019-12-11 2021-12-21 Symbotic Canada, Ulc Case reorient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1674889A (zh) * 2020-06-18 2020-09-18 郭坤 一种基于机械传动的钢板冶炼传送换向装置
US20240116717A1 (en) * 2022-10-05 2024-04-11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Shifting, re-orienting, organizing, and/or routing objects including parcels and packag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1712A (en) * 1897-10-12 Plate-turner for rolling-mills
US1390853A (en) * 1920-01-17 1921-09-13 Worth Brothers Corp Roller transfer-table
US2981420A (en) * 1957-07-09 1961-04-25 Sven Leijonmarck Piling machine for sheet-like materials
US3589532A (en) * 1969-06-23 1971-06-29 Harlan J Filkins Planar article inverter
BE792791A (fr) * 1971-12-16 1973-03-30 Moeller & Neumann Gmbh Retourneur a toles a commande hydraulique
US3812982A (en) * 1973-01-05 1974-05-28 R Crandlemire Case inverter
US3954170A (en) * 1974-12-30 1976-05-04 Park Tool Company Rock slab turnover device
US4342531A (en) * 1980-02-29 1982-08-03 Ea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bricks
GB2122580B (en) * 1982-07-19 1985-12-18 Orii Jidoki Seisakusho Kabushi Turnover apparatus
JPS6034333U (ja) * 1983-08-10 1985-03-08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反転装置
US4890717A (en) * 1987-11-16 1990-01-02 Allied Automation Systems, Inc. Wheel turnover device
US4793463A (en) * 1987-11-16 1988-12-27 Allied Automation Systems, Inc. Turnover device
CA2300485C (en) * 2000-03-13 2008-03-11 William John Ewaschuk Work support system and method of inverting a workpiece
JP4941856B2 (ja) * 2006-07-19 2012-05-30 デンソン株式会社 重量物反転装置
DE102008033909A1 (de) * 2007-07-20 2009-02-12 Sms Demag Ag Inspektionssystem für Walzprodukte und Verfahren zur Begutachtung der Oberfläche von Walzprodukten einer Walzanlage
US8602714B2 (en) * 2011-01-12 2013-12-10 Thanh Nguyen Structural profile rotator
TWM449958U (zh) 2012-10-30 2013-04-01 Favite Inc 具有翻轉機構之面板檢測裝置
CN203064744U (zh) * 2012-12-04 2013-07-17 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 翻转装置
DE102013101148B4 (de) * 2013-02-05 2020-06-18 Windmöller & Hölscher Kg Vorrichtung zum Wenden eines Gegenstand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58314B2 (en) 2017-09-12
CN203998007U (zh) 2014-12-10
US20160052725A1 (en) 2016-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96639U (zh) 用來調整機箱擺放位置的翻轉裝置
JP2013223905A (ja) ロボット用ハンド及びロボット装置
US20140147241A1 (en) Turnover mechanism
CN203680294U (zh) 手动车前抓取机构
TWI477352B (zh) 翻轉裝置
CN105690146B (zh) 一种用于片状工件且松紧可调的夹持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TW201544429A (zh) 翻板機之翻轉夾持機構
JP2005229087A5 (zh)
JP2018089752A (ja) 把持装置、ロボット、ロボット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CN110977955B (zh) 一种具有间歇旋转90度功能的机械手
TWI706904B (zh) 貼附裝置
CN115008379B (zh) 简易旋转定位装置
JP5098562B2 (ja) ワーク搬送ロボットおよび搬送方法
CN105817917A (zh) 一种可稳定夹持片状工件的电动夹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7888661U (zh) 一种游艺机机械手
WO2017049567A1 (zh) 可调整偏摆角度的夹吊器
CN113548461A (zh) 一种钣金件气动机械手自动上料装置
CN218401223U (zh) 围挡夹具
CN220498063U (zh) 一种金属制品加工用夹持设备
CN221066316U (zh) 端拾器机构以及机器人
CN209936775U (zh) 转动式夹紧装置
CN220840175U (zh) 一种多适用性的机械手
TWM460957U (zh) 行星式雙軸轉軸
CN219599577U (zh) 一种机械手
TWM583846U (zh) 板件的旋轉接駁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