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1867U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1867U
TWM471867U TW102210970U TW102210970U TWM471867U TW M471867 U TWM471867 U TW M471867U TW 102210970 U TW102210970 U TW 102210970U TW 102210970 U TW102210970 U TW 102210970U TW M471867 U TWM471867 U TW M47186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bent article
longitudinal
absorbent
lateral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09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iromichi Suzuki
Nobuya Sato
Shigeto Yanagihara
Mina Tomita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TWM4718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1867U/zh

Link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拋棄式尿布等吸收性物品。
已知有為實現吸收體之剛性之均一化而複數個低剛性部於縱向與橫向上間隔地配置之吸收性芯體(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06-167424號公報)。然而,如上所述之吸收性芯體因低剛性部間隔地配置而體液難以充分地擴散,難以提高使用中之體液之吸收性。
就體液容易擴散而使用中之體液之吸收性提高之觀點而言,已知有使用設置有沿平面方向延伸設置之槽之塊狀狀之吸收體的吸收性物品(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09-11915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11-216161號公報)。於日本專利特開2009-119154號公報中記載有具備包含配置於內表面片材側之高分子吸收體之含有比率較高之第1區域、配置於外表面片材側之高分子吸收體之含有比率低於第1區域之第2區域、及自第2區域貫通至第1區域內之空間之吸收體的拋棄式尿布。
又,於日本專利特開平11-216161號公報中記載有一種拋棄式尿布,該拋棄式尿布具備一種吸收性芯體,該吸收性芯體係被分割成包含以高吸水性聚合物粒子為主體之粒子層及積層於該粒子層上之以粉碎紙漿為主體之纖維層的吸收性芯體,且於經分割之部位上述粒子層露出。
本創作係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具備配置於肌膚對向面側之正面 片材、配置於非肌膚對向面側之背面片材、及配置於該等兩片材間之縱長之吸收體。遍及上述吸收性物品中之腹側部、胯襠部、背側部各者而配置有上述吸收體。上述吸收體包含含有吸收聚合物之吸收性芯體及被覆材。上述吸收性芯體包含由沿縱向延伸之複數個縱槽及沿與縱向正交之橫向延伸之複數個橫槽劃分之塊狀構造於縱向上配置有複數個的塊狀區域。藉由上述吸收性芯體之存在凹凸之上述塊狀構造及覆蓋該吸收性芯體之上述被覆材而形成有空隙。於垂直方向橫剖面上剖面觀察複數個上述縱槽時,上述空隙之截面面積具有最大值之部位配置於上述胯襠部。
1A‧‧‧拋棄式尿布
1B‧‧‧展開型拋棄式尿布
2‧‧‧正面片材
3‧‧‧背面片材
4‧‧‧吸收體
5‧‧‧空隙
5M‧‧‧部位
5X‧‧‧橫空隙
5Y‧‧‧縱空隙
5Y1‧‧‧縱空隙
6‧‧‧立體褶皺
7‧‧‧緊固帶
8‧‧‧著扣帶
41‧‧‧吸收性芯體
42‧‧‧被覆材
43‧‧‧凸部
44X‧‧‧橫槽
44Y‧‧‧縱槽
44Y1‧‧‧縱槽
45‧‧‧吸收性材料
46‧‧‧堆積物
46a‧‧‧難透氣性構件53對應部
46b‧‧‧區域54對應部
46c‧‧‧區域55對應部
49‧‧‧吸收體前驅物
50‧‧‧旋轉筒
51‧‧‧筒凹部
52‧‧‧網板
53‧‧‧難透氣性構件
54‧‧‧區域
55‧‧‧區域
56‧‧‧空間
57‧‧‧空間
58‧‧‧空間
60‧‧‧導管
61‧‧‧立體褶皺形成用之彈性構件
62‧‧‧立體褶皺形成用片材
63‧‧‧腿彈性構件
64‧‧‧腰部彈性構件
65‧‧‧真空箱
67‧‧‧排氣管
70‧‧‧傳料輥
71‧‧‧空間
75‧‧‧網帶
80‧‧‧真空輸送機
81‧‧‧驅動輥
82‧‧‧從動輥
83‧‧‧透氣性傳送帶
84‧‧‧真空箱
90‧‧‧加壓機構
91‧‧‧輥
92‧‧‧輥
400‧‧‧塊狀構造
411‧‧‧塊狀區域
411a‧‧‧腹側之塊狀區域
411b‧‧‧背側之塊狀區域
411c‧‧‧胯襠之塊狀區域
412‧‧‧非塊狀區域
601‧‧‧下游側端部
A‧‧‧腹側部
B‧‧‧背側部
C‧‧‧胯襠部
CL‧‧‧中心線
L1‧‧‧長度
L2‧‧‧長度
L3‧‧‧槽寬
L4‧‧‧槽寬
L5‧‧‧槽寬
R1‧‧‧箭頭
R2‧‧‧箭頭
T‧‧‧垂直方向
Wa‧‧‧寬度
Wa1‧‧‧寬度
Wb‧‧‧寬度
Wb1‧‧‧寬度
Wc‧‧‧寬度
Wc1‧‧‧寬度
X‧‧‧橫向
Y‧‧‧縱向
圖1係作為本創作之第1實施形態之展開型拋棄式尿布之立體圖。
圖2係自正面片材側觀察圖1所示之拋棄式尿布所得之一部分斷裂平面圖。
圖3係圖2之I-I線端視圖。
圖4係自背面片材側觀察圖1所示之拋棄式尿布所包含之吸收性芯體而獲得之平面圖。
圖5係表示作為本創作之第1實施形態之展開型拋棄式尿布中使用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之一例的概略圖。
圖6係沿著圖5所示之旋轉筒中之外周面側之一部分(凹部)之寬度方向之模式剖面圖。
圖7係表示於圖5所示之旋轉筒之凹部堆積有吸收性材料之狀態之模式剖面圖。
圖8係作為本創作之第2實施形態之展開型拋棄式尿布之立體圖。
圖9係自背面片材側觀察圖8所示之拋棄式尿布所包含之吸收性 芯體而獲得之平面圖。
然而,於日本專利特開2009-119154號公報及日本專利特開平11-216161號公報中均未對在特定位置上變更槽之槽寬進行任何記載,使用中之體液之擴散性之進一步提高及體液之均一之吸收性有進一步改良之餘地。
因此,本創作係與提供具備可消除上述先前技術所具有之缺點之吸收體的吸收性物品相關者。
本創作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具備配置於肌膚對向面側之正面片材、配置於非肌膚對向面側之背面片材、及配置於該等兩片材間之縱長之吸收體,遍及上述吸收性物品中之腹側部、胯襠部、背側部各者而配置上述吸收體,上述吸收體包含含有吸收聚合物之吸收性芯體及被覆材,上述吸收性芯體包含由沿縱向延伸之複數個縱槽及沿與縱向正交之橫向延伸之複數個橫槽劃分之塊狀構造於縱向上配置有複數個的塊狀區域,藉由上述吸收性芯體之存在凹凸之上述塊狀構造及覆蓋該吸收性芯體之上述被覆材而形成空隙,於垂直方向橫剖面上剖面觀察複數個上述縱槽時,上述空隙之截面面積具有最大值之部位配置於上述胯襠部。
根據本創作之吸收性物品,吸收體整體之柔軟性提高,使用中之體液之擴散性提高,並且體液之均一之吸收性提高。
以下,針對本創作之吸收性物品,根據其較佳之實施形態參照圖1~圖4而進行說明。於圖1中表示作為本創作之第1實施形態之展開型拋棄式尿布之立體圖,於圖2中表示自正面片材側觀察圖1所示之拋棄式尿布所得之一部分斷裂平面圖,於圖3中表示圖2之I-I線端視圖。又,於圖4中表示自背面片材側觀察圖1所示之拋棄式尿布所包含之吸收性芯體而獲得之平面圖。
第1實施形態之拋棄式尿布1A(以下亦稱為「尿布1A」)係如圖1~圖3所示,包含配置於肌膚對向面側之正面片材2、配置於非肌膚對向面側之背面片材3、及配置於該等兩片材2、3間之縱長之吸收體4。又,遍及尿布1中之腹側部A、胯襠部C、背側部B各者而配置有吸收體4。尿布1A係如圖2所示,形成為相對於沿縱向延伸之中心線CL而左右對稱。
尿布1A係如圖2所示,於縱向(以下亦稱為「Y方向」,Y方向:指與中心線CL平行之方向)上包含腹側部A、背側部B及位於該等A、B之間之胯襠部C。腹側部A係於穿著尿布時位於穿著者之腹側之部位,背側部B係位於穿著者之背側之部位,胯襠部C係位於穿著者之下襠之部位。胯襠部C位於尿布1A之縱向(Y方向)中央部。再者,將與縱向(Y方向)正交之方向作為尿布1A之橫向(以下亦稱為「X方向」)而進行說明。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肌膚對向面」,係指構成尿布1A之正面片材2等各構件之正背兩面中於穿著時配置於穿著者之肌膚側之面,所謂「非肌膚對向面」,係指正面片材2等各構件之正背兩面中於穿著時朝向與穿著者之肌膚側相反側之面。
尿布1A係如圖2所示,腹側部A之左右兩側緣及背側部B之左右兩側緣分別相較胯襠部C之左右兩側緣而向橫向(X方向)外側延伸。而且,胯襠部C之左右兩側緣朝向橫向(X方向)內側呈凸狀彎曲,整體上具有縱向(Y方向)中央部朝著內側變細之形狀。正面片材2及背面片材3分別自吸收體4之左右兩側緣及前後兩端緣向外側延伸。正面片材2係如圖3所示,其橫向(X方向)之尺寸小於背面片材3之橫向(X方向)之尺寸。正面片材2及背面片材3分別於自吸收體4之周緣向外側延伸之延伸部直接地或插入其他構件而相互接合,夾持、固定吸收體4。
如圖1、圖2所示,尿布1A為所謂之展開型尿布,且於背側部B之 左右兩側緣部設置有一對緊固帶7、7,於腹側部A之外表面(非肌膚對向面)設置有用以將該緊固帶7、7固著之著扣帶8。如圖2所示,於尿布1A之沿著縱向(Y方向)之兩側部各者,包含以伸長狀態固定於Y方向上之彈性構件61之立體褶皺形成用片材62配置並固定於正面片材2之側部,藉此,形成一對立體褶皺6、6(參照圖1、圖3)。又,如圖2所示,於尿布1A之沿著縱向(Y方向)之兩側部各者,腿褶皺形成用之複數根腿彈性構件63以伸長狀態配置於Y方向上,藉由腿彈性構件63之收縮而形成腿褶皺。
吸收體4係如圖2、圖3所示,包含含有吸收聚合物之吸收性芯體41及覆蓋吸收性芯體41之被覆材42。吸收體4係利用作為液體透過性之親水性片材之被覆材42被覆於縱向(Y方向)上較長之液體保持性之吸收性芯體41而形成。再者,於尿布1A中,如圖3所示,翻折1片被覆材42之兩側部且以使被覆材42之側緣部彼此重疊之方式包裹吸收性芯體41,但亦可使用單獨之2片被覆材,將各被覆材分別配置於吸收性芯體41之肌膚對向面側及非肌膚對向面側而包裹吸收性芯體41。
如上所述,吸收體4係如圖2所示,遍及腹側部A、胯襠部C及背側部B而配置。
一般地,吸收性物品(例如尿布)中之腹側部A、背側部B及胯襠部C與吸收體4中之腹側部A、背側部B及胯襠部C分別大致一致。
吸收性芯體41之輪廓係於尿布1A中,如圖2、圖4所示,腹側部A之左右兩側緣及背側部B之左右兩側緣分別相較胯襠部C之左右兩側緣而向橫向(X方向)外側延伸。而且,胯襠部C之左右兩側緣朝向橫向(X方向)內側呈凸狀彎曲,整體上具有作為縱向(Y方向)中央部之胯襠部C朝著內側變細之形狀。
吸收性芯體41係如圖2、圖4所示,包含由沿縱向(Y方向)延伸之複數個縱槽44Y及沿與縱向(Y方向)正交之橫向(X方向)延伸之複數個 橫槽44X劃分之塊狀構造400於縱向(Y方向)上配置有複數個的塊狀區域411,於尿布1A中,包含包圍塊狀區域411之外周之非塊狀區域412。複數個縱槽44Y及複數個橫槽44X係尿布1A中基重形成為相對較低之部分。由如上所述之縱槽44Y與橫槽44X包圍而劃分之凸狀之複數個凸部43係基重形成為相對較高之部分,非塊狀區域412亦與高基重之凸部43同樣地,為基重形成為相對較高之部分。
吸收性芯體41之塊狀區域411係於尿布1A中,如圖2、圖4所示,包含縱槽44Y、橫槽44X、及配置於由縱槽44Y及橫槽44X劃分之部位(格子之孔之位置)且基重較縱槽44Y及橫槽44X各個部位高之複數個縱長之高基重之凸部43的塊狀構造400自腹側部A起遍及背側部B於縱向(Y方向)上連續地配置而形成。再者,於尿布1A中,縱槽44Y係如圖2、圖4所示,與縱向(Y方向)平行地延伸,但只要於縱向(Y方向)上延伸,則亦可為曲線,亦可傾斜地延伸。橫槽44X亦相同。
尿布1A之塊狀構造400係如圖2、圖4所示,塊狀構造400之最外周由縱槽44Y及橫槽44X包圍。尿布1A之塊狀區域411係如圖2、圖4所示,塊狀構造400於縱向(Y方向)上連續地配置而形成為矩形狀。
若對吸收性芯體41之塊狀形狀區域411更具體地進行說明,則於尿布1A中,如圖4所示,由橫槽44X、縱槽44Y劃分之凸部43規則地於橫向(X方向)上配置有4個的塊狀構造400自腹側部A起遍及背側部B規則地於縱向(Y方向)上配置並形成有14列。
又,尿布1A之吸收性芯體41係如圖3所示,於垂直方向(厚度方向)T上,凸部43形成為向背面片材3側(吸收體4之非肌膚對向面側)凸出,縱槽44Y之底部及橫槽44X之底部分別偏靠於正面片材2側(吸收體4之肌膚對向面側)。尿布1A之吸收性芯體41係如圖3所示,吸收性芯體41之非肌膚對向面側成為存在凹凸之塊狀構造400,且吸收性芯體41之肌膚對向面側平坦。
於本創作中,如圖3所示,藉由吸收性芯體41之存在凹凸之塊狀構造400與覆蓋吸收性芯體41之被覆材42而形成空隙5。如上所述,於尿布1A中,如圖2、圖3所示,橫槽44X及縱槽44Y於吸收性芯體41之背面片材3(非肌膚對向面)側整體上形成為格子狀,於格子之孔之位置上配置凸部43,橫槽44X與縱槽44Y係以包圍凸部43之方式形成。因此,於尿布1A中,如圖2、圖3所示,由向正面片材2側凹下之縱槽44Y與被覆材42所形成之複數個縱空隙5Y對應於縱槽44Y而分別於縱向(Y方向)上連續地延伸,由向正面片材2側凹下之橫槽44X與被覆材42所形成之複數個橫空隙5X對應於橫槽44X而分別於橫向(X方向)上連續地延伸。
又,於本創作中,如圖3所示,於垂直方向(T方向)橫剖面上剖面觀察複數個縱槽44Y時(即於垂直方向(T方向)上橫剖面觀察時),空隙5(縱空隙5Y)之截面面積具有最大值之部位5M配置於胯襠部C。部位5M形成於對應於複數個縱槽44Y而於縱向(Y方向)上延伸之複數個縱空隙5Y中之至少一部分縱空隙5Y1。再者,部位5M亦可形成於複數個縱空隙5Y中之全部。一部分縱空隙5Y1較佳形成為於垂直方向(T方向)上橫剖面觀察時胯襠部C整個區域中之截面面積較腹側部A中之截面面積及背側部B中之截面面積大。
於尿布1A中,如圖3所示,複數個縱槽44Y均形成為深度固定,且複數個橫槽44X亦均形成為深度固定。而且,於尿布1A中,縱槽44Y與橫槽44X形成為相同之深度。
一部分縱空隙5Y1係於尿布1A中,如圖3所示,將與縱空隙5Y1相對應之縱槽44Y1之槽寬擴大而使其截面面積變大。如此般,部位5M將縱槽44Y1之槽寬擴大而使其截面面積變大。
於尿布1A中,如圖2、圖4所示,於複數個縱槽44Y1中,胯襠部C整個區域中之空隙5Y1之截面面積形成為較腹側部A中之空隙5Y1之 截面面積及背側部B中之空隙5Y1之截面面積大。換言之,部位5M係於尿布1A中,如圖2、圖4所示,遍及縱槽44Y1(空隙5Y1)之胯襠部C整個區域。於使胯襠部C整個區域中之截面面積形成為較腹側部A中之截面面積及背側部B中之截面面積大之情形時,可藉由使與縱空隙5Y1相對應之縱槽44Y1之腹側部A中之槽寬及背側部B中之槽寬固定(槽寬與其他縱槽44Y相同)且使縱槽44Y1之胯襠部C中之槽寬較其等大而形成。再者,為了形成尿布1A之縱空隙5Y1中截面面積較大之部分(部位5M),而擴大縱槽44Y1之槽寬,但亦可使槽寬固定且變更縱槽44Y1之深度而使截面面積變大,亦可分別變更縱槽44Y1之槽寬及深度而使截面面積變大。
縱槽44Y(縱空隙5Y)較佳為形成有4根以上7根以下,於尿布1A中,形成有例如5根縱槽44Y(縱空隙5Y)。
橫槽44X(橫空隙5X)較佳為形成有8根以上21根以下,於尿布1A中,形成有例如15根橫槽44Y(橫空隙5Y)。
而且,於尿布1A中,如圖2、圖3所示,例如5根縱槽44Y(縱空隙5Y)中之2根成為包含胯襠部C之截面面積較大之部分(部位5M)之縱空隙5Y1(縱槽44Y1),於2根縱空隙5Y1(縱槽44Y1)之間配置有截面面積形成為固定之1根縱空隙5Y(縱槽44Y)。該1根縱空隙5Y(縱槽44Y)係如圖2、圖3所示,配置於沿縱向延伸之中心線CL上。即,如圖4所示,至少於胯襠部C中,於垂直方向(T方向)橫剖面上剖面觀察複數個縱槽44Y時,空隙5之截面面積相對較大之縱槽5Y1與空隙5之截面面積相對較小之縱槽5Y交替地形成。
吸收性芯體41於用於例如拋棄式尿布之情形時,較佳為縱向(Y方向)之全長為250mm以上550mm以下且橫向(X方向)之總寬度為50mm以上200mm以下。
吸收性芯體41之腹側部A中之橫向(X方向)之總寬度為50mm以 上,較佳為70mm以上,而且,為200mm以下,較佳為150mm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50mm以上200mm以下,進而較佳為70mm以上150mm以下。
吸收性芯體41之背側部B中之橫向(X方向)之總寬度為50mm以上,較佳為70mm以上,而且,為200mm以下,較佳為150mm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50mm以上200mm以下,進而較佳為70mm以上150mm以下。
吸收性芯體41之胯襠部C中之橫向(X方向)之總寬度為25mm以上,較佳為40mm以上,而且,為115mm以下,較佳為85mm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25mm以上115mm以下,進而較佳為40mm以上85mm以下。
再者,上述全長係於最長之位置上進行測定所得之值,關於上述總寬度,於腹側部A及背側部B中,為於最寬之位置上進行測定所得之值,於胯襠部C中,為於最窄之位置上進行測定所得之值。
塊狀區域411於用於例如拋棄式尿布之情形時,其縱向(Y方向)之長度為吸收性芯體41之Y方向之全長之70%以上之長度,較佳為85%以上之長度,而且,為98%以下之長度,較佳為95%以下之長度,更具體而言,較佳為70%以上98%以下之長度,進而較佳為85%以上95%以下之長度。
塊狀區域411於用於例如拋棄式尿布之情形時,其橫向(X方向)之長度為吸收性芯體41之X方向之總寬度之30%以上之長度,較佳為50%以上之長度,而且,為90%以下之長度,較佳為70%以下之長度,更具體而言,較佳為30%以上90%以下之長度,進而較佳為50%以上70%以下之長度。
以下,若詳細進行敍述,則腹側部A中之塊狀區域411於用於例如拋棄式尿布之情形時,其橫向(X方向)之長度為吸收性芯體41之腹 側部A之X方向之總寬度之30%以上之長度,較佳為50%以上之長度,而且,為90%以下之長度,較佳為70%以下之長度,更具體而言,較佳為30%以上90%以下之長度,進而較佳為50%以上70%以下之長度。
腹側部A中之塊狀區域411於用於例如拋棄式尿布之情形時,其橫向(X方向)之長度為40mm以上,較佳為50mm以上,而且,為180mm以下,較佳為130mm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40mm以上180mm以下,進而較佳為50mm以上130mm以下。
背側部B中之塊狀區域411係於用於例如拋棄式尿布之情形時,其橫向(X方向)之長度為吸收性芯體41之背側部B之X方向之總寬度之30%以上之長度,較佳為50%以上之長度,而且,為90%以下之長度,較佳為70%以下之長度,更具體而言,較佳為30%以上90%以下之長度,進而較佳為50%以上70%以下之長度。
背側部B中之塊狀區域411於用於例如拋棄式尿布之情形時,其橫向(X方向)之長度為40mm以上,較佳為50mm以上,而且,為180mm以下,較佳為130mm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40mm以上180mm以下,進而較佳為50mm以上130mm以下。
胯襠部C中之塊狀區域411係於用於例如拋棄式尿布之情形時,其橫向(X方向)之長度為20mm以上,較佳為30mm以上,而且,為100mm以下,較佳為70mm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20mm以上100mm以下,進而較佳為30mm以上70mm以下。
再者,上述縱向(Y方向)之長度係於最長之位置上進行測定所得之值,關於上述橫向(X方向)之長度,於腹側部A及背側部B中,為於最長之位置上進行測定所得之值,於胯襠部C中,為於最短之位置上進行測定所得之值。
非塊狀區域412係於用於例如拋棄式尿布之情形時,較佳為縱向 (Y方向)之兩端部各自之縱向(Y方向)之長度為吸收性芯體41之Y方向之全長之2%以上10%以下之長度。具體而言,上述縱向(Y方向)之長度較佳為5mm以上40mm以下。再者,上述縱向(Y方向)之長度係於最寬之位置上進行測定所得之值。
非塊狀區域412係於用於例如拋棄式尿布之情形時,沿著縱向(Y方向)之兩側部各自之橫向(X方向)之長度於腹側部A中較佳為吸收性芯體41之腹側部A之X方向之總寬度之5%以上30%以下之長度,於背側部B中較佳為吸收性芯體41之背側部B之X方向之總寬度之5%以上30%以下之長度,於胯襠部C中較佳為吸收性芯體41之胯襠部C之X方向之總寬度之5%以上30%以下之長度。具體而言,非塊狀區域412中,腹側部A中之橫向(X方向)之上述長度較佳為10mm以上40mm以下,背側部B中之橫向(X方向)之上述長度較佳為10mm以上40mm以下,胯襠部C中之橫向(X方向)之上述長度較佳為10mm以上30mm以下。再者,腹側部A及背側部B各者中之上述橫向(X方向)之長度係於最寬之位置上進行測定所得之值,胯襠部C中之上述橫向(X方向)之長度係於最窄之位置上進行測定所得之值。
進一步對構成塊狀構造400之橫槽44X、縱槽44Y及凸部43之大小、基重等詳細進行敍述。
於尿布1A中,如圖2、圖4所示,相鄰之縱槽44Y彼此之間隔較相鄰之橫槽44X彼此之間隔窄。此處,相鄰之橫槽44X彼此之間隔之意思與由橫槽44X及縱槽44Y劃分之凸部43之縱向(Y方向)之長度L1相同,相鄰之縱槽44Y彼此之間隔之意思與凸部43之橫向(X方向)之長度L2相同。
凸部43係於尿布1A中,如圖2、圖4所示,俯視時形成為於縱向(Y方向)上較長之矩形狀。再者,於尿布1A中,俯視凸部43時,形成為矩形狀,但四角亦可成為圓弧狀,亦可為多邊形狀、橢圓、其等之 組合等。
凸部43係於用於例如拋棄式尿布之情形時,如圖4所示,其縱向(Y方向)之長度L1為5mm以上,較佳為15mm以上,而且,為30mm以下,較佳為25mm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5mm以上30mm以下,進而較佳為15mm以上25mm以下。又,其橫向(X方向)之長度L2為3mm以上,較佳為5mm以上,而且,為20mm以下,較佳為15mm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3mm以上20mm以下,進而較佳為5mm以上15mm以下。再者,長度L1、L2係於最寬之位置上進行測定所得之值。
縱空隙5Y(縱空隙5Y1除外)係於用於例如拋棄式尿布之情形時,如圖3所示,於垂直方向(T方向)上橫剖面觀察時,其截面面積自腹側部A起遍及背側部B相同,且為0.7mm2 以上,較佳為1.5mm2 以上,而且,為8.8mm2 以下,較佳為7.5mm2 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0.7mm2 以上8.8mm2 以下,進而較佳為1.5mm2 以上7.5mm2 以下。
截面面積局部不同之縱空隙5Y1係於用於例如拋棄式尿布之情形時,如圖3所示,於垂直方向(T方向)上橫剖面觀察時,其截面面積於腹側部A及背側部B中較佳為與上述縱空隙5Y之截面面積相同,胯襠部C中變大之部分之截面面積為1.5mm2 以上,較佳為3.0mm2 以上,而且,為17.5mm2 以下,較佳為15.0mm2 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1.5mm2 以上17.5mm2 以下,進而較佳為3.0mm2 以上15.0mm2 以下。
橫空隙5X係於用於例如拋棄式尿布之情形時,於垂直方向(T方向)上縱剖面觀察時,其截面面積遍及橫向(X方向)整個區域相同,且為0.7mm2 以上,較佳為1.5mm2 以上,而且,為8.8mm2 以下,較佳為7.5mm2 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0.7mm2 以上8.8mm2 以下,進而較佳為1.5mm2 以上7.5mm2 以下。截面面積係以如下之方式測定。
<截面面積之測定方法>
藉由分別單獨測定空隙之寬度與深度並將其等相乘而算出。寬度設為凹凸構造中之凹部之底部之位置上之測定值。深度係將樣品切割成特定大小,以5kPa對測定部位加壓10分鐘,除重後立刻進行測定。
測定部位係每1樣品設為3處以上,設為2片樣品2(測定部位6處以上)之平均值。例如利用鋒利之剃刀沿圖2所示之縱向(Y方向)或橫向(X方向)切斷尿布1A,對該經切斷之樣品之剖面進行測定。於難以用肉眼進行測定之情形時,亦可使用例如顯微鏡(KEYENCE公司製造之VHX-1000)以20~100倍之倍率觀察上述經切斷之樣品之剖面而進行測定。關於深度,如此般分別測定凹部之厚度及與之接近之凸部之厚度,進行減法運算而求出。
橫槽44X及縱槽44Y(縱槽44Y1除外)係於用於例如拋棄式尿布之情形時,如圖4所示,於橫向(X方向)上延伸之線狀之橫槽44X之槽寬L3為0.5mm以上,較佳為1mm以上,而且,為5mm以下,較佳為3mm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0.5mm以上5mm以下,進而較佳為1mm以上3mm以下。又,於縱向(Y方向)上延伸之線狀之縱槽44Y(縱槽44Y1除外)之槽寬L4為0.5mm以上,較佳為3mm以上,而且,為5mm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0.5mm以上5mm以下,進而較佳為3mm以上5mm以下。
於配置於腹側部A及背側部B之縱槽44Y中,較佳為於垂直方向(T方向)橫剖面上剖面觀察縱槽44Y時之其槽寬L4與橫槽之槽寬L3相同之寬度。即,形成縱空隙5Y1之縱槽44Y1較佳為腹側部A及背側部B各者中之槽寬與上述縱槽44Y之槽寬L4相同,又,就使縱向(Y方向)及橫向(X方向)之彎曲剛性均一地接近而提高吸收性芯體41之於扭轉方向上之變形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與上述橫槽44X之槽寬L3相同。形成縱空隙5Y1之縱槽44Y1之於胯襠部C中之槽寬L5為1.5mm以上, 較佳為2mm以上,而且,為8mm以下,較佳為6mm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1.5mm以上8mm以下,進而較佳為2mm以上6mm以下。再者,寬度L3、L4、L5係吸收體4之凹凸構造中之凹部之底部之位置上之測定值。
橫槽44X與縱槽44Y係於尿布1A中,以相同之深度而形成,橫槽44X或縱槽44Y之深度(自凸部43之厚度中減去橫槽44X或縱槽44Y之厚度所得之值)較佳為凸部43之厚度之10%以上70%以下。具體而言,橫槽44X或縱槽44Y之深度為0.5mm以上,較佳為1mm以上,而且,為4.5mm以下,較佳為3.5mm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0.5mm以上4.5mm以下,進而較佳為1mm以上3.5mm以下。凸部43之厚度為2mm以上,較佳為3mm以上,而且,為8mm以下,較佳為7mm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2mm以上8mm以下,進而較佳為3mm以上7mm以下。非塊狀區域412之厚度與凸部43之厚度相同。
橫槽44X或縱槽44Y係於用於例如拋棄式尿布之情形時,就可藉由提高縱向(Y方向)及橫向(X方向)之彎曲性而良好地貼合於穿著者之身體的觀點而言,其基重為凸部43之基重之20%以上,較佳為30%以上,而且,為80%以下,較佳為70%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20%以上80%以下,進而較佳為30%以上70%以下。
具體而言,橫槽44X或縱槽44Y之基重為100g/m2 以上,較佳為150g/m2 以上,而且,為500g/m2 以下,較佳為400g/m2 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100g/m2 以上500g/m2 以下,進而較佳為150g/m2 以上400g/m2 以下。又,凸部43之基重為300g/m2 以上,較佳為350g/m2 以上,而且,為900g/m2 以下,較佳為800g/m2 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300g/m2 以上900g/m2 以下,進而較佳為350g/m2 以上800g/m2 以下。非塊狀區域412之基重與凸部43之基重相同。
橫槽44X、縱槽44Y、凸部43及非塊狀區域412之基重係以如下之 方式測定。
<基重之測定方法>
沿著吸收性芯體41中之凸部43與橫槽44X或縱槽44Y之邊界線使用Feather公司製造之單刃剃刀予以切斷。分別使用電子天平(A & D公司製造之電子天平GR-300、精度:小數點以後4位)對切斷所得之凸部43之10個小片進行測定,求出凸部43之1個小片之平均重量。將所求得之平均重量除以凸部43之每1個小片之平均面積而算出凸部43之基重。非塊狀區域412之基重亦以與凸部43之基重相同之方式算出。
繼而,沿著凸部43與縱槽44Y之於縱向(Y方向)上延伸之邊界線,以長度100mm、寬度與縱槽44Y之寬度之設計尺寸相配合,使用Feather公司製造之單刃剃刀,切下細條紋狀之縱槽44Y之5個小片。 分別使用電子天平(A & D公司製造之電子天平GR-300、精度:小數點以後4位)對所獲得之5個小片進行測定,並加以平均而求出縱槽44Y之1個小片之平均重量。將所求得之平均重量除以縱槽44Y之每1個小片之平均面積而算出縱槽44Y之基重。關於橫槽44X,亦以與縱槽44Y相同之方式算出基重。
於尿布1A之吸收體4中,凸部43及非塊狀區域412形成為密度比橫槽44X及縱槽44Y高。
橫槽44X或縱槽44Y係於用於例如拋棄式尿布之情形時,就使用中之體液之擴散性之提高及對於穿戴者之貼合性之觀點而言,其密度為凸部43之密度之50%以上,較佳為75%以上,而且,為100%以下,較佳為95%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50%以上100%以下,進而較佳為75%以上95%以下。
具體而言,橫槽44X或縱槽44Y之密度為0.05g/cm3 以上,較佳為0.07g/cm3 以上,而且,為0.15g/cm3 以下,較佳為0.13g/cm3 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0.05g/cm3 以上0.15g/cm3 以下,進而較佳為0.07 g/cm3 以上0.13g/cm3 以下。又,凸部43之密度為0.05g/cm3 以上,較佳為0.07g/cm3 以上,而且,為0.15g/cm3 以下,較佳為0.13g/cm3 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0.05g/cm3 以上0.15g/cm3 以下,進而較佳為0.07g/cm3 以上0.13g/cm3 以下。非塊狀區域412之密度與凸部43之密度相同。
凸部43、非塊狀區域412、橫槽44X及縱槽44Y之密度係將利用上述方法而求得之凸部43、非塊狀區域412、橫槽44X及縱槽44Y之基重除以利用上述方法而求得之各自之厚度而算出。
如圖3所示,吸收性芯體41之橫槽44X及縱槽44Y與凸部43一體成形,非塊狀區域412亦與凸部43、橫槽44X及縱槽44Y一體成形。此處,所謂「一體成形」,係指橫槽44X、縱槽44Y、凸部43及非塊狀區域412未經由接著劑或熱熔合等接合手段而相互之間無法分離地一體化,利用相同之材料一體地形成。若如此般橫槽44X、縱槽44Y、凸部43及非塊狀區域412一體成形,則具有體液可順利地移動之連續性。以下對如上所述之吸收體4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接下來,對尿布1A所具備之吸收體4即包含橫槽44X(低密度)、縱槽44Y(低密度)、凸部43(高密度)及非塊狀區域412一體成形之吸收性芯體41之吸收體4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於圖5中表示吸收體4之製造方法之一實施態樣及該實施態樣中使用之製造裝置。吸收體4之製造裝置包含沿箭頭R1方向旋轉驅動之旋轉筒50、將吸收性芯體41之原料即含有吸收聚合物之吸收性材料45供給至旋轉筒50之外周面之導管60、配置於旋轉筒50之下游側之斜下方且沿箭頭R2方向旋轉驅動之傳料輥70、配置於旋轉筒50之圓周方向上之導管60與傳料輥70之間之真空箱65、以經過真空箱65與旋轉筒50之間及傳料輥70與旋轉筒50之間之方式配置之作為片狀之透氣性構件之網帶75、及配置於傳料輥70之下方之真空輸送機80。
旋轉筒50係如圖5所示形成圓筒狀,且受到來自馬達等原動機之動力而使形成其外周面之構件繞水平軸旋轉。於旋轉筒50之內側(旋轉軸側)之非旋轉部分形成有可使內部減壓之空間56。空間56中連接有抽氣風扇等公知之排氣裝置(未圖示),藉由使該排氣裝置作動,而可將空間56內維持於負壓。另一方面,於旋轉筒50之內側(旋轉軸側)之空間57及58中連接有可取入裝置外之空氣之配管(未圖示)。
如圖5所示,於旋轉筒50之外周面,與製造之吸收性芯體41之形狀相對應之形狀之筒凹部51沿著R1方向以相等間隔形成有複數個。如圖6所示,於各筒凹部51之底面部配置有形成有多個微孔之網板52、及金屬製或樹脂製之難透氣性構件53。此處,難透氣性構件53係以突出之方式設置於網板52上,且以與上述橫槽44X及縱槽44Y(包含縱槽44Y1)之形狀及位置相對應之方式配置。如圖6所示,由如此般配置之難透氣性構件53劃分之僅由網板52所構成之區域54成為與凸部43相對應之部分,由難透氣性構件53劃分之部分之外周整個區域中之僅由網板52所構成之區域55成為與非塊狀區域412相對應之部分。又,未形成筒凹部51之旋轉筒50之外周面之部分包括包含金屬製之剛體之旋轉筒50之框體且為非透氣性。
導管60係如圖5所示,其一端側覆蓋位於維持於負壓之空間56上之旋轉筒50之外周面,於未圖示之另一端側包含纖維材料導入裝置。纖維材料導入裝置包含粉碎器,該粉碎器將例如片狀之木漿粉碎而製成解纖紙漿,並將該解纖紙漿(纖維材料)送入至導管內,且於導管60之中途包含導入吸收聚合物之吸收聚合物導入部。
傳料輥70包含具有透氣性之圓筒狀之外周部,且受到來自馬達等原動機之動力而使其外周部沿R2方向旋轉。於傳料輥70之內側(旋轉軸側)之非旋轉部分形成有可使內部減壓之空間71。空間71中連接有抽氣風扇等公知之排氣裝置(未圖示),藉由使該排氣裝置作動而可 將空間71內維持於負壓。
真空箱65係於旋轉筒50之旋轉方向R1上配置於導管60之下游側端部601與傳料輥70之間。真空箱65具有箱狀之形狀,且於與旋轉筒50對向之部位包含朝向旋轉筒50方向開口之開口部。真空箱65經由排氣管67而與抽氣風扇等公知之排氣裝置(未圖示)連接,藉由該排氣裝置之作動而可將真空箱65內維持於負壓。
網帶75係具有網眼之帶狀之透氣性傳送帶呈環狀連結而成者,其由複數個自由輥及傳料輥70導引而於特定之路徑上連續地移動。網帶75係藉由傳料輥70之旋轉而驅動。網帶75於通過真空箱65之上述開口部之前方之期間,與旋轉筒50之外周面接觸,於傳料輥70與旋轉筒50最接近之最接近部附近自旋轉筒50之外周面離開而向傳料輥70上轉移。
真空輸送機80包含架設於驅動輥81及從動輥82之環狀之透氣性傳送帶83、及隔著透氣性傳送帶83而配置於與傳料輥70對向之位置上之真空箱84。
接下來,對使用上述吸收體之製造裝置連續地製造吸收體4(吸收性芯體41)之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使分別連接至旋轉筒50內之空間56及真空箱65內之排氣裝置作動而使旋轉筒50內之空間56及真空箱65內為負壓。其原因在於:藉由如此般使空間56內為負壓,而於導管60內產生將吸收性材料45搬送至旋轉筒50之外周面之氣流。繼而,使旋轉筒50及傳料輥70旋轉,並使真空輸送機80作動。繼而,使上述纖維材料導入裝置作動,將解纖紙漿(纖維材料)及吸收聚合物供給至導管60內。該等吸收性材料45隨著導管60內流動之氣流而成為飛散狀態並朝向旋轉筒50之外周面供給。
於由導管60覆蓋之部分進行搬送之期間,將吸收性材料45抽吸 至旋轉筒50之筒凹部51。吸收性材料45係如圖7所示,逐漸堆積於筒凹部51之各區域54及區域55之網板52上。於如此而獲得之堆積物46中,吸收性材料45堆積於難透氣性構件53上而成之部位(難透氣性構件53對應部)46a中之吸收性材料45之堆積量相對較少,其他部位(區域54對應部)46b及部位(區域55對應部)46c中之吸收性材料45之堆積量相對較多,從而堆積物46整體上具有存在凹凸之塊狀構造。
繼而,若旋轉筒50進行旋轉而使筒凹部51到達真空箱65之對向位置,則筒凹部51內之堆積物46藉由來自真空箱65之抽吸而成為吸附於網帶75之狀態。筒凹部51內之堆積物46於上述狀態下搬送至緊靠傳料輥70與旋轉筒50之最接近部之前方,且於該最接近部附近,藉由來自傳料輥70側之抽吸而保持著吸附於網帶75之狀態自筒凹部51脫模,而向傳料輥70上轉移。
如此,與網帶75一併轉移至傳料輥70上之具有塊狀構造之堆積物46保持著吸附於傳料輥70上之網帶75之狀態而搬送至與真空輸送機80之交接部(傳料輥70之最下端部),且於該交接部藉由真空箱84之抽吸而向真空輸送機80上轉移。
於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中,如圖5所示,於載置堆積物46之前之真空輸送機80上導入包含衛生紙或親水性不織布之被覆材42,並使堆積物46轉移至被覆材42上。繼而,進而,藉由翻折板(未圖示)摺疊被覆材42而利用被覆材42包裹堆積物46之後,將由被覆材42包裹之狀態之堆積物46以特定之間隔切斷,連續地製造切斷成相當於1個吸收體之尺寸之吸收體前驅物49。
繼而,於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中,藉由加壓機構90將如此而獲得之吸收體前驅物49壓縮,使構成吸收體前驅物49之堆積物46之厚度積極地減少,而獲得目標之吸收體4。如圖5所示,加壓機構90構成為包含至少一者之表面平滑之輥91、92,且可對導入至輥 91、92間之被加壓物自上下表面加壓而於厚度方向上將其壓縮。
若藉由加壓機構90壓縮堆積物46,則吸收性材料相對較多且厚度較大之部位(區域54對應部)46b及部位(區域55對應部)46c較吸收性材料45相對較少且厚度較小之部位(難透氣性構件53對應部)46a受到更強之壓縮。其結果,於使用上述製造裝置而製造之吸收體4之吸收性芯體41中,堆積物46中之部位(區域54對應部)46b(凸部)及部位(區域55對應部)46c成為吸收性芯體41中密度相對較高之凸部43及非塊狀區域412,堆積物46中之部位(難透氣性構件53對應部)46a(凹部)成為吸收性芯體41中密度相對較低之橫槽44X及縱槽44Y。
對本實施形態之拋棄式尿布1A之形成材料進行說明。
作為正面片材2、背面片材3、立體褶皺形成用片材62,通常,若為拋棄式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使用者,則可並無特別限制地使用。例如,作為正面片材2,可使用液體透過性之不織布或開孔薄膜、該等之積層體等。作為背面片材3,可使用樹脂薄膜或樹脂薄膜與不織布之積層體等。作為立體褶皺形成用片材62,可使用伸縮性之薄膜、不織布、織物或其等之積層片材等。
作為緊固帶7,通常,若為拋棄式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使用者,則可並無特別限制地使用。例如,可使用「Magic Tape(註冊商標)」(可樂麗公司製造)、「QUICKLON(註冊商標)」(YKK公司製造)、「Magicloth(註冊商標)」(Kanebo Bell-Touch公司製造)等中之勾面構件等。
作為構成吸收體4之吸收性芯體41,可使用使吸收聚合物之粒子保持於紙漿纖維等纖維之集合體中而成者等。作為構成吸收體4之被覆材42,可使用包含親水性片材例如透水性之薄紙(衛生紙)或透水性不織布之包芯片材等。
作為立體褶皺形成用之彈性構件61及腿彈性構件63,可使用包 含天然橡膠、聚胺基甲酸酯、聚苯乙烯-聚異戊二烯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丁二烯共聚物、丙烯酸乙酯-乙烯等聚乙烯-α烯烴共聚物等之線狀之伸縮性材料。
再者,於尿布1A中,吸收性芯體41與包裹吸收性芯體41之被覆材42經由接著劑(未圖示)而固定。如此般固定之吸收體4進而經由接著劑(未圖示)而分別與正面片材2及背面片材3固定。作為如上所述之接著劑(未圖示),通常,若為拋棄式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使用者,則可並無特別限制地使用,例如,可使用熱熔接著劑。作為熱熔接著劑,例如,可列舉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等嵌段共聚物系之熱熔接著劑。
對使用上述本創作之第1實施形態之拋棄式尿布1A時之作用效果進行說明。
尿布1A係如圖2、圖4所示,包含由縱槽44Y及橫槽44X劃分之塊狀區域411。因此,較為柔軟,且藉由排尿後之體液沿縱空隙5Y(縱槽44Y)及橫空隙5X(橫槽44X)流動而使用中之體液之擴散性提高,而可提高吸收性芯體41之吸收性。又,於尿布1A中,如圖2、圖4所示,於垂直方向(T方向)上橫剖面觀察複數個縱槽44Y時,空隙5之截面面積具有最大值之部位5M配置於胯襠部C。由於如此般體液最容易停滯之胯襠部C之一部分截面面積較大,故即便體液吸收後之膨潤之吸收聚合物之粒子進入縱槽44Y1,縱槽44Y1亦不易堵塞,維持使用中之體液於縱向(Y方向)上之擴散性,而體液之均一之吸收性提高。
又,於尿布1A中,縱槽44Y及橫槽44X形成為基重相對較低,且凸部43形成為基重相對較高,因此,塊狀區域411更柔軟,容易沿著穿著者之身體之形狀而貼合性提高。尤其是,縱槽44Y及橫槽44X與凸部43如圖3所示一體地形成,因此,所吸收之體液可順利地移動。
又,於尿布1A中,複數個縱空隙5Y中之一部分縱空隙5Y1係如圖3所示,形成為於垂直方向(T方向)上橫剖面觀察時胯襠部C之截面面積較腹側部A及背側部B之截面面積大。由於如此般縱空隙5Y1之腹側部A之截面面積及背側部B之截面面積變小,故可防止使用中之體液於縱向(Y方向)上過度擴散而擴散之體液自吸收性芯體41之縱向(Y方向)之兩端部洩漏。
又,於尿布1A中,如圖2、圖4所示,遍及塊狀區域411之外周之整個區域而包含非塊狀區域412,因此,可防止體液沿橫空隙5X(橫槽44X)過度流動而擴散之體液自吸收性芯體41之沿著縱向(Y方向)之兩側部側漏。
又,於尿布1A中,如圖2、圖3所示,於2根縱空隙5Y1(縱槽44Y1)之間配置有截面面積形成為固定之1根縱空隙5Y(縱槽44Y),因此,縱槽44Y1隔著縱槽44Y分開地形成,而維持柔軟性並且使液體擴散之效果進一步提高。
又,於穿戴狀態下胯襠部C較腹側部A或背側部B彎曲,且藉由兩足分開或步行動作而容易被施加外力。由於該胯襠部C中之縱槽之一部分44Y1之截面面積較大,故容易相應於外力而發生變形,而貼合性提高。
接下來,根據圖8、圖9對作為本創作之第2實施形態之展開型拋棄式尿布1B(以下亦稱為「尿布1B」)進行說明。
關於第2實施形態之尿布1B,對與第1實施形態之尿布1A不同之方面進行說明。未特別進行說明之方面與尿布1A相同,而適當應用尿布1A之說明。
如圖8所示,尿布1B為所謂之展開型尿布,且於背側部B之左右兩側緣部設置有一對緊固帶7、7,於一對緊固帶7、7彼此之間,腰褶皺形成用之腰部彈性構件64以伸長狀態配置於X方向上,藉由腰部彈 性構件64之收縮而形成腰褶皺。作為腰部彈性構件64,可使用與立體褶皺形成用之彈性構件61及腿彈性構件63相同之伸縮性材料。
尿布1B之吸收性芯體41係與尿布1A之吸收性芯體41同樣地,如圖8、圖9所示,由複數個縱槽44Y及複數個橫槽44X劃分之塊狀構造400自腹側部A起遍及背側部B於縱向(Y方向)上配置有複數個而形成塊狀區域411,但尿布1B之塊狀區域411係如圖9所示,形成為塊狀區域411之腹側部A及背側部B各自之寬度Wa1、Wb1較塊狀區域411之胯襠部C之寬度Wc1寬。若具體進行說明,則尿布1B之塊狀區域411可大致劃分為配置於尿布1B之腹側部A側之腹側之塊狀區域411a、配置於尿布1B之背側部B側之背側之塊狀區域411b、配置於腹側之塊狀區域411a與背側之塊狀區域411b之間之胯襠之塊狀區域411c該3個。而且,如圖9所示,腹側之塊狀區域411a及背側之塊狀區域411b分別相較胯襠之塊狀區域411c而向寬度方向(X方向)外側延伸。腹側之塊狀區域411a之寬度(塊狀區域411之腹側部411a之寬度Wa1)與背側之塊狀區域411b之寬度(塊狀區域411之背側部411b之寬度Wb1)相同。
對圖9所示之吸收性芯體41之塊狀區域411更具體地進行說明。於吸收性芯體41中,如圖9所示,背側之塊狀區域411b係由橫槽44X、縱槽44Y劃分之凸部43規則地於橫向(X方向)上配置有5個的塊狀構造400規則地於縱向(Y方向)上配置4列而形成。又,如圖9所示,胯襠之塊狀區域411c係凸部43規則地於橫向(X方向)上配置有3個的塊狀構造400規則地於縱向(Y方向)上配置7列而形成。又,如圖9所示,腹側之塊狀區域411a係由橫槽44X、縱槽44Y劃分之凸部43規則地於橫向(X方向)上配置有5個的塊狀構造400規則地於縱向(Y方向)上配置4列而形成。
尿布1B之吸收性芯體41包含如上所述之塊狀區域411及包圍塊狀區域411之外周之非塊狀區域412,且形成為縱向(Y方向)中央部朝著 內側變細之形狀。若具體進行說明,則尿布1B之吸收性芯體41係如圖9所示,腹側部A中之整體之寬度Wa較背側部B中之整體之寬度Wb寬,且胯襠部C中之整體之寬度Wc最窄。即,尿布1B之非塊狀區域412係如圖9所示,腹側部A中之兩側緣及背側部B中之兩側緣分別相較胯襠部C中之兩側緣而向橫向(X方向)外側延伸,腹側部A中之兩側緣相較背側部B中之兩側緣各者而進一步向橫向(X方向)外側延伸。
以下對藉由吸收性芯體41之塊狀構造400與覆蓋吸收性芯體41之被覆材42而形成之尿布1B之空隙5(縱空隙5Y、橫空隙5X)進行說明。
於腹側之塊狀區域411a中,縱槽44Y(縱空隙5Y)較佳為形成有5根以上8根以下,橫槽44X(橫空隙5X)較佳為形成有3根以上6根以下,於尿布1B中,形成有例如6根縱槽44Y(縱空隙5Y)及例如5根橫槽44Y(橫空隙5Y)。
於背側之塊狀區域411b中,縱槽44Y(縱空隙5Y)較佳為形成有5根以上8根以下,橫槽44X(橫空隙5X)較佳為形成有3根以上6根以下,於尿布1B中,與腹側之塊狀區域411a同樣地,形成有例如6根縱槽44Y(縱空隙5Y),且形成有例如5根橫槽44Y(橫空隙5Y)。
於胯襠之塊狀區域411c中,縱槽44Y(縱空隙5Y)較佳為形成有3根以上5根以下,橫槽44X(橫空隙5X)較佳為形成有6根以上11根以下,於尿布1B中,形成有例如4根縱槽44Y(縱空隙5Y)及例如8根橫槽44Y(橫空隙5Y)。
而且,於尿布1B之塊狀區域411中,如圖8、圖9所示,形成有自腹側部A起遍及背側部B延伸即遍及腹側之塊狀區域411a、胯襠之塊狀區域411c及背側之塊狀區域411b連續地延伸之4根縱槽44Y(縱空隙5Y)。於尿布1B中,該4根縱槽44Y(縱空隙5Y)中之靠近於縱向上延伸之中心線CL之2根成為包含胯襠部C之截面面積較大之部分(部位5M)之縱空隙5Y1(縱槽44Y1)。如圖8、圖9所示,該2根縱空隙5Y1(縱槽 44Y1)配置成相對於中心線CL對稱。
於尿布1B中,與尿布1A同樣地,複數個縱槽44Y均形成為深度固定,且複數個橫槽44X亦均形成為深度固定。而且,縱槽44Y與橫槽44X形成為相同之深度。
上述2根縱空隙5Y1係於尿布1B中,與尿布1A同樣地,將與縱空隙5Y1相對應之縱槽44Y1之槽寬擴大而使其截面面積變大。於尿布1B中,使胯襠之塊狀區域411c之大致整個區域中之截面面積形成為較腹側之塊狀區域411a中之截面面積及背側之塊狀區域411b中之截面面積大。換言之,如圖8所示,部位5M於尿布1B中遍及縱槽44Y1(空隙5Y1)之胯襠部C整個區域。藉由使與縱空隙5Y1相對應之縱槽44Y1之腹側之塊狀區域411a中之槽寬及背側之塊狀區域411b中之槽寬固定(槽寬與其他縱槽44Y相同)且使胯襠之塊狀區域411c之大致整個區域中之槽寬較其等大而形成。
尿布1B所具備之吸收體4亦可以與尿布1A所具備之吸收體4相同之方式進行製造。
對使用上述本創作之第2實施形態之尿布1B時之作用效果進行說明。
關於第2實施形態之尿布1B之效果,對與第1實施形態之尿布1A之效果不同之方面進行說明。未特別進行說明之方面與尿布1A之效果相同,而適當應用尿布1A之效果之說明。
於穿戴狀態下胯襠部C較腹側部A或背側部B彎曲,且藉由兩足分開或步行動作而容易被施加外力。因此,容易因外力而產生變形,容易產生由過度之變形所引起之貼合性之降低或洩漏,但藉由使塊狀區域411之胯襠部C之寬度Wc1變窄而可防止吸收體之過度之變形。又,由於胯襠部C之寬度Wc1較窄,故可進一步防止在橫槽44X擴散之液體自吸收體4之側方漏出。
本創作之吸收性物品並不受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拋棄式尿布1A、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拋棄式尿布1B任何限制,可適當進行變更。又,上述之第1~第2實施形態之尿布1A~1B中之各構成要件可在不損害本創作之主旨之範圍內適當進行組合而實施。
例如,於上述尿布1A、1B中,如圖2、圖8所示,複數個塊狀構造400自腹側部A起遍及背側部B於縱向(Y方向)上連續地配置而形成塊狀區域411,但亦可不連續地配置。即,腹側之塊狀區域411a、胯襠之塊狀區域411c及背側之塊狀區域411b亦可相互空出間隔而配置。
又,於上述尿布1A、1B中,吸收性芯體41係如圖3所示,非肌膚對向面側成為凹凸構造且肌膚對向面側平坦,但亦可為肌膚對向面側成為凹凸構造且非肌膚對向面側平坦。
又,於上述尿布1A、1B中,如圖2、圖8所示,吸收體4之吸收性芯體41由單層所形成,但亦可由複數層所形成。具體而言,亦可將上述吸收性芯體41用於下層,於該吸收性芯體41上配置另一吸收性芯體而構成吸收體4。而且,於該另一吸收性芯體中,於沿縱向延伸之中心線CL上形成有貫通厚度方向整個區域之縱長之中央開口部之情形時,較佳為於吸收性芯體41中,於與該中央開口部相對應之位置上配置複數個縱空隙5Y(縱槽44Y)中之一部分截面面積較大之縱空隙5Y1(縱槽44Y1)。
又,於上述尿布1A、1B中,如圖2、圖8所示,吸收性芯體41之塊狀構造400藉由橫槽44X與縱槽44Y而整體上形成為格子狀,但並不限定於該格子狀之形狀。
又,如圖2所示,上述尿布1為展開型拋棄式尿布,但亦可為短褲型拋棄式尿布。
關於上述實施形態,進而揭示以下之吸收性物品。
<1>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具備配置於肌膚對向面側之正面片 材、配置於非肌膚對向面側之背面片材、及配置於該等兩片材間之縱長之吸收體,遍及上述吸收性物品中之腹側部、胯襠部、背側部各者而配置上述吸收體,上述吸收體包含含有吸收聚合物之吸收性芯體及被覆材,上述吸收性芯體包含由沿縱向延伸之複數個縱槽及沿與縱向正交之橫向延伸之複數個橫槽劃分之塊狀構造於縱向上配置有複數個的塊狀區域,藉由上述吸收性芯體之存在凹凸之上述塊狀構造與覆蓋該吸收性芯體之上述被覆材而形成空隙,於垂直方向橫剖面上剖面觀察複數個上述縱槽時,上述空隙之截面面積具有最大值之部位配置於上述胯襠部。
<2>如上述<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複數個上述縱槽之深度全部形成為固定, 上述胯襠部中之上述空隙之截面面積具有最大值之部位係將上述縱槽之槽寬擴大而使其截面面積變大。
<3>如上述<1>或<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塊狀構造自腹側部起遍及背側部於縱向上連續地配置,於上述複數個縱槽中,胯襠部整個區域中之上述空隙之截面面積較腹側部中之上述空隙之截面面積及背側部中之上述空隙之截面面積大。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複數個上述縱槽及複數個上述橫槽形成為基重相對於上述吸收性芯體之平均基重而相對較低。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芯體包含包圍上述塊狀區域之外周之非塊狀區域。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相鄰之 上述縱槽彼此之間隔較相鄰之上述橫槽彼此之間隔窄。
<7>如上述<3>至<6>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配置於腹側部及背側部之上述縱槽中,於垂直方向橫剖面上剖面觀察該縱槽時之其槽寬為與上述橫槽之槽寬相同之寬度。
<8>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至少於胯襠部中,於垂直方向橫剖面上剖面觀察上述複數個縱槽時,上述空隙之截面面積相對較大之縱槽與上述空隙之截面面積相對較小之縱槽交替地形成。
<9>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係腹側部之左右兩側緣及背側部之左右兩側緣分別相較胯襠部之左右兩側緣而向橫向外側延伸,胯襠部之左右兩側緣朝向橫向內側呈凸狀彎曲,整體上具有縱向中央部朝著內側變細之形狀,上述正面片材及上述背面片材分別自上述吸收體之左右兩側緣及前後兩端緣向外側延伸,該正面片材之橫向之尺寸小於該背面片材之橫向之尺寸。
<10>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體係利用作為液體透過性之親水性片材之上述被覆材被覆於縱向上較長之液體保持性之上述吸收性芯體而形成,翻折1片該被覆材之兩側部且以使該被覆材之側緣部彼此重疊之方式包裹該吸收性芯體。
<11>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芯體之輪廓係腹側部之左右兩側緣及背側部之左右兩側緣分別相較胯襠部之左右兩側緣而向橫向外側延伸,且胯襠部之左右兩側緣朝向橫向內側呈凸狀彎曲,而整體上具有作為縱向中央部之胯襠部朝著內側變細之形狀。
<12>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之上述塊狀構造係該塊狀構造之最外周由上述縱槽及上述 橫槽包圍,上述吸收性物品之上述塊狀區域係該塊狀構造於縱向上連續地配置而形成為矩形狀。
<13>如上述<1>至<12>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之上述吸收性芯體係於垂直方向上,凸部形成為向上述背面片材側凸出,上述縱槽及上述橫槽分別偏靠於上述正面片材側,該吸收性芯體之非肌膚對向面側成為存在凹凸之上述塊狀構造,且該吸收性芯體之肌膚對向面側平坦。
<14>如上述<13>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橫槽及上述縱槽於上述吸收性芯體之上述背面片材側整體上形成為格子狀,且於格子之孔之位置上配置上述凸部,該橫槽與該縱槽係以包圍該凸部之方式形成。
<15>如上述<1>至<14>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芯體中,上述縱槽形成有4根以上7根以下,且上述橫槽形成有8根以上21根以下。
<16>如上述<1>至<15>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1根上述空隙配置於沿縱向延伸之中心線上。
<17>如上述<1>至<16>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塊狀區域之縱向之長度為上述吸收性芯體之縱向之全長之70%以上98%以下之長度或85%以上95%以下之長度。
<18>如上述<1>至<17>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塊狀區域之橫向之長度為上述吸收性芯體之橫向之總寬度之30%以上90%以下之長度或50%以上70%以下之長度。
<19>如上述<1>至<18>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背側部中之上述塊狀區域之橫向之長度為上述吸收性芯體之背側部之橫向之總寬度之30%以上90%以下之長度或50%以上70%以下之長度。
<20>如上述<5>至<19>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 非塊狀區域之縱向之兩端部各自之縱向之長度為上述吸收性芯體41之縱向之全長之2%以上10%以下之長度。
<21>如上述<5>至<19>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非塊狀區域之沿著縱向之兩側部各自之橫向之長度於腹側部中為上述吸收性芯體之腹側部之橫向之總寬度之5%以上30%以下之長度,於背側部中為該吸收性芯體之背側部之橫向之總寬度之5%以上30%以下之長度,於胯襠部中為該吸收性芯體之胯襠部之橫向之總寬度之5%以上30%以下之長度。
<22>如上述<13>至<21>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橫槽與上述縱槽係以相同之深度而形成,該橫槽或該縱槽之深度為上述凸部之厚度之10%以上70%以下。
<23>如上述<13>至<22>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橫槽或上述縱槽之基重為上述凸部之基重之20%以上80%以下或30%以上70%以下。
<24>如上述<13>至<2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凸部及上述非塊狀區域形成為密度比上述橫槽及上述縱槽高。
<25>如上述<13>至<24>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橫槽或上述縱槽之密度為上述凸部之密度之50%以上100%以下或75%以上95%以下。
<26>如上述<1>至<25>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為展開型拋棄式尿布。
<27>如上述<26>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係於背側部之左右兩側緣部設置有一對緊固帶,於腹側部之外表面設置有用以將該緊固帶固著之著扣帶,於上述吸收性物品之沿著縱向之兩側部各者,包含以伸長狀態固定於縱向上之彈性構件之立體褶皺形成用片材配置並固定於上述正面片材之側部而形成一對立體褶皺,於上述 吸收性物品之沿著縱向之兩側部各者,腿褶皺形成用之複數根腿彈性構件以伸長狀態配置於縱向上,藉由腿彈性構件之收縮而形成腿褶皺。
<28>如上述<1>至<25>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為短褲型拋棄式尿布。
1A‧‧‧拋棄式尿布
2‧‧‧正面片材
3‧‧‧背面片材
4‧‧‧吸收體
6‧‧‧立體褶皺
7‧‧‧緊固帶
8‧‧‧著扣帶
43‧‧‧凸部
62‧‧‧立體褶皺形成用片材
411‧‧‧塊狀區域
412‧‧‧非塊狀區域

Claims (28)

  1.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具備配置於肌膚對向面側之正面片材、配置於非肌膚對向面側之背面片材、及配置於該等兩片材間之縱長之吸收體,遍及上述吸收性物品中之腹側部、胯襠部、背側部各者而配置上述吸收體,上述吸收體包含含有吸收聚合物之吸收性芯體及被覆材,上述吸收性芯體包含由沿縱向延伸之複數個縱槽及沿與縱向正交之橫向延伸之複數個橫槽劃分之塊狀構造於縱向上配置有複數個的塊狀區域,藉由上述吸收性芯體之存在凹凸之上述塊狀構造與覆蓋該吸收性芯體之上述被覆材而形成空隙,於垂直方向橫剖面上剖面觀察複數個上述縱槽時,上述空隙之截面面積具有最大值之部位配置於上述胯襠部。
  2.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複數個上述縱槽之深度全部形成為固定,上述胯襠部中之上述空隙之截面面積具有最大值之部位係將上述縱槽之槽寬擴大而使其截面面積變大。
  3. 如請求項1或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塊狀構造自腹側部起遍及背側部於縱向上連續地配置,於上述複數個縱槽中,胯襠部整個區域中之上述空隙之截面面積較腹側部中之上述空隙之截面面積及背側部中之上述空隙之截面面積大。
  4. 如請求項1或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複數個上述縱槽及複數個上述橫槽形成為基重相對於上述吸收性芯體之平均基重而相對較低。
  5. 如請求項1或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芯體包含包圍上述塊狀區域之外周之非塊狀區域。
  6. 如請求項1或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相鄰之上述縱槽彼此之間隔較相鄰之上述橫槽彼此之間隔窄。
  7. 如請求項3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配置於腹側部及背側部之上述縱槽中,於垂直方向橫剖面上剖面觀察該縱槽時之其槽寬為與上述橫槽之槽寬相同之寬度。
  8. 如請求項1或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至少於胯襠部中,於垂直方向橫剖面上剖面觀察上述複數個縱槽時,上述空隙之截面面積相對較大之縱槽與上述空隙之截面面積相對較小之縱槽交替地形成。
  9. 如請求項1或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係腹側部之左右兩側緣及背側部之左右兩側緣分別相較胯襠部之左右兩側緣而向橫向外側延伸,且胯襠部之左右兩側緣朝向橫向內側呈凸狀彎曲,而整體上具有縱向中央部朝著內側變細之形狀,上述正面片材及上述背面片材分別自上述吸收體之左右兩側緣及前後兩端緣向外側延伸,該正面片材之橫向之尺寸小於該背面片材之橫向之尺寸。
  10. 如請求項1或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體係利用作為液體透過性之親水性片材之上述被覆材被覆於縱向上較長之液體保持性之上述吸收性芯體而形成,翻折1片該被覆材之兩側部且以使該被覆材之側緣部彼此重疊之方式包裹該吸收性芯體。
  11. 如請求項1或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芯體之輪廓係腹側部之左右兩側緣及背側部之左右兩側緣分別相較胯襠部之左右兩側緣而向橫向外側延伸,且胯襠部之左右兩側緣朝向橫向內側呈凸狀彎曲,而整體上具有作為縱向中央部之胯襠部朝著 內側變細之形狀。
  12. 如請求項1或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之上述塊狀構造係該塊狀構造之最外周由上述縱槽及上述橫槽包圍,上述吸收性物品之上述塊狀區域係該塊狀構造於縱向上連續地配置而形成為矩形狀。
  13. 如請求項1或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之上述吸收性芯體係於垂直方向上,凸部形成為向上述背面片材側凸出,上述縱槽及上述橫槽分別偏靠於上述正面片材側,該吸收性芯體之非肌膚對向面側成為存在凹凸之上述塊狀構造,且該吸收性芯體之肌膚對向面側平坦。
  14. 如請求項13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橫槽及上述縱槽於上述吸收性芯體之上述背面片材側整體上形成為格子狀,且於格子之孔之位置上配置上述凸部,該橫槽與該縱槽係以包圍該凸部之方式形成。
  15. 如請求項1或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芯體中,上述縱槽形成有4根以上7根以下,上述橫槽形成有8根以上21根以下。
  16. 如請求項1或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1根上述空隙配置於沿縱向延伸之中心線上。
  17. 如請求項1或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塊狀區域之縱向之長度為上述吸收性芯體之縱向之全長之70%以上98%以下之長度。
  18. 如請求項1或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塊狀區域之橫向之長度為上述吸收性芯體之橫向之總寬度之30%以上90%以下之長度。
  19. 如請求項1或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背側部中之上述塊狀區域之橫向之長度為上述吸收性芯體之背側部之橫向之總寬度之30%以上90%以下之長度。
  20. 如請求項5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非塊狀區域之縱向之兩端部 各自之縱向之長度為上述吸收性芯體之縱向之全長之2%以上10%以下之長度。
  21. 如請求項5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非塊狀區域之沿著縱向之兩側部各自之橫向之長度於腹側部中為上述吸收性芯體之腹側部之橫向之總寬度之5%以上30%以下之長度,於背側部中為該吸收性芯體之背側部之橫向之總寬度之5%以上30%以下之長度,於胯襠部中為該吸收性芯體之胯襠部之橫向之總寬度之5%以上30%以下之長度。
  22. 如請求項13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橫槽與上述縱槽係以相同之深度而形成,該橫槽或該縱槽之深度為上述凸部之厚度之10%以上70%以下。
  23. 如請求項13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橫槽或上述縱槽之基重為上述凸部之基重之20%以上80%以下。
  24. 如請求項13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凸部及上述非塊狀區域形成為密度比上述橫槽及上述縱槽高。
  25. 如請求項13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橫槽或上述縱槽之密度為上述凸部之密度之50%以上100%以下。
  26. 如請求項1或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為展開型拋棄式尿布。
  27. 如請求項26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係於背側部之左右兩側緣部設置有一對緊固帶,於腹側部之外表面設置有用以將該緊固帶固著之著扣帶,於上述吸收性物品之沿著縱向之兩側部各者,包含以伸長狀態固定於縱向上之彈性構件之立體褶皺形成用片材配置並固定於上述正面片材之側部而形成一對立體褶皺,於上述吸收性物品之沿著縱向之兩側部各者,腿褶皺形成用之複數根腿彈性構件以伸長狀態配置於縱向上,藉由 腿彈性構件之收縮而形成腿褶皺。
  28. 如請求項1或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為短褲型拋棄式尿布。
TW102210970U 2012-06-11 2013-06-11 吸收性物品 TWM47186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1902A JP6012270B2 (ja) 2012-06-11 2012-06-11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1867U true TWM471867U (zh) 2014-02-11

Family

ID=49945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0970U TWM471867U (zh) 2012-06-11 2013-06-11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012270B2 (zh)
CN (1) CN203777165U (zh)
RU (1) RU136712U1 (zh)
TW (1) TWM471867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80949B1 (ja) * 2014-04-09 2014-08-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308668B2 (ja) * 2014-06-30 2018-04-1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429596B2 (ja) * 2014-11-05 2018-11-2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603535B2 (ja) * 2015-10-16 2019-11-0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380452B2 (ja) * 2016-04-26 2018-08-29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443533B2 (ja) * 2017-01-06 2018-12-26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N106963562A (zh) * 2017-04-01 2017-07-21 广东恒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吸收率纸尿裤芯体
JP6253836B1 (ja) * 2017-06-30 2017-12-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尿取りパッド
JP6692866B2 (ja) * 2018-09-04 2020-05-13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7089443B2 (ja) * 2018-09-04 2022-06-22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WO2021038874A1 (ja) * 2019-08-30 2021-03-0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N111035505B (zh) * 2019-12-24 2021-06-15 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型纸尿裤芯体及其制作工艺
CN114788761B (zh) * 2021-01-25 2023-03-24 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USD982157S1 (en) * 2021-03-12 2023-03-28 Mettler-Toledo Rainin, LLC Pipette syrin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92922A4 (en) * 2006-12-07 2012-12-05 Uni Charm Corp ABSORBENT ARTICLE
JP5199646B2 (ja) * 2007-11-16 2013-05-1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MY167152A (en) * 2009-05-20 2018-08-13 Kao Corp Absorbent body and absorbent article
JP5451179B2 (ja) * 2009-05-20 2014-03-2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US20110152813A1 (en) * 2009-12-17 2011-06-23 Daniel Lee Ellingson Absorbent Article with Channel Portion
JP5566682B2 (ja) * 2009-12-25 2014-08-0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486346B2 (ja) * 2010-02-27 2014-05-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55569A (ja) 2013-12-26
CN203777165U (zh) 2014-08-20
JP6012270B2 (ja) 2016-10-25
RU136712U1 (ru) 2014-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71867U (zh) 吸收性物品
JP5997944B2 (ja) 吸収性物品
TWI566758B (zh) Absorbent items
TWI566756B (zh) Absorbent items
TWI566757B (zh) Absorbent items
TWI549663B (zh) Absorbent items
JP5997943B2 (ja) 吸収性物品
TWI504387B (zh) Absorbent items
TWM473198U (zh) 吸收性物品
TWI487513B (zh) Absorbent items
JP2013255561A (ja) 吸収性物品
TWM468299U (zh) 吸收性物品
JP5552091B2 (ja) 吸収性物品
TWI508709B (zh) Absorbent items
JP5779464B2 (ja) 吸収性物品
JP5604393B2 (ja) 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