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9663B - Absorbent items - Google Patents

Absorbent item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9663B
TWI549663B TW102120808A TW102120808A TWI549663B TW I549663 B TWI549663 B TW I549663B TW 102120808 A TW102120808 A TW 102120808A TW 102120808 A TW102120808 A TW 102120808A TW I549663 B TWI549663 B TW I5496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is weight
block
region
absorbent
absorbent artic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0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17783A (zh
Inventor
Shigeto Yanagihara
Nobuya Sato
Hiromichi Suzuki
Mina Tomita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17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7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96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966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61F13/532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inhomogeneous in the plane of the pad
    • A61F13/53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inhomogeneous in the plane of the pad having discontinuous areas of compress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拋棄式尿布等吸收性物品。
已知有一種使用設置有延伸設置於平面方向之槽狀空間之塊狀吸收體的吸收性物品(參照專利文獻1)。該文獻中記載有將吸液性芯體沿向前後方向延伸之假想線與於寬度方向延伸之假想線分割的狀態。於分割部位,芯體彼此相隔。該文獻中記載有,由於吸液性芯體成為此種構成,故而體液除自芯體之頂面吸收以外,亦自側面吸收。
關於使用塊狀吸收體(吸收性芯體)之吸收性物品,本申請人亦於專利文獻2中提出有一種包括具有複數個小吸收部及位於其非肌膚抵接面側之基盤片材之吸收性芯體的吸收性物品。相鄰之小吸收部間被分斷,其間成為凹部。根據該吸收性物品,具有如下優點:藉由較高之液體擴散性能,使得吸收保持量提高,又,即便於對反覆之排泄等之吸收中亦可有效地使用更寬更多之小吸收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11-21616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1-136034號公報
塊狀之吸收性芯體因其構造而相對於外力易柔軟地變形,因此與複雜地起伏之肌膚表面相配合地變形而無間隙地以面進行抵接的人 體舒適性、或與穿戴者之身體之動作相配合地變形而維持以面與其肌膚表面相抵接之狀態的動作追隨性優異。另外,多數情況下,於吸收性物品一般形成有用以使該物品服帖於穿戴者之腰周之腰部褶皺。藉由腰部褶皺收縮,使得吸收性物品之腰部服帖於穿戴者之腰周。然而,於吸收性芯體位於吸收性物品之腰部附近之情形時,存在因該吸收性芯體所具有之剛性而阻礙腰部褶皺之收縮,未表現充分之服貼性之情況。
本發明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該吸收性物品包括正面片材、背面片材及配置於該正面片材與該背面片材之間之吸收體,且具有位於長度方向之中央區域之下襠部與自該下襠部向前後方向伸出之腹側部及背側部。
上述吸收體具有包含高吸收聚合物之吸收性芯體。上述吸收性芯體具有塊狀區域,該塊狀區域係由包含基重相對較高之凸狀之複數個凸部及包圍各該凸部且基重相對較低之槽部的塊狀構造自腹側部跨及背側部地於縱方向上配置複數個而成。
於上述背側部側之長度方向端部區域配置有沿寬度方向延伸之腰部彈性構件,並且在鄰接於腰部彈性構件且相較腰部彈性構件靠近下襠部之位置配置有沿寬度方向延伸之腹周彈性構件。
上述腰部彈性構件係於吸收性物品之背側部側之長度方向端緣與上述吸收性芯體之背側部側之長度方向端緣之間之位置,自吸收性物品之寬度方向上的一側緣部附近之位置跨及另一側緣部附近之位置而連續地配置。
上述腹周彈性構件係配置於吸收性物品之寬度方向之左右兩側部,於寬度方向之中央區域未配置彈性構件,且上述吸收性芯體以不與上述腹周彈性構件重疊之方式配置於該中央區域。
於上述正面片材之中央區域存在包含親水性片材之親水性區 域。
上述吸收性芯體具有自上述腹側部跨及上述背側部地配置之塊狀區域、及位於該塊狀區域之外周之非塊狀區域。
上述塊狀區域具有包含基重相對較高之複數個高基重部及基重相對較低之低基重部的塊狀構造。各高基重部之周圍係由該低基重部遍及其整個區域地包圍。
上述非塊狀區域係位於上述塊狀區域之沿長度方向之兩側部及腹側部側之端部,並且不位於背側部側之端部。
10‧‧‧尿布
20‧‧‧吸收體
21‧‧‧正面片材
22‧‧‧吸收性芯體
22A‧‧‧吸收性芯體
22B‧‧‧吸收性芯體
22C‧‧‧吸收性芯體
23‧‧‧背面片材
24‧‧‧側翼
41‧‧‧吸收性芯體
45‧‧‧吸收性材料
46‧‧‧堆積物
46a‧‧‧部位
46b‧‧‧部位
46c‧‧‧部位
49‧‧‧吸收體前軀物
50‧‧‧旋轉筒
51‧‧‧筒凹部
52‧‧‧網板
53‧‧‧難透氣性構件
54‧‧‧區域
55‧‧‧區域
56‧‧‧空間
57‧‧‧空間
58‧‧‧空間
60‧‧‧導管
61‧‧‧下游側端部
65‧‧‧真空箱
67‧‧‧排氣管
70‧‧‧傳料輥
71‧‧‧空間
75‧‧‧網帶
80‧‧‧真空輸送機
81‧‧‧驅動輥
82‧‧‧從動輥
83‧‧‧透氣性帶
84‧‧‧真空箱
90‧‧‧加壓機構
91‧‧‧輥
92‧‧‧輥
161‧‧‧立體褶皺彈性構件
162‧‧‧立體褶皺形成用片材
162A‧‧‧端部區域接合部
162B‧‧‧端部區域接合部
163‧‧‧側翼彈性構件
164‧‧‧彈性片材
164a‧‧‧片材構件
164b‧‧‧片材構件
165a‧‧‧腹周彈性構件
165b‧‧‧腰部彈性構件
223A‧‧‧第1面
223B‧‧‧第2面
234a‧‧‧高基重部
234b‧‧‧低基重部
235‧‧‧塊狀區域
236‧‧‧非塊狀區域
237A‧‧‧腹側部高基重部群
237B‧‧‧背側部高基重部群
237C‧‧‧下襠部高基重部群
A‧‧‧腹側部
B‧‧‧背側部
C‧‧‧下襠部
CL‧‧‧長度方向中心線
F‧‧‧黏扣帶
L‧‧‧著扣帶
R1‧‧‧方向
R2‧‧‧方向
W‧‧‧腰部開口緣
X‧‧‧寬度方向
X-X‧‧‧剖面線
Y‧‧‧長度方向
圖1係自正面片材側觀察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一實施形態之展開型拋棄式尿布之俯視圖。
圖2係圖1所示之尿布之分解立體圖。
圖3係圖1所示之尿布之吸收性芯體之X-X線剖面圖。
圖4係自正面片材側觀察圖1所示之尿布之吸收性芯體之俯視圖。
圖5係表示圖1所示之尿布中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之一例的概略圖。
圖6係圖5所示之旋轉筒之外周面側之一部分(凹部)的沿寬度方向之模式剖面圖。
圖7係表示於圖5所示之旋轉筒之凹部堆積有吸收性材料之狀態的模式剖面圖。
圖8(a)~(c)係表示圖1所示之尿布中之吸收性芯體之另一實施形態之俯視圖。
以下,基於其較佳之實施形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圖1中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拋棄式尿布。圖2係圖1所示之尿布之分解立 體圖。該等圖所示之尿布係所謂之展開型拋棄式尿布。尿布10具有長度方向Y及與其正交之寬度方向X。
於以下之說明中,所謂「非肌膚抵接面側」,係指吸收體20等各構件之正背兩側(面)中之、穿戴時配置於穿戴者之肌膚側之相反側之側(面)。所謂「肌膚抵接面側」,係指各構件之正背兩側(面)中之、穿戴時配置於穿戴者之肌膚側之側(面)。又,關於尿布10之長度方向,亦將腹側部A側稱為「前側」,亦將背側部B側稱為「後側」。
尿布10包括:正面片材21,其配置於穿戴者之肌膚抵接面側;背面片材23,其配置於非肌膚抵接面側;及縱長之吸收體20,其配置於該等兩片材21、23之間。正面片材21包含液體透過性片材,於尿布10之穿戴狀態下與穿戴者之肌膚對向。背面片材包含液體不透過性或撥水性片材,於穿戴狀態下朝向外方。尤其,就液體之透過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於正面片材21之中央區域存在包含親水性片材之親水性區域。所謂包含親水性片材之親水性區域,包括如下兩者:片材之素材本身因包含親水性纖維而成為親水性區域之情形、及片材之素材本身雖包含疏水性纖維但藉由實施親水化處理而產生親水性區域之情形。
尿布10係相對於沿長度方向延伸之長度方向中心線CL而左右對稱地形成。尿布10包括位於長度方向之中央區域之下襠部C、以及自下襠部C分別向長度方向前方及後方伸出之腹側部A及背側部B。腹側部A係於尿布10之穿戴時配置於穿戴者之腹側。背側部B係於尿布10之穿戴時配置於穿戴者之背側。下襠部C係於尿布10之穿戴時配置於穿戴者之下襠。腹側部A、胯襠部C及背側部B相當於沿長度方向Y將圖1所示之展開狀態之尿布10三等分之區域。
尿布10係腹側部A之左右兩側緣及背側部B之左右兩側緣之各者相較下襠部C之左右兩側緣更向寬度方向外方伸出。下襠部C之左右 兩側緣係朝向寬度方向內方而彎曲成圓弧狀,整體上具有長度方向之中央區域向內方收細之形狀。正面片材21及背面片材23分別自吸收體20之左右兩側緣及前後兩端緣向外方伸出。正面片材21及背面片材23係分別於自吸收體20之周緣向外方伸出之伸出部直接或介隔其他構件而相互接合,且夾持、固定吸收體20。
尿布10係於背側部B之左右兩側緣部設置有一對黏扣帶F、F。於腹側部A之外表面(非肌膚抵接面)、即背面片材23之非肌膚抵接面,設置有如圖2所示般使黏扣帶F、F固定之著扣帶(landing tape)L。
於沿尿布10之長度方向之兩側部之各者配置有立體褶皺形成用片材162。立體褶皺形成用片材162係用以形成立體褶皺者。立體褶皺形成用片材162係以於立體褶皺形成沿尿布10之長度方向延伸之固定端及自由端之方式,而與位於肌膚抵接面側之片材、例如正面片材21接合。進而,立體褶皺形成用片材162於其長度方向之前後端部區域,將該前後端部區域與位於肌膚抵接面側之片材(例如正面片材1)接合而形成有前後一對端部區域接合部162A、162B。端部區域接合部162A係位於尿布10之腹側部A,端部區域接合部162B係位於背側部B。又,端部區域接合部162A、162B係以沿尿布10之長度方向延伸之方式形成。端部區域接合部162A、162B係藉由利用例如熱密封或接著劑等公知之接合手段將2個片材接合而形成。
於立體褶皺之自由端,沿尿布10之長度方向延伸之立體褶皺彈性構件161以拉伸狀態固定。藉由該立體褶皺彈性構件161之收縮力,於端部區域接合部162A、162B間,立體褶皺形成用片材162朝向穿戴者之身體側立起而形成立體褶皺。
於相較立體褶皺之固定端靠寬度方向外方之位置,立體褶皺形成用片材162與背面片材23接合,藉此形成有一對側翼24。側翼24係自吸收體20之沿長度方向之兩側緣向寬度方向外方伸出,且沿尿布10 之長度方向延伸。於側翼24,在與下襠部C大致對應之部位,腿部褶皺形成用之複數個側翼彈性構件163以拉伸狀態配置於長度方向上。側翼彈性構件163夾持固定於立體褶皺形成用片材162與背面片材23之間。藉由側翼彈性構件163收縮,於尿布10之下襠部C形成腿部褶皺。
於尿布10之背側部B側之長度方向端部之位置配置有腰部褶皺形成用之彈性片材164。彈性片材164係沿尿布10之寬度方向延伸之複數個彈性構件165a、165b以拉伸狀態夾持固定於2個片材構件164a、164b之間而構成。
於彈性片材164中,複數個彈性構件165a、165b中之腰部彈性構件165b係於尿布10之背側部B之長度方向端部區域以沿寬度方向延伸之方式配置。詳細而言,腰部彈性構件165b係於靠近腰部開口緣W之位置,位於背側部B側之長度方向端緣與吸收體20之背側部B側之長度方向端緣之間。進而,腰部彈性構件165b係自尿布10之寬度方向上的一側緣部附近之位置跨及另一側緣部附近之位置而連續地配置。另一方面,鄰接於腰部彈性構件165b且相較腰部彈性構件165b位於下襠部C旁邊之彈性構件即腹周彈性構件165a僅配置於尿布10之寬度方向之左右兩側部,寬度方向之中央區域成為未配置任何彈性構件之狀態。詳細而言,腹周彈性構件165a係於尿布10之寬度方向之側緣部附近具有一端。另一端係於到達至尿布10之寬度方向中央區域之前終止。因此,於寬度方向之中央區域不存在任何彈性構件。
吸收體20係於俯視時呈與尿布1之長度方向同方向地延伸之縱長之形狀,相對於長度方向中心線CL呈對稱形。吸收體20係自尿布10之腹側部A跨及背側部B而配置。吸收體20中,其左右之側緣於長度方向之中央區域、即尿布10之與下襠部C對應之部位朝向寬度方向內方彎曲。
吸收體20具有包含高吸收聚合物之吸收性芯體22及包覆該吸收性芯體22之被覆材。吸收性芯體22係於背側部B中,配置於上述之腹周彈性構件165a之間之位置、即寬度方向之中央區域。吸收性芯體22係以不與腹周彈性構件165a重疊之方式配置。即,腹周彈性構件165a之2個端部中之靠近寬度方向內方之端部未到達至吸收性芯體22之側緣。吸收性芯體22亦不與腰部彈性構件165b重疊。藉由使吸收性芯體22與腹周彈性構件165a之配置關係為如此,腹周彈性構件165a之收縮力不易作用於吸收性芯體22。又,腰部彈性構件165b之收縮力不易受到吸收性芯體22阻礙。由此,可有效地防止吸收性芯體22之非預期之變形、或由此導致之服貼性之降低及液體洩漏之產生等。
圖3中表示圖1所示之吸收體20之吸收性芯體22之X-X線剖面圖。如該圖所示,吸收性芯體22具有第1面223A及第2面223B。第1面223A為肌膚抵接面,且朝向正面片材21或視需要使用之中間片材(未圖示)側。第2面223B為非肌膚抵接面側,朝向背面片材23側。
吸收性芯體22包括:高基重部234a,其基重相對較高且具有朝向非肌膚抵接面側突出之凸形狀;及低基重部234b,其鄰接於高基重部234a且基重相對較低,自非肌膚抵接面側朝向肌膚抵接面側凹陷。高基重部234a與低基重部234b成形為一體。吸收性芯體22係其非肌膚抵接面側為凹凸構造且肌膚抵接面側平坦。若使吸收性芯體22之非肌膚抵接面側為凹凸構造,則藉由自吸收體20之寬度方向施加之外力,吸收體20容易柔軟地變形。其結果為,尿布10之服貼性提高。所謂「成形為一體」,意指該等部位不經由接著劑或熱融合等接合手段而彼此不可分離地一體化,由相同之材料一體地形成。若該等部位成形為一體,則具有體液可順利地移動之連續性。對此種構造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於下文進行說明。
吸收性芯體22包含吸液性材料。作為吸液性材料,可使用於吸 收性物品之技術領域中與先前所使用者為同樣者。例如,可使用包含解織紙漿或水凝膠材料之高吸收性聚合物。吸收性芯體22係由包含衛生紙或不織布等之液體透過性片材被覆。
圖4中表示自正面片材21側觀察吸收性芯體22之俯視圖。如該圖及圖1所示,低基重部234b係以其複數個與吸收性芯體22之長度方向平行地延伸。又,低基重部234b係以其複數個與吸收性芯體22之寬度方向平行地延伸。其結果為,低基重部234b呈沿吸收性芯體22之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延伸之正交之格子狀之形狀。而且,高基重部234a位於藉由低基重部234b形成之格子內。因此,各個高基重部234a係藉由低基重部234b而劃分,分別獨立。各高基重部234a之形狀大致相同,於俯視時呈矩形,長度方向之長度大於寬度方向之長度。而且,各高基重部234a之俯視時之形狀於尿布10之長度方向上為縱長。藉由使高基重部234a呈此種形狀,相對於自寬度方向對吸收體20施加之外力,該吸收體20容易柔軟地變形,可提高尿布10之服貼性。另一方面,關於低基重部234b,該低基重部234b沿吸收性芯體22之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延伸而相互連結,而成為連續體。沿吸收性芯體22之長度方向延伸之低基重部234b之寬度與沿吸收性芯體22之寬度方向延伸之低基重部234b之寬度可相同,或者亦可不同。
本實施形態中,構成塊狀區域235之高基重部234a於腹側部A、背側部B及下襠部C中均呈相同之矩形形狀,但亦可取而代之,使位於腹側部A之高基重部234a之矩形之寬度及位於背側部B之高基重部234a之矩形之寬度大於位於下襠部C之高基重部234a之矩形之寬度。藉由採用此種構成,可進一步提高尿布10之服貼性。又,若採用該構成,則於來自寬度方向之外力施加於吸收體20之情形時,亦可有效地防止高基重部234a之變形或損壞。該情況結果關係到服貼性之提高。
如上所述,吸收性芯體22具有包含基重相對較高之複數個高基 重部234a及基重相對較低之低基重部234b的塊狀構造,且包括各高基重部234a之周圍遍及其整個區域地由低基重部234b包圍而分別獨立之塊狀區域235。進而,塊狀構造之最外周由低基重部234b包圍。位於塊狀構造之最外周之低基重部234b之角部較佳為帶有朝向外方描繪凸曲線之弧度。
藉由具有包含高基重部234a及低基重部234b之塊狀區域235,吸收性芯體22於其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之兩者上變得柔軟,由此,吸收體20變得容易沿著穿戴者之身體之形狀。進而,經排泄之液體由厚度較薄之低基重部導引而流動,藉此可提高吸收體20之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之擴散性。
關於相對於高基重部234a之基重之低基重部234b之基重,其下限值較佳為20%,進而較佳為30%。上限值較佳為80%,進而較佳為70%。關於高基重部234a自身之基重,其下限值較佳為300g/m2,進而較佳為350g/m2。上限值較佳為900g/m2,進而較佳為800g/m2。關於低基重部234b,其基重之下限值較佳為100g/m2,進而較佳為150g/m2。上限值較佳為500g/m2,進而較佳為400g/m2。基重以如下之方式測定。
使用FEATHER公司製造之單刃剃刀沿吸收性芯體22中之高基重部234a與低基重部234b之邊界線切斷。將切斷所得之高基重部234a之10個小片分別使用電子天平(A & D公司製造之電子天平GR-300,精度:小數點後4位)進行測定,求出高基重部234a之1個小片之平均重量。將所求出之平均重量除以高基重部234a之每1個小片之平均面積,而算出高基重部234a之基重。下述之非塊狀區域236之基重亦以與高基重部234a之基重同樣之方式算出。
繼而,沿於高基重部234a與低基重部234b之縱方向(Y方向)延伸之邊界線,按照長度100mm、寬度為低基重部234b之寬度的設計尺 寸,使用FEATHER公司製造之單刃剃刀,切成較細之條紋狀之低基重部234b之Y方向之5個小片。將所獲得之5個小片分別使用電子天平(A & D公司製造之電子天平GR-300,精度:小數點後4位)進行測定,進行平均而求出低基重部234b之1個小片之平均重量。將所求出之平均重量除以低基重部234b之Y方向之每1個小片之平均面積,從而算出低基重部224b之Y方向之基重。關於低基重部234b之X方向,亦以與低基重部234b之Y方向同樣之方式算出基重。
高基重部234a不僅相較低基重部234b基重大,厚度亦變大。關於相對於高基重部234a之厚度之低基重部234b之厚度,其下限值較佳為30%,進而較佳為40%。上限值較佳為90%,進而較佳為80%。關於高基重部234a自身之厚度,其下限值較佳為2mm,進而較佳為3mm。上限值較佳為8mm,進而較佳為7mm。關於低基重部234b,其厚度之下限值較佳為1.5mm,進而較佳為2.5mm。上限值較佳為4.5mm,進而較佳為4mm。高基重部234a、低基重部234b(X方向、Y方向)及下述之非塊狀區域236之厚度係將樣品切割成特定之尺寸,於5kPa下對測定部位加壓10分鐘,除重後立即進行測定。測定部位係針對每1片設為分別包括腹側部、下襠部、背側部之任意1處以上之3處以上,算出2片尿布樣品(測定部位為6處以上)之平均值。例如利用鋒利之剃刀將尿布10沿圖1所示之縱方向(Y方向)或橫方向(X方向)切斷,測定該經切斷之樣品之剖面。高基重部234a及下述之非塊狀區域236之厚度係於凸部中最厚之位置測定之值,且低基重部234b(X方向、Y方向)之厚度係於凹部中最薄之位置測定之值。即,低基重部234b(X方向、Y方向)之厚度係於槽中最厚之位置測定之值。於以肉眼難以測定之情形時,亦可使用例如顯微鏡(KEYENCE公司製造之VHX-1000)以20~50倍之倍率對上述經切斷之樣品之剖面進行觀察而測定。
塊狀區域235係自吸收性芯體22之腹側部A跨及背側部B而配置。而且,塊狀區域235包括:設置於與腹側部A對應之位置之腹側部高基重部群237A、設置於與背側部B對應之位置之背側部高基重部群237B、及設置於與下襠部C對應之位置之下襠部高基重部群237C。各高基重部群相連結。於各高基重部群中,沿寬度方向配置之高基重部234a之數量相同。本實施形態中,高基重部234a之尺寸於各高基重部群中相同,因此各高基重部群237A、237B、237C中之高基重部234a之配置數量相同意指塊狀區域235之寬度自腹側部A跨及背側部B而相同。
於吸收性芯體22之塊狀區域235之外周配置有非塊狀區域236。即,吸收性芯體22包括包含高基重部234a及低基重部234b之塊狀區域235及非塊狀區域236。非塊狀區域236位於塊狀區域235之沿長度方向之兩側部及腹側部A側之端部之外方。然而,非塊狀區域236並不位於塊狀區域235之背側部B側之端部之外方。吸收性芯體22之背側部B側之端部於塊狀區域235終止。塊狀區域235與非塊狀區域236係藉由位於塊狀區域235之最外周之低基重部234b而劃分。於非塊狀區域236中,其任意位置之厚度及基重固定。
如圖1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非塊狀區域236之厚度與塊狀區域235之高基重部234a之厚度大致相同。但是,非塊狀區域236之厚度與高基重部234a之厚度之關係並不限定於此,可非塊狀區域236之厚度更大,反之亦可高基重部234a之厚度更大。具體而言,關於非塊狀區域236之厚度,其下限值較佳為2mm,進而較佳為3mm。上限值較佳為8mm,進而較佳為7mm。厚度之測定方法如上所述。
塊狀區域235之高基重部234a及低基重部234b係如上所述般成形為一體。除此以外,包含高基重部234a及低基重部234b之塊狀區域235與位於其外周之非塊狀區域236亦成形為一體。成形為一體之含義 如上所述。
吸收性芯體22之背側部B側之端部係如上所述般於具有可相對於外力柔軟地變形之構造之部位即塊狀區域235終止。而且,於相較塊狀區域235靠長度方向外方,不存在具有相對於外力不易變形之構造之部位即非塊狀區域。又,配置於尿布10之背側部B之腰部彈性構件165b係以不與吸收性芯體22重疊之方式配置。藉由組合該等構成而採用,於尿布10中,不阻礙腰部彈性構件165b之伸縮回應性,穿戴者之腰周之服貼性較高。相對於此,於在吸收性芯體22之背側部B側之端部配置具有相對於外力不易變形之構造之部位即非塊狀區域之情形時,腰部彈性構件165b之伸縮易受到非塊狀區域阻礙,難以表現充分之伸縮回應性。其結果為,無法充分地提高穿戴者之腰周之服貼性。
就進一步提高腰部彈性構件165b之伸縮回應性之觀點而言,較理想為使吸收性芯體22之背側部B側之端部之寬度變窄。然而,使寬度變窄會導致液體吸收面積之降低。因此,如圖4所示,就不使液體吸收面積過度地降低,且進一步提高腰部彈性構件165b之伸縮回應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於背側部B,吸收性芯體22之寬度隨著朝向長度方向端緣而逐漸減小。
以上之說明係關於尿布10中之背側部B者,但若著眼於腹側部A,則如圖1所示,於吸收性芯體22之腹側部A側之端部,配置有沿寬度方向延伸之非塊狀區域236。該非塊狀區域236係於尿布10之厚度方向上,以不與安裝有著扣帶L之位置重疊之方式配置。安裝有著扣帶L之位置藉由相對於外力不易變形之部位即非塊狀區域236而提高剛性。因此,於使尿布10裝設於穿戴者之身體之一系列之動作中,將黏扣帶F安裝於著扣帶L時,著扣帶L不易變形,皺褶不易靠近著扣帶L。其結果為,可順利地進行黏扣帶F之固定動作。該情況有助於穿戴者之腰周之服貼性之提高。
就藉由非塊狀區域236進一步提高安裝有著扣帶L之位置之剛性,進一步防止著扣帶L之變形之觀點而言,較有利的是,位於塊狀區域235之兩側部之非塊狀區域236於腹側部A中之寬度大於背側部B及下襠部C中之寬度。
其次,對上述實施形態之尿布10之吸收性芯體22之較佳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圖5中表示吸收性芯體22之製造方法之一實施態樣及其中所使用之製造裝置。於以下之說明中,將吸收性芯體以符號41表示。吸收性芯體41之製造裝置包括:旋轉筒50,其沿箭頭R1方向得到旋轉驅動;導管60,其將吸收性芯體41之原料即包含高吸收性聚合物之吸收性材料45供給至旋轉筒50之外周面;傳料輥(transfer roller)70,其配置於旋轉筒50之下游側之斜下方且沿箭頭R2方向得到旋轉驅動;真空箱65(vacuum box),其配置於旋轉筒50之圓周方向之導管60與傳料輥70之間;片狀之作為透氣性構件之網帶(mesh belt)75,其以通過真空箱65與旋轉筒50之間及傳料輥70與旋轉筒50之間的方式配置;及真空輸送機(vacuum conveyer)80,其配置於傳料輥70之下方。
旋轉筒50係如圖5所示般形成圓筒狀,受到來自馬達等原動機之動力,而使形成其外周面之構件圍繞水平軸進行旋轉。於旋轉筒50之內側(旋轉軸側)之非旋轉部分形成有可將內部減壓之空間56。於空間56連接吸氣風扇等公知之排氣裝置(未圖示),藉由使該排氣裝置作動,而可將空間56內維持為負壓。另一方面,於旋轉筒50之內側(旋轉軸側)之空間57及58連接有可吸入裝置外之空氣之配管(未圖示)。
如圖5所示,於旋轉筒50之外周面,在R1方向上隔開等間隔而形成有複數個形狀與欲製造之吸收性芯體41之形狀對應的筒凹部51。如圖6所示,於各筒凹部51之底面部配置有形成有多個微孔的網板52及金屬製或樹脂製之難透氣性構件53。此處,難透氣性構件53係以突出 於網板52上之方式設置,且以與上述之低基重部234b、234b之形狀及位置對應之方式配置。如圖6所示,僅由藉由以此方式配置之難透氣性構件53劃分之網板52構成之區域54成為與高基重部234a、234a對應之部分,藉由難透氣性構件53劃分之部分之外周整個區域內的僅由網板52構成之區域55成為與非塊狀部236、236對應之部分。又,未形成筒凹部51之旋轉筒50之外周面之部分係包括包含金屬製剛體的旋轉筒50之框體,且為非透氣性。
導管60係如圖5所示般,其一端側覆蓋位於維持為負壓之空間56上的旋轉筒50之外周面,於未圖示之另一端側具有纖維材料導入裝置。纖維材料導入裝置包含粉碎器,該粉碎器係將例如片狀之木材紙漿粉碎而作為解織紙漿,並將該解織紙漿(纖維材料)送入至導管內,且於導管60之中途配備有導入高吸收性聚合物之高吸收性聚合物導入部。
傳料輥70包含具有透氣性之圓筒狀之外周部,且受到來自馬達等原動機之動力,而使其外周部沿R2方向旋轉。於傳料輥70之內側(旋轉軸側)之非旋轉部分形成有可將內部減壓之空間71。於空間71連接有吸氣風扇等公知之排氣裝置(未圖示),藉由使該排氣裝置作動,而可將空間71內維持為負壓。
真空箱65係於旋轉筒50之旋轉方向R1上,配置於導管60之下游側端部61與傳料輥70之間。真空箱65具有箱狀之形狀,且於與旋轉筒50對向之部位具有朝向旋轉筒50方向開口之開口部。真空箱65經由排氣管67而連接吸氣風扇等公知之排氣裝置(未圖示),藉由該排氣裝置之作動,而可將真空箱65內維持為負壓。
網帶75係由具有網眼之帶狀之透氣性帶以環狀連結而成者,由複數個自由輥及傳料輥70導引而於特定之路徑上連續地移動。網帶75係藉由傳料輥70之旋轉而驅動。網帶75係於通過真空箱65之上述開口 部前方的期間,與旋轉筒50之外周面接觸,於傳料輥70與旋轉筒50最接近之最接近部附近自旋轉筒50之外周面離開而向傳料輥70上轉移。
真空輸送機80包括:環狀之透氣性帶83,其架設於驅動輥81及從動輥82;及真空箱84,其配置於隔著透氣性帶83與傳料輥70對向之位置。
其次,對使用上述之吸收性芯體之製造裝置連續地製造吸收性芯體之方法進行說明。首先,使分別連接至旋轉筒50內之空間56及真空箱65內之排氣裝置作動而使旋轉筒50內之空間56及真空箱65內成為負壓。其原因為,藉由使空間56內為此種負壓,而於導管60內產生使吸液性材料45搬送至旋轉筒50之外周面之氣流。其次,使旋轉筒50及傳料輥70旋轉,又,使真空輸送機80作動。繼而,若使上述纖維材料導入裝置作動,而將纖維材料及高吸收性聚合物供給至導管60內,則該等吸液性材料45隨著導管60內流動之氣流,而成為飛散狀態並朝向旋轉筒50之外周面供給。
於搬送由導管60覆蓋之部分之期間,將吸液性材料(纖維材料與高吸收性聚合物之混合物)45抽吸至旋轉筒50之筒凹部51。如圖7所示,吸液性材料45逐漸堆積於筒凹部51之各區域54及區域55之網板52上。於如此獲得之堆積物46中,吸液性材料45堆積於難透氣性構件53上而成之部位(難透氣性構件53對應部)46a之吸液性材料45之堆積量相對較少,其他部位(區域54對應部)46b及部位(區域55對應部)46c之吸液性材料45之堆積量相對較多,從而堆積物46整體上具有凹凸構造。
繼而,若旋轉筒50旋轉,而使筒凹部51轉至真空箱65之對向位置,則筒凹部51內之堆積物46藉由來自真空箱65之抽吸,而成為吸附於網帶75之狀態。筒凹部51內之堆積物46於該狀態下搬送至傳料輥70與旋轉筒50之最接近部之正前方,且於該最接近部附近,在藉由來自 傳料輥70側之抽吸而吸附於網帶75上之狀態下自筒凹部51脫模,且向傳料輥70上轉移。
如此,與網帶75一併轉移至傳料輥70上之具有凹凸構造之堆積物46在吸附於傳料輥70上之網帶75的情況下,搬送至與真空輸送機80之交接部(傳料輥70之最下端部),且於該交接部藉由真空箱84之抽吸而向真空輸送機80上轉移。
於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中,如圖5所示,於載置有堆積物46之前之真空輸送機80上導入包含衛生紙或親水性之不織布之被覆材42,將堆積物46轉移至被覆材42上。繼而,進而藉由翻折板(未圖示)將被覆材42翻折而以被覆材42包覆堆積物46,之後,將處於由被覆材42包覆之狀態之堆積物46以特定之間隔切斷,而連續地製造切斷成相當於1個吸收體之尺寸之吸收體前軀物49。
繼而,於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中,藉由加壓機構90對如此獲得之吸收體前軀物49進行壓縮,而使構成吸收體前軀物49之堆積物46之厚度積極地減少,從而獲得所需之吸收體20(吸收性芯體41)。如圖5所示,加壓機構90係構成為:包含至少一者之表面平滑之一對輥91、92,且可對導入至輥91、92間之被加壓物自上下表面進行加壓而於厚度方向上進行壓縮。
若藉由加壓機構90壓縮吸收體前軀物49,則吸液性材料相對較多且厚度較大之部位(區域54對應部)46b及部位(區域55對應部)46c相較吸液性材料45相對較少且厚度較小之部位(難透氣性構件53對應部)46a受到更強之壓縮。其結果為,於使用上述製造裝置製造之吸收體之吸收性芯體中,堆積物46之部位(區域54對應部)46b(凸部)及部位(區域55對應部)46c成為吸收性芯體41中密度相對較高之高基重部234a及非塊狀區域236,堆積物46之部位(難透氣性構件53對應部)46a(凹部)成為吸收性芯體41中密度相對較低之低基重部234b。
圖8(a)~(c)中表示本實施形態之尿布10中所使用之吸收性芯體22之另一實施形態。圖8(a)~(c)所示之吸收性芯體22A、22B、22C係與圖1所示之吸收體20之吸收性芯體22同樣地具有塊狀構造,該塊狀構造包含基重相對較高且具有朝向非肌膚抵接面側突出之凸形狀之高基重部234a及鄰接於高基重部234a且基重相對較低、朝向肌膚抵接面側凹陷之低基重部234b。高基重部234a與低基重部234b成形為一體。吸收性芯體22中,其非肌膚抵接面側為凹凸構造,且肌膚抵接面側平坦。
於吸收性芯體22A、22B、22C之塊狀區域之寬度方向外方及腹側部A之長度方向外方配置有非塊狀區域236。於背側部B之長度方向外方未配置非塊狀區域236。吸收性芯體22A、22B、22C包括包含高基重部234a及低基重部234b之塊狀區域及非塊狀區域236。
吸收性芯體22A、22B、22C之塊狀區域係自腹側部A跨及背側部B而配置。而且,塊狀區域包括:設置於與腹側部A對應之位置之腹側部高基重部群237A、設置於與背側部B對應之位置之背側部高基重部群237B、及設置於與下襠部C對應之位置之下襠部高基重部群237C。各高基重部群相連結。腹側部高基重部群237A及背側部高基重部群237B中之高基重部234a之配置數量大於下襠部高基重部群237C中之高基重部234a之配置數量。於圖8(a)所示之實施形態中,腹側部高基重部群237A及背側部高基重部群237B中,沿寬度方向配置之高基重部234a之數量為4個,相對於此,下襠部高基重部群237C中,沿寬度方向配置之高基重部234a之數量為3個。於圖8(b)所示之實施形態中,腹側部高基重部群237A及背側部高基重部群237B中,沿寬度方向配置之高基重部234a之數量為5個或4個,相對於此,下襠部高基重部群237C中,沿寬度方向配置之高基重部234a之數量為3個。於圖8(c)所示之實施形態中,腹側部高基重部群237A及背側部高 基重部群237B中,沿寬度方向配置之高基重部234a之數量為6個或4個,相對於此,下襠部高基重部群237C中,沿寬度方向配置之高基重部234a之數量為2個。如此,各實施形態之吸收性芯體22A、22B、22C均係相較下襠部C之塊狀區域之寬度,腹側部A及背側部B之塊狀區域之寬度更大。於使用該等吸收性芯體22A、22B、22C之情形時,亦發揮與使用圖1所示之吸收性芯體22之情形同樣有利之效果。
以上,基於其較佳之實施形態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之範圍並不限制於上述實施形態。例如,上述實施形態係將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應用於展開型拋棄式尿布之例,但本發明亦可同樣地應用於展開型拋棄式尿布以外之吸收性物品、例如褲型吸收性物品等。
又,於上述之各實施形態中,吸收性芯體22之塊狀區域235係肌膚抵接面側平坦且其非肌膚抵接面側為凹凸,但亦可取而代之,使非肌膚抵接面側平坦且使其肌膚抵接面側為凹凸。
關於上述實施形態,本發明進而揭示以下之吸收性物品。
<1>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包括正面片材、背面片材及配置於該正面片材與該背面片材之間之吸收體,且具有位於長度方向之中央區域之下襠部與自該下襠部向前後方向伸出之腹側部及背側部;上述吸收體具有包含吸收聚合物之吸收性芯體及包覆該吸收性芯體之被覆材,上述吸收性芯體具有塊狀區域,該塊狀區域係由包含基重相對較高之凸狀之複數個凸部及包圍各該凸部且基重相對較低之槽部的塊狀構造自腹側部跨及背側部地於縱方向上配置複數個而成,於上述背側部側之長度方向端部區域配置有沿寬度方向延伸之腰部彈性構件,並且在鄰接於腰部彈性構件且相較腰部彈性構件靠近下襠部之位置配置有沿寬度方向延伸之腹周彈性構件,上述腰部彈性構件係於吸收性物品之背側部側之長度方向端緣 與上述吸收性芯體之背側部側之長度方向端緣之間的位置,自吸收性物品之寬度方向上的一側緣部附近之位置跨及另一側緣部附近之位置而連續地配置,上述腹周彈性構件係配置於吸收性物品之寬度方向之左右兩側部,於寬度方向之中央區域未配置彈性構件,且上述吸收性芯體以不與上述腹周彈性構件重疊之方式配置於該中央區域,於上述正面片材之中央區域存在包含親水性片材之親水性區域,上述吸收性芯體具有自上述腹側部跨及上述背側部地配置之塊狀區域、及位於該塊狀區域之外周之非塊狀區域,上述塊狀區域具有包含基重相對較高之複數個高基重部及基重相對較低之低基重部的塊狀構造,且各高基重部之周圍係由該低基重部遍及其整個區域地包圍,上述非塊狀區域係位於上述塊狀區域之沿長度方向之兩側部及腹側部側之端部,並且不位於背側部側之端部。
<2>
如<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位於上述塊狀區域之沿長度方向之兩側部之上述非塊狀區域,於上述腹側部中之寬度大於於上述背側部及上述下襠部中之寬度。
<3>
如<1>或<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塊狀區域中,相較位於上述下襠部之高基重部之寬度,位於上述腹側部之高基重部之寬度及位於上述背側部之高基重部之寬度更大。
<4>
如<1>至<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塊狀區域中,上述高基重部之俯視時之形狀成為於吸收性物品之長度方向上縱 長的矩形狀。
<5>
如<1>至<4>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背側部,上述吸收性芯體之寬度係隨著朝向長度方向端緣而逐漸減小。
<6>
如<1>至<5>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塊狀區域包括:其肌膚抵接面側平坦且其非肌膚抵接面側具有朝向該非肌膚抵接面側突出之凸形狀之上述高基重部、及自非肌膚抵接面側朝向肌膚抵接面側凹陷之上述低基重部。
<7>
如<1>至<6>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正面片材之中央區域存在包含親水性片材之親水性區域。
<8>
如<1>至<7>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腹側部之左右兩側緣及上述背側部之左右兩側緣之各者相較上述下襠部之左右兩側緣更向寬度方向外方伸出,上述下襠部之左右兩側緣朝向寬度方向內方彎曲成圓弧狀,整體上具有長度方向之中央區域向內方收細之形狀。
<9>
如<1>至<8>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沿上述物品之長度方向之兩側部之各者配置立體褶皺形成用片材,上述立體褶皺形成用片材係以於立體褶皺形成沿上述物品之長度方向延伸之固定端及自由端之方式,而與位於上述物品之肌膚抵接面側之片材接合,進而,上述立體褶皺形成用片材係於其長度方向之前後端部區域,將該前後端部區域與位於肌膚抵接面側之片材接合而形成有前後 一對端部區域接合部。
<10>
如<1>至<9>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沿上述物品之長度方向之兩側部之各者配置立體褶皺形成用片材而形成立體褶皺,於相較上述立體褶皺之固定端靠寬度方向外方之位置,上述立體褶皺形成用片材與上述背面片材接合,藉此形成一對側翼,上述側翼係自上述吸收體之沿長度方向之兩側緣向寬度方向外方伸出且沿上述物品之長度方向延伸,於上述側翼,在與上述下襠部大致對應之部位,腿部褶皺形成用之複數個側翼彈性構件以拉伸狀態配置於長度方向上,上述側翼彈性構件夾持固定於上述立體褶皺形成用片材與上述背面片材之間。
<11>
如<1>至<10>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物品之上述背側部側之長度方向端部之位置配置有腰部褶皺形成用之彈性片材,上述彈性片材係沿上述物品之寬度方向延伸之複數個彈性構件以拉伸狀態夾持固定於2個片材構件之間而構成。
<12>
如<1>至<11>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低基重部係以其複數個與上述吸收性芯體之長度方向平行地且與寬度方向平行地延伸,藉此,上述低基重部呈沿上述吸收性芯體之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延伸之正交之格子狀形狀,上述高基重部位於藉由上述低基重部形成之格子內。
<13>
如<1>至<12>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構成上述塊狀區域之上述高基重部係於上述腹側部、上述背側部及上述下襠部中均呈 相同之矩形形狀,或者位於上述腹側部之上述高基重部之矩形之寬度及位於上述背側部之上述高基重部之矩形之寬度大於位於上述下襠部之上述高基重部之矩形之寬度。
<14>
如<1>至<1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相對於上述高基重部之基重之上述低基重部之基重之下限值為20%。
<15>
如<14>之吸收性物品,其中相對於上述高基重部之基重之上述低基重部之基重之下限值為30%。
<16>
如<1>至<15>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相對於上述高基重部之基重之上述低基重部之基重之上限值為80%。
<17>
如<16>之吸收性物品,其中相對於上述高基重部之基重之上述低基重部之基重之上限值為70%。
<18>
如<1>至<17>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相對於上述高基重部之厚度之上述低基重部之厚度之下限值為30%。
<19>
如<18>之吸收性物品,其中相對於上述高基重部之厚度之上述低基重部之厚度之下限值為40%。
<20>
如<1>至<19>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相對於上述高基重部之厚度之上述低基重部之厚度之上限值為90%。
<21>
如<20>之吸收性物品,其中相對於上述高基重部之厚度之上述低基重部之厚度之上限值為80%。
<22>
如<1>至<21>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塊狀區域之上述高基重部及上述低基重部成形為一體。
<23>
如<1>至<22>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包含上述高基重部及上述低基重部之上述塊狀區域與位於其外周之上述非塊狀區域成形為一體。
<24>
如<1>至<2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為展開型拋棄式尿布。
<25>
如<1>至<2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為褲型拋棄式尿布。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可無損塊狀吸收性芯體本來具有之相對於變形之柔軟度,且穿戴者之腰周之服貼性良好。
10‧‧‧尿布
21‧‧‧正面片材
22‧‧‧吸收性芯體
24‧‧‧側翼
161‧‧‧立體褶皺彈性構件
162‧‧‧立體褶皺形成用片材
162A‧‧‧端部區域接合部
162B‧‧‧端部區域接合部
163‧‧‧側翼彈性構件
164‧‧‧彈性片材
165a‧‧‧腹周彈性構件
165b‧‧‧腰部彈性構件
234a‧‧‧高基重部
234b‧‧‧低基重部
235‧‧‧塊狀區域
236‧‧‧非塊狀區域
237A‧‧‧腹側部高基重部群
237B‧‧‧背側部高基重部群
237C‧‧‧下襠部高基重部群
A‧‧‧腹側部
B‧‧‧背側部
C‧‧‧下襠部
CL‧‧‧長度方向中心線
F‧‧‧黏扣帶
W‧‧‧腰部開口緣
X‧‧‧寬度方向
X-X‧‧‧剖面線
Y‧‧‧長度方向

Claims (7)

  1.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包括正面片材、背面片材及配置於該正面片材與該背面片材之間之吸收體,且具有位於長度方向之中央區域之下襠部與自該下襠部向前後方向伸出之腹側部及背側部;上述吸收體具有包含高吸收聚合物之吸收性芯體,上述吸收性芯體具有塊狀區域,該塊狀區域係由包含基重相對較高之凸狀之複數個凸部及包圍各該凸部且基重相對較低之槽部的塊狀構造自腹側部跨及背側部地於縱方向上配置複數個而成,於上述背側部側之長度方向端部區域配置有沿寬度方向延伸之腰部彈性構件,並且在鄰接於腰部彈性構件且相較腰部彈性構件靠近下襠部之位置配置有沿寬度方向延伸之腹周彈性構件,上述腰部彈性構件係於吸收性物品之背側部側之長度方向端緣與上述吸收性芯體之背側部側之長度方向端緣之間的位置,自吸收性物品之寬度方向上的一側緣部附近之位置跨及另一側緣部附近之位置而連續地配置,上述腹周彈性構件係配置於吸收性物品之寬度方向之左右兩側部,於寬度方向之中央區域未配置彈性構件,且上述吸收性芯體以不與上述腹周彈性構件重疊之方式配置於該中央區域,於上述正面片材之中央區域存在包含親水性片材之親水性區域,上述吸收性芯體具有自上述腹側部跨及上述背側部地配置之塊狀區域、及位於該塊狀區域之外周之非塊狀區域,上述塊狀區域具有包含基重相對較高之複數個高基重部及基 重相對較低之低基重部的塊狀構造,各高基重部之周圍係由該低基重部遍及其整個區域地包圍,上述非塊狀區域係位於上述塊狀區域之沿長度方向之兩側部及腹側部側之端部,並且不位於背側部側之端部。
  2.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位於上述塊狀區域之沿長度方向之兩側部的上述非塊狀區域,於上述腹側部中之寬度大於於上述背側部及上述下襠部中之寬度。
  3.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塊狀區域中,相較位於上述下襠部之高基重部之寬度,位於上述腹側部之高基重部之寬度及位於上述背側部之高基重部之寬度更大。
  4.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塊狀區域中,上述高基重部之俯視時之形狀成為於吸收性物品之長度方向上縱長的矩形狀。
  5.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背側部,上述吸收性芯體之寬度隨著朝向長度方向端緣而逐漸減小。
  6.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塊狀區域包括:其肌膚抵接面側平坦且其非肌膚抵接面側具有朝向該非肌膚抵接面側突出之凸形狀的上述高基重部、及自非肌膚抵接面側向肌膚抵接面側凹陷之上述低基重部。
  7.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塊狀區域之上述高基重部及上述低基重部成形為一體。
TW102120808A 2012-06-11 2013-06-11 Absorbent items TWI5496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1885A JP6029862B2 (ja) 2012-06-11 2012-06-11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7783A TW201417783A (zh) 2014-05-16
TWI549663B true TWI549663B (zh) 2016-09-21

Family

ID=49758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0808A TWI549663B (zh) 2012-06-11 2013-06-11 Absorbent items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029862B2 (zh)
CN (1) CN204671400U (zh)
TW (1) TWI549663B (zh)
WO (1) WO20131872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31883B2 (en) 2015-01-23 2019-03-19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Bridged absorbent structure
JP6808315B2 (ja) * 2015-12-01 2021-01-0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N109803619B (zh) * 2016-11-30 2022-04-19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吸收性物品
JP7075740B2 (ja) * 2017-10-25 2022-05-2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EP3727256B1 (en) 2017-12-21 2024-02-14 Essity Hygiene and Health Aktiebolag Absorbent article with reduced saggin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absorbent article
MX2020006465A (es) 2017-12-21 2020-09-22 Essity Hygiene & Health Ab Articulo absorbente y metodo para fabricar un articulo absorbente.
WO2019125227A1 (en) 2017-12-21 2019-06-27 Essity Hygiene And Health Aktiebolag An absorbent article for newborns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absorbent article
WO2019125298A1 (en) 2017-12-21 2019-06-27 Essity Hygiene And Health Aktiebolag Absorbent article with a sealing arrangement comprising welding spot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absorbent article
EP3727262B1 (en) 2017-12-21 2023-11-15 Essity Hygiene and Health Aktiebolag Absorbent article comprising strong channel sealing bonds
EP3791841A1 (en) * 2017-12-21 2021-03-17 Gdm S.P.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absorbent article
BR112020008382A2 (pt) 2017-12-21 2020-11-03 Essity Hygiene And Health Aktiebolag artigo absorvente com vedações de canal e método para a fabricação do artigo absorvente
JP7189706B2 (ja) * 2018-09-04 2022-12-14 花王株式会社 生理用ナプキン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6161A (ja) * 1998-01-30 1999-08-10 Uni Charm Corp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05073921A (ja) * 2003-08-29 2005-03-24 Daio Paper Corp 吸収性物品
TW200936107A (en) * 2007-11-16 2009-09-01 Uni Charm Corp Absorbent art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16953C (en) * 1993-10-29 2003-08-19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which includes superabsorbent material located in discrete elongate pockets placed in selected patterns
JP3971162B2 (ja) * 2000-11-21 2007-09-0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生理用ナプキン
JP2004195244A (ja) * 2004-02-12 2004-07-15 Kao Corp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4647667B2 (ja) * 2004-12-23 2011-03-09 エスセーアー・ハイジーン・プロダクツ・アーベー 吸収用品
JP4950718B2 (ja) * 2007-03-23 2012-06-13 花王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6161A (ja) * 1998-01-30 1999-08-10 Uni Charm Corp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05073921A (ja) * 2003-08-29 2005-03-24 Daio Paper Corp 吸収性物品
TW200936107A (en) * 2007-11-16 2009-09-01 Uni Charm Corp Absorbent art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87262A1 (ja) 2013-12-19
JP6029862B2 (ja) 2016-11-24
TW201417783A (zh) 2014-05-16
JP2013255568A (ja) 2013-12-26
CN204671400U (zh) 2015-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9663B (zh) Absorbent items
TWI566757B (zh) Absorbent items
JP6137589B2 (ja) 吸収性物品
TWI566756B (zh) Absorbent items
TWI504387B (zh) Absorbent items
TWI566758B (zh) Absorbent items
JP5997944B2 (ja) 吸収性物品
WO2013187376A1 (ja) 吸収性物品の吸収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吸収性物品
JP5997943B2 (ja) 吸収性物品
TWM471867U (zh) 吸收性物品
JP6012271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012272B2 (ja) 吸収性物品
TWM468299U (zh) 吸收性物品
JP5593350B2 (ja) 吸収性物品
TWI508709B (zh) Absorbent items
TWI678196B (zh) 吸收性物品
TWI648040B (zh) Absorbent article
CN211884259U (zh) 吸收性物品
JP6421024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5779464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070284B2 (ja) テープ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012273B2 (ja) 吸収性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