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8540B - 乳化組成物 - Google Patents

乳化組成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8540B
TWI838540B TW109119656A TW109119656A TWI838540B TW I838540 B TWI838540 B TW I838540B TW 109119656 A TW109119656 A TW 109119656A TW 109119656 A TW109119656 A TW 109119656A TW I838540 B TWI838540 B TW I8385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mass
less
makeup
alky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9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2339A (zh
Inventor
度会悦子
齋藤悠
久米卓志
五十嵐崇訓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2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2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85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8540B/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即使短期間連續使用,仍可改善將連續使用部位進行洗淨並進行彩妝時之上妝感及持妝的乳化組成物。 本發明為一種乳化組成物,其含有下述成分(A)、(B)、(C)、(D)及(E),且成分(E)相對於成分(A)、(B)、(C)及(D)之合計的含有質量比[(E)/{(A)+(B)+(C)+(D)}]為0.01以上且1以下; (A)選自神經鞘胺醇、神經鞘胺醇之鹽、假性神經鞘胺醇、假性神經鞘胺醇之鹽、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及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之1種或2種以上的化合物; (B)腦醯胺類; (C)甘油脂肪酸酯; (D)高級醇; (E)聚合物,其相對於鯨蠟醇100質量份於85℃混合25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之光穿透度為90%以上,且主鏈之玻璃轉移溫度Tg為25℃以下。

Description

乳化組成物
本發明係關於乳化組成物。
α-凝膠係水合型之結晶構造,具有層狀構造。存在於皮膚最外層之角質層的角質層細胞間脂質,其大部分亦為α-凝膠構造。而且,對於皮膚,抑制來自外部的物質侵入、由內部的水分蒸散,同時其本身保持水分,藉此具有保持皮膚之柔軟性或柔潤外觀的機能。已知皮膚中,角質層依結合水之形態保持約33質量%之水分,角質層細胞間脂質保持約13質量%之結合水。 如此,由於α-凝膠可保持水分,故被研討應用於化妝料等。 例如,專利文獻1中記載含有腦醯胺、甘油單脂肪酸酯、高級醇等之乳化組成物係形成α-凝膠構造。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7-22997號公報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乳化組成物,其含有下述成分(A)、(B)、(C)、(D)及(E),且成分(E)相對於成分(A)、(B)、(C)及(D)之合計的含有質量比[(E)/{(A)+(B)+(C)+(D)}]為0.01以上且1以下。 (A)選自神經鞘胺醇、神經鞘胺醇之鹽、假性神經鞘胺醇、假性神經鞘胺醇之鹽、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及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之1種或2種以上的化合物; (B)腦醯胺類; (C)甘油脂肪酸酯; (D)高級醇; (E)聚合物,其相對於鯨蠟醇100質量份於85℃混合25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之光穿透度為90%以上,且主鏈之玻璃轉移溫度Tg為25℃以下。
對於使用了粉底或腮紅等之彩妝,雖然要求可上妝感或持妝良好且均勻地進行,但幾乎所有人均有某程度之皮膚表面粗糙,發生不均,且上妝感或持妝亦惡化。 本案發明人等係在將專利文獻1記載之乳化組成物連續使用塗佈時,於短期間之連續使用並未出現皮膚表面粗糙的改善,已知對經短期間連續使用之部位進行洗淨及馴化,藉由化妝水、乳液及粉底進行了彩妝時的上妝感或持妝並不充分。又,專利文獻1記載之乳化組成物中,亦存在有將乳化組成物塗佈於皮膚後,於此塗膜上再塗佈了粉底時,該粉底容易發生不均等問題。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即使短期間連續使用,仍可改善將連續使用部位進行洗淨並進行彩妝時之上妝感及持妝的乳化組成物。
本案發明人等意外地發現,依特定質量比組合了:選自神經鞘胺醇、神經鞘胺醇之鹽、假性神經鞘胺醇、假性神經鞘胺醇之鹽、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及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之1種或2種以上的化合物;腦醯胺類;甘油脂肪酸酯;高級醇;及相對於鯨蠟醇100質量份於85℃混合25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之光穿透度為90%以上,且主鏈之玻璃轉移溫度Tg為25℃以下的聚合物;的乳化組成物,即使短期間連續使用,仍可改善將連續使用部位進行洗淨並進行彩妝時之上妝感及持妝,遂完成本發明。
根據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即使短期間之連續使用,仍可改善將連續使用部位進行洗淨並進行彩妝時之上妝感及持妝。又,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係在將乳化組成物塗佈至皮膚後,於此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該粉底不易發生不均。
<成分(A)> 本發明所使用之成分(A)的化合物中,作為神經鞘胺醇、假性神經鞘胺醇,可舉例如下述一般式(1)所示神經鞘胺醇類。
[化1]
(式(1)中, R1 表示亦可取代有羥基、羰基或胺基的碳數4~30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 Y表示亞甲基、次甲基或氧原子; X1 、X2 及X3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或乙醯氧基; X4 表示氫原子、乙醯基或甘油基,或者與相鄰接之氧原子一起形成側氧基(其中,在Y為次甲基時,X1 與X2 之任一者為氫原子,另一者不存在;在X4 形成側氧基時,X3 不存在); R2 及R3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羥甲基或乙醯氧基甲基; a個之R各自獨立為氫原子或甲脒基,或者表示亦可具有選自羥基、羥烷氧基、烷氧基及乙醯氧基之取代基的總碳數1~8之直鏈或分枝鏈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 a表示2或3之數; 虛線部表示亦可為不飽和鍵。)
式(1)中,R1 表示亦可取代有羥基、羰基或胺基的碳數4~30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較佳係亦可取代有羥基的碳數7~22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 其中,較佳係碳數10~20之直鏈或分枝鏈的烷基、於Y側末端具有羥基的碳數10~20之直鏈或分枝鏈的烷基,又,在分枝鏈烷基的情況較佳係分枝鏈為甲基分枝者等。作為較佳具體例,可舉例如十三基、十四基、十五基、十六基、1-羥基十三基、1-羥基十五基、異十六基、異硬脂基。
Y表示亞甲基(CH2 )、次甲基(CH)或氧原子之任一者。 X1 、X2 及X3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或乙醯氧基;X4 表示氫原子、乙醯基或甘油基,或者與相鄰接之氧原子一起形成側氧基之取代基。 作為X1 、X2 及X3 之組合,較佳係X1 、X2 及X3 中0~1個為羥基、剩餘為氫原子的組合。作為X4 較佳為氫原子。 又,在Y為次甲基時,X1 與X2 僅任一者為氫原子,另一者不存在。又,在X4 形成側氧基時,X3 不存在。
R2 及R3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羥甲基或乙醯氧基甲基。R3 中特佳係氫原子。
又,a表示2或3之數,在a為2時R表示R4 及R5 ,在a為3時R表示R4 、R5 及R6
R4 、R5 及R6 各自獨立為氫原子或甲脒基,或者表示亦可具有選自羥基、羥烷氧基、烷氧基及乙醯氧基之取代基的總碳數1~8之直鏈或分枝鏈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作為可於此烴基上取代之羥烷氧基,較佳為碳數1~7之直鏈或分枝鏈的羥烷氧基。又,作為烷氧基,較佳為碳數1~7之直鏈或分枝鏈的烷氧基。 作為R4 、R5 及R6 ,可舉例如氫原子;甲脒基;甲基、乙基、丙基、2-乙基己基、異丙基等之直鏈或分枝鏈烷基;乙烯基、烯丙基等之烯基;選自羥甲基、2-羥乙基、1,1-二甲基-2-羥乙基、2-羥丙基、2,3-二羥丙基、2-羥基-3-甲氧基丙基、2,3,4,5,6-五羥基己基、1,1-雙(羥甲基)乙基、2-(2-羥乙氧基)乙基、2-甲氧基乙基、1-甲基-2-羥乙基、3-羥丙基、3-甲氧基丙基、1,1-雙(羥甲基)-2-羥乙基等之羥基、羥烷氧基及烷氧基之經1~6個取代的總碳數1~8之烴基。
此等之中,作為R4 、R5 及R6 ,較佳為氫原子,或亦可取代有選自甲基、2-羥乙基、1,1-二甲基-2-羥乙基、1,1-雙(羥甲基)乙基、2-(2-羥乙氧基)乙基等之羥基及羥烷氧基之1~3個的烷基。
作為一般式(1)所示之神經鞘胺醇類,較佳係下述一般式(2)所示之天然來源之神經鞘胺醇類或同構造的合成物、及其衍生物(以下亦稱為天然型神經鞘胺醇),或下述一般式(3)所示之假性型神經鞘胺醇類(以下亦稱為假性型神經鞘胺醇)。
[化2]
(式(2)中, R7 表示亦可取代有羥基的碳數7~19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 Y1 表示亞甲基或次甲基; X5 、X6 及X7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或乙醯氧基; X8 表示氫原子,或者與相鄰接之氧原子一起形成側氧基(其中,在Y1 為次甲基時,X5 與X6 之任一者為氫原子,另一者不存在;在X8 形成側氧基時,X7 不存在); R8 表示羥甲基或乙醯氧基甲基; a個之R1 各自獨立為氫原子或甲脒基,或者表示亦可具有選自羥基、羥烷氧基、烷氧基及乙醯氧基之取代基的總碳數1~4之直鏈或分枝鏈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 a表示2或3之數; 虛線部表示亦可為不飽和鍵。)
[化3]
(式(3)中, R9 表示亦可取代有羥基的碳數10~22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 X9 表示氫原子、乙醯基或甘油基; a個之R2 各自獨立為氫原子或甲脒基,或者表示亦可具有選自羥基、羥烷氧基、烷氧基及乙醯氧基之取代基的總碳數1~8之直鏈或分枝鏈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 a表示2或3之數。)
於此,說明一般式(2)所示天然型神經鞘胺醇。 式(2)中,作為R7 ,較佳係碳數7~19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更佳係碳數13~15之直鏈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又,式(2)中之a較佳為2,式(2)中之R1 較佳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或碳數1~4之直鏈或分枝鏈的烷基。
作為一般式(2)所示天然型神經鞘胺醇,具體而言可舉例如神經鞘胺醇(天然之神經鞘胺醇)、二氫神經鞘胺醇、植物鞘胺醇、鞘胺二醇(Sphingadienine)、去氫神經鞘胺醇、去氫植物鞘胺醇、及此等之N-烷基體(例如N-甲基體)等。 此等神經鞘胺醇可使用天然型(D(+)體)之光學活性物質,亦可使用非天然型(L(-)體)之光學活性物質,進而亦可使用天然型與非天然型之混合物。上述化合物之相對立體配置,可為天然型之立體配置者,亦可為其以外之非天然型之立體配置者,或可為此等之混合物。 此種天然型神經鞘胺醇中,較佳為選自下式所示化合物群(α)者,更佳為PHYTOSPHINGOSINE(INCI名;第8版)。
[化4] (式中,m表示5~17、l表示1~13。)
此等可為來自天然之萃取物及合成物的任一者,亦可使用市售物。 作為天然型神經鞘胺醇之市售物,可舉例如D-Sphingosine(4-Sphingenine) (SIGMA-ALDRICH公司製)、DS-phytosphingosine (DOOSAN公司製)、phytosphingosine (Cosmo FARM公司製)。
接著說明一般式(3)所示假性型神經鞘胺醇類。 式(3)中,作為R9 ,較佳為碳數14~20之異分枝烷基,特佳為異硬脂基。作為異硬脂基,更佳為使用動植物油來源之脂肪酸製造二元酸時,以副產物來源之異硬脂醇作為原料油而獲得的異硬脂基。 又,式(3)中,a為2時R2 表示Ra10 及Ra11 ,a為3時R2 表示Ra10 、Ra11 及Ra12
作為Ra10 、Ra11 及Ra12 ,可舉例如氫原子;甲脒基;甲基、乙基、丙基、2-乙基己基、異丙基等之直鏈或分枝鏈之烷基;乙烯基、烯丙基等之烯基;具有選自羥甲基、2-羥乙基、1,1-二甲基-2-羥乙基、2-羥丙基、2,3-二羥丙基、2-羥基-3-甲氧基丙基、2,3,4,5,6-五羥基己基、1,1-雙(羥甲基)乙基、2-(2-羥乙氧基)乙基、2-甲氧基乙基、1-甲基-2-羥乙基、3-羥丙基、3-甲氧基丙基、1,1-雙(羥甲基)-2-羥乙基等之羥基、羥烷氧基及烷氧基之取代基的總碳數1~8之烷基。又,取代基之個數較佳為1~6個、更佳為1~3個。 作為Ra10 及Ra11 之組合,較佳係Ra10 及Ra11 中之任一者為氫原子,另一者為2-羥乙基、1,1-二甲基-2-羥乙基、1,1-雙(羥甲基)乙基或2-(2-羥乙氧基)乙基的組合(2級胺)。
作為假性型神經鞘胺醇,較佳係式(3)中之R9 為異硬脂基,X9 為氫原子,Ra10 為氫原子,Ra11 為2-羥乙基、1,1-二甲基-2-羥乙基、1,1-雙(羥甲基)乙基或2-(2-羥乙氧基)乙基等之選自羥基及羥烷氧基之1~3個經取代的烷基。 作為假性型神經鞘胺醇之較佳具體例,可舉例如下述假性型神經鞘胺醇(i)~(iv)。此等之中,較佳為假性型神經鞘胺醇(ii),更佳為1-(2-羥乙基胺基)-3-異硬脂基氧基-2-丙醇。 尚且,假性型神經鞘胺醇可使用市售物,亦可使用依常法合成而得者。
[化5]
作為此等神經鞘胺醇、假性神經鞘胺醇的鹽,可舉例如麩胺酸、天冬胺酸等之酸性胺基酸鹽;精胺酸等之鹼性胺基酸鹽;磷酸、鹽酸等之無機酸鹽;醋酸等之單羧酸鹽;琥珀酸等之二羧酸鹽;檸檬酸、乳酸、蘋果酸等之氧基羧酸鹽等。 此等之中,作為神經鞘胺醇之鹽、假性神經鞘胺醇之鹽,較佳為琥珀酸鹽、乳酸鹽、精胺酸鹽、麩胺酸鹽,更佳為麩胺酸鹽。 上述神經鞘胺醇、神經鞘胺醇之鹽、假性神經鞘胺醇、假性神經鞘胺醇之鹽中,可僅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又,神經鞘胺醇、神經鞘胺醇之鹽、假性神經鞘胺醇、假性神經鞘胺醇之鹽中,由保存穩定性等的觀點而言,較佳為假性神經鞘胺醇、假性神經鞘胺醇之鹽。
又,成分(A)之化合物中,作為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可舉例如月桂酸鈉、棕櫚酸鉀、硬脂酸精胺酸等之脂肪酸鹽(較佳係碳數12~24之脂肪酸鹽);月桂基硫酸鈉、月桂基硫酸鉀、鯨蠟基硫酸鈉等之烷基硫酸酯鹽(較佳係碳數12~24之烷基硫酸酯鹽);聚氧乙烯月桂基醚硫酸三乙醇胺等之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酯鹽(較佳係聚氧乙烯碳數12~24之烷基醚硫酸酯鹽);月桂醯基肌胺酸鈉等之N-醯基肌胺酸鹽(較佳係具有碳數12~24之醯基的N-醯基肌胺酸鹽);單硬脂基磷酸鈉等之烷基磷酸鹽(較佳係碳數12~24之烷基磷酸鹽);聚氧乙烯油基醚磷酸鈉、聚氧乙烯硬脂基醚磷酸鈉等之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鹽(較佳係聚氧乙烯碳數12~24之烷基醚磷酸鹽);二(2-乙基己基)磺酸基琥珀酸鈉等之二烷基磺酸基琥珀酸鹽(較佳係二(碳數6~12之烷基)磺酸基琥珀酸鹽;N-硬脂醯基-N-甲基牛磺酸鈉、N-肉荳蒄醯基-N-甲基牛磺酸鈉等之N-烷醯基甲基牛磺酸鹽(較佳係具有碳數12~24之烷醯基的N-烷醯基甲基牛磺酸鹽);N-月桂醯基-L-麩胺酸單鈉、N-肉豆蔻醯基-L-麩胺酸鈉、N-硬脂醯基-L-麩胺酸鈉、N-硬脂醯基-L-麩胺酸二鈉、N-硬脂醯基-L-麩胺酸鉀、N-硬脂醯基-L-麩胺酸精胺酸等之N-醯基麩胺酸鹽(較佳係具有碳數12~24之醯基的N-醯基麩胺酸鹽)等。此等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中,可僅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此等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中,較佳係具有碳數12~24之醯基的N-醯基麩胺酸鹽、碳數12~24之脂肪酸鹽、聚氧乙烯碳數12~24之烷基醚磷酸鹽;更佳為具有碳數12~24之醯基的N-醯基麩胺酸鹽;又更佳為具有碳數12~20之醯基的N-醯基麩胺酸鹽;特佳為N-硬脂醯基-L-麩胺酸鹽。 尚且,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可使用市售物,亦可使用依常法合成而得者。
又,成分(A)之化合物中,作為陽離子界面活性劑,可舉例如4級銨鹽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胺鹽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較佳為4級銨鹽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又,作為胺鹽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可舉例如烷基胺鹽。 此種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中,較佳為下述一般式(7)所示4級銨鹽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
[化6]
(式(7)中, R31 表示碳數6以上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 R32 表示碳數1~4之烷基; R33 及R34 分別獨立表示碳數1~4之烷基、或碳數6以上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 AN 表示成鹽陰離子。)
式(7)中,R31 、R33 及R34 所示「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的碳數,較佳為6~30、更佳為8~24、又更佳為12~22、特佳為16~20。 作為上述烴基,可舉例如烷基、烯基、芳烷基。此等之中,較佳為烷基、烯基,更佳為烷基。 上述烷基之碳數係與上述同樣地,較佳為6~30、更佳為8~24、又更佳為12~22、特佳為16~20。又,上述烷基可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可舉例如辛基、壬基、癸基、十一基、1-甲基癸基、十二基、1-甲基十一基、1-乙基癸基、十三基、十四基、十五基、十六基、十八基、二十二基等。 上述烯基可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可舉例如癸烯基、十一烯基、十二烯基、十四烯基、十六烯基等。 作為上述芳烷基,可舉例如苄基、苯乙基等。
R32 、R33 及R34 所示「碳數1~4之烷基」的碳數,較佳為1或2,特佳為1。又,此烷基可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可舉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等。
作為R33 及R34 之組合,可舉例如R33 及R34 均為碳數1~4之烷基的組合;R33 及R34 中一者為碳數1~4之烷基、剩餘為碳數6以上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的組合;R33 及R34 均為碳數6以上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的組合。此等組合中,較佳係R33 及R34 均為碳數1~4之烷基的組合;R33 及R34 中一者為碳數1~4之烷基、剩餘為碳數6以上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的組合。更佳係R33 及R34 中一者為碳數1~4之烷基、剩餘為碳數6以上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的組合。
又,式(7)中,AN 表示成鹽陰離子。可舉例如鹵化物離子(例如氯化物離子、碘化物離子)、硫酸離子、磷酸離子、醋酸離子、乳酸離子、對甲苯磺酸離子、過氯酸離子、單烷基硝酸離子(例如甲基硫酸離子、乙基硫酸離子)等,較佳為鹵化物離子。
作為陽離子界面活性劑,可舉例如氯化辛基三甲基銨、氯化癸基三甲基銨、氯化月桂基三甲基銨、氯化十四基三甲基銨、氯化十六基三甲基銨、溴化十六基三甲基銨、氯化硬脂基三甲基銨、氯化二十二基三甲基銨等之烷基三甲基銨鹽類;氯化二癸基二甲基銨、氯化二硬脂基二甲基銨等之二烷基二甲基銨鹽類;三烷基甲基銨鹽類等。此等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中,可僅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此等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中,較佳為二烷基二甲基銨鹽類,更佳為選自氯化二癸基二甲基銨及氯化二硬脂基二甲基銨之1種以上,又更佳為氯化二硬脂基二甲基銨。 尚且,陽離子界面活性劑可使用市售物,亦可使用依常法合成而得者。
成分(A)之化合物可僅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但由保存穩定性、於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等之觀點而言,較佳係使用選自神經鞘胺醇、神經鞘胺醇之鹽、假性神經鞘胺醇及假性神經鞘胺醇之鹽的1種或2種以上。其中,更佳為至少使用選自植物鞘胺醇、植物鞘胺醇之鹽、假性型神經鞘胺醇(ii)及假性型神經鞘胺醇(ii)之鹽的1種或2種以上;特佳為至少使用選自神經鞘胺醇、神經鞘胺醇之鹽、1-(2-羥乙基胺基)-3-異硬脂基氧基-2-丙醇及1-(2-羥乙基胺基)-3-異硬脂基氧基-2-丙醇之鹽的1種或2種以上。 尚且,於至少使用選自神經鞘胺醇、神經鞘胺醇之鹽、假性神經鞘胺醇及假性神經鞘胺醇之鹽的1種或2種以上之情況,亦可進一步含有選自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及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之1種或2種以上。
成分(A)之含量係除了保存穩定性、安全性、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0.001質量%以上、更佳為0.05質量%以上、又更佳為0.1質量%以上、特佳為0.2質量%以上;又,除了保存穩定性、安全性、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5質量%以下、更佳為1.5質量%以下、又更佳為1質量%以下、再更佳為0.8質量%以下、特佳為0.5質量%以下。作為具體範圍,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0.001質量%以上且5質量%以下、更佳為0.05質量%以上且1.5質量%以下、又更佳為0.1質量%以上且1質量%以下、再更佳為0.2質量%以上且0.8質量%以下、特佳為0.2質量%以上且0.5質量%以下。又,在將成分(A)之含量設為0.5質量%以下時,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以及短期間之連續使用及洗淨後之彩妝的上妝感、持妝均特別優越。 尚且,本說明書中,成分(A)中,對於神經鞘胺醇、神經鞘胺醇之鹽、假性神經鞘胺醇、假性神經鞘胺醇之鹽、陰離子界面活性劑於乳化組成物中的含量,係表示酸換算之質量。以下,關於成分(A)與其他成分間之含有質量比等亦相同。
又,成分(A)相對於成分(E)之聚合物的含有質量比[(A)/(E)],係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為0.005以上、更佳為0.01以上、又更佳為0.05以上、特佳為0.1以上;又,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為2以下、更佳為1.5以下、又更佳為1以下、特佳為0.5以下。具體範圍較佳為0.005以上且2以下、更佳為0.01以上且1.5以下、又更佳為0.05以上且1以下、特佳為0.1以上且0.5以下。又,在將含有質量比[(A)/(E)]設為0.1以上時,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以及短期間之連續使用及洗淨後之彩妝的上妝感、持妝均特別優越。
<成分(B)> 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係含有(B)腦醯胺類。 作為腦醯胺類,可舉例如一般式(4)所示者。
[化7]
(式(4)中, R11 係表示亦可取代有羥基、羰基或胺基的碳數4~30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或者氫原子; Z表示亞甲基、次甲基或氧原子; X11 、X12 及X13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或乙醯氧基; X14 表示氫原子、乙醯基或甘油基,或者與相鄰接之氧原子一起形成側氧基(其中,Z為次甲基時,X11 與X12 之任一者為氫原子,另一者不存在。X14 形成側氧基時,X13 不存在); R12 及R13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羥烷基(例如羥甲基、羥乙基等)或乙醯氧基甲基; R14 表示亦可取代有羥基、羰基或胺基、或亦可於其主鏈具有醚鍵、酯鍵或醯胺鍵的碳數5~60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 R15 表示氫原子,或表示亦可具有選自羥基、羥烷氧基、烷氧基及乙醯氧基之取代基的總碳數1~30之直鏈或分枝鏈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又,R11 為氫原子、Z為氧原子時,R15 較佳係亦可具有選自羥基、羥烷氧基、烷氧基及乙醯氧基之取代基的總碳數10~30之烴基;又,R11 為烴基時,R15 較佳係表示氫原子,或亦可具有選自羥基、羥烷氧基、烷氧基及乙醯氧基之取代基的總碳數1~8之烴基); 虛線部表示亦可為不飽和鍵。)
式(4)中,作為R11 所示「亦可取代有羥基、羰基或胺基的碳數4~30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較佳為亦可取代有羥基的碳數7~22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 Z表示亞甲基、次甲基或氧原子。
X11 、X12 及X13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或乙醯氧基。作為X11 、X12 及X13 之組合,較佳係X11 、X12 及X13 中0~1個為羥基、剩餘為氫原子的組合。在Z為次甲基時,X11 與X12 僅任一者為氫原子,另一者不存在。 又,X14 較佳為氫原子、甘油基。 R12 及R13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羥烷基(例如羥甲基、羥乙基等)或乙醯氧基甲基,較佳R12 為氫原子或羥甲基,較佳R13 為氫原子。
R14 表示亦可取代有羥基、羰基或胺基、或者亦可於主鏈具有醚鍵、酯鍵或醯胺鍵的碳數5~60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作為R14 ,可舉例如亦可取代有羥基或胺基的碳數5~35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或者於該烴基之ω位經酯鍵結或醯胺鍵結了亦可取代有羥基的碳數8~22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脂肪酸者。作為所鍵結之脂肪酸,較佳為異硬脂酸、12-羥基硬脂酸或亞麻油酸。
R15 表示氫原子,或者表示亦可具有選自羥基、羥烷氧基、烷氧基及乙醯氧基之取代基的總碳數1~30之直鏈或分枝鏈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 R11 為氫原子、Z為氧原子時,R15 較佳係亦可具有選自羥基、羥烷氧基、烷氧基及乙醯氧基之取代基的總碳數10~30之烴基。又,R11 為羥基時,R15 較佳係表示氫原子,或者亦可具有選自羥基、羥烷氧基、烷氧基及乙醯氧基之取代基的總碳數1~8之烴基;更佳係表示氫原子,或者亦可取代有選自羥基、羥烷氧基及烷氧基之1~3個的總碳數1~8之烴基。於此,作為羥烷氧基及烷氧基,較佳係碳數1~7者。
作為腦醯胺類,較佳為下述一般式(5)所示天然來源之腦醯胺類或同構造之合成物及其衍生物(以下亦稱為天然型腦醯胺),或者下述一般式(6)所示假性型腦醯胺類(以下亦稱為假性型腦醯胺)。天然型腦醯胺、假性型腦醯胺中,由生產性等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假性型腦醯胺。
[化8]
(式(5)中, R21 表示亦可取代有羥基的碳數7~19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 Z1 表示亞甲基或次甲次; X15 、X16 及X17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或乙醯氧基; X18 表示氫原子,或與相鄰接之氧原子一起形成側氧基(其中,Z1 為次甲基時,X15 與X16 之任一者為氫原子,另一者不存在。X18 形成側氧基時,X17 不存在); R22 表示羥烷基(例如羥甲基、羥乙基等)或乙醯氧基甲基; R23 表示氫原子、或表示碳數1~4之烷基; R24 為亦可取代有羥基的碳數5~30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羥基較佳為烷基),或表示於該羥基(羥基較佳為烷基)之ω末端經酯鍵結了亦可取代有羥基的碳數8~22之直鏈或分枝鏈的飽和或不飽和之脂肪酸者; 虛線部表示亦可為不飽和鍵。)
[化9]
(式(6)中, R25 表示亦可取代有羥基的碳數10~22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或者氫原子; X19 表示氫原子、乙醯基或甘油基; R26 為亦可取代有羥基或胺基的碳數5~22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羥基較佳為烷基),或表示於該羥基(羥基較佳為烷基)之ω末端經酯鍵結了亦可取代有羥基之碳數8~22之直鏈或分枝鏈的飽和或不飽和之脂肪酸者; R27 表示氫原子,或表示亦可取代有羥基、羥烷氧基、烷氧基或乙醯氧基的總碳數1~30之烴基(烴基較佳為烷基)。)
於此,說明一般式(5)所示天然型腦醯胺。 式(5)中,R21 所示烴基的碳數為7~19,較佳為11~15、更佳為13~15。又,作為R21 所示烴基,較佳為直鏈烷基。 X18 表示氫原子,或與相鄰接之氧原子一起形成側氧基。 又,作為R24 ,較佳為亦可取代有羥基的碳數9~27之直鏈烷基、或於該烷基之ω末端經酯鍵結了亞麻油酸的基。作為R24 ,更佳為二十三基、1-羥基十五基、1-羥基二十三基、十七基、1-羥基十一基、於ω位酯鍵結了亞麻油酸的二十九基、二十五基。
作為天然型腦醯胺之具體例,可舉例如從神經鞘胺醇、二氫神經鞘胺醇、植物鞘胺醇或使神經鞘胺二烯醇經醯胺化的腦醯胺Type1~7(例如J. Lipid Res., 24:759(1983)之圖2、及J. Lipid. Res., 35:2069(1994)之圖4所記載之豬及人類的腦醯胺類)。 進而,此等之N-烷基體(例如N-甲基體)亦涵括於天然型腦醯胺中。 此等腦醯胺可使用天然型(D(-)體)之光學活性體,亦可使用非天然型(L(+)體)之光學活性體,進而可使用天然型與非天然型的混合物。上述化合物之相對立體配置可為天然型的立體配置者,亦可為其以外的非天然型立體配置者,或者亦可為該等的混合物。 天然型腦醯胺中,特佳係CERAMIDE 1、CERAMIDE 2、CERAMIDE 3、CERAMIDE 5、CERAMIDE 6 II之化合物(以上均根據INCI、第8版)及下式所示者。
[化10]
此等可為來自天然之萃取物及合成物之任一者,亦可使用市售物。 作為此種天然型腦醯胺之市售物,可舉例如:Ceramide I、Ceramide II、Ceramide III、Ceramide IIIA、Ceramide IIIB、Ceramide IIIC、Ceramide VI(以上均COSMO FARM公司製);Ceramide TIC-001(高砂香料公司製);CERAMIDE II(Quest International公司製);DS-Ceramide VI、DS-CLA-Phytoceramide、C6-Phytoceramide、DS-Ceramide Y3S(DOOSAN公司製);CERAMIDE 2(SEDERMA公司製)。
[化11]
接著說明一般式(6)所示假性型腦醯胺類。 式(6)中,R26 較佳為庚基、1-羥基庚基、壬基、十三基、十五基、於ω位酯鍵結了亞麻油酸的十一基、於ω位酯鍵結了亞麻油酸的十五基、於ω位酯鍵結了12-羥基硬脂酸的十五基、於ω位醯胺鍵結了甲基分枝異硬脂酸的十一基。 又,於R25 為氫原子的情況,作為R27 較佳係亦可取代有羥基、羥烷氧基、烷氧基或乙醯氧基的總碳數1~30之烴基(羥基較佳為烷基);更佳係亦可取代有羥基、羥烷氧基、烷氧基或乙醯氧基的總碳數10~30之烴基(羥基較佳為烷基);特佳係總碳數12~20之烷基。 在R25 為亦可取代有羥基的碳數10~22之直鏈、分支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的情況,作為R27 較佳為氫原子,或者亦可取代有羥基、羥烷氧基、烷氧基或乙醯氧基的總碳數1~8之烷基。 R27 中之羥烷氧基或烷氧基較佳係碳數1~7者。
假性型腦醯胺類中,較佳係一般式(6)中之R25 為十六基、X19 為氫原子、R26 為十五基、R27 為羥乙基者;一般式(6)中之R25 為十六基、X19 為氫原子、R26 為壬基、R27 為羥乙基者;一般式(6)中之R25 為十六基、X19 為甘油基、R26 為十三基、R27 為3-甲氧基丙基者;一般式(6)中之R25 為氫原子、X19 為氫原子、R26 為十五基、R27 為十二基者;一般式(6)中之R25 為氫原子、X19 為氫原子、R26 為1-羥基庚基、R27 為十二基者; 更佳係一般式(6)中之R25 為十六基、X19 為氫原子、R26 為十五基、R27 為羥乙基者;一般式(6)中之R25 為十六基、X19 為氫原子、R26 為壬基、R27 為羥乙基者;一般式(6)中之R25 為十六基、X19 為甘油基、R26 為十三基、R27 為3-甲氧基丙基者; 特佳係一般式(6)中之R25 為十六基、X19 為氫原子、R26 為十五基、R27 為羥乙基者(N-(十六烷氧基羥丙基)-N-羥乙基十六醯胺)。
[化12]
[化13]
成分(B)之腦醯胺類,可僅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成分(B)之含量係除了保存穩定性、安全性、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0.001質量%以上、更佳為0.05質量%以上、又更佳為1質量%以上、特佳為1.5質量%以上;又,除了保存穩定性、安全性、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7質量%以下、又更佳為5質量%以下、特佳為4質量%以下。具體範圍係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0.001質量%以上且10質量%以下、更佳為0.05質量%以上且7質量%以下、又更佳為1質量%以上且5質量%以下、特佳為1.5質量%以上且4質量%以下。又,在將成分(B)之含量設為5質量%以下時,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方面特別優越。
又,成分(B)相對於成分(E)聚合物之含有質量比[(B)/(E)]係除了保存穩定性、安全性、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為0.05以上、更佳為0.1以上、又更佳為0.5以上、特佳為0.75以上;又,除了保存穩定性、安全性、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為15以下、更佳為10以下、又更佳為7.5以下、特佳為5以下。具體範圍較佳為0.05以上且15以下、更佳為0.1以上且10以下、又更佳為0.5以上且7.5以下、特佳為0.75以上且5以下。
<成分(C)> 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係含有(C)甘油脂肪酸酯。 作為甘油脂肪酸酯,由乳化穩定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甘油單脂肪酸酯。作為甘油單脂肪酸酯,較佳係具有碳數10~24之脂肪酸之殘基者,更佳係具有碳數16~24之脂肪酸之殘基者,特佳係具有碳數18~24之脂肪酸之殘基者。又,構成甘油單脂肪酸酯之「脂肪酸」可為飽和脂肪酸或不飽和脂肪酸,或者可為直鏈脂肪酸或分枝脂肪酸。作為甘油單脂肪酸酯,較佳係具有飽和脂肪酸之殘基者,更佳係具有直鏈之飽和脂肪酸之殘基者。 作為甘油單脂肪酸酯,可舉例如甘油單月桂酸酯、甘油單肉荳蔻酸酯、甘油單棕櫚酸酯、甘油單硬脂酸酯、甘油單二十二酸酯、甘油單油酸酯、甘油單異硬脂酸酯、甘油單亞麻油酸酯等。該等之中,較佳係甘油單硬脂酸酯、甘油單二十二酸酯。 尚且,成分(C)之甘油脂肪酸酯可僅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成分(C)之含量係除了保存穩定性、安全性、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0.001質量%以上、更佳為0.05質量%以上、又更佳為0.1質量%以上、特佳為0.5質量%以上;又,除了保存穩定性、安全性、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7質量%以下、又更佳為5質量%以下、再更佳為3質量%以下、特佳為1.6質量%以下。具體範圍係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0.001質量%以上且10質量%以下、更佳為0.05質量%以上且7質量%以下、又更佳為0.1質量%以上且5質量%以下、再更佳為0.5質量%以上且3質量%以下、特佳為0.5質量%以上且1.6質量%以下。又,在將成分(C)之含量設為3質量%以下或1.6質量%以下時,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方面特別優越。
又,成分(C)相對於成分(E)聚合物之含有質量比[(C)/(E)]係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為0.01以上、更佳為0.05以上、又更佳為0.1以上、特佳為0.3以上;又,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5以下、又更佳為3以下、特佳為1以下。具體範圍較佳為0.01以上且10以下、更佳為0.05以上且5以下、又更佳為0.1以上且3以下、特佳為0.3以上且1以下。又,在將含有質量比[(C)/(E)]設為0.3以上時,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以及短期間之連續使用及洗淨後之彩妝之上妝感、持妝均特別優越。
<成分(D)> 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係含有(D)高級醇。 作為高級醇,較佳係碳數10~24之單元醇,更佳係碳數12~22之單元醇,特佳係碳數14~22之單元醇。又,高級醇可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或者可為飽和醇或不飽和醇,但較佳係直鏈狀之飽和或不飽和醇。 作為高級醇,可舉例如月桂醇、肉荳蒄醇、鯨蠟醇、硬脂醇、二十二醇、油醇等。此等之中,較佳為鯨蠟醇、硬脂醇、二十二醇,更佳為鯨蠟醇、二十二醇。 尚且,成分(D)之高級醇可僅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成分(D)之含量係除了保存穩定性、安全性、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0.001質量%以上、更佳為0.05質量%以上、又更佳為0.1質量%以上、特佳為0.6質量%以上;又,除了保存穩定性、安全性、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7質量%以下、又更佳為5質量%以下、特佳為3質量%以下。具體範圍係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0.001質量%以上且10質量%以下、更佳為0.05質量%以上且7質量%以下、又更佳為0.1質量%以上且5質量%以下、特佳為0.6質量%以上且3質量%以下。
又,成分(D)相對於成分(E)聚合物之含有質量比[(D)/(E)]係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為0.01以上、更佳為0.05以上、又更佳為0.1以上、特佳為0.3以上;又,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5以下、又更佳為3以下、特佳為1以下。具體範圍較佳為0.01以上且10以下、更佳為0.05以上且5以下、又更佳為0.1以上且3以下、特佳為0.3以上且1以下。又,在將含有質量比[(D)/(E)]設為0.3以上時,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以及短期間之連續使用及洗淨後之彩妝之上妝感、持妝均特別優越。
又,成分(B)相對於成分(B)、(C)及(D)之合計的含有質量比[(B)/{(B)+(C)+(D)}],係由使作為α型構造之凝膠的保存穩定性優越的觀點而言,較佳為0.1以上、更佳為0.2以上;又,由使作為α型構造之凝膠的保存穩定性優越的觀點而言,較佳為1以下、更佳為0.75以下、特佳為0.6以下。作為具體範圍,較佳為0.1以上且1以下、更佳為0.1以上且0.75以下、特佳為0.2以上且0.6以下。
又,成分(C)相對於成分(C)及(D)之合計的含有質量比[(C)/{(C)+(D)}],係由使作為α型構造之凝膠的保存穩定性優越的觀點而言,較佳為0.1以上、更佳為0.25以上;又,由使作為α型構造之凝膠的保存穩定性優越的觀點而言,較佳為1以下、更佳為0.75以下、特佳為0.65以下。作為具體範圍,較佳為0.1以上且1以下、更佳為0.1以上且0.75以下、特佳為0.25以上且0.65以下。
<成分(E)> 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係含有(E)聚合物,其相對於鯨蠟醇100質量份於85℃混合25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之光穿透度為90%以上,且主鏈之玻璃轉移溫度Tg為25℃以下。
成分(E)之聚合物係主鏈之玻璃轉移溫度Tg為25℃以下。 主鏈之玻璃轉移溫度Tg係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為15℃以下、更佳為0℃以下、又更佳為-25℃以下、再更佳為-50℃以下、特佳為-100℃以下。主鏈之玻璃轉移溫度Tg的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定,例如為-150℃。 尚且,本說明書中,主鏈之玻璃轉移溫度Tg係指藉由示差掃描熱量測定(DSC)等所測定者,例如,藉由DSC測定與成分(E)之聚合物之主鏈部分對應的成分(E)聚合物之原料聚合物的玻璃轉移溫度Tg,或藉由DSC測定由成分(E)聚合物藉由化學反應使主鏈部分以外脫離之聚合物的玻璃轉移溫度Tg等,則可求得。其中,在成分(E)聚合物為如末端改質聚矽氧般之末端改質聚合物的情況,導入至末端之鏈段係在測定主鏈之玻璃轉移溫度Tg方面並不包括於「主鏈」中。例如,具有聚矽氧鏈與聚醚基之共聚合體之側鏈或於末端導入了烷基之聚醚‧烷基共改質聚矽氧、具有聚矽氧鏈與聚甘油基之共聚合體之側鏈或於末端導入了烷基之聚甘油‧烷基共改質聚矽氧、兩末端型聚醚改質聚矽氧的「主鏈之玻璃轉移溫度Tg」,係意指此等聚合物之聚矽氧鏈(有機聚矽氧烷鏈段)的玻璃轉移溫度Tg。
又,成分(E)之聚合物係相對於鯨蠟醇100質量份於85℃混合25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光穿透度為90%以上者。 上述光穿透度係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為92.5%以上、更佳為95%以上、又更佳為96%以上、特佳為98%以上;又,上述光穿透度通常未滿100%。 尚且,本說明書中,上述光穿透度係例如相對於鯨蠟醇100質量份於85℃混合聚合物25質量份後,針對冷卻至25℃所得的混合液,依以下裝置、條件進行測定則可求得。
(與鯨蠟醇混合時之光穿透度的測定裝置、測定條件) 裝置:分光光度計 波長:555nm 光徑長:1cm 測定槽:石英槽
又,作為成分(E)聚合物,較佳為兩親媒性聚合物。 於此,本說明書中所謂兩親媒性聚合物,意指相對於鯨蠟醇100質量份於85℃混合25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光穿透度成為90%以上,且相對於水100質量份於65℃混合4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光穿透度成為75%以上的聚合物。關於與鯨蠟醇混合時之光穿透度係與上述相同。 又,作為相對於水100質量份於65℃混合聚合物4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的光穿透度,係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為78%以上、更佳為80%以上、又更佳為83%以上、特佳為85%以上;又,與水混合時之上述光穿透度通常未滿100%、較佳為未滿95%。 尚且,與水混合時之上述光穿透度係例如相對於水100質量份於65℃混合聚合物4質量份後,針對冷卻至25℃所得的混合液,依以下裝置、條件進行測定則可求得。
(與水混合時之光穿透度的測定裝置‧測定條件) 裝置:分光光度計 波長:555nm 光徑長:1mm 測定槽:石英槽
又,作為成分(E)聚合物,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相對於水100質量份於65℃混合了聚合物1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之黏度較佳為100mPa‧s以下者、更佳為50mPa‧s以下者、又更佳為5mPa‧s以下者。又,相對於水100質量份於65℃混合了聚合物1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之黏度通常為1.5mPa‧s以上。 尚且,上述黏度係例如相對於水100質量份於65℃混合了聚合物1質量份後,針對冷卻至25℃所得的混合液,依以下裝置、條件進行測定則可求得。 ‧黏度測定條件:B型黏度計(TV-B型,東京計器公司製),轉子No.1,旋轉數60rpm
又,成分(E)聚合物可為陽離子性聚合物、陰離子性聚合物、非離子性聚合物、兩性聚合物之任一種,而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為陽離子性聚合物、非離子性聚合物,更佳為陽離子性聚合物。
陽離子性聚合物若為藉由(zeta)電位測定裝置等測定電荷密度時測定值超過0meq/g者即可,可為於主鏈具有陽離子性基者、或於側鏈具有陽離子性基者。其中,較佳係於側鏈具有陽離子性基者。 於此,本說明書中,陽離子性基係除了具有4級銨基般之陽離子的基之外,尚包括於系統內存在質子時可成為陽離子之基的概念。可舉例如1~3級胺基、4級銨基、雙胍殘基等。此等之中,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為1~3級胺基、4級銨基,更佳為1~3級胺基,特佳為2級胺基。
於成分(E)聚合物為陽離子性聚合物時,該聚合物之電荷密度係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為0.01meq/g以上、更佳為0.03meq/g以上、又更佳為0.05meq/g以上、特佳為0.08meq/g以上;又,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為10.0meq/g以下、更佳為9.0meq/g以下、又更佳為8.0meq/g以下、特佳為2.0meq/g以下。具體範圍較佳為0.01meq/g以上且10meq/g以下、更佳為0.03meq/g以上且9.0meq/g以下、又更佳為0.05meq/g以上且8.0meq/g以下、特佳為0.08meq/g以上且2.0meq/g以下。又,於使用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作為成分(A)時,例如可為0.01meq/g以上且未滿0.2meq/g(較佳為0.01meq/g以上且未滿0.15meq/g、更佳為0.03meq/g以上且未滿0.1meq/g)。 尚且,本說明書中,所謂陽離子性聚合物之電荷密度,係指每單位體重量之電荷的分佈量,可藉由ζ電位測定裝置等進行測定。
又,作為成分(E)聚合物,較佳係具有選自有機聚矽氧烷鏈段、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鏈段、聚氧伸烷基鏈段、聚甘油鏈段、烷基鏈段、羥烷基鏈段(例如羥丙基鏈段)及含有來自不飽和單體之重複構造單位的鏈段之1種或2種以上鏈段者。作為不飽和單體,可舉例如(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甲基)丙烯醯胺系單體、苯乙烯系單體等。此等不飽和單體中,較佳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等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 成分(E)聚合物可於主鏈或側鏈具有上述鏈段,但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係具有選自有機聚矽氧烷鏈段、聚氧伸烷基鏈段及含有來自不飽和單體之重複構造單位的鏈段之1種或2種以上鏈段作為主鏈者;更佳係具有有機聚矽氧烷鏈段作為主鏈者。又,在成分(E)聚合物係於主鏈含有有機聚矽氧烷鏈段的情況(為聚矽氧系聚合物的情況),「主鏈之玻璃轉移溫度Tg」中之「主鏈」為有機聚矽氧烷鏈段。 又,較佳係具有選自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鏈段、聚氧伸烷基鏈段、聚甘油鏈段及烷基鏈段的1種或2種以上鏈段作為側鏈者。 此種聚合物種類中,作為成分(E)聚合物,係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係具有有機聚矽氧烷鏈段作為主鏈,且具有選自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鏈段、聚氧伸烷基鏈段、聚甘油鏈段及烷基鏈段的1種或2種以上鏈段作為側鏈的接枝聚合物。
作為成分(E)聚合物,具體而言可舉例如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改質聚矽氧(例如㗁唑啉改質聚矽氧)、胺基改質聚矽氧、聚醚‧烷基共改質聚矽氧、聚甘油‧烷基共改質聚矽氧、兩末端型聚醚改質聚矽氧等。又,此等可僅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此等之中,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為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改質聚矽氧、聚醚‧烷基共改質聚矽氧、聚甘油‧烷基共改質聚矽氧,特佳為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改質聚矽氧。
(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改質聚矽氧) 作為上述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改質聚矽氧,較佳係於構成主鏈之有機聚矽氧烷鏈段之至少2個矽原子上,經由含雜原子之伸烷基,使由下述一般式(11)所示重複單位所構成之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鏈段鍵結而成的有機聚矽氧烷,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鏈段的數量平均分子量為500~4000,構成主鏈之有機聚矽氧烷鏈段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0~200000的有機聚矽氧烷(以下亦將此有機聚矽氧烷稱為有機聚矽氧烷(OX))。
[化14]
(式(11)中,R41 表示氫原子、碳數1~22之烷基、芳烷基或芳基,t表示2或3。)
於此,詳細說明有機聚矽氧烷(OX)。 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鏈段係於構成有機聚矽氧烷鏈段之任意矽原子上,經由含雜原子之伸烷基鍵結了至少2個,但較佳係於有機聚矽氧烷鏈段之除了兩末端之外的1個以上矽原子上經由上述伸烷基鍵結者,更佳係於除了兩末端之2個以上矽原子上經由上述伸烷基鍵結者。
含雜原子之伸烷基係具有作為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鏈段之連結基的機能。 作為含雜原子之伸烷基,可舉例如含有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1~3個的碳數2~20之伸烷基。其中,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係下式(A1)~(A10)之任一者所示基,更佳係式(A1)~(A4)之任一者所示基,特佳係式(A1)或(A2)所示基。 尚且,式中,An 表示4級銨鹽之相對離子。可舉例如鹵化物離子(例如氯化物離子、碘化物離子)、硫酸離子、磷酸離子、醋酸離子、乳酸離子、對甲苯磺酸離子、過氯酸離子、單烷基硝酸離子(例如甲基硫酸離子、乙基硫酸離子)等。
[化15]
於構成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鏈段之N-醯基伸烷基亞胺單位中,一般式(11)中,R41 所示烷基的碳數為1~22,較佳為1~14、更佳為1~6、特佳為1~3。又,上述烷基可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可舉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等。 作為R41 所示芳烷基,較佳係碳數7~15之芳烷基。可舉例如苄基、苯乙基、三苯甲基、萘甲基、蒽甲基等。 作為R41 所示芳基,較佳係碳數6~14之芳基。可舉例如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萘基、聯苯基、蒽基、菲基等。 此等之中,作為R41 較佳為氫原子、碳數1~3之直鏈狀或分枝鏈狀的烷基,更佳係碳數1~3之直鏈狀或分枝鏈狀的烷基。 式(11)中之t表示2或3,較佳為2。
作為構成主鏈之有機聚矽氧烷鏈段(a)、與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鏈段(b)之質量比(a/b),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為45/55~82/18、更佳為60/40~80/20、又更佳為65/35~80/20、再更佳為68/32~80/20、特佳為70/30~79/21。 尚且,本說明書中,質量比(a/b)係使有機聚矽氧烷(OX)於氘代氯仿中溶解5質量%,藉由核磁共振(1 H-NMR)分析,由有機聚矽氧烷鏈段中之烷基或苯基、與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鏈段中之亞甲基的積分比所求得的值。
有機聚矽氧烷(OX)中,相鄰接之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鏈段間的有機聚矽氧烷鏈段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以下亦稱為「MWg」),係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為1000~40000、更佳為1500~30000、特佳為1750~5000。
本說明書中,所謂「相鄰接之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鏈段間的有機聚矽氧烷鏈段」,係如下式(12)所示般,在由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鏈段對於有機聚矽氧烷鏈段之鍵結點(鍵結點A)起、至與其相鄰接之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鏈段之鍵結點(鍵結點B)為止的2點間,由虛線所包圍的部分,其係指由1個R42 SiO單位、1個R43 、與y+1個(R42 )2 SiO單位所構成的鏈段。又,所謂「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鏈段」係指鍵結於上述R43 之-Z11 -R44
[化16]
(式(12)中,R42 分別獨立表示碳數1~22之烷基或苯基,R43 表示含雜原子之伸烷基,-Z11 -R44 表示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鏈段,R44 表示聚合起始劑之殘基或氫原子,y表示正數。又,複數之R42 、R43 、R44 可為相同或相異。)
MWg係上式(12)中由虛線所包圍之部分的分子量,可理解為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鏈段每1莫耳之有機聚矽氧烷鏈段的質量(g/mol)。又,若將原料化合物之改質有機聚矽氧烷之官能基100%由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取代,則與改質有機聚矽氧烷之官能基當量(g/mol)一致。
又,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鏈段之分子量係由N-醯基伸烷基亞胺單位之分子量與聚合度所算出,或藉由凝膠滲透層析(GPC)法可測定,本說明書中,設為意指藉由依後述測定條件進行之GPC所測定的聚苯乙烯換算之數量平均分子量(以下亦稱為MNox)。MNox係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為800~3500、更佳為1000~3000。
又,MWg係使用構成主鏈之有機聚矽氧烷鏈段的含有率(質量%)(以下亦稱為Csi),可藉由下式(I)求得。
MWg=Csi×MNox/(100-Csi)   (I)
構成主鏈之有機聚矽氧烷鏈段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以下亦稱為MWsi),係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為15000~160000、更佳為20000~150000、特佳為25000~100000。 構成主鏈之有機聚矽氧烷鏈段由於具有與原料化合物之改質有機聚矽氧烷共通的骨架,故MWsi係與原料化合物之改質有機聚矽氧烷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略相同。又,原料化合物之改質有機聚矽氧烷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依下述測定條件進行之GPC所測定的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
(改質有機聚矽氧烷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的測定條件) 管柱:Super HZ4000+Super HZ2000(東曹股份有限公司製) 洗提液:1mM三乙胺/THF 流量:0.35mL/min 管柱溫度:40℃ 檢測器:UV 樣本:50μL
有機聚矽氧烷(OX)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以下亦稱為MWt),係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為12000~200000、更佳為25000~160000、特佳為35000~150000。MWt係設為藉由依下述測定條件進行之GPC所測定的聚苯乙烯換算之值。
(MNox及MWt之測定條件) 管柱:K-804L(東曹公司製)2根串聯使用 洗提液:1mM二甲基十二胺/氯仿 流量:1.0mL/min 管柱溫度:40℃ 檢測器:RI 樣本:50μL
尚且,在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鏈段為聚(N-丙醯基伸乙基亞胺)鏈段的情況,用於算出質量比(a/b)之1 H-NMR測定,例如可依下述條件進行。 (1 H-NMR測定條件) 對於使聚合物樣本0.5g溶解於測定溶劑(氘代氯仿)2g者,藉由1 H-NMR(400MHz Varian製)進行測定。然後,由各積分值算出聚矽氧與聚(N-丙醯基伸乙基亞胺)的比率。 脈衝序列(PULSE SEQUENCE) ‧弛緩延遲(Relax. delay):30秒  ‧脈衝:45度  ‧累積次數:8次 確認波峰 0ppm附近:聚二甲基矽氧烷的甲基, 3.4ppm附近:伸乙基亞胺之亞甲基部分。
有機聚矽氧烷(OX)亦可使用依照日本專利特開2008-143820號公報、特開2009-24114號公報、特開2015-67603號公報等記載之方法進行合成而得者。例如,可藉由使利用衍生上述「含雜原子之伸烷基」之官能基所改質的有機聚矽氧烷、及使與一般式(11)所示重複單位對應之環狀亞胺醚進行開環聚合所得的末端反應性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進行反應而製造。
具體而言,作為本發明所使用之有機聚矽氧烷(OX),可舉例如:根據日本專利特開2008-143820號公報合成例2之記載所調製者(主鏈之Tg:-121℃,相對於鯨蠟醇100質量份於85℃混合25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的光穿透度:98%,電荷密度:0.1meq/g);或同樣根據日本專利特開2008-143820號公報合成例1之記載所調製者(主鏈之Tg:-121℃,相對於鯨蠟醇100質量份於85℃混合25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的光穿透度:96%,電荷密度:0.045meq/g);根據日本專利特開2009-24114號公報實施例8之記載所調製者(主鏈之Tg:-121℃,相對於鯨蠟醇100質量份於85℃混合25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的光穿透度:98%,電荷密度:0.3meq/g,相對於水100質量份於65℃混合聚合物4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的光穿透度:87.4%,相對於水100質量份於65℃混合聚合物1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的黏度:2.5mPa‧s)等。
(胺基改質聚矽氧) 作為上述胺基改質聚矽氧,可舉例如下述一般式(13)所示者。
[化17]
(式(13)中, R51 ~R53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或碳數1~20之1價有機基; R54 表示下述一般式(14)所示基; R55 ~R56 分別獨立表示羥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1~20之1價有機基、或下述一般式(14)所示基; R57 ~R60 分別獨立表現氫原子、羥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1~20之1價有機基、或下述一般式(14)所示基; d表示10≦d≦10000之數; e表示0.1≦e≦1000之數。)
[化18]
(式(14)中, R61 ~R62 分別獨立表示碳數1~8之烷二基; R63 ~R65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10之1價有機基; f表示0≦f≦6之數; ✽表示結合鍵。)
式(13)中,R51 ~R53 、R55 ~R56 、R57 ~R60 所示碳數1~20之1價有機基,可舉例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癸基、十二基、十四基、十六基、十八基、二十基等之直鏈或分枝鏈之烷基;環戊基、環己基等之環烷基;乙烯基、烯丙基等之烯基;苯基、甲苯基等之芳基;3,3,3-三氟丙基、2-(全氟丁基)乙基、2-(全氟己基)乙基、2-(全氟辛基)乙基等鹵烷基等。
又,作為R51 ~R53 ,較佳為碳數1~20之1價有機基。又,較佳係式(13)中所含之所有R51 ~R53 中,90莫耳%以上為甲基者。
R55 ~R56 、R57 ~R60 所示烷氧基的碳數為1~20,較佳為1~12、更佳為1~6。又,烷氧基可為直鏈狀或分枝鏈狀。可舉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等。 作為R55 ~R56 、R57 ~R60 ,較佳為羥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1~20之1價有機基,更佳為羥基、甲氧基、甲基。
又,d為10≦d≦10000之數,較佳係100≦d≦2000。 又,e為0.1≦e≦1000之數,較佳係1≦e≦100。 又,作為d及e之和,較佳係依數量平均計為10以上且未滿1000,更佳係依數量平均計為30以上且未滿1000,特佳係依數量平均計為40以上且未滿800。
式(14)中,R61 ~R62 分別獨立表示碳數1~8之烷二基。 R61 所示烷二基之碳數較佳為1~6。另一方面,R62 所示烷二基之碳數較佳為1~4。 R61 ~R62 所示烷二基可為直鏈狀或分枝狀。作為烷二基,可舉例如甲烷-1,1-二基、乙烷-1,1-二基、乙烷-1,2-二基、丙烷-1,1-二基、丙烷-1,2-二基、丙烷-1,3-二基、丙烷-2,2-二基、丁烷-1,4-二基、戊烷-1,5-二基、己烷-1,6-二基等。此等之中,作為R61 ,較佳係丙烷-1,3-二基(三亞甲基);作為R62 ,較佳係乙烷-1,2-二基(二亞甲基)。
又,R63 ~R65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10之1價有機基。作為R63 ~R65 所示有機基,可舉例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癸基等之直鏈或分枝鏈之烷基;環戊基、環己基等之環烷基;乙烯基、烯丙基等之烯基;苯基、甲苯基等之芳基;乙醯基、丙醯基等之烷醯基;將此等基之氫原子之一部分或全部藉由選自鹵原子、羥基、烷氧基及羥烷氧基之取代基所取代的基,例如3,3,3-三氟丙基、2-(全氟丁基)乙基、2-(全氟己基)乙基、2-(全氟辛基)乙基等之鹵烷基;藉由與酸酐、環氧化合物、丙烯酸化合物間之反應所得的1價有機基(例如-COCH3 、-CH2 CH(OH)CH2 OH、-CH2 CH(OH)CH2 OCH2 CH2 OH)等。 作為R63 ~R65 ,特佳為氫原子,在R63 ~R65 之至少一者為氫原子時,剩餘基之一部分或全部亦可為藉由與上述酸酐、環氧化合物、丙烯酸化合物間之反應所得的1價有機基。 又,f表示0≦f≦6之數,較佳係0≦f≦3之數。
作為此種R54 ,具體而言可舉例如下述者。
[化19]
又,胺基改質聚矽氧之胺基當量,較佳為200g/mol~3萬g/mol、更佳為400g/mol~1萬g/mol、特佳為600g/mol~5000g/mol。 作為胺基改質聚矽氧,較佳為氨基封端二甲基聚矽氧烷(Amodimethicone)、胺乙基胺丙基二甲基聚矽氧烷、胺丙基二甲基聚矽氧烷。
胺基改質聚矽氧可使用市售物,亦可使用依常法進行合成而得者。作為胺基改質聚矽氧之市售物,可舉例如SF8451C、SF8452C、SF8457C(以上為東麗道康寧聚矽氧公司製)、KF8003、KF867(以上為GE東芝聚矽氧公司製)等之胺基改質聚矽氧油,或SM8704C(東麗道康寧聚矽氧公司製)等之氨基封端二甲基聚矽氧烷乳劑。又,胺基改質聚矽氧油亦可依乳劑之形式調配。又,胺基改質聚矽氧之乳劑可藉由機械性乳化(胺基改質聚矽氧與水之高剪切機械混合)、化學性乳化(將胺基改質聚矽氧與水及乳化劑進行乳化)、或此等之組合,或者藉由乳化聚合進行調製。
(聚醚‧烷基共改質聚矽氧) 上述聚醚‧烷基共改質聚矽氧係於具有聚矽氧鏈與聚醚基之共聚合體的側鏈或末端,導入了烷基(較佳為碳數6~20之烷基、更佳為碳數10~20之直鏈或分枝鏈之烷基)者。又,聚醚‧烷基共改質聚矽氧中亦包括於側鏈或末端進一步導入了聚矽氧樹枝狀聚合物基者。 作為聚醚‧烷基共改質聚矽氧所含之聚醚基,可舉例如聚氧伸乙基、聚氧伸丙基,亦可組合此等而含有。
聚醚‧烷基共改質聚矽氧之HLB較佳係2以上且6以下、更佳係3以上且5以下。 於此,本說明書中,HLB係表示親水性-親油性之平衡(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的指標,由小田‧寺村等人之下式所定義。
HLB=(Σ無機性值/Σ有機性值)×10
作為聚醚‧烷基共改質聚矽氧,具體而言可舉例如鯨蠟基PEG/PPG10-1二甲基聚矽氧烷[ABIL EM90、EM180(均為Evonik Japan公司製)、KF-6048(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月桂基PEG-9聚二甲基矽氧基乙基二甲基聚矽氧烷[KF-6038(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月桂基PEG/PPG-18/18甲基聚矽氧烷[DC5200(東麗道康寧公司製)]、月桂基PEG-10參(三甲基矽氧基)矽基乙基二甲基聚矽氧烷[ES-5300(東麗道康寧公司製)]等。
(聚甘油‧烷基共改質聚矽氧) 上述聚甘油‧烷基共改質聚矽氧係於具有聚矽氧鏈與聚甘油基之共聚合體的側鏈或末端,導入了烷基(較佳為碳數6~20之烷基、更佳為碳數10~20之直鏈或分枝鏈之烷基)者。又,聚甘油‧烷基共改質聚矽氧中亦包括於側鏈或末端進一步導入了聚矽氧樹枝狀聚合物基者。 聚甘油‧烷基共改質聚矽氧於25℃下之黏度較佳為1000mm2 /s以上且6000mm2 /s以下。 聚甘油‧烷基共改質聚矽氧之HLB較佳為2以上且6以下、更佳為3以上且5以下。
作為聚甘油‧烷基共改質聚矽氧,具體而言可舉例如月桂基聚甘油-3聚二甲基矽氧基乙基二甲基聚矽氧烷[KF-6105(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鯨蠟基二甘油基參(三甲基矽氧基)矽基乙基二甲基聚矽氧烷[ES-5600(東麗道康寧公司製)]等。
(兩末端型聚醚改質聚矽氧) 上述兩末端型聚醚改質聚矽氧係具有聚矽氧鏈與聚醚基之共聚合體,作為共聚合之形態,係於聚矽氧鏈之雙方末端鍵結了聚醚基者。 作為兩末端型聚醚改質聚矽氧所含之聚醚基,可舉例如聚氧伸乙基、聚氧伸丙基,亦可包含此等之組合。 兩末端型聚醚改質聚矽氧之HLB較佳為2以上且6以下、更佳為3以上且5以下。 作為兩末端型聚醚改質聚矽氧,具體而言可舉例如雙(PEG/PPG-14/14)二甲基聚矽氧烷[ABIL EM97(均為Evonik Japan公司製)]等。
尚且,成分(E)之聚合物可僅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成分(E)之含量係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0.01質量%以上、更佳為0.05質量%以上、又更佳為0.1質量%以上、特佳為1質量%以上;又,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15質量%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以下、又更佳為8質量%以下、再更佳為7.5質量%以下、特佳為3質量%以下。具體之範圍係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0.01質量%以上且15質量%以下、更佳為0.05質量%以上且10質量%以下、又更佳為0.1質量%以上且8質量%以下、再更佳為0.1質量%以上且7.5質量%以下、特佳為1質量%以上且3質量%以下。又,將成分(E)之含量設為3質量%以下時,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以及短期間之連續使用及洗淨後之彩妝之上妝感、持妝均特別優越。
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成分(E)相對於成分(A)、(B)、(C)及(D)之合計的含有質量比[(E)/{(A)+(B)+(C)+(D)}]為0.01以上且1以下。 又,含有質量比[(E)/{(A)+(B)+(C)+(D)}]係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為0.03以上、更佳為0.05以上、又更佳為0.1以上、特佳為0.3以上;又,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為0.95以下、更佳為0.9以下、又更佳為0.85以下、特佳為0.7以下。作為具體範圍,較佳為0.03以上且0.95以下、更佳為0.05以上且0.9以下、又更佳為0.1以上且0.85以下、特佳為0.3以上且0.7以下。又,將含有質量比[(E)/{(A)+(B)+(C)+(D)}]設為0.3以上時,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方面特別優越;又,在將含有質量比[(E)/{(A)+(B)+(C)+(D)}]設為0.7以下時,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以及短期間之連續使用及洗淨後之彩妝之上妝感、持妝均特別優越。
<成分(F)> 作為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由保存穩定性、使用感、肌膚改善效果等的觀點而言,除了成分(A)~(E)之外,較佳係進一步含有(F)水。 水之含量係由肌膚改善效果等的觀點而言,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30質量%以上、更佳為50質量%以上、特佳為60質量%以上;又,由使用感等的觀點而言,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99.99質量%以下、更佳為97.5質量%以下、特佳為95質量%以下。具體之範圍係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30質量%以上且99.99質量%以下、更佳為50質量%以上且97.5質量%以下、特佳為60質量%以上且95質量%以下。
<成分(G)> 作為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由保存穩定性、使用感、於肌膚之延展等的觀點而言,除了成分(A)~(E)之外,較佳係進一步含有(G)多元醇。又,亦可組合含有(F)水與(G)多元醇。 作為多元醇,可舉例如二醇類、甘油類、聚氧伸烷基甲基葡萄糖類、山梨醇、麥芽糖醇、山梨醇酐、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等。
作為二醇類,可舉例如乙二醇、丙二醇、1,3-丁二醇等之烷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聚乙二醇等之聚烷二醇。作為甘油類,可舉例如甘油、二甘油、聚甘油等。作為聚氧伸烷基甲基葡萄糖類,可舉例如聚氧伸乙基甲基葡萄糖、聚氧伸丙基甲基葡萄糖等。 此等之中,較佳為甘油類,特佳為甘油。 又,多元醇可僅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多元醇之含量係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0質量%以上、更佳為0.001質量%以上、特佳為5質量%以上,又,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60質量%以下、更佳為30質量%以下、特佳為20質量%以下。
又,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亦可含有其他之水性基劑(例如乙醇、丙醇等之碳數1~4之低級醇)等。
又,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亦可進一步含有上述以外的油性成分。 作為此種油性成分,可舉例如:流動石蠟、角鯊烷、凡士林等之烴油;鯨蠟基二甲基丁基醚、乙二醇二辛基醚、甘油單油基醚等之醚油;肉豆蒄酸辛基十二酯、棕櫚酸異丙酯、硬脂酸丁酯、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新戊二醇二癸酸酯、三辛酸甘油酯等之酯油;橄欖油等之植物油;二甲基聚矽氧烷、環狀二甲基聚矽氧烷、甲基苯基聚矽氧烷、羧基改質聚矽氧、醇改質聚矽氧、烷基改質聚矽氧、氟改質聚矽氧等之聚矽氧油;全氟烷基乙基磷酸、全氟烷基聚氧乙烯磷酸、全氟聚醚、聚四氟乙烯等之氟系油;膽固醇、植物固醇等之固醇類等。油性成分可僅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此等油性成分之含量係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0質量%以上且20質量%以下。
又,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亦可含有化妝料中通常使用之上述以外的有效成分或添加劑等。 作為此種有效成分或添加劑,可舉例如抗壞血酸、菸鹼醯胺、菸鹼酸等之水溶性維他命類;黃柏萃取物、甘草萃取物、蘆薈萃取物、木賊草萃取物、茶萃取物、黃瓜萃取物、丁香萃取物、胡蘿蔔萃取物、金縷梅萃取液、胎盤萃取物、海藻萃取物、七葉樹萃取物、柚子萃取物、羅漢柏萃取物、蜂王漿萃取物、桉樹萃取物、羅漢柏萃取液等之動、植物萃取液;氫氧化鉀、氫氧化鈉、三乙醇胺、碳酸鈉、精胺酸等之鹼;檸檬酸、酒石酸、乳酸、磷酸、琥珀酸、己二酸、麩胺酸等之酸;羧乙烯聚合物、海藻酸鈉、角叉菜膠、羧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瓜爾膠、三仙膠、羧甲基殼聚糖、玻尿酸鈉、甲基丙烯酸N,N-二甲胺基乙酯二乙基硫酸鹽‧N,N-二甲丙烯醯胺‧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之增黏劑等。此等可僅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可藉通常方法製造。例如可藉由下述製造方法進行製造,包含使含有成分(A)~(D)之油相成分、與含有水之水相成分(於使用成分(G)的情況,係含有水及成分(G)之水相成分)乳化的乳化步驟,並使用進一步含有成分(E)者作為乳化步驟所使用之油相成分及水相成分之任一者或兩者。 作為乳化組成物之製造方法,由保存穩定性等的觀點而言,較佳係包含使含有成分(A)~(D)之油相成分、與含有水及成分(E)之水相成分乳化之乳化步驟的製造方法。又,乳化步驟較佳係依含有質量比[(E)/{(A)+(B)+(C)+(D)}]成為0.01以上且1以下的方式進行。又,較佳係依各含量或含有質量比成為於乳化組成物中針對各含量或含有質量比所說明之上述範圍的方式進行。
乳化步驟中所使用之油相成分、水相成分可分別藉通常方法調製,乳化組成物之製造方法,亦可於乳化步驟之外包含調製油相成分之步驟及調製水相成分之步驟,但較佳係藉由加熱混合(較佳為依70~95℃、更佳為75~90℃進行加熱混合)調製油相成分、水相成分。 又,乳化步驟係除了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係進行加熱混合。乳化步驟之溫度較佳為70℃以上、更佳為75℃以上、又更佳為80℃以上;且,較佳為95℃以下、更佳為90℃以下。具體而言,較佳為70~95℃、更佳為75~90℃、又更佳為80~90℃。特佳係依此種溫度進行加熱混合。又,藉由將事先分別加熱之油相成分、水相成分混合,亦可製造出使油相成分與水相成分於高溫條件下共存的狀態。
又,乳化步驟之加熱時間,較佳為0.1小時以上、更佳為0.2小時以上、特佳為0.5小時以上;且,較佳為3小時以下、更佳為2小時以下、特佳為1小時以下。作為具體之範圍,較佳為0.1小時以上且3小時以下、更佳為0.2小時以上且2小時以下、特佳為0.5小時以上且1小時以下。
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之製造方法,更具體而言係如下述。亦即,將水及成分(E)(視需要尚包括成分(G))進行加熱混合使其均勻,作成水相成分。又,將成分(A)~(D)進行加熱混合使其均勻,作成油相成分。將此水相成分與油相成分依加熱條件混合均勻後,視需要進行冷卻,藉此可進行製造。
而且,根據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即使短期間連續使用,仍可改善將連續使用部位進行洗淨並進行彩妝時之上妝感及持妝。此種效果於洗淨後依短期間之連續使用而獲得的理由尚未闡明,但本案發明人等推測,成分(E)之聚合物由上方被覆而接黏落屑等皮膚表面的粗糙,或不僅成分(A)~(D)形成片層狀固體脂相,於使用時成分(E)之聚合物集中存在於上述片層狀固體脂相附近而改善落屑等皮膚表面粗造的作用被大幅增強,因此,即使短期間連續使用仍可改善皮膚表面粗糙(肌膚狀態),使皮膚本身成為上妝感及持妝良好者所致。 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係適合使用作為化妝料(更具體而言為皮膚保養用化妝料)。例如可作成乳液、凝膠、精華液等。 又,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係在將乳化組成物塗佈於皮膚後,在此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該粉底不易發生不均,可用於作為妝前劑等。
又,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可塗佈於皮膚(較佳係頭皮以外的皮膚,更佳為臉、身體、手足等)使用。此方法係適用作為皮膚保養方法。又,上述彩妝可為使用粉底或腮紅等之通常彩妝,視需要亦可使用通常的化妝水或乳液。又,於應用了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後,亦可在彩妝之前進行皮膚洗淨或毛巾拭乾。
又,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的乳化型式並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水中油型、油中水型,由使用感、肌膚改善效果等的觀點而言,較佳為水中油型乳化組成物。 又,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係除了保存穩定性、安全性、在塗膜上再塗佈粉底時無不均之外,進而由進行了彩妝時改善為上妝感、持妝良好之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係α型構造之凝膠。 α型構造可藉由X射線之構造解析確認。α型構造為六方晶系,其特徵在於,親油基相對於親水基層之面配置為直角,於Bragg角21~23∘附近出現尖銳之一處繞射波峰。
關於上述實施形態,本發明進一步揭示以下乳化組成物。 <1>一種乳化組成物,其含有下述成分(A)、(B)、(C)、(D)及(E),且成分(E)相對於成分(A)、(B)、(C)及(D)之合計的含有質量比[(E)/{(A)+(B)+(C)+(D)}]為0.01以上且1以下。 (A)選自神經鞘胺醇、神經鞘胺醇之鹽、假性神經鞘胺醇、假性神經鞘胺醇之鹽、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及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之1種或2種以上的化合物; (B)腦醯胺類; (C)甘油脂肪酸酯; (D)高級醇; (E)聚合物,其相對於鯨蠟醇100質量份於85℃混合25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之光穿透度為90%以上,且主鏈之玻璃轉移溫度Tg為25℃以下。 <2>如<1>之乳化組成物,其中,成分(A)較佳係選自下述一般式(2)所示天然型神經鞘胺醇、該天然型神經鞘胺醇之鹽、下述一般式(3)所示假性型神經鞘胺醇、該假性型神經鞘胺醇之鹽、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及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之1種或2種以上的化合物。
[化20]
(式(2)中, R7 表示亦可取代有羥基的碳數7~19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 Y1 表示亞甲基或次甲基; X5 、X6 及X7 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或乙醯氧基; X8 表示氫原子,或者與相鄰接之氧原子一起形成側氧基(其中,在Y1 為次甲基時,X5 與X6 之任一者為氫原子,另一者不存在;在X8 形成側氧基時,X7 不存在); R8 表示羥甲基或乙醯氧基甲基; a個之R1 各自獨立為氫原子或甲脒基,或者表示亦可具有選自羥基、羥烷氧基、烷氧基及乙醯氧基之取代基的總碳數1~4之直鏈或分枝鏈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 a表示2或3之數; 虛線部表示亦可為不飽和鍵。)
[化21]
(式(3)中, R9 表示亦可取代有羥基的碳數10~22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 X9 表示氫原子、乙醯基或甘油基; a個之R2 各自獨立為氫原子或甲脒基,或者表示亦可具有選自羥基、羥烷氧基、烷氧基及乙醯氧基之取代基的總碳數1~8之直鏈或分枝鏈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 a表示2或3之數。)
<3>如<2>之乳化組成物,其中,天然型神經鞘胺醇較佳係選自神經鞘胺醇、二氫神經鞘胺醇、植物鞘胺醇、鞘胺二醇(Sphingadienine)、去氫神經鞘胺醇、去氫植物鞘胺醇、及此等之N-烷基物的1種或2種以上;更佳係植物鞘胺醇 <4>如<2>或<3>之乳化組成物,其中,假性型神經鞘胺醇較佳係選自下述假性型神經鞘胺醇(i)~(iv)之1種或2種以上,更佳係假性型神經鞘胺醇(ii)。
[化22]
<5>如<1>至<4>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其中,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較佳係選自具有碳數12~24之醯基的N-醯基麩胺酸鹽、碳數12~24之脂肪酸鹽、及聚氧乙烯碳數12~24烷基醚磷酸鹽之1種或2種以上;更佳為具有碳數12~24之醯基的N-醯基麩胺酸鹽;又更佳為具有碳數12~20之醯基的N-醯基麩胺酸鹽,特佳為N-硬脂醯基-L-麩胺酸鹽。 <6>如<1>至<5>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其中,陽離子界面活性劑較佳為4級銨鹽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更佳為下述一般式(7)所示4級銨鹽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
[化23]
(式(7)中, R31 表示碳數6以上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 R32 表示碳數1~4之烷基; R33 及R34 分別獨立表示碳數1~4之烷基、或碳數6以上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 AN 表示成鹽陰離子。)
<7>如<1>至<5>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其中,陽離子界面活性劑較佳為二烷基二甲基銨鹽類,更佳為選自氯化二癸基二甲基銨及氯化二硬脂基二甲基銨之1種以上,又更佳為氯化二硬脂基二甲基銨。
<8>如<1>至<7>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其中,成分(A)之含量係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0.001質量%以上、更佳為0.05質量%以上、又更佳為0.1質量%以上、特佳為0.2質量%以上;又,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5質量%以下、更佳為1.5質量%以下、又更佳為1質量%以下、再更佳為0.8質量%以下、特佳為0.5質量%以下。
<9>如<1>至<8>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其中,成分(B)較佳係下述一般式(4)所示者,更佳係下述一般式(5)或(6)所示者。
[化24]
(式(4)中, R11 係表示亦可取代有羥基、羰基或胺基的碳數4~30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或者氫原子; Z表示亞甲基、次甲基或氧原子; X11 、X12 及X13 分別表示氫原子、羥基或乙醯氧基; X14 表示氫原子、乙醯基或甘油基,或者與相鄰接之氧原子一起形成側氧基(其中,Z為次甲基時,X11 與X12 之任一者為氫原子,另一者不存在;X14 形成側氧基時,X13 不存在); R12 及R13 分別獨立為氫原子、羥基、羥烷基(例如羥甲基、羥乙基等)或乙醯氧基甲基; R14 表示亦可取代有羥基、羥基或胺基、或者亦可於其主鏈具有醚鍵、酯鍵或醯胺鍵的碳數5~60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 R15 表示氫原子,或表示亦可具有選自羥基、羥烷氧基、烷氧基及乙醯氧基之取代基的總碳數1~30之直鏈或分枝鏈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又,R11 為氫原子、Z為氧原子時,R15 較佳係亦可具有選自羥基、羥烷氧基、烷氧基及乙醯氧基之取代基的總碳數10~30之烴基;又,R11 為烴基時,R15 較佳係表示氫原子,或亦可具有選自羥基、羥烷氧基、烷氧基及乙醯氧基之取代基的總碳數1~8之烴基); 虛線部表示亦可為不飽和鍵。)
[化25]
(式(5)中, R21 表示亦可取代有羥基的碳數7~19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 Z1 表示亞甲基或次甲次; X15 、X16 及X17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或乙醯氧基; X18 表示氫原子,或與相鄰接之氧原子一起形成側氧基(其中,Z1 為次甲基時,X15 與X16 之任一者為氫原子,另一者不存在。X18 形成側氧基時,X17 不存在); R22 表示羥烷基(例如羥甲基、羥乙基等)或乙醯氧基甲基; R23 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4之烷基; R24 為亦可取代有羥基的碳數5~30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羥基較佳為烷基),或表示於該羥基(羥基較佳為烷基)之ω末端經酯鍵結了亦可取代有羥基的碳數8~22之直鏈或分枝鏈的飽和或不飽和之脂肪酸者; 虛線部表示亦可為不飽和鍵。)
[化26]
(式(6)中, R25 表示亦可取代有羥基的碳數10~22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或者氫原子; X19 表示氫原子、乙醯基或甘油基; R26 為亦可取代有羥基或胺基的碳數5~22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羥基較佳為烷基),或表示於該羥基(羥基較佳為烷基)之ω末端經酯鍵結了亦可取代有羥基之碳數8~22之直鏈或分枝鏈的飽和或不飽和之脂肪酸者; R27 表示氫原子,或表示亦可取代有羥基、羥烷氧基、烷氧基或乙醯氧基的總碳數1~30之烴基(烴基較佳為烷基)。) <10>如<1>至<9>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其中,成分(B)之含量係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0.001質量%以上、更佳為0.05質量%以上、又更佳為1質量%以上、特佳為1.5質量%以上;又,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7質量%以下、又更佳為5質量%以下、特佳為4質量%以下。
<11>如<1>至<10>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其中,成分(C)較佳係具有碳數10~24之脂肪酸之殘基的甘油單脂肪酸酯,更佳係具有碳數16~24之脂肪酸之殘基的甘油單脂肪酸酯,特佳係具有碳數18~24之脂肪酸之殘基的甘油單脂肪酸酯。 <12>如<1>至<11>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其中,成分(C)之含量係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0.001質量%以上、更佳為0.05質量%以上、又更佳為0.1質量%以上、特佳為0.5質量%以上;又,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7質量%以下、又更佳為5質量%以下、再更佳為3質量%以下、特佳為1.6質量%以下。
<13>如<1>至<12>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其中,成分(D)較佳係碳數10~24之單元醇,更佳係碳數12~22之單元醇,特佳係碳數14~22之單元醇。 <14>如<1>至<13>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其中,成分(D)之含量係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0.001質量%以上、更佳為0.05質量%以上、又更佳為0.1質量%以上、特佳為0.6質量%以上;又,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7質量%以下、又更佳為5質量%以下、特佳為3質量%以下。 <15>如<1>至<14>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其中,成分(B)相對於成分(B)、(C)及(D)之合計的含有質量比[(B)/{(B)+(C)+(D)}],較佳為0.1以上、更佳為0.2以上;且,較佳為1以下、更佳為0.75以下、特佳為0.6以下。 <16>如<1>至<15>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其中,成分(C)相對於成分(C)及(D)之合計的含有質量比[(C)/{(C)+(D)}],較佳為0.1以上、更佳為0.25以上;且,較佳為1以下、更佳為0.75以下、特佳為0.65以下。
<17>如<1>至<16>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其中,成分(E)之聚合物係主鏈之玻璃轉移溫度Tg較佳為15℃以下、更佳為0℃以下、又更佳為-25℃以下、再更佳為-50℃以下、特佳為-100℃以下。 <18>如<1>至<17>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其中,相對於鯨蠟醇100質量份於85℃混合成分(E)之聚合物25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的光穿透度,較佳為92.5%以上、更佳為95%以上、又更佳為96%以上、特佳為98%以上;且,較佳為未滿100%。 <19>如<1>至<18>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其中,成分(E)之聚合物較佳為兩親媒性聚合物。 <20>如<19>之乳化組成物,其中,相對於水100質量份於65℃混合成分(E)之聚合物4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的光穿透度,較佳為78%以上、更佳為80%以上、又更佳為83%以上、特佳為85%以上;且,較佳為未滿100%、更佳為未滿95%。 <21>如<1>至<20>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其中,成分(E)聚合物較佳為陽離子性或非離子性之聚合物,更佳為陽離子性聚合物。
<22>如<1>至<21>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其中,成分(E)之聚合物較佳係具有選自有機聚矽氧烷鏈段、聚氧伸烷基鏈段及含有來自不飽和單體之重複構造單位的鏈段之1種或2種以上鏈段作為主鏈的聚合物;更佳係具有有機聚矽氧烷鏈段作為主鏈的聚合物。 <23>如<1>至<22>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其中,成分(E)之聚合物較佳係具有選自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鏈段、聚氧伸烷基鏈段、聚甘油鏈段及烷基鏈段之1種或2種以上鏈段作為側鏈的聚合物。 <24>如<1>至<21>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其中,成分(E)之聚合物較佳係具有選自有機聚矽氧烷鏈段、聚氧伸烷基鏈段及含有來自不飽和單體之重複構造單位的鏈段之1種或2種以上鏈段作為主鏈,且具有選自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鏈段、聚氧伸烷基鏈段、聚甘油鏈段及烷基鏈段之1種或2種以上鏈段作為側鏈的聚合物;更佳係具有選自有機聚矽氧烷鏈段作為主鏈,且具有選自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鏈段、聚氧伸烷基鏈段、聚甘油鏈段及烷基鏈段之1種或2種以上鏈段作為側鏈的接枝聚合物。
<25>如<1>至<21>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其中,成分(E)之聚合物較佳為選自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改質聚矽氧、胺基改質聚矽氧、聚醚‧烷基共改質聚矽氧、聚甘油‧烷基共改質聚矽氧、及兩末端型聚醚改質聚矽氧之1種或2種以上的聚合物;更佳為選自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改質聚矽氧、胺基改質聚矽氧、聚醚‧烷基共改質聚矽氧及聚甘油‧烷基共改質聚矽氧之1種或2種以上的聚合物;又更佳係選自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改質聚矽氧、聚醚‧烷基共改質聚矽氧、及聚甘油‧烷基共改質聚矽氧之1種或2種以上的聚合物;特佳為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改質聚矽氧。
<26>如<25>之乳化組成物,其中,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改質聚矽氧較佳係於構成主鏈之有機聚矽氧烷鏈段之至少2個矽原子上,經由含雜原子之伸烷基,使由下述一般式(11)所示重複單位所構成之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鏈段鍵結而成的有機聚矽氧烷,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鏈段的數量平均分子量為500~4000,構成主鏈之有機聚矽氧烷鏈段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0~200000的有機聚矽氧烷。
[化27]
(式(11)中,R41 表示氫原子、碳數1~22之烷基、芳烷基或芳基,t表示2或3。)
<27>如<25>或<26>之乳化組成物,其中,胺基改質聚矽氧係下述一般式(13)所示者;
[化28]
(式(13)中, R51 ~R53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或碳數1~20之1價有機基; R54 表示下述一般式(14)所示基; R55 ~R56 分別獨立表示羥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1~20之1價有機基、或下述一般式(14)所示基; R57 ~R60 分別獨立表現氫原子、羥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1~20之1價有機基、或下述一般式(14)所示基; d表示10≦d≦10000之數; e表示0.1≦e≦1000之數。)
[化29]
(式(14)中, R61 ~R62 分別獨立表示碳數1~8之烷二基; R63 ~R65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10之1價有機基; f表示0≦f≦6之數; ✽表示結合鍵。)
<28>如<1>至<27>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其中,成分(E)之含量係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0.01質量%以上、更佳為0.05質量%以上、又更佳為0.1質量%以上、特佳為1質量%以上;又,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15質量%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以下、又更佳為8質量%以下、再更佳為7.5質量%以下、特佳為3質量%以下。 <29>如<1>至<28>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其中,含有質量比[(E)/{(A)+(B)+(C)+(D)}]較佳為0.03以上、更佳為0.05以上、又更佳為0.1以上、特佳為0.3以上;且,較佳為0.95以下、更佳為0.9以下、又更佳為0.85以下、特佳為0.7以下。
<30>如<1>至<29>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其進一步含有(F)水。 <31>如<30>之乳化組成物,其中,水之含量係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30質量%以上、更佳為50質量%以上、特佳為60質量%以上;又,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較佳為99.99質量%以下、更佳為97.5質量%以下、特佳為95質量%以下。 <32>如<1>至<31>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其進一步含有(G)多元醇。
<33>如<1>至<32>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其較佳為水中油型或油中水型,更佳為水中油型。 <34>如<1>至<33>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其為α型構造之凝膠。
<35>一種皮膚保養方法(較佳係膚質改善方法),係包含將<1>至<34>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塗佈於皮膚的步驟。
<36>一種<1>至<34>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包含使含有成分(A)~(D)之油相成分、與含有水及成分(E)之水相成分乳化的乳化步驟。 <37>一種<1>至<34>中任一項之乳化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包含使含有成分(A)~(D)之油相成分、與含有水及成分(E)之水相成分,依含有質量比[(E)/{(A)+(B)+(C)+(D)}]成為0.01以上且1以下之方式進行乳化的乳化步驟。 <38>如<36>或<37>之製造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調製含有成分(A)~(D)之油相成分的油相成分調製步驟;與調製含有水及成分(E)之水相成分的水相成分調製步驟。 <39>如<36>至<38>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乳化步驟之溫度較佳為70℃以上、更佳為75℃以上、又更佳為80℃以上;且,較佳為95℃以下、更佳為90℃以下。 [實施例]
以下列舉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等實施例。
(實施例1~5、7~9、比較例2、4、5  水中油型乳化化妝料) 依照表1~2所示配方,依以下方法調製水中油型乳化化妝料。 亦即,將表1~2中之片層狀固體脂相成分均勻混合,加熱至85℃使其溶解。另外,將表1~2之聚合物成分及水相成分於85℃混合均勻。將此混合物加入至事先加熱為85℃之上述片層狀固體脂相成分中,繼續於85℃攪拌30分鐘使其均勻後,於攪拌下冷卻至25℃。
(實施例6  水中油型乳化化妝料) 依照表1所示配方,依以下方法調製水中油型乳化化妝料。 亦即,將表1中之片層狀固體脂相成分均勻混合,加熱至85℃使其溶解,於持續於85℃進行攪拌之下,對此片層狀固體脂相成分加入表1中之水相成分使其均勻。接著,將此混合物於攪拌下冷卻至25℃後,加入表1中之聚合物成分並攪拌30分鐘使其均勻。
(比較例1  水中油型乳化化妝料) 依照表2所示配方,依以下方法調製水中油型乳化化妝料。 亦即,將表2中之片層狀固體脂相成分均勻混合,加熱至85℃使其溶解,於持續於85℃進行攪拌之下,對此片層狀固體脂相成分加入表2中之水相成分使其均勻後,於攪拌下冷卻至25℃。
(比較例3  化妝料) 依表2所示配方,將表2中之聚合物成分及水相成分於25℃混合,調製化妝料。
針對上述實施例1~9、比較例1~5所得化妝料,依照以下方法及基準進行評價。評價結果示於表1~2。
(1)化妝料塗佈後之粉底無不均 由專業官能檢查員5名,將實施例或比較例之化妝料600mg塗佈於全臉後,再將市售之粉底塗佈於全臉,依以下基準評價塗佈了該粉底時之不均程度。評價結果依5名之合計值表示。
(不均程度之評價基準) 1分:不均 2分:稍不均 3分:中間程度 4分:不太有不均情形,呈均勻 5分:無不均情形,相當均勻
(2)化妝料3日連續使用及洗淨後之彩妝之上妝感 由專業官能檢查員5名,將實施例或比較例之化妝料依每次600mg、早晚共2次/日、3日,塗佈於全臉。將此連續使用了3日的部位充分洗淨及馴化後,塗佈市售之化妝水及乳液,再將市售之粉底塗佈於全臉,依以下基準評價塗佈了該粉底時之上妝感。評價結果依5名之合計值表示。
(上妝感之評價基準) 1分:上妝感差 2分:上妝感稍差 3分:中間程度 4分:上妝感稍良好 5分:上妝感良好
(3)化妝料3日連續使用及洗淨後之彩妝之持妝 由專業官能檢查員5名,將實施例或比較例之化妝料依每次600mg、早晚共2次/日、3日,塗佈於全臉。將此連續使用了3日的部位充分洗淨及馴化後,塗佈市售之化妝水及乳液,再將市售之粉底60mg塗佈於全臉。粉底塗佈經過5小時後,對該塗佈部位進行黏著性帶之貼附及剝離,以附著於黏著性帶之粉底的量為指標,依以下基準藉目視評價經過5小時後之粉底的持妝(於肌膚之殘存程度)。評價結果依5名之合計值表示。
(持妝之評價基準) 1分:粉底完全未殘留於肌膚(未附著於帶上) 2分:粉底幾乎未殘留於肌膚 3分:粉底不太殘留於肌膚 4分:粉底稍殘留於肌膚 5分:粉底相當程度殘留於肌膚
[表1]
成分(質量%) 實施例
1 2 3 4 5 6 7 8 9
片 層 狀 固 體 脂 相 (A) 植物鞘胺醇 0.20    0.20                  
1-(2-羥乙基胺基)-3-異硬脂基氧基-2-丙醇    0.30       0.30 0.30 0.30 0.30 0.30
氯化二硬脂基二甲基銨       0.40                  
硬脂醯基麩胺酸          0.50               
(B) N-(十六烷氧基羥丙基)-N-羥乙基十六醯胺    3.00 1.50 4.00 3.00 3.00 3.00 3.00 3.00
腦醯胺Type 2(Cosmo FARM公司製) 1.50                        
(C) 單二十二酸甘油脂    1.00 0.90 1.50 1.00 1.00 1.00 1.00 1.00
單硬脂酸甘油脂 0.90                        
(D) 鯨蠟醇    1.00 0.60 1.50 1.00 1.00 1.00 1.00 1.00
二十二醇 0.60                        
聚 合 物 (E) 聚(N-丙醯基伸乙基亞胺)改質聚矽氧*1 2.00 2.00 2.00 2.00 4.00 4.00         
聚(N-丙醯基伸乙基亞胺)改質聚矽氧*2                   2.00      
聚醚‧烷基共改質聚矽氧*3                      2.00   
聚甘油‧烷基共改質聚矽氧*4                         2.00
(E’) 羥丙基澱粉磷酸*5                           
高聚合聚矽氧*6                           
水 相 甘油       10.00 5.00               
L-麩胺酸 0.12 0.20 0.12    0.20 0.20 0.20 0.20 0.20
L-精胺酸          0.15               
精製水 平衡 平衡 平衡 平衡 平衡 平衡 平衡 平衡 平衡
合計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A)+(B)+(C)+(D) 3.20 5.30 3.60 7.50 5.30 5.30 5.30 5.30 5.30
(E)總量 2.00 2.00 2.00 2.00 4.00 4.00 2.00 2.00 2.00
(E)/{(A)+(B)+(C)+(D)} 0.63 0.38 0.56 0.27 0.75 0.75 0.38 0.38 0.38
評價 化妝料塗佈後之粉底無不均 25 25 25 24 23 23 25 24 24
化妝料3日連續使用及洗淨後之彩妝之上妝感 25 24 23 24 25 22 23 22 22
化妝料3日連續使用及洗淨後之彩妝之持妝 25 24 23 24 25 22 23 22 22
[表2]
成分(質量%) 比較例
1 2 3 4 5
片層狀固體脂相 (A) 植物鞘胺醇               
1-(2-羥乙基胺基)-3-異硬脂基氧基-2-丙醇 0.30 0.30    0.30 0.30
氯化二硬脂基二甲基銨               
硬脂醯基麩胺酸               
(B) N-(十六烷氧基羥丙基)-N-羥乙基十六醯胺 3.00 3.00    3.00 3.00
腦醯胺Type 2(Cosmo FARM公司製)               
(C) 單二十二酸甘油脂 1.00 1.00    1.00 1.00
單硬脂酸甘油脂               
(D) 鯨蠟醇 1.00 1.00    1.00 1.00
二十二醇               
聚合物 (E) 聚(N-丙醯基伸乙基亞胺)改質聚矽氧*1    8.00 4.00      
聚(N-丙醯基伸乙基亞胺)改質聚矽氧*2               
聚醚‧烷基共改質聚矽氧*3               
聚甘油‧烷基共改質聚矽氧*4               
(E’) 羥丙基澱粉磷酸*5          2.00   
高聚合聚矽氧*6             2.00
水相 甘油               
L-麩胺酸 0.20 0.20    0.20 0.20
L-精胺酸               
精製水 平衡 平衡 平衡 平衡 平衡
合計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A)+(B)+(C)+(D) 5.30 5.30 0.00 5.30 5.30
(E)總量 0.00 8.00 4.00 0.00 0.00
(E)/{(A)+(B)+(C)+(D)} 0.00 1.51 0.00 0.00
評價 化妝料塗佈後之粉底無不均 15 8 5 8 10
化妝料3日連續使用及洗淨後之彩妝之上妝感 10 16 5 13 10
化妝料3日連續使用及洗淨後之彩妝之持妝 8 16 5 13 10
(實施例10~11  水中油型乳化化妝料) 除了依照表3所示配方之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調製水中油型乳化化妝料。 針對實施例10~11所得化妝料,依照上述方法及基準評價化妝料塗佈後之粉底無不均。評價結果示於表3。
[表3]
成分(質量%) 實施例10 實施例11
片層狀 固體脂相 (A) 植物鞘胺醇 0.40 0.80
(B) 腦醯胺Type 2(Cosmo FARM公司製) 3.00 6.00
(C) 單硬脂酸甘油脂 1.80 3.60
(D) 鯨蠟醇 1.20 2.40
聚合物 (E) 聚(N-丙醯基伸乙基亞胺)改質聚矽氧*7 4.00 8.00
水相 L-麩胺酸 0.24 0.48
精製水 平衡 平衡
合計 100.00 100.00
(A)+(B)+(C)+(D) 6.40 12.80
(E)總量 4.00 8.00
(E)/{(A)+(B)+(C)+(D)} 0.63 0.63
化妝料塗佈後之粉底無不均 23 22
(實施例12~13  水中油型乳化化妝料) 除了依照表4所示配方之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調製水中油型乳化化妝料。 針對實施例12~13所得化妝料,依照上述方法及基準評價化妝料塗佈後之粉底無不均。評價結果示於表4。
[表4]
成分(質量%) 實施例12 實施例13
片層狀 固體脂相 (A) 植物鞘胺醇 0.10 1.50
(B) 腦醯胺Type 2(Cosmo FARM公司製) 0.05 7.00
(C) 單硬脂酸甘油脂 0.10 5.00
(D) 鯨蠟醇 0.10 5.00
聚合物 (E) 聚(N-丙醯基伸乙基亞胺)改質聚矽氧*7 0.10 7.50
水相 L-麩胺酸 0.06 0.9
精製水 平衡 平衡
合計 100.00 100.00
(A)+(B)+(C)+(D) 0.35 18.50
(E)總量 0.10 7.50
(E)/{(A)+(B)+(C)+(D)} 0.29 0.41
化妝料塗佈後之粉底無不均 21 24
表中符號分別如以下所示。 *1:根據日本專利特開2008-143820號公報合成例2之記載所調製者(主鏈之Tg:-121℃,相對於鯨蠟醇100質量份於85℃混合25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的光穿透度:98%,電荷密度:0.1meq/g) *2:根據日本專利特開2008-143820號公報合成例1之記載所調製者(主鏈之Tg:-121℃,相對於鯨蠟醇100質量份於85℃混合25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的光穿透度:96%,電荷密度:0.045meq/g) *3: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KF-6048(主鏈之Tg:-121℃,相對於鯨蠟醇100質量份於85℃混合25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的光穿透度:98%) *4: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KF-6105(主鏈之Tg:-121℃,相對於鯨蠟醇100質量份於85℃混合25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的光穿透度:98%) *5:AkzoNobel股份有限公司製Structure XL(相對於鯨蠟醇100質量份於85℃混合25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的光穿透度:30%) *6: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KF96-10000CS(主鏈之Tg:-121℃,相對於鯨蠟醇100質量份於85℃混合25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的光穿透度:30%) *7:根據日本專利特開2009-24114號公報實施例8之記載所調製者(主鏈之Tg:-121℃,相對於鯨蠟醇100質量份於85℃混合25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的光穿透度:98%,電荷密度:0.3meq/g,相對於水100質量份於65℃混合聚合物4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的光穿透度:87.4%,相對於水100質量份於65℃混合聚合物1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的黏度:2.5mPa‧s)

Claims (4)

  1. 一種乳化組成物,其含有下述成分(A)、(B)、(C)、(D)及(E),且成分(E)相對於成分(A)、(B)、(C)及(D)之合計的含有質量比[(E)/{(A)+(B)+(C)+(D)}]為0.1以上且0.85以下;(A)選自神經鞘胺醇、神經鞘胺醇之鹽、假性神經鞘胺醇、假性神經鞘胺醇之鹽、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及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之1種或2種以上的化合物;(B)選自CERAMIDE 1、CERAMIDE 2、CERAMIDE 3、CERAMIDE 5、CERAMIDE 6 II、假性型腦醯胺之1種或2種以上的腦醯胺類;(C)甘油脂肪酸酯;(D)高級醇;(E)選自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改質聚矽氧、聚醚‧烷基共改質聚矽氧、聚甘油‧烷基共改質聚矽氧之1種或2種以上的聚合物,其相對於鯨蠟醇100質量份於85℃混合25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之光穿透度為90%以上,且主鏈之玻璃轉移溫度Tg為25℃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乳化組成物,其為α型構造之凝膠。
  3. 一種乳化組成物之製造方法,該乳化組成物係含有下述成分(A)、(B)、(C)、(D)、(E)及(F),且成分(E)相對於成分(A)、(B)、(C)及(D)之合計的含有質量比[(E)/{(A)+(B)+(C)+(D)}]為0.1以上且0.85以下者;該製造方法係包含使含有成分(A)~(D)之油相成分、與含有水及成分(E)之水相成分於70~95℃進行乳化的乳化步驟; (A)選自神經鞘胺醇、神經鞘胺醇之鹽、假性神經鞘胺醇、假性神經鞘胺醇之鹽、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及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之1種或2種以上的化合物;(B)選自CERAMIDE 1、CERAMIDE 2、CERAMIDE 3、CERAMIDE 5、CERAMIDE 6 II、假性型腦醯胺之1種或2種以上的腦醯胺類;(C)甘油脂肪酸酯;(D)高級醇;(E)選自聚(N-醯基伸烷基亞胺)改質聚矽氧、聚醚‧烷基共改質聚矽氧、聚甘油‧烷基共改質聚矽氧之1種或2種以上的聚合物,其相對於鯨蠟醇100質量份於85℃混合25質量份後,於25℃進行測定時之光穿透度為90%以上,且主鏈之玻璃轉移溫度Tg為25℃以下;(F)水。
  4. 一種膚質改善方法,係包含將請求項1或2之乳化組成物塗佈於皮膚的步驟。
TW109119656A 2019-06-11 2020-06-11 乳化組成物 TWI8385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09096 2019-06-11
JP2019109096 2019-06-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2339A TW202112339A (zh) 2021-04-01
TWI838540B true TWI838540B (zh) 2024-04-1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28248B2 (en) Method of forming a silicone layer
US10835480B2 (en) Method of forming a silicone layer
JP6633004B2 (ja) 濃縮コンディショナーを用いて毛髪を処理する方法
US20170304186A1 (en) Method of forming a silicone layer
JP2017523145A (ja) 濃縮コンディショナーを用いて毛髪を処理する方法
WO2018112284A1 (en) Method of conditioning the hair
CN110545789A (zh) 包括施用基础组合物和包含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组合物的用于处理角蛋白纤维的美容方法
JP6225007B2 (ja) ゲル状毛髪化粧料
JP5138478B2 (ja) 毛髪化粧料
JP2002308723A (ja) 外用剤
TWI838540B (zh) 乳化組成物
CN113891908B (zh) 预交联有机聚硅氧烷的水性分散体
US20220096358A1 (en) Hair care system, hair care method and use of a hair care system
JP7223479B2 (ja) 乳化組成物
TW202112339A (zh) 乳化組成物
JP2010013406A (ja) 毛髪化粧料
JP5731739B2 (ja) 非イオン界面活性剤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化粧料及び外用剤
JP7482608B2 (ja) 乳化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2722243B2 (ja) 毛髪化粧料
JP6484269B2 (ja) コンディショナー組成物
CN109152723A (zh) 氨基甲酸酯官能化的有机聚硅氧烷的含水乳液
WO2010114175A1 (ja) 新規アシル酸性アミノ酸エステル
JP2023179978A (ja) 自動洗髪機用組成物
JP2623388B2 (ja) 毛髪化粧料
JPH05221833A (ja) 毛髪化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