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2900B - 測距感測器、檢測感測器、測距方法及電子機器 - Google Patents

測距感測器、檢測感測器、測距方法及電子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2900B
TWI832900B TW108133740A TW108133740A TWI832900B TW I832900 B TWI832900 B TW I832900B TW 108133740 A TW108133740 A TW 108133740A TW 108133740 A TW108133740 A TW 108133740A TW I832900 B TWI832900 B TW I8329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etection
receiving
distance
sens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3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6597A (zh
Inventor
大木光晴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6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65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2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290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3/00Measuring distances in line of sight; Optical rangefinders
    • G01C3/02Details
    • G01C3/06Use of electric means to obtain final indic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97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5/00Manufacturing, calibrating, cleaning, or repairing instruments or devices referred to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3/00Measuring distances in line of sight; Optical rangefind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08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88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7/93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 G01S17/931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of land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 Measurement Of Optical Distanc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測距感測器(2),其具備:發光部(110),其向對象物照射光;受光部(120),其接收自對象物反射之來自發光部(110)之光;及運算部(150),其基於藉由受光部(120)所取得之受光資料,算出自受光部(120)至對象物之距離;且運算部(150)將藉由受光部(120)接收自發光部(110)對隔開特定距離而設置之基準物照射且於基準物反射之發光部(110)之光所得的檢測用受光資料與特定資料進行比較,而控制對於使用者之通知處理。

Description

測距感測器、檢測感測器、測距方法及電子機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測距感測器、檢測感測器、測距方法及電子機器。
近年來,針對各種感測器開發了各種技術。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列舉了一種測距感測器,並揭示有用以提高該測距感測器之可靠性之技術。具體而言,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了一種製造測距感測器,並於工廠出貨階段進行感測器精度檢查之技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3-2981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但如上所述之感測器有於使用過程中產生經年劣化,或視使用環境而感測器精度下降之情形。使用者無法於測定時知道此種感測器之經年劣化之狀態,或知道於使用環境下是否得到了準確資料。鑒於上述情況,而要求開發一種能由使用者適當確認感測器之動作可靠性之技術。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測距感測器,其具備:發光部,其向對象物照射光;受光部,其接收自上述對象物反射之來自上述發光部之光;及運算部,其基於由上述受光部取得之受光資料,算出自上述受光部至上述對象物之距離;且上述運算部將由上述受光部接收自上述發光部對隔開特定距離而設置之基準物照射且於上述基準物反射之上述發光部之光所得的檢測用受光資料與特定資料進行比較,而控制對於使用者之通知處理。
又,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檢測感測器,其具備:受光部,其接收來自外部之光;及運算部,其處理由上述受光部所取得之受光資料;且上述運算部將上述受光部接收來自隔開特定距離而設置之基準物之光所取得的檢測用受光資料與特定資料進行比較,而控制對於使用者之通知處理。
又,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測距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驟:向對象物照射第1光;接收自上述對象物反射之上述第1光;基於接收上述第1光所取得之受光資料,算出自上述第1光之照射點至上述對象物之距離;對隔開特定距離而設置之基準物照射第2光;及將接收於上述基準物反射之上述第2光所取得的檢測用受光資料與特定資料進行比較,而控制對於使用者之通知處理。
又,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機器,其具備使用時自殼體突出之測距感測器,且上述測距感測器具有:發光部,其向對象物照射光;受光部,其接收自上述對象物反射之來自上述發光部之光;及運算部,其基於由上述受光部取得之受光資料,算出自上述受光部至上述對象物之距離;上述運算部將上述受光部接收由上述發光部對隔開特定距離而設置於上述殼體之基準物照射且於上述基準物反射之上述發光部之光所取得的檢測用受光資料與特定資料進行比較,而控制對於使用者之通知處理。
以下,參照隨附圖式,對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詳細地進行說明。再者,於本說明書及圖式中,對具有實質上相同之功能構成之構成要素標註相同之符號,藉此省略重複說明。
再者,說明以如下順序進行。 1.技術概要 2.第1實施形態(偏差檢測、修正) 2.1.彈出式 2.1.1.外觀 2.1.2.構成與功能 2.1.3.偏差檢測之動作流程 2.1.4.偏差修正之動作流程 2.2.充電座式 2.2.1.外觀 2.2.2.偏差檢測之動作流程 2.2.3.偏差修正之動作流程 3.第2實施形態(發光部之偏差檢測) 3.1.彈出式 3.1.1.構成與功能 3.1.2.偏差檢測之動作流程 3.2.充電座式 3.2.1.構成 3.2.2.偏差檢測之動作流程 4.第3實施形態(受光部之偏差檢測) 4.1.偏差檢測 4.1.1.彈出式 4.1.1.1.構成 4.1.1.2.偏差檢測之動作流程 4.1.2.充電座式 4.1.2.1.構成 4.1.2.2.偏差檢測之動作流程 4.2.黑位準修正 4.2.1.彈出式 4.2.1.1.構成 4.2.1.2.偏差檢測之動作流程 4.2.2.充電座式 4.2.2.3.構成 4.2.2.3.偏差檢測之動作流程 5.對電子機器之應用例 6.對移動體之應用例
(1.技術概要) 參照圖1,列舉測距感測器作為檢測感測器之一例,對技術概要進行說明。圖1係表示測距感測器之一例之圖。測距感測器2於測距感測器2內具備照射光之發光部10、及接收發光部10所照射之光之受光部20。測距感測器2自發光部10向對象物X照射光,並由受光部20接收自對象物X反射之光,藉此測定自測距感測器2至對象物X之距離Lx。於受光部20之受光側,例如具備將自對象物X反射之光高效聚集之透鏡構造。又,於發光部10之發光側,例如具備漫射體以能向對象物X之全體照射光。
此種測距感測器2存在反覆使用後產生經年劣化,或視使用環境而於距離之測定中產生偏差之可能性。測定偏差可能由發光部10之光之照射之開始時序、與受光部20之受光之開始時序產生偏差而導致。其原因在於,測距感測器2係假定已知表示發光部10開始照射光之發光時序、及受光部開始受光之受光時序,而測定至對象物X為止之光之往返時間。測距感測器2係藉由用光之往返時間乘以光速再除以2而算出自測距感測器2至對象物X之距離。因此,若於發光時序與受光時序產生偏差,則測定所得之距離資料被賦予與偏差時間乘以光速再除以2所得之值相當之偏移,從而於測定距離產生偏差。
於本發明之技術中,使用者使用測距感測器2算出自測距感測器2至對象物X之距離前,對使用者提示測距感測器2有可能產生測定偏差等動作可靠性,藉此提高使用者之使用上之舒適性。又,於測距感測器2產生了測定偏差之情形時,算出對至對象物X為止之測定偏差加以修正後之距離作為修正距離。藉此,使用者能進行更準確之距離測定。
(2.第1實施形態) 於本項中,列舉彈出方式之構造與充電座方式之構造,作為檢測測距感測器2有可能產生測定偏差之構造之一例,對測定偏差之檢測方法、測定偏差之修正方法進行說明。 (2.1.彈出方式) (2.1.1.外觀) 首先,參照圖2對彈出方式之測距感測器2進行說明。圖2係表示具備彈出方式之測距感測器2之資訊處理終端的殼體3之一例之圖。殼體3例如為長方體,於6面中之1面具備測距感測器2。測距感測器2被設置為能相對於殼體3而出沒即能自殼體3突出,例如,於使用測距感測器2時(例如,於利用測距感測器2測量距離時),自殼體3出現,藉此能測定距離,於不利用測距感測器2測量距離時,使其埋設於殼體3。藉由具有此種構造,而使殼體3之便攜性提高。例如,所謂資訊處理終端包括智慧型手機等電子機器。
於測距感測器2,設置有發光部110與受光部120,當測距感測器2自殼體3出現時,向對象物X照射光,並由受光部20接收發光部10所照射並自對象物X反射之光,藉此測定自測距感測器2至對象物X之距離Lx。
於殼體3之內部,能檢測出該等發光部110及受光部120之測定偏差之基準物設置於與發光部110及受光部120對向之位置,藉由使用基準物能檢測出測定偏差。於殼體3之1面設置有顯示區域31,藉此使用者能確認測定偏差之檢測結果。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將檢測結果顯示於顯示區域而對使用者提示檢測結果,但亦可藉由資訊處理終端具有聲音等之輸出裝置而利用聲音對使用者提示檢測結果。
(2.1.2.構成與功能) 參照圖3及圖4,對具備彈出方式之測距感測器2的資訊處理終端之殼體之構造與功能進行說明。圖3表示自具備測距感測器之1面之正上方觀察圖2所示之殼體3所見之圖,圖4係自橫向觀察圖2所示之殼體3所見之圖。
參照圖3所示,鏡80作為基準物與測距感測器2對向地隔開距離L1而設置於殼體3。測距感測器2自發光部110對鏡80照射光,並由受光部120接收自鏡80反射之光,藉此檢測測定偏差。距離L1可為任意長度,只要與鏡80相距之距離已知即可。
參照圖4所示,於自橫向觀察殼體3之情形時之殼體3的長邊延伸之方向之一側具備測距感測器2,於測距感測器2之短邊延伸之方向,與測距感測器2對向而設置有鏡80。測距感測器2能於殼體3之長邊延伸之方向上移動,能相對於殼體3而出沒。測定偏差之檢測係在測距感測器2埋設於殼體3時,使用鏡80而進行。
參照圖5,對殼體3上具備之各種構造與功能進行說明。圖5係表示具有檢測測定偏差之各種構造的檢測機構之一例之方塊圖。測定偏差之檢測機構100包含測距感測器2及與測距感測器2對向而設置之鏡80。
於測距感測器2,設置有發光部110、受光部120、控制部130、記憶部140、運算部150、輸出端子160。
發光部110具有對作為基準物之鏡80照射光之功能。發光部110例如包含發出紅外光之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光源,依照控制部130之控制,開啟/斷開紅外光之發出。發光部110能以特定之發光圖案(反覆開啟/斷開之圖案)發出紅外光。
受光部120具有接收自發光部110照射且自鏡80反射之光,而產生受光資料之功能。受光部120將所產生之受光資料向記憶部140輸出。受光資料可為所接收到之光量、色彩等各種資料。又,受光部120亦具有接收自發光部110照射且自對象物X反射之光,而產生用於測定自發光部110至對象物X之距離時之測定資料之功能。
受光部120只要至少以IR(紅外光)方式進行受光即可。例如,受光部120可為包含紅外線感測器之RGB感測器等。
於測距感測器2中,如上所述,受光部120接收由發光部110發出之光而進行測距。作為由發光部110發光並由受光部120受光而藉此進行測距之方法,可例示方法(dToF法)或方法(iToF法)等,該方法(dToF法)係脈衝照射紅外光,直接計測直至於被攝體之表面反射而返回為止之時間,該方法(iToF法)係調變紅外光,並基於照射時之光之相位與反射而返回之光之相位之相位差進行計算。
又,受光部120亦可使用結構寫入法等,進行至被攝體之測距。所謂結構寫入法係指藉由對物體之表面投射特殊設計之光圖案,並分析該被投射圖案之變形而推定至物體之距離之方法。
控制部130具有對發光部110與受光部120進行發光及受光之指示之功能。控制部130對發光部110指示發光,藉由該指示,發光部110照射光。又,控制部130對受光部120指示受光,藉由該指示,受光部120開始受光。
記憶部140具有取得並記憶藉由受光部120所獲得之受光資料或測定資料之功能。記憶部140不僅可進行永久記憶,亦可進行暫時記憶。
受光資料包含:基準資料,其係預先取得,根據自基準物反射之光獲得;及檢測用受光資料,其係於檢測測定偏差時根據自基準物反射之光獲得。基準資料可為測距感測器出貨時或製造時等,接收自基準物反射之光而預先取得之基準資料。
運算部150具有基於發光部110之發光時序、及受光部120之受光時序,算出至對象物之距離之功能。詳細而言,運算部150使用直至自發光部110照射之光到達對象物且來自該對象物之反射光返回至受光部為止所耗費之時間,算出距離。運算部150藉由用光之往返時間乘以光速再除以2,而算出自測距感測器2至對象物X之距離。
運算部150於算出至對象物X之距離前,取得自發光部110照射之光到達作為基準物之鏡80且由受光部120接收來自鏡80之反射光而取得的檢測用受光資料。
運算部150具有將記憶部140中記憶之基準資料與檢測用受光資料進行比較,而控制對於使用者之通知處理之功能。對於使用者之通知處理並不限於顯示,亦可藉由聲音而進行,還可將顯示與聲音加以組合。又,對於使用者之通知處理亦可為變更測距感測器2或具備測距感測器2之資訊處理終端進行的動作之一部分之處理。
進而,運算部150算出基準資料與檢測用受光資料之差分,對是否存在該差分進行判斷而控制對於使用者之通知處理。詳細而言,運算部150亦可對該差分是否處於特定範圍內進行判斷。若該差分為特定範圍以上,則視為特定資料與檢測用受光資料之間存在差分,控制對於使用者之通知處理。
再進而,運算部150亦可根據檢測用受光資料與基準資料之大小關係,而控制通知處理之通知內容。於對於使用者之通知處理係藉由顯示而進行之情形時,運算部150可根據檢測用受光資料與基準資料之大小關係而使顯示內容變化。
具體而言,運算部150亦可在檢測用受光資料大於基準資料時,進行測距感測器2產生了故障之顯示。另一方面,亦可在檢測用受光資料小於基準資料時,進行測距感測器2需要進行修理之顯示。藉由如此地根據大小關係使顯示內容變化,能對測定偏差之有無之檢測結果添加測定偏差之程度資訊而提示給使用者。再者,例如,若於偏差檢測時上述差分為特定範圍以上,則亦可採用在測距感測器2進行測距時使測距感測器2不作動等變更通知內容以外之方法,進行對於使用者之通知處理。
運算部150將根據上述差分而選擇之對於使用者之通知內容向輸出端子160輸出,經由輸出端子160進行對於使用者之通知處理。
又,運算部150除了藉由檢測測定偏差而進行之對於使用者之通知處理以外,亦具有進行測定偏差之修正之功能。
輸出端子160藉由運算部150之控制,向各種裝置輸出對於使用者之通知處理。具體而言,輸出端子160於顯示對於使用者之通知處理時,藉由顯示裝置進行通知處理,於採用聲音時,藉由聲音輸出裝置進行通知處理。
(2.1.3.偏差檢測之動作流程) 參照圖6及圖7,對圖5中所說明之各構成之動作流程進行說明。圖6表示取得作為用以檢測測定偏差之基準之基準資料之動作流程(S100),圖7表示使用基準資料進行測定偏差之檢測之動作流程(S200)。
參照圖6所示,首先,使測距感測器2成為收納於殼體3中之狀態(S102)。所謂收納狀態表示測距感測器2埋設於殼體3內之狀態。
其次,發光部110發光而對殼體3具備之鏡80照射光,受光部120接收照射至鏡80且反射之光(S104)。藉由該受光,於受光部120產生受光資料。
其次,將藉由受光部120所獲得之受光資料作為基準資料記憶於記憶部140中(S106)。
至此,對測距感測器2中之基準資料之取得動作流程進行了說明。再者,基準資料之取得動作亦可於測距感測器2之製品出貨前進行,並預先將基準資料記憶於測距感測器2內。或,亦可由使用者適當進行基準資料之取得,藉此記憶基準資料。於測距感測器2中,使用如此取得之基準資料進行測定偏差之檢測。
參照圖7,對使用基準資料之測定偏差之檢測進行說明。
首先,由測距感測器2對使用者是否已按下彈出方式之測距感測器2進行判定(S202)。若判定使用者已按下測距感測器2(S202/是),則推進至下一處理。另一方面,若判定使用者未按下測距感測器2(S202/否),則繼續進行使用者是否已按下測距感測器2之判斷。
於彈出方式之測距感測器2中,使用者一旦按下測距感測器2,彈出機構便會作動,從而測距感測器2自殼體3出現。藉此,於測距感測器2中,若按下測距感測器2,則該測距感測器2彈出而進行測距,因此藉由以按下之時序為觸發,於彈出前在殼體內部進行測定偏差之檢測動作,能於測距開始前進行測定偏差之檢測。
其次,測距感測器2之發光部110對鏡80照射光,受光部120接收來自鏡80之反射光(S204)。此處,受光部120產生檢測用受光資料。
其次,運算部150將檢測用受光資料與記憶部140中記憶之基準資料進行比較,求出差分(S206)。
運算部150對是否存在上述差分進行判定(S208)。再者,運算部150亦可對上述差分是否處於特定範圍內進行判定,而判定是否存在差分。若無上述差分(S208/否),則使測距感測器2彈出(S216)。彈出之測距感測器2進行測距(S218)。
另一方面,若有上述差分(S208/是),則接下來對檢測用受光資料是否大於基準資料進行判定(S210)。若檢測用受光資料大於基準資料(S210/是),則運算部150對使用者進行故障顯示(S212)。
進行故障顯示後,測距感測器2不進行動作而直接結束。在如上所述般檢測用受光資料大於基準資料之情形時,存在發光部110之發光量較多之可能性。藉由根據檢測用受光資料與基準資料之大小關係而結束測距感測器2之動作,能使存在發光量較多之可能性之測距感測器2不自殼體3出現而結束動作,從而進一步提高安全性。
另一方面,若檢測用受光資料小於基準資料(S210/否),則運算部150對使用者顯示測距感測器2之修理委託請求(S214)。
進行修理委託請求之顯示後,彈出測距感測器2(S216)。在如上所述般檢測用受光資料小於基準資料之情形時,測距感測器2不進行大於基準之發光,因此使用者能繼續安全地利用測距感測器2進行測距。
於彈出方式之測距感測器2中,通過上述動作流程,進行測距感測器2之測定偏差之檢測、及檢測結果之對於使用者之提示。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以是否已按下彈出方式之測距感測器2為觸發而開始測定偏差之檢測,但亦可定期進行測定偏差之檢測。例如,亦可於測距感測器2未自殼體3彈出時,定期進行測定偏差之檢測。
(2.1.4.修正距離之計算) 運算部150除了藉由檢測上述測定偏差而進行之對於使用者之通知處理以外,亦可進行對由測定偏差所致之測定距離之偏差經修正後的修正距離之計算。參照圖8及圖9,對修正距離之計算進行說明。圖8係表示修正距離之計算之情況之模式圖,圖9係表示修正距離之計算流程之圖。
於圖8中,在與對象物X相距距離Lx之位置,具有具備測距感測器2之資訊處理終端之殼體3。於殼體3之內部,具備彈出方式之測距感測器2,於與測距感測器2對向之位置,約隔開距離L1而設置有鏡80。修正距離之計算係與測距感測器2之發光部110進行偏差檢測時同樣地,對鏡80照射光,受光部120接收鏡80所反射之光而取得檢測用受光資料,且使用檢測用受光資料與基準資料而進行。
具體而言,運算部150使用被作為基準資料而記憶之自基準物至受光部之距離L1、根據檢測用受光資料算出之自基準物至受光部之距離L2、及自測距感測器2至對象物之距離Lx進行經修正之修正距離之計算。再者,自基準物至受光部之距離L1係與進行測定偏差之檢測時同樣地,於出貨時等已記憶於記憶部140中。
更具體而言,運算部150算出修正距離(Lx-L2+L1)。藉由自距離Lx減去L2與L1之差分,能修正由發光部110及受光部120之同步時序之偏差導致的測定距離之偏差。
參照圖9,對修正距離之計算流程詳細地進行說明。
首先,測距感測器2對使用者是否已按下彈出方式之測距感測器2進行判定(S302)。
其次,發光部110發光而對鏡80照射光,受光部120接收鏡80之反射光(S304)。此處,產生檢測用受光資料。
其次,運算部150使用由受光部120所取得之檢測用受光資料,算出自受光部120至鏡80之距離L2(S306)。
其次,彈出測距感測器2(S308)。
其次,發光部110發光而向對象物X照射光,受光部120接收來自對象物X之反射光(S310)。
其次,運算部150使用由受光部120所取得之測定資料,算出自受光部120至對象物X之距離Lx(S312)。
運算部150取得預先記憶之自受光部120至鏡80之距離L1(S314)。
運算部150使用預先記憶之自受光部120至鏡80之距離L1、測定所得之至對象物之距離Lx、及於測距感測器2彈出前取得之自受光部120至鏡80之距離L2,算出經修正之修正距離(Lx-L2+L1)。將由運算部150算出之修正距離向輸出端子160輸出(S316)。
如以上所說明,於測距感測器2中,能修正測定距離而算出修正距離,從而進行更準確之測距。
(2.2.充電座式) 至此,對彈出方式之測距感測器進行了說明。即便非彈出方式之測距感測器,亦可應用本發明之技術。於本項中,列舉在測距感測器內置於資訊處理終端之殼體之情形時以充電座方式檢測或修正測距感測器之測定偏差之一例進行說明。
(2.2.1.外觀) 參照圖10~圖15,對以充電座方式檢測或修正測距感測器之測定偏差之一例進行說明。圖10係表示內置有測距感測器之資訊處理終端之殼體與充電座之外觀之圖。圖11及圖12係表示設置於充電座之殼體之情況之圖,圖13~圖15係表示充電座方式之測距感測器的測定偏差之檢測流程或修正距離之計算流程之圖。
參照圖10所示,於殼體3之內部設置有測距感測器2。充電座4附屬於殼體3。充電座4係具有藉由與殼體3連接而進行殼體3之充電、資料傳輸等之功能之機器。
於檢測測距感測器2之測定偏差等時,於彈出方式之測距感測器2中,將作為基準物之鏡80設置於殼體3內,但於充電座方式中,可將作為基準物之鏡80設置於充電座4。
參照圖11及圖12所示,於充電座4之凹部之殼體3側之一側面設置有鏡80。若殼體3設置於充電座4,則鏡80自測距感測器2約隔開距離L1而設置於與測距感測器2對向之位置。於測距感測器2中,發光部110對鏡80照射光,受光部120接收於鏡80反射之光,藉此進行測定偏差之檢測。
(2.2.2.偏差檢測之動作流程) 各種構成與功能與彈出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說明。此處,參照圖13~圖15,對測定偏差檢測之動作流程(Sc100)進行說明。
參照圖13所示,首先,將測距感測器2安裝於充電座4(Sc102)。
其次,發光部110發光而對充電座4上具備之鏡80照射光,受光部120接收自鏡80反射之反射光(Sc104)。
其次,運算部150取得受光資料,並將受光資料作為基準資料記憶於記憶部140中(Sc106)。
至此,對測距感測器2中之充電座方式之基準資料之取得動作流程進行了說明。再者,基準資料之取得動作亦可於測距感測器2之製品出貨以前進行,而預先將基準資料記憶於測距感測器2內。或,亦可由使用者適當進行基準資料之取得,藉此產生基準資料。於測距感測器2中,使用如此取得之基準資料,進行測定偏差之檢測。
其次,參照圖14,對使用基準資料之測定偏差之檢測流程(Sc200)進行說明。
首先,由測距感測器2對使用者是否已將殼體3安裝於充電座4進行判定(Sc202)。若判定使用者已將殼體3安裝於充電座4(Sc202/是),則推進至下一處理。另一方面,若判定使用者未將殼體3安裝於充電座4(Sc202/否),則繼續進行是否已將殼體3安裝於充電座4之判定。
其次,測距感測器2之發光部110對鏡80照射光,受光部120接收來自鏡80之反射光(Sc204)。此處,受光部120產生檢測用受光資料。
其次,運算部150將檢測用受光資料與記憶部140中記憶之基準資料進行比較,求出差分(Sc206)。
運算部150對是否存在上述差分進行判定(Sc208)。再者,運算部150亦可對上述差分是否處於特定範圍內進行判定,而判定是否存在差分。若無上述差分(Sc208/否),則經由充電座4進行資訊處理終端之充電、資料傳輸等(Sc216)。
另一方面,若有上述差分(Sc208/是),則接下來對檢測用受光資料是否大於基準資料進行判定(Sc210)。若檢測用受光資料大於基準資料(Sc210/是),則運算部150對使用者進行故障顯示(Sc212)。
進行故障顯示後,便不經由充電座4進行資訊處理終端之充電而結束動作。在如上所述般檢測用受光資料大於基準資料之情形時,存在發光部110之發光量較多之可能性。藉由根據檢測用受光資料與基準資料之大小關係,不進行充電,能將存在發光量較多之可能性之測距感測器2提前通知給使用者,從而進一步提高安全性。
另一方面,若檢測用受光資料小於基準資料(Sc210/否),則運算部150對使用者顯示測距感測器2之修理委託請求(Sc214)。
進行修理委託請求之顯示後,經由充電座4進行殼體3之充電(Sc216)。在如上所述般檢測用受光資料小於基準資料之情形時,測距感測器2不進行大於基準之發光,因此使用者之安全得到確保,能經由充電座4進行殼體3之充電,接下來成為能進行測距之狀態。
於以充電座方式檢測測定偏差之情形時,通過上述動作流程,進行測距感測器2之測定偏差之檢測。
(2.2.3.修正距離之計算) 運算部150係與彈出方式同樣地,除了測定偏差檢測之對於使用者之通知處理以外,亦可進行對因測定偏差而產生之測定距離之偏差加以修正後的修正距離之計算。參照圖15,對修正距離之計算進行說明。圖15係表示修正距離之計算流程(Sc300)之圖。於充電座方式中,圖8所示之鏡80設置於充電座4,測距感測器2內置於殼體3。
參照圖15,對修正距離之計算流程詳細地進行說明。
首先,測距感測器2對使用者是否已將殼體3安裝於充電座4進行判定(Sc302)。
其次,發光部110發光而對鏡80照射光,受光部120接收鏡80之反射光(Sc304)。
其次,運算部150根據由受光部120所取得之受光資料,算出自受光部120至鏡80之距離L2(Sc306)。
其次,經由充電座4對資訊處理終端進行充電(Sc308)。
其次,使用者將殼體3自充電座4卸除(Sc310)。
其次,發光部110發光而向對象物X照射光,受光部120接收來自對象物X之反射光(Sc312)。
其次,運算部150根據由受光部120所取得之受光資料,算出自受光部120至對象物X之距離Lx(Sc314)。
此處,運算部150取得預先記憶之自受光部120至鏡80之距離L1(Sc316)。
運算部150使用預先記憶之自受光部120至鏡80之距離L1、測定所得之至對象物之距離Lx、及於測距感測器2彈出前取得之自受光部120至鏡80之距離L2,算出經修正之修正距離(Lx-L2+L1)。將由運算部150算出之修正距離向輸出端子160輸出(Sc318)。
如以上所說明,於以充電座方式算出修正距離之情形時,使用上述方法,能進行更準確之測距。
(3.第2實施形態(發光部之偏差檢測)) 於第1實施形態中,對具有發光部110與受光部120之測距感測器2之測定偏差之檢測及修正進行了說明。作為其他實施形態,於第2實施形態中,參照圖16~圖20,對進行發光部110之偏差檢測之情形進行說明。於本實施形態中,列舉針對測距感測器2之發光部110之發光量等之偏差檢測為例進行說明。本實施形態並不限於該例,而可應用於在具有包含發光部之感測器之情形時檢測偏差時。
(3.1.彈出式) (3.1.1.構成與功能) 參照圖16及圖17,對具備彈出方式之測距感測器的資訊處理終端之殼體之內部構成與功能進行說明。圖16表示自圖2所示之殼體3之內部具備測距感測器之1面之正上方進行觀察所見之圖,其中該測距感測器具備檢測發光部之偏差之機構,圖17係自橫向觀察設置有檢測發光部之偏差之檢測機構的圖2所示之殼體3所見之圖。圖16及圖17所示之構成於圖3及圖4所示之檢測機構之鏡80為PD82之方面存在差異。
參照圖16及圖17所示,於殼體3具備包含發光部110與受光部120之測距感測器2。於殼體3,與發光部110對向地隔開距離L1而設置有光電二極體PD82(以下,稱為PD82)。PD82接收自發光部110照射之光而取得檢測用受光資料,檢測發光部110之偏差。
參照圖18,對殼體3具備之各種構造與功能進行說明。圖18係表示檢測發光部110之偏差之檢測機構的一例之方塊圖。發光部110之偏差之檢測機構100係包含與發光部110對向而設置之PD82而構成。圖18所示之檢測機構100於圖5所示之檢測機構100之鏡80為PD82之方面存在差異。
PD82具有接收光而產生受光資料之功能。PD82並不限於光電二極體,只要能接收由發光部110發出之光之光量等即可。例如,PD82亦可為光學暫存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器件)或光電子倍增管。PD82藉由受光而產生受光資料,並將其向運算部150輸出。
(3.1.2.偏差檢測之動作流程) 參照圖19及圖20,對圖18中所說明之各構成之動作流程進行說明。圖19表示取得作為用以檢測發光部110之偏差之基準的基準資料之動作流程(SP100),圖20表示使用基準資料進行發光部110之偏差之檢測之動作流程(SP200)。
參照圖19所示,首先,使測距感測器2成為收納於殼體3中之狀態(SP102)。所謂收納狀態表示測距感測器2埋設於殼體3內之狀態。
其次,發光部110發光而對殼體3上具備之PD82照射光,PD82受光(SP104)。藉由該受光,於PD82中,產生受光資料。
其次,運算部150取得藉由PD82所獲得之受光資料,並將其作為基準資料記憶於記憶部140中(SP106)。
至此,對藉由PD82進行之基準資料之取得動作流程進行了說明。再者,基準資料之取得動作亦可於測距感測器2之製品出貨前進行,而預先將基準資料記憶於測距感測器2內。或,亦可由使用者適當進行基準資料之取得,藉此產生基準資料。於測距感測器2中,使用如此取得之基準資料,進行發光部110之偏差之檢測。
參照圖20,對使用基準資料之發光部110之偏差之檢測進行說明。
首先,由測距感測器2對使用者是否已按下彈出方式之測距感測器2進行判定(SP202)。若判定使用者已按下(SP202/是),則推進至下一處理。另一方面,若判定使用者未按下(SP202/否),則繼續進行是否已按下之判斷。
於彈出方式之測距感測器2中,使用者一旦按下測距感測器2,彈出機構便會作動,從而測距感測器2自殼體3出現。藉此,若按下,則測距感測器2彈出而進行測距,因此藉由判定按下之時序,於彈出前進行測定偏差之檢測動作,能於測距開始前進行測定偏差之檢測。
其次,測距感測器2之發光部110對PD82照射光,PD82接收該光(SP204)。此處,PD82產生檢測用受光資料。
其次,運算部150將藉由PD82所取得之檢測用受光資料與記憶部140中記憶之基準資料進行比較,求出差分(SP206)。再者,差分例如表示發光量之差分。
其次,運算部150對是否存在上述差分進行判定(SP208)。再者,運算部150亦可對上述差分是否處於特定範圍內進行判定,而判定是否存在差分。若無上述差分(SP208/否),則彈出測距感測器2(SP216)。彈出之測距感測器2進行測距(SP218)。
另一方面,若有上述差分(SP208/是),則接下來運算部150對檢測用受光資料是否大於基準資料進行判定(SP210)。若檢測用受光資料大於基準資料(SP210/是),則運算部150對使用者進行故障顯示(SP212)。
進行故障顯示後,測距感測器2不進行動作而直接結束。在如上所述般檢測用受光資料大於基準資料之情形時,存在發光部110之發光量較多之可能性。藉由根據檢測用受光資料與基準資料之大小關係,結束測距感測器2之動作,能使存在發光量較多之可能性之測距感測器2不自殼體3出現而結束動作,從而進一步提高安全性。
另一方面,若檢測用受光資料小於基準資料(SP210/否),則運算部150對使用者顯示測距感測器2之修理委託請求(SP214)。
進行修理委託請求之顯示後,彈出測距感測器2(SP216)。在如上所述般檢測用受光資料小於基準資料之情形時,測距感測器2不進行大於基準之發光,因此使用者能繼續安全地利用測距感測器2進行測距。
於彈出方式之測距感測器2中,通過上述動作流程,進行測距感測器2之發光部110之偏差之檢測。
(3.2.充電座式) (3.2.1.構成) 參照圖21~圖24,對以充電座方式檢測發光部110之測定偏差之一例進行說明。圖21及圖22係表示設置於充電座之資訊處理終端之殼體的情況之圖,圖23及圖24係表示以充電座方式檢測發光部之偏差之動作流程之圖。
參照圖21及圖22所示,於充電座4之凹部之殼體3側之一側面設置有PD82。在將殼體3設置於充電座4時,PD82自測距感測器2約隔開距離L1而設置於與測距感測器2對向之位置。於測距感測器2中,發光部110對PD82照射光,PD82受光,藉此進行發光部之偏差之檢測。
(3.2.2.偏差檢測之動作流程) 參照圖23及圖24,對發光部之偏差檢測之動作流程(SPc100)進行說明。
參照圖23所示,首先,將測距感測器2安裝於充電座4(SPc102)。
其次,發光部110發光而對充電座4上具備之PD82照射光,PD82受光(SPc104)。
其次,運算部150取得受光資料,並將受光資料作為基準資料記憶於記憶部140中(SPc106)。
至此,對測距感測器2中之充電座方式之基準資料之取得動作流程進行了說明。再者,基準資料之取得動作亦可於測距感測器2之製品出貨以前進行,而預先將基準資料記憶於測距感測器2內。或,亦可由使用者適當進行基準資料之取得,藉此產生基準資料。於測距感測器2中,使用如此取得之基準資料進行發光部之偏差之檢測。
其次,參照圖24,對使用基準資料之發光部之偏差之檢測流程(SPc200)進行說明。
首先,由測距感測器2對使用者是否已將殼體3安裝於充電座4進行判定(SPc202)。若判定使用者已將殼體3安裝於充電座4(SPc202/是),則推進至下一處理。另一方面,若判定使用者未將殼體3安裝於充電座4(SPc202/否),則繼續進行是否已將殼體3安裝於充電座4之判斷。
其次,測距感測器2之發光部110對PD82照射光,PD82受光(SPc204)。此處,PD82產生檢測用受光資料。
其次,運算部150將藉由PD82所取得之檢測用受光資料與記憶部140中記憶之基準資料進行比較,求出差分(SPc206)。
運算部150對是否存在上述差分進行判定(SPc208)。再者,運算部150亦可對上述差分是否處於特定範圍內進行判定,而判定是否存在差分。若無上述差分(SPc208/否),則經由充電座4進行資訊處理終端之充電(SPc216)。
另一方面,若有上述差分(SPc208/是),則接下來運算部150對檢測用受光資料是否大於基準資料進行判定(SPc210)。若檢測用受光資料大於基準資料(SPc210/是),則運算部150對使用者進行故障顯示(SPc212)。
進行故障顯示後,不經由充電座4進行殼體3之充電而結束動作。在如上所述般檢測用受光資料大於基準資料之情形時,存在發光部110之發光量較多之可能性。藉由根據檢測用受光資料與基準資料之大小關係而不進行充電,能將存在發光量較多之可能性之測距感測器2提前通知給使用者,從而進一步提高安全性。
另一方面,若檢測用受光資料小於基準資料(SPc210/否),則運算部150對使用者顯示測距感測器2之修理委託請求(SPc214)。
進行修理委託請求之顯示後,經由充電座4進行資訊處理終端之充電(SPc216)。在如上所述般檢測用受光資料小於基準資料之情形時,測距感測器2不進行大於基準之發光,因此使用者之安全得到確保,能經由充電座4進行殼體3之充電,且接下來成為能進行測距之狀態。
於以充電座方式檢測發光部之偏差之情形時,通過上述動作流程,進行發光部之偏差之檢測。
(4.第3實施形態(受光部之偏差檢測)) (4.1.偏差檢測) 本發明之技術並不限於測距感測器,對具有接收來自外部之光之受光部之裝置皆可應用。於本實施形態中,參照圖25~圖33,對進行受光部120之偏差檢測之情形進行說明。於本實施形態中,能檢測出由於受光部120經年劣化等原因而於受光量是否產生了偏差,並對使用者進行提示。
(4.1.1.彈出式) (4.1.1.1.構成與功能) 參照圖25及圖26,對具備具有受光部120之彈出方式之檢測感測器6的資訊處理終端之殼體之構造進行說明。如圖25所示,於殼體3具備具有受光部120之檢測感測器6,以此代替具備圖3所示之具有發光部110與受光部120之測距感測器2,且於殼體3之內部具備發光體84代替鏡80。於彈出方式之檢測感測器6中,發光體84發光,受光部120接收所發出之光,藉此檢測受光部120之偏差。
參照圖27,對殼體3上具備之各種構造與功能進行說明。圖27係表示檢測受光部120之偏差之檢測機構的一例之方塊圖。受光部之偏差之檢測機構300之構成與測距感測器2之測定偏差之機構相同,但於在檢測機構100中與受光部120對向之位置配置有發光體84之方面有所不同。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因係檢測受光部120之偏差之機構,故亦可不設置發光部110。
發光體84係與受光部120對向而設置,具有對受光部120發光之功能。發光體84係與發光部110同樣地,例如亦可包含發出紅外光之LED(Light Emitting Diode)光源而構成。
(4.1.1.2.偏差檢測之動作流程) 參照圖28及圖29,對圖27中所示之各構成之動作流程進行說明。圖28表示取得作為用以檢測受光部之偏差之基準的基準資料之動作流程(SL100),圖29表示使用基準資料進行受光部之偏差之檢測之動作流程(SL200)。
參照圖28所示,首先,使檢測感測器6成為收納於殼體3中之狀態(SL102)。所謂收納狀態表示檢測感測器6埋設於殼體3內之狀態。
其次,殼體3上具備之發光體84發光,受光部120受光(SL104)。藉由該受光,於受光部120中產生受光資料。
其次,運算部150取得藉由受光部120所獲得之受光資料,並將其作為基準資料記憶於記憶部140中(SL106)。
至此,對檢測感測器6中之基準資料之取得動作流程進行了說明。再者,基準資料之取得動作亦可於測距感測器2之製品出貨前進行,而預先將基準資料記憶於檢測感測器6內。或,亦可由使用者適當進行基準資料之取得,藉此產生基準資料。於檢測感測器6中,使用如此取得之基準資料,進行受光部120之偏差之檢測。
參照圖29,對使用基準資料之受光部之偏差之檢測進行說明。
首先,由檢測感測器6對使用者是否已按下彈出方式之檢測感測器6進行判定(SL202)。若判定使用者已按下檢測感測器6(SL202/是),則推進至下一處理。另一方面,若判定使用者未按下檢測感測器6(SL202/否),則繼續進行使用者是否已按下檢測感測器6之判斷。
於彈出方式之檢測感測器6中,使用者一旦按下檢測感測器6,彈出機構便會作動,從而檢測感測器6自殼體3出現。藉此,若按下,則檢測感測器6彈出而進行測距,因此藉由判定按下之時序,於彈出前進行受光部之偏差之檢測動作,能於測距開始前進行受光部之偏差之檢測。
其次,殼體3上具備之發光體84發光,受光部120受光(SL204)。此處,受光部120產生檢測用受光資料。
其次,運算部150將藉由受光部120所取得之檢測用受光資料與記憶部140中記憶之基準資料進行比較,求出差分(SL206)。
運算部150對是否存在上述差分進行判定(SL208)。再者,運算部150亦可對上述差分是否處於特定範圍內進行判定,而判定是否存在差分。若無上述差分(SL208/否),則使檢測感測器6彈出(SL212)。
另一方面,若有上述差分(SL208/是),則運算部150對使用者顯示檢測感測器6之修理委託請求(SL210)。
進行修理委託請求之顯示後,彈出檢測感測器6(SL212)。
彈出之檢測感測器6進行外部之光之檢測(SL214)。
於彈出方式之檢測感測器6中,通過上述動作流程,進行檢測感測器6之受光部之偏差之檢測。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以是否已按下彈出方式之檢測感測器6為觸發而開始受光部之偏差之檢測,但亦可定期進行受光部之偏差之檢測。亦可於檢測感測器6未自殼體3彈出時,定期進行受光部之偏差之檢測。
(4.1.2.充電座式) 至此,對彈出方式之檢測感測器進行了說明。即便非彈出方式之檢測感測器,亦可應用本發明之技術。於本項中,列舉在檢測感測器內置於資訊處理終端之殼體之情形時以充電座方式檢測檢測感測器之受光部之偏差之一例進行說明。
(4.1.2.1.構成) 參照圖30~圖33,對以充電座方式檢測檢測感測器之受光部之偏差之一例進行說明。圖30及圖31係表示設置於充電座4之資訊處理終端之殼體3的情況之圖,圖32及圖33係表示以充電座方式檢測檢測感測器之受光部之偏差的動作流程之圖。
參照圖30所示,於殼體3之內部設置有檢測感測器6。充電座4附屬於殼體3。充電座4係具有藉由與殼體3連接而進行充電、資料傳輸等之功能之機器。
於充電座4之凹部之殼體3側之一側面設置有發光體84。在將殼體3設置於充電座4時,發光體84自檢測感測器6約隔開距離L1而設置於與檢測感測器6對向之位置。於檢測感測器6中,發光體84對受光部120發光,受光部120受光,藉此進行受光部120之偏差之檢測。
(4.1.2.2.偏差檢測之動作流程) 各種構成及功能與彈出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說明。此處,參照圖32及圖33,對受光部之偏差檢測之動作流程進行說明。
參照圖32所示,首先,將檢測感測器6安裝於充電座4(SLc102)。
其次,充電座4上具備之發光體84發光,受光部120受光(SLc104)。
其次,運算部150取得受光資料,並將受光資料作為基準資料記憶於記憶部140中(SLc106)。
至此,對檢測感測器6中之充電座方式之基準資料之取得動作流程進行了說明。再者,基準資料之取得動作亦可於檢測感測器6之製品出貨以前進行,而預先將基準資料記憶於檢測感測器6。或,亦可由使用者適當進行基準資料之取得,藉此產生基準資料。於檢測感測器6中,使用如此取得之基準資料進行測定偏差之檢測。
其次,參照圖33對使用基準資料之測定偏差之檢測進行說明。
首先,由檢測感測器6對使用者是否已將殼體3安裝於充電座4進行判定(SLc202)。若判定使用者已將殼體3安裝於充電座4(SLc202/是),則推進至下一處理。另一方面,若判定使用者未將殼體3安裝於充電座4(SLc202/否),則繼續進行是否已將殼體3安裝於充電座4之判斷。
其次,於檢測感測器6中,發光體84發光,受光部120受光(SLc204)。此處,受光部120產生檢測用受光資料。
其次,運算部150將檢測用受光資料與記憶部140中記憶之基準資料進行比較,求出差分(SLc206)。
運算部150對是否存在上述差分進行判定(SLc208)。再者,運算部150亦可對上述差分是否處於特定範圍內進行判定,而判定是否存在差分。若無上述差分(SLc208/否),則經由充電座4進行資訊處理終端之充電(SLc212)。
另一方面,如有上述差分(SLc208/是),則運算部150對使用者顯示檢測感測器6之修理委託請求(SLc210)。
進行修理委託請求之顯示後,經由充電座4進行資訊處理終端之充電(Sc212)。
於以充電座方式檢測受光部120之偏差之情形時,通過上述動作流程,進行檢測感測器6之受光部之偏差之檢測。
(4.2.黑位準修正) 作為本實施形態之變化例,對受光部120受光而產生之受光資料中之黑位準進行說明。例如,列舉受光部120為RGB感測器等之情形為例,於藉由RGB感測器拍攝所得之圖像之圖像處理中,將拍攝吸收可見光帶域之大部分光之黑色板等所得之像素值作為黑位準之基準進行圖像處理。
但存在黑位準之基準因經年劣化或環境溫度等而變化之情況。藉此有可能對圖像處理等造成影響。因此,藉由應用本技術進行黑位準之修正,能更高精度地進行圖像處理。
(4.2.1.彈出式) 參照圖34及圖35,對具備彈出方式之檢測感測器的資訊處理終端之殼體之內部構造與功能進行說明。圖34表示自圖2所示之殼體3之內部具備檢測感測器6之1面之正上方進行觀察所見之圖,圖35係自橫向觀察具備檢測感測器6之圖2所示之殼體3所見之圖。
(4.2.1.1.構成) 參照圖34及圖35所示,黑色板86作為基準物與檢測感測器6對向地隔開距離L1而設置於殼體3。檢測感測器6藉由利用與黑色板86對向之受光部120進行受光,而取得黑位準,進行攝像圖像之修正。
自橫向觀察圖35所示之殼體3所見之圖中,於長邊延伸之方向之一側具備檢測感測器6,與檢測感測器6對向而設置有黑色板86。檢測感測器6能於殼體3之長邊延伸之方向移動,而能自殼體3出沒。黑位準之取得係在檢測感測器6埋設於殼體3時進行。
參照圖36,對殼體3上具備之黑位準修正機構400及其功能進行說明。圖36係表示修正黑位準之黑位準修正機構400之一例之方塊圖。黑位準修正機構400於將圖5所示之測定偏差之檢測機構100之鏡80替換成黑色板86之方面、及進而具有減法器170之方面不同。再者,檢測感測器6即便不具有發光部亦可進行黑位準之修正,發光部110可設置亦可不設置。
於黑位準修正機構400設置有受光部120、控制部130、記憶部140、運算部150、輸出端子160、減法器170、黑色板86。
與圖5所示之測定偏差之檢測機構100相同之構造省略說明,而對不同之方面於以下進行說明。
黑色板86係與受光部120對向而設置。黑色板86係被設置為吸收可見光帶域之大部分光而變成黑色之構件。黑色板86能由可見光帶域之光之反射性較低之素材形成。
減法器170具有如下功能:取得藉由受光部120所產生之受光資料、及記憶部140中記憶之黑位準基準資料,算出減法資料而修正黑位準。減法器170將進行黑位準之修正後之減法資料向運算部150輸出。運算部150使用減法資料,產生修正黑位準後之攝像圖像。
(4.2.1.2.黑位準修正流程) 參照圖37,對圖36中所說明之各構成之動作流程進行說明。圖36表示進行黑位準之修正之動作流程。
首先,於檢測感測器6中,對使用者是否已按下彈出方式之檢測感測器6進行判定(SB302)。
其次,受光部120對殼體3上具備之黑色板86受光(SB304)。
其次,運算部150將藉由受光部120所取得之受光資料作為黑色基準資料記憶於記憶部140中(SB306)
其次,彈出檢測感測器6(SB308)。
其次,藉由受光部120進行攝像(SB310)。
其次,減法器170自藉由受光部120所獲得之受光資料,減去記憶部140中記憶之黑基準資料而算出減法資料(SB312)。
其次,運算部150使用減法資料,產生修正對象物X之黑位準後之攝像圖像(SB314)。
其次,運算部150將所產生之攝像圖像向輸出端子160輸出(SB316)。
其次,經由輸出端子160,對使用者提示修正黑位準後之攝像圖像(S318)。
如以上所說明,於檢測感測器6中,產生修正黑位準後之攝像圖像,藉此能獲得更鮮明之圖像。
(4.2.2.充電座式) 至此,對彈出方式之黑位準修正進行了說明。即便非彈出方式之檢測感測器,亦可應用本發明之技術。於本項中,列舉在檢測感測器內置於殼體之情形時以充電座方式修正檢測感測器之黑位準之一例進行說明。
(4.2.2.3.構成) 圖38及圖39係表示設置於充電座之資訊處理終端之殼體的情況之圖,圖40係表示充電座方式之黑位準修正流程之圖。
參照圖38及圖39所示,於殼體3之內部,設置有檢測感測器6。充電座附屬於殼體3。充電座4係具有藉由與殼體3連接而進行殼體3之充電、資料傳輸等之功能之機器。
於彈出方式之檢測感測器6中,作為黑位準修正之基準物之黑色板86設置於殼體3內,但於充電座方式中,作為基準物之黑色板86設置於充電座4。
於充電座4之凹部之殼體3側之一側面,設置有黑色板86。若殼體3設置於充電座4,則黑色板86自檢測感測器6約隔開距離L1而設置於與檢測感測器6對向之位置。於檢測感測器6中,受光部120對黑色板86受光,藉此取得黑位準並加以修正。
(4.2.2.3.偏差檢測之動作流程) 運算部150與彈出方式同樣地,進行黑位準之修正。參照圖40對黑位準之修正進行說明。圖40係表示黑位準之修正流程之圖。
參照圖40,對黑位準之修正流程詳細地進行說明。
首先,於檢測感測器6中,對使用者是否已將殼體3安裝於充電座4進行判定(SBc302)。
其次,受光部120對殼體3上具備之黑色板86進行受光(SBc304)。
其次,運算部150將藉由受光部120所取得之受光資料作為黑色基準資料記憶於記憶部140中(SBc306)。
其次,進行殼體3之充電(SBc308)。
其次,由使用者將具備檢測感測器6之殼體3自充電座拆除(SBc310)。
其次,藉由受光部120進行攝像(SBc312)。
其次,減法器170自藉由受光部120所取得之受光資料,減去記憶部140中記憶之黑色基準資料,算出減法資料(SBc314)。
其次,運算部150使用減法資料,產生修正對象物X之黑位準後之攝像圖像(SBc316)。
其次,運算部150將所產生之攝像圖像向輸出端子160輸出(SBc318)。
其次,輸出端子160輸出修正黑位準後之攝像圖像,並對使用者進行提示(SBc320)。
如以上所說明,在以充電座方式進行黑位準之修正之情形時,於檢測感測器6中,產生算出黑位準修正距離之攝像圖像,藉此能獲得更鮮明之圖像。
(5.對電子機器之應用例) 本發明之技術例如可應用於電子機器。參照圖41及圖42,對應用於電子機器之一例進行說明。圖41及圖42係表示本技術應用於電子機器之一例之圖。
參照圖41所示,智慧型手機801具有顯示區域820,且具備彈出式之攝像裝置810。於彈出式之攝像裝置810,亦可搭載本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測距感測器2。藉由於智慧型手機801搭載測距感測器2而應用本技術,能於攝像裝置810彈出前,進行測距感測器2之測定偏差檢測,使用者能通過顯示區域820辨識測距感測器2之測定偏差。又,於在攝像裝置810中藉由測距感測器2進行測距之情形時,能進行修正距離之計算,從而能進行精度更高之測距。
參照圖42所示,智慧型手機802將搭載有測距感測器2之攝像裝置880內置於殼體內。智慧型手機802設置於充電座830,能進行充電、資料通信等。在智慧型手機802設置於充電座830時,於圖42所示之充電座830之側面的與攝像裝置880對向之位置設置有基準物,藉由應用本技術,能於攝像裝置880開始攝像前,進行測距感測器2之測定偏差檢測。
(6.向移動體之應用例) 本發明之技術(本技術)進而可應用於移動體。例如,本發明之技術亦能以搭載於汽車、電動汽車、油電混合車、機車、自行車、個人移動工具、飛機、無人機、船舶、機器人等任一種移動體之裝置而實現。
圖43係表示作為能應用本發明之技術之移動體控制系統的一例之車輛控制系統之概略構成例之方塊圖。
車輛控制系統12000具備經由通信網路12001而連接之複數個電子控制單元。於圖43所示之例中,車輛控制系統12000具備驅動系統控制單元12010、主體系統控制單元12020、車外資訊檢測單元12030、車內資訊檢測單元12040及綜合控制單元12050。又,作為綜合控制單元12050之功能構成,圖示有微電腦12051、聲音圖像輸出部12052及車載網路I/F(Interface,介面)12053。
驅動系統控制單元12010依照各種程式,控制與車輛之驅動系統相關之裝置之動作。例如,驅動系統控制單元12010作為內燃機或驅動用馬達等用以產生車輛之驅動力之驅動力產生裝置、用以將驅動力傳遞至車輪之驅動力傳遞機構、調節車輛之轉向角之轉向機構、及產生車輛之制動力之制動裝置等之控制裝置而發揮功能。
主體系統控制單元12020按照各種程式,控制車體上裝備之各種裝置之動作。例如,主體系統控制單元12020作為無鑰匙進入系統、智慧鑰匙系統、電動窗裝置、或者頭燈、尾燈、煞車燈、轉向燈或霧燈等各種燈之控制裝置而發揮功能。於該情形時,可對主體系統控制單元12020,輸入自代替鑰匙之手機發送之電波或各種開關之信號。主體系統控制單元12020受理該等電波或信號之輸入,控制車輛之門鎖裝置、電動窗裝置、燈等。
車外資訊檢測單元12030檢測搭載有車輛控制系統12000之車輛之外部之資訊。例如,於車外資訊檢測單元12030,連接有攝像部12031。車外資訊檢測單元12030使攝像部12031拍攝車外之圖像,並且接收拍攝所得之圖像。車外資訊檢測單元12030亦可基於所接收到之圖像,進行人、車、障礙物、標識或路面上之文字等之物體檢測處理或距離檢測處理。
攝像部12031係接收光,並輸出與該光之接收量相應之電氣信號之光感測器。攝像部12031可將電氣信號以圖像形式輸出,亦可將其以測距資訊形式輸出。又,攝像部12031所接收之光可為可見光,亦可為紅外線等非可見光。
車內資訊檢測單元12040檢測車內之資訊。於車內資訊檢測單元12040,例如連接有檢測駕駛員之狀態之駕駛員狀態檢測部12041。駕駛員狀態檢測部12041例如包含拍攝駕駛員之相機,車內資訊檢測單元12040基於自駕駛員狀態檢測部12041輸入之檢測資訊,可算出駕駛員之疲勞度程度或集中程度,亦可判別出駕駛員是否未打盹。
微電腦12051能基於藉由車外資訊檢測單元12030或車內資訊檢測單元12040所取得之車內外之資訊,對驅動力產生裝置、轉向機構或制動裝置之控制目標值進行運算,而對驅動系統控制單元12010輸出控制指令。例如,微電腦12051能進行以實現包括車輛之碰撞避免或衝擊緩和、基於車間距離進行之跟蹤行駛、定速行駛、車輛之碰撞警告、或車輛之車道脫離警告等在內之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的功能為目的之協調控制。
又,微電腦12051藉由基於利用車外資訊檢測單元12030或車內資訊檢測單元12040所取得之車輛之周圍之資訊,控制驅動力產生裝置、轉向機構或制動裝置等,能進行以不依賴駕駛員之操作而自主行駛之自動駕駛等為目的之協調控制。
又,微電腦12051能基於藉由車外資訊檢測單元12030所取得之車外之資訊,對主體系統控制單元12030輸出控制指令。例如,微電腦12051根據藉由車外資訊檢測單元12030所檢測到之先行車或對向車之位置,控制頭燈,從而能進行將遠光切換成近光等以防眩為目的之協調控制。
聲音圖像輸出部12052對車輛之搭乘者或車外,向能於視覺或聽覺上通知資訊之輸出裝置發送聲音及圖像中之至少一者之輸出信號。於圖43之例中,作為輸出裝置,例示有音響揚聲器12061、顯示部12062及儀錶板12063。顯示部12062例如亦可包含車載顯示器及頭戴式顯示器中之至少一者。
圖44係表示攝像部12031之設置位置之例之圖。
於圖44中,作為攝像部12031,具有攝像部12101、12102、12103、12104、12105。
攝像部12101、12102、12103、12104、12105例如設置於車輛12100之前鼻、側鏡、後保險杠、後門及車艙內之前玻璃之上部等位置。前鼻具備之攝像部12101及車艙內之前玻璃之上部具備之攝像部12105主要取得車輛12100之前方之圖像。側鏡具備之攝像部12102、12103主要取得車輛12100之側方之圖像。後保險杠或後門具備之攝像部12104主要取得車輛12100之後方之圖像。車艙內之前玻璃之上部具備之攝像部12105主要用於檢測先行車輛、行人、障礙物、信號機、交通標識或車線等。
再者,於圖44中,示有攝像部12101至12104之攝影範圍之一例。攝像範圍12111表示設置於前鼻之攝像部12101之攝像範圍,攝像範圍12112、12113分別表示設置於側鏡之攝像部12102、12103之攝像範圍,攝像範圍12114表示設置於後保險杠或後門之攝像部12104之攝像範圍。例如,藉由使利用攝像部12101至12104拍攝所得之圖像資料重合,能獲得自上方觀察車輛12100之俯瞰圖像。
攝像部12101至12104中之至少一者亦可具有取得距離資訊之功能。例如,攝像部12101至12104中之至少一者可為包含複數個攝像元件之立體相機,亦可為具有相位差檢測用像素之攝像元件。
例如,微電腦12051能藉由基於自攝像部12101至12104獲得之距離資訊,求出距攝像範圍12111至12114內之各立體物之距離、該距離之時間性變化(相對於車輛12100之相對速度),而抽取朝與車輛12100大致相同之方向以特定速度(例如,0 km/h以上)行駛之立體物,尤其是位於車輛12100之行駛車道上之最近立體物,作為先行車。進而,微電腦12051能於先行車之前方預先設定應予以確保之車間距離,而進行自動制動控制(亦包括跟蹤停止控制)或自動加速控制(亦包括跟蹤啟動控制)等。如此能進行以不依賴駕駛員之操作而自主行駛之自動駕駛等為目的之協調控制。
例如,微電腦12051能基於自攝像部12101至12104獲得之距離資訊,將與立體物相關之立體物資料分為兩輪車、普通車輛、大型車輛、行人、電線桿等其他立體物而抽取,並將其用於障礙物之自動避讓。例如,微電腦12051將車輛12100之周邊之障礙物按車輛12100之驅動器所能視認之障礙物與難以視認之障礙物加以識別。然後,微電腦12051對表示與各障礙物碰撞之危險度之碰撞風險進行判斷,於碰撞風險為設定值以上而存在碰撞可能性之狀況時,能經由音響揚聲器12061或顯示部12062對驅動器輸出警報,或者經由驅動系統控制單元12010進行強制減速或避讓轉向,藉此進行用以避免碰撞之駕駛輔助。
攝像部12101至12104中之至少一者亦可為檢測紅外線之紅外線相機。例如,微電腦12051能藉由對攝像部12101至12104之攝像圖像中是否存在行人進行判定而辨識行人。該行人之辨識例如藉由如下程序而進行:抽取作為紅外線相機之攝像部12101至12104之攝像圖像之特徵點;對表示物體之輪廓之一系列特徵點進行圖案匹配處理,判別是否為行人。若微電腦12051判定攝像部12101至12104之攝像圖像中存在行人而辨識行人,則聲音圖像輸出部12052以於該被辨識之行人重疊顯示用以強調之方形輪廓線之方式,控制顯示部12062。又,聲音圖像輸出部12052亦能以使表示行人之圖標等顯示於所希望之位置之方式,控制顯示部12062。
以上,對能應用本發明之技術之車輛控制系統之一例進行了說明。本發明之技術能應用於以上所說明之構成中之攝像部12031。具體而言,藉由應用本發明之技術,能對自攝像部12031獲得之測距資訊,檢測由經年劣化導致之測定偏差,並對使用者進行通知。
以上,參照隨附圖式,對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詳細地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之技術範圍並不限定於該例。具有本發明之技術領域內之常識者明白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技術思想之範疇內能想到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且瞭解其等當然亦屬於本發明之技術範圍。
又,本說明書所記載之效果終究僅為說明或例示者,而不具有限定性。即,本發明之技術或連同上述效果或代替上述效果地,能發揮業者自本說明書之記載可知之其他效果。
再者,如下構成亦屬於本發明之技術範圍。 (1) 一種測距感測器,其具備: 發光部,其向對象物照射光; 受光部,其接收自上述對象物反射之來自上述發光部之光;及 運算部,其基於由上述受光部取得之受光資料,算出自上述受光部至上述對象物之距離;且 上述運算部將由上述受光部接收自上述發光部對隔開特定距離而設置之基準物照射且於上述基準物反射之上述發光部之光所得的檢測用受光資料與特定資料進行比較,而控制對於使用者之通知處理。 (2) 如上述(1)之測距感測器,其中上述特定資料係由上述受光部接收自上述發光部對隔開特定距離而設置之上述基準物照射且於上述基準物反射之上述發光部之光,而預先產生之基準資料。 (3) 如上述(1)或(2)之測距感測器,其中上述運算部根據上述檢測用受光資料與上述特定資料之大小關係,而控制上述通知處理之通知內容。 (4) 如上述(1)~(3)中任一項之測距感測器,其中上述通知處理係藉由聲音或顯示而進行。 (5) 如上述(1)~(4)中任一項之測距感測器,其中上述運算部基於上述檢測用受光資料與上述特定資料進行經修正之修正距離之計算。 (6) 如上述(1)~(5)中任一項之測距感測器,其中上述基準物係以與上述發光部及上述受光部對向之方式,配置於設有上述測距感測器之資訊處理終端之殼體。 (7) 如上述(1)~(5)中任一項之測距感測器,其中上述基準物配置於能對設有上述測距感測器之資訊處理終端輸出電力之裝置,且 上述基準物係以與上述資訊處理終端對向之方式,設置於上述裝置之能插入上述資訊處理終端之凹部。 (8) 如上述(1)~(7)中任一項之測距感測器,其中上述基準物為鏡。 (9) 如上述(1)~(8)中任一項之測距感測器,其中上述受光部至少以IR方式進行受光。 (10) 一種檢測感測器,其具備: 受光部,其接收來自外部之光;及 運算部,其處理由上述受光部所取得之受光資料;且 上述運算部將上述受光部接收來自隔開特定距離而設置之基準物之光所取得的檢測用受光資料與特定資料進行比較,而控制對於使用者之通知處理。 (11) 如上述(10)之檢測感測器,其中上述受光部以RGB方式感測光。 (12) 如上述(10)或(11)之檢測感測器,其中上述基準物為黑色板或發光體。 (13) 一種測距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驟: 向對象物照射第1光; 接收自上述對象物反射之上述第1光; 基於接收上述第1光所取得之受光資料,算出自上述第1光之照射點至上述對象物之距離; 對隔開特定距離而設置之基準物照射第2光;及 將接收於上述基準物反射之上述第2光而取得的檢測用受光資料與特定資料進行比較,而控制對於使用者之通知處理。 (14) 一種電子機器,其具備使用時自殼體突出之測距感測器,且 上述測距感測器具有: 發光部,其向對象物照射光; 受光部,其接收自上述對象物反射之來自上述發光部之光;及 運算部,其基於由上述受光部取得之受光資料,算出自上述受光部至上述對象物之距離; 上述運算部將上述受光部接收由上述發光部對隔開特定距離而設置於上述殼體之基準物照射且於上述基準物反射之上述發光部之光而取得的檢測用受光資料與特定資料進行比較,而控制對於使用者之通知處理。
2:測距感測器 3:殼體 4:充電座 6:檢測感測器 10:發光部 20:受光部 31:顯示區域 80:鏡 82:光電二極體(PD) 84:發光體 86:黑色板 100:檢測機構 110:發光部 120:受光部 130:控制部 140:記憶部 150:運算部 160:輸出端子 170:減法器 300:檢測機構 400:黑位準修正機構 801:智慧型手機 802:智慧型手機 810:攝像裝置 820:顯示區域 830:充電座 880:攝像裝置 12000:車輛控制系統 12001:通信網路 12010:驅動系統控制單元 12020:主體系統控制單元 12030:車外資訊檢測單元 12031:攝像部 12040:車內資訊檢測單元 12041:駕駛員狀態檢測部 12050:綜合控制單元 12051:微電腦 12052:聲音圖像輸出部 12053:車載網路介面 12061:音響揚聲器 12062:顯示部 12063:儀錶板 12100:車輛 12101:攝像部 12102:攝像部 12103:攝像部 12104:攝像部 12105:攝像部 12111:攝像範圍 12112:攝像範圍 12113:攝像範圍 12114:攝像範圍 X:對象物
圖1係表示測距感測器之一例之圖。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的一例之圖。 圖3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構造的一例之圖。 圖4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構造的一例之圖。 圖5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機構的一例之方塊圖。 圖6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動作流程的一例之流程圖。 圖7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動作流程的一例之流程圖。 圖8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修正距離的計算方法之模式圖。 圖9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修正距離的計算流程之一例之流程圖。 圖10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構造的變化例之一例之圖。 圖11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構造的變化例之一例之圖。 圖12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構造的變化例之一例之圖。 圖13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的變化例之動作流程之流程圖。 圖14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的變化例之動作流程之流程圖。 圖15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變化例的修正距離之計算流程之一例之流程圖。 圖16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的構造之一例之圖。 圖17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構造的一例之圖。 圖18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機構的一例之方塊圖。 圖19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動作流程的一例之流程圖。 圖20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動作流程的一例之流程圖。 圖21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構造的變化例之一例之圖。 圖22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構造的變化例之一例之圖。 圖23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的變化例之動作流程之流程圖。 圖24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的變化例之動作流程之流程圖。 圖25係表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的構造之一例之圖。 圖26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構造的一例之圖。 圖27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機構的一例之方塊圖。 圖28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動作流程的一例之流程圖。 圖29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動作流程的一例之流程圖。 圖30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構造的變化例之一例之圖。 圖31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構造的變化例之一例之圖。 圖32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的變化例之動作流程之流程圖。 圖33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的變化例之動作流程之流程圖。 圖34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構造的一例之圖。 圖35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構造的一例之圖。 圖36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機構的變化例之一例之方塊圖。 圖37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的變化例之動作流程之流程圖。 圖38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構造的變化例之一例之圖。 圖39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之構造的變化例之一例之圖。 圖40係表示該實施形態之檢測感測器的變化例之動作流程之流程圖。 圖41係表示應用本發明之技術之電子機器的一例之外觀圖。 圖42係表示應用本發明之技術之電子機器的一例之外觀圖。 圖43係表示車輛控制系統之概略構成之一例之方塊圖。 圖44係表示車外資訊檢測部及攝像部之設置位置的一例之說明圖。
2:測距感測器
80:鏡
100:檢測機構
110:發光部
120:受光部
130:控制部
140:記憶部
150:運算部
160:輸出端子

Claims (13)

  1. 一種測距感測器,其具備:發光部,其向對象物照射光;受光部,其接收自上述對象物反射之來自上述發光部之光;及處理器(processor),其基於由上述受光部取得之受光資料,算出自上述受光部至上述對象物之距離;且上述處理器將由上述受光部接收自上述發光部對隔開特定距離而設置之基準物照射且於上述基準物反射之上述發光部之光而得的檢測用受光資料與特定資料進行比較,回應於上述檢測用受光資料大於上述特定資料而控制對於使用者以進行故障顯示之通知處理,及回應於上述檢測用受光資料小於上述特定資料而控制對於使用者以顯示用於修理上述測距感測器之委託請求之通知處理。
  2. 如請求項1之測距感測器,其中上述特定資料係由上述受光部接收自上述發光部對隔開特定距離而設置之上述基準物照射且於上述基準物反射之上述發光部之光,而預先產生之基準資料。
  3. 如請求項1之測距感測器,其中上述通知處理係藉由聲音或顯示而進行。
  4. 如請求項1之測距感測器,其中上述處理器基於上述檢測用受光資料與上述特定資料進行經修正之修正距離之計算。
  5. 如請求項1之測距感測器,其中上述基準物係以與上述發光部及上述受光部對向之方式,配置於設有上述測距感測器之資訊處理終端之殼體,且上述測距感測器使用時自上述殼體突出。
  6. 如請求項1之測距感測器,其中上述基準物配置於能對設有上述測距感測器之資訊處理終端輸出電力之裝置,且上述基準物係以與上述資訊處理終端對向之方式,設置於上述裝置之能插入上述資訊處理終端之凹部。
  7. 如請求項1之測距感測器,其中上述基準物為鏡。
  8. 如請求項1之測距感測器,其中上述受光部至少以IR方式進行受光。
  9. 一種檢測感測器,其具備:受光部,其接收來自外部之光;及處理器,其處理由上述受光部所取得之受光資料,將上述受光部接收來自隔開特定距離而設置之基準物之光而取得的檢測用受光資料與特定資料進行比較,回應於上述檢測用受光資料大於上述特定資料而控制對於使用者以進行故障顯示之通知處理,及回應於上述檢測用受光資料小於上述特定資料而控制對於使用者以顯示用於修理上述測距感測器之委託請求之通知處理。
  10. 如請求項9之檢測感測器,其中上述受光部以RGB方式感測光。
  11. 如請求項9之檢測感測器,其中上述基準物為黑色板或發光體。
  12. 一種測距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驟:向對象物照射第1光;接收自上述對象物反射之上述第1光;基於接收上述第1光而取得之受光資料,算出自上述第1光之照射點至上述對象物之距離;對隔開特定距離而設置之基準物照射第2光;將接收於上述基準物反射之上述第2光而取得的檢測用受光資料與特定資料進行比較,回應於上述檢測用受光資料大於上述特定資料而控制對於使用者以進行故障顯示之通知處理,及回應於上述檢測用受光資料小於上述特定資料而控制對於使用者以顯示用於修理上述測距感測器之委託請求之通知處理。
  13. 一種電子機器,其具備使用時自殼體突出之測距感測器,且上述測距感測器具有:發光部,其向對象物照射光;受光部,其接收自上述對象物反射之來自上述發光部之光;及處理器,其基於由上述受光部取得之受光資料,算出自上述受光部至上述對象物之距離,將上述受光部接收由上述發光部對隔開特定距離而設置於上述殼體之基準物照射且於上述基準物反射之上述發光部之光而取 得的檢測用受光資料與特定資料進行比較,回應於上述檢測用受光資料大於上述特定資料而控制對於使用者以進行故障顯示之通知處理,及回應於上述檢測用受光資料小於上述特定資料而控制對於使用者以顯示用於修理上述測距感測器之委託請求之通知處理。
TW108133740A 2018-10-24 2019-09-19 測距感測器、檢測感測器、測距方法及電子機器 TWI8329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9793 2018-10-24
JP2018-199793 2018-10-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6597A TW202026597A (zh) 2020-07-16
TWI832900B true TWI832900B (zh) 2024-02-21

Family

ID=70331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3740A TWI832900B (zh) 2018-10-24 2019-09-19 測距感測器、檢測感測器、測距方法及電子機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662446B2 (zh)
EP (1) EP3677869A4 (zh)
JP (1) JP7369692B2 (zh)
KR (1) KR20210080270A (zh)
CN (1) CN111356899B (zh)
TW (1) TWI832900B (zh)
WO (1) WO20200849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15752A (ko) * 2020-07-31 2022-0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거리 센서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오토 포커스 수행 방법
WO2022065847A1 (ko) * 2020-09-25 2022-03-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학 센서의 오차 보정 방법 및 장치와, 생체정보 추정 장치
CN112648924B (zh) * 2020-12-15 2023-04-07 广州小鹏自动驾驶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车载单目摄像设备的悬浮对象空间位置确定方法
CN114578971B (zh) * 2022-03-29 2023-12-05 广东万和电气有限公司 红外感应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14797192B (zh) * 2022-05-23 2024-02-06 宝武集团鄂城钢铁有限公司 双电机行车式刮泥机斜行预警纠正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25743A1 (en) * 2004-04-09 2005-10-13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Laser range finder having reflective micro-mirror and laser measuring method
TW200717160A (en) * 2005-09-12 2007-05-01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oj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the projecting method
TW200946863A (en) * 2008-05-02 2009-11-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length of an object
JP2015232456A (ja) * 2014-06-09 2015-12-24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列車検出装置
EP3091369A1 (de) * 2015-05-05 2016-11-09 Sick Ag Laserscanner
EP3388857A1 (de) * 2017-04-10 2018-10-17 Sick AG Laserscanner und verfahren zur überprüfung der funktionsfähigkeit
US20210072383A1 (en) * 2017-12-15 2021-03-11 Nec Corporation Distance-meas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26618B2 (ja) 1989-06-28 1998-11-18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測距器の検査装置
JP2599431Y2 (ja) 1993-12-30 1999-09-06 株式会社ソキア 反射鏡装置
US6711352B2 (en) * 2001-12-28 2004-03-23 Nidec Copal Corporation Range finder of light amount detection type with multi zone resolution
KR20060061619A (ko) 2004-12-02 2006-06-08 주식회사 팬택 개인 휴대 단말기 및 개인 휴대 단말기를 이용한길이측정방법
JP4510928B2 (ja) * 2008-02-05 2010-07-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測距装置
KR102011833B1 (ko) 2012-10-09 2019-08-19 주식회사 히타치엘지 데이터 스토리지 코리아 레이저 거리 측정기
KR102235227B1 (ko) * 2017-02-17 2021-04-02 호쿠요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물체 포착 장치, 포착 대상물, 및 물체 포착 시스템
JP6717887B2 (ja) * 2018-07-12 2020-07-08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距離補正機能を有する測距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25743A1 (en) * 2004-04-09 2005-10-13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Laser range finder having reflective micro-mirror and laser measuring method
TW200717160A (en) * 2005-09-12 2007-05-01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oj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the projecting method
TW200946863A (en) * 2008-05-02 2009-11-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length of an object
JP2015232456A (ja) * 2014-06-09 2015-12-24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列車検出装置
EP3091369A1 (de) * 2015-05-05 2016-11-09 Sick Ag Laserscanner
EP3388857A1 (de) * 2017-04-10 2018-10-17 Sick AG Laserscanner und verfahren zur überprüfung der funktionsfähigkeit
US20210072383A1 (en) * 2017-12-15 2021-03-11 Nec Corporation Distance-meas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80270A (ko) 2021-06-30
EP3677869A4 (en) 2020-12-16
TW202026597A (zh) 2020-07-16
WO2020084955A1 (ja) 2020-04-30
JP7369692B2 (ja) 2023-10-26
US20210239807A1 (en) 2021-08-05
EP3677869A1 (en) 2020-07-08
US11662446B2 (en) 2023-05-30
CN111356899B (zh) 2023-06-27
CN111356899A (zh) 2020-06-30
JPWO2020084955A1 (ja) 2021-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32900B (zh) 測距感測器、檢測感測器、測距方法及電子機器
JP6793193B2 (ja) 物体検出表示装置、移動体及び物体検出表示方法
JP7044107B2 (ja) 光センサ、及び、電子機器
WO2018180579A1 (ja) 撮像制御装置、および撮像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並びに移動体
JP7321834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測距モジュール
WO2017175492A1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電子機器
WO2018110002A1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9729723B (zh) 测距装置和测距方法
WO2020137754A1 (ja) 測距装置及び測距方法
WO2018131514A1 (ja) 信号処理装置、信号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21065494A1 (ja) 測距センサ、信号処理方法、および、測距モジュール
WO2020184233A1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測距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TW202104928A (zh) 測距感測器、信號處理方法及測距模組
WO2021065500A1 (ja) 測距センサ、信号処理方法、および、測距モジュール
WO2020075506A1 (ja) 測距システム、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電子機器
TW202115426A (zh) 照明裝置、照明裝置之控制方法及測距模組
TWI834726B (zh) 測距系統、校正方法、程式產品及電子機器
WO2021065495A1 (ja) 測距センサ、信号処理方法、および、測距モジュール
WO2020075496A1 (ja) 測距装置、及び検出方法
WO2023181662A1 (ja) 測距装置および測距方法
US20230375800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optical structure body
WO2021106625A1 (ja) 測距センサ、測距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20100514A1 (ja)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測距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