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2444B - 電動車的散熱構造 - Google Patents

電動車的散熱構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2444B
TWI832444B TW111136092A TW111136092A TWI832444B TW I832444 B TWI832444 B TW I832444B TW 111136092 A TW111136092 A TW 111136092A TW 111136092 A TW111136092 A TW 111136092A TW I832444 B TWI832444 B TW I83244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vehicle
air
air inlet
heat dissipation
center co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6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413139A (zh
Inventor
李新祥
Original Assignee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360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3244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24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244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13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3139A/zh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動車的散熱構造,包含:一車架;一置物箱,結合於該車架,該置物箱的前緣設有一圓弧引導面;一電池槽,位於該圓弧引導面的前方,並具有數個通氣孔;一後中心蓋,位於該置物箱的下方,且位於該電池槽的後方,該後中心蓋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出風孔,該出風孔朝該電動車的後上方傾斜延伸;及一車體蓋,具有數個進風孔,該進風孔朝該電動車的後上方傾斜延伸,該車體蓋圍繞該置物箱、該電池槽及該後中心蓋設置,以形成位於該電動車的左右兩側的氣流通道,該氣流通道連通該進風孔與該出風孔。

Description

電動車的散熱構造
本發明主要為一種散熱構造,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對電動機車的電池進行空冷散熱的電動車的散熱構造。
按,電動車的馬達、馬達控制器及電池,為主要影響電動車行駛效能的關鍵部品,而溫度更是造成影響的最主要的關鍵因素。特別是電池,其溫度過高或溫升過快時,該電池就會啟動自動降載,導致該電動車的行駛效能下降。
請參照圖1,其係一種習知的電動車,該習知的電動車具有一置物箱91、一電池槽92及一車體蓋,該電池槽92設置於該置物箱91前方,該車體蓋圍繞該置物箱91與該電池槽92設置,並具有一中心蓋93,該中心蓋93位於該電池槽92前方,且設有數個進風孔94。
請參照圖2,上述習知的電動車,外界冷卻風雖可以經由該數個進風孔94流入該車體蓋內側,並嘗試使設置於該電池槽92內的電池所產生的熱氣朝後方流動,然而該習知的電動車並沒有妥善的將外界冷卻風導引至該電池槽92,以對該電池進行散熱;再者,位於該電池槽92後方的置物箱91前緣表面呈平面態樣,更進一步阻礙該車體蓋內側之熱氣的流通,導致大部分熱氣囤積於該置物箱91與該電池槽92之間,且不易被排除而使該電池溫度上升,進而影響該電動車的行駛效能。
有鑑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電動車的散熱構造,以解決上述之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動車的散熱構造,係可以對電動機車的電池進行空冷散熱。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動車的散熱構造,包含:一車架;一置物箱,結合於該車架,該置物箱的前緣設有一圓弧引導面;一電池槽,位於該圓弧引導面的前方,並具有數個通氣孔;一後中心蓋,位於該置物箱的下方,且位於該電池槽的後方,該後中心蓋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出風孔,該出風孔朝該電動車的後上方傾斜延伸;及一車體蓋,具有數個進風孔,該進風孔朝該電動車的後上方傾斜延伸,該車體蓋圍繞該置物箱、該電池槽及該後中心蓋設置,以形成位於該電動車的左右兩側的氣流通道,該氣流通道連通該進風孔與該出風孔。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車體蓋包含一中心蓋及兩個側蓋,該中心蓋位於該電池槽的前方,兩個該側蓋位於該中心蓋的後方的左右兩側,該進風孔分別設置於該中心蓋的左右兩端,冷卻風由該進風孔吹向該電池槽的該通氣孔。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中心蓋具有一前殼部及位於該前殼部兩側的側殼部,該前殼部與該側殼部為一體成型或組裝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側殼部設置一開槽,該開槽設置數個葉片,相鄰兩個該葉片之間形成有該進風孔。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該葉片具有一左端部、一右端部及一中間部,該中間部位於該左端部與該右端部之間,且從上下方向來看,該中間部低於該左端部與該右端部。如此,具有將外界冷風引導至後面上方的電池槽的效果。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車體蓋包含一中心蓋及兩個側蓋,該中心蓋位於該電池槽前方,兩個該側蓋位於該中心蓋的後方的左右兩側,該進風孔設置於兩個該側蓋較靠近該中心蓋的前端位置,冷卻風由該進風孔吹向該電池槽的該通氣孔。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進風孔具有一進氣端及一出氣端,該進風孔的孔徑由該進氣端往該出氣端的方向形成漸縮。如此,使進入該車體蓋內的外界冷風的流速增加,以更快速地將該電池所產生的熱氣往該後中心蓋的方向帶走,具有提升電池散熱效果的效果。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出風孔具有一進氣端及一出氣端,該出風孔的孔徑由該進氣端往該出氣端的方向形成漸縮。如此,使通過該出氣端的氣流,係可以更快速地朝該電動車後方被帶走,具有提升電池散熱效果的效果。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出風孔在該電動車的寬度方向上不超出該車架的外緣。如此,具有避免該後中心蓋大型化的效果。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電動車還包含一排風板,結合於該置物箱的前頂緣,該排風板位於該電池槽的前方,且具有朝向上方開設的數個排風孔,冷卻風經由該通氣孔將該電池槽的熱氣由該排風孔排出。如此,具有進一步提升電池散熱效果的功效。
本發明的電動車的散熱構造具有下列特點:係可以藉由該數個進風孔,使外界冷卻風進入該車體蓋內側對該電池降溫,並透過該圓弧引導面的引導,使該外界冷卻風將該電池所產生的熱氣往該電動車後方帶走,並沿著該氣流通道由設置於該後中心蓋上的出風孔將熱氣排出。如此,本發明的電動車的散熱構造,係可以達到避免電動車啟動降載保護機制,而影響電動車的騎乘效能之功效。
茲配合圖式將本發明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其所附圖式主要為簡化之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之基本結構,因此在該等圖式中僅標示與本發明有關之元件,且所顯示之元件並非以實施時之數目、形狀、尺寸比例等加以繪製,其實際實施時之規格尺寸實為一種選擇性之設計,且其元件佈局形態有可能更為複雜。
以下各實施例的說明是參考附加的圖式,用以例示本發明可據以實施的特定實施例。本發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以說明及理解本申請,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請。另外,在說明書中,除非明確地描述為相反的,否則詞語“包含”將被理解為意指包含所述元件,但是不排除任何其它元件。
請參照圖3及4所示,其係本發明電動車的散熱構造的一較佳實施例,係包含:一車架1、一置物箱2、一電池槽3、一後中心蓋4及一車體蓋5,該置物箱2結合於該車架1,該電池槽3連接該置物箱2,該後中心蓋4結合於該置物箱2,該車體蓋5圍繞該置物箱2、該電池槽3及該後中心蓋4設置。
在本實施例中,該車架1包含一頭管11,該頭管11的上方設有一轉向機構12,該轉向機構12的下方連接一前叉單元13,該前叉單元13的下方樞設有一前輪14;再者,該頭管11的下方連接一主管15,該主管15朝該電動車的後方延伸且設有左右各一對的側車架管16,其中,位於左側的側車架管16具有一左腳踏管16a,位於右側的側車架管16具有一右腳踏管16b。該車架1的後方樞設有一後輪17,該後輪17之側旁或前方側設有一驅動馬達18,該驅動馬達18用以驅動該後輪17轉動,藉此,以帶動該電動車前進。又,該車架1在相對於該轉向機構12的後方與該後輪17的上方位置,設置一乘座部19,該乘座部19供該電動車的駕駛者乘坐。
請參照圖3及5,該置物箱2可拆卸地結合於該車架1,並位於該乘座部19的下方,該置物箱2用以提供駕駛者收納物品使用,在本實施例中,該置物箱2的前緣設有一圓弧引導面21,該圓弧引導面21用以將氣流引導至該電動車的後方,使該電動車的電池所產生的熱氣不會囤積於該置物箱2的前緣,具有提升電池散熱效果的功效。
請參照圖4,該電池槽3位於該置物箱2的圓弧引導面21的前方,並具有數個通氣孔31。詳言之,該電池槽3具有一電池接點,該電池接點電性連接該驅動馬達18,並供插設一電池,以提供電力給該電動車,舉例而言,該電池可以為一鋰電池。其中,該電池運作時所產生的熱氣可以經由該數個通氣孔31流出該電池槽3;再者,外界冷卻風亦可以經由該數個通氣孔31流入該電池槽3,以對該電池散熱。
請參照圖4、6a及6b,該後中心蓋4位於該置物箱2的下方,且位於該電池槽3的後方,該後中心蓋4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出風孔41,該出風孔41朝該電動車的後上方傾斜延伸。具體而言,該出風孔41具有一進氣端411及一出氣端412,該出風孔41的孔徑係由該進氣端411往該出氣端412的方向形成漸縮,使通過該出氣端412的氣流,係可以更快速地朝該電動車後方被帶走,具有提升電池散熱效果的功效。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6a所示,從俯視來看,由上往下察看時,該出風孔41在該電動車的寬度方向上不超出該車架1的外緣,使具有避免該後中心蓋4大型化的功效。
請參照圖3、4、6a及7,該車體蓋5可拆卸地結合於該車架1,並具有數個進風孔51,該進風孔51朝該電動車的後上方傾斜延伸。具體而言,該進風孔51具有一進氣端及一出氣端(圖未繪製),該進風孔51的孔徑由該進氣端往該出氣端的方向形成漸縮,使進入該車體蓋5內的外界冷風的流速增加,以更快速地將該電池所產生的熱氣往該後中心蓋4的方向帶走,具有提升電池散熱效果的功效。
該車體蓋5圍繞該置物箱2、該電池槽3及該後中心蓋4設置,以形成位於該電動車的左右兩側的氣流通道52,該氣流通道52連通該進風孔51與該出風孔41。
請參照圖4,在本實施例中,該車體蓋5包含一中心蓋50a及兩個側蓋50b,其中,該中心蓋50a位於該電池槽3的前方,兩個該側蓋50b位於該中心蓋50a的後方的左右兩側,且位於該乘座部19的左右兩側的下方。
詳言之,該中心蓋50a具有前殼部501a及位於該前殼部501a兩側的側殼部502a,在一實施例中,該前殼部501a與該側殼部502a可以為一體成型;在另一實施例中,該前殼部501a與該側殼部502a可以為不同模具成型,再進行組裝結合成一整體,達到降低製作該中心蓋50a的模具大型化及複雜化的功效。
在一實施例中,該進風孔51分別設置於該中心蓋50a的左右兩端,冷卻風由該進風孔51吹向該電池槽3的該通氣孔31,較佳為該進風孔51分別設置於該側殼部502a;在另一實施例中,該進風孔51也可設置於兩個該側蓋50b較靠近該中心蓋50a的前端位置(圖未繪製),冷卻風由該進風孔51吹向該電池槽3的該通氣孔31。進一步而言,亦即,該側殼部502a形成於該側蓋50b前端,該側殼部502a與該側蓋50b以一模具形成一體,也可以為不同模具成型後,再組裝結合成一整體。
請參照圖3、4、6a及7,該側殼部502a設置一開槽53,該開槽53設置數個葉片54,相鄰二個該葉片54之間形成有該數個進風孔51。較佳地,該二開槽53分別與該車架1的左腳踏管16a及該右腳踏管16b相互對位設置於,意即,大部分駕駛的雙腳擺放於腳踏板時的正後方處,使外界冷卻風較不會被前車體殼遮擋,而更容易流入該數個進風孔51。
值得注意的是,各該葉片54具有一左端部541、一右端部542及一中間部543,該中間部543位於該左端部541與該右端部542之間,且從上下方向來看,該中間部543低於該左端部541與該右端部542。藉此,具有將外界冷風引導至後面上方的電池槽3的功效。
請參照圖4、6a及6b,本發明的電動車的散熱構造,還可以具有一排風板6,結合於該置物箱2頂緣,且位於該電池槽3前方。該排風板6具有朝向上方開設的數個排風孔61,冷卻風經由該通氣孔31將該電池槽3的熱氣由該排風孔61排出,藉此,位於該電池槽3周圍的熱氣可以經由該數個排風孔61朝上方排出,而不會囤積於該電池槽3附近,進而影響位於該電池槽3內電池效能的功效。
請參照圖8,駕駛在騎乘本發明的電動車時,外界冷卻風經由該數個進風孔51進入該車體蓋5內,其中,冷卻風吹向該電池槽3的該數個通氣孔31,以對位於該電池槽3內的電池散熱,而後再流向該氣流通道52之中,或是直接經由該排風板6的該數個排風孔61將熱氣排出,且冷卻風所帶走的熱氣會沿著該置物箱2的圓弧引導面21而再被導引至該氣流通道52,且隨著該氣流通道52朝該電動車後方流動,再經由設置於該後中心蓋4左右兩側的該出風孔41將熱氣流出。藉此,將電池運作時所產生的熱氣引導至該車體蓋5外,具有減緩該電池溫度上升效率的功效。
承上所述,本發明的電動車的散熱構造,係可以藉由該數個進風孔,使外界冷卻風進入該車體蓋內側對該電池降溫,並透過該圓弧引導面的引導,使該外界冷卻風將該電池所產生的熱氣往該電動車後方帶走,並沿著該氣流通道由設置於該後中心蓋上的出風孔將熱氣排出。如此,本發明的電動車的散熱構造,係可以達到避免電動車啟動降載保護機制,而影響電動車的騎乘效能之功效。
上述揭示的實施形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之原理、特點及其功效,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可實施範疇,任何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形態進行修飾與改變。任何運用本發明所揭示內容而完成之等效改變及修飾,均仍應為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本發明﹞ 1:車架 11:頭管 12:轉向機構 13:前叉單元 14:前輪 15:主管 16:側車架管 16a:左腳踏管 16b:右腳踏管 17:後輪 18:驅動馬達 19:乘座部 2:置物箱 21:圓弧引導面 3:電池槽 31:通氣孔 4:後中心蓋 41:出風孔 411:進氣端 412:出氣端 5:車體蓋 50a:中心蓋 501a:前殼部 502a:側殼部 50b:側蓋 51:進風孔 52:氣流通道 53:開槽 54:葉片 541:左端部 542:右端部 543:中間部 6:排風板 61:排風孔 ﹝習用﹞ 91:置物箱 92:電池槽 93:中心蓋 94:進風孔
[圖1]為習知電動車運作時,外界冷卻風的氣流流向狀態圖; [圖2]為習知電動車運作時,熱氣囤積於電池槽附近的氣流流向狀態圖; [圖3]為本發明之電動車的散熱構造的立體組合圖; [圖4]為圖3的局部立體組合圖; [圖5]為本發明之電動車的散熱構造的置物箱的立體圖; [圖6a]為本發明之電動車的散熱構造的後中心蓋結合於置物箱的俯視圖; [圖6b]為本發明之電動車的散熱構造的後中心蓋結合於置物箱的仰視圖; [圖7]為圖4的局部放大圖; [圖8]為本發明之電動車的散熱構造的氣流流向狀態圖。
16:側車架管
17:後輪
18:驅動馬達
2:置物箱
21:圓弧引導面
3:電池槽
31:通氣孔
4:後中心蓋
41:出風孔
411:進氣端
412:出氣端
5:車體蓋
50a:中心蓋
501a:前殼部
502a:側殼部
50b:側蓋
51:進風孔
53:開槽
54:葉片
6:排風板
61:排風孔

Claims (9)

  1. 一種電動車的散熱構造,包含:一車架;一置物箱,結合於該車架,該置物箱的前緣設有一圓弧引導面;一電池槽,位於該圓弧引導面的前方,並具有數個通氣孔;一後中心蓋,位於該置物箱的下方,且位於該電池槽的後方,該後中心蓋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出風孔,該出風孔朝該電動車的後上方傾斜延伸,並具有一進氣端及一出氣端,該出風孔的孔徑由該進氣端往該出氣端的方向形成漸縮;及一車體蓋,具有數個進風孔,該進風孔朝該電動車的後上方傾斜延伸,該車體蓋圍繞該置物箱、該電池槽及該後中心蓋設置,以形成位於該電動車的左右兩側的氣流通道,該氣流通道連通該進風孔與該出風孔。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車的散熱構造,其中,該車體蓋包含一中心蓋及兩個側蓋,該中心蓋位於該電池槽的前方,兩個該側蓋位於該中心蓋的後方的左右兩側,該進風孔分別設置於該中心蓋的左右兩端,冷卻風由該進風孔吹向該電池槽的該通氣孔。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動車的散熱構造,其中,該中心蓋具有前殼部及位於該前殼部兩側的側殼部,該前殼部與該側殼部為一體成型或組裝結合。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動車的散熱構造,其中,該側殼部設置一開槽,該開槽設置數個葉片,相鄰兩個該葉片之間形成有該進風孔。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動車的散熱構造,其中,各該葉片具有一左端部、一右端部及一中間部,該中間部位於該左端部與該右端部之間,且從上下方向來看,該中間部低於該左端部與該右端部。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車的散熱構造,其中,該車體蓋包含一中心蓋及兩個側蓋,該中心蓋位於該電池槽前方,兩個該側蓋位於該中心蓋的後方的左右兩側,該進風孔設置於兩個該側蓋較靠近該中心蓋的前端位置,冷卻風由該進風孔吹向該電池槽的該通氣孔。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車的散熱構造,其中,該進風孔具有一進氣端及一出氣端,該進風孔的孔徑由該進氣端往該出氣端的方向形成漸縮。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車的散熱構造,其中,該出風孔在該電動車的寬度方向上不超出該車架的外緣。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車的散熱構造,其中,該電動車還包含一排風板,結合於該置物箱的前頂緣,該排風板位於該電池槽的前方,且具有朝向上方開設的數個排風孔,冷卻風經由該通氣孔將該電池槽的熱氣由該排風孔排出。
TW111136092A 2022-09-23 2022-09-23 電動車的散熱構造 TWI8324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36092A TWI832444B (zh) 2022-09-23 2022-09-23 電動車的散熱構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36092A TWI832444B (zh) 2022-09-23 2022-09-23 電動車的散熱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32444B true TWI832444B (zh) 2024-02-11
TW202413139A TW202413139A (zh) 2024-04-01

Family

ID=90824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6092A TWI832444B (zh) 2022-09-23 2022-09-23 電動車的散熱構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3244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58215B2 (en) * 2014-10-30 2017-09-12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Fuel cell two-wheeled vehicle
TW201840450A (zh) * 2017-03-24 2018-11-16 德商羅伯特博斯奇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兩輪車輛的電池安裝組件
CN217374774U (zh) * 2020-11-03 2022-09-06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车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构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58215B2 (en) * 2014-10-30 2017-09-12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Fuel cell two-wheeled vehicle
TW201840450A (zh) * 2017-03-24 2018-11-16 德商羅伯特博斯奇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兩輪車輛的電池安裝組件
CN217374774U (zh) * 2020-11-03 2022-09-06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车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构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81288B2 (en) Cooling Arrangement for a fuel-cell vehicle
JP5293888B2 (ja) 冷却風導入構造
JPH0352624Y2 (zh)
JP6147540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WO2015159571A1 (ja) 鞍乗型車両のラジエータ
US7328764B2 (en) Heat exchanger plenums for go-karts
WO2019186946A1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EP1348845A2 (en) Engine cooling system for rear-engine vehicle
JP5519342B2 (ja) 車両用アンダーカバー
JP2012001060A (ja) 車両用熱交換器
JP2005178427A (ja) 自動車のブレーキ冷却構造
TWI832444B (zh) 電動車的散熱構造
JP5884718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5338230B2 (ja) 車体前部の走行風導入構造
JP2022104685A (ja) 鞍乗型車両
JP2011011570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カウリング
TW202413139A (zh) 電動車的散熱構造
JPH02109728A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H01262278A (ja) 自動二,三輪車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CN117842244A (zh) 电动车的散热构造
TWM615751U (zh) 電動車動力控制單元的散熱構造
JP2013067217A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車のホイール内ユニット冷却装置
JPH07158442A (ja) 空気抵抗低減車両前部構造
JPS6234873Y2 (zh)
JPH06171568A (ja) 自動2輪車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