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0597B - 贈禮賦予系統、贈禮賦予方法、及程式產品 - Google Patents

贈禮賦予系統、贈禮賦予方法、及程式產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0597B
TWI830597B TW112105585A TW112105585A TWI830597B TW I830597 B TWI830597 B TW I830597B TW 112105585 A TW112105585 A TW 112105585A TW 112105585 A TW112105585 A TW 112105585A TW I830597 B TWI830597 B TW I8305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ift
mentioned above
user
service
tenta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5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43339A (zh
Inventor
榊原祐輔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樂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樂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樂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3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3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05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0597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課題] 可提高利用服務之利用者的便利性。 [解決手段] 贈禮賦予系統(S)的利用判定部(201),係判定服務是否在在利用者處於無法收取贈禮的收取不可狀態下被利用。暫定贈禮生成部(202),係在判定為服務是在收取不可狀態下被利用的情況下,生成暫定之贈禮。收取條件判定部(204),係在服務的利用後,判定暫定之贈禮的收取所相關之收取條件是否已被滿足。暫定贈禮賦予部(205),係在判定為收取條件已被滿足的情況下,向利用者賦予暫定之贈禮。

Description

贈禮賦予系統、贈禮賦予方法、及程式產品
本揭露係有關於贈禮賦予系統、贈禮賦予方法、及程式產品。
先前,對利用了服務的利用者賦予贈禮的技術,已為人知。例如,專利文獻1中係記載,把會員卡的卡號、與線上服務中的會員識別資訊未建立關連的利用者的點數之利用條件,設定成比已經把卡號及會員識別資訊建立關連的利用者的點數之利用條件還要嚴格的技術。
例如,專利文獻2中係記載,在將已被發送至利用者終端的固定識別代碼資訊與暫定賦予點數值建立關連時,隨應於利用者終端已經成為登入狀態且利用者識別資訊已被特定,而將與固定識別代碼資訊建立關連的暫定賦予點數值,包含在利用者識別資訊所對應之點數值中的技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7-054282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20-16674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在專利文獻1的技術中,未持有會員卡的利用者,係即使利用了店舖,仍無法累積點數。忘記攜帶會員卡的利用者,和忘記在店舖中提示出會員卡的利用者,也是同樣地,無法收取點數。專利文獻2的技術也是同樣地,尚未完成會員登錄的利用者、忘記攜帶利用者終端的利用者、及忘記在店舖中提示出利用者終端的利用者,係無法收取點數。因此,在先前的技術中,無法充分提高利用服務之利用者的便利性。
本揭露的1個目的,係提高利用服務之利用者的便利性。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揭露所述之贈禮賦予系統,係含有:利用判定部,係判定服務是否在利用者處於無法收取贈禮的收取不可狀態下被利用;和暫定贈禮生成部,係在判定為前記服務是在前記收取不可狀態下被利用的情況下,生成暫定之贈禮;和收取條件判定部,係在前記服務的利用後,判定前記暫定之贈禮之收取所相關之收取條件是否已被滿足;和暫定贈禮賦予部,係在判定為前記收取條件是已被滿足的情況下,向前記利用者賦予前記暫定之贈禮。 [發明效果]
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高利用服務之利用者的便利性。
[1. 第1實施形態]
說明本揭露所述之贈禮賦予系統的實施形態之一例也就是第1實施形態。在第1實施形態中係舉出,在實體店舖中進行商品之零售的零售服務、與提供可在實體店舖中的支付時做利用之點數的點數服務,係互相合作的情況為例。假設實體店舖的利用者,並非點數服務之會員。贈禮賦予系統,係亦可適用於其他場面。對其他場面的適用例,係於後述。
[1-1.贈禮賦予系統的全體構成] 圖1係為贈禮賦予系統的全體構成之一例的圖示。例如,贈禮賦予系統S係含有:店舖伺服器10、贈禮管理伺服器20、會員管理伺服器30、店舖終端40、及利用者終端50。這些電腦,係可連接至網際網路或LAN等之網路N。
贈禮賦予系統S,係至少含有1個電腦即可,不限於圖1的例子。例如,贈禮賦予系統S係亦可只含贈禮管理伺服器20及會員管理伺服器30,店舖伺服器10、店舖終端40、及利用者終端50係亦可存在於贈禮賦予系統S之外部。例如,贈禮賦予系統S係亦可只含贈禮管理伺服器20,會員管理伺服器30係亦可存在於贈禮賦予系統S之外部。贈禮賦予系統S,係亦可含有圖1中未圖示的其他電腦。
店舖伺服器10,係為提供零售服務的零售業者所管理的伺服器電腦。控制部11係含有至少1個處理器。記憶部12係含有RAM等之揮發性記憶體、和快閃記憶體等之非揮發性記憶體。通訊部13係含有有線通訊用的通訊介面、和無線通訊用的通訊介面之至少一方。
贈禮管理伺服器20,係為提供點數服務的點數事業者所管理的伺服器電腦。控制部21、記憶部22、及通訊部23的實體構成,係分別和控制部11、記憶部12、及通訊部13相同。
會員管理伺服器30,係為點數事業者所管理的伺服器電腦。控制部31、記憶部32、及通訊部33的實體構成,係分別和控制部11、記憶部12、及通訊部13相同。
店舖終端40,係為被配置在零售業者的實體店舖中的電腦。在第1實施形態中是說明店舖終端40係為POS終端的情況,但店舖終端40亦可為其他電腦,例如亦可為:個人電腦、平板終端、或智慧型手機。控制部41、記憶部42、及通訊部43的實體構成,係分別和控制部11、記憶部12、及通訊部13相同。操作部44,係為觸控面板等之輸入裝置。顯示部45,係為液晶顯示器或有機EL顯示器。
店舖終端40上,係被連接有讀取裝置46及輸出裝置47。讀取裝置46,係為將影像或記憶媒體予以讀取的裝置。在第1實施形態中是說明讀取裝置46係為讀碼器的情況,但讀取裝置46係亦可為其他裝置,例如亦可為:相機、掃描器、NFC讀取器、或磁卡讀取器。讀取裝置46,係亦可不只具有讀取機能,還具有寫入機能。
輸出裝置47,係為影像形成裝置。在第1實施形態中是說明輸出裝置47係為收據印表機的情況,但輸出裝置47係亦可為其他裝置,例如亦可為將收據以外的紙進行輸出的印表機、未被分類成印表機的影像形成裝置、影印機、或複合機。收據,亦可不是實體的紙,而是作為電子式的資料而被輸出。
利用者終端50,係為利用者的電腦。在第1實施形態中是說明利用者終端50係為智慧型手機的情況,但利用者終端50係亦可為其他電腦,例如亦可為個人電腦、平板終端、或可穿戴式終端。控制部51、記憶部52、通訊部53、操作部54、及顯示部55的實體構成,係分別和控制部11、記憶部12、通訊部13、操作部44、及顯示部45相同。讀取部56,係亦可和讀取裝置46相同,但在第1實施形態中是假設,讀取部56係為智慧型手機的相機。
此外,記憶部12、22、32、42、52中所被記憶的程式,係亦可透過網路N而被供給。又,資訊記憶媒體中所被記憶的程式,亦可透過用來讀取電腦可讀取之資訊記憶媒體的讀取部(例如光碟驅動機或記憶卡插槽)、或用來與外部機器進行資料之輸出入所需之輸出入部(例如USB埠)而被供給。
[1-2.第1實施形態的概要] 例如,利用者一旦成為點數服務之會員,就可收取實體店舖中的利用額所相應之點數。實體店舖,係為點數服務的加盟店。利用者,係亦可藉由發行實體的點數卡而成為點數服務之會員,亦可藉由從利用者終端50進行會員登錄而成為點數服務之會員。利用者,係一旦成為點數服務之會員,就可將用來證明自己是會員的點數卡,在實體店舖中予以提示。
圖2係為已對點數服務完成會員登錄的利用者來利用實體店舖的樣子之一例的圖示。在第1實施形態中是說明,利用者終端50中所被顯示的點數卡畫面G1係作為虛擬的點數卡而被利用的情況,但亦可利用IC卡,磁卡,NFC卡,或其他卡片這類實體的點數卡。利用者終端50的IC晶片亦可作為點數卡而被利用。
例如,利用者終端50中係被安裝有點數服務的應用程式(以下稱作點數應用程式)。一旦利用者啟動了點數應用程式,就會執行往點數服務的登入處理。一旦登入處理成功,點數卡畫面G1就被顯示於顯示部55。點數卡畫面G1中係被顯示有:利用者的點數餘額,以及包含有可用來識別利用者之顯示用ID的代碼C10。代碼C10,係可為條碼或二維碼這類任意之種類。
實體店舖的店員,係將商品的條碼、與點數卡畫面G1的代碼C10,以讀取裝置46予以讀取。若為自助結帳,則由利用者使用讀取裝置46來讀取它們。利用者,係亦可利用點數餘額的全部或一部,亦可不利用點數而累積。一旦利用者完成結帳,從輸出裝置47就會輸出收據R2。收據R2上係被列印有:關於實體店舖之利用履歷的利用履歷資訊I20、和關於利用者之點數的點數資訊I21。
例如,作為利用履歷資訊I20,係有:店舖名、店舖的電話號碼、店舖的地址、利用日期時間、利用者所購入的商品之明細、及結帳額這類資訊,被列印在收據R2上。例如,作為點數資訊I21,係有:可用來識別點數卡的卡號之一部分、視為點數之對象的金額、收取預定點數、利用可能點數、及可用來識別交易的交易代碼,被列印在收據R2上。
在圖2的例子中,點數服務的回饋率為1%,利用者進行了4000圓之購物的情況下,則有40點預定會被賦予。在第1實施形態中是說明,在經過了某種程度之時間後,利用者會收取點數的情況,但亦可在剛購物之後,利用者就會收取到點數。如圖2,若利用者是點數服務的會員,則可收取實體店舖中的利用額所相應之點數。
圖3係為非點數服務之會員的利用者來利用實體店舖的樣子之一例的圖示。利用者,由於並非點數服務的會員,因此即使利用實體店舖,基本上仍無法收取點數。利用者,係由於未持有點數卡,因此未提示出點數卡就利用實體店舖。一旦利用者完成結帳,從輸出裝置47就會輸出收據R3。
收據R3上,係被列印有利用履歷資訊I30及點數資訊I31。利用履歷資訊I30,係和圖2的利用履歷資訊I20相同。點數資訊I31,係異於圖2的點數資訊I21。例如,作為點數資訊I31,若是點數服務的會員則應視為點數之對象的金額、收取可能點數、及收取用代碼C310,係被列印在收據R3上。
在第1實施形態中,一旦非點數服務之會員的利用者,以讀取部56來讀取收取用代碼C310而變成點數服務的會員,就變成能夠收取到收取可能點數。收取可能點數係為,在利用者利用了實體店舖後無法當場收取,但若成為點數服務的會員的話則可以收取的點數。收取用代碼C310中係包含有,可用來識別收取可能點數的收取用ID、和前往點數服務之會員登錄畫面的連結。
圖4係為利用者讀取收取用代碼C310的樣子之一例的圖示。一旦利用者以利用者終端50來讀取收取用代碼C310,則會員登錄畫面G4就被顯示於顯示部55。例如,利用者係在輸入表單F40~F44中,輸入郵件位址、會員ID、密碼、姓名、及出生年月日這些會員資訊。一旦利用者輸入了會員資訊並選擇了按鈕B45,點數服務的會員登錄就完成,收取可能點數就會被賦予給利用者。
例如,一旦點數服務的會員登錄完成,則登錄完成畫面G5就被顯示於顯示部55。登錄完成畫面G5中係被顯示有,已被賦予給利用者的收取可能點數、和點數服務中所被登錄的會員資訊。在圖4的例子中,對利用者係會賦予,與會員登錄時所讀取到的收取用代碼C310相同的收據R3上所被列印的收取可能點數的40點。利用者,係選擇按鈕B50而將點數應用程式下載至利用者終端50並進行安裝。
一旦點數應用程式被安裝於利用者終端50,則利用者,係藉由將點數應用程式的點數卡畫面G1的代碼C10在實體店舖中加以提示,就可利用在會員登錄時所被賦予的40點。作為會員登錄時的贈禮,而會賦予收取可能點數以外之點數的情況下,則該點數也被合算之後的點數餘額,係被顯示於點數卡畫面G1中。例如,作為會員登錄的優惠活動而會賦予2000點的情況下,則利用者係從一開始就可利用與收取可能點數之40點合算之後的2040點。
如以上所述,在第1實施形態中,在利用者是在非點數服務之會員的狀態下利用了實體店舖的情況下,則會生成收取可能點數。一旦利用者,以讀取部56讀取收取用代碼C310而變成點數服務的會員,就能夠收取收取可能點數。藉此,可讓利用者收取先前未被收取到的點數,因此可提高利用者的便利性,可提高成為點數服務之會員的訴求效果。以下,說明第1實施形態的細節。
[1-3.贈禮賦予系統中所被實現的機能] 圖5係為贈禮賦予系統S中所被實現的機能之一例的機能區塊圖。
[1-3-1.店舖伺服器中所被實現的機能] 資料記憶部100,係以記憶部12為主而被實現。服務提供部101及輸出部102,係以控制部11為主而被實現。
[資料記憶部] 資料記憶部100,係將用來向利用者提供零售服務所需要的資料,加以記憶。例如,資料記憶部100係將關於在零售服務中所被販售之商品的商品資料庫,加以記憶。商品資料庫中係被儲存有:可用來識別商品的商品代碼、商品名、價格、及庫存這些資訊。商品資料庫本身,係可利用公知的零售服務中的各種資料庫。例如,資料記憶部100係將關於利用者所做的零售服務之利用結果的利用結果資料庫,加以記憶。利用結果資料庫中係被儲存有,相當於收據R2、R3上所被列印的利用履歷資訊I20、I30與點數資訊I21、I31的資訊。
[服務提供部] 服務提供部101,係向利用者提供零售服務。零售服務的提供方法本身,係可利用公知的各種方法。點數服務的利用者在實體店舖中利用點數或是累積點數所需的處理,也是可利用公知的各種方法。但是,在第1實施形態中,尚未對點數服務進行登錄的利用者在利用了實體店舖之情況下的收據R3的輸出方法,係和先前的方法不同。作為店舖伺服器10之機能,主要是輸出部102之機能係與先前的機能不同。店舖伺服器10的其他機能,係可沿用先前的機能,因此就零售服務側而言,可藉由最低限度的修改,就能導入第1實施形態的機能。
[輸出部] 輸出部102,係在實體店舖中,令收據R2、R3被輸出。所謂收據R2、R3的輸出,係指令輸出裝置47,把利用履歷資訊I20、I30和點數資訊I21、I31列印在收據R2、R3上並將收據R2、R3予以排出。在第1實施形態中是說明,在利用者的結帳時,藉由店舖伺服器10與店舖終端40進行通訊,以使收據R2、R3被輸出的情況,但收據R2、R3,係亦可藉由贈禮管理伺服器20與店舖終端40進行通訊而被輸出。店舖終端40,係在收據R2、R3的輸出時,亦可不與其他電腦通訊。
例如,輸出部102,係在判定為零售服務是在收取不可狀態下被利用的情況下,則藉由令含有收取用ID之收據R3在實體店舖中被輸出,以令收取用ID在實體店舖中被輸出。收據R3,係為第1收據之一例。因此,針對收據R3做說明的地方,係可替換成第1收據。第1收據,係為針對收取不可狀態之利用者的收據。第1收據,係以第1構圖而被列印。
收取不可狀態,係指利用者是處於無法收取點數的狀態下。在第1實施形態中,利用者並非點數服務之會員的狀態,是相當於收取不可狀態。因此,針對非點數服務之會員之狀態做說明的地方,係可替換成收取不可狀態。收取不可狀態,係亦可為非點數服務之會員之狀態以外的其他狀態,不限於第1實施形態的例子。
例如,在零售服務的利用時,利用者無法當場即時收取點數的情況下,則收取不可狀態,係為無法即時收取點數的狀態。利用者,係即使已經成為點數服務之會員,若未提示出點數卡,則仍無法即時收取點數。因此,身為點數服務之會員的利用者未提示出點數卡的狀態,係相當於收取不可狀態。
例如,在零售服務的利用後,經過了某種程度之期間(若為圖2的例子,則是3日以內之期間),利用者才能收取點數的情況下,則收取不可狀態係為,即使該期間已經過但點數仍未被賦予的狀態。利用者,係即使已經成為點數服務之會員,若未提示出點數卡,則即使從利用了零售服務起經過了上記期間,仍無法收取點數。因此,身為點數服務之會員的利用者未提示出點數卡的狀態,係相當於收取不可狀態。
例如,輸出部102,係在零售服務是在收取可能狀態下被利用的情況下,則令構圖異於收據R3,且不含收取用ID的收據R2,在實體店舖中被輸出。針對收據R2做說明的地方,係可替換成第2收據。第2收據,係為針對收取可能狀態之利用者的收據。第2收據,係以異於第1構圖的第2構圖而被列印。
收取可能狀態,係為利用者能夠收取點數的狀態。收取可能狀態,係為並非收取不可狀態的狀態。在第1實施形態中,利用者身為點數服務之會員的狀態,是相當於收取可能狀態。因此,針對該狀態做說明的地方,係可替換成收取可能狀態。更具體而言,利用者是身為點數服務之會員,且在實體店舖中有提示出點數卡的狀態,是相當於收取可能狀態。例如,像是以口頭確認身為點數服務之會員這樣,不需要提示出點數卡的情況下,則已取得了利用者是身為點數服務之會員之確認的狀態,是相當於收取可能狀態。
輸出部102,係藉由將收據R2、R3之輸出上所必須之資訊發送至店舖終端40,以令店舖終端40輸出收據R2、R3。該資訊係亦可為必須列印於收據R2、R3上的內容,亦可為相當於用來輸出收據R2、R3所需之命令的資訊。收據R2的輸出方法,係和先前的方法相同,因此在第1實施形態中是針對收據R3的輸出方法而加以說明。
輸出部102,係令店舖終端40,將已被列印有收取用代碼C310的收據R3予以輸出。在第1實施形態中,贈禮管理伺服器20,係一旦生成收取可能點數,就對店舖伺服器10,發送表示收取可能點數之生成已完成的生成完成通知。生成完成通知中係含有收取用代碼C310或後述的收取用ID、和收取可能點數的數值。店舖伺服器10,係一旦接收到生成完成通知,就基於該數值,而對店舖終端40,發送表示要輸出收據R3的輸出要求。
輸出要求,係藉由所定形式之資料被發送,而被進行。輸出要求中亦可含有,表示應輸出收據R2或R3之何者的資訊。收據R3的輸出要求中,係含有點數資訊I31。輸出要求中,亦可含有利用履歷資訊I30。店舖終端40,係基於輸出要求,而輸出收據R3。輸出部102,係藉由發送輸出要求,以令店舖終端40輸出收據R3。
在第1實施形態中,由於是有收據R2、R3之2種構圖存在,因此輸出要求中係含有,可用來識別2種構圖之中的哪一者的構圖識別資訊。在利用者是點數服務之會員的情況下,則輸出部102,係對店舖終端40,發送含有表示收據R2之構圖的構圖識別資訊的輸出要求。在利用者並非點數服務之會員的情況下,則輸出部102,係對店舖終端40,發送含有表示收據R3之構圖的構圖識別資訊的輸出要求。
[1-3-2.贈禮管理伺服器中所被實現的機能] 資料記憶部200,係以記憶部22為主而被實現。利用判定部201、暫定贈禮生成部202、輸出部203、收取條件判定部204、暫定贈禮賦予部205、及贈禮賦予部206,係以控制部21為主而被實現。
[資料記憶部] 資料記憶部200,係將關於點數的各種資料,加以記憶。點數,係為贈禮之一例。因此,針對點數做說明的地方,係可替換成贈禮。贈禮,係指對使用者帶來某種利益。贈禮本身,係可利用公知的各種方式,例如:優惠券、電子貨幣、影片等之內容、或實體的商品,亦可相當於贈禮。記載為點數的地方,係可替換成其他各種贈禮。資料記憶部200,係將贈禮資料庫DB1及暫定贈禮資料庫DB2,加以記憶。
圖6係為贈禮資料庫DB1之一例的圖示。贈禮資料庫DB1,係為用來管理贈禮之一例也就是點數所需之資料庫。贈禮資料庫DB1中係被儲存有,關於點數服務之會員所保有之點數的各種資訊。例如,贈禮資料庫DB1中係被儲存有會員ID、卡號、顯示用ID、點數餘額、及點數履歷。
會員ID,係為可用來識別點數服務之會員的ID。卡號,係為可用來識別點數卡的資訊。如其述,第1實施形態的點數卡,係不限於實體的卡片,亦可為利用了點數應用程式的電子式卡片(虛擬的卡片)。在某個會員保有複數張點數卡的情況下,則該會員的會員ID,係與複數個卡號建立關連。亦可不區別會員ID與卡號,而設成1個ID。
顯示用ID,係為點數應用程式的點數卡畫面G1中所被顯示的代碼C10中所含之資訊。代碼C10中,係亦可包含有會員ID或卡號,但在第1實施形態中是假設,只有5分鐘左右之短時間為有效的顯示用ID,是被包含在代碼C10中。例如,贈禮管理伺服器20,係一旦從利用者終端50接收到代碼C10的生成要求,就以不與其他顯示用ID重複的方式,生成顯示用ID。顯示用ID的生成方法本身,係可利用公知的各種方法。贈禮管理伺服器20,係在贈禮資料庫DB1中儲存顯示用ID,並對利用者終端50,發送顯示用ID。
點數餘額,係為點數的現在之餘額。在實體店舖的利用後,經過某種程度之時間才會賦予點數的情況下,則亦可有別於點數餘額,而另外將收取預定點數,儲存在贈禮資料庫DB1中。點數履歷,係為點數的收取履歷、與點數的利用履歷之至少一方。例如,點數履歷中係被儲存有:可用來識別實體店舖的店舖ID、收取預定點數、利用點數、實體店舖的利用日期時間、及在實體店舖中所購入之商品的明細這些資訊。
圖7係為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之一例的圖示。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係為用來管理收取可能點數所需之資料庫。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係被儲存有,關於收取可能點數的各種資訊。例如,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係被儲存有收取用ID、收取可能點數、及服務利用履歷。
收取用ID,係為暫定贈禮識別資訊之一例。因此,記載為收取用ID的地方,係可替換成暫定贈禮識別資訊。暫定贈禮識別資訊,係為可用來識別暫定之贈禮的資訊。暫定贈禮識別資訊,係藉由文字、數字,其他記號、或這些的組合來加以表現。暫定贈禮識別資訊,係亦是可用來識別實體店舖中的交易的資訊。暫定贈禮識別資訊,係以不與其他暫定贈禮識別資訊重複的方式,而被生成。
收取可能點數,係為暫定之贈禮之一例。因此,記載為收取可能點數的地方,係可替換成暫定之贈禮。暫定之贈禮,係為尚未確定被賦予給利用者的贈禮。暫定之贈禮,係亦可說成是未確定收取的贈禮。暫定之贈禮,係亦可和前述的贈禮同樣地,係為優惠券等之其他種類。
服務利用履歷,係為關於零售服務之利用履歷的資訊。例如,一旦利用者利用了零售服務,則收取可能點數就被生成,此時關於利用者所購入之商品的資訊,係被儲存。例如,服務利用履歷中係被儲存有:實體店舖的店舖ID、利用日期時間、商品的明細、利用額、及視為點數之對象的金額。
[利用判定部] 利用判定部201,係判定零售服務是否在收取不可狀態下被利用。例如,店舖伺服器10或店舖終端40,係在利用者要利用零售服務的情況下,對贈禮管理伺服器20,發送表示是處於收取不可狀態還是收取可能狀態的資訊。利用判定部201,係基於該資訊,而判定零售服務是否在收取可能狀態下被利用。該資訊,假設係基於來自店舖終端40中的操作部44或讀取裝置46之輸入,而被生成。
零售服務,係為本揭露所涉及的服務之一例。因此,記載為零售服務的地方,係可替換成服務。服務,係為一旦利用者做利用就可能賦予某種贈禮的服務。在利用者利用了服務的情況下,亦可並不一定要產生贈禮,亦可只有在滿足某種條件的情況下才會產生贈禮。服務,係可為任意之服務,不限於零售服務。
例如,服務係亦可為飲食服務、美容服務、電力服務、搬家服務、或其他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服務。實體店舖,係不限於便利商店或超級市場這些零售店,亦可為提供飲食物的飲食店、美容院、或美體沙龍這些任意之店舖。服務,係不限於在實體店舖或利用者的自宅等之真實空間中被提供,亦可在線上或虛擬空間中被提供。例如,服務係亦可為線上購物服務(電子商務交易服務)、旅行預約服務、結帳服務、金融服務、或通訊服務。這些例示,係在此後所說明的其他服務中,也可適用。
點數服務,係為本揭露所涉及的其他服務之一例。因此,記載為點數服務的地方,係可替換成其他服務。其他服務,係為與以零售服務作為一例的服務不同的服務。其他服務,係為用來收取以點數作為一例的贈禮所需之服務。其他服務,係可為任意之服務,不限於點數服務。本揭露所涉及的服務及其他服務之組合,係可為任意之組合,不限於第1實施形態的例子。
在第1實施形態中,利用判定部201,係藉由判定零售服務是否在利用者處於非點數服務的會員之狀態下被利用,以判定服務是否在收取不可狀態下被利用。例如,利用判定部201,係藉由判定點數應用程式的點數卡畫面G1中所被顯示的代碼C10中所含之顯示用ID是否已被取得,以判定零售服務是否在利用者處於非點數服務的會員之狀態下被利用。
例如,顯示用ID未被取得就來利用零售服務,係相當於零售服務是在利用者處於非點數服務之會員之狀態下被利用。顯示用ID係被取得然後利用零售服務,係相當於零售服務是在利用者處於身為點數服務之會員之狀態下被利用。利用判定部201的判定中所被利用的資訊,係只要是能夠證明身為點數服務之會員的資訊即可,不限於顯示用ID。例如,該資訊係亦可為會員ID、卡號、或其他資訊。
在第1實施形態中,利用判定部201,係藉由判定服務是否在未將代碼C10所被顯示之利用者終端50在實體店舖中進行提示的狀態下被利用,以判定服務是否在收取不可狀態下被利用。點數卡畫面G1中所被顯示的代碼C10是藉由讀取裝置46而被讀取,則店舖終端40,係對贈禮管理伺服器20,發送顯示用ID。
利用判定部201,係參照贈禮資料庫DB1,判定從店舖終端40所接收到的顯示用ID,是否存在。利用判定部201,係在贈禮資料庫DB1中不存在有顯示用ID的情況、或根本就沒有接收到顯示用ID的情況下,則判定為零售服務是在收取不可狀態下被利用。利用判定部201,係在贈禮資料庫DB1中有顯示用ID存在的情況下,判定為零售服務是在收取可能狀態下被利用。
例如,非點數服務之會員的利用者,係由於在實體店舖中無法提示出代碼C10,因此店舖終端40,係直到零售服務的利用完成為止之期間,對贈禮管理伺服器20,不會發送顯示用ID。因此,利用判定部201,係在直到零售服務的利用完成為止之期間,從店舖終端40都沒有接收到顯示用ID的情況下,則判定為零售服務是在收取不可狀態下被利用。在第1實施形態中,實體店舖中的結帳完成,是相當於零售服務的利用完成。
例如,利用判定部201,係基於從店舖伺服器10或店舖終端40對贈禮管理伺服器20而被發送的利用完成通知,而測知零售服務之利用已完成。利用完成通知,係為表示零售服務之利用已完成的所定之形式的資料。利用判定部201,係在直到接收了利用完成通知為止之期間,都沒有接收到顯示用ID的情況下,則判定為零售服務是在收取不可狀態下被利用。在顯示用ID會被包含在利用完成通知中的情況下,則利用判定部201,係藉由判定利用完成通知中是否含有顯示用ID,來判定零售服務是否在收取不可狀態下被利用即可。
顯示用ID所被顯示的利用者終端50,係為贈禮之收取所相關之物的一例。因此,針對利用者終端50做說明的地方,係可替換成贈禮之收取所相關之物。該物,係亦可為利用者終端50以外的其他物。例如:IC卡、磁卡、附帶NFC機能的卡片、其他卡片、或卡片以外之會員證,亦可相當於贈禮之收取所相關之物。假設在這些物中,係含有用來證明收取贈禮之資格的資訊。
此外,店舖終端40,係亦可不是對贈禮管理伺服器20,而是對店舖伺服器10等之其他電腦,發送顯示用ID。此情況下,該當其他電腦,係對贈禮管理伺服器20,轉送顯示用ID。利用判定部201,係基於該當已被轉送的顯示用ID,來判定零售服務是否在收取不可狀態下被利用即可。
又,在將實體店舖中的代碼以利用者終端50進行讀取的類型、或只須對利用者終端50的操作即完結的類型之電子結帳被執行的情況下,則亦可由利用者終端50,對贈禮管理伺服器20,發送顯示用ID。此情況下,利用判定部201,係基於從利用者終端50所接收到的顯示用ID,來判定零售服務是否在收取不可狀態下被利用。此情況下也是,利用者終端50,係亦可不是對贈禮管理伺服器20,而是對店舖伺服器10等之其他電腦,發送顯示用ID。
[暫定贈禮生成部] 暫定贈禮生成部202,係在判定為零售服務是在收取不可狀態下被利用的情況下,生成收取可能點數。所謂生成收取可能點數,係指生成關於收取可能點數的資訊。作為暫定之贈禮是利用點數以外之其他贈禮的情況下,則暫定贈禮生成部202,係藉由生成暫定之贈禮之種類所相應之資訊,來生成暫定之贈禮即可。例如,暫定贈禮生成部202係亦可生成:優惠券、電子票券、電子貨幣、影片等之內容(數位內容)、數位內容等之所有權、與數位內容等建立對應的代幣、數位資產、或關於實體商品之資訊,來作為暫定之贈禮。暫定之贈禮係可例如,關於在區塊鏈網路等之分散帳簿上被管理的資訊。
在第1實施形態中,將收取用ID、和表示收取可能點數之數值的資訊予以生成,是相當於生成收取可能點數。暫定贈禮生成部202,係以不與其他收取用ID重複的方式,來生成收取用ID。收取用ID,係只要基於所定之規則而被生成即可。暫定贈禮生成部202,係基於利用者所做的零售服務之利用結果,而決定收取可能點數。
例如,暫定贈禮生成部202,係將對利用者之利用額乘算了所定之回饋率而得的數值,決定成為收取可能點數。暫定贈禮生成部202,係亦可將與利用額無關的固定之數值,決定成為收取可能點數。例如,暫定贈禮生成部202,係將收取用ID、與已生成之收取可能點數,建立關連而登錄在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這些係亦可登錄在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以外之其他任意的資料庫中。
在第1實施形態中,由於在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也有儲存服務利用履歷,因此暫定贈禮生成部202,係生成收取用ID、收取可能點數、及服務利用履歷之3個資訊,並將該當已生成之3個資訊,儲存在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服務利用履歷,假設係被包含在從店舖伺服器10或店舖終端40所接收的利用完成通知中。
在第1實施形態中,暫定贈禮生成部202,係在判定為零售服務是在利用者身為點數服務之會員的狀態下被利用的情況下,則不生成收取可能點數。此情況下,藉由後述的贈禮賦予部206,而對利用者賦予點數。如後述的第2實施形態般地,暫定贈禮生成部202,係即使利用者已經是點數服務之會員,若未提示出點數卡,則是生成收取可能點數。
[輸出部] 輸出部203,係在實體店舖中,令收據R2、R3被輸出。輸出部203,係藉由將收據R2、R3之輸出上所必須之資訊,發送至店舖伺服器10或店舖終端40,以令店舖終端40輸出收據R2、R3。該資訊係亦可為必須列印於收據R2、R3上的內容,亦可為相當於用來輸出收據R2、R3所需之命令的資訊。收據R2的輸出方法,係和先前的方法相同,因此在第1實施形態中是針對收據R3的輸出方法而加以說明。
輸出部203,係在實體店舖中,令收取用ID被輸出。在第1實施形態中,輸出部203,係基於收取用ID,而對店舖伺服器10,發送在店舖伺服器10的輸出部102之處理中所說明的生成完成通知。其後,藉由店舖伺服器10的輸出部102,收據R3之輸出要求係被發送至店舖終端40,因此輸出部203係藉由發送生成完成通知,以令收取用ID在實體店舖中被輸出。輸出部203,係亦可不是對店舖伺服器10,而是對店舖終端40,直接發送收取用ID,以令店舖終端40輸出收據R3。
[收取條件判定部] 收取條件判定部204,係在零售服務的利用後,判定收取可能點數之收取所相關之收取條件是否已被滿足。例如,贈禮管理伺服器20,係從會員管理伺服器30或利用者終端50,接收用來判定收取條件是否已被滿足所需之資訊。收取條件判定部204,係基於該資訊,而判定收取條件是否已被滿足。
在第1實施形態中是說明,成為點數服務之會員這件事情,是相當於收取條件的情況。因此,針對成為點數服務之會員做說明的地方,係可替換成收取條件。收取條件,係為用來收取收取可能點數所需之條件。收取條件,係可為任意之條件,不限於成為點數服務之會員。例如,收取條件係亦可為:成為點數服務之會員起經過一定期間、成為點數服務之會員起將零售服務做了所定之利用次數或利用額以上之利用、成為點數服務以外之其他服務之會員、購入零售服務中的特定之商品、或對點數服務登錄所定之會員資訊。
在第1實施形態中,收取條件判定部204,係藉由判定利用者是否已經成為點數服務之會員,而判定收取條件是否已被滿足。點數服務之會員,係在會員管理伺服器30中被管理,因此收取條件判定部204,係基於從會員管理伺服器30所取得的資訊,來判定利用者是否已經成為點數服務之會員。
在第1實施形態中,是在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收取用ID與收取可能點數係被建立關連。只根據利用者已經成為點數服務之會員,是無法特定出具有收取哪個收取可能點數的資格。因此,收取條件判定部204,係藉由判定是否已經從利用者終端50取得了收取用ID,以判定收取條件是否已被滿足。收取條件判定部204,係在未判定為已經從利用者終端50取得了收取用ID的情況下,則不判定為收取條件已被滿足;在判定為已經從利用者終端50取得了收取用ID的情況下,則判定為收取條件已被滿足。
在第1實施形態中,由於收取用ID會被包含在收取用代碼C310中,因此收取條件判定部204係判定,收取用代碼C310中所含之收取用ID是否已經從利用者終端50被取得。例如,利用者終端50,係讀取收據R3的收取用代碼C310。利用者終端50,係取得收取用代碼C310中所含之收取用ID與連結,對會員管理伺服器30,發送收取用ID而向會員登錄畫面G4進行存取。利用者終端50,係令會員登錄畫面G4被顯示於顯示部55。一旦利用者在輸入表單F40~F44中輸入會員資訊並選擇了按鈕B45,就藉由後述的會員登錄部301而執行會員登錄處理。
會員管理伺服器30,係一旦會員登錄處理完成,就對贈禮管理伺服器20,發送含有從利用者終端50所接收到的收取用ID、與含有會員ID之會員資訊的登錄完成通知。登錄完成通知,係為表示會員登錄已完成的所定形式的資料。贈禮管理伺服器20,係一旦從會員管理伺服器30接收到收取用ID及會員資訊,就在贈禮資料庫DB1中作成新的紀錄。贈禮管理伺服器20,係在該當新的紀錄中,儲存從會員管理伺服器30所接收到的會員資訊。
收取條件判定部204,係參照暫定贈禮資料庫DB2,判定從贈禮管理伺服器20所接收到的收取用ID是否存在。收取條件判定部204,係在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沒有收取用ID存在的情況下,不判定為收取條件已被滿足;在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有收取用ID存在的情況下,判定為收取條件已被滿足。利用者未讀取收取用代碼C310即進行了會員登錄的情況下,則贈禮管理伺服器20,係由於未接收到收取用ID,因此收取條件判定部204,係在未接收到收取用ID的情況下,不會判定為收取條件已被滿足。
[暫定贈禮賦予部] 暫定贈禮賦予部205,係在判定為收取條件已被滿足的情況下,向利用者賦予收取可能點數。所謂賦予收取可能點數,係指設成可利用收取可能點數之狀態。在第1實施形態中,在已被儲存在贈禮資料庫DB1中的利用者的點數餘額上反映出收取可能點數,是相當於賦予收取可能點數。所謂反映出收取可能點數,係指使點數餘額增加了收取可能點數之數值。
暫定贈禮賦予部205,係以暫定之贈禮的種類所相應之方法,來賦予暫定之贈禮即可。例如,作為暫定之贈禮是生成優惠券的情況下,則暫定贈禮賦予部205,係向利用者,賦予優惠券。例如,作為暫定之贈禮是生成電子貨幣的情況下,則暫定贈禮賦予部205,係使利用者的電子貨幣餘額做增加。例如,作為暫定之贈禮是生成影片等之內容的情況下,則暫定贈禮賦予部205,係向利用者,賦予內容。例如,作為暫定之贈禮是生成與數位內容建立對應的代幣等之代幣的情況下,則暫定贈禮賦予部205,係與區塊鏈網路等之分散帳簿連動,執行用來把代幣從與贈禮賦予系統S之管理者相對應的錢包位址移轉至與利用者相對應的錢包位址所需之處理。例如,作為暫定之贈禮是生成關於實體商品之資訊的情況下,則暫定贈禮賦予部205係執行,向利用者配送實體商品所需之處理。
在第1實施形態中,從會員管理伺服器30所接收到的收取用ID是存在於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的情況下,則判定為收取條件已被滿足。此情況下,暫定贈禮賦予部205,係將與該收取用ID建立關連的收取可能點數,賦予給利用者。例如,暫定贈禮賦予部205,係在贈禮資料庫DB1之中,將從會員管理伺服器30所接收到的會員資訊中所含之會員ID所被儲存之紀錄的點數餘額,增加一賦予給利用者的收取可能點數的量。
暫定贈禮賦予部205,係在未判定為收取條件已被滿足的情況下,則不向利用者賦予收取可能點數。此情況下,利用者的點數餘額係不會增加。但是,在會員登錄時的優惠活動等正在被進行的情況下,則亦可由於其他因素,而使利用者的點數餘額做增加。
[贈禮賦予部] 贈禮賦予部206,係判定為零售服務是在利用者處於可收取贈禮的收取可能狀態下被利用的情況下,則向利用者賦予點數等之贈禮。此情況下,用來向利用者賦予點數所需的處理本身,係可利用公知的處理。例如,贈禮賦予部206,係藉由使已經與代碼C10中所含之顯示用ID建立關連的點數餘額,增加一收取預定點數,以向利用者賦予點數即可。贈禮賦予部206,係亦可在零售服務的利用時,即時賦予點數。此外,贈禮的種類,係可包含有暫定之贈禮的種類。此時,贈禮賦予部206,係以贈禮的種類所相應之方法,來賦予贈禮即可。贈禮不限於點數,這點係和暫定之贈禮相同。點數以外之其他贈禮的例子也是,可適用在暫定之贈禮的說明中所例示者。
[1-3-3.會員管理伺服器中所被實現的機能] 資料記憶部300,係以記憶部32為主而被實現。會員登錄部301,係以控制部31為主而被實現。
[資料記憶部] 資料記憶部300係將點數服務的會員管理上所必須的資料,加以記憶。例如,資料記憶部係將會員資料庫DB3,加以記憶。
圖8係為會員資料庫DB3之一例的圖示。會員資料庫DB3,係為關於點數服務之會員的會員資訊所被儲存的資料庫。例如,會員資料庫DB3中係被儲存有:會員ID、密碼、郵件位址、姓名、出生年月日、住址、及電話號碼。會員資料庫DB3中所被儲存的會員資訊,係可為任意之資訊,不限於圖8的例子。
例如,會員資料庫DB3中亦可被儲存有卡號、顯示用ID、點數餘額、及點數履歷,來作為會員資訊。此情況下,在會員資料庫DB3與贈禮資料庫DB1之間,會保持這些資訊的整合性。甚至,贈禮資料庫DB1與會員資料庫DB3亦可被整合成1個資料庫。
[會員登錄部] 會員登錄部301,係執行點數服務的會員登錄。會員登錄的處理本身,係可利用公知的各種處理。例如,會員登錄部301,係一旦從利用者終端50接收到會員登錄要求,就在會員資料庫DB3中作成新的紀錄。會員登錄部301,係藉由在該當紀錄中,儲存新成為會員的利用者的會員ID、密碼、郵件位址、姓名、出生年月日、住址、及電話號碼,以執行會員登錄。會員登錄部301,係一旦會員登錄完成,就對贈禮管理伺服器20,發送在收取條件判定部204之處理中所說明的登錄完成通知。
[1-3-4.店舖終端中所被實現的機能] 資料記憶部400,係以記憶部42為主而被實現。服務提供部401及輸出部402,係以控制部41為主而被實現。
[資料記憶部] 資料記憶部400,係將用來向利用者提供零售服務所需要的資料,加以記憶。例如,資料記憶部400,係亦可和店舖伺服器10的資料記憶部100同樣地,將商品資料庫、和利用結果資料庫,加以記憶。資料記憶部400,係亦可將關於結帳前之商品的商品資訊、和從點數應用程式的點數卡畫面G1中所被顯示的代碼C10所被取得的顯示用ID,加以記憶。資料記憶部400,係亦可將與該顯示用ID建立關連的卡號及點數餘額,加以記憶。資料記憶部400,係亦可將關於收據R2、R3之各者之構圖的構圖資料,加以記憶。
[服務提供部] 服務提供部401,係向利用者提供零售服務。如店舖伺服器10的服務提供部101之處理中所說明,零售服務的提供方法本身,係可利用公知的各種方法,作為店舖終端40的機能,係主要為輸出部402的機能是與先前不同。因此,對零售服務側而言,係可藉由最低限度的修改,就能導入第1實施形態的機能。
[輸出部] 輸出部402,係在實體店舖中,令收取用ID被輸出。輸出部402,係令輸出裝置47,輸出收據R2、R3。在第1實施形態中是說明,店舖終端40,係基於從店舖伺服器10所接收到的輸出要求,而將收據R2、R3予以輸出的情況,但輸出部402,係亦可將於來自店舖伺服器10及贈禮管理伺服器20之各者的任意要求,而令輸出裝置47,輸出收據R2、R3。輸出部402,係亦可不是基於來自店舖伺服器10之要求,而是基於來自贈禮管理伺服器20之要求,而令輸出裝置47,輸出收據R2、R3。輸出部402,係亦可不是基於來自店舖伺服器10及贈禮管理伺服器20之各者的要求,而是基於從操作部44所被進行的操作,而令輸出裝置47,輸出收據R2、R3。
[1-3-5.利用者終端中所被實現的機能] 資料記憶部500,係以記憶部52為主而被實現。顯示控制部501及操作受理部502,係以控制部51為主而被實現。
[資料記憶部] 資料記憶部500,係將為了利用點數服務所必須的資料,加以記憶。例如,資料記憶部500,係將點數應用程式、和顯示用ID,加以記憶。
[顯示控制部] 顯示控制部501,係令任意的畫面被顯示於顯示部55。例如,顯示控制部501,係令圖2的點數卡畫面G1、和圖4的會員登錄畫面G4及登錄完成畫面G5之各者,被顯示於顯示部55。各畫面,係亦可利用點數應用程式以外之應用程式或瀏覽器,而被顯示。
[操作受理部] 操作受理部502,係受理任意之操作。例如,操作受理部502,係將針對圖2的點數卡畫面G1、和圖4的會員登錄畫面G4及登錄完成畫面G5之各者的操作,予以受理。
[1-4.贈禮賦予系統中所被執行的處理] 在第1實施形態中,作為贈禮賦予系統S中所被執行的處理之一例,說明利用者在利用實體店舖的情況下所被執行的實體店舖利用處理、與非點數服務之會員的利用者在利用收據R3而進行會員登錄的情況下所被執行的會員登錄處理。
[實體店舖利用處理] 圖9係為贈禮賦予系統S中所被執行的實體店舖利用處理之一例的圖。實體店舖利用處理係藉由控制部11、21、41分別依照記憶部12、22、42中所被記憶之程式而動作,而被執行。此外,在圖9中是說明,利用者以現金來購入商品的情況,但在利用者利用電子結帳(無現金結帳)的情況下,則電子結帳的結帳處理也會被執行。
如圖9所示,店舖終端40,係將在實體店舖中所被進行的操作,加以特定(S100)。在S100中,將商品之條碼以讀取裝置46進行讀取的操作、將點數應用程式的點數卡畫面G1中所被顯示的代碼C10以讀取裝置46進行讀取的操作、或意味結帳之完成的對操作部44的結帳操作,係被進行。
於S100中,商品之條碼被讀取裝置46進行了讀取的情況下(S100;商品讀取),店舖終端40係從條碼取得商品的商品代碼(S101),執行用來取得該商品的商品名等之商品資訊所需之商品資訊取得處理(S102)。在圖9中是說明,店舖終端40,係藉由與店舖伺服器10進行通訊,以取得商品資訊的情況,但店舖終端40,係亦可不與店舖伺服器10通訊,而是從記憶部42中所被記憶之商品資料庫,取得商品資訊。
於S100中,代碼C10被讀取裝置46進行了讀取的情況下(S100;代碼讀取),店舖終端40,係從代碼C10取得顯示用ID(S103),並與贈禮管理伺服器20之間,執行查詢點數餘額的點數查詢處理(S104)。在S104中,店舖終端40,係藉由與贈禮管理伺服器20之間進行通訊,以從贈禮資料庫DB1,取得與顯示用ID建立關連的點數餘額。店舖終端40,係將該當已被取得之點數餘額,記錄在記憶部42中。點數餘額,係亦可被顯示在顯示部45。在點數查詢處理中,亦可取得卡號等之其他資訊。
於S100中,對操作部44,進行了表示結帳已完成之操作的情況下(S100;結帳操作),則店舖終端40係判定,是否藉由S103的處理而已經取得了顯示用ID (S105)。在S105中,店舖終端40係判定,記憶部42中是否已被記憶有顯示用ID或點數餘額這些資訊。亦即,店舖終端40係判定利用者是否為點數服務之會員。
於S105中,判定為顯示用ID已被取得的情況下(S105;Y),則店舖終端40,係與店舖伺服器10及贈禮管理伺服器20之至少一方進行通訊,執行用來完成商品之結帳所需之結帳處理、與用來向利用者賦予點數所需之賦予處理(S106),店舖終端40,係將不含收取用代碼C310的收據R2予以輸出(S107),本處理係結束。利用者,係領取商品和收據R2,然後離開店內。S106的結帳處理及賦予處理,係可和先前的處理相同。用來輸出收據R2所需之處理,也是亦可和先前的處理相同。
於S105中,在並非判定為顯示用ID是已被取得的情況下(S105;N),則店舖終端40,係與店舖伺服器10及贈禮管理伺服器20之至少一方進行通訊,執行結帳處理、和用來生成收取可能點數所需之生成處理(S108),輸出含有收取用代碼C310的收據R3(S109),本處理係結束。利用者,係領取商品和收據R3,然後離開店內。S108的結帳處理,係可和先前的處理相同。
在S108中,一旦結帳處理完成,則店舖伺服器10或店舖終端40,係對贈禮管理伺服器20,發送含有利用額或商品之明細等之服務利用履歷的利用完成通知。贈禮管理伺服器20,係生成收取用ID、和收取可能點數。贈禮管理伺服器20,係將收取用ID、收取可能點數、及服務利用履歷,儲存在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贈禮管理伺服器20,係對店舖伺服器10,發送含有收取用ID及收取可能點數的生成完成通知。店舖伺服器10,係一旦接收到生成完成通知,就對店舖終端40,發送收據R3的輸出要求。在S109中,店舖終端40,係基於該輸出要求,而輸出收據R3。
[會員登錄處理] 圖10係為贈禮賦予系統S中所被執行的會員登錄處理之一例的圖。會員登錄處理,係藉由控制部21、31、51分別依照記憶部22、32、52中所被記憶之程式而動作,而被執行。
如圖10所示,利用者終端50,係將收據R3的收取用代碼C310,以讀取部56進行讀取(S200)。利用者終端50,係從收取用代碼C310,取得收取用ID、和前往會員登錄畫面G4之連結(S201),向會員管理伺服器30進行存取而令會員登錄畫面G4被顯示於顯示部55(S202)。會員管理伺服器30,係亦可在S202中從利用者終端50接收收取用ID並保持收取用ID。利用者終端50,係將針對會員登錄畫面G4的會員資訊之輸入,予以受理(S203)。利用者終端50,係一旦利用者選擇了按鈕B45,就對會員管理伺服器30,發送會員登錄要求(S204)。
會員管理伺服器30,係一旦接收到會員登錄要求(S205),就執行利用者的會員登錄(S206)。會員管理伺服器30,係對贈禮管理伺服器20,發送含有會員登錄已完成之利用者之會員ID、和從利用者終端50所接收到之收取用ID的登錄完成通知(S207)。贈禮管理伺服器20,係一旦接收到登錄完成通知(S208),就在贈禮資料庫DB1中作成新的紀錄(S209)。
會員管理伺服器30,係參照暫定贈禮資料庫DB,判定從會員管理伺服器30所接收到的收取用ID是否存在(S210)。在判定為收取用ID是存在的情況下(S210;Y),則贈禮管理伺服器20,係向進行了會員登錄的利用者,賦予收取可能點數(S211),本處理係結束。在未判定為收取用ID是存在的情況下(S210;N),則不執行S211之處理,本處理係結束。
本實施形態的贈禮賦予系統S,係在判定為零售服務是在收取不可狀態下被利用的情況下,生成收取可能點數。贈禮賦予系統S,係在零售服務的利用後判定為收取條件已被滿足的情況下,向利用者賦予收取可能點數。藉此,即使利用者處於收取不可狀態下利用了零售服務,仍可事後被賦予收取可能點數,因此可提高利用者的便利性。例如,即使利用者不是點數服務之會員,是處於收取不可狀態,仍可在事後被賦予收取可能點數,因此對於非點數服務之會員的利用者,可提高成為點數服務之會員的訴求效果。作為收取條件,是設定其他條件的情況下,則對利用者,可提高滿足其他條件的訴求效果。從零售業者來看也是,若成為點數服務的加盟店,則可藉由便利性高的機制而提高集客效果,因此對零售業者也會產生利益。
又,贈禮賦予系統S,係在判定為零售服務是在收取可能狀態下被利用的情況下,則向利用者賦予點數。贈禮賦予系統S,係在判定為零售服務是在收取可能狀態下被利用的情況下,則不生成收取可能點數。藉此,就不會生成不必要的收取可能點數,可減輕贈禮管理伺服器20的處理負荷,抑制暫定贈禮資料庫DB2的記憶體消耗量。
又,贈禮賦予系統S,係藉由判定零售服務是否在利用者處於非點數服務的會員之狀態下被利用,以判定零售服務是否在收取不可狀態下被利用。贈禮賦予系統S,係藉由判定利用者是否已經成為點數服務之會員,而判定收取條件是否已被滿足。藉此,在利用者已成為點數服務之會員的情況下,就能夠收取收取可能點數,因此對於非點數服務之會員的利用者,可提高成為點數服務之會員的訴求效果。其結果為,可有效增加點數服務的會員數。
又,贈禮賦予系統S,係藉由判定是否已經從利用者終端50取得了在實體店舖中所被輸出的收取用ID,以判定收取條件是否已被滿足。藉此,就可利用原則上只有曾經造訪過實體店舖的利用者才能得知的收取用ID,來向利用者賦予收取可能點數。其結果為,可防止未利用實體店舖的第三人擅自收取收取可能點數的這類不正行為。
又,贈禮賦予系統S,係藉由判定零售服務是否在利用者未於實體店舖中提示出點數卡之狀態下被利用,以判定零售服務是否在收取不可狀態下被利用。藉此,可先利用點數卡而確實地判定利用者是否為點數服務之會員,然後才生成收取可能點數。
又,贈禮賦予系統S,係在判定為零售服務是在收取不可狀態下被利用的情況下,則藉由令含有收取用ID之收據R3在實體店舖中被輸出,以令收取用ID在實體店舖中被輸出。藉此,利用履歷資訊I30、與點數資訊I31就可不必成為各別的收據,可被列印在相同的收據R3上,因此可提高利用者的便利性。利用者,係只需要帶回1個收據R3即可,因此不容易遺失收取用ID。又,贈禮賦予系統S,係在零售服務是在收取可能狀態下被利用的情況下,則令構圖異於收據R3,且不含收取用ID的收據R2,在實體店舖中被輸出。藉此,可節省收據R2的空間,可節省收據用紙。由於可成為更短的收據R2,因此利用者的便利性也會提高。藉由使得收據R2、R3之構圖變成彼此互異,利用者就可容易掌握收取用ID是否有被輸出。
又,贈禮賦予系統S,係藉由令含有收取用ID的收取用代碼C310所被形成的收據R3在實體店舖中被輸出,以在實體店舖中輸出收取用ID。贈禮賦予系統S係判定,收取用代碼C310中所含之收取用ID,是否已從利用者終端50被取得。藉此,可藉由以利用者終端50的讀取部56來讀取收取用代碼C310這類簡易的操作就能取得收取用ID,因此可提高利用者的便利性。在利用者是從利用者終端50的操作部54用手輸入收取用ID的情況下,會有發生輸入失誤的可能性,但藉由利用收取用代碼C310,就可防止這類輸入失誤。甚至,將前往會員登錄畫面G4之連結包含在收取用代碼C310中的情況下,則非點數服務之會員的利用者就變成容易存取會員登錄畫面G4,因此可提高利用者的便利性。亦可有效增加點數服務的會員。
[2.第2實施形態] 例如,利用者,係即使已經是點數服務的會員,但是不知道實體店舖是點數服務之加盟店的情況下,則會未提示出點數卡畫面G1即利用實體店舖。例如,在利用者覺得啟動點數應用程式很麻煩、或忘記帶利用者終端50等情況下,就會未提示出點數卡畫面G1即利用實體店舖。這些點,係在利用者利用實體點數卡的情況,也會同樣如此。
在先前的技術中,利用者,係若在實體店舖中未提示出點數卡畫面G1,則即使利用實體店舖,仍不會被賦予點數。未提示出點數卡畫面G1的利用者,再次造訪實體店舖並提示出收據的情況下,也可考慮藉由實體店舖的操作,而在事後賦予點數。然而,此情況下,實體店舖的負擔會變高。於是,在第2實施形態中是說明,即使身為點數服務之會員的利用者,在實體店舖中未提示出點數卡畫面G1,仍可利用收據R3,而在事後被賦予點數的情況。
圖11係為第2實施形態中收取可能點數的收取流程之一例的圖示。在第2實施形態中是舉出,利用者利用點數應用程式,來收取收取可能點數的情況為例。例如,一旦利用者選擇了點數卡畫面G1中所被顯示的「收取可能點數之收取」的連結L11,則讀取部56就會啟動而讀取畫面G6係被顯示於顯示部55。
讀取畫面G6中係被顯示有,讀取部56所生成的攝影影像I60。一旦利用者終端50讀取了收據R3的收取用代碼C310,則利用者終端50就從收取用代碼C310取得收取用ID。收取用代碼C310中,雖然也有包含前往會員登錄畫面G4之連結,但在第2實施形態中,由於利用者已經對點數服務完成登錄,且已經從點數應用程式登入了點數服務,因此會員登錄畫面G4係不被顯示。利用者終端50,係將前往會員登錄畫面G4之連結予以丟棄,對贈禮管理伺服器20,發送收取用ID。
贈禮管理伺服器20,係一旦接收到收取用ID,則收取條件判定部204,係藉由參照暫定贈禮資料庫DB2,判定該當已接收之收取用ID是否存在,以判定收取條件是否已被滿足。暫定贈禮賦予部205,係在判定為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有收取用ID存在的情況下,將與該當收取用ID建立關連的收取可能點數,賦予給登入中的利用者。暫定贈禮賦予部205,係參照贈禮資料庫DB1,使得與該當利用者之會員ID建立關連的點數餘額,增加該當收取可能點數。暫定贈禮賦予部205,係從贈禮資料庫DB1中,刪除掉該當已被賦予之收取可能點數所對應之紀錄。
一旦收取可能點數被賦予,則賦予完成畫面G7就被顯示於顯示部55。例如,賦予完成畫面G7中係被顯示有:已被賦予給利用者的收取可能點數、和收取可能點數之收取後的點數餘額。一旦利用者選擇了按鈕B70,就會回到點數卡畫面G1。如圖11的右下的點數卡畫面G1所示,利用者已收取的收取可能點數,係被反映至點數餘額。收取可能點數對點數餘額之反映,係亦可經過某種程度之時間後才為之。
此外,利用者終端50,係亦可對會員管理伺服器30,發送收取用ID。此情況下,會員管理伺服器30,係將登入中的利用者之會員ID、和從利用者終端50所接收到的收取用ID,轉送至贈禮管理伺服器20。贈禮管理伺服器20,係一旦從會員管理伺服器30接收到會員ID及收取用ID,收取條件判定部204及暫定贈禮賦予部205,就執行和上記相同的處理,向登入中的利用者,賦予收取可能點數。
第2實施形態的贈禮賦予系統S,係可對身為點數服務之會員的利用者,事後賦予收取可能點數。藉此,即使身為點數服務之會員的利用者在實體店舖中未提示出點數卡畫面G1,仍可事後被賦予收取可能點數,因此可提高利用者的便利性。由於在實體店舖中不會產生特別的操作,因此也可減輕實體店舖的負擔。
[3.第3實施形態] 在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中,雖然舉出利用者利用實體店舖之零售服務的場面為例,但在利用者利用線上的服務的場面中,也可適用贈禮賦予系統S。例如,利用者不是利用零售服務,而是利用線上購物服務的情況下,也是可執行和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相同的處理。在第3實施形態中,關於和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係省略說明。
在第3實施形態中,線上購物服務、與點數服務,係相互連動。但是,利用者為了在線上購物服務的購物中收取點數,必須要將線上購物服務的會員ID、與點數服務的會員ID,建立關連。這些關連建立一旦被進行,利用者就變成可以收取線上購物服務中的利用額所相應之點數。
在第3實施形態中,利用者係不是在實體店舖中,而是在線上購物服務上的虛擬店舖中進行購物。店舖伺服器10,係為虛擬店舖的伺服器。店舖終端40,係為虛擬店舖的營運者所操作的電腦。在有複數個店舖存在的線上購物中心被提供的情況下,則店舖伺服器10係亦可為線上購物中心的管理者的伺服器電腦。
圖12係為第3實施形態中收取可能點數的收取流程之一例的圖示。如圖12所示,利用者,係一旦操作利用者終端50而向線上購物服務的網站進行存取,則線上購物服務的頂層畫面G8係被顯示於顯示部55。此處,假設利用者係為線上購物服務的會員,並登入至線上購物服務。
一旦利用者從頂層畫面G8選擇了商品並購入,則購入完成畫面G9係被顯示於顯示部55。亦可將含有與購入完成畫面G9相同內容的電子郵件等之訊息,發送至利用者。購入完成畫面G9中係被顯示有商品的購入內容及收取可能點數,以及前往會員登錄畫面G4之連結L90。收取可能點數的生成之流程,係可和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相同。
在第3實施形態中,假設連結L90中係包含有收取用ID。一旦利用者選擇了連結L90,則和圖4相同的會員登錄畫面G4與登錄完成畫面G5係被顯示於顯示部55。會員登錄的流程,係可和第1實施形態相同。此外,收取用ID,係亦可被顯示於購入完成畫面G9,亦可被包含在商品的購入後被發送給利用者收的電子郵件中。此情況下,利用者係亦可在對點數服務的會員登錄時或其後,手動輸入收取用ID。
一旦利用者完成了對點數服務的會員登錄,收取可能點數就被賦予給利用者。利用者的點數卡,假設也會自動地被登錄至線上購物服務。如圖12所示,一旦利用者再度令頂層畫面G8被顯示,則利用者的點數餘額,係變成購入完成畫面G9中所被顯示的收取可能點數的65P。以後,一旦利用者利用線上購物服務,就會被賦予利用額所相應之點數。
第3實施形態的贈禮賦予系統S,係基於和第1實施形態的贈禮賦予系統S相同的理由,而可提高線上購物服務之利用者的便利性。對於非點數服務之會員的利用者,也可提高成為點數服務之會員的訴求效果。此外,於第3實施形態中,即使利用者不登入至線上購物服務,以來賓使用者的身份來訂購商品,也亦可和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事後被賦予收取可能點數。
此外,在第3實施形態中是說明利用者係為線上購物服務之會員的情況,但即使在利用者並非在實體店舖中所提供之零售服務之會員的情況下,仍亦可執行和第3實施形態相同的處理。此情況下,亦可將第1實施形態及第3實施形態所組合而成的處理,與第2實施形態及第3實施形態所組合而成的處理,加以執行。
首先,說明第1實施形態及第3實施形態所組合而成的處理。例如,假設利用者已經是實體店舖的「AAA商店」所提供之零售服務的會員也就是「AAA會員」。例如,利用者,係一旦提示出「AAA會員」的點數卡而利用了實體店舖,就可收取零售服務中的點數也就是「AAA點數」,或是可利用宅配服務或折扣服務等之會員專用的服務等等。例如,假設一旦利用者成為點數服務之會員也就是「XXX會員」,則有別於零售服務的「AAA點數」,而可另外收取「XXX點數」。
例如,假設利用者雖然是「AAA會員」,但並非「XXX會員」。此情況下也是,由於利用者係無法收取「XXX點數」,因此是相當於收取不可狀態。一旦利用者提示出「AAA會員」的點數卡而利用了實體店舖,收取用點數就會被生成。該收取用點數,係亦可並非與收取用ID,而是與「AAA會員」的會員ID建立關連。在利用者對「XXX會員」進行會員登錄的情況下,若輸入自己的「AAA會員」的會員ID,則贈禮管理伺服器20係可特定出應賦予給該利用者的收取可能點數。
第2實施形態與第3實施形態組合的情況也是同樣地,雖然利用者在實體店舖中提示了「AAA會員」的點數卡,但在未提示出「XXX會員」的點數卡的情況下,亦可對「AAA會員」的會員ID,將收取可能點數建立關連。利用者,係若從「XXX會員」的網站等輸入「AAA會員」的會員ID,則與該當會員ID建立關連的收取可能點數就可在事後被收取。
此外,「AAA會員」的會員ID、與「XXX會員」的會員ID有相互連動的情況下,則利用者即使在實體店舖中未提示出「XXX會員」的點數卡,若有提示出「AAA會員」的點數卡,則亦可自動地被賦予「XXX點數」。反之,即使利用者在實體店舖中未提示出「AAA會員」的點數卡,若有提示出「XXX會員」的點數卡,則亦可自動地被賦予「AAA會員」之點數。
[4.第4實施形態] 例如,在線上服務之中也有,在利用者滿足了特定之條件的情況下,點數的回饋率會變高的服務。在第4實施形態中是說明,在如此的線上服務中直到特定之條件被滿足以前的期間內,每當利用者利用了線上服務,收取可能點數就會被生成的情況。事後滿足特定之條件的情況下,就判定為收取條件已被滿足,利用者係可收取過去之利用部分所被生成的收取可能點數。在第4實施形態中,關於和第1實施形態~第3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係省略說明。
在第4實施形態中,假設利用者一旦成為線上購物服務之會員,就自動地成為點數服務之會員。甚至,在第4實施形態中,假設提供線上購物服務的電子商務交易業者、與提供點數服務的點數事業者,係為相同。也可說成是,存在有包含了線上購物服務與點數服務的1個廣大服務之會員的概念。利用者,假設是該1個廣大服務之會員。
例如,線上購物服務及點數服務的營運者,係與發行信用卡的特定之卡片公司進行聯名。以下,將該卡片公司,稱作聯名卡公司。聯名卡公司所發行的信用卡,稱作聯名信用卡。聯名卡公司以外的卡片公司,稱作其他公司。其他公司所發行的信用卡,稱作其他公司信用卡。
在第4實施形態中,一旦利用者在線上購物服務中利用了聯名信用卡,則相較於利用其他公司信用卡,點數的回饋率會變得較高。聯名卡公司,係基於線上購物服務中的點數的回饋率之高低,來對尚未持有聯名信用卡的利用者,利用橫幅廣告或優惠活動等,訴求聯名信用卡之發行。發行聯名信用卡這件事情,係相當於成為聯名卡公司所提供之信用卡服務之會員(亦即入會至聯名信用卡)。
這點,未持有聯名信用卡的利用者,即使發行了聯名信用卡,也只有將來的購物中的點數的回饋率會變高而已,因此就訴求效果而言並不充分。雖然作為聯名信用卡之發行時的贈禮,也會有將一定量之點數賦予給利用者,但由於各種卡片公司都提供了相同的贈禮,因此就訴求效果而言並不充分。
於是,第4實施形態的贈禮賦予系統S,係在未持有聯名信用卡的利用者,在線上購物服務中進行了購物時,沿用第1實施形態~第3實施形態的處理,將在假定已持有聯名信用卡的情況下能夠收取到的量的收取可能點數,予以生成。利用者,係一旦發行聯名信用卡,就可回溯到過去的購物,將收取可能點數予以收取。 藉此,可對利用者,提高聯名信用卡的訴求效果。
圖13係為利用者在聯名信用卡發行以前的時間序列上的流程之一例的圖示。例如,假設利用者係在2022年2月1日,成為了線上購物服務之會員。如前述,利用者,係也自動成為了點數服務之會員。例如,將會員登錄剛完成後的點數餘額,設成0點。假設其他公司信用卡的回饋率為1%,聯名信用卡的回饋率為1.5%。
例如,假設利用者係在2022年2月9日,以其他公司信用卡,進行了5000圓的購物。如第1實施形態所述,亦可在經過某種程度之時間才會賦予點數,但此處假設點數是被即時賦予。該購物的利用額係為5000圓,由於其他公司信用卡的回饋率係為1%,因此會被賦予50點。點數餘額,係從0點變成50點。
例如,若假定利用者在2022年2月9日的購物中利用了聯名信用卡,則由於聯名信用卡的回饋率係為1.5%,因此應該要被賦予75點。因此,應該要被賦予的75點、與實際被賦予的50點之間的差分也就是25點的收取可能點數,會被生成。25點的量的收取可能點數,係與利用者的會員ID建立關連,而被儲存在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
以後同樣地,對於利用者直到發行聯名信用卡為止的購物,都會生成收取可能點數。在圖13的例子中,對於2022年2月16日的12000圓的量的購物,會生成60點的收取可能點數。對於2022年2月21日的6000圓的量的購物,會生成30點的收取可能點數。收取可能點數,係按照回饋率的差分也就是0.5%而每次被生成並被加算。假設其他公司信用卡的回饋率也就是1%的點數,係被即時賦予而被加算至點數餘額。
例如,假設利用者在2022年2月25日,發行了聯名信用卡。此情況下,作為發行了聯名信用卡的贈禮,過去所被生成的收取可能點數之合計值也就是115點,會被賦予給利用者。亦即,利用者,係可用與過去的購物中假定利用了聯名信用卡時相同的條件來收取點數,回溯到過去而被賦予點數。
第4實施形態的機能區塊圖,係和第1實施形態~第3實施形態相同。但是,一部分的機能,係和第1實施形態~第3實施形態不同。例如,暫定贈禮生成部202,係將線上購物服務及點數服務中可用來識別利用者的會員ID、與已生成之收取可能點數,建立關連而登錄在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收取可能點數的生成方法本身,係和第3實施形態相同,但在第4實施形態中,由於利用者係已經成為線上購物服務及點數服務之會員,因此並非收取用ID,而是會員ID,係與收取可能點數建立關連。
收取條件判定部204,係藉由判定利用者是否已經成為信用卡服務之會員,以判定收取條件是否已被滿足。發行聯名信用卡這件事情,係相當於成為信用卡服務之會員。在第4實施形態中,信用卡服務是相當於其他服務。在第4實施形態中,假設利用者係先輸入了線上購物服務及點數服務的會員ID,然後才發行聯名信用卡。收取條件判定部204,係從聯名卡公司的伺服器電腦,接收已發行聯名信用卡的利用者的會員ID。收取條件判定部204,係基於該會員ID,而判定利用者是否已成為信用卡服務之會員。
暫定贈禮賦予部205,係在判定為利用者已經成為信用卡服務之會員的情況下,則將與會員ID建立關連的收取可能點數,賦予給利用者。並非與收取用ID而是與會員ID建立關連的收取可能點數會被賦予這點上是與第1實施形態~第3實施形態不同,但收取可能點數的賦予方法本身,係和第1實施形態~第3實施形態相同。
第4實施形態的贈禮賦予系統S,係在判定為利用者已經成為信用卡服務之會員的情況下,則將與會員ID建立關連的收取可能點數,賦予給利用者。藉此,可提高對於成為信用卡服務之會員的訴求效果。從利用者來看也是,由於可回溯到過去而被賦予收取可能點數,因此可提高便利性。
[5.變形例] 此外,本揭露係不限定於以上說明的第1實施形態~第4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揭露之宗旨的範圍內,可做適宜變更。
圖14係為變形例中的機能區塊之一例的圖示。第1限制部207、第2限制部208、第3限制部209、第4限制部210、第1提示部211、第2提示部212、及第3提示部213,係以控制部21為主而被實現。
[5-1.變形例1] 例如,有時候會藉由利用者,而把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收據R3,丟入店舖的不要收據箱或垃圾桶。帶有惡意之第三人,係有可能從店舖或其他場所,獲取不特定多數之大量的收據R3,從自己的利用者終端50而不正當地試圖收取收取可能點數。如此的不正行為,係為違反了點數服務之宗旨的行為,對於店舖或其他場所的犯罪防治上也非理想。
於是,為了防止第三人的不正行為,亦可對於收取可能點數,設有一定的限制。在變形例1中,暫定贈禮生成部202,係對已生成之收取可能點數,設定有效期限。有效期限,係為收取可能點數為有效的期限。有效期限,係亦可說是能夠進行收取可能點數之收取的期限。有效期限,係為從收取可能點數被生成起經過了一定時間之後的時點。
以下,從收取可能點數被生成起至有效期限為止之期間的長度,稱作有效期限之長度。在變形例1中是說明,有效期限之長度係為2週的情況,但有效期限之長度係可為任意之長度。例如,有效期限之長度,係亦可為數分鐘~數日左右,亦可為1週~半年左右。有效期限之長度,係亦可為固定,亦可為可變。例如,亦可隨著實體店舖的種類或區域,而使有效期限之長度為不同。
例如,亦可隨著利用額,而使有效期限之長度為不同。若使利用額越多有效期限之長度就越短,則可提高不正行為的遏止力。但是,由於就利用者的便利性而言係會降低,因此亦可反之,利用額越多就將有效期限之長度設成越長。由於不正行為的遏止力與利用者的便利性是呈取捨關係,因此隨應於贈禮賦予系統S的管理者或實體店舖的承辦人等的需求,來設定有效期限之長度即可。
假設變形例1的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係還被儲存有收取可能點數的有效期限。例如,暫定贈禮生成部202,係一旦生成收取可能點數,就決定要設定至該當收取可能點數的有效期限。暫定贈禮生成部202,係亦可在收取可能點數的生成前,決定有效期限。例如,暫定贈禮生成部202,係將從有效期限的決定處理執行時的現在日期時間起算2週後的時點,決定成為有效期限。現在日期時間,係利用即時時鐘或GPS訊號等來加以取得即可。暫定贈禮生成部202,係將收取用ID、有效期限、收取可能點數、及服務利用履歷,相互建立關連而儲存在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
收取條件判定部204,係藉由判定在有效期間內是否已經從利用者終端50取得了收取用ID,以判定收取條件是否已被滿足。收取條件判定部204,係參照暫定贈禮資料庫DB2,而取得與收取用ID建立關連的有效期限。收取條件判定部204,係基於現在日期時間,而判定該當已被取得之有效期限是否已經過。收取條件判定部204,係若現在日期時間是較有效期限還晚,則判定為有效期限已經過。若有效期限已經過,則就算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儲存有收取用ID,收取可能點數仍不會被賦予。
此外,有效期限已經過的收取可能點數之紀錄,係亦可從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被刪除。此情況下,有效期限已經過的收取用ID係變成不存在於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因此即使有效期限已經過的收取可能點數的收取用ID被人取得,收取可能點數仍不會被賦予。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所被儲存之收取可能點數的有效期限是否已經過,係藉由夜間批次等而被定期地執行即可。有效期限已經過的收取可能點數,係亦可不從暫定贈禮資料庫DB2刪除,而是藉由表示有效期限是否已經過的旗標等,來加以管理。
變形例1的贈禮賦予系統S,係藉由判定在有效期間內是否已經從利用者終端50取得了收取用ID,以判定收取條件是否已被滿足。藉此,可對帶有惡意之第三人發揮遏止力,因此可防止不正行為。就算不是以不正行為之防止為目的,在利用者扔掉了收據R3的情況下,可以防止未發生收取的收取可能點數永久殘留在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
[5-2.變形例2] 例如,防止帶有惡意之第三人所致之不正行為的方法,係不限於變形例1中所說明的方法。在變形例2中是說明,對於某個期間內某個會員ID所能夠收取的收取可能點數設有上限的情況。帶有惡意之第三人,係即使不正當地獲取了大量的收據R3,仍會因為變形例2中所說明的上限,而無法收取一定以上之收取可能點數。在變形例2中,是藉由該上限,來對不正行為保有遏止力。被發行了會員ID的者,無論是正當的利用者還是帶有惡意之第三人,在系統上都是被認知成利用者,因此記載為利用者的地方,係不限於正當的利用者。
在變形例2中,假設在贈禮資料庫DB1中所被儲存之點數履歷中,還含有對某個會員ID已經被賦予的收取可能點數之履歷。暫定贈禮賦予部205,係一旦對某個利用者賦予了收取可能點數,就會把該當已被賦予的收取可能點數、與該當收取可能點數的賦予日期時間,儲存在贈禮資料庫DB1中,作為與該利用者的會員ID建立關連的點數履歷。賦予日期時間,係為收取可能點數的賦予處理被執行時的現在日期時間。
變形例2的贈禮賦予系統S,係含有第1限制部207。第1限制部207係判定,在所定之期間內已被賦予給利用者的收取可能點數是否已達上限。所定之期間,係亦可為過去的全部期間,但在變形例2中是設成最近的一部分之期間。在變形例2中,所定之期間是設成最近的1週,但所定之期間之長度,係可為任意之長度。例如,所定之期間亦可為數小時~數日左右,亦可比1週還長。
上限,係為相當於用來限制收取可能點數之賦予所需之閾值的資訊。例如,上限係為能夠賦予收取可能點數的上限次數。例如,上限係為能夠賦予收取可能點數的上限點數量。在變形例2中是說明上限次數及上限點數量之雙方都被利用的情況,但亦可只利用上限次數或上限點數量之其中任何一方。
例如,第1限制部207,係在判定為某個利用者已滿足收取條件的情況下,則參照贈禮資料庫DB1,取得該利用者的點數履歷。第1限制部207,係基於該當已被取得的點數履歷,而判定是否已達上限。例如,第1限制部207,係基於某個利用者的點數履歷,針對該利用者來統計最近1週內的收取可能點數的賦予次數及總點數量。第1限制部207,係判定賦予次數是否已達上限次數。第1限制部207,係判定總點數量是否已達上限點數量。
第1限制部207,係在判定為已達上限的情況下,限制對利用者賦予收取可能點數。這裡所謂的限制,係指不把收取可能點數賦予給利用者。亦即,禁止對利用者的收取可能點數之賦予,是相當於限制。例如,第1限制部207,係在判定為賦予次數已達上限次數的情況下,限制對利用者賦予收取可能點數。例如,第1限制部207,係在判定為賦予點數量已達上限點數量的情況下,限制對利用者賦予收取可能點數。第1限制部207,係在未判定為已達上限的情況下,則不限制對利用者賦予收取可能點數。
變形例2的贈禮賦予系統S,係在判定為在所定之期間內已被賦予給利用者的收取可能點數是已達上限的情況下,限制對利用者賦予收取可能點數。藉此,可對帶有惡意之第三人發揮遏止力,因此可防止不正行為。
[5-3.變形例3] 例如,防止帶有惡意之第三人所致之不正行為的方法,係不限於變形例1-2中所說明的方法。在變形例3中是說明,輸出了收據R3的實體店舖、與利用者平常所在的場所的位置關係若為不自然,則限制成不會賦予收取可能點數的情況。
例如,假設帶有惡意之第三人,係將在附近的實體店舖中不正獲取的大量的收據R3,利用轉賣網站等而販售給位於遠方的其他第三人。其他第三人,係由於位在該實體店舖的遠方,因此即使讀取了收取用代碼C310,仍不會被賦予收取可能點數。在變形例3中,是藉由收據R3所被輸出的實體店舖、與試圖被賦予收取可能點數的人在場所上的關係,來對不正行為保有遏止力。
在變形例3中,假設在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所被儲存之服務利用履歷中,含有關於實體店舖之場所的場所資訊。實體店舖的場所資訊,並非服務利用履歷,而是亦可被儲存在其他資料庫中。此情況下,假設服務利用履歷中係含有實體店舖的店舖ID。藉由該店舖ID,亦可取得其他資料庫中所被儲存之場所資訊。場所資訊本身,係可利用各種資訊,例如亦可為:緯度經度資訊、座標資訊、地址、或郵遞區號。
贈禮賦予系統S,係含有第2限制部208。第2限制部208,係判定關於實體店舖的第1場所、與關於利用者的第2場所,是否對應。第1場所,係為實體店舖所位於的場所。第2場所,係為與利用者建立關連的場所。例如,第2場所係為:利用者登錄至點數服務的住址、利用者利用了零售服務的複數個實體店舖之中心地、或利用者終端50的場所。利用者終端50的場所,係亦可藉由GPS等之GNSS而被取得,亦可利用行動基地台或存取點而被取得。
所謂第1場所與第2場所係為對應,第1場所與第2場所的距離會在一定範圍內。第2限制部208,係取得關於第1場所的第1場所資訊、和關於第2場所的第2場所資訊。第2限制部208,係基於第1場所資訊、和第2場所資訊,而計算第1場所與第2場所的距離。第2限制部208,係判定該距離是否為閾值以上。第2限制部208,係在該距離被判定為是閾值以上的情況下,則判定為第1場所與第2場所並非對應,在該距離被判定為未滿閾值的情況下,則判定為第1場所與第2場所係為對應。
第2限制部208,係在並非判定為第1場所、與第2場所係為對應的情況下,限制對利用者賦予收取可能點數。限制的意思,係如同變形例2中所說明。第2限制部208,係在判定為第1場所與第2場所係為對應的情況下,則不限制對利用者賦予收取可能點數。
變形例3的贈禮賦予系統S,係在並非判定為關於實體店舖的第1場所、與關於利用者的第2場所係為對應的情況下,限制對利用者賦予收取可能點數。藉此,可對帶有惡意之第三人發揮遏止力,因此可防止不正行為。
[5-4.變形例4] 例如,防止帶有惡意之第三人所致之不正行為的方法,係不限於變形例1-3中所說明的方法。在變形例4中是說明,某個利用者試圖收取收取可能點數的情況下,若與該收取可能點數建立關連的服務利用履歷、和過去曾經被賦予的收取可能點數的服務利用履歷之關係為不自然,則限制成不會賦予收取可能點數的情況。
例如,假設帶有惡意之第三人,從附近的實體店舖的不要收據箱,獲取了大量的收據R3。假設第三人,係試圖用在同一實體店舖中所被輸出的大量的收據R3,接二連三地收取收取可能點數。若為正當的利用者,則很難想像會有這種情形,因此為不自然。其他還有例如,以被列印有相同商品之明細的複數個收據R3來試圖接二連三地收取收取可能點數,這在正當的利用者是很難想像會有這種情形,因此為不自然。因此,在變形例4中是設計成,基於收據R3被輸出時的服務之利用履歷,來對不正行為保有遏止力。
在變形例4中,即使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所被儲存之收取可能點數是已被賦予,該收取可能點數所對應之紀錄仍不會被消去。取而代之的是,在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係儲存了表示收取可能點數是否已被賦予的賦予完畢資訊。一旦收取可能點數被賦予,則為了表示收取可能點數已被賦予,賦予完畢資訊之值就會改變。
贈禮賦予系統S,係含有第3限制部209。第3限制部209,係在已從利用者終端50取得了收取用ID的情況下,判定該當已被取得之收取用ID所對應之服務的利用履歷是否為正當。所謂利用履歷為正當,係指服務利用履歷滿足所定之條件。該條件,係可設定任意之條件。在變形例4中,雖然舉出基於過去的服務利用履歷、與這次的服務利用履歷而被判定的條件為例,但亦可為其他條件。例如,亦可為基於利用者的屬性、與這次的服務利用履歷而被判定的條件。
例如,第3限制部209,係基於某個利用者的過去的服務利用履歷、與該利用者的這次的服務利用履歷,而判定是否為正當。第3限制部209係判定,收取可能點數是藉由相同實體店舖之收據R3而被連續賦予的次數是否為閾值以上。例如,第3限制部209係亦可判定,收取可能點數是藉由被列印有相同商品之明細的收據R3而被連續賦予的次數是否為閾值以上。第3限制部209,係在判定為這些次數是閾值以上的情況下,則不判定為正當,在判定為這些次數是未滿閾值的情況,則判定為正當。
第3限制部209,係在並非判定為利用履歷為正當的情況下,限制對利用者賦予收取可能點數。限制的意思,係如同變形例2中所說明。例如,第3限制部209,係在判定為利用履歷為正當的情況下,不限制對利用者賦予收取可能點數。
變形例4的贈禮賦予系統S,係在並非判定為已從利用者終端50所被取得之收取用ID所對應之服務的利用履歷為正當的情況下,則限制對利用者賦予收取可能點數。藉此,可對帶有惡意之第三人發揮遏止力,因此可防止不正行為。
[5-5.變形例5] 例如,防止帶有惡意之第三人所致之不正行為的方法,係不限於變形例1~4中所說明的方法。在變形例5中,在某個利用者欲收取收取可能點數的情況下,若零售服務中所被登錄的利用者資訊、與點數服務中所被登錄的利用者資訊並不一致,則限制成不會賦予收取可能點數的情況。
在變形例5中,假設利用者係為零售服務之會員。利用者,係也對零售服務進行了會員登錄。利用者,係假設一旦在實體店舖中進行購物,就可累積零售服務自有的點數、與點數服務的點數之雙方。這點係和在第3實施形態的最後所說明的例子相同。若假設利用者,雖然是零售服務之會員,但不是點數服務之會員,則和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在利用者成為了點數服務之會員的情況下,可事後賦予收取可能點數。在利用者忘記提示點數卡的情況下,則和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可事後賦予收取可能點數。
在變形例5中,店舖伺服器10的資料記憶部100,係將關於零售服務之會員的會員資料庫,加以記憶。該會員資料庫中係被儲存有,利用者在零售服務中所登錄的住址或姓名等之利用者資訊。一旦正當的利用者讀取了收據R3的收取用代碼C310,則由於進行了該收據R3所示之購物的人、與欲收取收取可能點數的人係為相同,因此零售服務的利用者資訊、與點數服務中所被登錄的利用者資訊,係為一致。
另一方面,若帶有惡意之第三人讀取了收據R3的收取用代碼C310,則由於進行了該收據R3所示之購物的人、與欲收取收取可能點數的人係為不同,因此從該收據R3所被特定的零售服務的利用者資訊、點數服務中所被登錄的利用者資訊,係不一致。因此,在變形例5中,在這些利用者資訊並非一致的情況下,則藉由限制成不會賦予收取可能點數,以對不正行為保有遏止力。
假設在暫定贈禮資料庫DB2的服務利用履歷中,係還含有零售服務中的利用者的會員ID。贈禮管理伺服器20,係藉由該會員ID,就可特定出是零售服務的哪位會員利用了實體店舖。收取條件判定部204係判定,是否已從登入了異於零售服務之點數服務的利用者終端50,取得了收取用ID。這點,係和第1實施形態~第3實施形態相同。變形例3的贈禮賦予系統S,係含有第4限制部210。第4限制部210係判定,零售服務中的利用者的第1會員資訊、與點數服務中的利用者的第2會員資訊,是否一致。
會成為第4限制部210所做的比較對象的,係亦可為第1會員資訊及第2會員資訊之中的只有1個項目,亦可為複數個項目。會成為比較對象的項目,係可為任意之項目,不限於第1實施形態等中所例示者。例如,第4限制部210,係亦可將信用卡號碼或電子貨幣ID這些其他項目,當作比較對象。第1會員資訊及第2會員資訊的一致,係亦可要求完全一致,亦可要求部分一致。
第4限制部210,係在並非判定為第1會員資訊、與第2會員資訊係為一致的情況下,限制對利用者賦予收取可能點數。限制的意思,係如同變形例3中所說明。第4限制部210,係在判定為第1會員資訊、與第2會員資訊係為一致的情況下,則不限制對利用者賦予收取可能點數。
變形例5的贈禮賦予系統S,係在並非判定為零售服務中的利用者的第1會員資訊、與點數服務中的利用者的第2會員資訊為一致的情況下,限制對利用者賦予收取可能點數。藉此,即使帶有惡意之第三人冒充正當的利用者來試圖收取收取可能點數,仍由於姓名等之資訊不會一致,因此可防止不正行為。
[5-6.變形例6] 例如,於第4實施形態的例子中,亦可對尚未發行聯名信用卡的利用者,事前提示收取可能點數。在第4實施形態中,雖然沒有說明提示收取可能點數的構成,但藉由把第4實施形態的機制本身讓利用者得知,就可獲得發行聯名信用卡之訴求效果。因此,雖然沒有變形例6的構成,仍可獲得第4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訴求效果,但是藉由變形例6的構成,就可獲得更強的訴求效果。
圖15係為變形例6中所被顯示的畫面之一例的圖示。贈禮賦予系統S,係含有第1提示部211。第1提示部211,係在利用者成為其他服務的會員之前,向利用者提示收取可能點數。在圖15的例子中,第1提示部211,係在線上購物服務的頂層畫面G8之連結L80被選擇的情況下,藉由令將與利用者的會員ID建立關連的收取可能點數加以表示的點數管理畫面G10被顯示於顯示部55,以向利用者提示收取可能點數。
第1提示部211,係藉由贈禮管理伺服器20而被實現,因此第1提示部211,係藉由對利用者終端50,發送用來令點數管理畫面G10被顯示所需之資料,以向利用者提示收取可能點數。例如,一旦利用者選擇了點數管理畫面G10的連結L100,就會被連接至聯名卡公司的網站。利用者,係從該網站,發行聯名信用卡。發行聯名信用卡的流程本身,係可為公知的流程。贈禮管理伺服器20測知聯名信用卡之發行的處理,係如同第4實施形態中所說明。
此外,第1提示部211,係亦可利用點數管理畫面G10以外之其他任意畫面,來向利用者提示收取可能點數。又,第1提示部211,係可利用其他任意之媒體,來提示收取可能點數。例如,第1提示部211,係亦可利用電子郵件、訊息應用程式的訊息、SNS、SMS、橫幅廣告、實體店舖的收據、或語音,來提示收取可能點數。這點係在後述的第2提示部212及第3提示部213也是同樣如此。
變形例6的贈禮賦予系統S,係在利用者成為信用卡服務的會員之前,向利用者提示收取可能點數。藉此,可對利用者更強力訴求使其成為信用卡服務之會員。
[5-7.變形例7] 例如,於變形例6中,贈禮賦予系統S,係除了線上購物服務以外,還可支援複數個服務。亦即,會獲得關於聯名信用卡之贈禮的,係除了線上購物服務以外亦可還有其他服務存在。在變形例6中,係不只線上購物服務,關於電力服務、旅行預約服務、及通訊服務,在利用了聯名信用卡的情況下,點數的回饋率會較高。
變形例7的暫定贈禮賦予部205,係在判定為收取條件已被滿足的情況下,將複數個服務之各者的收取可能點數,賦予給利用者。例如,暫定贈禮賦予部205,係在利用者發行了聯名信用卡的情況下,將線上購物服務、電力服務、旅行預約服務、及通訊服務這4個服務的過去利用時所被生成的收取可能點數,予以合算。暫定贈禮賦予部205,係亦可將該當已被合算之收取可能點數,賦予給利用者。
在各個服務被利用的情況下的收取可能點數的生成方法,係利用和第4實施形態相同的處理即可。暫定贈禮生成部202,係在利用者利用了複數個服務之各者的情況下,會生成該當已被利用之服務之利用內容所相應之收取可能點數,並與利用者的會員ID建立關連而儲存在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在暫定贈禮資料庫DB2的服務利用履歷,亦可含有可用來識別利用者所利用過之服務的資訊。
暫定贈禮賦予部205的處理,係在將複數個服務之收取可能點數予以合算的這點上,是和第4實施形態不同,但收取可能點數的賦予方法本身,則和第4實施形態相同。例如,若假設線上購物服務、電力服務、旅行預約服務、及通訊服務之收取可能點數,分別為1420點、2580點、3000點、及1512點,則暫定贈禮賦予部205,係在聯名信用卡已被發行的情況下,會回溯這些4個服務的過去之利用,將這些的合計值也就是7512點,賦予給利用者。
變形例7的贈禮賦予系統S,係在判定為收取條件已被滿足的情況下,將複數個服務之各者的收取可能點數,賦予給利用者。藉此,可對利用者更強力訴求使其成為信用卡服務之會員。從利用者來看也是,由於可收取更多的收取可能點數,因此便利性更高。
[5-8.變形例8] 例如,如變形例7般地有複數個服務存在的情況下,也是和變形例6同樣地,在利用者已發行了聯名信用卡的情況下會被賦予的收取可能點數,亦可被提示。變形例8的贈禮賦予系統S,係含有第2提示部212。第2提示部212,係將複數個服務之各者的收取可能點數之合計、與每一服務的收取可能點數,提示給利用者。在變形例8中,係和變形例6同樣地,於點數管理畫面G10中,會進行對利用者的提示。
圖16係為變形例8中所被顯示的點數管理畫面G10之一例的圖示。如圖16所示,點數管理畫面G10中係被顯示有:線上購物服務、電力服務、旅行預約服務、及通訊服務這4個服務的過去利用時所被生成的收取可能點數之合計、和各個服務的個別之收取可能點數。在圖16的例子中,係顯示有變形例7中所例示的點數量。
例如,第2提示部212,係在向某個利用者提示點數管理畫面G10的情況下,則會參照暫定贈禮資料庫DB2,將與該利用者的會員ID建立關連的收取可能點數與服務利用履歷,加以取得。第2提示部212,係基於這些資訊,針對每一服務而統計收取可能點數,計算複數個收取可能點數之合計。第2提示部212,係基於這些統計結果及計算結果,而令圖16的點數管理畫面G10被顯示於顯示部55。
變形例8的贈禮賦予系統S,係將複數個服務之各者的收取可能點數之合計、與每一服務的收取可能點數,提示給利用者。藉此,可對利用者更強力訴求使其成為信用卡服務之會員。從利用者來看也是,由於可容易掌握在發行了聯名信用卡的情況下回溯至過去而能夠收取的收取可能點數,因此可提高利用者的便利性。
[5-9.變形例9] 例如,提供如第4實施形態之機制的贈禮賦予系統S,係除了信用卡服務以外,還可支援複數個其他服務。能夠賦予線上購物服務的利用時所被生成的收取可能點數的,係亦可除了信用卡服務以外還有其他服務存在。在變形例9中,不只信用卡服務,在利用者成為了通訊服務之會員的情況下,也可收取收取可能點數。
例如,假設在利用者既不是信用卡服務也不是通訊服務之會員的情況下,則線上購物服務中的點數的回饋率係為1%。假設一旦利用者成為信用卡服務之會員,則回饋率會增加0.5%,一旦利用者成為通訊服務之會員,則回饋率會增加1%。因此,在利用者成為了信用卡服務及通訊服務之雙方之會員的情況下,則回饋率會變成2.5%。
信用卡服務及通訊服務,係為其他服務之一例。其他服務,係不限於2個,亦可為3個以上。變形例9的暫定贈禮生成部202,係按照每一其他服務,將會員ID及收取可能點數建立關連而登錄在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例如,在既非信用卡服務也非通訊服務之會員的利用者利用了線上購物服務的情況下,暫定贈禮生成部202,作為信用卡服務所對應之收取可能點數,是將利用額乘以0.5%而得的數值,登錄在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暫定贈禮生成部202,作為通訊服務所對應之收取可能點數,係將利用額乘以1%而得的數值,登錄在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
變形例9的暫定贈禮賦予部205,係在判定為利用者成為了複數個其他服務之其中任一者之會員的情況下,將與該當其他服務的會員ID建立關連的收取可能點數,賦予給利用者。例如,暫定贈禮賦予部205,係在利用者成為了信用卡服務之會員的情況下,將與該利用者的會員ID建立關連而被登錄在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的,信用卡服務所對應之收取可能點數,賦予給該利用者。暫定贈禮賦予部205,係在利用者成為了通訊服務之會員的情況下,將與該利用者的會員ID建立關連而被登錄在暫定贈禮資料庫DB2中的,通訊服務所對應之收取可能點數,賦予給該利用者。
變形例9的贈禮賦予系統S,係在判定為利用者成為了複數個其他服務之其中任一者之會員的情況下,將與該當其他服務的會員ID建立關連的收取可能點數,賦予給利用者。藉此,可提高成為更多其他服務之會員的訴求效果。從利用者來看也是,可容易收取收取可能點數,因此便利性更高。
[5-10.變形例10] 例如,如變形例9般地有複數個其他服務存在的情況下,也是和變形例6或變形例8同樣地,在利用者成為了其他服務之會員的情況下會被賦予的收取可能點數,亦可被提示。變形例10的贈禮賦予系統S,係含有第3提示部213。第3提示部213,係按照每一其他服務,將成為了該當其他服務之會員的情況下會被賦予的收取可能點數,提示給利用者。在變形例10中,係和變形例6或變形例8同樣地,於點數管理畫面G10中,會進行對利用者的提示。
圖17係為變形例10中所被顯示的點數管理畫面G10之一例的圖示。如圖17所示,點數管理畫面G10中係被顯示有:在成為了信用卡服務及通訊服務這2個其他服務之會員的情況下所被賦予的收取可能點數之合計、和各個其他服務的個別之收取可能點數。在圖17的例子中,利用者一旦成為信用卡服務之會員,就會被賦予1500點的量的收取可能點數。一旦利用者成為通訊服務之會員,就會被賦予3000點的量的收取可能點數。
例如,第3提示部213,係在向某個利用者提示點數管理畫面G10的情況下,則會參照暫定贈禮資料庫DB2,將與該利用者的會員ID建立關連的每一其他服務之收取可能點數,加以取得。第3提示部213,係基於這些資訊,針對每一其他服務而統計收取可能點數,計算複數個收取可能點數之合計。第2提示部212,係基於這些統計結果及計算結果,而令圖17的點數管理畫面G10被顯示於顯示部55。
變形例10的贈禮賦予系統S,係按照每一其他服務,將成為了該當其他服務之會員的情況下會被賦予的收取可能點數,提示給利用者。藉此,可對利用者更強力訴求使其成為複數個其他服務之各者的會員。從利用者來看也是,可容易理解若成為哪個服務之會員,就可收取何種程度之收取可能點數,因此可提高便利性。
[5-11.其他變形例] 例如,亦可將上記說明的變形例加以組合。
例如,作為是在店舖伺服器10中所被實現而說明的機能,係亦可在贈禮管理伺服器20、會員管理伺服器30或其他伺服器電腦中被實現。作為是在贈禮管理伺服器20中所被實現而說明的機能,係亦可在店舖伺服器10、會員管理伺服器30、或其他伺服器電腦中被實現。作為是在會員管理伺服器30中所被實現而說明的機能,係亦可在店舖伺服器10、贈禮管理伺服器20、或其他伺服器電腦中被實現。例如,作為是在1台電腦中所被實現而說明的機能,係亦可被複數台電腦所分擔。各機能,係只要在至少1台電腦中被實現即可。
S:贈禮賦予系統 N:網路 10:店舖伺服器 11,21,31,41,51:控制部 12,22,32,42,52:記憶部 13,23,33,43,53:通訊部 20:贈禮管理伺服器 30:會員管理伺服器 40:店舖終端 50:利用者終端 44,54:操作部 45,55:顯示部 46:讀取裝置 47:輸出裝置 56:讀取部 DB1:贈禮資料庫 DB2:暫定贈禮資料庫 DB3:會員資料庫 100:資料記憶部 101:服務提供部 102:輸出部 200:資料記憶部 201:利用判定部 202:暫定贈禮生成部 203:輸出部 204:收取條件判定部 205:暫定贈禮賦予部 206:贈禮賦予部 207:第1限制部 208:第2限制部 209:第3限制部 210:第4限制部 211:第1提示部 212:第2提示部 213:第3提示部 300:資料記憶部 301:會員登錄部 400:資料記憶部 401:服務提供部 402:輸出部 500:資料記憶部 501:顯示控制部 502:操作受理部
[圖1]贈禮賦予系統的全體構成之一例的圖示。 [圖2]已對點數服務完成會員登錄的利用者來利用實體店舖的樣子之一例的圖示。 [圖3]非點數服務之會員的利用者來利用實體店舖的樣子之一例的圖示。 [圖4]利用者讀取收取用代碼的樣子之一例的圖示。 [圖5]贈禮賦予系統中所被實現的機能之一例的機能區塊圖。 [圖6]贈禮資料庫之一例的圖示。 [圖7]暫定贈禮資料庫之一例的圖示。 [圖8]會員資料庫之一例的圖示。 [圖9]贈禮賦予系統中所被執行的實體店舖利用處理之一例的圖示。 [圖10]贈禮賦予系統中所被執行的會員登錄處理之一例的圖示。 [圖11]第2實施形態中收取可能點數的收取流程之一例的圖示。 [圖12]第3實施形態中收取可能點數的收取流程之一例的圖示。 [圖13]利用者在聯名信用卡發行以前的時間序列上的流程之一例的圖示。 [圖14]變形例中的機能區塊之一例的圖示。 [圖15]變形例6中所被顯示的畫面之一例的圖示。 [圖16]變形例8中所被顯示的點數管理畫面之一例的圖示。 [圖17]變形例10中所被顯示的點數管理畫面之一例的圖示。
10:店舖伺服器 20:贈禮管理伺服器 30:會員管理伺服器 40:店舖終端 50:利用者終端 100:資料記憶部 101:服務提供部 102:輸出部 200:資料記憶部 201:利用判定部 202:暫定贈禮生成部 203:輸出部 204:收取條件判定部 205:暫定贈禮賦予部 206:贈禮賦予部 300:資料記憶部 301:會員登錄部 400:資料記憶部 401:服務提供部 402:輸出部 500:資料記憶部 501:顯示控制部 502:操作受理部 DB1:贈禮資料庫 DB2:暫定贈禮資料庫 DB3:會員資料庫

Claims (17)

  1. 一種贈禮賦予系統,係含有:利用判定部,係判定是否從利用者所利用的實體店舖的店舖終端,接收到可用來識別前記實體店舖所加盟之服務之會員的識別資訊;和暫定贈禮生成部,係在判定為未接收到前記識別資訊的情況下,生成暫定之贈禮,並將可用來識別該當暫定之贈禮的暫定贈禮識別資訊、與該當暫定之贈禮,建立關連而登錄在資料庫中;和輸出部,係令含有關於用來對前記服務之會員登錄畫面進行存取所需之連結、與前記暫定贈禮識別資訊之代碼的收據,在前記實體店舖中被輸出;和顯示控制部,係在以前記利用者的利用者終端讀取了前記代碼的情況下,令前記利用者終端顯示出前記會員登錄畫面;和會員判定部,係判定前記利用者是否從前記會員登錄畫面而成為了前記會員;和暫定贈禮賦予部,係在判定為已經成為了前記會員的情況下,向前記利用者賦予前記暫定之贈禮。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贈禮賦予系統,其中,前記輸出部,係令含有用來催促成為前記會員之訊息、與前記代碼的前記收據,在前記實體店舖中被輸出。
  3. 一種贈禮賦予系統,係含有: 利用判定部,係判定是否從利用者所利用的實體店舖的店舖終端,接收到可用來識別前記實體店舖所加盟之服務之會員的識別資訊;和暫定贈禮生成部,係在判定為未接收到前記識別資訊的情況下,生成暫定之贈禮,並將可用來識別該當暫定之贈禮的暫定贈禮識別資訊、與該當暫定之贈禮,建立關連而登錄在資料庫中;和輸出部,係在前記實體店舖中令前記暫定贈禮識別資訊被輸出;和取得判定部,係判定在前記服務的利用後,是否從利用者終端取得了前記暫定贈禮識別資訊;和暫定贈禮賦予部,係在判定為前記暫定贈禮識別資訊已被取得的情況下,向前記利用者賦予前記暫定之贈禮;和第1限制部,係判定在所定之期間內已被賦予給前記利用者的前記暫定之贈禮是否已達上限,在判定為已達前記上限的情況下,則限制前記暫定之贈禮被賦予給前記利用者。
  4. 一種贈禮賦予系統,係含有:利用判定部,係判定是否從利用者所利用的實體店舖的店舖終端,接收到可用來識別前記實體店舖所加盟之服務之會員的識別資訊;和暫定贈禮生成部,係在判定為未接收到前記識別資訊的情況下,生成暫定之贈禮,並將可用來識別該當暫定之 贈禮的暫定贈禮識別資訊、與該當暫定之贈禮,建立關連而登錄在資料庫中;和輸出部,係在前記實體店舖中令前記暫定贈禮識別資訊被輸出;和取得判定部,係判定在前記服務的利用後,是否從利用者終端取得了前記暫定贈禮識別資訊;和暫定贈禮賦予部,係在判定為前記暫定贈禮識別資訊已被取得的情況下,向前記利用者賦予前記暫定之贈禮;和第3限制部,係在已從前記利用者終端取得了前記暫定贈禮識別資訊的情況下,判定前記服務之利用履歷是否正當,在並非判定為前記利用履歷是正當的情況下,則限制前記暫定之贈禮被賦予給前記利用者。
  5. 一種贈禮賦予系統,係含有:利用判定部,係判定是否從提供第1服務的實體店舖的店舖終端,接收到可用來識別前記實體店舖所加盟之第2服務之會員的識別資訊;和暫定贈禮生成部,係在判定為未接收到前記識別資訊的情況下,生成暫定之贈禮,並將可用來識別該當暫定之贈禮的暫定贈禮識別資訊、與該當暫定之贈禮,建立關連而登錄在資料庫中;和輸出部,係在前記實體店舖中令前記暫定贈禮識別資訊被輸出;和取得判定部,係判定在前記第1服務的利用後,是否 從已登入至前記第2服務的利用者終端取得了前記暫定贈禮識別資訊;和暫定贈禮賦予部,係在判定為前記暫定贈禮識別資訊已被取得的情況下,向利用者賦予前記暫定之贈禮;和第4限制部,係判定前記第1服務中的前記利用者的第1會員資訊、前記第2服務中的前記利用者的第2會員資訊是否一致,在並非判定為前記第1會員資訊、與前記第2會員資訊為一致的情況下,則限制前記暫定之贈禮被賦予給前記利用者。
  6. 一種贈禮賦予系統,係含有:利用判定部,係在身為第1服務之會員的利用者利用了前記第1服務的情況下,判定可用來識別前記第1服務之會員的第1會員資訊、與可用來識別第2服務之會員的第2會員資訊,是否已被建立關連;和暫定贈禮生成部,係在判定為前記第1會員資訊與前記第2會員資訊尚未被建立關連的情況下,生成暫定之贈禮,並將前記第1會員資訊、與該當暫定之贈禮,建立關連而登錄在資料庫中;和會員判定部,係判定在前記第1服務的利用後,前記利用者是否已經成為前記第2服務之會員;和暫定贈禮賦予部,係在判定為已經成為前記第2服務之會員的情況下,將與前記第1會員資訊建立關連的前記暫定之贈禮,賦予給前記利用者。
  7.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贈禮賦予系統,其 中,前記贈禮賦予系統係還含有:第1提示部,係在前記利用者成為前記第2服務之會員之前,將前記暫定之贈禮提示給前記利用者。
  8. 如請求項6或7所記載之贈禮賦予系統,其中,前記贈禮賦予系統,係支援複數個前記第1服務;前記暫定贈禮賦予部,係在判定為前記暫定之贈禮的收取所相關之收取條件已被滿足的情況下,將前記複數個第1服務之各者的前記暫定之贈禮,賦予給前記利用者。
  9.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贈禮賦予系統,其中,前記贈禮賦予系統係還含有:第2提示部,係將前記複數個第1服務之各者的前記暫定之贈禮之合計、與前記第1服務之每一者的前記暫定之贈禮,提示給前記利用者。
  10. 如請求項6或7所記載之贈禮賦予系統,其中,前記贈禮賦予系統,係支援複數個前記第2服務;前記暫定贈禮生成部,係按照前記第2服務之每一者,將前記第1會員資訊及前記暫定之贈禮,建立關連而登錄在前記資料庫中;前記暫定贈禮賦予部,係在判定為前記利用者已經成為前記複數個第2服務之其中任一者之會員的情況下,將 與該當第2服務和前記第1會員資訊建立關連的前記暫定之贈禮,賦予給前記利用者。
  11. 如請求項10所記載之贈禮賦予系統,其中,前記贈禮賦予系統係還含有:第3提示部,係按照前記第2服務之每一者,將成為該當第2服務之會員的情況下會被賦予的前記暫定之贈禮,提示給前記利用者。
  12. 一種贈禮賦予方法,係由電腦執行:利用判定步驟,係判定是否從利用者所利用的實體店舖的店舖終端,接收到可用來識別前記實體店舖所加盟之服務之會員的識別資訊;和暫定贈禮生成步驟,係在判定為未接收到前記識別資訊的情況下,生成暫定之贈禮,並將可用來識別該當暫定之贈禮的暫定贈禮識別資訊、與該當暫定之贈禮,建立關連而登錄在資料庫中;和輸出步驟,係令含有關於用來對前記服務之會員登錄畫面進行存取所需之連結、與前記暫定贈禮識別資訊之代碼的收據,在前記實體店舖中被輸出;和顯示控制步驟,係在以前記利用者的利用者終端讀取了前記代碼的情況下,令前記利用者終端顯示出前記會員登錄畫面;和會員判定步驟,係判定前記利用者是否從前記會員登錄畫面而成為了前記會員;和暫定贈禮賦予步驟,係在判定為已經成為了前記會員 的情況下,向前記利用者賦予前記暫定之贈禮。
  13. 一種贈禮賦予方法,係由電腦執行:利用判定步驟,係判定是否從利用者所利用的實體店舖的店舖終端,接收到可用來識別前記實體店舖所加盟之服務之會員的識別資訊;和暫定贈禮生成步驟,係在判定為未接收到前記識別資訊的情況下,生成暫定之贈禮,並將可用來識別該當暫定之贈禮的暫定贈禮識別資訊、與該當暫定之贈禮,建立關連而登錄在資料庫中;和輸出步驟,係在前記實體店舖中令前記暫定贈禮識別資訊被輸出;和取得判定步驟,係判定在前記服務的利用後,是否從利用者終端取得了前記暫定贈禮識別資訊;和暫定贈禮賦予步驟,係在判定為前記暫定贈禮識別資訊已被取得的情況下,向前記利用者賦予前記暫定之贈禮;和第1限制步驟,係判定在所定之期間內已被賦予給前記利用者的前記暫定之贈禮是否已達上限,在判定為已達前記上限的情況下,則限制前記暫定之贈禮被賦予給前記利用者。
  14. 一種贈禮賦予方法,係由電腦執行:利用判定步驟,係判定是否從利用者所利用的實體店舖的店舖終端,接收到可用來識別前記實體店舖所加盟之服務之會員的識別資訊;和 暫定贈禮生成步驟,係在判定為未接收到前記識別資訊的情況下,生成暫定之贈禮,並將可用來識別該當暫定之贈禮的暫定贈禮識別資訊、與該當暫定之贈禮,建立關連而登錄在資料庫中;和輸出步驟,係在前記實體店舖中令前記暫定贈禮識別資訊被輸出;和取得判定步驟,係判定在前記服務的利用後,是否從利用者終端取得了前記暫定贈禮識別資訊;和暫定贈禮賦予步驟,係在判定為前記暫定贈禮識別資訊已被取得的情況下,向前記利用者賦予前記暫定之贈禮;和第3限制步驟,係在已從前記利用者終端取得了前記暫定贈禮識別資訊的情況下,判定前記服務之利用履歷是否正當,在並非判定為前記利用履歷是正當的情況下,則限制前記暫定之贈禮被賦予給前記利用者。
  15. 一種贈禮賦予方法,係由電腦執行:利用判定步驟,係判定是否從提供第1服務的實體店舖的店舖終端,接收到可用來識別前記實體店舖所加盟之第2服務之會員的識別資訊;和暫定贈禮生成步驟,係在判定為未接收到前記識別資訊的情況下,生成暫定之贈禮,並將可用來識別該當暫定之贈禮的暫定贈禮識別資訊、與該當暫定之贈禮,建立關連而登錄在資料庫中;和輸出步驟,係在前記實體店舖中令前記暫定贈禮識別 資訊被輸出;和取得判定步驟,係判定在前記第1服務的利用後,是否從已登入至前記第2服務的利用者終端取得了前記暫定贈禮識別資訊;和暫定贈禮賦予步驟,係在判定為前記暫定贈禮識別資訊已被取得的情況下,向利用者賦予前記暫定之贈禮;和第4限制步驟,係判定前記第1服務中的前記利用者的第1會員資訊、前記第2服務中的前記利用者的第2會員資訊是否一致,在並非判定為前記第1會員資訊、與前記第2會員資訊為一致的情況下,則限制前記暫定之贈禮被賦予給前記利用者。
  16. 一種贈禮賦予方法,係由電腦執行:利用判定步驟,係在身為第1服務之會員的利用者利用了前記第1服務的情況下,判定可用來識別前記第1服務之會員的第1會員資訊、與可用來識別第2服務之會員的第2會員資訊,是否已被建立關連;和暫定贈禮生成步驟,係在判定為前記第1會員資訊與前記第2會員資訊尚未被建立關連的情況下,生成暫定之贈禮,並將前記第1會員資訊、與該當暫定之贈禮,建立關連而登錄在資料庫中;和會員判定步驟,係判定在前記第1服務的利用後,前記利用者是否已經成為前記第2服務之會員;和暫定贈禮賦予步驟,係在判定為已經成為前記第2服務之會員的情況下,將與前記第1會員資訊建立關連的前 記暫定之贈禮,賦予給前記利用者。
  17. 一種程式產品,係用來使電腦發揮機能而成為如請求項1~11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贈禮賦予系統。
TW112105585A 2022-03-04 2023-02-16 贈禮賦予系統、贈禮賦予方法、及程式產品 TWI8305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33510A JP7224507B1 (ja) 2022-03-04 2022-03-04 特典付与システム、特典付与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2-033510 2022-03-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3339A TW202343339A (zh) 2023-11-01
TWI830597B true TWI830597B (zh) 2024-01-21

Family

ID=85226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5585A TWI830597B (zh) 2022-03-04 2023-02-16 贈禮賦予系統、贈禮賦予方法、及程式產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2) JP7224507B1 (zh)
TW (1) TWI8305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80405B1 (ja) 2023-09-28 2024-05-09 Kddi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11074A (en) * 2004-04-06 2005-03-16 Yi-Cheng R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verting bonus from transaction into token or stored value and method using the token or stored value
JP2006318163A (ja) * 2005-05-12 2006-11-24 Nobuyuki Ibamoto ポイントサービスシステム
TW200811736A (en) * 2006-08-17 2008-03-01 Gemfor Tech Co Ltd Transaction method of smartcard and storage media thereof
JP2008287347A (ja) * 2007-05-15 2008-11-27 First Dream Kk 二次元コードを活用したポイント管理方法
JP2018055564A (ja) * 2016-09-30 2018-04-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ポイント付与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136724A (ja) * 2017-02-21 2018-08-30 日本カード株式会社 個人情報の登録に特典を付与する会員情報管理サーバ及び会員情報の管理方法
JP2019144731A (ja) * 2018-02-19 2019-08-2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ポイント管理装置、購買履歴生成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11074A (en) * 2004-04-06 2005-03-16 Yi-Cheng R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verting bonus from transaction into token or stored value and method using the token or stored value
JP2006318163A (ja) * 2005-05-12 2006-11-24 Nobuyuki Ibamoto ポイントサービスシステム
TW200811736A (en) * 2006-08-17 2008-03-01 Gemfor Tech Co Ltd Transaction method of smartcard and storage media thereof
JP2008287347A (ja) * 2007-05-15 2008-11-27 First Dream Kk 二次元コードを活用したポイント管理方法
JP2018055564A (ja) * 2016-09-30 2018-04-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ポイント付与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136724A (ja) * 2017-02-21 2018-08-30 日本カード株式会社 個人情報の登録に特典を付与する会員情報管理サーバ及び会員情報の管理方法
JP2019144731A (ja) * 2018-02-19 2019-08-2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ポイント管理装置、購買履歴生成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網路文獻 點數累積方式 LEXUS 2021/10/28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028041823/https://www.lexus.com.tw/service/hotaipoints_warranty/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29285A (ja) 2023-09-14
JP7224507B1 (ja) 2023-02-17
JP2023128863A (ja) 2023-09-14
TW202343339A (zh) 2023-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340603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tored Value Token Creation
US11580464B2 (en) Consumers management system
US7083081B2 (en) Electronic card and ticket and methods for their use
US20100057580A1 (en) Unified payment card
EP1934920B1 (en) Money transfer system and method
RU2598590C2 (ru) Система кассовых терминалов, использующая сеть предоплаченных/подарочных карт
JP2001351039A (ja) 電子クーポン取引システム及び電子クーポン利用支援システム
WO2005017796A1 (en) Delivery of targeted offers for movie theaters and other retail stores
KR102272042B1 (ko) 코인 기반 회원권 이용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TW200820109A (en) Method for managing multiple credit accounts
JP2008165812A (ja) 金融取引を処理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4044520B2 (ja) 決済システム
TWI830597B (zh) 贈禮賦予系統、贈禮賦予方法、及程式產品
JP4361267B2 (ja) 電子決済システム、電子決済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
TWI844102B (zh) 結帳系統、結帳方法、及程式產品
TW202319980A (zh) 結帳系統、結帳方法、及程式產品
JP3979817B2 (ja) 顧客認証システム
JP4593145B2 (ja) ネットワーク購入商品の代金決済システムおよび代金決済方法
JP7284358B1 (ja) 特典付与システム、特典付与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522598B2 (ja) Icチケットを利用した管理システム
JP2003123031A (ja) 情報提供サーバ、情報提供方法、端末、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登録端末
JP2009098768A (ja) ポイント交換システム
JP2002041990A (ja) 顧客認証システム、該顧客認証システムを利用した顧客紹介料課金システム、及び記録媒体
TWI254225B (en) Point-of-sales system
KR100669526B1 (ko) 일회적립형 게임통합카드시스템 및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