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6018B - 拾取筒夾、拾取裝置及安裝裝置 - Google Patents

拾取筒夾、拾取裝置及安裝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6018B
TWI826018B TW111136637A TW111136637A TWI826018B TW I826018 B TWI826018 B TW I826018B TW 111136637 A TW111136637 A TW 111136637A TW 111136637 A TW111136637 A TW 111136637A TW I826018 B TWI826018 B TW I8260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component
collet
pickup
gas
electronic componen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6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14923A (zh
Inventor
羽根洋祐
楠部善弘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芝浦機械電子裝置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芝浦機械電子裝置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芝浦機械電子裝置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4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4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60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601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144Apparatus for mounting on conductive members, e.g. leadframes or conductors on insulating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132Apparatus for placing on an insulating substrate, e.g. t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21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the substrates to be conveyed not being semiconductor wafers or large planar substrates, e.g. chips, lead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ositioning, orientation or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 H01L21/6838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with gripping and holding devices using a vacuum; Bernoulli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04Pick-and-place heads or apparatus, e.g. with jaws
    • H05K13/0408Incorporating a pick-up tool
    • H05K13/0409Suck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 Die Bonding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以非接觸方式拾取電子零件、並且能夠將所述電子零件定位的拾取筒夾、拾取裝置及安裝裝置。實施方式的拾取筒夾具有矩形外緣,且抽吸保持並拾取電子零件,所述拾取筒夾具有多孔質構件,所述多孔質構件具有通氣性,經由與電子零件相向的相向面的細孔將被供給至內部的氣體呈面狀噴出,在多孔質構件設置有抽吸孔,所述抽吸孔在相向面具有開口,通過負壓抽吸電子零件,所述拾取筒夾設置有導引部,所述導引部以沿著電子零件的外緣的方式配置,對由相向面保持的電子零件的移動進行限制,所述導引部中設置有通氣部,所述通氣部使其中一正交的導引部側相較於另一正交的導引部側成為相對正壓。

Description

拾取筒夾、拾取裝置及安裝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拾取筒夾、拾取裝置及安裝裝置。
在將邏輯器件、儲存器、圖像感測器等作為半導體元件的電子零件安裝在基板上時,通過切斷形成有半導體元件的晶圓而製成單片化的晶片。然後,通過拾取裝置將所述晶片逐一拾取,移送至基板並利用搭載裝置進行安裝。作為將這種半導體安裝於基板時所使用的安裝裝置,提出了各種裝置,作為其中一種,已知有包括晶片等電子零件的移送裝置、供給裝置、及基板指示機構的裝置。而且,在移送裝置上設置有拾取裝置、搭載裝置、及該些的控制裝置。拾取裝置進行以下作業:從供給裝置拾取電子零件,並將所拾取的電子零件交接至搭載裝置。
作為晶片的其中一面的表面成為形成有微細的回路的功能面。在從晶圓拾取所述晶片時,若拾取的構件與功能面直接接觸,則回路等有破損的擔心,因此有希望避免接觸的要求。
而且,還使晶片的表面的連接端子與基板的連接端子相向地接合。此時,為了確保並提高連接端子彼此的接合性,有時對晶片的表面進行電漿體處理或表面活性化處理等表面處理。為了維持進行了這種處理的晶片的表面狀態,也有希望避免拾取的構件與晶片的表面直接接觸的要求。
為了應對使構件不與晶片的表面接觸的要求,以往在作為拾取晶片的構件的筒夾中,將保持晶片的面設為錐面,以並非晶片的表面而是僅周邊部與筒夾的錐面接觸的狀態從晶片的中央被抽吸保持(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實開昭63-12474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但是,在如所述那樣的現有技術中,僅在晶片的周邊部與筒夾接觸,從晶片的中央部進行抽吸。因此,晶片容易發生應變,有可能產生晶片的缺損、破裂。而且,筒夾與晶片周邊的邊緣部分接觸,利用所述接觸部分支撐被抽吸的晶片,因此應力集中於周邊部,而容易產生缺損、破裂。進而,由於在抽吸保持的狀態下晶片的保持位置被固定,故而於在抽吸保持時發生偏移或傾斜的情況下,在其後交接至安裝裝置時無法修正。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是為了解決如所述那樣的課題而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以非接觸方式拾取電子零件、並且能夠將所述電子零件定位的拾取筒夾、拾取裝置及安裝裝置。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是一種拾取筒夾,具有矩形外緣,且抽吸保持並拾取電子零件,所述拾取筒夾具有多孔質構件,所述多孔質構件具有通氣性,經由與所述電子零件相向的相向面的細孔將被供給至內部的氣體呈面狀噴出,在所述多孔質構件設置有抽吸孔,所述抽吸孔在所述相向面具有開口,通過負壓抽吸所述電子零件,所述拾取筒夾設置有導引部,所述導引部以沿著所述電子零件的外緣的方式配置,對由所述相向面保持的所述電子零件的移動進行限制,所述導引部中設置有通氣部,所述通氣部使其中一正交的所述導引部側相較於另一正交的所述導引部側成為相對正壓。
而且,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是一種拾取裝置,從貼附有所述電子零件的片材中拾取所述電子零件,其具有:所述拾取筒夾;及筒夾移動機構,使所述拾取筒夾接近所述片材中能夠抽吸保持所述電子零件的位置,能夠將所抽吸保持的所述電子零件從所述片材剝離並予以移送。
而且,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安裝裝置具有:所述拾取裝置;接合頭,以相對於所述拾取筒夾能夠相對移動的方式設置,從所述拾取筒夾接收所述電子零件;及搭載裝置,將由所述接合頭保持的所述電子零件移送至基板並予以安裝。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拾取筒夾、拾取裝置及安裝裝置,能夠以非接觸方式拾取電子零件,並且將所述電子零件定位。
參照圖式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圖式為示意圖,各部的尺寸、比率等包括為了容易理解而誇張的部分。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拾取筒夾200用於電子零件2的移送裝置1。移送裝置1是包括拾取裝置20、搭載裝置30、及控制裝置50且利用拾取裝置20將電子零件2交接至搭載裝置30的裝置。
電子零件2例如為矩形狀的薄小片零件。在本實施方式中,電子零件2是將晶圓分割成單片的半導體晶片。半導體晶片在表背中的一面具有作為半導體元件發揮功能的功能面。而且,安裝裝置100是將從供給裝置10供給的電子零件2經由移送裝置1的移送而安裝於基板的裝置。即,安裝裝置100除了包括移送裝置1的結構以外,還包括供給裝置10、支撐基板的基板載台60。
供給裝置10是向拾取裝置20供給電子零件2的裝置。供給裝置10使作為拾取對象的電子零件2移動至供給位置P1。供給位置P1是拾取裝置20拾取作為拾取對象的電子零件2的位置。供給裝置10包括支撐貼附有電子零件2的片材11的供給載台12、使供給載台12移動的載台移動機構13。所述載台移動機構13例如可使用通過由伺服馬達驅動的滾珠螺桿機構而使滑動器在軌道上移動的線性引導件。
此處,貼附有電子零件2的片材11是貼附在未圖示的晶圓環上的具有粘著性的晶圓片材。在片材11上,電子零件2配置成矩陣(matrix)狀。在本實施方式中,電子零件2以功能面向上方露出的朝上狀態配置。
供給載台12是水平支撐貼附有片材11的晶圓環的台。即,供給載台12經由晶圓環支撐貼附有電子零件2的片材11。供給載台12被設置成能夠通過載台移動機構13在水平方向上移動。片材11由供給載台12以及載台移動機構13一起水平地支撐,因此片材11及載置於所述片材11的電子零件2也被設置成能夠在水平方向上移動。
另外,如圖1所示,將水平方向中供給裝置10與搭載裝置30排列的方向稱為X軸方向,將與X軸正交的方向稱為Y軸方向。而且,將與片材11的平面正交的方向稱為Z軸方向或上下方向。上方向是以片材11的平面為邊界且載置有電子零件2一側的方向,下方向是以片材11的平面為邊界且未載置電子零件2一側的方向。
[拾取裝置] 拾取裝置20是從供給裝置10拾取電子零件2並將所拾取的電子零件2交接至搭載裝置30的裝置。所述拾取裝置20包括拾取筒夾200、筒夾移動機構22、方向轉換部23、及上推銷24。
如圖3~圖5所示,拾取筒夾200是抽吸保持電子零件2並解除抽吸保持而釋放電子零件2的構件。拾取筒夾200具有多孔質構件201、基座202、導引部203。
多孔質構件201是具有通氣性且經由與電子零件2相向的相向面201a的細孔供給被供給至內部的氣體的構件(另外,在以下說明中,對向電子零件2供給的氣體標注符號G進行圖示)。本實施方式的多孔質構件201為長方體的板形狀,整體上緻密且大致均一地形成有連通的微細的空間。多孔質構件201通過所述結構而具有通氣性,但其流導率非常小。多孔質構件201的任一面成為相向面201a,若從與相向面201a相反側的背面201b向內部供給氣體,則會從相向面201a的緻密且均等地存在的細孔中噴出氣體。所述噴出成為向噴出的相向面201a的整個面擴展的實質上為面狀的噴出。所述噴出極為緩慢,可以說是滲出來的感覺,是靠近手指稍微感覺到氣流的程度。另外,相向面201a與背面201b以外的面的細孔也可以堵塞。
多孔質構件201是如上所述作為內部的微細空間的細孔彼此連通且氣體能夠通過細孔間的連續結構體。作為這種多孔質構件201,可使用燒結金屬、陶瓷、樹脂等。就內部的粒子難以分離流出的觀點而言,較佳設為燒結金屬。
進而,如圖3及圖4所示,在多孔質構件201設置有抽吸孔201c,所述抽吸孔201c是在相向面201a具有開口201d且通過負壓抽吸電子零件2的貫穿孔。本實施方式的抽吸孔201c從背面201b的中央直線狀地貫穿至相向面201a的中央。
基座202是覆蓋相向面201a以外的多孔質構件201的面的構件。本實施方式的基座202是下方開口的長方體形狀的箱。通過所述基座202的外形構成了拾取筒夾200的矩形的外緣。多孔質構件201從基座202的開口以底面成為相向面201a而露出的方式插入,組裝至基座202內並被固定。
如圖3及圖5所示,在基座202的頂面上設置有供氣孔202a、排氣孔202b、安裝孔202c。供氣孔202a是用來向多孔質構件201供氣的貫穿孔。供氣孔202a因連接於供氣孔202a的配管而形成於靠近基座202的外緣的位置。排氣孔202b是用於經由抽吸孔201c使開口201d產生負壓的貫穿孔。排氣孔202b向下方延伸,以與多孔質構件201的抽吸孔201c一致的方式形成。在排氣孔202b的周圍的基座202的內表面與多孔質構件201之間形成有氣體滯留的空間。另外,排氣孔202b也可以貫穿抽吸孔201c而到達相向面201a。在所述情況下,多孔質構件201的抽吸孔201c、開口201d以與到達多孔質構件201的相向面201a的排氣孔202b的外側密接的方式設置。安裝孔202c是在與筒夾移動機構22連接時用於防止偏移的一對凹陷孔。
供氣孔202a經由未圖示的配管連接於氣體的供給回路。供給回路包括氣體的供給源、泵、閥等而構成。此處,經由供氣孔202a供給至多孔質構件201的氣體設為惰性氣體。排氣孔202b經由未圖示的配管而與包括真空泵、閥等的負壓產生回路連通。
導引部203是沿著電子零件2的外緣配置且對由相向面201a保持的電子零件2的移動進行限制的構件。所謂沿著電子零件2的外緣,只要配置於沿著外緣的方向上即可,導引部203並非一定與電子零件2接觸。本實施方式的導引部203沿著矩形基座202的側面的四條邊配置。例如如圖3、圖4及圖5所示,導引部203是沿著基座202的四個側面、即矩形的相向面201a的四條邊設置的多個板狀體。本實施方式的導引部203在相向面201a的各邊各設置有一個,但不限定於此。
各導引部203具有比相向面201a突出的突出部分。導引部203從相向面201a突出的距離(突出量)只要能夠限制隔著氣體層由相向面201a保持的電子零件2的移動即可,為至少從相向面201a至隔著氣體層所保持的電子零件2的程度以上即可。但,在成為所述導引部203的突出部分超過隔著氣體層由相向面201a保持的電子零件2而突出的距離的情況下,在從晶圓拾取時,需要考慮到避免與所拾取的電子零件2的周圍的電子零件2接觸。因此,導引部203的突出部分從相向面201a突出的距離較佳設為隔著氣體層由相向面201a保持的電子零件2的側面內。但,如下文所述,通過在拾取時控制上推銷24,能夠應對各種突出量而避免與周圍的電子零件2接觸。
在導引部203中,在沿著相向面201a的四條邊各邊的四個導引部203中相向的兩個導引部203的其中一個設置有通氣部203a。並且,設置通氣部203a的導引部203設置於相向面201a的相鄰的兩邊。如下文所述,可從通氣部203a向相向的導引部203噴出氣體。即,設置有通氣部203a以使四個角中的一個角中正交的其中一正交的導引部203側相較於對角的角中的另一正交的導引部203側成為相對正壓。此處所謂的正交,包括相鄰的邊的兩個導引部203接觸或連續而形成直角的情況,也包括在一條邊上有多個導引部203且該些導引部203分離而兩者所沿著的直線(平面)正交的情況(參照圖13)。另外,在以下說明中,將其中一正交的導引部203設為203K、203L,將另一正交的導引部203設為203M、203N,在不區分該些的情況下,以導引部203的形式進行說明。
本實施方式的通氣部203a以將外部與由相向面201a保持的電子零件2的周圍連通的方式設置於其中一正交的導引部203K、導引部203L的內部。所述通氣部203a經由未圖示的配管連接於氣體的供給回路。通氣部203a的端部成為與電子零件2的其中兩個側面相向的噴出口203b。因此,可從噴出口203b向電子零件2的側面噴出氣體。
筒夾移動機構22是使裝設有拾取筒夾200的拾取頭21在供給位置P1與交接位置P2之間往返移動且在供給位置P1及交接位置P2升降的機構。另外,交接位置P2是拾取裝置20將在供給位置P1拾取的電子零件2交接至後述的作為接收部發揮功能的接合頭31的位置。供給位置P1及交接位置P2主要是指XY方向的位置,不一定指Z軸方向的位置。
而且,即使在指Z軸方向的位置(高度)的情況下,所述高度也具有規定的寬度。規定的寬度包括電子零件2的厚度、將電子零件2上推的距離、能夠吸附電子零件2的距離等。尤其是在指Z軸方向的位置(高度)的情況下,在供給位置P1中,將接近位置處的高度設為H1,將剝離位置處的高度設為H2(參照圖9)。
筒夾移動機構22具有安裝有拾取頭21的臂222a,通過使臂222a移動,而使裝設於拾取頭21的拾取筒夾200移動。在拾取頭21的前端設置有裝卸部222b。裝卸部222b在內部包括磁鐵,利用磁鐵的抽吸力吸附保持拾取筒夾200的基座202。如圖4及圖5所示,在裝卸部222b的與基座202的接觸面設置有一對銷222c。通過將銷222c嵌入設置於基座202的安裝孔202c中,防止拾取筒夾200相對於裝卸部222b的偏移。另外,雖未圖示,但與排氣孔202b連接的配管通過裝卸部222b內,與供氣孔202a連接的配管由裝卸部222b支撐。
筒夾移動機構22包括滑動機構221、升降機構222。滑動機構221通過使安裝有拾取頭21的臂222a移動,而使拾取筒夾200在供給位置P1與交接位置P2之間往返移動。此處,滑動機構221具有與X軸方向平行地延伸且固定於支撐框架221a的軌道221b、及在軌道221b上行進的滑動器221c。
升降機構222通過使安裝有拾取頭21的臂222a移動,而使拾取筒夾200在上下方向上移動。具體而言,升降機構222可使用通過由伺服馬達驅動的滾珠螺桿機構使滑動器在軌道上移動的線性引導件。即,通過伺服馬達的驅動,拾取筒夾200沿著Z軸方向升降。另外,拾取筒夾200經由裝卸部222b被拾取頭21彈性支撐,並且以相對於拾取頭21而能夠沿著Z軸方向上下滑動移動的方式設置。並且,拾取頭21具有檢測所述滑動移動的感測器。
方向轉換部23設置於拾取筒夾200與筒夾移動機構22之間。此處,方向轉換部23是包括變更拾取筒夾200的朝向的馬達等驅動源、滾珠軸承等旋轉引導件而成的致動器。拾取筒夾200的朝向設為從拾取筒夾200的基座202側朝向相向面201a的朝向。變更朝向是在上下方向上旋轉0°~180°。例如,使相向面201a朝向供給載台12的拾取筒夾200在供給位置P1吸附保持電子零件2。其後,方向轉換部23以吸附面朝上的方式變更拾取筒夾200的朝向。此時,旋轉角度為180°。
如圖1所示,上推銷24設置於供給裝置10的片材11的下方。上推銷24是前端尖銳的針狀的構件。上推銷24以長度方向平行於Z軸方向的方式設置於支承體241的內部。
支承體241具有使上推銷24從其內部進出或向其內部退避的驅動機構。所述進出或退避沿著上下方向進行。所述驅動機構例如包括由上下方向的軌道導引而移動的滑動器、及驅動滑動器的氣缸或凸輪機構。
[搭載裝置] 搭載裝置30是將從拾取裝置20接收到的電子零件2搬送至安裝位置P3並搭載於基板上的裝置。安裝位置P3是將電子零件2安裝於基板的位置。搭載裝置30具有接合頭31、頭移動機構32。
接合頭31是具有作為在交接位置P2從拾取筒夾200接收電子零件2的接收部的功能且將所述電子零件2在安裝位置P3安裝於基板上的裝置。接合頭31保持電子零件2,並且在安裝後解除保持狀態而釋放電子零件2。
具體而言,接合頭31包括噴嘴31a。噴嘴31a保持電子零件2,並且解除保持狀態而釋放電子零件2。噴嘴31a包括噴嘴孔。噴嘴孔在噴嘴31a的前端的吸附面開口。噴嘴孔與真空泵等負壓產生回路(未圖示)連通,通過所述回路產生負壓,在噴嘴31a的吸附面吸附保持電子零件2。而且,通過解除負壓,從吸附面解除電子零件2的保持狀態。
頭移動機構32是使接合頭31在交接位置P2與安裝位置P3之間往返移動且在交接位置P2及安裝位置P3升降的機構。具體而言,頭移動機構32包括滑動機構321、升降機構322。
滑動機構321使接合頭31在交接位置P2與安裝位置P3之間往返移動。此處,滑動機構321具有與X軸方向平行地延伸且固定於支撐框架321a的兩條軌道321b、及在軌道321b上行進的滑動器321c。
另外,雖未圖示,但滑動機構321具有使接合頭31沿著Y軸方向滑動移動的滑動機構。所述滑動機構也可包括Y軸方向的軌道與在軌道上行進的滑動器。滑動器通過由旋轉馬達驅動的滾珠螺桿、線性馬達等來驅動。升降機構322使接合頭31在上下方向上移動。具體而言,升降機構322可使用通過由伺服馬達驅動的滾珠螺桿機構使滑動器在軌道上移動的線性引導件。即,通過伺服馬達的驅動,接合頭31沿著Z軸方向升降。
基板載台60是支撐用來安裝電子零件2的基板的台。基板載台60設置於載台移動機構61。載台移動機構61是使基板載台60在XY平面上滑動移動並將電子零件2在基板上的安裝預定位置定位於安裝位置P3的移動機構。載台移動機構61例如包括線性引導件,可使用通過由伺服馬達驅動的滾珠螺桿機構使滑動器在軌道上移動的線性引導件。
另外,搭載裝置30具有未圖示的拍攝裝置、圖像處理裝置、位置識別裝置。通過所述拍攝裝置,拍攝由接合頭31保持的電子零件2與由基板載台60支撐的基板,並基於圖像處理裝置所處理的圖像,位置識別裝置識別兩者的位置關係。基於所述位置關係,搭載裝置30將電子零件2安裝於基板。作為拍攝裝置,可為插入電子零件2與基板之間而能夠同時拍攝兩者的上下雙視野照相機,也可為分開拍攝兩者的照相機。
[控制裝置] 控制裝置50控制供給裝置10、拾取裝置20、搭載裝置30、基板載台60的啟動、停止、速度、動作時機等。即,控制裝置50是移送裝置1及安裝裝置100的控制裝置。控制裝置50例如可通過專用的電子回路或以規定的程序運行的計算機等來實現。在控制裝置50連接有操作者輸入控制所需的指示或資訊的輸入裝置、用來確認裝置的狀態的輸出裝置。輸入裝置可使用開關、觸摸屏、鍵盤、鼠標等。輸出裝置可使用液晶、有機電致發光(electroluminescence,EL)等顯示部。
圖6是控制裝置50的功能框圖。如圖6所示,控制裝置50具有供給裝置控制部51、上推銷控制部52、拾取控制部53、接合頭控制部54、基板載台控制部56、儲存部57。
供給裝置控制部51控制供給載台12的移動。即,控制載置於片材11的成為拾取對象的電子零件2的移動。上推銷控制部52控制上推銷24的移動、即支承體241的動作。
拾取控制部53控制拾取筒夾200的移動。即拾取控制部53控制筒夾移動機構22及方向轉換部23的動作。而且,拾取控制部53控制與供氣孔202a連通的氣體的供給回路、與排氣孔202b連通的負壓產生回路、與通氣部203a連通的氣體的供給回路,從而控制電子零件2的保持、定位及釋放。
接合頭控制部54控制接合頭31的移動、即頭移動機構32的動作。而且,接合頭控制部54控制與接合頭31的噴嘴孔連通的負壓產生回路,從而控制電子零件2的保持及釋放。基板載台控制部56控制基板載台60的移動、即載台移動機構61的動作。
儲存部57是包括作為記錄介質的各種儲存器(硬盤驅動器(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態驅動器(Solid State Drive,SSD)等)、記錄介質與外部的接口的儲存裝置。儲存部57中預先儲存移送裝置1的動作所需的數據、程序,且儲存移送裝置1的動作所需的數據。所述所需的數據例如為氣體的供給量、排氣壓力、供給位置P1、交接位置P2、安裝位置P3的位置坐標、各移動機構的位置坐標。所述各移動機構基於該些坐標進行各結構的移動控制。
[利用拾取筒夾進行的抽吸保持的原理] 接著,對利用如上所述的拾取筒夾200可抽吸保持電子零件2的原理進行說明。如圖3的(A)所示,從供氣孔202a供給的氣體通過從相向面201a的細孔呈面狀噴出,而在與電子零件2之間形成氣體的層。所述層例如成為2 μm~10 μm。然後,在通過負壓產生回路使負壓作用於抽吸孔201c的狀態下,使相向面201a接近電子零件2,由此抽吸保持電子零件2。此時,由於在相向面201a與電子零件2之間形成有氣體的層,故而相向面201a與電子零件2維持不接觸的狀態。而且,通過解除由負壓產生回路產生的負壓,負壓不再作用於抽吸孔201c,因此從拾取筒夾200釋放電子零件2。
[拾取筒夾的將電子零件定位的原理] 進而,對如上所述的拾取筒夾200能夠定位電子零件2的原理進行說明。即,通過使其中一正交的導引部203K、導引部203L側相較於另一正交的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側成為相對正壓,電子零件2靠近相對成為負壓側的另一正交的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側,而被定位於另一正交的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所沿著的相向面201a的角落。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3的(A)及圖7的(A)、圖7的(B)所示,相對於如上所述那樣由相向面201a保持的電子零件2的其中一正交的兩個側面,經由噴出口203b從其中一正交的導引部203K、導引部203L的通氣部203a噴出氣體。這樣,電子零件2的另一正交的兩個側面被壓抵於另一正交的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的內壁。由此,被定位於相向面201a中的角落。
[動作] 關於在如以上的移送裝置1中通過拾取裝置20從供給裝置10拾取電子零件2並將所述電子零件2交接至搭載裝置30的動作,除了參照圖1~圖7以外,還參照圖8的流程圖、圖9的說明圖在下文進行說明。
首先,通過拾取裝置20及供給裝置10,使拾取筒夾200移動至上推銷24所在的供給位置P1,使拾取筒夾200的相向面201a與上推銷24相向(步驟S01)。此時,經由供氣孔202a向多孔質構件201供給經加壓的氣體,從相向面201a吹出氣體。而且,此時,不從排氣孔202b排氣,不從開口201d進行抽吸。也不從噴出口203b噴出氣體。
另一方面,供給裝置10使供給載台12移動,如圖9的(A)所示,使作為拾取對象的電子零件2位於供給位置P1(步驟S02)。然後,相向面201a的表面被供給了氣體的拾取筒夾200與拾取頭21一起下降,而接近電子零件2。此時,如圖9的(B)所示,為了避免導引部203與周圍的電子零件2相撞,而根據導引部203從相向面201a的突出量,在拾取筒夾200開始下降的同時,上推銷24上升而將作為拾取對象的電子零件2上推,由此使作為拾取對象的電子零件2上升至導引部203不會與周圍的電子零件2相撞的高度。
當下降的拾取筒夾200接近電子零件2時,供給至相向面201a的表面的氣體被相向面201a與電子零件2所夾持,而形成氣體層。認為此時被夾持的氣體層成為粘性流層。因此,氣體層自身的氣體G的流動性非常差,幾乎不發生由來自後述的排氣孔202b的排氣引起的抽吸、從氣體層外緣部的流出。然後,拾取筒夾200通過未進一步壓縮的氣體層,停止相對於電子零件2的下降(步驟S03)。此時,如上所述,作為拾取對象的電子零件2相較於周圍的電子零件2有所上升,因此導引部203不會與片材11上的拾取對象周圍的電子零件2接觸。
即使拾取筒夾200相對於電子零件2的下降停止,由於拾取筒夾200由拾取頭21所彈性支撐,故而拾取頭21仍繼續下降,拾取頭21相對於拾取筒夾200滑動移動。若利用感測器檢測所述滑動,則拾取控制部53識別出拾取筒夾200到達電子零件2,而停止拾取頭21的下降。
如上所述,在拾取頭21停止時,拾取筒夾200如上所述在相向面201a與電子零件2之間形成氣體層,經由所述氣體層,相向面201a停止,不再進一步靠近電子零件2。因此,拾取筒夾200未與電子零件2直接接觸。此時的拾取筒夾200的高度位置成為接近位置H1(參照圖9)。
這樣,拾取筒夾200經由氣體層停止,進而在拾取頭21停止的狀態下,通過從排氣孔202b排氣,而開始利用抽吸孔201c進行抽吸(步驟S04)。即,如圖9的(C)所示,在拾取筒夾200經由氣體層將電子零件2壓抵於由支承體241支撐的片材11的狀態、即在與支承體241之間夾持片材11及電子零件2的狀態下,開始抽吸。
在所述狀態下,拾取筒夾200上升,並且與此同步地,上推銷24進一步上升,上升預先設定的規定量後停止(步驟S05)。然後,如圖9的(D)所示,通過進一步上升的拾取筒夾200,在維持由氣體的層形成的間隙的狀態下通過負壓被抽吸至拾取筒夾200的電子零件2被從片材11剝離,由此被拾取(步驟S06)。電子零件2被這樣完全剝離的高度位置為剝離位置H2。
拾取裝置20利用方向轉換部23使拾取筒夾200反轉(步驟S07)。即,使拾取筒夾200的朝向在上下方向上旋轉180°,使拾取筒夾200的相向面201a朝向上方。另外,此處,步驟S07的反轉動作在剛拾取電子零件2後進行,但也可以在供給位置P1至交接位置P2之間的任意地點進行。
另外,在反轉後,在移動至交接位置P2的情況下,對電子零件2施加的反轉或水平的移動所伴隨的力被分散,因此可降低從拾取筒夾200脫落的危險性。在一邊反轉一邊移動的情況下,反轉與水平移動的力配合作用,因此脫落的可能性提高,但可縮短節拍時間,生產性提高。脫落的可能性根據電子零件2的尺寸(大小、厚度等)而變化,因此較佳根據電子零件2適當選擇動作。
拾取裝置20利用筒夾移動機構22使拾取的電子零件2移動至交接位置P2(步驟S08)。在交接位置P2,搭載裝置30的接合頭31待機,隔著電子零件2而與拾取筒夾200的相向面201a相向。
然後,如圖3的(A)及圖7的(B)所示,經由噴出口203b從其中一正交的導引部203K、導引部203L的通氣部203a噴出氣體,由此將電子零件2壓抵於另一正交的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的內壁並定位(步驟S09)。另外,通過以所述方式在電子零件2的反轉後定位,能夠修正反轉引起的位置偏移。而且,通過在將要將電子零件2交接至接合頭31之前將其定位,能夠儘量縮短與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接觸的時間,而能夠抑制接觸對電子零件2的影響。但,定位的時機不限定於此。可在剛拾取電子零件2後將其定位,也可以在電子零件2的反轉前將其定位,也可以在將電子零件2移動至交接位置P2的途中將其定位。
使接合頭31朝向位於交接位置P2的拾取筒夾200下降,由接合頭31保持電子零件2後,拾取筒夾200解除負壓,由此將電子零件2從拾取筒夾200向接合頭31交接(步驟S10)。另外,然後,接合頭31以離開拾取筒夾200的方式上升,向安裝位置P3移動,將電子零件2安裝於基板。
[效果] (1)本實施方式的拾取筒夾200具有矩形外緣,且抽吸保持並拾取電子零件2,其具有多孔質構件201,所述多孔質構件201具有通氣性,經由與電子零件2相向的相向面201a的細孔將被供給至內部的氣體呈面狀噴出,在多孔質構件201設置有抽吸孔201c,所述抽吸孔201c在相向面201a具有開口201d,通過負壓抽吸電子零件2,所述拾取筒夾200設置有導引部203,所述導引部203以沿著電子零件2的外緣的方式配置,對由相向面201a保持的電子零件2的移動進行限制,導引部203中設置有通氣部203a,所述通氣部203a使一正交的導引部203K、導引部203L側相較於另一正交的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側成為相對正壓。
而且,本實施方式的拾取裝置20具有筒夾移動機構22,所述筒夾移動機構22使拾取筒夾200接近至片材11中能夠抽吸保持電子零件2的位置,能夠將所抽吸保持的電子零件2從片材11剝離並予以移送。
進而,本實施方式的安裝裝置100具有:接合頭31,以相對於拾取筒夾200能夠相對移動的方式設置,從拾取筒夾200的前端接收電子零件2;及搭載裝置,將由接合頭31保持的電子零件2移送至基板並予以安裝。
因此,在通過來自抽吸孔201c的抽吸拾取電子零件2時,可通過自多孔質構件201的細孔排出的氣體的層使電子零件2與相向面201a不接觸,而可抑制對電子零件2造成損壞。而且,在電子零件2的移送時,也可以降低與相向面201a接觸而對電子零件2造成損壞的可能性,並且保持電子零件2而防止掉落等。
並且,即使在反轉時等電子零件2的移動所伴隨的慣性力導致電子零件2隔著氣體層在以非接觸的方式保持的相向面201a上水平移動,也能夠通過導引部203來防止脫離拾取筒夾200。
進而,通過使其中一正交的導引部203K、導引部203L側成為相對正壓,電子零件2被定位於由另一正交的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所沿著的平面形成的角落。因此,在拾取電子零件2時,即使由相向面201a保持的電子零件2的平面方向的位置、角度等產生不均,在適當位置處也能夠交接至接合頭31,而能夠減少安裝時的偏移等。而且,在定位時,電子零件2沿著與相向面201a平行的方向移動,但如上所述,由於電子零件2不與相向面201a接觸,故而可防止摩擦電子零件2產生的損傷。另外,在由導引部203包圍的區域內,即使電子零件2的位置發生偏移,只要開口201d的抽吸在電子零件2的投影面內,則不論開口201d的位置如何,都能夠抽吸保持。
此處,對在如本實施方式那樣以非接觸的方式保持電子零件2的拾取筒夾200的情況下如上所述的導引部203及定位有效的理由進一步詳細說明。即,由於電子零件2隔著氣體層以非接觸的方式由拾取筒夾200保持,故而能夠容易地在水平方向上移動。因此,存在因拾取筒夾200向交接位置P2的移動或反轉動作產生的作用於電子零件2的慣性力,導致電子零件2在拾取筒夾200的相向面201a上移動的情況。即使發生這種移動,也可通過導引部203將電子零件2的移動限制於規定的區域,因此可防止電子零件2從拾取筒夾200脫落。
此外,為了避免從片材11拾取時與電子零件2接觸,導引部203的相向的間隔需要設定為大於電子零件2的大小。因此,在由拾取筒夾200抽吸保持的電子零件2與導引部203之間設置間隙。因此,在發生如上所述的電子零件2的移動的情況下,存在電子零件2的位置或角度的保持姿勢在所述間隙量的範圍內移動的情況。這種保持姿勢的狀態的不均大。若存在這種保持姿勢的不均,則交接至接合頭31的電子零件2的保持姿勢也相對於成為定位基準的基準位置(適當位置)發生不均,在利用未圖示的拍攝裝置等拍攝所述電子零件2的保持位置並識別位置時,因花費時間或位置的修正量大,導致修正時的移動誤差變大。在本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能夠相對於相向面201a而始終定位於適當位置,因此可抑制保持姿勢的不均,減小位置的修正量或修正時的移動誤差。
另外,所謂適當位置,是以電子零件2被拾取筒夾200保持的狀態大致直接交接至接合頭31的保持姿勢,也相當於用來將電子零件2安裝於基板的基準位置。適當位置在利用照相機拍攝並進行位置識別時,即使電子零件2相對於基準位置的保持姿勢發生不均,只要為所容許的識別時間、修正移動中的移動誤差,則包括所容許的範圍內的保持姿勢的不均。
而且,考慮到如下情況:在電子零件2和與電子零件2相向的面之間流通從所述空間排出的氣體,由此通過利用由大量氣流產生的負壓產生抽吸力的伯努利吸盤來保持電子零件2。在所述情況下,抽吸力非常弱,即使可在與筒夾相距一定距離的狀態下保持電子零件2,也無法獲得將粘著於片材11的電子零件2剝離的吸附力。而且,為了獲得伯努利效應,需要使每單位時間的氣體的流量非常多,因此用於一邊維持非接觸一邊保持的抽吸力的調整非常困難。進而,有大量的氣體被吹出至拾取部位的周圍導致產生顆粒的擔心。
而且,在筒夾的與電子零件2相向的面上設置尺寸與抽吸孔相等的氣體的噴出孔而非如多孔質構件201那樣的細孔,向電子零件2噴射氣體使電子零件2懸浮,在要對抗由所述噴射產生的電子零件2的懸浮力而通過抽吸孔抽吸電子零件2的情況下,也與所述同樣,用於一般維持非接觸(懸浮)一邊保持的抽吸力的調整非常困難,有大量的氣體被吹出至拾取部位的周圍導致產生顆粒的擔心。
與此相對,在本實施方式中,經由相向面201a的微細的孔而從相向面201a的整體呈面狀吹出的氣體的流量極少。因此,無產生顆粒的擔心。從相向面201a吹出並非積極地使電子零件2懸浮,而是在相向面201a與電子零件2接近時形成粘性流的氣體的層。因此,抽吸力越強,越容易將相向面201a與電子零件2保持為非接觸狀態,即使將來自抽吸孔201c的由負壓產生的抽吸力設為足以將電子零件2從片材11剝離的力,也能夠通過相向面201a與電子零件2之間的氣體的層來防止接觸,因此不論是獲得強抽吸力還是抽吸力的調整均變得容易。
例如,若為以下條件,則可獲得通過拾取筒夾200可維持與電子零件2的非接觸並且抽吸保持的結果。作為多孔質構件201,使用通氣率例如在供給壓力為0.3 MPa時從多孔質構件201流出的氣體的流量為0.7 L/min左右的構件。向多孔質構件201供給的氣體(氮氣)的壓力可為0.1 MPa~0.7 MPa左右的範圍,此時,經由多孔質構件201流通的氣體的流量為0.3 L/min~1.5 L/min左右的範圍,能夠確實地維持拾取筒夾200與電子零件2的非接觸。而且,作為抽吸的壓力,為-10 kPa~-90 kPa的範圍,能夠確實地從片材11拾取電子零件2。此時,電子零件2與相向面201a之間的氣體層中的壓力為0.1 MPa~0.5 MPa。
(2)通氣部203a設置為能夠從其中一正交的導引部203K、導引部203L噴出氣體。因此,可通過氣體的噴出而使其中一正交的導引部203K、導引部203L側成為相對正壓,而以非接觸的方式使電子零件2移動至另一正交的導引部203側,因此可減少在定位時對電子零件2造成的損壞。
[變形例] 本發明不限定於所述實施方式。基本結構與所述實施方式相同,如以下那樣的變形例也可應用。 (1)若電子零件2與另一正交的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接觸,則有電子零件2受到影響的可能性。因此,通過維持導引部203K、導引部203L的氣體的噴出,並且由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噴出氣體,而不與電子零件2的側面接觸。此時,也使導引部203K、導引部203L側成為相對正壓,由此防止在拾取筒夾200的反轉或移動中電子零件2從拾取筒夾200脫離,並且將其定位,而可不再產生因與導引部203接觸而對電子零件2造成的損壞。
例如,如圖10所示,通氣部203a設置為可經由導引用的多孔質構件203c從另一正交的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噴出氣體。即,在另一正交的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中的突出部分與電子零件2的側面相向的位置設置導引用的多孔質構件203c。在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的內部設置有將外部與導引用的多孔質構件203c連通的通氣部203a。通氣部203a經由未圖示的配管連接於氣體的供給回路,由控制裝置50所控制。
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經由導引用的多孔質構件203c噴出氣體。由此,沿著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的側面形成氣體的層,因此在電子零件2為了定位而移動至另一正交的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側的情況下,相對於另一對導引部203也能夠維持電子零件2的非接觸。因此,電子零件2經由氣體層而被定位,並且電子零件2的缺損、破裂減少,也能夠抑制接觸引起的顆粒的產生。氣體的噴出量也為少量即可,因此也能夠抑制氣流引起的顆粒的產生。進而,也能夠減少移送時電子零件2的偏移或掉落。
而且,如圖11的(A)所示,不僅從其中一正交的導引部203K、導引部203L,而且也從另一正交的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的與通氣部203a連通的噴出口203b向電子零件2的另一正交的兩個側面噴出氣體,由此能夠抑制移動中或反轉時的電子零件2的偏移或偏離、與電子零件2的接觸。關於所述通氣部203a,也經由未圖示的配管連接於氣體的供給回路,而由控制裝置50控制供給回路。在所述情況下,氣體從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的噴出為電子零件2的側面不與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接觸的程度,或即使接觸,電子零件2所受到的損壞也限於容許內的程度即可。即,在所述情況下,也通過使氣體從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的噴出量少於氣體從導引部203K、導引部203L的噴出量,而可使導引部203K、導引部203L側成為相對正壓,防止在拾取筒夾200的反轉或移動中電子零件2從拾取筒夾200脫離,並且電子零件2經由氣體層被定位,而可不再產生因與導引部203接觸而對電子零件2造成的損壞。
進而,在所述情況下,在定位時,如圖11的(B)所示,也可以停止氣體從另一正交的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的噴出,僅從其中一正交的導引部203K、導引部203L噴出氣體,由此使其中一正交的導引部203K、導引部203L側成為相對正壓,而將電子零件2定位。在電子零件2接近另一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或與其接觸的狀態下,停止另一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的噴出,因此可抑制電子零件2所受到的衝擊,不易發生缺損。並且,通過將電子零件2壓抵於另一正交的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能夠實現確實的定位。而且,在停止氣體從另一正交的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的噴出時,可逐漸減弱噴出而停止噴出。可進一步抑制將電子零件2壓抵並定位於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時的電子零件2所受到的衝擊,不易發生缺損。
如上所述,在所述定位步驟中,從其中一正交的導引部203K、導引部203L噴出氣體,從另一正交的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可噴出氣體,也可以不噴出。
而且,也可以在拾取電子零件2後至交接位置P2期間,從全部導引部203K、導引部203L、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均勻地噴出氣體,在交接位置P2處,停止、或減弱另一正交的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的氣體的噴出。由此,在至交接位置P2期間,可防止電子零件2與導引部203接觸,而防止對電子零件2造成損壞。並且,在交接位置P2處,可使其中一正交的導引部203K、導引部203L側成為相對正壓,而定位電子零件2。因此,可防止在拾取筒夾200的反轉或移動中電子零件2從拾取筒夾200脫離,並且定位,而不再產生因與導引部203接觸而對電子零件2造成的損壞。
進而,如圖12所示,通氣部203a也可設置為能夠從導引部203的另一正交的兩邊側抽吸氣體。例如,在另一正交的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的內部,以將外部與由相向面201a保持的電子零件2的周圍連通的方式,設置通氣部203a。所述通氣部203a經由未圖示的配管連接於氣體的排氣回路(負壓產生回路),而由控制裝置50控制排氣回路。通氣部203a的端部成為與電子零件2的另兩個側面相向的抽吸口203d。因此,能夠從抽吸口203d抽吸電子零件2的側面。由此,由於其中一正交的導引部203K、導引部203L側相較於另一正交的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側成為相對正壓,故而電子零件2與所述同樣地被定位於適當位置的角落。另外,在所述情況下,可在其中一正交的導引部203K、導引部203L設置通氣部203a,也可以不設置。
可預先通過實驗等求出將電子零件2定位所需的規定的時間,在另一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經過所述規定的時間後切換為抽吸。例如,在交接位置P2處,如上所述,從其中一導引部203K、導引部203L噴出氣體,在經過規定時間後從另一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抽吸氣體。而且,也可以在拾取電子零件2後從其中一導引部203K、導引部203L噴出氣體,在經過規定時間後從另一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抽吸氣體。在所述情況下,由於在接近另一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或與其接觸的狀態下切換為抽吸,故而可抑制電子零件2所受到的衝擊,不易發生缺損。在通過其中一導引部203K、導引部203L噴出且使其接近另一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的情況下,為了緩和衝擊,也可以在逐漸減弱噴出而停止噴出後,從另一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抽吸。由此,定位後,將電子零件2吸附於導引部203M、導引部203N,因此不會再次產生偏移。因此,在移動中等能夠完成定位,而不需要用來在交接位置P2處進行定位的時間,因此可提高生產性。
如上所述的導引部203以能夠限制電子零件2的移動的方式沿著相向面201a的外緣設置即可。因此,可設置於相向面201a的整周,也可以設置於一部分。例如,如圖13的(A)那樣隔著角部或如圖13的(B)那樣沿著角部連續配置導引部203,使其中一正交的導引部203側成為相對正壓,由此可實現電子零件2的定位。另外,如圖13的(B)所示,也存在其中一正交的導引部203與另一正交的導引部203連續的情況。
(2)抽吸孔201c、開口201d、噴出口203b、抽吸口203d的數量或尺寸不限定於所述形態。可通過多孔質構件201的相向面201a中電子零件2由氣體的層支撐的面積與開口201d的總面積的平衡來實現抽吸保持狀態與非接觸狀態的維持。而且,以能夠定位於另一正交的導引部203的方式確定噴出口203b、或抽吸口203d的數量或尺寸即可。
(3)抽吸孔201c、開口201d、噴出口203b、抽吸口203d的位置或形狀也不限定於所述形態。例如,開口201d的形狀可如上所述為圓形、矩形,也可以為其他橢圓形、多邊形、圓角多邊形、星形等。
(4)通過將拾取筒夾200設置為可更換,而能夠根據電子零件2的形狀、尺寸來更換。作為所述可更換的結構,可通過磁鐵來抽吸保持的結構簡單,更換作業也變得容易。但,只要為能夠更換拾取筒夾200的結構即可。例如,可為使用負壓的吸附保持,也可為以機械的方式保持的結構。
(5)拾取筒夾200的外緣不限定於矩形。而且,導引部203的配置也是只要以沿著電子零件2的外緣的方式配置即可,也無需如上所述設置於拾取筒夾200的外緣。例如,如圖14的(A)及圖14的(B)所示,可為具有筒狀等外緣為曲面的基座202的拾取筒夾200,且為在底面配置有導引部203的形態。另外,相向面201a也不限定於矩形。
[其他實施方式]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所述實施方式,在實施階段,可在不脫離其主旨的範圍內使結構要素變形並具體化。而且,可通過所述實施方式所公開的多個結構要素的適當組合來形成各種發明。例如,可從實施方式所示的全部結構要素中刪除若干結構要素。進而,也可以將不同實施方式中的結構要素適當加以組合。
1:移送裝置 2:電子零件 10:供給裝置 11:片材 12:供給載台 13、61:載台移動機構 20:拾取裝置 21:拾取頭 22:筒夾移動機構 23:方向轉換部 24:上推銷 30:搭載裝置 31:接合頭 31a:噴嘴 32:頭移動機構 50:控制裝置 51:供給裝置控制部 52:上推銷控制部 53:拾取控制部 54:接合頭控制部 56:基板載台控制部 57:儲存部 60:基板載台 100:安裝裝置 200:拾取筒夾 201:多孔質構件 201a:相向面 201b:背面 201c:抽吸孔 201d:開口 202:基座 202a:供氣孔 202b:排氣孔 202c:安裝孔 203、203K~203N:導引部 203a:通氣部 203b:噴出口 203c:導引用的多孔質構件 203d:抽吸口 221、321:滑動機構 221a、321a:支撐框架 221b、321b:軌道 221c、321c:滑動器 222、322:升降機構 222a:臂 222b:裝卸部 222c:銷 241:支承體 G:氣體 P1:供給位置 P2:交接位置 P3:安裝位置 X、Y、Z:軸方向
圖1是表示實施方式的移送裝置及安裝裝置的正面圖。 圖2是表示實施方式的移送裝置及安裝裝置的平面圖。 圖3的(A)是表示利用拾取筒夾保持電子零件的原理的剖面示意圖,圖3的(B)是表示基座的底面側立體圖。 圖4是表示拾取筒夾及裝卸部的底面側立體圖。 圖5是表示拾取筒夾及裝卸部的上表面側立體圖。 圖6是表示移送裝置及安裝裝置的控制裝置的框圖。 圖7的(A)及圖7的(B)是表示利用拾取筒夾定位電子零件的原理的底面示意圖,圖7的(A)是表示定位前的圖,圖7的(B)是表示定位後的圖。 圖8是表示實施方式的拾取動作的順序的流程圖。 圖9的(A)~圖9的(D)是表示實施方式的拾取動作的說明圖。 圖10是表示設置有具有導引用多孔質構件的導引部的變形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11的(A)及圖11的(B)是表示設置有具有噴出口的導引部的變形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12是表示設置有具有抽吸口的導引部的變形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13的(A)及圖13的(B)是表示導引部的配置的變形例的底視圖。 圖14的(A)及圖14的(B)是表示拾取筒夾的變形例的底面側立體圖(A)、底視圖(B)。
200:拾取筒夾
201:多孔質構件
201a:相向面
201b:背面
201c:抽吸孔
201d:開口
202:基座
202a:供氣孔
202b:排氣孔
202c:安裝孔
203、203K~203N:導引部
203a:通氣部
203b:噴出口
G:氣體

Claims (12)

  1. 一種拾取筒夾,具有矩形外緣,且抽吸保持並拾取電子零件,其特徵在於: 具有多孔質構件,所述多孔質構件具有通氣性,經由與所述電子零件相向的相向面的細孔將被供給至內部的氣體呈面狀噴出, 在所述多孔質構件設置有抽吸孔,所述抽吸孔在所述相向面具有開口,通過負壓抽吸所述電子零件, 設置有導引部,所述導引部以沿著所述電子零件的外緣的方式配置,對由所述相向面保持的所述電子零件的移動進行限制, 所述導引部中設置有通氣部,所述通氣部使其中一正交的所述導引部側相較於另一正交的所述導引部側成為相對正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拾取筒夾,其特徵在於,所述通氣部以能夠從其中一正交的所述導引部噴出氣體的方式設置。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拾取筒夾,其特徵在於,所述通氣部以能夠經由導引用的所述多孔質構件從另一正交的所述導引部噴出氣體的方式設置。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拾取筒夾,其特徵在於,所述通氣部以能夠從另一正交的所述導引部側抽吸氣體的方式設置。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拾取筒夾,其特徵在於,所述通氣部以能夠從另一正交的所述導引部側抽吸氣體的方式設置。
  6. 一種拾取裝置,從貼附有所述電子零件的片材中拾取所述電子零件,其特徵在於,具有: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5中任一項所述的拾取筒夾;及 筒夾移動機構,使所述拾取筒夾接近所述片材中能夠抽吸保持所述電子零件的位置,能夠將所抽吸保持的所述電子零件從所述片材剝離並予以移送。
  7. 一種拾取裝置,從貼附有所述電子零件的片材中拾取所述電子零件,其特徵在於: 具有如請求項1所述的拾取筒夾, 所述通氣部以能夠從其中一正交的所述導引部噴出氣體的方式設置, 所述拾取裝置具有: 筒夾移動機構,使所述拾取筒夾接近所述片材中能夠抽吸保持所述電子零件的位置,能夠將所抽吸保持的所述電子零件從所述片材剝離並予以移送;及 控制裝置,在從所述拾取筒夾向將所述電子零件安裝於基板的接合頭交接的交接位置處,從其中一正交的所述導引部噴出氣體。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拾取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通氣部以能夠從另一正交的所述導引部抽吸氣體的方式設置, 所述控制裝置在所述交接位置處,從其中一正交的所述導引部噴出氣體,並在經過規定時間後,從另一正交的所述導引部抽吸氣體。
  9. 一種拾取裝置,從貼附有所述電子零件的片材中拾取所述電子零件,其特徵在於: 具有如請求項1所述的拾取筒夾, 所述通氣部以能夠從其中一正交的所述導引部噴出氣體的方式設置,且以能夠從另一正交的所述導引部抽吸氣體的方式設置, 所述拾取裝置具有: 筒夾移動機構,使所述拾取筒夾接近所述片材中能夠抽吸保持所述電子零件的位置,能夠將所抽吸保持的所述電子零件從所述片材剝離並予以移送;及 控制裝置,在所述拾取筒夾拾取所述電子零件後,從其中一正交的所述導引部噴出氣體,並在經過規定時間後從另一正交的所述導引部抽吸氣體。
  10. 一種拾取裝置,從貼附有所述電子零件的片材中拾取所述電子零件,其特徵在於: 具有如請求項1所述的拾取筒夾, 所述通氣部以能夠從其中一正交的所述導引部及另一正交的所述導引部噴出氣體的方式設置, 所述拾取裝置具有: 筒夾移動機構,使所述拾取筒夾接近所述片材中能夠抽吸保持所述電子零件的位置,能夠將所抽吸保持的所述電子零件從所述片材剝離並予以移送;及 控制裝置,在所述拾取筒夾拾取所述電子零件後,從其中一正交的所述導引部及另一正交的所述導引部噴出氣體,且在從所述拾取筒夾向將所述電子零件安裝於基板的接合頭交接的交接位置處,停止從另一正交的所述導引部噴出氣體。
  11. 一種安裝裝置,將電子零件安裝於基板,其特徵在於,具有: 如請求項7至請求項10中任一項所述的拾取裝置; 接合頭,以相對於所述拾取筒夾能夠相對移動的方式設置,從所述拾取筒夾接收所述電子零件;及 搭載裝置,將由所述接合頭保持的所述電子零件移送至基板並予以安裝。
  12. 一種安裝裝置,將電子零件安裝於基板,其特徵在於,具有: 如請求項6所述的拾取裝置; 接合頭,以相對於所述拾取筒夾能夠相對移動的方式設置,從所述拾取筒夾接收所述電子零件;及 搭載裝置,將由所述接合頭保持的所述電子零件移送至基板並予以安裝。
TW111136637A 2021-09-29 2022-09-28 拾取筒夾、拾取裝置及安裝裝置 TWI8260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59113 2021-09-29
JP2021159113A JP2023049403A (ja) 2021-09-29 2021-09-29 ピックアップコレット、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実装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4923A TW202314923A (zh) 2023-04-01
TWI826018B true TWI826018B (zh) 2023-12-11

Family

ID=85770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6637A TWI826018B (zh) 2021-09-29 2022-09-28 拾取筒夾、拾取裝置及安裝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49403A (zh)
KR (1) KR20230046251A (zh)
CN (1) CN115881607A (zh)
TW (1) TWI82601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26931A1 (en) * 1998-11-12 2002-03-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JP2004128339A (ja) * 2002-10-04 2004-04-22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0525687A (en) * 2004-01-30 2005-08-01 Tokyo Electron Ltd Surfacing type substrate transport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TW201212144A (en) * 2010-09-06 2012-03-16 Wen-Hua Chang Microchip picking and placing mechanis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24746A (ja) 1986-11-14 1988-05-28 Toshiba Corp 亀甲形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26931A1 (en) * 1998-11-12 2002-03-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JP2004128339A (ja) * 2002-10-04 2004-04-22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0525687A (en) * 2004-01-30 2005-08-01 Tokyo Electron Ltd Surfacing type substrate transport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TW201212144A (en) * 2010-09-06 2012-03-16 Wen-Hua Chang Microchip picking and placing mechanis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49403A (ja) 2023-04-10
KR20230046251A (ko) 2023-04-05
TW202314923A (zh) 2023-04-01
CN115881607A (zh) 2023-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80762B (zh) 电子零件安装装置
CN108701620B (zh) 电子零件处理单元
WO2005112537A9 (ja) 部品供給ヘッド装置及び部品実装ヘッド装置
TWI654674B (zh) 半導體製造裝置及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TWI817411B (zh) 拾取筒夾、拾取裝置及安裝裝置
TWI826018B (zh) 拾取筒夾、拾取裝置及安裝裝置
TWI822363B (zh) 拾取裝置及安裝裝置
TWI805288B (zh) 拾取筒夾、拾取裝置及安裝裝置
CN111415862A (zh) 工件的保持方法和工件的处理方法
JP6941513B2 (ja) 半導体製造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21027174A (ja) 基板浮上搬送装置及び基板浮上搬送装置の基板位置補正方法
TW202239691A (zh) 拾取筒夾、拾取裝置及安裝裝置
JP2000022395A (ja) 電子部品の実装方法および実装装置
JP7137306B2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JP2023050145A (ja) 電子部品の実装装置及び電子部品の実装方法
JP2023177254A (ja) ピックアップコレット、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実装装置
TW202314924A (zh) 電子零件的安裝裝置及電子零件的安裝方法
JP2023049408A (ja) 電子部品の移送装置、電子部品の実装装置及び電子部品の実装方法
TW202238750A (zh) 安裝工具及安裝裝置
JP2022153687A (ja) チップ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実装装置ならびに実装方法
TW202203332A (zh) 物品的製造裝置,物品的製造方法
JP5447727B1 (ja) 塗布装置、基板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0225967A (ja)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JP2014053487A (ja) 電子部品集合体製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