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4701B - 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 - Google Patents

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4701B
TWI824701B TW111133739A TW111133739A TWI824701B TW I824701 B TWI824701 B TW I824701B TW 111133739 A TW111133739 A TW 111133739A TW 111133739 A TW111133739 A TW 111133739A TW I824701 B TWI824701 B TW I8247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mpurity
semiconductor
gate
conductor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3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27048A (zh
Inventor
各務正一
作井康司
原田望
Original Assignee
新加坡商新加坡優尼山帝斯電子私人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加坡商新加坡優尼山帝斯電子私人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加坡商新加坡優尼山帝斯電子私人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7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70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47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470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1/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 G11C11/21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 G11C11/34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G11C11/4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transistors
    • G11C11/401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transistors forming cells needing refreshing or charge regeneration, i.e. dynamic cells
    • G11C11/4063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addressing, decoding, driving, writing, sensing or timing
    • G11C11/407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addressing, decoding, driving, writing, sensing or timing for memory cells of the field-effect type
    • G11C11/409Read-write [R-W]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41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with floating body, e.g. programmable transisto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1/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 G11C11/21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 G11C11/34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G11C11/39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thyristors or the avalanche or negative resistance type, e.g. PNPN, SCR, SCS, UJ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4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4/4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33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the capacitor extending under the transis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8/00Passive two-terminal components without a potential-jump or surface barri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Details thereof;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8/40Capacitors
    • H01L28/60Electrodes
    • H01L28/82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 H01L28/90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having vertical exten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Dram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 Seeds, Soups, And Other Foods (AREA)

Abstract

一種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係在基板上形成第一半導體層1,在第一半導體層1之一部分設有朝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一雜質層3及位於第一雜質層3之上部的第二雜質層4,以第二閘極絕緣層2披覆第一雜質層3和第二雜質層4之側壁及半導體層1,在其中形成的凹槽設有閘極導體層22及第二絕緣層,並且設有:在第二雜質層上的第二半導體層7、位於第二半導體層7兩端並與源極線SL連接的n+層6a和與位元線BL連接的n+層6b、形成為披覆第二半導體層7的第二閘極絕緣層8、以及與字元線WL連接的第二閘極導體層9。記憶裝置係控制施加到源極線SL、連接於第一閘極導體層22的板線PL、字元線WL及位元線BL的電壓,而進行:藉由在第二半導體層之通道區域所引起的碰撞游離化現象或閘極引發汲極漏電流而將所產生之電洞群保持於閘極絕緣層附近的資料保持動作,並進行將此電洞群從通道區域12去除的資料抹除動作。

Description

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
近年來,在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型積體電路)技術開發中,一直在追求半導體元件的高積體化、高性能化、低消費電力化、高機能化。
在一般的平面型MOS電晶體中,通道朝向沿著半導體基板之上表面的水平方向延伸。相對於此,SGT(Surrounding Gate Transistor;環繞式閘極電晶體)之通道係朝相對於半導體基板之上表面沿垂直的方向延伸(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非專利文獻1)。因此,與平面型MOS電晶體相比,SGT能夠達成半導體裝置的高密度化。將此SGT用作為選擇電晶體,能夠進行:連接有電容的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參照例如非專利文獻2)、連接有電阻可變元件的PCM(Phase Change Memory;相變化記憶體,參照例如非專利文獻3)、RRAM(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電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參照例如非專利文獻4)、利用電流使自旋磁矩方向變化而使電阻變化的MRAM(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磁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參照例如非專利文獻5)等的高度積體化。此外,亦有不具有電容之由一個MOS電晶體所構成的DRAM記憶單元(參照非專利文獻6),及具有用於累積載體的溝槽和具有兩個閘極電極的DRAM記憶單元(參照非專利文獻8)等。然而,不具有電容的DRAM存在因受來自浮體之字元線的閘極電極的耦合大幅影響而不會充分獲得電壓裕度的問題點。此外,當基板完全空乏化時,此危害會更大。本案係關於一種不具有電阻可變元件或電容,且可僅由MOS電晶體所構成之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
[先前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 Hiroshi Takato, Kazumasa Sunouchi, Naoko Okabe, Akihiro Nitayama, Katsuhiko Hieda, Fumio Horiguchi, and Fujio Masuoka: IEEE Transaction on Revolution. 38, No. 3, pp. 573-578 (1991)
[非專利文獻2] H. Chung, H. Kim, H. Kim, K. Kim, S. Kim, K. Dong, J. Kim, Y. C. Oh, Y. Hwang, H. Hong, G. Jin, and C.I. Chung: "4F2 DRAM Cell with Vertical Pillar Transistor (VPT)," 2011 Proceeding of the European Solid-State Device Research Conference, (2011)
[非專利文獻3] H. S. Philip Wong, S. Raaux, S. Kim, Jiale Liang, J. R.I. Reifenberg, B. Rajendran, M. Asheghi and K. E. Goodson: "Phase Change Memory," Proceeding of IEEE, Vol. 98, No. 12, December, pp. 2201-2227 (2010)
[非專利文獻4] T. Tsunoda, K. Kinoshita, H. Noshiro, Y. Yamazaki, T. Iizuka, Y. Ito, A. Takahashi, A. Okano, Y. Sato, T. Fukano, M. Aoki, and Y. Sugiyama: "Low Power and High Speed Switching of Ti-doped NiO ReRAM under the Unipolar Voltage Source of less than 3V," IEDM (2007)
[非專利文獻5] W. Kang, L. Zhang, J.J. Klein, Y. Zhang, D. Ravelosona, and W. Zhao: "Reconfigurable Coding of STT-MRAM Under Process Variations in Deeply Scaled Technology," IEEE Transaction on Electron Devices, pp. 1-9 (2015)
[非專利文獻6] M. G. Ertosum, K. Lim, C.I. Park, J. Oh, P. Kirsch, and K. C. Saraswat: "Novel Capacitorless Single-Transistor Charge-Trap DRAM (1T CT DRAM) Utilizing Electron,"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 Vol. 31、No. 5, pp. 405-407 (2010)
[非專利文獻7] E. Yoshida, T, Tanaka, "A Capacitorless 1T-DARM Technology Using Gate-Induced Drain-Leakage (GIDL) Current for Low-Power and High-Speed Embedded Memory", IEEE Trans, on Electron Devices vol. 53, pp. 692-697 (2006)
[非專利文獻8] Md. Hasan Raza Ansari, Nupur Navlakha, Jae Yoon Lee, Seongjae Cho, "Double-Gate Junctionless 1T DRAM With Physical Barriers for Retention Improvement", IEEE Trans, on Electron Devices vol. 67, pp. 1471-1479 (2020)
在記憶裝置無電容之一個電晶體型的DRAM(增益單元)中,字元線與帶有浮動狀態的元件的基體之間的電容耦合較大,在資料讀出時、寫入時等時候字元線之電位振盪時,會有被作為是直接對於半導體基板之基體傳達之雜訊的問題點。結果,會引起誤讀出、誤改寫記憶資料的問題,而難以達到無電 容的一個電晶體型的DRAM(增益單元)的實用化。因此,必須解決上述問題,並且使DRAM記憶單元高密度化。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關於本發明之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係包括:
基板;
第一半導體層,係位於前述基板上;
第一雜質層,係至少一部分呈柱狀,且位於前述第一半導體層之一部分的表面上;
第二雜質層,係與前述第一雜質層之柱狀部分相接並朝垂直方向延伸;
第一絕緣層,係覆蓋前述第一半導體層之一部分及前述第一雜質層之一部分;
第一閘極絕緣層,係與前述第一絕緣層相接且圍繞前述第一雜質層及第二雜質層;
第一閘極導體層,係與前述第一絕緣層及第一閘極絕緣層相接;
第二絕緣層,係形成為與前述第一閘極導體層及第一閘極絕緣層接觸;
第二半導體層,係與前述第二雜質層接觸;
第二閘極絕緣層,係圍繞前述第二半導體層之上部之一部分或全部;
第二閘極導體層,係覆蓋前述第二閘極絕緣層之上部之一部分或全部;
第三雜質層及第四雜質層,係在前述第二半導體層所延伸的水平方向上與位於前述第二閘極導體層之一端外側的前述第二半導體層之側面接觸;
第一配線導體層,係連接於前述第三雜質層;第二配線導體層,係連接於前述第四雜質層;第三配線導體層,係連接於前述第二閘極導體層;以及第四配線導體層,係連接於前述第一閘極導體層;前述記憶裝置係控制施加到前述第一配線導體層、前述第二配線導體層、前述第三配線導體層及前述第四配線導體層的電壓,而進行:藉由以前述第三雜質層與前述第四雜質層之間流動的電流所引起的碰撞游離化現象或閘極引發汲極漏電流而在前述第二半導體層及前述第二雜質層產生電子群及電洞群的動作,將所產生之前述電子群及前述電洞群中屬於前述第二半導體層及前述第二雜質層中之少數載體的前述電子群及前述電洞群的任一者除去的動作,以及將屬於前述第二半導體層及第二雜質層中之多數載體的前述電子群或前述電洞群的任一者之一部分或全部殘存在前述第二半導體層及第二雜質層的動作,以進行記憶體寫入動作;且前述記憶裝置係控制施加到前述第一配線導體層、前述第二配線導體層、前述第三配線導體層及前述第四配線導體層的電壓,而從前述第一雜質層、前述第三雜質層及前述第四雜質層中的至少一者,移除所殘存之屬於前述第二半導體層中之多數載體的前述電子群或前述電洞群的任一者,以進行記憶體抹除動作(第一發明)。
在上述第一發明中,其中,連接於前述第三雜質層的前述第一配線導體層係源極線,連接於前述第四雜質層的前述第二配線導體層係位元線,連接於前述第二閘極導體層的前述第三配線導體層係字元線,連接於前述第一閘極導體層的前述第四配線導體層係板線,且係對源極線、位元線、板線及字元線分別施予電壓,而進行記憶體的寫入及抹除(第二發明)。
在上述第一發明中,其中,前述第一雜質層之多數載體與前述第一半導體層之多數載體不同(第三發明)。
在上述第一發明中,其中,前述第二雜質層之多數載體與前述第一半導體層之多數載體相同(第四發明)。
在上述第一發明中,其中,前述第三雜質層及前述第四雜質層之多數載體與前述第一雜質層之多數載體相同(第五發明)。
在上述第一發明中,其中,前述第一雜質層之濃度較前述第三雜質層及前述第四雜質層之濃度低(第六發明)。
在上述第一發明中,其中,前述第一雜質層之上部存在於較前述第一閘極導體層之底部淺的處所(第七發明)。
在上述第一發明中,其中,前述第一半導體層、前述第一雜質層、前述第二雜質層、前述第二半導體層及前述第三雜質層係構成閘流體構造(第八發明)。
在上述第一發明中,其中,前述第一半導體層、前述第一雜質層、前述第二雜質層、前述第二半導體層及前述第四雜質層係構成閘流體構造(第九發明)。
在上述第二發明中,其係與相鄰的單元共用用於連接前述源極線與前述第三雜質層的源極線接觸孔及前述第一配線導體層(第十發明)。
在上述第二發明中,其係與相鄰的單元共用用於連接前述位元線與前述第四雜質層的位元線接觸孔及前述第二配線導體層(第十一發明)。
在上述第一或第二發明中,其中,前述第一雜質層之底部係位於較第一絕緣層之底部更深的位置,且第一雜質層由複數個單元所共用(第十二發明)。
在上述第十二發明中,其還具有連接於前述第一雜質層的第五配線導體層,前述配線導體層係控制線而能夠施加所需的電壓(第十三發明)。
在上述第一發明中,其中,前述第一雜質層係使用半導體、金屬層或合金層連接複數個記憶單元(第十四發明)。
1:第一半導體層、p層
2:絕緣層(閘極絕緣層)
2-1:絕緣層(第一絕緣層,閘極絕緣層)
2-2:絕緣層(第一閘極絕緣層,閘極絕緣層)
3,3a,3b,3c:雜質層(第一雜質層,n層)
4,4a,4b,4c,4d:雜質層(第二雜質層,p層)
5:絕緣層(第二絕緣層)
6a,6b,6c:n+
7,7a,7b,7c:半導體層(第二半導體層,p層)
8,8a,8b,8c:閘極絕緣層(第二閘極絕緣層)
9,9a,9c:閘極導體層(第二閘極導體層)
11:電洞群
12:反轉層、通道區域
13:夾止點
20:基板
22:閘極導體層(第一閘極導體層)
31:絕緣層(第三絕緣層)
33a,33b,33c,33d:接觸孔
35:第一配線導體層(配線導體層)
36:配線導體層
37c,37d:接觸孔
38:絕緣層
39:第二配線導體層(配線導體層)
41:絕緣層
42,42a,42b,42c,42d:遮罩材料層
SL:源極線
PL:板線
WL,WL1,WL2:字元線
BL:位元線
CDC:控制線
圖1係第一實施型態之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之剖面構造。
圖2係用來說明第一實施型態之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的寫入動作、動作後立即的載體之積蓄、單元電流的圖。
圖3係用來說明第一實施型態之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的寫入動作後立即的電洞載體之積蓄、抹除動作、單元電流的圖。
圖4A係用來說明第一實施型態之記憶裝置之製造方法。
圖4B係用來說明第一實施型態之記憶裝置之製造方法。
圖4C係用來說明第一實施型態之記憶裝置之製造方法。
圖4D係用來說明第一實施型態之記憶裝置之製造方法。
圖4E係用來說明第一實施型態之記憶裝置之製造方法。
圖4F係用來說明第一實施型態之記憶裝置之製造方法。
圖4G係用來說明第一實施型態之記憶裝置之製造方法。
圖4H係用來說明第一實施型態之記憶裝置之製造方法。
圖4I係用來說明第一實施型態之記憶裝置之製造方法。
圖5係第二實施型態之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之剖面構造。
在下文中,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之構造、驅動方式、積蓄載體的動作。
(第一實施型態)
使用圖1至圖3說明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單元之構造及動作機制。使用圖1分別說明本實施型態之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體之單元構造。使用圖2說明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體之寫入機制及載體的動作,並且使用圖3說明資料抹除機制。
在圖1顯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型態之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之剖面構造。在基板20(申請專利範圍之「基板」的一例)上存在:具有包含受體雜質的p型導電型之矽的p層1(申請專利範圍之「第一半導體層」之一個示例);存在:從p層1之表面在垂直方向站立的柱狀之具有包含施體雜質的n層3(申請專利範圍之「第一雜質層」的一例)的半導體,以及位於n層3之上部之包含受體雜質的柱狀的p層4(申請專利範圍之「第二雜質層」的一例);存在:覆蓋p層1及n層3之一部分的第一絕緣層2-1(申請專利範圍之「第一絕緣層」的一例)以及覆蓋p層4之一部分的第一閘極絕緣層2-2(申請專利範圍之「第一閘極絕緣層」的一例);此外,第一閘極導體層22(申請專利範圍之「第一閘極導體層」的一例)與第一絕緣層2-1、第一閘極絕緣層2-2相接; 存在:與閘極絕緣層2-2及閘極導體層22相接的第二絕緣層5(申請專利範圍之「第二絕緣層」的一例);存在:與p層4接觸之包含受體雜質的p層7(申請專利範圍之「第二半導體層」的一例)。
在p層7之一側存在:包含高濃度的施體雜質的n+層6a(申請專利範圍之「第三雜質層」的一例)(在下文中,將包含高濃度的施體雜質的半導體區域稱為「n+層」。)。在n+層6a相反側的一側存在:n+層6b(申請專利範圍之「第四雜質層」的一例)。
在p層7之上表面存在:第二閘極絕緣層8(申請專利範圍之「第二閘極絕緣層」的一例)。此閘極絕緣層8會分別與n+層6a、6b相接、或靠近。在半導體層7之相反側存在有與此閘極絕緣層8接觸的第二閘極導體層9(申請專利範圍之「第二閘極導體層」的一例)。
藉此,形成由基板20、p層1、絕緣層2-1、閘極絕緣層2-2、閘極導體層22、絕緣層5、n層3、p層4、n+層6a、n+層6b、半導體層7、閘極絕緣層8及閘極導體層9所構成的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接著,n+層6a係連接於屬於第一配線導體層的源極線SL(申請專利範圍之「源極線」的一例),n+層6b係連接於屬於第二配線導體層的位元線BL(申請專利範圍之「位元線」的一例),閘極導體層9係連接於屬於第三配線導體層的字元線WL(申請專利範圍之「字元線」的一例),並且閘極導體層22係連接於屬於第四配線導體層的板線PL(申請專利範圍之「板線」的一例)。藉由操作源極線、位元線、板線及字元線的電位,來使記憶體動作。此記憶裝置在下文中稱為動態快閃記憶體(dynamic flash memory)。
在記憶裝置中,在基板20上配置一個上述之動態快閃記憶單元,或者在基板20上以二維的方式配置複數個上述之動態快閃記憶單元。
此外,在圖1中將p層1設為p型半導體,但可使其雜質濃度具有分佈(profile)。此外,亦可使n層3、p層4及p層7之雜質濃度具有分佈。此外,亦可使p層4與p層7彼此獨立地設定雜質濃度、分佈。
此外,當n+層6a及n+層6b係由電洞為多數載體的p+層(在下文中,將包含高濃度的受體雜質的半導體區域稱為「p+層」)所形成時,若將p層1、p層4、p層7設為n型半導體,並將n層3設為p型半導體,則藉由以電子作為寫入的載體,可實現動態快閃記憶體的動作。
此外,在圖1中將第一半導體層1設為p型半導體,但即便基板20使用n型半導體基板、並形成p井區(well),將此作為第一半導體層1,而以此方式配置本發明之記憶單元仍會實現動態快閃記憶體的動作。
此外,在圖1中將絕緣層2-1及閘極絕緣層2-2分開顯示,但絕緣層2-1及閘極絕緣層2-2也可形成為一體。在下文中,將絕緣層2-1及閘極絕緣層2-2一併統稱為閘極絕緣層2。
此外,在圖1中將第二半導體層7設為p型半導體,但依據p層4之多數載體濃度、第二半導體層7之厚度、閘極絕緣層8之材料及厚度、閘極導體層9之材料,第二半導體層7也可使用p型、n型及i型中的任一種類型。
此外,在圖1中p層7之底部與絕緣層5之上表面係以對齊的方式繪示,但只要p層4與p層7接觸並且p層4之底部位於較絕緣層5之底部更深的位置,則p層4與p層7之間的界面與絕緣層5之上表面也可沒有對齊。
此外,基板20可以為絕緣體、半導體、導體,只要能夠支撐p層1,基板20可使用任何材料。
此外,只要閘極導體層22可隔著絕緣層2-1或閘極絕緣層2-2使記憶單元之一部分之電位變化,閘極導體層22也可為經高濃度掺雜的半導體層或導體層。此外,儘管此閘極導體層22在圖1中顯示為單層,但也可形成為兩層以上的多層。
此外,只要第一至第四配線導體層不會彼此互相接觸,第一至第四配線導體層也可由多層的方式形成。
此外,在圖1中n層3之底部與閘極絕緣層2-1之底部係以對齊的方式繪示,但只要n層3與p層1及閘極絕緣層2均接觸,n層3之底部與閘極絕緣層2-1之底部也可沒有對齊。
此外,在圖1中記憶單元之n層3係連接於p層1,但其一部分亦可使用金屬層代替p層1連接到n層3。
此外,在圖1中顯示由n+層6a,6b、閘極絕緣層8、p層7及閘極導體層9所形成的一般的MOS電晶體構造,但即使是p層7及閘極絕緣層8之間的界面位於較n+層6a,6b高的位置的FINFET也可進行記憶動作。
參考圖2,說明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動態快閃記憶體的寫入動作時的載體動作、積蓄及單元電流。首先,n+層6a和n+層6b的多數載體為電子,例如,對要與PL連接的閘極導體層22使用p+多晶矽(p+ poly)(在下文中,將包含高濃度的受體雜質的多晶矽(poly Si)稱為「p+ poly」)。對要與WL連接的閘極導體層9使用n+多晶矽(n+ poly)(在下文中,將包含高濃度的施體雜質的多晶矽(poly Si)稱為「n+poly」。),說明使用p型半導體作為第二半導體層7的情況。如圖2(a)所示,此記憶單元中的MOSFET係以作為源極的n+層 6a、作為汲極的n+層6b、閘極絕緣層8、作為閘極的閘極導體層9及作為基板的p層7為構成要素而作動。對於p層1施加例如0V,對於與源極線SL連接的n+層6a輸入例如0V,對於與位元線BL連接的n+層6b輸入例如3V,對於與板線PL連接的閘極導體層22輸入例如0V,並且對於與字元線WL連接的閘極導體層9輸入例如1.5V。位於閘極導體層9下方的閘極絕緣層8的正下方形成部分反轉層12,且存在夾止點13。因此,具有閘極導體層9的MOSFET係在飽和區域動作。
結果,電場係在具有閘極導體層9的MOSFET中夾止點13以及n+層6b的邊界區域之間成為最大,而在此區域發生碰撞游離化現象。藉由此碰撞游離化現象,從與源極線SL連接的n+層6a流向與位元線BL連接的n+層6b之經加速的電子係與Si晶格碰撞,藉由其運動能量生成電子‧電洞對。雖然所生成的電子之一部分會流向閘極導體層9,但大部分係流向與位元線BL連接的n+層6b。
另外,代替引起上述碰撞游離化現象,可以使閘極引發汲極漏電流(GIDL:Gate Induced Drain Leakage)流動,而生成電洞群(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7)。
圖2(b)係顯示在剛寫入後,所有偏壓(bias)立即成為0V時位於p層4及p層7的電洞群11。所生成的電洞群11為p層4及p層7的多數載體,由於其濃度梯度朝向p層4一方移動,在短時間內,其均勻地積蓄於p層4及p層7,並且將在不平衡狀態下實質上將具有閘極導體層9的MOSFET的基板的p層7充電成為順向偏壓。此外,空乏層內的電洞藉由電場而朝向SL側或n層3一方移動,並再度與電子結合。結果,具有閘極導體層9的MOSFET的 閾值電壓會因為受到暫時積蓄於p層4及p層7的電洞所引起的順向的基板偏壓效應而降低。藉此,如圖2(c)所示,具有與字元線WL連接的閘極導體層9的MOSFET的閾值電壓會降低。此寫入狀態分配於邏輯記憶資料「1」。
另外,上述施加於位元線BL、源極線SL、字元線WL及板線PL的電壓條件係用來執行寫入動作的一例,若可進行寫入動作,則亦可為其他電壓條件。
此外,在圖2中係使用n+poly作為閘極導體層9,但也可使用如p+ poly之經高濃度摻雜的半導體、W等的金屬層、如W/TiN之經積層的金屬層等。
此外,在圖2中係使用p+ poly作為閘極導體層22,但也可使用n+poly、金屬層、金屬氮化物、金屬的積層構造和矽化物等的導電層等。這些材料可根據資料的寫入時施加於PL電極的電壓、絕緣層2之膜厚及p層4之雜質濃度的關係來進行選擇。
根據本實施型態之構造,由於具有與字元線WL連接的閘極導體層9的MOSFET的p層7係與p層4電性連接,因此藉由調整p層4之體積,可自由地改變能夠積蓄所產生電洞的容量。換言之,為了延長保持時間,例如可使p層4之深度加深。因此,p層4之底部必須位於較p層7之底部更深的位置。此外,對於積蓄電洞載體的部分,此處,係與p層4及p層7之體積相比,賦予再度與電子結合的n層3、n+層6a、n+層6b的接觸面積可減小,因此可抑制再度與電子的結合,並可延長所積蓄的電洞的保持時間。另外,可自由選擇閘極導體層22之功函數。此外,在圖1的示例中,由於閘極導體層22使用p+ poly而積蓄的電洞會積蓄於屬於與第一閘極絕緣層2-2相接的第二雜質層的p層4的 界面附近,從而可穩定積蓄電洞。因此,作為記憶元件,在基板整體均有受到基板偏壓效應,從而可延長保持記憶的時間,並使「1」寫入的電壓裕度增大。
接下來,使用圖3說明抹除動作機制。圖3(a)係顯示在抹除動作之前,在先前的週期中藉由碰撞游離化而生成的電洞群11積蓄於p層4及p層7,且所有偏壓成為0V後立即的狀態。如圖3(b)所示,在抹除動作時,將源極線SL之電壓設為負電壓VERA。此處,VERA為例如-3V。結果,與p層7之初始電位值無關,而使作為供源極線SL連接之源極的n+層6a與p層7的PN接合成為順向偏壓。結果,在先前的週期中藉由碰撞游離化而生成的積蓄於p層4及p層7的電洞群11會朝向與源極線連接的n+層6a移動。雖然數量很少,但一部分的電洞會從p層4流向n層3並再度與電子結合。結果,p層4和p層7的電洞濃度隨著時間降低,並且MOSFET的閾值電壓會變為高於寫入「1」時的電壓,而返回到初期的狀態。藉此,如圖3(c)所示,具有要與字元線WL連接的閘極導體層9的MOSFET會回復到原本的閾值。此動態快閃記憶體的抹除狀態係成為邏輯記憶資料「0」。
根據本實施型態之構造,形成由p層1、n層3、p層4、p層7及n+層6a所構成的閘流體(thyristor)構造。並且,當抹除時對於源極線施加-3V時,大量電子從源極線SL注入並再度與所積蓄的電洞結合,且同時藉由電場分別漂移到第一雜質層或位元線BL,因此可預期大幅縮短抹除的時間。因此,可以在短時間內賦予邏輯資訊資料「0」的穩定狀態,並提高此動態快閃記憶元件的動作速度。
此外,p層1、n層3、p層4、p層7、n+層6b也可形成閘流體構造,例如,在抹除時對於位元線施加-3V,也可以預期達到類似的效果。
另外,上述施加於位元線BL、源極線SL、字元線WL及板線PL的電壓條件係用來執行抹除動作的一例,若可進行抹除動作,則亦可為其他電壓條件。例如,雖然上述係以將閘極導體層22設為偏壓0V的示例進行說明,但在抹除時如果施加例如3V的偏壓,可在p層4與閘極絕緣層2的界面形成電子為多數載體的反轉層,並可增加電子與電洞再度結合的面積,並且可縮短抹除時間。
此外,根據本實施型態,屬於讀寫資訊的MOSFET的構成要素之一的p層7係與p層1、n層3及p層4電性連接。另外,可對於閘極導體層22施加某一電壓。因此,在寫入動作及抹除動作中,不會發生例如,如SOI構造在MOSFET動作中基板偏壓處於浮動狀態下而變得不穩定,且閘極絕緣層8下方的半導體部分完全空乏化。因此,MOSFET的閾值、驅動電流等不易受動作狀況影響。因此,MOSFET之特性係藉由調整第二半導體層7之厚度、雜質種類、雜質濃度及分佈、p層4之雜質濃度及分佈、閘極絕緣層8之厚度及材料、閘極導體層9之功函數,從而可設定各種期望的記憶體動作的電壓。此外,由於MOSFET下方沒有完全空乏化,而空泛層在p層4的深度方向擴展,因此幾乎不會受到屬於無電容的DRAM之缺點的來自浮體之字元線的閘極電極的耦合的影響。換言之,根據本實施型態,可將作為動態快閃記憶體的動作電壓的差分邊限設計得更擴大。
使用圖4A至圖4I顯示根據本實施型態之動態快閃記憶體之製造方法。在各圖中,(a)係顯示俯視圖,(b)係顯示(a)的沿X-X'線的剖面圖,並且(c)係顯示(a)的沿Y-Y'線的剖面圖。
如圖4A所示,在基板20上,從下方起形成p層1、n層3、p層4、絕緣層41及遮罩材料層42。另外,基板亦可為半導體或絕緣膜。此外,p層1及n層3亦可為井層。此外,絕緣層41可使用例如氧化矽膜,遮罩材料層42可使用氮化矽膜等。
接下來,如圖4B所示,在將成為記憶單元的區域中,以遮罩材料層42a至42d作為遮罩,並藉由RIE(Reactive Ion Etching,反應離子蝕刻)法對絕緣層41、p層4及n層3進行蝕刻。另外,在圖4B中將經蝕刻的凹槽之底部繪示為與n層3之底部對齊,但只要凹槽之底部位於比n層3之上部更深的位置即可。
接下來,如圖4C所示,藉由氧化,在上述所形成的凹槽之側壁及底部選擇性地形成絕緣層2。在圖1至圖3中,分別標記為閘極絕緣層2-1及絕緣層2-2,但下文中將其統合而標記為閘極絕緣層2。儘管圖中未顯示,但也可使用例如ALD(Atomic Layer Deposition,原子層沉積)的技術,整體地形成氧化膜。在此情況下,遮罩材料層42之周圍也形成有閘極絕緣層2。
接下來,如圖4D所示,在藉由例如CVD法全面地堆積閘極導體層22之後,藉由選擇RIE法進行蝕刻,以蝕刻閘極導體層22之上表面成為位於比p層4之上表面更低的位置。
接下來,如圖4E所示,藉由例如CVD法整面地形成絕緣層5。
接下來,如圖4F所示,藉由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化學機械研磨)技術進行研磨絕緣層5至遮罩材料層42a至42d之表面露出,進而選擇性地去除遮罩材料層42a至42d。此外,進行蝕刻絕緣層5,且同時進行蝕刻絕緣層41,直到p層4之表面出現。
接下來,如圖4G所示,在從p層4作為結晶層延續的條件下,藉由例如CVD法使半導體層7成長,然後去除記憶單元中作為MOSFET動作的必要部分之外的部分。
接下來,如圖4H所示,形成閘極絕緣層8,形成閘極導體層9,並加工成各個記憶單元中的MOSFET的閘極電極。在圖4H中,標記為閘極絕緣層8a、8b、8c及閘極導體層9a、9c。之後,以自動校準的方式形成n+層6a、n+層6b。
接下來,如圖4I所示,全面地形成絕緣層31之後,在各個記憶單元形成接觸孔33a至33d。然後形成配線導體層35、36。配線導體層35係與源極線SL連接。接下來,在形成絕緣層38之後,形成第二接觸孔37c、37d,並形成配線導體層39。配線導體層39係與位元線BL連接。
另外,在圖4I(a)之俯視圖中,雖然實際上在上部只有第二配線導體層39及絕緣層38,但為了方便理解,繪示了主要的下層部分的p層4a至4d、閘極導體層9a、9b及接觸孔33a、33b、33c、33d、37c、37d。
此外,儘管在圖4A至圖4I中使用矩形垂直剖面說明凹槽之形狀,但凹槽之形狀也可為梯形形狀。
此外,在本實施型態中,將雜質層3和雜質層4顯示成底部為四角形的柱狀,但雜質層3和雜質層4也可為具有四角形之外的多邊形或圓形的底面的柱狀。
此外,n層3可存在於將要設置記憶單元的部分。因此,在圖4A中繪示在p層1上全面地形成n層3,但也可僅在p層1上的選擇區域形成n層3。
此外,遮罩材料層42及閘極絕緣層2的材料,若可獲得蝕刻選擇性,則可為任何材料。
此外,若可對於閘極導體層22施加電壓,則閘極導體層22可為半導體,或為導體。
此外,在圖4F中將CMP終點材料設為遮罩材料層42a至42d,但也可使用閘極絕緣層2、絕緣層5、p層4等。
此外,對於閘極絕緣層2和閘極絕緣層8,可使用一般MOS製程中使用的任何絕緣層,例如,SiO2膜、SiON膜、HfSiON膜或SiO2/SiN的積層膜等。
此外,在本說明書中,雖然顯示分別形成與BL線連接的配線導體層36及配線導體層39之方法,但也可使用金屬鑲嵌法(damascene)等,使配線導體層36、39及接觸孔33c、37c在一個程序中形成。
此外,在本發明中,在圖4中將閘極導體層9、半導體層7的所有配線導體層繪示為與X-X'軸或Y-Y'軸平行,或者朝垂直方向延伸,但這些配線導體層也可朝傾斜方向延伸。
此外,在本發明中,圖4B至圖4D係顯示在作成n層3、p層4之後作成閘極絕緣層2和閘極導體層22之方法,但也可藉由以下方法形成:在形成閘極絕緣層2、閘極導體層22之後,在閘極絕緣層2、閘極導體層22垂直地形成孔,直到p層1出現出現,並藉由選擇磊晶(epitaxial)技術將矽層形成n層3及p層4。
本實施型態系具有以下特徵。
(特徵1)
在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型態之動態快閃記憶體中,要形成MOSFET的通道的基板區域係由被絕緣層2-1、閘極絕緣層2-2及n層3圍繞的p層4及p層7所構成。此構造在邏輯資料「1」寫入的情況下所產生的多數載體可積蓄於p層7及p層4,且可使多數載體增加,因此可延長資訊保持時間。此外,在資料抹除時對於與源極線SL連接的n+層6a施予負電壓,從而藉由n+層6a、p層7、p層4、n層3及p層1的閘流體構造,可容易地進行抹除。此外,藉由對於閘極導體層22施加電壓,能夠使記憶體更穩定地動作。因此,可擴大記憶體的動作差分,降低消費電力,並使記憶體高速動作。
(特徵2)
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型態之動態快閃記憶體中MOSFET的構成要素之一的p層7係與p層4、n層3及p層1連接,並藉由調整施加於閘極導體層22的電壓,使閘極絕緣層8下方的p層7及p層4不會完全空乏化。因此,MOSFET的閾值、驅動電流等不易受記憶體之動作狀況影響。此外,由於MOSFET下方不會完全空乏化,因此不會受到屬於無電容的DRAM之缺點的來自浮體之字元線的閘極電極的耦合的大幅影響。換言之,根據本發明,可將作為動態快閃記憶體的動作電壓的差分邊限設計得更擴大。
(特徵3)
由於單元的MOSFET的閘極電極係構成圍繞p層7的構造,使得有效通道寬度變寬,因此可增加寫入時的剩餘電洞量,並且可增加單元電流,從而可實現記憶體的高速動作。
(特徵4)
圖4I所示的動態快閃記憶單元中的與n+層6a、源極線SL連接的配線導體層35及接觸孔33a係與彼此相鄰的單元共用。此外,與n+層6c、位元線BL連接的配線導體層36、39和接觸孔33c、37c亦與彼此相鄰的單元共用。因此,本發明的動態快閃記憶體之單元面積係由p層7a、7b及閘極導體層9a、9c之各者的線及空間,或配線導體層35、36的線及空間所決定。因此,當最小製造尺寸為F時,單元面積為4F2,從而可以提供微小的記憶單元。
(第二實施型態)
使用圖5說明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型態之動態快閃記憶體。在圖5中,與圖1相同或相似的構成部分以相同的元件符號標示。
如圖5(a)所示,圖1中n層3之底部係位於較閘極絕緣層2更深的位置,且n層3係由複數個單元所共用。除此之外,與圖1相同。在此情況下,閘極絕緣層2可不與p層1相接。在這種形態中,與第一實施型態同樣地,動態快閃記憶體也可藉由對於源極線SL、板線PL、字元線WL及位元線BL施加電壓來進行動作。
此外,如圖5(b)所示,在n層3由複數個單元所共用的情況下,藉由與屬於第五配線導體層的控制線(申請專利範圍之「控制線」的一例)連接並施加電壓,亦可同時操作複數個記憶體動作。
此外,除了在邏輯記憶資料「1」寫入時第一實施型態的電壓施加條件之外,還可以例如,對CDC施加1V,使與p層4的pn接合不會成為順向,從而可抑制電子與電洞的再度結合,並可促進電洞之積蓄。
此外,作為將記憶資料抹除成「0」的其他示例,例如,對於CDC及p層1施予-3V,而其他電位設為0V,使得p層4與n層3的pn接合成為順 向,因此記憶單元內所積蓄的電洞可快速排出。如上所述,根據第二實施型態,可進一步增大第一實施型態中邏輯記憶資料的「1」的寫入及用於「0」的抹除動作的差分邊限。
本實施型態係具有以下特徵。
(特徵1)
與第一實施型態同樣地,動態快閃記憶體可藉由對於源極線SL、板線PL、字元線WL及位元線BL施加電壓來進行動作,並且還可藉由對於控制線CDC施加電壓,從而增大記憶資訊資料的「1」寫入及「0」抹除的動作差分邊限,並實現高速的記憶體動作。
(特徵2)
由於在n層3中含有複數個單元,因此可以一次對複數個單元進行「0」抹除。
此外,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廣義精神及範圍的情況下,本發明可以具有各種實施型態及變形。此外,上述各實施型態僅用於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而並非用於限定本發明的範圍。上述實施例型態及變形可以任意組合。另外,即使根據需要除去上述實施型態之構成要素之一部分,也屬於本發明的技術思想的範圍內。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根據本發明,藉由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體功能,可以提供較習知具有更長記憶時間、更少消耗電力的高速動態快閃記憶體。
1:第一半導體層
2-1:絕緣層(第一絕緣層,閘極絕緣層)
2-2:閘極絕緣層(第一閘極絕緣層,閘極絕緣層)
3:第一雜質層
4:第二雜質層
5:絕緣層(第二絕緣層)
6a,6b:n+
7:半導體層(第二半導體層,p層)
8:閘極絕緣層(第二閘極絕緣層)
9:閘極導體層(第二閘極導體層)
20:基板
22:閘極導體層(第一閘極導體層)
BL:位元線
SL:源極線
PL:板線
WL:字元線

Claims (14)

  1. 一種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係包括:基板;第一半導體層,係位於前述基板上;第一雜質層,係至少一部分呈柱狀,且位於前述第一半導體層之一部分的表面上;第二雜質層,係與前述第一雜質層之柱狀部分相接並朝垂直方向延伸;第一絕緣層,係覆蓋前述第一半導體層之一部分及前述第一雜質層之一部分;第一閘極絕緣層,係與前述第一絕緣層相接且圍繞前述第一雜質層及第二雜質層;第一閘極導體層,係與前述第一絕緣層及第一閘極絕緣層相接;第二絕緣層,係形成為與前述第一閘極導體層及第一閘極絕緣層接觸;第二半導體層,係與前述第二雜質層接觸;第二閘極絕緣層,係圍繞前述第二半導體層之上部之一部分或全部;第二閘極導體層,係覆蓋前述第二閘極絕緣層之上部之一部分或全部;第三雜質層及第四雜質層,係在前述第二半導體層所延伸的水平方向上與位於前述第二閘極導體層之一端外側的前述第二半導體層之側面接觸;第一配線導體層,係連接於前述第三雜質層;第二配線導體層,係連接於前述第四雜質層;第三配線導體層,係連接於前述第二閘極導體層;以及第四配線導體層,係連接於前述第一閘極導體層; 前述記憶裝置係控制施加到前述第一配線導體層、前述第二配線導體層、前述第三配線導體層及前述第四配線導體層的電壓,而進行:藉由以前述第三雜質層與前述第四雜質層之間流動的電流所引起的碰撞游離化現象或閘極引發汲極漏電流而在前述第二半導體層及前述第二雜質層產生電子群及電洞群的動作,將所產生之前述電子群及前述電洞群中屬於前述第二半導體層及前述第二雜質層中之少數載體的前述電子群及前述電洞群的任一者除去的動作,以及將屬於前述第二半導體層及前述第二雜質層中之多數載體的前述電子群或前述電洞群的任一者之一部分或全部殘存在前述第二半導體層及前述第二雜質層的動作,以進行記憶體寫入動作;且前述記憶裝置係控制施加到前述第一配線導體層、前述第二配線導體層、前述第三配線導體層及前述第四配線導體層的電壓,而從前述第一雜質層、前述第三雜質層及前述第四雜質層中的至少一者,移除所殘存之屬於前述第二半導體層中之多數載體的前述電子群或前述電洞群的任一者,以進行記憶體抹除動作。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其中,連接於前述第三雜質層的前述第一配線導體層係源極線,連接於前述第四雜質層的前述第二配線導體層係位元線,連接於前述第二閘極導體層的前述第三配線導體層係字元線,連接於前述第一閘極導體層的前述第四配線導體層係板線,且係對前述源極線、前述位元線、前述板線及前述字元線分別施予電壓,而進行記憶體的寫入及抹除。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其中,前述第一雜質層之多數載體與前述第一半導體層之多數載體不同。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其中,前述第二雜質層之多數載體與前述第一半導體層之多數載體相同。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其中,前述第三雜質層及前述第四雜質層之多數載體與前述第一雜質層之多數載體相同。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其中,前述第一雜質層之濃度較前述第三雜質層及前述第四雜質層之濃度低。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其中,前述第一雜質層之上部存在於較前述第一閘極導體層之底部淺的處所。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其中,前述第一半導體層、前述第一雜質層、前述第二雜質層、前述第二半導體層及前述第三雜質層係構成閘流體構造。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其中,前述第一半導體層、前述第一雜質層、前述第二雜質層、前述第二半導體層及前述第四雜質層係構成閘流體構造。
  10. 如請求項2所述之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其係與相鄰的單元共用用於連接前述源極線與前述第三雜質層的源極線接觸孔及前述第一配線導體層。
  11. 如請求項2所述之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其係與相鄰的單元共用用於連接前述位元線與前述第四雜質層的位元線接觸孔及前述第二配線導體層。
  12.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其中,前述第一雜質層之底部係位於較前述第一絕緣層之底部更深的位置,且前述第一雜質層由複數個單元所共用。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其還具有連接於前述第一雜質層的第五配線導體層,前述第五配線導體層為控制線而能夠施加所需的電壓。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其中,前述第一雜質層在相鄰的單元之間藉由半導體或金屬層連接。
TW111133739A 2021-09-06 2022-09-06 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 TWI8247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21/032628 2021-09-06
PCT/JP2021/032628 WO2023032193A1 (ja) 2021-09-06 2021-09-06 半導体素子を用いたメモリ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7048A TW202327048A (zh) 2023-07-01
TWI824701B true TWI824701B (zh) 2023-12-01

Family

ID=85385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3739A TWI824701B (zh) 2021-09-06 2022-09-06 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798616B2 (zh)
JP (1) JPWO2023032193A1 (zh)
KR (1) KR20240049600A (zh)
CN (1) CN117918063A (zh)
TW (1) TWI824701B (zh)
WO (1) WO20230321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92900A1 (en) * 2021-03-29 2022-12-08 Unisantis Electronics Singapore Pte. Ltd. Memory device using semiconductor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287998A1 (en) * 2018-03-14 2019-09-19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TW202010093A (zh) * 2018-08-30 2020-03-01 日商東芝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記憶裝置
TW202121654A (zh) * 2019-07-11 2021-06-01 新加坡商新加坡優尼山帝斯電子私人有限公司 柱狀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64607B2 (ja) 2000-09-08 2008-03-19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メモリ装置
US7969808B2 (en) 2007-07-20 2011-06-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mory cell structures, memory arrays, memory devices, memory controllers, and memory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and operating the same
JP2009212279A (ja) * 2008-03-04 2009-09-17 Sony Corp 半導体装置
US8213226B2 (en) * 2008-12-05 2012-07-03 Micron Technology, Inc. Vertical transistor memory cell and array
CN107845649A (zh) * 2016-09-20 2018-03-2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287998A1 (en) * 2018-03-14 2019-09-19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TW202010093A (zh) * 2018-08-30 2020-03-01 日商東芝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記憶裝置
TW202121654A (zh) * 2019-07-11 2021-06-01 新加坡商新加坡優尼山帝斯電子私人有限公司 柱狀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98616B2 (en) 2023-10-24
WO2023032193A1 (ja) 2023-03-09
TW202327048A (zh) 2023-07-01
KR20240049600A (ko) 2024-04-16
JPWO2023032193A1 (zh) 2023-03-09
CN117918063A (zh) 2024-04-23
US20230077140A1 (en) 2023-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24701B (zh) 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
US20230269924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20230397394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memory device using pillar-shaped semiconductor elements
US20230108227A1 (en) Memory device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230247820A1 (en) Semiconductor-element-including memory device
US20230115447A1 (en) Memory device using semiconductor element
US11968822B2 (en) Memory device using semiconductor element
TWI793974B (zh) 使用柱狀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
TW202315096A (zh) 使用半導體元件的記憶裝置
JP7057033B1 (ja) 半導体素子を用いたメモリ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2247421A (zh) 具有記憶元件的半導體裝置
JP7490285B2 (ja) 半導体素子を用いたメモリ装置
US20220415901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emory device using semiconductor element
US20230145678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TWI840162B (zh) 使用半導體的記憶裝置
TWI841332B (zh) 半導體記憶裝置
US20230298659A1 (en) Memory devic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US20230301057A1 (en) Memory device including pillar-shaped semiconductor element
US20240179895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memory elements
US20230397395A1 (en) Memory devic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element
US20230320065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20230171945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20230309287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WO2023073765A1 (ja) 半導体メモリ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24089809A1 (ja) 半導体素子を用いたメモリ装置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