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1548B - 萃取袋 - Google Patents

萃取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1548B
TWI821548B TW109110103A TW109110103A TWI821548B TW I821548 B TWI821548 B TW I821548B TW 109110103 A TW109110103 A TW 109110103A TW 109110103 A TW109110103 A TW 109110103A TW I821548 B TWI821548 B TW I82154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g
extraction
area
gripping part
gripp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0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36127A (zh
Inventor
石田隆司
斎藤充範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紀商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紀商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紀商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101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2154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36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61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15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1548B/zh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 Supplying Of Containers To The Packaging Station (AREA)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具有袋本體3、及設置於袋本體3之一個面之薄板狀構件10之萃取袋1A,且將薄板狀構件10之中心設為原點,將通過原點之薄板狀構件之短邊方向之直線設為x軸,將通過原點且與x軸垂直之直線設為y軸,將滿足x>0且y>0之區域設為A1區域,將滿足x<0且y>0之區域設為A2區域,將滿足x<0且y<0之區域設為A3區域,將滿足x>0且y<0之區域設為A4區域之情形時,薄板狀構件10具有貼合於A2區域之第1支持部11、能夠自袋本體3拉起且自第1支持部11延設於A3區域之第1抓持部13、貼合於A4區域之第2支持部12、及能夠自袋本體3拉起且自第2支持部12延設於A1區域之第2抓持部14,第1抓持部13與第2抓持部14能夠相互卡合。該萃取袋係使袋本體浸漬於熱水中之茶袋式之萃取袋,能夠在短時間內簡便地獲得萃取液。

Description

萃取袋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填充至透水過濾性片材製之袋本體之萃取材料浸漬於熱水獲得萃取液之萃取袋。
先前,為了容易地放入綠茶、紅茶、烏龍茶等飲料,將該等茶葉填充至具有吊線的透水性之袋本體中之茶袋被廣泛使用。關於咖啡,除了對咖啡粉注入熱水之滴落式之萃取袋以外,還使用將填充有咖啡粉之袋本體浸漬於熱水之茶袋式之咖啡萃取袋。然而,即便嘗試將茶袋式之咖啡萃取袋浸漬於熱水中,由於咖啡粉中含有二氧化碳,故而填充有咖啡粉之袋本體亦容易漂浮於熱水中,且難以充分地萃取咖啡。因此,提出有:將由薄板狀構件形成之掛鉤片預先安裝於填充咖啡粉之袋本體之單面,將掛鉤片懸掛於杯子之邊緣,以防止填充有咖啡粉之袋本體在熱水中漂浮(專利文獻1)。
又,提出有:將使薄板狀構件彎折且如縮放儀(pantograph)般伸縮之構造之抓持部安裝於填充有咖啡粉之袋本體,藉由於浸漬有袋本體之熱水中使該抓持部上下移動而促進咖啡之萃取(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實用新型登記第314008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6-27337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於使填充有咖啡粉之袋本體浸漬於熱水中之先前之咖啡萃取袋中,即便抓持由薄板狀構件形成之掛鉤片或抓持部,並且將要漂浮之袋本體強制性地浸入熱水中,亦難以將薄板狀構件彎折或彎曲而使袋本體浸入熱水中。即便為了促進咖啡之萃取,使掛鉤片或抓持部上下移動,袋本體亦不會如抓持部般於熱水中上下移動。又,即便袋本體暫時地浸入熱水中,亦僅使填充至袋本體之咖啡粉整體之表層由熱水膨潤,熱水不易浸透至咖啡粉整體之內部。因此,於使袋本體浸漬於熱水中之茶袋式之萃取袋中,難以利用與滴落式相同程度以下之時間獲得與滴落式相同程度之濃度的咖啡液。
相對於此,本發明係一種藉由使填充有咖啡粉等萃取材料之袋本體浸漬於熱水中而獲得萃取液之茶袋式之萃取袋,其課題在於容易使袋本體浸入熱水中或於熱水中上下移動,又,即便手自萃取袋鬆開亦可穩定地保持袋本體浸漬於熱水中之狀態,從而可簡便地獲得充分之濃度之萃取液。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者想到如下而完成了本發明:於將薄板狀構件安裝於填充有萃取材料之袋本體之茶袋式之萃取袋中,將薄板狀構件安裝於袋本體之一個面,於薄板狀構件形成能夠自袋本體拉起之一對抓持部,以一對抓持部可保持拉起狀態之方式將一對抓持部能夠卡合地形成, 將安裝有薄板狀構件之面的相反面朝下而將袋本體浸漬於熱水中之情形時,可使抓持部自熱水面豎起,藉由抓持住抓持部可使袋本體容易浸入熱水中或使之上下移動,此時,袋本體水平地展開而內部空間變大,萃取材料亦於袋本體內展開,袋本體內熱水不僅容易浸透至萃取材料所占之部分之表面且容易浸透至內部,促進萃取,此外,即便手自抓持部鬆開,萃取袋亦保持上述相反面向下之方向,萃取繼續進行。
即,本發明提供一種萃取袋,其具有由透水過濾性片材形成之袋本體、設置於袋本體之一個面之薄板狀構件、及填充於袋本體內之萃取材料,且 將薄板狀構件之中心設為原點(0,0),將通過原點之薄板狀構件之短邊方向之直線設為x軸,將通過原點且與x軸垂直之直線設為y軸,將滿足x>0且y>0之區域設為A1區域,將滿足x<0且y>0之區域設為A2區域,將滿足x<0且y<0之區域設為A3區域,將滿足x>0且y<0之區域設為A4區域之情形時,薄板狀構件具有: 貼合於A2區域之第1支持部、能夠自袋本體拉起且自第1支持部延設於A3區域之第1抓持部、貼合於A4區域之第2支持部、及能夠自袋本體拉起且自第2支持部延設於A1區域之第2抓持部,或 貼合於A1區域之第1支持部、能夠自袋本體拉起且自第1支持部延設於A4區域之第1抓持部、貼合於A3區域之第2支持部、及能夠自袋本體拉起且自第2支持部延設於A2區域之第2抓持部,自袋本體拉起之第1抓持部與第2抓持部能夠相互卡合。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手動裝填用萃取袋,其係於上述萃取袋中,於袋本體中未填充萃取材料,且於袋本體設置有萃取材料填充用之開口部。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由於可將設置於填充有萃取材料之袋本體之一個面之薄板狀構件之第1抓持部與第2抓持部拉起,故而若抓持該等抓持部,自與設置有薄板狀構件之面的相反面使袋本體浸入熱水中,則袋本體於水平方向展開,袋本體之內部空間變大,袋本體內之萃取材料能夠以水平展開之狀態進行萃取。因此,袋本體內熱水不僅能夠浸透萃取材料所占之部分之表面且能夠浸透整體而進行萃取。又,亦容易抓持第1抓持部與第2抓持部而將袋本體浸入熱水中,或於熱水中使之上下移動,可促進萃取。
進而,由於可藉由將第1抓持部與第2抓持部拉起而使第1抓持部與第2抓持部相互卡合,故而即便手自萃取袋鬆開而第1抓持部與第2抓持部亦穩定地保持拉起之狀態。因此,於將萃取袋浸漬於熱水中之後,即便手自萃取袋鬆開而萃取袋亦能夠以當初浸入時之方向保持浸漬狀態促進萃取,再次抓持住抓持部亦變得容易。
因此,根據本發明,可提高萃取速度,且可在短時間內簡便地獲得與滴落式之萃取方式同等以上之濃度之萃取液。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具體地進行說明。再者,於各圖中,相同符號表示相同或同等構成要素。
(整體構成) 圖1A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萃取袋1A,係未將薄板狀構件之抓持部拉起之狀態之俯視圖,圖1B係將第1支持部及第2支持部自袋本體拉起之狀態之立體圖。於該圖中,由斜線填充之區域表示薄板狀構件10與袋本體3之貼合區域,由點填充之區域表示袋本體3之表面。再者,於本發明中貼合區域並不限定於圖示之態樣。
該萃取袋1A具有:包含由透水過濾性片材形成之扁平袋之袋本體3;設置於袋本體3之一個面之薄板狀構件10;及填充於袋本體3內之萃取材料。於袋本體3之相反面未設置薄板狀構件,於其整個面露出透水過濾性片材。
將薄板狀構件10之中心(即重心)設為原點(0,0)之情形時,於薄板狀構件10,以原點為中心點對稱地形成有一對支持部11、12與一對抓持部13、14。更具體而言,將通過原點之薄板狀構件10之短邊方向之直線設為x軸,將通過原點且與x軸垂直之直線設為y軸,將滿足x>0且y>0之區域設為A1區域,將滿足x<0且y>0之區域設為A2區域,將滿足x<0且y<0之區域設為A3區域,將滿足x>0且y<0之區域設為A4區域之情形時,於薄板狀構件10,設置有貼合於A2區域之第1支持部11、能夠自袋本體3拉起且自第1支持部11延設於A3區域之第1抓持部13、貼合於A4區域之第2支持部12、及能夠自袋本體3拉起且自第2支持部12延設於A1區域之第2抓持部14。
第1支持部11與第2抓持部14鄰接,因其等之邊界傾斜地穿越y軸,從而靠近第1抓持部13之第1支持部11於A1區域突出,與第2支持部12相反側之第2抓持部14之端部於A2區域突出,形成突出端14a。 同樣地,第2支持部12與第1抓持部13鄰接,因其等之邊界傾斜地穿越y軸,從而靠近第2抓持部之第2支持部12於A3區域突出,與第1支持部11相反側之第1抓持部13之端部於A4區域突出,形成突出端13a。
因此,第1抓持部13之突出端13a與第2抓持部14之突出端14a於x方向重疊。換言之,第1抓持部13之端部與第2抓持部14之端部之朝x軸之投影像相互重疊。因此,若如圖1B所示自袋本體3將第1抓持部13與第2抓持部14拉起,則會使該等突出端13a、14a彼此卡合,可保持第1抓持部13與第2抓持部14被拉起而自袋本體3豎起之狀態。
為了可確實地進行此種卡合,較佳為,將與第1支持部11為相反側之第1抓持部13之端部和與第2支持部12為相反側之第2抓持部14之端部於x方向重疊之長度W1設為薄板狀構件之x方向之寬度W0的5%以上。
又,於第1支持部11與第1抓持部13之間設置有摺線L1,該摺線L1成為第1抓持部13之拉起之旋動軸。同樣地,於第2支持部12與第2抓持部14之間設置有摺線L2,該摺線L1成為第2抓持部14之拉起之旋動軸。摺線L1、L2可由縫線孔、半切口、折痕等形成。
於本實施例中,第1支持部11成為由該第1支持部11與第2抓持部14之邊界之切線及摺線L1所劃之區域,其大致整體與袋本體3貼合。同樣地,第2支持部12係成為由該第2支持部12與第1抓持部13之邊界之切線及摺線L2所劃之區域,且其大致整體與袋本體3貼合。如此,使第1支持部11與第2支持部12之貼合區域為其等大致整體,並藉由設置摺線L1、L2,可使第1抓持部13與第2抓持部14容易自袋本體3大致垂直地豎起。
又,摺線L1形成於與第1支持部11相同的A2區域,摺線L2形成於與第2支持部12相同的A4區域,摺線L1與摺線L2於y軸方向以距離D隔開(圖1A)。藉由該隔開,即便藉由將萃取材料填充至袋本體3而於袋本體3形成厚度,袋本體3亦容易於摺線L1、L2之位置處彎曲。因此,藉由抓持第1抓持部13與第2抓持部14而捏起萃取袋1A,如圖1B所示,袋本體3屈曲為側視大致倒V字型。因此,與將袋本體3展開為扁平袋之狀態相比,袋本體3可更容易地插入杯子內。
再者,於本實施例中,於薄板狀構件10之中央部15處第1支持部11與第2支持部12連續。因此,第1支持部11、第2支持部12、第1抓持部13及第2抓持部14可由一片薄板狀構件構成。又,於為了以工業生產線製造萃取袋1A,預先製造將沖切加工為特定形狀之薄板狀構件貼合於長條之透水過濾性片材之萃取袋製造用片材時,會產生薄板狀構件之位置偏移。
(萃取材料) 作為填充至袋本體3內之萃取材料,可列舉咖啡粉、紅茶、綠茶等茶葉、漢方藥等。一般而言,當將咖啡粉填充至袋本體3內,欲浸漬於熱水中時,因咖啡粉中所含之二氧化碳而袋本體容易漂浮,故而難以萃取。然而,根據本發明,藉由抓持住設置於袋本體之一個面之薄板狀構件之抓持部,而容易使袋本體自袋本體之相反面浸入熱水中,或於熱水中上下移動。進而,於使袋本體浸入熱水中時出現該相反面向下之狀態,進而水平地展開之狀態,咖啡粉於袋本體內展開為較寬之面積且頂部空間亦展開。因此,熱水容易浸透至袋本體內之咖啡粉整體,且可自咖啡粉整體高效率地獲得萃取液。對於除咖啡粉以外之萃取材料,亦同樣地使熱水浸透至萃取材料,可自萃取材料整體高效率地獲得萃取液。
再者,於本發明之萃取袋中,由於在將萃取材料密封至袋本體3內之狀態下使用,故而於使用萃取袋時萃取材料不會散佈至袋本體外。
(袋本體) 袋本體3之形狀於本實施例中設為扁平袋。本發明中,袋本體3之形狀並不限定為扁平袋,例如,亦可設為於底部或側部具有角撐(gusset)之自立袋(gusset bag)。袋本體之俯視之形狀亦並不限定為矩形,亦可為圓形等。
袋本體3之淨平面尺寸可根據於使用萃取袋獲得萃取液時所使用之杯子或容器的大小來適當設定。例如,只要將袋本體3設為適合於市售之咖啡杯之大小即可。
(透水過濾性片材) 作為形成袋本體之透水過濾性片材,能夠以可用於萃取材料之萃取之方式使用各種具有透水性及濾過性者,亦可根據萃取材料之種類來適當選擇透水過濾性片材之構成材料。例如,一般而言,作為用以萃取飲料之透水過濾性片材,已知有包括聚酯、尼龍、聚乙烯、聚丙烯、維尼綸等合成纖維、嫘縈等半合成纖維、楮樹、結香等天然纖維之單獨或複合纖維之織布或不織布,包括馬尼拉麻、木漿、聚丙烯纖維等之混造紙等,茶袋原紙等紙類,於本發明中亦可使用該等。自萃取袋之使用後之廢棄性之觀點出發,較佳為使透水過濾性片材含有生物降解性纖維。作為生物降解性纖維,可列舉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酯、聚丁二酸乙二酯等。又,自使透水過濾性片材具有透明性而可知曉袋本體內之萃取材料之狀態的觀點出發,較佳為減少無機系顏料之含量或不包含無機系顏料。
又,相對於在滴落式之萃取袋中向萃取材料直接地注入熱水,而在本發明之萃取袋中,總是通過透水過濾性片材向萃取材料供給熱水,因此只要不產生萃取材料之漏粉,則較佳為使用網眼較滴落式之萃取袋中所使用之透水過濾性片材更粗者。例如,於使咖啡粉為萃取材料之情形時,透水過濾性片材之透氣性可設為130~600 cm3 /cm2 /sec(JIS L1096透氣性A法(使用弗雷澤(Frazir)型透氣性試驗機之方法))。
(薄板狀構件) 薄板狀構件較佳為具有撥水性者,可藉由在表面層壓有樹脂之板紙、塑膠片材等薄板狀材料之沖切而形成。自萃取袋1A使用後之廢棄性之觀點出發,較佳為由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酯、聚丁二酸乙二酯等生物降解性材料形成者。
(使用方法) 作為萃取袋1A之包裝、流通形態,如圖1A所示,較佳為將薄板狀構件10於袋本體3上扁平化之狀態。因此,作為自該狀態之使用方法,首先,如圖1B所示,將薄板狀構件10之第1抓持部13與第2抓持部14自袋本體3拉起,且於該等之端部彼此重疊之部分,位於近前之部分與位於內部之部分互換,藉此使該等卡合。其次,捏起第1抓持部13及第2抓持部14,將袋本體3自設置有薄板狀構件10之面的相反面放入至杯子等容器100中並注入熱水,使袋本體3浸漬於熱水A。
如圖1C所示,於熱水內,袋本體3水平地展開,袋本體3內之萃取材料亦展開為較大的面積。因此,熱水A容易浸透至整個萃取材料。進而,若利用捏著第1抓持部13及第2抓持部14之手使萃取袋1A上下移動,則如圖1D所示,袋本體3保持大致水平地展開之狀態且頂部空間展開,自袋本體3之表面向袋本體3內之熱水之流入與排出重複進行,因而促進萃取。 或者,將萃取袋放入至注入有熱水之容器100,同樣地使萃取袋1A上下移動而萃取。
又,亦可將手自第1抓持部13及第2抓持部14鬆開而將萃取袋1A放置於杯子等容器100內。於該情形時,萃取袋亦可穩定地保持第1抓持部13及第2抓持部14自袋本體之一面豎起且其相反面向下之狀態。因此,於放置之期間可推進萃取。又,藉由保持第1抓持部13及第2抓持部14豎起之狀態,亦可再次抓持該等抓持部而於熱水中使袋本體3上下移動,促進萃取。 上述萃取方法亦可冷水中進行。
萃取後,可抓持住第1抓持部13及第2抓持部14而自容器內容易地取出萃取袋。
如此一來,根據該萃取袋1A,可簡便且迅速地獲得所期望之濃度之萃取液。
(製造方法) 作為萃取袋1A之製造方法,例如,如圖2所示,準備萃取袋製造用片材20,該萃取袋製造用片材20係以使長條之透水過濾性片材21之長邊方向對準薄板狀構件10之y方向之朝向,於透水過濾性片材21以特定間隔排列並貼合薄板狀構件10而成。圖中,將由兩點鏈線夾持之區域用於製造1個萃取袋。
可藉由將該萃取袋製造用片材20在包裝填充機中使用而連續地製造萃取袋1A。於該情形時,首先,如圖3所示,以使萃取袋製造用片材20之長邊方向之兩側邊重疊的方式對折,並將其長邊方向之側邊彼此熔接而形成豎直密封件22,藉此形成筒狀體。其次,藉由交替重複筒狀體於短邊方向熔接之橫置密封件23之形成與萃取材料M向袋本體3內之填充,而製造萃取袋1A於萃取袋1A之袋本體3之側邊上下連接之萃取袋連續體,並將其分離為單獨的萃取袋而獲得萃取袋1A。或者,於形成筒狀體之短邊方向之橫置密封件23之同時進行熔融斷開,連續地製造各個分離之萃取袋1A。
(變化態樣) 本發明之萃取袋可具有各種變更點。例如,圖4所示之俯視圖之萃取袋1B係相對於圖1A所示之俯視圖之萃取袋1A將薄板狀構件10之形狀設為鏡像關係者。因此,於設置於包含扁平袋之袋本體3之一個面之薄板狀構件10,形成有貼合於A1區域之第1支持部11、能夠自袋本體3拉起且自第1支持部11延設於A4區域之第1抓持部13、貼合於A3區域之第2支持部12、及能夠自袋本體3拉起且自第2支持部12延設於A2區域之第2抓持部14。又,該袋本體3之相反面未設置薄板狀構件10,於相反面則露出於其整個面形成袋本體3之透水過濾性片材。 根據該萃取袋1B,與上述萃取袋1A同樣地,可將萃取材料迅速地以充分之濃度萃取。
圖5所示之萃取袋1C係相對於圖1A所示之萃取袋1A,將第1支持部11與第2支持部12分離,且於包含原點O之中央部15將薄板狀構件10沖切而成者。又,圖6所示之萃取袋1D係使第1抓持部13與第2抓持部14鄰接,相對於圖5所示之俯視圖之萃取袋1C去除中央部15者。圖7所示之萃取袋1E係相對於圖6所示之萃取袋1D將摺線L1與摺線L2形成於一條直線上者。該等萃取袋1C、1D、1E亦可與上述萃取袋1A同樣地使用,且可將萃取材料迅速地以充分之濃度萃取。
圖8A所示之萃取袋1F相對於圖1A所示之萃取袋1A,第1支持部11及第2支持部12中之與袋本體之貼合區域不同。即,於該萃取袋1F中,於第1支持部11所在之A2區域,第1支持部11之貼合區域之緣邊中與第1抓持部13對向之緣邊11a自A2區域朝對角之A4區域之方向延伸。又,於第2支持部12所在之A4區域,第2支持部12之貼合區域之緣邊中與第2抓持部14對向之緣邊12a自A4區域朝對角之A2區域之方向延伸。
成為拉起第1抓持部13之旋動軸的摺線L1於較上述緣邊11a更靠第1抓持部13側大致沿著該緣邊11a形成,成為拉起第2抓持部14之旋動軸的摺線L2於較上述緣邊12a更靠第2抓持部14側大致沿著該緣邊12a形成。而且,該等摺線L1、L2l於將第1抓持部13與第2抓持部14拉起時以第1抓持部13與第2抓持部14相互重疊之方式相對於x軸傾斜。
因此,於該萃取袋1F中,第1抓持部之端部13a與第2抓持部之端部14a於x方向未重疊,但若將第1抓持部13與第2抓持部14拉起則該等重疊,於該重疊之部分而位於近前之部分與位於內部之部分互換,藉此可使第1抓持部13與第2抓持部14相互卡合。而且,即便手自萃取袋1F離開亦可維持該等卡合之狀態。
又,若將該萃取袋1F之第1抓持部13及第2抓持部14自袋本體拉起,使其等彼此卡合,並捏起第1抓持部13及第2抓持部14,則如圖8B所示,袋本體3成為上表面呈四角錐狀向上方突出、下表面平緩地彎曲且向下方突出之形狀。因此,於該萃取袋1F中,袋本體內之萃取材料亦於設置有薄板狀構件10之面之相反面上廣泛地展開,於袋本體3內形成較寬之頂部空間。因此,可更加提高萃取速度。
圖9A所示之萃取袋1G係於圖8A所示之萃取袋1F中省略成為第1抓持部13之旋動軸之摺線L1、及成為第2抓持部14之旋動軸之摺線L2者。如圖9B所示,若將該萃取袋1G之第1抓持部13及第2抓持部14拉起,使其等端部彼此卡合,並捏起第1抓持部13與第2抓持部14,則成為較圖8A所示之萃取袋1F而袋本體3之上表面更向上方突出、袋本體3之下表面向下方突出之形狀。因此,藉由省略摺線L1、L2,萃取袋1G成為容易放入更小徑之杯子者。
又,於該萃取袋1G中,由於未形成摺線L1、L2,故而第1抓持部13之拉起之旋動軸成為第1支持部11之貼合區域與第1抓持部13之能夠拉起之區域的邊界線附近,第2抓持部14之拉起之旋動軸成為第2支持部12之貼合區域與第2抓持部14之能夠拉起之區域的邊界線附近。該等旋動軸於將第1抓持部13與第2抓持部14拉起時以第1抓持部13與第2抓持部14相互重疊之方式相對於x軸傾斜。因此,可將第1抓持部13與第2抓持部14拉起,使該等卡合。
再者,於該萃取袋1G中,亦可將第1抓持部之端部13a與第2抓持部之端部14a以於x方向重疊之方式形成。
圖10A所示之萃取袋1H係相對於圖1A所示之萃取袋1A,省略第1支持部11與第1抓持部13之間之摺線L1,且省略第2支持部12與第2抓持部14之間之摺線L2而成者。又,較之圖1所示之萃取袋1A而使中央部15之面積更大。因此,若將萃取袋1H之第1抓持部13與第2抓持部14拉起,使其等端部彼此卡合,並捏起第1抓持部13與第2抓持部14,則如圖10B所示,成為袋本體3之上表面呈四角錐狀向上方突出,但其頂部平緩地適度地彎曲者。
又,於該萃取袋1H中,使第1抓持部13與第2抓持部14於x方向重疊之長度W1增大至薄板狀構件10之x方向之寬度W0的40%左右。藉此,更確實地進行第1抓持部13與第2抓持部14之端部彼此之卡合。
圖11A所示之萃取袋1I係相對於圖1A所示之萃取袋1A,省略第1支持部11與第1抓持部13之間之摺線L1、及第2支持部12與第2抓持部14之間之摺線L2,以第1抓持部13之第1支持部11側之端邊13c與第2抓持部14之第2支持部12側之端邊14c處於一條直線上之方式形成。
又,於第1抓持部之突出端13a與第2抓持部之突出端14a分別設置有凹口13b、14b。藉此,可使第1抓持部13與第2抓持部14確實地卡合。
於第1抓持部13之周圍,設置有自第2支持部12延設之補強部16,於第2抓持部14之周圍,設置有自第1支持部11延設之補強部17,該等補強部16、17與袋本體3貼合。
若將該萃取袋1I之第1抓持部13及第2抓持部14拉起,使凹口13b、14b彼此卡合,並捏起第1抓持部13與第2抓持部14,則如圖11B所示,袋本體3成為於中央部對折而更容易放入杯子之形狀。
又,若抓持住萃取袋1I之第1抓持部13及第2抓持部14而將袋本體3浸入熱水中,則對折之袋本體3於水平方向稍微展開,但袋本體3之側視為倒V字型且穩定,即便放置於熱水中亦可維持第1抓持部13與第2抓持部14自熱水中豎起之狀態。又,若於熱水中將袋本體3壓入或使之上下移動則袋本體3之屈曲延伸且袋本體於水平方向進一步展開。因此,該萃取袋1I亦於袋本體3形成較寬之內部空間,且於袋本體內萃取材料能夠水平地充分展開而迅速地進行萃取。
圖12A所示之萃取袋1J係將第1抓持部13與第2抓持部14於x方向重疊之長度W1與薄板狀構件之x方向的寬度W0之比率設為較圖10A所示之萃取袋1H更大之50%左右,又,設置切口較深者作為凹口13b、14b,牢固地進行自袋本體3拉起之第1抓持部13與第2抓持部14之卡合者。
又,於薄板狀構件10,於第1抓持部13之第1支持部11側之端邊13c之延長線上、與第2抓持部14之第2支持部12側之端邊14c之延長線上形成摺線L3、L4。再者,於端邊13c、14c上未形成摺線。因此,若將萃取袋1J之第1抓持部13與第2抓持部14拉起,使凹口13b、14b彼此卡合,則如圖12B所示袋本體3之上表面側視時屈曲為梯形狀。因此,於捏起第1抓持部13與第2抓持部14,浸漬於熱水中時之形狀穩定。又,對於該萃取袋1J,當將袋本體3浸入熱水中或使袋本體上下移動時,袋本體3之屈曲延伸且袋本體3水平地展開,於袋本體內形成較寬之內部空間,於袋本體內萃取材料水平且充分地展開,從而可將萃取材料迅速地以充分之濃度萃取。
(手動裝填用萃取袋) 於上述各萃取袋1A~1J中,亦可不將萃取材料填充至袋本體3而使袋本體3為空袋,於袋本體3設置萃取材料填充用之開口部,從而作為手動裝填用萃取袋。根據手動裝填用萃取袋,各個萃取袋使用者可根據各自之喜好將萃取材料填充至空袋,獲得萃取液。
較佳為,於手動裝填用萃取袋之開口部設置在填充萃取材料之後將其開口部閉合之機構。例如,作為與上述萃取袋1A對應之手動裝填用空袋,如圖13所示之手動裝填用萃取袋30般,於袋本體3設置回折部5,該回折部5係使形成袋本體3之一個面之透水過濾性片材以袋本體3之一條邊為凸起的折痕而在該面之外表面上回折,於該邊之位置處形成開口部6。萃取袋使用者在自作為空袋之袋本體3之開口部6手動裝填萃取材料M之後,藉由反覆拉動回折部5之正面背面而如圖14所示可將開口部6閉合。
作為空袋之開口部6閉合之機構,並不限定於在袋本體3之下部設置回折部5,例如,亦可於開口部6設置日本專利第4289363號中記載之夾頭,亦可使用食品包裝用之雙面膠帶。
以上,對本發明之各種態樣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中各種態樣中之變更點可適當組合。
1A:萃取袋 1B:萃取袋 1C:萃取袋 1D:萃取袋 1E:萃取袋 1F:萃取袋 1G:萃取袋 1H:萃取袋 1I:萃取袋 1J:萃取袋 3:袋本體 5:回折部 6:開口部 10:薄板狀構件 11:第1支持部 11a:貼合區域之緣邊 12:第2支持部 12a:貼合區域之緣邊 13:第1抓持部 13a:突出端、端部 13b:凹口 13c:端邊 14:第2抓持部 14a:突出端、端部 14b:凹口 14c:端邊 15:中央部 16:補強部 17:補強部 20:萃取袋製造用片材 21:透水過濾性片材 22:豎直密封件 23:橫置密封件 30:手動裝填用萃取袋 100:杯子等容器 A:熱水 D:摺線L1與摺線L2於y軸方向隔開之距離 L1:摺線 L2:摺線 L3:摺線 L4:摺線 M:萃取材料 O:原點 W0:薄板狀構件之x方向之寬度 W1:第1抓持部之端部與第2抓持部之端部於x方向重疊之長度
圖1A係實施例之萃取袋1A之俯視圖。 圖1B係將實施例之萃取袋1A之第1抓持部及第2抓持部拉起而卡合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1C係將實施例之萃取袋1A浸漬於杯子等容器,將手自該萃取袋鬆開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1D係使實施例之萃取袋1A於杯子等容器內上下移動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2係萃取袋製造用片材之俯視圖。 圖3係萃取袋之製造方法之說明圖。 圖4係實施例之萃取袋1B之俯視圖。 圖5係實施例之萃取袋1C之俯視圖。 圖6係實施例之萃取袋1D之俯視圖。 圖7係實施例之萃取袋1E之俯視圖。 圖8A係實施例之萃取袋1F之俯視圖。 圖8B係將實施例之萃取袋1F之第1抓持部及第2抓持部拉起而卡合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9A係實施例之萃取袋1G之俯視圖。 圖9B係將實施例之萃取袋1G之第1抓持部及第2抓持部拉起而卡合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10A係實施例之萃取袋1H之俯視圖。 圖10B係將實施例之萃取袋1H之第1抓持部及第2抓持部拉起而卡合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11A係實施例之萃取袋1I之俯視圖。 圖11B係將實施例之萃取袋1I之第1抓持部及第2抓持部拉起而卡合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12A係實施例之萃取袋1J之俯視圖。 圖12B係將實施例之萃取袋1J之第1抓持部及第2抓持部拉起而卡合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13係實施例之手動裝填用萃取袋30之立體圖。 圖14係將實施例之手動裝填用萃取袋30之開口部閉合之狀態之立體圖。
1A:萃取袋
3:袋本體
10:薄板狀構件
11:第1支持部
12:第2支持部
13:第1抓持部
13a:突出端、端部
14:第2抓持部
14a:突出端、端部
15:中央部
D:摺線L1與摺線L2於y軸方向隔開之距離
L1:摺線
L2:摺線
O:原點
W0:薄板狀構件之x方向之寬度
W1:第1抓持部之端部與第2抓持部之端部於x方向重疊之長度

Claims (14)

  1. 一種萃取袋,其具有由透水過濾性片材形成之袋本體、設置於袋本體之一個面之薄板狀構件、及填充於袋本體內之萃取材料,且將薄板狀構件之中心設為原點(0,0),將通過原點之薄板狀構件之短邊方向之直線設為x軸,將通過原點且與x軸垂直之直線設為y軸,將滿足x>0且y>0之區域設為A1區域,將滿足x<0且y>0之區域設為A2區域,將滿足x<0且y<0之區域設為A3區域,將滿足x>0且y<0之區域設為A4區域之情形時,薄板狀構件具有:貼合於A2區域之第1支持部、能夠自袋本體拉起且自第1支持部延設於A3區域之第1抓持部、貼合於A4區域之第2支持部、及能夠自袋本體拉起且自第2支持部延設於A1區域之第2抓持部,或貼合於A1區域之第1支持部、能夠自袋本體拉起且自第1支持部延設於A4區域之第1抓持部、貼合於A3區域之第2支持部、及能夠自袋本體拉起且自第2支持部延設於A2區域之第2抓持部,自袋本體拉起之第1抓持部與第2抓持部能夠相互卡合。
  2. 如請求項1之萃取袋,其中與第1支持部相反側之第1抓持部之端部和與第2支持部相反側之第2抓持部之端部於x方向重疊。
  3. 如請求項1或2之萃取袋,其中於將第1抓持部與第2抓持部拉起時以第1抓持部與第2抓持部相互重疊之方式,第1抓持部之拉起之旋動軸與第2抓持部之拉起之旋動軸相對於x軸傾斜。
  4. 如請求項1或2之萃取袋,其中薄板狀構件之形狀為點對稱。
  5. 如請求項2之萃取袋,其中與第1支持部相反側之第1抓持部之端部和與第2支持部相反側之第2抓持部之端部於x方向重疊的長度W1為薄板狀構件之x方向之寬度W0之5%以上。
  6. 如請求項1或2之萃取袋,其中於第1支持部與第1抓持部之間具有摺線,於第2支持部與第2抓持部之間具有摺線。
  7. 如請求項1或2之萃取袋,其中第1支持部與第1抓持部之間之摺線、及第2支持部與第2抓持部之間之摺線於y方向隔開。
  8. 如請求項7之萃取袋,其中第1支持部與第1抓持部之間之摺線處於A1~A4區域中設置有第1支持部之貼合區域之區域內,第2支持部與第2抓持部之間之摺線處於A1~A4區域中設置有第2支持部之貼合區域之區域內。
  9. 如請求項1或2之萃取袋,其中第1支持部與第1抓持部不經由摺線而連續,第2支持部與第2抓持部不經由摺線而連續。
  10. 如請求項1或2之萃取袋,其中第1支持部與第2支持部連續。
  11. 如請求項1或2之萃取袋,其中第1支持部之貼合區域之緣邊中與第1抓持部對向之緣邊自貼合有第1支持部之區域朝對角區域之方向延伸,第2支持部之貼合區域之緣邊中與第2抓持部對向之緣邊自貼合有第2支持部之區域朝對角區域之方向延伸。
  12. 如請求項1或2之萃取袋,其中於第1抓持部之周圍設置有自第2支持部延設之補強部,於第2抓持部之周圍設置有自第1支持部延設之補強部,該等補強部與袋本體貼合。
  13. 如請求項1或2之萃取袋,其具有供第1抓持部與第2抓持部相互卡合之凹口。
  14. 一種手動裝填用萃取袋,其係於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萃取袋中,於袋本體中未填充萃取材料,且於袋本體設置有萃取材料填充用之開口部。
TW109110103A 2020-03-25 2020-03-25 萃取袋 TWI8215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0103A TWI821548B (zh) 2020-03-25 2020-03-25 萃取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0103A TWI821548B (zh) 2020-03-25 2020-03-25 萃取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6127A TW202136127A (zh) 2021-10-01
TWI821548B true TWI821548B (zh) 2023-11-11

Family

ID=79601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0103A TWI821548B (zh) 2020-03-25 2020-03-25 萃取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2154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52062A (zh) * 1972-07-26 1974-05-21
JPH0662940A (ja) * 1992-08-19 1994-03-08 Daiki Shoji Kk 両方向に背中合わせに折り畳みできる間仕切の連結構造
JP2016019597A (ja) * 2014-07-14 2016-02-04 不双産業株式会社 抽出用バッグおよび包材シート
TWM522931U (zh) * 2016-01-27 2016-06-01 Full Fill Ind Co Ltd 飲料萃取用濾掛袋結構之改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52062A (zh) * 1972-07-26 1974-05-21
JPH0662940A (ja) * 1992-08-19 1994-03-08 Daiki Shoji Kk 両方向に背中合わせに折り畳みできる間仕切の連結構造
JP2016019597A (ja) * 2014-07-14 2016-02-04 不双産業株式会社 抽出用バッグおよび包材シート
TWM522931U (zh) * 2016-01-27 2016-06-01 Full Fill Ind Co Ltd 飲料萃取用濾掛袋結構之改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6127A (zh) 2021-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26366B2 (ja) ドリップバッグ
JP6104212B2 (ja) ドリップバッグ
JP5071640B2 (ja) ドリップバッグ
JP7357405B2 (ja) 抽出バッグ
TWI821548B (zh) 萃取袋
JP7228947B2 (ja) 抽出バッグ
JP6710385B1 (ja) 抽出バッグ
JP2019187634A (ja) ドリップバッグ
JP4915520B2 (ja) ドリップバッグ
JP7304667B2 (ja) 抽出バッグ
JP7271038B2 (ja) 抽出バッグ
TWI834840B (zh) 萃取袋
JPH03210214A (ja) 抽出バッグ
RU2802464C2 (ru) Экстракционный пакет
JP7166038B2 (ja) 抽出バッグ
TW202140346A (zh) 萃取袋
TW202138258A (zh) 萃取袋
TW202134135A (zh) 萃取袋
JP7249644B2 (ja) ドリップバッグ
JP5019034B2 (ja) ドリップバッグ
JP2012143592A (ja) ドリップバッグ
JPH0898770A (ja) シール部が殆ど面積を持たない超音波シールティーバッグ